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精选11篇)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篇1
慢性前列腺炎 (CBP) 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 发病率为5%~8%。现就目前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灌注疗法
1.1 双囊四腔硅橡胶导管注药
程怀瑾等[1]报道68例, 均参照Meare氏法明确CBP的诊断, 每3~4天治疗1次, 6~8次为1个疗程, 每次治疗时导管留置尿道30~40min, 治愈及好转率为80.8%。刘昌荣等[2]采用自制的单囊双腔前列腺灌注管加压灌注药物治疗有效率达94.3%。
1.2 活力碘膀胱灌注
活力碘即碘诺酮, 亦名聚乙烯吡咯酮碘, 其浓度药典规定为6%~12%, 市售活力碘为10%。李朝钦介绍此法, 经尿道插入导尿管, 用1%活力碘150~200ml膀胱灌注, 取坐位或站立位, 保留2h自行排出。每3天灌洗1次, 15~21d为1个疗程。治疗98例,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前列腺液镜检正常84例 (86%) , 未出现不良反应。
2 注射疗法
2.1 经会阴穿刺注药法
食指插入直肠内作引导, 每次注入一侧叶, 也可两侧叶, 超声波引导可克服注药的盲目性。注入药物多为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或妥布霉素等。但对抗生素的选择应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依据。笔者采用2%普鲁卡因6ml, 0.5%甲硝唑溶液6ml前列腺内注射, 每周1次, 4次为1个疗程, 辅以热水坐浴, 总有效率达80%。
2.2 经直肠注入法
长针头尖端紧贴于左手食指腹侧一并进入直肠内, 食指触及前列腺后穿过直肠黏膜, 进入前列腺包膜内, 回抽无血再注药, 此法安全, 无痛苦, 少数人有轻度不适, 有效率为75.0%。
2.3 耻骨上穿刺注入法
耻骨联合上1.5cm, 针身倾斜与腹壁成45°~50°进针, 达耻骨后间隙有落空感, 进针7cm左右遇阻力, 再向前推进0.5cm, 回抽无血即注入药液。操作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以免刺入膀胱或耻骨后静脉丛。此法简便, 成功率亦较高, 无并发症。闵立贵等[3]报告有效率为63.0%。
2.4 前列腺周围注射法
与经会阴穿刺前列腺注入法相似, 惟一区别在于针尖不进入前列腺包膜内。
3 紫外线腔内照射治疗
赵学兰等[4]采用GRSⅡ型脉冲式低压紫外线治疗机。该机辐射的紫外线主要为短波2537A, 生物剂量<1s。机内设有脉冲时间控制装置和手制动器。可根据需要调节紫外线强度及照射时间。通过弓型石英导子, 经直肠进行前列腺照射。患者取膝胸卧位, 石英导子涂润滑剂, 轻轻插入肛门6~7cm, 直达前列腺部位。首次6~7个生物剂量, 5d 1次, 6~10次为1个疗程。用此法治疗CBP 62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96.8%。
4 射频治疗
桂西青等[5]报告采用体外射频热疗法 (ERFH) 治疗有效率为87.5%。方法为治疗床上及患者体表应无1滴水及金属异物, 以患者耻骨联合下缘为中心 (相当于前列腺垂直部位) , 在臀侧和下腹各置圆形电极板1块, 距皮肤5~7cm, 中间以空气为递质。治疗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射频输出功率为65%~74%, 局部体表温度达42.4~43.3℃, 连续2~2.5h为1个疗程, 1周后进行第2及第3个疗程治疗。
经尿道射频热疗, 治疗前口服诺氟沙星0.2g, 每天3次, 连服1周。射频治疗时, 经尿道置入F16电极尿管于膀胱内, 气囊内注蒸馏水10ml后向外轻拉尿管, 使电极固定于前列腺部位, 连接电极板导线并接通前列腺射频热疗仪。设定温度42℃, 时间60min。李宗来等[6]报告治疗1次, 有细菌性症状改善者占21.7%;无菌性症状改善者占61.8%。
5 微波经直肠治疗
治疗前嘱排空膀胱及大便, 先将微波治疗仪接通电源预热5min后, 患者露出臀部, 微波辐射器套避孕套, 套外及肛门涂以石蜡油, 辐射器经肛门放置至前列腺部位, 开通微波机, 调节电源强度, 使直肠温度保持在41.5~42.5℃, 患者有明显热感, 保持50min, 10~12次为1个疗程, 酌情行第2~3个疗程。经直肠微波与药物离子导入同步治疗治愈率为72%, 结果表明微波与药物离子导入同步化方法能明显提高转入前列腺内的药物含量。直肠内直流电药物导入法治疗CBP治愈率达80.6%。
6 激光治疗
有人曾创用氦-氖激光治疗CBP, 方法为用氦-氖激光治疗仪, 患者显露会阴部, 用4mV功率激光在会阴穴 (肛门与会阴部中点) 照射, 每周照5次, 每次10min, 20次为1个疗程。此法对减轻症状, 促进肿胀腺体的消退有一定效果。
7 前列腺尿道局部表面用药
5%弱蛋白银每次10ml尿道灌入, 每周1次, 对伴有后尿道炎明显者有一定作用;对伴精阜充血肿胀明显者可经尿道镜直接涂10%硝酸银。闵立贵等[3]对4例CBP行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灌注1%硝酸银声称效果颇佳。
8 手术治疗
8.1 尿道扩张术
对伴有尿道狭窄或不通畅者可以行尿道扩张, 以利尿液排泄, 降低尿流阻力, 减轻症状, 有利于炎症吸收。
8.2 经尿道电切术
经尿道切除CBP之病灶, 尤其炎症伴有膀胱颈挛缩者可行经尿道电切术, 以解除梗阻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作选择性经尿道电切治疗[7]。李黔生等报告4例CBP, 经电切术后随访1年效果良好。
8.3 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不能控制, 且并发前列腺结石, 可行前列腺摘除术。但手术对一个炎性腺体组织不易切除尽, 又有使感染播散的风险。因术后性功能等问题, 对于较年轻的患者是不适宜的, 患者也难以接受, 故较少应用。王振声等[8]报告采用前列腺被膜十字切开、膀胱颈成型术治疗CBP, 结果非细菌型有效率达85.3%, 梗阻型92.6%, 疼痛型70.6%。手术机理主要是因被膜十字切开, 病灶充分引流, 减轻了对血管、神经的压迫, 硬化的膀胱颈和受压的尿道得以减压。前列腺被膜动脉-勃起神经束的分支分布在前列腺被膜上, 故被膜切开、松解、减压, 血循环可恢复正常, 性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前列腺炎, 慢性,外科治疗,灌注疗法
参考文献
[1]程环瑾, 缪廷杰, 马永江, 等.双囊四腔硅橡胶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9例报告[J].男科学报, 1996, 2 (1) :1-3.
[2]刘昌荣, 屈克新, 颜克钧, 等.前列腺灌注管加压灌注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 15 (7) :20-22.
[3]闵立贵, 段鲁永, 马合苏提.慢性前列腺炎200例治疗总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1, 22 (3) :180.
[4]赵学兰, 霍光莹.紫外线腔内照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J].1994, 9 (5) :304.
[5]桂西青, 李阐道.体外射频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48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5, 10 (3) :168-169.
[6]李宗来, 魏守顺.射频热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8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5, 10 (2) :103.
[7]李黔生, 王庆堂, 姜曙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附4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88, 9:286.
[8]王振声, 赵庆利, 自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 (附102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 (12) :746-748.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篇2
l. 妊娠期的乳房卫生极为重要,从孕后6个月开始,每天用清洁水或中性肥皂水擦洗乳头、乳晕,或用白酒(75%酒精也可)棉球蘸涂乳头及乳晕,以提高局部的抵抗力。
2. 对先天乳头畸形的,在孕后(其实是愈早愈好)加以矫正。可用小酒蛊扣在乳头上,外用布带固定;或用吸奶器吸出,每日1~2次,或行乳房按摩,或用手轻柔的牵拉等。
3.一定要保持乳汁通畅,乳汁淤积是引发乳房炎的重要因素,绝不可忽视。如定时哺乳,每次将乳汁吸尽,如吸不尽,可用吸乳器或按摩挤出,以使乳汁尽量排空。如乳汁过稠,易发生凝乳阻塞乳管,要多进汤液饮食。
4.情绪要好,负性情绪易引起内火,中医说的肝郁气滞,也能造成积奶。家庭成员要多关照与慰藉产妇,个人乐观更为现实。
5.对已有乳头皲裂者要积极治疗,绝不可小视。
6.对机体其他的感染病要妥善的治疗。
7.要注意乳婴的口腔卫生,如口腔有病除治疗外改用喂奶法。
8.不要养成乳婴含乳头睡眠习惯,注意哺乳姿势。
9.一旦发现乳房有异常变化,应即时处理,以免病情发。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篇3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囊肿;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63-01
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和发热,腹部检查扪及囊性肿块,应首先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可能;B超检查显示圆球形,边缘光滑且清晰的液性暗区;CT可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的低密度阴影。慢性胰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多见,男性远较女性多见[1]。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对我院70例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对我院70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8±12.3)岁。
1.2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对7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符合下列情况者予以手术治疗:①囊肿直径>5 cm且临床症状明显;②经2个月以上观察不见囊肿缩小;③伴有胰管结石,胆胰管梗阻等。手术方式包括囊肿空肠丫型吻合、囊肿及胰体尾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囊肿外引流及囊肿胃吻合。本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48例,22例患者囊肿较小给予保守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上腹部压痛性包块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采用保守治疗有效率72.73%(16/22),采用手术治疗有效率97.92%(47/48),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重症胰腺炎,来势急骤,病情凶险,存在胰腺实质的出血坏死。发病4~6周后,坏死组织、胰液等未能排泄、吸收,纤维肉芽组织包绕而形成假性囊肿。由于假性囊肿的压迫,可引起上腹胀痛不适;假性囊肿破裂,可造成胰源性腹水、腹膜炎,或并发消化道出血[2]。西医治疗本病,常用内引流、外引流或囊肿切除术等,均为有创治疗,具有一定风险。若不积极治疗,可并发胃肠道出血、囊内出血,或囊肿部位的腹膜腔内出血、感染、囊肿破裂、压迫邻近器官等。依据中医理论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从起病开始,即可迅速出现邪热由气入血的症状,如上腹疼痛固定而剧烈、拒按,痛及腰背,神志烦躁甚则昏迷,腹部皮下紫斑,血性腹腔积液等。经积极救治,病情虽得以控制,邪气消退,但正气受损,胰腺血脉损伤,瘀血难以消散,遗留假性囊肿,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了上腹隐痛绵绵,痛有定处或如锥刺,舌边可见淡紫瘀斑等瘀血内停的证候群,有的患者上腹甚至可触及瘕积,B超、CT检查也可见瘕积之佐证[3]。
慢性胰腺炎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癌等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需要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来进行鉴别和确诊。超声是诊断胆结石最为敏感的方法,经检查可以肯定或排除,但仍需注意两者是否并发[4]。目前超声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还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分析和判断,也可行超声引导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或针吸细胞学检查以求进一步明确诊断。真性胰腺囊肿多数无临床症状,如为先天性多囊胰,胰腺增大明显时,可发现腹部包块。假性胰腺囊肿多曾有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区创伤史,但早期可无症状[5]。常因发展较大后因发现腹部包块来诊治,或囊肿较大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症状,如胃肠道症状或胆道受压引起黄疸等。假性囊肿破裂时可发生休克、腹膜炎或肠道症状,腹水征,原腹部包块消失。胰腺真性囊肿及较小的假性囊肿因无临床症状,过去很少作出诊断。应用超声显像可以检出1~2cm直径的胰腺囊肿,故对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创伤后的随访检查可观察其预后及转归,对有否假性囊肿形成及其大小、部位可及时提示,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超声对胰腺囊肿的诊断正确率高,可为首选方法[6]。
真性囊肿由胰腺组织发生,其囊肿壁来自腺管或腺泡上皮组织,囊壁内层以胰腺上皮细胞为衬里,囊液内常有胰液存在。先天性囊肿体积较小,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积极治疗,但若不能排除胰腺腺瘤及囊腺癌时,应列为手术适应证。假性胰腺囊肿是继发于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后的并发症。胰液外溢、炎性渗出,加之血液和坏死组织等液体聚积于网膜囊内,刺激周围器官的腹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囊壁。
参考文献:
[1]杨文兵,孟连英. CT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29-230.
[2]李凯. 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4,18:242-243.
[3]董居浩. 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09:239-240.
[4]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俸家伟,王志萍,习源娇,于杰.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01:147-149.
[5]王挥斯,毛恩强,陈尔真.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内镜穿刺引流治疗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5,03:266-269.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诊治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CP患者34例, 男26例, 女8例, 年龄为30~68岁。发病时间1~12年。合并糖尿病6例, 高脂血症4例, 胆石症11例。临床表现:均为持续性不同程度的中上腹胀痛、恶心和呕吐, 脂肪泻、体重下降、出血倾向、夜盲症等症状。内分泌功能低下导致葡萄糖代谢障碍, 继发糖尿病。随病程进展, 腹痛发作疼痛加剧, 但无放射性。少数患者有轻微黄疸。多有饱食、劳累、饮酒等诱发史。
1.2 诊断
临床查体:腹痛发作时上腹部可有压痛, 部分患者伴腹肌紧张, 腹部可触及到包块, 多为合并的假性囊肿或胰周炎性包块。粪便脂肪球检查:在显微镜下可显示多量脂肪滴和未消化的肌纤维等 (定量分析方法也可测定粪便中的脂肪含量) 。血、尿胰淀粉酶检查:急性期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 晚期腺体广泛破坏和纤维化可出现下降。ERCP检查:可见不同程度主胰管不规则僵直、扭曲变形、阻塞、扩张及狭窄、囊状扩张或串珠样改变, 管腔内可伴有黏稠液体或胰管结石。少数患者出现胆总管梗阻征象。B超和CT检查:胰腺呈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形态不规整, 边缘不清, 密度降低, 钙化、胰管扩张或呈分段不规则扩张, 胰腺囊肿, 胆管结石或胆总管改变等。胆管扩张见于合并胆道梗阻患者。血管造影:鉴别胰腺癌。对影响检查的特征性检查, 必要时须剖腹探查方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6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戒酒、限脂、少量多餐,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对长期伴营养不良患者间断给与肠内或肠外营养。给予脂肪泻患者应用外源性胰酶制剂。糖尿病患者予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 应用胰岛素, 同时避免低血糖,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调节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腹痛对症应用止痛药, 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 控制腹痛症状。以延缓或停止胰实质破坏发展。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病症。 (2) 手术治疗:2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及范围制定选择手术方式, 其中行胰管空肠侧侧吻合10例、胰管空肠Roux-Y吻合4例、胰体尾部分切除术2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腺次全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全胰切除术2例, 腹腔神经丛封闭术1例。
2 结果
非手术治疗6例, 临床症状轻微, 经治疗得到有效改善。手术治疗28例, 术后随访6个月~2年,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0例, 明显改善7例, 腹痛缓解不明显1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CP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CP的诱发因素有多种, 其中胆道疾病和 (或) 酒精中毒为主要诱因[1,2]。由于炎症持续不断地发展, 导致胰腺实质持续损害和纤维化等复杂、永久的损害。临床诊断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临床表现要注意是否存在长期饮酒史,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出现异常也是重要的诊断标准, 其中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 CT相对鉴别占位性病变效果较好。外科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维持疗法, 由于CP难以彻底治愈, 复发率高, 因此, 应及早预防胆道感染, 忌暴饮暴食和酒。手术治疗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根据临床经验, 病变特点, 选择合适时机和手术方式,
总之, CP的诱发因素有多种, 早期诊断较难, 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借助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进行有效确诊, 进一步确诊还可作病理学检查, 外科治疗主要是缓解腹痛, 最大程度保留胰内、外分泌功能, 延缓疾病进展, 针对治疗合并症,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华.病理学检查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胰腺病学, 2004, 4 (3) :129-131.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 篇5
传统医学认为,前列腺炎属于“精浊”的范畴,多由外感湿热毒邪、内伤酒食、纵欲无度所致,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辩证施治。那么,不同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呢?
1.湿热蕴结型:患者多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会阴胀痛不适、尿末滴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前列腺液镜检结果:白细胞数量增多(也可有脓细胞),前列腺液培养多有细菌生长。在治疗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各15克,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连翘、虎杖各10克,甘草、木通、大黄各5克,旱莲草、白茅根各30克。患者可将上药水煎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气血瘀滞型:患者多有会阴部刺痛明显,疼痛牵引小腹、睾丸、阴茎及腰骶部,小便滴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缓或涩等症状,前列腺液镜检结果:有少量或中量的脓细胞。在治疗上,应选用行气活血,配以清热利湿的药物,如丹参、泽兰、赤芍、留行子、制乳香、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白芷各10克,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患者可将上药水煎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3.肾气亏虚型:患者多有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尿末滴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早泄等症状。偏阳虚者,可伴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沉无力的症状;偏阴虚者,可伴有五心烦热、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的症状。在治疗上,偏阳虚者应选用温肾助阳的药物,如肉桂、附子(先煎)、杜仲、熟地、山药、枣皮、枸杞子、丹参、仙茅、川断各10克,炙甘草5克;偏阴虚者应选用知母、黄柏、枣皮、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各10克,旱莲草、白茅根各15克。患者可将上药水煎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在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多兼有肾阴不足的症状,在治疗上除应根据其不同的兼症酌情加用利湿或活血之药外,还可配合选用下列治疗方法:
1.取大黄、红花、川椒各20克,丹皮、留行子、白头翁、野菊花各30克,黄柏40克。将上药水煎后取汁500毫升,每次用100~200毫升此药液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2.取龙胆草、山栀、黄芩、黄柏、萆薢、生地、土茯苓、车前子各10克。将上药水煎后取汁坐浴,每日坐浴2~3次,每次15~20分钟。
普外科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对2010~2013年的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1.2 方法
此次研究的患者分别使用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有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对其进行胰包膜切开, 其中有2例实施空肠造瘘手术, 7例胆源性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手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21例, 主要以弥补其血容量不足, 使用有效的生长抑制素及中药清胰腺汤进行治疗。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出现。
3 讨论
通常来说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将已经坏死的胰腺进行切除, 也能够将全部的胰腺进行切除, 可是无法使重症胰腺炎致死率过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的情况得到改善[2]。所以, 临床中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 不要在初期就选择手术的方式。非手术为主要治疗的方式比较恰当, 选择手术来进行辅助治疗, 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 让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3.1
诊断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不同病情, 其临床表现也有较大的不同, 所以对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治疗方案能够对其预后起到很好的作用。通常来说, 很多患者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对其病症进行改善, 可是有些患者无法这样, 其病情的变化比较快, 导致了较高的死亡几率。所以, 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确定前, 要详细的进行病症诊断, 了解病情, 确定治疗方案。
3.2 非手术治疗
使用非手术的方式来进行重症胰腺炎治疗, 患者出现休克的几率很低, 通过液体来作为复苏前提, 给患者提供血容量补充, 改善体内的电解质紊乱情况, 还有就是需要对患者的胃酸进行控制, 使用抗胰酶分泌药物。
3.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时对已经感染坏死的胰腺组织进行切除, 使用多管引流的方式来对患者的腹腔内感染区域进行冲洗。对胰外腹膜患者, 应该要对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 进行腹腔引流。对胆道堵塞和感染患者, 需要进行切开引流, 对胰腺感染范围严重患者, 应该要进行胃造瘘手术治疗。
3.4 手术的时机和指征
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中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了胆源性和非胆源性这两类情况, 患者的胰腺细胞有坏死和感染的症状。临床中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 其表现也不同, 在不同的阶段均有不同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中需要尽早的接受治疗, 综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与非手术的方式进行结合使用, 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早期的手术引流可以帮助患者把体内的坏死胰腺组织清除干净, 然后对其毒素进行清理, 改善患者的休克病症, 能够让其心功能得到改善, 避免感染。使用松解胰腺包膜的方式也有助于患者的胰腺组织病变的改善。尤其要注意, 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时, 必须要彻底, 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起到了保障。对于患者的重症胰腺炎病症个体差异性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必须的, 在早期治疗中非手术方案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方案, 辅助手术治疗, 对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也让后期的手术成功率得到了提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根据本院接收的30例重症胰腺炎 (SAP) 患者临床资料来进行探讨分析, 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 全部的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 都得到了治愈。结论 根据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方式来看, 手术治疗可以当做辅助治疗, 以非手术为主导, 患者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昌毓穗, 刘季春, 傅华群,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归变化的分析及其再认识.上海医学, 2012 (15) :927-92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13~76岁, 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8例, 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2例。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有胆绞痛病史;体检时, 上腹部、腰部压痛, 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及腰部、季肋部、腹部有青紫色瘀斑;CT扫描提示胰腺明显增大, 局部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 胰周积液;B超或MRCP显示胆管、肝内胆管扩张, 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胆囊充盈结石。一般均能显示性质及梗阻程度 (结石、十二指肠狭窄结石嵌顿, 完全梗阻) ;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1.3 治疗方法
1.3.1 28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 非梗阻性有19例, 治疗方法:首先要禁食, 胃肠减压;针对胆管感染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抑制胰酶分泌及合成, 抑制胃酸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予肠外营养支持、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保护。经过治疗, 待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2周后行延期胆管手术。梗阻性9例, 采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同时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合理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离子泵阻断剂 (如奥美拉唑) 等。
1.3.2 12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 非梗阻性有9例, 先行非手术治疗, 病情缓解3~4 周后7例行胆管手术。梗阻性3例, 有2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和腹腔引流术。有l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霉菌感染、胰瘘等并发症, 经清创引流+抗霉菌感染处理。
2 结果
4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无论采用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质量, 都没有死亡的病例, 都达到治愈的效果。住院时间15~30d, 平均住院时间21d。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胆结石向胆总管远端移动时, 结石嵌顿在壶腹部引起梗阻或者在通过壶腹部时, 造成短时或过性梗阻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 继而造成胆汁向胰管逆流或胰管高压, 导致胰酶的异常激活, 产生自我消化, 引起胰腺、胰周, 继而全身的炎症性疾病[3]。胆源性胰腺炎占我国急性胰腺炎总数的55%~65%以上, 临床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型, 通常由以下因素引起:胆石或蛔虫嵌顿壶腹部或发生炎症、水肿和痉挛使壶腹部出口梗阻, 致胆汁排出障碍, 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 则胆汁可通过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 引起胰腺炎;胆石移行过程中损伤胆总管和壶腹部, 或胆管炎症引起Oddii括约肌功能不全, 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 激活胰酶;胆管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汁酸、非结合性胆红素和溶血卵磷脂等均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弥散到胰腺, 激活胰酶, 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上述因素中尤以胆石症最为多见, 与胆源性胰腺炎与胆胰管共同通道的存在有关。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的表现是胆管结石所致胆管问题和继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总和。在发病过程中, 两者的严重程度上并不一致, 有的表现以胆管疾病为主, 有的却以胰腺炎为主, 故在对两者的处理上有先后与主次之分[4]。
为了减少胃液和食物对胰腺的刺激, 降低胰酶和胰液的分泌, 使胰腺得以休息, 给予胃肠减压及禁食;为了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 防止再继续自身消化, 给予生长抑素;为了解除Vater壶腹部出口受阻.防止Oddi括约肌持续痉挛进一步升高胰内压, 给予解痉挛治疗[5]。通过研究认为, 对于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非梗阻性) 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通过非手术治疗, 可以控制重症胰腺炎恶化, 促进其向轻症方向转归, 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均起到重要作用。
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首先要鉴别有无胆管梗阻病变, 凡伴有胆管梗阻者, 应该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解除胆管梗阻[5]。对于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如有胆管梗阻。有重症急性胆管炎表现, 或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者应即时行手术治疗,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腹腔冲洗引流术, 手术力求快速、简单、有效。手术中的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较少的特点, 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仅分轻型和重型, 还分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因此,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应分型而治, 对急性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 宜早期急诊手术。对其他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宜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后期治疗胆石症, 均能得以缓解。近年来, 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延期手术。急诊手术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容易对胆管造成不必要的探查, 早期手术并不会改变胰腺炎的病程, 应待急性炎症消退后手术, 其理由是绝大多数嵌顿的细小结石最终将自然排出, 不会影响病程结果, 其严重性是由发作时组织破坏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决定的。前瞻性随机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延期手术组, 认为早期手术不能改变胰腺炎的转归, 还认为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病程中胆结石仅为诱发因素, 早期手术治疗对胰腺炎的逆转弊大于利, 故宜先行非手术治疗控制胰腺炎症后延期手术。在病程早期手术不仅不能阻断胰腺炎的病程发展, 反而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 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加重器官衰竭的发展。且会增加不必要的胆管探查, 从而加重机体损伤, 不利病情恢复。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8例, 其中19例非梗阻性, 9例梗阻性;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2例。其中非梗阻性9例, 梗阻性3例,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结论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因分型而治可靠可行;内镜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梗阻型,非梗阻型
参考文献
[1]彭淑牑, 李江涛, 刘笑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7, 15 (1) :7-8.
[2]田伏洲.内镜胆管减压治疗急性胰腺炎20年探索与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学, 2005, 25 (6) :347-349.
[3]周军, 李宜雄, 汤恢焕, 等.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15 (6) :409-411.
[4]王晓松, 葛春林, 郭仁宣, 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2, 11 (3) :131-134.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篇8
1 慢性胰腺炎的致病危险因素
与慢性胰腺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 酗酒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其他有高脂血症、家族遗传性因素、胰腺先天性异常、胰腺创伤或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突变或缺失等。有20%~30%患者的相关致病因素不明确。在我国有报道称胆石性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 慢性胰腺炎的一些患者合并有胆管结石[1], 但这种胆石性因素与慢性胰腺炎的因果关系尚未被设计严格的研究证明。
2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对伴有胰管结石和胰管扩张并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 诊断比较容易, 但对早期、临床症状轻微, 并且无明显胰腺形态改变的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可能十分困难。虽然可以借助组织学作出诊断, 或结合组织形态学和胰腺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但是侵入性的胰腺组织活检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 有时患者也难以接受, 因此影像学的改变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胰腺功能试验可以对慢性胰腺炎的功能损害作出大致的评估或作为诊断的补充, 仅依赖胰腺功能试验不能诊断慢性胰腺炎, 因为功能试验不能区别慢性胰腺炎和无慢性胰腺炎的胰腺功能低下。
腹痛是慢性胰腺炎重要的临床症状, 但表现差异较大。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放射到背部, 但压痛较轻, 腹痛可能因进食、饮酒而诱发。但许多患者并无这种典型的疼痛, 因此, 任何不能解释的腹痛均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许多患者常伴有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障碍, 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腹泻、脂肪泻、体重减轻及糖尿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各种并发症, 如:胰腺假性囊肿、胆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胰性腹水等。约20%患者以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 而无腹痛症状。
2.1 影像学检查
2.1.1 腹部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
腹部X线平片出现阳性结石或钙化影像, 或者超声检查发现胰管扩张及结石或囊肿有诊断价值。有钙化或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腹部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可以作出约90%的可信度诊断, 这两种影像学检查目前仍然作为最初的筛选诊断。
2.1.2 CT检查
在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排除引起类似慢性胰腺炎症状的腹腔内其他疾病中, CT仍是最好的和使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手段。其可以确定胰管胆石和胰实质的钙化、主胰管扩张和胰实质萎缩, 并可显示假性囊肿的形成和胰周筋膜增厚等, 对中、晚期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对早期、胰腺病理改变轻微的慢性胰腺炎, CT的诊断作用受到限制。
2.1.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检查
除病变晚期可以发现的胰管扭曲、狭窄、结石和囊肿外, ERCP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发现早期和轻型病变的胰腺小胰管或分支出现的不规则扩张, 也可以发现中期主胰管的类似改变, 但对一些无胰管改变或变化轻微的患者, 其诊断价值则受限。
2.2 胰腺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检查
外分泌功能检查分为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和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两类。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系利用胰泌素和 (或) 胰酶泌素直接刺激胰腺分泌, 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利用配方餐等方法刺激胰泌素和胰酶泌素分泌, 继而达到刺激胰腺分泌的目的, 两者均通过测量胰腺分泌的胰液量、胰液电解质浓度和胰酶量来评估胰腺外分泌的功能。但目前的各种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的敏感度较低, 仅在胰腺功能严重受到损害时才能出现诊断性结果, 临床价值有限。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反映胰腺内分泌功能状态, 只有晚期 (胰腺功能损失90%以上) 方出现变化。
2.3 其他实验室检查
2.3.1 血清淀粉酶
急性发作期可见升高。发生胰性腹水、胸腔积液的患者, 其腹水、胸腔积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升高。
2.3.2 生物标记物
最常见升高的标记物为CA19-9, 但通常升幅较小, 如果明显升高, 应该警惕合并胰腺癌的可能[2]。短期内升幅较快, 胰腺癌的可能极大。
2.4 胰腺活检
组织活检是慢性胰腺炎诊断的最关键和诊断中最后一环, 尤其对病理形态改变尚不明显的早、中期慢性胰腺炎有重要价值, 但其是侵入性的方法, 有一定的并发症。
3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包括: (1) 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 去除病因, 纠正存在的胰管梗阻因素和保护胰腺功能; (3)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寻求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替代治疗。目前, 常采用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侵入性的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3.1 非手术对症治疗
3.1.1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导致的腹泻和脂肪泻的治疗
采用外源性胰酶制剂替代治疗, 辅以饮食治疗。胰酶制剂宜在进餐时服用, 以确保酶的活性和与食糜充分混合发挥最大作用。具体用法为开始进食后口服25%剂量, 进食中间口服50%剂量, 即将结束进食时口服最后的25%剂量。为确保胰酶活性, 可同时服用抑酸药物。患者应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对严重脂肪泻的患者, 可能存在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等缺乏, 应注意补充。
3.1.2 发生糖尿病的治疗
按糖尿病的处理原则治疗。
3.1.3 疼痛治疗
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太清楚, 可能与胰周神经炎性浸润、胰管和胰实质内压力增高、反馈机制异常、与癌变有关的导管梗阻等有关。此外, 继发性并发症如假性囊肿、胰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等可能加剧疼痛。疼痛治疗前, 须先对患者进行评估, 如存在胰管梗阻因素及并发症等, 非手术治疗效果差, 应转入外科治疗。
(1) 镇痛药物:治疗应以非甾类抗炎药物开始, 如果必要, 可用曲马多或丙氧酚类的镇痛药物。只有在使用上述药物疼痛不能缓解或加重、或有并发症时, 方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 (2) 胰酶制剂:胰酶制剂止痛的原理是通过激活十二指肠内的丝氨酸蛋白酶达到反馈性地抑制胰腺外分泌。慢性胰腺炎由于分泌的胰酶活性低, 常不足以激活丝氨酸蛋白酶, 而后者是胆囊收缩素 (CCK) 的主要降解酶, 导致胰腺持续受到CCK的刺激。因此, 外源性胰酶可以使胰腺得到休息和缓解疼痛。要获得这种反馈性抑制, 须保证外源性胰酶在近段小肠发挥作用, 近段小肠是丝氨酸蛋白酶和CCK产生的部位。因此, 应该采用无肠衣制备的胰酶制剂。另外, 为避免胰酶制剂被胃酸降解, 应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小胰管病变对胰酶制剂的止痛效果反应优于大胰管病变。胰酶制剂使用1个月无效的患者, 应做ERCP检查, 如有外科或内镜治疗指征, 应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3) 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奥曲肽0.2 mg, 3次/d, 皮下注射。 (4) CCK拮抗剂:弱木酰胺和氯谷胺可以通过降低CCK水平达到止痛。 (5) 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E, β胡萝卜素和甲硫胺酸可能有止痛的作用, 但尚无充分的证据。
3.2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主要用于慢性胰腺炎导致的Oddi括约肌狭窄、胆总管狭窄、胰管狭窄和胰管结石。尚无肯定的证据证明内镜治疗有效。
3.2.1 胆总管狭窄
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胆总管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0%~20%, 主要表现为黄疸、淤胆性胆红素血症和胆管炎。内镜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置入支撑管, 平均支撑时间8个月~10个月, 3个月~4个月更换支撑管。对胆总管狭窄, 长期的疗效还不确定, 但对年老和体弱的患者较为适用。
3.2.2 胰管高压扩张
一般认为胰管内压力增高是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原因, 因此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特发性、胰腺分裂性的慢性胰腺炎是经内镜胰管支撑治疗的适应证。近期疼痛缓解作用较好, 长期的疗效还不确定。
3.2.3 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和胰管结石
Oddi括约肌成形术治疗慢性胰腺炎、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 短期止痛效果良好。对有胰管结石的患者, 内镜网篮取石可以尝试。
3.3 外科治疗
晚期实施的各种术式的外科治疗很难改善胰腺功能和延缓胰腺病变的进程, 治疗成功的标志是疼痛的缓解、发作频率和程度的下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早期或中期干预可能会延缓胰腺实质的改变, 保护外分泌功能和推迟糖尿病的发生。因此, 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用尽可能简单的术式来治疗并发症对胰腺实质的损害和尽可能少地切除胰腺实质, 以避免糖尿病和外分泌功能不足[3]。
3.3.1 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包括: (1) 难处理的疼痛; (2) 并发症如胆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脾静脉血栓形成、胰性腹水、胰腺假性囊肿等。
3.3.2 外科术式的选择
选择术式需考虑的解剖因素有胰管的直径、胰管梗阻的部位和是否存在局部包块。 (1) 胰管纵行切开减压胰肠侧侧吻合术:主胰管扩张和胰管结石常采用这种胰管纵行切开减压胰肠侧侧吻合的术式, 主胰管切开的长度取决于管内狭窄部位能否全部切开。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炎性改变集中于胰头、Oddi括约肌狭窄等, 是此术式主要的适应证。改良术式有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前者主要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率较高, 后者的风险是潜在的胰头癌变。 (3) 胰体尾或胰尾切除术:炎性病变或主胰管狭窄集中于胰体尾或胰尾, 可以采用胰体尾或胰尾切除术, 此术式可以同时切除脾脏, 也可以保留脾脏。 (4) 局部切除术加胰肠吻合术:对于胰体部的局限性炎性包块, 胰头组织基本正常, 胰尾部病变系胰体部的局限性炎性包块导致的梗阻性改变, 如胰尾胰管扩张、纤维化, 可以采用这种术式。
参考文献
[1]钱家鸣.我国慢性胰腺炎病因分析[J].胰腺病学杂志, 2004, 4 (2) :65.
[2]傅德良, 倪泉兴, 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1, 6 (1) :82-84.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67岁。临床表现:12例均有上腹部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膜炎体征,血尿淀粉酶不同程度升高。影像学检查:12例B超检查,10例诊断为胰腺炎,7例CT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炎,12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依据:①持续性加剧的上腹部疼痛,尤其疼痛向全腹扩散;②以上腹部为主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③血尿淀粉酶增高;④影像学检查。治疗结果治愈9例,死亡3例。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败血症1例。
2讨论
2.1手术指征及时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大致为:急性生理功能紊乱期(发病4~5d),胰腺坏死期(5~14d),胰腺感染期(10~14d以后).故近年来,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时机问题上提出了“个体化方案”;但标准不统一。有人主张,只有胰腺已坏死并且发生严重的感染,才有手术的绝对指征。
本组病例“个体化治疗案”的手术指征是:在积极保守治疗期间,一旦体温及血尿淀粉酶值持续升高、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立即急诊手术。由于发病早期即有血性腹水渗出,很快出现腹膜炎,客观上造成本组病例均在早期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特点:松解了胰腺被膜,降低了胰腺组织水肿而承受的高压,及时清除了胰性腹水及坏死组织,疏通胰管,改善血液,终止其病理过程,从而减少毒素吸收,防止酶休克的发生。能较大提高治愈率。
2.2关于手术方式及腹腔灌洗:本组病例均行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坏死组织清除,在胰周围放置多根双套管,下腹部放置卷烟及硅胶引流管,间断缝合封闭胃结肠韧带,除3例外,胆总管造瘘引流,有胆结石者切除胆囊。胰腺周围的双套管置待手术后持续腹腔灌洗,下腹部引流管是为了引流漏人腹腔的渗液、灌洗液。
由于胰腺的坏死,感染是持续性发展的,而我们的手术时机较早,手术时尚未完全坏死的胰腺组织在术后继续坏死、感染,不能企图一次手术彻底解决问题,故手术后的灌洗引流就显得至关重要。灌洗液由生理盐水加适量的甲硝唑或庆大霉素配制而成,每日用量3000~5000ml,持续半个月,使有害的液体得到稀释,并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碎片一起被冲洗排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慢性前列腺炎如何治疗 等 篇10
黄××同志:
1、你曾有左肺结核病史,经治疗已愈。至去年又出现潮热、盗汗,有时还伴心跳、心区隐痛,但多次X光拍片肺部都无明显病症。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像肺结核病复发的症状,但它不一定就是结核病。在尚未确定有结核病的充分证据前,就服用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似嫌操之过急,多有欠妥。因为此类药对肝脏易有损害。建议你检查血沉及作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并密切观察体温和体重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必要时作个肺部CT检查,还应找医生诊察有否肺外结核。总之,不宜轻易擅用抗痨药。
2、你诉心前区隐痛,心跳不固定,心率波动在63~110次/分之间,就认为是心肌炎,其根据也是不充分的。一般心肌炎多有病毒或细菌的急性感染史或风湿热的活动史,心跳恒定地偏快,更主要的是心电图上有心率过快,ST波或T波,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损伤的改变以及血检有心肌酶谱等变化。你用心痛定治疗心肌炎作用不大,可能还会令心跳更快。至于你胸痛究竟是什么病,那就得进行更全面(尤以心脏等)的检查,后再请医生进行分析,不能窥之一角而概论全局地非科学性地片面臆断。
主任医师、教授 罗发瑞
慢性前列腺炎如何治疗
譚××同志:
看了你的来信,我认为你患有前列腺肥大(或增生)等慢性前列腺炎。本病的治疗最好是到泌尿外科作电切。前列腺手术术前要作B超,明确前列腺的大小。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尿急尿频。此时用氨卡西林这类药是没有多少效果的。可点滴灭滴灵、来立信(氧氟沙星)或先锋霉素这一类药。急性炎症消除后,可服用前列康。
教授、主任医师 王崇文
腿部有功能性异常感值得重视
周××同志:
来信说你近半年来右下肢小腿外侧反复发生突然的灼热感,约10分钟可自行消失。这种症象在我从医的生涯中极少碰到,不知发作时局部皮肤、肌肉、神经系统反射有否异常改变?如果没有反常现象,则局部发热可能属于功能性感觉异常,特别是自诉近半月还有向上腿部延展之趋势,则当然是值得重视的。建议如下:
1、发作时到当地医院诊察一下,看看局部皮肤颜色有否充血,下肢动脉转动情况、神经反射及局部感觉有否异常。
2、检测一次血糖和血脂,看血糖是否正常,以排除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
3、必要时到有条件的医院神经科就诊,可考虑作下肢神经传导速率的检测,以进一步明确下肢血管神经等有否器质性病变;
4、目前治疗上可先使用维生素B1、弥可保(或维生素B12)肌注或内服,也可内服点活血通络的中成药,如丹参滴丸、大活络丸等。试试,看效果如何。
主任医师、教授 罗发瑞
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诊断
龙××同志:
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一小息肉,自觉从心口到咽部有烧灼感。我认为你极有可能患了反流性食管炎。我建议你复查胃镜,作食管息肉病理活检,以确定其性质(良性或恶性)。你父亲曾患过肠道癌,更应考虑遗传因素。我省只有南昌大学一附院有超声胃镜,它可以确定息肉的侵犯深度,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建议你服两种药:1、洛赛克20mg,每天两次,服7天;吗丁啉10mg,每天3次,服7天。如果有效,也有助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
教授、主任医师 王崇文
髋关节发炎也可能是卵巢功能减退
况××同志:
你来信说,你专程到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和骨中医科看病,拍片,结果是髋关节发炎、骨质疏松。这很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起的。你的双腿骨头疼痛其实是骨质疏松所造成的。你可以试用尼尔雌醇或利维爱进行治疗。不过,这两种药的应用应该个人化,"合身度量"地服用。针对性治疗是有效途径。其治疗方案应在妇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不能擅自用药。
主任医师、教授 黄维新
头昏呕吐怎样检查、服药
乐××同志:
来信诉你有脑动脉供血不足以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现象,且脑血管彩超检查报告也认为有脑动脉粥状硬化及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你目前已用丹参滴丸及银杏叶片等治疗月余,但还时常发头昏、呕吐、乏力等症象。建议你进一步作头部CT或磁共振(MRI)检查,以排除脑腔隙性梗塞等,还应查查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
药物治疗方面可加用尼莫地平10mg,每天3次,培他司定片4mg,每天3次,以及银杏叶制剂(片剂或口服液等)。当然还有很多静脉滴注的药物,如尼莫通、葛根素、灯盏细辛(或灯盏花素)、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等,均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每个疗程大概要10~14天。如有血脂异常还应加服调血脂的药,血黏度高加服肠溶阿斯匹林等。
主任医师、教授罗发瑞
脑动脉硬化的调治
虞××同志:
从你来信,知你经彩色超声波检查发现有右颈总动脉球部粥样斑块形成伴轻度狭窄,左颈内动脉起始部也有粥样斑块和狭窄现象。又脑磁共振(MRI)检查的印象是①左侧茎基底节区陈旧性脑梗塞,②老年性脑萎缩,③脑白质疏松。
从上述情况综合起来,结合你的年龄,脑动脉硬化是已肯定无疑。由于它影响到脑动脉供血不足,加上还有陈旧性脑梗塞,所以发生头晕似醉酒状,行路不稳等症状,好在你能重视及时住院治疗,用过灯盏花素、葛根素、胞二磷胆碱、丹参、辛伐他汀等药。如果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好,可再来一疗程。
此外,你可内服点尼莫地平或西比灵、都可喜、中药银杏制剂。调整血脂的药物--辛伐他汀,如无肝功能障碍,还可坚持服,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还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如果没有胃溃疡病,建议你还加服肠溶阿司匹林(或缓释阿司匹林)以防动脉血栓形成,发生新的脑梗塞。当然除药物治疗外,参加适度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忌烟少酒,情绪乐观,正确对待慢性病的疗治。至于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等都属于老年退行性改变,不宜过于去计较它。有条件应到有心脑血管、神经专科的大医院复诊。
主任医师、教授罗发瑞
结肠息肉的检查治疗
朱××同志:
你来信问及有关你患结肠息肉的一些问题,现回答如下:
1、你经多次内镜检查,电切,病理均诊断为腺瘤伴有部分细胞Ⅰ-Ⅱ度增生。这说明你的息肉是多发性的,当然不能排除每次内镜检查是否有漏诊。所以内镜检查一定要仔细,要做到反复观察,特别在某些肠段或者较小的息肉。除此,对于一些大息肉(2.5公分以上),短蒂或无蒂息肉有时为安全起见可采取分次电切。
2、根据病理学检查,腺瘤可分多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3种。腺瘤属于癌前病变,有25~40%的腺瘤癌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较低,约为3~8%。文献报道腺瘤轻度(Ⅰ度)增生者癌变率为5.7%;中度增生(Ⅱ度)癌变率为18%;重度增生时为34.5%,有人认为重度增生就是早癌。我不清楚你腺瘤发生的部位(左侧比右侧癌变机会多,部位越低癌变的机会也越高),你已经有Ⅰ-Ⅱ的异型增生,很有必要到条件好的医院复查,以确定治疗方案。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篇11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
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及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AGP患者共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l~80岁,平均48.3岁。住院时间10~55d,平均24.8d。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第2次方案诊断标准[1]。胆道疾病分别为单纯胆囊结石32例,胆总管结石26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结石嵌顿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临床诊断标准为:(1)血尿淀粉酶升高;(2)体格检查:上腹部、腰部压痛,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3)CT检查提示胰腺明显增大,局部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胰周积液;(4)N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全组患者轻型58例,重型12例,其中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1.2 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
本组轻型患者中行CT扫描提示胰腺有不同程度的肿大43例,余15例均未见胰腺肿大或坏死,入院后首先予以非手术保守治疗,包括控制饮食或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抗酸、应用胰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37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分别在1~4周后择期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4例因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致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在入院后2~3d内施行胆囊切除术。本组有12例重型患者,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入院后3例行CT扫描提示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渗液,胰腺有不同程度坏死30%~40%,1例CT示胰腺坏死50%以上,腹腔内大量渗液,施行了急诊或早期手术(入院后2~3d内),此3例行早期手术,术式为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胰床松解引流术。6例行CT扫描提示腹腔内少量渗出,胰腺坏死<30%,予以保守治疗2~4周待症状完全缓解后行择期手术,术式为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2 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58例轻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未出现并发症;12例重型患者中,早期手术4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其中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MODS。8例延期手术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 d u l t r e s p i r a t o r y distresssyndrome,ARDS),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
3 讨论
AGP的临床病理特点是同时存在胆道与胰腺损害,从胰腺炎的角度来看,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化治疗,延期手术”,从胆道病变分析,要考虑有无梗阻及临床分型[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早期手术还是待胰腺炎症消退后延期手术,目前仍有争议。主张早期手术者认为,早期去除嵌顿于胆总管结石,能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提高生存率。
关于AGP的治疗,近年来,在外科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上较以前更明确。当胰胆管梗阻,内压增高可能将结石推出壶腹部,从而解除梗阻,使胰腺炎得到缓解。但也有研究表明,胆道梗阻的时间与全身和胰腺局部的病理改变成正比,尽早去除嵌顿结石,能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阻断胰腺炎的病理进程。因此ABP的治疗要兼顾胰腺炎和胆道疾病两者的处理。轻型患者以胰腺病变为主,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防治并发症,补液及抗感染,预防胰腺的自身消化及坏死组织的感染。病情缓解后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但间隔时间一般应选择在病情缓解1~4周。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时要及时手术。本组患者中轻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24例轻型AGP患者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而早期手术。AGP重型患者的治疗方案,采取手术治疗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一直存在争议[3]。过去一旦确诊就要早期手术治疗,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手术并不能阻断重症胰腺炎的发展,亦不能降低病死率,本组早期手术3例,死亡1例。大部分病人通过早期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血淀粉酶等已恢复正常,但手术时依然可以发现腹腔内炎症明显,手术风险大,因此对于ABP病人需综合考虑胆道疾病性质、胰腺病变程度以及全身状况来决定,参考胰腺CT来辅助判定腹腔内炎症情况,以选择手术时机。
总之,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但应正确判断和选择其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其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2]Bismar HA,A1-Salamah SM.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J].Saudi Med,2003,24(6):660~664.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推荐阅读:
中医怎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06-06
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体会06-16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09-11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09-27
慢性非细菌型前列腺炎06-21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10-13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05-24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11-15
按摩治疗急性胰腺炎10-14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