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模式

2024-08-29

基地模式(精选12篇)

基地模式 篇1

>>运营商正在通过基地模式, 寻求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点。

在新型环境下,运营商的业务决策主导地位已经失去,今后应以服务用户、开放创新的心态,提供最优秀的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对业务的自身需求。

根据目前市场形势,运营商依托自身优势与相关专业厂商合作开创基地模式,已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回顾2G时代,运营商基于对服务接口的掌控,在同相关厂商的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到了3G时代,运营商则仅仅在收费环节占有先机。由于3G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等特性,运营商在业务应用和内容等方面的运营出现短板,这就需要运营商扭转心态,以开放、合作的原则建立专业的产业基地,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传统模式患上“不适症”

运营商传统的基地建设思路是依托自身力量,集中化开发、专业化运营重点业务。例如中国移动对于无线音乐的运营模式就是直接与CP合作开创的基地模式(即50%:50%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运营商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如音乐、位置、游戏、应用商店等传统产品以及视频、电子商务、阅读、动漫等创新产品),分别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基地。虽然运营商与合作者采取的是对等合作关系,但由于运营商占有市场、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合作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以微博为代表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应用平台之间的融合发展,这便促成了新的产品研发模式的诞生。

然而,随着3G市场的不断发展,通信市场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产业基地模式患上了“不适症”,并随之出现转变。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趋于成熟、物联网产业逐步兴起的时候,以运营商为主导去开发业务应用和内容的产业基地模式已逐渐变得不再适用。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应用平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运营商也开始认识到,多业务应用平台对智能手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新的内容应用的出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迹象,例如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应用平台之间的融合发展,促使了新的产品研发模式的诞生;第三,物联网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多样市场及应用模式,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变。用户及用户需求在转变、业务应用在发展,这就需要生产相关产品的产业基地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

由主导型向引导支撑型转变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孕育着新的规模巨大的市场和机遇,一般而言,物联网由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而业务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物联网类产品开发模式发生了变化,运营商的角色也由主导型转变为引导支撑型。

以高铁建设项目为例,铁路的指挥调度系统由窄带的GSM-R专网来支撑,由于GSM-R在宽带数据通信能力方面较弱,其系统容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果要使用宽带数据和视频等业务来实施高铁控制管理,就需要利用公众的3G网络。

具体而言,高铁管理部门是这个业务流程实施的决策单位,相关专业厂商负责高铁控制管理技术的实施,而运营商则拥有网络,并熟悉网络方面的经营管理。由此可见,在这个项目中运营商的业务决策主导地位已经失去,运营商应该以服务用户、开放创新的心态,提供最优秀的应用解决方案,进而满足用户对业务的自身需求。

那么,运营商的产业基地应该如何开发类似高铁项目的相关新产品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去、请进来”。首先,运营商与合作方的相互沟通、了解是重要议题,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应该与调研结合起来;其次,运营商与合作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组团队、确立业务目标,做好各方面的定位;第三,实施对新产品的研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选择范围大幅度增加,以高铁为例,用户可选择多家运营商的移动宽带网络,也可立足自身网络实施升级。此外,运营商还应意识到,用户一旦选择了一个运营商的服务,再选择其它运营商服务的可能性就大幅度减少了。

产业基地建设成全业务创新战略发展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进入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时代,运营商的产业基地模式仍是自身转型、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但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完成新产品开发的概率较低,因此开放、合作创新成为新形势下运营商产业基地发展的趋势。

对运营商而言,应该根据市场的转变进行运营模式的变革;对于生产新业务、新产品的产业基地模式而言,则需要更多的创新点。一方面,开放能使用户更加了解运营商的网络和业务特征,另一方面,开放的态度还可加大运营商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在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运营商应该如何实现转型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产业基地的建设是运营商实施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产业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运营商的3G领先、全业务创新战略的发展,而创新的基地模式发展也会促进运营商向成为现代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的方向前进。

基地模式 篇2

一、宅基地管理和审批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本着集约节约用地,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原则,加大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力度。在工作中,我们采取“1+2+3”的工作模式来对宅基地实施管理和监控,即“1个规划,2个引导,3个到场”。

1个规划:就是在本辖区内,作好居民点的规划,集中建房,从而可以更好的避让地质灾害和有效地控制用地。就高楠乡为例,涉及5个村一个场镇,我们规划了5个居民群居点和1个生态移民点。由于高楠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就是大坝平原较多,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村都规划了一个100亩左右的居民群居点。同时按照高楠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把高楠乡场镇建设成“滨水风情小镇”的发展理念,因此将场镇确定为生态移民点,解决高山移民的问题。

2个引导:一是引导建房户向我们确定的居民群居点和生态移民点迁移。这样可以降低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扩大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面,避开地质灾害。因此我们近年来对单户选址建房的已经停止审批。二是引导建房户将当前建房与长远发展有效结合,将个体布局与整体规划有效结合,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要求管理,始终坚持在规范指引下建设,在建设中强化规范,尽量做到建筑标高、层高、色泽、外观形象四个统一。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建造适宜旅游业发展的建筑,注意门市与住房适当搭配,设计与旅游需求相适应,引导农户树立经营意识,为高楠打造“滨水风情小镇”奠定基础。

3个到场:就是我们宅基地审批过程中的“三到场”制度。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国土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征询土地承包权人意见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国土员到实地丈量划拨宅基地,并打柱钉界;村民住宅建成后,国土员到实地检查是否按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现场勘测登记发证。宅基地一律实行“先划拨,后用地”的原则。

通过以上的“1+2+3”的工作模式,有效的控制了以往的乱建房和滥建房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违法占地和违章建房的行为。同时我们极积配合路政大队、防洪办、国土执法大队和建委等职能部门,借助他们的执法手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如团结村村民李八一在今年年初,未经土地审批,不按公路管理的规定,随意占道建房,通过政府和国土人员到场查处,向他讲清他的违法违规事实,经过做思想工作,自行将其拆除,恢复土地原貌,为此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肓作用。自成立国土房管所以来,巴山片区共办理587宗宅基地,其中高楠乡共审批办理农村宅基175宗,同时为6个单位办理了土地手续;纠正违规建房38宗,查处违占地5宗。

在宅基地申报条件上我们严格把关,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即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在宅基地的审批程序上我们更加严格,就是按4审批2公示的审批程序,即拟建房户向村民小组提出建房用地审请,经2/3的社员同意后报村委会审批,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7日后,报国土房管所,国土员受在理申请7个工作日内,按“三到场”的要求进行初审,报政府分管领导,通过党委会研究审批,报县国土房管局审查登记发证,之后进行第二次公示。通过我们的“4+2”的审批程序,杜绝了乱批地和审批时的随意性。在宅基地用地标准上我们也进行严格控制,每人30平方米,三人以下算3个人,5人以上算5个人。

二、在宅基地管理中的问题和难度

一是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低,传统守旧观念较强。在我们宣传、解释,纠正、查处的时候,部份农民不理解,认为我们在为难他们,整他们,很大一部分村民,建房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听从风水先生“讲水法、讲山向”不按规划修建,随心所欲,有的农民

建房,台阶、层高要比别人高几尺几寸,认为高人一等等等,什么都是以“风水先生”说了算。为此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无不体现出国土工作人员的艰辛,实际上我们不仅仅是“三到场”,也许是“六到场”,甚至是“八到场”都有可能,以达到工作目的为准。二是国土没有强制执行的执法权,这是一个机制体制问题。在发现一起违法占地建房时,只能作工作给予制止和按法律程序下发停建通知书,讲理的会停下来,按要求整改,不讲理的,会不理不采,继续施工,等按程序走完后,一幢房子早以拔地而起,增加了执行上的难度。三是缺少一本居民点规划蓝图(即村镇建设规划图),结合新农村建设,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用地、集中建设。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规划只能叫大致的,粗线条的,没有科学规划文本。

基地模式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教师除了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学知识,使之具备扎实的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模拟直到真实的司法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获得法律职业所需技能,并让学生在法律知识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忠实于法律、信仰法律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法律职业品格。

一、现阶段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往往只单纯依靠教师单一传授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实现法学教学目的,而对于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法学教育来说,纯理论的教学显然是不利于法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推行法学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学科教学的共识,也有很多人已经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阶段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以下

问题。

1.教学主体定位错误

在当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将学生定位为实践的主体,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具体的运作中会出现教师单兵作战、选用教学方法混乱等诸多问题。比如,在一些模拟法庭的实践中,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角色,机械地去扮演,并没有实际地将法律知识运用或发挥,只是纯粹的“演员”。

2.没有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长期化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往往是“一时兴起”才开展实践,宏观模式不清晰、系统性较差,没有形成长效、考核机制。如,学生去“两院”实践,教师指导不到位,也没有安排具体的法官或检察官对学生予以辅导或考核,最终学生实践只是交一份实习报告草草了事。又如,在普法宣传中,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导致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资料发放”层面,没有深入地思考在实践和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去解决问题。

3.基地的建设还处于数量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功能上仅仅只是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毕业实习单一问题

事实上,实践基地不但为高年级毕业实习提供平台,而且应成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课堂实习、法律职业道德养成、法律职业规划培训与指导、综合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

二、法学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运行反思

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不但要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而且还要增强他们直接利用法学基本理论从事学习、交流和初步专业研究及以专业视角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创建一套理论回归实践、指导实践的基地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主

动性。

1.确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建立一套与实践基地、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制度,使实践教学体系化、规范化。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应避免实践基地的重复性建设,注重学生专业实践和理论学习之间的衔接

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克服实践教学推广中模式的简单化和实践教学个人的倾向化,把一般理论与本地实践资源相结合,反复印证推演,以求更细致深入地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

3.要充分考虑到法学实践基地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法学课程根据其特色予以区别,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基地实践与课程相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避免实践教学改革的两级化,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践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平台。

三、实践基地设置的设想与应用

1.模拟法庭基地

为了真正有效发挥模拟法庭的“实验室”作用,应将传统单纯由学生参演的模拟庭审改为以学生模拟庭审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方式,改变过去“教师或少数学生主导,多数学生被动观看”的模式,使学生尝试模拟审判的不同角色。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对学生的模拟审判进行指导,在一定条件下将模拟法庭直接用于法院的真实审判,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审判,便于学生旁听和学习,从而提高模拟法庭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应将模拟审判列入教学计划中。

2.法律援助中心基地

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基地是让学生在一个非控制的现实场景中代理各种法律事务,学习法律执业技能,锻炼法律工作技能,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提高法律职业意识。但由于学生知识和实践经验存在不足,因此,應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序地开展如接待来访咨询、电话咨询、进行信函回复等活动,并且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表现应当与教学考核和学习成绩挂钩,在具体安排学生时应根据其年级及知识程度按一定梯度予以安排,并形成长期机制,以此保证学生在援助时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3.两院实习基地

对此可借鉴笔者所在学院即通过结合本地实际,与湖南凤凰县、花垣县、湘西州中级人民检察院和重庆秀山县人民法院共建学生实习与实践基地,以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要求参与共建的司法机关应制订或完善本院实习指导规范,将接纳学生的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双方在共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共同监督实习学生,同时选聘优秀教师挂职基地,一方面促使

教师的处理事务性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实地指导实践学生的实践工作。

4.社会实践基地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开展低年级学生不定期的社区普法宣传。因为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普法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2)开展高年级学生定期送法下乡。高年级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送法下乡时面对咨询者的提问已经有了一定的解答能力,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3)组织学生对监狱进行长期的帮教活动。在帮教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在押人员,从而形成“帮教—发现不足、解决问题—再学习—再帮教”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振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2]蒋明华.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M].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3]刘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0).

[4]康安峰.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现状与变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4).

[5]江海.法学本科实践课教学模式的一个新探索:“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基地”建设.咸宁学院学报,2009(05).

[6]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 天津大学,2010.

项目名称: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教改课题“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教改探索”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段武城,男,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刑法理论。

尹成祥,男,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理论研究生。

纸业基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篇4

“十一五”初期, 广东省根据造纸行业的特点, 对该行业进行规划, 拟逐步淘汰那些产量小、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造纸产能, 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先进的造纸企业, 并且将新建造纸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 实现集中能源供给和集中污染治理的模式, 以便实现造纸行业的产业升级。本文介绍其中规划建设的一个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

该纸业基地规划造纸产能1000多万t, 涉及纸品有生活用纸、文化用纸、新闻纸、包装纸等, 原料除了生活用纸和高档文化用纸采用原木浆外, 其他都采用废纸制浆。规划将基地内的一家热电厂和生产不同纸品的数十家造纸厂整合在一起, 实现跨行业横向资源整合, 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节能减排之路。目前该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得到各级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 已经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 以基地内一热电厂为公用工程岛, 进行集中能源供给。该热电厂的现有机组规模为2×150MW, 并拟新建2×660MW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纸业基地实现“七个集中”的公共设施配置, 即集中供热、集中供电、集中供冷、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物流、集中废弃物综合利用。具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图1所示。

1 集中供热

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主要通过基地内的大规模热电联产构建的。热力发电厂需要蒸汽作为工质带动汽轮发电机转动做功, 产生电能, 发电对于蒸汽的要求是高温、高压, 蒸汽压力等级越高, 发电效率越高。目前发电机组的压力等级向超临界、超超临界方向发展, 用来发电的蒸汽称之为高品质蒸汽。而造纸厂需要蒸汽所释放的热能来干燥纸品, 造纸对于蒸汽的要求是:压力在1~2MPa的饱和蒸汽, 这种蒸汽压力等级较低, 做功能力差, 称之为低品质蒸汽。发电和造纸对于蒸汽品质要求的不同, 为蒸汽的梯级利用提供了条件。热电厂将高品质的蒸汽用来发电, 而将发电后的低品质蒸汽供给造纸厂使用, 提高了蒸汽的能源利用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热电联产。

由于造纸行业对于热、电两种能源的消耗量较大, 因此, 传统的大型造纸企业一般都自建热电联产机组来解决能源供给问题, 但单一造纸企业配备的热电联产机组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在50MW左右。该纸业基地发展热电联产的特点是:一个大型热电厂供多个造纸企业, 实现集中供热, 以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污染的热电联产机组代替各造纸企业自备的小型、低效率、高污染的机组。

集中供热机组的容量越大、参数越高, 其热效率越高, 因此, 集中供热的能源供给模式将带来节能效益。集中供热大机组配置高效脱硫装置、SCR烟气脱硝装置、静电除尘装置等先进污染物控制设备, 这些小机组无法配置到相同的水平, 因此集中供热模式有利于污染物控制。据预算, 该纸业基地到2012年将达到造纸产能578万t, 集中供热所产生的节能效果约为304.7万吨标煤/年。

2 集中供电

纸业基地内造纸企业的用电量较大, 目前, 造纸企业凭借电网供电, 而基地内的热电厂发电全部供给电网。由于《电力法》的限制, 热电厂目前不能直接向基地内造纸企业直接供电, 纸业基地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 争取在纸业基地内实现直供电试点。

对于纸业基地这种情况, 在用电负荷中心存在一个电源供应点, 却不能实现直供电, 会造成无谓的浪费。在2009年3月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工业节能院士专家咨询调研活动中, 综合调研组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省用电的线路损失较高, 据计算, 在广东工业用电2383亿kWh中, 约238亿kWh被线损浪费了”。也就是说, 纸业基地用电企业如果使用电网供电, 其线损达10%。而据预计, 纸业基地如果利用基地内的热电厂实现集中直供电, 由于减少了电力输送距离和变压损失, 线损只有3.5%。按照纸业基地最终规模用电负荷约110万kW计算, 纸业基地集中直供电比使用电网供电, 每年节电6.26亿kWh (按全年365天、每天24h工作计算) , 折标煤22万t。可见实现基地内直供电的节能减排效益巨大。目前, 国家正进一步推进直供电试点工作, 也是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

3 集中供冷

广东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一年有2/3的时间需要制冷、供冷, 目前制冷的方式主要是分散的用电制冷。电属于高品质的能源, 用电制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电制冷的综合能耗较高;二是用电制冷增加电网的供电负荷, 特别是炎热天气会造成用电紧张的局面。针对这一情况, 该纸业基地规划实现余热利用集中制冷, 然后集中供冷给纸业基地内的造纸企业、办公场所、居民小区等。余热属于低品质的能量, 将其用来制冷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余热制冷的方式有三种: (1) 热电厂供给造纸企业的蒸汽可以分出一小部分, 作为热源供给大型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来集中制冷。 (2) 热电厂供给造纸企业的蒸汽, 通过热交换以后, 蒸汽凝结水的温度约为110~130℃, 这部分热水可以作为热源供给大型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来集中制冷。 (3) 利用烟气余热制冷。该基地内的热电厂现有2×150MW热电联产机组, 配备的锅炉是2×480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炉内干法钙基脱硫, 同时脱除了烟气中的SO3, 使烟气的露点大大降低。据估算, 烟气露点降低到90℃以下, 为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条件。该厂在尾部烟道引风机之后加装热回收换热器, 以水作为介质, 将烟气的温度降低到90℃, 吸收的余热提高了介质水的温度, 这些热水作为热源供给大型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来集中制冷, 然后集中供给冷用户。目前该节能项目已经实施, 年节能量为1.2万t标煤, 列为2008年国家财政奖励的节能备选项目。据预算, 纸业基地内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余热利用制冷实现的总节能量将达到35万t/a。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分析, 余热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 才具备综合利用的效益, 由于产业集聚, 为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 这也是国家提倡热、电、冷多联供的原因。

4 集中供水

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另一构建要素是生产用水的梯级利用。纸业基地内的热电厂凝汽器的冷却用水是采用开式系统, 从厂边的江中取水、过滤后用于机组冷却, 然后排放。而纸业基地内的造纸企业同样需要取江水作为工业用水。根据这一特点, 纸业基地内通过统一规划, 将热电厂排放的机组冷却水集中供应给各造纸企业作为工业用水, 免去了各造纸企业分别建设取水泵房及过滤设施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造纸企业在分配使用这些工业用水的过程中同样遵循梯级利用的原则。工业水首先供给高档纸品 (生活纸、白板纸等) 生产线, 高档纸品生产线排放的水污染轻, 经过轻度处理后用于中、低档纸生产线循环再用。造纸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各项指标, 排放污水到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达标后大部分供纸厂循环利用, 部分用于基地清洁、绿化用水、家庭洁具用水, 其余的统一达标排放。这种水的利用模式实现了集中取水、梯级利用、集中治污、循环再用、集中排放, 减少了总取水量和总排污量, 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据预算, 这种水的利用模式使纸业基地每年的总取水量和总排污水量减少1900万m3, 减少COD排放1900t。

以上集中供水的模式, 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通过产业集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 降低了污染, 减少了重复投资, 充分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5 集中治污

该纸业基地的工业用水经过梯级利用以后排放的造纸污水实现集中治理, 免去各造纸企业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纸业基地集中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 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将污染物的排放水平降到最低。

该纸业基地的集中污水处理厂争取从技术上和工艺上进行创新, 最终达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在技术上, 以传统的厌氧+好氧技术为基础, 使处理后的污水中COD的含量达到50mg/L以下, 处理高浓度的COD的过程中产生沼气可作为清洁的能源。为了进一步降低排放水中的COD含量, 纸业基地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研发利用纳米材料对污水高效吸附净化, 使排放水中的COD含量趋近于零。在工艺上, 将集中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水作为补充水补入新建60万kW机组的闭式凝汽器冷却水系统, 利用冷凝塔的蒸发作用将水分以洁净的水蒸气的形式排入大气, 同时使污染物COD得以浓缩并回流到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脱除, 实现污水的零排放。这一工艺充分体现了发电和造纸两大行业的完美结合。在工艺上的另一个方案是, 达标排放的废水统一输送到附近的一个人工湿地, 通过人工湿地的生物降解功能, 进一步消解排放水中的污染物, 使纸业基地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水平。

以上集中污水处理选择的工艺, 充分体现了产业园区的优势, 只有产业园区形成一定的规模, 才有可能为污水处理选择新工艺提供条件。单一的造纸企业最多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但没有条件或没有实力选择通过电厂冷却系统及人工湿地消减污染物排放的工艺, 而该纸业基地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

6 集中固废利用

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有一个重要构建要素, 就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基地大量使用废纸等二次纤维作原料, 经过脱墨等处理工艺后用于生产中档纸, 高档纸品生产线产生的浆渣用于生产中低档纸。成品纸供社会使用, 使用后再回收用于造纸, 大大节省了资源, 废纸的循环再用使纸业基地与社会形成了大循环。据预算, 纸业基地年利用废纸210万t, 年节约木材900万m3。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另一体现是脱墨污泥的利用。纸业基地企业在使用废纸的过程中脱墨这一环节会产生大量脱墨污泥, 脱墨污泥属于危险固废, 不能随意抛弃, 目前的方式有填埋和焚烧, 但是, 填埋占用自然空间, 而焚烧可能释放二恶英。研究发现, 脱墨污泥具有一定的热值, 可用于干法水泥生产线与煤炭混烧替代部分煤炭, 同时, 水泥生产工艺中有一个急冷环节可避免二恶英的生成。据预算, 纸业基地年产生脱墨污泥33万t, 将这些脱墨污泥添加到水泥生产线混烧, 既处理了固废, 又避免了污染, 还能替代煤炭达到节能效果, 预算的节能量为20万t标煤/a。

另外, 基地内热电厂产生的灰渣可送到水泥厂作为建材原料, 造纸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可用于生产有机肥等, 体现了纸业基地的固废综合利用。

7 集中物流

该纸业基地最终规划的造纸产能为1000万t纸品, 原材料的运进、产品的运出, 以及热电厂燃料的运输都需要物流服务的支持。该纸业基地临江达海, 具备很好的水路运输条件, 为了整合资源, 区域内统一建设公用万吨级的码头和专用的物流公路网, 避免了各厂自建码头所出现的重复投资。综合性码头可装卸煤炭、集装箱和散货, 建成后可降低基地造纸企业港口物流成本20%~30%。

8 纸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预计效果

根据该基地报送国家的《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到2012年, 该纸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是:基地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65.47亿元, GDP近百亿元。在造纸总产能达到578.56万t的同时,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基地的总节能量达到336.7万t标煤/a, 减排SO2约2.04万t/a, 减排NOX约1.502万t/a, 减排COD约1900t/a。具体的能耗指标和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如下:园区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639t标煤;每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为52.3t;单位产品 (吨纸产品) 综合能耗为0.545t标煤 (国内先进水平为0.9~1.2t标煤) ;吨纸产品水耗平均为8.83m3 (国内先进水平为10~15m3)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基地模式 篇5

创新模式 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作者:刘永佳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11期

2011年4月,我校整体搬迁入驻新校区,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契机,我校通过三种模式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为租赁模式:即企业租赁学校的场地设施,自主经营管理,与校方合作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并承担我校相关专业在校生的实习实训任务。如:温县长城驾校投资400余万元的汽车驾驶实训基地。

二为共建模式:即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所和顶岗实习人员,校企共管,合作共赢。学生在参与实习的同时,还可获取一定的报酬。如:台湾奇力新(河南)电子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的电子电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三为委托模式:即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场所、设备和顶岗实习人员,委托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合理分成,互惠互利。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有河南中轴福漫锻造有限公司转向节生产线、河南立达老汤食品有限公司冷冻食品加工生产线。

多省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 篇6

宅基地退出机制探索全面提速

记者最新获悉,在即将正式启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试点地区将建立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并在修订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空置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宅基地使用权人在宅基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的权能。

事实上,目前包括安徽、浙江、宁夏、湖南、四川等多个省区已经对宅基地退出机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安徽省于日前在全省范围内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媒体日前从安徽国土厅获得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要求,一是实行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备案核销制度,保障农村村民的宅基地权利;二是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农村村民主动退出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宅基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补偿或者政府予以奖励,并采取经济或其他手段予以激励;三是探索宅基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村村民通过流转方式使用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

浙江省则明确表示,将借鉴重庆“地票”制度,将宅基地使用权量化为“宅基地权票”,通过权票交易、流转实现农民宅基地自由、有偿退出,显化农民住房财产权益。与此同时,逐步探索在不改变宅基地集体所有主性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宅基地及农房突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边界进行置换、转让、继承、入股。

专家:谨防重蹈耕地征用乱象覆辙

尽管业界认为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但也有专家指出,退出后如何对土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非常关键,否则当宅基地退出在全国推广后,完全有可能走上以前耕地征用的老路,出现非农化、侵犯农民权益等一系列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村宅基地的闲置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10%~20%是闲置的,部分地区闲置率甚至高达30%。一方面农村宅基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又面临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如何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释放农村建设用地价值、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是国土资源管理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此次城镇化综合试点将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将农民房屋纳入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并率先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此外,将修订农村宅基地用地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探索宅基地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落实宅基地使用权人在宅基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的权能,在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权益的前提下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人更多权益。

在此背景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探索超标准宅基地处置办法。在坚持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农村空置宅基地交易主体、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中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农房抵押担保转让中宅基地占有权和使用权转移方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研究部主任文辉表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规划缺失和管理不规范,土地利用率较差,而农村集体用地更甚。造成部分用地闲置,进而威胁耕地红线。“只有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才能解决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缺乏造成地价高企,农村集体用地闲置荒废得不到应有价值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宅基地退出或会引起与民争地、“流民”等问题。对此,文辉指出,宅基地退出得到较好的效果,必须是在确定土地收回后用途、确保政策措施后期落实的前提下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目前关于宅基地退出的试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政府对农民早期的承诺都能兑现,但是因为后来资金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健全,导致很多农民觉得分配不公,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对此,李国祥特别指出,通过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可以减少农民进入城镇后的经济负担,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但同时要注意应将退出后的宅基地优先用于农业,以复垦为主,在补充满足了农地指标后再适当搞一些非农建设。退出后如何对土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非常关键,否则当宅基地退出在全国推广后,完全有可能走上以前耕地征用的老路,出现非农化、侵犯农民权益等一系列乱象。

链接

安徽确定土改路线图:土地流转宅基地退出机制成重点

据报道,近日,安徽省国土厅内部正式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其中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激励宅基地退出等有关探索,对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突破较大,安徽对此次改革提出了“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

上述方案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出租等方式,按照现行建设用地标准,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村住宅小区建设等。同时,农村村民主动退出宅基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补偿或政府奖励,并采取其他手段进行激励。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以及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是安徽版土改的重头戏。

海外运营商“类基地模式”鉴 篇7

跟随无线音乐基地的脚步建立起来的众多基地再明显不过地表示,中国移动尝到了甜头。集中管理运营的平台一方面使全国范围内的用户都能方便享受无差别服务,增加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比之前的各省分散合作形式更具实力优势,也避免了重复谈判等带来的浪费。建立几年时间以来,无线音乐基地为中国移动和传统唱片公司带来的收益在盗版横行的音乐市场中更加令人瞩目。受此鼓舞,各运营商开始大力推广“基地模式”,视频基地、手机阅读基地、定位服务基地等等先后在全国各地圈地破土,似乎一切都是大势所趋。既然基地模式的优势显著,我们不禁想知道,国外运营商在这方面又有怎样的动作?

答案是:没有。当然,这并不表示国外运营商没有进行增值业务集中化管理,相反,由于地域范围和策略的差异,这些运营商从最开始就没有像国内一样实行每个区域各自为政的做法。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国外目前已经成熟的集中运营模式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参考。

移动音乐先锋at&t

2004年底,at&t公司在其Music ID服务大获成功之后推出mMode在线音乐商店,从而首次实现音乐搜索、试听和购买的全面移动化。这个音乐商店可以看作世界上第一个无线音乐基地。从运营的音乐购买业务来看,at&t的mMode音乐商店与中国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移动的无线音乐基地相对更加独立、规模更大,因此将更多的业务直接揽入门下。

与大多数运营商的音乐中心一样,at&t虽然也是全国集中管理运营,却并未设置独立的机构,也就是“基地”专职负责某一部分业务。其音乐购买等服务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平台,并不直接提供内容。前著名P2P音乐共享服务商Napster现在作为at&t的内容提供商与eMusic一起为用户提供具体的音乐下载、收费等服务。另一方面,Napster和eMusic也是at&t与真正的内容来源,唱片公司之间的桥梁,使其避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投入过多精力。

反观国内,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无论在内容提供、收费方面还是与唱片公司的版权购买、利润分成方面都一手包揽。记者从基地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样做的目的有三:首先是为了保证音乐基地提供的所有内容均为正版,维护版权所有者利益;其次有利于实现内容与服务的统一,在会员活动等需要将用户信息与互动服务挂钩的地方更方便掌控协调;最后,减少用户和内容的中间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并降低用户开支。从长远来看投入大笔资金建立基地是值得的。

手机支付领军者

NTT docomo

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 (以下简称为docomo)在手机增值业务方面有着令人惊异的超前意识和出色成绩。除了相对传统的音乐、视频、游戏及定位等服务之外,docomo在手机钱包(Osaifu-Keitai)业务上的成功标志着它的领先地位。仔细分析该业务的发展历程,docomo的秘诀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合作。

手机支付的核心,非接触IC芯片是该业务的心脏,运营商自然希望掌握其关键技术,把握主动权(这一点在中国移动专注开发自有OMS的行动中也有所体现)。docomo却没有选择自主开发芯片,而是直接采用Sony公司已有的FeliCa IC技术打造新业务。促使docomo如此决定部分是因为FeliCa芯片的先进和成熟,在市场上已有众多应用,降低设备初装门槛,部分是因为docomo深知自己在硬件领域的弱势,通过跨界合作扬长避短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市场推广的过程中,docomo通过注资与传统信用卡商三井住友银行进行的合作以及利用优惠策略激励商家采用手机支付为其业务的普及铺平了道路。正如docomo前合作推进部部长,“手机钱包之父”平野敦士在去年11月“2009问鼎第三届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所强调的一样,运营商切忌大包大揽,合作联盟的力量对于包括手机支付在内的新业务推广至关重要。

相对的,中国移动湖南电子商务创新基地主要负责的业务之一也是包括手机支付在内的“一卡通”。与docomo的手机支付业务部不同,湖南基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自主知识产权”格外看重,虽然联合众多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却坚持制定自己的技术规范并重新开发相关设备。如前文所说,运营商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心理固然是出于长期业务发展的考虑,但在市场尚未建立,业务刚刚起步的实验性阶段如此大规模地投入资金进行博弈,未免有好大喜功之嫌。

与国外的运营方式相比,国内运营商的“基地模式”除了对内部体现出集中运营管理的特点之外,对市场而言也可以看作是其凭借自身航母级别的资金和规模对外围厂商的集成与整合,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势力。然而“全能冠军”必然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压力,稍有不慎即容易出现主营业务的利润被不擅长的外沿业务亏损抵消的情况。此外内部采购固有的竞争缺乏也常导致产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最终影响核心业务。据其内部人士介绍,中国移动也开始意识到涉猎过广的基地存在种种不足,计划在将来的业务搭建中采用第三方外包的方式精简自身机构,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依托基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篇8

一、依托实践基地,创新高职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要求

在传统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建立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主要概括:以校企合作为前提,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基地建设方式,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目标。

1. 校企深层次全面合作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为了使培养出的人才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校企双方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全面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生产指导与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真的实践环境,并及时反馈新技术、新设备等信息,使学生跟得上行业技术的发展。

2. 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建设基地

“走出去”是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走出课堂去基地顶岗实习,实现“2+1”订单培养,即前2年在学校培养,最后1年在基地培养;“引进来”是指引进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共管的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将教学、实践、生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能力。

3. 以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为目标,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校企深层次全面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为学校解决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解决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解决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等;企业在合作中充分利用了学校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自身培养了高素质的准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基地中,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参与真实具体的实践操作,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了专业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综合素质,如工作责任心、时间观念、质量意识、交际能力、适岗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二、依托实践基地,创新高职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1. 加强“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有:骨干教师到企业“充电”或做“访问工程师”,提高实践技能和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提高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师外出进修以及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等,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同时,从合作企业中聘请技术能手或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参与课程建设、实训指导、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等工作。通过建立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高职学生“逻辑思维偏弱、形象思维较强”的智力特点,必须彻底改革“本科压缩饼干式”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紧跟当前市场的发展,删除落后淘汰的知识与技术,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建设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同时,每个专业都要建设好若干门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在课程中要融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将教学融入生产中,实现以产促教

将课堂搬到基地,实现两者合一,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接受实训。对于校内基地,以真实性和仿真性实训为主,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学做合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实训操作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除教学任务、技能培训外,安排一定的生产任务,将生产工艺融入教学中,以产促教,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的要求。对于校外基地,除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外,要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教师和基地教师一起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工作,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的要求。

以产促教,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以及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基地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采用小组形式承担生产任务,进行小组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素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3. 实施“2+1”订单人才培养,满足批量人才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金华商务网站异军突起,多家网站列全国行业网站之首,如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5173网站,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网络游戏专业服务提供商,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排名全国第一,先后得到IDG及华登基金的风险投资,首创浙江省吸收国外投资1000多万美元的记录。5173网站所开创的即时、安全、专业的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服务及保障,凭借着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广大网络游戏玩家的支持,公司业务得到了超常规发展。

5173网站业务的快速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精通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交易与技术维护的高技能人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获知这一信息后,在金华市开发区领导的牵头与斡旋下,学院与公司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真诚合作,进行“2+1”订单人才培养,即前2年在学校培养,第3年到企业培养。在实施“2+1”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在校企文化交流、师资互派、技术开发、课程建设、设立奖学奖教金等方面全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上级领导肯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07届和08届二届共100名学生的订单班,其中有54名毕业生被公司正式录用,公司也为二届订单班设立了14万元“5173创业奖学金”,用于订单班优秀学员奖励和在校生创业资助,这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引企入校”共建共享生产实训车间,开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实习无法真正让学生顶岗操作的问题和解决在第6学期安排毕业实习环节进行顶岗操作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培养的问题,在前5个学期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通过引企入校,由校企双方共建共享生产实训车间是开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金华南天邮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金华市科技园内一家开发、生产各类电子衡器的专业性很强的公司,目前拥有电子计价秤、电子邮资秤、电子台秤、全电子汽车衡等20多种规格的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该公司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深切体会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知这一信息后,主动与南天邮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电子秤、数字传感器”等生产设备,校企双方共建共享电子产品生产实训车间,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

在共建共享的电子产品生产实训车间,由企业负责组织电子产品的生产,学校提供人才支撑,全年能提供20个顶岗实习岗位和2个教师“访问工程师”岗位。同时,校企双方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并在师资互聘、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技术开发、学生顶岗等方面全面合作,开展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测试等生产性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企业环境,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做好了铺垫。另外,金华南天邮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还积极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确保“所学即所需”,与学校一起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和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同时,该生产实训车间还承担企业员工培训,承担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等工种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5. 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最后一环。通过健全和完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学生家长、专业教师等各个反馈渠道,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形成良好的校正机制。通过近几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如2届“2+1”订单班的毕业生中,已有3人成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目前在东晶电子、南天邮电、灵声电子、大维电子等公司的技术骨干中均有我们的毕业生,说明了依托基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依托基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围绕人才培养这条主线,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主要方式建设实践基地,使校企双方深层次全面合作,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依托实践基地这个中心,积极探索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2+1”订单人才培养、“引企入校”共建共享生产实训车间等。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依托基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成才,还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鸣.“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6).

[2]童卫军.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篇9

1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优势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是建立在一个单位或团队上有组织、具备利于创意孵化良好氛围、能提供一定的作品传播平台的科普作品创作机构。

现阶段, 我国的科普作品创作主要有个人撰稿及集体创作。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集体积极投入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之中, 每年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以笔者的个人和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创作实践, 认为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平台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更有利于创作潜能的发挥, 创作更有成效。科普作品创作基地优势在于:第一, 有固定的场所, 有专人组织;第二, 聚集各领域爱好科普工作的作者, 组成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创作团队, 团队作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启发创意;第三, 有围绕编写科普作品多立面、多主题的研讨会, 请专家答疑解惑, 让创作水平更进一步;第四, 科普作品创作的视角更广, 更多关注科普作品编写的技术层面, 成果显著;第五, 可以组织丰富的科普作品创作选题, 分解创作任务, 使科普作品创作常态化。

比如, “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一套4本, 包括工业分册、农林业分册、畜牧水产业分册、海洋分册图书的研发, 就是由广西南宁恒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平台上创作且卓有成效的实例。近年来, 广西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科研水平正逐年提高, 各领域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如何深入挖掘出一项项科技成果的知识性、创新性、实用性, 将其编写为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科普图书, 让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上推而广之, 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科研课题”。编写出版“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 (下称“丛书”) 撰稿难度比较大, 堪称一项成功而有益的“科研尝试”。“丛书”从2012年初确定课题并开始创作编写, 到2014年11月正式出版, 历时两年。课题负责人最初是把内容编写交给主编负责, 主编每分册约一、二个作者撰稿, 各分册的作者互不认识, 各自完成, 结果4册图书的初稿、二稿几乎写成资料图书, 而不是有趣的科普读物。课题负责人不得不暂停编写, 重新调整创作方式。经过深思熟虑, 确定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建立一个科普作品创作基地, 基地有固定的创作场所, 有创作团队, 团队吸纳一批成果获奖单位多学科的科研带头人和热爱科普工作的青年作者, 由团队主创人员完成内容编写、编辑出版、宣传发行一系列工作;由成果获奖单位的专家指导撰稿。主要工作有:

(1) 召开专题研讨会。主创人员研讨编写体例;举办科普作品写作培训讲座, 邀请科普专职教师主讲国内外科普作品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及新动态。

(2) 开展调研活动。分两个小组深入各地市部分主要成果获奖单位, 采访获奖科技成果学科带头人, 目的是让团队作者倾听科研人员讲述, 亲身感受科技成果研发历程, 为编写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3) 内文创作。经过调研, 团队对丛书编写体例形成共识:每项成果独立成篇, 真实描写成果研发过程、获奖以及产生的经济价值, 特别是注重成果研发背后的故事, 突出介绍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科研历程。因为虽然这些专家的研究领域不同, 但他们同样都具有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首科研、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编写本套丛书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 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使之为公众理解并借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提升的目的。内文编写一个小组负责1本, 一人主笔, 其他同志配合。4本图书的初稿完成后送审就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大家又分头深入部分成果研发单位和学校征求相应科研团队专家和读者意见, 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后顺利定稿。

(4) 精心出版。一部好的科普作品, 除了内容好之外, 还需要活泼的版式、专业的编辑提升其品质, 做到锦上添花。本套图书的装帧设计由专业图书设计工作室负责, 力求图文并茂、凸显主题;精选科技类专业出版社编辑校对, 保障高质量印刷。

经过团队共同努力, 2014年11月“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广西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农林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畜牧水产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海洋优秀科技成果》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呈现在读者面前。4本薄薄的科普图书, 却集纳了广西2003~2013年工业等四个领域获奖优秀科技成果的精华, 是众多科技工作者10年间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心血结晶与形象写照。细读各分册的描写都颇有文采、生动有趣, 如农业分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广西, 却在蔗糖、香蕉、蚕丝等农产品产量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里面浸润着科研人员多少辛勤的汗水”;工业分册“一条绿色水泥生产线的研制成功, 为美丽广西增添了多少亮丽的光彩”;畜牧水产业分册“奶中之王水牛奶, 是怎样借由水牛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源源不断输入千家万户的”;海洋分册“海上卫士红树林, 又在哪些卫士的悉心保护下成长为北部湾一道壮美的风景线”……面对发生在广西的一个个奇妙的科技现象, 读者可以在这套丛书中寻找到形象的解读。丛书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周等活动, 在恒云科普网、广西新闻网、广西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及广西电视台宣传, 在新华书店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初版很快销售一空。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还以该丛书编写制作了一期“广西优秀科技成果科普展览”, 展览在广西科技馆展出, 主办单位邀请部分成果研发专家到现场与观众见面, 专家带来许多成果实物向观众介绍, 回答观众提问, 各界群众踊跃观展, 争相阅读丛书并纷纷点赞。另外, “丛书”丰富的内容还是今后举办专题科普讲座很好的选题和资料。广西南宁恒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创作丛书组建的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在完成本课题后继续组织开展了《惠民科普常识读本》系列科普读物等科普作品的编写创作。

2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主要有实体和虚拟两种模式。

2.1 实体基地模式

实体科普创作基地是以某单位组织设立的科普作品研发的创作机构。

(1) 可建设的单位。可建设单位如学校、科技馆、科技协会、图书馆、文化馆、出版社、文化传播公司、社区等, 其工作范围或任务包含科普教育和科普传播, 都适合建设科普作品创作基地。

有意向的个人也可以组建科普作品创作团队, 组织开展集体研发科普作品的相关工作。

(2) 建设的条件。单位建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单位领导重视科普教育和宣传, 有建设基地的想法, 能提供一定的创作经费;二是单位重视开启民智, 具备利于创意孵化的良好氛围;三是交通便利, 有相对固定的创作研讨、交流的场所, 能集聚热爱科普工作的骨干;四是能提供可供传播发表作品的载体。

个人组建创作团队首先是其爱好科普作品创作, 本人有意向、有创作目标, 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管理;其次是能安排场地研讨、交流, 能筹集一定的经费支持科普作品创作。

2.2 虚拟基地模式

虚拟基地是建设在网站、微信或App等新媒体上的创作平台。

(1) 可建设的对象。虚拟科普创作基地单位可以是网站、单位及个人。

(2) 建设的条件。虚拟基地建设的条件, 一是建设者热爱科普工作, 有做科普的热情和追求;二是有专人管理的网上或网下的科普创作团队, 且有一定的创作经费支持;三是有构建互联网传播载体和运营维护的经费和人员。

3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可开展的工作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可以尝试开展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3.1 组建团队

要由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领导或指定专人负责组建创作团队并担任团队创作总监, 全面负责基地科普作品研发。总监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有亲和力、责任心强。总监负责广纳贤才、组建创作团队, 吸纳热爱科普工作的创作人才到团队中。创作人员最好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老、中、青专业人士, 有文字、摄影、摄像、绘画、动画制作等各项特长, 思维活跃, 善于观察生活, 对科普作品创作充满热情, 能带来多角度的创作建议, 执行力强。通过科普作品不断创作的实践, 团队会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这一平台上逐步培育为长期、动态发展的创作团队。

3.2 建立选题

总监是创作团队的核心。总监首先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既能放眼世界, 掌握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 又能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目标, 贴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研发出“接地气”的科普作品选题。第二, 组织创作团队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来确定研发选题, 包括组织专题科普观察活动, 深入不同受众做专题采访, 深入基层举办专题讲座, 等等, 通过深入调研后经创作团队论证, 再确定科普作品创作的专业课题及科普作品选题并存入选题库,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科普创作工作。调研工作分专题不间断开展, 不断调整补充新的选题入库。

3.3 研发作品

先由总监组织召开作品研发会议, 团队成员集思广益, 从选题库中挑选可以开始动手创作的选题, 同时统筹论证、确定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再给团队作者细分任务, 包括内文编写、绘画、图片采集, 确定初稿提交时间。最后针对初稿开展团队内部以及目标读者的试读, 在收集意见后进行修改、定稿。比如, 在我国经典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和编辑过程中, 有的编辑“每个月都要往学校里跑几趟, 和孩子们混在一起, 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想法”, 甚至印一万份问卷, 发到中小学、少年宫、少年科技指导站, 请孩子们说一说他们想知道的“为什么”, 对书名、内容、表达风格经过斟酌和打磨, 铸就了科普经典作品的诞生[2]。再比如, 自引进中国以来热销800万册, 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给全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课外自然科普读物——《神奇的校车》,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 还要请教各行各业的专家, 再通过好玩的故事、神奇的想象、科学的阐释, 成功创作出了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科普作品[3]。

3.4 编辑出版

科普作品创作完成进入到编辑出版, 需要做好:一是作品的装帧设计, 要从传播的对象入手, 统筹思考图书、挂图、动画人物及场景的内容设计, 既要符合表现的主题又要给受众美的视觉, 要注意作品设计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整体性和经济性, 尽力做到设计的各要素能很好地体现作品风格和特色, 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关注和阅读;二是编校, 对内容的科学性进行重点把关, 对文字进行精心的编辑和反复校对, 按照经费投入、宣传效果和市场需求等选择合适载体印刷 (制作) , 确保作品的高质量。

3.5 传播发行

科普宣传具有公益性。科普作品的传播发行也应以公益传播为主, 可以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 拓宽图书、挂图、动画片、微电影、展板、宣传画册等科普作品的传播发行渠道。

(1)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传播。如新华书店发行、报刊发行、电视台专题栏目播放等方式进行传播。

(2) 融入新媒体传播。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 加强纸媒与网络媒体的有效互动, 如建立科普创作基地的官方微信、微博和网页, 定期发布科普作品创作基地有关的科普创作活动、调研活动、沙龙活动、介绍科普作品, 还可将官方微信和微博的二维码印制在图书、挂图、展板、讲座的宣传页等醒目的位置, 吸引受众关注, 增加读者与创作基地团队的互动, 带动优秀科普作品的传播和品牌的树立。

(3) 公益活动传播。如充分利用政府举办的科技活动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公益活动以及有关单位的科普活动开展宣传;采取展览展示、科普讲座、赠送图书等方式服务群众, 扩大科普作品传播的点和面, 与其他传播方式形成互动, 提高科普作品传播效果。

3.6 成效测试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研发的科普作品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需要团队有专人负责跟踪受众对作品反应, 以成效测试不断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来树立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品牌。测试要从研发开始到发行全程记录, 重点放在了解科普作品与公众见面后的市场动态, 注意收集公众及媒体的意见, 做好反馈和改进。通过成效测试能为科普作品创作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帮助, 或许能捕捉到更新颖、市场更需要的科普作品选题。

总之, 有追求才会有创新。科普作品创作基地能让科普作品创作有团队、有平台, 能让科普作品创作形成常态, 能聚集更多来自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热爱科普工作的作者并让他们在科普创作基地创作出一批真正对百姓生产生活有帮助、受大众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创作基地不仅让创作优秀科普作品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而且会在传播中推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5-2020年) [EB/OL].[2016-1-22].http://www.gxsti.net.cn/zwgk/ghjh/713767.shtml.

[2]唐兵.《十万个为什么》:经典是怎样炼成的[J].编辑学刊, 2008 (6) :46-52.

高职实训基地模式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实训基地,模式研究

1 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思想

以国内示范性高职教育思想来看, 实训基地是一个具有全套教学设备, 能够满足职业科研, 技能培训等, 拥有多种职业资源共享途径, 高拟合度模拟真是的社会就业环境, 充分培养学生就业专业技能的综合教学项目。实训基地在教育方面更加重视教学和研究的综合发展, 创新的加强教育与行业, 与企业的练习, 大大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也从多个角度拓宽了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途径,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实训基地也为学校实现技能全面性和就业全面性的教学目标, 满足办学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效率的发展策略, 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有着长远的进步意义。

实训基地主要集中了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 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和指导, 融合了所有职业技术训练的必要因素, 能够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向社会输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理论课堂只能满足就业素质等理论知识的教学, 而专业技术的操作教学无法在理论课堂上完成, 学生难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技能训练。而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首先以完成学生技能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 完成学生教育学历必备高等知识储备, 于此同时完成非学历技能基础培训, 并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的技术能力考核, 确保学生拥有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同时进行行业专业就业研究, 相关职业技术研发, 高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 模拟实际环境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模拟岗位上体验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 综合提升学生专业技巧和个人能力。

高职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 首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的基础教学任务, 其次就是针对就业技能的强化培训。实训基地中提供了全套的教学设施, 教学资源充足, 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学科学习。行业就业研究, 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推广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让学生在真正的就业环境中更有优势, 也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条件。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感受到岗位职业体验, 规避了过多的社会风险后, 主要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就业过程中面试, 执行和处理问题等反面的技巧, 更加全面的为学生就业活动考虑。

2 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

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也要满足学校办学发展,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实训基地在课程开设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为指导, 既要保证科学的教育方案, 也要保证技术科学性。 (2) 社会性原则。深入探索社会就业环境中对于人才的需求, 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条件,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尽可能的将教育内容向技术、管理和生产等方面贴近, 认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 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按照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更加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规划。 (3) 通用性原则。从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行业来看, 职业通用技能的培训更有利于扩大学生就业面, 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也要将通用技能培训考虑在内, 针对专业技术也要注重通用性调整。 (4) 先进性原则。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习得的专业技能,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就业状况,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技能是落后的, 那么将严重影响学生就业。所以实训基地要尽可能体现出技术先进性, 就业思想先进性和教学环境先进性, 这也就要求技能工艺等要实时更新, 保证教学设备等与时俱进, 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的普及, 在就业模拟中也要尽可能超前分析社会形式, 让学生掌握的技术先人一步, 就业思想也能够先人一步。

3 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1) 学校-企业模式。学校的资源有限, 很难满足所有方面的环境模拟。比如, 为了培养学生全自动机床操作技术, 而购置多套全自动机床供学生实践操作显然是不合实际的, 所以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 争取构建高水准的实验环境。首先可以通过人才培养定向模式取得与企业的联合。企业提供专业设备和实训计划,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必要就业技术, 学校则提供实训场地和专业技术指导, 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 学生在该模式下的实训工厂可以得到专业技术的锻炼与实践, 企业也能够获得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铁路通讯技术方面, 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训练或者借助企业帮助实现模拟训练, 学生专业技术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企业也获得了技能可靠的人才资源,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企业来说, 都是互惠互利的。

(2) 政府鼓励模式。高职院校的资金不足, 与社会连接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政府得到帮助。高职院校为本地提供专业技术人才, 很大程度上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 政府应当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并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拨款, 帮助丰富学校实训基地教学资源, 也可以通过政府沟通, 帮助学习联系到企业, 通过企业的设备与技术支持, 让实训基地更加具有社会实践意义。政府的帮助不仅是经济方面的, 也让学校办学更专业, 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更有利于人才本地化, 间接储备发展资源。

总而言之, 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专业技能和职业技巧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对于社会而言, 也有更多高水平专业的技术人才投入市场, 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金昌, 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8) .

[2]金伯芹.抓实训基地建设, 促职业技能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 .

基地模式 篇11

关键词:三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中国高校“人才班”的人才培训模式主要有研究型模式和创新型模式。秉承学校办学理念“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出社会”,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更倾向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在国内高校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实践经验不多。因此,全面分析和研究人才基地班的培养模式问题,对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作用。

1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2013年5月,笔者与三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人才班200名同学进行访谈以及问卷填写,被访谈的男、女比例为49%(98人)、51%(102人)。本次有效问卷回收192份(回收率96%)。问卷方向主要围绕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的效能情况。问卷设置了八个问题,且全是单项选择题。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对你的创新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8%;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24.6%;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58%;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9.4%。

问题二,人才基地班同学培养模式对你的学习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4.7%;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25.9%;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42.8%;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26.6%。

问题三,人才基地班同学培养模式对你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9.5%;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22.8%;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46.2%;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21.5%。

问题四,人才基地班同学培养模式对你的适应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3.3%;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38.7%;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51.3%;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6.7%。

问题五,人才基地班同学培养模式对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7.1%;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23.8%;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30.9%;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38.2%。

问题六,人才基地班同学培养模式对你的就业能力提升的程度?选择A“很小提升”的同学有11.9%;选择B“较小提升”的同学有21.5%;选择C“较大提升”的同学有42.8%;选择D“很大提升”的同学有23.8%。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对人才基地班学生提高五种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主要不是理论知识不足,而是创新实践能力较低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缺乏。而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培养,特殊政策”:对基地班学生实行重点培养,并在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习要求和条件待遇等方面均实行特殊政策。如实行教授导师制,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基地班任课教师由学校教务处负责面向全校公开招聘;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可跟班听课或者自学等。这样极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适应社会的学习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七,你是否对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感到满意?选择A“满意”的同学有52%;选择B“不满意”的同学有8.7%;选择C“一般”的学生有39.3%。因此,现在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同学也反映出问题。目前,学校对人才班学生的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课程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等日常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给人才基地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次,人才基地班教学力量还亟待提高。特别缺乏一些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富有潜力的骨干中青年教师。

第八,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运营中你感觉的不足是什么?21.4%的学生选择A“师资力量不足”;45.2%的学生选择B“管理机制不完善”;23.8%的学生选择C“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足”;9.5%的学生选择D“学校重视支持程度不够”;0.1%的学生选择E“其他”。可见,目前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足、学校重视支持程度不够等。

3 “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

结合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三亚学院要坚持的是宽口径、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教育宽、厚、实;专业培养精、新、活。

3.1 以通识教育为导向,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方面,实行“通识教育+专业课+选修课”,大一大二设置通识基础课程,学习课程要涵盖所有主要学科,而学校不给学生分专业。大三大四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鼓励和要求学生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2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实行“2+2”教学模式。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人文通识课;三、四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主要学习专业课和实习、实验、实践课。学生在学完一、二年级课程之后,可以在本学科内自主选择专业。教学上,强化外语、数学、思政、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学习和训练,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教育。还有,课堂倡导互动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学习习惯。试行“人才班听课证”制度,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3.3 完善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管理制度

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作为探索性的学生培养模式,要根据人才基地班管理工作体系的实际,结合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人才基地班学生选拔和退出、人才基地班教师以及导师选聘等方面制定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工作的顺利开展。

①学籍管理。人才基地班实行二级管理,学校一级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学院一级由管理学院和理工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学生在进入人才基地班之后即开始做学籍档案。人才基地班实行滚动淘汰制。②教学管理。人才基地班实行听课证制度。学生凭借听课证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可跨班级跨年级跨学院自主选择所开课程。人才基地班同学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人才基地班同学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多选择人文通识课。③人才基地班教师以及导师选聘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人才基地班教师以及导师选聘条件除了要求博士学位、教授职称,还要求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3.4 利用国际优势教育资源,重视发展联合培养

三亚学院要充分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和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的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可利用其优势国际教育资源,联合培养创新型学生。进一步完善制订国际联合培养工作规划,为人才基地班学生拓展学习层次。比如,从人才基地班中挑选优秀生,公派到英国华威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美国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学、美国尼亚加拉大学等著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或者本科交换生学习。

综上所述,三亚学院初步形成了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基地班学生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包括目标、体系、制度、平台、方法、评价等方面构成:教育使命——“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人才规格——“311”(3个工具:计算机、英语、中文应用写作,1个专业知识和技能,1个健康人格);人才标准——5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和5种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六个培养平台——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健康人格教育平台、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改革与创新平台、质量监控与保障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泳媚.HG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吴树畅.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

[3]张杰瑜,刘荣富,徐晶晶.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5).

基地模式 篇12

一、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单一依靠校外基地实习的模式及实习管理方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生实习效果, 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往往不能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施工现场实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近年学校连年扩招, 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如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一个年级8个班 (包括船山学院) 约320名学生。如此庞大的队伍在往返施工现场的交通住宿过程中管理组织难度大, 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 建筑工程施工场地通常比较狭小, 300多名没有任何现场经验的学生涌入工地,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实习地点、内容和时间难以和实习企业相协调。目前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事先安排好的, 而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和时间是不定的, 这就往往导致在实习期内找不到合适的工地、合适的项目作为实习项目。而且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无法固定, 每年都需要更换和重新联系, 大大增加了实习指导老师联系实习单位的难度。

3.实习经费不足。由于物价飞涨, 实习交通住宿费大幅增长, 使得实习经费支出不断增加, 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增长缓慢, 导致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从而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

4.学生实习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少, 实习效果差。由于施工现场条件不足、学生人数过多、实习时间短、现场工程师或施工员出于工程进度与安全考虑等原因, 学生多是跟着施工人员参观工程施工现场, 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走马观花, 未达到实习大纲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

二、三位一体实习新模式的构建

针对现有单纯依靠校外实习基地所存在的弊端, 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拟以南华雨目校区建设为契机, 充分利用现有校园实习资源, 提出“校园景观+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新型实习模式的构想, 将实习理念融入校园景观建设, 建设校内教学模型实习基地, 并以校内景观和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场所, 在学生具有一定现场经验后再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新的实习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经费不足、联系校外实习基地难度大、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等问题, 并将实习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程, 能有效提高实习的效果。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建筑教学模型基地建设及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库的建立。建筑教学模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观与实训操作的场地, 土木电子信息库的建立将丰富实习教学的内容, 拓宽学生的视野。 (1) 建筑教学模型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实习基地中建设新型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见图1) 。该建筑教学模型, 包括基坑支护工程模型、承重筏板基础、基础工程模型、主体工程模型, 所述基坑支护工程模型设于承重筏板基础四周, 在承重筏板基础上依次设基础工程模型和主体工程模型。该教学模型通过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四种常用结构按基础工程、基坑支护、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训操作区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模型内, 建筑类院校教学时用到的建筑节点全部涵盖其中。通过本模型可进行参观观摩、质量检测, 也可进行砖墙砌筑、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测量放线等工种操作。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主要展示内容和实训内容展示见表1和表2。 (2) 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库建立。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建造施工组织过程, 计划广泛收集国内外建筑尤其是先进施工技术和著名建筑建造资料, 采用多媒体资料, 以立体模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图片等多种手段, 创建施工现场立体氛围, 全方位展现房屋、桥梁、道路、基础、隧道等建筑的建造过程, 构筑形象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将上述资料上传到网上或制作成光盘, 建成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库, 供学生在线观看或借阅观看,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创新能力,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校园景观建设与学生实习的有机结合。在南华大学雨母新校区建设中融入学生实习的理念, 并利用现有校园景观进一步充实校园实习基地建设, 实现实习基地与校内景观游园二合一的设想, 真正寓学习于休闲。 (1) 现有校园实习资源的利用。校园内都有办公建筑、文教建筑、体育建筑、居住建筑等各种功能不同的建筑物, 同时校园内还存在一定的道路系统, 甚至可能存在常见的桥梁。对于建筑认识实习来说, 可以根据建筑功能、结构、层数等角度选择实习对象, 一般有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教师公寓、实验楼、体育馆、文化科技中心等建筑, 以这些建筑为对象, 使学生获得建筑分类、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构造等知识。对于道路桥梁认识实习来说, 以校内各种道路系统为对象, 使学生获得道路的基本知识;如果校内存在桥梁, 还可以获得桥梁的基本知识。对上述实习资源进行选择, 采用标志牌予以标示、介绍, 作为校内景观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把实习的理念纳入到校园景观环境规划中。在新校区建设中, 在保证校园道路、绿化、水体、休闲设施等景观要素的设计符合校园景观设计风格的前提下, 把其中的一些雕塑、假山、建筑小品等用建筑构件 (如砖砌条形、钢筋混凝土等各种基础, 仿真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等空间结构, 圆或方攒尖顶亭子等梁柱结构) 来替代, 使实习基地与校园景观一体化, 完成实习与校内景观游园二合一的设想, 真正使学生寓学习于休闲。在校园水体上设置各种类型的桥, 不仅可以作为实习对象, 又可以解决交通问题。结合道路与水面的交汇情况, 设置独木桥、砖或石砌拱桥、浮桥、亭桥或廊桥等传统桥梁;仿真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材梁式桥、钢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现代桥梁。桥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比例, 但基本构造要完整, 同时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校园内设置的一些休闲桌椅, 除了考虑美观效果外, 适当考虑实习的需要, 在选材上采用钢材、天然石材、木材、水磨石板、水泥制品等。

3.新实习模式适用学院及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成后将适用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多个与土木工程相关的专业及学科方向, 能够为近1200名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实验等多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场地和教学条件 (见表3) , 甚至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实验场地。

三、新实习模式的优势

1.实习更加便捷, 提高了实习效果。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不再受时间场地限制,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部分课程实验在校内进行, 学生还可以动手进行操作实训, 使实习更加便捷高效, 大大减少了传统实习的舟车劳顿, 节约了实习的成本。

校内实习可以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 指导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指导学生实习, 而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场地继续动手实干, 甚至是科学创新。学生在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之前, 先在校内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对施工过程有所了解, 将更加明确自己的毕业实习目的,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的效果。

2.学习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校园景观建成以后, 既是校园内特色的休闲场所, 又是进行实习教学的场所。各个实习构件均有名称标志和相关介绍, 学生完全可以在日常休闲、散步、观景的同时, 学习到建筑、桥梁方面的专业知识, 真正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3.增添了校园特色及人文景观。以建筑构筑物为景观要素的校园景观及校内建筑模型实习基地将成为人文特色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学生实习教学的场所, 同时也是校园特色景观。

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其建设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针对现有单纯依靠校外基地实习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雨母新校区建设为契机, 充分利用现有校园实习资源, 提出了“校园景观+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新型实习模式, 提高土木专业实习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 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实习是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单纯依靠校外基地的实习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校园景观+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新型实习模式的构想:以校内景观和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场所, 在学生具有一定现场经验后再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该新型实习模式将有效地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实习,校内基地,校园景观,三位一体,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杜国平, 戚甘红, 赵乔乔.一种新型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P].中国专利:CN201220381498.7, 2012-08-02.

上一篇:参数化建构方法论文下一篇: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