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2024-07-26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共12篇)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1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 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 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 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 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目前来讲, 大江南北的设计师风格都一样的, 不同的就是大小空间的不同。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知道什么是室内设计, 还是从接触香港的设计而来的。最早的是室内装璜, 那个时候基本没有什么空间上的改变。随着发展, 我们今天有了室内设计、室内装璜设计等多种多样的称呼, 但是政府没有给这个行业正名, 这难免带来了一些问题。

1、室内设计的新地域主义趋势

设计界提出的新地域主义, 是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的。它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 关注日常生活与真实亲近熟悉的生活轨迹, 提取文化中更本质的东西, 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表现出来。

2、室内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人性化的设计方面, 就是要设计出更符合人性、使用更便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这是现代社会设计师的重要目标。人们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 在私人空间的家里生活得更为舒适和放松。

3、原创设计

设计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学科, 他要求大家不断更新自己。无论对设计的创意、空间的理解、空间的整体把握、文脉的理解、美学等等综合知识修养方面, 应该说暴露的问题就是缺乏设计的个性, 设计的原创性比较匮乏。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的心态, 而且是经不起推敲的拼凑的借鉴形式。我们不能永远按照这个模式的发展去走自己的设计轨迹。非原创性的作品确实他冲击着作为我们室内设计文化整体的形象。也直接影响我们设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具有新低于主义, 具有人文关怀的原创设计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入手进行突破。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 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 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 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 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 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 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 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 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它显示出了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 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 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 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2. 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 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 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 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 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 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 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 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 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运用手法有:

第一, 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 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 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 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 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 得到延续与发展。

第二, 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 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 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 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第三, 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 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 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摘要: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 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方面为着眼点,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地域主义趋势,原创设计,室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万书原《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装饰》2001年第一期

[3]《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建筑工业出版社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2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1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文化走廊”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当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①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②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①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颁奖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

德育目标:

1、让学生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准备阶段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阶段的进取精神和独特体验。

教学时间:

两个阶段:资料准备收集阶段和课堂教学汇报阶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收集资料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1、导入活动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楼道和校园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2、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师: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4、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5、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2)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a、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b、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师)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制作简单课件。

(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料。

(设计意图:以最简洁的导入,使学生马上进入互动交流中,节省时间,为下面学生间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

二、小组交流,推荐导游。

生活中。

4、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说出理由来。推举者和被推举者进行互动。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音像资料,再次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并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并不古老,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勉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5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综合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并把能力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亲自指定方案、积极搜集处理信息、组织策划,学生的合作研究的精神、问题意识、创造精神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查一查、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活动,继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在研究的过程中,熟悉搜集资料的途径,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

教师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去进行调查,注意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四)、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使用power point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使用frontpage来制作专题网站,提高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面对困难,分担责任。由于活动工程的“庞大”,准备工作的繁多,他们发现以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难以胜任,经过失败后,他们选择了合作研究壮族。不但组内有合作,小组之间也有合作。活动中,学生渐渐会悟出一个道理:搞这样的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计划的制定,学生不但对活动步骤十分明确,他们的分工意识也增强了,知道了谁负责找音乐,谁负责制作演示文稿,谁负责编排小品、谁负责学舞蹈等,在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工与合作是完成整个活动任务的基础,谁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就必然被大家所指责。

本次活动中的每一个过程,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特别是材料的选取和整编过程。课件和演示文稿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中,我特别设计了“计划制定”这一内容,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序地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在初定计划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制定计划,怎样来制定计划。我在学生制定的初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计划,制定计划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怎样制定计划。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自己的计划,并以不同的形式设计了第二稿。我们相信,学生会将这些良好的学习策略迁移到以后的学习、活动中,而这种意识的形成将会使学生终身收益。

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舞蹈跳得好,有的学生上网下载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熟练,有的学生有创意,能编出有趣味的小品。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他们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改变了以成绩为标准评价他人的习惯。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一定会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因为他们发现了自我价值。让我学会综合地评价一个孩子。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出示教师演示文稿介绍,明确学习目的。将学生提的专题进行归类选择古诗欣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民族风情。(备注说明:除以上几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他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三、成立小博士活动小组,制定方案,调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调查研究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爱好,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明确研究的方法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实地考察、向长辈或专业人士咨询。自由组合成多个调查小组。讨论、撰写实施方案。

一、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调查情况表如下。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分工计划表。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各小组根据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调查历时二周。小组学习评价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师:我省要建一个“传统文化博物馆”组委会派老师来督导检查。这节课我们召开一个模拟的“传统文化博物馆”的试营业典礼。博物馆共设四展区告诉大家你们是哪个展区。(学生把标牌摆放好,说出自己是什么展区)

1、谈话:哪个展区愿意打头阵来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各组展示

民族艺术组的展示:

播放民族音乐的视频演奏及乐器图片、看民族舞蹈的表演、出示民族舞蹈的幻灯片、小组展示自己刻的剪纸、观看戏曲视频表演。

诗词赏析组展示:

配乐诗朗诵,分类别背诗(珍惜友情、人生哲理等)、展示古诗手抄报。民族风情组的展示:

创设情境,民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风情。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以导游员的身份(藏族导游词、藏族演示文稿)(蒙古族导游词、蒙古族课件)进行介绍,同时出示课件。

传统节日组的展示:

出示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节日。小组成员谈每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故事传说、谈自己过的最有趣的节日。

3、谈感受、提疑问或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师谈话:每个展区展出的太精彩了,组委会非常满意,但是他们还提出一个要求,请各民族艺术古诗欣赏个展区设计一、二句广告词,你们能行吗?

5、各个小组派代表说广告词。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录我校的网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

6、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口才之星、形象之星、提问之星、评价之星、创意之星、同心协力小组等不同智力方向、层次的学生。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三)总结: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你要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就要打开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努力探索、学会创造。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拓展探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1、对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成果展示。

2、检验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学习了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同时还了解了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赵州桥、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图》。通过学习,我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呢?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材料了,有些小组收集得还不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组先汇报展示的内容:

(1)、民间工艺;(2)、风俗习惯;(3)、神话故事;(4)、书法绘画;(5)、古诗赏析;(6)饮食文化……

2、请各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教师提示:

(1)、有实物的话要出示实物,让大家充分了解。

(2)、小组成员要确定谁先介绍,谁补充。

(3)、如果台下同学有疑问,要尽量回答。

(4)、还要介绍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3、全班评价。哪一组展示得?

三、总结成果。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啊!在这一座宝库中,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呢。希望以后同学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观察。那么,通过这一次活动,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认识?有了哪些收获呢?请写下来吧。

传统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7

要求回放: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出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要求分析:

1、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是把上节课(口语交际)中了解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的训练过程,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检验和升华。

2、学习段式,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达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习作范围: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下来。

2、可以写本次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传统文化。

3、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前准备: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手抄报等)展示出来。

3、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准备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4、中国传统文化调查表。

教学难点以及对策: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教学过程:

一、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1)、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标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篇3

关键词:标志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标志设计也逐渐进入设计的鼎盛时期。

新标志要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创新精神和崭新形势。名牌标志也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和更新,以此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标志是企业经营哲学,生产技术,商品内容的特征,更是消费者心目中企业,品牌的同一物,因此标志设计又具备强而有力的诉求力和说服力。政治经济文化的飞度发展使社会分翻翻复杂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信息的庞杂,是信息传送的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标志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标志在设计过程中不仅展现产品自身的特征,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传统思想、传统图案都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设计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展现了中华的文明特色。

例如陈汉民先生设计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设计以三个古币对应构成一个“人”字形,整体地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概念。标志的基本型中间的负形均为“人”字,三个古币也是“人”字形近似性,众多的形形成一种人民的意念。三个古币形成的对应结集形象,体现了银行的概念以及作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凝聚力,权威性的基本特征。标志不但融入流入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表现了时代的气息,把传统民族风格和现代银行行业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视觉的标记性和信息的感受性上具有强烈的识别力和诱导力,是一件富有持久生命力的佳作。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我想这主要还是得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吧。

再如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中国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传达和代表三层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赞不绝口,称其“既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又传递了一个前途光明的伟大国家青春和富有朝气的精神”。

还有许多现代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譬如中国红,中国剪纸艺术和传统的手工艺品等等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像奥运会会徽,中国联通的标志,中国银行的标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并且运用。标志的现代化也越来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虽说中国标志设计中蕴含的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师在应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现代设计中,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图形也应注重修改,对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和探索,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展现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设计一个可行的现代中国象征。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代设计师应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使现代设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影响

无论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 由于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各国在继承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设计模式。对于设计师们来说, 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和“社会性”这两种属性, 一直是他们乃至是整个艺术设计各个领域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现今这个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新世纪之交, 各国的设计师们要想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模式达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那么就要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寻求到一个突破点, 从中汲取养料, 确立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创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而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但是从目前的我国设计师们的设计情况来看, 他们的室内设计风格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仍然是延用着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及其后续流派设计的风格。基于这种情况, 我国的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独特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们就要从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突破点, 汲取其营养, 寻求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意理念。

一、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联系

室内设计是社会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 因此任何设计风格的形成, 都有着它自身无可替代的文化内容以及精神理念, 它们都反映出了当时人类不同的思想与观念, 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化风貌。例如, 我们可以从同一种文化的不同阶段来观察, 无论哪个时代的室内设计理念,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围绕着当时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文文化氛围。可以说, 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现今有一部分设计师, 尤其是那些一直走在时尚前沿、触觉比较敏锐的设计人员, 他们声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是无传统的, 是没有受到任何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 仔细思索一下,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无论是思想和创作理念多么时尚, 多么前卫的设计师, 都不可能绝对地否认他的设计语言中没有以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文化底蕴和参照。我们一直都认为,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从来都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 它的完成需要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如文化、媒介、表现手法等显性的传统因素, 还需要来自于设计者的隐形因素, 如设计者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相对于世界各国来说, 中国的文化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文化发展史, 儒、道、佛三教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与相互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 同时也对于中国的艺术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1、室内设计与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正统文化思想之一的儒家学说, 它从创立至今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理念构成了我国传统设计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学内涵, 它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谐, 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基于这种思想, 中国的设计师们在传统建筑中无论是从外在的构造还是从室内的设计, 都讲究天人合一, 天人相亲, 达到与自然合而为一。甚至于在设计中大到山水园林的构思, 小到室内盆景的雕琢, 从建筑物的飞檐斗拱到家具表面的精雕细琢, 方方面面无不是要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完美体现出来。

2、室内设计与道家思想

道家的哲学思想, 不仅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其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道家思想对于室内设计的影响, 主要是丰富了建筑室内的空间内涵。道家强调亲近自然, 这样有利于修生养性。这种思想应用到设计创作中, 设计师们就能设计出合乎于人性, 贴近于自然的艺术作品。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 他的哲学思想被建筑界所津津乐道, 对于室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哲学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 通过虚实相结合的原理, 在空间上达到完善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3、室内设计与佛家思想

佛教自传入我国以来, 在发展自身学说的基础上, 还吸收了其他佛教诸派思想和玄学思想, 在与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融合与发展的情况, 成为了与儒家、道家并立的三大宗教之一。佛家的思想在融合众派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 这些思想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的对我国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佛教的宗派之一的禅宗, 它倡导生活中的简约美, 在禅宗看来, 规定性越小, 想象余地就越大, 因而少能胜多, 只有简到极点, 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近几年来, 我国的室内设计大兴禅风。设计师们纷纷向禅宗汲取设计的营养, 相比于以往的设计, 设计师们一改陈俗, 在设计中以简朴自然为主, 成为了设计界的一道风景。

任何伟大的创造都离不开文化底蕴。作为设计师既要有敏锐的时尚触觉, 又要有不断创新的创作思维, 还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为作品的支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要想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 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就必须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设计中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找到一个最好的结合点,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新面貌, 使其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2]邹伟民:《室内环境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4]蔡英威、孔繁民:《浅析人性化的生态建筑设计》,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4) 。

[5]李红华、熊璐:《浅谈中国传统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7 (12) 。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5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庞朴的`博客:blog.sina.com.cn/m/pangpu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

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

文化传统的形成

文化传统的作用

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

4.财富和包袱

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

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

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发掘抢救。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六、阅读文化传统部分,理解什么是文化传统,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2.阅读文化传统的特点、产生及发展,思考中华民族具有哪些文化传统。

(1)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重视人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应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变化?请分别举例说明。

文化传统的变化:自身发展中的变化,交流中产生的变化。分别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法制的观念。

七、阅读财富与包袱部分,文章中已经举例说明,你能再举一例对它进行说明吗?

1.财富:周庄、乌镇。

2.包袱:安土重迁的思想。

八、理解写作特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是较深奥的概念,文章是如何使之易于理解的?

(1)比喻:更形象。“文化与传统”是“蜜蜂和蜂蜜”。

(2)排比:更深入。“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

(3)文学语言:更生动。较之专业术语更有文采。

(4)论证过程:较严密。

九、对下列各组图片,运用本文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的理解。

十、小结。

十一、作业: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设计与“文化认同” 篇6

【关键词】时间跨度 设计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72-02

“文化认同”代表这一种文化氛围对产品的承认和接纳。设计的目的虽然是功能,但是对功能的认可应该是对文化认可的一部分。

一位优秀的设计师或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在如何获得“文化认同”上一定具有丰富的经验。要获得认同,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其受众的文化氛围。我们试图将设计人员的非技术性知识结构进行分层,大致讨论设计人员应通过怎样的方式积累对文化的认识,从而进行设计目标的分析与整合。

关于设计师的非技术性知识修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工程师唐纳德·诺曼先生提出了一条很具有价值的线索: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当然,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横向线索,它包括的学科构架十分宏大,覆盖面极广。一位设计师,或许花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不断的学习与时间当中去体验和实现这三个学科的内容,它为接下来叙述的纵向线索提供了范畴和依据。这条纵向线索更加实际。它的根源是实证主义的,和艺术学的研究方式有共通之处。

首先,设计师应该了解二到三年内的技术与社会文化内容。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这个时间段可能会缩短。之所以确定这个时间段的依据是,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大部分产品的功能在这个时段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出现的“新设计”多数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漂浮物或是伪设计和老调重弹,或如时装的“流行色”、“流行款”;又或是出现在某种产品上的“特别”的功能,譬如加强手机的外放功能。这些设计现象多是有市场需求导向的,而不是技术导向的。这种被动设计,持续时间比较短暂。了解这个跨度内的设计效应,可以让设计师避免一些误区,分辨一些不适宜纳入设计的元素;

其次,设计师需要了解的是五到十年内的社会文化意识的变化、现状和趋势,产品的功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就很可能随技术的推进发生改变。譬如,便携式电话进入中国市场后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其功能主要是通话。但随着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介入,便携式电话成为了新的平台,不到十年,它就成为了通信、音乐、互联网、游戏等数十种功能齐集的多媒体智能媒介。

这种技术上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知,文化上的“快餐”主义、视觉时代、后物欲时代、消费主义,一系列的新的名词进入了人们的思维。

在这个时间跨度上,设计师对图像和视觉时代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冲击力和时效性上,保持对文化内核的认识是极其关键的。“冲击力与视觉”类似于一种的“间离”效果,看似吸引了观众,实际上很少会让受众来得及发生“移情”作用。人们只是被绚烂吸引,或许在心中没有对产品明显的情感认知。这种情况下,如果受众获得的不是正确的形象导向或是满意的使用体验,那么视觉图像的冲击会起到反效果。譬如,很多人认为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店面很好看,要是他们不喜欢里面提供的食品,提起这个两种快餐,情绪上会觉得只是金玉其外。

五年到十年,对于现代设计师意味着“颠覆”,是最值得理解和咀嚼的时间跨度,它包含技术从本质上推动社会发展,改变设计方式和技术作用于受众的一个完整的萌芽、发展与预测的过程,是继承和延续的时段,也是真正的新事物出现的阶段。

接下来,二十年到三十年间的社会与发展与变化,我们在设计与批评模式上所能借鉴的可能就是“风潮”性质的。在这个跨度上,之前的是不成熟,之后的已经开始衰落或转型。对于设计师的意义是我们需要某种思潮的风格时可以借鉴和选择最典型的风格和作品。

再往下,我们会涉及到半个世纪到一百年里的人类社会活动,这就会进入设计史或艺术史研究的范畴。期间人类社会体制发生剧变,也很可能是一次或者多次大规模艺术和设计思潮的萌芽、发展、鼎盛和更迭的时期。这个时段,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各种艺术和设计形式的交流与融合所产生的新的形式。这种融合扩大了“文化认同”的地域范畴,“设计效应”上延续了上百年的奇迹。

我们的线索经历了两三年的现象——十年的变更——二十、三十年的文化积累——五十到一百年的社会剧变与艺术和设计思潮的更迭,再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段的回顾与研究。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了解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种族的历史,两百年、三百年、五百年,甚至更长。在这个跨度上,设计的外延到底是被扩大还是被颠覆?答案是后者。但是,我们至少还有图案学和艺术学的立场,作为一种素材的搜集也好。

研究到这个层次的内容可以是美学的,但不会是纯粹哲学的。设计只是社会功能性表征化的一种工具,它的内涵只适用于在它的文化概念出现之后的人类媒介。它借鉴艺术的图像性质和哲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却不能触及其抽象的本质。研究到美学,或再往上走,设计的内涵——创造性活动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互动——就自然而然得消逝了,只剩下不属于设计领域的形式和表征寓于其它人类活动中——艺术活动与建造活动——神庙、雕塑等等。

这个层面上我们也可能接触到一些已经脱离了图像的内容,如在我们的横向线索中,人类学的图像性很明显,如体质人类学;心理学将图像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和一种主要的辅助手段,如图像精神分析;社会学中图像的比重就较前两者少了,可能在分析某种图像文化体制的时候会有。这些内容的作用在于设计除去“实用、经济、美观”之外的第四条原则“伦理”,它以自律的形式影响设计者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设计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思想、道德情感融入设计理念之中,并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自觉的用符合道德标准与规范的思想督促自己的行动,从而实现设计的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姜松荣 《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朱锷 《消除设计的界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精神分析与图像—跨学科视点》 ;江苏美术出版社;

[5]丹纳 《艺术哲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6]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 ;中信出版社;

浅谈室内设计与传统风水文化 篇7

我们认识到, 随着社会地发展, 人们在重构未来的文明时, 能够理智地重新审视迄今为止由人类自己一手创造的文明之得与失、功与过, 从而引发深刻地反思和研究, 在今天, 它已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关系;建立生态原则下的生活秩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同时, 这也成为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历史性目标。

这种发展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心建构的。是以艺术和技术手段表达, 甚至可以说是以技术表达艺术的生产活动。研究其根本, 技术成为准核心。但是, “技术”从诞生之日起, 其本质就具有“反自然”的特性, 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这种特性与我们在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相违悖, 我们从各个思想意识流、文化体系中进行挖掘, 发现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说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 密切影响、关联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它是早期解释、组织、协调人们生活、生产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体系。风水学说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易经》、五行八卦等发展而来, 博大精深, 倍受历代学者关注。

风水学说涵盖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景观学、规划学、环境艺术、建筑学等多个科学学科。讲求天、地、人之合, 讲求人与自然共生等观念, 深刻影响各个行业。而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更为显见。

人类生存的基本行为之一就是营造居住环境。从渔猎文明时期的山洞, 到农耕文明时期的房舍, 再到工业文明时期的楼房, 无不体现这一最基本要求。而形成的居住文化则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 但作为衍生居住文化构成的重要脉络之一, 并且深刻影响人类这一基本行为的传统思想, 直到今天依然那么重要。如果科学的看待风水学说, 抛却迷信成份, 则会发现这一文化体系与设计的深刻关联性。

居住环境, 风水学称之谓“宅”, 并对这一概念有着合理而科学的论断, 《黄帝内经》讲:“宅, 择也, 择吉处而营之也。”道理平和而浅显, 富于哲理。吉处, 是指阳光明媚, 风和通畅之处, 使人心情愉悦之处。“宅是外物, 方圆由人, 有可为之理, 犹西施之洁不可为, 而西施之服可为也”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 则精辟地说明了营造方法。而《释名》一书中, 对“宅”的概念引伸到人性论、本体论的高度, 从这一层面上全面科学地进行了阐述。“夫宅者, 乃是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轨模, 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 人之本, 人以宅为家, 居若宅, 则家代昌去”“人因宅而立, 宅因人得存, 人宅相扶, 道天地, 故不可独信也。”从这些论断中, 不难发现, 风水学以科学的方法独到地对室内设计中居住环境这一与人相关联的源体做出了合理的概念定论, 成为室内设计学科体系中的理论源头。其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

风水学对今天的室内设计发展目标有着先知的、合理的论证, 并且繁复错杂, 较为全面, 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二点, 那就是“气”说及“顺应法”。

中国风水学说中, “气”是主要内容之一, 延引今天的概念, 则是论述空间、环保等概念的载体。

古人有言:“风水以气为”, 气是精华。郭璞《葬经》曰:“气乘风散, 界水而止, 人聚之使之不散, 行之使之止, 故谓之风水。”根据关于风水学的资料文献及现代科学理性思想去解释“气”, 似乎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空气及辐射, 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讲道:“气, 云气也;云, 山川气也。”郑玄注《礼记·祭义》曰:“气嘘吸出入者也。”《大戴礼·四代》曰:“食为味, 味为气也。”“山水者, 阴阳之气也” (《春囊海角经》) 。又如结合物理科学而研究, “气”的辐射性是基本性之一, 古人有阴气、阳气之说, 阳为太阳, 气受太阳照射升温为阳气, 这种阳气的概念是以太阳辐射的概念而建立。二是“场”的内容, 属于心理范畴, 也属于物理“场”的概念范围, 这是古代先哲门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和经验积累形成的。

“气”的理论对室内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 “气”强调阴阳二气相调、平衡、平和。从另外的视角去看, 这应是较早提出“生态、节能、环保”概念的理论体系。同时, “气”讲求气需旺、气易聚、气易清、气忌阻, 这是要求室内设计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美学概念、营造形式、创造风格统一、视线通达、流线合理、布局完整的完美室内空间。

顺应法

中国古人历来非常尊重自然, 尊重现状, 不轻易征服、改造。当然,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如儒家、道家等学说有着深刻关系。同时, 这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也在风水学中表现着很深的印迹。《周易大传》曰:“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天变, 人亦效法天而变。”这些都是讲求顺天应地, 顺时应人的共生理念。

笔者认为, 设计可从三方面就这一概念认识、理解。第一, 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枯竭 (Poverty) 、环境污染 (Pollution) 、人口爆炸 (Population) , 如何面对这一严峻现实, 不但政府、专家、学者在研究, 我们设计师更要加入进去;第二, 以人为本。无论是那种环境, 营造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所用, 为人而服务, 故而设计应以人为本, 创造和丰富空间;第三, 尊从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本土聚落和原住居民在无意识规划、营造下, 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土发展与原环境平衡协调的室内设计文化体系, 应予以尊重。

风水学对室内设计的方法、方式也有着较为全面的论述, 涵盖范围极为广泛, 综合天文、地理、技术、材料等很多方面学科, 并以人类心理活动及行为规范方面进行的论证总结较多的应用到今天的设计活动中, 例如“禁忌”学说。

禁忌风水之说是出于人的求生本能, 趋吉避凶。本是一门科学, 然而由于对自然的未完全认识, 而把一些未知领域归于某种

室内装饰材料和构造的创新

徐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传统装饰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手法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变革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同时新型装饰材料也在飞速的推陈出新中应用到我们生活空间里。目前常见的室内装饰材料的造型创新处理手法突破传统装饰材料常规法、多种传统装饰材料组合法;借用非装饰性材料的装饰功能法、启用新型装饰材料方法等。

关键词:装饰材料;处理手法;造型创新

从古至今, 装饰室内环境都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目的是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功能要求, 又符合人们精神、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 装饰材料无疑是这项活动中的必要条件。从二十世纪初期包豪斯运动开始, 注重功能性、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标准的现代主义风格逐渐成为设计思想的主流, 至今室内装饰活动仍受其影响。现代主义装饰在造型元素和表现形式上是以能够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为原则, 具有次序、规律、整齐、统一等工业社会特征。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多元化, 大众开始追求具有装饰性母题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于是传统的装饰材料和处理手法开始通过各种改造和创新, 利用解构、错乱、变异、标新立异、挪用、元素变形、情景化等手法创造出不同文化氛围的空间效果, 迎合目前市场的需求;同时为追求不同风格特点的视觉空间, 新型装饰材料和非传统意义的装饰材料也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应用到生活空间中。

1.传统装饰材料的造型创新

种类繁多的木材是传统装饰材料之一, 也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传统装饰材料之一, 其自身表面纹样、颜色各异, 根据不同种类的品质和特点用于不同的装饰位置, 常见的构造形式有装饰元素构件、不同类型的家具和室内空间隔断, 三者通常是独立存在于空间中并各司其职。Song颂是位于北京世贸天街地下一层的

神秘力量, 形成迷信。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分析, 不难发现, 由于迷信而在风水学中产生的较多做法和禁忌, 有的极具科学性。如最古老的“土禁”三说, 讲地是新居不易立即入住, 这完全符合现代居住科学 (因新居有许多危害人体的微量气体, 散发潮气等因素, 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如禁忌入口门户直对房门 (原为“漏财”之说, 实为强调私密性) , 还有如卧室不宜横梁压顶 (可减轻心理压力) , 床头不宜向西 (可避免西晒和与地球磁场不符) , 床头不宜正对镜子、不宜靠近窗户、不宜正对房门等等, 诸如此类, 都是充分体现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当然, 其中真伪是以科学的态度为依据研究辩证的, 需要更多的设计者去发现, 去完善, 去验证。

国际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犹如飓风般席卷世界的时候, 以西方美学的观念来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不可思议的, 背弃观念犹如东施效颦, 结果可想而知, 说到底室内设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是关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关系的总反映,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能力、方式和民族习惯。我相信谁也不会否定传统风水学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而如何把传统风水理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研究在21世纪文化转型期的室内设计文化, 使室内设计理性重建, 思维改变, 观念更新, 认识深化及设计表现变革等学科性变得更加科学性, 显得非常重要, 其意义则是非常深远的。

一家音乐主题餐吧, 它虽然选用了传统的木材为装饰材料, 却把木材常见的三种构造形式融为一体, 整体的装饰造型使偌大的空间变化多端。大量木材把墙面和地面巧妙的联系起来, 各种曲线形木板错落不齐的罗列在一起, 打造了丰富的阶梯式田埂状立体空间, 在“梯田”的空隙中设有多个开敞式的空间, 同时用黑色的吊顶和地面凹陷的格子, 结合可调节强度的灯光表示空间中融入了代表了天空土地的自然元素, 木材的原色使整体氛围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亲切或惬意。这个场所的木材选用在这些装饰功能以外, 还有吸音的功能性考虑, 这些看似随意的凹凸木材的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声环境。有趣的装饰造型、丰富的光影变化、相对私密或开放的空间不仅打造了一种符合场所功能的氛围, 还起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挪用梯田、天空繁星、土地等自然元素到室内, 情景化的装饰材料构造手法在这个音乐主题餐厅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北京环碧堂画廊的二层走廊装饰构造手法与Song颂的处理手法相似, 同样是板材, “波浪”这一自然元素起伏的线条, 不是罗列而是竖向带有间隙的排列, 外表不是选用原木色而是白色烤漆, 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划分了画廊二层室内各个功能分区。它打造了另一种氛围空间, 这流动性的表现形式在欣赏的步伐间充满了幻想般的浪漫, 犹如我国传统的游廊, 但又不是欣赏廊外的风景而是被游廊自身的魅力所吸引。

红砖是应用广泛的另一种传统建筑装饰材料, 以粘土, 页岩, 煤矸石等为原料, 经粉碎和混合捏练后压制成型, 再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传统应用范围主要是建筑的立面框架和地面铺贴等位置, 但用红砖做装饰造型或家具造型听起来无法想象出装饰效果。在北京的清水会馆, 设计者把红砖的内涵品味发挥到极致, 普通的红砖作为建筑和装饰于一体的唯一材料在千变万化的造型中营造出一种次序感很强的生活空间, 庭院里所做的假山、叠水、廊中借景等把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表现的非常到位, 同时部分圆顶造型、

中国的风水学说, 源远流长, 以数千年的历史风尘铺就诸家学说, 虽杂说繁多, 也有封建迷信和形而上学, 但也极具科学性, 并且以它独有的理论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灿烂体系。笔者亦是风水学说门外汉, 行文量字亦不敢妄提八卦、四象太极两仪, 但风水学说作为一门环境科学和环境艺术, 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和分析。当我们在痛苦的思考、困惑的徘徊中寻找设计的出路时;当我们面临文化殖民主义时;当我们证明西方某些艺术大师如毕加索等也要学习中国的文化而洋洋得意时, 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 设计的灵魂到底是什么?从精神领域或者更深的层面上看待这一问题, 这也是我们从另一角度而要惊醒的重要课题之一。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点浅薄的“风水”知识, 而是“民族的, 就是国际的”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背后所面临的危机。

摘要:21世纪的室内设计学科, 需要全面整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成为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历史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说为研究这一目标提供了有益的途径。风水学说历史悠久, 其中“气说”“顺应”法, “禁忌”等理论, 深刻影响着室内设计文化的发展。充分研究其精髓将为构筑、整合系统化的室内设计理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发展,风水学说,气,顺应,禁忌

参考文献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8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过程当中, 人们会综合地利用各种元素来对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装饰, 这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舒适生活空间的向往, 但是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 所有的设计风格, 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内涵的, 这就使得室内设计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些文化元素是根植于人们的意识当中的, 经过长时间的沉淀,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有必要在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二、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 在现在社会文化当中室内设计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室内设计当中也必须包括精神结构以及文化心理结构,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室内设计, 能够反映人们不同的审美理念, 反映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 并且从设计的风格上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地的背景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是离不开一定时代背景的, 任何的文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人类的家居设计也来源于文化, 并是强调个体丰富的想象和经验来进行加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设计

在当前的室内设计界存在着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 有些设计师完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抛弃传统, 认为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反传统的存在, 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 完全反传统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个人风格再强烈的设计师也不可能做出完全反传统的设计, 并且按照事物的本质来演绎自己的思维, 而就设计的角度来看, 设计不应当单纯的是设计师个人的行为, 也体现在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等显性传统和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形态、思维方式、审美特点等等隐性传统。这些传统无一不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所不曾拥有的各种条件, 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时代感, 但是在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却代替不了人们意识当中的传统认知。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应用也使得作品的整体设计感更强, 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更多具有现代思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 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 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空间的时候, 更多的会强调和谐、统一, 这也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如果不能够兼顾到这一点也就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美与舒适。所以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现代的设计当中, 这是每一位中国室内设计师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 儒家、道家、佛家3 家在相互争斗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无论是当代的作品还是历史上的设计都受到了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

1、儒家的中庸合一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首先儒家在意识上重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这就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模式奠定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也成为了当代中国设计师最主要的设计哲学, 并且构成了中国室内设计最基础的哲学内涵。在一些品牌房地产的设计过程当中就十分的重视设计与山水之间的协调, 充分地利用山水、象天法地, 通过对于周边自然环境的再次创造, 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使得双方的风格更加协调, 这也是儒家思想最为经典的体现, 人类在进行家居装饰的时候也会使用这种思维, 比如在人们的家居装饰装中, 如果没有做任何的装修会显得简陋而缺乏生气, 而过分的雕琢又会显得粗俗不堪, 恰到好处的装修能够令人赏心悦目, 又能够帮助人鼓舞精神, 既能够帮助人端正心态, 也能够帮助个人克制欲望, 不过分的奢求, 使情景相生, 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2、道家的玄虚飘逸

老子认为, 美在道, 而道之本性, 在自然, 即所谓自然而然, 谓之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道是不可名状之物, 没有任何理性逻辑可言, 也非任何语言可以传达, 超出了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感知也超出了语言的世界之外, 到所注重的不是语言, 而是通过语言的意象符号以及各种语言系统来体现出来的, 所以道具有超验性和抽象性, 而道家的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上, 能够尽可能的丰富整个空间的内涵, 让整个空间设计显得高雅大气, 这种意境空间创造的关键在于引入虚能, 同样的, 也引入了平和的心境。通过对于传统色彩以及古朴雅致材料的使用, 能够向人传达出更加开阔、谦和、林静的意识。

3、佛教的禅中沉寂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 他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以及名师等思维方式而达到精神上的感悟实现自我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星月晓想象的余地也就越大, 所以就能因小胜多, 只有简约至几点才能留出最大的空间来供人们去思考去揣摩。近些年来古典与现代的各色家具设计过程当中, 无不凸显简约雅致的风格, 家具设计的线条干净利落, 色彩纯净, 并且配上一些富有东方韵味的印象, 能够营造出十分良好的居家氛围。

四、集成传统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时代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其自己的脉络, 这就需要设计当中注入一些新鲜的灵魂和血液, 因此就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理念, 融入到设计观念当中, 为现代设计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1、传统符号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 传统符号往往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比如一些古代的图腾徽式, 宗教的事物和符号。这些传统的符号是前人在生产劳动、建造居所的过程当中经验的结晶, 其本身有着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在当代的设计艺术当中使用这些符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直接将这种符号元素作为装饰元素,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营造文化室内的环境, 就一般的手法来说有:简约抽象, 这种手法是对于传统符号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加工, 进行艺术提炼与抽象化, 其原则是可是传统知性而不失传统之韵, 也就是对于传统符号的构结以及再创造, 这使得中国的传统的佛、儒、禅能够融合成为某一种文化, 通过现代的设计技术, 能够进一步地发展这些文化;符号的拼贴, 其特点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构解, 通过勾结来重新拼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使用, 对于传统的符号进行重新的构架能够更好地进行室内装饰, 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把握尽可能的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将传统的文化表现出来, 让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展现出新的艺术形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尝试, 对于外来文化的使用, 找到这些文化当中与本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要素, 使双方进行融合, 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 这就使得文化元素的结合成为了可能, 这样一来就能够用新的形式表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 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到室内设计当中传统文化的韵味。

2、色彩与光的处理

色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 常常会影响人的主观感受, 也会影响个人的情感, 并且左右各人的精神和行为。色彩的本身并没有美或者不美, 但是对于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来说, 则非常重要, 颜色的不同搭配往往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也往往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所以室内设计师往往十分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颜色进行搭配。处理颜色的手法有很多, 当前所使用的比较多的手段包括两种, 一种是类似色, 即色相上环环相扣, 相邻不远的两种颜色, 比如我们经常所看到的紫红和紫、粉红和红、黄色和橙色等等。这些颜色或者彼此接近, 但是统一而又有变化, 通过在室内设计过程当中使用这些颜色, 够很好地表现整个空间的层次性, 从而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感受, 人们得以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视觉上的享受。另一种是对比色, 也就是将两种比较色相配得更加和谐, 也就是设计师经常在设计当中所使用的补色原则,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经常看到这种颜色互补的现象, 比如红花配绿叶会显得更加娇艳, 这是由于两种颜色互补的缘故, 而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光影的存在总是以具体颜色作为承载我的存在的, 充盈在室内当中的效果也通过颜色来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 通过色彩的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室内的光影布局, 使得整个环境的氛围有显著的改变, 特别是在光影的共同作用之下, 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加与众不同的空间情调与意境。

3、空间与家具陈设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也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虽然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传统文化色彩存在着不同, 但是在回归自然效法自然方面却出奇的一致。在紧张而忙碌的都市生活当中人们更加渴望与自然亲近, 但是人们这样的想法往往不得实现, 所以只能以情于家, 通过这样的方式力求营造出一种更加自然的氛围来为自己做精神上的补偿, 从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所以室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回归自然的手法, 具体来说有两种:第一, 巧妙地处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比如室外空间有青山, 或者有蓝天和田野, 那么在这些地方往往会设计门廊, 通过借景来表达整体设计的自然之美, 除此之外, 在材料装饰的选择上也可以下下功夫, 比如用粗糙的岩石墙或是石膏板仿石材料, 给人一种返祖自然的感觉;第二是室内陈设, 在室内陈设当中有一些原始情调的事物, 通过这种软装饰饰品的使用来增加整个空间的自然性, 比如在室内设计当中使用白色的芦花、红色的干辣椒或者金黄的玉米串都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通过这些装饰物的巧妙点缀, 设计师个人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自然美的效果, 亦或者在墙面上挂一些湖泊、河流、山林的图片再配上一些与之相协调的盆栽植物, 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虚实相结合的目的, 使人更加舒畅开朗, 从而有真正走进自然的感觉。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的室内设计师肩负着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需要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 了解到文化当中最为本质最为内涵的要素, 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于这些要素重新进行使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更多地使用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元素使用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以及生活的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室内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室内设计在当前的条件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室内设计更加重视强调设计的现代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导致了, 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经常会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何正确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成为当前室内设计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如何在室内设计当中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崔玲霞.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光与色[D].重庆:重庆大学, 2009

[2]杜燕秀.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杜燕秀.传统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4]杨东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5]彭秋中.浅论家装设计中视觉空间的运用[J].艺术教育, 2006

[6]霍维国.论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与装修的基本特征[N].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2000

[7]杨东江.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D].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8]律广.建筑艺术与道家思想[J].福建艺术, 2006

[9]赵忠.道家对中国传统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的影响[J].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 2008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篇9

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得以不断地更新。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 各种新设备的应用, 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艺术设计创作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已成为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式、设计理念涌现出来, 设计出的产品可以让设计师与用户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 它们的传统形式已经改变, 油墨、纸张、装订线已变成了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 变换着各种造型的画面与文字。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 而越来越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设计不仅仅需要我们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要在设计中得以体现, 并且要有创造性思维和较高的文化素质。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 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而艺术与科技, 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 而传统文化本身即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归纳。在现代设计初期, 设计师都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 努力追求推陈出新, 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发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 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各国的传统文化都对其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并有其规律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 不曾中断, 国人也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我们谈到中国的本土文化, 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 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在中国, 各种文化相互通融, 数

有其特殊的喜爱。在室内引自然物作装饰, 把自然的山、石、喷泉、花草制成景点, 让室内的环境充满自然气息。使人们感受到室内外情景的交融, 这种创造自然气氛的手法在酒店大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情”又是一种“趣。酒店大堂是酒店商务、休息、办理手续、会客的场所, 又是人们游玩、品茶、听乐、观画的地方, 在设计中趋于自然, 讲究艺术特色, 这是酒店大堂设计的重要趋势。趋于自然是指酒店大堂应有生气自然的花草, 应有涌泉流水, 应多使用石、木等自然物的材料, 应考虑外部的自然风光与室内空间的渗透。讲究艺术是指:酒店大堂。应有温暖的灯光、合理的布局, 墙面的景点设计要造型别致。柱与天花的设计要气派, 整个大堂风格要一致, 材料要高档。同时要有丰富的游玩、观赏的内容。

五、灯光和色彩的应用。

(一) 酒店大堂的灯光照明

1, 入口区域照明设计

大堂入口处, 主要为了满足其功能照明需求。考虑到需要过渡室内外的光环境, 室外雨篷处的光源选用4000K节能灯, 这样室内外光的色温差别不大, 使人进入大堂时光感比较舒适。而且色温较高, 可以扩大视觉空间感, 提高入口处的气质。给过往的人群, 留下较深的印象。进门后的室内部分, 则可以将色温降低至2800K左右, 这样可以使室内光环境, 较为亲近, 舒适, 增加安全感。

2, 接待区域照明设计

接待区的色温应同室内入口处相同, 这样不但是与入口相呼应, 更重要的是结合接待人员热情的服务, 更容易给客人留下美好印象。同时, 考虑到接待区是同结算中心连接在一起的, 出于功能性考虑, 对照度的要求较高。在整体大堂环境中显得非常亮, 这也可以突出此区域的重要性。

3, 休息区域照明设计

休息区域, 室内设计师会特意将创意融入此空间中, 为了使这个大众的区域, 除去呆板, 添加一些特有的元素, 如人文元素, 自然装饰元素等。此处, 照明设计不仅仅是整体范围内的照千年相安无事, 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巨大的兼容性, 也正是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 中国的文化在传承, 中国的设计也在延伸。设计, 作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其中。

现代设计的发展, 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 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基石

使用本土话语言进行创作与设计, 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其所具有的广告效应, 商业价值是国际化的设计所不能抗衡的。现今社会都笼罩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之下, 可当文化也到了一体化的那天, 其实也就是文化的终结点, 而本土文化正是现代设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什么样的需求,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最初的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而产生的, 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日用品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理想和追求, 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心理和人民对现实的不同追求, 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而民族认同表现在同一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 大家都能产生自己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集中的体现在风俗习惯、情感需求等的共同性上。

设计需要创造, 如果没有创造, 世界将只有一个模样, 但创造是有其基础的, 因为每个民族的气候、地域、经济、习惯、思想等等不同, 每个民族都产生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法国:时装、香水等时尚符号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 时尚也是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这些是因为法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 适宜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其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 洛可可和装饰艺术运动造就了经典、华丽的法国浪漫风格。美国人民在各民族大融合, 民主, 自由的环境下造成其性格的随意与幽默, 比较短的历史, 自由的人性, 使美国的设计体现出轻松、乐观的色彩。与之相反, 德国则因为气候干燥, 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做事严谨的性格。因此, 德国的设计比较注重功能和品质, 包豪斯是其代表, 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 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设计本土化问题的重要性, 设计必须融入当地民间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传统文化特色非常突出的国家里, 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民间美术的简单融合。要体现出包容性, 包容性又会衍生出多样性, 多样性表现在现代设计的整体效果上, 又体现出形式与功能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

三、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新时代出类拔萃的设计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丰富的选择, 看

明设计, 同时, 要搭配装饰灯具的选择, 局部照明的处理等。这个区域我们一般照度处理的较暗, 温馨灯光, 曼妙音乐使得在此入住的客人得到一杯小斟和歇息的片刻。桌面上台灯的选择, 一定要与周围的装饰环境相匹配, 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如:地毯, 沙发, 桌台, 甚至墙壁, 台阶等。

4, 通道区域与电梯等待区域照明设计

酒店中各个空间的连接一般由通道, 楼梯和等候区几个重要的部分, 不仅仅是在大堂中, 在客房, 餐厅等都是很常见的。通常我们会将通道指示牌做的比较亮, 并且放在区域中较为明显的位置。

(二) 色彩在酒店大堂中的应用

色彩是表达体面造型美感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如果运用恰当, 常常起到丰富造型, 突出功能的作用, 并能充分表达室内不同的气氛和性格。具体表现在色调、色块和色光的运用。

1、室内装饰的主色调。室内装饰色彩虽然是由许多方面所组成 (如吊顶面色、墙面色、地面色、家具色以及陈设物的色等) , 但各部分的色彩变化都应服从于一个基本色调, 才能使整个室内装饰呈现互相和谐的完美整体性。

2、室内装饰中的色块应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块来调节室内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色块, 就是室内色彩中一定形状与大小的色彩分布面 (如窗帘、家具、墙面造型、装饰品、设备等的色彩) , 在室内装饰色彩中它又叫重点色, 恰当地使用重点色能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3、室内装饰中色光的应用。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还需考虑色光问题, 即结合环境、光照情况来合理运用色彩。从室内自然采光的角度来说, 如果自然光线不理想时, 可应用色彩给以适当的调节。在高层建筑的上部室内, 由于各个方面的光线都强, 应采用明度较低的冷色。

综上所述, 在酒店大堂设计时, 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进行综合设计, 展现出酒店的特色, 体现出大堂的艺术性, 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需求出发探讨平面纸媒的版面设计思路

张省会 (陕西省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710065)

摘要:平面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 版式设计成为决定媒体竞争成败的关键。报纸改版、杂志创新已不可避免, 其基本依据则是读者的阅读需求, 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 根据其不断变化的要求适时改变版面设计思路是改版创新的根本。本文从编者读者两个层面具体讨论报纸、杂志的编辑设计方法, 总结规律, 以期提高平面纸媒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报刊改版;设计要点;读者需求;媒体竞争

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 一般概念中的“读图时代”早已过时, 表层视觉元素的冲击作用不能够覆盖掉信息主体本身的深层含义。因此, 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纸质传统媒体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各出奇招。如以《京华时报》2009年4月15日的改版为例, 改版有以下要点: (一) 、将“北京人的都市报”口号打上报头。 (二) 、“京华时评”登场, 评论增加了原创性评论。 (三) 、文娱单独成A叠。 (四) 、版式调整, 3版设目击版 (1) 。此次改版一改《京华时报》以往的嘈杂风格, 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定位更加明确。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促使平面纸媒改版, 面对这样的压力设计人员更要慎重思索, 寻求有效的编辑方案, 本文则着眼于探讨如何设计平面版式以提高其阅读效率, 期望通过摸索得出一般规律以指导实践。

1、版面设计要点

以报刊为代表的平面纸媒在设计编辑版面时, 从编者角度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视觉感应, 即整体和平衡。

1.1整体感

是指在版面的视觉处理上, 要能够给受众传递平面印刷品空间一致且浑然一体的感觉。报纸、杂志的共性在于版面的结构以各种块元素构成, 整体感要求各块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不互相排斥, 通过各种组合手段, 形成版面的向心力。1.1.1文字

报纸、杂志的版式设计中, 文字是版面内容的主体, 前面已经提到过, 虽然“读图”这一目的仍是引导读者阅读平面报刊的原因之一, 但对信息本身细节内容的了解和社会意义的探知已经成为更多读者翻阅报刊的最终目的。将文字作为确定版面轴心, 具体表现在文字块的编排应如何固定版面结构, 形成较为明显的平面骨架。显性的轴心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辨别, 如版面的中轴线、某个线条或明显的标示;隐形的轴心并无具体的可视符号标示, 而是隐含在版面的各类信息内容相互组合搭配中, 形成的某种视觉暗示。

如何设计突出文字功能的版面轴心, 具体的编辑技法则体现在文字块的分栏上。分栏需要考虑版面中每个信息主体的分栏数、栏宽, 各个信息之间的分栏关系。如果在编辑时忽略各块之间的关系, 将注意力局限于每个文字块, 就容易割裂整体之间的联系, 自然谈不上版面轴心的存在。因此, 编辑文字的第一步即要确定版面的基本栏。明确基本栏的数量之后, 第二步开始考虑信息个体的文字块的分栏数及栏宽, 当然, 这里包括了信息内容的因素。 (2) 由于以基本栏为分栏标准, 因此能够保证分栏整齐, 有规律可循, 版面的分栏脉络清晰且容易辨认。

1.1.2图片及色彩

当版面中的图片较多, 且面积较大时, 可以考虑以图片作为确定版面轴心的参照依据,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图片的数量和在图片意义的视觉顺序。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 如果有明确的主图, 即能够形成惟一的视觉中心, 此时版面的轴心则成显性, 文字及其他元素起到配合作用, 编排技巧也以图片为主, 形成中心合围或是横纵向搭配的效果。第二, 由信息内容决定图片使用较多, 数量在5张以上, 且彼此之间无主次差别, 则将图片作为统一整体, 形成版式上的规模效应, 同样以其所处位置来确定版面轴心。

色彩的运用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和图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色其是否能打动人, 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 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衡量。要借助传统文化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 在民族文化中占有绚烂的一页, 同时在民间美术上得到映射, 也是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集中反映。民间美术多以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来表现, 体现出喜庆、吉祥的氛围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其纯朴、自然、人性化的表现形式, 带来了非凡的创意和特殊的风格, 并且透射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社会生活表现出天然的亲合性, 它能在瞬间抓住人的心理, 使之产生丰富联想和共鸣, 使人的心灵得到激荡和慰藉。由此产生的愉悦心理和美好感受, 跨越时空, 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它连通了人们共同的心理倾向和感觉经验, 使处于不同目标、角度的人, 从传统艺术沉淀下来的形式中, 感受到不同层次彩构成版面轴心的方法较为简单, 即色彩的统一和色彩的鲜明对比。色彩的轴心控制要求编辑人员熟悉掌握色彩原理及专业的色彩搭配方法, 了解色彩的代表意义。在版面中确定一个主色调, 或者选用在色相环上主体色与相邻色彩的过渡色, 虽不属于同一色彩大类, 但过渡自然, 色差不会过于明显。使读者在短时间内阅读信息时容易忽略色彩的差别, 而产生对色彩统一性的认同感。另一种方法则是运用色彩的对比, 选用色相环上一些典型的对比互补色, 通过颜色强大的视觉压迫作用控制版面的节奏, 形成版面轴心。

1.2平衡感

提到平衡的处理, 最直接的就是对“量”的控制, 但操作起来会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如果图片的视觉压力过大 (图片大、色彩较重或是图片数量较多) , 就应该用更多的文字去平衡它。类似的案例很多, 而实际上读者阅读后的感受和编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道理很简单, 平衡的处理过程体现在各元素的量的调节上, 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张弛有度的阅读感受, 平衡的结果在于验证版面的“轻重”, 所以, 处理各种关系遵循的是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例如, 当版面中的图片视觉压力较大时, 文字则不宜过多, 同时应该配合较为明显的空白空间, 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读者阅读时的情绪, 视觉压力较大, 对读者的心理暗示则更为强烈, 在情绪上需要缓冲, 较少的文字和空白则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时机, 反之操作, 则视觉压力更重, 容易使读者产生情绪上的急促感, 进而厌倦阅读。

2、须实现的阅读效果

首先, 任何一个版面的设计必须保证脉络清晰, 可提炼版面骨架, 并使读者能够准确辨认版面的主体结构。第二, 视觉顺序。所有平面印刷品都必然有一定的阅读顺序, 这体现在编者对各元素的修饰效果上, 要求读者和编者形成对版面认识的共鸣。第三, 文要对题, 且主旨明确。这一点主要针对信息内容本身, 报纸在此方面做得较好, 这与报纸本身具备的时效性特点有关。相对编辑周期较长的杂志则会出此情况。

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面版式设计作为社会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信息是否能有效地传播。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平面媒体中, 对形式已经越来越重视。总结一般规律, 而最终目的仍是要还原编辑的意图, 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貌, 形成合理的版面设计理念, 提高版面的欣赏性和可读性, 并将此理念运用于平面纸媒的编辑策划之中, 增强信息主体的传播效应,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 能够稳步提高媒体自身的实力, 赢得受众。

注释

(1) 《京华时报改版, 吴海民自信全无》, 西祠胡同http://www.xici

(2) 方正飞腾4.0实用教程[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3) 《报纸版面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作者:郭瑞华

参考文献

[1]张子让著.《当代新闻编辑》[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2]王栋著.《卓越媒体的成功之道—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M], 作家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张省会, 1980年3月, 性别:男;毕业院校: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历: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摄影。

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一条纽带, 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人, 从深层意识中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 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 应该既有形式美, 又有艺术感染力;既有符合时代的创新样式, 又能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内涵。用优秀的民间艺术表达、创作出的作品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 又能得到人们内心共同的审美共鸣。并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精简的艺术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 使其散发出独特、新颖、博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神韵。

作者简介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设计 篇10

从石器时代算起, 中国拥有着七千年灿烂的造物文化历史, 但是在当今设计界, 提到中国设计给人的印象却往往很模糊。作为现代设计师, 面对西方文化冲击, 怎样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 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产品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 关键也在于通过设计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努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形成中国风格的设计产品。灵活运用传统元素, 使传统造型元素传递出现代设计的观念, 符合现代社会的功用, 从而摆脱传统造型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与偏差。

一、中国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以汽车设计为缩影, 各国的设计无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风格特征:德国车的规矩严谨, 日本车的经济细致, 美国车的豪华气派, 法国车的浪漫情调。这些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而中国目前的产品设计多数是模仿国外设计作品, “山寨”文化大行其道, 即使是原创作品, 也多受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文化影响, 很少体现中国文化的风格内涵。

那么什么是中国风格内涵呢?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 并适应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全球经济中发展整体形象。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 建立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 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1]。最近几年, 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标识设计等诸多领域, 都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元素的运用, 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是一个重要课题。但是, 在中国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拒绝符号运用的片面化和表面化, 从深层次来挖掘中国元素的内涵并将其与产品的造型、功能、材料等多方面有机结合。

目前, 国内对工业设计高度敏感的领域要属手机制造业。在手机制造行业, 融入中国元素的趋势正在悄然形成, 不同视觉效果的中国元素在手机外观上的应用带来了不同层次的认知。例如诺基亚推出的6108 (图1) , 凭借其身背长剑的秦俑造型和手写中文输入功能而成为了当年最受瞩目的手机, 其中中国元素的生动运用, 为手机的流行时尚带来了一股新风。而国产手机夏新A6 (图2) 上的龙型则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市场反响平平。诺基亚6108之所以在工业设计上比较成功, 就在于中国元素的应用紧紧围绕着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展开。手写输入更适合中国文字在数码产品上应用, 将手写笔的插拔方式设计成一个身背宝剑的战士造型, 目的在于强化手写输入的语义, 恰如其分地表达和诠释了这种功能, 内容和形式统一,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相对于手机上简单地贴上一个中国纹样则更能深入地体现中国文化[2]。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设计要想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就必须要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建立起中国产品的差异性, 形成自身的风格。

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在于对传统设计元素的深层次挖掘, 通过设计细节之处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韵味, 同时企业应重视产品细节的处理, 促进生产加工工艺的改进, 使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本土消费者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特色的产品也能够满足他国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心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挖掘, 可以使中国的设计水平逐渐得到提升, 产品的细节之美得到体现, 提高产品的信誉度, 逐步在世界上建立设计“中国风”。图3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风格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实,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知名品牌也都在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例如, 肯德基在中国成立了“肯德基中国健康食品委员会”, 聘请十多位国内专家作为食品开发的后盾, 从如何适应中国人的口味、饮食结构、就餐习惯、消费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调研。目前更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东方既白”, 专门制作中式快餐。“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前赤壁赋》中“东方既白”这句话, 成为肯德基洋快餐品牌杀进中餐市场的第一块招牌。“东方既白”的标志及店面装修具有中国传统风格, 产品也都是馄饨、水饺、面点等清一色的中式食品, 但是经营和管理模式与肯德基相同。

三、如何将中国元素很好地应用到设计中去

将中国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传统元素的照抄照搬, 对现代产品外观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例如现在很多家电产品, 空调、冰箱、洗衣机, 甚至煤气灶、微波炉上面都会印有一些中国传统的纹样装饰 (图4) , 仅仅起到一个美观的作用。这是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应用中的最低级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对传统元素与形态的应用, 从设计的手法上来讲是从语言与指示的目的出发, 但并非仅仅停留在“装饰性”上。现代许多高科技支持下的产品, 造型已无需受到原有形态的制约, 于是设计师便将传统“与之相关”的元素加载在产品之上, 通过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 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将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 起到一种特定的指示作用, 在目前的设计表现中也是常用的手段。例如TCL高调推出以“旗袍”为设计元素的女性手机 (图5) , 让人不禁眼前一亮。锁定女性用户, 细分手机消费市场, 结合中国风, TCL的美人机将传统与时尚再次定义。这一层次较第一个层次更为深入一些。

第三个层次是指设计不单单停留在外观形态和装饰上, 更关注中国传统元素背后的“意境”。这一层次可以说是对传统元素的发展和提升, 而这种新的“中国风”的创造, 正是需要我们摆脱传统元素的物化表相, 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西方的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设计形式, 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 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图6) , 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 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因此, 我们应当看到, 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 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认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视觉艺术, 还是一门交叉学科, 需要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平时的文化素养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 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 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 首先就是要看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3]。既不能扔掉传统, 又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国外产品设计的来源及其承载的物质理念时, 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有益有效地对之进行取舍。中国的产品设计能否达到国际产品设计水平关键取决于中国的设计师是否对产品设计理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先进设计有深刻的理解。

今天的人类不仅是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 更是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消费者的喜好是受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的, 人的思维、判断、联想等能力都是被这个环境所塑造的。这个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人为事物”的总和。从居住的建筑到使用的器物, 从抽象的道德到具体的法律, 从艺术宗教到科学技术, 无一不和文化有关联, “文化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所以, 对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 明确产品定位, 确定产品概念, 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次, 要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 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对其进行挖掘和创作;最后, 提出一个系统方案, 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方案当中, 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四、小结

中国加入WTO以后, 在和国外著名品牌的竞争中如何从“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走向“Design in China” (中国设计) 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努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形成中国产品的设计风格。灵活运用传统元素, 使传统造型元素传递出现代设计的观念, 符合现代社会的功用, 从而摆脱传统造型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与偏差。

参考文献

[1]佚名.设计之中找寻“中国风”[OL].2011[2011-05-03].http://wenku.baidu.com/view/bb2ee5d249649b6648d747a8.html

[2]唐林涛.设计文脉.装饰[J].2002 (11)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11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智慧精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传承性,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更是具有强大的丰富性,其融合了道家、墨家等众多学派的文化精髓,儒家的思想至今都对我国社会与各行各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以道德为根本的伦理文化的修养,加强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的追求与审美,因此,针对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我国文化与服装行业的共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加强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结合的主要因素

1.1 设计形式

传统文化是我国众多行业设计灵感的来源,例如广告、服装以及文学等众多领域,尤其是我国的中国画、音乐、建筑以及书法等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结构的设计上一般较为在意其完整性与对称性,并且较为关注格式之间的对应与穿插。伴随着北京奥运会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广泛应用,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定的推崇与欢迎,中国的龙、青花瓷等重要标志在世界的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常见,传统文化与世界服装潮流得到了有效的结合。我国的文化形式丰富多样,这能够对于服装的设计给予很大的启发,在服装设计上适当运用传统元素,并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实现潮流与传统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添衣服的特色,甚至赋予服装新的涵义。

1.2 文化内涵

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创新是必要的手段,在文化上,设计人员需要抓住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理念,避免表面化地对文化元素进行一味地拼凑与重组,不能仅仅注重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效果,而忽视了对于文化内涵的应用。在服装设计中,需要考虑文化的内涵,再进行合理的利用,避免出现闹笑话的情况。另外,由于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具有必要的文化内涵与修养,设计师需要在长期的培养中建立起文化的修养,实现对文化的合理利用,而不是只重视外表的美观。

1.3 创新能力

对于服装设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款式、技术以及颜色搭配等方面,还表现为内涵、文化等。对于我国现代的服装设计人员而言,对于服装款式与搭配的设计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在时装秀上,经常能够看到设计人员天马行空的成品,但是其对于搭配方面却缺乏必要的协调。对于文化的展示,不仅体现在颜色与搭配,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款式上。例如,日本的服装设计人员就曾经设计出木板装,主要为了宣传环保、健康的理念,这是因为日本对于木材的需求量较大,其建筑、生活都广泛运用到木材。因此,宣传生态、环保对于日本而言十分重要。中国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文化内涵,对服装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是对设计师创新能力的考验。

2 提升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相关措施

2.1 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设计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服装,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民族服饰的研究,而应该在世界服装潮流的基础上,实现对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服装的创新。所有文化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结合,实现对于自身的升级与进步,尤其在当下全球化的潮流下,坚守本国的风格与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二者并非没有切合点的,对传统元素进行必要的改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文化的传统元素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根据世界潮流与审美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的改变,而不是一味地抄袭,而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展现,例如旗袍原本是我国古代女性的长方形大袍类服装,近些年,通过相关的改进,例如在腰身的收紧、开衩以及降低领口等变化,体现出女性身材的漂亮线条,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具有吸引力,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高效结合的成果。

2.2 提取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文化形式的纷繁多样为服装的设计提供大量的灵感与启发,但也对设计元素的筛选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不计其数,例如唐三彩、国画以及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元素,对于中国元素的应用不仅表现了明显的东方特色,也是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中国文化在服装的设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服装中的刺绣、盘扣以及图腾等设计都是应用了中国元素,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的完美融合,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尊重。然而,在对中国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考虑其整体的效果,例如服装的色彩装饰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提取合适的中国元素加以利用对于服装的整体效果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3 实现服装与设计的统一

实现文化与设计的统一与协调是展示服装美感的基本前提,设计本身就需要实现技术、设计元素以及材料的良好协调,这些条件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具有切合点,因此,设计就是要实现各大条件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在中国的文化中,就频繁出现“统一”的观点,即为儒家所提到的“和”,这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这一理念,能够很好地实现设计的统一,例如服装可以在整体款式与装饰之间达到必要的协调,然后在颜色与材料的使用方面留存些许的差异,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2.4 对服装设计创新进行必要的美化

在服装设计中,变化元素是极其必要的存在,若服装没有变化,就缺乏了其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因此,在服装设计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变化,并在变化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美化。在变化中,同样具有众多问题需要注重,例如在色彩的运用、装饰的搭配等方面,若变化不当,就会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给人带来更糟糕的视觉效果。例如我国的藏族的传统服装就是具有大袍、大襟等特点,以方便在劳作出汗时,伸出一只手臂来散热,而这种服装特点也在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当下十分流行的蝙蝠装等,这就是在对藏族服装进行必要的美化后得到了效果、提取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实现服装与设计的统一以及对服装设计创新进行必要的美化等措施,仅供参考。

3 结语

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增强服装的美感与内涵,目前,该方面的内容已经引起了相关设计师的重视,本文也主要针对服装创新的设计形式、文化内涵以及创新能力等因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当下的现状,对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提出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参考文献:

[1]丁楠.刍议现代艺术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2]卢禹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6(07).

民俗文化与室内设计 篇12

所谓继承宏伟的民族文化, 首先应立足于现代。时代感是现代文明社会共同创造的;民族性则是一个国家在其特定环境、文化背景、习惯风俗等条件下长期形成的;而民俗文化, 则是在一个民族局部区域的特定人文、景观等各方面条件下长期孕育出来的, 但又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根基, 一脉相承的。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这里的区域文化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更丰富、更多彩。

中国是一个大国, 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营养。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室内装饰文化源远流长, 但室内装饰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还很短, 何况我们的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 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脉络, 又有现代气息, 使之符合中国国情、民情特征鲜明的室内装饰文化。具体地说在国内设计中, 应按中国的国情、民情民族文化背景与区域文化特点, 向花钱少、格调清新高雅, 既有现代格调、又有健康的传统文脉意韵的室内设计方向发展。

高级民用建筑装饰, 并不意味着大量使用高档装饰材料, 盲目地搬用中国宫殿式豪华繁琐与纯西方古典装饰。这不仅不符合中国国情, 而且也会失去自己本民族室内装饰的文化特征。目前应极力避免室内装饰中“洋、繁、高 (高档材料) 、杂 (色彩及文化符号不明确) ”的不良倾向, 应该向民族化 (包括民俗化) 、简练化、国产化、素雅化发展。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有地方特色, 生活气息浓郁, 也很有装饰性。像竹、藤、柳、麻、漆画、卵石等大都材料价格低廉, 而且图案造型古朴、清新, 甚至在国外也被广泛应用于高级民用建筑, 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我相信如在今后室内设计中更多应用民俗文化与民间工艺美术, 将民俗的语言符号加以提炼与建筑室内环境融为一体将会极大的改善室内环境气氛, 提升环境的品味, 也将会为人类文明长河留下更多的各具个性特色的不灭印迹。

传统文化的继承应着重于变革。建筑、室内装饰与其它艺术一样, 其审美价值在于不断创新, 正确处理好继承保留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 即在发展中再现文化。

今日的室内设计处在高科技、高精度、高要求的时代, 每个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人员, 应立志做时代的创造者, 不可满足历史的模仿 (包括外国装饰文化的翻版) 。作为室内设计中的软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等, 都是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 并在充分掌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 努力寻求这一文化的精髓、神韵与语汇, 找出象征性、代表性的符号, 创造新的文化观念, 寻找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 试图在它们之间找到一个共同基因, 以期达到历史的延续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文化非常丰富, 关键在于提炼借鉴, 既不能繁琐、堆砌, 近于复古, 也不能抽象、简单的濒于枯燥, 应取之精华, 推陈出新。对于室内装饰中民俗文化的应用, 也应遵循上述原则。任何一种传统文化, 都是不断发展的产物, 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而不应该成为历史发展的包袱。但任何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师, 首先必须做到在喜爱传统, 学习传统, 熟悉传统的基础上达到悟性的提高, 才能设计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室内空间。

民俗文化在各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装饰, 像美国西部片的牛仔形象和朝鲜、日本的传统民俗文化, 都在国内建筑装饰和其它装饰中得以广泛应用。

我国近几年来, 民俗文化正开始日益引起人们注意与重视。随着我国装饰行业的逢勃发展及进一步普及, 今后将有更多种类的工艺美术与设计人员投入室内设计行列。怎样进一步充分发挥民间工艺美术这种民俗文化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 使建筑物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同时,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认识中国, 给人以启迪与教育, 这是需要我们设计人员化大气力去探索、去创新的。

室内装饰是一门新学科, 还不完善, 作为历史上的工艺美术装饰, 仅限于艺术装饰, 在现代装饰中逐步转变为建筑室内装饰工程, 怎样在高级民用建筑市场中更好地发掘民俗文化精髓, 使之更好地为室内装饰服务, 这里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块块大文章。

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 更多的具有民俗文化的室内设计一定能为人们创造出更完美的生活空间。

摘要:民俗文化, 普遍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文化特征, 所以比民族文化更具有鲜明个性, 结合实际, 重点阐述了民俗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上一篇:语言听说技能下一篇: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