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腹痛

2024-06-05

儿童功能性腹痛(精选7篇)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1

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ab dominal pain, FAP)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该病在4~18岁儿童的发病率为0.5%~7.5%,女童多见。以往认为FAP是心理疾病,缺乏器质性疾病的依据,目前认为FAP是独立的临床疾病。以腹痛为主诉就诊于儿内科消化门诊患者中,功能性腹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以前应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不好,近年来我们对40例功能性腹痛的患儿应用胃肠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治疗功能性腹痛患儿80例,腹痛病程均超过2个月。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3~13岁,平均8.6岁;主要伴随症状:伴恶心、呕吐9例,厌食12例,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11例。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14岁,平均8.7岁;主要伴随症状:伴恶心、呕吐8例,厌食10例,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11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病例诊断参照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并经B超及胃肠造影或经纤维胃镜检查排除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后,均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治疗,保证营养供给。建立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鼓励患儿坚持正常的活动和学习,解除患儿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随访制度。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还同时口服胃肠安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生产),3~6岁2粒,6~10岁3粒,10岁以上4粒,每日3次,饭后服,服药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

(1) 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和明显减轻,随访半年发作次数少于3次。 (2) 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随访半年发作次数多于3次。 (3) 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见表1。

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无其他不良主诉。

(%)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0 (P<0.05),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不能用结构和生化异常解释的腹部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清,但多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一肠相互作用、脑一肠肽及其受体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2]。本病患儿痛阈值值较正常儿低,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增高。由于处于发育期,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不能完全适应而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如紧张、压抑、渴望爱护及追求完美等,当有环境、家庭等外界刺激因素发生时,诱发精神紧张,这时机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活性增高,兴奋了胃肠道平滑肌,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大肠推进性蠕动减慢、减弱,肛门括约肌紧张,肌张力提高,排便受阻,Oddi(胆胰壶腹)括约肌收缩,胆囊及胆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腹痛。传统治疗是针对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和内脏敏感性增高而用胃动力药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

中药胃肠安由木香、沉香、檀香、麝香、大黄、厚朴、川芎等中药组成,其中木香、沉香调中宣滞、理气止痛;麝香、檀香芳香醒脾、温中止痛;大黄、厚朴燥湿、行气导滞;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以奏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之功效。我院儿科采用胃肠安口服的方法同时配合饮食及心理指导所取得的疗效较单纯饮食及心理治疗方法,疗效更加显著,且未见特殊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1) :1-3.

[2]董梅.要重视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 (3) :135.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武汉市儿童625名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为92.64%。其中男生305名(52.68%),女生274名(47.32%)。年龄分布为8~16岁,平均年龄为(11.85±2.68)岁;8~12岁有321名(55.44%),13~16岁学生有258人(44.56%);男生平均年龄(11.77±2.76)岁,女生平均年龄(11.95±2.58)岁;不同性别儿童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学校、学习负担、不良饮食习惯、双亲胃肠疾病史、迁居转学、父母离异等。调查队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儿科医生与医学生组成,儿童在家长或者老师指导下完成该问卷的填写。

1.2.2 FAPS诊断标准

采用Ssman等学者编制的儿科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4],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1)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2)症状每周发作≥1次;(3)症状持续时间≥2个月;(4)影响正常生活或伴随躯体症状(头痛、躯体痛、睡眠困难等)。且须排除因炎症、肿瘤、代谢等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痛。

1.2.3 焦虑性情绪筛查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对研究对象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5],该量表共有41个条目,每个条目记分0~2分,得分≥23则表明该测评者可能具有焦虑障碍,得分越高则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儿童一般情况以均数,频数和百分比等描述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儿童的FAPS患病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FAPS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儿童FAPS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APS患病情况

579名儿童中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APS患儿有53名(9.1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57%(17/305),女性患病率为13.14%(36/274),不同性别儿童FAP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2岁儿童FAPS患病率为5.94%(19/320),13~16岁儿童患病率为13.13%(34/259),不同年龄段儿童FAP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人(%)]

注:FAPS—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2.2 FAPS与焦虑障碍

579名儿童SCARED量表的平均得分为(15.87±5.93)分,焦虑障碍的儿童有111人(19.17%),患有FAPS的儿童与不患有FAPS的儿童SCARED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FAPS—功能性腹痛综合征;SCARED—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

2.3 FAPS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FAPS影响因素有学习负担过重、不良饮食习惯、双亲胃肠疾病史和焦虑情绪(P<0.05)。见表3。

注:FAPS—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儿童消化系统的疾病谱亦发生改变。FAPS是一种少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腹痛程度较重且位置不固定,腹痛与进食、排便等生理活动无关,无腹泻与便秘等胃肠道表现,持续性及反复发作的腹痛及全身不适感影响患儿的学习与日常生活[6]。此次调查显示,武汉市儿童的FAPS患病率为9.15%,高于文献[4]报道的结果(2.38%)[7]。一项基于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数据显示美国儿童FGIDs的发病率为21.4%[8]。FAPS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导致我国有关FAPS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缺乏,此次研究采用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易理解,适合于临床与科研应用[9]。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女性儿童的FAPS患病率高于男性儿童,13~16岁儿童的FAPS患病率高于8~12岁儿童(P<0.05),该研究结果与Koloski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0]。这与女性的心理认知结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内分泌等因素相关,女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高于男生,其情绪问题多于男生,谷岩等[11]研究显示,女性儿童的焦虑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学习与升学压力增大,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下降、环境的转换、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均可导致高年龄的儿童FAPS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的儿童。此次研究数据显示,FAPS患儿的焦虑障碍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P<0.05),FAPS临床症状多,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住院治疗等均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不正确的应对方式可导致儿童焦虑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FAPS患儿焦虑情绪的识别与治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此次研究显示,儿童FAPS影响因素有学习负担过重、不良饮食习惯、双亲胃肠疾病史、焦虑情绪(P<0.05),双亲胃肠疾病史表明FAPS具有遗传易感性或遗传基础,G蛋白与5-HT再摄取转运体的多态性均与FAPS的发生有关[12];学习负担过重、不良饮食习惯、焦虑情绪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儿童FAPS的发生关系密切。环境和心理因素可影响胃肠的感觉、运动功能,负性情绪可改变胃酸的正常分泌,Boyd等研究表明,FGIDs患者症状越多,其心理障碍的评分越高[13]。医务人员在诊治FAPS患儿时,应兼顾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依据患儿的胃肠道症状与心理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武汉市儿童FAPS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与儿童的性别、年龄、遗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制定兼顾胃肠道症状与社会心理因素的个体化FAPS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声明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RAP均为2010-06~2011-06本院儿科门诊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年龄6~14岁, 平均10岁;病程1~4年。对照组26例, 男11例, 女15例;年龄5~14岁, 平均9.5岁;病程1~4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两组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X线、彩超等检查均为阴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小儿胃肠病学》中再发性腹痛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疏肝柔肝法治疗, 基础组方:柴胡3~4g、薄荷6g、炒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炒白芍10g、生甘草6g、广木香6g、陈皮6g、川芎10g。水煎服, 每日1剂, 可根据伴随症状, 在基础方上加减, 厌食者加鸡内金、焦楂曲各6~10g。疗程为2~4周。对照组用654-2片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口服 (0.3mg/kg) , 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腹痛消失情况及治疗前后腹痛评分 (0级:0分, 无腹痛;Ⅰ级:1分, 偶觉闷胀或胀痛, 持续时间短, 可自行缓解, 不影响饮食、日常活动;2级:2分, 中度腹痛, 呈胀闷隐痛, 持续时间不足4小时, 不需服药, 部分影响饮食及日常活动;3级:3分, 较重腹痛, 疼痛时间超过4小时, 偶需服药, 轻度影响饮食及日常生活;4级:4分, 重度腹痛, 反复发作, 疼痛较剧, 服药才能缓解, 严重影响饮食及日常生活) 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Ridit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疗后腹痛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症状加重或无变化为无效。

3.2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评分变化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3.4 两组腹痛消失情况

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4体会

小儿再发性腹痛可见于任何年龄与季节, 有反复发作, 可自行缓解的特点。小儿脾胃薄弱, 经脉未盛, 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六腑以通为顺, 经脉以流通为畅, 并且现今小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而随着娇养、任性之小儿增多, 情志不遂者导致肝失条达, 肝气横逆, 犯于脾胃, 皆可使中焦阻滞, 气机升降失常, 六腑不通则痛, 肝气郁结证是本病常见证型。治宜疏肝柔肝、行气散结之法, 方中以柴胡、薄荷疏肝理气止痛;白芍与甘草酸甘并用, 和中缓急;延胡索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而疗诸痛;木香、川楝子疏肝利气, 与上药合用可加强行气消滞之功;佐以青皮、陈皮理气和胃;川芎行气活血, 加之海藻、昆布软坚散结, 全方共收和脾胃、调气机、活血脉而止腹痛功能。本文结果显示, 疏肝柔肝法治疗组总疗效, 腹痛评分、腹痛消失等方面效果均优于654-2对照组, 且无毒副作用。提示疏肝柔肝法是治疗小儿再发性功能性腹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Pearl R H, Irish M S, Caty M G L.Approach to common abdominal diagnos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Pedi Clin Nor Am, 1998, 45 (6) :1287.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 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下进行, 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20例, 其中男79例, 女41例, 均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艾普拉唑组、奥美拉唑组。

1.2 治疗方法

艾普拉唑组给予艾普拉肠溶片5 mg, 1次/d, 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 1次/d, 两组药物均在每日早餐前30 min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评价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评定标准:上腹痛和 (或) 烧灼感改善率= (基线上腹痛和 (或) 烧灼感综合评分-治疗后上腹痛和 (或) 烧灼感综合评分) /基线上腹痛和 (或) 烧灼感综合评分) ×100%。临床控制为临床症状改善率≥75%, 显效为临床症状改善率≥50%, 但<75%;好转为临床症状改善率≥25%, 但<50%;无效为临床症状改善率<25%.临床控制率与显效率合并为总有效率, 即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效) /总的病例数]×100%。

1.4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随诊1次/周, 详细记录不良事件。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

艾普拉唑组达到临床控制率为78.3%, 显效16.9%, 好转率2.4%, 总有效率95.2%, 奥美拉唑组分别为69.7%、13.6%、9.4%、83.3%, 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P<0.05, 与艾普拉唑组比较。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艾普拉唑组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3例, 发生率为5%, 其中大便烂1例, 头晕头痛1例, 口干1例。奥美拉唑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 其中头痛1例, 腹泻1例, 恶心1例, 嗜睡1例, 发生率为6.7%。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 观察或停药后均缓解,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χ2=0.152) 。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上腹痛综合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一种临床类型, 主要表现间断发作的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 腹痛不因排便或排气而缓解,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研究表明胃酸分泌异常及胃粘膜对酸敏感性增高可能与其发病有关[4,5], 因而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治疗。

艾普拉唑是新一代的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 艾普拉唑经口服后选择性地进入胃壁细胞, 转化为次磺酰胺活性代谢物, 与H+、K+-ATP酶上的巯基作用, 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 不可逆抑制H+、K+-ATP酶, 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其抑酸作用更强且持久, 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在酸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3], 优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 该研究结果显示, 艾普拉唑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酸相关疾病疗效确切, 该研究提示艾普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并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艾普拉唑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明显不同, 其半衰期长达4.3 h, 使得药物对H+、K+-ATP酶的抑制作用延长, 抑酸作用增强, 并且其夜间抑酸效果好, 可克服前几代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解决夜间酸突破的问题[6]。此外, 研究表明, 大多数质子泵抑制剂经CYP450酶家族的CYP2C19酶代谢[7], CYP2C19表型可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 其基因多态性导致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受个体差异和种群差异的影响, 而艾普拉唑是目前唯一完全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的质子泵抑制剂[8], 从而其疗效更稳定。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易反复, 许多患者需长期、间断服药, 所以药物的不良作用及费用问题应受到重视, 文献报导艾普拉唑的治疗剂量仅为奥美拉唑的l/4, 相应的不良作用更少[9]。研究发现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症状轻微, 经观察或停药均能迅速消失, 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文献[6]报导不符, 可能与我们的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 艾普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周丽君, 李敬来.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2 (10) :1550-1552.

[2]杨东胜.艾普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266-1267.

[3]霍结容.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75-76.

[4]侯晓华.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69-70.

[4]Mertz H.Rview article: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J].Aliment Pharnmcol Ther, 2003 (17) :623-633.

[5]刘腾, 常艳璐, 韩容.艾普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10) :724-724.

[6]Zendehdel N, Biramijamal F, Hossein-Nezhad A, et al.role of cytochrome P450 2C19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omeprazole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erosive reflux esophagitis[J].Archi Irani Med, 2010 (13) :407-412.

[7]Cho H, Choi MK, Cho DY, et al.Effect of CYP2C19 genetic polymorphism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a newproton pump inhibitor, ilaprazole[J].J Clin Pharmacol, 2011 (18) :433-438.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来自于2010年3—12月本院消化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17~77岁;对照组39例, 男24例, 女15例, 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症状以及内镜下表现,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选标准:临床主要症状有不规则的上腹痛或少许上腹部烧灼感, 每周至少发作1次;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正常。排除患有心、肝、肾等内脏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 (500 mg/片) 1 000 mg/次, 3次/天, 饭后嚼碎冲服, 两餐之间及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 1次/天, 饭前30 min服用。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腹胀痛、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变化情况、各组症状消失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 (上腹痛或烧灼感) 程度[2]: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且不影响日常活动为1分;症状明显为2分;症状严重为3分。症状发生次数积分:1周无症状发生为0分;1周有1天发生症状为1分;1周2~4天表现症状为2分;1周5天或以上有症状为3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距首次服药后上腹痛症状和 (或) 灼烧感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AS 13.2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计算。采用两个有效率比较的非劣效性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组间差异统计检验采用双侧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服药后上腹痛症状中位缓解时间对照组为30.0 min, 观察组仅25.0 min;腹痛消失时间对照组为25.2 min~0.6天, 观察组为20.0 min~0.5天,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各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次数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 患者腹痛平均发生频率积分、腹痛严重程度改善综合评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2周后, 两组症状改善程度积分及与发生次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 治疗3天后出现轻度腹泻1例, 腹胀、口干1例, 大便次数增多1例。对照组仅出现头痛1例, 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我国FD以运动障碍型最常见。FD与器质性疾病无关, 是与进食相关的一组症候群, 限于上消化道[3]。包括上腹胀痛、嗳气、厌食、反胃、恶心和呕吐等。FD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胃酸和生活习惯等。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40%~70%。患者通常仅表现其中某个或某一些症状, 大部分患者伴睡眠不佳、焦虑及忧郁等。FD发病机制不甚清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胃酸分泌及胃、十二指肠及酸敏感性改变。 (2)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为不少患者症状发生或加重的诱因, 实验表明, 发怒、惊恐时胃黏膜分泌及蠕动功能下降[4,5]。

临床治疗策略提倡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首选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有胃肠动力促进药和抗酸药等, 胃动力药可明显改善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上腹部症状[6]。铝碳酸镁是一种镁-铝盐, 是一种具有层状晶格结构的胃黏膜保护剂, 可以网状覆盖于溃疡创面;可中和或缓冲过多的胃酸, 维持胃内适宜的pH值,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同时减少胆汁的刺激, 对黏膜发挥全面快速的保护作用[7]。国外早期临床试验表明, 铝碳酸镁可恢复胃黏膜腺体密度, 能较好地恢复胃黏膜形态结构。Ho等[8]研究显示, 奥美拉唑治疗大鼠胃溃疡能显著加速溃疡愈合, 提高溃疡愈合速率, 但组织学检查发现溃疡愈合质量低, 表现为黏膜厚度薄, 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病理学基础。铝碳酸镁比奥美拉唑可显著提高内镜下黏膜愈合质量及愈合的厚度, 且组织形态结构恢复更好, 促进腺体形态、数量上的恢复。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以有效地清除Hp分泌的所有蛋白, 这一观点从机制上表明铝碳酸镁咀嚼片改善患者症状的原因[9]。

本研究结果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 能有效改善上腹部疼痛、烧心等临床症状, 总有效性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相似。

关键词:铝碳酸镁咀嚼片,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

参考文献

[1]汤瑜, 张梓刚, 范涛, 等.帕罗西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13) :66-67.

[2]孙菁, 房静远, 李兆申, 等.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10, 30 (9) :619-622.

[3]Dial MS.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and enteric infections[J].Am JGastroentcrol, 2009, 104 (2) :10-16.

[4]Vakil N.Acid inhibition and infections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Am J Gastroenterol, 2009, 104 (l2) :17-20.

[5]MeColl KE.Effect of proton pump inhitfitors on vitamins and iron[J].Am J Gastroenterol, 2009, 104 (2) :5-9.

[6]Laine L.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bone fractures[J].Am J Gastroenterol, 2009, 104 (2) :21-26.

[7]Herzig S J, Howell M D, Ngo I H, et a1.Acid-suppressive medication use and the risk fo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JAMA, 2009, 301 (9) :2120-2128.

[8]Ho PM, Maddox TM, Wang L, et a1.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ncomitant use of elopidogrel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ollow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AMA, 2009, 301 (9) :937-944.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60例, 以腹痛为主诉的部分患者, 排除急腹症、器质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年龄6个月~2岁 (以哭闹不安就诊, 伴肠鸣音活跃) 14例;2~14岁46例;疼痛部位:脐周疼痛29例, 左下腹疼痛21例, 其他10例。疼痛性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24例, 阵发性疼痛36例。12h内已解大便者13例, 12~24h内解大便者17例, 24~48h内解大便者22例, >48h未解大便者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开塞露肛门注入, 10~20ml/次嘱保留8~10min, 刺激患者排便和 (或) 肛管排气, 并辅以醒脾养儿颗粒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开塞露肛门注入后数分钟内即排便, 腹痛随之缓解, 并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 3d内无复发。有效:开塞露肛门注入后数分钟内排便, 腹痛明显减轻, 并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 3d内无加重。无效:开塞露肛门注入后, 腹痛无减轻, 仍有阵发性疼痛。

2结果

本组显效42例 (70%) , 有效15例 (25%) , 无效3例 (5%) , 有效率为95%。

3讨论

功能性腹痛多因脏器过度膨胀受到牵张或平滑发生痉挛, 此症多见于小儿内科[1]。空腔器官脏壁层对张力最敏感, 牵拉、痉挛可产生阵发性绞痛。开塞露通便后, 肠腔里的高压即刻得到了缓解, 肠腔空虚, 肠壁不再受压, 肠壁血管痉挛逐渐得到解除, 肠痉挛消失, 腹痛缓解。用药后所排大便性状正常, 大便常规检查正常, 而仍存有明显腹痛, 此时考虑有肠道外疾病的可能性, 需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诊断。而醒脾养儿颗粒由大丁草、一点红、蜘蛛香等组成, 系苗药秘方, 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实肠止泻之功[2]。药效学研究证明: (1) 能抑制家兔离体肠肌的自发活动, 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肠肌痉挛收缩, 具有解痉作用; (2) 能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 并能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运动亢进; (3) 能对抗番泻叶的致腹泻作用。此外, 醒脾养儿颗粒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具有安神作用, 能尽快缓解患儿的烦躁、腹痛等症状。42例患者使用开塞露, 排便后腹痛迅速消失。部分患者使用开塞露后仍有少许疼痛。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 可以更好的缓解腹痛, 并减少复发。

总之, 开塞露操作方便, 价格低廉, 且未见不良反应, 并可做诊断性用药 (暂不做其他检查, 如腹痛即消失, 可诊断为肠痉挛, 如腹痛未缓解者, 再进一步明确诊断) 。而继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 能进一步缓解腹痛, 并能减少复发。因此, 作者认为, 开塞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可作为治疗小儿肠痉挛、肠积气等功能性腹痛的首选。

综上所述, 开塞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功能性腹痛效果好, 并能减少复发, 此方法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诸福棠, 吴瑞萍, 胡亚美.实用儿科学 (下册) [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793-810.

儿童功能性腹痛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以反复腹痛就诊患儿,符合2006年罗马委员会制定的KomeⅢ诊断腹痛相关性胃肠病的亚类之一功能性腹痛诊断思路[1]的患儿115例,年龄5~12岁,男72例,女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两组患儿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均表现为反复腹痛,腹痛部位在脐周或脐上中部,腹痛的性质为隐痛或钝痛,少数呈痉挛性疼痛,很少夜间痛醒,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不大于1h,腹痛期间食欲、活动如常,多数患儿不经过处理可自行缓解,每周发作>3次,发作时间无规律性,不伴有呃逆、返酸、呕吐、腹泻等现象,但常有厌食、恶心、挑食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查体体格发育基本正常。腹部无压痛或压痛部位不固定,无明确压痛点,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血、尿、粪便常规及粪便隐血检查,腹部B超检查。62例作脑电图检查,2例年长儿作胃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开始前1个月均已进行了驱虫治疗,无好转。对照组给予饮食治疗及心理治疗,即控制零食,忌辛辣及油腻食品,给予易消化饮食,在腹痛发作时给予精神安抚,转移注意力,腹痛较重时给予颠茄片口服。治疗组在饮食及心理治疗基础上予西咪替丁10~15mg/(kg d),分3次口服,枯草二联活菌制剂1~2g/次,每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随访半年,观察腹痛缓解情况。

1.4 疗效判定

6个月内腹痛完全缓解为显效;腹痛发生率下降50%为有效;腹痛发生率>50%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比较χ2=6.48,P<0.05,有明显差异性

3 讨论

功能性腹痛是儿科门诊诊疗工作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小儿慢性腹痛中一种类型,该病多见于学龄儿及学龄前儿童中,一般首次发病在5岁以上,如5岁以下发病者,则器质性病变多见[2],患儿以反复无规律性腹痛为主诉,但实验室检查往往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由于年龄因素,几乎都不愿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国外研究亦多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与再发性腹痛无关[3]。患儿情绪常因此受影响,甚至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家长亦常因担扰情绪而更容易纵容,鼓励患儿症状的发生及表述。功能性腹痛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模式[1]。即有生活中应激反应、模仿、社会支持,亦有生理上改变,如动力异常、感觉异常、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因子的参与,且患儿常有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宜进行饮食治疗及心理治疗,但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西咪替丁系H2受体抑制剂,能抑制组胺及炎性介质释放[4],减轻肠壁肌肉痉挛,促进肠道炎症损伤修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与微生态制剂,含有的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是人体肠道所需的厌氧菌,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调节肠所菌群,改善肠道通透性,恢复肠道功能[5]。我们在饮食和心理治疗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口服西咪替丁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取得了满意效果,且取材方便,无毒副作用,宜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Douglas AD.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J].Castrot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孙梅,腾旭.儿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0.

[3]Macarthur C,Saunders N,Feldman W,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hildhood recurrent abdominal poin:community based case-control study[J],BMJ,1999,(319):822-823.

[4]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2,7(4):314.

上一篇:电工学下一篇:旅游服务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