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动画

2024-09-25

CG动画(精选4篇)

CG动画 篇1

偶动画的自身艺术魅力性, 是三维软件怎么也替代不了的, 虽然定格动画制作的工程量浩大, 工序也比较复杂。但是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 融入了雕塑, 建筑, 服饰, 摄影等多门艺术形式, 可以说它是一个微缩了的实物的世界, 定格动画的神奇, 就是在于它使得那些无生命的实物或模型, 竟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动起来了, 它们甚至还表演起歌舞剧, 看到“南瓜王杰克”在灵活自在的表演, 仿佛在其中看到了生命,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这部电影中, 这个“南瓜王杰克”是实实在在的活过的, 它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它是万圣节的策划者, 它是万圣节城市民的偶像。

他的出场也是气势十足, 穿着稻草的衣服, 骑着稻草编织的马, 在众人的簇拥中入画, 然后拿起火把点燃自己, 这种具有强烈戏剧形式的表演加上音乐的陪衬, 就完美的展现了迪士尼动画的百老汇情节, 以音乐剧的形式开始, 音乐是一种比画面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表现形式, 这点颇为吸引人的注意力, 他用音乐作为引入, 更加的能够抓住观者的听觉神经。

音乐剧这种形式, 本来就是为大家讲述故事的, 所以第一感觉就有一种亲切感, 生动而且充满感染力。音乐剧运用在动画片中, 给人的感觉会比真人拍摄的影片更为真实, 动画的人物从造型到演绎上都要比真人更加夸张, 然而, 这种夸张更加容易被接受, 使歌剧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融入影片中去, 两者的结合浑然一体。杰克, 在影片中俨然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演员, 却比真正的演员更有表演的张力。不管是点燃自己, 还是跳入水中, 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从容, 这点是其他的表达形式所达不到, 其中杰克从喷水池中站起的镜头, 令人影响十分的深刻, 水的质感非常的特别, 像是黏糊糊的胶水泛着绿色的光, 这种特殊的效果, 也只有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与表现形式中, 才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现, 是由于偶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 所以说, 水滴的大小还是会以自然地比例呈现出来, 这样就更加的突出实物的质感, 和偶动画特有的物体的比例差, 这点是其他的艺术形式, 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完美的复制过来的。他跳入喷水池中, 黏糊糊的绿色的液体慢慢的从杰克的头向下流去, 此时, 所有的万圣节城的居民都欢呼了, 他们整齐的为杰克欢呼, 这时, 女主角莎莉出场, 她一开始入戏就体现了另一种定格动画的表现样式, 她是用布缝制成的一个人, 在与主人邪恶博士, 拉扯中, 它可以自己拆掉一只胳膊而毫无痛苦的逃脱。此处动画造型人物被撕开胳膊处的自然棉线突出的体现了偶动画尤其是布偶动画造型人物的质感。

与此同时, 定格动画还需有大量的场景模型的制作, 场景制己的品牌王国。

总结

从本案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广告设计在整个商业活动中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广告的应用不但促进了受众对商品的了解, 诱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更是增强了大家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所以出色的广告设计是商业活动的需要, 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做为广告人用自己的灵感赋于广告生命。

作承载着整部影片整体风格的定位与把握, 它也是整部影片的成败的非常关键之处, 是支撑影片的空间, 是营造氛围的基础, 定格动画场景与三维软件动画场景, 所有的一些本质上的区别在这里被体现了出来。

3D动画的场景完整性会非常好, 镜头运用自如, 但是很难完美的体现场景中的物件的实体质感。因为3D软件的处理方式非常的单一, 处理效果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尽管画面的流畅度很高, 但是细节上仍然是比不过定格动画, 并且定格动画在场景的制作上它的细节, 能够更大的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殊质感运用出很不一样的实体质感。

《圣诞夜惊魂》这部影片以木制材料为原料, 以哥特式的风格作为设计的版本, 制作出了虚幻神奇的想象中的完美的场景空间。也在光线的运用方面, 使用了很多的黑色与明黄的对比。现实的光线感, 使得定格动画比CG动画和传统二维动画都具有更好的表现空间。定格动画分不同的场景, 用改变冷暖对比的形式, 来体现空间戏剧性的转换。光线的布置在定格动画中, 会显的更加自然和谐, 运用直接的灯光投射还有反光板的补光作用,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定格动画在光线带给人感受, 这就是定格动画比3D动画技高一筹的地方。3D再强大, 也无法完美呈现出自然光线的完美质感。

在电脑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代, CG技术仍是主流的大环境下, 定格动画仍然受很多专业人士和大众的青睐, 一直有一支坚守者传统动画方式制作的人们, 就如捷克的动画师们, 一直坚持着偶动画的制作, 这些动画短片题材一般偏于黑暗, 不为大众所接受, 但是不可否认, 他们对定格动画所作出的贡献和推进作用。定格动画以它的特殊的质感, 实体的魅力, 自然的光线, 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笔者认为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会越来越散发它的光和热, 电脑的技术和设备开发总有它的极限, 但是人类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 而定格动画刚刚是这两者的结合, 所以说它的创造是可以持久延续下去的、是自由的没有限制的。再加上现代拍摄设备的技术进步, 对拍摄的制约越来越少, 我相信这种质朴的贴合大众的艺术形式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它的受众会更加的广泛。

总之, 在现代动画技法使用高科技技术产生炫目的视觉效果, 已经在广大观众心中形成了非常固定的观赏感受, 但是往往被忽略的传动动画技法, 被认为是繁琐而缺乏实效的制作方式, 但却能够做出更具有艺术感受的作品, 就拿定格动画来说, 它的角色、场景往往就是一件可以触碰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刘晓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唐愚程《定格动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CG动画 篇2

关键词:CG动画;虚拟动作;动画角色

0 引言

角色虚拟运动是CG动画创作的核心部分,因此,虚拟角色运动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動画师仍然采用传统理念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思考和设计,但理念的更新对于动画师的创新设计来说至关重要,由此,为了进一步提高CG动画创作的水平,必须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理论尚未完全完善,本文提出针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加强动画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高CG动画创作作品的质量,不断完善CG动画角色虚拟运动模式,为动画师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CG动画技术发展至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CG动画创作带来的视觉冲击,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感受。如何能够巧妙运用CG动画创作中的运动制作技术,是当下动画师们值得思考的事情。

1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存在的问题

(1)角色肢体语言过于僵硬。动画属于肢体运动的媒介,人们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感受对方向其传达的信息。目前,CG动画创作书籍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做”,几乎没有涉及“为什么”的内容,因此,大多数初学者在学习CG动画创作时仅仅按照书籍上的内容来设计绘画,容易专注于模仿,与现实人物动作差距较大,逐渐走入误区,难以实现CG动画的创新型创作。例如,我国第一部原创CG动画《魔比斯环》,由顶级动画师们经过艰苦努力的创作,促进了我国CG动画创作的创新发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CG动画创作产业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虽然动画电影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表现力,但动画电影中人物角色虚拟肢体语言过于僵硬。

(2)忽视对角色脸部运动的分析。一部成功的CG动画创作必须通过动画角色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吸引观众,给观众视觉上的新鲜和冲击,同时,丰富的动画人物角色脸部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动画角色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运动才能够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例如,在CG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中,动画人物角色脸部运动和表情处理得过于生硬,与现实人物动作相比来说相似性很低,难以真正表达出角色的真实情感。动画人物角色的情感是在脸部运动表情和肢体语言基础上共同体现的,因此,CG动画创作中角色脸部运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3)CG动画中角色运动过于逼真。对于CG动画创作的初学者来说,经常过于注重动画人物角色的运动逼真性,希望与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能够更加接近,这种设计理念并不完全正确。通常情况下,CG动画人物角色运动不需要十分逼真,更要根据动画创作的实际情况而定。随着CG动画创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运动捕捉系统逐渐成了动画师创作中表现角色运动动作的技术手段。例如,CG动画创作电影《极地特快》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将动画人物角色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演员设计的完全一样,包括声音、相貌、表情等。但是,这样的动画创造效果会导致角色运动过于生硬,缺少了动画创作作品中应有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2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趋于现实动作的完善对策

(1)角色面部表情的掌控。动画人物角色的表情是角色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角色表情比角色肢体语言更加复杂,脸部表情主要包括收缩和舒张,在角色表现面部表情的过程中,都与面部肌肉和皮肤的牵动相关。动画角色在一定的环境下情绪变化很快,这些都是角色肢体语言无法单独表现的,因此,角色面部表情是表达人物情绪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角色面部表情的形象性、夸张性可以带动观众,使观众与动画角色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

在迪士尼各种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卡通角色脸部运动的塑造往往比较丰富,包括搞笑、天真、乐观、善良等,动画师们将角色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迪士尼CG动画电影《四眼天鸡》中,小猪马克·丁达尔角色的面部表情采用了夸张处理的手法,在这段动画电影故事情节中,动画师们夸张创作了马克·丁达尔从坚强到得意的脸部运动,以及最后即将撞到房屋的恐慌心理状态,表明了角色在一定环境下的面部神情变化十分强烈,由此可见,动画师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极其重要。

(2)重视个性化动作关键帧。在CG动画手绘时,首先要绘制原画,再将原画之间加入动画,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纸上动画阶段发展到了无纸动画时代,原画和动画的加工处理也是基于计算机完成的,因此,关键帧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在CG动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在纸上勾勒关键帧草图,再通过计算机实现设计。

(3)无生命角色的“拟人化”运动。在CG动画创作中,动画师可以赋予无生命物体新的生命,还可以根据剧本内容进行动画表演,但是,动画师更需要仔细体会角色的每个动作。例如,在动画短片《跳跳灯》中,跳跳灯本来属于无生命物体,但动画师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将跳跳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将变性运动用于角色中,跳跳灯的灯泡代表着人的表情,同时还设计了关节、肩部等,使整个跳跳灯的角色更加生动。

3 CG动画虚拟动作与现实动作比较

从总体层面来说,CG动画角色的虚拟运动是含有虚拟形态特征的艺术表现,也是动画师们利用艺术手段将外部客观世界进行塑造和创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角色的重新认识和独特审美。CG动画运动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全部是动画师们主观意识再加工的产物,带有独特的虚拟性特征。虚拟性形态特征也是CG动画创作的内涵和根本。

CG动画创作虽然带有必要的虚拟特性,但基于虚拟性的动画角色中,仍然包含着大量客观因素的种子。CG动画角色运动中,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角色力量的突出表现,以及角色运动质感的表现等,都是包含了客观现实因素的运动形态特征,并不会由于CG动画运动特有的虚拟性而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由此可见,CG动画创作中角色运动的虚拟形态同样包含着现实性,现实性运动是对动画角色虚拟运动的进一步补充。只有通过现实运动形态特征的作用,才能使动画角色的虚拟运动更具形象力。虚拟形态特征是CG动画角色运动的本质,现实形态特征则是运动的根源,因此,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并存使用,共同构成了CG动画创作中角色运动的内涵。

4 总结

在CG动画创作过程中,角色虚拟运动模式对动画人物有着引导作用,动画人物的灵魂也是经过动画师们的精心设计呈现的,因此,不断完善CG动画角色的运动模式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趋于现实动作的完善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远锋.浅谈MAYA在立体CG动画电影中的特点及应用[J].现代电影技术,2013(04):710.

[2] 周超,田明辉.从技术到艺术——谈三维CG动画发展之路[J].美术大观,2013(05):114.

[3] 南京.定格动画实体质感相较CG动画的优越性[J].大众文艺,2013(16):130.

[4] 郑刚.CG动画与电影中灯光应用的差异性[J].硅谷,2011(07):144.

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研究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运用日趋普遍,全三维的动画片已成为主流趋势,动画短片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CG艺术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技术,但技术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依靠技术的手段,在数字媒体上把无形的人类情感用视听艺术的实在形式和艺术语言理性的表现出来,这才是CG艺术的真正追求。而年轻的学生们都渴望学习其中的奥秘和捷径。这些期望从明智到荒谬,不一而足。因而重要的是情感如何表达而不是冰冷的技术。在我们创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拥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掌握了相当多的电脑技术却做不出来成功的作品。这便是由于我们对CG技术认识的不全面不深入导致的。虽然CG技术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是多样性的,然而CG艺术的创作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我们应努力去找到成熟的、属于CG艺术的创作方式及其可依赖的美学原理。希望通过对CG技术的全面阐述与剖析比较以及传统动画与电脑动画的比较找出电脑动画艺术特有的语言特性,希望从理论上澄清CG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强调情感表达、情感投入在这个高技术含量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

2 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发展脉络

从整体的研究形态来看,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期动画艺术的诞生阶段。由于动画艺术本身发育的不完善,早期的大部分研究不是停留在对单一动画文本、动画现象进行赏析或介绍性的点评上,就是直接显现为动画制作者的创作笔记与心得,稍微有价值的探讨只是对动画制作中的一些核心技术,比如对画面运动时间的掌控、人物动作与场景的设计、镜头画面之间的组接等基础性的制作技术的阐述。真正从学理上对于动画作出关注的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迪斯尼的动画创作并较系统地进行历史研究。此后,研究的话题也逐渐涉及到了整个动画的历史、理论、美学等方面,并且研究的自觉性得以加强,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朝着多样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这些研究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显示出上述趋势。以期能对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动画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照。

在数字时代,为了避免被淘汰,一个个产业争先恐后地将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数字形式,同样,动画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动画。

虽然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终究不会改变动画短片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必须遵循“动画化”的原则,即在数字的时代,动画艺术依然要具有极度的假定化、夸张化、象征化、幽默化、幻想化、拟人化、综合化及极度的简化等动画艺术的本质特性。

3D(CG)技术带给我们的一次新的生命体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飘渺仙境,人间奇缘,在这优美的画面中,欣赏者雪藏已久的想象力重新被唤醒,儿时那纯净的梦重新出现,是英雄的史诗,是一曲悲壮的歌咏。

3 动画短片中CG技术的构成要素

根据视觉效果可分为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上世纪90年代,迪斯尼几乎每年推出一部二维动画大片,但现在二维动画电影逐渐失去市场地位,票房惨淡。与此相反,几乎每部三维动画电影都取得了成功。显然,在商业市场上,二维动画大势已去,三维动画大势所向。人们开始疑惑,二维动画技术是否真的要被三维动画技术淘汰了?

三维动画短片也称为3D(CG)动画短片。基于3D计算机图形来表现。计算机给制作人员提供了动画制作的工作平台与各种工具,提供X、Y、Z三个坐标轴,形成模拟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提供形象的尺寸、动作、位置,然后可以按照要求制作各种立体的数字模型,最后由操作人员生成彩色的动画影像。三维动画主要的制作技术有:建模,材质灯光,动画调节,特效,渲染。后期制作,剪辑配音等工作都完全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由于3D动画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制作,因此在制作时,大量的图形计算机工作会因为计算机性能的不同而不同。

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CG技术的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它们对动画短片的制作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CG技术与新型动画形式

三维动画完全是在由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所提供的模拟现实环境中,通过软件功能设计物体及场景的造型,创造出与现实相似的三维物体,并赋予其相关属性,通过计算机按照相关的设计参数进行模拟渲染,最终形成流畅的动画画面。计算机三维技术是现代动画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是高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图像学和仿真学等多种科学的整合,充分给予动画制作者以想像的空间;制作者通过构造模型、渲染材质、定义灯光、设置动态、添加特效和特技等实物及任何构想效果来实现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另外,三维动画技术的高灵活性、便捷性都得到了动画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与传统的手绘动画相比,三维动画实现了高水平的跨越。从动画制作方面来看,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的人力资源解放了出来,只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电脑操作就可以实现,制作成本随着制作剧情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为业余动画爱好者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5 CG技术的艺术表现力

5.1 光影表现力

动画片通过光影的变幻从而实现对场景气氛的掌控,可以将人物内心情感与场景充分地烘托出来。在传统的二维动画当中,手工绘画者即使在光影设计中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很难把想要表现的光影效果绘出来,更别说实现场景与角色的光影互动。而在三维技术当中,制作者可以通过直接调节虚拟灯光来实现光影互动,通过图层的叠加和明暗度的调节,实现场景的艺术表现力。

5.2 空间与动感表现力

在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中,角色与背景的绘制是分开的,角色与背景的结合是通过叠放实现的,这就使得角色与背景缺乏互动,即或互动,也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动画轻背景重交流角色的习惯。而且,对于一些激烈复杂的动作,传统动画制作者往往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表现,这些都造成了传统动画的困境。而在三维技术当中,空间本来就是基本一个虚拟的空间构架,角色可以实现任意角度和任何方式的运动。它还可以结合其它动作捕捉系统来实现更逼真的模拟,配合虚拟摄像机的运动,从而形成十分真实的立体动画画面。

5.3 镜头表现力

与传统动画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是美术,而与三维动画最接近的是电影。三维动画技术高度结合了电影艺术的渲染手法,将电影语言进行了扩展,利用虚拟空间的纵深和虚拟摄影机的制作方法,实现了现实摄像机不容易实现的场景拍摄效果,从而使动画技术成为电影拍摄的一种补充形式。

5.4 细节与质感的表现力

在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当中,角色造型的设计是尽量简单化,因为多一笔就意味着多出大量的人力劳动,而且在角色动作变化的设计上还要关注其是否与角色相适应。三维动画技术面临的形势与传统动画制作大不相同,其角色是通过前期制作的建立模型一次完成的,不会发生像传统手绘那样在制作过程中发生走样变形的问题,它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对角色的进行任意修改,而且可以实现对角色细节的深入刻画,通过绘制贴图就可以实现造型的表面花纹和肌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角色形象设计的自由度,实现了对传统动画的超越。

5.5 风格与材质的表现力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一笔,悠远的意境、温和的视觉感染力,使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它曾经通过手绘的方式为中国动画发展做了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因水墨绘画者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投入较高的成本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水墨动画片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三维动画出现之后,中国水墨动画又可以走上荧幕,制作者可以通过三渲二的技术性渲染和虚实搭配留空式的场景设计来达到十分接近水墨的视觉效果,虽然与真实的水墨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技术实现了水墨动画的市场化和高产量化,从而有利于水墨艺术的推广与传播。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可以更好地与水墨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中国的传统水墨文化推向世界。

5.6 动画特效的表现力

三维动画技术的特效制作是通过对每一个像素的定义和建立模型的方式,规定像素的运动路径,从而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真实环境,并且通过对角色的定义与环境实现互动,使周围环境随角色的动作而发生变化,产生动态的真实效果。

由前期的调研确定了以研究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为方向,重点放在剖析CG技术本身的制作流程与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上,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契合度来研究它具有的时代特性,那么要证明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需要一定百分比的共同看法。在前面已经分析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不是多数人都有这种看法呢?这并不容易直接获得答案,因为我国CG技术和动画短片的现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与世界先进的动画制作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课题的研究价值是十分明显的,CG技术在制作动画短片中的规范流程是我们要重点加以说明并阐述的。

首先,在综合国内外动画片制作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对现有的CG技术进行梳理,对CG动画短片的制作应用进行理论方面的综述。

其次,对CG技术的视觉表现力进行系统的分类分析,总结CG技术的特征、特点和制作规范的基本原则。对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并深入细部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对同类型的技术规范进行深入地类比分析。总结当前各类动画片制作中应用CG技术的常规思路和制作方法,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出发对CG技术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比较,归纳出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制作原则。立足于类型对比,力求做到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

再次,对CG技术的制作理念与制作技巧进行挖掘,联系理论进行细致的分类,重点对模型、材质灯光、动画制作、特效、后期合成等方面逐一展开分析研究,分类总结各类别的核心制作方法。

摘要:CG艺术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技术,但技术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依靠技术的手段,在数字媒体上把无形的人类情感用视听艺术的实在形式和艺术语言理性的表现出来,这才是CG艺术的真正追求。

关键词:CG技术,视觉语言,艺术审美,CG艺术

参考文献

[1][新西兰]库比特,赵文书,王玉括译.数字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美]怀特,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M],彭月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刘佳.动画艺术短片创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黄大为.动画短片设计与制作[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5]刘荃,刘小林.动画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CG动画 篇4

关键词:CG,动画,短片,独立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动画艺术短片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审美情趣的变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优秀的CG动画短片能够很好的结合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与传统的故事讲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CG技术只是制作动画的工具和手段, 独特的故事创意和新颖的视觉风格才是一部动画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一部优秀的动画艺术短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看法:

可读性——制作动画艺术短片的目的在于把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思想、情感和意识, 用动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传递给观众。观众是动画的受体。得到绝大多数观众的肯定是评价一部动画艺术短片优秀与否的关键。职业、年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观众对动画艺术短片的理解。因此, 在制作动画艺术短片时, 应当尽可能的站在大多数观众的角度来考虑, 选择简洁易懂的表现手法加强动画艺术短片的可读性。

趣味性——娱乐是动画片的重要作用之一。绝大多数让人津津乐道的动画片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有趣的角色设计, 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大闹天宫》、《冰河世纪》、《僵尸新娘》等等不计其数。大众看动画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趣好玩。因此趣味性是一部优秀动画艺术短片不可或缺的特性。

独创性——原创与独特。动画片与真人实拍影片比较, 它的特点在于:夸张的角色——外型夸张、性格夸张、动作夸张、语言夸张、履历夸张……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场景设计, 真人无法表演出的夸张而又富有难度的动作, 随心所欲的摄像机镜头运动可以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动画片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片种, 动画片的创作是最富有创意的工作之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 创作动画艺术短片应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创作动画片的各项要素, 如角色设计、风格设计、故事构思、表现方式、技术手段、原画设计等。让你的动画艺术短片在众多影片中保持与众不同的特性, 这样才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知道, 得到观众的肯定是动画艺术短片获得成功的关键。

那么, 要如何才能创作出一部成功的动画艺术短片呢?在创作之前, 最好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整个短片时间有多长?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奥斯卡奖评审组织) 定义——总体时间少于40分钟的影片都可以称之为“短片”。一般的短片都在15分钟左右。然而,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强烈建议, 创作个人独立动画艺术短片, 应该把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如果可以的话, 3-4分钟的长度会更加容易控制。

短片的复杂程度应该如何确定?

不要盲目追求好莱坞视觉特效大片的效果, 要知道好莱坞的每一部CG动画电影都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耗费很长的时间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你的现有团队的大小, 财政预算的多寡, 软硬件设备的好坏, 时间周期的长短, 来制定你的计划, 决定短片的复杂程度。

短片有没有具体故事情节?

你是打算做一个类似于《可怜的鼹鼠》 (Gopher Broke Teaser) 一样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动画短片, 还是制作类似于《金属的花园》 (Garden of the Metal) 那样没有故事情节, 但通过独特的音乐和新颖的艺术风格取悦观众的短片, 或是你有别的想法……

短片的视觉艺术风格是什么类型?

超写实的, 半写实的, 卡通的还是抽象的?未来的还是历史的?黑暗晦涩的还是光明明媚的?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科技的还是魔幻的……

希望观众看完短片之后有何感想?

快乐?悲伤?恐惧?恶心?敬畏?混乱?启迪?教育……

短片的用途是什么?

你想效仿皮克斯公司的《跳跳羊》 (Boundin') 一样表达人生哲理;还是纯粹为了给人带来快乐, 制做类似于韩国RG动画工作室《白熊柏贡》 (Backkom) 系列动画小集锦;或者……

短片的整体基调是什么样的?

严肃的还是轻松的?温馨可爱的还是病态扭曲的……

短片中有几个角色?

主角是谁, 有没有配角, 或是有多个主角?如果动画短片只有一个角色, 那么剧本故事就得很巧妙。

要表达的内容是否需要对白?

回顾历史中优秀艺术动画短片, 可以发现有很多都没有对白。如, 《父与女》、《老人与海》、《和尚和鱼》、《鸟!鸟!鸟!》 (For The Birds) 、《小雪人大行动》 (Knick Knack) 、动画短片《棋逢敌手》 (Geri's Game) 等不胜枚举。制作无对白的动画艺术短片优点的有:动画通过角色的肢体动作来讲述故事, 不存在语言障碍, 更容易得到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观众的认可, 对白有时会限制电影象征性或解释性的性质。此外, 无对白的动画短片从制作工序上来看更加省力, 因为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配音与制做口型动画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推荐尽量用角色的动作去表达故事。然而, 如果你十分想要在短片中使用对白, 那就要考虑:剧本中的台词是否恰当, 能否找到合适的配音演员, 是否有充裕的制作时间, 以及是否掌握口型动画制作技巧。

短片中有没有背景音乐?

如果有背景音乐, 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增添短片背景氛围情调, 或者音乐是片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如短片里CD机播放的音乐。

为什么要制作这部动画艺术短片?

制作这部动画艺术短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作为个人的学习经历, 你永远也不会拿给别人看, 或是你渴望在大屏幕上见到你的作品。你仅仅把它放在你的个人作品集里面, 或是希望它能够入围动画大赛, 或是赢得奥斯卡金像奖?如果你只是希望创造一个寻找工作的作品, 那么就要确保你选择的主题和风格能够有力地证明你的技能。如果你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 就要确保影片的原创性和娱乐性, 尤其是涉及情色、暴力、恐怖内容时, 一定要慎重运用。

当然, 在创作初期对于以上这些问题, 不一定能够有很详细的想法。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是逐步细化的过程。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始终注意这些问题。总之, 三维CG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就好比昆虫由卵变为幼虫, 幼虫结茧再破茧而出的过程一样, 它是思想的灵感从雏形到成熟的进化过程。

参考文献

[1]、Jeremy Cantor, Pepe Valencia.Inspired 3D SHORT FILMPRODUCTION[M].Thomson Course Technology, 2004, 1-59200-117-3.

[2]、Frank Thomas, Ollie Johnston.THE ILLUSION OFLIFE[M].New York: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Data, 1981, 0-7868-6070-7.

[3]、Richard Lewis, James Luciana.数字媒体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理论课程教材[M].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77.

上一篇:太阳风结构下一篇: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