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操作

2024-05-15

网络化操作(精选12篇)

网络化操作 篇1

传统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重点在于对通信网络中网元硬件的故障和性能的管理, 而对作为网元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运行软件系统、配置文件、核心参数、License文件和日志等软件类资源的管理相对薄弱。文献提出了基于TMN的元网软件管理主要是一项综合了文件传输, 远程控制的管理应用并实现基于FTP协议的传输功能和基于MML的远程操作功能。文献提出了移动通信网络故障告警关联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 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对告警分析、定位实现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故障告警进行全面监控及定位。这些研究主要是从通信复杂网络的角度提出了网络管理的一般解决方案, 并且是在原有的IP网管系统之上, 通过设备识别、账号绑定等处理, 实现对设备的自动登陆和巡检, 但该系统投资巨大, 并不适用于普通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

本文研究了大中型网络对网络管理的特殊要求, 结合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针对综合网络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了一种集中操作系统框架;给出了一个适合大中型网络特征的系统架构, 并以此为应用背景对所提的系统框架进行了具体设计。该管理系统构建在现有的通信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支持普通的企业网络, 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大中型网络管理模型存在的不足, 有较好的扩展性。

1 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复杂, 其对网络管理技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管理应用主要集中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所定义的网络管理功能领域: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传统的网络管理是集中式的、单序的、反应式的管理方法, 注重对具体设备的监控, 对于价格昂贵的广域网连接设备没有反应, 因此, 即使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设备管理已经使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 但是快速发展的企业网络的新的需求, 集中式网络管理应用仍然无法给与满足。

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和机构来说, 网络对实现信息交流, 维持企业和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网络环境从集中式-终端模式到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再到最新的Internet/Web网络计算模式, 始终对企业间信息的流向方式产生着冲击。企业为了满足远距离办公和流动作业等的需求, 导致企业网络越来越复杂。虽然企业网络支持各种技术, 可以延伸到多个区域和多个建筑, 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但是相应的网络管理应用的发展却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 没有发挥其在管理企业战略资产方面的作用。

由于当前的集中操作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维护操作、日常巡检工作繁重、缺乏对系统关键日志的备份和分析等, 为了解决相应问题, 本文提出基于三层架构实现网络集中操作系统模型。

2 系统模型

2.1 逻辑结构

网络集中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软件类资源的管理和对网络安全的监控, 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 提高效率和准确率。通过设计自动化的巡检平台, 将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设备整合并归类分析, 并将分散在网络的设备信息数据采集到同一平台, 通过主动发现, 集中分析, 定向告警的方式, 来实现设备的集中操作维护管理, 完成设备巡检的自动化、集中化和安全化, 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网络管理, 提高整体设备管理水平。本系统拟采用采集、服务、呈现的三层架构, 采集层通过TELNET、SSH、FTP等方式集中获取所需要的设备信息, 服务层实现对采集层的数据的集中综合分析处理, 为呈现层提供数据基础, 呈现层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集中呈现, 如图1所示。

三层功能分别为:

采集层:以自动登录网元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获取设备信息, 以Telnet和SSH的交互界面为主, 对于不同厂家设备只是指令和关键字段判断条件不同, 无需厂家提供私有MIB等专用信息。判断规则简单、厂家依赖性小、布署容易等特点。

服务层:对巡检任务的配置、调度管理;对巡检数据进行过滤、分析、汇聚、存储、转发等处理。

呈现层:以设备、位置、部门等为维度进行巡检结果的多样式呈现, 对异常数据的集中呈现以及巡检报告的自动生成和对外转发。

2.2 功能体系结构

通过对当前大中型网络的分析, 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2.2.1 日常智能巡检

登录网元设备输入巡检指令并对网元返回信息分析, 并通过预定义关键字段分析巡检的结果。巡检任务可以是查询、测试和统计。如设备告警查询输出、日常例行测试、统计输出。

2.2.2 告警智能预处理

根据智能巡检得出的数据结果, 对网络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预判断, 如果发现故障隐患, 将触发预定制的处理机制。

2.2.3 权限管理

提供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模型, 高效实现分级权限控制和二级自治管理的功能, 解决“集中化”背景下的多级管理需求;提供网元设备对象粒度的权限控制, 提供网元设备的管理权限和TELNET/SSH登录权限控制。

2.2.4 巡检脚本定制

基于开放的BEANSHELL脚本语言 (支持标准JAVA语句和表达式) 开发巡检脚本。为维护人员提供集成的巡检脚本开发、调试和发布工具, 快速定制新业务的巡检脚本。

2.2.5 巡检脚本管理

提供脚本导入导出工具, 实现脚本知识在各个不同的企业网络、各个专业之间的知识共享, 实现对各专业巡检工作的统一、规范化管理;脚本动作与网元类型关联, 新入网的设备能够自适应已有的巡检任务, 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将新增网元接入集中操作系统。

功能结构图2。

2.3 技术路线架构

集中操作管理系统逻辑上主要包含以下组件:设备资源管理组件、动作管理组件、任务管理组件、任务结果管理组件、通知管理组件、异常配置组件、SSO组件。组件之间以面向接口来编程实现组件之间的关系, 运用Spring的依赖注入的方式实现组件之间的解耦。

管理类Web组件采用Web应用开发三层架构实现:数据访问层 (DAO) 、逻辑处理层 (Service) 、呈现层。其中数据访问层实现数据的提取, 包括对数据库、文件、接口等数据提取;而对于资源数据通过Hibernate建立持久化模型, 通过ORM映射以面向对象方式向外提供数据接口。逻辑处理层按照实际的功能需求, 通过调用DAO层接口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逻辑处理和转换后输出。呈现层采用MVC模式实现, 通过调用Service层接口获取数据并输出到界面。

接口类组件采用二层结构:数据访问层 (DAO) 、逻辑处理层 (Service) 。主要是直接提供Service层的API接口给内部其他模块使用。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3 结论

网络集中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主要从实现管理的逻辑结构上分析设计三层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特点, 网络管理功能以分布式管理服务的形式提供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集中式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大中型网络的特点及需求,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集中操作管理系统框架, 包括系统逻辑结构、功能结构及技术架构等, 下一步的工作是根据系统模型架构完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基本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强.基于TMN的网元软件管理[D].东南大学, 2005.

[2]刘斌.移动通信网络故障告警关联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D].中南大学, 2009.

[3]张波.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软件, 2013 (06) .

[4]湛颖.本地网集中操作及维护系统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5]陶鸿.电信系统集中网管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06.

[6]张雪.韩福丽等.基于CORBA和TL1的STP网元集中管理系统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 2010 (21) .

[7]章明.李文憬.邱雪松.孟洛明.异构网络管理系统间动态协作体系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02) .

网络化操作 篇2

第二章 网络操作系统一、网络操作系统概论 1.网络操作系统(NOS)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软件大致可分为5类:操作系统核心软件、通信控制用协议软件、管理软件(包括安全、记帐、出错、配置等)、交换与路由软件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核心软件是网络软件系统的基础。一般说来,和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机或交换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必须是多任务的,否则将无法处理来自不同计算机的数据收发任务。

2.几种常用的网络操作

(1)UNIX 安全可靠

对硬件兼容性不好(2)NetWare

对DOS系统兼容好

需要专用服务器

对TCP/IP不能很好运行

(3)Windows NT 4.0 内置的网络功能

可实现“复合型网络”结构

局域网络

良好的用户界面 组网简单,管理方便

(4)Windows 2000 server 是WinNT4.0的升级 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好 易管理和易用 良好的系统集成功能

不足:对硬件要求较高,性能不够完善

(5)Linux 开放的源代码 可以运行在多种平台上 支持大量的外部设备

支持TCP/IP、SLIP、PPP协议

二、WindowsNT4.0 1. 硬件要求

① CPU:Intel x86处理器,最好是Pentium以上。② 硬盘:至少123MB ③ 内存:16MB以上

局域网络

④ 光驱、软驱等

⑤ Windows NT4.0兼容网卡 2. 安装前的准备

① 安装的计算机的硬盘控制器类型 ② 可引导的驱动器名

③ 硬盘分区情况,自由空间大小是否有150MB ④ 在网络中的作用(主域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独立服务器)⑤ 基本域名控制器的帐号和口令

⑥ 是否安装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⑦ 所用的网络适配器的型号、IRQ以及I/O地址 ⑧ 网络所用协议(TCP/IP、IPX、NetBEUI、DLC等)⑨ 提供何种网络服务

⑩ 是否作为IP地址服务器或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⑪ 网络子网掩码、子网中各主机的名字等。3. 安装

① 从DOS系统进行安装 ② 从WINDOWS98安装 ③ 直接从CDROM安装 4. 设置

局域网络

① 网络设置 ② 协议设置 ③ 服务设置 ④ PACK设置 ⑤ 显卡设置 ⑥ 磁盘设置管理 5. 管理

① 用户管理 ② 权限管理 ③ 服务管理 ④ 共享管理 共享文件与文件夹 共享打印机

网络就是Google的操作系统 篇3

Google将整个网络视作一个操作系统,事实上未来我们将看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的爆炸性增长。网上现成的技术近在咫尺,Google根本不需为操作系统操什么心。

读我博客的人都知道,我喜欢涉猎一些奇思遐想,但是,当我听到传言说,Google准备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我却很难附和了。

事实是,Google的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网上热衷讨论的话题,部分人对这种互联网产品十分向往,人们甚至制造出其截图并研究其构成!好像每个人都希望Google能推出一套操作系统,与微软直接叫板。不过,Google自己却并不承认有此打算,并对此类传言一笑置之。

我认为,Google根本不需要自己再创建一套什么操作系统,网络就是Google的操作系统。

Google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广告平台——它成功地在互联网的前端做到了这一切。Google并不需要一个操作系统,因为它已经有了一个与广告紧密绑定的令人生畏的网络平台,其凭借搜索引擎在广告业中占据了要害位置。搜索引擎使Google可以去判断用户的需求,并且给予他们即时的反馈。想批发pockey的产品么?一个列表付费的商家能马上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不能把有买卖需求的双方联系起来,就做不到这些,而在这套体系中,Google操作系统的横空出世,显得如此诡异。

Google在网络应用方面投入了极其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它频频出手,收购了多项其无法在内部创建的业务,其战略聚焦于给在线用户提供各项应用,并把用户导向新的更可获利的一些页面。通过将各种应用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将Gmail电子邮件服务、Google Talk即时消息及语音通话服务、Google Calendar的日历服务以及Google Page Creator的建站服务集成为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服务,将其收购的网络字处理软件厂商Writely.的技术与自己发布的在线电子表格工具Spreadsheets组合在一起推出了Google Docs服务,Google更深入地进入到作为服务体系的软件领域,但这并非表明其服务必须依托于一套操作系统之上。Google认为操作系统是毫无关联的。

这就是我对Google与富互联网应用程序(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兴奋不已的原因,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桌面应用程序与传统的网络应用结合起来,允许我们在互联网上简单地部署富客户端程序,并带来交互的用户体验。Google Finance的开发就使用了Ajax与Flash的结合技术;Google为收购YouTube花费了16.5亿美元,这是一家能用Flash技术制作视频的网站(其自身的Google Video也是这样做的)。我现在意识到,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才需要用Flash视频,而是为了更为丰富和互动的用户体验——这其中并无多少选择余地。Google是一个广告公司,广告主会需要更多彩的内容表现手法,Google必须不断变得更加互动。比如说,其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合作,共同推广其电影《达芬奇密码》。Google采取的方式,是让人们在Google的个性化主页上通过每天解答一定量谜题的方式,一步步深入了解《达芬奇密码》的世界,胜出者将得到价值不菲的奖励。这既有效地为电影做了市场推广,又宣传了自己个性化主页的产品。

Google将整个网络作为一个操作系统,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效仿此举。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更好的网络体验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之时,我们将看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的爆炸性增长。此外,如Apollo——Apollo是Adobe开发的一套跨平台的运行环境的代码代号,在这个运行环境上,你可以运行使用多种Web技术(Flash、Flex、HTML、AJAX)编写的桌面富互联网应用程序——这样的技术已经近在咫尺,Google不需要去为操作系统而忧虑什么。

基于网络的远程操作实现研究 篇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六大核心技术之一,并成为核心基础技术,尤其在远程工业控制、制造、监测、管理等领域更是重要。在工业控制中,当使用PLC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可以把PLC连接到计算机上,在计算机上制作虚拟控制台界面,所有控制操作都是在计算机上的虚拟界面完成,那么如果能够远程地完全控制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权,就可以达到身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来控制PLC系统完成所需要的工作,如控制、制造、监测、管理等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经过研究,终端服务提供了远程计算机远程访问计算机服务器桌面的能力,它可以透明管理登录到远程计算机的会话,为远程管理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终端服务提供了通过作为终端仿真器工作的“瘦客户机”软件远程访问计算机服务器桌面的能力。终端服务只把该程序的用户界面传给客户机,客户机然后返回键盘和鼠标动作,以便计算机服务器处理。使用户可以从网络上的任何地方虚拟地管理自己的服务器。从物理范围上将远程操作分为局域网内的远程、企业网内的远程和互联网的远程三种。

1 具体实现方法

1.1 局域网内的远程

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的终端服务功能完成,可以直接采用“远程桌面连接”功能,就象在远程计算机面前一样进行操作。

1.1.1 设置远程桌面服务器端,即被控制端计算机

1)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或者在桌面【我的电脑】图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系统属性”窗口,选择【远程】选项卡,选中“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此计算机”选项,如图2所示。

2)单击【选择远程用户】按钮,打开“远程桌面用户”窗口。

3)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允许登录的用户,例如Administrator。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远程桌面设置。说明一点,远程用户必须设置密码。

1.1.2 客户端登录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远程桌面连接】,打开“远程桌面连接”窗口,输入计算机,如I P地址192.168.63.1。

2)单击【连接】按钮,打开“登录到Windows”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3)单击【确定】按钮,登录到远程计算机,操作远程计算机就象操作本地计算机一样,如图3所示。

1.2 企业网内的远程

由于在企业网内划分了不同的网段,并且要求有更高的安全机制,可以采用第三方的Pc Any Where软件来实现。

1)在需要远程控制的两台计算机上同时安装pc Anywhere软件,运行Symantec pc Anywhere10.5.1版安装程序。

2)设置服务器端,即被控制端计算机。

(1)运行pcAnywhere程序,打开“pc Anywhere管理器”窗口,单击【被控端】按钮,如图4所示。

(2)联机方案选择“NETWORK,CABLE,DSL”,右键打开快捷菜单,选择快捷菜单【属性】命令,打开“pc Anywhere被控端属性”窗口,单击【呼叫者】选项卡,打开“呼叫者列表”窗口。

(3)单击【新建项】按钮,打开“新呼叫者”窗口,输入登录名和密码。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单击【启动被控端】命令,在任务栏右下角显示图标。

3)设置主控端

(1)运行pcAnywhere程序,打开“pc Anywhere管理器”窗口,单击【主控端】按钮,如图5所示。

(2)联机方案选择“NETWORK,CABLE,DSL”,右键选择快捷菜单【属性】命令,打开“pc Anywhere主控端属性”窗口,单击【设置】选项卡,输入控制的网络被控端PC或IP地址:192.168.0.254,单击“应用”按钮。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4)登录远程计算机

(1)服务器端pc Anywhere保持等待连接状态。

(2)在主控端,联机方案选择“NETWORK,C A B L E,D S L”,右键打开快捷菜单。

(3)选择快捷菜单【连接】命令,打开“等待连接”窗口,选择被控端。

(4)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登录信息”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5)单击【确定】按钮,打开“远程计算机”窗口,可以进行远程操作。

1.3 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的远程

采用向日葵远程控制,它是一款面向企业和专业人员的远程PC管理和控制的服务软件。在任何可连入互联网的地点,都可以轻松进行访问和控制安装了向日葵远程控制客户端的远程主机。向日葵远程控制具有面对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实现内网穿透,可以轻松对远程PC的服务、进程、用户和文件等进行管理。

1)被控端

安装向日葵远程被控端,打开使用界面,点击“远程控制模块”为“已开启”,如图6所示。

2)主控端

(1)安装向日葵远程主控端,打开登录窗口,输入护照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打开主控端窗口,如图7所示。

(2)选择主机,如“远程计算机”,单击“远程桌面”按钮,打开远程主机登录窗口。

(3)选择验证方式,如“windows帐户验证”,输入账户名称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打开远程计算机窗口。

3)向日葵远程主控端还支持手机远程、平板电脑远程,系统支持:android 2.2以上蜂巢(Honey Comb)操作系统,手机登录界面如图8所示。

2 结束语

远程控制给管理者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但让别有用心者获得你的登录权或者让黑客攻击成功,那么远程的计算机就会被作为跳板,进而对与远程计算机相连的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更进一步的破坏,所以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由于目前网络的带宽还是有限制的,远程控制管理还达不到实时,有延时或堵塞,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远程控制要把网络情况进行评估后再进行使用。

最后,希望网络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大便利,使人们更加轻松地生活、工作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余明辉,中小型网络组建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武新华,网络组建与管理实用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教案 篇5

2006.3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教案

孙梅

一、实验名称: 实验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2学时)

二、仪器、设备: 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或交换机

三、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配置》张浩军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四、实验目的

1、通过对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3 workstation安装的实际操作,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环境建立的初步过程,在对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3 workstation系列产品具体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域、主域服务器、额外域服务器、独立服务器、工作组等概念,对组网和规划建立初步的认识。

2、了解网络系统的文件系统FAT16、FAT32、NTFS等概念。

五、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域控制器的安装

六、实验内容

(1)进行安装前的硬、软件准备,制作资源调查表,规划网络拓扑图(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主域控制器、额外域控制器

(3)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workstation,将不同子网的客户机添加到域

七、实验原理

(1)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作安装前准备,制作资源调查表、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规划网络拓扑图。

(2)了解安装命令参数及应用场合。

(3)了解网络系统的文件系统FAT16、FAT32、NTFS等概念。(4)选择系统分区、引导分区和合适的文件系统。

(5)按步骤实际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主域控制器、额外域控制器和Windows Server 2003 workstation,将不同子网的客户机添加到域。

(6)若有异常情况,参照常见故障表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八、注意事项

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状态。

一、实验名称: 实验

二、网络操作系统中的用户、组和域的管理(4学时)

二、仪器、设备:在互连网络机房上机,并具有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

三、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配置》张浩军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四、实验目的

通过对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下对用户、组和域实施管理的各种实际操作,了解网络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认识创建组和域的目的、作用以及用户、组、域互相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对用户、组权限设置、建立域间委托关系的实验,透彻地理解用户及组权限与用户真正拥有的网络资源访问权限之间的关系,培养对网络资源整体规划及具体实施的能力。

五、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用户、组权限设置

六、实验内容

(1)使用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2)进行增加、删除、编辑用户帐号和用户组的操作。

(3)设置用户组和用户的不同访问权限,注销后重新用新增的用户进行登录访问网络资源。

(4)在网络范围内建立Windows Server2003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并进行登录。

七、实验原理

1、域用户管理器和用户管理器 域用户管理器具有以下功能: 创建、修改、删除域中的用户帐户 管理域中的组和组中帐户间的成员关系 管理域的安全策略

2、用户帐户的创建与管理

3、创建新用户帐户

4、复制用户帐户

5、删除用户帐户

6、创建新的全局组

7、创建新的本地组 要求:

a)创建一个名为Domain TestGroup的全局组,加入上一节新建的一些测试帐户。b)创建一个名为Local TestGroup的本地域,加入Domain TestGroup全局组及其他一些用户。

c)删除局部组和全局组,注意构成组的帐户操作前后是否变化。

8、设置用户权限

要求: 为本地组Local TestGroup授予在本机登录的权限。

9、建立双向信任关系

设置两个域“wlgc1”和“wlgcX”,要求使域“wlgc”的用户可以访问域“wlgcX”的资源,域“wlgcX”的用户可以访问域“wlgc1”的资源。

10、撤销信任关系

八、注意事项

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状态。

一、实验名称: 实验

三、基于TCP/IP的网络服务配置(3学时)

二、仪器、设备:在互连网络机房上机,并具有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

三、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配置》张浩军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四、实验目的

通过对TCP/IP协议的安装和参数配置的实际操作,掌握利用TCP/IP协议建立LAN和WAN及其网间的互联和路由。通过对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网络服务的创建和配置了解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pter ……… Staff Aaron Ann Baker ……… ……… ……… ……… Maggie ……… Grade Document Course

假设:上述结构是某系文件服务器的一部分。

 目录Users下为所有注册用户的对应主目录,由管理员建立。

 用户对自己对应的主目录有完全控制权限,可创建子文件夹、文件、改变属性、赋予别的用户相应的存取权限;对其他用户的主目录没有存取权限(除非其他用户愿意赋予一定的权限)。

 Message目录存放本系学生与教工的信息,教工信息存于Staff目录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图中仅显示计算机班对应目录Compter,这些文件夹由系统管理员建立。 Compter目录中的文件Document包括学生的固定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等,由系档案管理员创建和维护,系领导小组成员及该班班主任有读的权限。

 Compter目录中的Grade为学生成绩文件,由系教学秘书创建和维护,所有学生有读的权限,教师有读和写的权限。

 Staff目录中的文件Document包括教师的固定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等,由系档案管理员创建和维护,所有教工有读的权限。

 Staff目录中的Course为教师—课程列表,由系教学秘书创建和维护,所有教师和学生有读的权限。

生成共享文件夹

1.2.3.4.5.1.2.3.4.选择开始 → 程序 → 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

单击D:盘符前的加号或双击D:盘符,展开D盘目录树。

右键单击message目录,选择共享,打开“message属性”对话框。选择共享选项卡,选中“共享为”单选项,使用缺省共享名,用户个数设定为“无限制”。单击“确定”,返回资源管理器,message目录图标下方多了表示共享的手形标志。

设置共享文件夹权限

右键单击message目录,选择共享,打开“message 属性”对话框。单击“权限”按钮,打开“通过共享访问的权限”对话框。单击“添加”按钮,打开“添加用户及组”对话框。

在名称列表中列出了所有本地组和全局组,单击“显示用户”可在名称表中列出所有用户。在名称列表中选中要授予共享权限的组或用户,单击“添加”按钮,则被添加的组或用户列于添加名称列表中,并具有选定的访问类型。重复此过程,可赋予多个组或用户共享访问权限。5.单击“确定”,返回共享权限设置窗口,名称列表中列出了所有对该目录拥有共享访问权限的组和用户。6.单击“确定”,返回目录属性对话框。7.单击“确定”,返回资源管理器。

为共享区设定别名

一个共享区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别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1.右键单击共享目录,选择共享,打开“message属性”对话框。与生成共享区时相比,多了一个“新共享”按钮。

2.单击“新共享”按钮,打开如图新共享对话框。输入共享区别名,如果需要针对该共享区别名设置权限,单击“权限”按钮。3.单击“确定”,加入新共享名,单击“确定”返回资源管理器。

设置目录权限

1.选择开始 → 程序 → 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

2.单击D:盘符前的加号或双击D:盘符,展开D盘目录树。

3.右键单击要设置权限的目录,选择属性,打开目录属性对话框。4.安全性选项卡。

5.单击“权限”按钮,打开目录权限设置对话框。初始,Everyone组有完全控制的权限。6.选中Everyone组,单击“删除”按钮,取消Everyone组的控制权限。单击“添加”按钮,打开“添加用户及组”对话框,在名称列表中选中要授予共享权限的组或用户,单击“添加”按钮,则被添加的组或用户列于添加名称列表中,并具有选定的访问类型。重复此过程,可赋予多个组或用户共享访问权限。7.单击“确定”,返回目录权限设置窗口,名称列表中列出了所有对该目录拥有访问权限的组和用户。8.单击“确定”,返回目录属性对话框。9.单击“确定”,返回资源管理器。

设置文件权限

设置文件权限与设置目录权限的过程基本相同。但文件的访问类型与目录的访问类型有些不同。

1.在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要设置权限的文件,选择“属性”菜单项,打开文件属性对话框。

2.选择“安全性”选项卡,单击“权限”按钮,打开文件的权限对话框,由图中可知,文件的访问权限继承了包含该文件的目录的访问权限。单击“添加”,打开添加用户和组对话框,根据需要授予相关用户和组不同的访问权限后,单击“确定”返回文件的权限对话框。3.单击“确定”,返回文件属性对话框。4.单击“确定”,返回资源管理器。

创建镜像集

1.选择开始 → 程序 → 管理工具(公用)→ 磁盘管理器,打开磁盘管理器。

2.单击要建立镜象的分区,然后,按下Ctrl的同时单击位于另一硬盘上的一个可用分区,该区域不能小于要镜象的分区大小。

3.选择容错→ 创建镜象,开始数据传送,建立镜象盘。经过一段时间,完成操作,返回磁盘管理器主菜单,新建的镜象分区与原分区具有相同的颜色标志条和驱动器号。

断开镜像集

1.选择开始 → 程序 → 管理工具(公用)→ 磁盘管理器,打开磁盘管理器。

2.单击镜象集中的任一磁盘,即可选中镜象集,选择容错→ 中断镜象,出现确认框。3.单击“是”,出现确认框要求再次确认。4.单击“是”,关闭磁盘管理器,重启计算机后,即解除了镜象关系。

带区集 创建带区集

1.选择开始 → 程序 → 管理工具(公用)→ 磁盘管理器,打开磁盘管理器。

2.单击一个可用空间区域,按下Ctrl的同时单击位于不同硬盘上的可用分区,以同时选择至少2个的可用空间区域。

3.选择磁盘分区 → 创建带区集,出现创建带区集对话框。

4.显示带区集允许的最大容量和最小容量,输入要创建的带区集容量,单击“确定”创建带区集,并返回磁盘管理器主菜单,新建的带区集盘符G和容量值用灰色显示。5.选择磁盘分区 → 立即更改,出现确认窗口。6.单击“是”,出现紧急修复配置信息提示窗口,单击“确定”,返回主界面,且新建的带区集盘符G和容量值改为黑色显示。7.单击新建带区集,选择工具 → 格式化,打开格式化对话框,选择文件系统后,单击“开始”按钮。格式化完成后,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磁盘管理器。

删除带区集

1.打开磁盘管理器后,单击要删除的带区集。2.选择磁盘分区 → 删除,出现确认窗口。3.单击“是”返回磁盘管理器,完成删除操作。

提示:创建带校验带区集与带区集的创建过程基本相似,但至少需要三个物理硬盘,同一物理硬盘上不能选择多于一个的可用区域。

卷集

创建卷集

1.选择开始 → 程序 → 管理工具(公用)→ 磁盘管理器,打开磁盘管理器。

2.单击一个可用空间区域,按下Ctrl的同时单击位于不同硬盘上的可用分区,以同时选择一个或多个可用空间区域。

3.选择磁盘分区 → 创建卷集,出现创建卷集对话框。4.输入卷集容量,单击“确定”,返回主界面。新建的卷集盘符和容量值用灰色显示。5.选择磁盘分区 → 立即更改,出现确认窗口,单击“是”,出现紧急修复配置信息提示窗口,单击“确定”,返回主界面,且新建的卷集盘符和容量值改为黑色显示。

6.单击新建卷集,选择工具 → 格式化,打开格式化对话框,单击“开始”按钮。格式化完成后,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磁盘管理器。

扩展卷集

1.打开磁盘管理器后,单击要扩展的一个NTFS分区或卷集。

2.按下Ctrl的同时单击可用分区,可同时选择一个或多个可用空间区域。这些可用空间区域可分布于同一硬盘或不同硬盘上。

3.选择磁盘分区 → 扩展卷集,显示对话框。4.输入卷集容量,单击“确定”进行扩展操作。

5.卷集扩展后,不必再做格式化操作,重启计算机后,扩展部分即可生效。

删除卷集

1.打开磁盘管理器后,单击要删除的卷集。2.选择磁盘分区 → 删除,出现确认窗口。3.单击“是”返回磁盘管理器,完成删除操作。

使用性能监视器 使用网络监视器

安装、启用网络监视器

网络监视器实际上是由网络监视器工具和网络监视器代理两部分组成,要启用网络监视器,必须首先安装网络监视器工具和网络监视器代理服务。1.选择开始 → 设置 → 控制面板。

2.双击网络图标,打开网络对话框,单击服务选项卡。

3.单击“添加”按钮,打开“选定网络服务”对话框,选中安装的网络服务“网络监视工具和代理”,单击“确定”,开始安装。4.安装完成后,显示提示窗口,单击“是”,重启计算机后,打开开始 → 程序 → 管理工具(公用),网络监视器已被包含在内,鼠标单击即可启动网络监视器。

捕获网络数据包

打开网络监视器后,只有启动捕获,才能接收、统计网络传输的数据包,采集的数据可存于内存或文件中。如果保存于捕获文件中,以后可打开进行分析。启、停捕获过程

在网络监视器中,要启动捕获操作有三种方式:(1)选择捕获 → 开始(2)按下F10键

(3)单击工具栏上的开始捕获图标(朝右的箭头)

捕获过程一旦启动,将继续直到手动停止为止。停止捕获过程有三种方式:(1)选择捕获 → 停止(2)按下F11键

(3)单击工具栏上的停止捕获图标(小方块)

通过设置捕获过滤程序,可以有选择地捕获所需的数据包,过滤条件有:

 只捕获(或不捕获)使用特定协议的数据包

 只捕获(或不捕获)发往或送出特定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 只捕获包含特定字节格式的数据包  以上条件的组合

设置捕获过滤程序

1.在网络监视器中,选择捕获 → 过滤程序,打开“捕获过滤程序”对话框。

2.要设置按协议捕获数据包,双击图中第一项SAP/ETYPE=Any SAP or Any ETYPE,或选中该项,单击“线”按钮。打开“捕获过滤程序SAP和ETYPE”对话框。在启用的协议列表中,选择要禁用协议,单击“禁用”按钮后,这些协议插入被禁止的协议列表中。反之,“启用”按钮把被禁止的协议列表中选中的协议插入到启用的协议列表中。单击“确定”关闭窗口。

3.要设置按与数据包有关的计算机名或网络地址捕获数据包,双击图中第二项Address Pairs,或选中该项,单击“地址”按钮,打开“地址表达式”对话框。设置时,首先选择窗口上部单选项“包含”和“排除”,在机器

1、机器2列表中分别选中一个计算机名或网络地址,在方向列表中选择数据包传送方向,单击“确定”关闭该窗口。

4.要设置按数据包中包含特定字节格式捕获数据包,双击图中第三项Pattern Matches,或选中该项,单击“模式”按钮,打开“模式匹配”对话框。设置偏移值和图案后,单击“确定”关闭该窗口。5.返回后,单击“确定”完成过滤条件的配置,网络监视器将按配置的过滤条件捕获网络数据包。

保存捕获数据

1.在网络监视器中,停止捕获过程。

2.选择文件 → 另存为,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捕获文件名及存放路径。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使用任务监视器

     任务管理器可以方便地监督和控制目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进程。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列表显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 允许终止任何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 监视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允许调整运行进程的优先级 启动程序进入运行状态

启用任务管理器

任务管理器不在管理工具(公用)菜单中,要启用任务管理器,同时按下Ctrl-Alt-Del,弹出任务对话框,选择任务管理器,出现任务管理器窗口。

八、注意事项

掌握共享许可和文件许可的设置操作,理解二者关系和相互作用。磁盘管理(包括镜像磁盘、磁盘带区集和卷集)、磁盘实用程序(错误检查、磁盘碎片整理等)的使用。

远程计算机进程调度。计算机任务的管理及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监视。

结合实验二,分析用户权限、组权限、共享许可权限、文件许可权限与用户最终的资源访问权限之间的关系。

比较磁盘镜像、带区集、卷集之间的区别。分析进程调度计划的参数。监视工具的作用。

一、实验名称: 实验

五、异种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仪器、设备:在互连网络机房上机,并具有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

三、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配置》张浩军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四、实验目的

在各种网络操作系统之间进行资源的共享。建立linux与Windows之间的文件共享。

五、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linux中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架设

六、实验内容

(1)架设DHCP服务器(2)架设DNS服务器(3)架设FTP服务器

七、实验原理 1.dhcp服务器的配置

在Red Hat Linux 9中,DHCP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是: /etc/dhcpd.conf,但Red Hat Linux9安装后的默认情况下,此 文件是不存在的。用户必须手工建立该文件,系统有一个该文件的 模板,所在位置是:

/usr/share/doc/dhcp-3.0pl1/dhcpd.conf.sample,可以把这

个文件拷贝到“/etc”目录,并把文件名的后缀改成“.conf”。使用下 面的命令:

#cp /usr/share/doc/dhcp-3.0pl1/dhcpd.conf.sample

/etc/dhcpd.conf /etc/dhcpd.conf通常包括三部分:parameters、declarations、option。 DHCP配置文件中的parameters(参数):表明如何执行任务,是否要执行任务,或将哪些网络配置选项发送给客户。 DHCP配置文件中的declarations(声明):用来描述网络布局、提供客户的IP地址等。

 DHCP配置文件中的option(选项):用来配置DHCP可选参数,全部用option关键字作为开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怎么利用文本文件来配置DHCP服务器,首先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文本编辑软件Vi,生成如下的文件:

 [root@rh9 test]# vi /etc/dhcpd.conf <回车>

ddns-update-style interim;

ignore client-updates;

subnet 192.168.137.0 netmask 255.255.255.0 {

//subnet定义了网络的地址

option routers 192.168.137.1;//option routers定义了网关地址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subnet-mask定义子网掩码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92.168.0.255;//broadcast-address定义广播地址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202.96.199.133, 202.96.133.134;//DNS(域名服务)的地址

range dynamic-bootp 192.168.0.1 192.168.0.255;

//dynamic-bootp是给客户端分配的地址,定义的范围是192.168.0.1~192.168.0.255整个网、//段地址

default-lease-time 21600;

max-lease-time 43200;}

2.FTP服务器的配置

 Redhat Linux 9中vsftpd的默认配置文件是/etc/vsftpd/vsftpd.conf。

 修改vsftpd默认配置 关于匿名上传下载的实现

anonymous_enable=YES anon_upload_enable=YES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write_enable=YES anon_umask=022 如果要开放匿名用户的浏览权限(即登陆后允许使用ls、dir等命令浏览目录内容),添加

网络化操作 篇6

关键词:中职;创业教育;创业技能;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53-03融入创业教育的中职《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演示、示范)学生学(模仿、实验)的被动式模仿教学模式,树立大课程观,形成相对固定的有效教学模式,将创业教育渗透于《网络操作系统》教学的一切活动,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热情,教师乐教,学生善学,教师有责任感、成就感,学生有愉悦感、自信感,以便提高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自觉性。

一、创业教育融入《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教学的意义

1.中职《网络操作系统》教育成为培养引领专业发展的“职业人”教育

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创业教育能够让师生在专业背景下思考现实的创业问题,避免创业教育与己无关的认识误区,从而使创业教育的分专业实施成为可能。

2.创业教育融入中职《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教学能够改善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

如果专业课教学中普遍融入创业教育,那么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将非常广泛,师资也会由于“非专职化”而不再严重短缺。

3.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创业教育是我国创业教育体系的新思路

目前,各学校开设创业类课程和有组织开展各种创业大赛来模拟创业活动,通过创业项目支持计划、创业挂职锻炼、创业项目孵化等形式广泛开展,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是凤毛麟角。

4.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创业教育能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创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缓解生源减少、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困境问题。

二、创业教育融入《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重组并构建具有创业情境的、真实有趣的《网络操作系统》教学项目

融合创业教育的中职《网络操作系统》专业课教学,从创业能力角度出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参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项目为主线,结合常见局域网应用案例,将课程设计成六个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意义的课程教学项目:

项目1:应用无线共享上网

项目2:组建家庭局域网

项目3:组建小型办公局域网

项目4:组建中小型网吧局域网

项目5:组建中小型企业局域网

项目6:组建中小型校园网

这6 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当前局域网工程与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项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一条合理科学的《网络操作系统》学习链,教学项目间具有相通性和递进关系,在巩固前一项目所用重点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依据应用需求变化引入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自发自愿地激起创业动力,驱动学习过程,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调参与性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鼓舞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梦想

《网络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与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融合,结合《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特点构建六个创业情景的方式来增加创业知识,融合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向学生渗透:有计算机的地方就有网络,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操作系统》的存在价值,通过富于创新和模拟竞争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梦想。

3.辅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基于《网络操作系统》探究中职创业技能的培养辅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职业人为出发点,以学案为载体(知识要点与实践要求),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学生项目组实践),“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把中职“等着教、要我学”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自觉学,我要学”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实践成果推介),让学生在五动(看、思、闻、说、做)过程中,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创新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教师总结点评),从而学到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以学生为中心多用模拟网络公司式项目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创新创业过程学生参与的程度与经验的积累,因此中职《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即学习效果),相对较少采用继承性教学方法,如讲授、指定阅读、案例讲解与示范等,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如课内外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课堂推介等,让学生在实际中演练,做中学,使得学生参与创新过程,并创新课堂,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种专业课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5.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学习培养创业技能

《网络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等相关网络设备,课堂教学以“基本工作过程”的任务学习为职业教育理念,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特点,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主线,对每一项目遵从“项目描述——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与规划——硬件选配——项目实现——测试排错——竣工验收”等典型工作过程,力求学生在局域网建设与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达到学习、掌握、巩固网络构建的专业技能知识,从而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到《网络操作系统》的学科魅力。

6.创建基于《网络操作系统》创业教育教学空间

基于《网络操作系统》创业教育教学空间,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如QQ群、论坛、博客(空间)、微群、微博等,及时地与学习伙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致力于营造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气氛融洽和谐的创业环境和交流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操作系统》创业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价值观,进而提高《网络操作系统》课堂创业教学效果。在空间互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内在的魅力和温情,共同探究,享受攻克困难与挫折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7.融入创业教育的《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评价以面向过程的评价控制机制为主

要建立合理利用分数规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约束搭便车行为的评价控制机制,突出对学生主动性学习行为与团队组织学习过程的考核,如对个人成绩的考核要包括独立实践成绩、课堂推介成绩、团队合作表现成绩、课堂讨论成绩等;对学生团队的考核要包括实践项目成绩、项目组内部管理成绩等。融入创业教育的《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即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包括学习态度等的表现进行的一种及时的反馈,以鼓励性为主,并及时进行反思和反馈。还有一种评价是课后的评价,这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或者平时、期中检测进行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三、融入创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创业教育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想要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实效,必须保证创业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使学生获取全面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树立创新精神。

1.创业教育不局限于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活动,实践证明,以创业实务为呈现形式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内化为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造成了创业学子们空有满腔激情,但却没有实干能耐,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

2.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创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人才,因此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有别于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并不是它仅仅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填充,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性,锻炼其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操守。在学校创业教育中,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背景量身定做,将教学主题回归到学生身上,根据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3.教师要加强课堂掌控能力。首先,需要合理掌控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参与性课堂教学,实施参与性教学的学时数要占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不但要合理掌握自己的讲授内容与时间,还必须提醒和控制学生的课堂推介讨论时间。其次,教师的点评与总结要结合专业课知识要点与实践技巧,并突出实践运用中的重点与难点。

4.根据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特点给学生科学分组。兼顾学生自愿组队要求,组内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独立任务以防止搭便车行为,组数的多少应满足各组推介讨论后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5.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应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校外实习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均需到社会去锻炼。如针对《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我校安排教师和学生到增城市宏道电脑有限公司和广州市互信办公设备有限公司调研学习,将创业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教学课堂中,培养创业技能,树立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侯穗萍,张学勇. 基于《网络操作系统》探究中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

[2]张学勇,梁德深.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整合的思考——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以课程为单元”教学组织模式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

网络化操作 篇7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许多内容是十分适合于操作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的,缺少操作考试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是不全面的。本研究依据教育考试的理论,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试验了几种上机操作考核的方式,摸索实现网络课上机操作考试实施和评价的环境设计和技术手段,探讨一个适合网络课上机操作考核的方式方法。

一、课程特点需要操作考试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如果仅在课堂上讲授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协议,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只通过板书讲解网络工作原理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课程用需要实验环节来增加学生对网络通信原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网络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理解和掌握网络的理论架构。如果仅结合实际网络设备与网络应用软件组织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将专业课程学习停留在技能培训的层面上,不能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知识结构,阻碍今后对计算机网络继续深入学习。课程需要网络理论的主导。《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更新迅速,应用广泛。科学的发展有这样的规律:实现基本原理的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旧设备旧技术不断被新设备新技术淘汰,但是基本原理并没有被淘汰,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设备,具有跟踪、学习的基础与能力。根据这样的课程特点,必须配合网络原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的使用与设置,达到深入理解网络工作原理,接受网络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提高学生对网络发展的适应能力。将网络理论、实验,以及学生完成一定的网络项目糅和在一起进行教学,是我们采用的教学设计。根据资料收集证实,许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采用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并举的教学模式。

对于具体课程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课程的总结考试,就是要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学习和训练的效果,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网络课的特点和网络课的教学模式,仅有网络理论方面的考核,显然是不全面的。由于许多网络操作考试内容以笔试形式考核,无论出题还是答题,在描述上难度较大,笔试形式是不合适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既应当有对于理论部分的笔试形式,又应当有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

二、小组上机操作考试方式

在教育考试的理论中,要求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全面领会的程度,绝不只是对教条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能联系实际并努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是教育考试对学科考核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许多知识点都适合于利用上机操作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我选择了《计算机网络》中这样的知识点,试着开始了上机操作考试的试验。

由于网络操作多在几台计算机上进行,考试设计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个小组,随机抽取考试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要求的网络操作题目。考试内容有使用网络设备将几台计算机组网,组网后利用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网络服务功能的设置等网络操作。

考试进行时,虽然多组同时考核,由于各组抽取的题目不同,有时间限制,各组要独立完成考核内容。由于考核题目不同,一个班的学生既可同时参加考试,又可分批参加考试。

考试成绩是根据学生的网络服务功能的设置评价的。多台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后,网络功能的设置与实现是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上并可以显示出来的。考试后,教师在机器上检验学生的设置,根据设置评判学生的操作分数。小组的操作分数是组内所有成员的分数。

该考核方式实现了网络的操作考核,解决了多台计算机操作问题,弥补了笔试在内容考核上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例如进行DNS服务器的建立、设置和使用,既让学生明白了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DNS服务器的功能,并且掌握了服务器建立和设置的操作细节与具体的使用。

但是利用教育考试原则分析,这种形式也存在缺陷。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多位学生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操作,可能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每位学生的真实成绩。一些学生可以在操作考核中由组内同学替代操作过关。有些测试项目不独立,前面测试项目是后续项目的基础,前面项目不完成,将影响后续项目的成绩。随机抽取的题目之间的难度差异的控制具有主观性,没有以档案形式留下学生的操作结果。

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进行了改进,仍然采用小组考核方式,注意了考核项目的独立性。教师检验学生设置的操作,保存截图作为学生试题操作档案。这种改进,没有解决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操作截图又引出了学生操作评价依据的严谨性问题。

三、虚拟机操作考试方式

随着计算机内存的扩展,在《计算机网络》考试中,我们开始试验利用虚拟计算机进行网络操作考试。在计算机内存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虚拟计算机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中可以虚拟出多台计算机。虚拟计算机软件,可以将多台计算机虚拟成网络状态,网络设置、网络服务高度仿真。这样,网络的设置和使用与真实的的情况一样,使得网络操作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中模拟进行,在一台计算机上真实反映出多台计算机的网络服务效果。利用多台虚拟机,可以设置不同的题目环境,为题目独立性提供了保证。虚拟计算机技术为《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考核提供了技术平台,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网络操作考试中实施和评价的难题。

《计算机网络》考试分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以前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开进行,采用虚拟机进行《计算机网络》考试后,考试的设计为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同时进行。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中都装有多台虚拟机,每位学生根据卷面要求进行网络操作。所有学生操作项目相同。笔试和操作考试仅属于一份考卷中的不同题型。

学生将操作完成的界面截图,可作为教师判卷的凭证和学生考试档案资料。为了说明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要求学生考题的截图都配有本机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一般机房中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相互之间是不相同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的发生。

例如,利用虚拟计算机操作考试有一道这样的题:启动Telnet服务。用户从工作站访问Telnet服务器。截图显示Telne服务器已经检测出用户的登录。截图文件命名为“telnet”。

下面的截图,是一位考生答题的截图。截图清楚地表明考生完成了Telnet服务器的启动,掌握了从工作站登录Telnet服务器的操作,掌握了Telnet服务器对用户的监测操作。

该题目只有确实做出来了,才可能截取到试题要求的界面,添加本机的IP地址或本机计算机名能够确保是本人操作;所有学生同时考核,消除了考试题目不同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每个学生独立操作,保证了考核成绩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虚拟机生成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保证了网络操作的实现和功能的展示。

四、结果

确定题型对考试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题型不同,测量的行为目标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譬如,在《计算机网络》只有笔试题型的考试时,考核前,学生背诵概念。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背熟课本的概念,即可记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使得考试测量的科学性大打折扣。考试具有极强的学习导向作用,考试如何考,学生就如何学。所以学生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变成了一个死记硬背的课程,完全违背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目标。增设操作题型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的科学性增强了,考试测量的内容全面了。

五、结语

根据教育考试的理论,考试具有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功能。利用虚拟计算机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考试,实现了考试的这些功能。在《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演习求知的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学习能力。《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并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重新组合,考核了创新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进行上机操作考核是符合课程目标的,使用虚拟计算机进行上机操作考试的方式是可行的。

由于使用虚拟机进行《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的判卷仍然是手工方式,因此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考试。

摘要:作者以摸索网络课上机操作考试的适当方式为的目的, 采用实验的方法, 在实际考试中检验了多套上机操作考试方式, 从技术上验证了各种操作考试方式的优劣, 并不断根据实验结果改进操作考试方式。最后, 根据教育考试理论的检验和实施中得到结论:在小规模的《计算机网络》考核中使用虚拟计算机进行操作考核的方式是可行的, 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考试的督导、发展、导向诸功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上机操作考试,虚拟计算机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论考试的本质与功能[J].考试研究, 2002, (1) :8.

[2]吴功宜, 胡晓英, 张仁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高职院校网络操作系统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媒体

1. 引言

网络操作系统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s) 这个技术术语, 是介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系统, 但是, 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来看,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是与计算机网络概念矛盾的一个技术术语, 学术界对它的定义并不明确, 因此, 迄今, 还未见到有关网络操作系统的IEEE POSIX标准, 故见到国际上有关网络操作系统论著的大量问世。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

在计算机网络与面向对象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

目前, 在对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设置上, 不同的学校差异非常大, 有的学校是以实用性为主, 重点讲述某一类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 比如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或者linux系统在网络方面的基础应用和操作。也有的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 比如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进程管理内容及应用等理论知识方面作为重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设置应定位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 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网络方向) 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能够熟悉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3.1 教学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种类和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安全有较清晰的理解。学会一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基本使用方法, 并能举一反三, 掌握其它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初步培养网络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的新发展。

3.2 教学内容

《网络操作系统》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共享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网络操作系统各种工作模式、文件系统格式和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关系与区别;网络操作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包括:Windows NT的用户、组及一般资源的管理;域的概念及域之间的委托关系;TCP/IP的配置;Windows NT的各种后台服务等。

第三部分包括:Unix的用户、组及一般资源的管理;守护进程和日志文件的使用, TCP/IP协议的配置;Unix的引导文件及用户使用环境和脚本设置, 进程调度。

第四部分包括:Netware网络用户和组的管理操作;Netware网络底稿的使用, TCP/IP的配置;Netware工作站的生成和登录的方法, 服务器可装入模块的加载等。

第五部分包括:分布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不同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资源互访方法;应用程序代理;网络操作系统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4.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理论比较多, 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为集体课, 实训课为小组课, 便于学生做试验。贯彻因材施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 通过实验加深对操作系统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 server和linux的操作系统。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我们采用集中实训的方法, 并且编写指导书来指导学生实践, 每次试验都要上交试验报告, 并且纪录成绩, 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5. 课程教学媒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网上教学。

5.1 文字教材

选用合适的教材, 文字教材是课程的主媒体。文字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学科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适应性和实用性, 并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主教材将教学内容和导学内容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主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 导学内容以学习目标、各章教学要求、难点分析、自测练习和实训案例等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导学和助学作用。课程实训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案例,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2 IP课件

该课程设计了41节IP课件, 总长度为2050分钟。内容为课程重点和难点讲解。IP课件以流媒体形式, 放在课程网页上供学生使用。

考虑到本课程的内容离不开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的特点, 制作IP课件体现课程实训的内容, 比课程录像易于实现和呈现课程内容, 方便学生使用。课件进行模块化设计, 配合授课内容讲解课程实训的内容, 主要形式有人像、演示文稿PPT和计算机屏幕操作。通过课件深入浅出的讲解, 帮助学生对教材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掌握重要的网络服务, 培养网络管理能力。

5.3 CAI课件

CAI光盘模拟该课程的实验环境,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交互式的训练。

5.4 网上教学

网上教学有几方面作用: (1) 应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来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解答。 (2) 介绍该课程知识到发展动态和热点介绍, 使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3) 交流各种教学信息, 如介绍各地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把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好。

文字教材、IP课件、CAI光盘和网上教学密切配合, 有机搭配, 以文字教材为主, 其他媒体为辅。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IP课件和CAI光盘是文字教材的向导和补充, 网上辅导则是教和学相互交流的便捷方式。总之, 多种媒体的分工和搭配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学空间, 便于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6.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大二学生, 通过大一的系统学习, 这些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编程思想和计算机原理的基本知识, 也具备基本的网络常识, 此时开设本课程比较合适。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 预测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在理论知识上, 可以了解操作系统这一特殊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践上, 通过实验加深对操作系统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 server和linux的操作系统。

7. 考核说明

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所以形成性考核以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给分,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 0%;终结性考试是对学生所学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考核, 占总成绩的70%。

7.1 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期末考试考核的必要补充形式, 是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考核办法。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和教学过程考核两个组成部分。

(1) 平时作业考核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须完成由学校统一印制的《网络操作系统》作业册, 其中平时作业五份, 综合测试题一份, 要求学生在课下及时、认真完成, 由任课老师修改, 并计算每次作业成绩。同时, 任课老师还可在保证学生完成《网络操作系统》作业册的前提下, 根据需要布置其它书面作业、讨论、课堂提问等作业, 多种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60%。而且, 期末考试试题中也将体现一定比例作业册中的重点考核内容。

(2) 教学过程考核

教学过程考核包括面授辅导课出勤率、阶段测验成绩、上网学习率、多媒体应用及师生交互率、学习小组活动率、自学笔记等等, 共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40%。

7.2 期末考试考核

本课程设计了10次实训, 每次10分, 总100分, 教师下发实训项目任务单, 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报告, 最后汇总为实训项目册。实训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未完成实训的学生不得参加课程期末笔试。期末考试的命题的原则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 在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 考察学员对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和了解。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填空、简答等。

8. 对教师和学习者的建议

根据本课程特点, 教学和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网络操作系统强调基本概念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总体构架, 对于具体操作系统不要过多地讲述操作细节, 一些具体操作的掌握可在实验环节解决。

(2)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发展非常迅速, 新的技术不断出现, 不断发布新的版本, 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 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

(3)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 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

(4) 面授辅导课应以重点难点辅导、解惑答疑为主。

(5) 教材的每章后面配有自测题和练习题, 同学在学习完每章的知识内容后应认真练习, 并总结本章所教授的内容。此外, 在学习每章内容后, 还应该结合各个实验, 来体会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门维江, 杨延娇.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2004, (01)

[2]陈克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的灵魂[J].中国电子商务.2000, (16) .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实验网络操作

21世纪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同时对学生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进行科学设计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

1.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首先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的网络知识掌握水平和网络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分为两个教学目标, 一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局域网络的设计、组建以及测试等活动;二为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

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遵循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 使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通常由演示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以及研究实验等类型所组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灵活选择相应的实验过程。

4. 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要注意将实验教学效果置于重点的位置。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计算机实验技能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有具体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模式, 提升综合评价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组建”、“小型校园网的建设”等计算机实践活动, 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 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将生活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 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实验的兴趣。

二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操作

在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操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设计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以及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1.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主要包含交换机、网线测通仪以及网线制作材料和工作等等。这种实验平台的设计, 学生可以进行实践的综合布线功能以及各种网线的制作, 这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主要有UNIX操作平台和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UNIX操作平台能够组成面向主题的集中式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能够建立WWW、FIP等站点, 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站访问Internet互联网。

3.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是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对学生计算机网络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等方式, 将网络进行互连测试, 开展多项网络互连方面的实验,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和核心技能。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对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计算机实验网络, 通过建设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淑娣、沈连丰、黄爱苹.一种应用于教学实验的多点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现状分析 篇10

随着微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这三种技术融合到一起,具有感知,计算和通讯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开始出现,这些节点大量部署到自然环境中以后,它们可以自组织形成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也就是说,节点一方面要采集环境数据,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数据转发的任务。利用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可以主动探测环境信息,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也是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热点。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一般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结点资源有限:主要指无线传感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有限;无线通信的带宽窄,覆盖范围小;结点能源储备低,并且一般不能补充。

2)并发密集型操作:传感系统的信息获取、处理系统的信息处理、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是同时进行的,数据从其他结点接收进来,经过处理后转发出去。每条数据流可能产生大量的底层事件等待处理,由于物理尺寸和功耗的限制以及可配置性的局限,无线传感器的操作系统必须支持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密集并发管理。

3)设计及应用类型多样: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具体应用相关,最终只包含具体应用所必须的硬件。同时,由于无线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其硬件必然具有多样性。

4)数量大、分布广、维护难度大:传感器网络中结点密集,数量较大,无线传感器可以分布在很广泛的地理区域内,在某些分布区域或环境中,对传感器系统的维护十分困难。

5)系统动态性强:无线传感器系统一般被长时间部署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一方面,易于受到地势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造成通信中断,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结点本身电量有限、结点数目众多且可能移动、老结点失效和新结点加入等,网络拓扑结构也会频繁变化。此外,由于应用任务的变化,用户可能赋予无线传感器系统新的功能需求。因此,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和自配置的能力。

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操作系统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设计无线传感器的操作系统,除了要满足传统嵌入式系统对于资源受限、可移植性、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外,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还需考虑下列新的要求:

1)自适应:包括改变系统行为,以适应环境和资源(如能源)变化的结点自适应能力。

2)可信赖:包括可靠性、容错性、安全和私密性、易用性等。

3)可升级:指对系统软件进行透明或不透明的升级,以适应环境和功能需求的变化,以及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系统配置的重构能力。

4)节能:能源是决定传感器网络生存寿命的关键因素,系统需要具有能量感知的能力,对性能和能耗应进行折中处理。

总之,无线传感器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就是在非常有限的硬件资源约束下,以模块化、可升级的系统结构实现低能耗、高可信、具有实时性的操作系统功能,支持密集型的并发操作,并支持传感器系统的可重构和自适应能力。

4 典型的操作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对物理资源的抽象,并管理有限的内存、处理器等资源。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有TinyOS、SOS、MANTIS OS、Contiki、EYES OS等。本文主要对TinyOS、SOS、MANTIS OS等系统进行介绍并揭示其研究状况。

4.1 TinyOS系统

4.1.1 系统简介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iny OS操作系统是基于事件驱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Tiny OS实现了用最少的硬件支持网络传感器的并发密集型操作。基于组件方式组成,主要由Main组件(包括调度器)、用户组件、系统服务组件和硬件抽象层组成。硬件抽象层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硬件平台的抽象,为上层屏蔽底层硬件细节,简化系统平台移植。系统服务组件包括通信服务组件、传感服务组件和执行组件三部分,其中通信服务组件支持数据传输协议(MAC协议、路由协议、应用层协议)和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传感器组件支持模-数转换操作和各种传感器模块的控制和数据收集;执行组件用于控制LED指示灯,继电器,步进电机等,以实现对外界的信息反馈或控制。用户组件由用户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定义,实现具体应用相关的功能和策略。Main组件实现整个操作系统的控制流程,主要是进行整个无线传感器的初始化以及系统运行状态的维护。

目前,TinyOS是事实上的传感器网络节点操作系统标准,它为面向应用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于构件的软件框架。该系统在能耗利用方面较好,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外部环境。但TinyOS不支持多任务切换,在一个任务执行完成之前,其他任务是没有机会执行的(即使当前运行的任务处于停止状态),TinyOS使用FIFO方式进行任务调度,实时性较差,因此TinyOS作为实时系统是不适合的。

4.1.2 TinyOS改进

由于TinyOS在实时性指标方面较差,应此,不断有研究者提出其改进方案,文献[1]提出将TinyOS和多线程的AVRX内核结合,使AVRX的线程与TinyOS线程并行,TinyOS线程可被AVRX的线程抢占。但对于事件驱动系统来说,多线程可有可无,并且需要同时为Tinyos和AVRX内核分配内存空间,消耗较多的内存空间。文献[2]将TinyOS作为多线程MANTIS系统的一个线程来运行,构成TinnyMos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指标,但TinyMos也需较大的内存空间,任务之间切换次数较多,并且在编程方面,由于TinyOS与MANTIS的语义差别,需要开发者同时掌握两种操作系统,对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Duffyet在文献[3]中修改了TinyOS内核,实现了一个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程序,任务之间可以相互抢占,为任务切换所需的堆栈空间事先分配好,同时采取优化措施以尽量减少任务之间的切换。文献[4]提出一个多线程的库函数TinyThread,开发者可以使用线程的概念来进行编程,可以避免使用状态机控制程序的执行,但任务之间不能相互抢占,因此本质上仍然是RTC系统。

4.2 SOS系统

4.2.1 系统简介

SOS操作系统[5]主要包括一个通用内核和一个动态装载模块,实现了消息传递、内存管理、模块装载卸载以及其他一些服务,如图1所示。SOS内核一般不需要修改,只有在增加硬件资源时,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驱动。

在无线网络应用中当节点部署到环境中以后,由于应用任务的变化,用户可能赋予无线传感器系统新的功能需求。因此,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和自配置的能力。这也是SOS系统的主要优点,SOS系统实现了动态可编程,通过动态编程可以在节点中增加新的模块,即模块可以动态加载。SOS中的模块不是一个进程,模块之间不相关,但模块之间可以交互,模块与内核可以交互。如图2所示。

SOS没有提供内存保护机制,但它区分内核和用户模式,并采用动态内存管理降低编程复杂性和提高临时内存的重用率,此外,该操作系统还采用优先权调度来处理中断,提高时间关键任务的性能[5]。

4.3 MANTIS系统

4.3.1 系统简介

MANTIS OS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研发的面向传感器网络的微型操作系统,它是一个支持无线传感器网络快速构建的多线程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和API用标准C语言编写,易于用户使用。在MANTIS OS基础上,应用的开发周期短,测试、调试方便。此外,该操作系统还支持多模态原型以及对传感器节点的动态重编程、远程调试[6]。

MANTIS OS的体系结构分为核心层、系统API层以及网络栈和命令行服务器3部分。其中核心层包括进程调度和管理、通信层、设备驱动层,系统API层与核心层进行交互,向上层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其系统体系结构见图3

Mantis线程由两部分构成:静态线程头以及动态线程堆栈。线程头存储于线程表中,最多允许15个线程。Mantis通过线程头的静态构造,缩短线程的构造时间。Mantis在调度策略上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时间片轮转方法,共支持5个线程优先级:kernel、sleep、high、norml和idle。Mantis OS通过sleep()函数实现节能。Sleep()函数可接收睡眠时间作为参数.当所有线程均睡眠时,Mantis OS使系统进入节能状态。Mantis OS调度系统调度流程如图4

4.3.2 MANTIS改进:

Duffy在文献[7]中修改MantisOS内核中的时间片轮转的任务调度方法,采用基于优先级的调度方法,对同等优先级的任务采用FIFO调度策略,文献[7]认为时间片轮转的任务调度方法代价较高,对空间的需求较大。通过修改任务调度方法改进MantisOS的能耗指标。

5 两类节点调度系统比较

从上文介绍情况看,目前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操作系统的调度系统,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事件驱动单线程系统(Event.driven system)和多线程系统(Multi-thread)。事件驱动系统以Tinyos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任务(task)由中断(事件)产生,任务持续运行直至结束RTC(Run.To.Complete),能被中断抢占却不能被其他任务抢占。事件驱动系统所有任务一个堆栈空间,没有堆栈切换开销;多线程系统以Mantis为代表。从理论分析看,事件驱动的单线程系统,与多线程系统的比较如表1

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均有在研究的WSN项目使用TinyOS,MantiOs。目前有多个采用TinyOS的研究项目,如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hahinFarshchi在进行一项以TinyOS为基础的无线神经界面研究。研究者目前的奋斗目标是提高该基于TinyOS的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设计与被测对象连接的前端神经放大电路。

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和位于Baton Rouge的南方大学的Nian-Feng Tzeng博士正在研究应用于石油/气体开发和管理的UcoMS(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泛计算和监控系统)。另外,Freescale正在其Zigbee开发板上测试TinyOS和TinyDB。波士顿大学的Wei Li将其用于传感网络的控制和优化:Brilliant Technology将其用于无线传感网络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MANTIS OS也有一些成功的实际应用,在2006年6月19日到22日召开的国际移动系统(Mobi Sys 2006)会议上,一个应用了MANTIS OS的称之为火灾探测网络(Fire Wx Net)[8]的项目获得了大会的最佳论文奖。这个网络是在2005年8月和9月,MANTIS项目组与蒙大拿大学合作,在爱达荷州的比特鲁特国家森林公园部署的。它由3个采用MANTIS OS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成,并且由一个802.11主干网支撑起来,被部署在森林火灾高发地带用以检测天气状况。在一系列严酷的测试条件下,MANTIS OS的各个部分,包括内核,网络,任务循环以及应用支持能力等各方面都运行得很好。

耶鲁大学XYZ移动节点项目[9],采用SOS操作系统,并提供网络的测试平台供研究者使用。

6 结束语

无线传感器系统在存储空间、能耗和实时性等方面的有特殊要求。而且无线传感器系统是以数据流为中心的。目前对无线传感器操作系统的研究集中在在资源较少的传感器节点上,如何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提高节点的实时相应能力,尽量减少系统的尺寸等方面。如何支持无线传感器的自适应、动态配置和高可信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摘要:操作系统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独特性对操作系统提出新的需求,操作系统必须充分考虑无线传感器系统的独特性,高效地组织和管理硬件资源,满足不同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特殊需求。本文研究了两大类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事件驱动单线程系统(Event.driven system)和多线程系统(Multithread system),并且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架构的设计打下基础。

关键词:操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事件驱动,多线程,运行到结束

参考文献

[1]JOHN REGEHR,ALASTAIR REID,KIRK WEBB,MICHAEL PARKER,and JAY LEPREAU.“Evolving real-timesystems using hierarchical scheduling and concurrency analysis[C]”In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EEE Real-Time Systems Symposium(RTSS 2003),Cancun,Mexico,December 3-5 2003.

[2]E.TRUMPLER AND R.HAN.,“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evolving TinyOS,”[J].in IEEE Workshop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s,2006(5)61-65.

[3]CORMAC DUFFY,JOHN HERBERT,and CORMAC J.SREENAN.Adding preemption to tinyos[C].In Fourth Wrokshop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s(EmNets 2007),2007.

[4]W.P.MCCARTNEY and N.SRIDHAR,”Abstractionsfor safe concurrent programming in networked embedded systems,”[C].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networked sensor system,pp.167-180,October 2006.

[5]C.-C.HAN,R.KUMAR,R.SHEA,E.KOHLER,and M.SRIVASTAVA.A Dynamic Operating System for Sensor Node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ystems,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2005:163-176.

[6]S.BHATTI,J.CARLSON,H.DAI,J.DENG,J.ROSE,A.SHETH,B.SHUCKER,C.GRUENWALD,A.TORGENSON,and R.HAN,“MANTIS OS:An embedded multithreaded operating sys-tem for wireless micro sensor platforms,”[C].ACM kluwer Mobile Networks&Applications Journal,special Issue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ugust 2005.

[7]CORMAC DUFFY,UTZ ROEDIG,John Herbert,and Cormac J.Sreenan.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mantiskernel[C].In European Conference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EWSN),261-276,2007.

[8]CARL HARTUNG,RICHARD HAN,et al.FireWnNet:A Muti2Tiered Portable Wireless System forMonitoring WeatherConditions in Wildland Fire Environmnets[C],Mobi Sysp06,Uppsala,Sweden,June 2006:19-22.

网络化操作 篇11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网络操作系统

“活动单导学”核心为“活动单”,在教师的“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自主完成任务。在课堂上角色转变了,学生从原来的“听众”、“观众”变换为“表演者”,教师从原来的“主讲、示范者”变换为“导演”。“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成败在于“活动单”的设计,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单”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学环境。下面谈谈“活动单导学”在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活动单导学”与传统教学教学效果对比

安装配置WEB服务器是网络操作系统中的最基本、较容易也是学生较感兴趣的部分。下面以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里安装配置WEB服务器的教学内容为例说明两种教学模式效果对比。

传统的教学基本为:1)基本知识介绍IIS7.0的功能、特性;2)教师演示如何安装测试IIS7.0;3)教师演示如何发布一个网站,其中包括网站IP地址设定、端口号、主目录和默认文档的设置等。4)教师演示通过IE浏览器访问发布网站的效果。5)学生再根据要求完成实验。

“活动单导学”的教学为:1)教师课前发放“活动单”给学生,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包括预习相关内容,准备一个网站等。2)上课时教师首先演示通过IE浏览器访问自己发布的一个网站给学生观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访问教师发布的网站,让学生对本次课的目标有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学生知道了本次课的任务后,再根据“活动单”的活动要求自主完成活动一:安装IIS7.0组建,并测试是否安装成功。小组可以协作完成,操作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4)在安装IIS之后,学生进行下一活动:配置IIS发布属于自己的网站。5)以“活动单”为载体,以教师“导”为线索,师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实现教学任务。

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很容易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通过“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前到课中甚至课后都参与到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活动中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的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互助能力。

二、如何设计“活动单”

1、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单”,首先教师必须要吃透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能很好的把握,试想又如何能够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活动中,从何谈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单”。以上面提到的“安装配置WEB服务器”为例,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研究知识点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师设计的活动单就要围绕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而展开;并且教师要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整个的活动设计中要有针对性的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资源整合

所谓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教师依据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分析和研究,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教师编排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对操作技能和要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的整合方案。

纵观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书籍,其内容大多数还是沿袭传统的学科体系,虽然都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教材中的案例知识大多远离所教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案例缺乏与工作岗位中典型任务相对接,不利于培养与企业岗位相对接的工作人员。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学生经验进行资源整合,包括教材内容增删组,从而保证目标的有效落实。以上面提到的“安装配置WEB服务器”为例,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增删组,简化了教材中理论部分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达到对该部分知识的了解;增加了DNS配置,最终实现通过域名的方式访问发布的网站。结合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教学任务,在“活动单”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准确制定学习目标

在“活动单”中,活动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学习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三个方面。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充分了解学情,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充分考虑学生已经具备哪些操作技能、已有的知识积累,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障碍点。另外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不要过于繁琐,同时做到设计合理,内容清晰,使学生能够很快明确学习任务。

3、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单”的设计应抓住重点,应精心选择2~3个活动内容。每个活动要易于操作、易于实现。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且成果展示交流的环节要注重多样性,如小组展示、随机展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以“安装配置WEB服务器”为例,我设计的“活动单”包括3 个活动内容。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展示成果,明确目标。教师创设情境:某建筑公司开发了一个楼盘,公司需要宣传该楼盘,现在已经做好了一个宣传该楼盘的网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需要管理员将该网站发布供用户访问。如果你是该公司网络管理员该如何完成任务? 教师展示访问发布的网站,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 第二个活动:安装IIS。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完成服务的安装。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讨论、互助尝试解决问题。第三个活动:发布网站,测试访问。通过3个活动的实现,让学生达成目标。

4、有效落实检测评价

所有的活动实施完要有有效的检测评价手段,通过检测评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完善,不断进步。通过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在每次活动后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活动单导学”在网络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全是优点,如:怎样在课堂上掌握好尺度,使学生“活而不乱”,这是今后不断要研究的问题。

网络化操作 篇12

Linux操作系统支持的网络协议较多,比如常见的以太网协议和相关IP传输机制,还有互联方案FDDI和ATM等。Linux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数据信息的保护力度更强,相应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功能都较为完善,虽然出现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已成为现在普及率较高的系统之一,并且也逐渐得到了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在Linux操作系统日益普及的基础上,学习这一系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对于学习层次较低、普通用户来说,在虚拟机下进行系统的网络配置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本文针对这一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1 配置文件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配置文件是进行整体的网络配置的基础工作,在了解与系统相关的配置文件的前提下,熟悉操作系统对网络和数据影响以及控制力度和规则,才能更好的进行网络的优化配置,从而完成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中进行具体的网络配置。Linux操作系统主要的网络配置文件共有7个,这部分内容在互联网上有较多介绍,在这里就不再多作说明了。

2 将主机或服务器加入网络

在这一环节中将主机或服务器加入到以太网,是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网络配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完成这一流程的步骤有四个,分别是为:一是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情况,进行IP地址和主机名的分配,并且在这一环境下的IP地址和主机名都是唯一的;二是对Linux系统启动时的相关功能设置,对网络接口进行具体的配置,并且将其状态设置为开启的模式;三是在Linux系统下设置一个默认的路径,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多个静态路径;四是对DNS服务器进行配置,可以使用域名通信。在这一配置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主机的动态IP分配时,如果使用的是DHCP的话,可以在前面的设置中将接口卡设为DHCP即可。

3 虚拟网络连接方式

完成虚拟网络连接可以从以下四种方式中选出一种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连接方式,四种连接方式分别为网络桥连接、网络地址转换连接方式、独立主机连接方式、自定义连接方式。其中前面两种是较为常用的。但虚拟机下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不管选用哪一种虚拟网络的连接方式,必须进行主机系统、虚拟机和虚拟系统三方面的设置。

3.1 网络桥连接方式

网络桥连接方式,是属于VMware模式中的一种;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可以对网内的任一机器进行访问,与局域网的访问性质相似。

采用这一方式进行虚拟机配置,首先要对系统的IP地址进行设置,保证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IP地址同在一个网段内。实现IP地址操作的步骤为:根据实际情况先设置Windo ws系统的IP地址,然后选择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方式为桥连接的方式,最后需要在Linux系统的启动栏中进行“system--administr ation--network”的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eth0properities”,点击“properities”,在对话框中将ubuntu的IP地址设置为与Wind ows系统的IP在统一网段的某一具体地址,两个系统中的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也都是一样的。采用网络桥连接方式连接的时候,对IP地址和DNS的配置如图1、图2所示。

完成以上步骤的设置后,在Linux系统下启动浏览器查看效果;如果是不能连入网络的状态,可以尝试配置代理服务器,这种情况基本上会出现在原有的Windows系统是通过代理服务器连入的,那么在进行下一步的设置时,需要作出“system--preferrences--networkproxy”的设置,对其IP地址和端口进行具体的配置。

利用vi编辑器进行设置,主要配置文件有ifcfg-eth0,其中包含网络配置信息;network文件,主要配置网络基本信息同时用于系统重启resolv.conf文件,是DNS域名解析的配置文件,他们的位置分别为/etc/syscon-

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etc/sysconfig/network,/etcresolv.conf。对ifcfg-eth0文件修改,添加子网掩码,IP地址以及网关,考虑网络安全因素,以下均以0代替,内容为:

查看network内容为:

修改文件resolv.conf,添加内容为:

文件修改保存后在shell中重新启动网络,命为:/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或者是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启网络后,通过Web浏览器检查是否可以上网,或者在主机上ping虚拟机地址,或通过命令ifconfig查看。

3.2 网络地址转换连接方式

网络地址转换的简称是NAT,是一个网络工程任务组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共同使用一个IP地址进行网络的访问;数据在这一环境下进行传输,其IP地址的头部源和目的地址包括端口号都是固定不变的,对数据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使用NAT连接方式,可以将IP地址的头部源进行适当的隐藏,还可以实现对多台主机共享少量IP地址对内外网络进行访问、IP地址空间叠加等问题的解决。

4 Linux系统网络地址配置

当进行网络地址配置的时候,虚拟机下的Linux系统网络配置已基本完成,在这一流程中主要有三个步骤的操作来实现网络地址的配置,关闭与开启网络端口、关闭和开启物理端口、网络地址的配置;其中前两个步骤只需遵循相应的代码进行运行即可,在第三步骤中又分为了三个步骤,即先写出相应的命令代码,然后参考配置文件对所需的配置地址数目进行设置即可,最后重启network服务,令配置生效。

4.1 关闭与开启网络端口

开启81端口:

关闭81端口:

4.2 关闭和开启物理端口

UP:ifconfigeth0up

DOWN:ifconfigeth0DOWN

4.3 网络地址的配置

第一步:ifconfigeth0x.x.x.xnetmaskx.x.x.xbroadcastx.x.x.

第二步:参考配置文件进行设置,/ect/sysconfig/network-scri pts下进行ifcfg-xx的文件配置,例如ifconfigeth0,其中0表示在一块网卡上配置地址的数目,需要多个则对该数字进行设定即可:ifconfigeth0:1,ifconfigeth0:2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第三步:重新启动network服务,/ect/init.d/networkrestart或servicenetworkrestart.

5 修改网络配置

修改网络配置一般是出现在完成所有配置之后的,当配置完成后发现其中的某些设置与原来的设计不同,或者是不能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通常情况下修改网络配置,主要针对IP地址、DNS和路由方面的修改,而修改的方式则是通过相应的指令来完成操作。

6 结语

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步骤总结为六步:第一,连接Vnet-PPPo E实现网络共享;第二,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接入互联网;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第四,利用配置文件进行相关命令的执行,保证所设置的网络是有效可执行的;第五,用ifconfig命令检测查看已设置的网络配置是否符合要求;第六,利用ping命令对网络的通畅情况进行检测验证,一般设置完成的系统,其网络运行情况较为良好,但如果是不通畅的情况,则需要关掉真机上的防火墙,然后继续观察网络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系统和网络的正常。

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用户身份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加强,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以往遭受非法用户和程序攻击的案例中,Windows操作系统遭受到黑客的攻击次数最多。与Windows操作系统相比,Linux操作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外部非法用户或程序入侵的几率,有效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安全,因此逐渐受到广大企业和用户的青睐。本文对在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如何进行网络优化配置设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虚拟机,Linux,操作系统,网络配置

参考文献

[1]李超.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

[2]芮雪.虚拟机下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

上一篇:最美的天使下一篇:新能源建筑及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