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对策

2024-05-10

“去小学化”对策(共6篇)

“去小学化”对策 篇1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说明当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当严重, 怎么样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出台禁止“小学化”的通知, 指出禁止测试, 禁止使用小学教材, 禁止学科教学。禁止一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数字书写、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内容搬进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甚至把幼儿园大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一部分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超越了幼儿发展的水平, 需要教育部门和我们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气加以纠正。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 如果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写作业, 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 他们的大脑容易疲劳, 如果他们学习过于吃力, 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 畏惧情绪。过早书写还会使幼儿手指变形、驼背、近视等, 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全面发展不利, 只重视单项教育或某一技能的发展, 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新《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相对规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对于幼儿未来学习不利。幼儿阶段学习了一年级的内容, 使他们刚上一年级时, 不用花力气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 由于重复教育, 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不认真听课的不良习惯, 当他们升入二年级时, 面对新的内容, 一下子不能适应, 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跟不上的情况都会发生。

如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随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尤其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导致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 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 同时也受幼儿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首先, 长期应试教育, 使得家长重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多于关注生活健康发展情况。这种现象使得家长过早忙碌起来。无疑是在给幼儿增添本不属于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压力, 幼儿从小接受的教育准备要和考试挂钩, 承受学习各种学科和接受各种技能的压力和负担。幼儿的学习应该以游戏为主的形式进行,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当孩子面对种种的压力时, 会主动封闭自我, 减少与外界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不与同伴沟通, 同时, 幼儿长期学习导致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变弱, 长时间缺少运动使孩子发育不良。

其次, 幼儿专业教师的缺失, 使得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一些非专业的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锻炼的幼儿教师, 缺少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执行小学教师的标准, 准时给幼儿上下课, 注重幼儿掌握知识的程度, 没有真正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起来, 把幼儿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变成填鸭式掌握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堂。违背了幼儿园《纲要》及《规程》, 违背了办园宗旨和原则。有些幼儿园一味追求效益,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为了迎合家长对教育的超前需求, 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心理。很多幼儿园偏离了办园初衷, 急功近利过早的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不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和年龄特征, 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要解决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就要从幼儿园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入手。需要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社会要从政策上, 制度上进行改革、宣传, 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流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 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监督。确保幼儿教育不走弯路, 健康发展。

幼儿园方面首先领导班子要更新观念。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提供适合于不同个性发展的多彩平台。充分挖掘每个教师和幼儿的智慧和潜能, 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 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制定幼儿园的教学计划, 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 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更新家长教育幼儿的观念。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 提高对幼儿教育认识水平, 通过家长会、幼教专家讲座、图片专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 淡化望子成龙急功近利的心态。同时, 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和社会、幼儿园达成幼儿教育共识, 逐渐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 使幼儿园小学化状况得以改变。让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影响家长、影响整个社会, 才能使幼儿教育之花开得更艳, 使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去小学化”对策 篇2

——浅谈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问题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的及其不利。因此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被国家教育部门强烈要求防止与纠正的错误的教育倾向。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应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教育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精心设计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措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字】:

幼儿教育

去“小学化”

创设教育活动

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以拼音、写字、数学计算为主的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大多数幼儿园都采取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幼儿教育应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就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也是一种很糟糕的重复性的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的及其不利。因此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被国家教育部门强烈要求防止与纠正的错误的教育倾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既做过幼儿园老师,又做过小学老师,我的孩子也刚刚从幼儿园的大门跨进小学,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我深有感触。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身边很多的幼儿园已经停止了识字﹑拼音﹑算数等教学。幼儿教育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幼儿的教育呢?这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的一些观点。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上,一名记者采访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很多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直到今日仍给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带来众多的感悟和启迪。

幼儿园教育并不是为小学教育服务的,它应该是着眼于幼儿一生的教育,从道德品质的熏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智力潜能的开发,幼儿教育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描绘出绚烂的底色。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国家对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越来越重视,《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的《指南》明确指出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就要求幼儿要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实施者,必须对幼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应在《指南》指导下,创造性的设计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以行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发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感知世界,健康成长

“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再次品味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生活教育理念,我认为,幼儿教育要“以行为本”,走生活化教育发展之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应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教育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精心设计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措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养成受益终生的品质和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开发潜能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师生共同动手、共同搜集,尽量使用一些废旧物品,或者是现成的廉价材料。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生事物,对同一种物品的专注时间很短,可以说他们时刻在搜寻不同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永远都是没玩过的东西最有吸引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一个瓶盖。因为孩子玩的东西需要频繁的更新换代,而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充当孩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活动兴趣,例如:泥、沙、植物秸杆、蛋壳、火柴盒、纸箱、塑料瓶、玉米皮、各种粮食、线、纸等等。我们应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

例如自然角,它是为幼儿提供认识自然界的窗口,通过组织自然角的活动,能够增长幼儿的知识,而且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对自然角的管理,能使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在自然角里,不但可以种植了各种不同的花草,还可以养小鱼、小螃蟹、小螺丝等小东西,并可以相应开发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可以让小朋友收集各种种子,让幼儿熟悉种子,如: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黄豆是圆圆的,有许多营养等。还各自写上名字、收集人的姓名及简单的种子介绍。孩子们通过自然角不但了解了自家的种子,还向同伴了解他们的种子。《种子的秘密》当他们了解了各种种子,就可以设计“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让孩子们收集各种食物来寻找它们的种子。在寻找、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知道种子藏在瓜瓤里,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兴趣很浓,在投入的玩乐中,幼儿了解了自然,学会了探索,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的更聪明。可以让孩子用手头的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可以有小布片片,制做如“沙包”、“香袋”、“缝鞋垫”、“做鞋子”、“小衣服之类”。在活动中孩子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强身健体,完善感觉系统

结合环境,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这对完善幼儿的感觉系统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春天来了,领着孩子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树都绿了,桃花开了„„这样的发现会使孩子们欣喜万分。带幼儿到现场学习,在孩子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内容丰富的教育,崇尚自然,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语言。其次就地取材,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器具。如,“赶球”、“贴膏药”、“石头剪子布”、“跳房子” 等这类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利用竹子做成高跷,用梯子搭成小路,用稻草当成小山,以及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既增强了幼儿体质,又完善了孩子的感觉系统,大大降低了入学儿童患感统失调的几率。为小学教育做好了准备。

3、循序渐进,开展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幼儿拥有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习惯,可以先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做的好的孩子当小老师上台表演,等全班同学都学会了,就分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记录每一个孩子的可圈可点之处,在比赛总结时,予以表扬,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这项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当然,幼儿需要培养的好习惯有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依据《指南》,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教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进步,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激励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乐此不疲。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好习惯悄悄地养成了。

4、科学启蒙,在玩乐中渗透学科知识,开发智能,做好幼小衔接。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其过于侧重学科知识的灌输,以及教学方式小学化,才会导致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后,并不代表不学习学科知识,而应当把学科教育知识的所占的比重合理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启蒙幼儿,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让智能得到有效地开发。

以数学为例,《指南》中数学学习的目标中有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作为教育者,就应依据目标,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知识,发展潜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里带5个自己喜欢的同一种物品,让幼儿到幼儿园里开“物品博览会”,让幼儿先从5个物品中拿出一个,并让幼儿告诉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依次拿出,然后再小组内互相展览,最后可以物品互换,上台介绍自己用几个什么,换了谁的几个什么,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因为好玩,所以玩得很有兴致,在不知不觉中,会数数了,会用语言描述数字,并懂得了数字守恒这一重要的数学原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在科学的教育启蒙下,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幼儿教育才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用好玩的活动来学习学科知识,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真正意义上把幼小衔接落到了实处。

“去小学化”对策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1-02

前言

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家长以及教师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其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这样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现今来看,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就是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1]。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对其不够了解,导致自身的教育观念无法有效摆脱,仅仅是重视自己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就是家长的盲目从众以及攀比心理,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孩子学习,便激发了家长的竞争心理。开始不断为自家的孩子施加压力,让其不断去学习,导致孩子超负荷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其次就是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达标,现今学前教育不断发展,这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幼儿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并且基本教学素质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无法有效对幼儿进行教学。并且很多幼儿教师中专毕业,这导致其实践教学经验较差,并且教学能力不够高,在教学中采用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最终直接影响到对幼儿的教学,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最后就是课前管理不完善,日常监管力度低。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官不理中,其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主要是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这样幼儿园则是自行进行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幼儿园自身的限制,导致课程设置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是针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且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力度较低,导致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二、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对策

1.改变家长的错误教育观

在学前教育中,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以此来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因此要想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那么必须要有效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2]。幼儿园要为家长介绍保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以此增强加强的主动参与度,进而不断改变家长的观念,为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路。幼儿园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并且举办一些家长开放日,从而来让家长去参与幼儿的教学中,以此来为其传播正常的教学理念,让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与质量,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

2.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要想有效提升对幼儿的教学质量,同时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那么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够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并且幼儿园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此来了解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保证教师可以有效对幼儿进行教学。另外,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对在职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此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来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来促进教师更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教学。

3.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幼儿园来说,必须要有效进行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是照搬小学课程模式。幼儿园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并且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保证课程的设置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并且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要成立专门的监管队伍,能够加强对幼儿园业务的指导以及监管,同时采用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若是出现了小学化倾向,那么必须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来避免对幼儿的成长造成影响。设置有效的奖罚机制,以此来鼓励幼儿园遵循健康的教育观念。同时要发挥媒体新闻以及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将正确的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传播,以此来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去除小学化倾向。同时也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完成。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学前教育教学中,要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能够完善学前教育资源的布局,将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在一些薄弱园以及农村幼儿园上,能够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有效的教育,保证其站在同一位置进行学习,避免其在小学学习中出现掉队的状况。另外,在进行课程设置上要做好幼小衔接,以此来保证幼儿在小学阶段能够尽快适应,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3]。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也逐渐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幼儿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这样导致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变幼儿园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能够坚持科学有效的模式,合理对幼儿进行教学,去除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肖鹏.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40-41.

[2] 甄洪芳.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02):55-56.

“去小学化”对策 篇4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和弊端

随着我国的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为了和紧随其后的小学教育在学业课程上相接轨, 而选择将部分难度较低的入门级学科知识贯穿到日常的幼儿教学当中, 形成了幼儿园的“小学化” 倾向, 除此之外, 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下, 一般也会鼓励幼儿园开设一些和小学学业相关的课程,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整体形势。玩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教育的初衷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是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 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其实就是教学的程式化, 模式化, 固定化, 这些都不有利于孩子正常身心的发展需要, 同时小学化的教学会带来所谓成绩的好坏, 固化了现在已有的通过成绩好坏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片面的标准, 这不仅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 而且还进一步固化传统的评判标准, 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后续教育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去小学化”策略研究

(一) 强化制度建设, 严惩教学失范行为

对于幼儿园的去小学化最需要的是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政策的支持, 通过某种强制的手段来保障幼儿园的教学的正开展, 防止出现一切社会压力和内部压力让幼儿园的教学倾向于小学教育。当下社会的风气包括幼儿园教学的价值处于一个迷失的阶段, 人们往往忘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为了迎合所谓的学业的需要扭曲幼儿教育的初衷, 这时政府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一种强制, 更多的是一种引导, 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可以向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重塑以孩子身心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这其中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队伍建设将使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教师的价值观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在当下人们都纷纷要求幼儿园加强与小学接轨的呼声中, 我们很难让幼师队伍可以有着坚定的“育仁”价值观的树立, 所以就需要经常性的对于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 引导幼师集体可以树立幼儿园以大量的活动和游戏为主的思想,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而不是通过一味加大孩子们的学习量甚至延长课时, 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所谓的发展, 只有当教学的一线实现者将这一理念付诸实现, 才能解决或者缓解小学化的教学倾向。当然, 除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还需要制定一套惩罚幼儿园教学失范行为的措施。 一旦有幼儿园出现这样的行为出现就一定要对涉事幼儿园进行处罚。利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惩罚措施来对幼儿园的行为进行规制。

(二) 转变父母观点, 鼓励孩子在玩中学

父母不仅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还是导致现今幼儿园小学化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要转变父母的观点, 适当的给她们灌输幼儿园的真正教学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而不是大量灌输知识,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让家长也认可去小学化的做法,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在玩中学。

家长可以在家中开展一些亲子活动的方式来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鼓励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中掌握生活中最为基本的技能, 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亲子游戏的选择, 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孩子掌握家长最为担心和基本的加减, 例如:引导幼儿帮忙分发碗筷的活动, 在过程中幼儿先要数数有几个人有餐, 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 几把汤勺等等餐具, 无形中幼儿掌握了数数的技巧、配对及量词的使用方法。同时, 配合一些最为基本的肢体游戏, 比如经典的“下冰雹”游戏, 当父母说“打雷啦”, “刮大风”, “下雨啦”时孩子都要说“我不怕”, 当说到“下冰雹”的时候孩子就要蹲下, 双手抱头表示害怕, 如果做得又快又好则家长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果动作迟缓就给予孩子一定象征性的惩罚, 这样的游戏不仅仅可以增强孩子的敏捷能力, 还能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

《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游戏的把握是幼儿园教师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因此, 幼儿园教师将《指南》的精神作为活动的依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生活、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有针对性的融入教学内容, 让孩子们真正可以接受“在玩中学”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可以活泼自由生动的发挥和成长。

(三) 学习故事记录, 让教育先有温度后有深度

通过学习故事的记录可以让孩子们更能体会到幼儿园学习的温馨, 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培养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并支持儿童建构和发展关于自己、他人以及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论。在苏州有一个年轻妈妈将自己儿子元元老师记录的元元手工课做坦克的学习故事发到朋友圈里, 老师的耐心细心记录让很多家长纷纷点赞评论, 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幼儿园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同时还对孩子成长中的能力提升大加赞赏, 其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习故事的成功, 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在玩中学, 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很多, 多措并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这些游戏的开展过程教师通过记录让这些活动的心得可以和其他老师和家长分享, 让游戏教育更深一个层次, 幼儿园要大力鼓励老师开展这样的活动, 并将学习故事的记录纳入到老师的考核环节, 强化学习故事记录在日常教学形式中的地位, 这样的学习故事记录让老师们感到自身的收获是巨大的。原来在自己眼中的“乖孩子”“淘气宝宝”竟然各个都具有强大的、积极的学习力量和无线成长的前程。老师们在记录、辨识、回应和分享的过程中收获了职业自信与力量, 职业幸福感弥漫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

参考文献

[1]罗艳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思路探析[J].好家长, 2014 (51) .

[2]梁文静.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几点体会[J].时代教育, 2015 (14) .

[3]王亚丹.幼儿教育——在游戏中体验生活[J].学周刊, 2012 (07) .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篇5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

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英语单词、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

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经验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原因

(一)竞争意识错位。

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

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

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

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

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渠道,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

“去小学化”对策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制度基础;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仅与课程编排及实施技术有关,与相关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制度、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等均是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制度因素。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一定要针对有关因素制定有效制度,确保幼儿园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

一、影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

1、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制度缺失

现阶段,我国关于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机办学质量的政策文件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均是原则性建议,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的软硬件而设置的,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可操作、明确的执行程序与标准,进而致使在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时,不仅误读了现有政策文件中幼儿园教育理念,还导致纠正操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在幼儿园监督制度与评价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及办学质量进行规范,导致幼儿园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迎合民众功利性诉求的现象,进而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

2、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缺乏公平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想实现去小学化目标,就要增加教育投入。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普通民众教育支付能力而言,让普通民众承担幼儿园办学的所有成本,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要为幼儿园办学提供一些经费支持,并且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还要提供一些财政补贴,进而降低办学成本。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差。民众教育购买力低的区域,一定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然而现阶段我国政府财政经费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幼儿园办学经费较为紧张,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

3、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主题教育、游戏教育、探究教育等形式,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还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幼儿教育,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还无法达到实际需求,致使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向“小学化”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因为众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幼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是不高。从制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幼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制度缺失,导致幼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较差,进而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二是,幼师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幼师职业进入门槛较低,对幼师队伍整体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幼师薪酬待遇保障制度不完善,无法吸引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师。

二、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措施

1、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首先,在国家层面对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通过有关制度的制定,规范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培养框架,突出科学保教理念。其次,设置国家性的权威课程大纲与操作指南,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配套课程内容与指导建议,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再次,制定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及教材编制管理制度,在强化课程地方性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制进行严格管理与审查,确保幼儿园教育课程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最后,完善幼儿园教育等级评定制度,细化质量评价程序及标准,落实公开、举报、监督机制,促进幼儿园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财政投入制度,为幼儿园教育提供财政支持

首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科学保教,需要在基本办学成本与普通民众负担的基础上,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政府一定要提供稳定、持续的财政支持,优先确保经济不发达区域的办学支持,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全面落实。其次,在幼儿园办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科学核算幼儿园办学成本,根据本区域的经济水平及教育支付能力,确定财政资助额度与标准,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持不发达区域的幼儿园办学,贯彻落实育儿理念,改善“小学化”趋势。

3、完善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强化幼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加大各级教育部门的投入力度,对幼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其次,贯彻落实幼师资质认证、准入、退出制度,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实现幼师的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幼儿园教育的需求,避免出现“小学化”现象。最后,加强幼师薪酬待遇,制定有关制度,吸引优秀幼师来园工作,稳定现有幼师队伍。根据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可以在符合现有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充幼师队伍,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区域,通过编制预算确保幼师待遇;与此同时,制定统一的幼师职称评定制度与绩效体系,实现了幼师薪酬的规范化,极大的调动了幼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中,随着“小学化”现象的出现,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一定要深入分析导致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根据制度基础与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全面、有效进行,达到幼儿园教育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相禹,康永祥.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7).

[2] 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

[3] 阎淑娟.新时期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上一篇:微电网发展现状下一篇:教学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