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2024-07-17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共9篇)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1

摘要:讨论了轨迹设计与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导向孔的设计埋深、出入土角、弯曲半径的设计原则,控制测量的方法、原则及纠偏的方法,以期减少工程事故,减少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导向钻进,轨迹,设计,控制

1 概述

近十几年来,非开挖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早在2001年,刘广志院士在第五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非开挖技术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前景广阔”。其中导向钻进施工因其环保,导向精度高,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尤其是“无需开膛破肚,即可长驱直入”的巨大优越性,而成为最常用的一种非开挖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要应用这项技术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不恰当,轻则延缓工期,增加成本,重则损坏设备,甚至造成工程完全失败,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小型项目,非开挖导向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往往根据具体工程凭经验进行即能满足要求,然而随着城市地下管线日趋复杂,尤其是大中型项目,非经验所能完全胜任,这就对导向钻进轨迹设计和控制提出更高要求[1]。

2 做好准备工作

非开挖施工之前必须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包括:地层信息、地下障碍物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需要查阅当地相关地层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穿越交通线路时应了解车流量等信息。对于重大的项目,还应进行勘察,如圆锥动力触探(CPT)、取芯钻探、标准贯入试验(SPT)、室内实验等[2],以期获得地层分层情况及各地层的力学参数、土的粒径级配曲线、地下水位等信息。对于地下有管道和其他障碍物的,还应查明管道及障碍物数量、埋深、管径(尺寸),建筑物地基埋置情况,甚至材质。

3 导向孔设计

万事开头难,导向孔对后续钻进起导向作用,应予以充分关注。导向孔设计要同时满足三个要求:1)尽量满足使用方要求;2)避开地下隐埋物;3)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3.1 导向孔埋深

当地下有障碍物时,导向孔距障碍物应有0.5 m~1 m的安全距离;当穿越铁路或公路等交通线时,导向孔距离路基面至少4 m;当穿越建筑物时,导向孔深度至少为5 m;穿越河流时,导向孔尽量设计成水平孔。扩孔直径大,导向孔深度应相应加深[3]。

3.2 出入土角

我国的《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推荐入土点和入土角一般在8°~20°之间,推荐设计角度为9°~12°。出土角一般控制在4°~26°之间,推荐设计角度4°~8°[4]。欧洲的《基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非开挖技术规范》推荐入土角、出土角均为6°~15°。实际工作中出入角还要考虑管线的直径和刚性以及钻机本身的设计倾角

3.3 弯曲半径

我们所说的弯曲半径实际上指的是最小弯曲半径。我国的《规范》和欧洲《基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非开挖技术规范》推荐的最小弯曲半径计算公式均为:

其中,Rmin为最小曲率半径,m;D为管道外径,mm;S为安全系数,S=1~2;K为管道屈服极限,N/mm[4]。

实际工作中也可按照经验公式确定:

其中,Rmin为最小曲率半径,m;D为管道外径,mm[5]。

实际上每种规格钻杆的最小许用弯曲半径都不同[3],当轨迹弯曲半径小于最小许用弯曲半径时,会引起钻杆屈服变形甚至开裂,引起重大工程损失。因此实际钻进中可取R=max{R1,R2},其中,R1为上述经验公式确定的最小弯曲半径;R2为钻杆的最小许用弯曲半径。

4 轨迹控制

只进行轨迹设计而不进行轨迹控制等于没有设计,轨迹控制保证实际钻进轨迹符合设计轨迹。单凭经验使导向精度大大降低,一旦发现实际钻进轨迹与设计轨迹有较大偏差时,再进行纠偏钻进很困难,因为钻头极易滑入老孔,反复纠偏会造成烂孔。因此对钻孔实际轨迹的精确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1)实际轨迹的测量计算。现在导向钻进大多采用钻孔导向仪来测量,由钻头内部的探头发出信号,由地面接收仪接收信号,测算出钻头的实时位置,从而计算出实际钻进轨迹。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均角全距法(参阅参考文献[6])计算各孔段的空间几何状态。另外,现在已有成熟的软件来模拟钻进轨迹实现“可视化钻进”。关于测量频率,工作中可以每跟进一根钻杆测量2次~3次,钻导向孔时应加大测量计算次数。2)纠偏。当发现实际钻进轨迹与设计轨迹的偏差大于允许精度时,应及时进行纠偏钻进。纠偏钻进靠的是两种作用:a.斜面钻头的偏压导向作用;b.高压水射流的定向冲蚀作用。钻杆柱不转动,当钻具面向角调整到位后,钻机传到钻头的只有向前的推力,钻头斜面接触的土体被挤密,因而土体会给钻头斜面一个反作用力Q,如图1所示,反作用力的分力Q1使钻头偏斜,此即斜面钻头的偏压导向作用。钻杆柱不动,压水射流仅向一个方向射出而冲蚀土体,同时钻头斜面上受到的反作用力使钻头方向改变,此即高压水射流的定向冲蚀作用。两种作用共同调节使用,即可实现定向钻进[7]。3)控制精度。导向孔完成后,根据钻孔轨迹和数据记录,确定此导向孔是否可用。轴线左右偏离控制在钻进长度的%内,深度偏差控制在钻进长度的0.15%内。出土点偏差控制在1 m内。

5 结语

导向钻进的轨迹设计及控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掌握地层信息、地下障碍物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做到知彼知己,有备无患。2)设计与控制相结合,恰当的设计是完成导向钻进工作的基础,而及时和准确的控制则是顺利完成钻进工作的保证。3)纠偏工作应做到勤测量、勤纠偏,防止偏斜过大难以纠正造成烂孔等事故。

参考文献

[1]周从明,胥建华.非开挖铺管中定向钻进轨迹设计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20-22.

[2]靖向党.欧洲非开挖技术规范介绍与评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9-11.

[3]苗怀庆,陈慧.非开挖导向孔的设计方法[J].施工技术,2007(10):21.

[4]李晓兰.水平钻进非开挖工程剖面设计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8):12-15.

[5]宗全兵.非开挖导向钻进钻孔轨迹的优化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0(3):9.

[6]张德龙,蒋荣庆.非开挖导向钻进实际轨迹的控制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2003,4(2):10-12.

[7]方雪松.非开挖定向钻进铺管技术的关键点[J].探矿工程,2005(sup):12.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2

随着组织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新的科技运用和法治理念对组织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组织更加重视治理与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提高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防范各类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结合COSO委员会2013年5月发布的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完善机制,初步建立完备的内控评价体系。

一、内控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型

内控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就牢牢抓住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三个要点,并适时根据“要点”监控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业务高风险点控制侧重于对会计、营业室、国库、发行、科技、保卫、外管、信贷等高风险部门的内控评价;非现场监管控制侧重于对辖内县支行内部管理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内控评价;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侧重于对全行性各类监督检查结果所反映的屡查屡犯和机制管理缺陷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内控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段内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与甄别,并根据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判断与甄别结果为风险控制相对较弱的单位、部门作为内控被审计对象,对其内控管理的情况进行现场审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与对策。

1.业务高风险点控制。

以“业务高风险点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分级分类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高风险业务为对象的控制机制,其最高领导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行长室),日常办事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内审部门),管控对象为八个业务高风险部门,各业务高风险部门配备一名内控检查员。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采取日常检查评价与考评相结合方式实施控管及评价。一是日常检查实行三级纵向监督和分级分类区别性监督方式:三级监督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检查、分管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部门内控检查员自我检查构成,自上而下,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分级分类是将各风险点根据风险高低分为一、二级风险点。抚州市中支每年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并编制风险控制图册。2014度中支机关确定高风险业务36项,高风险点55个,其中一级高风险点27个,二级高风险点28个。同时,将各风险部门根据业务性质分为核算类和非核算类部门,并根据分级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区别性检查评价。二是考评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年对各业务高风险部门实行百分制评价方式,并将结果报内控领导小组审核。以上控制与评价的各项要素信息借助中支大监督会议和审计例会两个交流平台实现有效传导,作为抚州市中支内控审计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提升审计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非现场监管控制。

主要通过设定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指标的设置和运用是整个机制的核心,实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管理办法。其中:静态数据监测指标4类18项,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国库业务存量信息、外汇业务存量信息和计算机业务存量信息,表现为需关注但反映的信息数据基本固定不变或变化次数不多的特点,对其实行年初核查上报备案,适时根据变化情况予以上报反映的操作办法;动态监测数据共6类29项,内容包括财务费用管理、国库管理流量信息、外汇管理流量信息、货币信贷流量信息、计算机业务流量信息和安全保卫,主要指反映的信息数据每月频繁变动,需时常关注和掌握的监测指标,要求通过各类报表、登记簿等反映的相对应数据进行印证核实后实行实时上报,以确保监测数据和反映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有效。机制运行的具体步骤为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分析、风险评价、形成报告和落实整改。信息收集主要由县支行内审人员完成;信息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每个月的月末数据分别与上个月、去年同期进行对比;风险评价主要依据信息分析得出的风险点,采用权重的方式,评估出个体的整体风险状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提交中支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负责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报告行长。

3.内控风险自我评估。

近年来,抚州市中支内审部门在武汉分行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控自我评估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基础上,要求机关各部门上报上一年内外部监督检查与被监督检查的数据信息,由内审部门进行汇总、分类、提炼,整理出上一年中支机关接受或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情况,重点描述发现主要问题和对应整改措施,并经相关部门核对签字确认无误后,将这些基础数据作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内控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设立问题评估和控制评估为子模型的分层评估方法,借助矩阵评级法,将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数量、整改情况、监督情况等均纳入评估因素,明确评估标准,划分评估等级,实施风险评估。同时,将收集整理好的基础数据信息导入数学评估模型,按评估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出内控风险等级,提出审计关注建议。通过“自评”,既强化了员工的内控风险意识,促进了业务高风险特色控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又为武汉分行在辖内开展内控审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了“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目的。

二、深化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1.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抚州市中支内控评价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内控管理的监督信息;二是内外部各类监督检查信息;三是内审监督审计信息。虽然这三方面的信息涵盖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高风险领域规范化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内控评价信息来源的基础。但由于设计者在风险评价信息采集的内容上,只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未充分考虑全面性的要求,因此,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如对一些非高风险领域的评价,或与人财物关联度不高的部门和业务往往重视不够,分析评价的信息数据采集不多。同时,内控评价除了对制度性、规范性的风险信息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外,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也是内控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内控评价实践中加以充实和完善,使之评价更为全面、结论更为客观公正。

2.内控评价的运行模型科学性有待检验。

抚州市中支开展的内控评价方法孕育于“风险管理”的理念,总结归纳了抚州市中支数十年来内控管理的经验做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但是由于运行模型的设计是建立在抚州市中支内控文化的基础上,内审部门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数学论证能力相对较弱,建立起来的问题数量、问题性质、监督检查、整改措施四维度的分析判断运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科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审计实践样本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不断修正、改良。

3.内控评价结果运用有待深化。

内控评价的目的就是对内部控制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予以综合评定,并采取措施弥补堵塞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但在实际工作中,内控评价结果运用率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审计评价查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或存在着屡查屡犯,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因此,各级行领导要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对审计合理化建议要亲自督办,落实到岗到人。同时,要通过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使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共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促进内控评价成果的转化,提升内审服务水平。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就业导向

中职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其中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能。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就业教育的前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

二、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前提条件或基本条件,否则即使具备了较高的技能水平,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根据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二)训练为主线,强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动手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必须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精讲”即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重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在有限时间内,把课程讲清楚。一要重视难点突破,二要注意易混内容对比,三要注意新旧知识及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师以做来教、学生以做来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以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这种教学方式即为“做中学”,直接的意思是基于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的教育形式,也是目前职业学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上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机房设备,以机房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

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方向,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施教,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习计算机技术,必须与IT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可以真正做到“零距离”适应期,并把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社会发展及计算机行业和学生实际水平的状况,明确其岗位能力要求。就目前而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主要从事的是以下几种职业岗位:电脑打字员、电脑组装维修员、网页制作员、平面广告制作员、网络工程安装调试员、电脑及相关产品营销员。学生一进校门,我们就把这几种岗位告诉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应该怎样调整和充实自己。由于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定相同,即使是对同类专业如网络工程安装也会有所不同。而职业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各有其特点,对专业的了解也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以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并采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他们的能力。第一学年的重点是培养合格的电脑打字员和合格的电脑组装维修员;第二学年的重点是网页制作及平面广告设计或网络工程安装及电脑与相关产品营销;第三学年进行岗位实习。

五、寓专业教育于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生入学时,虽然对于专业、职业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在能力上差异并不大。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介绍专业的历史、形成、内涵、前景,使学生树立对该专业的信心,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努力朝该方向前进,让学生与专业的发展同步。

六、积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就业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制定正确的教学原则,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日后工作岗位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嵩,李炳伟.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2009(6).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4

独立报告与非独立报告是相对于传统会计报告而言的一种会计报告形式。如果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单独反映环境会计信息以实现环境会计报告目标的会计报表,就称为独立式环境会计报表。相反,如果会计主体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表框架下,通过改进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综合报告,增加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报表项目来反映环境信息,以实现环境会计报告目标的会计报表,就称为非独立式环境会计报表。本文只讨论独立式环境会计报表。

编制独立式环境会计报表,可以使环境会计信息的反映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活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克服环境信息比较零散的缺陷。而环境报告能反映环境会计中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从而使环境会计信息得到准确反映,并使环境利益相关者能够全面、完整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随着环境会计的发展,以及对环境资源、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计量技术的创新,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由于公众对环境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所承受的环境信息披露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将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理想选择。目前,我国可以考虑编制独立式环境会计报表作为主要报表的附表,以起到补充环境信息的作用,也能满足综合报告的基本要求。

环境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是由环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组成的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一体化组件。从财务会计角度来讲,其主要内容是环境会计报表,而与独立报告和非独立报告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人机不同的核算手段下表现形式的不同。

二、重要的环境财务指标的设置

(一)理论和原则上的考虑

设置环境财务指标,首先要明确哪些财务信息是环境会计的重要信息以及环境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环境信息这两个问题。这是环境财务指标设计的出发点。

环境财务指标的设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会计重要性原则。环境会计信息有市场需求并关系到股东环境权益。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重要的环境财务指标是生态文明战略时代最重要的会计信息。

重要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影响经营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并在财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判断某一会计事项是否重要,除了严格遵照有关的会计法规的规定之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所作出的职业判断。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境绩效、环境权益和环境准备基金(环保专用基金和债务性环保基金)就是重要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实践和应用上的考虑

设置环境财务指标,要着重解决如何理解环境会计信息和如何报告环境会计信息两个问题。这是环境财务指标设计的根本目标。

环境财务指标要能够清晰地反映环境经营业绩,完整地体现企业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境权益、环境准备基金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财务潜力。其信息提供和披露方式应该灵活,能够通过一个完整的独立报告形式或附表形式全面体现企业的环保事宜。

1.正确理解环境成本的作用。

增加成本会减少利润,但环境成本增加也意味着环境努力程度更高,投入更大,环境基金更多,股东环境权益更有保障。

2.收入与支出及其配比。

环境完全成本和环境大收入配比后形成税前环境利润总额,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并能够完整地揭示环境预防与保护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规模。

3.设立环保专用基金。

先前计入了环境保护收入的政府环保补助收入、无偿获取排污权交易收入、环境退税收入和有指定用途的环保捐赠收入,期末再从环境利润总额中扣除,最终转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列示在环境资产负债表中。环保专用基金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和成效。同时,环保专用基金应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以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事故应急能力。除此之外,环保专用基金还应当包括企业的债务性环保基金结余和税后提留的环保专用基金。

4.建立债务性环保基金制度。

债务性环保基金主要用于由可能对公众健康、福利和环境造成实质性危害的危险性物质引起的公共环境事故的处理和难以明确环保责任主体的环境灾害的治理,以及有明确环保责任主体应承担补偿受害方环境义务的款项支付。

基于我国环境保护的长远战略和目前的环境负荷,结合自身实际并参照美国《超级基金法案》(CERCLA)的做法,建议在我国企业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债务性环保基金制度。这种制度可考虑在重污染的工业制造企业、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先行试点。国家可通过制定相应规定,由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如当期收入总额),事先将环境准备基金计入成本、费用以备应急处理。由于债务性环保基金具有负债性质,因此只有在年末有结余时,才将其转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加以使用。

三、独立式环境会计报告相关指标的设置

从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保专用基金、环境权益等核算内容和方法来看,设计环境财务指标的目的就是要体现环境完全成本、环境大收入、环保专用基金和环境所有者权益等。

(一)环境完全成本指标

式(2)中:①资源成本是资源资产的耗减、降级、维护成本,包括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②环境保护成本是非资源资产的耗减、降级、维护成本,包括环境监测成本、环境管理成本、污染治理成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修复成本、环境研发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环境支援成本、环境事故损害成本、其他环境成本、环境费用转入成本。其中的环境补偿成本一般采用预提形式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其年末结余就是企业的一项环保专用基金,用于补偿生态环境受损方的环境损失。所以,这项环保专用基金具有债务基金的性质。

式(3)中:①环境期间费用为环境管理期间费用与其他环境期间费用之和。它是企业管理和组织环境事项发生的成本。②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成本是自然资源产品、生态资源产品、“三废”产品的生产转移成本。③环境营业外支出特指各种形式的企业对外环保捐赠支出。④环境资产减值损失是环境资产账面余额高于公允价值的价值减损。

(二)环境大收入指标

环境大收入=[资源收益+环境保护收入(不包括从外部无偿获取的环保专用基金收入)+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收入+其他环境收入+环境营业外收入]+部分环保专用基金(不包括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按全年收入一定比率预先提取的债务性环保基金,以及按税后利润一定比率提取的环保专用基金)(4)

式(4)中:①资源收益。它是通过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进行开发、利用、配置、储存、替代等实现的环境收益。与其对应的是资源成本。②环境保护收入。也称为非资源收益,包括政府环保补助收入、环境受损补偿收入、排污权交易收入、环境退税收入。但不包括从外部无偿获取的环保专用基金收入(如政府无偿划拨的排污权指标)。与其对应的是环境保护成本。③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收入。包括自然资源产品、生态资源产品和“三废”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其对应的是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成本。④其他环境收入。除上述三项以外的日常业务带来的环境收入。⑤环境营业外收入。它特指企业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环保捐赠利得,既包括有指定用途的捐赠收入,也包括无指定用途的捐赠收入。与其对应的是环境营业外支出。⑥部分环保专用基金。包括已经计入了环境保护收入,期末又从环境利润总额中转出的政府环保补助收入、无偿获取排污权交易收入、环境退税收入、有指定用途的环保捐赠收入,但不包括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预先提取的债务性环保基金和税后提取的环保专用基金。

(三)环保专用基金指标

式(5)中:①环保收入基金。包括先前计入了环境保护收入,期末又从环境利润总额中转出的政府环保补助收入、无偿获取排污权交易收入、环境退税收入和有指定用途的环保捐赠收入,但不包括计入了环境保护收入的有偿获取排污权交易收入和无指定用途的环保捐赠收入。②环保预提基金。包括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预先提取的需要向政府缴纳或向污染损害方支付的债务性环保基金,以及按照规定税后提取的环保专用基金。

(四)环境所有者权益指标

式(6)中:①环境资本。它是企业环境股权类投资形成的环境权益。②环境利润。它是环境收益、收入与环境成本、费用配比后的结果。③环保专用基金。环保专用基金应当实行专款专用原则,除按一定程序可以转增企业资本和弥补亏损(环境净利润为负数)外,不得随意挤占。④其他环境权益。除上述三项以外的环境权益。

上述四大环境财务指标可以通过环境会计账户、账簿和报表的重新设计获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通过设计相关账户和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环境完全成本、环境大收入及环保专用基金支付能力,并反映环境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不过,在环境利润表中列示的应转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的部分收入,在转到环境资产负债表后,即使环境利润总额为正数,当年税前净环境利润也可能为负数。只不过不能由此断定当年环境绩效不好,因为当年积累的环境准备基金也是环境绩效,而环境利润表中的“环境利润总额”项目恰恰是衡量当年环境绩效的重要指标,且环保专用基金的规模反映了股东对环境的贡献。

四、独立式环境会计报告账户的设置

同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一样,环境会计报告的生成也需要经过编制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些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了向环境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决策所需要的重要环境指标信息,以反映环境资源受托管理者的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和企业环境业绩,企业至少需要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和环境利润表,以实现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环境会计账户是进行环境业务核算的基础,更是编制环境会计报表并最终实现环境会计报告目标的桥梁和纽带。基于独立式环境会计报告考虑,本文将涉及上述环境财务指标的环境会计账户设置如下:

(一)增设“环保专用基金”账户

“环保专用基金”属于环境权益类账户,专门核算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准备基金。在该一级科目下设置“政府环保补助基金”、“无偿获取排污权交易收益基金”、“环境退税基金”、“环保捐赠收益基金”二级科目。以上四项环保专用基金有发生额时,先作为环境保护收入核算,期末再从环境利润总额中扣除,转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除此之外,企业当年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预先提取的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直接通过“生态环境受损补偿基金”二级科目核算,但这项基金具有债务性质,除非当年有结余才可纳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另外,企业税后提取的环保专用基金也应纳入“环保专用基金”账户核算。

(二)增设“环境成本”账户

“环境成本”属于成本类账户,主要用于核算企业预防、维护、治理、管理环境发生的各项支出和因环境污染而承担的损失。在该一级科目下设置“资源耗减成本”、“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二级科目。环境成本中最频繁发生的是环境保护成本,为此需要在“环境保护成本”二级科目下按照具体的成本类别设置若干明细科目。期末结转环境成本,资本化的直接转入“环境资产”账户,费用化的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三)增设“环境费用”账户

“环境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主要核算暂不列入环境直接成本而计入环境期间费用、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成本、环境营业外支出和环境资产减值损失的环境期间成本。在该一级科目下设置“环境管理期间费用”、“其他环境期间费用”、“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成本”、“环境营业外支出”二级科目。

“环境费用”到期末要转入“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费用转入成本”中,构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目的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环境完全成本,并体现环境成本、费用与收益、收入的配比原则。

(四)增设“环境收益”账户

“环境收益”属于损益类账户,主要用于核算企业各种资源资产产生的环境收益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取得的环境收益,包括资源收益和非资源收益。①资源收益是指通过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进行开发、利用、配置、储存、替代等实现的环境收益,可设置“资源收益”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并在其下再设置“自然资源收益”和“生态资源收益”明细科目。②对于非资源收益,可设置“环境保护收入”二级科目来反映企业因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取得的环境收益和其他收益,下设“政府环保补助收入”、“环境受损补偿收入”、“排污权交易收入”、“环境退税收入”等明细科目。

环境收益除了上述资源收益和环境保护收入两项外,还包括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收入、其他环境收入和环境营业外收入。为此还需设置“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收入”、“其他环境收入”和“环境营业外收入”二级科目:①“资源和‘三废’产品销售收入”用于核算合理利用废气、废渣和废水形成的产品产生的收入;②“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核算的是环境咨询服务收入、环境奖励收入等;③“环境营业外收入”一般核算的是企业获得的各种来源的环保捐赠收入,如果有指定环境保护具体用途的捐赠应当视同一项基金收入,结转到“环保专用基金”账户。期末将全部环境大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五、独立报告下的环境会计报表设计

(一)环境资产负债表

环境资产负债表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环境资产、因防护和治理环境而发生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环境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制依据一般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所有者权益所属账户的期末余额。账户式环境资产负债表(简表)格式如下页表1所示。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单位:元

(二)环境利润表

环境利润表揭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收益以及发生的环境资源耗费、成本和费用,以及对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所作出的贡献。环境利润表项目的填制依据一般是环境收益、收入和环境成本、费用账户的发生额。环境利润表的格式可采用单步式。单步式环境利润表格式如表2所示。

在财务报告系统中,为了向外界完整地反映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并进一步衡量企业最终的环境绩效,在保证企业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有必要编制环境保护成本明细表、环境基金明细表等,以反映和披露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基金信息。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单位:元

参考文献

袁广达.中国上市公司环境审计理论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袁广达.环境财务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王立彦,蒋洪强.环境会计[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5

所谓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是指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 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 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运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 这其中的所有情况既包括适用准则的情况, 也包括不适用准则的有关例外。为了对具体规则予以说明, 准则中还包括大量的解释和执行指南。

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仅针对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 财务报告提出应遵循原则可能包括以原则为基础的一些规则, 但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均提供详细规则, 注重交易的实质, 很少限定适应范围。

一、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分析

从总体上观察, 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太多的例外处理规定, 也完全没有明确检验性的规定, 因而可以说是原则导向的。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1.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受其面临的会计环境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所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法律要求强制执行, 也不存在有可能使国际会计准则规则化的美国式的监管环境和司法环境, 而是具有非强制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会计准则的协调组织,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必须考虑不同国家已有的会计惯例, 其所能做的只能是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 更多的关注会计处理原则, 以协调不同国家的会计处理方法。

2.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受客观条件和其目标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是:

(1) 为了公众的利益, 制定和公布编制财务报表应加以遵守的会计准则, 并推动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和遵守。

(2) 为改进和协调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会计准则以及程序而进行广泛的工作。很显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分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

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不同, IASB 想在全球实行统一的会计准则, 就必须在原则导向基础之上制定国际会计原则来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必须考虑的是会计处理原则等这些一般的、共性的方面, 而对于具体的、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则需要准则执行国根据会计原则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太细、 太具体的会计准则显然不能包含全球太多的经济差异, 不利于会计准则的推行。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经济因素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 而且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安排。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 影响世界各国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 其制定过程必然引起各国利益集团的关注和参与。考虑到各国的经济后果, 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国际会计准则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经济后果, 国际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在原则导向基础之上。

二、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度导向的分析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发展的历史表明, 最初美国的会计准则也是原则导向的。但是由于不同利益集团通过游说政府对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施加压力, 让会计准则能够兼顾各利益集团的利益, 同时经济活动本身也日趋复杂, 导致了美国的会计准则逐渐走向具体化、复杂化, 即成为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

但是美国安然公司等会计造假案件发生后, 严重打击了资本市场的公众信心, 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立法机构、监管机构和公众对美国会计准则质量的信任, 引发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之争, 最终使美国的准则体系又逐步的向原则导向倾斜。

毋庸否认, 安然公司“创造性”地利用了美国现有会计准则对“特殊目的主体”中的一些规则性规定, 进行虚报利润, 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弊端, 但是, 不能就此全盘否定规则导向, 仅采用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无法有效地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那么美国的会计准则为什么又转向原则导向呢?平来陆, 刘峰等认为由于安然事件对美国社会各界产生很大冲击, 美国国会、证卷监管部门、FASB以及会计职业界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压力, 他们为了为自己开解, 选择一个人人都批评的对象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将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作为安然事件的帮凶之一;另外, 在美国国会最终将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问题写入《Sarbanes-Oxley Act of2002》的过程中,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游说, 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经济人的自利性, 他们在执行准则的过程中, 总会想方设法地利用准则的漏洞或是寻找一切可能的空间获得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后果, 这就有可能导致会计舞弊的产生, 因此, 即使完全采用了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 也不可能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 相反, 仍需一定的规则给予约束。

2003年1月, 美国会计学会现任会长彼德·威尔逊教授在浙江财经学院作讲演时被问到是否赞成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转变时, 威尔逊教授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使人深受启发。其一, 将美国会计准则完全看成以规则为基础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FASB (美国会计委员会) 已先后发布了7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而FASB又是在概念公告的指导下制定会计准则的, 不能说美国会计准则没有以会计原则为基础;其二, 原则和规则都需要, 关键问题是需要确定原则与规则应各占多少比重, 以及应如何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 目前的对策是:既要积极制定有建设意义的原则, 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数量的规则。

实际上, 即便是现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也不是纯原则导向, 它仍然包含着规则导向的因素。

三、对我国现状的分析

会计准则的制定总是和一定环境相联系, 我们不应该脱离一定的环境来泛泛地空谈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需要有一定的会计环境与之相适应, 而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不适合采用纯原则导向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会计人员构成素质较低, 职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后续学习不够, 大部分会计人员尚不具有胜任的职业判断能力, 大多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水平。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主要从局部考虑, 涉及的具体情况多, 使用的标准是会计准则。

其次, 不尽完善的会计准则支撑环境决定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应该具体而详细, 便于操作和理解 (王跃堂, 钟蕾, 2003) 。公司治理结构、独立审计、经理人市场、市场结构、监管市场以及法律诉讼机制等构成会计准则支撑环境的各种要素都比较普遍地存在缺陷或缺乏效率。若采用原则导向准则, 势必导致更多管理层操纵利润的现象, 加剧管理层、投资者和审计师之间的代理冲突。

最后, 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实商业环境也必将构成原则导向准则的巨大实施障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据调查, 当会计人员同本单位负责人意见产生分歧时, 只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做到坚持原则, 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会计人员应负的责任方面, 有38%的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行为。

由于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给予业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要求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也给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而目前我国的现状与以上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相比之下, 规则导向的准则, 由于其规定比较具体,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业务人员和管理者知识不足的问题, 提高了会计准则的执行效率。

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期, 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尚未系统化制定出台, 原有的规则指导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外部监管机制还很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乏力,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尚未能真正发挥效用, 整个市场的监管力度还很薄弱, 法律诉讼机制也不健全, 如果没有规则性的指导, 将容易导致利益各方为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形成的矛盾冲突, 一定数量的规则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更容易为信息使用者接受。

但是规则导向也有其不足:适用范围有较多限制, 操作性强, 容易被规避, 企业可以技巧性地安排技术上完全合乎规定的交易, 同时又避免报告交易的实际经济意义等。而原则导向在这方面则可以进行互补。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各有利弊, 纯原则导向和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都不适合我国现状。因此我们应坚持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结合, 并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 动态地调整两者的比重, 实现均衡发展。就目前来说,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是规则多一些, 原则少一些。

参考文献

[1].张力, 陈许高.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再思考[J].经济问题, 2007 (7)

[2].刘家松.破解“准则制定导向选择悖论”新思路[J].财会月刊, 2004 (10)

[3].刘家松.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及其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 2007 (6)

[4].平来禄.后安然时代的会计准则: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J].会计研究, 2003 (5)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6

安然事件爆发。尽管导致安然事件爆发的因素有很多, 但会计在其中的负面作用不可否认。安达信全球总裁为了推卸安达信在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提出导致安然事件的四条理由, 第一条就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细致, 容易让人更重视形式而非实质。这一指责也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关注。因此, 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就安然事件所分别举行的听证会上, 会计准则成为两院共同关注的话题。

长期负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具体运作的David Tweedie婉转地提出, 不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可能是安然事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Tweedie的证词, 引发了有关会计准则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争论。更严重的是, 美国国会通过SOX法案, 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如何过渡到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

如果说, 美国会计界通过高质量会计准则成功地阻击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扩张的话, 那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概念, 成功地反击了美国会计界, 并迫使美国证监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上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

2 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如何形成的?

按照一些学者的讨论, 美国的会计准则总体是建构在概念框架基础之上的, 因而, 认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规则导向, 可能并不妥当。但是, 如果回顾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 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美国的会计准则会逐步形成现在的规则导向。

众所周知, 美国有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历史开始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最早的准则是由George May所负责的小组提出来的, 内容只有六条。这六条主要是针对大危机期间暴露出来的一些现象所进行的规定。而第一个正式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会计程序委员会—在其早期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 也是从一些基本问题入手的。如果按照今天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讨论, 它们总体上应当符合原则导向的。但是, 随着实务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会计准则制定者受到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最终准则也就自然越来越细。这一点, 从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规则规定中也可得到印证。

按照相关文献, 早期美国并不存在“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之争的问题。但是, 当证券交易委员会和会计原则委员会先后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发文不允许直接冲销商誉后, 企业开始寻求各种方式来规避合并价差问题。正由于企业界的压力, 会计原则委员会不得不于1970年发布了著名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 提出了同时满足12项条件才能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但是, 即便如此, 还是有很多企业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这些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曾经抱怨说, 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就其并购行为采用权益结合法争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个案批准, SEC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学者研究表明, 一些企业为了“创造”条件满足采用权益结合法的要求, 而耗费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事实上, 很多会计准则最初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原则性判断, 但在企业的不断规避之下而变得日趋复杂。另外一个可以类比的例子是收入确认的原则问题。最初的准则其实非常简单, 收入的标准为: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其中, 收入的赚取过程实质上是否已经完成, 成为判断是否应当在账面上确认收入的最重要的原则。但是, 企业总是设法在这一问题上做文章, 比如, 售后回租或回购就是一种典型地在账面上“创造”收入的交易安排;又如, 分期付款、代销、寄销等方式不仅是应对经济环境的一种交易创新, 它在一定程度也是一种会计创新:满足在账面上尽可能多地确认收入的要求。针对这种种情况, 理论上, 最基本的原则—收入的赚取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当然能够满足收入确认的要求, 但是, 这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师的压力, 同时, 也有可能造成收入确认实质上没有标准。因此,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针对具体的业务不断发布补充规定, 从而使得收入确认的会计准则逐步从原则导向变成规则导向。

可以说, 正是由于实践中存在着普遍的“需求”, 才使得会计准则从原则导向逐步走向规则导向。

有趣的是, 原则导向问题是由SOX法案提出来的。如果仔细推敲, SOX法案本身也不乏规则导向, 即:针对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补缺补漏”, 并给定了一些“具体数量标准测试”。比如, 针对安达信销毁档案, 明确规定所有审计档案必须保存7年;针对安然很多高级雇员来自安达信, 规定如果审计单位的雇员在被审计单位担任高管, 必须要有5年的“冷却期”:事务所对同一个审计客户, 其签约合伙人强制轮换, 其标准是5年;等等。实际上, 这些规定的核心是:保证审计师的充分独立, 而充分独立本身也是一种原则导向。如果援引原则导向鼓吹者对规则导向的批评, 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SOX法案本身是规则导向的, 它也有可能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条文本身, 而不是基础原则。如果这种推测成立, 那么, 我们也有理由预计:SOX法案本身的发布, 将无助于解决问题。

3 原则导向能解决问题吗?

按照Tweedie的观点, 是规则导向鼓励了相关执行人员不断地寻找可以规避的空间。言下之意, 如果采用原则导向, 将能够有效解决实务中执行人员刻意规避现象, 从而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如果说规则导向的出现, 是因应了各方面的需求, 那么, 强制推行原则导向可能不会收到预期功效。原因在于:会计信息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与会计信息提供、评价、使用、监管的相关各方, 都会在会计信息上设法获取最大化自我利益的结果。在各方较量的压力下, 任何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原则都会变得“漏洞百出”。具体而言, 如果企业对外公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是一组数据, 不会产生任何经济后果, 那么, 无论是原则导向, 还是规则导向, 都有可能生成最理想的结果--真实, 公允地反映经济现实的数据。但是, 实际经济生活中, 会计信息担负了很多使命:委托人考核管理层的主要评价指标、审计人员责任是否确当履行的重要标志、资本市场上股价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投资者能否获得股利的决定性因素、监管当局规避监管责任的重要工具之一等等。一方面, 由于不同利益方在会计数据上所期望获得的利益是不同的, 各方都期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 原则导向使得会计准则在使用过程中更多地依赖相关当事人的主观判断, 这容易导致在各方利益博弈过程中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那些在各方利益较量过程中占优势地位的人具有解释、应用标准的话语权。还是回到销售收入确认的例子上。按照“收入的赚取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为标准, 那么, 分期付款销售收入究竟是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 还是在全部收回货款后确认收入, 更多地取决于对购买方支付能力的判断。如果购买方不存在支付风险, 那么, 在分期销售合同签订、货物已经交付给购买方时, “收入的赚取过程”无疑已经完成了, 在账上全额确认销售收入应当是有依据的。但是, 不同的主体在判断购买方的支付能力与支付风险时, 显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管理层通常期望提前确认收入, 当然倾向于乐观判断:审计师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 更倾向于稳健判断;债权人希望利润能最大限度地留在企业、而不是通过股利分配出去, 因而, 更倾向于悲观判断。为了平衡各方利益, 降低日常经济生活中各参与方讨价还价的成本,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得不对此作出详尽的规定, 从而将一个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逐步逼近到规则导向。

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导向原则 篇7

与任何课程一样, 文学课要想取得效果, 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动机和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模式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个性特点、心理发展等方面出发, 引导学生自主进入富有成效的文学学习过程。

一.体验导向

近几年来, 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 表现在阅读教学上, 就是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他们在毕业后有可能直接利用到的材料。比如, 考虑到学生可能或更希望从事外贸行业, 就加大外贸相关文章的阅读, 开设外贸类阅读课程。这个基本的出发点应该说不无道理, 但是, 实际上往往处理不好两个问题, 其一, 是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 在学校教学中对每个人的每种可能都照顾到不大可能;其二, 对学生教育的重点不是职业技能训练, 而是基础技能或应变能力。就阅读教学而言, 是让学生掌握语言且具有相关专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意义上, 阅读教学应以基础的语言学习为出发点, 阅读材料则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来选用。不过, 当前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直接功利性的阅读教学相对文学课还是更受学生欢迎, 说明功利目标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也可能更说明文学阅读教学本身从学生来看或许存在问题, 比如所采用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一般认为, 传统的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文学课对学生来说变得枯燥乏味, 很难有什么兴趣和学习热情。“大多数英美文学教材按照年代顺序编排, 教学从早期诗歌等古典作品开始, 到20世纪初或20世纪上半叶就结束了, 学生很少读到英美文学的现当代作品。这是按照文学史链安排教学内容的必然结果。” (范谊:154) 因此有学者提出应终结“文学史+选读”的模式, (王守仁:10) 重新组织教材与教学方法。一位美国大学教授D.Kinder在中国某大学授课时, “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 内容与学生们自己的生活及经历有一定的联系, 而语言也不像传统的西方经典作品那样难懂。她在中国的这次教学尝试比较成功”, 受到大多数学生好评。 (邓之宇:99) 我曾经使用的阅读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讲美的, 文章中“美”的概念带有浓厚的女性主义特点, 如果单纯用学术的观念给学生介绍美与女性主义, 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枯燥。而如果将美和女性与学生的心理体验、知识水平联系起来, 就让学生面临了众多他们可能会喜爱的话题:什么是美、什么是女性美、男性与女性对美与女性美的理解与认识有何差异、美与男女平等、今天中国女性的地位等等。解构事实上也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从课文中解构出许多与现实生活、与他们自身感受切实相关的话题, 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展开讨论, 阅读与讨论的结果又促使他们写出自己的文章, 在语言的应用上获得更熟练的技巧。这就说明, 如果阅读材料是学生能够参与的话题、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是学生能够进入的世界, 也就是说文学阅读及其所扩展的讨论、写作等多方面的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方式能够符合学生的体验水平, 学习就会变得有兴趣和有成效。

某种意义上, 文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现实, 实际上就是对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 阅读为他们进入人类社会这个真实世界提供了某种准备或“演练”。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能获得心理与情感的满足, 有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当然是为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 迄今为止, 经过多次教改努力,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重“知识”轻“素质”、重“智商”轻“情商”的现象, 仍然时有发生。表现在阅读教学中, 就是许多教师仍然把阅读的核心建立在“传道授业”的传统观念上, 认为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知识与道德教育, 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学生人格的健全与情感的发育。而后者可能是学生对于阅读最根本的体验。

我们发现, 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是表演节目。从阅读行为的视点来看, 表演节目至少具有以下三项功能:应用语言;训练或满足思维与情感;自我表现。在表演节目中, 表现了学生对新的、个性的话语追求, 比如一种生活中基本没有的说法、比如把经典文学的话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他们感兴趣的情感的偏爱, 比如最喜欢表演恋爱题材等等。学生对表演的喜爱随时会发生, 比如在生活中他们随时会见景生情地应用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中的“经典对白”。小说《简爱》中罗彻斯特向简爱求婚时两个人之间发生的对话, 是学生最喜欢表演的“名篇”之一。学生的这种表演偏爱显示, 他们非常愿意把语言———经典话语———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 随着学生人格发展与情感、心理的成长, 对阅读的需要成为这个阶段不可分离的部分。而这个阶段的阅读, 所指向的往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语言所承载的意义, 必须与这个阶段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比如爱情描写、比如刺激思考的题材等等, 这些话语构成他们世界的一部分, 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实际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1) 学生的阅读行为具有特殊性, 主要是阅读构成一个连接真实世界的虚拟现实, 学生从中获得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要;2) 学生的阅读行为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真实生活的成分, 阅读过程以追求快乐为基础, 最终的阅读结果也具有现实意义;3) 在今天这个时代, 他们找到了网络媒体的互动方式, 基本上不受约束地对经典名著进行“误读”———纯粹以自己的立场和体验来解析文学作品。对于这几点, 我们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必须加以考虑、顺应、引导。我们的做法, 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的采用上尽量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 努力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快乐, 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体验使语言学习更加深入和丰富。这一点, 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做到。

二.思维导向

文学阅读是带有情感性的审美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而由于“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思维活动作为能够满足这一本能的手段, 会给人带来快感。作家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 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他认为思维的乐趣是人生顶级享受, 为了这种乐趣不被剥夺, 他宁愿“下地狱” (王小波95) 。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刺激, 也是符合学生阅读体验、有利于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就思维训练而言, 文学阅读与教学具有天然优势。“文学文本通常不限于一种阐释, 学生从对话和辩论中, 听取他人观点, 组织自己想法, 学会理性地思考, 学会如何考察别人的观点。这样, 听、说、分析、沟通的技能同步得到发展。” (黄敏:80) 教师应该自觉地充当思维操控者的角色, “在文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根本也是有着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教师不必把它当作纯粹的文学教学, 或把它仅仅当作文学文本的解读, 它实际上是传授知识、激发兴趣、促动思维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 (吕洪灵:62)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比如当代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英美文学可以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就像节目主持人一样, 学生就像观众, 学生 (观众) 的反应如何要由教师 (主持人) 来调节。” (陈明明:23) 教师部分扮演主持人角色, 使学生成为文学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维的交流, 对学生的思维———思辨过程进行刺激与引导。

根据文学本身和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文学课教学中提出了三个导向:前文的体验导向、这里的思维导向和接着要探讨的功利导向, 每一个导向都有其原则和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阅读体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了叙事理论, 用叙事的思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解, 使学生得到更细致、更容易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也注意到, 长期以来, 文学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缺失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非常不利, “实践证明, 将20世纪文学批评与英美文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多维多向地开展文学教学,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全面把握文学的发展脉络,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梁晓冬:95) 。为了提高学生在文学阅读中的思辩水平, 我们除了展开更详细的文本分析, 更以经典文本作为案例, 介绍了西方自柏拉图以来各种经典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有别于文学理论专门课程的是, 我们不求学生对这些理论全方位的熟悉, 而是以简短精练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某一理论或方法的视角, 从更高的水平和更多的观念与方式上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析与思辩。在入门的时候并不要求达到理论上的“专业”, 甚至可以像聊天那样进行思考或讨论, 在这过程中即使对理论有所曲解也没有关系。但如果有特定的学生对某种理论发生了兴趣, 则会帮助和鼓励他进行深入的学习, 包括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以对这一理论得到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以及在应用这一理论进行作品分析方面达到相对“专业”的水平。因此, 教学中对于这些理论的介绍, 我们参照网络发“微博”甚至手机发“微信”的方式, 用非常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讲解, 穿插在文本讲解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家介绍等相关内容, 也都采取类似方式。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的大学生来说, 这种“微”模式是比较有效的。

在给学生提供相对“专业”的思辨武器、比较丰富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更重视适合学生兴趣、体验、行为模式的思辨训练。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 甚至以思辨为核心。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思想观念等进行分解, 提出相应的问题, 学生可以遵循这些问题快速进入阅读与思考, 在语言学习、思维训练、文学体验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受到学生欢迎。

三.功利导向

应该说文学与功利是相互排斥的, 牵涉到文学的功利观点, 包括把文学艺术纯粹看作道德教育的工具, 都会受到批评。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学生追求功利的心态比较突出, 这一心态得到满足, 安静地坐下来学习便有了可能。目前不少高校的外语专业几乎变成语言培训机构,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在正面引导方向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另一方面或许是当前大环境下面对学生直接利益需要的无奈之举。

因此, 我们在文学阅读教学中首先突出通过读文学学语言的意义, 并且在课堂教学诸环节加强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训练。文学阅读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 “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华, 而经典文学作品又是文学中的精华, 所以, 要想获得一流的语言能力, 舍此, 没有其它可以调和的中间道路。” (罗益民:145) 我们注重所选的教材要符合学生的体验水平与方式, 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在这一原则下, 一般不会挑选古代语言的作品为课文。学习语言除了阅读, 听、说、写也不容忽视。除了将多媒体用于教学, 还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更重要的是, 以作品的文本为核心, 将阅读向讨论和写作延伸, 组织专题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评论写作等, 将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文学阅读相结合, 不仅多方位学习了语言, 还进行了思维训练。实践证明, 包含思维训练的语言水平的提高, 最有成效。

除了文学理论, 我们还引进了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视角来阅读和探讨文学作品。比如不少学生对金融感兴趣、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相关领域工作, 则可以让他从自己最感兴趣的这个话题来解析文学作品, 用金融学的概念来进行作品分析或改写。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是必须具备跨学科的基本素养。事实上,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生接受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因此教师可以顺势而为。比如对文化的强调,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本身, 更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文化, 学习目标语人群的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共性。” (邓之宇:98) 有学者注意到, 解放前的大学外语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而是以文学、文化为根本, 设置的是“外文系”而非“外语系”, “再加上‘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学术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能诞生学贯中西的大师之才。” (罗益民:143) 目前, 就外语专业相对来说更吃香的是外贸及各种涉外经济事务与交流, 而贸易与交流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是很普遍的, 不少企业、企业家都把文化公关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学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最好载体, 文学阅读教学中强调文化是有依据的。

文学阅读教学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参与某些项目训练的演兵场。随着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逐渐被提上日程,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意义上, 思维导向型的文学阅读可以进一步扩展, “在老师的指导下, 以专题和项目的形式进行。老师结合授课内容, 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教学资料, 学生在分析和运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 通过自我探索, 掌握新的知识。在团队合作和个体研究的基础上, 团队项目或专题任务得以完成。” (张欢雨:100) 当然在功利导向的文学教学过程中,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功利观进行矫正, 破除其狭隘的功利视野, 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看到功利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一方面如上所述, 将学习文化、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纳入“功利”概念;另一方面, 引导其看到“功利”之外更高的价值, 包括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向标识设计的原则 篇8

一、分析就业岗位群, 明确司法文书课的教学任务及能力培养目标

司法文书课是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的必修课, 是一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性质和特点的应用写作课。从我国目前情况看,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的助理如书记员、律师助理等, 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法务秘书。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努力有可能成为企业公司的法律顾问或者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还有一部份学生通过考试被录用为基层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书记员、律师助理和法务秘书这三种岗位的职责主要是处理日常法律事务, 并协助检察官、法官和律师等参与案件的纠纷处理。因而本课程的任务可以确定为, 通过学习常用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 初步达到能用会写常用司法文书的目的。为实现该任务, 在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时, 笔者将过去以知识目标为基础的做法, 改变为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一是课程的结构名称突出重视能力培养的特征, 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以“XX文书制作技能”命名;二是对本课程及课程中的每一个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都明确其能力培养目标;三是在教学中, 以实际工作要求为指导, 将能力目标的培养贯穿始终。

二、结合岗位需求, 确定司法文书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

传统的司法文书教材在表述一种文书的制作时, 通常采用四个层次:

●文书的概念、意义及要求;

●文书的内容及制作方法;

●文书的格式;

●范例及评析。

教师教授时一般分为五个部分, 重点讲述什么是、怎么制作、为什么要这样制作:

●解释概念, 包括定义、使用意义、适用要求、与相近文书的区别;

●讲解文书的结构, 包括每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多在此)

●分析文书的规范格式;

●展示范文并组织讨论、评析;

●布置作业, 即给出案例,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司法文书。

在课时分配上, 前三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 第四部分约占三分之一的时间, 第五部分是课后练习, 不占课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由于教师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全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实际锻炼, 因而学完后往往理论功底扎实, 面对实际案例却不知该如何制作一份具体的文书。

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原则的要求, 笔者走访北湖区、苏仙区公检法机关和郴州市几家律师事务所后,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相应处理。一是区分出哪些是公检法机关常用的文书, 哪些是公检法机关不常用的文书。教学中只讲公检法机关常用的文书。二是区分出哪些是表格类文书, 哪些是非表格类文书。对表格类文书, 学生必须能够准确填制;对非表格类文书, 学生必须能够按规范格式制作。三是对公检法机关常用的文书区分出制作的难易程度。容易制作的文书, 学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案情较熟练地进行制作;较难制作的文书, 学生必须能够针对简单的案件进行规范制作。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 讲授一份文书一般分为八个环节。

●引入。出示案例,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操练。展示两份规范文书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文书的制作格式;教师归纳讲解文书的概念及规范格式。

●训练。学生根据所给案例初步学习制作文书, 教师巡回指导。

●再操练。学生展示制作完毕的文书, 教师选出几份学生制作的文书, 组织学生评析, 提出改进意见。

●深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选择性地讲解文书的制作技能, 强调应注意的技能要领。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不讲或者略讲, 学生尚未掌握的技能则详讲。

●再训练。学生改进自己制作的文书后, 互相评析更正。教师巡回指点。

●小结。进一步强调文书的制作技能要点。

●作业。给出案情, 学生课后再制作一份文书。

教师按照实际工作中制作文书时的步骤“分析案情—草拟文书—修改草稿—定稿文书”安排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内容的引导者。在课时分配上, 学生的动手操练和训练占三分之二以上, 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到三分之一。

三、根据诉讼进程, 形成司法文书课的应用性教学体系

目前, 所有的司法文书教材在体系上都是按照制作主体编排:

●绪论

●公安机关的主要文书

●人民检察院的主要文书

●人民法院的主要文书

●律师的主要文书。

这是一种典型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按这种体系讲授时, 常常会出现要 “往前看”或者“回头看”的情况。例如在普通刑事案件中, 逮捕一个犯罪嫌疑人需要制作三份文书, 分别是提请批准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和逮捕证。其中, 提请批准逮捕书和逮捕证是由公安机关制作, 批准逮捕决定书则由检察机关制定。三种文书分别列入“公安机关主要文书”和“检察机关主要文书”两个部分, 讲解其中任何一种文书时, 要么得联系后一种, 要么得联系前一种。

根据职业活动导向原则的要求, 笔者将教材的内容按认识过程和诉讼种类分为五个模块:

●认识司法文书

●常用刑事诉讼文书制作技能

●常用民事诉讼文书制作技能

●常用行政诉讼文书制作技能

●司法文书制作技能综合训练

每个模块的内容按照实际工作中的诉讼流程组织教学单元, 例如, 常用刑事诉讼文书制作技能模块按照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理判决—执行判决”组织教学层次,

这样, 整个司法文书课的教学便按照诉讼进程形成了一个应用性教学体系。在这个新的教学体系中, 讲解前面所述的提请批准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和逮捕证三种文书的制作技能时, 用一个教学单元就可以了。

四、改革考试方法, 重点考核学生针对实际案例选择并制作司法文书的能力

传统的司法文书课考试是以回答试卷的方式进行的, 或闭卷或开卷, 试卷的内容全由教师的喜好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更多的是对其记忆力的检测。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原则要求, 教学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同样, 考核也应当以检测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笔者尝试的方法是, 学习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平时的课堂表现, 占总分的30%, 二是平时的课后作业, 占总分的20%, 三是在综合训练 (以真实案例为素材的书面模拟法庭) 中的表现, 占总分的50%。这样, 既避免了学生舞弊的烦扰, 又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实践证明, 将职业活动导向原则应用于司法文书课程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理念获得更新, 教学能力受到考验, 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是时代趋势, 职业活动导向原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本文以司法文书课程教学为例,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运用职业活动导向原则。

关键词:职业活动导向原则,司法文书,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绍民.“职业活动导向法”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6) .

高校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研究 篇9

1 标识导向系统在高校校园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 在建筑内外空间中, 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导向到处可见, 为不同环境起着分流、指导、咨询、警告等作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标识, 让不同国家的游客或者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导视系统在校园内部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色的导视牌不但是一种导向载体, 而且是校园形象的宣传者;不但能彰显校园的魅力, 而且能让来访者有愉快的心情。设想, 一个从来没有进入过该校园的人, 如何依靠完整的信息、方位指示明确的导向轻松找到目的地, 而不是见人就问路, 见路口就停步。所以高校的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

2 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导向系统不统一

校园中各类社团广告牌和路牌大多零零散散, 杂乱无章, 导视在很多建筑和空间中单掉呆板, 设计陈旧, 没有形成系统, 也缺乏特定环境的人文形象和内涵。有些指示牌的导视在现代建筑、道路构成上很不协调。单纯地只考虑功能的需求, 忽视了造型对景观的便利性、美观性的环境影响。这都是很多校园导视系统的突出问题。

2.2 符号应用不规范

导视信息的应该严格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来布局设置。在设置方面, 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 控制标牌的高度、视距、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 英文导视信息不规范。拼写错漏、语法混乱、用词不当容易给阅读者造成误解和疑惑。图形与文字应更便于公共识别认知, 避免语言和识别障碍。另外, 有些导向牌在位置摆放上也存在问题, 很多地方只注重导视的功能性, 而忽略了导视的设置。在选择材料上, 应当充分考虑室外因素, 如温度, 雨水量等。

2.3 公共导视牌缺少维护, 破损严重

本来明确的导视牌经过风吹日晒弄得“不知所向”, 基本看不清上面所指示的方向, 不但达不到标识基本作用, 还影响整体外观。温度太低的话图像会裂掉, 太热则会让图像的覆膜受损, 使图像看不清。所以, 建议用聚酯胶片为材料来制作图像要比乙烯基胶片, 这样可以预防高温的影响;同时, 可以通过对导视牌过胶来应对雨水湿气问题。

3 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

3.1 科学的导向分类

由一个好的设计元素和科学的导向分类成为一个好的导视系统。科学的导向分类是, 是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由先到后的顺序而设计的, 这是根据顾客的到达及阅读习惯。

3.2 具有人文关怀

在复杂的环境中, 要让寻找变的更简洁, 突显人性关怀。更要关注弱视和低视人群。设计界面要亲和友好, 让使用者获得关怀与资讯。

3.3 信息沟通准确而有效

这是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首要功能, 能够传达准确清晰的指示信息。

3.4 形象一致原则

导视系统内的标识设计必须具有统一、整体化的设计。例如,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大楼, 整个大楼采用灰色的整体色调, 在其他建筑楼活力橙的标识色彩中既显得深沉优雅有丰富了美院整体建筑的感观性。大楼内的导视又沿用了橙色, 使之与美院的整体建筑风格有了一定的统一性;同时, 还活跃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气氛。

4 高校标识校园导向系统设计的流程

4.1 前期调研做提案

明确设计定位与办学理念, 深入了解校园景观环境条件、结构并进行交通流线分析;对各学院楼、公共教学楼、师生公寓楼、公共活动场所、对外交流场所等建筑内部部门进行结构、分流分析;确定校园导视导向分级原则。与校园整体形象设计相符。考虑校园背景和受众人群。设计小组经过讨论, 提出方案, 修改方案。着重考虑校园环境导视分级原则。与一般环境导视分级原则类似, 要依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分析调研, 对导视系统进行分类, 便于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4.2 制作阶段

这个阶段要注意高校的标识应该包括3大系统。

4.2.1 区域平面的总示意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路与建筑的名称

这是对每一位第一次来校园的陌生人进行的指示, 大多数设置校园的正门和每个入口合适的位置。这些标识放置的地方不会引起人流堵塞、影响交通的地方。应该让学生和来校园办事的来访者进入校门时, 在总的示意图前建立对整个校园空间的认识。校园应该对标识平面指示的设置场所作适当的安排。有条件的还应配置自助式查询系统, 解决某些无法在平面图上指示出来的机构所在地的标识问题和相关信息。

4.2.2 用各种标识来表示各个建筑的名称与目前的主要职能

一个高等校园是把所有机构的等级区分开的, 在建筑上的标识应该能将机构的等级通过标识区别开, 如果是一个陌生人, 这些建筑的标识以及机构的标识, 将是他们在偌大的校园中首先寻找的标识。

4.2.3 是对各建筑的内部进行适当的标识

将一些对外的教学、科研或服务机构, 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做必要的集中标识。这样的标识类型与商务楼标识很相似, 要让进入建筑物的人对建筑物中的机构一目了然。然后, 将建筑物中各个使用的教室、实验室、休息室、办公室、工作室的标识与底层的标识一一对应起来。校园的标识有一定的特殊性, 文字要严格规范化, 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 这样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在校园内更加的融入校园的生活。

4.3 总结经验和后续维护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导视在我们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它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设计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它需要我们掌握各种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后的处理方法, 符号现在回收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式。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高校校园标识导向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重点研究高校校园内, 建筑物、道路、园区景观、各种宣传栏等内外空间中标识导向系统的应用和表现, 以及对提升高校办学理念, 不断提高适应教学、科研、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要, 使校园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校园,标识导向系统,文化视觉形象

参考文献

[1]高祥冠.太原市城市引导标识现状调研与问题[J].山西建筑, 2010 (10) .

[2]迟哲.浅谈招贴中视觉流程设计的应用[J].大众文艺, 2012 (10) .

上一篇:实验技能大赛下一篇:图书馆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