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行为

2024-10-10

仿冒行为(精选4篇)

仿冒行为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演进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 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拥有大量原创性的知识产权是当今众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也是未来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世界各国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知识创新, 推动本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然而, 尽管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在打击仿冒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方面不遗余力, 但仿冒仍然是国际经济和贸易中一个严重问题, 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Amine等 (2007) 将所有与仿冒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包括各国政府、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企业等知识产权拥有者, 他们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仿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二类是从事仿冒的组织或个人, 他们从仿冒中获得利益;第三类则是仿冒品的消费者, 构成仿冒产品的需求方[1]。现有的反仿冒的政策大多是通过法律或经济手段打击和遏制仿冒行为, 试图从供给方面阻止或抑制仿冒行为的发生。但是, 从世界反仿冒的实践来看, 反击仿冒似乎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因此, 在反击仿冒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方面应该有新的思路。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 但其成果却是有形的。同样, 仿冒行为都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即仿冒产品表现出来。由于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构成了仿冒产品的市场需求, 对仿冒行为具有直接地拉动作用, 所以, 可以通过抑制仿冒产品的需求来反击和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仿冒产品的市场需求为仿冒者提供了利益来源, 减少仿冒产品的需求能有效抑制仿冒行为。

二、仿冒行为的界定

企业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工艺开发、技术服务等阶段的研发过程, 创造出具有一定知识产权形式的新知识, 实现知识在量上的递增, 最终形成多项知识产权集成的产品[2]。侵犯知识产权可能发生在企业研发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环节主要是最终产品所集成的知识产权形式如外观设计、包装、商标等。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很多具体形式, 包括仿冒、盗版、抄袭、模仿及其他难以界定的“灰色”行为等。仿冒是指非法制造类似真品但在功能、可靠性和使用有效期等方面的品质较低的产品的侵权行为[3]。仿冒通常是100%的直接复制真品。被仿冒的产品往往是已经在市场上存在、拥有显著品牌价值的知名品牌, 他们被复制成另外一种与真品在包装、商标或标签等外观上似乎一样或者难以辨别的产品, 这些产品被当作真品一样在市场上销售但价格更低[4]。仿冒者试图通过使购买者相信他们购买的是真品来欺骗消费者。但在某些情况下, 消费者也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与仿冒相对照, 盗版产品是正版产品的另外的复制品, 其特征是局限于某些技术性产品类别, 如软件、VCD、电脑游戏、图书等[3]。盗版并不总是欺骗消费者, 消费者通常知道他们正在购买的是盗版产品, 并且有意识的寻找和购买盗版产品。消费者通常通过购买地点、定价、设计上显而易见的差异, 质量及消费者了解的其他特征判断所购买产品为盗版产品。

抄袭、模仿的产品或服务, 尽管不是直接复制真品, 与真品不一样, 但在市场上这些产品在产品实体、外形、构成、名称、产品意义等方面往往被看作是相似的[3]。而抄袭不是模仿品牌而是对产品设计和独特的外观进行复制[5]。抄袭、模仿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不是直接复制, 相对来说更难以界定、识别和确定为违法行为。

这些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尽管在含义上存在细微差别, 但对企业或知识产权拥有者来说属于同类问题。

三、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因素

从市场需求角度遏制仿冒行为, 需要厘清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产品。根据经合组织 (OECD) 2008年度的报告, 将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产品的因素分为四大类, 即仿冒产品的属性、消费者特征、社会规范和文化因素[6]。

1、产品属性因素。

仿冒产品属性主要包括价格、质量、材料、产品形象、外观、可获得性等方面。在仿冒产品与真品并存的市场中, 消费者为实现不同目标会在两类产品中做出选择[7]。这两类产品的相关属性成为消费者信息搜索的目标和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毫无疑问, 价格与质量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驱动因素。价格包括仿冒品和真品的实际价格和二者之间的价格差额。仿冒品较低的销售价格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向[8], 特别是在容易获得这些仿冒品的情况下, 消费者常常以低价格作为决策依据[9]。当仿冒品相对于真品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时, 消费者会选择仿冒品。研究发现, 所有仿冒品的质量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10]。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需要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之间进行权衡以判断是否物有所值。消费者一般持有的信念是价格高则质量好, 价格低则质量差。价格-质量推断结果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态度和意愿[11]。质量低的仿冒品, 消费者只愿为此支付很少, 而愿意为较高质量的仿冒品支付较高的价格。此外, 消费者购买决策依赖于消费者对产品属性效用的总体评价和个人属性偏好。

2、消费者特征。

消费者特征包括收入、人口统计因素和消费者的动机、态度等心理因素。众多研究表明个人或家庭收入显著影响态度和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买行为[12,13]。一般来说, 收入与态度和购买意向负相关[12,13]。而年龄、受教育程度与购买意向负相关[13]。相对来说, 男性更可能购买盗版VCD、软件, 女性更可能购买仿冒的服饰用品[14]。

消费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变量是购买行为的重要的前导变量。消费者对仿冒品的态度与其购买意向正相关, 而购买意向能预测消费者的行为[12,15]。消费者过去的消费经历、消费目的、自我形象、对未来的感知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16]。消费者的态度具有多功能属性, 对仿冒奢侈品牌的购买倾向随消费者态度的社会功能不同而变化, 而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可能具有社会调节功能, 或价值表达功能,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Wilcox等人 (2009) 的研究表明, 当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态度具有社会调节功能时, 比具有价值表达功能时, 消费者购买仿冒奢侈品品牌的可能性更大[17]。

3、社会规范因素。

社会规范因素包括消费者购买仿冒品被发现的风险、被起诉的风险、处罚与制裁、社会压力等。许多研究表明, 感知法律风险、感知犯罪风险、感知社会风险对消费者对仿冒品的态度有较大影响, 会减弱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意愿[16,18]。社会压力会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和行为。相对于其他产品, 消费者对社会后果的感知对仿冒的时尚产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影响较大[19]。消费者在购买仿冒品的朋友的压力下购买仿冒品的意愿会增强, 而相比较而言在单独购买时购买意向较低。

4、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包括消费者所持有的对仿冒的价值观、消费者道德伦理观、对购买仿冒品的态度等。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产品的重要因素。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动机、态度、意愿等前导变量随消费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异。Lai和Zaichkowsky (1999) 分析了品牌模仿在中国频繁发生的原因, 中国强烈的集体主义的文化和与西方在伦理和道德判断上的文化差异是重要原因[3]。相对来说, 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仿冒等侵权行为及仿冒品、盗版产品的购买有积极的态度, 消费者更可能购买仿冒产品。

四、基于遏制需求的反击仿冒行为的策略

通过遏制仿冒产品的需求来反击仿冒行为, 需要在分析消费者对仿冒产品的购买、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1、增强消费者价值意识和质量观念, 加强仿冒品购买风险宣传。

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价值的感知和评价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重要依据。产品的消费价值主要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的属性重要性的感知。Ang等 (2001) 认为价值意识强的消费者比起价值意识相对弱的消费者来说, 对于仿冒品有着良好正面的态度。政府和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广告宣传等活动增强消费者的价值意识, 树立整体质量观念, 有助于改变消费者对仿冒品的态度。消费者购买仿冒品是基于特定利益的理性选择, 但消费者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然存在相关的风险甚至危害。加强仿冒品购买风险和危害性的宣传可以有效减弱消费者购买意向。

2、加强对仿冒品主要购买群体的教育、引导。

从人口统计特征来看, 仿冒品购买者多为中低收入者、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 随着收入增加、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提高, 消费者购买意愿会减弱。政府、企业应重点关注低收入者、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 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知识产权知识的教育, 通过各种媒介引导消费。消费者个性心理对其购买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做好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的影响或改变特定消费群体的态度和行为。

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增强消费者法律意识。

现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制度着眼于生产、流通领域, 缺乏针对消费领域的规范。从消费者需求方面遏制知识产权犯罪, 需要有法律制度保障。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增加消费者犯罪风险, 加强遏制仿冒行为的制度基础。同时, 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 培育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 构建良好的制度氛围, 增加购买仿冒品的社会压力。

4、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相对于发达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仿冒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更为普遍,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文化的缺失。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是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秩序的有力举措。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重在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形成。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我国在知识产权文化培育上缺乏思想观念的积淀,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普遍缺乏, 因此, 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

摘要:遏制仿冒产品的需求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有效途径。作者以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品的因素为基础, 提出了基于遏制需求的反仿冒行为的策略, 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仿冒行为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知识产权,仿冒行为,仿冒品,消费者行为

仿冒行为 篇2

法定代表人:PELLEHOLM(佩勒·霍尔姆),总裁。

委托代理人:朱妙春,上海市天宏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顾惠民,上海市天宏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中山市古镇德宝办公机械厂,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供销社办公大楼。

法定代表人:区社满,厂长。

委托代理人:庞华立,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简建南,中山市古镇德宝办公机械厂职员。

被告:中山市古镇供销社贸易发展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镇居委会冈东。

法定代表人:魏星通,经理。

委托代理人:黄敬贤,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区社满,男,汉族,1965年10月16日生,住址: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镇居委会冈东。

委托代理人:庞华立,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上海华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20号。

法定代表人翁庆华,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周逸,上海华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职员。

被告:中山市华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孙文东路54号第一卡。

法定代表人:袁敦,经理。

委托代理人:沈坚峰,上海市其晖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广州市邦达威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黄花岗科贸街B栋109、112铺。

法定代表人:张杰。

原告ISABERG RAPID AB(伊萨伯格·瑞特公司)诉被告中山市古镇德宝办公机械厂(以下简称“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市古镇供销社贸易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古镇贸易公司”)、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上海华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汉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本院于2000年3月3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同年4月6日,经原告申请,本院依法追加中山市古镇供销社华侨物资公司、区社满、中山市华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华汉公司”)、(香港)华汉兴业有限公司、(广州)天朗办公设备公司、广州市邦达威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邦达威公司”)为本案被告。同时,经原告申请,本院对“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上海华汉公司”、“中山华汉公司”等被告处的相关证据予以保全,并进行了财产保全。同年8月23日、9月6日,本院裁定准许原告撤回对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香港)华汉兴业有限公司、(广州)天朗办公设备公司、中山市古镇供销社华侨物资公司的起诉。同年9月18日、11月10日、11月22日,合议庭依法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ISABERG RAPID AB(伊萨伯格·瑞特公司)委托代理人朱妙春、顾惠民,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委托代理人庞华立、简建南,被告“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委托代理人黄敬贤,被告区社满的委托代理人庞华立,被告“上海华汉公司”法定代表人翁庆华,被告“中山华汉公司”委托代理人沈坚峰,被告“广州邦达威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杰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ISABERG RAPID AB(伊萨伯格·瑞特公司)诉称:原告系专业生产装订设备的跨国公司。原告制造的“Rapidl06”、“RapidR65”等系列电动装订机及装订针商品销售包括中国在内的欧、美、亚各地系知名商品。原告经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于1998年3月14日依法取得两种“Rapid”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注册商标。原告的“Rapid”商品名称以及由“Rapid”注册商标与相关文字、图形及色彩组成的商品装潢系“Rapid”系列电动装订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和装潢。原告的“Rapid 106”电动装订机商品还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原告对上述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装潢以及企业名称、安全认证标志等所享有权利受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的保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对原告实施了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

1.两被告制造、销售的“Rapid 106”、“RapidR65”两种电动装订机的机身和商品装潢、产品说明书以及“Rapid66/6”、“Rapid66/8”两种装订针的商品装潢完全仿冒了原告“Rapid 106”、“RapidR65”两种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两种装订针商品特有的名称、装潢和原告企业名称、产地名称、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以及说明书的文字和图解;

2.两被告制造、销售的“XIAODINGDANG R68”电动装订机的机身上的装潢和商品装潢与原告“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商品特有的装潢近似,并足以造成消费者对原、被告商品的混淆;

3.两被告在其印制的“XIAODINGDANG”系列商品的彩色广告上使用标有原告注册商标的“Rapidl06”商品的实体画面,足以造成消费者对原、被告商品的混淆。

原告还诉称:被告区社满系“中山古镇德宝厂”的法定代表人及“中山古镇贸易公司”的承包人,直接参与了上述侵权行为。被告“上海华汉公司”、“中山华汉公司”、“广州邦达威公司”未尽审查义务即销售上述侵权产品,显有过错。

原告据此认为上述六被告的行为共同构成了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依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如下判决:

1.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擅自在其制造、销售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的外包装、产品说明书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的外包装上擅自使用原告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的行为系误导消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在其制造、销售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机身及产品外包装、说明书上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外包装上擅自使用原告企业名称的行为系误导他人不正当竞争行为;

3.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在其制造、销售的“Rapidl06”电动装订机上擅自使用原告相同产品上的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的行为系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在其制造、销售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机身和在“Rapid R65”电动装订机机身外包装上标注“MADE IN SWEDEN”,以及在“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外包装上使用“MADE IN FRANCE”的行为系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5.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在其制造、销售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机身、“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外包装上擅自使用原告知名商品“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特有的装潢的行为系误导消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6.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中山华汉公司”在其生产、销售的“XIAODINGDANG R68”电动装订机机身和外包装上擅自使用原告知名商品“Rapid R65”电动装订机相似的装潢的行为系不正当竞争行为;

7.确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区社满将标有原告注册商标(注册证号1158790)的“Rapidl06”电动装订机实体画面列入其产品宣传资料的行为系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8.确认被告“上海华汉公司”、“中山华汉公司”、“广州邦达威公司”销售“Rapidl06”、“Rapid R65”、“XIAODINGDANG R68”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装订针等侵权商品的行为系不正当竞争行为;

9.上述六被告立即停止上述侵权行为;

10.六被告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开刊登《致歉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11.六被告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200万元(其中包括律师费和调查取证费用);

12.六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辩称:其制造、销售的“XIAODINGDANG R68”电动装订机是申请了注册商标的合法商品;其没有制造、销售原告诉称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产品,也没有印制原告诉称的侵权广告。

被告“中山古镇贸易公司”辩称:区社满于1997年间承包“中山贸易公司”,但1997年12月30日后区满社不再承包。“中山古镇贸易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不制造产品,没有实施原告诉称的侵权行为。此外,原告请求赔偿的数额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被告区社满辩称:原告诉称的侵权期间,区社满并非“中山古镇贸易公司”的承包人,没有实施原告诉称的侵权行为。

被告“上海华汉公司”辩称:其于1999年11月、2000年1月从“中山古镇物资公司”购进“Rapidl06”电动装订机8台、“Rapid R65”电动装订机12台,共计18,600元,仅销售“Rapidl06”2台、“Rapid R65”1台。其无法核实上述商品的外包装、产品说明书等是否侵权,且原告已经撤回对“中山古镇物资公司”的起诉,“上海华汉公司”据此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被告“中山华汉公司”、“广州邦达威公司”均辩称:其销售的“XIAODINGDANGR68”电动装订机是标有合法商标的商品,没有销售原告诉称的其他系争商品,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六被告据此均认为其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均请求本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一、原告ISABERG RAPID AB(伊萨伯格·瑞特公司)系专业生产装订设备的瑞典公司。原告制造的“Rapidl06”、“RapidR65”、“Rapid66/6”、“Rapid66/8”等系列电动装订机及装订针商品自1998年起在中国市场展示、销售。原告经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于1998年3月14日依法取得两种在国际分类第16类订书机、订书器(文具)等商品上使用的“Rapid”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注册商标。原告的“Rapid”商品名称以及由“Rapid”注册商标与相关文字、图形及色彩组成的商品装潢与同类商品的名称和装潢相比,具有显著的区别性特征。原告的“Rapidl06”电动装订机商品还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

二、原告于2000年发现,“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和产品说明书等仿冒了原告的“Rapid R1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的名称、装潢以及原告企业名称、产地、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该被告制造“XIAODINGDANG”电动装订机的商品装潢与原告的“Rapid”商品的装潢相近似。“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上述仿冒产品后在市场大量销售。

2000年2月28日,原告以“大连开发区宏伟办公文具公司”的名义在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处购买了仿冒的“Rapid1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及“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中山古镇德宝厂”出具了加盖该厂公章的《中山市古镇德宝办公机械厂产品(出仓)单》。

“中山古镇德宝厂”的销售价格分别为:“Rapidl06”电动装订机每台1,800元人民币、“RapidR65”电动装订机产品每台600元人民币、“Rapid66/6”装订针每盒11元人民币、“Rapid66/8”装订针每盒13元人民币。

原告在向被告购买上述产品的同时,从被告处取得了由“中山古镇德宝厂”印制、散发的署名为“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供销社贸易发展公司、德宝办公机械厂”、“联系人区社满”,并由“中山市德宝办公机械厂”盖章的《系列产品报价表》。该《系列产品报价表》写明:106A1电动装订机原装1,800元—2,200元人民币,106A2电动装订机国产1600元—2000元人民币,R65电动装订机原装600元—750元人民币,R68电动装订机国产450元—550元人民币,装订机书钉6/6原装15元—20元,装订机书钉6/6国产11元—15元人民币,装订机书钉6/8原装18元—25元人民币,装订机书钉6/8国产13元—18元人民币等。

原告在向“中山古镇德宝厂”购买上述产品的同时,还从该被告处取得了由该被告印制、散发的三种样式的“XIAODINGDANG”彩色广告。其中:标题分别为“106电动装订机”、“R68电动装订机”的两份彩色广告中均使用了原告制造的“Rapidl06”电动装订机产品的照片;另一份标题为“DF—500型电动折页机”的彩色广告中也使用了原告制造的“Rapidl06”电动装订机产品的照片。

经比对,“中山古镇德宝厂”在其制造、销售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两种电动装订机的机身、商品装潢和产品说明书,及“Rapid66/6”、“Rapid66/8”两种电动装订针的商品装潢上,均使用了与原告“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相同的名称、商品装潢、企业名称、产地和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该被告制造、销售的上述商品,从商品本身,到商品内外包装及装潢,直至产品说明书,与原告制造、销售的商品、商品内外包装和装潢,以及产品说明书完全相同,普通消费者对原、被告制造销售的商品根本无法分辨。

三、经比对,“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的“XIAODINGDANG”系列电动装订机的机身及其商品装潢,在主要部分和整体印象上,与原告制造的“Rapid”电动装订机的机身及商品装潢相似,一般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力足以发生混淆。这种混淆不仅包括误认为上述两种商品是同一种商品,也包括误认为上述两种商品的生产企业是同一企业或相关的企业。

四、2000年2月23日,原告从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处购买了由“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销售的仿冒的“Rapid106”、“Rapid R65”两种电动装订机产品,售价分别为每台2700元、700元人民币,同时取得了由“中山古镇德宝厂”制作、散发的上述三种样式的“XIAODINGDANG”彩色广告。

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于2000年4月5日致原告的《情况说明》证实:1999年12月,“中山古镇德宝厂”的区社满到该公司推销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

2000年2月23日,原告从被告“上海华汉公司”处购买了由“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中山市古镇供销社华侨物资公司销售的仿冒的“Rapidl06”、“RapidR65”两种电动装订机。售价分别为每台2700元、700元人民币。

被告“中山华汉公司”、“广州邦达威公司”于2000年销售了由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的“XIAODINGDANG”电动装订机,售价均在“中山古镇德宝厂”制作的《系列产品报价表》中标明的国产产品的售价范围内。

五、2000年4月4日,经原告申请,本院裁定对“中山古镇德宝厂”及“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出的相关证据进行保全。4月5日,本院负责证据保全的执行法官在“中山古镇德宝厂”的生产现场进行证据保全时,发现大量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和“XIAODINGDANG”电动装订机及外包装。同日,本院的执行法官在“中山古镇德宝厂”发现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样品、“XIAODINGDANG”电动装订机样品及“XIAODINGDANG”彩色广告。当本院执行法官再次来到“中山古镇德宝厂”时,该厂向外搬运并隐藏上述产品和外包装。“中山古镇贸易公司”也将上述样品隐藏。

六、上海科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接受上海天宏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委托,对“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制造、销售仿冒“Rapid”品牌的电动装订机和装订针产品的收益进行评估,并于2001年2月2日出具《部分企业生产销售Rapid品牌产品收益的评估报告书》,认为:上述企业制造、销售仿冒“Rapid”品牌的电动装订机、装订针的收益的公允价值为178万元人民币。

七、2000年4月5日,本院在实施证据保全过程中,中山市古镇供销社工会主席邓锦成、副主席谭庆流向本院陈述:区社满自1997年起挂靠、承包“中山古镇贸易公司”。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予以证明:

1.原告递交的证明其制造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以及“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系知名商品,且在中国市场展示、销售的证据13份:即证明原告系“Rapid”商标注册人的注册商标证书2份,证明原告“Rapid”系列电动装订机商品参加中国交易会的《98春季全国文化用品交易会特刊》、《98秋季全国文化用品交易会会刊》、《全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情况表》,证明原告向上海元昌文体用品销售有限公司销售“Rapid”系列电动装订机和装订针商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上海机场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航空托运单》、《发票》,证明原告的代理商(香港)佳业文仪有限公司向深圳市星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销售“Rapid”系列电动装订机和装订针商品的《供应合约书》,证明原告在上海市投资设立上海瑞特元昌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相关商品的上海瑞特元昌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等。

2.原告递交的证明六被告实施上述行为的证据63份:即原告制造、销售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商品实样和外包装,原告制造、销售的“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实样和商品外包装;原告从“中山德宝厂”购买的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实样、外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山德宝厂”开具的《出仓单》;原告从“中山德宝厂”取得的《德宝系列产品报价单》和三种样式的彩色广告;原告在“中山德宝厂”生产车间拍摄的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产品及外包装实样的照片;“中山德宝厂”制造的“XIAODINGDANG R68”电动装订机商品实样和外包装;原告从“中山德宝厂”、“中山贸易公司”取得的区社满的名片;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销售仿冒的“Rapidl06”、“Rapid R65”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商品的《发票》和上述商品的实样;原告从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取得的上述三种样式的彩色广告;上海林峰现代办公用品公司总经理高峰所作的“情况说明”;“上海华汉公司”仓库致原告的“情况说明”及其财务账册;证人邓锦成、谭庆流的陈述笔录等。

3.原告递交的《部分企业生产销售Rapid品牌产品收益的评估报告书》。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要求被告赔偿原告为调查被告侵权行为所支付的调查费用,共1,200万元(其中包括律师费、调查取证费)。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一是,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中山古镇贸易公司(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是否制造了原告诉称的仿冒的“Rapidl06”、“RapidR65”电动装订机和“Rapid66/6”、“Rapid66/8”装订针侵权产品,以及是否印制了上述三种样式的侵权广告。对此,“中山古镇德宝厂”辩称:其制作《系列产品报价表》的目的是为尽快打开“XIAODINGDANG”产品销路,为此策划了“德宝XIAODINGDANG”系列产品报价表,将“XIAODINGDANG”系列产品价格与进口原装产品价格进行比较说明,报价表中的原装产品只是用来与“XIAODINGDANG”产品进行价格对比的产品,不是“中山古镇德宝厂”推销、经营的产品,其价格是根据荷兰、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估定的。

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二是,“中山古镇德宝厂”制造的“XlAODINGDANG”系列产品是否属于仿冒原告“Rapid”系列产品特有装潢的侵权产品。对此,被告“中山古镇德宝厂”辩称:“广州邦达威公司”及案外人张杰许可其无偿使用“XIAODINGDANG”商标和991362号、993295959号、003216373号电动装订机外观设计专利,故“中山古镇德宝厂”使用的“XIAODINGDANG”系列产品的装潢不构成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三是,区社满能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主体,能否认定其行为侵权。

仿冒行为 篇3

莆田是福建省除了厦门外最小的地级市, 对于这个闽中沿海城市来说, 每天夜幕降临之后, 最繁忙的地带必有一个叫安福小区的地方。这里是莆田人熟知的“高仿鞋”根据地。作为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的产业大军, 莆田因做高仿名牌运动鞋而声名远播。

■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催生了高仿鞋

制鞋是莆田的支柱产业之一, 拥有3000多家鞋企, 年产鞋10多亿双, 产值将近500亿元, 其中出口近20亿美元, 位居福建第一。由于为世界运动名牌代工, 这座城市曾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等称号。上世纪80年代的莆田因靠近台湾地区的便利, 成为台资制鞋及名牌代工企业迁驻内地的登陆点。90年代, 达芙妮首家内地工厂便设在莆田, 莆田先于晋江成为福建乃至全国著名鞋城。

也是从那时起, 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催生了高仿鞋, 代工厂的工人得到贿赂, 将样鞋或设计图纸偷运出来。高峰时, 每家“仿冒厂”都会高薪聘请一两名代工企业的“正规军”坐镇。莆田渐渐因“驰名中外”的高仿鞋在国内外声名显赫。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 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是仿款, 产地来自中国、越南、哥伦比亚等地, 而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

对于莆田人来说, 没有仿不出的鞋, 只有不愿仿的鞋。同样一双鞋, 从低仿到1∶1高仿, 不同的生产线出来, 价格可以相差二三十元。在材质、做工、外观、整洁度上, “只要买家肯花成本, 我们可以做得跟专卖店无差别。”某鞋厂老板阿杰说。

■神秘而奇特的“安福销售模式”

安福小区的前身是原本莆田学院外学生街上的100多家仿冒鞋摊, 因为网购的兴起, 让很多精于此道的大学生瞄准了仿冒鞋和电商, 于是便在学校附近形成了类似的批发市场。

鼎盛时期这里的年交易量达到10亿元, 更为瞩目的是, 对于这个人口仅300万的小城来说, 高仿鞋从业者便达20万人。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 全球每3双耐克鞋中便有1双是来自莆田的仿款。

安福人的销售模式颇为神秘而奇特, 只要一个房间、一两台电脑、少数人员, 便能凑成一家公司。白天, 他们在网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网店的订单, 集中发至厂家, 晚上便由厂家派送上门, 而货品又在当晚通过物流送至全国的电商。安福的产业链有着清晰紧扣的环节。

利润的输送分成也颇为清晰, 据了解, 一双鞋批发到安福, 每双毛利在5元左右, 批发商再抽取5元销到各地网店。而据了解, 利润空间最大的便是终端, 即网店, 据悉一双鞋出厂只有100元, 到了淘宝卖200元。

做莆田鞋的电商遍布在全国, 而安福小区的多数批发商都在淘宝上拥有一家以上的网店。厂家、批发商、网军、物流, 四位一体地构成了安福的生态, 因为网络, 安福的鞋得以遍地开花。安福人甚至在这种趋势下, 将各商家所经营的品牌、货源信息、联系方式、商家名称统一收集整理, 将传统的安福小区搬到了网上, 打造“莆田商贸城”这样一个电商门户。

全国的淘宝店家可以在该网找到相应的货源, 看中哪款即可直接下单、支付宝交易, 整个过程匿名而安全。

■打假风暴席卷仿冒鞋基地

2011年, 莆田“高仿鞋”在淘宝网上的网络销售额达到33亿元, 网络销售额在全省排名第四。另有数据称, 淘宝上有80%名牌运动鞋系莆田货。

同年, 安福人的好日子也正式进入多事之秋。2010年至2011年, 阿里巴巴因“中国供应商欺诈国际卖家事件”引发人事地震:因内部举报, 百名员工和2000多家莆田“欺诈供应商”被卷其中。

此事对整个仿冒鞋电商生态影响深远, 也足够让线下的生产及运输受到政府重视。2010年底, 国务院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莆田的这场“双打”行动集工商、知识产权和质监三方合力, 首次对仿冒商进行挨户排查。

莆田在2003年已存在3000多家仿冒鞋厂家, 早在2006年, 莆田公安机关就已介入整顿, 当年查获假冒耐克标识达120万余个。莆田市工商局2007年4月的一份材料称, 近3年来, 莆田市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涉外鞋类商标侵权案件294起, 案值300多万元, 罚没款216万元。随着一批仿冒厂家被查抄, 生产销售“高仿鞋”的“巨头”相继落网, 莆田鞋业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昔日繁忙的生产交易场面已难觅踪影。而今年5月, 淘宝从线上掀起的前所未见的“专项整顿”, 让安福人更感到严冬的到来。

此次整顿涉及类目包括了运动鞋, 其中重点关注的品牌就是耐克与阿迪达斯。淘宝方面公示, 一旦发现假冒商品, 均将处以24分的违规扣分, 并将处罚分值累计入下一年。据了解, 48分为商家分数上限, 一旦被扣光, 将永不得复业。

■积重难返地游移在冒牌与造牌之间

疏于自创、赖于仿冒无疑是莆田的鞋城招牌上受国内外诟病的污点。与福建另一鞋城晋江相比, 莆田起步较早, 但先天不足。在上世纪90年代, 当晋江鞋企投巨资“造牌”之际, 莆田鞋企却还在代工和仿冒的“温水”里煮着青蛙。

如今, 晋江鞋业在国内10大运动品牌中占据8席, 拥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备企业, 而莆田仍积重难返地游移在冒牌与造牌之间, 始终被历史的包袱掣肘, 目前尚无一家进入资本市场。

如今的安福, 多了一项新的业务:淘宝刷单, 实质就是通过一种新开发的后台操控系统, 为店家虚做销量, 从而影响淘宝排行榜, 将某些店家推至搜索页的前沿, 以引起买家注意。

安福的网军在全国来说都数一数二, 全国首家淘宝培训学校便在莆田诞生, 至今独一无二。开在安福小区附近的“淘宝培训学校”, 在一栋居民楼里租下两套房子, 一些全国各地的网络商家慕名而来, 每天由老板亲自授课, 示范如何通过页面设计来吸引眼球, 提高成交量。而其中更为隐蔽神秘的课程是, 怎样让莆田店家的IP号看起来像外地的, 以此少许降低被淘宝发现并追打的风险。

在代工的襁褓中长大的莆田鞋业, 要攻克仿冒的基因, 在自主创新的全新摇篮里生长并非易事。很多原先做仿冒鞋的企业转型做起了自主品牌。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自主女鞋品牌的林老板直言:“转型是痛苦的”。几年前, 他也是混迹于仿冒鞋网销大军中, 2011年买了自主商标, 号称是安福第一批做正牌的商家。林老板坦言, 自主开发品牌的存活率不高, “赚钱和不赚钱落差非常大”。自主设计鞋款往往时间慢, 而且开发出来的款式有限, 无法抵御万一不畅销所带来的损失。所以他的企业没有自主研发, 而是以给别的工厂下订单的模式授权生产, 这样, 便在“七八十个厂家中评质量和款式”, 选择面就广得多。据他介绍, 目前他已积攒七千多家网络分销商, 其中不乏从前做仿冒鞋的, 如今都只做他的鞋。

仿冒行为 篇4

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同时也是个人审美及身份的重要标志, 所谓“人靠衣装, 马靠鞍”, 品质高的服装往往成为个人品位及个人财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 服装消费成为人们消费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不仅是一种生存必需品, 还是用于个人社交等社会功能的重要工具。因此, 买好衣服, 买稀缺的不易撞衫的衣服成为人们服装消费的首要出发点之一。

品牌服装, 其设计、面料、做工等往往都比一般的产品更具有价值、更具有吸引力, 相应地, 品牌服装因为包含设计费、广告费及面料成本、做工成本高等因素, 其价格往往比一般服装要高。奢侈品服装更因为其稀缺性和更多的品牌成本, 价格往往高得离谱, 成为极少数人能使用得起的商品。身着品牌服装, 尤其是奢侈品服装, 本身就代表消费者具有较高品位与社会财富和地位。

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 是人性的根本特点。相应地,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追求花尽可能少的钱购买到尽可能多、品质好的消费品。就整个社会而言, 中产阶级及富人毕竟是少数, 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消费正品的奢侈品服装和品牌服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人们有追求品牌服装的渴望, 但是却因为经济等原因, 没有消费品牌服装的能力。无论怎样, 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就市场而言, 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满足有消费品牌服装需求, 但没有经济能力, 或者不愿意花钱购买正品品牌服装的人们的购买需求, 一些生产者便开始生产品牌服装仿冒品, 一些经销商便开始大量销售服装仿冒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全球进入到知识大爆炸时代。品牌服装的相关信息能够被仿冒者迅速而便捷地获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服装行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也随之迅速提高, 促使仿冒生产者能够生产出仿真度很高的产品。根据仿冒的质量和仿真程度, 仿冒品可以分为所谓的A货、B货等。仿冒品因为成本较低, 所以售价往往比正品要低得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经济腾飞, 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中国制造成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缩影。

作为世界很多品牌服装的代工厂, 中国的服装生产水平和生产工艺得到迅速提高, 而这在促进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同时, 也为服装仿冒工艺提供了“智力支持”。服装仿冒品以其价格优势俘获了大批消费者。当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装仿冒品生产和消费的重灾区。服装仿冒品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在网络购物平台中更是普遍。

对于购买服装仿冒品者来说, 从是否知情角度可以分为主动买假和被动买假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消费者本身知道服装是仿冒的, 但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认为不值得花正品的钱购买正品, 仿冒品虽然在品质上不一定如正品高, 但是已经基本能满足其消费需求。第二种类型的消费者本身并不知道服装是仿冒的, 其购买初衷是购买正品, 销售者将仿冒品当做正品, 以正品价格卖给消费者。

二、服装仿冒品猖獗的原因

服装仿冒品在当今中国市场异常猖獗,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1.仿冒品生产成 本低廉 , 消费需求持续高温 , 销路畅通 , 制假者可以获取很高的利润。

2.无 论是主动买假还是被动买假 , 仿冒品销售者都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

3.对于无论主动买假消费者还是被动买家消费者 , 品牌服装的吸引力都是不会消退的, 顶多是换一个品牌。所以, 只要市场需求还存在, 仿冒品的生产和销售就不会消失, 这个需求市场越大, 制假售假就越多, 制假售假买假的现象就会普遍。

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 , 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 为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及实现平台。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和相对隐蔽性使得网络购物平台成为服装仿冒品的重灾区。

三、网购的迅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用户的飞速增长, 电子商务随之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观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电子商务交易正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方式, 在全球商业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虽然我国互联网接入和电子商务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用户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尤其随着手机进入普通民众生活之中, 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正在以传统与新型并行的方式飞速发展, 深深影响人们的生活, 网络购物凭借其便捷性和高效性,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购物渠道之一。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显示, 2013年,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 增长了42.0%。而根据商务部最新预测的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2013年, 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7.8%, 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随着网上购物习惯的日益养成, 网络购物相关规范的逐步建立及网络购物环境的日渐改善,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将开始进入成熟期, 未来几年, 网络购物市场增速将趋稳。同时, 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 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络购物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购物日益便捷,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 预计到2016—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0000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日益不同, 信息社会的到来促进服装潮流快速传播, 影响人们的服装审美及服饰要求。在日益发达的网络购物当中, 服装网购市场呈迅猛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 2010年, 服装类产品已成为网购市场第一大类目, 2010年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为1052.4亿元, 2011年服装网购市场将达2049.0亿元, 增幅达94.7%。预计2014年, 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将达5195亿, 届时在整个网购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27%。

按照消费渠道是传统的还是网络的, 消费者可分为传统消费者和网络消费者。网络消费者是网民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进行消费活动, 利用互联网购物平台查阅产品信息,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比价格, 并根据消费者评价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跟传统购物方式相比, 这种购物方式能够让消费者在更短时间内, 以最经济便捷的方式获取商品信息, 完成消费过程, 实现消费目的。因此, 网络消费者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消费者数量不相上下的消费群体。

同时, 网络购物是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这个虚拟市场进行商品买卖的, 消费者和商家并不直接面对面地接触, 而网络消费维权体系的不完善, 使得商家即使被发现卖假货, 也可以采用“人间蒸发”、换个地方打游击的方式逃避责任追究。因此, 网络购物平台成为服装仿冒品销售商的黄金首选, 服装仿冒品充斥整个网络服装购物平台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扼制服装仿冒品生产与消费的必要性

服装假冒品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让国家的税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实际上, 这些服装仿冒品对企业的影响才是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品牌企业的市场被挤占, 历经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品牌等无形资产被侵害。为了打击仿冒品, 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利润进一步下降, 有的企业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要有效遏制服装仿冒品现象的蔓延,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严厉打击。 对仿冒品牌服装的行为 , 应该从法律、法规 等诸多层面予以控制,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打击。

2.企业应自觉维护自身品牌。在声讨仿冒服装行为的同时, 必须看到, 品牌服装仿冒行为与品牌企业本身的品牌建设相关联。部分品牌为了赚取高额利益, 大肆进行“品牌授权”和“贴牌加工”等行为, 自己就制造了“品牌泛滥”和“仿冒泛滥”。GUCCI强调:“如果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只为了增加毛利就把生产移至低价劳动力市场, 那会毁了这个品牌的价值, GUCCI绝不会冒这样的风险淡化它的品牌价值, 外包生产即使在短期内利润有所增加, 但对品牌的长期价值没有贡献。我们仍然非常自豪我们的产品是意大利制造的, 因为客户也是这么期望我们的。”

3.加强健康消费观念教育。开展广泛的品牌消费教育是所有品牌企业共同关心的大事。应该让消费者懂得选择什么 样的消费观, 采取什么样的消费行为, 而不仅仅大肆投放品牌广告。只有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让消费者懂得怎样辨别品牌、选择品牌、消费品牌, 才能从源头上真正遏制品牌服装的仿冒行为。

尽管所有这一切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们必须走, 否则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发展成为品牌强国。同时, 使品牌服装企业难以立足, 服装仿冒品泛滥, 品质得不到保障, 维权困难, 而最终要消化这些恶果的仍是普普通通的拥护服装仿冒品的消费者们。

摘要: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兴起, 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服装仿冒品的行为有频繁化趋势, 这无疑给品牌企业和服装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的伤害。本文多角度地剖析了这一现象的现状及成因, 并提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服装,仿冒品,品牌,网上购物

参考文献

[1]Amine, Lyn S.and Peter Magnusson.Cost-Benefit Model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Global Counterfeiting Industry and Marketing Response Strategies[J].Th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7, 15 (2) :63-87.

[2]胡婉丽, 汤书昆.基于研发过程的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1) :20-23.

[3]Lai, Kay Ka-Yuk and Zaichkowsky, Judith.Lynne.Brand imitation:Do the Chinese have different view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9, 16:179-192.

[4]Brown, P.R.&Levinson, 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上一篇:高中理科教学方法下一篇:指尖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