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制度

2024-11-15

自由经济制度(共10篇)

自由经济制度 篇1

一、掠夺性制度的形成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潜在的存在着两种掠夺, 一种是私人掠夺, 包括私人掠夺私人和私人掠夺国家。第二种掠夺是政府掠夺。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政府作为一种组织, 如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或政府整体的掠夺, 比如乱摊派、超过公共服务需要的费和税、通货膨胀等;二是政府的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各种审批权力把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腐败行为;三是私人通过政府权力的掠夺, 比如一些行业的行政垄断, 游说政府对潜在对手设定市场准入的限制。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 诺斯甚至认为那些被主流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因素, 如教育、创新、资本积累等并非经济增长的原因, 制度才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因为有效率的组织会要求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 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而在一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在性质上制度是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制度, 一种是有效的支持市场发展的制度, 如各种产权制度, 而另一种则是掠夺性制度, 该制度导致社会非生产性再分配, 财富分配不公及非和谐式增长。Aron认为制度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评价:对产权和契约的尊重、信任以及公民自由。在我们这里所讲的掠夺性制度通过对比上面的标准显然它们是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 这种掠夺性制度的形成完全有利于少数人或者既得利益集团, 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度低, 政府的权力没有得到制约。政治家或利益集团追求的个人利益可以通过社会产出的最大化来实现, 这一般会形成一种发展型制度;也可以通过租金最大化来实现, 这一般就会形成一种掠夺性制度, 掠夺性制度不仅带来再分配, 而且会造成较大的效率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是把精力用在生产性活动上, 而是用于非生产性活动上, 也就是会出现哈伯格三角和塔洛克方块的现象。在掠夺性制度下社会各阶层实际经济增长的差异可能削弱甚至抵消社会总体经济的增长对社会贫困状况所带来的改善, 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增长要有制度性的渠道把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要求反应出来, 要有政治性激励机制促使政府去关怀、解决民生, 而在掠夺性制度下的增长则是不平衡的增长。

这种制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体来说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科斯、诺斯等人的交易成本方法, 二是布坎南图洛克等人提出的寻租方法, 三是奥尔森的利益集团方法。在文中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利益集团的寻租之手与政府的掠夺之手“相握”现象, 为此我们从利益集团的理论出发寻其原因。在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源》一书中,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 即一般来讲, 没有一个国家内全社会所有具有共同利益的人都能组成平等的集团, 有了这个前提后, 他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指出集体行动的形成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条件:组成集团的人数足够少, 并且存在这某种迫使或诱使个人努力谋取集体利益的“选择性刺激”。拉詹认为人们在初期得到的人力和物质资本禀赋的数量有差异, 这种初始资源和机遇的差异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偏好, 并结成了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 它的最大化的选择是寻租。利益集团的寻租追求与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利益集团的利益往往通过政治家转变为政策和制度, 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体制性的影响。

二、自由的损失和正义的破坏

在上面论述掠夺性制度的形成、特点时我们已经涉及到了这种制度的形成对人们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这里之所以提出自由的损失这一概念是因为本文认为上面所论及的破坏性影响是笼统的, 缺乏细致的信息基础或者说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此, 补充这一部分内容, 为的是加深我们对这种破坏的理解。

在被索罗称之为“经济学的良心”的印度裔经济学家森那本《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发展观, 即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全书的中心概念自由是在实质意义上定义的, 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更具体地说, 实质性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而在论及自由作为发展手段的论题时森分析了五种工具性的自由, 即政治自由、社会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担保、防护性保障等。掠夺性制度恰恰损害了人们的这种自由, 被一种“权威主义”压制, 我们应清醒的是“李光耀命题”、并不是到处有其合理性的。

除了对自由的损害外, 这也是一种社会不正义的表现。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阐述的一般的正义观可以理解为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或者说基本善———自由和机会, 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 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体现这一正义观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对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 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即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是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 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差别原则) ;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 而要实现这种正义, 罗尔斯在书中论述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提出了原初状态的概念。而反观现实, 在矿山的产权、开发等等一些列的处置过程中都严重存在着程序不正义的情况, 且结果上的自由安排不平等并没有带来村民们自由和谐的发展, 或者说虽有收入上的增长, 但这是一种不自由的增长, 非共享式的增长。

三、一些措施的提出

基于对上述一些问题的提出和阐述,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产权制度的实施要循序渐进, 要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产权

产权的转换谁应有最后的决定权?保护产权的概念是保护全社会而不是仅仅保护部分人的产权, 不是仅仅保护那些强势利益集团的产权。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产权和法律体系源于对强势集团权利的界定, 而弱势利益集团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要比其权利能得到可靠保障时愿意做出的投资小得多, 也就是说, 如果社会对产权的保护即维护主要限于强势利益集团这是不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 所以从保护强势利益集团的产权到保护全社会的产权是社会制度发展的关键。

2. 建立开放的准入秩序

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沃利斯、温加斯特等在其《诠释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一文中认为, 在历史上, 人类先后出现和形成三种不同的社会秩序:第一种社会秩序主宰了有文字记载前的人类历史, 这种原始社会秩序是狩猎采集社会的秩序。第二种社会秩序统治了过去的一万年, 这差不多也就是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 这种有限准入秩序通过对经济体系实行政治掌控来解决如何约束暴力的问题, 也就是通过限制进入来产生租金, 以此来维持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第三种社会秩序是最近300年来发展起来的, 这种开放准入秩序通过政治和经济上的相互竞争而非创设租金来维持社会秩序, 开放的准入秩序支持组织的自由进入, 这就促进了经济竞争和政治竞争, 从而造就了大批复杂的经济和政治组织。为此, 从中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在利益集团的各种博弈中如果允许一些健康合法的不同的经济组织准入, 那么就会加强竞争性, 激发民主的活力, 从而限制一些租金的寻求, 改善经济利益的分配。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Douglass North.“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March1971.

[3]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5]卢现祥, 罗小芳.掠夺性制度的表现形式、生成机制及其治理手段[J], 改革, 2008, (5) .

自由经济制度 篇2

我们要做的是去除政府中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我曾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导游告诉我,西方人认为油画布是空白的,需要用艺术家的灵感来填充,东方艺术家不认同艺术是从无到有的创作。他们相信作品一开始就已经存在,需要做的仅仅是去掉多余的部分。东方看待艺术的方式对于我们如何理解政府大有裨益。美国就好比一件艺术品,是建国先辈们设想的展现。为了满足当下国民和政客的需求,我们建立了各项制度。每一代人,都在画布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寻求更好的制度,我们不断地增加法律、法规、赋税和社会工程。结果就是,这件艺术品变得俗艳而丑陋,与先辈们想像的艺术品大相径庭。

我们需要用删减的艺术来揭示美国的内在:受宪法保护的有限政府使美国变得最好。今天我们需要做的是去除政府中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移去那些掩盖了自由、个人机遇、企业家精神和自力更生制度的集权糟粕。

按照政治家们的想法,政府规模会不断扩张。他们因为做事受到关注和称赞。当事情进展糟糕的时候,人们从来不会向国会议员们大喊:“别老瞎忙乎,先坐那儿!”

正如我们所见,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对过去几十年政府的爆炸式扩张负有责任。为了扭转这个趋势,必须制定具体的规则,界定清楚何为政府应扮演的角色。倡导有限的、受宪法保护的政府需有坚定的意志,愿意去承受人们不假思索的反对(“你正在削减我的医疗保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现实哲学,去回答哪些需要限制、改革和削减以及为什么。

那么,作为自由企业制度的信徒,我们应当致力于建立怎样的政府?什么样的政府看起来是公平的?

托马斯·杰弗逊在就职演说中描绘了他的设想:“一个睿智而节俭的政府,它能使人们自由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不断进步,它不会掠夺人们勤劳之所得。这就是良好政府的要旨。”奥巴马的设想,与杰弗逊不同之处在于政府权力更加扩张。在他看来,政府应当以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薪酬体面的就业机会,费用适度的医疗保障和不失尊严的退休生活”作为判断标准。在过去的200余年间,政府总统从一位认为政府的目标在于使人们自由地过上期望的生活,变成了一位认为政府有责任帮人们找到工作、获得医疗保险、确保人们存钱养老及完成一系列其他事情的总统。

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哪种政府理念有助于维护杰弗逊的思想传统?在我看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的学说对此极有帮助。

最基本的安全网

这个基本“安全网”过于宽泛了

保守派们崇拜并不时地援引哈耶克的论述。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哈耶克教导说,政府为了道德和效率的原因,可以而且应该为国民建立最基本的安全网。像多数其他经济学家一样,他同样认为应当关注“市场失灵”。但也仅止于此,远远比当前政府所干涉的要少。首先,我们来讨论最基本的社会安全网的想法。因为自由企业制度最容易、最频繁遭到的批评,是其支持者们想建立一个纯粹的达尔文主义社会,最弱势的社会成员得不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只能自生自灭。2011年,奥巴马总统据此来回击他的政敌:“他们的理念很简单,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力更生并按规则行事,情况就会好转。”

我几乎从未听说过,保守派和自由企业制度的拥护者们发表过如此荒谬的声明。多数人认为政府应为其国民建立安全网。他们乐于提供生活基本必需品如食物、庇护所和医疗保险。即使最强硬的保守派也不反对为穷人提供最基本的保护措施,有时以公众名义进行,有时则通过私人慈善活动进行。那些煽风点火的政客们,指责右派对穷人漠不关心,不仅仅是夸大,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自由企业制度的拥护者和多数美国人,大多认为政府对国民太过宠溺。2009年2月福克斯新闻调查显示,76%的人认为我们现在过于依靠政府而不是自力更生。

最主要的问题是美国的基本“安全网”变得过于宽泛,与帮助穷人关系甚微,其主要作用是给选民提供好处和消除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保障是基本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但按照目前的制度设置,这一计划很大程度上对中产阶级尤其是那些从制度中获益超过付出的人有利。同样的,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物计划(为老年人提供处方药物资助),本质上来说也不是穷人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这620亿美元的救济金主要使中产阶级从中得益。

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补助是安全网恰当的职能,但是,联邦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处方药保险计划(不光是穷人)仅仅是向关键的票仓示好,欧洲式的健康保险全覆盖,是在向着社会民主主义道路前进。为穷人提供食物援助属于安全网的一部分,但为农民提供的农业补贴则不在这个范畴。收容所是安全网的组成部分,但为中产阶级服务的住房计划,如房租管制和政府洪水保险不在其范围内。使老年人脱离贫困的有保证的社会保障金是安全网的一部分,但给一些并不贫困的人超过其缴纳金额的回报,则超出了安全网的范畴。

信息不对称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假设你刚搬到一个地方不久,冰箱出了毛病。你只好随便打电话给一个修理店。修理工告诉你“D57软管渗漏了。维修得花400美元”。你不知是真是假,只能寄希望于他的诚实,或者政府制裁的威胁,使他不会欺骗你。

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实例:市场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并选择利用这种信息差异。

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一篇著名的文章“柠檬市场”中以二手车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卖方对自己车辆的性能最为了解,能够区分好车和令人龇牙咧嘴的柠檬(坏车),但买者并不知情,结果就是整个二手车市场无法正常运营。一般来说,一辆车的价格高于低质量车,但低于高质量车。卖方因此有动机增加市场中劣质车的数量(能够产生利益),买车的人越来越难以公允的价格买到一辆好车。阿克洛夫认为,劣质车辆渐渐将占据主导地位,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最终会解体。

nlc202309041911

保险公司都知道,柠檬也有可能是人。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最需要健康保险的人通常是已经患病的人群。保险不能照此方式正常运行,因为它需要赔付给生病的人,从健康人那里赚取利润。如果参保者主要由病人组成,那么保费就会猛涨,将健康人挤出市场,破坏整个保险市场。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可以有所作为。不过,政府不需要解决所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私营企业可以代替政府解决这些问题。1960年代,当高品质的公司意识到,向消费者展示它们值得信任会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之后,退款担保在零售业变得很普遍。汽车公司通过提供更好的保修服务与对手竞争。保险公司在填写寿险保单前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健康检查。(百余年前,保险公司做法更加巧妙:在电梯变得司空见惯之前,健康保险承保人的办公室通常安排在高层,你得亲自爬楼签保单。意思是能爬完那些楼梯,这人身体可能足够健康并获得保险。)

新书速递

《戊戌变法的另面》

作者:茅海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定价:68.00元

晚清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先生从张之洞档案中发现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本书中的很多细节引人入神:比如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一次》

作者:[德]维姆·文德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定价:88.00元

文德斯是19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电影,其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知名导演头衔。这部图片日记是作者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各种经历与随感。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作者:[日]宫本一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2月

定价:49.00元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富于洞见。

自由经济制度 篇3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影响分析

根据当前情况来看, 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乐于进行经济往来、区域贸易安排, 但是与这种自由贸易协定相对应的法律体系却不健全, 其与多边法律体系相互共同存在, 起到不同程度补充的作用, 但是区域贸易数量逐渐增多, 自由贸易协定法律体系逐渐占主导地位, 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日趋明显。深入研究, 积极促进正面影响、降低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1 自由贸易协定基本概述及特征

1.1 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含义

所谓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指各国进行经济往来、自由贸易安排过程中, 为了改变现有的两者之间的贸易阻碍或贸易壁垒等, 为了促进两国或者多国之间的商品流通、经济自由、贸易往来等而签订的协定。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被定义为法律的一种, 其与自由贸易安排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一般国家之间经济往来密切、自由贸易安排数量较多与之相应的协定自然增加, 久而久之形成了自由贸易安排法律, 同时形成的法律又反作用于自由贸易安排情况, 对各国经济利益予以维护、对各国自由贸易安排予以约束, 合理安排不同国家在协定中应遵守的义务及获得的经济利益。从分类方面来讲, 自由贸易协定方式主要包括经济、关税同盟;优惠贸易安排;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等。

1.2 自由贸易协定的特征

自由贸易协定特征表现在不同方面: (1) 自由贸易协定主体定位。从上述含义阐述中能够明确自由贸易安排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 就于此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主体必定是国际认可的、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即可, 必须要具备国际法律效益。各国家的个体领导者并不能够作为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主体。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一般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经济全球化不断凸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安排也逐渐增多, 贸易往来更全面、更多样。 (2) 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成统一行动。通常情况下两国之间或者多国之间可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协定内容明确标注各国之间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及获得的经济利益等, 其具有比较明显的约束性。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国家保留好协议法律文本文件, 在自由贸易安排过程中双方出现分歧或一方违反协定内容等行为均要受到检查, 不能够按照自由贸易协定法律文件固定履行自身义务的国家必定受到协定签订成员的制裁。 (3) 内容丰富。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情况来看, 同发展程度国家及地理位置临近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比较频繁, 为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签订协议以此改变贸易壁垒。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各国之间为了谋求发展及经济利益, 开始跨地区、跨发展程度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同时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 其涉及的范围扩展至国家的知识产权协定、环境标准协定、基础的货物贸易协定、竞争政策协定和服务贸易协定等多方面。全球各国经济往来更加密切, 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2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2.1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 对第三国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而言, 自由贸易协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自由贸易协定最常见的即为区域自由贸易安排, 通常相邻地区的两个国家或者该地区的多个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不属于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想要参与其中, 共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不可以的, 如东盟成员拒绝印度的加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与此同时, 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为了谋求共同发展机会多会制定优惠政策条件放宽与其他成员国, 这些优惠政策仅对内不对外, 即协议成员国以外的国家不能够享受到成员国出台的优惠政策。以上两方面内容为排他性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会实行机体贸易保护, 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关税税率, 反倾销对策明显或者对于服务或者货物的配额上予以限制, 影响其他国与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可以被定义为贸易政策趋严, 对WTO组织的大部分第三国造成贸易出口困境、贸易经济利益降低, 协定外其他第三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的竞争力。

其次, 发达国家权力扩张。目前, 自由贸易协定基础越来越多, 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均参与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活动中, 已经从传统同发展程度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发展成多元化、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是这一转变进一步增加了发达国家权力扩张情况, 一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签订过程中, 其更具发言权及解释权, 在条例主张上会更加苛刻。自由贸易协定缔结的各成员国均会首先从自身的经济利益、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动向及实际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出发, 均希望在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中为自身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 更具有发言权的发达国家更能够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 实现经济利益最大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自己国家的产品利益。发达国家权力扩张会严重影响WTO经济组织的平衡, 不能够保证国际上各国之间公平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破坏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与此同时, 由于发达国家权力扩张明显, 其所掌握的发言权更多, 自由贸易协定对其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如果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缔结, 发达国家仅从自身发展水平及经济需求方面考虑出发, 提过过于严苛、不公的条例要求, 极有可能导致落后国家承受较大经济压力, 以导致其经济崩溃甚至出现国内政权动荡等, 这种情况不但不能够促进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国家经济纠纷、影响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阻碍发展。

最后, 违背WTO法律制度。WTO属于多边贸易体制, 与自由贸易协定的区域贸易体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前者涉及的缔结成员国较多, 不同区域国家均可以参加到WTO组织中, 同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 主要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 在进行多边贸易安排过程中不同国家均需要在谈判中谋求更大的发言权及经济利益, 协调起来难度较大, 要想顾及到每一成员国的经济利益情况需要协调谈判很久, 同时谈判结果还不一定能够达到每一成员国的满意。但是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体制的建立, 逐渐受到不同国家的追捧, 主要是这一经济体制下的成员国大多数地区临近、经济文化比较相近, 同时普遍缔结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力相当, 同时自由贸易协定缔结最少可以两个国家即可, 这就奠定了成员方数量少的基础, 在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过程中更易于调节, 更有利于保证不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 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 良好的区域经济活动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为国家谋求跟大的国际发言权及解释权, 同时还能提升国家在国际经济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地位, 就于此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参与到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活动中, 与之相对应的WTO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一定冷落, 容易影响其法律制度的建立及组织贸易经济的活力。另外, 在近年来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中发现有很多签订的协议条例完全违背了WTO组织相关规定内容, 其协定要求权力及义务远远超过了多边主义, 这是严重违背WTO法律的表现。

2.2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正面影响

首先, 促进多边体制成员结构的改变。从上述阐述内容中能够明确, 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和地域性, 这些特征可以看做是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合理把握运用将其作为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正面影响。自由贸易协定多为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的同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这类国家通常具有统一的经济利益追求及市场发展背景, 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将其设定为一个团体, 在WTO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作为团体单位成员的身份争取相应的发言权及解释权, 这能够有效改变多边体制成员结构, 自由贸易协定多国成员作为团体与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共同抗衡, 能够对其以往一国独大的局面予以控制和调整, 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多变贸易谈判结果的公平性, 也能够为自己未来经济发展谋求更多有利条件。另外, 目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地区国家之前也可以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缔结, 在缔结和谈判过程中维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 这就出现世界各国之间错中复杂的经济贸易关系, 多种多样的自由贸易安排, 保证自由贸易协定的任何权利及义务的制定均符合WTO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范围内,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自由贸易协定就能够从不同方面制衡多边体制成员结构, 促进WTO组织结构中的不同成员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

目前, 自由贸易协定中最突出、普遍的缔结关系即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类的自由贸易协定缔结能够有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实现共赢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能够以更低门槛的形式进入到发展中国家, 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及经济利益, 但是相反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鼓励自己本国内比较有竞争实力的产业投身于发达国家中, 能够为自己谋求跟广阔的发展机遇及市场空间, 能够保证本国资源配置更优化、更科学, 同时还有可能实现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从而最终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升级, 提高竞争实力。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但是我国最突出竞争优势即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以与发达国家性自由贸易协定中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有效提升。

其次, 弥补WTO体制法律不足。虽然国际经济WTO世贸组织已经建立有不同类型、地区国家参与到其中, 但是其相关内容法律仍存自一定缺失情况, 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这也是由于WTO组织中国家数量众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背景文化差异较大造成的, 对各国的经济往来及自由贸易安排仅应用WTO体制的贸易法律予以约束和维持, 其困难性较大。难以满足各地区、各国的经济需求, 同时也不能够保证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合理有效经济合作往来。就于此, 自由贸易协定的出现应成为必然趋势, 从而形成了两种贸易合作形式, 其一是传统的全球经济贸易合作, 与之相对应的第二中即为地区经济贸易合作。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较少, 其在沟通、谈判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 能够针对新议题的不同方面问题达成统一意见, 这是WTO体制法律所不具备的, 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作为WTO体制法律空白的弥补突破口, 保证WTO体制法律的全面系统性, 促进其更加完善。

最后, 加快WTO有关贸易自由化的谈判进程。上述阐述内容不止一次的提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少, 谈判条件更容易突破, 谈判共容易达成统一共识, 从另一层面来讲这也是加快WTO有关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的关键点。另外, 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能够看出其设定的相关规定条例和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更能够合理量化不同成员国之间的责任义务及经济利益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WTO体系的构成提供了经验, 有利于WTO多边贸易关系的完整性。WTO可以参考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有利信息, 在自身体制建设中未涉及到领域适当提出新课题, 有利于WTO贸易自由化谈判相关规则的设定, 能够促进谈判进程加快。虽然自由贸易协定中更多的是相邻地区国家之间的缔结或者是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缔结, 但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国家要想在国际经济中进一步长久发展均不能够仅仅依赖自由贸易协定, 仅可以将其作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补充, 保证自身是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发展的同时低能够逐渐向多边贸易体制靠拢, 真正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体制中, 以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3 结束语

国际经济体制的改变必然导致自由贸易协定出现, 其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 要合理调整负面影响、发挥正面影响的作用有利于完善国际经济法律体制, 促进国际经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娟, 穆月英.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4) :167-172.

[2]李顺德.自由贸易协定 (FTA) 与知识产权国际环境[J].知识产权, 2013, (10) :13-26.

[3]杨静, 朱雪忠.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范本建设研究——以应对TRIPS-plus扩张为视角[J].现代法学, 2013, (2) :149-160.

[4]刘彬.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文本的体系化构建[J].环球法律评论, 2016, (4) :179-192.

[5]潘伟光, 杨祺, Hsiang-Tai Cheng等.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能否促进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3, (6) :37-40.

[6]李丹萍, 杨静.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商标权TRIPS-plus条款研究——基于美国、欧盟、日本的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 2013, (2) :77-83.

[7]王琳.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效应的再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 2013, (5) :68-77.

[8]殷敏.新区域主义时代下美式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选择——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 :96-101.

[9]郭文杰.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 2016, (6) :157-162.

[10]林珏.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负面清单”的国际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5) :120-129.

橘子树与自由经济 篇4

一共有200盆橘子树,每盆的成本是40港币,他们从晚上八点卖到凌晨三点半,居然全卖光了。真正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平均每盆卖55港币,但价钱是不断变化的,起初开价80港币,让客人还价,只要够60港币就脱手。11点下雨,喊价折半,成了40港币;半小时之后雨停了,价钱又跳回80港币;午夜之后减到70港币,再一路减,最后就算20港币也卖了。

多惊人哪!一下雨就降价,雨才过又涨回去。这生意人定的价钱真是“与时俱进”“与势俱进”。最后,张五常得出一个结论:就得这样才能赚钱,而且要几个人一起卖,大家彼此呼应,你高我低,你低我高,让客人在中间比来比去,就算花70港币买一盆,也以为比花80港币的讨了便宜。守住一个“死价钱”非但没好处,还极有可能赔本。

我之所以说张五常的文章平易近人,就是因为这个。他用了个很真实的例子解释经济学中的价格分歧理论,让那些认为在长城脚下与在第八座烽火台上卖汽水应该定同样价钱的人了解供需差异、劳动力成本和自由经济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街角便利店的东西可能比大卖场的贵一倍,人们又为什么宁可买那贵一倍的东西,也不去遠一点的大卖场。

我有个大学同学,他毕业之后失业了,后来跑去批发垃圾桶到街头卖,足足赚了三倍。之后,家里需要的其他东西他都批发去卖,可后来他算了算花掉的时间和成本,发现远不如专心经营垃圾桶赚钱。他得出一个结论——把别人的利润都拿来是损人不利己,且无益于社会进步的。这就像张五常一样,他用事实证明了自由经济的理论。

(容容摘自接力出版社《花痴日记》)

世行:自由贸易是刺激经济良方 篇5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011年7月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日内瓦敦促美国带头推动停滞的多哈回合自由贸易会谈。他认为,实际上全世界所有人都处在窘迫的经济困境里,欧洲在与欧元区奋战;美国陷在债务和赤字的泥淖,急需一个增长策略;日本才要从核灾走出来,正在和低增长率搏斗,而开放贸易是拯救陷入困境的全球经济的最佳办法。

不过,农业仍旧是达成协议最大的绊脚石。因为发展中国家要求美国和欧盟削减农业补助,但美国和欧盟要求发展中国家以及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将市场开放给外国的进口工业产品和投资服务业。由于这些要求互相冲突,无法解决,多哈谈判人员在讨论一组可能的较小的贸易让步交易,但这组交易里究竟应该包括什么还没达成共识。这种“迷你交易”会使大的协议难以达成。

佐利克警告,主要贸易国家如果不能降低全球贸易壁垒,将使经济增长陷入危机,尤其是最贫穷的国家。在这个世界急需增长策略的时刻,关闭市场、而非开放市场将会是最坏的行动。

自由经济制度 篇6

一、经济学的伦理复归

这部著作是阿马蒂亚·森一贯主张的延续和展现: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统一,以自由作为统一的最终基点。

实证经济学以对“现象界”的“客观叙事”,倡导“价值中立”的科学精神而规避传统经济学中深层的规范分析以及伦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经济学的贫困”,即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疏离,导致了道德贫困,特别是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财富分配平等的失衡,妨碍了伦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妨碍了人类美好生活的完整实现。

现代经济学必须充分考虑伦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才能更真实地描述实际人类行为,由此观之,必须设定新的评价目标与价值。阿马蒂亚·森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一书中指出了人的“二元性”———主观能动和福利,以之开拓了经济学的伦理关怀。

而在《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中,笔者认为, 森对人的二元性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那即是自由的二重性。主观能动本身就是人的自由,而福利是人的自由带来的结果。可见,人的二元性实质就是自由的二重性。“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它们可以分别称作自由在发展中所起的‘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1]自由,既是工具性的,具有工具的价值,同时,它又不单是一种手段,不单是一种达到福利或幸福等有价值东西的工具,它本身就有内在价值,追求一种自由的能力,一种获取其他价值的能力,亦是人的行为所实际选择的。以人为中心, 森认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通过对自由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的二重设置,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学的评价目标与价值。因此,唯有通过更多关注伦理学,经济学分析才可能更加全面和更为有效,经济学才能走上一条通往“至善”的道路。

二、发展的人本复归

在把经济学正本清源之后,森相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发展观”。他认为,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人谋福利。这种发展观与狭隘的发展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森看来,那些所谓狭隘的发展观,是把发展定位于纯经济目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社会产品的丰富等等。而所有这些目标都仅仅属于工具性范围,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人的最高价值标准只能是自由。因为自由的存在根本无须给出理由,它本身就是价值,无须借助别的事物来体现它的价值。由此,森主张把自由作为基本的价值判断引入经济学分析。只有当生命个体成为自由、独立的主体,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动力。

自由被森分为实质性自由和工具性自由。实质性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的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阅读计算、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可行能力”是森借以表述实质自由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人自由从事各种不同活动的可行性,实际上是自由选择的能力。每一个个人,都应当有效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应沦为被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的利益的被动接受者。关于工具性自由,森列举了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条件;(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防护性保障。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整体能力,同时他们也互相补充。”[1]政治自由表现为言论自由、公民权利和自由选举等。经济条件表现为参与贸易和生产的机会等。社会机会表现为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透明性保证表现为信用基础、信息公开性和知情权等,这种保证能够有效防犯腐败、财务渎职和私下交易。防护性保障表现为社会安全网等,是对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处于受损害边缘或实际落入贫困境地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如此,他认为发展必须要求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以及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不宽容和过度干预。很多人往往简单地把森的理论主旨视为解决人的物质贫困,但实际上贫困不仅仅拘限于人收入的低下,它本身更是迸现了人的生存弱势,是一种整体性的关联。可见森在更宏阔的生存论场域上倾注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我看来,他所有理论的抱负无疑试图克服自由人的“异化”困境,这是对西方经济学理念与实践的全面而深刻的反省与纠正,更是向马克思理论的靠近。

三、平等与效率的伦理性张力

如何调适平等与效率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兴奋点,人们总是试图化解平等与效率间的恒久的张力,却总是归于失败。而森的自由理论作为价值标准, 试图提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价值标准(体系), 据以判定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状况是否合乎理想或者是在向理想方向改善,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一冲突暗示了一条调适的途径。他强调扩大信息基础的重要性, 并由此进而提出他的建议——以实质自由作为综合价值标准。

森清醒地认识到那一张力是不可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调和。“我并没有提倡一种特定的公式来‘完满解决’这个问题,相反,我一直集中注意承认总量和分配两方面考虑的说服力和正当性。”[1]效率与平等之间不可能处于无张力状态,我们只能在承认张力始终存在的基础上,使这种张力成为合乎伦理的张力。

森从“自由的视角”来看待那一张力,希图用“人类可行能力”对此作一回答。

“人类可行能力———聚焦于人们去过他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以及去扩展他们所拥有的真实选择的能力,也即实质自由。”[1]人类可行能力涵盖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性着意于社会的承认,而间接性着意于可能性的展观。

森的自由在社会发展的最终意义上确立为张力两端必须共同遵循的基础。平等与效率都是以社会发展为鹄的,而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这自由也是森的理论指归。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意义来看,平等与效率的张力无论如何进行拉拽,最终都不能超越人的自由这一根本要求,不能从整体上有损于人的自由。因此,在社会发展最终的意义上,应该将自由尤其是实质自由即人类可行能力作为张力的两端必须共同遵循的基础。在这层意思上,森找到了效率与平等的均衡状态——自由,突破了“资本的逻辑”。

同时森的自由的两重性确立为张力的伦理界限。如何确立这一界限呢?为此还是从自由的目的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入手。所谓目的性方面,就是在效率与平等的关系之间,效率以一定程度受到的限制或做出的牺牲必须真正有利于平等自身目标的实现,反之,平等以一定程度受到的限制或做出的牺牲必须真正有利于效率自身目标的达致。因为它们以自由作为共同的目的;所谓工具性方面,就是在效率与平等的关系之间,逐步提高效率时不能引起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不满、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减损了人的可行能力,妨碍了发展;反之,逐步促进平等时不能妨碍效率的继续增长。两者的相互增进都以工具性自由为前提条件,而这就得由政府作出合理的规划。

四、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的思想博大精深,气势磅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它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践用。笔者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似的昭示,只能抽取了其中几点,算作管窥之见,以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所启示。

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森倡导的全面自由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性化标准,他将历史前进之道指向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肯定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到来,表征出了一种全面自由的总体精神。任何只考虑到人类生存的单个方面的政治体系,都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完善的渴念,也不能引起人们对其的足够忠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拓展人的全面自由,中国的发展也就符合人类进步的总体进程。

2. 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森把发展的视角投注在自由尤其是实质自由———可行能力,由此“是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本书中)所特别倡导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采用一种综合性视角的回归”[1]。而其对发展的关注是从自由的整体性入手,突出穷人即弱势群体的发展地位。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相应产生贫富差距的扩大,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森的理论无疑给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那就是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对弱势群体的贫困和权利作出“社会承诺”,把所有不同的要素放入一个整体框架之内进行任何组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教育面,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保证每个公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起码的公共服务。

3. 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和谐开放的社会。

自由经济制度 篇7

一、财产权与经济自由的概念和含义

(一) 财产权的宪法概念

其财产权, 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 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 一般具有可让与性, 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 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实质是基于财产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财产权既具有自由权的性质, 也属于经济权利之最重要内容:一方面, 财产权是确保相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的基础, 另一方面, 财产又是独立和自由的基础。

根据相关的规定, 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 不管是物权、债权、还是著作权, 都将受到法律的保障:

第一, 人民有权力自由使用、收益或处分其有财产, 并排除他人的干涉。

第二, 国家征收或征用公民私人财产需为了公益利益, 并且给予合理补偿。

第三, 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侵犯公民财产权的, 应负赔偿责任。

第四, 私人在没有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 不得侵犯他人财产权, 否则应负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二) 经济活动自由的含义与保障

作为自由权之一的经济自由通常包括居住和迁移的自由、移居国外和选择国籍的自由、职业选择的自由以及财产等内容。不仅意味着经济人的偏好自由、价值自由、使用自已的资源自由, 而且包括自由交易自由定价等。较广义的经济自由权包括职业选择自由、契约自由、经济体结成协会的自由、竞争自由及兼职自由等。宪法确认的经济活动自由产生两种效果:

A、要求政府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能对生产者 (包括劳动者) 、消费者以及他们间的交易实施任何强制或变相的强制。

B、政府必须保护公民的经济自由免受社会势力的强制。

二、保障财产权与经济自由的重要性

A、保障财产权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在中国既存的话语里, 把私有制经济理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 意味着承认其合法性与持久性 (2) 。在市场商品经济的条件下, 如果不保障私人财产权, 经济就不可能出现繁荣。财产权没有保障, 就等于不承认个人利益, 那么对个人追求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获得的利益因为没有保障也就等于没有利益。这样, 个人就不愿意辛苦地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没有了求富的欲望, 社会经济也就不可能出现繁荣。

B、财产权是公民生命权、自由权的基础和保障 (3) , 保障公民财产权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财产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关系来看, 财产权是保障生命权、自由权的基础权利。财产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同, 构成公民最基本的三项权利。私人财产权意味着私人在社会合法范围内自治的正当性, 也意味着私人有权控制在私人领域内属于个人的物品, 意味着个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成果来维持个人的生存, 意味着个人不必强迫于为他人提供生活必需品。没有财产权的生存权, 只意味着做奴隶的权利, 因为人对物的依赖必然转化为对控制该物的人的依赖。没有财产权作为保障基础的其他权利和自由, 只是空泛的权利和自由, 个人的生存将失去动力和条件。所以, 在宪法里明确个人财产权是对我国公民生存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

C、财产权有助于实现个人人格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是促使个人进取和实现社会公益的巨大力量, 财产权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财产权受平等保护是近代现代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财产权是道德与善行的催化剂, 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 是人类文明的推进器和标志。如果财产权没有保障, 那么人民的生产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不愿意努力勤奋进取, 有钱人也会因为朝不保夕的财产而肆意挥霍, 人民也不愿意通过正当手段来获得财富, 社会就会陷入盗窃、抢劫、强权、人治的斗争中, 文明将不复存在。哪里没有财产权, 哪里强权就压倒正义, 哪里野蛮就压倒文明。

既然财产权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价值, 财产权自然应当由宪法加以确认并宪法的保障。

三、西方大陆法系国家保障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有关规定

(一) 法国《人权与民权宣言》第17条规定: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示必须时, 且在公平而预先补偿的条件下, 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4)

(二) 1946年《日本国宪法》第22条规定:

在不违反公共福利的范围内, 任何人有居住、迁移以及选择职业的自由。不得限制任何人移居国外或脱离国籍的自由。第29条规定不得侵犯财产权。财产权的内容应适应于公共福利, 由法律规定之。私有财产在正当补偿下方可。 (5)

(三) 1947年《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16条规定:

除非根据保健和安全方面的理由法律可按一般程序某些限制外, 公民均可在国内任何地区自由迁移和居住。不得以政治理由规定任何限制。每个公民, 除非附有法律义务, 均可自由离开与返回共和国土。第23条规定:不根据法律, 不得征收任何个人税和财产税。第42条规定:财产为公有或私有。经济财产属国家、团体、个人。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但为了保证私人财产能履行其社会职能并使其能人人均能享有, 法律规定获得和享有私有财产的办法和范围。为了公共利益, 私有财产可以在法定场合被有偿征收。依法继承和依遗嘱继承的规则和范围以及国家在遗产方面的权利, 皆由法律规定之。 (6)

(四)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11条规定:

所有德国人在联邦领土内均享有迁移之自由。第14条:一、财产权及继承权应予以保障, 其内容与限制由法律限定之。二、财产权负有义务。财产权之行使应同时有益于公共福利。三、财产之征收, 必须为公共福利始得为之。其执行, 必须根据法律始得为之, 此项法律应规定补偿之性质与范围。补偿之决定应公平衡量公共利益与关系人利益。补偿金额如有争执, 得向普通法院提起诉讼。 (7)

(五) 1987年《大韩民国宪法》第14条规定:

全体国民有居住、迁移自由。第15条规定:全体国民有选择职业的自由。第23条规定:a、全体国民财产权应予以保障。其财产内容范围由法律规定。b、行使财产权时应尽力照顾公共福利。c、因公需要, 对财产权需征收、使用或限制及由此付的补偿, 均由法律规定, 并应支付正当的补偿。 (8)

(六) 《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移和居住。

四、我国现行宪法的不完善方面

A、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33条虽然笼统地提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但没有任何其他关于经济自由的规定。

B、宪法第13条中, 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不过, 没有关于财产权的补充条款的详细规定, 且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还不够完善, 征用补偿在没有详细的规定下的实际运用中有许多困难。根据《国家赔偿法》, 国家只赔偿直接损失, 不赔偿间接损失, 且有关征收补偿的标准很低, 因此, 包括《国家赔偿法》在内的保障公民财产权的法律还有待完善。

C、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居住与迁移自由、移居国外和选择国籍的自由以及职业选择自由等相关规定, 然而, 香港和澳门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明确规定了迁移自由, 这是对大陆公民的不公正。

D、在宪法中没有明确财产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E、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部分没有“财产权”的相关规定。

F、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比, 在司法程序上可能出现错误。在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国家, 不论财产是否是非法的, 个人、组织、国家都不得侵犯, 一切非法财产的处罚都要在司法判决后才能够执行。而如果只保护合法财产, 但没有对非法财产的限时保护, 就会出现以非法财产为名的肆意侵犯, 结果在之后经过司法检查发现此“非法财产”为合法财产, 这样就会造成公民合法财产的无辜侵犯现象。可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财产保护的司法程序上更加成熟, 不会出现错误侵犯行为。

五、具体条款的修改意见

A、在宪法第13条后作为第14条, 规定:a、凡是以公共权益为目的的财富都属于公共财产, 其具体范围另行明确规定:此外的权益, 皆可成为私有财产的保障对象。 (人民财产所有权之行使, 在不妨碍公共利益植范围内, 受法律保障 (9) ) 。b、政府对公有财产需严格依法进行保护, 并不得违反, 这样就可以保障公民的财产不会被未经过司法程序而以非法财产为由而侵犯。

B、在宪法13条中增加内容, 规定:国家可以依照法律对私有财产予以征用或征收, 但是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国家征用或征收私有财产时, 需依照征收或征用实施前已有法律确定的标准进行适当补偿:如果之前没有相关法律补偿标准, 需要按照同期市场价格进行完全补偿。 (人民之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但因公益上之必要, 得以相当价格征收之 (10) ) 。b、国家征用或征收的私有财产如果是生活必需品, 应当给予被征收者能继续保持其原有正常生活水平的完全的补偿。其具体标准法律另行规定。c、如果被征用或征收的私有财产在完成其特殊目的后能够恢复原状, 可以由该财产所有者依照物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是否收回, 但收回行为不影响其获得相应补偿的权利。

这是对目前宪法中欠缺的补偿条款的修补, 并且能够做到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相同情况相同处理, 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最终能够比较充分地实现人类利益最大化。

六、结语

完善社会主义宪法的财产权保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但这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先进的社会要有先进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而只有建立完善的私人财产的保障,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人权法治”。宪政事业, 宪法的修正不会停止。

摘要:对个人财产权的保障促进了西方国家宪法体系和宪政制度的完善。在当代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完善过程中, 对个人财产权的保障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自由与财产权的保障二者密不可分, 共同推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的发展。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如今, 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则没有“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相关规定, 这是极不利于现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所以修宪是必要的。

关键词:财产权,经济自由,保障,修改宪法

注释

11郑贤君主编.宪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98.

22 季卫东.宪政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30.

33 夏泽祥主编.宪法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121.

44 法国<人权与民权宣言>.

551946年<日本国宪法>.

661947年<意大利共和国宪法>.

77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881987年<大韩民国宪法>.

99 张知本.宪法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120.

自由经济制度 篇8

从1893年世界第一台12 600 t自由锻造水压机在美国建成以来,万吨级液压机就一直占据着大型高强度零件锻造的核心装备地位,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

中国锻造行业从1953年太重、沈重相继装备1 000 t和2 000 t水压机开始,经过近60年的发展,尽管还有重量众多的各类锻锤,但水压机一直是大型锻件生产的主导设备。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自由锻造液压机210台以上,其中30多台为近7年来增加的25 MN以上吨位级别的新一代自由锻造液压机,80 MN~185 MN级的超过10台,而且为数不少的大压机还在继续增加。除几台基于对原有系统的利用和改造,仍沿用了水泵-蓄势器传动系统外,90%以上采用了油泵直接传动的全液压控制系统,并且都配置了先进的全液压轨道式锻造操作机和其他机械化辅助装置。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巨大的技术进步,不仅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数量、等级和装备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大锻件的制造能力,生产的技术含量高和质量要求高的大型锻件产品已经替代进口产品,使中国的锻件产量位居世界之首,进入了世界大锻件生产大国行列。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仍有100台左右的水压机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制造的。这些水压机结构大都是三梁四柱式,技术水平低、设备精度差,张力柱断裂、横梁开裂的事故时有发生;传动形式为水泵-蓄势器传动,无功功率损耗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操纵方式为接力器控制的提阀分配器,操控水平落后,锻件尺寸精度和生产效率低;配套工艺装备效率低,工模具搬运更换处理时间长,锻造车间能耗高。

为提高锻造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适应锻造车间装备现代化和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开发研制新型结构和和传动系统的锻造液压机设备,更新传统水压机的结构、操控系统和配套设施的技术改造,满足使用工艺、降低功能消耗和利于操作维护,实现锻件最终成形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2 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2.1 重要的关注点

新一代自由锻造液压机采用的是油泵直接传动的全液压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传统的水泵-蓄势器传动。该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在锻造压机上得到应用。在中国军工、航空、冶金、石化、船舶、汽车、铁路等行业工厂的压力加工车间,油压机和油泵站驱动装置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数量一点都不比水压机少,很多制造工艺尤其适用于采用油压控制系统。究竟油泵直接传动系统是否适用于自由锻造压机,如何看待一个竞争力极强的现代自由锻造油液压机的角色和地位,应该说,重要的关注点在于从锻件生产的经济性观点出发,对现代自由锻造油液压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所谓锻件生产的经济性,是在确保安全与环保的前提下,以最低的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和成本。锻件生产的资源消耗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诸如锻件的材料、批量、用途和所使用的锻造设备等,因而,以通常的吨锻件能耗或万元产值能耗来衡量经济效果会各有不同,甚至不可相比。然而,所购设备安装前的一次性资本支出,虽然是以折旧的方式分摊到产品中的埋没费用,但其技术性能及其对于锻件生产的经济合理性影响却是长期的、决定性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设备投产后的剩余寿命周期费用,即输入到设备的能源和维护的经费支出。因而,以锻件实际负荷的能耗和设备的维护费用指标来评价锻件生产的经济性更为合理。

2.2 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节能价值取向

2.2.1 传动方式的演变

锻造压机的传动方式和控制技术随着时代的技术进步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19世纪,世界多采用能耗很高的蒸汽增压器传动的水压机;20世纪,经济节能的新型水泵-蓄势器传动系统问世,大部分水压机改为水泵-蓄势器传动;20世纪90年代后,高压大流量油泵及液压控制元件进入工业应用领域,为锻造压机的传动与控制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以来,更为经济合理的油泵直接传动系统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自由锻造液压机,液压操纵和控制系统开始广泛采用电液伺服先导的二通式比例插装阀控制,以及正玄泵闭式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工控机与PLC两级控制和一人操作模式。因而使压机的速度、位置和压力得到精确的控制,实现了锻造液压机的自动化操作。

由此可知,水泵-蓄势器传动并非锻造压机与生俱有,优胜劣汰的设备技术进化同样在自由锻造加工领域是不可免的。

2.2.2 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适应性

自由锻造生产中,“趁热打铁”的行话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这也是所有金属热塑性成形工艺中普遍适用的一个准则。体现在液压机上最为关键的两个概念是力和速度。

对于力,水泵-蓄势器传动是“有多大的力使多大的劲”,与负载大小无关,即使是小型锻件,或小变形量精整,或空负荷回程,总是消耗蓄势器内储蓄的高压水,随着行程加大,压力将下降10%~15%;而油泵直接传动是随负载“量入为出”,功率消耗取决于工件的变形抗力,可满吨位连续工作。

对于速度,水泵-蓄势器传动升压速度快,但随负载抗力增大而降低,难以实现自动调节,节流调速能耗高;而油泵直接传动有个短暂的建压过程,工作速度与负载无关,泵的流量有多少,可保持的速度就有多快,可通过泵的组合或变量泵调整的节能方式改变加压速度。

简而言之,压力取决于负载,流量决定速度。油泵直接传动与控制系统对自由锻造工艺的优越性表现在,常锻时,具有平稳较快的可控的行程速度(包含空程和加压行程),通过油缸工作数量的选择获得更高的工作速度;轴类件精整时具有较高的快锻频次;通过自适应负载抗力的大小可获得恒功率控制;容易控制特殊锻件的变形速率,提高锻件的质量;由活动横梁即上砧的位置控制精度来保证高的锻件尺寸精度,达到±1~2 mm。所有这些都是在节能的条件下实现的,也是水泵-蓄势器传动很难做到的。

同时,由于全液压控制技术的应用,锻件尺寸自动测量、锻砧行程自动控制及其与锻造操作机的联动控制,锻造过程自动化才能得以实现。这对于提高锻件尺寸精度、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意义。

2.2.3 两种系统的能耗和效率比较

第53页表1是一台15 MN锻造液压机在相同压下量、回程量和每分钟相同锻造次数条件下的各项指标比较,但两种传动系统的能耗和总效率截然不同。水系统总效率仅为30%~40%,而油系统可在70%以上。水系统的平均消耗功率是油的2倍以上,而总效率却是油的1/2。另据实测,同为30MN的锻造水压机,耗电大约为1.8 k W·h,而锻造油压机则低于1.2 k W·h。这就是国内外新造的锻造液压机为什么极少采用水泵-蓄势器传动的原因。因此,从锻件生产的技术经济性和节能降耗观点看,即使大型和特大型自由锻造液压机,今后也不应再采用水泵-蓄势器传动系统。

2.2.4 两种系统的可维护性比较

由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负载特性可知,大量非工作时间,泵处于低压空循环状态,系统管道中的压力很低,加之采用高性能的密封件,以及油介质良好的润滑和防锈蚀性能,因而系统漏损极少,泵、阀、油缸、管件寿命长,造成火灾的可能性降为极低。一个可为“是油压机就漏油”正名的佐证是,中国锻压协会于2009年10月组团赴日考察,一个锻造企业正在工作的7台双柱式锻造油液压机绝无一点漏油现象,随机参观40 MN和80 MN的地下室油泵站时,地面和四壁全部用油漆涂装,看不到一片裸露的水泥,摸不到一滴漏油和一点粉尘,管理的精细和到位的维护令人难以置信。

反观我国水压机的泵站,从蓄势器到主阀分配器的所有法兰、管道中充满了高压水,应力腐蚀大,抗疲劳性能低,金属垫密封性能差;加载和卸压时的高压水冲击力大,压机摇晃,活动横梁运动精度差,导致主缸密封寿命低,人们习以为常的跑冒滴漏现象时时发生,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足以见证,锻造压机并非只是水泵-蓄势器传动的专利。油压机可以做到不漏油,而水压机却做不到不漏水。采用油泵直接传动全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在快速与噪音和振动一对矛盾之间实现一种技术上的平衡,但不能像操作锻锤一样随心所欲。

目前,高效率、高压、大流量的油泵、阀、密封等基础液压件虽然在国内是个空白,但并不成为制约发展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锻造液压机的瓶颈。以设备技术参数相当的锻造液压机,采用水泵-蓄势站,包括压机操纵系统的造价与油泵直接传动采用进口全部液控、电控装置的造价大体相当,但是后者的使用寿命和大修维护时间间隔延长,大大降低了维修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支出,其中包括由于故障造成的减产而带来的利润损失和人力窝工,以及伴随事故而发生的材料利用率、能量、质量、人员费用开支以及其他方面所造成的费用损失。

2.3 预应力机架结构对于锻造压机的适用性

2.3.1 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

普通非全预应力三梁四圆柱式水压机的机架属于高次超静定空间受力框架,计算时通常做了种种假设。应用现代计算机三维有限元(FEM)接触问题分析法,使机架的变形和应力获得了科学的和精确的求解。结果显示:框架不再是那个刚性连接的平面框架,3个梁也不再是那个刚度无穷大的简支梁了。

事实上,水压机在恶劣的锻造工况下,圆形张立柱既作为机架又作为拉杆,还作为活动横梁的导向体。张立柱不但时时承受满吨位不规则的脉动轴向拉力,当偏心锻造时,还要承受活动横梁的横向推力和弯矩,以及由于上、下横梁变形而作用于内侧固定螺母处的角弯矩。因而,张力柱总是在大幅值的单向交变拉应力下工作,在快速加载和突然卸载产生剧烈振动和晃动,成为液压机构件中最易破坏的一个零件,导致张立柱发生断裂的例子屡见不鲜。有统计,16 MN以下的锻造水压机,立柱断裂和损坏了几十根,25 MN,31.5 MN,60 MN,120MN级的水压机立柱断裂事故都有发生。最近,一台60 MN非预应力三梁四柱模锻液压机在工作700万次后发生断裂。断口具有疲劳破坏特征,断裂和损坏部位大多处于立柱在下横梁上平面拧螺母的螺纹根部,或锥面与下横梁定位的立柱时,位于下横梁下平面拧螺母的螺纹处。

如果将油泵直接传动简单地应用在这样一个胚子上,或将焊接结构三梁和四圆柱式普通油压机作为锻造压机使用,其整体刚性和运动精度可想而知,造成焊缝开裂、油缸漏油的成因不言而喻。

2.3.2 何种的机架结构更适合于自由锻造工况

第54页图1为全预应力机架的拉杆拉伸和立柱压缩的力—变形三角形力学关系平衡图。当压机总装预紧完毕后,机架在“a”点达到平衡状态;承受工作载荷P时,在“b”点达到新的平衡。显然,立柱始终处于压应力状态,并且保持着一个梁与柱不开缝的残余压力P0,拉杆所承受的最大和最小拉力在P2与P1之间变化,拉应力的变化幅值仅为最大载荷应力的15%。实践证明,这种机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整体刚性、抗疲劳强度、承载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同时,上、下横梁的内侧不再需要固定螺母,无论是键定位或插入式,不开缝,无需频繁紧固外侧大螺母,处于立柱内的拉杆的循环应力幅值大为减小,永无磨损,可以说在整机寿命周期内不会产生立柱断裂事故,各个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而延长,大大降低了设备维修费用和寿命周期成本。

这就是近几年无论双柱或四柱式新型的25 MN到185 MN自由锻造液压机均采用预应力机架的缘由所在。

2.3.3 主工作缸为什么可以不漏油

全预应力机架立柱的典型结构为中空的矩形或方形截面,因而也就为活动横梁提供了全封闭立柱外围四平面导向的条件。导滑面接触面积大、面压低、耐磨,导向元件寿命长,导向间隙调节和导板更换更加方便容易。由于导板磨损而导致间隙增大,活动横梁失去水准,可由传感器装置监控;特殊构造的活动横梁超长导向结构,使内侧导板能够随着立柱横向的微量变形保持自动贴合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导向精度,实现了偏载力向立柱的传递。

同时,在主缸的柱塞与活动横梁的连接方式上,采用了一种双球铰式活节摇杆轴结构设计,使允许的锻造偏心距提高了一倍。工作时,锻造力通过铰接式摇杆传递到活动横梁,而不是通过主柱塞直接传递;由于铰接式摇杆的适应性转动,使偏心锻造所产生的偏载力经立柱传递到上横梁,有效地减小了对油缸导套与密封处的水平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密封能力和延长了密封寿命。

毋庸置疑,新型构造的导向系统的优越性,都是传统圆张立柱和导套所无法比拟的,其贡献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上提高了压机抗偏心锻造能力,使压机保持高的运动精度,使主工作缸不漏油,还在于经济层面上提高锻件的尺寸精度和锻造质量,降低了维护经费支出和设备寿命周期成本。

2.4 锻造压机配套设备的必要性

2.4.1 必须装备的工模具机械化处理系统

相对于冲压压机、挤压机等,锻造压机的负荷率比较低,一些80 MN,100 MN水压机的负荷率仅为45%~55%,锻件年产量不到3万t。很多水压机缺少必要的机械化配套设施则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锻造水压机上每锻造1 t成品锻件要反复搬运钢锭、坯料8.5次,若包含锻造工模具在内超过10次,导致辅助作业时间长,有效开机率低下。而在1台10 MN油泵直接传动双柱斜置式锻造液压机上,配置有1台100 k N·m全液压轨道式操作机、钢锭旋转升降台、双横向换砧装置、含有6种砧具的砧库。只由一个操作工操作所有设备,快速地调换不同砧具,由方坯一火干成了一支曲柄连杆锻件。

可见,无论是对锻造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还是新建,装备工模具和锻件机械化处理系统是必要的。如砧库、砧子横向移动装置、快速换砧和夹紧装置、钢锭旋转升降台装置或钢锭运送小车或工具操作机等“宜人化”功能性装置,不仅改善锻造车间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实现锻造作业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和文明化生产,而且可缩短辅助时间,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设备负荷率和产量。与此同时,相对降低了固定费用,达到降低成本目的。

此外,装备大截面气割装置,锻造之前对钢锭冒口和底部进行切割,也是节省压机机动台时的必要措施。

2.4.2 配置锻造操作机的必要性。

在传统水压机锻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借助于锻造吊车、翻料机和钳把套筒进行坯料或钢锭的转动和送进。那么,现代锻造车间配置锻造吊车是必不可少的吗?

在国外普遍认为操作机是提高锻造工效和生产率必备的手段,因而所有锻造液压机上均配置有锻造操作机。某厂80 MN水压机配备了1台2 100k N·m/4 000 k N·m锻造操作机,生产效率比原先采用的两台锻造吊车提高了1.6~2倍。某厂140 MN水压机经现代化改造,配备了1台1 600 k N·m和4 000 k N·m锻造操作机,在600 MW级的低压涡轮转子轴的锻造中,锻造时间缩短了8%,设备负荷率可达到74%,实际月产量增加了20%。由于不受起重机更换工模具作业的限制,辅助时间缩短了12%。

相反,某新厂延续了传统水压机车间设备的配置思想,采用了1台200 t的锻造吊车,与1台现代的80 MN自由锻造油液压机配套。投产后,经常锻造80~90 t的钢锭,锻造吊套筒套料烟熏火烤苦不堪言,操作极为不便,效率极为低下。迫不得已,只好又筹划上1台100 t以上的锻造操作机。

事实证明,即使是油泵直接传动的锻造液压机,没有操作机的配合,压机的技术性能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现代化的锻造车间,尤其在大型自由锻造液压机上配备轨道式锻造操作机已是必不可少,而且一台锻造液压机左右各配置一台有轨操作机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3 现代双柱型自由锻造油液压机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型的自由锻造液压机进行开发和研制中,消化吸收了国外同类液压机的先进经验,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成系列地开发了25 MN,35 MN,45 MN,63 MN,80 MN和125 MN级别的油泵直接传动的双柱斜置式预应力机架自由锻造液压机,以及与之配套的不同吨位的全液压轨道式锻造操作机成套装备,并实现了向市场供货。目前,正在为某公司研制一台世界最大吨位的200 MN双柱型自由锻造液压机,并在制订“双柱型自由锻造液(油)压机”推荐性国家或行业标准。

3.1 自由锻造压机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历史雄辩地证明,基于对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知识的掌握,对于一个满足工艺参数要求的规范化设计,只要其构件能够借助于现有的装备和手段制造出来,对于压机结构的多样性及任何形式的结构设计没有一个必然的限制。

40年前的锻造水压机大都是四柱式结构,近40年以来,在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13台超过万吨级的自由锻造液压机中,10台为四柱式,双柱式为3台,分别是:1971年日本铸锻钢公司油泵直接传动的80/100 MN双柱式锻造压机,1976年法国克鲁索钢铁厂水泵-蓄势器传动的90 MN/110 MN双柱式锻造压机,两台都已使用了30多年。第三台诞生于2008年,150 MN双柱下拉式自由锻造液压机在韩国太熊公司投产,又使得诸如“双柱结构仅能用于80 MN以下压机、双柱下拉式结构只适用于30 MN以下的小型压机”划分说不再成立。

原来仅有一两台,大家在观望,现在多起来,被更多人接受,这就是进步。从2000年以来,世界仅35 MN级以上双柱结构锻造液压机就增加到20台以上,其中以63 MN,70 MN,80 MN级居多。正在某厂安装的185 MN自由锻造液压机,将双柱结构压机的设计技术演绎到了极致。但是还未投产就与世界之最擦肩而过,被太重制造的一台200 MN双柱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记录所刷新。

除了具有前述预应力机架结构的所有优点外,双柱式锻造液压机较四柱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工艺适应性、易于接近中心、钢锭进出空间大的特点,以及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这也是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和接受双柱式的原因之一。

3.2 双柱机架的稳定性判据

在大型自由锻造液压机上采用双柱结构机架的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

由于受锻件工艺设计如剁切、错移、扭转引起的偏锻,材料加热不均匀性影响,以及受工具位置影响等所引起的非对称加载,锻件抗力远小于常锻压力,都是在压机设计允许的偏心距锻造范围内。尤其是采用轨道式操作机后,极大地消除了意外大偏心加载的可能性。导致水压机加载和泄压时机架的晃动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水泵-蓄势器传动固有的高压水力冲击产生的横向力,三梁四圆柱结构必须承受单向大幅值的交变载荷,活动横梁圆导套的点接触应力状态而引起的不均匀磨损和导向间隙增大,任一侧的两根立柱都不可能均匀受力,会导致单根立柱承受偏心载荷。这里也有操作者的随意性问题。

从材料力学分析可知,构件的抗弯面积惯量,即截面惯性矩是衡量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判据。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矩形横截面构件的惯性矩是最大的,抗弯曲性比圆形或是正方形截面更稳定。即使是四根矩形截面立柱,将任一侧的两根分体立柱截面的惯性矩叠加起来,总惯性矩也仅是具有相同截面面积和结构特性的一根整体立柱的1/4。关键是,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利用这种效果。第56页图2显示的双柱斜置式机架布置,较四柱式具有较大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刚度,允许偏心锻造范围大,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通过计算,万吨级锻造压机共振频率仅为3~5 Hz。实际上,在这样大的压机上,无论何部位产生300次/min的频率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必担心快速锻造时产生共振影响。

3.3 空心矩形立柱和多拉杆结构设计

实践证明,采用多根拉杆优于只用一根拉杆。空心矩形断面立柱的材料远离中性轴,多拉杆可随之远离布置,受力均衡。每根拉杆直径一般在φ160~φ240 mm间,材料的许用应力可达700 MPa,安全系数一般在2.5以上。拉杆螺纹根部加工误差小,产生的弯曲应力影响较小,材料组织和热处理性能均匀性好,可用较小的液压预紧缸分别变张力预紧每根拉杆,应力均匀一致性好。

传统水压机的四根张立柱虽然设置有限程套,能部分防止氧化皮、工具等对张立柱表面造成损伤,却不能阻隔由于钢锭或锻件的热辐射,对张立柱的应力和变形造成的不均匀影响。锻件大量的热能传递影响,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恰恰在双柱斜置式机架中,才可能使拉杆由于立柱的阻热作用,更多地远离了热源。这种空心结构立柱犹如一个自然烟囱,既可直接阻隔来自钢锭或锻件热的热辐射,又可通过下横梁的出砂孔或立柱外侧开口,将冷空气吸入,使聚集在立柱内部的热气流从上横梁的出砂孔散出,有效防止了热辐射造成拉杆的不均匀伸长。

3.4 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

任何一个设计人员宁愿或尽可能采用较少的构件,使主要构件整体化,尤其上横梁、活动横梁、下横梁、机架等各主要构件,以避免它们之间的连接问题,由此带来附加的磨损、潜在的失效以及维护和修理的附加要求。但任何1台万吨级以上的锻造压机,这几个构件的净重都会超过200 t,铸造、热处理和机加工都是有难度的。如果采用铸焊结构或焊接结构替代整体铸造结构,存在诸如材料重量增加、焊缝质量、退火处理、焊缝疲劳寿命等问题。因而常常要将主要构件分成2件或更多件,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同时,为了避免制造、运输、吊装等一系列问题,大凡超过100 MN的锻造压机大多是在当地借助于自身条件设计建造的。

但是,特殊的细节设计可将分体结构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诸如应力集中部位结构的优化和加工处理,出砂孔光刀处理和磁粉探伤,上横梁安装主缸孔的大圆角过渡,防止活动横梁非正常下落措施,超允许偏心矩加载测控,拉杆防松和应力监测,事故状态或停电后的处置等。

4 结论

1)从锻件生产的经济性要求出发,在自由锻造液压机上采用油泵直接传动全液压控制系统、矩形或方形立柱全预应力机架结构、锻造操作机等机械化操作配套设备的趋势不可逆转。

2)对传统水压机的结构、操控系统和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开发研制满足使用工艺、高效低耗和利于操作维护、实现锻件近终成形的新型锻造液压机,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蔡墉.国内外锻造液压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中国锻造行业发展研究,2009(1):188.

[2]王凤喜.锻造水压机与配套设备的发展[J].重型机械,1996(3):6-8.

[3]俞新陆.液压机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自由主义与经济学 篇9

不管怎样,哈耶克的成就在于真正抓住了要害,而当时那么多知识分子和学者却搞错了:社会中大量生产资料由私人所有并由私人支配,是自由、繁荣和民主之本。哈耶克注意到,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核心。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叫得出名字的外国经济学家,恐怕只有凯恩斯了。至于哈耶克——哈耶克是谁?

但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说:“哈耶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与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一样深远和无孔不入。”

1899年,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表弟。一战时,哈耶克服役于奥匈帝国陆军,这段经历也导致了他开始重视政治结构问题,立志走上学术道路,“要透过学术发展来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1920年代,他在维也纳大学分别获得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同时学习了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1930年代,哈耶克任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加入英国国籍。在此期间,他开始与凯恩斯论战,并崭露头角,被公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理论家之一。他被目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虽然他很早就离开了奥地利),对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1974年,哈耶克和他理论的对手纲纳·缪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货币政策和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是哈耶克的忠实信徒,在她施政期间,哈耶克的思想成为指导英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理论来源。

——但这绝不是我们应当了解哈耶克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1930年代末,随着经济危机的消退,哈耶克有关货币、价格和商业周期的理论不再为人们所关注,哈耶克被经济学术圈边缘化了。而这恰恰成为促使哈耶克从专业经济学家向思想家转变的一个契机,他开始深入思考一个超出了单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现象:人类在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社会处境时,何以会普遍地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支配?他认识到,必须从更宽广的角度向人们解释清楚,一些错误的观念如何导致了“天真的结论”。当他认识到决定着各种经济问题之解决方案的,是它们背后的一些道德和信仰因素,哈耶克从经济学转向了一般社会理论的研究。

《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标志着哈耶克成为了自由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他在追求公共利益时“充满激情和献身精神……驱使他进行研究的,乃是对公共利益的巨大关切”。哈耶克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一个法治化的、权力有限的政府和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这对当下中国,颇有现实意义。

经济学家梁小民评论:“哈耶克是自亚当·斯密之后最伟大的市场经济大师之一。他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论述了自由与市场经济的基础。他指出,剥夺人民自由的经济与政治制度是通往奴役之路。要理解自由与市场经济,必须了解哈耶克。”

哈耶克相信,“人们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与他们对自己的禀性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与他们把热爱正义置于个人贪婪之上成正比。”

在“自由主义”业已成为时下知识界最热门标签的时候,走近哈耶克,有助于我们摒弃“二手”自由主义的纷扰,思考人类和个体的真正价值所在。

图说我国16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 篇10

本文依据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编制的等级划分方式, 将各经济自由度指标的贡献比重等级定义为:在8%-10%之间的属于自由等次、7%-7.9%属于大部分自由、6%-6.9%属于中等自由、5%-5.9%属于大部分不自由、0-4.9%属于完全不自由, 从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2010年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中, 提取我国的指数表现情况以经济学的观点图示商业自由度等9项评价指标得分, 并计算相应指标在经济自由度指数中的贡献值、贡献比重、分差 (见表1) , 评价相应指标的自由等级, 思考我国改善经济自由指标的方式。

本文将各指标贡献值、平均经济自由度指数值、比重定义、分差如下:

相应指标贡献值=我国16年的相应指标贡献值总值×10%取平均

平均经济自由度指数值=各指标贡献值之和

贡献比重=相应指标贡献值与指标满分值 (10) 的百分比

分差=指标满分值 (10) -相应指标贡献值平均值

一、商业自由度

商业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1所示, 可以看到, 在1995-2005年度区间内, 我国的商业自由度变化不大, 甚至每个年度中均是同一数值。而在2006-2010年度区间内评价数值的波动较大, 在2006年度同处于最低值;不难发现在1995-2005年度区间内的评价数值为最大值, 2006-2010年度区间里我国的商业自由度在不断改善和提升的区间。该项的贡献值为5.3, 贡献比重为5.3%, 分差4.7, 属于大部分不自由指标, 我国需要不断改善企业成立和关闭流程的行政管理效率、降低企业开销, 同时提高公务人员行政能力与工作效率、服务意识等。

二、贸易自由度

贸易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自由度变化呈逐年上升之势, 1997和2006年度均出现跳跃, 增加值大于10, 2010年达到最大值。该项的贡献值为4.9, 贡献比重为4.9%, 分差5.1, 属于大部分不自由指标, 我国改善该项指标的方法是加快对贸易加权的平均关税率和非关税壁垒数量下调步伐, 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发达国家同样实施着对其国家有利的平均关税率和非关税壁垒数量制度, 如“美国售价制”等。

三、财政自由度

财政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3所示, 我们发现在2004年度和2008年度出现了两个谷底值, 该经济环境变差。该项的贡献值为6.9, 贡献比重为6.9%, 分差3.1, 属于中等自由指标, 这说明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企业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和税收收入占GDP的百分比处在世界的中等水平。在西方国家政府税收是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 政府收入中除了税收收入之外, 还包括相当数量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因此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自由度并不能客观地评价我国财政自由度。本文认为可以把我国的财政自由度用以下中类项目进行评价:除税收收入, 还应该包括财政收入、国债收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的不纳入财政预算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费 (基金) 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

四、政府规模

政府规模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4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 在政府规模的评价项一直处于自由等级;但在2000年起该项分值则出现了逐年减少的趋势。该项的贡献值为9.1, 贡献比重为9.1%, 分差0.9, 属于自由等级指标, 这说明我国政府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国有企业的收入和财产占政府总收入的百分比等较高, 该项评价为所有经济自由指标的最高值, 贡献比重排名第一位。

五、货币自由度

货币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5所示, 图表呈正态分布状, 其最峰值出现在2002年度, 峰值后均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2006年度为自由等级;该项的贡献值为7.9, 贡献比重为7.9%, 分差2.1, 属于大部分自由等级, 此项指标是针对近三年的加权平均通货膨胀率和价格调控进行评价的, 我国人民币升值与通胀的幅度均成可以借以调控经济波动的工具, 那16年货币自由度的评价特别是2005年后的5年里,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的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却让货币自由度的评价逐年下降;当然此指标还与价格调控有关系, 但根据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传递效应, 即名义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变化的影响, 相关的理论极其简单—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进口品的价格水平 (进口价格) , 进而传递到国内整个价格水平, 其内在联系是必然的, 该项评价为所有经济自由指标的次高值, 贡献比重排名第二位。

六、投资自由度

投资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6所示, 图表呈梯形下降状, 在2001年度下降后至2009年度均处在同一水平, 至2010年度为最低值, 最高值出现在1995-2000年度, 该项的贡献值为3.7, 贡献比重为3.7%, 分差6.3, 属于完全不自由等级, 为我国最需要改善的评价指标之一。多年来, 我国能按照WTO要求, 逐步对国内经济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在贸易和投资上基本采纳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规则, 包括履行实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WTO市场准入承诺, 调整本国法律、法规及行政手续, 使之与WTO协议相一致。但在对外汇进行管制、对支付、转移和资本交易和某些特殊行业是否拒绝外国投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

七、金融自由度

金融自由度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7所示, 图表呈两级台阶下降, 分属两个等级。该项的贡献值为3.8, 贡献比重为3.8%, 分差6.2, 属于完全不自由等级, 为我国最需要改善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按照WTO协议的协议, 已经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 特别是在银行、金融服务公司开业和运营基本开放, 但此项评价上反而较不开放前下降。当然, 本文认为2009年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金融服务业萧条, 金融市场便是危机中的机遇, 我国应该加快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 放松市场管制, 尽快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国家用人民币做交易。

八、产权

产权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8所示, 图表很有趣的是和金融自由度评价的曲线变化较为相似, 也分属两个分值, 同样为两级台阶下降之势, 该项的贡献值为2.8, 贡献比重为2.8%, 分差7.2, 属于完全不自由等级, 为我国最需要改善的评价指标之一, 是所有指标的最低值。当然此项评价和我国的基本国策相矛盾, 比如土地是属于人民共同所有, 个人只是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等, 这是本质上的矛盾, 它的上层建筑就是政治问题了。但我国的整个产权环境都在明显改善, 如我国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政府对征地规定等, 但产权的评价不升反降,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传统基金会的右翼政治思想。

九、廉政

廉政指标评价指数值如图9所示, 其分值在1997年后即呈现逐年小幅提升的趋势在2010年度达到最大值, 呈不断改善之势。该项的贡献值为3.2, 贡献比重为3.2%, 分差6.8, 属于完全不自由等级, 为我国最需要改善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认为廉政建设是一个过程, 它必须经历过比较腐败的时期, 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己卓有成效的廉政建设体系, 西欧的瑞典、芬兰、丹麦、挪威等国家, 是公认的廉洁国家, 他们同样有着比较腐败的时期。我国不断的改善此项评价, 特别是在十六大以来, 国家出台了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并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反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也借鉴国外反腐败的有益做法。

我国在政府规模、财政自由度、货币自由度三项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 分别属于自由、大部分自由和中等自由等级;而金融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腐败影响、产权四项指标均属于完全不自由等级, 为最需要改善的指标;商业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度则处于大部分不自由等级, 是我国需要继续努力的指标。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思考, 我们也看到了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评价的失真, 让我们联想到传统基金会的右翼政治思想, 其经济自由度指数的相互关系值得思考, 但是对于历史记录的审视可以获得更多这些数字背后的东西, 可以更详细地展现经济发展的制度前提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偶然因素。

参考文献

[1]、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Economic Opportunity&Prosperity[EB/OL].http://www.heritage.org/index/excel/2010/Index2010-Data.xls, 2010.

[2]、深圳广讯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榜[EB/OL].http://www.2opp.net/html/newshow1399.htm.

上一篇:教师职业压力下一篇:高中数学情感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