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言教学

2024-07-16

低年级语言教学(共12篇)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十分重要,枯燥的说教、生硬的讲解、专业的絮叨都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低龄儿童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做到语言亲切平和,语调抑扬顿挫,语气高低起伏,语感生动活泼,巧妙运用好“语言”这个体育教学的有效支点。

一、课堂导语、讲解语和结语

1. 导语———先声夺人的序幕。

导语是一节课的导入语,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语言信号。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尤其是低年级体育教师要在导语设计上下功夫,以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有人根据导语的不同特点,把导语概括为故事式、激发式、悬念式、猜谜式等几种形式,这虽然有道理,但文章有法,文无定法,导语设计亦如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要具体目标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因课而异。若千课一律,学生便生厌。即使是一堂课、同一教学内容,导语设计也应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体育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或根据内容特点,或根据技术特点,或根据形式特点,精心设计导语,从一节课或一个技术动作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注意与现实生活接轨,即与社会形势、时代特征、学生实际和季节特征等联系起来。

2. 讲解语———点点滴滴注入学生心田的甘露。

讲解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用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

讲解语不但要饱含深情,条理清晰,而且要有度。所谓有度就是掌握一定的分寸,不偏不倚、不蔓不枝,选词用句恰到好处,表达过程不温不火。体育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思路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要善于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无边无际的讲解。学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一节课向学生灌输的知识信息也是有限的,更何况体育教学注重的是身体练习。掌握讲解的“度”对师生双方都有益处。

3. 结语———圆满的句号,余音绕梁的休止符。

结语是一个教学内容或一堂课的收场白。这是课堂语言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些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它的作用,草草收场,结果留下遗憾。

结语的类型比较多,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怎样收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归纳总结性的结语使用率较高。即教完一个环节或一个内容后,回过头来,用概括的语言理出所学动作或内容的要点,并明确指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刚学过的东西当堂消化,加深理解,加强巩固。这样的结语不旁逸斜出,只是几句简明扼要的总结、总括。还有一种结语形式是质疑,教师对教学的某些方面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实践。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布置任务式的结语最常见,或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教的内容,或让学生带着余兴在课外进行练习和活动。这种形式的结语比较简单,不必精心设计,但也不能草草应付,要给学生一些点拨、引导。

二、其它注意点

体育教师在运用好导语、讲解语和结语的同时,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注意以下几点。

1. 语言通俗易懂。

低年级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不完善,只能理解形象直观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体育专业术语,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要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事物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比较皮球和木块哪一个容易滚动,从而让学生知晓在练习时要把身体抱成一团,像皮球一样滚起来。

2. 手段富有变化。

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语言的表达方式。

(1)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在基本部分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讲解法或谈话法,提出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基本知识、动作编成学生爱听的顺口溜,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情景。例如:在“爬杆”教学中,“小小杆儿不要笑,我来同你比比瞧,握紧杆儿往上攀,最后还是我个高。”这样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儿童歌谣或音乐替代单调的口令。动听的歌谣和音乐不但能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巧妙安排授课节奏。根据儿童具有强烈表现欲的特点,在整队集合时,我数1—2—…,站好队的学生随我节奏齐喊3—4—…—10,这个节奏的巧妙安排,使没排好队的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并快速站好,队伍排列效果明显改观。

(3)有效渗透沉默技巧。当学生情绪高涨兴奋的时候,体育教师可适时地运用“沉默”技巧,即实施无声教育,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4)合理运用即时评价。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易受刺激物的影响,过多的批评指责会打消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少用批评指责的话语。例如:在“快快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队站不好表扬二队,左边队站不好表扬右边队,男生站不好表扬女生。学生一有比较,自然会认真起来。对那些动作完成不好,质量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指责,一发现成功的点滴“火花”,即大加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这个有力武器,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探究的课题。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2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关联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了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原文地址http:///Article/Article.asp?nid=6431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训练过程,让学生“善说”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训练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即让他们说得清晰,说得明确,说得有条理。

1、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2、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语言少而精练。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年级下册)30+20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就是50。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同样,话不在多,表明其意则行。

3、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正确性。例如,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二年级上册)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教学 语言特点 新探

引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他们是未来一个个奇迹的缔造者。随着人们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整个社会对小学生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关爱从教育做起,搞好启蒙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位小学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的积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学语言要情感丰富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小学教师要有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激起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容易产生情绪共鸣,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语言要充满美感

“人的语言的美感源于美的语言的刺激,有了丰富的美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的语言美感水平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和动机与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和动机有很大区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审美要求。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表现出最优秀的教学水平,就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美的特点,努力发现教学语言美的因素,对教学语言做出美的阐释,对教学语言进行美的示范并作审美品位的熏陶,将学生引入艺术化的境界中。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语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要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就要在教学语言特点上做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一定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后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阅读中感受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在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快乐,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自由玩耍、十分淘气,刚刚来到学校,不能容易接受严肃、正规的教育环境。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这个阶段完美的过渡,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从一开始接受教育就喜欢上了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来说,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小学语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得到知识的拓展,还可在学习中得到快乐。通过阅读通话书籍,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插上了飞向蓝天的翅膀,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不必听从老师按部就班课本知识,那样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通过自己展开丰富想象的阅读,可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

2.2创造乐趣阅读的条件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语文教材编辑者与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新编的阅读材料新颖、独特,能够在形式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的爱阅读,从中暗自窃喜、捧腹大笑或者急切地与人分享。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尝试让学生首先去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快乐,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为学生先阅读后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时间长了学生便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3教学语言要注重启发性

“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注重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从静态分析的角度,课文内容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可以这样分析,基本单位是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学习顺序正好应该反过来。首先,从课文作者的写作过程而言,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达出来。善于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美的特点,努力发现教学语言美的因素,对教学语言做出美的阐释,对教学语言进行美的示范并作审美品位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美感。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漆尚斌.试论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D].兰州:江西师范大学,2006.

[2]李淑芬.语境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3]李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3.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篇4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功莫大焉。”

例如,《你姓什么》一课是一首儿歌,介绍了许多音近形异姓氏。儿歌有三段,第一小节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请两名学生和我一起配合读,一方面注意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另一方面注意人称“你、我、他”的使用。接着,我请学生三人一组合作自由读,再请两个小组上讲台交流读,既读出了语气又加深了理解。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写得特别好。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配上动作表演,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学生融入优美的文字中,在有感情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语言。

二、分析中深化积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学习和积累语言。我们强调在分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读文章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如《小山羊和小熊》一课,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小山羊路过小熊家,对小熊说:“熊哥哥,外面风大雪大,能让我在您这儿住一夜吗?”一个夏天的夜晚,下着倾盆大雨。小熊路过小山羊的家,对小山羊说:“山羊弟弟,外面风大雨大,让我在您这儿住一夜吧!”同样是请求住宿,可是小山羊和小熊问话的语气是不一样的。我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最后得出:小山羊是在请求住宿,说的时候很客气,从多了个“能”字和一个问号可以看出;而小熊则是在要求住宿,从“让”字和一个感叹号可以看出。

又如《小兔和树的对话》一课,秋天,小兔看到枫树的叶子变红,感觉很奇怪;看到桦树叶子快掉光了,感到很担心;看到松树叶子又多又绿,感到很着急。在学生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后,我又一次带学生回归到整体,问:“奇怪、担心、着急这几个词能否交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不能交换。”奇怪是因为小兔对枫树叶子颜色由绿变红感到疑惑,担心是因为桦树掉叶而怕他生病,当小兔知道了掉叶是为了平安过冬,看到松树还有很多叶子,就很紧张,怕松树不能平安过冬,担心的程度越来越深,就变得着急了。这样,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语言储备。

三、背诵中沉淀积累

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较好的时期,教材中的儿歌、短文朗朗上口,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背诵可让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刚背好后的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平时,我也经常对学生进行情境训练,以便对背诵的内容巩固、运用。如学《一粒种子》时,我问:“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学生就把前一课背诵的内容复述了出来: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学生感到十分自豪。

四、运用中内化积累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5

一、研究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信息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主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

二、本阶段的实施过程

1、利用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材中特意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王二小》,指导学生观察图画:a、学生自由观察插图。初看插图,学生只有一个整体印象,并不明白图意。b、针对问题,仔细观察插图。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便可加深对图意的理解。看完插图,学生急于知道课文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形式多样,提高朗读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多样,对学生很厌烦。如可采用:指名读、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喜欢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但应注意: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表演形式,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朗读水评,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朗读较差学生,师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即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备一定朗读能力的学生,师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朗读的层次性。

3、通过朗读,增强语感能力

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基本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能体验到语言文字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势等。好的文章、诗歌、片段,就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乃至多背诵,从中得到“感悟”,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有助于丰富培养学生语感,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培养感情,加深理解,随时体味,储存知识,终身受用。

4、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是培养语感的材料。师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还要善于引导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教学《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那美妙的画面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再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朗读。同时思考:①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指导学生读出轻声。②划分出音步,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③确定朗读的重音。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加之配上轻柔的音乐,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评析: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美。久而久之,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5、加强方法指导,提高朗读素养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要做到:眼看字、口发音、耳听音,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音,不重复,不颠倒,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比较适度。凡是通过耳听耳听辨识出错误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当即停下,反复朗读,直到达到要求再往下读,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普遍性不会断句,我就教学生按意思来断句。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由于学生不理解“处处闻啼鸟”的意思,误断成“处处/闻啼/鸟”。我引导学生理解,“闻、啼”各是什么意思,应该这样断句。通过一句一句地理解,教读,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一目双行的朗读能力,读正确、读流利,达到熟能成诵,只有严格要求训练,才能提高整体的朗读水平和读的质量。

6、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乐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双向互动,师生互评。

(1)教师评。教师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读来解决,这就决定着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读得非常熟练,只要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要给他鼓励。比如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让他体会当老师的成就感。(2)学生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也可以找对子互评。

2.学生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感情还行,就是声音有点小。”我说:“再大点声读好吗?”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声音响亮又有感情。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三、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但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连一遍课文还未读完就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的“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半功倍,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浅议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6

一、明确语言表达训练的方向

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他们对回答问题时的要求是不明确的。为了让孩子学会说话,加强说话训练很重要。对孩子说话的具体要求是:响亮、有序、流利、完整、准确、生动,并努力向这一方向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需要学校、家庭各方面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说,低年级孩子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黄金期,我们常常能看到,低年级孩子很乐于发言,课堂上常常是小手如林的,因为他们有学习兴趣,有学习的动力,那么,作为低年级老师,我们给予孩子回答问题的方向,大声地回答问题,不要害怕,在创设情境上,可以利用一些小场景,在班会课堂上,在晨会课上大胆上讲台发言,训练学生大胆、勇敢、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地说话。

中自习时,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训练,练习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表达的本领,发现这是行之有效的,我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说话,通过几天的练习,我发现孩子们长进了许多,变得勇敢、大方了,声音响亮了。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很胆小,说话是两个字、两个字迸射出来的,但他还是很勇敢地把自己的话表达完整了,从那天起,他开始举手发言了,我不断地鼓励着他。看来,练习勇敢、练习胆量是当务之急。

让语言表达充满生命力,让语言表达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做的,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那是我们需要给学生训练的,要让学生真正的驾驭课堂。

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

1.“自读自悟”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文本解读”是语言教学的一大重难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来个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懂的字词,然后再通过自己阅读,将课文语言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驾驭课文语言。最后,再将内化了语言加以运用。它所遵循的模式是:“发现语言因素——感悟语言因素——积累运用语言”。

在我上《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最后一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说一说。学生的问题很丰富:“什么是第二故乡,第二故乡指的是哪里呢?”“黄海之滨在哪里?”“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丹顶鹤怎么会在这里度过整整一个冬天呢?”等等,孩子们的想法很好,很会思考。那么,要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才能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最后的学习效果正是应验了那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通过读来思考,带着问题去读,既主动,又轻松,创造性地吸收了课文语言,又将这些语言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更创造性地进行了运用,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语言重在思考中积累,语言重在思考中阅读,自读自悟,可以积累语言,训练语言,更能很好的学会语言的真谛。

2.归类总结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低年级课文中,常常出现童话课文的内容。童话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最终帮助他们学好语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还要帮助他们喜欢“说话”。在《小鹰学飞》这一课,关于“说”的留白处很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应是最能引发学生“说”的地方,但是我想,这所谓的“说”不能是一种“空说”,也应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有“思”,有所“悟”,在思、悟的过程中学着“说”。小鹰听了老鹰的话,看到还有几只鹰在白云上面盘旋,它会怎样对妈妈说呢?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将《练习4》中的四个成语放到这里来理解、体会。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主题思想、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这样,学生的学习不是笼统的,没有目的性的,盲目的,而是有一定归类的,有思想的,有总结性的内容,给予一定的词语,那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给予词语的积累,给予成语的贯穿,从而理解课文的主旨与中心思想。

3.点滴字词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字词的训练在语文课堂上是重点内容,特别是我们低年级课堂上。通过抓词,抓句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在抓词抓句中,我们也同样要训练学生的语言。

如《狼和小羊》一课中,狼是凶残的动物,小羊是温和的小动物。狼的恶意中伤,寻找借口伤害小羊,从而吃掉小羊是这一课需要学生们重点理解与体会的。在体会过程中,从词语入手,把词语放入句子中细细体会,便会看到小动物的本性特点。

我们看一看小羊的话:“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学习课文时,由词入手,请你说一说狼与小羊说的话谁正确呢,为什么?孩子们会说明要点,了解“上游”“下游”词的含义,明白“倒流”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的是狼的狡猾,恶意中伤,存心找借口想吃小羊。所以,课文中的词语需要细细体会,文章中的语言是从读的基础上感悟的。明白了狼的本性特点后,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能很好的把狼的语气朗读地声情并茂,就像自己真的是一只找借口,编假话,故意使坏的狼一样。低年级的课文相比来说较容易,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由词入手,由动物、人物的心情变化与语气表达入手,我相信,语言的魅力能在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7

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 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 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少。

二、课堂语言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 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 “放而不乱, 管而不死”。

1. 放下老师架子, 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 讲究课堂民主, 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 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 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 对于“俯身侧耳以听”, 训斥后“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 表示欣赏。

2. 放开学生思路, 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 联想滔滔而不漫流,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后面再谈。至于“管”, 一要管住自己, 不随心所欲, 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 不能听之任之, 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 有的学生上课, 身在教室, 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 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情绪、反应, 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 轻松课堂气氛, 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四、采用简短句式

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句式。例如:在教过老师的老师中, 就有这么一长得很漂亮的、心灵很美丽的、总是什么都知道的、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女教师。对于这个长句, 教师可把其中的修饰语抽出作分句而化为短句群:“在过教师节的老师中, 就有这么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漂亮, 心灵很美丽。总是什么都知道, 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 儿童就不难听懂了。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题,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师:读书贵在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无疑则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 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 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

生1: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 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

师:是啊, 我也有同感, 明明也有儿子的账单, 却为什么要用《妈妈的账单》作为题目呢?很值得研究。

生2: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师:是呀。妈妈在想什么呢?她看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呢?

生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以后会想些什么呢?

师:是呀。如果你是小彼得, 你看到了这样的账单, 你会想什么呢?

生4: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分呢?

师:哦, 妈妈付出那么多, 账单上怎么都是“0”分呢?难道她的付出不值钱吗?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 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

教例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 更具有明确的启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 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 避免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 使探究更高质更高效。

六、教学语言应富于鼓励性

我们经常会昕到出自教师之口的这样一些话:“笨蛋, 连这个也不会吗?”“你为什么还没完成作业.昨晚上到哪儿疯去了?就知道玩!一点出息也没有!”甚至有的还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下这样的批语——“废话连篇, 狗屁不通”。这些话实在是有损教师的形象, 也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还需要教师再讲一遍是吗?”老师真希望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我相信你会努力的。”对于作文水平差的学生, 我们在写批语时更应该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话。比如:“你已经努力了, 老师可以看出来, 让我们一起再加把劲, 好吗?”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努力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听懂、感知中养成“听”的兴趣, 培养“听”的能力, 进而在“听”与“说”互为渗透促进的过程中, 不断规范口头语言, 切实提高口语能力。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8

一、童谣与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提升语文素养, 学好汉语拼音是关键。但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并不容易。汉语拼音本身比较枯燥, 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 就要让无趣变有趣。所以我们尝试利用绿色童谣结合教材和生活、学习的实际,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让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我在汉语拼音教学时, 将所学字母都编成一句一句有趣的童谣, 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我利用童谣“哥哥有只小白鸽, 弟弟有只小蝌蚪。小白鸽, 小蝌蚪, 飞飞飞, 游游游, 哥哥弟弟乐呵呵。”展开教学, 通过对童谣有节奏的说唱和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 使学生对字母的发音熟记于心, 学得轻松而有实效。

借助于童谣的学习,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真是“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除了利用童谣让学生识记拼音外, 我还利用童谣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 让学生反复运用, 使学生熟练掌握,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色童谣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二、童谣与识字教学

由于汉字读音复杂、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 给儿童的识记和书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 对于辅助儿童教育, 增进儿童快乐学习很有帮助, 尤其对识字有困难和智力一般学生, 童谣就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识字教学课时, 我抓住童谣中的动词进行教学。例如:讲到课文《操场上》中“跳高拔河拍皮球, 天天锻炼身体好”这一句时, 我让学生在律动的同时做出相应的跳、拔、拍的动作, 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形声字形旁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创编新的句子“打球跑步踢足球、跳绳跳远扔沙包……”

识字教学中, 学生对形近字的分辨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有些生字字型复杂, 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 学生往往张冠李戴。而儿歌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 巧妙地记住字形, 强化了识字效果。

例如, 有这样的一首童谣:“顺水漂, 随风飘。目光一瞥那是瞟, 蠢猪酣睡猛长膘。”学生读了童谣后就很容易地记住了飘、漂、膘、瞟这几个字的读音和字义。

三、童谣与文本的结合

培养小学生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 让他们能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的小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 句式也非常有限, 在利用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时常常不够明晰、准确、完整, 书面语言的发展也刚刚起步。童谣的语言简洁精练、优美而富有诗情画意, 一般的文学作品是难以与之媲美的。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 不但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还鉴赏和品味了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诗情画意美, 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对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的童谣, 没有过长的句子, 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变得乐于接受。

例如, 文本《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 两座房,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 大大的窗。三座房, 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四、童谣与课外阅读

平常的课堂, 孩子接触到的童谣很少, 而生活中的童谣远比课堂上来得多。例如:民间童谣《小花猫》:“小花猫, 蹦蹦跳, 蹲在洞前喵喵叫。小老鼠, 不见了, 躲在洞里睡大觉。小花猫, 性子急, 想捉老鼠捉不起。”;童话故事“小老鼠, 偷油吃, 上灯台, 下不来……”等都不是课堂上学到的, 因此, 教师应格外注意引导和保证学生阅读童谣的时间和空间。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 有表现欲望, 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上开展了“每天读说五分钟”活动, 让学生把课外搜集到的好童谣读背给学生听。发言按座位顺序轮流, 有时也可以抽签、课前报名和课堂举手决定。评议以鼓励为主, 在评中渗透要求, 让学生没有思想压力, 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地去说,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累了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这些名言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总之, 充分利用童谣, 只要教师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就会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其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都有一定期的帮助。但愿这朵校园亚文化奇葩——童谣, 在校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6) .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9

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需要语言学习者对普遍语言学的系统知识有所了解掌握, 以便从理论的高度对所学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系统全面认识, 从实践上对目标语特有的语言特点和现象能够进行分析, 阐释原因。基于这样的语言认知学习过程,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三门基础段必修课程, 英语专业设置了英语语言学概论高阶必修课程。对比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 我们可以发现, 两者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预修课程、教学时段、课时安排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语言理论知识学习分层次、分课程预修、且主干必修课课时量充足的情况, 英语专业仅在专业高阶学习阶段 (一般是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开设了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 没有相关的理论预修课程, 且就课程内容和难度而言, 课时量严重不足, 而因此也带来了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多年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经验体会, 笔者发现该课程从设置时段、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均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2 分支课程下移, 分层教学

首先, 可以采取部分语言学知识低年级化, 部分语言学知识学习阶段下移的做法。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实际上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基础课程。现阶段, 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在第一学年设置了语音课程, 但从英语专业大纲要求中我们发现语音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教学要求以学生练习为主、从听辨音、调能力的培养入手, 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和活用练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的基本规律、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和基本特征、英语语音语调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基础段的语音课主要是语音语调的操练, 而从发音语音学的角度对英语语音的发音特点、发音部位以及音位的区别特征等相关语言学知识涉及很少。由于这类知识可通过人体发音部位剖面图以及教师的演示较为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难度不大, 且对纠音变音有很大帮助, 而语音学中的协同发音知识对学生语音语流操练过程中的顺同化和逆同化现象所做的分析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能更好地做到在自主语音训练过程中举一反三。教师可以从发音语言学知识出发通过总结学生英语发音、语流、语调中存在的个别现象及问题向学生展示英语语音发音的特点和规律。语音学习对之后的词汇及句子乃至篇章正确发音和语流连贯都很重要, 因此可下移至基础段学习, 做到有语音学知识指导的语音操练和没有教师指导也可以运用语音知识自主纠音的语音操练。

第二种情况是词汇学课程知识的重复教授。现阶段, 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设置了词汇学课程。课程目的是通过对英语词汇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讲授, 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形态构成、词汇内部意义关系以及其对相关语言研究领域的意义。课程内容包括英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构词种类及词汇意义关系、词汇学与相关语言研究 (文学、翻译、二语习得、词典编纂) 、词汇学研究方法等, 学时量一般设置为32学时。这样设置词汇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经过一年的语言知识学习, 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储备和构词基础, 在词汇学理论讲解过程中, 学生能从自己的词汇库中寻找例证帮助理解;另一方面, 该课程的设置先于专业文学知识课程和翻译课程的开设, 词汇学课程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后续两门课程更易理解学习。但从其教学内容上看, 它的知识点内容与英语语言学中形态学 (词汇学) 章节基本相同, 且在有关词汇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上, 其内容覆盖面要广, 内容层次更细致。在学时设置上, 该课程是32学时, 而语言学中形态学部分一般只会安排6到8个学时。因此, 如果能够切实保证词汇学课程的质量, 就可以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在第三学年开设的语言学课程中调整词汇学章节的内容, 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 这可以部分的缓解语言学课程中其他章节的课时量紧张的问题。而且高校多年词汇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实践也证明英语语言学课程中的词汇学知识可以整体下移至专业基础段进行学习。

3 章节知识点下移, 分散融入基础段课程学习

语言学课程中涉及语言内部研究的音、形、义三个层面的知识, 同时也包括语言内外结合研究的语用、语篇分析、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以及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点众多, 内容及知识结构层次较多, 以现有的语言学课时量安排, 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全面详细的讲解, 而学生在语言学课程现有的学时下, 走马观花的学习也很难领会到语言学知识在实际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意义。通过沈磊 (2012) 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有发挥语言学知识实际应用作用的愿望。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 语言知识学习过程是体会和运用语言学知识的最佳时机, 而对于英语专业学生, 第一第二学年基础段的学习主要是语言知识学习, 在该阶段融入部分和所学单元及语言知识任务相关的语言学知识点, 既能辅助语言知识的学习, 还能通过在具体的单元语料中讲解引入语言学中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 同时通过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所学的语言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视角。

英语专业基础段学时最多、综合性最强的课程是综合英语课程, 该课程学时一般设置为96学时, 且学习内容以单元篇章为主, 综合了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理解、语篇写作背景及特点、写作手法等知识讲解。这样的学习讲授过程为教师对语言学知识点的分散讲解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和实践机会。而笔者在从事多年综合英语和语言学概论教学过程中, 也曾尝试进行语言学课程知识点分散教学的实践活动, 效果很好。通过实践教学笔者发现有很多语言学知识点都能融入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 对篇章的理解会涉及英英释义 (Paraphrase) , 学生对词汇的同义关系 (同义词的概念) 很容易理解, 但转而到句子的同义关系时, 学生在不理解这一概念的情况下, 只从寻找句子中词汇同义关系出发, 难免会出现释义句与原句貌合神离或是仅作个别词汇的替换, 将英语释义句子任务简单理解为寻找同义词替换练习。而教师可将句子的同义关系通过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陈述句与强调句的转换以示例的方式向学生分析说明句子同义关系不仅能通过同义词替换或释义完成还可以通过句子结构转换和调整实现。学生对语境的概念并不陌生, 但对语境所涵盖的内容仅局限于上下文或前后句这样的文内语境, 而在基础英语教学中, 对语篇的分析除了要涉及文内语境, 还包括作品中的场景或是情景语境以及更为宏观的作者的背景、作品创作的社会语境等。教师在教授语境内容较为丰富的篇章时, 可以语境分类的形式结合语篇中具体的语境内容进行概念引入和示例讲解。另一方面, 基础英语的语篇均为名家作品,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手段丰富, 学生对出现在句内或是句子之间的衔接能主动辨识, 但他们对跨越段落或是贯通全篇的语义或逻辑连贯并不敏感, 如果教师不给予引导, 他们很难发现。这就为语篇分析中衔接和连贯两个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时机, 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单元内容向学生展示句子及段落常用的衔接手段以及语篇的连贯方式。实际上在基础英语教学中, 还有很多语言学知识点可以融入, 例如词汇的上下义关系、语言变体、话语隐含、句子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等。这样的改革也符合姜晖 (2010) 提出的在语言学课程的教授中, 可以将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合理结合的教学方法。

4 采用翻转课堂, 增加实践学时

现阶段, 相对于语言学课程的章节内容, 该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 通过部分课程下移和知识点分散教学两种教学改革办法可部分缓解课时短缺, 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在无法增加课堂学时的情况下, 教师可采取添加课外实践学时, 引入翻转课堂, 使授课形式多元化的方式。首先教师选定适合翻转教学的内容, 例如语义学中的词汇意义关系、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体等, 制作教学视频或引用开放的慕课视频, 视频以简短扼要的明示教学为主, 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自主预习, 最后学生和教师都带着问题进课堂, 课上则以问题交流和应用示例为主, 提高课堂学时效率的同时, 课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5 结束语

有学者提出可在第二学年开设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 让学生更早的接触人类语言学研究的成果。 (沈磊, 2012) 但就语言学课程而言, 因其知识涉及面广, 内容层次复杂, 既有语言内部的微观语言学知识, 又有涉及语言和外部世界的宏观语言学知识, 对二年级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有很高要求, 且有较高认知水平的理论学习能力。还有学者在语言学概论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了研究性教学的改革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陈新仁, 2007;鞠玉梅, 2007) 。笔者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部分知识点下移、分散教学的方法也是为了从基础阶段培养学生以应用研究的视角将语言学理论知识点融入综合英语课程以及其他文学或翻译课程的学习当中, 以不同课程中真实的语料为例, 进行语言学概念理论的运用和语言现象的分析学习。这种渐进式的理论知识输入, 能够让学生由易到难的接触语言学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 学生在第三学年学习该课程时, 由于前期对部分概念已有所接触和理解, 这都有助于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畏难情绪, 积极主动的学习语言学课程。

参考文献

[1]沈磊.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低年级教学的可行性探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2 (2) :17-21.

[2]姜晖, 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123-124.

[3]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2) .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10

一、手势的运用

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 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手势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巧用手指。

在学生回答正确时用向上竖起的大拇指或做个OK手势表示对学生的赞许或肯定,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食指的巧用也可起到引导、指示、警告作用或表示数的作用。 例如:在数字教学中, 食指可表示数字“1”;当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时, 其他学生发出议论的声音, 就可以用食指与嘴唇靠近并垂直, 发出“嘘”声, 表示“请安静”、“请不要说话”的意思;当讲到重点、难点时, 教师可以配合加重处理的手势、恰当贴切的动作, 说“请大家看黑板”、“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五指的动作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教学“5个5个地数”时, 教师可以引导写生用自己的双手演示, 伸出一只手就表示5个, 另一只手又表示5个, 依次反复这样下去。 这样, 利用五指的动作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数数的方法。

2.掌臂配合。

手掌心向上, 轻锨动一下或数次, 表示起立、请你来做这件事情。 请学生发言后, 要求学生坐下时, 手掌平伸, 微微向下运动来示意其坐下;前伸一只手, 掌心向里, 向着自己招动, 表示让学生到老师身边来。 在一片讨论声中教师喊几声, 学生不一定立即就能反应过来, 此时如运用拍几声巴掌的方法, 学生就会很快停下来。 通过手势提问, 可减少言语重复, 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且这样给学生一种平等感, 减少紧张感,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二、表情语的运用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 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 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 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 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 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强化教学效果。 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赞许和鼓励, 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强化教学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它在面部表情中, 眼睛能传神、会说话, 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重眼神的运用。 1.注视的运用。 例如:课堂上出现哄笑等消极行为时, 教师可用严肃的目光来制止;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 老师用眼睛盯着他, 施以严厉的眼神, 就会使他警醒。这样的处理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又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更不会干扰教学。 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 老师可以用亲切的态度、和蔼的面容, 加上鼓励的注视, 让学生感到温暖, 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使他们静下心深入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 2.环视的运用。 教师在讲课时, 可以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 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 调动他们的参与感, 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 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 提醒他的注意, 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 一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这时教师可以环视全体学生, 目光饱含鼓励与期待, 在重点学生身上可以稍停片刻, 给予鼓励。 在学生做题时, 教师也可以经常运用环视了解学生整体练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老师目光的注意, 对优生给予信任、鼓励并高标准要求的目光, 给“差生”以关怀、期待和耐心帮助的目光,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 使其积极投入学习, 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身体距离的运用

教室是教师在课堂上唯一可利用的空间, 但如何利用这有限的空间, 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 与学生的远近不一, 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产生不同的效应。 实践表明:教师距离学生太近, 学生思维会受到一定的约束, 太远了又不太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讲台下边走动、边沉思, 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身影, 集中精力、反馈信息、思考问题, 从而学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走下讲台, 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 可以控制课堂, 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使课堂变得有生气。 例如, 为了营造正式、严肃的课堂气氛, 教师可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 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为了提醒那些课堂上的“捣蛋鬼”, 教师则可以走近他们, 引起他们的心理防御;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教师有时也可出现在他们身边, 以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器重。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11

关键词:低年段;语言训练;注重点

一、语言训练的意义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应着力于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基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进行相关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归根结底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

语言本身不仅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心理属性。此外,语言技能还需要很多心理活动的参与。因此,科学的语言训练,提高的不仅是语言能力本身,而且能将文化素养、道德情操、观察能力、思维品质,融入其中。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科学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因素,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言训练的注重点

针对低年段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有优势地位,上课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于语言的积累和对语言现象的了解不多,为让他们更乐于接受语言训练,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有如下的思考。

(一)注重运用朗读感悟进行语言训练

低年段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缺少一定量的阅读积淀,在无法对一些课文深入理解时,朗读感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王振会老师教学《称赞》(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时,注重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语言训练紧密相连,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1.师示范读。教师读小刺猬夸赞小獾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表演读。点名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竖起大拇指。全班加上动作齐读小刺猬的话。

3.仿句训练。教师做小刺猬,学生做小獾,教师夸赞“小獾们”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然后夸赞学生听课一个比一个认真,笑容一张比一张漂亮,自然过渡到让学生说一说“ 比 怎么样”,生1:凳子一个比一个大;生2:你写的字一个比一个好。

(二)注重语言训练与语言积累相互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课堂教学成了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在让低年段学生进行仿句、看图说话等练习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语,从而创设有效的语言训练环境,有助于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学以致用。

比如,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张丹老师教学《画家和牧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时,让学生做围观的人夸一夸戴嵩的画,学生只能想出了“美妙”“漂亮”这类词,老师及时推荐了几个词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把刚刚积累的词语运用到表达中,学生的语言顿时变得生动,生1:您画的两头牛真是活灵活现;生2:您画的这幅斗牛图真是栩栩如生呀!

(三)注重语言训练的情境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快进行文本对话,将课文语言内化于学生心中。比如在《识字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契合诗歌意境的图片,运用优美的语言、适时的手势进行导读:“看,不远处缕缕的炊烟正从农家的烟囱里面升起来(右手慢慢地往右上方扬起),闻一闻,嗯(眼睛微闭,做深呼吸状),空气里仿佛还飘着饭菜的香味呢!瞧,一座座别致的小亭台坐落在山野之间。”分别指导学生朗读诗句“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2.逐句指导朗读之后回归整体,伴乐示范朗诵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通过语言描绘及古筝音乐的渲染,从而创设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山村,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通过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浸染,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情景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四)注重语言训练的梯度性

在语言训练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跳一跳,摘桃子”的原理。比如,在《看菊花》(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

1.朗读法:首先投影出示各色菊花,让低年级的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菊花的“美”。

2.概括法:“菊花穿的外衣颜色可真多呀,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么?”出示“五颜六色”和“五彩缤纷”这两个词语,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语。

3.比较法:比一比“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好看极了”和课文中“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这两个句子,感知这两句话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菊花除了“美”和“多”吸引人们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小作者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4.指导说话:“菊花那么美,而且在寒风中不怕冷,你有什么话想对菊花说呢?”通过以上三个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们都有了一定表达的欲望。

(五)注重语言训练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要利用低年段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比如,在《秋姑娘的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这课初读识字的教学环节中,语言训练融入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游戏: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齐读检查读词情况。

2.开小火车逐个读词语。

3.游戏环节:“秋姑娘见到小朋友词语读得那么准确,她可高兴啦,看,她也写信来啦。”出示投影,“枫叶”图片若干,每片枫叶上面有一个本课所需认读的生词,“看看秋姑娘给我们写的信是什么内容?读准了,这封美丽的枫叶信就送给你啦。”学生纷纷举手,读词语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语言训练中应注重词义的准确性,应教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概念而不是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概念。比如,在《看菊花》这一课中,会有个别孩子用“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形容菊花的颜色多,这个词在这里显然运用得不恰当的,需要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低年段的年段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只要训练得法,必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低年级语言教学 篇12

《它是谁》是北京市21世纪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它是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小鸡、小鸭等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的。教学中, 我充分注意了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感悟知识, 感悟语言, 培养学生的情趣, 让一年级学生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 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文章, 刚一上课, 我的导入就将学生带入遐想的情境: (教师出示一幅有一个蛋的画) 这是什么? (生:鸡蛋) 还会是什么蛋呢?这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小东西, 它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很有趣的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没有丝毫的讲解, 没有烦琐的分析, 而是利用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启发学生想象等方法, 用生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书, 并且读出语气, 读出味道。如:

师:小宝贝的家什么样子呀?

生:它的家太小太暗。

师:哦, 它的家太小太暗。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宝贝, 快, 把自己使劲缩成一团, 说说待在里面的感觉。

生:太不舒服了, 都快喘不上来气了。

师:小宝贝的外面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它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快来读一读!

生:太黑了, 什么也看不到。一点儿也不好。

(生在读时皱起了眉头, 很显然, 刚才教师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什么是“太小太暗”起到了作用, 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太小太暗”这个词。)

师:小宝贝撑破蛋壳, 都看见了什么呢?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又大又亮”, 从而读出语气。)

生1:它看见了“又大又亮”的世界。

生2:它看见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3:它看见了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

师:假如你就是这个可爱的小宝贝, 从又小又暗的蛋壳里钻了出来, 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1: 外面真大真亮啊, 比在蛋壳里好多了。

生2:外面真美呀!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地上还有绿草和红花。

生3: 我能从蛋壳里出来真幸福呀!

……

师 : 我们站起来都来这样读一读吧!

读书是语文课重要的环节, 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创新也好, 实践也好, 都离不开把书读好。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这堂课上, 我没有讲解词语的意思, 而是一直在引导学生感受情境, 利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帮助学生感悟词语, 感悟语言, 最终把句子读好,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 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想,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 并逐步提高要求, 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年级的孩子, 也有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们的想象空间更是广阔。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情感, 引导他们去读书, 去体验, 去感悟语文世界中更加丰富, 更加美好的东西,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同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上册《它是谁》一课的教学案例说开去, 阐述了语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的运用, 进一步强调了阅读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自学途径下一篇:体育人口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