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2024-12-08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精选5篇)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篇1

颈椎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该病方式较多, 近些年来,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为探讨颈椎骨折采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对84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84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 最大年龄为69岁, 平均年龄 (45.6±1.3) 岁;损伤部位:16例患者为C3, 24例患者为C4, 30例患者为C5, 14例患者为C6;其中32例患者为单侧小关节脱位, 40例患者为双侧小关节脱位, 12例患者为双侧关节脱位骨折移位。本组84例患者中70例患者伴有脊髓损伤现象, 以ASA分级标准为依据可将患者分为A~E级, 其中A级表示完全性脊髓损伤, E级表示完全恢复;本组7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20例患者为A级, 30例患者为B级, 12例患者为C级, 8例患者为D级。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为7 h, 最长为10 d。

1.2 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取患者俯卧位, 维持颅骨牵引。取正中切口, 暴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 对伤椎及相邻的上、下各一个椎板及侧快进行暴露, 以患者骨折脱位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术中减压及复位治疗。置钉采用Magerl方式进行, 以侧块中心内侧上2 mm~3 mm为进钉点, 外倾角控制为25°、上倾角为45°, 以术中测探为依据选择适宜的钢板及螺钉, 预弯后再侧块固定。本组84例患者中62例患者固定3个节段, 22例患者固定4个节段, 且患者均为双侧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 引流时间应控制在24 h~48 h, 然后关闭切口, 术后解除颅骨牵引。

2 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X线摄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椎均复位完全。7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64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仅6例患者未恢复;其中20例A级患者中16例患者恢复至B级, 4例患者未恢复;30例B级患者中14例患者恢复至E级, 10例患者恢复至C级, 4例患者恢复至D级, 2例患者未恢复;12例C级患者中6例患者恢复至E级, 4例患者恢复至D级, 2例患者恢复至E级;8例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本组84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现象。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

3 讨论

颈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其主要是指发生在颈椎部位的骨折现象[1]。患者多伴有头、颈疼痛, 颈部筋肉紧张, 局部肿胀等症状, 且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若伴有脊髓损伤现象, 则极易导致患者瘫痪, 不仅会对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而且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治疗颈椎骨折的方式较多, 其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几种。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恢复患者颈椎正常序列, 稳定颈椎, 避免因伤椎再次或继发损伤颈髓及周围结构而导致伤椎间骨性融合现象发生[3]。

临床上通常将颅骨牵引复位、头颈胸石膏固定等作为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常用方式, 但该类治疗方式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创伤性颈椎不稳现象;而采用手术方式行棘突间钢丝、Lugue棒或环扎术治疗, 虽可对患者脊柱后柱进行稳定, 但其在抵抗颈椎后伸及旋转方面则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且极易产生钢丝断裂现象, 进而可导致内固定失败, 易促进假关节形成, 对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4]。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颈椎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上逐渐将颈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颈椎骨折的治疗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治疗方式是以Denis三柱理论为依据, 对患者颈椎中后柱的稳定性进行重建, 临床研究表明相对于前路内固定而言侧路内固定的生物机械稳定性更好;且侧路内固定手术术中可更充分、更直接地进行减压;还有侧路内固定术中暴露解剖复杂性相对于前路手术更加简单;另外, 侧块钢板内固定手术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节段短等多种优点。因而逐渐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此外,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伴有脊髓损伤完全瘫痪症状的患者, 在给予彻底减压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有效的内固定, 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X线摄片检查结果显示颈椎均复位完全。7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64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仅6例患者未恢复。本组84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现象。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良好愈合。充分表明采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冠新, 王桂彩, 梁华甜.螺旋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 2013, 34 (21) :3249.

[2]王述华, 邓经德, 刘素珍, 等.颈椎骨折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分析与临床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14) :3567-3568、3571.

[3]郝景宇, 赵尤美, 林康, 等.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行气管插管在60例颈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 (13) :1437-1438.

[4]张帮健, 何林, 赵新艳, 等.慢诱导经鼻盲探插管配合Et CO2波形图在颈椎骨折病人全麻插管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0) :1973-1975.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篇2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时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成人;肱骨髁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1-01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是由暴力击打造成,同时还会伴随粉碎性的骨折,因此骨折的情况十分复杂,给治疗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限,其致残率也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在29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0.7)岁。72例患者中有39例为右侧骨折,30例为左侧骨折,3例患者合并有尺神经损伤。骨折均是由于车祸或跌倒造成,67例为闭合伤,5例为开放伤。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平卧位,实施全麻,手术入路为Campbell肘后侧。对尺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进行保护。纵向地劈开肱三头肌,将肱骨踝间的受伤处和关键面充分暴露,有限剥离肱骨内和肱骨外上踝处的软组织,防止异位骨化的发生。将骨折的位置进行固定,在钢板塑性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固定在肱骨的后侧。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内侧固定在内上踝的嵴上,外侧固定在肱骨的外后侧。

对于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进行植骨。手术完成后的48小时内进行引流。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比如屈肘运动。两组患者均在3周后将石膏除去,并增加手肘的伸展练习。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半年的随访,并结合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3]。恢复优秀: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自如,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恢复良好:患者的肘关节活动有阻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恢复差:患者的肘关节无法自由活动。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為较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肱骨下端呈扁平状,骨质薄弱,且前倾度为30°,而关节囊前后的骨质为了便于关节的屈伸,也较为薄弱,关节的间隙也较为狭窄,所以在受到暴力撞击时,这些较为薄弱的骨质就容易出现骨折、移位的状况[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定钢板能够起到内固定作用,帮助骨折部位的固定和稳定。而在患者的愈合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也要尤为注意,比如肘关节挛缩、尺神经病变、异位骨化、愈合畸形等,这主要是因为手术时对软组织进行剥离时造成了损伤,导致骨折的愈合后期,关节的周围出现了骨化或者纤维化的现象。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愈合期都会保持患肢的长期不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钢板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分析这是因为锁定钢板具有坚强固定、良好复位等特点,能够帮助患者提前进行关节锻炼,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症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固定后的牢固性显著地高于了Y型钢板和普通钢板,而且通过增加内固物的方式,将锁定钢板作为了内固定的支架,因此具有不易松动、着角稳定的特点[5]。

综上所述,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正武,谢跃,赵越等.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0):73-75.

[2] 孟正,李春煜.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66-66,67.

[3] 邵旭辉.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2):91-92.

[4] 石荣玉,刘勤,谢士成等.3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8):83-84.

[5] 郑柏生,王少恒,蔡新新等.Y型钢板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3):288-289,293.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4月~2010年2月的采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48例, 其中, 男30例, 女18例;年龄19~48岁, 平均36.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5例, 重物压伤14例, 车祸29例。

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行颈椎X线片、CT和MRI检查, 单纯颈椎骨折28例, C49例, C514例, C67例;颈椎骨折合并脱位20例, C4骨折伴C4~5脱位5例、C5骨折伴C5~6脱位9例、C6骨折伴C6~7脱位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2例,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6例。

1.2 手术方法

俯卧位, 头面部置于马蹄形托架上。后正中切口, 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 显露所需手术节段的椎板及其相邻上下各一椎板及侧板。根据骨折脱位情况进行减压和复位, 全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后, 行复位固定, 按侧块螺钉置入技术:以侧块中心点内下1~2 mm为进钉点, 钻孔方向与水平面呈45°平行椎间关节面, 冠状面向外25°~30°, 指向侧块外上象限。选择好固定节段和进钉点后, 以直径2.5 mm钻头磨开骨皮质, 将可调式钻头深度预设为12 mm, 以后再将深度每次增加2 mm, 直至远侧骨皮质被穿透, 用测探器检查对侧皮质是否贯通并测量侧块厚度, 用丝锥攻丝, 用磨钻打磨关节突关节, 咬除的椎板棘骨碎骨填塞植骨, 并于两侧植入人工骨, 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 按颈椎生理弧度预弯钢板根据失稳范围确定固定节段。X线透视位置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 关闭切口, 术后解除颅骨牵引。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中无神经系统损伤、无血管损伤;术后无压疮和肺部感染等脊髓损伤后卧床并发症。颈椎前后及旋转脱位均完全复位, 未出现1例钢板螺钉断裂和螺钉松动。术后9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照片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颈椎稳定性的恢复和脊髓功能的恢复两部分[2]。颈椎骨折脱位大多有单、双侧关节交锁, 复位困难, 前路手术能解决椎体、椎间盘问题, 但不能解决椎间小关节交锁, 这就造成了小关节复位不全和后期颈椎序列不整, 影响了脊髓功能恢复。颈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传统的采用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方法, 如棘突间钢丝绑扎、棘突钢板、Lugue棒等, 对于多节段颈椎骨折、合并椎板骨折、棘突骨折、旋转不稳定和颈椎后伸等病变临床效果不理想。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能直视下纠正椎间小关节交锁, 同时对以后方压迫为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减压, 与传统的内固定方法相比具有固定节段短、固定牢固可靠, 不需其他外固定, 操作简便, 不影响椎管成形及脊髓减压等优点。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适应证:关节突骨折并神经根损伤, 颈椎后方结构 (椎板、棘实、韧带) 牵张性损伤并颈椎后突畸形或不稳;一侧或双侧小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一侧或双侧关节突骨折并颈椎脱位或不稳[3]。椎板骨折, 骨折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并颈椎脱位或不稳;颈椎前后柱结构均破坏、椎节不稳者;合并颈椎管狭窄、不稳定的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颈椎侧块周围有神经和血管等复杂和重要的组织结构, 其前方为椎动脉和神经根, 前内方有颈髓, 手术过程中有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危险性。正确选择进钉点、进钉的方向和角度非常重要。笔者从侧块中心点的内下1~2 mm为进钉点, 矢状面进钉角度与关节面平行 (45°) , 冠状面进钉角度向外25°~30°[4]。本组病例术中未发生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手术的主要并发症:脊髓损伤:螺钉的入点和方向均远离椎管, 造成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很小。神经根损伤:平均单枚螺钉造成神经根损伤的概率为0.6%[5]。椎动脉损伤:进钉方向外偏20°~25°为安全。松钉及脱钉, 与患者骨密度及螺钉是否双皮质固定相关。

总之, 应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可靠, 固定节段短, 力学强度较好, 损伤小, 适应证广, 安全性好等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4月~2010年2月采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术后无压疮和肺部感染等脊髓损伤后卧床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断裂, 1例单枚螺钉松动, 颈椎前后及旋转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9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照片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结论:应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可靠, 固定节段短, 力学强度较好, 损伤小, 适应证广, 安全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侧块钢板内固定,颈椎骨折,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林, 董荣华.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 12 (3) :450-452.

[2]赵学凌, 赵宏斌, 王兵.经后路联合使用侧块钢板螺钉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J].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 (4) :215-217.

[3]严军, 郑祖根, 董启榕.颈椎侧块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J].颈腰痛杂志, 2003, 24 (6) :332-334.

[4]阮建伟, 范顺武.侧块固定在广泛椎板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作用[J].浙江医学, 2006, 28 (1) :41-42.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篇4

关键词: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2-02

股骨是人类全身最长最粗的管状骨,在临床上,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骨折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1.88%。近年来,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股骨骨折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为46.6±3.5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为股骨骨折患者;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该方法不依靠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固定骨折的骨面,其钉板之间主要通过螺纹固定,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性形成“内固定架”,使钢板与骨面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达到内固定的稳定性。收术完毕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X 线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断裂率情况,并分裂内固定断裂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内固定断裂方式包括钢板断裂及螺钉断裂。

1.4 评价标准

将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的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及康复锻炼错误,医源性因素包括:螺钉钢板的选择错误及放置错误、操作错误、钢板使用错误、骨缺损但未植骨等。康复锻炼错误包括:在术后8周内进行负重锻炼;负重锻炼急功近利,为循序渐进。内固定断裂率=(医源性因素例数+康复锻炼错误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比较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钢板断裂;康复锻炼错误5例,2例为钢板断裂,3例为螺钉断裂;两种因素断裂3例,2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25.7%。 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为:医源性因素1例,为螺钉断裂;康复锻炼错误1例,为钢板断裂;两种因素断裂2例,1例为钢板断裂,1例为螺钉断裂,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者术后的内固定断裂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股骨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股骨骨折会引起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剧痛、患侧缩短等症状,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使患者留下后遗症[3-4],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此外,长期的治疗还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骨折在患者常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能减少术后畸形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能有效的促使解剖复位。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内固定术有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主要通过螺钉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来稳定股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通过动力加压孔行骨折端与骨折块的加压,实现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固定作用,对骨膜和骨的血液循环具有保护作用,骨折的康复率较高。

为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发现: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内固定断裂率为11.4%,较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的25.7%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内固定断裂率低,畸形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大鹏,李小伟,路坦.等.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1,40(31):3189-3191.

[2] 赵烽,熊鹰,张仲子.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127-2132.

[3] 李鹏.顺行绞锁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20115,10(8):63-64.

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篇5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84-02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其引起的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2],如何选择有效的固定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骨外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55例,女25例,年龄21~55岁,平均(37.6±15.4)岁;按骨折部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5例,桡骨两段粉碎性骨折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14例,股骨上段开放性骨折15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骨上段骨折3例,胫骨下端骨折2例;病程1.2~15 h。

8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钢板固定组30例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X线检查,如为新鲜骨折,肢体肿胀较为严重,予抬高患肢、牵引固定,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消肿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骨折处给予牵引固定,防止继发软组织损伤。解剖钢板固定组: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后,通过解剖钢板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首先对骨折块进行准确的复位,用克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折临床特点选择合适形状和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在骨表面放置锁定加压钢板,通过X线调整钢板的位置,在远近两段各放置1枚加压螺钉,保持骨折复位完整状态,通过X线C型臂观察,放置完成后,在钢板远近两端各放置2~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如为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可以用双皮质锁定螺钉进行定位。术后给予常规的止痛剂,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局部软组织有渗血者及时更换敷料,保证伤口干燥无菌。术后第2天在床上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优良: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愈合,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术后功能恢复,解除外固定后上肢可以平举1 kg重物持续1 min,下肢不扶拐可连续步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差:上述指标均为达到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x2=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解剖钢板依靠骨面和钢板之间摩擦力作用将骨折端固定,容易造成骨缺血、坏死,并且需要剥离骨膜和周围软组织,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锁定加压钢板的锁定孔的内螺纹和锁定螺钉尾端的螺纹完全吻合,使钢板和锁定螺钉拧紧后形成一个整体,锁定螺钉和钢板可以对骨折块,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块整体进行牢固的加压[3-4]。同时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及骨可以形成一种内支架式的固定机制,比传统钢板具有更强的抗弯曲、抗扭转能力,稳定性较强,不需要对接骨板进行预先折弯,其对于骨外膜的损伤更小,螺丝钉的松动发生率更少[5-6]。

另外还应注意锁定加压钢板要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轻微的塑形,为了提供合适有效的固定,减少钢板对于软组织的干扰,在骨干部近端用1枚常规双皮质螺钉,将钢板和骨干进行初始性的贴服,然后再用锁定加压螺钉将骨骺部的骨折块进行固定,保证骨干块骨折块用3枚标准螺钉进行固定,骨折两端的主骨折块通过3枚锁定加压螺钉进行固定[7-8]。

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表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提示锁定加压钢板角度设计合理,固定更加牢固,预后功能更明显。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固定效果明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患者预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家正,胡文雄,张恒林,等.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48-3849.

[2] 吉赵勇.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63-66.

[3] 曾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34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21):131.

[4] 杨卫华,秦顺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75-979.

[5] 施进兴,林其仁,姚学东.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124.

[6] 秦春明,王梅香.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54-55.

[7] 杨辉,蔡维山.中药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1,11(3):50-51.

[8] 单旭彬.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3-754.

上一篇:景观研究下一篇:广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