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

2024-07-06

会计师(通用12篇)

会计师 篇1

时值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方案尘埃落定,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也已结束。“6+1”的新方案出台后,出现了一些质疑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声音。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会计考试,被称为中国会计第一考,“注册会计师”更被誉为我国会计人头上的一颗明珠。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后,由于考试被划分为两个阶段,难度有所增加。但其吸引力是否因此降低了?是否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获取这一资格?

作为曾经在15年前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从业12年的笔者来说,对以上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笔者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非但没有过时,由于改革以后更为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其地位不但不会被洋证书取代,反而会有更高的含金量和身价。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会更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吸引力会更强。

根据对注册会计师目前数量和需求量之间缺口的长远分析,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估,笔者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5年内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黄金时期,15年以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进入成熟期,会相对饱和,就如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那样。所以,对于目前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摆在面前的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意味着即使在5年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可以享受至少10年的职业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间内,竞争较小,机会较多,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地位较高,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注呈逐步上升态势。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对什么是“注册会计师”有着更为切实的感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它还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会涉及到许多现实利益。很多工作能力突出的同志因为多年不能获取这一资格,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这个行业。其实,只要在会计行业及其金融投资等相关行业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注册会计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因为在国内从事财务、审计和咨询等工作,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代表着很高的专业水准。客观来说,注册会计师虽与国内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分属不同的系列,缺乏一定可比性,但在市场化求职中,它显然比以上二者要好得多。

金融风暴袭来,由于IPO项目青黄不接,国际“四大”相继“感冒”,裁员接踵而来,但据笔者了解,“四大”虽按等级划分员工级别,但对裁撤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很慎重。虽然金融风暴对国内事务所的影响较小,笔者所在的单位也不存在裁员问题,但从熟悉的一个单位的裁员中了解到该企业裁员会对被裁撤对象进行划分,通过对员工软硬件各项打分评估后,将被裁撤对象划分为重要人才、一般人才、次要人才三个档次。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由于在硬件中打分较高,一般都会被划入重要人才之列,成为裁员潮中的“特别保护”对象。

其实注册会计师对一个人的发展将有怎样的意义,笔者个人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笔者的故乡远在祖国边陲的小城黑河。初中毕业后,曾经在400多米的矿井下度过了好几年的时光。正是会计改变了笔者的一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这个行业后,凭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笔者不但一次性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并且成就了今天北京普洋会计事务所的事业。正是注册会计师这个金字招牌让笔者敢于来到首都北京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9年06月

会计师 篇2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重要的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这一资格的人,一旦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就要直接或间接地面对社会,承担着较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执行上市公司审计时,他(她)不仅要鉴证一个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且要判定其会计报表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原则,并出具审计报告。这一审计报告,不仅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关注,而且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关注。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作用决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入门标准需要与其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吻合,起到测试选拔后备队伍的作用。因此,入门考试会有一个标准要求,比起其他职称考试,难度会大些,然而,注册会计师考试毕竟是“入门”考试,其难度定位在注册会计师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测试的标准是客观的和相对稳定的,不会大起大落。

谈会计继续教育与注册会计师考试 篇3

1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制度的特点。

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在职性、实用性等特点。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其中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教育形式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它学习形式为辅。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财政局下属的会计管理部门是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具备较高的新技术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其次,要深化会计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也给会计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和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当前会计人员素质还不高,只有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教育管理的不利局面。

3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对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总体而言,其效果并不很好,管理不够完善,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会工作和广大会计人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加的人员和学习的时间难以保证,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教材滞后、教学内容不合理,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培训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

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

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我国于1991年起施行了注冊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财政部印发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财会[2001]1053号)的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共五门课程。从1994年起,通过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成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前提。通过考试,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了注册会计师队伍。

虽然建立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到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会计学科难度颇大的前沿考试,间接地对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每年每科10%左右的通过率充分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也正是因为其难度大,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成为整个会计群体关注的考试,而不单纯是一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入门考试。许多会计人员选择注册会计师考试, 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而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所进行的继续教育。

三、“会计继续教育”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的比较

和传统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相比,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无疑是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的内容更新颖,更广泛,更适应时代。虽然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教育培训所讲的内容往往并不深入具体,缺乏实践性,与规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会计前沿考试,其新颖性理论与实务始终代表行业最高水平。有助于会计人员获取更新颖,更全面的会计知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继续教育都是统一按一个内容进行培训,搞“一刀切”,使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学习同一内容,忽视了具体的工作差异。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共五门课程,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针对自身的工作特点进行学习提高。

2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比“会计后续教育”更灵活。严格来说,继续教育应是随时进行、不受时间限制的,但由于受到培训单位条件的限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一般放在每年的一两个月份集中进行,培训时间短且集中,很多会计人员因工作等原因在当时没法抽时间来参加学习,更有很多出差在外地或在外地工作的学员,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参加学习,所以,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上不合理。而注册会计师考试因其难度大,虽然每年只在9月份举办一次考试,但参考人员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往往从当年的三、四月份或者更早就开始了学习,甚至有些会计人员是常年学习不辍。这样就为会计人员学习新的会计理论知识,接触行业最新动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3教学手段,培训质量。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教学手段落后,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教学手段更趋现代化。然而,这一切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却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目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教学方式上,仍然停留在呆板课堂教学方式上,最多也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幻灯片式的教学。教学手段与更新知识之间极不和谐,相应地,教学效果也极不理想。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人员虽然大部分还是以自学为主,上级管理部门也没有统一的培训、辅导课程安排,但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各种社会办学、网络学堂层出不穷,其课程设计更科学,培训质量更高。

4继续教育的考试制度松懈。一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考试并未起到严格的约束作用,考试中抄袭现象比较突出,这样就削弱了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注册会计师考试由财政部主办,实行全国统考,其权威性和在公开、公平、公正方面是其它考试所不能及的。

5学习的自觉性。会计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人员为了获得所在单位任职、晋升的机会,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参加主管部门举行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会计主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会计人员是被动参加,自觉程度不高,个别会计人员只

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而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人员大多是自发要求接受会计知识的学习,因此其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很高。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继续教育也是如此,只有会计人员从自身的内因出发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改变那种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年检而不得不来听课、考试的现象。

四、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是最好的会计后续教育形式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目标已经达到。对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人员来说,不管是否能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只要经过了为考试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以考试来带动学习,促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断更新,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普通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客观地说,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个较漫长、较难熬的过程,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人员必须通过扎实全面系统地学习才敢于走进考场。虽然仅凭考试本身说明不了什么,但是通过这个学习的过程为掌握财务知识、开拓思路奠定了基础,对提高会计人员财会方面信息的领悟力、理解力、严谨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

五、对未来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为了会计从业年检的需要更是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需要。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就没有动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合理规划,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合格会计人才的知识体系。应按讲求实效、学以致用。本着学什么,用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讲究“新”和“实”的原则来设计培训课程,以满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内在需要。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诚信丧失,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行业信誉难以提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办法。应加强考核力度,激發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会计人员能够自觉地投入更大的热情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以达到继续教育的目标。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是彼此前后联系的,应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形式应多样化。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正在迅速普及。应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会计继续教育服务,高效、经济地培养造就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

5 大力宣传并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包括注册会计计师考试在内的各类会计考试,提升各种会计类考试合格证在继续教育考核中的地位。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会计师 篇4

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执业环境现状分析

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在执行业务时,所处的内外、上下、左右之间相互关系的情况和工作条件,从注册会计师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变革可以看出,执业环境对其执业活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正面临着会计服务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日益严峻的不公平的竞争形势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上的缺陷,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非会计师事务所大量承揽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谋取中介费现象严重。

当今注册会计师行业处于卖方市场,市场环境非常残酷、再加上强大竞争对手的打压,众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此外由于大多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治理经验还不丰富,影响力较小,大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很难接到业务。此时,面对环境造成的生存压力,事务所不得不求助于非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或个人,靠支付大量中介费来换取业务,以维持其生存。非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凭借各种优势大量承揽注册会计师法定业务,以向会计师事务所索取中介费的行为,更有甚者,非注册会计师的中介或个人利用某些社会关系控制某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执业环境,阻碍和限制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2、造假需求过旺。

前几年,我国经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潮,各地政府纷纷对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后企业并未能真正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绝大多数仍然是集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企业所有者的自身需要,往往是因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求或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他们才不得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然而即使委托审计,他们一是不希望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审计报告,二是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是比费用、比速度,比满足其不正当要求的程度等,由此造成会计师事务所正常生存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困惑。此外,政府在强势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也衍生出了一些虚假需求。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不惜花费巨额费用,组织专门班子制假、造假制造民营经济繁荣的假象。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个大潮中也扮演多种角色,由于生存的压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冲击,客观、公正、公平性自然而然地难以保证,执业困惑不断增加,执业质量随之下降。

3、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财务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这种现状使得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就有了一种“到处是陷阱,处处是地雷”的感觉。例如,事务所在承揽企业银行贷款担保审计业务时,由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比企业真正的报表数据跨大了好多倍,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想承揽这项业务,将承担巨大的执业风险。此外,在调查取证时,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应当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恰当的审计方法,才能获得最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审计结论,尽可能的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可以允许的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4、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对注册会计师等多数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主要是依据一些行政法规,容易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注册会计师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需要,其不完善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仅起不到有效的法律规范与保护作用,甚至有些方面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桎梏。此外,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制定的法规在执行和解释过程中也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的困惑。

二、解决注册会计师面临执业环境所产生困惑的对策

针对以上执业环境的诸多困惑,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充分有效地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1、建立事务所之间的战略联盟,尤其是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盟。要从根本上治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环境,降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压力,战略联盟是必由之路。只有行业内的事务所联合起来,制定各方均可接受的行业规范,并有相关机构保障监督执行,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空间。但与此同时,对于违反行业规则的事务所,必须予以处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特别对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战略联盟,尤其是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盟有更加重要的保护意义,因为这些事务所往往规模小、缺乏影响力,承接项目困难,而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战略联盟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且会得到联盟方的帮助,从而明显降低生存压力;此外,事务所之间的战略联盟有利于快速承接审计业务,从而可避免或减少向非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或个人求助。因此,事务所之间的战略联盟是必由之路。

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通过注册会计师会计诚信等级评定、建立执业人员会计诚信档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和促进企业会计诚信建设。另外,要加强诚信等级、诚信档案的动态管理。等级评定以后,动态管理至关重要,要加强对各等级注册会计师会计诚信实际情况监测,不搞免检和终生制。

3、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加强事务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解决“涉企检查难”的问题。第二,有计划地组织规模较大的检查,解决目前检查覆盖面过窄的问题。第三,以会计诚信建设情况为指导选定被查人员,解决检查目的不明、规模过大、难以组织等问题。第四,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解决过去检查处理工作中偏重于处理单位而忽视处理责任人、结果使检查的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

4、加强后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注册会计师只有真正地接受执业后续教育,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才能在执业过程中提高执业判断的水平,保证审计质量,防范执业判断风险。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后继教育,掌握全面的会计、审计及其相关专业知识是增强注册会计师执业判断能力的根本保证。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教育培训,其素质较当初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其职业特点,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也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方面还要特别注重和突出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探讨等形式开展培训,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同时,要防止教育脱离实际,造成学难以致用、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现象。

5、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使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全过程、全方位始终置于法律、法规的保护、规范和约束之中。要切实加快我国法制化建设进程,避免人为因素等的干扰和影响,为该行业和执业人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此外,政府部门包括工商、财政及执法部门对非注册会计师的中介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非注册会计师行业招揽业务应该出台相关法规规章进行处罚,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导致了行业中各种问题的发生,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执业时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l、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

会计师 篇5

根据《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12年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省注协定于5月25日至28日在山西铁道大厦举办全省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及会议安排

1、举办“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论坛。论坛特邀中注协、省财政厅等有关领导做主旨演讲,分别设有资源型经济转型与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转型跨越的实践探索、转型综改与新业务拓展等三个主题;

2、国学智慧与人生哲学;

3、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思考;

4、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发展战略;

5、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6、安排部署行业全年工作要点。

二、授课师资

本次授课师资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深圳鹏程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省综改办负责人。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综合改革试点市和试点企业负责人、外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家、省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新业务领域拓展能手将出席“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论坛并发表演讲。

三、参加人员

各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及分所主要负责人1名。本次培训班要安排部署行业全年工作,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务请事务所负责人本人出席,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培训班床位紧张,不安排司机食宿,请自行解决。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5月25日—28日,5月24日报到;

地点:山西铁道大厦;

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399号;

总台电话:0351—6060240;

乘车路线:乘公交车到下元?站转乘16路(一站地即达)铁道大厦下车; 省注协培训部联系电话:0351—4083725。

五、培训费用

培训费每人1000元(含资料费、食宿费),报到时请到宾馆总台领取有关资料。为保证良好的培训秩序,要求各事务所负责人(包括太原市)统一在培训班食宿。

注册会计师舞弊动因分析 篇6

关键词:审计;舞弊动因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道德因素

注册会计师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义务。基于公众的信任,这个职业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审计责任关系中,存在着“社会公众——财产管理者——注册会计师”的隐性契约。双重契约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人角色更加地突出和重要。如果职业道德受到侵蚀,审计职业本身的存在将受到威胁。

既然道德会危及到审计职业的存在与否,那么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何还会弃职业道德于不顾、置审计质量于不管呢?“囚徒困境”可以解释此问题。“囚徒困境”的内含是,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道德规则,大家都会得到利益;如果绝大多数人遵守道德规则而极少数违反,那么极少数人会在损害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大家都不遵守道德规则,那么,大家的境况都会很糟糕。

注册会计师在面临保持独立性和协同舞弊的行为选择时,是存在“囚徒困境”问题的。如果所有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都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发表公正的意见,那么整个行业的形象将得到提升,注册会计师既可获得自身经济利益,满足自我需要,也可实现社会价值。但是如果少数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实施审计舞弊,以获得不正当收益,受此影響,多数以至所有从业者置职业道德于不顾,那么,整个审计职业就会丧失公信力,失去存在的意义。

要解决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囚徒困境”问题,就应注重对其行为约束和道德约束。对于协同舞弊的注册会计师而言,行为约束和道德约束的目标就是促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囚徒困境”中的决策者有可能提高对对手保持独立性的信任度,在相信对方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道德行为、出具正确的审计意见时,决策者会选择保持独立性,而不会选择协同舞弊行为,从而避免非理性化结果的出现。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及发现后受到惩戒的程度

审计的产品是审计报告。从形式上讲,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差别,都是依照审计准则形成的;但实质上,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审计产品的质量是有差异的,甚至差异是巨大的。审计产品使用者限于其能力、成本等因素难以对审计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尤其是社会公众,更是无法对审计产品质量加以直接评价。信息不对称使审计市场难以像商品市场一样直接向使用者传递产品质量高低的信号。对于审计质量,主要有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证监会等方面所进行的行政性质的监督或监管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自律。这种监督和自律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协调、监管手段乏力、处罚标准不一,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不能保证监督或监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较低的舞弊发现率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舞弊进一步发生的原因对于发现的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应采取措施进行惩戒。惩戒的目的就是威慑、制止和预防犯罪。一般来说,加大惩罚程度能够降低增加犯罪者的犯罪成本,从而降低犯罪率。但并不是惩戒的力度越大越好,否则,会事与愿违。就我国目前对于注册会计师舞弊的惩戒程度来讲,似有过轻之嫌。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罚款等行政方式,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较少。单一的行政处罚手段降低了法律的威慑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使参与舞弊的注册会计师们怀有侥幸心理,纵容了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行为。另外,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采取有限责任制,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仅为几十万元,再严重的舞弊行为,签字注册会计师也不会从经济上受到重创。

三、注册会计师舞弊的形成过程

通过上述诸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在面临舞弊行为和保持独立性的两难境地时,会将特定的心里需要转化为实在的机会,并考虑机会、受到处罚的可能性和程度等因素,确定舞弊与否及舞弊的具体行为过程。

协同舞弊的期望效用函数:U=(N+B)*(1-P)+(N1-Q)*P

保持独立性的期望效用函数:V=N+(1-q)+N2*q

其中:(1)正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获取审计净收益的效用为N,包括当期审计收益的效用和未来预期审计收益的贴现效用

(2)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合谋舞弊可获得额外收益的效用为B,它是物质的正效用和精神上的负效用之和

(3)注册会计师预计舞弊被发现的主观概率为p,0

(4)受到警告、罚款、暂停执业等直接处罚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效用(或贴现效用)为Q,Q>0

(5)受到处罚后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以后的市场份额,这样遭受处罚前注册会计师的收益贴现效用和处罚后的收益贴现效用之和为N1。

(6)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预计遭受解聘的主观概率为q,0

注册会计师在协同舞弊和保持独立性的选择中,会比较两者的效用函数,当U-V>0时注册会计师选择舞弊,可见,舞弊获得额外的效用B、拒绝舞弊被解聘的主观估计概率q以及拒绝舞弊被差处后预期收益效用的降低(N-N2)与注册会计师选择舞弊的概率正相关;舞弊被查处后预期效用的降低(N-N1)、舞弊后受到直接处罚的效用绝对值Q以及舞弊被查处的主观估计 p与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的概率负相关。

四、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活动中基于满足特定的利益需要,并将需要转化为动机,在机会、收益、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及发现后受到处罚程度等因素整体许可的前提下,舞弊由此产生。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舞弊问题,提出下列建议: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其主要措施是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监控部门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监督检查的制度及拒绝审计舞弊的利益保障机制。

(二)减少道德低下或有违规记录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机会。其主要措施如限制其市场准入甚至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不分派其执行审计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或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其道德水平以使其符合执业标准的要求。

(三)恰当惩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问题。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应根据舞弊过程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恰当地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培育有效的审计市场。有效的审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审计舞弊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审计舞弊问题也有助于发现并使其受到应有的惩戒。(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

[2]焦江才.审计道德建设与控制[J].审计与理财,2006,(2)

[3]宋红梅.资本结构理论 [J].改革与战略,2006,(10).

[4]仉元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5]郭树清.研究私募在债券和股权融资方面作用[N].中国证券报,2012,03,03.

会计师 篇7

1 文献回顾

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Mautz和Sharaf (1961) 认为, 尽管长审计任期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 但与审计客户建立长期联系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损害审计人员的诚实公正, 引致对独立性的重大威胁。Johnson, Khurana和Reynolds (2002) 认为, 与中等长度任期相比, 短任期下财务报告质量更低, 长任期下财务报告质量并未下降, 说明审计任期延长并没有损害审计质量。Jeff P.Boone, Inder K.Khurana和K.K.Raman (2005) 首次检验了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发现, 就投资者而言, 二者在前期是正相关关系, 而在后期则是负相关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会受到第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董南雁、张俊瑞 (2007) 研究发现, 在以公司治理质量高低为标准区分样本时, 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当公司治理质量较低时, 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 转折点在5年附近;当公司治理质量较高时, 审计质量随审计任期的延长而提高。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签字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变化符合学习曲线效应, 在任期的前期明显呈上升趋势, 而后期则逐渐平缓;而随着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 审计独立性将逐渐下降。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而发生的变化特征取决于决定审计质量的这两方面因素中作用力度更大的一方, 而哪方面作用力度更大则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 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上。签字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随任期延长的变化符合学习曲线效应, 在前期上升, 而后期则逐渐平稳。由此可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 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呈学习曲线状变化。

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 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随任期的延长而下降。由此可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 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3 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所有年度报告重述公告为依据, 选取重述内容所属年度为2003-2010年, 且重述内容涉及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 筛选后可得最终样本共计711个。

模型一:

模型二:

为检验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OP表示审计意见类型。TENURE表示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SIZE表示被审计单位规模。ROA表示被审计单位业绩, 等于总资产收益率。GROWTH等于本年营业收入除以上年营业收入。LEV为资产负债率。ST表示被审计单位是否在重述内容所属年度。BIG表示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或国内六大之一。BIG×TENURE为是否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交叉项。

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检验初步证实了,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抑制了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 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5 结论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影响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抑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延长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中, 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 审计质量随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而下降。

参考文献

[1]董南雁, 张俊瑞.中国证券市场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 2007, 10 (4) :43-51.

[2]E Johnson, Inder K Khurana, J K Reynolds.Audit 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19 (4) :637-660.

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初探 篇8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

(一) 注册会计师的调查会计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认定。注册会计师在作为独立的法务会计专家为各方提供相关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认定证据时, 若诉讼双方在判定行为人的目的是否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中发生歧义时, 法务会计专家应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调查: (1) 行为人是否因此而直接获取了巨额利润或减少了损失, 转嫁了风险; (2) 散布上涨消息却将手中证券或期货合约卖出, 散布下跌信息而自己买入某种证券或期货合约; (3) 有他人证实和交易记录证明行为人买卖证券、期货的价格、时间、方式, 系与他人约定而进行相互买卖或虚买虚卖; (4) 行为人以前曾实施过同样的行为避免了损失或获取了非法利润, 并取得相关的最有力证据。

二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认定。一般认为, 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只要具备其一的, 就可以成立本罪。法务会计在进行该罪则的认定时, 首要调查的是该项经济行为是否属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之一, 其中应注意的是对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外的企业虚报注册资本的, 不能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另外, 应着重调查该注册资本是否为出资人的实有资本或自有资金, 是否享有对资金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对于先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后又拥有实有资本的情形, 法务会计人员应着重深入调查该公司的财务状况, 以查明公司是否真的盈利, 若情况属实, 则行为人无疑已经构成了虚报注册资本罪成立, 应当以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是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认定。在判断某一提供虚假财会报告行为罪是否成立时, 应首先考虑虚假财会报告是否已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如果只是制作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会报告行为, 并末向股东和社会公众公布的, 不构成本罪。其次要调查该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后果。如果公司虽然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但尚未造成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后果, 或者其行为与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所遭受的严重损害之间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亦不构成本罪。此外, 如果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存在虚假内容或者未能真实反映重要事实, 但因为过失所致, 如公司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熟悉, 或者财会等相关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所导致的, 则即使是严重损害了股东或者其他人的利益, 也不能按犯罪处理。

(二)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支持业务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支持业务范围可涉及到相关的保险索赔, 合同违约的经济损失计算, 婚姻纠纷中的精神赔偿等计算, 员工的错误解聘等损失的计算等量化问题的相关法律问题。在确定损失范围、损失内容和计算方法等专业性强、争议性大的问题时, 涉案律师可以聘用法务会计人员参与诉讼案件的损失计算活动, 一方面与律师进行充分沟通、检查相关书证, 形成对案件的初步评价, 并进一步确定损失范围、考察计算方法合理性以及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另一方面检查对方专家所提出的损失报告, 并对其主张中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 拟定相应对策。而对于司法机构, 则可以聘用独立的法务会计专家为案件具体损失金额进行计算, 为其断案提供最有力最精确的证据。

二、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执行机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法务会计执行机构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司法机关内部的司法会计鉴定中心或部门, 一是得到司法机关授权从事司法会计鉴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作为审判机关的内设部门, 容易引发种种腐败。鉴定人员与审判人员存在的关联关系会破坏审判和鉴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审判人员希望借司法鉴定结论为某方当事人徇私舞弊时, 由于“同事情面”, 司法会计人员也容易违背职业道德原则, 导致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难以保证。鉴定人员往往有行政单位的官僚作风, 鉴定案件缺乏效率, 影响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业务范围过窄

我国法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化指导, 经济损失确认和度量标准缺位。因为参与的会计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获取证据的针对性和对经济损失估计的准确性,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司法实践发展的需求。

(三)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 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务会计业务不多, 从事法务会计的注册会计师数量有限;注册会计师的法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全面, 缺乏法务会计执业经验, 普遍存在不会运用法务会计技术获取会计证据的状况;后续教育机制还未建立, 对法务会计现有从业人员缺乏定期的、有组织的后续教育;缺乏专业资质认定机构, 无法对法务会计从业人员必需具备的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

(四) 相关的法律依据缺乏

我国尚未建立起法务会计专业标准体系, 法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化指导;也没有专门的法务会计质量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务会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对策

(一) 健全法务会计的执行机构

将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从司法系统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中介机构, 并从会计师事务所吸纳专业人士, 经过资格认证后专门提供法务会计服务。这种模式将使司法会计鉴定机构成为具有独立财务权、人事权的面向社会服务的中介机构。其鉴定质量和效率都能比以往有显著提高, 又保证了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化, 为实现司法鉴定职能的独立化、鉴定人资格的职能化、鉴定资源的配置市场化奠定基础。

由独立的机构提供法务会计业务有助于帮助会计职业人士维护合法权利。法务会计人员能够帮助会计职业人士或组织主张合法权利, 减轻由职业风险而引起的法律责任。从会计职业界的角度, 独立的法务会计机构也能更客观地维护业内人士的合法权利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形象。

(二) 拓宽法务会计的业务领域

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开展的法务会计业务只限于司法鉴定、保险理算、海损计算、知识产权纠纷调查、税收筹划等有限的方面。实际上, 与国外类似的法务会计业务在我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多样的法务会计业务。

(三) 加强法务会计人才的教育

要培养和筛选合格的法务会计从业人员, 首先应建立“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 就会计证据采集、财务话题面谈技巧、法务会计调查等方面综合考核。法务会计师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法务会计人员的素质, 为我国法务会计的规范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 可将法务会计融入会计学科的建设中。在对会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教育时, 必须注重学科的综合性。此外, 还必须注意法律知识方面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训。

(四)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的相关法律

国家应尽快完善法务会计相关法律环境, 包括丰富会计法律规定, 协调会计与其他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 加大会计执法监督力度。目前, 会计法律规定尚存在很多空白:如证据法、投资法、产权法等经济法规亟待规范;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税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若山等:《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兼论法务会计与新<会计法>的关系》,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2]赵红英:《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6期。

会计师 篇9

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的主管部门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业务指导部门为省财政厅, 接受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首批入会的有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总会计师、财务主管、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财务部门负责人、高级会计师等岗位200多名个人会员以及淮北矿业、徽商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铜陵有色、江淮汽车、古井集团、皖北煤电等50多家单位会员。

会议讨论通过了《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章程》等文件, 表决通过了名誉会长、顾问、理事、常务理事、协会负责人名单及副秘书长和内设机构负责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赵惠芳教授当选为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第一届会长, 汪元义、江燕、王言彬、周加来、耿金岭、李晓玲、胡三友、汪皆斌、刘应红、张剑、王永民等11人当选为副会长, 秘书长由王永民兼任。原安徽财经大学卓文燕教授当选为名誉会长, 桂建平、李朝东、吕绳振、李增智、王明胜等五位领导被聘为协会顾问。

会计师 篇10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一) 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

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主要指审计地域的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财务及运营状况的可变性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1) 审计地域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公司的管理层, 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股东、债权人提供合理、准确的审计信息。因此, 注册会计师因遵循被审计单位当地的法律, 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执行全面性审计。

(2) 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如居民消费状况、货品进出口状况、利率、汇率等等都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产生影响。间接融资市场利率处于不断变更中, 导致负债融资比率较高的企业的融资机会成本发生持续性变动。多数企业会改变自身的权益倍数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而由于间接融资市场是非完全市场, 公司的负债融资额度与公司的信用情况呈现正向关系, 而负债融资利率与公司的信用状况呈现反向关系。公司融资结构变化往往是非合理性的, 即通过财务理论和财务模型推算出的公司最优化资本结构不再试用。因此, 注册会计师对于资本机构所提出的审计意见虽然符合财务理论科学, 但无法被被审计单位实际运用。

(3)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运营状况。会计报表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 此为财务报表的正向形成过程。然而, 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会计报表的合理性, 从而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干预。财务报表不仅仅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 同时也对公司本身的运营状况产生影响, 此过程可以理解为财务报表的逆向形成过程。从以上推论可以得出, 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与财务报表信息形成了“镜面反射效应” (Mirror Reflection) 。

用x表示公司运营状况, y表示财务报表数据;

函数为f (x) =y, f (y) =x;

因公司一直处于持续经营中, 所以x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 导致y处于持续变化状态, x与y一直处于非恒定状态中。因此, 财务报表是无法完全反应某一时点和期间无误差的公司状况的。这与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极为类似。

如公司税务筹划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会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此情况下, 审计工作已经超越了原有财务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表发表财务审计意见, 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也是2006年始, 五部委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执行全年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所在。被审计单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 导致审计风险大幅度增加。

(4) 会计信息非对称性。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参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运营, 只能通过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数据执行审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注册会计师很难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从而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同时, 财务报表的使用频率越高, 财务虚假数据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间接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 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

指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审计程序与方法的不完整性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性。

(1) 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因审计报告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观认知, 且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认知存在差异。信息在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被所有财务报告的阅读者认可, 加大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审计风险。

(2) 审计流程与方法的不健全性。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工作的委托方, 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工作的受托方。因此, 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通过降低抽凭数量节约审计成本, 这便增大了审计风险。因被审计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审计费用较为敏感, 被审计单位对成本效益原则较为重视。注册会计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往往通过降低审计凭证抽取数量的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 增大审计风险。

(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感缺乏。由于审计职业界存在“有独立性则无市场, 有市场则难求独立性”的现实情况事务所淡化独立性争取市场在所难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考虑成本因素, 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缺失, 缺乏对审计项目的风险和质量控制, 造成审计风险增大。

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立信”) 是国内持有全牌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始, 该事务所签发中国A股上市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居第一。立信现有CPA执业人员1500人左右, 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及多个专业部门。

(一) 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立信采取的是“总体把握审计风险, 各环节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立信始终坚持“审计风险总体把握, 审计风险各环节控制”的宗旨, 严格把控审计风险。

立信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共包括6个方面, 如图1。

接受委托阶段, 风险评估阶段, 审计策略设置阶段, 审计程序实施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 立信内设风险管理部 (以下简称“风控部”) , 由资深风险管理专家组成。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全方位审计风险评价体系并建立内部数据库。

(1) 初始阶段。在审计初始阶段, 风控部对初次被审计单位和连续被审计单位独立设置两套风险评判标准:对于初次被审计单位, 风控部组成专家组, 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环境、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专家组成员通过讨论, 决定是否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申请。对于连续审计委托单位, 专家组更多关注被审计单位综合环境变化, 以确定是否与该单位保持业务关系, 如图2。

(2) 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 主要由立信审计业务部各项目小组执行具体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组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综合情况, 如行业环境、负债情况、股东情况等等, 初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项目经理结合经分析得出的具体信息, 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 具体落实到项目组个人, 并制定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审计执行阶段, 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工作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须定时向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汇报项目整体进度及主要问题 (汇报频率由合伙人和风控部根据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审计项目组人员配备商定) 。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即时给予项目经理答复如图3。

(3) 完成阶段。当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 项目组对审计项目进行总结, 项目负责人编制书面审计总结。审计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被审计单位主要财务及内部控制缺陷;被审计单位风险现象;被审计单位风险分析;风险所对应的改进建议。

审计项目组同时将审计底稿交由风控部审核, 风控部出具审核意见并交由合伙人复核, 合伙人出具质量复核意见并由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如图4。

(二)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控制主要分为外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措施。审计风险外部控制措施指从客户质量、事务所规模、外聘顾问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 严格选择被审计单位, 把控签约环节。立信设有专门的风控部, 针对签约环节的审计风险执行计量和评估。风控部需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 对拟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 出具低风险的评估意见后, 立信方可与拟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否则拒不接受该拟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2) 扩大事务所整体规模。立信自1986年复办以来, 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家分支机构, 其业务覆盖财务审计、税务、工程造价、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并且不断拓展其海外业务。2001年始, 立信在中国大陆A股市场签发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第一位。现有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上市公司约300家, IPO公司300约300家, 外资企业约2000家。

(3)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立信自成立起, 就成立了由资深专家组成的会计政策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 对一些争议较大的审计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在有审计诉讼发生时, 立信所便可做到有备而战, 大大减少了审计风险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控水平。

(4) 提取风险准备金、购买职业保险。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采用的较为重要的保护措施, 责任保险主要在诉讼失败时, 减少事务所的经济损失。责任保险虽然无法规避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诉讼, 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财产安全还是非常有益的。立信所自成立以来, 累计提取的风险准备金达到3900万元, 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已达到2亿元, 极大增强了其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指从内部治理、执业人员选聘与培训、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 内部治理严格。立信所实行审计项目集中管理制度, 全国各地的审计项目均须发回上海总部接受集中质量审核。立信所审核部为审计项目质量的对口管理部门。执行与审核的不相容职责相分离, 有效地控制了各个合伙人分管项目组的自主权, 降低了审计项目风险。

(2) 重视执业人员的选聘与培训。立信所人员招聘由人力资源部和各合伙人分管的审计业务部共同管理, 事务所每年底根据现有人员结构决定下一年度的人员招聘计划。招聘人员从审计助理到合伙人, 涵盖公司各个方向和级别。招聘人员除合伙人外都采用试用期机制。试用期内员工作为实习生参与审计项目。试用期满后, 人力资源部和审计业务部根据该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决定是否录用为正式员工。各个级别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可以晋升。职级晋升在个人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长。这对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好处, 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3) 审计风险环节控制。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即在审计工作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把关。立信所董事会每年会制定和更新质量控制程序。每个审计项目无特殊情况, 均须按照该流程执行质量控制, 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风控部员工对审计工作负有复核、指导以及监督的责任如图5。

一是项目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主要复核审计整体策略和具体计划、审计底稿规范和比较数据、审计报告、重大缺陷、风险分析及改建建议的可行性、会计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总结及信息披露等重大内容。项目负责人还需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改进建议 (一般列于审计报告中) 执行情况, 审核工作底稿对审计报告进行支持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审计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针对特别风险审计部分是否执行了专项性审计程序且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二是风险控制部审核。风控部主要针对技术方面执行质量控制, 风控部所执行的技术复核也是最重要的控制程序。技术复核主要针对审计报告和重要审计程序符合, 包括是否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识别、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评估等工作;是否对重大会计事项执行了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否对银行存款、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等敏感会计科目实施了重点审计, 并对不符的情况进行说明;是否对关联交易真实性、价格的公允性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进行关注。

三是合伙人审核。合伙人复核是在前两级质量复核的基础上执行总体监督与控制, 即对前两级复核质量的再次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的合理性、完整性是否得到复核;对重大事项及概要是否已执行复核;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审计判断和改进建议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复核;经审计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得到有效复核。合伙人完成审核程序后, 须由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专业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具审计报告。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以立信风险控制体系的控制流程及具体控制措施为例, 对风险控制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 可以为其它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笔者认为, 立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立信拥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合理、有效, 且能够得到有效“落地”, 是立信审计项目质量即高又稳的重要保障。 (2) 人员招聘模式合理、有效。立信的招聘从面试开始, 即履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招聘人员的级别、定位都需要经过测试和审核, 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责。 (3) 严格控制签约环节审计风险。立信严格控制签约环节风险, 从项目初始即审计项目承接阶段开始控制审计风险。不论是初次承接项目还是连续审计项目, 风控部都会执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 在出具低风险评估报告后, 事务所方可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4) 风控部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审核程序。风控部和合伙人对审计项目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现场负责人需要定期上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进度, 以便从项目整体上把控风险。只有当风控部签发完整审计意见后, 注册会计师方可出具最终审计报告。 (5) 提取风险基金、购买执业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提备风险基金, 或购买职业保险的方式分散寄存审计风险。

(二) 建议

立信虽然在上市公司审计领域, 长期占据业绩第一, 但在大型企业及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相比于国际“四大”所仍有不小的差距。经如上论证,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供各位参考: (1) 审计客户选择。立信的审计客户从地域及资产规模来看, 分部极广, 大中小型企业占比较为平均。相对于国际“四大”追求大型、高端企业的定位, 立信在客户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客户质量的差距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因此, 挖掘规模大且风险低的客户对审计风险控制极为重要。 (2)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立信采用项目集中复合制, 立信在全国的27个分支机构的审计底稿均需发回上海接受风控部的统一质量审核。各分支机构自主性较小, 能够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但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必须随着法律、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立信需要不断更新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才能够保持其在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 (3) 提高人事稳定性。立信所执业人员中, 执业CPA人数长期位居第一位且绝对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立信人才流失率仍然偏高。在离职人员中, 中高级审计人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事务所向国际“四大”发出挑战的一大原因。因为薪酬、个人发展等原因, 较多中、高级审计人员选择在从事一定年限的审计工作后, 跳槽至企业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或其它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强度较大, 中高级审计人员在到一定年龄后, 偏向于安定的生活, 这促成了其跳槽的动机。因此, 立信须继续加强员工薪酬与培训管理, 这对审计项目风险控制有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 (4) 提高审计信息化、自动化。增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及提高自动测试程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避免审计项目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审计风险, 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5) 内部控制标准缺失。立信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相关认定。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 较多凭借自身的职业判断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及相应缺陷进行认定、风险分析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程序应该规范化、标准化。立信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构建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流程并对相关执业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根文、黄志斌:《审计风险的形成及其控制》, 《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 篇11

关键词:环境税;立法可行性;紧迫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095-01

21世纪以来,国外以安然公司为序幕,陆续爆出了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各行业的审计失败案例。在中国也出现了像银广夏、郑百文等许多的审计失败案例。与这些案例相关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也都受到严厉的惩罚。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审计失败,尽量避免法律诉讼,已成为行业焦点问题。

1完善法律环境

在西方,审计准则是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我国,审计准则的地位在法律上却没有得到确认。目前我国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裁定和执行权归属于人民法院。《审计准则》被许多法官视为纯粹的行业标准,不足以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辩护依据。而且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诉讼案件往往专业性很强、技术复杂程度很高,法院难以独立对案件做出合理界定。随着市场经济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民事责任必将成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最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的《民法》和其他法规中,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民事责任的内容规定几近空白,已有的法律规范又存在冲突之处。因此,有必要完善注册会计师方面的法律规范,同时,对凡是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条文从口径和内容上做到一致,并适当地加以细化,以便执法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2遵循执业准则的规范,不能从事不能胜任的委托业务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3个最重要的规范。独立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们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关系,独立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只有具备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客观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委托单位或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公正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同时,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从事业务活动,便意味着他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完成受委托的业务,如果对某项业务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都无法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的话,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接受该项业务的委托。

3保持对职业怀疑态度

了解客户以及审计事项有关的个方面情况是发现风险避免法律诉讼的第一步重要环节。注册会计师至少要对一下环境事项保持职业怀疑态度:①现有的政策,法律对客户的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及程度,客户经营前景如何。②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理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向,客户整体风气,精神状况。③客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情况,采用换算体系。在保持对审计环境敏感的同时,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是谨慎选择客户及业务,即客户品质和业务的选择,以免陷入客户设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户已有诉讼的牵连。

4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第一号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盈利预测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进行审查并做出报告”。注册会计师对前景财务资料的审核并不是对前景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及结果能否实现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表示确认,提供担保或承担责任。注册会计师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做出判断并提出是否公允反映的意见。但未来事项中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无法收集未来事项演变或结果的证据,无法对将来发生的事实做出客观的判断,因而就不能对其能否实现或可实现程度的大小做出保证,否则,只会加大注册会计师本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会计师 篇12

201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与2009年相比, 总体变化不大, 大部分章节主要是对文字或例题数字的修改和完善, 如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其他章节主要变化如下:

第三章存货:增加了“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均有变化:成本法变简单了;权益法增加了合营方向合营企业投出非货币性资产产生损益的处理。

第五章固定资产:增加了运杂费抵税内容, 高危行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的处理等。

第九章负债:修改了个别账户。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举例中涉及增值税的有变化; (2) 售后回购和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有变化; (3) 增加了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处理; (4) 增加了房地产建造协议收入的确认。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 (1) 利润表中增加“综合收益”; (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项目相应发生变化; (3) 分部报告有变化, 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合并为经营分部。

第十四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举例中增加了增值税和营业税。

第十八章股份支付:增加了可行权条件的定义。

第十九章所得税: (1) 删除了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确认暂时性差异问题; (2) 增加了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问题。

第二十一章租赁:修改了出租人融资租赁债权确认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删除了所列举的前期差错的几种情形。

第二十四章企业合并: (1) 增加了反向购买的处理; (2) 增加了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

第二十五章合并财务报表: (1) 合并工作底稿中增加了与综合收益有关的项目, 数字有修改; (2) 增加了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 (3) 合并利润表中增加了与综合收益有关的项目; (4)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例题有改动, 并且增加了在企业合并当期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对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与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在购买日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相互抵销的处理; (5) 增加了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调整项目。另外, 该章增加了“第七节合并财务报表附注”。

二、2010年《会计》教材各章复习提示

第一至十一章, 是基础章节, 主要介绍了各个会计要素, 要掌握各个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及处置处理。这些章节是基础性章节, 基础知识要掌握牢靠, 理解上要深入, 打好基础, 以便为后面业务章节的理解做好准备。强化阶段这些章节建议好好看教材, 并且配合练习巩固。

注意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异同, 同时注意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这两个项目核算的差异, 一个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一个是摊余成本计量模式, 需要特别注意。长期股权投资也相当重要, 这部分内容需要深入理解, 才能为合并财务报表的正确编制奠定基础。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以和资产减值结合一下, 可以从减值角度理解与掌握。对于程序和步骤类的规定要深入理解, 比如为什么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这是比较综合的一章, 主要掌握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这个章节重要性不是很大, 不过要了解基本的报表项目, 对于现金流量表个别项目会计算就可以了, 注意从实务角度理解。

第十四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一章有点变化, 注意其银行存款额的确认问题。注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费用、税金的不同处理, 注意从性质上加以理解, 价内税、价外税的不同处理与税种性质有关系, 理解到就能掌握好!至于价值计算, 记住公式要紧!不管是单项资产还是多项资产, 原理都一样, 涉及的知识点在前面基础性章节中都有。

第十五章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属于一个新的概念, 类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但是这里属于货币交易。主要关键点在于债权人的让步, 如何判断让步?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小于当前的债权价值, 所以判断上可能要用到折现。不管是延长偿还期限还是利息调整, 都要注意。这里面新的东西不多, 也没多少难点。资产其实就是销售问题, 转股基本上没有难点, 延长偿还期限之类的方法主要就是现值的判断问题。这里其实也是对于之前基础性章节的复习。

第十九章所得税。这是非常重要的章节。近年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重点有: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复习时要注重顺序, 先确认暂时性差异, 再确认递延所得税, 最后计算所得税费用。理解上注意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入手, 重点是税前可以扣除的金额确定, 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 也直接影响到计税基础这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另外, 递延所得税问题在教材中多有涉及, 一定要注意以此为主线联系相关知识点!

第二十二、二十三章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要注意区别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之后要注意该章节常与其他章节相结合出题。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重点不在于调整方法本身, 在于基本知识点涉及的正确会计处理, 包括处理流程和配套业务, 比如坏账引起递延所得税、影响净利润等。实际上在考试中, 差错更正往往其实就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 至于会计政策变更之类的调整方法很固定, 主要是清楚涉及多少业务。因此这两个章节结合很必要, 理论上互通。

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章, 这三章要结合起来复习, 从投资开始到合并财务报表一条线地学习。合并财务报表是个思路问题, 两种思路报表的合并, 重点是掌握两种报表下对于内部交易的处理, 找到差异是根本!至于抵销分录都是固定的模式, 记住就好。先记住, 然后要注意前后联系。抵销分录的设置都与正常的会计处理息息相关, 比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大于付出成本的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那么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怎么办?要从资本公积中挑出来相当于利润的部分, 看到这个分录要会联想, 凡事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多思考才能多进步。

三、2010年《会计》教材各章重点内容归纳

第一章总论: (1) 会计假设; (2) 会计质量要求 (4个) , 可比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3) 会计六要素; (4) 会计计量属性。

第二章金融资产: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 金融资产减值; (5) 金融资产转移。

第三章存货: (1) 存货的初始计量; (2) 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2) 成本法核算; (3) 权益法核算; (4)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第五章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计量原则) ; (2) 固定资产折旧; (3)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4) 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使用) ; (5)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第六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后续计量。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后续计量。

第八章资产减值:总部资产、资产组、商誉的减值。

第九章负债: (1) 应付债券、可转债; (2) 应付职工薪酬。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科目使用及有关核算。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 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2) 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3) 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4) 建造合同取得的收入。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 (1)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填列; (2)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 (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 (4) 分部报告; (5) 关联方披露; (6) 中期财务报告。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 (1) 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 (2) 重组义务的处理; (3) 预计负债的核算内容。

第十四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银行存款额的确定;各种交换的处理。

第十五章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抵债。

第十六章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十七章借款费用:近三年常考, 计算资本化利息。

第十八章股份支付: (1) 掌握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处理 (股票期权等) ; (2) 掌握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处理。

第十九章所得税:非常重要。

第二十章外币折算: (1) 日常外币业务的折算, 交易日、资产负债表日、结算日; (2)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汇率的选择; (3) 境外经营的计账本位币的确定。

第二十一章租赁: (1) 承租人经营租赁处理; (2) 售后租回经营租赁核算; (3) 承租人融资租赁核算。

第二十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 差错更正 (当年发现当年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差错更正) ; (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选择题) 。

第二十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 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的选择判断; (2) 主观题主要是将本章的内容与其他章节 (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等) 有关内容结合。

第二十四章企业合并: (1)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注意合并日应编制的调整分录、抵销分录, 以及应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2)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注意购买日应编制的调整分录、抵销分录, 以及应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商誉的计算。 (3) 通过多次交易实现企业合并的, 注意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4) 重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注意:法律上子公司合并成本的计算;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5) 购买少数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 作简单了解。 (6) 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特别注意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方法。

第二十五章合并财务报表: (1) 合并范围和编制程序。 (2) 调整分录的编制:权益法的调整;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允价值的调整。 (3) 抵销分录的编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核心抵销分录)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内部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的抵销。 (4) 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

上一篇:美国大学协会下一篇:新建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