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题

2024-09-12

知识问题(精选12篇)

知识问题 篇1

高效课堂理念下要求教师做智慧型、创新型的教师, 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 以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 努力塑造创新型人才。高效课堂理念下所言创新型人才, 绝不是老师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的“人才”, 而是头脑里充满了无数的好奇与问题, 具有“刨根问底”, 要弄清“究竟是为什么”的强烈愿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爱因斯坦这样解释他自己的卓越才能:“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新型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也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 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高效课堂理念下, “预习”是前提, “综合探究”和“训练达标”是核心内容, 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合作探究”和“达标训练”的内容?很显然, 只有将文本当中的“知识”转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问题”, 进行逐步的理解消化, 同时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习题”, 进行巩固练习, 也就是“知识问题化”和“问题习题化”这两个“节点”寻求突破, 才能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

一、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基本技能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做学问, 先学问;只学答, 非学问。”在以往的教学中, 一般都是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个小问题, 然后由学生回答。这样做实际上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是以教师为中心, 显然是与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相悖的。因此, 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需要探索的问题, 使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成为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交流互动, 共同发展的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一些提出问题的策略, 即善于提问,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提供学习效率, 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应该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 达标测验等一系列过程, 逐步学会根据学科知识特点, 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提出自己想要和需要探索解决的一些问题, 从而实现“知识问题化”的学习目标, 进而为下一步“问题习题化”建构坚实的知识框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当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 启发他们学会质疑问难。如在课前, 每上一节课事先做好“预习先行”环节, 体现“3+X”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和“不学不教”的原则。还如在课中, 即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首先从“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 也就是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其次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 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精心打造“生命的狂欢, 知识的超市”的高效课堂特色

我的每节数学课紧紧围绕“知识问题化”和“问题习题化”这个中心, 一节课解决十多个问题, 体现高效课堂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目标要求, 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 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奥秘中乐起来, 正是每节数学课的最佳选择和最大收益。以往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不见了, “群言堂”替代了“一言堂”。教师提前科学策划教学流程, 课堂内精心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的大容量, 教学效果的高收益, 体现出数学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大转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猜数游戏》一节是解方程, 这节课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熟练运用所学数学方法正确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个片段:“老师, 这样猜数游戏要是一直进行下去, 一节课都不够用。”“老师, 是不是还有更简便方法?”“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把心想数假设为X, 心想数X乘以2加20等于100, 这样就可以知道X为40, 太简单了。”“老师, 还有好几种方法呢, 我还可以用还原法!”“我还可以列出一个等量关系式!”“我还可以……”老师一板一眼的讲解不见了, 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充盈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夸赞学生、学生评价学生的语言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 温馨的提示, 激励的语言, 充满活力的表现, 呈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教学模式是不是带给学困生学习上的更多困难?我是通过“捆绑式”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学困生学习上的难题。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个别单独辅导的同时, 大多数时间采取兵带兵、兵教兵、兵帮兵等形式, 帮助学困生攻克学习上的“拦路虎”, 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 在合作中进步, 在探究中成长。

因此,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 我把一节课的知识点细化为诸多个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理解消化再科学设计若干个习题, 用习题落实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对这些习题的熟练正确解答练习, 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高效率, 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高效率。

一句话, 唤起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实现“知识问题化, 问题习题化”, 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就找到了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只要我们认准这一点, 各种“高招”就会不请自来。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乃至高效课堂的有效推进, 还有素质教育的实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都是大有裨益和至关重要的。

知识问题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因此,你的单位是受其他单位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合同并未约定的话,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即你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为专利权人。

知识问题 篇3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37—02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员工

彼得·德鲁克在1969年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即知识工作者。他认为,知识工作者是指那些受过教育,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他在1999年出版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将“新兴经济”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得知识工作者在有其他机会时,仍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知识工作者的智力和知识是企业的资本,知识工作者的流失就是企业资产的流失。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是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这一资源掌握在知识型员工手中,从这一意义说,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按照“二八”原则,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企业绩效的最大源泉就是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因此,管理和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和绩效能力已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二、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

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具有明显特殊性,他们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职业特征。第一,以脑力劳动为主。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原料是以信息、资料、数据、文字等形式出现的知识,生产过程是以人的大脑为主体,以计算机等仪器设备为辅助的搜集、存储、整理、加工和输出的程序过程,生产产品是以方案、报告、建议书等形式呈现的知识成果,因此知识型员工的最大职业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第二,工作过程的监督困难。知识型员工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甚至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第三,劳动成果难以量化和精确测评。从劳动成果的最终形式看,作为一种思想、创意、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好主意、好点子、好方案等,很难用值多少钱、创造多大产值和利润、降低多少成本等精确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只能从这些成果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粗略地估计其带来的价值。但是由于成果产生效果的滞后性和影响成果绩效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难以衡量。

2.对工作需求的心理特点。第一,自主性很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拥有一定的特长,对如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有自己的见解,通常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表现在工作上要求有一定的挑战性,不愿意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按部就班,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在工作环境的氛围上,要求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办公区间,排斥刻板的工作场所,希望在工作中能够自我引导;在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希望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出宽松、和谐的人文关怀。第二,独立性很强。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工作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追求真理、相信科学的独立精神。他们会因执著于对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此外,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第三,流动性很高。知识型员工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知识。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再加上部分专业劳动力市场上供小于求的形势,因而拥有远远高于非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它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的承诺。第四,自我价值感很强。知识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高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得知识型员工自我价值感很高。如果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知识型员工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曾经支付了较高的成本,因此知识型员工选择职业或跳槽的过程实质就是寻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过程。这种收益既包括代表自身价值的经济因素,也包括象征价值的地位因素,还包括弥补心理成本的心理因素。

三、如何建立与知识型员工相匹配的激励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原则

1.透明原则。考虑到知识型员工本身的较高素质,他们自身有较强的自我分析能力,在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更注意考核的透明,在考核流程、方法和指标上都是清晰明确的,而且要与他们在业绩考核目标上基本达成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当然需要对所有的知识型员工进行考核以确保公平性,并针对多项考核内容的多种综合指标进行考核以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沟通原则。沟通在绩效考核中至关重要,沟通会决定绩效考核的效果甚至考核的成功实施与否。知识型员工工作环境面临更多的变化和未知因素,因此考核者在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与被考核者进行充分交流,听取他们的评价与意见,使考核结果更为合理。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在考核结束后,能够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在下一期考核中应该完善的方面。

3.时效原则。员工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评价,不应该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表现强加于本次的考核结果中,也不能将近期的不良绩效表现或者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业绩,以保证绩效考核的连贯性。

4.差异化原则。针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职责设计不同考核指标、考核周期和考核方式等。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以年度为考核周期,对中层管理人员以季度为考核周期,基层管理人员以月为考核周期就是一种差异化的体现。此外,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也要对考核相应采取差异化。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 )、工作自主(约占31% )、业务成就(约占28% )、金钱财富(约占7% )。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重视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得自己能够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

安盛咨询公司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经过三年的合作研究,分析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其中包括160名知识型员工)后列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名列前五位的激励因素分别是: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和影响决策。对于工作保障和顾客关系的看重程度,知识型员工却弱于其他类型的员工。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及其所工作的特点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理想的状况是,知识型员工基于对付出的劳动能得到企业合理回报的心理预期,不需企业的干预,实现自我激励,调动积极性,发挥潜能,为企业和自己的共同成长尽心尽力。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有竞争性的经济回报机制。(1)建立公平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要以业绩和技能为基础,从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性两个方面提高薪酬制度的竞争力,注意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结合,重视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等人力资源技术的运用,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定过程,畅通申诉的渠道,适当提高总体薪酬水平,达到吸引员工、激励员工的目的。(2)健全知识资本化激励。充分体现知识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要探索、创新知识价值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建立知识激励制度。

2.关心员工成长,实现共同发展。(1)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与教育培训。应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提升其人力资本价值,增强终身就业能力,也为组织培养充足后备人才,还可以避免出现企业因掌握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而造成危机。 (2)充分授权,委以重任。既对知识型员工充分的授权,吸纳参与决策,又积极努力提供工作支持,表达信任和尊重,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内在潜力,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增加责任感,推动知识型员工不断进取,能够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构建和谐工作环境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融为一体,通过充分沟通,达成共同愿景,创造出众人一体的环境,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共荣辱,同发展,提高员工忠诚度,降低流动率,增强企业对人才创业干事的吸引力。

四、结语

知识经济下,竞争日益趋向于依靠知识转化生产力的员工,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视。通过明确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以及职业特征,我们知道知识型员工更加的要求自我实现,自我效能感较强,工作的独立性和难监督与考核性等等特征,使得我们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方面,尤其是激励方面需要调整,了解他们的激励因素,分析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管理体系,最终能够有效地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并且能够留住这些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培伦,李鸿雁.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1).

[2]尚国栋.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刍议[J].现代商业,2009,(23).

[3]孙慧芳.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其激励原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4).

[4]徐丽娟.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激励[J].人才开发,2004,(9).

知识问题 篇4

用问题驱动课堂关键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课堂的实施中应注重以下三点。

一、问题的设置

难度适中, 过易则不能很好地训练思维, 过高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问题尽可能在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贴近生活, 暂且不论问题生活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就全班学生来说, 即使基础不太好, 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二、提问的方式

问题给出之后, 老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 对于简单的问题先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回答, 有难度的问题尽可能多让几个成绩不错的学生进行相互补充着回答, 对于带有考查反应灵敏度的问题, 可实行抢答。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之后, 不管学生问题的解决过程, 过一段时间就直接进行提问, 忽略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对于较难的问题, 我通常在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之后让学生们停下来一块儿讨论, 指出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 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对于中等难度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出一个大致结果之后, 再让学生们讨论定下一个最佳方案。

下面就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谈谈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说明。本节为必修四第一章第一节任意角, 是一节概念讲解课,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两点:1.开头, 开必修四的头, 开第一章的头。2.注重基础, 问题应从已知向未知转化, 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角。

过程展示:

一、教学目标

1.体验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的概念。

2.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二、教学重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教学设计

问题1:概括本册导引第二段内容。

(此问题用来开书, 本段内容主要讲本册书要给学生讲哪些内容)

问题2:叙述本册导引第三段内容。

(此问题用于开章, 本段主要讲第一章要给学生讲哪些内容)

问题3:看第一章章头图, 说明学习三角函数的必要性。

(让学生体会学习三角函数是有用的) 问题4:回顾初中角的概念及范围。 (本节课的导引问, 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

问题5:你见过生活中超出上述范围的角吗?

(此问题带有生活性, 比如体育名牌361°, 体操用语向后转体720度等等, 此问题照应教学目标1, 当理论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时需要扩展理论, 怎么扩展角的范围, 由此引出下个问题)

问题6:怎么扩充角的范围, 何为正角、负角、零角。

(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转一周为360度, 则多转角就增大, 但转法不同角会一样吗, 由此引入正角、负角的规定)

问题7:何为象限角?

(注意强调为了研究角的方便, 为了有一个统一的“参照系”, 我们常把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

问题8: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所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此问为本节课的重点, 注意引导学生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 如α=45度, 最后再得到一个一般的结论)

问题9:写出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问题10: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问题9和10是对8的一个引申, 当α=0度时就是问题9了, 当α=0度或180度时就是问题10了)

问题11: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问题12:写出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

(问题11和12是对9和10的一个引申, x轴上的角加90度就是y轴上的角, x轴上的角加45度就是直线y=x上的角)

问题13:看学案开头的教学目标, 你能说出它们分别针对以上哪几个问题吗?

问题1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吗?

工会维权知识问题 篇5

工会维权工作最具权威的学习读本!全总和地方总工会的30多位资深人士联袂撰写,解读和谐社会中工会维权工作新思路,破解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了让广大工会干部更好地理解《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工会维权工作,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书的出版,一定会有助于广大工会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各级工会进一步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力度,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光荣任务。

作者简介

目录

领导讲话

在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团结动员全国亿万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在全国工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维权百题

1.为什么要制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

2.《决定》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如何看待出台《决定》对推动工会工作尤其是工会维权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4.怎样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卜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批示精神?

5.怎样正确看待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现实重要性?

6.为什么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8.为什么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

9.怎样看待我国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和保障上取得的成就?

10.当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面临哪些有利条件?

11.当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12.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3.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4.为什么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15.为什么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6.为什么说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

17.为什么必须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

18.怎样看待坚持依法维权是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和法制轨道的必然要求?

19.如何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强化维权机制建设?

20.如何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

21.为什么必须坚持维护与教育相结合?

22.职工依法享有哪些方面的合法权益?

23.我国职工劳动就业权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4.职工获得劳动报酬权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5.职工社会保障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26.为什么要重视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权利?

27.为什么要重视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28.为什么要重视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利?

29.为什么要重视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

30.怎样建立健全工会源头参与机制?

31.职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2.工会在推动完善劳动法律体系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33.怎样建立完善工会向党委请示、汇报制度?

34.如何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

35.如何坚持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36.怎样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7.如何建立健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

38.如何建立上级工会对企事业单位职代会的预审制度?

39.怎样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

40.如何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41.如何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民主管理?

42.如何加强在国企改制和主辅分离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

43.怎样深入推行厂务公开?

44.怎样推动公司制企业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45.怎样建立健全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46.如何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47.如何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8.如何深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49.如何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50.怎样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

51.如何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

52.怎样推行单项集体合同或集体协议制度?

53.如何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建设?

54.如何做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相互协调配合?

55.怎样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群众监督检查制度?

56.为什么要推动建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

57.怎样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

58.怎样发挥工会****部门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的作用?

59.怎样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60.如何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

61.如何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62.如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仲裁机制?

63.为什么要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

64.如何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65.如何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工作制度?

66.如何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

67.怎样做好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

68.怎样加快职工劳动福利事业发展?

69.怎样帮助困难劳模解除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70.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71.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工作?

72.为什么在维权领域中要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

73.为什么在维权对象上要以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

74.为什么在维权内容上要以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为重点?

75.为什么在维权手段上要以抓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为重点?

76.怎样健全社会化的工会维权工作格局?

77.怎样营造工会维权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

78.怎样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发挥工会维权工作的整体功能?

79.如何整合工会外部资源,为工会维权工作服务?

80.如何发挥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81.为什么要一手抓维权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

82.怎样加强对职工的个案维权?

83.如何发挥基层工会在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84.如何发挥县级工会和乡镇工会在维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85.怎样加强对基层工会维权工作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服务?

86.为什么要探索上级工会代行基层工会维权职责的办法?

8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9.怎样看待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

90.当前中国工会如何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91.怎样加强对工会维权工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92.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维权工作的本质区别?

93.如何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工会的维权理论?

94.如何推进工会干部队伍维权能力建设?

95.为什么工会高级领导干部应当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

96.什么是工会干部的“五种能力”?

97.怎样探索实行基层工会干部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途径?

98.如何建立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激励与约束体系?

99.如何建立健全保护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机制?

100.怎样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物质基础?

附录

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

重视知识情境 关注问题解决 篇6

一、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简介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为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 PISA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所具备的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ISA在2000年首次开始实施评价,每三年一次,周而复始. PISA2000有32个国家参与,评价的重点是阅读素养;PISA2003有4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评价的重点是数学素养;PISA2006有5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评价的重点是科学素养. PISA2009又将轮回到阅读素养. [1]

PISA为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使用数学的技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PISA数学测试主要从数学技能、数学概念、数学课程和数学情境四个领域展开,其中数学技能和数学概念为主要领域,涉及评价的范围和熟练程度,数学课程和数学情境则是次要领域. PISA中的数学素养涉及学生在各种环境中提出问题、用公式表达问题、解决和解释数学问题的有效分析、推理和表达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有合理而完善的知识储备与转化,而知识是情境化的.

二、知识的情境性与PISA测试

现代认知学派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数学的概念性知识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各种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够被理解,而运用必须有一定的情境支持. 格里诺和穆尔(Greeno & Moore)强调”[2]:“情境性在所有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 ”数学知识的情境性包括纵向的脉络和横向的情境. 所谓纵向的脉络实际上是指数学知识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的、内部的原因、线索、体系与结构. 横向的情境实质上是指数学知识与外部的、社会的、生活的环境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比如说,就数系扩展而言,小学数学中安排从自然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过程时,多数教师都把数与真实生活中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例如把自然数与班级小朋友的人数进行对应联系,把分数学习与切分蛋糕、分苹果等生活场景进行链接. 事实上,这样的情境都属于外部的横向情境. 而对于从数学内部深入考察数系扩展的动因、与数系密切关联的知识、数系扩展的本质等则属于数学内部的纵向脉络结构. 这两个方面都属于数系这个知识点的情境.

知识的情境性不仅包括知识学习的情境,还包括知识运用的情境. 布朗斯福特(Bransford)指明:“学习者要知道所学知识什么时候能够被运用,运用的条件是什么. 知识不能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者缺乏这类有条件的知识. ”[3]这就是说,如果学习者要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就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运用的情境,并且情境与知识只有在弥合统一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而这样的数学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才具有有用性和迁移的活性.

根据PISA项目的基本理念,该项目的目的并不在于检验学生掌握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的程度,而是检验作为15岁学生是否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的“数学素养”. 在PISA项目中对数学素养的界定为“有能力认识并理解数学在世界中的作用;能够给出基本的数学判断,并能够以某种方式去研究数学,使之服务于某个建构的、积极的、反思的公民应对当前与未来生活的需求”.[4]PISA的测试题中需要推理的题目居多,包括对图象、表格或其他现实世界中的材料的解释,更关注评价学生在日常情境下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PISA2003测试强调数学情境并将问题解决融于现实的情境中. 以下是PISA2003的两个测试题.

第一题:网络聊天[5]

Mark(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和Hans(来自德国柏林)经常在网上通过聊天进行交流. 他们必须同时登录互联网才能聊天. 为了找到合适的聊天时间,Mark找到一个世界时刻图表,发现格林尼治时间午夜12:00,柏林时间是凌晨1:00而悉尼是上午10:00.

问题1:悉尼下午7:00时,在柏林是几时?(答案:上午10:00)

问题2:Mark和Hans不能在他们当地时间上午9:00和下午4:30之间聊天,因为他们要上学. 也不能在当地时间晚上11:00至次日清晨7:00聊天,因为他们要睡觉. 对Mark和Hans来说,何时是最好的聊天时间?请写下悉尼和柏林的当地时间.

(答案:悉尼是下午4:30—下午6:00,柏林是上午7:30—上午9:00;或悉尼是上午7:00—上午8:00,柏林是晚上10:00—晚上11:00)

这个测试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中关于“两个地点的时差”的理解和计算,以及题目中的限制条件的应用,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一匠心独运的问题情境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使学生受到问题意识的驱使.

第二题:抢劫[6]

针对下图,一则电视报道显示:“从1998年到1999年抢劫犯罪的数量增长是巨大的. ”你认为这则电视报道的解释合理吗?请给出你的解释.

真实情境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是PISA2003考查的能力之一. 这个题目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符号语言和自然语言的操作能力. 这包括解码和解释符号语言或自然语言,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符号语言或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 此题涉及的是信息交流和变化增长的能力. 问题中关于“抢劫案增加的实际人数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的看法,要求运用自然语言来描述数学细节. 使用自然语言去表达数学观点有时比使用符号语言和公式语言显得更困难. 怎样来解释这个增长不是巨大的?当然可以用比例来说“大约增加的是10/500,这是很小的增长”.

可见,PISA测试更多关注的是实际生活中所体现的一般技能,而这种技能是散见于课程中的,或者说与数学课程内容不是直接相关的. 按照情境认知理论,数学知识应置于一个情境脉络中,这也进一步解释了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Frendental)提出的现实数学的思想. 弗雷登塔尔提出“现实数学”的观点,强调数学概念、结构以及思想是人们解释物理现象、社会现象以及精神世界的工具,数学及其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 正是根据弗雷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PISA测试中的数学知识涉及变化、增长、空间形状或概率等,而且都是与情境相关的. PISA关于数学素养的测试目标就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学概念,是否能够运用这种工具处理来自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三、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开始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的创设. 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就反复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

其实,情境性作为数学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贯穿了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许多场合,这是我们有效地表达、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探讨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工具. 在有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应该把情境性作为教与学、过程与评价的重要目标,只有树立目标,才有开始实施的过程,这也即是“先有意识,然后有艺术”. 其次,真实的数学还要重视对情境性的开发. 通过知识情境的创设和开发,更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从而可以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 ■

参考文献:

[1] OECD.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2006[M]. Paris: OECD,2006:8-44.

[2]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 教育发展研究,2001(8).

[3] 约翰·D. 布朗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 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徐斌艳.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94-195.

[5] 吴晓红.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223-224.

知识员工离职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知识员工,离职原因,对策

1 知识员工的特点

1.1 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意愿

知识员工具有专有知识和技能, 在应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环境时, 往往能够创造性地工作, 因此对工作的自主性要求相对较高, 他们偏好能发挥其专业特长的授权、引导的管理, 喜欢自我管理和弹性管理。

1.2 具有很强的持续学习需求

知识员工了解自身知识对自身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 也明白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维护其知识的保值增值, 因而具有很强的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累积自身知识技能的需求, 从工作中获得成长是他们选择和留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前提条件。

1.3 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与成就动机

作为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的拥有者, 工作对于知识员工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 更是发挥个人能力、赢得社会尊重、实现个人理想和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是他们选择和留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重要的因素。

2 知识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普通员工, 知识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无法或未能满足其职业成长和实现个人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不合理的薪酬政策

尽管对于知识员工而言, 薪酬不是其选择或保留在一个工作的重点, 但薪酬本身具有体现个人价值、反映企业内部公平性的作用。不合理的薪酬政策体现在薪酬水平低于市场水平、薪酬政策强调企业内部平等性、以资历为主要依据的薪酬分配、忽略非货币性公司福利等, 这些都低估和忽视了知识员工作为创新资源的独特价值。同时, 由于知识创造的过程复杂、结果难以评价, 在企业大行其道的绩效工资制度中, 如何对知识员工的创造性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是十分困难的, 企业通常采用的评估和奖励方法无法准确地评价知识员工的努力。

2.2 工作缺乏乐趣和挑战

Hackman 和Oldham (1982) 认为工作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感。对于知识员工而言, 工作是他们发挥才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是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的关键手段, 因此他们更关注从事的工作所需技能的多样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中是否拥有足够的决策权, 是否能了解其他人对其工作的评价。

2.3 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知识员工对职业的忠诚通常高过对企业的忠诚, 当一个企业无法给他们提供职业上的发展空间时往往选择离职。一个规模小、处于发展前景不明确的萌芽期或没有发展前景的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无法留住人才。知识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有两个基本的路径——管理层级上的晋升或职业技能上的提高, 如果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看不到希望, 也往往选择离职。而通常情况下, 管理层级上的晋升更难于专业技能上的提高,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工作上、培训上的平台使他们在专业方向上发展, 离职在所难免。

2.4 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员工评价的准则以及领导风格、企业内人际关系。企业文化对知识员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是否支持企业内知识的交换与共享、包容知识员工的独特个性、企业内员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以及知识员工个人的发展, 这关系到知识员工是否能从工作中提升个人技能、是否得到信任和认可、是否得到正确的评价。

3 减少知识员工离职的基本对策

3.1 有一定弹性的工作设计

Hackman 和Oldham (1982) 在工作特征模型中指出, 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所需技能的多样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中所拥有的自主决策和得到的工作回馈对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十分重要。工作特征模型中关系工作设计的五点因素对知识员工尤其关键, 他们自我意识强, 对工作任务有更高的要求和深刻的理解, 因而在工作设计上需考虑不同岗位、职位的知识员工的特点, 在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工作要求的主动性、工作期限范围、工作结果的反馈、工作环境的设计等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设计和安排。比如, 做软件开发的知识员工与做基本管理工作的知识员工对工作任务、职责、环境就有不同的要求。

3.2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建立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计划, 在了解知识员工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线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内部培训以及鼓励他们到企业外部进行学习、交流。这两种途径对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有着不同的功效, 企业内部培训可以让知识员工更快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级或企业专有技术技能上提升, 满足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企业外部的学习交流让知识员工更大范围地接触异质性的知识和技能, 为其多元化的发展和跨领域的创造提供思路, 为企业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 因而企业应该同时利用这两种途径来提升知识员工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

3.3支持性的企业文化

知识员工在进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时需要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互助的工作氛围, 自主工作和合作创新对知识员工同等重要。这需要企业摒弃等级森严、程序化的层级文化, 建立一个充分信任、人际关系和谐, 同时包容不同个性成员的灵活性的文化氛围。这既给予知识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 又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以鼓励其创新。支持性的企业文化体现在各种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上, 如弹性工作制、职业指导计划以及有助于增加员工归属感和对企业认同感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活动。

3.4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知识员工工作复杂度高、结果难以评估, 这要求企业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评估知识员工的劳动成果, 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其次是要设计富有竞争力的多层次的激励体系,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最后在充分考虑物质激励的同时, 兼顾非物质的激励, 比如来自于上级的赞赏、培训学习机会、工作—生活平衡计划、信息知识分享等, 以提高知识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参考文献

[1]蒋春燕, 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和对策[J].中国软科学, 2001 (2) .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篇8

一 将物理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一些复杂物理问题, 可以利用数学推理, 先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 充分运用已有的代数知识来分析、求解, 则解题思路清晰, 过程简洁明快。

例1:如果将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后, 两端仍与该电源接通, 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9W, 如果将这两个电阻改换另外一种形式连接起来后, 两端仍与该电源接通, 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16W, 且通过R2的电流为4A, 那么电源的电压和电阻R1和R2的阻值各多大?

分析:该题中由于没有给出电路的连接情况, 需要学生们自己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电路的连接情况,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 利用相应的电路特点和概念, 就可列出电学方程组。

解:利用P1=I21R1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得出

利用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

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

从而解出R1=9Ω, R2=3Ω, U=12V, 代入原方程检验无误, 三根皆是原方程的解并具备物理意义。

二 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某些与图形有关的复杂物理问题, 可先利用几何知识构建几何图形, 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上的几何问题, 利用几何知识来解决。

例2: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离地面3000米的高空以680米/秒的速度水平飞行, 某刻, 它飞过地面上一人的正上方, 问此后还要经历多久, 此人才能听到轰鸣声?人最初听到的声音, 是不是在人的正上方发出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分析: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故在飞机飞过后, 其轰鸣声不可能传到飞机的前面, 而只能传到飞机的后方及其两侧的一定范围之内。下面我们先来确定这一范围。

如右图, 当飞机在水平飞行时, 某刻位于A1点, 历时t而飞到了A点。当它到达An点时, 它原来在A1点所发出的声音已传播到以A1圆心, 以R1=V声t为半径的圆 (在空间则是一球) 的范围之内。同理飞机经过A2、A3……诸点时所发出的声音传播到的范围是图中∠MAnN (在空间则为以A1An为轴旋转的锥形) 区域之内, 而AnN和AnM则是声音传到的区域和尚未传到区域的分界线, 显然, 它是图中那些圆的公切线, 以α表示图中的∠MAnN, 则有:

上式中V声和V飞分别表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飞机的速度。

解:如图设A1An为飞机的水平航线, 人位于地面上的B位置, 当飞机飞到An处时, 其声音才传到人耳中, 则由前分析有

则飞机由D飞到An所用的时间为秒, 即飞机飞过人的正上方7.6秒后, 人才能听到飞机的声音。

利用生物知识 解决现实问题 篇9

首先是问题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既可以是重要事件、热点事件, 也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最理想的就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 但一定要与生物学知识能紧密结合。近期的热点事件有社会保障制度、依法治国、抗旱救灾、用工荒和就业难、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矿难事故、地沟油等食品污染、产品质量召回、房价居高不下等, 日本海啸、高价油时代等等。选题的要求就是贴近生活并与高中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重点选择了日本核电站泄漏重点介绍的事件。

日本3月11日发生9.0级强烈地震, 引发约10米高海啸, 并引发核电站爆炸, 引起核泄漏,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抢购碘盐时间。针对这一系列事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专题学习, 目的是解决一下几个问题:核辐射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 碘盐和核辐射之间的关系, 我们如何面对类似的危机。

首先是了解核辐射的危害,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分别提到核辐射是的一种致癌因子, 核辐射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且绝大多数的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 只有少数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 后代继承亲代改变了的基因, 导致有缺陷的后代。通过课外拓展阅读特别是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流时间知道,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 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 引起内辐射, 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 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用学生的说就是核辐射有两种形式的伤害一种是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一种是引起基因突变对后代造成影响。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学生, 辐射的危害主要跟辐射的强度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辐射, 包括做飞机、吸烟等, 这些剂量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辐射的危害不仅与辐射的强度有关, 还和辐射的时间有关。14日福岛核电站正门前的辐射量8.217毫西弗/小时, 相当于普通人年可被辐射量上限的8倍。日本此次事故发生后, 很多人都联想到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事实上, 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运行人员违章操作再加上石墨沸水堆型本身的设计缺陷造成的。反应堆瞬发临界, 导致功率剧增, 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而日本的反应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控制棒”插入堆芯停止了链式裂变反应, 只是还存在着较大的衰变热量。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加装安全壳, 所以当压力容器损毁时, 核物质全部释放于外部环境, 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从此之后, 所有的反应堆, 包括日本的这座, 都加装了安全壳, 使再发生这种破坏性事故的概率降到了极小。

碘对核辐射有什么作用呢?日本福岛核泄漏的物质为碘131, 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引发低甲状腺素症状, 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 而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癌变。服用碘的确可封闭甲状腺, 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 这就是碘与辐射之间的关系, 但是普通的碘盐含有碘的含量极低, 有专家指出要一次性服用3公斤碘盐中的碘才会有作用, 显然一次性3公斤碘盐对任何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么含碘的药物呢?它们中碘含量较高, 可以有效预防, 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过量的碘会导致碘中毒。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 严重时甚至会致命。

核辐射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的结论是核电站的堆心利用海水加热, 水蒸发成蒸汽, 蒸汽到高空聚集形成放射性云团。还可以通过尘埃, 放射性尘埃通过堆心热气流到高空扩散。我们通过了解知道了通过大气环流飘过来的核辐射物质碘131和铯137, 含量极低, 占影响日常生活指数的10万分之一;而通过洋流过来的就更少了, 海水本身的稀释能力就能稀释掉。

因此对于此次日本核泄漏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在防止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时, 我国人民大可不必惊慌。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一些含碘食品, 碘盐、海鱼、海虾、紫菜等, 微量补充碘, 确保补足身体所需的碘元素并且不会过量。

把“知识灌输”变为“问题解决” 篇10

﹄成功的“问题解素的影响, 诸如教师、学决”生教、教学方法等学要受到许多。而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数问题情境的创设了。因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没有问题的教学, 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 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 学生在学习情境尤其是在问题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解题心理, 而这恰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动力保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 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 从而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

例如, 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 标上“康乃馨2支8元, 菊花3支15元, 玫瑰花4支32元”, 问:“老师想买7支玫瑰花可只带了48元, 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 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 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 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掌握了技能, 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自主探究, 分析问题

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教学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问题的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 两者在教学中是辩证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过程是线索, 探究是中心。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展示、暴露数学思维活动及思维方式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方法的获得恰恰是学生问题自主探究的基础。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 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 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 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 与角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四个不同的活动角, 分别是:角的两边很短;角的一条边长一条边短;角的两条边都较长;角的两条边更长。让学生自由地转动角边、比较角的大小, 观察思考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随机出示导向性问题: (1) 怎样才能把角变大?怎样才能把角变小? (2)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学生在摆弄活动角, 在组内比较、讨论、争论的过程中, 感悟到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角的边画得长短无关”。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掌握知识。这样, 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而且因为规律是学生自主发现, 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 所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 就学得扎实, 记得牢靠。

三、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时仅靠个人的劳动是不够的, 需要依靠小组的集体力量来完成。有时也需要依靠互相合作交流, 集思广益, 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 才能高质量的解决问题。因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问题解决”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应认真研究如何组织小组形式的“问题解决”教学。有时可以是小组合作, 依靠集体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如教学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有时可以分工协作, 每个人承担其中一部分的任务 (如教学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有时则可以是小组成员相互切磋讨论,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教学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凡此种种, 都是让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讨论、交流、质疑问题, 发表彼此不同的见解, 激发探索的内动力。即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 使问题进一步升华, 在完善认知结构中, 达到求异创新。

五、课尾延伸, 再提问题

在“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 不要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 而且还要加强引导, 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为此, 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 让学生再提问题, 以便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 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为方法的习得有个过程, 从扶到半扶, 最后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不完整, 结果往往会行百里者半九十, 因此掌握方法的学习跟进十分重要。试想, 如果探究学习还是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 忽视方法的学习跟进, 那么课程功能的拓展只是—句空话。

美国看中国知识产权问题 篇11

美国政府公布的涉及中国知识产权的报告,每年有三份:《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关于外国主要贸易堡垒,提交给总统和国会)、《特殊301报告》(Special 301 Report,确认那些没有对知识产权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或者没有对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人士提供公正、平等市场准入的国家)和《中国履行WTO报告》(Report to Congress on China’s WTO Compliance,向国会汇报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的情况)。三份报告虽然发布时间不同,分别为3月、4月和12月,但牵头制作报告的部门都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近年来知识产权部分的体例和内容大致相同(《中国加入WTO报告》年底发布,自然会加上当年的内容):总体情况,立法,执法。

今年3月发布的《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也不例外。报告称,中国加入WTO后,清理法规,制订了一整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但法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尚待改进,并且在应对大量存在的假冒、盗版和其他侵权时,中国执法在遏制力方面进展很小。具体来说,中国刑事、民事和行政执法的一些薄弱之处,导致了执法不力。例如,长期以来,中国对遏制性刑事救济使用不足。特别是,中国的刑事处罚门槛高,影响了对很多具备商业规模的假冒盗版的刑事制裁,从而给假冒盗版的人创造了一个“安全港”(safe harbor),违反了中国在WTO中的义务。此外还有程序方面的问题,例如无法根据犯罪嫌疑进行调查。为此,美国已经将有关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对外国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分销方面诸多限制导致侵权产品占领市场,美国也将此问题诉诸WTO解决。

报告承认中国政府和领导人认识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但有效执法的目标并未实现,知识产权侵权仍然是一个严重问题。美国版权产业估计,2007年中国的盗版率为85—95%,与前一年相比几乎没有改善;光盘工厂和走私者提供的盗版光盘交易量增加;零售商店是盗版电影和音乐的主要商业渠道,并且在主要城市都能见到很多兜售盗版光碟的小商小贩。此外,网络盗版正在增加,在大学等封闭网络中的盗版也在增加。大量的假冒不仅损害了外国权利人的商业利益,而且还威胁着美国、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如此,损害不仅限于权利人和消费者,还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税收损失(2002年已达32亿美元,并且还会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中国创新型经济。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篇12

高考也明确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是高考着重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化, 进一步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渗透, 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合大题更是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数学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代数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1、函数知识在求物理极值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知识求极值, 这类问题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却是经常考查的问题.物理学中有很多问题要求极值, 而单纯靠物理知识是很难解决的, 这时数学的应用就能帮上大忙.

(1) 二次函数知识在求物理极值的应用

例1、在平直的公路上, 甲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前进, 追赶它前面停着的乙车.当甲车距乙车300m时, 乙车开始启动, 且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运动方向与甲车相同.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近, 并求出这个距离.

解析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距最近.甲车在时间t内经过的距离为s1=vt;乙车在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 甲、乙两车的距离为;

代入数值并整理得y=1.5t2-30t+300

(2) 三角函数知识在求物理极值的应用

例2、重为G的木块, 停在水平地面上, 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一个人想用最小的拉力Fm使木块沿地面匀速运动, 则Fm应为多少?

解析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为使木块沿地面匀速运动, 所需拉力大小为F, 如图1所示,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由 (4) 式可知, 当φ=θ=arctanμ时, 拉力最小, 其最小值为

(3) 不等式的性质在求物理极值的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在物理中主要应用于求极值的问题, 不等式的性质很多, 如有一类问题:涉及到两个变量和 (或积) 为定值, 求相应量的极值问题, 就可用不等式性质:设x>0, y>0, 若x+y=p (定值) , 则当x=y时, xy有极大值;若xy=q (定值) , 则当x=y时, x+y有极小值.

例3、如图2, 粗细均匀的玻璃管长L=100cm, 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 上端齐管口有一段h=25cm的水银柱封闭着的空气柱, 大气压强为75cmHg, 温度为300K, 现使空气柱温度逐渐升高, 问欲使管内水银全部溢出, 温度至少应升到多高?

解析设管内空气柱温度升高到T (K) 时, 管内尚有水银柱x cm, 原来的压强为P0=100cmHg, 温度为300K, 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由于 (75+x) + (100-x) =175为定值, 所以当75+x=100-x即x=12.5 (cm) 时, T有极大值, 为

所以当气体温度升高到306.25K时, 管内水银全部溢出.

注: (*) 式也可变为关于x的二次函数去求出极值, 但较为复杂.

2、数列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4、有两本相同的书, 各200页, 每页质量均为0.5g, 依次逐页交叉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固定一书, 用水平力F拉另一本书, 问F至少多大才能把书拉开?已知各页纸间的摩擦因数μ为0.2, g取10m/s2.

解析设每页纸的质量为m, 两书的接触面共有199面, 从上到下受到压力分别为:

由平衡条件可得:

上式括号内的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公差为1, 首项为1, 末项为199,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

即F至少需要19.9N的力才能把书拉开.

3、韦达定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5、一支蜡烛放在距光屏L=45cm的地方, 今在二者之间放入一个焦距f=10cm的凸透镜, 移动透镜可在光屏上二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试求两次成清晰像时透镜的位置.

解析设光屏上成清晰像时,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u, 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v, 则由题意得:

由 (1) 、 (3) 两式结合“韦达定理”可知u和v必是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解得x1=15 (cm) , x2=30 (cm) .

所以, 在光屏上两次成清晰像时, 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和30cm.

二、解析几何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1、一般式方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一般式方程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模型, 尤其是在解决图像类问题时显得更加重要, 写出题中所给图像的一般式方程, 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从而可以轻松地将题目解出.

例6如图3所示,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P-V图中由A状态出发, 经历AB直线过程到达B状态, 在此过程中最高温度状态的坐标为.

解析A点的坐标为 (1, 2) , B点的坐标为 (3, 1) , 由两点式写出

直线AB的一般式方程

整理得

由 (2) 、 (3) 可知, P、V乘积越大, 温度T越高, 所以, 当L时, PV乘积最大, 温度最高.

将Vm=2.5L代入 (1) 得气体压强的最大值为:

2、参数方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参数方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常常被忽视, 但参数方程在物理中却经常遇到, 如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等, 它是解决物理中轨迹类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例题7如图4所示, 在xoy平面内有许多电子 (质量为m, 电量为e) , 从坐标原点O不断地以相同大小的速度v0沿不同方向射入第一象限, 现加上一个垂直于xoy平面的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要求这些电子穿过该磁场后都能平行于x轴向+x方向运动, 试求符合该条件的磁场的最小面积.

解析粒子以任意角入射时, 轨迹为图中圆O', P点为电子轨迹和磁场边界的交点, 因为电子飞出磁场的速度平行于x轴, 所以O'P与x轴垂直, 设∠OO'P=θ, 则P点所在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化为一般方程得

P点的轨迹即为最小

磁场的边缘, 是一个以 (0, R) 为圆心, R为半径的圆, 所以磁场的最小面积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又洛仑兹力提供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 所以

3、抛物线方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8、如图5所示, 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 其水平射程为2s, 在A点正上方高为2H的B点以同方向平抛另一物体, 其水平射程为s, 两物体在空中运行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且都从同一小屏M的顶端擦过, 不计空气阻力, 求屏M的高度.

解析因为A、B两点平抛出的物体运动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建立如图6的直角坐标系, y轴正方向向下.

对B点抛出的物体, 轨迹方程可写为:

因为物体过点B' (s, 2H) , 所以, 即可得

对A点抛出的物体, 轨迹方程可写为

因为物体过点A'

即可得

由 (1) 、 (2) 可解得y=78H, 即为M点的纵坐标, 所以

即所求屏M的高度为.

以上只是列了一些个别例子用说明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其实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中学物理中都有应用.高考综合大题中经常考的还有数列、不等式、几何与代数的综合等等, 不一而足.但要注意, 物理虽然靠数学这个基础, 却不能纯用数学去解决, 因为物理的客观性决定了有时必须详细分析结果, 取有效的答案, 而去掉与物理事实不符的数学结果.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 避免只用数学而不理解物理意义的错误.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下一篇:电子商务项目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