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的治疗(精选10篇)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1
还原性谷胱甘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正常细胞的生理性物质, 肝细胞内最为丰富, 具有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酶活性、促进肝脏合成及解毒的功能, 对各类慢性肝病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阿拓莫兰属还原性谷胱甘肽制剂, 可用于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本次研究对100例慢性肝病患者应用阿拓莫兰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100例, 其中男59例, 女41例, 年龄19~66 (41.2±11.6) 岁。慢性病毒性肝炎40例, 肝炎肝炎后肝硬化21例, 酒精性肝炎14例, 脂肪肝17例, 药物中毒性肝炎8例。排除肝性脑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急性肝炎, 治疗前1个月停用任何降酶药物。
1.2 治疗方法
给予阿拓莫兰1200~1800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4w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相关对症治疗, 但不使用其他抗肝炎病毒、降酶及免疫调节药物。
1.3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进行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谷氨酰转肽酶 (GGT) 检测, 记录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 肝功能AST、ALT、TRIL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 肝脾肿大缩小或稳定, 肝功能AST、ALT、TRIL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持续进展。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酒精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总有效率均>80%, 脂肪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的总有效率>60%, 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00例患者的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 1例出现轻度胸闷不适, 3例静脉穿刺部位痛胀, 放慢输液速度后明显缓解,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阿拓莫兰属还原性谷胱甘肽制剂, 是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 可与药物、酒精、氧自由基等进行结合, 减轻其对肝细胞的影响, 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保持细胞正常代谢。本研究结果表明, 阿拓莫兰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 安全易耐受。因此, 本次研究认为, 阿拓莫兰治疗慢性肝病的效果较好, 安全性高,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摘要: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100例, 使用阿拓莫兰静滴治疗, 持续4w。观察其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酒精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总有效率均>80%, 脂肪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的总有效率>60%, 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患者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阿拓莫兰治疗慢性肝病效果较好, 安全性高,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关键词:阿拓莫兰,慢性肝病,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林, 马超.天晴甘美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 18 (4) :248-249.
[2]周立文, 贝文政.阿拓莫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08, 14 (19) :3034-3035.
[3]胡余绍, 张晓刚, 池晓玲.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难点与突破方向[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 21 (1) :58-59.
慢性肝病恶化时的警钟等 篇2
慢性肝病病情严重后有哪些现象呢?
(1)大便发黑,严重时稀黑便发亮,有如铺马路的柏油(沥青),最严重时还可解出鲜血。有些病人呕出咖啡渣样物或呕出新鲜血液,多无疼痛感。这种表现说明已经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可能性最大的是食管或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也可能是溃疡或胃黏膜出血。大量出血可使病人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休克又使肝病进一步恶化。
(2)神智恍惚,好睡觉或者异常兴奋、烦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连普通的算术也完成不了,严重时可昏迷。这些症状是由于肝病产生的有害物质刺激大脑而造成的,临床上称为肝性脑病(过去叫肝昏迷,其实并不都昏迷)。程度可轻可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
(3)出现黄疸(皮肤、白眼珠发黄),或原有黄疸加重。尿色深如浓茶水样。这些都是血中胆红素升高的结果,而胆红素的升高则是肝细胞较大范围坏死所造成。患慢性肝病后肝脏细胞质和量都下降,发生新的破坏无疑雪上加霜,要支撑残局谈何容易!黄疸也可能是胆系结石或肝脏肿瘤(两者均易出现在慢性肝病患者)阻塞胆管,使胆红素倒流人血所致。
(4)原因不明的高烧。这说明体内有严重感染。肝癌可以表现为长期发热不退,发烧无疑又增加了肝脏的负担。
(5)右上腹部或全腹疼痛,手压时更痛。可能出现了细菌性腹膜炎,这是危险的合并症之一。细菌产生的毒素又可破坏肝细胞,加重病人机体的消耗。
(6)腹部包块越长越大,常可摸到。出现在左侧的常是脾肿大,多见于肝硬化。上腹或右侧肿大的包块,要特别警惕肝癌。发生在我国的肝癌大多沿乙肝一肝硬化一肝癌的途径发展。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和胆汁淤积不通引起的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可有中度增大,但很少迅速长大。
(7)腹胀加重,腹围增大。说明已有腹水产生,通常称为“水臌”,是肝脏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
(8)饮水正常,但24小时总尿量不足400毫升。肝病产生的毒素有时候可损害原来完全健康的肾脏,表现为不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使病人的症状更为顽固复杂,使用利尿药效果也差。
出现这些变化时,并不需要去医院作何种特殊检查或化验,只要患者或其亲人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些就是无声的警钟,说明病情有了重大变化。此时自我保健已无能为力,必须得到医生有力的处置。病人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发现和治疗越早,疗效就越好。
(编辑士心)
烧伤:在第一时间内自救
寻建为
烧伤指由热力所引起的人体组织损伤。包括热液引起的烫伤。在日常生活中,烧伤现象非常普遍。据一般估计,每年烧伤的发病率为总人口的0.5%~1%左右,其中仅有大约1/10的病人需住院治疗。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烧伤最常见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也可见于其他部位,如眼睛、口腔、呼吸道、食管、胃等。引起烧伤的原因很多,除常见的热力因素之外,还有电流烧伤、化学性烧伤(如酸烧伤、碱烧伤、磷烧伤等)和放射性烧伤等。
烧伤发生以后,一定要镇静,千万不要惊慌。切记最主要的是及时阻断热源,立刻现场自救。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烧伤的急救处理是否及时、得当、正确,不但对以后的治疗有重要影响,更关系到生命安全。热力烧伤时,应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滚动,压灭火焰。或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如毯子、大衣、棉被等,迅速覆盖着火处,使火焰与空气隔绝。也可以用水将是浇灭或跳入附近的水池、河沟内。千万不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焰,以免“风助火威、火借风势”,引起头面、呼吸道和双手烧伤。电流烧伤者。应即刻用绝缘材料如木棒、干竹竿等将电源拨开,或者立即关闭电闸。化学性烧伤的病人,应立刻解脱被强酸、强碱浸溃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稀释或清除化学物质,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面积不大的烧伤肢体可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泡30分钟到1个小时。
去除热源之后,立即去附近医疗单位做进一步处理,并对伤情作出迅速判断。一般而言,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和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是治疗烧伤的重要依据。烧伤面积的估计有两种常用方法,即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中国九分法就是把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9%的等份,即头颈:1×9=9;躯干:前13+后13+会阴1=27;上肢:2×9=18;下肢加臀部:5×9+1=46。所谓手掌法即无论成人或小孩,五指并拢,一掌面积等于体表面积的l%。烧伤深度的估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烧伤的深度分为I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正确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对病人的积后和减轻后遗症至关重要。
总之,烧伤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人体损伤,其治疗也非常复杂,涉厦抗休克抗感染、植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应激性溃病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因地要向人民大众普及医学常识,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展开自救。这样的话,烧伤就不是那么可怕了。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3
临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病例, 不能确诊哪种肝病, 把所有的自身抗体都查了, 无特异性抗体出现, 只有肝功能的某些生化指标 (AST、ALP、Y-GT、AST、TBA、TBLL) 的部分异常。现代医学由于无明确诊断, 所以用药无特异性, 只给予葡醛内脂 (肝泰乐) 、肌酐、护肝片、熊去氧胆酸等对症治疗, 所以中医药凸显了重要作用, 可以辨证施治。近几年来, 我们临床采用肝病治疗仪联合自拟处方脂肪碎解方治疗慢性肝病45例,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病例90例, 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8例, 非酒精性脂肪肝26例, 自身免疫性肝病4例, 结蹄组织病3例, 药物性肝炎6例, 未明确诊断33例, 随机分为肝病治疗仪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参选者经甲乙丙丁或肝筛查, 肝功能生化检查, 抗核抗谱全套检查, 血脂、肝胆脾肾彩超, 饮酒史及量、既往史、家族史记录。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肝病治疗仪联合脂肪碎解方中药辨证施治, 对照组单用西药保肝降酶治疗, 连续半年, 对比观察肝功能指标。自拟处方脂肪碎解方组分:黄芪30g, 丹参15g, 当归10g, 桂枝12g, 泽泻12g, 甘草2g, 龟板10g, 生地12g, 丹参10g, 桃仁8g。将这些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分为3型:湿热淤胆型:面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 生化指标为ALP、TBLL、r-GT、TBA异常, 加用茵陈20g, 大黄6g, 栀子10g;肝肾阴虚型:AST、ALT、TBA升高为主, 加五味子15g;脾肾虚阳型:二者皆高加用茵陈20g, 大黄6g, 栀子10g, 五味子15g。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ALP、r-GT、AST、TBA、TBLL的降低率分别为47.9%、47.31%、44.04%、64.44%、56.45%, 分别为14.70%、33.69%、25.00%、39.24%、53.32%,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肝星状细胞 (HSC) 的激活和持续活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HSC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MFB) 后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ECM) , 使ECM合成大于降解而致肝纤维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以通为要。慢性肝病时, 气血不畅, 瘀热痰毒阻滞肝络, 三焦通道亦失其通利, 导致肝细胞外基质增生和降解平衡失调, 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导致ALP、rGT、TBLL、TBA、AST、ALT、TBA等指标异常, 要想改善这些指标, 必先肝络疏通畅达, 通利三焦。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肝病治疗仪联合脂肪碎解方中药辨证施治连续半年, 其生化指标ALP、r-GT、AST、TBA、TBLL的降低率分别为47.9%、47.31%、44.04%、64.44%、56.45%, 对照组只用西药保肝降酶治疗, 结果是14.70%、33.69%、25.00%、39.24%、53.32%,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脂肪碎解方可以说按照中医辩证原则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在扶正养血 (黄芪、生地、当归) 和活血化瘀 (丹参、桃仁、川芎) 的基础上药用桂枝以宣肺散肝解瘀, 宣清上焦, 疏散中焦, 起到温经通络, 改善局部微循环之作用, 配伍泽泻升清降浊, 疏通下焦。二者相合共凑通达三焦之功效, 三焦通则肝自通。其效果证实从三焦论治慢性肝病的理论是可行的[3]。
肝病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理论, 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研制完成的非介入无创的中医高科技肝病治疗器, 它通过特殊的电波刺激人体的有效穴位, 使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 从而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可使体内平滑肌产生大幅度的收缩和舒张, 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 使肝细胞得到充分的血液和氧, 是非药物治疗肝病领域的新设备。无不良反应, 起到运化气血, 平和阴阳, 调和脏腑, 扶正固体, 疏肝利胆, 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 改善肝病的临床症状, 恢复病理损伤, 达到驱邪治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万学红, 卢雪峰.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52-372.
[2]葛俊波, 徐永健.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12-415.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4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原则
应兼顾糖尿病和慢性肝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好肝病,同时治疗糖尿病。在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原则上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或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尽可能选择对肝损害最小的口服降糖药。在肝功能衰竭或合并感染、手术等应激时,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和运动治疗
1、饮食治疗:
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高纤维素膳食,要注意兼顾肝病,维生素C对肝病的恢复有益,可食用含较多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无肝硬化者可以增加膳食纤维;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不能进食粗纤维食物,需将粗纤维粉碎后食入或注意选用适宜的高纤维膳食;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2、运动疗法: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易使此项治疗受到限制。应该以患者体力和耐力及肝功能为基础,制订符合本人情况的运动方法。适合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慢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广播体操、跳舞等,运动量的确定可以根据个体感觉判定,适宜的运动量为运动后感有微汗,休息后即可恢复。而对于肝硬化病人只能选择散步等极轻微的运动,禁止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
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尤其要注意其肝损害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肝功能显著损害者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1、磺脲类降糖药物: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有不同程度肝损害的不良反应,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晚期、肝功能衰竭和肝癌患者禁用。肝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者,可选择对肝脏损害较轻的如达美康和糖适平等药物。
2、双胍类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适合于肥胖、肝功能代偿较好的病人。如果肝硬化、肝功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使用,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应禁用。
3、а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有效成分为阿卡波糖(拜糖苹)和伏格列波糖(倍欣片),适合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肝损害很小,其安全性比前两种降糖药好,但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常有消化吸收障碍,使用该制剂后可能会导致腹胀加重,故有严重肝损害者慎用。
4、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肝损害方面的安全性较曲格列酮高。在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中应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尚待观察,建议肝病患者慎用。
5、胰岛素促泌剂:
瑞格列奈是进餐时灵活服用的促胰岛素分泌剂,调节餐时血糖,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主要通过胆汁排泄。理论上,轻度肝功能不全者可以应用,但尚无在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观察的报道。
6、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5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 , 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整体心理治疗思想的确立, 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性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 它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能增强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中, 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前, 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方面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尤为重要[5]。
慢性肝病患者心理多为消极, 但根据病情及病种的不同其心理又有着内在的差距, 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标
通过临床专门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 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 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近期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及远期生存质量的作用。
1.2 研究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 分别收集入院时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及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相应量表。目前己收集60个病例, 经入院及出院评测, 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 (1) 恐惧焦虑组; (2) 失望无助组; (3) 冷漠愤怒组; (4) 绝望轻生组; (5) 其他。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 (慢性肝病患者自评量表的研制2009年9月第16卷第9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93-94)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 对其心理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共有28项, 总分28分为完全正常, 29~56分为较轻, 57~84分为较重, 85~112分为严重, 113~140分为非常严重。
心理状态分组定义: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中共有90项。 (1) 恐惧焦虑组:把2、13、17、23、25、31、33、43、47、50、57、70、72、75、78、80、82、83共18项的平均分>1.5分, 属于本组。 (2) 失望无助组:把10、21、28、29、30、34、36、37、38、41、46、51、55、61、77共15项的平均分>1.5分, 属于本组。 (3) 冷漠愤怒组:把6、8、11、24、26、63、67、74、81共9项的平均分>1.5分, 属于本组。 (4) 绝望轻生组:把14、15、18、20、22、32、54、59、71、79共10项的平均分>1.5分, 属于本组。 (5) 其他:不属于以上4项的, 属于本组, 统计90项总的平均分 (有些病例同时符合2组以上的, 取分值高者分组) 。
1.3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韶关市中医院2013年11月开始入住内二科的慢性肝病患者60例。将选取的慢性肝病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实验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6~72岁, 平均48.7岁。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2~78岁, 平均49.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慢性症状、体征明显,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白蛋白不同程度的下降等。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剔除标准:不能完成自评及访谈, 并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
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由专业护理小组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类型 ( (1) 恐惧焦虑组; (2) 失望无助组; (3) 冷漠愤怒组; (4) 绝望轻生组; (5) 其他) , 通过访谈的方式, 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并坚持随访, 提高患者对自身心理的认识, 以期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配合临床药物治疗, 期望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只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 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戒烟酒,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确认识疾病, 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提高认识、改变观念、通过言语开导, 以使患者认知和行动相结合, 主动配合治疗。利用交流和观察技巧, 从心理、生理等方面, 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面临的问题,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 并寻找原因, 随时疏导及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 (1) 针对恐惧焦虑组的患者, 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寻找患者恐惧焦虑的原因, 解除其心理负担, 使患者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诊疗计划, 患者对慢性肝病一知半解, 害怕病情发展到肝癌, 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 进行心理疏导, 可通过放松疗法改变其恐惧焦虑心理。鼓励患者收听广播和音乐, 阅读报纸, 和杂志, 以排解压力。 (2) 针对失望无助组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 主动介绍住院须知, 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恰当解答, 要细心观察, 剖析患者的心理变化, 耐心开导, 鼓励患者自信、自强的意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得到家庭, 朋友的支持, 生活中可多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让身心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让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寄托。说明安心休息, 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3) 针对冷漠愤怒组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 生活上多关心照顾, 护理人员在语言和行动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以端庄的仪态表, 亲切的态度, 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应观其言行, 剖析其心理, 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来感化他们, 使患者从心灵深处感到温暖, 从而减轻其冷漠愤怒心心理。 (4) 针对绝望轻生组的患者, 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使其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 鼓励患者诉说心中的忧虑和疑问。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遵重、被接纳, 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让患者亲友多陪伴和鼓励患者, 护士在工作中态度要和蔼, 操作熟练, 主动接近患者, 邀请一些恢复较快、较好的患者作经验介绍, 用成功康复的病例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消除精神压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转变为一个与疾病抗争的强者。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9.0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资料统计处理后, 实施心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2。
3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自身心理的认识, 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配合临床药物治疗, 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消极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 这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通过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 收集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并随访, 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后,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小组明显优于对照小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配合临床药物治疗, 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肝病,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湘平.分析慢性肝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下) :5308.
[2]张瑛.158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6) :2126-2127.
[3]梁圣萍.乙肝病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 2006, 19 (4) :723-724.
[4]刘晓虹.关于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和实施原则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1) :B44-45.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 共收治了60例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 其中, 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2例;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7.28±10.13) 岁。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冷敷治疗, 其中, 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3例;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8.42±11.49)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温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下一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 用5 m L的甘油、5 g氧化锌、15 g炉甘石组成炉甘石洗剂外敷。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冷敷治疗。药方组成:30 g白鲜皮, 30 g地肤子, 30 g苦参, 30 g防风, 30 g紫草, 30 g生地。使用少量蒸馏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后, 再放入500 m L的蒸馏水中加热, 进行大约半小时的微沸之后, 停止加热。将药物常温冷却, 再用纱布进行过滤。将纱布过滤出来的药渣再次加入200 m L的蒸馏水中, 进行半小时的微沸, 重复此操作步骤。将两次加热的药物放在一起进行加热, 使药物浓缩到100 m L, 也就是本次研究需要使用到的冷敷液。将100 m L左右的冷敷液冷却到10℃左右, 就可以使用了。将7层纱布叠在一起, 蘸取药液, 放在瘙痒部位上进行冷敷。每隔5 min冲服一次, 保持15 min。每天3次[1]。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疗效判断标准:控制。症状消失, 皮损完全消退, 瘙痒积分降低超过70%;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皮损多数消退, 瘙痒积分降低50%~70%;有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皮损基本消退, 瘙痒积分降低30%~50%;无效。症状没有明显的好转, 皮损消退不明显, 甚至更加严重, 瘙痒积分降低低于30%。治疗总有效率= (控制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和资料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 (±s) 或者百分数%来表示, 经过t或者χ2检验。P<0.05, 则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4例控制, 10例显效, 13例好转, 3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 4例控制, 8例显效, 11例好转, 7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痒起效时间为 (9.67±3.26) min, 平均皮肤好转时间 (3.47±5.34) 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痒起效时间为 (16.51±5.74) min, 平均皮肤好转时间 (6.98±3.22) min。观察组患者的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等肝胆类疾病, 很容易发生皮肤瘙痒。在中医学领域中, 胆汁淤积属于黄疸的领域, 毒、淤、热、湿是主要病机, 胆汁淤积引发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是血热、血虚、湿热等[3]。在相关文献中, 明确的指出皮肤瘙痒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肤的温度, 对皮肤进行降温, 起到的止痒效果非常明显。临床实践表明, 冷湿敷疗法有助于收缩皮肤血管, 抑制血管渗出, 具有止痒、镇痛、镇静等功效。本次使用的中药冷敷剂含有地肤子、苦参、防风、紫草、生地等多种中药材, 其中,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祛风;地肤子可以除湿、清热解毒;防风可以祛风止痒;紫草可以凉血润燥;生地可以清热养阴凉血。几种中药材联合使用, 具有祛风解毒、活血润燥、清热利湿的功效[4]。本次主要针对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治疗探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 中药冷敷治疗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患者在治疗效果、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上明显优于炉甘石洗剂治疗患者, 说明中药冷敷治疗效果更佳,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中药冷敷治疗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 共收治了60例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炉甘石洗剂和中药冷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治疗继发皮肤瘙痒患者时, 应将中药冷敷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止痒起效时间和皮肤好转时间,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皮肤瘙痒,中药冷敷,炉甘石洗剂
参考文献
[1]宋雪艾, 宋梅, 孙永强, 等.中药冷敷治疗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6) :1521-1522.
[2]宋雪艾, 魏智民, 宋梅, 等.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 2012, 25 (6) :381-384.
[3]宋雪艾, 宋梅, 孙永强, 等.胆汁淤积性肝病皮肤瘙痒患者中药冷敷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19) :33-35.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内收治的43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随即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 对照组年龄27~52 (37.6±12.9) 岁, 其中男14例, 女7例;病程1~9 (4.6±5.2) 年, 其中ALT为正常值2~5倍者16例, 为正常值5~10倍者5例, 平均375.5±263.46U/L。HBV-DNA大于105copies/ml但小于107copies/ml者14例, 107copies/ml以上者7例。治疗组年龄26~50 (35.8±13.9) 岁, 其中男15例, 女7例。病程1~9 (4.2±6.1) 年, 其中ALT为正常值2~5倍者17例, 为正常值5~10倍者5例, 平均355.7±236.86U/L。HBV-DNA大于105copies/ml但小于107copies/ml者16例, 107copies/ml以上者6例。两组组一般资料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断标准
按2000年 (西安)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即: (1) 血清HBV-DNA>103copies/ml、HBe Ag阴性、HBs Ag阳性、抗-HBC阳性; (2) ALT≥60U/L, AST≥60U/L, 持续时间大于4周; (3) B超和CT影像学检测发现有脂肪性肝病的表现。 (4) 1年内为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5) 抗-HAV、抗-HCV、抗-HDV、抗HEV均阴性, 排除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1.3 治疗方法
两组同时采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次, 1次/d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方剂修肝扶脾引子 (黄芪20g、白术15g、柴胡10g、山药12g、茯苓15g、紫草10g、茵陈9g、陈皮10g、生地10g) , 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 每次服100ml。治疗3个月为1疗程, 每疗程复查肝功能、HBV-DNA, B超和 (或) CT, 并记录检查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0年9月第十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定标准[2], 即治愈:症状消失, 肝脾肿大回缩, 无明显牙痛, 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B超和 (或) CT示脂肪性肝病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明显好转, 肝脾肿大减小或稳定不变, 无明显压痛, 肝功能下降至峰值的1/2以下;B超和 (或) CT示脂肪性肝病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无好转, 影像学示无好转或恶化。并观察HBV-DNA是否被持续抑制 (<103copies/ml) 。
2 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6、12个月后各复查一次发现, 治疗组22例患者中, 18例ALT、AST, 总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复查B超和CT示脂肪性肝病消失;16例患者HBV-DNA转阴, 4例患者较前明显下降。对照组10例ALT、AST及总胆红素水平较前明显降低, 4例患者下降至峰值的1/2;9例患者HBV-DNA转阴, 4例患者较前明显下降;10例复查B超和CT示脂肪性肝病明显回缩。见表1~3。
注:两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注:两组相比较, P<0.05
目前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病程、预后、治疗等方面都不同[4,5], 其分布也十分广泛。由于HBV前C区的启动子变异, 普通的抗病毒治疗不但用药时间长, 而且应答率也偏低。如合并脂肪性肝病, 治疗效果更差。现代研究表明,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并通过调节免疫来消除病毒[2], 并有学者认为中药可抑制HBV前C区突变株的复制[3]。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为本, 湿热毒邪伏于肝脏, 加之肝弱脾虚, 病情难于治愈。加用滋肝补脾治疗效果更佳, 机体的免疫应答率较以往高, 而且能调整机体的状态, 加速肝组织的修复, 治疗具有长远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比较分析其疗效。方法 随机将4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 两组同时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 治疗组加用修肝扶脾引子, 治疗3、6及12个月后复查生化常规、B超及HBV-DNA应答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结论 修肝扶脾引子联合西医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修肝扶脾引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参考文献
[1]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1, 11 (1) :56.
[2]丁国臣, 栗志军, 锡林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30例[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0) :49-50.
[3]肖琳, 李瀚旻, 高翔, 等.清热利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基因突变株复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7, 17 (5) :261-263.
[4]Bonino F, Rosina F, Rizzetto M, et al.Chronic hepatitis in HBsAg carriers with serum HBV-DNA and anti-HBe[J].Gastroenterology, 1986, 90 (5 Pt 1) :1268.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00例肝部疾病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干预, 其中男性患者61人, 女性患者39人, 年龄在19~76岁, 平均年龄为49.7岁。将100例肝部疾病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 即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5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同时不做任何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即PSQI进行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所制定的生存质量检表中文版, 即WHOQOL-BREF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睡眠质量评价结果,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肝部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 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等情况相对于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肝部疾病患者均取得较大的改善, 且催眠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证明对肝部疾病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2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肝部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 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肝部疾病患者有较大改善, 证明对肝部疾病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 讨论
一般肝病患者其睡眠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而且睡眠障碍的程度较为严重;主要的睡眠问题是觉醒不足、恶梦惊醒、入睡困难、处于浅度睡眠, 睡眠不稳以及睡眠时间较短, 出现早醒等情况[3]。肝病患者一般其机体处于乏力, 体能较为缺乏, 并且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此正常的作息时间被打乱, 导致患者在白天的休息睡眠时间增加, 而夜间正常睡眠时间减少, 出现入睡难, 浅度睡眠等情况。另外, 由于慢性肝病患者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被灭活, 而醛固酮和胆盐等淤积增多, 使得患者在夜间排尿增加。并且还有腹胀、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和睡眠时间短等睡眠问题发生。分析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因素, 环境、心理、社会与家庭、经济、躯体症状以及睡眠节律紊乱等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以上因素, 对慢性肝病患者开展睡眠干预护理。
3.1 环境因素 (或环境干预)
休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特别是对于住院患者, 在医院的一个陌生的环境, 加上自身的疾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患者的不安感和焦虑感更加的明显, 引起患者的睡眠出现问题。因此为了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患者首次入院时, 应该对患者详细的介绍住院的环境, 并且多与患者沟通。对于病房环境设备的设定等, 也有一定的要求。病房的光线不能过于刺眼, 尽量选用较为舒适的黄色灯光;另外通风要良好, 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一般病房的舒适温度要控制在25℃, 湿度为60%左右。病房的噪音需要严格的控制, 特别是对于需要休息的慢性肝病患者。病房的噪音不能过高, 保证患者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休养、恢复和预后等。
3.2 心理因素 (或心理护理)
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是造成其出现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恢复信心。一般导致慢性肝病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的焦虑不安情绪主要来源于其本身的疾病。由于慢性肝病患者在治疗期间, 其治疗时间较为长, 疾病较易反复, 很多患者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因此对于慢性肝病患者, 特别是出现有睡眠问题的患者, 医护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态和想法, 及时给予关怀和安慰, 帮助其走出心理的低估, 鼓励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抗疾病, 减轻患者对其疾病焦虑不安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从根源上能帮助解决患者睡眠的问题。另外要适当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其对患者治疗的支持力度, 包括经济和心理等方面。很多家属由于害怕肝病被传染而故意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应该告知家属正确的消毒隔离方法, 指导病人家属与患者的接触, 保证患者能感受到亲人的照顾, 对于消除其不安的情绪, 恢复坚持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 还需要让患者明白睡眠意义, 纠正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患者由于出现睡眠问题, 而对于晚间的睡眠出现一定的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纠正患者的错误的观念, 很多患者对于睡眠多以睡眠的时间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因此需要向患者清晰解释睡眠的意义。
另外, 为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可以在患者睡前对其进行温水擦浴全身, 能增强患者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具有较为明显的镇静和安抚作用。
3.3 帮助睡眠护理
为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帮助慢性肝病患者改善其睡眠的问题, 首先要减少影响患者睡眠的不良因素的刺激。如一些治疗上的侵入性检查, 早晨的抽血检查, 可以待患者早晨起床后再进行, 不必为了抽血检查而打扰患者的休息。
跟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利用一些能帮助患者睡眠的药物或是按摩护理等。如刘春梓等利用薰衣草温水在睡前擦洗并且采取全身的按摩擦洗, 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4]。其他的方法还有可以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的放松性训练。由经培训的护士教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放松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对患者的睡眠控制、心理疏导以及放松的指导等。这种神经肌肉护理放松治疗能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 减少患者入睡时间, 睡眠不稳等问题也得到一定的改善[5]。
干预患者日间睡眠是睡眠护理干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患者在日间进行休息睡眠会导致患者晚间的休息睡眠时间过少。干预患者日间睡眠, 其目的是维持患者正常的睡眠节律, 同时要合理安排治疗护理的时间, 减少患者夜间被动觉醒的概率。还可在患者睡眠前利用柔和音乐, 双脚浸泡热水等帮助入睡, 保持患者在入睡前的心境平静, 睡前不要过分的激动, 情绪波动不能过大等。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患者体力和精神的恢复,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造成睡眠障碍的是多种因素下造成。对该部分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要多采取多元化的干预手段,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睡眠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帮助患者解决睡眠问题, 改善睡眠质量,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肝病治疗和预后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心理干预以及饮食调节等方面。结果 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等情况相对于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肝部疾病患者均取得较大的改善, 且催眠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护理干预组肝部疾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肝部疾病患者有较大改善。结论 对肝部疾病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肝病,睡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赵玉生, 高凤琴, 薛敬东.生存质量评价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 2004, 33 (6) :541-542.
[2]李俊秋, 耿近, 王晓青.影响肝炎住院患者的睡眠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 (12) :104.
[3]刘春梓, 张黎明.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3) :597-599.
[4]刘春梓, 张黎明.薰衣草对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时间延长作用的研究[J].现代护理, 2007, 13 (10) :895-897.
慢性肝病久治不愈怎么办 篇9
我已患慢性肝炎十多年了,至今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仍然异常。长期以来我用过不少的药物,可病情仍不见好转。我很担心自己的肝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这该如何是好?
上海陈明华
陈明华读者:
慢性肝炎多数为各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也有其它病毒(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所致的肝炎,还有药物性肝炎及各种细菌性疾病所致的肝炎,其危害性各不相同。风疹、腮腺炎等病毒所致的肝脏损害一般较容易恢复;而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多较重,部分预后不良。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炎可分为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迁延型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如治疗不当使病情长期反复最终会导致肝硬化;活动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害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的病人,多可较快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肝炎在反复肝细胞损害和组织增生的过程中还可能发展为肝癌。
慢性肝炎患者如已发展为肝硬化,应重视控制肝脏的活动性炎症,需针对症状及时采取适当的保肝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大多肝硬化均为虚实夹杂之证,可按气滞、血瘀、湿热、寒湿、热毒、水湿而酌情攻逐;再按脾虚、肾虚、阴虚、阳虚而适当进补。经过耐心调治,早期肝硬化除可使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外,还能促使纤维化进程减慢或停止,结节减少或消失,甚至可促使晚期肝硬化腹水消退。
慢性肝病的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76例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 男21例, 女17例, 年龄46岁~83岁, 平均年龄 (61.4±1.2) 岁, 患病时间1年~9年, 平均患病时间 (3.1±0.7) 年;观察组38例,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48岁~82岁, 平均年龄 (61.6±1.1) 岁, 患病时间1年~8年, 平均患病时间 (3.2±0.6) 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案
采用常规肝病护理模式。
1.2.2 观察组护理方案
采用综合护理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2) 根据患者口味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 (3) 着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 (4)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5) 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和耐受程度制订适当的运动治疗方案; (6) 出院前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 肝功能指标和血糖水平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 肝功能指标和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 肝功能指标和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 或改善幅度不足50%, 或进一步恶化[2]。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肝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后 (10.73±2.47) 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治疗方案共计实施 (15.36±1.93) d;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后 (7.04±1.67) d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治疗方案共计实施 (11.33±1.54) d。2组患者血糖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血糖水平复常时间) =14.824, t (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15.339, P<0.01) ]。
2.2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
2组患者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期间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占该组患者总人数的18.4%;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护理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占该组患者总人数的2.6%, 2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1, P<0.05) 。
3体会
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实施常规保肝、抗病毒、控制血糖等治疗的同时, 应予以综合护理干预, 通过病情观察、饮食、皮肤、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等综合性护理措施, 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使预后得到根本性改善, 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因此在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积极的护理干预, 对病情好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总结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抽取7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显效14例, 有效2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7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1.0%,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血糖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慢性肝病,糖尿病,综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孙月.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老年群体健康教育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1) :1541-1542.
[2]何蓉.53例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1) :32-33.
【慢性肝病的治疗】推荐阅读: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05-11
肝病病人的心理治疗08-05
慢性泄泻的治疗体会05-30
慢性头痛的中医治疗07-03
慢性胃炎的治疗01-08
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07-28
慢性腹泻的治疗体会论文08-01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10-10
慢性盆腔痛的药物治疗05-21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