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

2024-06-04

流行病(共12篇)

流行病 篇1

禽流感

(1) 免疫预防:根据流行情况可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

(2) 药物控制:爱康感宁+黄芪多糖/爱康I号/万乳康+绿奇, 同时配合福宁溶液+强力美控制继发感染, 连用3~5 d;

(3) 饮水保健:口服补液盐+活力强或维健益+民生速补, 连用3~5天;

(4) 隔离消毒:每周用青净农场或劲碘消毒2~3次。

鸡慢性呼吸道病

(1) 药物控制:泰得舒+福宁200+强力美, 或氟诺米+强力美, 连用5 d;

(2) 饮水保健:活力强或维健益+黄芪多糖, 连用3~5 d;

(3) 饲养管理:加强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保持合理的饲料密度, 保证鸡舍空气质量。不定期用青净农场消毒、除氨气。

(4) 隔离消毒:每周用青净农场或劲碘消毒2~3次。

传染性支气管炎

(1) 免疫预防: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该病的一项主要措施。建议:建议:7日龄新支普安滴鼻点眼;21日龄新支易安或新支普安滴鼻点眼或饮水;

(2) 药物控制:强力美+感立克 (禽专用) +口服补液盐+民生福康, 连用3~5 d;

(3) 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鸡群拥挤, 注意温度、湿度变化, 避免过冷、过热。

(4) 隔离消毒:每周用青净农场或劲碘消毒2~3次。

鸡传染性鼻炎

(1) 饲养管理: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清除感染鸡或康复鸡, 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对患过IC的鸡场, 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 将鸡舍空闲1~2周, 然后再饲养清净鸡群。

(2) 药物控制:“呼立泰”或“得舒+加强泰灭定”, 连用3~5 d, 有效平息流鼻、甩头、眼水肿等传染性鼻炎症状。

(3) 饮水保健:平时在活力强或维健益+黄芪多糖, 连用3~5 d,

(4) 隔离消毒:每周用青净农场或劲碘消毒2~3次。

四川省民生药业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中心028-68259125

流行病 篇2

2023届1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当前是流感发生的多发性季节病,认识流感的重要性,一旦遇到感冒发烧应该及时治疗,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如何预防流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流感的发病渠道。

教学过程:说一说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学会一些预防措施。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生过病吗?都生过什么病啊?

学生自由发言:有,感冒,发烧,流感等等

师:这些都是一些我们平时经常得的病,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一种:流感。

二、新授

(1)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认识误区

流感区别于普通感冒,其危害性远大于普通感冒。

(3)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热典型,可以高达39—40摄氏度,持续3—5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并且疼痛的很严重,全身极度乏力,有时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还可能并发为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可能会威胁生命,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

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一般只是流鼻涕、咳嗽等,不会出现发高烧、全身无力等症状。由此可见,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通感冒的流行,而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特别加以预防。(4)流感的特点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5)预防流感

1、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即使在冬季,每天也要开窗通风3次以上,每次至少10—15分钟。

3、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

4、不随地吐痰。

5、不凑热闹,少到人多的地方去,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6、发现有人患病时,应与其分开用餐,分室居住(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7、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8、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9、最后,如果你已患了感冒,那就应注意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或者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部的,之后一定要彻底洗净双手,这样病菌就不会跑得老远,去危害他人了。

三、平安演练

1、做一做

乐乐患了流感,在教室里忍不住想打喷嚏。如果你是乐乐会怎么做?

2、说一说:下面观点对吗?

(1)流感是有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流感主要是由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2)得了流感自己吃点感冒药就可以了,不用去看医生。

三、小结

流感并不可怕,每年都会发生,但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重要。认识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成瘾,21世纪流行病 篇3

王学兵、房祖名、李代沫、张默、高虎……在过去的两年中,不少演艺明星登上一张黑色榜单,除了明星,榜单上还有官员的名字,他们,都因涉毒上榜。明星、官员涉毒,只是中国毒品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各地社会新闻版面上,常有因吸毒导致的恶性案件发生。

毒品,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众多成瘾物质中危害最严重的物质,这一类物质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精神活动,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无论是合法的成瘾物质如烟、酒,还是非法的成瘾物质如毒品,它们都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除了物质成瘾,也有一些行为成瘾如赌博、网络游戏成瘾等等,也是成瘾医学研究的领域。

由于成瘾问题具有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成瘾后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损害,需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医疗卫生系统必须与教育、社会工作、司法等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帮助成瘾者解决成瘾问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97年开设物质成瘾科,收治物质成瘾患者。最早是以海洛因患者为主,采用美沙酮替代递减治疗,后来逐渐转换为以药物-心理-社会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早期社会对成瘾患者的认识,更多是偏向他们的违法行为,认为成瘾是意志力不强,自控能力差、道德沦丧所致。后来相关研究的重心逐渐向患者转移,认为成瘾其实是一种慢性脑疾病,需要进行科学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学科带头人赵敏介绍,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烟草、酒精及其他成瘾物质滥用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据2009年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和2002年WHO报告,目前全球滥用各类非法药物者人数达1.7亿-2.5亿,饮酒者20亿,吸烟者13亿。据WHO估计,仅因酒精、烟草及非法药物者三类物质使用导致死亡者占全世界死亡总人数的12.4%。因此如何降低成瘾物质滥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成瘾学科近年来围绕物质成癮开展了系列研究,如对物质成瘾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心理渴求、复吸预防、心理社会康复等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如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药物依赖综合干预模式,在我国率先设计《对海洛因依赖预防复吸训练方法》,已在国内20多家戒毒机构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十种流行病” 篇4

在新课程教学中, 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知识点和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 等等。

二、表演做秀。

在大量教学现实中, 教师设计活动是为了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或为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 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 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三、分组讨论无实效。

老师提出问题后, 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 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或要点, 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一阵子, 而后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

四、满堂发问。

新课程的课堂中, 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 学生被教师纷繁复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

五、滥用“赏识”。

有些教师滥用赏识教育, 一堂课中常挂在教师嘴边的就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将来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你将来一定会超过牛顿”等等。

六、满堂游动。

一堂课中, 教师几乎不登讲台, 而是在台下不停地来回穿插游动, 前后左右方向莫辨, 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表情, 使学生的眼球不得不随着老师, 精力很难集中。

七、放任自流。

很多新课改的公开课、优质课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不清楚, 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 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话题, 课堂时间没有明确划分,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

八、死守预案。

一部分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 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 或胡乱敷衍, 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随意否定, 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走, 不能有任何逾越。

九、装腔作势。

矫揉造作、机械模仿、滑稽表演、故作深沉等现象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也不少见, 这种缺乏本真性和自然性的课, 只能让人忍俊不禁。

十、效益低下。

简历的5大流行病 篇5

临床症状:一份简历走天下

现在,很多学生广投简历。而为了省事,不少人不管面对的是哪家公司、哪种职位,都会递上一份内容相同的简历。

对症下药:“HR希望看到公司所招聘职位的职责在应聘者的简历中有所体现,更希望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张迎表示。针对不同职位的需求,企业会有不同的考察侧重点。比如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

5:健忘症

临床症状:忘写应聘职位和联系方式

不少学生没有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希望应聘的职位。更有甚者忘记写或写错自己的联系方式,白白浪费掉面试机会。

对症下药:一些学生认为,不在简历上写应聘职位会更保险一些,就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一个不合适,还可以服从调剂。“但很多职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语焉不详,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则以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做好准备。”倪铮强调,“简历首先要给人事部门传达明确的求职意向。”

希望如下重点推荐的相关文章,读者们喜欢阅读:

十三条要不得的简历内容

简历的撰写策略

简历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焦虑,何以成为社会流行病? 篇6

焦虑的背后,其实是不安。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最缺乏的是安定感。

社会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一个完全可以预定的生活,安定感是最强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虽然贫穷,生活单调,但安定感却比较充足。因为在那种社会,人生下来能做什么,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类似于封建制一样。士恒为士,农恒为农,工则恒为工。人人都生活在一个个单位里,不能越出雷池半步。改变身份和命运的途径,除了当兵,就是上大学,而上大学,还有一段中断了。人们无需担心市场的变化,使自己的产品价格暴跌或者暴涨,也无需操心市场的变化,让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没有炒股,没有炒楼,没有放贷和收贷。小孩到哪儿去上学,都是固定好的,无需操心择校。大学毕业去哪里,也是定好了的,自己操心也没有用。在这样一个一出生就可以预计一生状况的年月,人生的每一步,都有人给你设定好了,只要亦步亦趋跟着走就是。人生富贵贫贱,都是一定的,从生活到工作,都无需自己操心,操心也没有什么用处。这样的社会,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可以焦虑的,反正无非是穷。但穷大家一起穷,产生不了什么焦虑。

一旦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代。一切就都变了。人是富裕了,但不安定感却成倍地增加。投身于市场的人们如此,市场外的人,也如此,似乎人们突然之间变得无法判定自己明天会怎样。好像一夜之间,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

市场经济,就是有着比计划经济更多的不确定性。在任何国家都一样。西方很多经济学家都喜欢预测经济的走向。但即使经济学的大牛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经常预测错误,有时甚至错得很离谱。市场经济的不定因素实在太多太多,生产状况、工人罢工、原料供给、天气、灾害。战争、政治变幻、人事变动,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影响市场的因素,让股票涨跌,物价起伏。有人发财到数钱数到手抽筋,有人则破产跳楼。处于市场高端的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低端的生产者,尤其是个体生产者,影响也很大,老板破产,工人失业。这样的波动,曾经是人们搞计划经济的最初动因,但是,真正实践了计划经济之后,发现情况更糟,人是安定下来了,但生产甚至生活的积极性也没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变成了短缺经济、凭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严重缺失,人人都不满意。试验的结果,结论是还得搞市场经济,于是中国人又转了回来。

搞市场经济,一定的焦虑感是免不了的。凡有得处,必有所失。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起飞,其实掐头去尾,只有十几年。在这十几年工夫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变成了世界第二。一些沿海的大都市,硬件的建设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国的基础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民航、通讯、网络,突飞猛进。一年的发展,顶上过去几十年,上百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从来没有过今天这么迅猛如此之快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人们的环境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今天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正处于转型、变化过于迅猛有关,也跟我们在转型中没有及时跟上软件的建设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是从封建时代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没有经历过我们这样大幅度逆方向‘的转型。过去时代留下来的宗教还在,社会也在过渡中,适应了市场,存在很多自由组织的团体。而且,非常关键的是,他们在过渡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国家的法制也比较健全。同时,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市场跟法治有了紧密地结合,市场规矩是完善的。在市场的种种不安定因素中,基本上不存在欺诈的内容。市场中人的彼此信任度比较高。诚信比较普遍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交易成本,让人们不必在验证身份、兑现保证、防止被欺诈等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市场中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产生了焦虑,甚至破产了,一方面有社会的保障体系在,不至于马上陷于饥馁,另一方面精神上还可以从教会和教友那里得到安慰。再大的焦虑,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社会存在自我救济的渠道。

然而,现在的中国,这一切似乎还都没有,即使有也还是很缺乏。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小康家庭,很可能因为有人生病或者一次交通事故而陷入赤贫。我们的社会,对人们精神的慰藉有限,组织帮助救济更有限。多数的民众,甚至连旧中国时就有的因果报应、死入地狱观念都没有,连鬼神都不大信,过去强烈的彼岸观念,已经荡然无存。求神问卦的人多了,但基本的宗教信仰和理念,却缺得一塌糊涂。整个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道德被瓦解了,但基于宗教和传统儒家的信念,也没有建立,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统治人们心灵的,只有金钱。一旦在捞钱方面受挫,就会马上心灰意冷,而在捞钱的过程中,由于既无法律观念,也无宗教意识,什么违法缺德的事都敢干,所以内心的焦虑,也是不可避免的。

严格地说来,虽然我们已经以市场经济白许,但市场并没有完全成型,基于市场的秩序还没有建好。政府在市场中既是裁判,也是运动员。那只看得见的手,总是公开出来操纵一切。市场对法治有强烈的依赖,但法治却不能回应这种依赖,整个社会的规则,还没有走上法治的轨道。压抑欲望已久的人们,发财的冲动却又异常强烈。所有人都想越轨行事,发了财的人,合法性不足,没发财的人,受剥夺感增强。贫富之间和官民之间,既缺乏市场、的约制,也缺乏法律的调整。贫富贵贱,所有人都角色错位,无法各安其位。即使发了大财,身处高位的人,也不敢预期自己日后会怎样,一旦栽了,会不会受到法律公正的对待。身居低位的人,要想升上去,却找不到一个规矩的路径。已经有权有钱的人,特别想垄断这样的好处,拼力阻挡下面人们的上升,而且真的就能挡得住。从前上大学还是一个农村孩子跳龙门的机会,现在这样的机会,也变得十分渺茫。社会缺乏必要的秩序,上升的秩序、转身的秩序、裁判调停的秩序,都没有完善,甚至缺位。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对什么都不信任。人们对自己的人身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哪天会吃了毒食品死掉,进了医院被医生坑死。对自己的财产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夺走,被通货膨胀消解,即使买了房子,也不知道哪天就被拆了。对自己的孩子,也感到心神不宁,他们被强制只能生一个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竞争,在教育部门和商家的联合操作下,已经变得非常残酷,家长和孩子都焦躁万分,生怕自己的孩子被人落下。人们进学校,对老师不信任;上医院,对医生不信任;上市场,对卖家更不信任;进法庭,对法官能否公平执法也不信任。一有官司,双方都在托门子找关系,但问起来,都说找关系不是为了让对方枉法判决,只是求一个公正对待。

逃避现实——教育思想中的流行病 篇7

关键词:逃避现实,生活世界,总体性

逃避现实、拒绝深刻是今天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流行病。有学者曾经借用后现代主义这块思想平台, 主张“将‘本质’、‘真理’、‘规律’这类尼采和罗蒂所谓的‘大词’坚决地从认识论领域中放逐, 将由此类概念陈述的问题全部判定为假问题而予以放弃, 也不用这些‘金字招牌’来掩饰自己任何有限的和可错的认识经验”[1] 。这种教育思想要打破由现象构成的“表层结构”和由本质构成的“深层结构”的二元对立, 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讨事物本质的方法斥之为“本质主义”。这让人想起了黑格尔的话:“他们的态度很有些像拜拉特的态度, 当他从耶稣口里听到真理这名词时, 他反问道:真理是什么东西?他的意思是说, 他已经看透了真理是什么东西, 他已经不愿再理会这名词了, 并且知道天地间并没有关于真理的知识。所以放弃对真理的知识, 自古就被当作最可轻视的、最无价值的事情, 却被我们的时代推崇为精神上的最高胜利”[2] 。黑格尔所描述的空疏浅薄状况, 在今天的教育中又重演了。这些人拒绝深层探讨, 思想上浮到了日常生活的表面, 把“生活世界”视为教育的基础问题和主导问题, 陷入了黑格尔所讽刺的状况:沉溺于“感性的”、“庸俗的”、“个别的事物”, “像蠕虫一样以泥土和水来自足自乐”[3] 。逃避现实成为教育研究的时尚,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注教育事件的视野。当今教育研究中流行着一种回归生活事件的理论, 该理论自称植根于教育的生活事件, 拒绝从理性上对教育生活进行抽象与概括。有学者指出:“实际上, 教育事件是教育过程中的偶然、个案、情境, 它得不到‘规律’的支持, 但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复杂性’, 是教育实践经常面对并要不断寻求解释、说明的教育问题。……那些离开具体的教育情景, ‘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废话’, 不是教育研究的目的性所在。教育活动也只有根植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效应”[4] 。还有学者指出:“教学的构成单位是教学事件。在教学中, 以课程文本形式存在的事件和课堂内外发生的所有事件都是教学的原生事件。……事件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重现事件, 理解事件, 更要用‘事件到来’的思考方式分析事件。因此, 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凭借的不再是知识资本、人格的诱惑力和教育学的规则, 而是无规则、无计划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要求教师敏锐捕捉教学中的时机应对事件、引导事件、创造事件, 这正是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内涵”[5] 。这种教育理论依附于生活的表层, 沉陷于细枝末节。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个别”, 使“个别”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上具有核心地位。

也许, 人们会认为, 关注教育过程中个案和情境不就是关注教育现实吗?教育现实难道说不是存在于无数的个案和情境之中吗?既然个案和情境是教育规律所无法概括的, 难道说教育研究不应该关注它们吗?然而, 关注教育事件恰恰是在逃避教育现实。

黑格尔曾经讥讽过一种“仆人的眼光”。黑格尔认为拿破仑了不起, 称他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然而, 黑格尔却想到拿破仑的仆人就觉得拿破仑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仆人天天在拿破仑身边, 他发现拿破仑也有七情六欲, 也要吃喝拉撒。这样, 仆人认为拿破仑和自己一样, 是一个凡人。有学者指出:“如果我们以为现实仅只是诸事实的集合, 是我们直接知觉或实际经历过的事件, 那我们可真要相信克伦威尔或拿破仑的‘现实’是掌握在他们的仆人手中了。因为这些仆人不仅知道他们的无数故事, 而且还直接知觉到全部真实的细节, 包括他们的逸事、嗜好、隐私、个人趣味或动机, 甚至还有鲜为人知的怪癖。所有这一切的集合难道就是历史上现实的克伦威尔或拿破仑吗?毋宁说, 在这种集合之中历史的现实仍然是完全被遮蔽着的。‘仆人眼中无英雄’说的就是真正的现实隐而不显, 相反却只是以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来伪造历史”[6] 。教育现实不等于教育事件的集合, 就像历史上现实的克伦威尔或拿破仑不等于他们的逸事、嗜好、隐私、个人趣味、怪癖等事件的集合一样。

部分从属于总体, 个别是作为总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而显现的。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突出强调了“总体”在研究方法论上的核心地位, 他说:“总体范畴, 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 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7] 。在马克思看来, 总体始终保持着对部分的优越性, 部分因总体而有意义。孤立杂陈的事件、事实, 如果脱离了总体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只有认识了总体才能认识部分, 反过来则不然。因此, 在教育研究中要打破“事件”在方法论上的优先权。

第二, 教育经验叙事研究视野。有学者指出:“最近两年教育学界兴起的‘叙事研究’, 借助于文学中的故事研究、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社会科学中的质的研究以及利奥塔有关‘叙事研究’的思想, 致力于在传统教育学的‘宏大叙事’之外, 开辟日常‘教育经验叙事研究’的新途径。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经验意义的表达方式’, 还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叙事研究都抛弃了传统教育学研究所信奉的‘本质’、‘规律’、‘真理’以及体现于其中的‘确定性’思想。叙事研究也追求一种‘教育的真实’, 但此时的‘真实’, 已经不再指本质主义所预设的惟一的和寂静不动的‘真实的实体’, 而是指颇具现象学意味的‘经验的真实性’。”[1] 经验叙事研究认为故事在我们的生存中具有独特的和不可代替的价值, 这种研究注重日常生活性, 借助于叙述故事和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来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固然, 叙事研究在一定意义上, 有助于扩大个体的生命体验, 但是, 它强调个体的小叙事, 强调叙事主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故事的自我感悟和个体化表达, 与关注教育事件研究一样, 在研究方法论上突出“个别”。利奥塔有关叙事研究的思想特点是强烈拒斥宏大叙事, 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社会历史理论称为“解放故事”, 他否认宏大叙事和总体性话语。借鉴利奥塔的思想开辟日常“教育经验叙事研究”的新途径, 就是用小叙事取代大叙事。

关注教育事件与经验叙事研究有共同的特点, 它们不是在总体性观点下关注部分与个别, 而是在排斥总体性 (排斥规律、排斥宏大叙事) 的思路下关注部分与个别。如果说教育现实不等于教育事件的集合, 同样, 它也不等于一串串的小故事的集合。

第三, 生活世界的教育观及教育现象学视野。今天,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在我们的教育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 人们纷纷从生活世界上探讨教育, 以亲历性与可感性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指向。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是“悬置”, 教育现象学运用了这一方法。有学者在介绍教育现象学时指出:“在任何现象学研究中, 研究者都需要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悬置。悬置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 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不论是科学的、宗教的, 或者是日常生活方面对世界的看法, 统统悬置起来, 存而不论;二是存在, 即放弃一切有关外部世界存在的判断”[9] 。这样, 从现象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教育问题, 就没有历史与存在的理论关照了, 它根本看不到教育现实。关注教育事件和经验叙事研究都受到了生活世界的教育观及教育现象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指出:“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 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 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 所以现象学、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 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10] 。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还是萨特的存在主义, 都没有达到对存在的历史性体认, 根本不具备与马克思进行交谈的资格。

在马克思看来, 社会现实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在《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按照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他指出:“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11] 。马克思的社会三大形态理论将人类历史视为一个发展过程, 这是马克思的总体性观点。教育事实、事件只有隶属于这一总体性的过程, 通过总体性的阳光普照, 才变成了教育现实。

教育现实并非是任何人都能随便见到和触到的东西, 它并非直接建基于单纯的“事实”之上, 它不是直接经验的事实、事件。单纯的“事实”、事件是由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过程这一总体来奠基的。

随着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 事物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更高的社会即“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通过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 为人类社会及教育提供了理想与价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王策三指出:“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归生活世界’概念如何操作?怎么落实到中小学教学?对此类问题都没有研究和回答, 怎么能说是教育学理论呢?众所周知, 教育史上 (裴斯泰洛齐、欧文、马克思……) 早就提出了教育 (科学文化) 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命题, 它比起抽象、还有待探讨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概念具体、明确、实际, 是真实的教育学概念。它揭示了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唯一方法和途径, 全世界教育都正在经历这个历史进程, 标志着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里的古代教育, 实实在在地迈向与社会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育阶段”[12] 。不是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而是马克思的总体性观点, 才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全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的总体性观点提供了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有深入到马克思的“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 教育才有前进的方向。

卢卡奇指出:“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 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7] 要认清教育的现实就要把孤立的教育事实 (网络教学等等) 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 (与第二社会形态联系起来) 来理解, 并最终把它归结为一个总体 (归入三大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来理解。只有这样, 对教育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教育现实的认识。

在第二社会形态中, 商品交换创造了全面的社会关系, 人的活动隐没在无数次的等价交换之中,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 (马克思语) 是现代性的必然表征。科西克指出:“把人降为抽象物的不是理论, 而是实在本身。”[14] 从事物“自身显现”中认识事物, 就看不到这一现实。市场经济中的教育现象, 例如, 应试教育的状况、占有式教育的心态、对待教育的消费主义态度等等, 与个人受抽象统治密切相关。提倡素质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与扬弃由这种统治在教育中产生的一些物化、异化现象密切相关。如果借用现象学观念, 将总体性观点 (作为前见) 悬置起来, 我们就无法确定当前的教育所处的历史地位与性质, 更无法分析上述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不仅使教育思考失去了洞察力, 而且使教育研究丧失了批判精神。对一些人来说, 日常经验的生活世界已经成为他们的教育思想的“顶点”, 成为一个无力穿过的铜墙铁壁和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逃避现实、拒绝深刻是今天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流行病, 它导致教育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于小的事情 (用事件取代现实、用小叙事取代大叙事、用小写的人取代大写的人、用小写的教育取代大写的教育) , 对越来越小的东西 (偶然性事件、一串串小故事等等) 知道得越来越多。借用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话来说, 它所造成的教育研究状况“就是空前掌握小型问题和空前无力处理大型问题这二者的一种结合”。

参考文献

[1][8]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 2004, (1) .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36.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5.

[4]刘剑玲, 文雪.关注教育事件——教育研究的复杂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1) .

[5]陈晓端, 龙宝新.回归事件:后现代有效教学的使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6]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 2008, (1) .

[7][1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76.56.

[9]徐辉富.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J].开放教育研究, 2008, (2) .

[10]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上) [M].北京:三联书店, 1996:383.

[1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04.

[12]王策三.“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7) :3-21.

流行病 篇8

关键词:抑郁症,重视,“流行病”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均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如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价值观念的变化, 就业问题等, 这使得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增加, 为此带来了许多心理卫生和行为问题。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分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生活节奏的加速, 工作任务的繁重, 人际关系的复杂, 竞争的激烈等应激源使人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情绪, 并因此产生的心理压力, 是促发情感性精神疾病的重要诱因, 不论是心因还是内源性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患抑郁症,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流行病”。

相关材料报道,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 兴趣减低, 悲观, 思维迟缓, 缺乏主动性, 自责自罪, 饮食、睡眠差, 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 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 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 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 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 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 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 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 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病情恶化, 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 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 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 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抑郁症共分为六类, 分别为 (1) 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 (大脑生物胺相对或绝对不足) 。 (2) 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 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3) 青少年抑郁症: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注意力涣散, 记忆力下降, 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 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4) 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 服用降压药后, 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5) 产后抑郁症: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痛恨、恐惧、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 忧郁, 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6) 白领抑郁症:患有抑郁症的青年男女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 症状多种多样, 除了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爱生闷气、思虑过度、失眠、多梦、头昏、健忘等主要的精神症状外,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 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世界平均每年有11.3%的成年人患夫妻抑郁症性障碍, 美国人妖终生患抑郁症的风险为17.1%, 远远高于癌、中风等疾病。“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一样, 不治疗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它影响了三分之二的美国青少年。北京16所大家的辍学学生的原因分析, 1982年前的主要为传染疾病, 1982年的则变为精神疾病, 这其中大部分为抑郁症。

在综合医院的病房中, 至少三分之一的病人伴有抑郁症或其它精神症状, 病痛和虚弱及身体内部生理过程引起低落的情绪反应, 使病人产生一种焦虑状态之中, 而不良情绪又通过对生理活动影响加重疾病过程, 使之恶性循环。心身医学认为心理因素贯穿于疾病的整体过程, 从病前的易感倾向到直接病因、发病、疾病过程、转归预后, 每一阶段都与一定的心理因素相联系, 心理情绪反应直接影响生理过程, 但并未引起医生的注意。

抑郁症患者病初表现诸如头痛、胸闷、食欲不振、便秘等躯体症状, 常会被误诊或漏诊, 患者则多是到综合医院求治无效后抱着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到精神科就诊, 在得不到合理医治后渐郁郁寡欢, 对生活举索然, 变得麻木, 似乎要精神崩溃, 甚至自杀或扩大自杀。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 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 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 及早治疗, 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 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5%, 曾有报道某名牌大学生, 某汽车集团总经理因患抑郁症自杀等。且于司法医学鉴定中扩大性自杀者亦较常见。

随着人口老龄化, 第二个老龄年的到来,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抑郁症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老年抑郁的焦虑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要表现, 躯体不适症状繁多, 有抑郁症症状的躯体化倾向。老年人处于生理“老化期”, 随着年事日高, 生理机能衰退, 使之心理防卫及应付能力减退, 对环境及适应能力下降, 离退休和经济减少, 子女重组家庭, 丧失亲人, 更加容易感到孤独、寂寞和无聊, 因而容易发生抑郁状态, 严重者可患抑郁症。老年抑郁状态者生活事件的发生率为83.3%, 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应从认知干预, 普及老年心理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以及使老年人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技巧, 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 加强家庭、社会的支持、照顾, 增强自信心。

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调查报告 篇9

1 畜间疫情回顾

乾安县是布病老疫区, 自上世纪50~80年代人畜均有病例发生, 分布在全县并呈散在发生。1991年经多年防治已通过吉林省牧业局考核验收, 达到布鲁氏菌病稳定控制区标准, 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定为监测县, 但进入2004年, 在余字乡成字村首先发现5例病羊以来, 已控制20余年的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再度发生, 并以迅猛的态势在全县蔓延。

2 调查内容

2.1 病畜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为隐性传染, 症状不明显, 部分病畜出现关节炎、键鞘炎, 呈现跛行。公畜出现睾丸炎, 睾丸肿大。怀孕母畜流产, 多发生于新发病羊群, 一般在怀孕后3~4个月,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但流产不是必须出现的症状, 多数只流产一次, 流产2次的很少。

2.2 剖检变化

主要是子宫内部的变化, 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 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灶, 胎膜水肿、肥厚、胶样浸润, 表面覆纤维素和脓汁。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 浆膜与粘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肝脏有坏死灶。母羊流产后常继发子宫炎, 治疗不及时, 时间一长子宫体增大, 内膜充血、水肿、肥厚、呈污红色。

2.3 化验结果

我们采取琥红抗原平板凝集试验, 调查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在全县12个乡镇共计338户, 采血样19382份, 检出阳性羊945只, 阳性率4.86%, 分布在全县所有乡镇, 只是感染率高低不同, 各别村感染率高达20%左右。

2.4 空怀及流产情况

由于母羊感染布病而造成子宫炎, 出现空怀和流产, 空怀母羊576只, 空怀率3%, 流产母羊110只, 流产率0.59%。

3 调查分析

经检验, 共计采血样19382份, 其中绵羊5279只, 寒羊8798只, 山羊5305只;阳性羊945只, 其中绵羊158只, 阳性率2.99%, 寒羊528只, 阳性率6%, 山羊259只, 阳性率4.9%。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是;近年些羊的流通量, 引入量增加, 渠道多, 如山东、河北引入的小尾寒羊, 内蒙古引入的山羊, 引入地多不是布鲁氏杆菌病稳定控制区县份, 部分是带病羊。群众间随意买卖、窜换等因素引起布病发生。更严重的是病种羊的混群杂交而不执行种羊检疫, 造成大批传染。还有群众对检疫工作认识不足, 不愿意接受, 有意逃避检疫。

4 小结

4.1 流行特点

(1) 传播面广, 感染率高, 遍及全县各个乡镇。 (2) 流产率不高, 但空怀数量大, 死亡率低, 人感染率高发病症状严重。 (3) 多为隐性传染, 临床上不易发现, 但长期处于带菌传染状态, 给人、畜带来极大危害。 (4) 据化验结果, 寒羊、山羊感染率明显高于绵羊。 (5) 值得住意, 本病虽是二类传染病, 但控制不好, 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危害是巨大的。

4.2 控制措施

流行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感样病例定义发热 (体温≥38℃) 体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同时缺乏其实验室诊断依据。

1.2 调查对象截止到2009年9月30日对该校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调查。

1.3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师以上人员, 采用卫生部设计统一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统一对调查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的方法对该起聚集性流感样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5 个案调查对病例的一般情况, 临床表现活动史、接触史等发病情况进行询问调查。

2 结果

2.1 疫情的首发病例调查

通过对该起聚集性流感样病例调查, 发现首发病殷某某为该校七四班学生, 发病前7d无明显接触史, 发病后流感样症状典型。体温38.8℃, 伴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乏力等, 同时和其它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三个年级, 其中七四班29例, 七六班2例, 另一九班2例, 九二班1例, 九四班4例。患率为3.51%, 其中七四班为72.5%。

2.2 发病情况

该校共7、8、9三个年级17个班, 在校学生1139个, 教职工79人, 发病分布6个班。

2.2.1 三间分布情况自2009年9月15日~2009年9月28日共调查核实符合流感样病例40例, 经过规范治疗现已全部痊愈。

2.2.2 时间分布2009年9月15~25日为散在发病, 9月26日呈现明显上升势头。9月27日发病达到最高峰, 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

2.2.3 年龄分布

该起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发病年龄均在6~18岁, 主要集中在13~15岁, 约占总发病的70% (28/40) , 其中6岁病例为该校七四班班主任之女。

2.2.4 性别分布全部病例中, 男24例, 女16例。男女性别比为3∶2。

2.2.5 聚集性病例调查

该起流感样病例最早发生于该校七四班, 由于该校男生有混住现象, 故出现该校8、9两个年级的部分班发生病例。

2.2.6 流感症状出现频率

40例流感样病例中, 体温超过38℃者13例, 约32.5%, 其余介于38~39℃之间, 约占67.5% (27/40) , 出现咽痛者11例占27.5% (11/40) , 畏寒者占7.5% (3/40) , 咳嗽者占80% (32/40) , 咳痰者占10% (4/40) , 头痛者占30% (12/40) , 鼻塞者占32.5% (13/40) , 打喷嚏者占15% (6/40) , 流涕者占30% (12/40) , 乏力者占7.5% (3/40) , 胸痛、腹泻、肌肉酸痛者各1例占2.5% (1/40) 。

2.2.7 接触史情况

全部病例通过流行病的调查, 发现有明显接触史有14例, 占35% (14/40) , 但有接触史14例的学生, 100%无防护措施 (14/40) 。

3 讨论

该起流感样病例为一起典型聚集性流感样病例暴发。

3.1 聚集性发病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该起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原因是, 该校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间, 甲型H1N1等防控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形同虚设, 导致该校流感样病例出现聚集性暴发,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 从该校病例分布就可以明显看出。3.2教训和经验在当前疾控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依然是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 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很大。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已成为各级疾控机构的中心工作, 针对该起聚集性流感样病例, 县疾控中心采取以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控措施, 使该起事件及进有效控制, 达到了预期目的, 并举一反三, 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 减少了类似的事件的发生, 保障正常教学秩序, 保护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维护了社会稳定, 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鸣, 周湍华, 等.广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 2003, 24 (5) :353-357.

流行音乐流行课堂流行均等 篇11

一、流行音乐登堂入室,进入课堂必然性

假如我们不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但它早已进入了家庭,进入了舞台,进入了电视,进入了网络,最终还是进入了孩子们的耳朵、眼睛,进入了他们的心灵。大班入学第一天我让孩子们演唱一段歌曲,任何歌曲都可以。孩子们十分兴奋,许多人都演唱了时下比较流行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童话》等流行歌曲,尽管这些歌曲从孩子口里唱出来似乎有些不宜,但孩子唱歌的热情却很高。

从流行音乐本身来看,很多流行音乐具有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非常易于传唱,歌词也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艺术即自由——每个人对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尊重孩子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德爱好与兴趣是教师最起码的态度。

二、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进入教学探索性

孩子喜爱流行歌曲,音乐教育需要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如何走进音乐课堂?我们对当今的音乐课堂如何重新认识?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探索:

1.探索音乐教育选材的对比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更不是单纯地迁就孩子们,把音乐教学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课。而是要求教师对流行音乐简单地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堂课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比如我将流行的、时尚的且带有民族风味的“女子十二乐坊”的《茉莉花》适当的引入课堂,以调节课堂的气氛。这首曲子既保留了原有作品的旋律精华,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这种自然比较法,既可让孩子们感悟音乐艺术,愉悦心灵,又能从中学到许多音乐知识,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

2.探索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由于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将会是一种文化现象长期的存在。因此,要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我尝试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孩子们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孩子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多让孩子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如在适当时机让孩子们欣赏《懂你》这首歌曲,用生动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让我们的孩子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关爱父母,体贴父母,进而关爱其他身边的人。我们把《常回家看看》、《让爱住我家》等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孩子们的兴趣加上VCD、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立即丰富起来,课堂也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三、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悟”出课堂均等性

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将会是音乐课堂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我把时下最流行的《北京欢迎你》带入课堂,选取了经典的旋律部分,改编成了我们的园歌《北幼欢迎你》。孩子们跟着熟悉的旋律,按照自己创编的歌词,尽情的在艺术的海洋里挥洒智慧,尽情遨游!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的机会均等。

异样的表达,异样的收获。首先,我大胆的让孩子们能选择说、唱、画、演的方式,来表现《北京欢迎你》到《北幼欢迎你》(我们孩子们园名为:城北孩子们园)的创编。活动中,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来欢迎远方的客人?你能用什么方式告诉我们你想到的好办法,能说,唱,还是表演来告诉大家你想的办法?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方式、多通道的形式创编歌曲内容为重点也是难点。当老师抛出“你能用说、唱、画还是表演来说出你的好办法的时候,小朋友充满自信,很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擅长唱的用唱的形式,擅长画的用画的形式,擅长表演的用表演的形式,以多遍道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通过自主选择创编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力强的孩子他会选择多种方式来说说好办法。有的孩子选择了边说边演,你唱我演的好办法。

四、流行音乐步入课堂, “转”出课堂多样性

学会欣赏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把周杰伦的现代版音乐《双节棍》作为范例,让孩子更直接的掌握肢体语言在艺术活动中的魅力。

异样的提问,异样的参与。周杰伦的现代版音乐《双节棍》活动中,教师提问:周叔叔是怎么转的?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让孩子们积极动脑,想出不一样的动作。很多小朋友都参与进来,有的说是左右转的,有的是前后转的,有的甚至是边走边转的,也有的是两个小朋友合作转的,真的是千姿百态。小朋友转的自然,转的愉快。这恰恰也是班上能力较强的孩子,那一些能力相對弱,动作不是很协调的孩子又该如何处理呢?在《双节棍》活动中,教师提问:还有谁会想出不一样的动作转一转?能力较弱的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会选择不举手,这类鼓励孩子们其实是更需要关注的,我们也要把机会给足,给到位。我们可以采取“找个朋友和你一起,好吗?”如果她还是不愿意,“那老师和你一起表演,我带着你转,我们一定会想出好办法的。”这样,能力一般的孩子们也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了成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并且同伴助力、师生助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

浅谈猪流行病的防治和饲养管理 篇12

1 流行猪病类型及引发原因

1.1 常见猪病类型

在当前的养猪行业中, 主要猪病类别包含重大疫病、相关综合症以及常见的细菌感染和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疫病包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 这些病症都属于短期内难以治愈的。综合症则包括腹泻、呼吸道综合症、繁殖障碍以及免疫抑制等综合症, 这些病症持续时间越长, 产生的危害也越严重。细菌性感染病包括气喘病、大肠杆菌病以及萎缩性鼻炎等, 由于这类病症发病较为频繁, 因而难以根治。非流传性疾病包含产科病、胃溃疡、中毒症等, 这些病症在养猪行业中流行较为广泛。

1.2 引发猪病的原因

当前流行猪病的种类繁多, 引发这些病症的首要原因是落后的养殖方式。大多数小规模养猪户的饲养观念和管理技术落后, 缺乏足够的资金, 使得养殖环境差、圈舍设施简陋、不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 不符合最基本的卫生防疫防护标准。其次, 在治疗流传广泛的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胡乱用药、滥用药物等情况, 使猪病发生更为频繁。在防治过程中, 疫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使得预防措施没有落到实处, 助长了疾病的传播。最后因为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和诊断水平偏低的影响, 猪病的治疗难度增大[2]。

2 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2.1 将生猪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猪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提高广大养猪人员的生猪防疫意识, 积极配合兽医, 做好生猪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落实生猪免疫工作。生猪养殖过程中, 采取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所有生猪开展各项免疫工作, 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针对重大疫病, 兽医和养殖人员要保证生猪的免疫注射率实现100%, 及时检查是否存在遗漏, 通过强制免疫的方式, 提升保护率。进行免疫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避免打飞针、漏针等情况发生。在进行免疫注射前, 应对疫苗的质量、来源以及是否过期、失效等及时检查, 避免因为无效或过期药物给生猪造成损伤。最后根据相关规范标准, 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采用4倍计量的注射液进行治疗, 并防止多种疫苗同时注射。在给母猪配种时, 也应加强各项免疫工作, 使仔猪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3]。

2.2 加强对生猪疫病和免疫成效的监测工作

加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监测管理, 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求各级相关单位加大对生猪监测管理的投入, 提升专业素质, 更新检测设备, 使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实验室检测设备, 积极开展疫情的诊断、检测工作, 这对于及早发现疫情, 采取迅速有效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建议各乡镇或养殖户创建疫情观察专项小组, 对管辖区域内及周边生猪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观察, 发现疫情须及时向当地有关单位报告, 做到尽早确诊、尽早治疗, 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同时, 对于免疫接种的成效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 即通过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生猪进行采血检测, 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针对无免疫抗体或者免疫力较低的生猪及时加强免疫。另外由于猪圆环病毒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 要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的种猪场进行彻底排查, 对已感染的生猪及时进行淘汰和清理, 从而确保整个猪场的安全。

2.3 使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猪病防治要以实施免疫措施为基础,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成效。为此在养殖过程中, 需要通过经常性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的方式加强生猪的药物预防;而当疫情已经发生时, 应及时隔离病猪, 保证其余猪群的安全, 通过病猪血液检测结果来确诊, 对症下药, 还能通过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 采取相应的临床用药, 从而降低病猪死亡率;当已经确诊为重大疫情时, 应当及时在兽医单位的监督下进行隔离、封锁等, 使病情的传播、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必须用无害化方式处理死猪, 严禁流转到生猪市场上。最后还应该提升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 引导其通过科学自繁自养的方式来发展生猪养殖, 尽量避免因引猪引发疫情, 确保生猪的健康发展[4]。

3 加强对生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重养胜于防”已经成为当前生猪养殖中的新观念, 科学的养殖方式是保证猪病发病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3.1 养殖场建设更加规范化

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 选址要求在远离居民区、工业区、污染区以及交通要道等区域。同时对猪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严格划分生活区域、生产区域, 设置隔离带, 保证猪场的建设能够符合相关防疫标准。

3.2 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工作也各有侧重。夏天时, 做好猪场的防暑降温工作, 保证长期通风, 让空气对流, 促进水汽的蒸发和散热, 同时还需减小饲养密度, 采取合理措施来加强高热病、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而在寒冷的冬天, 需要注重防寒保暖, 每天适当增加喂食密度, 增强生猪的抵抗力, 预防流感发生[5]。

3.3 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在分娩、保育、育成过程中, 避免将日龄相差较大的猪种混合饲养, 尽可能减少猪群的转运工作, 使每栋猪舍的猪群能够同时全部转出, 在其出栏后需要严格冲洗消毒, 空置几天, 观察是否存在疫病, 待确保安全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4 保证猪舍环境卫生

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 使圈舍保持整洁干燥、空气流通、饮水充足干净。养殖人员定期要对圈舍进行灭蚊、灭蝇、灭鼠等, 将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作为预防疫情发生的首要措施, 及时清理猪舍内污物, 尽量清除对猪群不利的因素。

3.5 科学配置饲料

科学配置饲料, 使日粮的配置成本降低, 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在日常猪饲料配置过程中, 需要注重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配比, 提升日粮的转化利用效率。另外适当添加各种营养剂, 使生猪的自身免疫力有效提升。需慎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能够有效降低病原的传播, 进而避免疫情的发生[6,7]。

4 小结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通过提前预防和科学饲养能够有效降低猪病的发生率,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猪病的防疫工作, 将生猪养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在落实政府部门相关规定的同时, 联合该区域的疫情控制中心, 制定出有效的疫情防治措施, 落实责任制度, 使每位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疾病预防工作中。另外, 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 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和预防疾病的方式, 实现从根源上降低疫情发生率, 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猪病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生猪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采取何种措施能有效防治猪病, 成为养猪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养猪观念也逐步由注重治疗向注重防治、饲养的方向发展, 分析当前流行猪病类型及引发原因, 提出猪病常规防治措施, 并加强对生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以期降低猪病发生率, 保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流行病,防治,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养猪场防治猪蓝耳病的方法探讨[J].农家科技 (下旬刊) , 2014, (7) :70-71.

[2]高英明.关于猪病的防治和饲养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 2011, 07 (11) :68-69.

[3]刘思当.当前流行猪病的药物防治策略[J].兽医导刊, 2012, (6) :26-27.

[4]杨师, 景荣, 杜闯, 等.猪的饲养管理及猪病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 (4) :12-13.

[5]夏季如何做好猪病防治[J].农家顾问, 2011, (8) :9.

[6]李巧云.猪疥螨病的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 2011, (5) :27.

上一篇:职务犯罪技术侦查下一篇:电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