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条例

2024-06-09

总会计师条例(共3篇)

总会计师条例 篇1

随着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总会计师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1990年颁布的《总会计师条例》至今二十余年没有进行修订过, 有些内容已经滞后, 里面的许多规定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从而制约了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例如, 由于现行《总会计师条例》把总会计师定位为行政职务, 使得许多不合格人员进入这一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当中, 总会计师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有些不能严守职业道德, 主动参与了会计舞弊;有的自身水平和能力不高, 面对造假案件的发生无能为力,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如何完善我国的总会计师制度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在此, 笔者尝试完善、修订《总会计师条例》的某些条款, 以使其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现代管理模式需要相适应, 为我国总会计师的职业化、市场化改革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笔者以为, 《总会计师条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迫切需要修订和补充:

1.修订条例的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中规定: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可见, 条例的规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现在一些企业的资本构成比较复杂, 可能由国有、外资、民营等多种混合资本组成, 1990年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这种情况。条例第二条应该按照《会计法》修订为“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这样规定, 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也与《会计法》相一致。

2.条例第三条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 协助行政领导工作, 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第十五条规定:企业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提名, 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聘任;免职或者解聘程序与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可以看出, 条例依然是把总会计师作为行政职务来看待, 这样必然会淡化对总会计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缺乏对总会计师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视。因为总会计师虽然是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但是对于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位, 行政任命制会忽视这个职位的专业要求而导致许多不合格者滥竽充数。而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强调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不符合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修改后的条例中有必要明确在市场中选聘总会计师的做法, 消除对总会计师聘任的行政干预。

3.从立法上看, 目前没有任何对总会计师进行资格认证的法律规定, 只是《总会计师条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 但这个条件不能作为资格认证的依据。为了推动我国总会计师的职业化发展, 笔者建议在修订后的《总会计师条例》中增加总会计师资格认证的相关条款, 对总会计师资格认证的对象、认证的条件、认证考试的相关规定、资格证书的发放及认证的相关程序做出明确的规范, 这样就可以为我国总会计师实行行业准入、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提供法律保证, 使总会计师的资格认证体现权威性, 使总会计师认证工作有法可依, 促进总会计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4.还应增加对总会计师职业禁入的规定。总会计师权力很大, 负责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因此个人素质和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等的高低对是否胜任这个职位很重要。对那些不具备相关素质能力或者职业道德水准低下的人员, 有必要给以职业禁入的规定。可以在《总会计师条例》中增加下列条款:曾因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 弄虚作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重大违法行为, 被判处刑罚或者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曾因渎职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对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经营成果严重不实负主管或直接责任的, 一律不得担任总会计师。

修订法规时要注意, 法律法规之间应相互协调。现在有关总会计师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公司法》、《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 应注意修订后的条例要与其他法律法规相互衔接, 如果法规条文之间不一致, 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漏洞, 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

总会计师条例 篇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57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条例在审计监督范围、审计监督权限,以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总体来说,条例的有关内容更具体、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根据新条例,审计监督的职责范围有所拓展。通俗地说,今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孙宝厚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审计法律关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这次新条例规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机关的监督权限。一是增加规定了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以及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款的具体程序。二是增加规定了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程序和期限。三是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不事先通知而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的情形。

“新的规定更具体、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孙宝厚举例说,为保障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通知被审计单位,但“遇有特殊情况”可不事先通知。这有利于在紧急情况下有效防止被审计单位掩盖违法违规事实。

“审计机关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孙宝厚说,“比如,新条例就对审计机关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而直接实施审计的几种‘特殊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仅限于办理紧急事项、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并且规定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新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封存被审计单位资产的期限为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7日。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造成影响。

“审计难,处理更难,公开审计结果难上加难。这是因为,公开审计结果的威慑力远远大于审计本身。”孙宝厚指出,新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

原条例将审计结果的公布范围限于以下三种: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律法规要求公布的。

为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新条例取消了这一限制规定,但是审计机关公布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结果时,需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另外,考虑到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越大,对审计质量要求也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孙宝厚说。

“‘谁来监督审计机关’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孙宝厚说,新条例从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和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监督两方面,就这一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是加强了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孙宝厚说,“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关于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监督。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

“二是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监督。”孙宝厚说,审计法规定了对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对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总会计师条例 篇3

一、总会计师条例的作用

(一) 总会计师职责

总会计师在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各项企业制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 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 有效地使用资金;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预算、分析和考核;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 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二) 《总会计师条例》的作用

1. 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责任。

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是总会计师岗位存在的前提, 而岗位职责的明确是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保障。在条例颁布以前, 总会计师从事相关业务没有理论依据, 总会计师岗位本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阻碍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条例颁布实施以后, 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得以明确, 总会计师便可以在条例规定的职责下开展管理工作, 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

2. 完善了总会计师的职能。

总会计师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基于现实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 总会计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总会计师条例》除明确总会计师在财务会计业务主管方面的职责外, 还明确了在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决策和参与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职责, 使总会计师在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各项企业制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升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培养和壮大了总会计师队伍。

《总会计师条例》不仅扩大了总会计师制度适用范围, 而且明确了总会计师的专业资格, 建立了总会计师奖惩制度, 使会计师队伍不断壮大, 业务素质得以提高。

4. 巩固了总会计师制度。

《总会计师条例》是在1985年颁布实施《会计法》的基础上, 对总会计师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和阐述, 使我国总会计师制度步入法制化、规范化, 并为后续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总会计师条例存在的问题

(一) 总会计师的定位与职责权限问题

首先, 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颁布《总会计师条例》的经济环境下, 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没有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战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理念, 因此总会计师的定位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经营面临的宏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由于条例没有涉及到, 所以总会计师无法参与新出现业务条线的管理, 不利于总会计师作用的发挥;其次, 《总会计师条例》的相关规定与《会计法》的规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形, 导致各个企业对总会计师的定位混乱, 出现错位缺位的情形;最后, 《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职责权限设定主要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为主, 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部分企业出现总会计师被边缘化的情况。

(二) 企业缺少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

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与其定位与职责权限是相联系的。企业的环境是各项制度运行的基础, 也是相关制度能够贯彻执行的保证。目前我国企业中虽然设置了总会计师, 但是缺乏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 因此总会计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称谓混乱不统一

如果把总会计师看成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总负责人, 就相同性质的职位而言, 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不同的称呼, 有的采用外来词性质的称谓———首席财务官, 有的直接称总会计师, 还有的称为财务总监, 但就职能而言, 负责的业务范围差不多。但是各职能、定位、作用等方面没有统一而规范的界定。以上所列的称谓在企业中经常混合使用, 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四) 适用范围过窄

《总会计师条例》颁布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摸索初期,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没有形成系统, 当时并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是实行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在当时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总会计师条例》只要求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 而且岗位的设置也是选择性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计划经济逐渐淡出国民经济发展系统, 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 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 市场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 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显然, 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难以满足新发展形势的需要, 迫切需要拓展范围。

(五) 专业性要求较低

总会计师这一职位起源于计划经济, 本质上属于行政职务, 因此《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任职要求主要侧重于道德修养方面, 而专业任职条件相对比较笼统, 只规定“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 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先现代企业面对的是更高的财务管理需求和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 按照原有的任职条件显然无法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

三、《总会计师条例》修订完善的必要性

要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就必须对《总会计师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财政部于2010年9月份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规划明确指出, 要适应现代会计职能重大转变, 积极推动修订《总会计师条例》, 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职能, 提升总会计师地位, 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这无疑为条例的修订指明了方向。

首先, 修订完善《总会计师条例》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总会计师条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背景下制定的, 适用于当时的企业经营发展形势, 但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企业大部分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要继续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就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对总会计师条例进行修订;其次, 是与其他经济法律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需要。《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的修订中都对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权限等做了规定, 为了保证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 有必要进行修订;最后, 对条例进行修订与完善也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经济法规与国际接轨已是势在必行, 总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必须适应形势与国际接轨。

四、修订与完善的相关建议

(一) 规范总会计师的称谓

称谓统一是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正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总负责人称谓混乱的情况, 新条例应该明确称谓。可以从定义上将称谓进行明确划分, 根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价值管理中的侧重, 承担的责任、地位等明确划分总会计师、CFO、财务总监。也可以将称谓统一, 根据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统一为一个称谓, 将三者的职责统一化。

(二) 完善岗位职责权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企业增加了新的经营项目, 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风险价值管理也呈现多样化, 总会计师这这一岗位应该由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核算与分析职能转变成战略规划的参与者和公司控制的责任者。改变过去总会计师有名无实的边缘化状态, 使总会计师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改变总会计师计划经济概念的看法, 将总会计师看成企业财务的负责人, 根据企业的实际将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以及权限加以明确。可以考虑将总会计师职责设定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内控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

(三) 拓宽适用范围

总会计师本来是针对原有的大型国有企业, 但事过境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改制为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 在多种股份制并存的经济环境下, 要继续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可以考虑将总会计师的行政化头衔去掉, 直接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向董事会负责。可以与《会计法》衔接, 扩大《总会计师条例》适用范围, 规定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企业根据需要, 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四) 提高总会计师任职门槛和专业化水平

改变原有条例片面强调政治素质的任职条件, 提高总会计师专业水平门槛。从根本上改善总会计师有名无实的状况, 总会计师职位让有能者居之, 真正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将总会计师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 由董事会直接负责。提高总会计师的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协作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守武.着力构建并不断完善总会计师制度[M].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2008.

[2].徐晓勇.修订《总会计师条例》势在必行[J], CFO评论, 2010 (10) .

[3].财政部会计司.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J], 中国总会计师, 2011 (1) .

[4].邵敬辉.修订《总会计师条例》之我见[J], 财会月刊, 2011 (4) .

[5].李树旺等.对完善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议[J], 中国总会计师, 2012 (6) .

上一篇:大学物理教师的作用下一篇:维生素C对家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