控制流行(共12篇)
控制流行 篇1
传染病一般是由病原体 (包括一些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 感染人体后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因为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就成为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而言,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传染病对于其国民健康的危害程度就显得更为突出。而我国也和这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一样, 由于经济水平和医疗资源的限制,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特别在一些农村、乡镇地区, 由于卫生资源更为的贫乏,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就更大, 在这些地区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此, 我们就有必要从基层卫生院的角度来对流行性创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问题加以分析, 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
1 新时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人口的流动性都在逐渐加大、同时由于各种生态污染等多方面因素, 使得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于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由于其公共卫生设施的配备、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 那么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很容易的发生。
1.2 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凸显
主要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譬如说注射毒品就会使患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大大的增加。而自然因素和人口活动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会使得登革热、霍乱、流脑等传染病反季节出现。
1.3 基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压力
对目前的我国而言, 整个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的漏洞是在一些基层机构, 主要是一些基层乡镇的卫生院。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反应和服务能力都很差, 其在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预警、检测方面的水平都达不到应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2]。
2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实施的重点
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工作者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要开展这样的工作就要从以下的几点措施入手。
2.1 加大政府等部门对其资金、资源的投入
有关的卫生部门特别是基层乡镇卫生部门需要积极的利用目前国家政府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公众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 尽可能的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和投入, 增加对流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要在整个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支持。
2.2 加强有关传染病预防控部门的内部管理
首先是要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然后是要加强对有关工作质量的控制进一步的完善人员的考核体系, 激发体系内部的活力。
2.3 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强化
主要是要求有关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部门加强对疫情的监测, 保证有关疫情资料获得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拓宽医疗部门的卫生技术服务领域, 提高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2.4 对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资源的分配方面的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而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卫生医疗机构, 是离不开人力资源作为其支撑的。所以就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同时规范人才的管理、任用、分配制度, 运用有效的人才维持和管理, 建设起一个活泼的、赋予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体制[3]。
2.5 加强对一些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对一些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相应的应急准备预案, 建立适时演练机制, 提高有关人员的应急能力。
2.6 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
利用健康教育来传递健康信息、转变人们不正确的健康观念, 增强全民的防病意识。
3 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1 保持居民生活区的卫生, 做好灭鼠、灭蝇、灭蟑螂的工作, 同时注意将垃圾密闭处理, 及时清运;保证城乡居民的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来说, 有关的乡镇卫生院应该组织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乡镇卫生院可以为居民配备保健药箱、一般常用药品和急救器材[4]。
3.2 生活区设置卫生监督员, 对生活区及个人卫生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一些主要以各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为重点对象的麻疹、流脑、乙肝、乙脑等传染病的预防和疫苗的接种;当有人员出现传染病的感染时, 所在地卫生院通过予以重视立即处理、及时上报;对传染病或者是一些病毒的携带者, 应该及时的、必要的给予隔离治疗, 直到有关的卫生防疫部门证明患者疾病痊愈并且已经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3.3 卫生院组织人员, 采用过氧乙酸或者双氧水等消毒液喷洒的方式, 对卫生院内进行消毒, 防治治疗中的感染;定时的做好群众体检工作, 开展以防治为主的肠道感染病、呼吸道感染病、手足口病的防治、管理和监测方面的工作做到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做出第一时间的处理。
3.4 组织并开展了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方面工作的独到的督导, 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一些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报告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治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特别是对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很多问题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和技术力量整体水平不高, 很多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是不足的。而这些都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鲜平, 杨慧宁, 高敏, 等.构建综合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1) :3389-3391.
[2] 罗宏伟.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周口日报, 2006-11-20002.
[3] 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4] 苏宇红.高校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22) :166-167.
控制流行 篇2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警机制与应急控制预案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实行预警管理,制订应急处理预案。经 年 月 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即日起执行。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预警机制
1、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应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控制措施,做到对医院感染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临床医护人员和各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作为与病人直接接触的一线单位,应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突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负责,院感办工作人员、临床医师及检验科人员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做到早期预警,及时控制。
3、医院感染预警按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1)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进入三级预警:
同一科室同时出现3例同部位不同源医院感染;
同一科室同时出现3例不同部位不同源医院感染;
出现1例不明原因重症院内感染病例。2)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进入二级预警:
同一科室同时出现2例同部位、同病原菌的医院感染;
科室出现1例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科室同时出现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
同一科室同时出现3例以上不同部位不同源医院感染;
短期内科室出现2例以上不明原因,相同症状重症病例。3)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进入一级预警: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短时间内医院、科室同类感染骤增,罹患率显著高于医院、科室历年院感一般发病水平;
1例医院感染病例产生较严重后果的情况。
二级预警采取适当措施仍有新病例出现的情况。
4、各级预警处理措施:
1)三级预警科室内部通报,加强消毒工作,隔离耐药菌感染病人;严密监测所有病人,避免出现新发病例,并报院感办备案(12h内);院感办进行检查指导。必要时组织相关科室对不明原因患者会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2)二级预警报告院感办(6h内),加强消毒工作,隔离耐药菌感染病人和法定传染病感染病人;严密监测所有病人并实行保护性隔
离,杜绝出现新发病例;院感办介入相关工作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院内部通报。
3)一级预警报告院感办(2h内),并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应急控制预案;进行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控制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
1、领导小组:
组 长: 院长 副组长:主管院长 其他副院长
成 员:医务科 护理部 控感科 药剂科 设备科 总务科 检验科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负责对外信息发布。按规定向疾控中心及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 组 长:医务科 副组长:护理部 内科 成 员:各科主任
职 责: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调度各科卫生技术力量(医务科负责医师调度,护理部负责护士调度),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3、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 组 长:护理部 成 员:各科室护士长
职责: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和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4、流调小组 组 长:控感办
成 员:检验科微生物室医师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科室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职责: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5、后勤保障组 组 长: 药剂科 成 员:总务科 设备科
职责: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救治药品等物资的应急供应。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应在4小时内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器材、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
三)预案的启动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
1)临床科室发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由本科室科主任(不在时可授权给科室监控小组其他成员)在6小时之内上报感控办,如遇特殊原因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向主管院长直接报告。
2)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科主任务必在6小时内报告感控办。
3)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医院感控办人员应在2
小时之内向分管院领导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医院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相关规定向卫生局及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2小时组织相关职能科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出现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正式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院长在向卫生局及疾控中心报告。3.在本预案启动后,必须在4小时之内召开会议,各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五)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控感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6、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
六)预案终止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后,距离本院最后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也无新的病例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责成各小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本预案是否终止。
四、责任追究及处罚措施
1、各科室应及时向控感科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主管医生为医院感染暴发院内责任报告人,科主任为本科内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第一责任人。
2、任何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全院通报批评,科主任处罚200元,护士长及科室监控医师、主管医生及检验人员处罚100元。瞒报和谎报科室科主任处罚500元,护士长及科室监控医师、主管管医生及检验人员处罚200元。
3、由于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和谎报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医疗事故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和谎报者同时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5.控感科负责人未按报告要求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处罚500元,并院内通报批评。
6.各临床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各职能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合作,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如因推诿、阻碍处置工作者处罚500元。
控制流行 篇3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控制;免疫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Mumps)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流行病症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传染病,其多发于4岁~15岁的青少年,也可见于成人,春冬季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高峰期,其常常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爆发流行,是目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我们通过对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一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免疫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份通过对我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某一小学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总人数为800人,其中男412人,女388人,调查的800人中有40例学生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通过进行诊断均符合《小儿传染病学》诊断标准。男生有26例,女生14例,年龄6岁到13岁之间,平均年龄10.2岁,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学生的症状为头痛、发热、食欲不振、无力以及腮腺肿大等症状。
1.2流行因素分析 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疫情发生在12份,气候非常寒冷,而且风速达,很多教室的门窗都是严密封闭的,空气不流通,并且室内通风采光不高,空气质量非常差,加上小学生身体抵抗力差,不注重个人卫生,人员密集等,从而造成传播的机会增加。
1.3方法 对已经感染的流行性腮腺炎学生患者首先进行及时隔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炎琥宁抗病毒或者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持对于持续高温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短期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注意让患者禁食酸性食物,抑制胃酸分泌。为了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还应该加强对学校以及教室的消毒,然后在学校内部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接种工作,并加强对学校的监测。
2 结果
通过对本校实施进行消毒和免疫控制,并对流行性腮腺炎学生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流行时间持续28天,此期间内没有再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而对于已经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40例学生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没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学生患者住院时间为4天~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经过治疗后38例学生患者治愈出院,2例学生患者好转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青少年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发热、四肢无力、腮腺疼痛肿大等,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流行性病学资料,所以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程度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造成对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预防也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而腮腺炎病毒是一种幅黏病毒,腮腺病毒一旦经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呼吸道,就会在呼吸道的上表皮进行繁殖,然后会通过血液等传播到其他组织内,从而造成炎症以及免疫反应。据有关文献报道,流行性腮腺炎如果预防以及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其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脑炎,其占并发症的35.65%,而流行性腮腺炎所造成的肝损伤、心肌损伤等病症比较少,对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主要是细胞数略有升高、压力增高、蛋白略有升高等。所以应该加强加快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控制,并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控制病情的传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常发生在春天和冬季,并且多集中在机构人群中,虽然此病临床症状比较轻,但是可能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应加强对流行性病毒的控制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免疫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并且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毒株进行评价,其疫苗的安全性高并且免疫原性良好的疫苗Jeryl一Lynn株,这种疫苗很适合用于国家免疫规划,并且对同时接种其他的疫苗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退浆使用,并且这种疫苗也将逐渐代替其他毒株疫苗。
为了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如果一旦发现疫情现象,应立即对病毒传染源进行控制,并且还应该对集中机构、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消毒控制,做好自身卫生和环境卫生,以控制病毒的传播。总之,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免疫预防,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杜绝病毒的传播,对减少病症的发病率,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银燕,魏洪霞,成骢,等.115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3):178—180.
[2] Ronan Le Goffic,Thomas Mouchel,Annick Ruffault,et aI.Mumps vims Decreases Tbstosterone Production and Gamma Imerferon—Indllced Pfotein 10 secretion by Human Leydig cells[J].Journa1 of Virology.2003,77(5).3297.3300
[3]许青,徐爱强,宋立志,等.山东省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497-499.
如何控制山羊痘的发生和流行 篇4
1 山羊痘介绍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引起, 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形成痘疹, 在同群山羊中传播迅速。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程初为红斑、丘疹, 后变为水疹、脓胞。良性的最后干结成痂, 脱落而痊愈。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流行情况
2005年10~11月,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坡脚乡沙厂坪石头寨组黄元富、岑定峰、黄永稿、岑国平、劳纪荣、黄吉登、陆元才、黄吉发等八户饲养的黑山羊共545只, 从10月3日开始发生山羊痘病, 至11月6日结束, 历时33天, 共发病418只, 死亡343只, 发病率为76.6%, 死亡率为82%, 发病原因经调查是由于岑国平家从册亨购进黑山羊8只饲养引起, 因当时册亨丫他镇正是山羊痘流行的高峰期, 由于山羊痘病死亡了大批山羊。2007年5月22日, 新安镇箐山村杉树组陶兴明饲养的黑山羊126只发生山羊痘病, 共发病74只, 死亡58只, 发病率58.7%, 死亡率为78.3%, 发病原因是从云南引进15只母山羊饲养引起。
2.2 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感染, 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以成传播的媒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山羊都易感性。
3 主要症状
潜伏期6~8天, 病羊体温升高, 食欲减少, 精神沉郁, 结膜潮红, 有浆性、粘性或脓性鼻液, 呼吸和脉搏加快, 经1~4天出现痘疹, 先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位如眼周围、唇、鼻、四肢和尾内侧出现红斑, 经1~2天形成丘疹, 突出于皮肤表面, 呈结节状。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泡, 后变成浓性, 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痂块, 逐渐痊愈, 病程3~4周。有的病例痘疹呈硬结状, 在几天内干燥后脱落, 不形成水疱和脓疱, 称为“石痘”, 严重的病例, 脓疱发生化脓和坏疽, 形成溃疡, 有恶臭, 取恶性经过, 病死率相当高, 可达30%以上。
4 病理剖检变化
可见前胃或真胃粘膜, 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的结节, 或有糜烂和溃疡, 咽和支气管粘膜也有痘疹, 肺可见有炎性病灶。
5 山羊痘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省属于少数民族地区, 养羊户多呈散在放牧饲养, 给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
养羊户防疫思想不强, 很多老百姓对防疫的好处认识不足, 不主动接受防疫注射, 致使防疫密度不高而引起发病和流行。
技术部门对动物疫病的危害程度宣传力度不够, 从而使养羊户认识不足或根本不知道山羊会发生该病, 未采取防范措施。
山羊发生该病后未迅速上报畜牧兽医部门, 也未采取隔离、消毒、封锁、对病畜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而是自己买药治疗或请土医诊治, 造成疫情蔓延。
山羊痘疫苗注射后副作用极大, 引起大批孕羊流产甚至死亡也是影响养羊户不接受防疫注射的主要因素。
防疫注射质量不高, 由于羊痘疫苗在运输、保管、注射方法上未按相关规定执行, 从而使山羊注射疫苗后抗体滴度不高, 未达到有效保护率。
6 防控对策
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让老百姓了解山羊痘对养羊的严重危害性, 主动接受防疫注射。
利用国家政策优势, 逐步形成养羊小区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
控制山羊痘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注射山羊痘弱毒疫苗, 技术干部和防疫员要多做耐心的宣传说服工作, 使老百姓认识到山羊痘病通过防疫注射是可防可控的。同时, 要宣传好疫苗的使用方法, 副作用等, 避开母羊怀孕期注射疫苗, 身体较弱和有病的山羊暂缓注射, 待体质增强和病恢复后再补注, 使山羊痘的注射密度达到100%。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从乡镇到村、组都要设立疫情测报员和观察员, 发现有山羊痘疫情发生及时逐级上报, 以便上级业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山羊痘疫情一经确诊, 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采取隔离病畜、封锁疫点, 防止病畜和带病毒的羊外出。对疫点、疫区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碱性消毒药和其他常用消毒剂均有效) 。病死山羊的尸体用柴或煤烧毁后深埋 (2米深) 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山羊用羊痘弱毒疫苗实施紧急预防接种, 密度达100%。
治疗:本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 只能对症治疗, 可采用皮肤局部涂布抗菌药物, 对口腔病变可用1%醋酸, 2%硼酸, 0.1%高锰酸钾等冲洗口腔, 以防止继发感染, 同时要加强护理。
控制流行 篇5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我国于1971年首次发生本病流行,此后每隔5-10年均会发生本病流行。该病的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发病集中,全年均有发生,但夏秋季高发,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接触传播。为做好我市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订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及治疗
潜伏期为2-48小时,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后即开始眼红,并很快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本病常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出现斑片状结膜下出血。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二、诊断标准
夏秋季节一个地区、单位集中出现多数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诊、医务室骤然出现众多潜伏期极短、急剧发病、接触传播很快的急性结膜炎患者,须高度警惕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的流行。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作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确诊病例的诊断:
(一)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EV70或CA24v。
(二)结膜刮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病毒抗原。
(三)双相血清学检查。病人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 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
(四)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出结膜标本EV70。
三、治疗
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目前对本病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效。4%吗啉双胍、0.1%三氮唑核苷、0.1%羟苄唑滴眼剂等对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四、疫情报告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之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发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均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上报。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工厂、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向所在镇(街)医院防保科报告。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凡1周内,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对象
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内容
1、对病例的调查
使用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一览表开展对所有病例的调查,主要了解如下内容:
(1)发病情况:问清其发病时间、是否有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等指标性体征的描述。
(2)接触史调查:调查与病例同吃、住、玩耍、学习、生活的集体单位和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患病情况。
(3)采样检测:必要时可取病例的眼部分泌物、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查。
2、涉疫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
应了解涉疫的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病例的三间分布情
况、公共场所(如泳池)开放情况、公用物品使用情况、日常生活接触情况、晨检消毒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根据对患者的调查,结合流行病学史,确定是否为暴发疫情。一旦判断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六、预防控制措施
(一)隔离治疗所有患者。要求所有患者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待所有症状消失后(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二)疫情暴发单位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三)开展消毒工作。病人洗脸应使用独立的毛巾、脸盆,并定期对毛巾和脸盆煮沸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对于发生疫情的集体单位,对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生产用具、玩具、食具或公共场所等,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可用75%酒精消毒双手及使用过的仪器、物品等。
(四)做好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发生疫情的单位、学校和医院等重点地区,要主动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群众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
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监督。特别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浴池、理发室的卫生管理与督导,避免通过上述场所传播“红眼病”,必要时,可由有关部门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
(六)医院应加强预诊和院内感染的控制,必要时设立专门诊室,专人接诊,严防交叉感染。
(七)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红眼病。
注意用眼卫生 预防红眼病
一、什么是红眼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二、红眼病是怎样传播的?
红眼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全年均有散发,但常在夏秋季节出现爆发流行。任何人均有机会感染此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眼睛的分泌物或接触被其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洗脸用品、衣服和日常触摸的物品而感染;少数因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得病。由于该病传染性高,通常可以在家庭内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造成爆发流行。
三、人得了红眼病后会有什么表现?
人受到感染后,通常会在1~2小时内,出现眼睛发红,有砂砾样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眼皮会出现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加,往往在睡后眼皮会被分泌物粘住。红眼病的病情一般较轻,可于一至两星期内痊愈,一般情况不会影响视力。
四、怎样预防红眼病?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若家中有红眼病病人,病人洗脸用品及污物要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接触病人后注意消毒双手。
流行音乐的流行密码 篇6
学习小提示:本文为英式发音,但被访者之间有口音差别,喜欢英音的同学模仿时需留意。另外,文中出现了不少音乐用语,我们用不同颜色做标记,大家不妨收集起来归类记忆哦。
A great pop song tells a human story. It demands our attention and sticks in the memory. A pop song can make us want to sing and dance, or transport us to another time and place.
Martin Fly (Songwriter): Pop’s almost like a…it’s a different country; it’s a different place; it’s an imaginary place where everything’s perfect.
What does it take to create a hit song?
A Killer Tune
Steve Levine (Arranger): With a pop record, there are so many 1)defining things that you have to get right, because essentially it’s going to land on a radio producer’s desk, and if you don’t hit him “bang” in a few seconds…gonna go down the pile to the next one.
The best songwriters and producers have mastered the art of 2)hooking listeners, finding 3)subtle but effective ways of 4)seducing us.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these is a killer tune.
When it comes to melody, most pop composers agree simplicity is best.
Nick Ingman (Arranger): They are mostly simple and of very limited range[音域]. That’s partly to do with the skill of the performer. It’s also partly to do with 5)Joe Public’s, you know, 6)accessibility to that material. They don’t want something that’s too complicated.
Richard Niles (Conductor): The human mind works in a certain way. We don’t like to be bored and we don’t like to be constantly 7)assaulted with information, so to get the balance right is a 8)recipe for success.
Something that’s really important for a pop song to be successful is that it instantly grabs your attention. And something ABBA注 are great at is the memorable melody, the memorable motif[乐旨] which just sticks in your mind. Now this is called a “hook,” because
9)literally it hooks into your brain.
Allan Moore (Professor of pop):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hook. One is a sort of a memory 10)shorthand. So we hear a small 11)snippet of a song and we think, “Ah, yes, that’s the song it comes from.” The other type of thing that we call a hook is, I think, what actually 12)reels you in, what actually makes you sit up and take notice.
John Harris (Music critic): It’s almost like a doorbell ringing or a car horn or something.
Moore: It can be a particular sound quality. It can be a particular note.
Harris: I mean, there’s something 13)relentless about them. They sort of crush you into 14)submission, but you’re quite pleased to sort of give in.
The Golden Three Minutes
Levine: There are certain rules that you need to stick to. There’s no point in having a 15-minute guitar solo[独奏] at the front of a pop record. No one is ever going to play it. You need to come in fairly quickly and state the message.
Guv Chambers (Songwriter/producer): One of the first things…when you’ve started writing something and you’ve put it onto pro tools, computer,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you say is: “How long is it?”
John Altman (Arranger): You know you’re going to have your intro[即introduction,前奏], a couple of verses[唱词,主歌], the chorus[合唱,副歌], another verse, maybe a bridge[过门,间奏],
a chorus and then out, and there’s your three minutes.
Chambers: If it is longer than four minutes, it’s probably saying...it’s not saying clearly enough and it’s…there’s too much fat in there and you’ve got to take that fat out.
’Cause the world hasn’t got time to listen to a four-minute song.
Story-telling Lyrics
Niles: A lyric needs to speak in language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But that is not to say that it has to use the same language that everybody else uses.
Fly: And sometimes it’s the most simple, 15)emotive, obvious things that you can put into a song that make them work.
Some lyrics succeed because they tell us something powerful about our life and times.
Fly: With lyrics, somebody kind of sneaks in through the back door and has a way of saying something. It really kind of…it might sum up that kind of three months while the record’s out; it might sum up that year.
Levine: Pop music often becomes the soundtrack to people’s lives, and, so, when you hear that song, it’s like a photograph. It immediately gives you those images straight back again.
But some of the most memorable lyrical lines don’t actually seem to mean anything at all.
Niles: Sometimes a song just needs that break from constantly listening to somebody’s words, and that’s the genius thing about a chant[有节奏的重复曲子] like that. That…it, it starts out by annoying you. But then it gets into your brain and you kinda want to go with it. And you know, when we sing along as, as ordinary human beings to songs, a lot of times we don’t know the lyrics but we…we like the melodies, so we…that’s what we sing “na, na, na, na, na,” you know.
Perfect Arrangement
Niles: The producer/arranger do[es] one job, which is to put the picture in a frame. There are at least maybe 30 or 40 16)viable pop ways to arrange any 17)decent song, all of which will work. But which will work best? And which really will connect to the most people?
Throughout pop history, arrangers have taken 18)vital creative decisions that have been 19)crucial to a song’s success.
Altman: There is a sort of code of, of what instruments are and what they do that you can sort of 20)fall back on as an arranger or a composer.
And choosing the right instrument can gift a song with its signature sound. Many memorable hooks have been created by arrangers, not songwriters.
Plus:The Power of Difference
When you have a fundamental set of principals of rules to the structure of a…
of a basic song, there’s nothing more enjoyable than breaking them. And a classic example of that lies in Bohemian Rhapsody by Queen.
Fly: It’s kind of 21)nonsensical, isn’t it? And yet it makes a lot of sense. It makes all the sense in the world.
Altman: That is not a classically structured pop song. So there are always 22)maverick songs that, that suddenly leap out from the pack.
What makes Bohemian Rhapsody such a successful song is it does 23)genuinely break all the 24)preceding rules. It 25)rips up the blueprint and creates its own new structure, which is a kind of anti-structure in itself, because you never quite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next.
一首优秀的流行曲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它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长期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流行曲让我们想随之歌唱起舞,也能将我们带到另一个时空。
马丁·弗莱(作曲家):流行曲就像……那是一个不一样的国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尽善尽美的幻想之地。
那么,创作一首大热单曲到底需要什么元素呢?
“必杀调”
史蒂夫·莱文(音乐编排):对一张流行专辑来说,有许多明确的要求你一定要做到,因为关键在于,这张专辑会放到电台监制的桌子上,如果你不能在几秒钟里让他怦然心动,他就会在唱片堆里找下一张专辑。
优秀的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善于引起听众的注意,他们会用微妙但有效的办法吸引我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段“必杀调”。
说起旋律,大多数流行乐作曲家都同意“简单就是美”这种说法。
尼克·英格曼(音乐编排):这些曲子大多很简单,音域也不广。造成这样的原因部分是歌手的技艺,部分是一般人对曲子的接受度,人们不喜欢太复杂的音乐。
理查德·奈尔斯(指挥):人类的大脑有特定的运作方式。我们既不喜欢沉闷无聊,又不喜欢被不断涌入的资讯弄得烦扰不堪;因此,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成功秘笈。
一首流行曲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马上抓住你的注意力。而“阿巴合唱团”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的旋律让人记忆犹新,那令人难忘的乐旨会一直留在你的脑中。这种旋律叫做“引子”,正如其字面含义那样,它能在你的脑子里生根。
艾伦·摩尔(流行乐教授):引子有两种。一种类似于速记。我们听见一首曲子的片段就会想:“啊,没错,那旋律就是从这首曲子里来的。”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引子”的旋律,我想,能把你带进其中,让你不禁坐起来,用心聆听。
约翰·哈里斯(乐评人):那差不多就像门铃响了,或是汽车在鸣喇叭之类。
摩尔:可以是某种音质,也可以是某个音符。
哈里斯:我的意思是,这种旋律会无情地冲击着听众,有点儿逼你屈服的味道,但你也乐在其中,甘愿被它折服。
黄金三分钟
莱文:(在音乐创作中,)有些规矩你一定要遵守。在唱片开头来一段15分钟的吉他独奏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会这样做。你必须迅速进入正题,开篇明义。
格夫·钱伯斯(作曲家/制作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当你开始作曲,准备将它放到专业机器或者电脑上进行制作时,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问问
自己:“这曲子有多长?”
约翰·奥尔特曼(音乐编排):你知道自己要安排一段前奏、几段主歌、副歌、另一段主歌,或许还有过门、副歌,然后结束——这就是你的三分钟。
钱伯斯:如果曲子超过四分钟,那大概就是……也就是说曲子没表达清楚,
它……里面有多余脂肪,你得把这些多余脂肪拿掉,因为人们没有时间听四分钟长的曲子。
会讲故事的歌词
奈尔斯:歌词要使用人人都能听懂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歌词非得用人人都在用的语言方式。
弗莱:有些时候,正是那些最简单、最真挚、最显而易见的东西,填上这样的歌词,曲子就能成功。
有些歌词能成功是因为它们很有力地阐述了我们的时代和生活。
弗莱:在歌词当中,仿佛有人悄悄从后门溜了进来,对你讲出一些道理。那确实有点儿……它或许总结了唱片发行后三个月的生活百态,又或许总结了那整整一年。
莱文:流行曲常常会成为人们生活的背景音乐。所以,当你听见那首歌,它就像一张老照片,马上将昔日的情景呈现在你眼前。
然而,某些最让人难忘的歌词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含义。
奈尔斯:有时,一首成功的曲子需要的不过是让听众免于一直听别人说话,那正是这种重复调调的天才之处。那样……一开始,它让你感到不胜其烦;但这旋律渐渐潜入你的脑子,你不禁想跟着它唱起来。你知道,我们这些人跟着哼歌时,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歌词但……我们就是喜欢这个旋律,所以我们……这就是我们跟着唱“啦啦啦啦啦”的原因,你知道。
完美编曲
奈尔斯:音乐制作人(音乐编排)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图片用合适的相框装裱起来。任何一首不错的曲子都有至少三四十种可行的流行乐编排方式,全都能编出好音乐。但(问题在于)到底哪一种方式最合适?哪一种方式能引起最多人的共鸣?
在流行乐史上,音乐编排的重大创意决定对一首歌曲的成功与否至关
重要。
奥尔特曼:音乐编排有一套类似于密码的东西,例如用什么乐器,不同乐器有什么效果等,这样你编曲或者作曲时就有理可依。
选择合适的乐器可以赋予歌曲标志性的声音。许多人们记忆犹新的引子并不是作曲家的杰作,而是音乐编排的功劳。
加分:与众不同的威力
当你掌握了一套基础的歌曲结构定律之后,没有什么比打破框框更让人快乐了。而这种做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弗莱:这有点荒诞不经,对吧?但它也很有道理,它能说明世上一切问题。
奥尔特曼:它不是一首具有典型结构的流行曲。所以,总是有那么一些与众不同的歌曲……它们会忽然突围而出。
《波西米亚狂想曲》如此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真正打破了所有之前提及的规则定律。它毁掉了原有的蓝图,创造出乐曲本身的新结构——也就是反结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听到什么。
以下为本文涉及的部分经典流行曲,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在网上找来听听,回头再听一遍讲解,两相对照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哦!
Push the Button – The Sugababes
Valerie – The Zutons
I Can’t Get Next To You – The Temptations
Dry Your Eyes – The Streets
Town Called Malice – The Jam
Two Tribes –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Can’t Get You Outta My Head – Kylie Minogue
Golden Brown – The Stranglers
Baker Street – Gerry Rafferty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探析 篇7
1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
1.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ns Disease, EID) 是指近三十年人群中新发现或新认识到的具有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过去基本被消灭或控制, 近几年又死灰复燃的疾病;另一种为过去根本不存在, 近几年才出现的传染性疾病。
1.2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近30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尤其是疫苗研制, 全国范围内的计划免疫, 使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在不断下降, 其中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效果最好, 其次为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但受社会因素, 人口流动性加大,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 我国传染病疾病谱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许多过去典型疾病, 如百日咳、白喉等发病率明显下降, 而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于20世纪90年代起跃居第一位,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也在逐年增加。近30年来, 全球新发传病也有增多趋势, 2003年SARS在我国的流行给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损失, 也成为传染病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外新发传染病, 如疯牛病、猴痘等尚未在我国发生, 一旦这些病症传入我国, 将会对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针对全球性传染病的预防也是现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 陆续报道了新发传染病, 在我国已发现新发传染病, 但研究指出, 可能还存在其他新发传染病, 但没有分离到病原体; (2) 部分新发传染病尚未开展研究工作; (3) 国外发现但国内尚未发现的新发传染病, 如疯牛病、拉萨热、裂谷热等。
1.3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 人兽共患, 近些年, 新发传染病有75%以上为人兽共患性, 表现为动物感染疾病, 在与人接触后发生基因变异, 导致人被感染。 (2) 传播方式多样性:近向年, 新发传染病传播方式呈多样化的特点, 如携带西尼罗河出血热病毒的鸟类因迁徙而将病毒传播至世界;如2003年一位因输血而感染疯牛病的患者, 打破了在此之前人们认为的, 疯牛病是经食物链感染的常规认识。 (3) 潜伏期长, 传播速度惊人, 危害严重, 预防及诊治困难: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很难预测, 潜伏期长, 如疯牛病从感染到发病现并进行的加8年, 一旦出现症状, 半年到一年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 而且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惊人, 危害严重, 其病原涉及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常为预防及诊治带来巨大困难。 (4) 有较强的变异性:病原微生物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宿主, 可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及抗病毒药物的, 较强的变异性使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2 新发传染病的控制策略
新发传染病绝非局部独立事件, 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控制, 才能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并给予积极的防治, 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使其危险降至最低。
2.1 完善监测管理网络, 加强法规建设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及时识别疫情, 提供早期预防控制策略, 对新发传染病进行连续、系统性收集与分析, 监测疾病的暴发, 以便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控制其扩散, 危害人民健康。
制定相关管理法律及法规, 加大防范力度, 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应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为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证。
2.2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应逐步建立并改善安全饮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 通过培训等方式,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认识, 建立专业的控制工作队伍, 使其在面对新发传染病疫情时可采取有效措施对疫情进行控制。
2.3 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建立病原微生物菌株资源库
开展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从其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等,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能力;从资源共享的角度, 建立新发现病原微生物资源的保藏与共享机制, 各个医院、研究所对新发病原菌进行收集、扩充, 对难以进行的病原学诊断或提供病原线索, 以便深入研究, 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知识, 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建立预警系统, 当发生疫情时可早期发现,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4 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的机率, 减少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这就要求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多由动物传染到人类, 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传染, 因此应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杜绝原本寄居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在人身上找到新的宿主, 为人类带来灾难。
摘要:目的 探讨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结论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ns Disease, EID) 是指近三十年人群中新发现或新认识到的具有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新发传染疾病谱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其具有人兽共患性、传播方式多样性、潜伏时间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变异性强、预防及诊治困难等特点。针对新发传染病可采取完善监测管理网络, 加强法规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提高认识, 及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流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孙晓冬, 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 (2) :461-465.
[2]王婧, 赵琦, 赵根明.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 (7) :753-755.
控制流行 篇8
最近几年该病不但发病规律改变, 而且损失也特别巨大, 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不但中国、东南亚、韩国、日本严重发生,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也严重流行。在我国是继“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后, 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又一严重的传染病。
主要为初生哺乳仔猪严重发生, 2~5天以内发病, 病死率几乎100%, 5日龄以上发病仔猪病死率下降。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有效防治方法, 虽然有“灭活疫苗”但防疫效果也不太理想, 当前比较有效的防控措施就是“人工返饲母猪”。
1 人工返饲的目的
1.1 人为的使生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在最短时间感染PEDV, 快速康复, 使怀孕母猪产生对该病的抵抗力, 减轻哺乳仔猪感染和死亡。
1.2 确保经产母猪群建立免疫, 停止排毒。
2 人工返饲的保护机理
PED的发病特点有一个日龄“抵抗效应”, 就是说日龄越大, 病死率越低、损失越小, 尤以最近几年流行临床上明显, 初生哺乳仔猪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因此, 防控该病的目的就是保活初生仔猪, 而初生仔猪本身又不能抵抗该病, 需要母源抗体来保护, 所以, 保证母猪母源抗体是有效防控的关键所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是黏膜 (肠道表面) 病毒, 产生有效免疫的方法, 是在黏膜免疫时, 由乳汁中的Ig A抗体提供免疫。乳汁中含有充足的Ig A抗体, 仔猪通过哺乳来获得保护。
母猪产生免疫力的强度, 取决于其接触病原的途径和摄入病原的量, 经口摄入大剂量的强毒能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强烈的黏膜免疫, 刺激产生Ig A抗体。一个是经口服, 一个是大剂量 (比小剂量多次) 更有效的刺激和加强黏膜免疫反应。
简单的讲, 人工返饲母猪的目的是:肠道感染病毒→病毒在肠道复制→黏膜识别免疫刺激→淋巴迁移和乳腺淋巴细胞和免疫刺激→乳汁中Ig A抗体增加→对哺乳仔猪产生保护力。
3 哺乳仔猪PED的有效防控措施
3.1 让哺乳仔猪能够吃到含有充足Ig A抗体的初乳。
3.2 清除环境中的PEDV
以上两个条件是防控初生仔猪PED的有效措施。
采取全群母猪人工返饲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 让初生仔猪吃上充足的初乳和及时淘汰病死猪。如果环境中仍然存在PEDV, 母猪无乳或仔猪不吃奶, 因为Ig A不足无法抵抗病毒而感染病毒发病, 它们会复制病毒, 并且排泄高剂量的病毒, 使周边的猪只反复感染, 呈现横向传播, 因此, 让初生仔猪吃上充足Ig A抗体的初乳和及时淘汰有病仔猪非常重要。
第二, 有效清除环境中的PEDV。
全群进行返饲后, 还要彻底清除环境中的PEDV, 母猪上床以前产舍一定彻底消毒, 不留死角, 物见本色, 建立卫生、清洁的分娩环境。
总之, 一旦全群通过返饲建立起群体免疫力, 加之通过对环境有效控制;和及时淘汰病弱仔猪, 彻底清除传染源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4 理想的返饲材料
发病初期哺乳仔猪粪便中PEDV含量远远高于母猪粪便或死亡仔猪肠道中的PEDV含量。2~5日龄仔猪, 在开始出现症状至18小时内, 其粪便中收集到的病毒含量和毒力是最高的。 (笔者在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 因为初生仔猪小肠的绒毛比较长, 其上边具有更多数量的成熟的小肠上皮细胞, 这些上皮细胞非常有利于PEDV的繁殖。而断奶仔猪和成年猪的肠道含有的该细胞比初生仔猪少。所以病毒的产生远低于初生仔猪。拉稀的初生仔猪病死前排出大量的PEDV, PCR检测表明, 患病的哺乳初生仔猪拉的粪便中PEDV含量高出母猪粪便中PEDV含量1万倍, 患病初生仔猪体内大部分病毒是在腹泻发生后12~18小时通过粪便排出, 死亡时, 其粪便中只含有少量的PEDV, 严重感染的初生仔猪粪便中的PEDV含量及毒力远高于死亡仔猪粪便中的PEDV含量及毒力。
另外选用患病仔猪粪便做为返饲的材料, 避免了因返饲其他内脏可能传播其他疫病的风险。综上说明, 患病仔猪粪便为可控的母猪群返饲的理想材料。
5 采集粪便的方法
5.1 用纸巾从地板上或垫子上采集粪便;
5.2 从垫上冲下粪便收集;
5.3 通过挤压腹部将粪便收集于容器内;
5.4 剖杀获取。
6 PED返饲材料的处理及使用方法
6.1 收集的粪便低温保存;
6.2 将粪便置于冰箱或加冰的容器内, 可用0.9%盐水稀释;
6.3 通过过滤得到液体, 也可将粪便直接使用;
6.4 用注射器注射至母猪的口腔或用喷雾的方法喷入母猪口腔内让其口服, 也可搅拌到饲料中;
6.5 注射用的工具、污染的环境及手臂要彻底清洗消毒;
6.6 一头患病仔猪的肠容物一次饲喂一头母猪, 一般一次有效;
6.7剩余不用的粪便可冷冻保存。
以上为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实验室检测, 以及参考有关资料, 对采取“人工返饲母猪”控制初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的见解, 望对养猪者有所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 可能有不妥之处, 谨供参考。
7 感染PED的组织变化
7.1 初生仔猪肠绒毛很长, 覆盖具有吸收能力的小肠上皮细胞, 隐窝为更新上皮细胞的地方。
7.2 初生仔猪被PEDV感染以后, 大约8小时后, 感染细胞衬套在绒毛上, 而导致上皮细胞死亡, 失去了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 同时释放出数亿计的病毒粒子, 未感染更多的细胞, 并排出体外感染更多的猪只。
7.3 初生仔猪感染36小时之后, 绒毛的长度急剧缩短 (萎缩) 具有吸收能力的上皮细胞大量减少, 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表面积减少, 当隐窝产生更多细胞来重建绒毛的吸收细胞时, 隐窝的长度增加。
猪流行性感冒继发细菌感染的控制 篇9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存栏母猪280头, 今年1月21日发现5头母猪拒绝食料, 眼结膜潮红, 体温40.2℃~42.1℃, 咳嗽, 从鼻中流出清淡鼻液, 经青霉素加鱼腥草治疗, 效果比较差, 28日病情开始扩散。至2月2日, 已经有57头猪发病, 死亡3头。
2 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体温升高到41℃~42℃,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发病第二天拒食、卧地不起、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呼吸加快乃至困难, 个别呈犬坐式, 咳嗽、流清鼻水、便秘、拉干粪球, 粪便表面覆盖有黏液, 发病第三天见鼻镜干燥, 流浓稠鼻涕, 张口呼吸, 个别病猪见全身发抖、下痢、排水样或黏液性黄色恶臭粪便, 小便呈褐黄色。部分病猪肌肉和关节有痛感, 触摸时敏感。发病第五天, 开始有猪只死亡, 死亡猪只可见腹部、臀部、耳尖皮肤发绀, 鼻孔流出白沫或浓稠鼻涕, 肛门粘附黄色稀粪。
3 解剖变化
病变主要在肺部:肺门淋巴结肿大近两倍, 肺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淡黄色浓稠黏液, 肝见有灰白色坏死点。病死猪可见胸腹腔、心包内均大量积液, 呈浅黄色, 多呈清亮, 也有浑浊;肺色泽暗红、水肿、按压硬而弹性, 切面流出大量带泡沫样液体;全身淋巴结均肿大数倍, 切面湿润多汁, 50%出血成黑葡萄样;脾脏肿大发蓝;个别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灰白色坏死灶, 肾、胃黏膜、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小肠有轻度出血;部分病死猪胸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4 实验室诊断
4.1 取病猪耳尖静脉血、肝、肺和积液涂片, 自然干燥后, 用姬姆萨染色、镜检, 在视野中未发现有弓形虫, 采发病15天的病猪血清10头份进行弓形体抗体检测结果阴性。
4.2 用小肠内容物、淋巴结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可见有两端钝圆的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小球菌;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的菌落, 大小不一, 或见有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湿润、黏稠、周围隆起的半透明菌落。
4.3 采发病10天的病猪血清15头份同时检测猪流感H1N1和H3N2抗体, 6头呈H1N1阳性反应, 9头呈H3N2阳性反应。
5 防治措施
5.1 发病早期, 采取封闭措施, 禁止猪只移动, 严格限制人员、物料流动。
5.2 全场猪群及环境使用1︰250腾骏“复合醛”消毒, 每天4次, 一周后用1︰500倍消毒。
5.3 选用125克支原净、300克强力霉素/吨料, 500克加康 (10%微囊化的氟甲霉素) 、200克阿莫西林/吨料, 500克磺胺-5-甲氧嘧啶、100克TMP/吨料, 等等, 饮水中添加含有祛痰药和抗病毒中药提取物的“安泰” (主要成分:乳酸诺氟沙星, 磷霉素钠) , 按每吨添加1500克, 连用7天, 则可减轻症状。
5.4 对食欲废绝的病猪用克林霉素+安乃近注射治疗, 每天2次, 另外每天注射一针长效黄芪多糖, 以口服补液盐饮水。
5.5 将病死猪全部深埋, 消毒、无害化处理, 以避免病原的传播和扩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步好转。
6 小结
6.1 发病初期采取封闭, 禁止母猪、人员、物料流动以及及时使用加康, 控制了病情扩散和后期发病猪只的细菌并发。可见, 当猪群发生病毒感染发病时, 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对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降低死亡率, 减轻发病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6.2 对于发病拒绝食料的猪只, 必需选用抗菌素进行注射治疗, 并确保疗程和剂量足够。
6.3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 饲具、剩料、剩水、病猪、老鼠、蚊蝇、飞沫、空气流通等都是此病的传播途径。因此, 在发病期间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消毒达到减小环境病原、降低感染压力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病发期间, 使用各种消毒药标示的最高浓度, 以每日3~5次的频率进行消毒。为减轻对呼吸系统的刺激要选用高效和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防疫消毒。
论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篇10
在我国古代, 一些传染病曾经让我过人民吃够了苦头, 同时也因为各种传染病而死了很多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古代的一些传染病。首先是天花, 3000年前人类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 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都有相关记录。天花由病毒引起, 表现为高烧、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和严重皮疹, 无药可治。麻风,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如今全世界每天仍有平均1600人感染麻风, 历史上麻风一度被认为是可耻的疾病。麻风杆菌让人失去痛觉而容易受伤, 并造成肢体畸形、残废或者失明, 严重者内脏也会受损害, 而且迄今没有疫苗预防。鼠疫, 鼠疫又名黑死病, 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 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霍乱因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 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1,2,3,4]。现在我们国家和整个社会已经对各类传染病很重视, 而我们也应该做好日常的生活好习惯来控制和预防传染病。
2 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其实, 我们人体本身对于流行传染病的病原就会有抵抗。为了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人体拥有三道防线。皮肤、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也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多数情况下, 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之后, 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的动员起来, 用专门对付这种病原提到“武器”进行战斗, 也就是产生特异性免疫, 比如产生专门抗击这种传染病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映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表示这个过程: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抗原、抗体结合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B细胞——浆细胞——抗原抗体结合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其中, 上述的3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那么, 有人也许是不是会产生疑问了, 那么既然这样的话, 是不是个人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由于免疫系统异常的敏感, 反应过度, 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所以免疫系统过强或者是过弱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3 近几年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流行传染病
其实我国近年来的流行传染病也是不少, 不论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 (SARS) 还是前一阵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 (也有人管他叫猪流感) , 而且在一些地区小孩经常会发生“手足口病”或者是“水痘”等等, 有些传染病对人体有生命的危险, 而有一些则相对安全一下, 但是不论哪种, 对我们的身体都会产生危害的, 所以这就要我们平时有一些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了。
4 流行传染病的类型以及传播方式
目前, 我国规定的流行传染病类型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共有39种。
一般的,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唾液传染、血液传染、接触传染等等。
如果说, 当某一种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很大, 很广, 传播速度很快的话, 就可以称之为瘟疫了。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当此类传染病发生时, 患者的隔离、疫区的处理以及治疗等等都是要强制执行的, 所以, 我们也可以管甲类传染病叫做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了非典型肺炎、狂犬病、炭疽、血吸虫病等等, 对于这一类的传染病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或者是当地防疫站的规定以及安排进行预防和控制,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防止扩散。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感冒、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等, 这一类的传染病要严格的按照国务院卫生部门的规定要求景象检测以及管理。
5 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首先, 政府应该做好未雨绸缪,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 并且通过一些途径来让人们知道传染病的危害, 以及一些日常的常识来预防传染病, 应该告诉人们传染病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对这些流行传染病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做好平时的保护, 就会远离流行传染病。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打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5.1 控制传染源
首先要隔离患者, 因为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一般在疾病高峰阶段大量排细菌或病毒, 但很多传染病在出现症状前已排毒或排菌, 如腮腺炎 (大嘴巴) 。在腮腺肿大前6天已能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 这就是为什么将患者隔离后仍继续出现腮腺炎病儿的原因。托幼机构必须加强每它上午的晨间检查, 早期发现传染病, 达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病原携带者也是可怕的传染源, 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菌痢的带菌者。这类孩子本身可无任何症状, 不易被人发现, 但可将携带的细菌、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所以, 对有菌痢史及近期有腹泻者, 入托入园时一定要做大便培养。
5.2 切断传染途径
冬春季节好发呼吸道传染病, 应定时开窗通风,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婴幼儿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玩, 天冷时外出乘车要戴口罩。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要切实做好饮食卫生,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消毒等。要消灭“四害”, 尤其是灭蝇。
5.3 要保护好易感人群
一般情况下小孩和老人的体质比较弱, 所以应该对他们做到有效的保护才行, 而有一些成年人的体质也不好, 也应该给予保护。一般情况下, 保护易感人群常用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这两种方法是最简单有效同时也是最常用的。
5.4 动物一般情况下是传染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和动物的接触。
家里面有宠物的, 应该定期给宠物体检, 并且要保证宠物的清洁和健康。还有要注意的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 大多数都是通过唾液、血液或者是接触等等, 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得了流行传染病的, 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 免得被传染了。当某一地区出现了流行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时候,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去哪个地区。当个人出现了和流行传染病相似的病症之后, 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不要隐瞒, 也许你隐瞒的会导致你的家人或者是周围的跟你一样也被传染上了,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去就诊, 给自己负责, 让别人放心。
6 结语
上面说了那么多, 简单介绍了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 传染病的类型以及传播方式, 最后有介绍了一些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 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前, 得了传染病治愈的机会小, 只要我们发现得早, 治疗的及时应该是都可以治愈的。所以, 我们平时也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给流行传染病侵袭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指南/全国在职卫生人员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应信忠.慈溪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圆形分布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6) :35-36.
[3]王子军.我为1990—2000年传染病流行态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4) :312-313.
控制流行 篇11
“全台湾都在R&B,全美国都在Rap,只有流行,没有音乐,我看你眼不见为净也是好事一件”——这是歌手黄舒骏在纪念好友杨明煌《改变1995》中的一句歌词。在他眼中,流行音乐已成为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音乐”属性越来越少,商业成分却不断增多。这对一个曾经有着远大音乐理想的音乐人来说,是一个不愿见到、却不得面对的事实。
黄舒骏的感慨发自于2001年。事实上,自从有了广义上的“通俗”音乐,关于音乐文化属性和商业价值的争论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批判理论的先锋代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尖锐评判。他们认为,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以音乐、影视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已脱离了自身的属性,演变成为唯利是图的“文化产业”,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一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倾向于“贬低文化的意义”,这对其后的媒介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过,来自新西兰的学者罗伊·舒克尔却并没有陷入这种“经济决定论”。他不但大大方方地承认了音乐和商业之间血浓于水的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在其著作《流行音乐的秘密》中,罗伊·舒克尔以音乐文本为切入点,深入整个音乐工业的内部,将那些平日隐藏在专辑封面、现场表演、MV影像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逐一进行了介绍。此外,他还探讨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音乐产业和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构框架是理解这本书的关键点。罗伊·舒克尔将全书分成了14个章节。如果说作为文本的“音乐”是这本书的主干,那么媒体、消费者、亚文化、由音乐衍生出来的意义和意识形态就是其上长出的枝丫。这14个章节几乎每章都可以拿出来独立成书。特别是书中所涉及的诸如文化帝国主义、女权主义、电台、唱片公司商业运作等内容,都是能写出皇皇巨著的研究领域。想在一本书囊括如此众多的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罗伊·舒克尔还在每一章节之后列出了相关的延伸阅读,便于读者对该章节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读。
无论在何种学术领域,体系的建立是最关键的。《流行音乐的秘密》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那些对西方流行音乐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迅速建立起体系。通过对十余种主流的流行音乐流派,以及一线具有典型标本意义的音乐人、乐队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西方流行音乐的基本概念。所以,如果你是一边阅读,一边将书中提到那些名字输入进你的搜索引擎,那你显然已经找到了阅读此书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个在60年代度过青春期的学者,蓬勃发展的摇滚乐和“要做爱不要战争”的时代精神显然对罗伊·舒克尔日后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本书的结论部分,罗伊·舒克尔写道,“作为‘战后婴儿潮’(Baby Boom)的一代,我阐释了我们这一代对通俗音乐以及各种对通俗音乐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尝试所做出的回应。而我自己在通俗文化中的定位远不是一个完全的学者的身份。分析与记录离不开情感与通俗文化记忆中的冲动和争论的部分。”
诚然,对于普通听众而言,音乐带给他们最大的冲击依然和时间与情感紧密相连。在文化大众化、全球化、主流化的今天,音乐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现象。对生产者而言,它创造了商业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它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作为文本的音乐,显然脱不开国家文化政策、文本的创造者、消费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离开这些,孤立地理解音乐是不明智的。正如罗伊·舒克尔强调的那样,“音乐文本和表演从根本上讲是国际音乐产业为了使利益最大化而大量生产的文化产品”。虽然我们仍可以看到若干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音乐厂牌,但不可否认的是,生存仍是这些厂牌存在的前提,吃饱饭也是他们在音乐上更进一步的基础。
控制流行 篇12
1 主要做法
1.1 实时监测疫情, 提高直报网络监测系统的敏感度
“红眼病”是法定丙类管理的传染病, 在传染病病种很少的眼科就诊, 极易出现疫情漏报。2007年7月下旬, 邻区出现“红眼病”疫情暴发, 我区疾控中心高度关注疫情进展, 迅速向辖区医院、社康中心下发“关于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工作的通知”防止疫情漏报, 提高直报网络监测疫情暴发的敏感度, 落实医疗机构综合防治的措施。同时, 除每天分析直报网络数据外, 还收集社会有关“红眼病”的信息。8月上旬, 我区直报网络报告个案呈上升趋势, 个别医院反映眼科就诊病人增多。区疾控中心马上派出专业人员, 深入辖区医院开展主动搜索病例。在综合分析直报网络疫情数据和主动收集信息后, 评估我区“红眼病”处于散发增多, 将出现较大的流行态势。区疾控中心及时向区卫生局提交关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分析与预警建议, 做好政府控制疫情的技术参谋。
1.2 适时通报风险, 加强部门协同干预, 消除疫情暴发隐患
区卫生局第一时间发出“红眼病”流行的预警, 尤其是通报学校、托幼机构、工厂等集体单位可能存在的疫情暴发的高风险。9月份学生新学期即将开学, 教育、卫生部门联手, 展开协同干预措施, 防控学校发生疫情:一是区教育局在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 向各校领导布置防控工作;二是随后召开校医参加的卫生工作会议, 布署技术防控。区疾控中心参加了会议并作“红眼病”防制的专题讲座, 为各校提供宣传折页、海报等, 指导校医开展“红眼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三是区疾控中心主动走访学校, 了解学校疫情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与校医一起查找预防的薄弱环节, 以消除暴发疫情的隐患。
1.3 迅速介入疫点, 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只要学校、托幼机构、工厂等集体单位报告发生疫情, 区疾控中心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评估疫情, 了解传播途径, 实施并指导疫点单位控制疫情, 如单位防病组织和制度是否建立并运作、执行;有无每天检查病人并及时隔离;学生、工人宿舍洗漱卫生用具有无共用, 毛巾张挂是否过密;清洁消毒工作落实, 尤其是洗手水龙头、门把、玩具等重点物表消毒是否正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增加洗手设施等。上述工作逐项细致地加以落实, 及时阻断了集体单位疫情的传播, 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 控制疫情遇到的普遍问题
2.1 集体单位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集体单位没有建立传染病防治组织, 或者传染病防治组织职责不明, 缺乏分工合作, 无法有效运作;传染病防治制度不健全, 没有制订传染病防治预案或程序。因此, 无法早期发现传染源和早期隔离传染源, 等到传染病明显暴发时, 才发现疫情。而且在疾控机构介入前, 自我防治措施也难以落实。
2.2 传染源隔离难
早期发现传染源, 因临床表现较轻, 不易引起重视, 往往隔离难, 当传染源是学生时尤其明显。大多数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功课, 在孩子患病早期, 即使出现发热, 还将孩子送到学校, 甚至还隐瞒孩子病情, 不向学校、老师报告。到发现学生患传染病, 要求其隔离时, 家长往往在家治疗1~2天, 症状稍有好转时, 又将孩子送到学校, 而不是在孩子痊愈无传染性后才送到学校来。
2.3 卫生设施缺乏或不足
对后勤外包的清洁、消毒工作缺乏监督。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的洗手设施 (主要是水龙头) , 在大多数集体单位明显不足, 甚至在集体单位内重要场所缺乏洗手设施。多数托幼机构, 幼儿上厕所、进餐共用同一洗手水龙头。清洁、消毒用具过少, 无法把重污染区与一般污染区分开使用, 造成越做清洁、污染范围越扩大的现象。一般单位对后勤外包的清洁、消毒工作只评价清扫垃圾、灰尘等一般清洁方法, 而对预防传染病的清洁、消毒方法、过程乃至消毒效果缺乏监督。
3 对策
3.1 完善集体单位预防控制传染病机制
集体单位人员集中, 交流频繁, 容易出现传染病流行。因此, 要重视传染病防治, 要建立防治传染病的组织, 明确单位领导、专职卫生人员、车间主任、班主任、班 (组) 长及义务卫生员等人员的职责, 形成单位内防治传染病网络并有效运作。“有预则立”, 每个集体单位均应制订传染病防治预案或程序, 对日常、周边出现传染病、本单位出现传染病流行等不同状态, 明确针对性防治措施和工作程序;落实因病缺勤、因病缺课的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使传染病防治工作从组织到制度能落到实处, 形成长效机制。
3.2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建立传染病隔离补偿制度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尤其是媒体的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提高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自觉性和以人为本的健康意识。同时, 对因患传染病被隔离者、劳动者要带薪隔离, 消除经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学生要给予补课, 不让学生有因病延误功课之忧。
3.3 加大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