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2024-06-07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共12篇)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1

我们是一群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眼睛里看到的是现代化复制出来的一座座高楼大厦, 追求的是洋人的“现代艺术与技术”, 五千年的历史似乎只成为我们虚荣的借口, 璀璨的文化像有了蛀虫的古书, 一天天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什么叫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对于今天而言, 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对于明天而言, 也是传统文化。所以, 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 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 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 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 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人类五千余年的足迹, 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近代欧洲和美国文化, 乃至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尽管只是时间长河中的浮光掠影, 但也足够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以及它无处不在的广博性、或移花接木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所以, 无论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还是反传统主义者, 他们讨论的对象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 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 提供着营养。所以, 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会产生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中国的仰韶文化距离今天已经是5000~7000年的事情了, 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 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 现今的我们还不是一样叹为观止吗?

在文化全球“美国化”的今天, 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强烈影响, 在设计标志时往往习惯于从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学出发, 只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感, 导致许多人在设计标志时只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 以及现代抽象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 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很强, 但多了也就让人感到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这些设计师从骨子里就缺少传统文化的东西,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 将它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 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志来。

标志设计既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来表示事物, 又象征事物、对象等抽象的精神内涵。标志设计看似简单却代表了一个企业、社会团体或政府机构的精神内涵及文化涵养。笔者在实践和学习中发现, 标志设计越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就越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越有生命力。因为, 只有传统的才是世界的。

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 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合。例如, 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 极富时代感, 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 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现代设计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

韩美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他的艺术作品不论是绘画、雕塑, 还是设计, 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 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 他把写实、夸张、抽象、写意、工笔、印象等诸多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作品达到高、深、新、远的境界。例如, 他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标志, 只用简单的四笔便画出一只美丽可爱而又富贵的凤凰在空中翱翔的图像。

标志设计强调个性、强调民族性和地域性, 借鉴可以, 取代不行。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 “中”和“洋”结合, 应以中为主。一个设计师, 心里必须装着自己的民族, 离开了自己的文化土壤就没有可能结出艺术之果。中国的设计事业需要前进, 但前进需要一个起点, 千万不能离开底线, 这个底线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吸收国外的文化, 但必须进行消化, 将传统和现代意识进行完美的结合。韩美林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 就没有趣了。”

标志设计的成功, 在于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 它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 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 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有根的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 没有根的艺术最终不过是浮萍一叶、昙花一朵, 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而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的, 扎根在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因而, 生活和民族性是标志创作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韩美林说:“民族文化与艺术, 是抚育每一个中华大地设计师的母亲。”

北京申奥标志是由奥运五环的蓝、黑、红、黄、绿这五种颜色组成的五角星形状, 又以中国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相互环扣在一起, 这就代表了华夏传统的“中国结”形象, 还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整体图形又好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 乃是中国古老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体现。虽然北京申奥成功已经成为历史, 但它的成功, 不能不说这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设计方案, 发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用。

标志设计讲究含蓄有味, 让人越嚼越香。含蓄不拘泥于单纯的形式, 含蓄能达到一种境界, 即意境。美学家王国维曾说:“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 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含蓄, 能增强标志设计艺术的感染力, 启发想象, 具有感人的持续力, 包含丰富的内容, 有它的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韩美林的标志设计能达到这个境界, 是因为他了解中国的历史,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应用它, 达到一种意境。

我们应当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中国的现代化艺术与设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道路虽然是艰辛的, 但这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庞远燕]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2

《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2.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初步感知市局的韵味】

二、出示译文。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回到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广角 成长阶梯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比赛朗诵。

五、知识延伸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ɡ

chánɡ rïnɡ shī yâ yān。小 树 开 朝

径,长

湿 夜 烟

。liǔ huā jīnɡ xuě pǔ

mài yǔ zhǎnɡ xī tián。柳 花 惊 雪 浦,麦 雨 涨 溪 田

。ɡǔ chà shū zhōnɡ dù

yáo lán pî yuâ xuán。古 刹 疏 钟 度,遥 岚 破 月

悬。

shā tï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沙 头 敲 石 火,烧 竹 照 渔 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

〈传统文化 袁海清〉

《生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宋词,了解宋词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昏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但是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词的认识,以及对词所抒发的感情的理解。

三、温馨点击。

1、读读作者介绍,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教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用芦荻秆在地上书写教他识字。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其诗成就不如散文,但也不同凡响,流传下来800多首。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元宵节关灯时引发的情思。

2.熟读成诵

四、活动广角。

从唐代起,我国就有元宵节晚上挂灯、观灯的习俗,到宋朝时达到极致,“花市灯如昼”,同学们能描写发挥你的想象力给这首诗配一副画吗?

五、学生自由交流以上问题

六、学生朗读达到背诵

七、自由学习题都城南庄

八、师总结本课内容

九、拓展:你对自己创作的“花市灯如昼”图还满意吗?拿起彩笔给自己画一面彩旗

〈传统文化 袁海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2.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宋词的情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出示译文。1.出示宋词文意。

2.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3.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重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巡视,及时发现巡视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标志设计 设计方法

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一点来说,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 “夕阳文化”,只能当作是古董或是文物珍藏起来,对于这种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传统思想、传统图案都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大家对标志并不陌生,在经济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用于公众和社会活动的公用标志,还是用于商业性质的商标或是有关专利的专用标志,都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是具有相当视觉美感的一种艺术造型,但它同时也是实用美术,它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近年来标志成为了CI策划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个产品的名称,更是商品制造商的代言人和企业形象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标志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可是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当然不是。我们从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且深入民心的标志设计的佳作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的。

早在穴居和渔猎为生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就“仰则观以天文,俯则察以地理”,对宇宙和生命意识进行了思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各流派都纷纷阐释他们对世界、人生、伦理道法的见解,经时代的淘洗和积淀形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最具代表性的“太极图”,其形式和理念就常常为设计师们所借鉴,如深圳主体公园“水上乐园”的标志就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的,并在“太极图”框架里加入了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出“水上乐园”中主题“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学说的“动静观”和“时空观”。

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表现其内在的质量、特点,而以之作为沟通的媒介。标志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图形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图形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纵观历史,从原始社会的记号到图腾,从商周的象形符号到秦汉的印章,再从唐宋的幌子到明清的洋化标志,标志的变化无不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历史文化状况。我们在进行现代标志设计时可以借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始符号来体现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原始符号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标志设计的意味。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原中国电信的标志也很有代表性,是以“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回文作为基础,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象征中国电信时时畅通,无处不达,形象的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原北京王府饭店的标志也是此类设计的佼佼者。王府饭店地处北京王府井,是一家五星级饭店,此地原是清朝皇室官宦的居住地,饭店的建筑外形具有中国传统古典风格,所以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图案为基本形,经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有秩序的经纬穿插,表现出王府饭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含义。在细节处理上,作者在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意在描绘“井”字,暗示饭店位置,同时“井”字寓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图形中间的“王”,既是王府饭店的第一字,又代表饭店在同行中的王者地位。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到正式的奥运会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正式的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传达和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象征符号,浓缩着企业和团体的特征、信誉和文化。代表着品牌的价值。优秀的标志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由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本身也具有了不菲的身价。如凤凰卫视的标志,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达到了228.32亿元。因此,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力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品牌之间的竞争。

标志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面对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完全背离传统是不可取的,对西方设计形式盲目接受、生搬硬套,简单的挪用复制或拼凑那将会丧失本民族文化的底线和个性。中国造型艺术多讲求哲学。儒、释、道三家交融互补的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艺术创作,尊儒者追求入世,重写实;而坎坷之士则言佛,超脱尘世,艺术创造具有主动外拓意味,轻执着,重通脱,轻理性,重感性的“天人合一”的“自足”世界,不求形似求神似,追求抽象的意蕴,“顿悟”、“渐修”突破焦点透视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之法,创造了散点透视和线描塑造形象。而西方艺术以人为表现主题,强调再现、求真,吸收科学成就来塑造真实的艺术形象,强调人对客观自然主宰的地位。中西文化的精神沿着各自不同轨迹不断地延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

参考文献:

[1]顾黎明:当代艺术问题[M].(3).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36~51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2).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3

[3]冯天瑜:中国传统文化浅说[G].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0~17

[4]欧阳起英:标新立异—个人品牌标志[M].(2).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67~70

[5]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1

[6]吕中元 彭年生:中国标志创意[M].(3).湖北出版社,2002.17~26

[7]陈 君:彩色平面设计[M].(3).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0~14

浅谈传统文化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标志,传统文化

我国有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创造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设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设计师把汉字、吉祥符号、传统图形这些传统文化符号成功应用到标志设计中, 为现代标志设计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 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师准确的把握了这些元素的深刻内涵, 并将它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的延续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 传统图案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 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电信的标志是以“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回文作为基础, 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 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 象征中国电信时时畅通, 无处不达, 形象的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 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 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 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北京王府饭店的标志也是此类设计的佼佼者。王府饭店地处北京王府井, 是一家五星级饭店, 此地原是清朝皇室官宦的居住地, 饭店的建筑外形具有中国传统古典风格, 所以该标志采用几何图形构成, 以中国“方胜盘长”吉祥图案为基本形, 经变化成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 有秩序的经纬穿插, 表现出王府饭店的规范管理、优秀服务的含义。在细节处理上, 作者在四角处的线条有意断开, 意在描绘“井”字, 暗示饭店位置, 同时“井”字寓意“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之意。图形中间的“王”, 既是五府饭店的第一字, 又代表饭店在同行中的王者地位。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 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 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传统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 而最能形象生动表述出这一哲理的, 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 两条鱼的内边衔合得天衣无缝, 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通过这个“太极图”, 祖圣和先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 凡是有利于对方的, 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 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 这个“太极和谐原理”, 无论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 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而在设计这个概念中, 我们则把这种形式称之为“互让”。也正是因为这个太极图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联合国选定中国传统太极图案作为2001年8、9月间在南非举行反对种族歧视世界大会这一盛会的会徽。设计者对太极图案进行了艺术加工, 将黑白两色的阴阳两极增加了不同层次的灰色作为过渡, 象征着各国人民虽然种族、文化及地域不同, 但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却能取长补短、和睦相处。这个标志, 不仅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一向主张和平共处的原则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向世界传播。

现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了。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 到正式的奥运会徽, 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 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 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 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 也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大家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太极拳则是中国的国粹, 整个图案如行云流水, 和谐生动, 充满运动感, 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 携手共创新世纪的深刻涵义。

正式的标志更为出色, 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它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传达和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 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代表着民族与国家, 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 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 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 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 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 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主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 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赞不绝口, 称其“既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又传递了一个前途光明的伟大国家青春和富有朝气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小儒.《平面设计丛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 [1]周小儒.《平面设计丛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

[2]陈柏润.《平面设计范例与入门》[M].科学出版社2004 (5) [2]陈柏润.《平面设计范例与入门》[M].科学出版社2004 (5)

《晏子》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诵读本课古文。初步了解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3.通过走近文化名人,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古文的诵读,初步了解晏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爱国的可贵品质,理解为什么称他是贤相。【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人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还有孟子,在我们山东啊,还出过一位名人,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圣人对他非常的佩服,孔子曾经说他“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而汉代的大文学家司马迁则说,如果他还活着,司马迁愿意当他的车夫,这样一位名人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啊?

2.导入: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长廊,认识这位历仕三朝的贤相——晏子。(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历仕三朝吗?对,晏子做过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并且被人们称为贤相。

二、学习人物剪影,初识晏子。

1.谈话过渡:同学们,晏子究竟有什么样的优点,能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读一读这一段《晏子使楚》的故事。读的时候要注意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己试读课文。指名读:谁能起来试着读一读? 教师纠正字音。3.这几位同学的字音都读得对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谈话:同学们,这段古文是节选自《晏子春秋》,下面同学们对照文意,把这个故事的意思弄明白,然后思考一下,从这个故事能看出晏子有什么样的优点?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晏子的确很聪明,真是足智多谋,仅仅如此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资料:

春秋末期,齐国从强盛走向衰败,而楚国越来越强大,其他诸侯国都很怕它,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有一年,齐国和晋国关系紧张,齐景公决定与楚国结盟,共抗晋国。派晏婴出使楚国,楚王狂妄自大,总想羞辱齐国使者。讨论:这是当时晏子出使到楚国的背景及目的,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课件出示:

晏子从小门进去了,会-----------------。

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入,有可能会----------。所以晏子不但--------而且他--------------。

7.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正像你们说得那样,晏子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而且还完成了他的使命。

三、配乐诵读、读出韵味

1.【课件】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晏子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读的时候注意恰当的停顿,老师给大家配上好听的音乐。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2.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3.谁来都给大家听,希望你读得比老师还好。指名读,齐读等。

四、学习“温馨点击”,进一点理解主题。

1.问题: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晏子有了一定的理解,其实他的优点远不止于此,请同学们读一读“温馨点击”,看看晏子还有什么让人敬佩的品行。2.学生边读边思考。3.谁能来起来交流一下?

4.教师小结:是啊,晏子不仅在外交方面很出色,而且还是位治国的贤相,他经 常对国君提出意见,“屦贱踊贵”这具成语讲的就是他劝景公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5.这个故事让你感受到晏子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指名交流。6.教师小结:

五、补充故事、体会人物

1.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晏子的哪些小故事?(指名讲故事,或者教师补充小故事)

2.读了这段故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相国?

3.小结:同学们说得很不错,正因为晏子有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才会受到包括孔子在内的很多名人的敬佩,并且被后人尊为“贤相”。

六、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好了,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填写成长袋。2.课外拓展: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中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下节课讲给大家听。读一读《晏子春秋》这部书。

板书设计:

历仕三朝的贤相

晏子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篇6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分析】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从传统文化看文化具有继承性。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阐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两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横向上学习世界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从纵向上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在当今社会,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比较冷淡而热衷于过洋节,对于统文化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欣赏视频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等传统文化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2.通过介绍四合院、“孝”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通过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表达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爱戴父母、尊敬父母之情。

学生分析:当今社会,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比较冷淡而热衷于过洋节,对于统文化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创境激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传统文化欣赏: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

设问:观看录像,体会录像中有哪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四合院、书法、绘画、舞狮子、古筝。

教师总结: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舞狮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书法、绘画、舞狮子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问:哪位同学介绍四合院的特点?(学生发言)

现在的北京城是从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由此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设问: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引思明理]

以上我们从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涵义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看案例(PPT展示):

设问:连战、宋楚瑜在访问大陆期间,无论行程多么紧张,他们都去拜祭黄帝陵、去祭祖,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探讨后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再过几天是我们的什么传统节日(学生: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海峡两岸的人们都在庆祝这一节日,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始终涌动着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在节日的这一天,人们在家里赏月吃月饼,不与父母住在一起的人要回到父母家中看望父母,即使不能回家也要打个电话,向父母问候,这是文化中“孝”的思想的表现。现在我们看看我国传统思想中“孝”的思想。

前一段时间在语文课上我们写过一篇有关忠孝的作文,有同学写有关古代的孝、现代的孝或者二者之间关系的吗?可否读读让大家一块分享你的观点。

对于古代的孝:学生读文章。多媒体展示古代孝的楷模。

(案例:古代:埋儿奉母、亲尝汤药;当代:孝子大学生张尚昀;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

教师总结并提炼观点:对于古代的孝,刚才的同学认为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例如在二十四孝中,子女对于父母的爱与关心是精华,但是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是糟粕。

教师根据文章提炼观点进行总结:现代的孝是子女与父母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与爱戴。

设问:为什么子女对父母的关爱这种传统思想文化能够保留到现在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留其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征:相对稳定性。

刚才我们分析了古代的孝与现代的孝,那么对于古代的孝,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学生回答。

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其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体验导行]

“孝子”,本是指对父母孝顺的子女,而如今有些人却说“孝子”就是父母孝顺子女。他们是否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孝”的精华?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能谈谈切身感受吗?

继承优良传统——我们在行动!(配有音乐《父亲》)

1.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2.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

3.上学时要跟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4.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

5.吃饭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请父母先吃,中高年级学生要为父母盛饭。

6.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请父母休息。

7.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8.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

9.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设问: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们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

应该形成哪些基本理念?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四、教学活动反思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7

标志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 向世人昭示某个企业的形象或某项活动的目的、意义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历史结晶,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要展现自己民族的特色, 在现代标志设计方面也不例外。

近年来, 我国标志设计有了很大发展, 在设计方面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如传统图形元素中的太极图、书法艺术中的篆刻等, 但是由于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我国的标志设计至今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京剧脸谱、剪纸和年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典型代表, 并且它们都可以用二维平面的形式进行展现, 应用方式和范围都比较灵活。但是, 这几种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鲜为人知。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几种传统文化艺术的解读, 给现代标志设计者以启迪, 让现代标志设计更好、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彰显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

一、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已经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 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 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 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 也是生活的概括。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瓷器以及服装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京剧脸谱舞台应用的范围, 足见脸谱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常见的京剧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 这类脸谱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 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 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 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 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 用夸张的手法在演员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京剧脸谱艺术若融合到现代标志设计中, 则既可以延续脸谱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又使现代标志设计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大大提升标志的文化艺术韵味。在具体的设计方面, 设计者可以对京剧脸谱进行点、线、面的切割、整合, 可以进行抽象化处理, 尽量提高标志设计的艺术性。

二、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品。

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 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 但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 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 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 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

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 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两千年的发展史, 使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沿革中, 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 传递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 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 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剪纸具有二维平面的特征, 这就使得它可以与现代标志设计很好地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可以借鉴剪纸的镂空、夸张或变形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标志图案传递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元素, 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

三、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 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故有此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 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 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 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 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 有着较多的产地, 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 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 还是艺术风格, 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年画不仅曾对民间美术的其它门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且与其它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 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年画的题材和绘画风格都有别于一般的绘画形式,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融入年画的元素, 可以使标志更贴近实际生活, 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在传扬民族文化的同时, 也提升了企业或活动的形象价值。

总结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年画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 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将这三种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应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 可以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 彰显现代设计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3]杨小燕, 冶建明.浅论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6) .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传统文化

一、国内艺术设计教育

当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如何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水平的问题, 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 需及时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艺术专业设置的问题, 如何与当年的产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是师资水平的问题, 学校继续一大批“双师型”的教师;三是实训基地问题, 由于国内产业规模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空间较小, 并不是全部的艺术设计相关院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 形成了“黑板上开拖拉机”的现象严重存在;四是学生的就业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当前国内的艺术教育问题的解决, 往往采用借他山之石办法。积极引进国外著名大学到中国合作办学, 与他们合作, 不仅仅是借助他们的师资, 更是借国外名校的名气, 还能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就读, 为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注入新的血液。在设计作品方面, 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就有许多需要相互借鉴的地方, 例如, 有一位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教授来国内做讲座时曾说, 在技能方面, 中国艺术设计的学生较强一些。在创意方面, 国内学生较其他国家的学生稍弱一些, 我想这也许就是导致设计等第三产业的设计大多来自欧美, 而中国则多重工业的“中国制造”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吧。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与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国外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把“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设计是艺术的、是科学的、也是创新文化的, 是艺术、科学、与文化的高度统一。格罗庇乌斯的一句名言是这样的“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 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而非静止, 传统文化应该推进人们的不断进步。”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与创造力, 为艺术设计教育储备了大容量的设计资源。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 让艺术设计面临着千篇一律的挑战, 在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时代, 不仅艺术观念、风格被复制, 就连思想和行为也惊人的相似, 而文化本身的沉淀性, 完全区别于科技的革命性。科技可以推陈出新, 而文化却会步步寻根, 返回本源, 发现生活的意义。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文化。艺术设计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技法这类显性知识的培养,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正面的文化心态 (如文化情调、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等) 这类隐性知识的培养, 注重传统文化与创新技巧的巧妙结合, 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中国现在还有一种现象, 即中国的风格实际上大多被外国人提炼了, 比如中国电影里所表现的中国风格多数是外国人提炼、描述出来的, 一些带有“中国”印记的作品实际上出自外国人的理念, 例如大家熟知的电影《功夫熊猫》, 外国人将我国风格当中最特别的和最容易看懂的东西拿来结合, 称作中国风格。其实我们同学在做设计的时候, 可以追溯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本源, 设计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 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 进行创新,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就能撬动地球”。只需要一个突破口, 就会有所发现。在当今时代,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更新的突破口就在创新, 而创新的突破口也许就是基于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能够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以及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 是指无数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们创造而来,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并具有悠久历史、鲜明民族特色、传统优良、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简单来说, 即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现的各种民族风俗, 文明, 精神的总称。我们可以畅游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中, 合理利用、挖掘、创新, 促进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

除此之外, 多看一些外国的作品, 吸取精华, 排除糟粕。例如我们在做大型酒店整体设计的时候, 或者在做酒店内的一个餐厅的局部设计的时候, 或者做客房设计的时候, 是否可以参考美国的豪华设计秀, 或欧洲的个性化创造, 或日本的干净、简洁、与清静, 或东南亚的开放空间和自然元素等等。懂得如何从其中吸取精华并灵活搭配应用, 达到融会贯通。也许, 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三、国际现行艺术设计教育

以意大利的艺术设计教育为例, 国外的艺术设计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我国现在的大多数院校一样, 开设有工作室, 而作为主体的专业师资队伍, 全职的教师较少, 大多为具备前卫理念的设计师, 教师在工作室中言传身教, 并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团队不是一个班级的相同专业的组合, 而是多个专业 (如平面、室内、媒体、服装等) 的学生的组合, 这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进行项目训练时, 以团队为单位, 相互讨论,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较简单的跨专业的交流, 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锻炼, 完成最终设计, 是我们学习借鉴的较好的实例。

当然, 艺术设计教育的更新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与国内的实际相结合, 需要寻找一条与自己国家当前设计水平相融洽的方法。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 许多设计理念和方法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 在园林设计方面, 中国沿袭传统文化, 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自然式园林形式。而同样是多山国家, 意大利的园林则采用规则式, 这与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其民族固有的艺术水准和造园风格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

在现代新形势下, 应将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融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 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鼓励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 注重形式背后隐性知识的培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从而增强国家的竞争力。积极的引进国外著名的大学合作, 进行有选择的尝试和探索, 鼓励学设计的同学应尽量走出国门, 学习优秀的设计方法, 努力将中国设计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森.艺术设计教育集[J].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梁梅.意大利设计[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篇9

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得以不断地更新。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 各种新设备的应用, 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艺术设计创作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已成为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式、设计理念涌现出来, 设计出的产品可以让设计师与用户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 它们的传统形式已经改变, 油墨、纸张、装订线已变成了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 变换着各种造型的画面与文字。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 而越来越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设计不仅仅需要我们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要在设计中得以体现, 并且要有创造性思维和较高的文化素质。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 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而艺术与科技, 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 而传统文化本身即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归纳。在现代设计初期, 设计师都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 努力追求推陈出新, 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发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 对现代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各国的传统文化都对其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并有其规律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 不曾中断, 国人也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我们谈到中国的本土文化, 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 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在中国, 各种文化相互通融, 数

有其特殊的喜爱。在室内引自然物作装饰, 把自然的山、石、喷泉、花草制成景点, 让室内的环境充满自然气息。使人们感受到室内外情景的交融, 这种创造自然气氛的手法在酒店大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情”又是一种“趣。酒店大堂是酒店商务、休息、办理手续、会客的场所, 又是人们游玩、品茶、听乐、观画的地方, 在设计中趋于自然, 讲究艺术特色, 这是酒店大堂设计的重要趋势。趋于自然是指酒店大堂应有生气自然的花草, 应有涌泉流水, 应多使用石、木等自然物的材料, 应考虑外部的自然风光与室内空间的渗透。讲究艺术是指:酒店大堂。应有温暖的灯光、合理的布局, 墙面的景点设计要造型别致。柱与天花的设计要气派, 整个大堂风格要一致, 材料要高档。同时要有丰富的游玩、观赏的内容。

五、灯光和色彩的应用。

(一) 酒店大堂的灯光照明

1, 入口区域照明设计

大堂入口处, 主要为了满足其功能照明需求。考虑到需要过渡室内外的光环境, 室外雨篷处的光源选用4000K节能灯, 这样室内外光的色温差别不大, 使人进入大堂时光感比较舒适。而且色温较高, 可以扩大视觉空间感, 提高入口处的气质。给过往的人群, 留下较深的印象。进门后的室内部分, 则可以将色温降低至2800K左右, 这样可以使室内光环境, 较为亲近, 舒适, 增加安全感。

2, 接待区域照明设计

接待区的色温应同室内入口处相同, 这样不但是与入口相呼应, 更重要的是结合接待人员热情的服务, 更容易给客人留下美好印象。同时, 考虑到接待区是同结算中心连接在一起的, 出于功能性考虑, 对照度的要求较高。在整体大堂环境中显得非常亮, 这也可以突出此区域的重要性。

3, 休息区域照明设计

休息区域, 室内设计师会特意将创意融入此空间中, 为了使这个大众的区域, 除去呆板, 添加一些特有的元素, 如人文元素, 自然装饰元素等。此处, 照明设计不仅仅是整体范围内的照千年相安无事, 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巨大的兼容性, 也正是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 中国的文化在传承, 中国的设计也在延伸。设计, 作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其中。

现代设计的发展, 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 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基石

使用本土话语言进行创作与设计, 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其所具有的广告效应, 商业价值是国际化的设计所不能抗衡的。现今社会都笼罩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之下, 可当文化也到了一体化的那天, 其实也就是文化的终结点, 而本土文化正是现代设计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什么样的需求,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最初的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而产生的, 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日用品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理想和追求, 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心理和人民对现实的不同追求, 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而民族认同表现在同一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 大家都能产生自己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集中的体现在风俗习惯、情感需求等的共同性上。

设计需要创造, 如果没有创造, 世界将只有一个模样, 但创造是有其基础的, 因为每个民族的气候、地域、经济、习惯、思想等等不同, 每个民族都产生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法国:时装、香水等时尚符号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 时尚也是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这些是因为法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 适宜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其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 洛可可和装饰艺术运动造就了经典、华丽的法国浪漫风格。美国人民在各民族大融合, 民主, 自由的环境下造成其性格的随意与幽默, 比较短的历史, 自由的人性, 使美国的设计体现出轻松、乐观的色彩。与之相反, 德国则因为气候干燥, 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做事严谨的性格。因此, 德国的设计比较注重功能和品质, 包豪斯是其代表, 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 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设计本土化问题的重要性, 设计必须融入当地民间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传统文化特色非常突出的国家里, 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民间美术的简单融合。要体现出包容性, 包容性又会衍生出多样性, 多样性表现在现代设计的整体效果上, 又体现出形式与功能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

三、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新时代出类拔萃的设计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丰富的选择, 看

明设计, 同时, 要搭配装饰灯具的选择, 局部照明的处理等。这个区域我们一般照度处理的较暗, 温馨灯光, 曼妙音乐使得在此入住的客人得到一杯小斟和歇息的片刻。桌面上台灯的选择, 一定要与周围的装饰环境相匹配, 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如:地毯, 沙发, 桌台, 甚至墙壁, 台阶等。

4, 通道区域与电梯等待区域照明设计

酒店中各个空间的连接一般由通道, 楼梯和等候区几个重要的部分, 不仅仅是在大堂中, 在客房, 餐厅等都是很常见的。通常我们会将通道指示牌做的比较亮, 并且放在区域中较为明显的位置。

(二) 色彩在酒店大堂中的应用

色彩是表达体面造型美感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如果运用恰当, 常常起到丰富造型, 突出功能的作用, 并能充分表达室内不同的气氛和性格。具体表现在色调、色块和色光的运用。

1、室内装饰的主色调。室内装饰色彩虽然是由许多方面所组成 (如吊顶面色、墙面色、地面色、家具色以及陈设物的色等) , 但各部分的色彩变化都应服从于一个基本色调, 才能使整个室内装饰呈现互相和谐的完美整体性。

2、室内装饰中的色块应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块来调节室内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色块, 就是室内色彩中一定形状与大小的色彩分布面 (如窗帘、家具、墙面造型、装饰品、设备等的色彩) , 在室内装饰色彩中它又叫重点色, 恰当地使用重点色能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3、室内装饰中色光的应用。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还需考虑色光问题, 即结合环境、光照情况来合理运用色彩。从室内自然采光的角度来说, 如果自然光线不理想时, 可应用色彩给以适当的调节。在高层建筑的上部室内, 由于各个方面的光线都强, 应采用明度较低的冷色。

综上所述, 在酒店大堂设计时, 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进行综合设计, 展现出酒店的特色, 体现出大堂的艺术性, 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需求出发探讨平面纸媒的版面设计思路

张省会 (陕西省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710065)

摘要:平面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 版式设计成为决定媒体竞争成败的关键。报纸改版、杂志创新已不可避免, 其基本依据则是读者的阅读需求, 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 根据其不断变化的要求适时改变版面设计思路是改版创新的根本。本文从编者读者两个层面具体讨论报纸、杂志的编辑设计方法, 总结规律, 以期提高平面纸媒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报刊改版;设计要点;读者需求;媒体竞争

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 一般概念中的“读图时代”早已过时, 表层视觉元素的冲击作用不能够覆盖掉信息主体本身的深层含义。因此, 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纸质传统媒体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各出奇招。如以《京华时报》2009年4月15日的改版为例, 改版有以下要点: (一) 、将“北京人的都市报”口号打上报头。 (二) 、“京华时评”登场, 评论增加了原创性评论。 (三) 、文娱单独成A叠。 (四) 、版式调整, 3版设目击版 (1) 。此次改版一改《京华时报》以往的嘈杂风格, 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定位更加明确。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促使平面纸媒改版, 面对这样的压力设计人员更要慎重思索, 寻求有效的编辑方案, 本文则着眼于探讨如何设计平面版式以提高其阅读效率, 期望通过摸索得出一般规律以指导实践。

1、版面设计要点

以报刊为代表的平面纸媒在设计编辑版面时, 从编者角度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视觉感应, 即整体和平衡。

1.1整体感

是指在版面的视觉处理上, 要能够给受众传递平面印刷品空间一致且浑然一体的感觉。报纸、杂志的共性在于版面的结构以各种块元素构成, 整体感要求各块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不互相排斥, 通过各种组合手段, 形成版面的向心力。1.1.1文字

报纸、杂志的版式设计中, 文字是版面内容的主体, 前面已经提到过, 虽然“读图”这一目的仍是引导读者阅读平面报刊的原因之一, 但对信息本身细节内容的了解和社会意义的探知已经成为更多读者翻阅报刊的最终目的。将文字作为确定版面轴心, 具体表现在文字块的编排应如何固定版面结构, 形成较为明显的平面骨架。显性的轴心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辨别, 如版面的中轴线、某个线条或明显的标示;隐形的轴心并无具体的可视符号标示, 而是隐含在版面的各类信息内容相互组合搭配中, 形成的某种视觉暗示。

如何设计突出文字功能的版面轴心, 具体的编辑技法则体现在文字块的分栏上。分栏需要考虑版面中每个信息主体的分栏数、栏宽, 各个信息之间的分栏关系。如果在编辑时忽略各块之间的关系, 将注意力局限于每个文字块, 就容易割裂整体之间的联系, 自然谈不上版面轴心的存在。因此, 编辑文字的第一步即要确定版面的基本栏。明确基本栏的数量之后, 第二步开始考虑信息个体的文字块的分栏数及栏宽, 当然, 这里包括了信息内容的因素。 (2) 由于以基本栏为分栏标准, 因此能够保证分栏整齐, 有规律可循, 版面的分栏脉络清晰且容易辨认。

1.1.2图片及色彩

当版面中的图片较多, 且面积较大时, 可以考虑以图片作为确定版面轴心的参照依据,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图片的数量和在图片意义的视觉顺序。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 如果有明确的主图, 即能够形成惟一的视觉中心, 此时版面的轴心则成显性, 文字及其他元素起到配合作用, 编排技巧也以图片为主, 形成中心合围或是横纵向搭配的效果。第二, 由信息内容决定图片使用较多, 数量在5张以上, 且彼此之间无主次差别, 则将图片作为统一整体, 形成版式上的规模效应, 同样以其所处位置来确定版面轴心。

色彩的运用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和图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色其是否能打动人, 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 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衡量。要借助传统文化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 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 在民族文化中占有绚烂的一页, 同时在民间美术上得到映射, 也是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集中反映。民间美术多以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来表现, 体现出喜庆、吉祥的氛围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其纯朴、自然、人性化的表现形式, 带来了非凡的创意和特殊的风格, 并且透射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社会生活表现出天然的亲合性, 它能在瞬间抓住人的心理, 使之产生丰富联想和共鸣, 使人的心灵得到激荡和慰藉。由此产生的愉悦心理和美好感受, 跨越时空, 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它连通了人们共同的心理倾向和感觉经验, 使处于不同目标、角度的人, 从传统艺术沉淀下来的形式中, 感受到不同层次彩构成版面轴心的方法较为简单, 即色彩的统一和色彩的鲜明对比。色彩的轴心控制要求编辑人员熟悉掌握色彩原理及专业的色彩搭配方法, 了解色彩的代表意义。在版面中确定一个主色调, 或者选用在色相环上主体色与相邻色彩的过渡色, 虽不属于同一色彩大类, 但过渡自然, 色差不会过于明显。使读者在短时间内阅读信息时容易忽略色彩的差别, 而产生对色彩统一性的认同感。另一种方法则是运用色彩的对比, 选用色相环上一些典型的对比互补色, 通过颜色强大的视觉压迫作用控制版面的节奏, 形成版面轴心。

1.2平衡感

提到平衡的处理, 最直接的就是对“量”的控制, 但操作起来会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如果图片的视觉压力过大 (图片大、色彩较重或是图片数量较多) , 就应该用更多的文字去平衡它。类似的案例很多, 而实际上读者阅读后的感受和编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道理很简单, 平衡的处理过程体现在各元素的量的调节上, 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张弛有度的阅读感受, 平衡的结果在于验证版面的“轻重”, 所以, 处理各种关系遵循的是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例如, 当版面中的图片视觉压力较大时, 文字则不宜过多, 同时应该配合较为明显的空白空间, 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读者阅读时的情绪, 视觉压力较大, 对读者的心理暗示则更为强烈, 在情绪上需要缓冲, 较少的文字和空白则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时机, 反之操作, 则视觉压力更重, 容易使读者产生情绪上的急促感, 进而厌倦阅读。

2、须实现的阅读效果

首先, 任何一个版面的设计必须保证脉络清晰, 可提炼版面骨架, 并使读者能够准确辨认版面的主体结构。第二, 视觉顺序。所有平面印刷品都必然有一定的阅读顺序, 这体现在编者对各元素的修饰效果上, 要求读者和编者形成对版面认识的共鸣。第三, 文要对题, 且主旨明确。这一点主要针对信息内容本身, 报纸在此方面做得较好, 这与报纸本身具备的时效性特点有关。相对编辑周期较长的杂志则会出此情况。

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面版式设计作为社会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信息是否能有效地传播。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平面媒体中, 对形式已经越来越重视。总结一般规律, 而最终目的仍是要还原编辑的意图, 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貌, 形成合理的版面设计理念, 提高版面的欣赏性和可读性, 并将此理念运用于平面纸媒的编辑策划之中, 增强信息主体的传播效应,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 能够稳步提高媒体自身的实力, 赢得受众。

注释

(1) 《京华时报改版, 吴海民自信全无》, 西祠胡同http://www.xici

(2) 方正飞腾4.0实用教程[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3) 《报纸版面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作者:郭瑞华

参考文献

[1]张子让著.《当代新闻编辑》[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2]王栋著.《卓越媒体的成功之道—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M], 作家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张省会, 1980年3月, 性别:男;毕业院校: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历: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摄影。

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一条纽带, 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人, 从深层意识中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 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 应该既有形式美, 又有艺术感染力;既有符合时代的创新样式, 又能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内涵。用优秀的民间艺术表达、创作出的作品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 又能得到人们内心共同的审美共鸣。并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精简的艺术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 使其散发出独特、新颖、博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神韵。

作者简介

传统文化标志设计论文 篇10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历程中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她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深具魅力。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然成为世界文化研究的热潮。设计包括了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是为人服务的, 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在“国际设计风格”后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设计当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已成为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一、设计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 应该是国内发展最快的高等教育方向, 每年有几万名的毕业生离开学校, 走向社会。但是, 就当下的教学现状而言, 我们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在工业设计发展迅猛买的今天, 各高校不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地质类院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 但是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却没有跟上, 生源的水平良莠不齐, 师资力量匮乏, 教学条件简陋。很多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 其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的训练, 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 根本没有动手能力。

有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力量极为匮乏。一些教师以前是教其他设计课程的, 在自学或者是短期的培训下, 就开始走上专业的讲堂, 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素质也令人堪忧, 本身有很多艺术类考生是因为文化课比较差, 为了考上大学, 才选择了这个专业, 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兴趣, 缺乏创新能力。教材的选用更是五花八门, 课程安排不合理, 教学大纲没有针对性。学校也没有应有的重视, 在设施配备方面, 缺乏经费的投入, 什么都没有, 几把锉刀, 几个台虎钳, 就是一个工业设计车间。这种情况下,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走上工作岗位, 成为设计从业人员, 能做些什么。根本就没有创新性的思维, 何谈设计?只是复制或稍作修改即可。

二、设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设计教育亦应如此。在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 不能忽略“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以文化为核心, 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之路, 才是中国设计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但是, 在现代设计中, 中国的设计完全摒弃了传统文化, 一味地学习模仿外来设计, 由于对外来文化的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 造成设计的粗制滥造。提到美国的产品, 我们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提到德国的产品, 我们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机器外表与色彩;提到日本的产品, 我们会想到少而精的简约风格, 以及小型化、标准化和多功能化。而中国的产品却是“廉价、无设计”。要想提高竞争力, 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而建立自我特色最快的方式就是承继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 引导学生找寻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使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时候, 通过这些特征的延续而形成系统, 为后续的开发设计提供思路, 提高设计效率。培养学生具有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寻找设计多元化的更多方式方法。

设计本身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媒介, 既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又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 “以人为本”的设计更加重视人们的情感需求。著名消费符号学家星野克美在其著作中提出:消费者已不仅限于“物的消费”这一经济的行为, 更转化为有关产品的感性和意象的消费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 更注重商品本身所透射出来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意义。著名营销心理学家赫米特指出, 发生在消费期间的情感, 是最强烈的。设计被赋予文化, 除了它原有的功能以外, 文化的认同感, 满足了消费者情感的需求, 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 也增加了其附加价值。产品的认同是会受到社会体制、个人生活背景、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传统文化元素, 正是这个大环境文明的沉积。

三、传统文化应用于设计教育的策略与实施的讨论

学生的作品在设计上, 过于流于表面形式, 直接将传统纹样套用到设计作品当中, 或者将传统器物造型直接套用到设计品当中, 缺乏内涵。课程改革中, 我们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把传统文化元素带入课堂, 重视产品语义学课程, 并转化教学方式, 进行课题设计。

1.传统文化元素带入课堂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 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由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博士任教, 为学生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另外, 带领学生走入民间, 寻找文化元素, 通过走访、拍摄来记录第一手的资料。在走近传统文化, 并通过体验真实的环境, 理解文化产生的背景后, 学生才能抓住文化审美的内涵。

融入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 有其特殊的设计模式。设计初期, 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表象以及内涵进行调查, 并有针对性的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设计发想阶段, 通过各种方法, 将适当的文化元素表达在产品上, 将情感融入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通过学习发现, 把传统文化元素转换在产品设计当中, 可以运用隐喻式语义的设计手法, 这里产品语义学对于抽象文化元素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建立传统文化元素资料库, 将传统文化元素做系统的整理。由于笔者地处赣南地区, 客家文化元素便于学生收集掌握, 遂选取赣南客家文化为研究着眼点, 进行收集整理。通过产品语义学, 将有形的物质, 抽取其色彩、材质、造型、纹样等归纳、整理。通过近年流行的情境故事系统, 找寻传统文化存活的环境与现代生活的之间的关系, 将产品的操作性、安全性、功能性以及结构等表现出来。通过传统文化元素资料库, 进行分析, 寻找其精神的内涵, 赋予产品特殊的含义与情感, 使设计具有文化的特征。

走出教室, 进入市场。带领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得到锻炼,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设计比赛, 希望从中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 接触外界、与人沟通。过去学习工业设计课程, 只是在教室里, 老师传授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学生也是纸上谈兵的进行设计, 与外界是分割的, 到毕业的时候才走出校门。参与实践, 使学生面对活生生的人, 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学习者, 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 也和学生共同成长。

结语

对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研究,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我们期待能给学生多一点信心与刺激, 而不是贸然的把学生丢到现实当中。设计教育是要求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的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到问题的设定的过程。如何带着发现的眼光去看问题, 比惯性的不加思索的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

摘要:本文从设计教学的角度, 研究传统文化与设计的融合, 期待把传统文化带入课堂, 通过体验真实的环境, 理解文化产生的背景, 赋予产品特殊的含义与情感, 使设计具有文化的特征。教学形式的研究, 使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 在指导学生的同时, 教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探寻,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达 篇11

关键词:国际主义风格;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领悟和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艺术思潮和建筑风格纷纷涌入设计行业。在这各种风格中,国际主义风格以其商业性、形式简洁大气,体现高科技手法得到很大的推崇。再加上为满足各种需求对建设数量的片面追求造成的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迅速发展的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总会发现相似的建筑。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缺失、自我风格的模糊成为了眼下中国现代建筑以及建筑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起源和特征

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边缘科学。“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它起源于平面设计的一种设计风格,其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风格的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第一,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的,富豪的。当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的社会阶层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美国是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并不多。于是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第二,商业性的。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抛弃了一战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的探索性设计,它是一种商业的设计,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第三,形式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国际主义在这点上却,成为了形式至上的风格。由于这种风格代表了大企业、政府、权利和现代化,所以,为了达到这种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第四经济效益的。国际主义追求的却是它的经济效益。他们不在乎花很多的钱来建造一个建筑,他们更加看重建筑本身日后能够带来的财富。

在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钢铁、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的大量使用,简练大气的高层建筑和造型现代独特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出现,成为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建筑科技技术大力发展的一大标志。在一段时期内,当这些简练高技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一度被视为是经济雄厚、进步、现代化的标志。

二 传统文化和地域性的思考

如何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呢?不仅是中国建筑师,各国建筑都在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实践。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地域主义的基本策略是从地方和场所中提炼地方要素,从而突破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统一和统一性,这些要素来自于场地的地形地貌,营建的结构和构造系统以及由此演化生产的营造美学法则。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吴良镛先生提出“抽象继承”的观点,第一,将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设计哲学、原理等)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第二,是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作为母题,蕴以新意,以启发当前的设计创作形式美的创造。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

三 实例分析

2011年7月1日,成都东客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1306亩,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其中,站房面积108000㎡。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当这个大型的建筑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不仅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西南大都市的门户和文化的名片,成都的重要地标建筑,设计师们为这座集科技和地域文化于一身的车站赋予了多层的文化地域寓意。融入独特青铜面具艺术元素的结构造型,舒展、张扬的屋檐,这些元素都是成都平原古蜀文化的体现,从这些抽象元素中深深捕捉到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的影子。独特的川西风格竹编幕墙以及檐口的雕刻,展现汉蜀文化的宫阙和雕刻艺术,体现成都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建筑与城市轴线相契合,与塔子山公园九天楼遥相呼应。成都东客站集优美造型和先进功能为一体,达到建筑与科技的和谐统一,达到了与场地协调,与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相契合。

四 结语

作为建筑师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认识在形式层面上,而需要透彻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将这种感悟升华极至,转化成一种精神,一种寓无形于有形的精神。只有这样,建筑符号语言才能在不断再生中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才有正确的表达方式,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具有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关瑞明,聂兰生.传统民居类设计的未来展望[J].建筑学报,2003(12):58.

[2] 孔宇航,王原,刘九菊.地域性思考 整体性设计[J].城市建筑,2009(06)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设计 篇12

从石器时代算起, 中国拥有着七千年灿烂的造物文化历史, 但是在当今设计界, 提到中国设计给人的印象却往往很模糊。作为现代设计师, 面对西方文化冲击, 怎样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 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产品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 关键也在于通过设计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努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形成中国风格的设计产品。灵活运用传统元素, 使传统造型元素传递出现代设计的观念, 符合现代社会的功用, 从而摆脱传统造型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与偏差。

一、中国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以汽车设计为缩影, 各国的设计无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风格特征:德国车的规矩严谨, 日本车的经济细致, 美国车的豪华气派, 法国车的浪漫情调。这些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而中国目前的产品设计多数是模仿国外设计作品, “山寨”文化大行其道, 即使是原创作品, 也多受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文化影响, 很少体现中国文化的风格内涵。

那么什么是中国风格内涵呢?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 并适应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全球经济中发展整体形象。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 建立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 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1]。最近几年, 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标识设计等诸多领域, 都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元素的运用, 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是一个重要课题。但是, 在中国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拒绝符号运用的片面化和表面化, 从深层次来挖掘中国元素的内涵并将其与产品的造型、功能、材料等多方面有机结合。

目前, 国内对工业设计高度敏感的领域要属手机制造业。在手机制造行业, 融入中国元素的趋势正在悄然形成, 不同视觉效果的中国元素在手机外观上的应用带来了不同层次的认知。例如诺基亚推出的6108 (图1) , 凭借其身背长剑的秦俑造型和手写中文输入功能而成为了当年最受瞩目的手机, 其中中国元素的生动运用, 为手机的流行时尚带来了一股新风。而国产手机夏新A6 (图2) 上的龙型则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市场反响平平。诺基亚6108之所以在工业设计上比较成功, 就在于中国元素的应用紧紧围绕着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展开。手写输入更适合中国文字在数码产品上应用, 将手写笔的插拔方式设计成一个身背宝剑的战士造型, 目的在于强化手写输入的语义, 恰如其分地表达和诠释了这种功能, 内容和形式统一,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相对于手机上简单地贴上一个中国纹样则更能深入地体现中国文化[2]。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设计要想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就必须要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建立起中国产品的差异性, 形成自身的风格。

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在于对传统设计元素的深层次挖掘, 通过设计细节之处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韵味, 同时企业应重视产品细节的处理, 促进生产加工工艺的改进, 使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本土消费者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特色的产品也能够满足他国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心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挖掘, 可以使中国的设计水平逐渐得到提升, 产品的细节之美得到体现, 提高产品的信誉度, 逐步在世界上建立设计“中国风”。图3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风格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实,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知名品牌也都在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例如, 肯德基在中国成立了“肯德基中国健康食品委员会”, 聘请十多位国内专家作为食品开发的后盾, 从如何适应中国人的口味、饮食结构、就餐习惯、消费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调研。目前更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东方既白”, 专门制作中式快餐。“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前赤壁赋》中“东方既白”这句话, 成为肯德基洋快餐品牌杀进中餐市场的第一块招牌。“东方既白”的标志及店面装修具有中国传统风格, 产品也都是馄饨、水饺、面点等清一色的中式食品, 但是经营和管理模式与肯德基相同。

三、如何将中国元素很好地应用到设计中去

将中国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传统元素的照抄照搬, 对现代产品外观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例如现在很多家电产品, 空调、冰箱、洗衣机, 甚至煤气灶、微波炉上面都会印有一些中国传统的纹样装饰 (图4) , 仅仅起到一个美观的作用。这是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应用中的最低级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对传统元素与形态的应用, 从设计的手法上来讲是从语言与指示的目的出发, 但并非仅仅停留在“装饰性”上。现代许多高科技支持下的产品, 造型已无需受到原有形态的制约, 于是设计师便将传统“与之相关”的元素加载在产品之上, 通过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 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将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 起到一种特定的指示作用, 在目前的设计表现中也是常用的手段。例如TCL高调推出以“旗袍”为设计元素的女性手机 (图5) , 让人不禁眼前一亮。锁定女性用户, 细分手机消费市场, 结合中国风, TCL的美人机将传统与时尚再次定义。这一层次较第一个层次更为深入一些。

第三个层次是指设计不单单停留在外观形态和装饰上, 更关注中国传统元素背后的“意境”。这一层次可以说是对传统元素的发展和提升, 而这种新的“中国风”的创造, 正是需要我们摆脱传统元素的物化表相, 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西方的各种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设计形式, 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 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图6) , 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 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因此, 我们应当看到, 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 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认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视觉艺术, 还是一门交叉学科, 需要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平时的文化素养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 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 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 首先就是要看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3]。既不能扔掉传统, 又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国外产品设计的来源及其承载的物质理念时, 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有益有效地对之进行取舍。中国的产品设计能否达到国际产品设计水平关键取决于中国的设计师是否对产品设计理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先进设计有深刻的理解。

今天的人类不仅是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 更是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消费者的喜好是受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的, 人的思维、判断、联想等能力都是被这个环境所塑造的。这个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人为事物”的总和。从居住的建筑到使用的器物, 从抽象的道德到具体的法律, 从艺术宗教到科学技术, 无一不和文化有关联, “文化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所以, 对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 明确产品定位, 确定产品概念, 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次, 要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 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对其进行挖掘和创作;最后, 提出一个系统方案, 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方案当中, 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四、小结

中国加入WTO以后, 在和国外著名品牌的竞争中如何从“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走向“Design in China” (中国设计) 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努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形成中国产品的设计风格。灵活运用传统元素, 使传统造型元素传递出现代设计的观念, 符合现代社会的功用, 从而摆脱传统造型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与偏差。

参考文献

[1]佚名.设计之中找寻“中国风”[OL].2011[2011-05-03].http://wenku.baidu.com/view/bb2ee5d249649b6648d747a8.html

[2]唐林涛.设计文脉.装饰[J].2002 (11)

上一篇:全面风险管控下一篇:试卷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