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理论(精选10篇)
非对称理论 篇1
0引言
振动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振动可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不同的种类[1]。近年来, 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从非对称的视角出发,已经开展了许多非对称振动的基础研究工作[2,3]。在精密驱动领域,压电惯性驱动器利用压电元件的非对称振动来驱使机构运动[4,5,6]。这类压电元件非对称振动的成因,从广义上说,主要可以归纳为激励信号、振子结构和外部约束的非对称设计。例如,在激励信号非对称设计方面,Dalius Mazeika,Piotr Vasiljev[7]提出非对称三角波的电控方式,研制了一种直线型压电惯性驱动器,最大输出速度和负载可达20 mm/s,8 g。W. M. Chen等人[8]以非对称占空比的矩形波作为驱动信号,开发研制了新型二自由度压电惯性驱动器,直线和旋转速度分别可达21 mm/s,3. 72 rad /s。在振子结构非对称设计方面,Ping Zeng等人[9]提出以非对称夹持结构的压电双晶片振子为动力元件,利用振子非对称振动产生惯性力差的机理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马达,最小分辨率和最大线速度可达0. 02μm和16. 87 mm/s。在外部约束的非对称设计方面,Jianming Wen等人[10]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该驱动器在顺逆时针运动时通过改变正压力来产生非对称的摩擦力矩,从而实现驱动器的定向转动,最小分辨率可达10μrad。Xiaotao Li等人[11]研制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摩擦力与惯性力匹配的压电直线驱动器,最大速度和输出力分别可达5 mm/s和10 N。虽然,学者们已利用非对称振动研制了多种压电惯性驱动器,其驱动机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非对称结构的单摆,尝试用以探讨和解释该类驱动器的致动原理。
作为物理学中的经典模型,单摆是研究和讨论振动机理的理想角色[12,13]。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一种非对称单摆为研究对象,将从能量特性和周期特性角度出发,对该单摆在周期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非对称振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非对称驱动的机理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1非对称单摆模型结构和边界条件
本研究所提出的非对称单摆是一种通过在单摆圆心垂直位置向下点设置固定支点的方法,使左、右摆动半径产生变化的新型单摆结构装置。非对称单摆模型主要由摆球、摆线和钢钉3个部分组成。其中,假设模型中摆线为不可伸缩的轻质细绳,摆球半径远小于摆线长度,布置在中心线上的钢钉不产生变形与位移。
非对称单摆运动原理如图1所示。球在微小扰动下从中心线一侧自由释放,在重力作用下周期性来回摆动。
每当摆球经过中心线时,钢钉对摆线产生阻挡作用,摆动中心将在O1和O2间交替变换,摆长L1和L2 也随之产生更替,其中R为O1和O2的中心距。换而言之,在一个运动周期中,摆动中心和摆长条件将改变两次。为了方便研究与讨论,可将非对称单摆的运动过程以中心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任意时刻的摆角分别为θ1,θ2。
2理论分析
2. 1 非对称单摆动力学方程
为了探讨所提出的非对称单摆的动力学方程,本研究首先分析长度为l,摆球质量为m的对称单摆运动原理。在摆线长度远大于摆球半径和忽略摆线质量的条件下,且考虑阻尼影响因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称单摆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 θ—角位移,c—阻尼系数,g—重力加速 度, Fcos Dt—周期性驱动力。
令式可表示为:
由于铅垂平面内钢钉的存在,非对称单摆在振动过程中每次通过中心线时,将同时改变摆动中心和摆长。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悬挂点摩擦的条件下,非对称单摆在中心线左、右两侧的振动微分方程可以表述为:
式中:
2. 2 非对称单摆的能量分析
若不考虑能量耗散,非对称单摆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摆球重力做功,所组成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系统总能量为:
若将摆球运动轨迹的最低点作为零势能点,非对称单摆在运动过程中左右两部分的动能和势能可以分别表示为:
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中心线两侧选择满足边界条件的任意一点,作为自由释放的起始位置。以起始位置为右侧为例,运动初始条件为θ1max= θ0,摆球在释放瞬间的动能、势能和总能量分别为:
根据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sin2( θ/2) = 1 - cosθ,当非对称单摆在两侧来回摆动时,系统任意时刻的总能量和势能可以表示为:
由式得,动能是总能量与势能的差值,即Eki= Em- Epi,系统在两侧的动能可以表示为:
若起始位置为左侧,运动初始条件为θ2max= θ0,根据上述相同推导过程,可得到任意时刻系统的总能量、势能和动能分别为:
由式( 12 ~ 14) 的理论推导可知,非对称单摆从左侧和右侧自由释放的运动过程具有相似的能量特性。根据上述推导,本研究用Matlab软件绘制了系统机械能、动能、势能与摆球所处位置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图 2 非对称单摆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图2表明,在铅垂方向,非对称单摆具有能量守恒特性,即系统机械能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非对称单摆的运动不对称性,动能和势能也表现出左右两侧不对称的特点,且两者在摆长L1侧的平均变化率均大于摆长L2侧。
2. 3 非对称单摆的周期分析
周期是单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利用椭圆积分法[14]、算数几何平均法[15]、超几何法[16]等方法,提出了大量关于单摆周期问题的精确解和近似解。本研究将根据已建立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中心线左、右两侧运动时间叠加的方式,在大摆角情况下研究非对称单摆的周期影响因素。
当摆角较大时,非对称单摆的运动不再是简谐振动,而是非线性振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无阻尼单摆运动的精确周期公式实际上可以用第一类椭圆积分表达[17]:
式中: L—摆长,θ0—初始释放角度,θ—摆角。
根据上式,可获得非对称单摆在两侧的运动时间分别为:
式中: L1,L2—两侧摆长; θ1max,θ2max—左、右两侧最大摆角; θ1,θ2—左、右两侧摆角。
将上述左、右两侧的运动时间叠加,得出大摆角非对称单摆的精确周期公式为:
上述所得的精确周期公式属于第一类椭圆积分, 须查积分表才可得出周期值,计算时较为繁琐。为了方便理论研究和仿真,故本研究引用F. M. S. Lima[18]所提出的准确度较高的近似周期计算公式:
式中:
根据式( 18) ,可获得非对称单摆在两侧的近似运动时间分别为:
将两侧的运动时间叠加后,得到大摆角非对称单摆准确度较高的近似周期公式:
由于L2= L1- R,式( 20) 可以转换为:
式中: θ1max,θ2max—两侧最大摆角由摆球初始释放位置和释放角度θ0确定。
式( 21) 表明,此时非对称单摆的周期与摆长L1、中心距R和初始释放角度θ0有关,且在左右两侧同一高度释放时具有相同的周期特性。
为了从理论上分析3种因素与周期的关系,根据上式,笔者用Matlab软件绘制三者对周期的影响趋势图如图3所示。
图 3 非对称单摆运动周期与摆长 L1、 中心距 R 和初始释放角度 θ0的关系
图3表明,在大摆角情况下( θ≥10°) ,非对称单摆的周期随着摆长L1和初始释放角度θ0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中心距R的增大而减小。此外,上式也表明, 由于左、右两侧摆长和最大摆角条件不同,非对称单摆具有左、右两侧半周期运动时间不同的特点。
3试验结果与讨论
为了检验非对称单摆周期振动的理论分析,探究初始释放角度θ0、摆长L1和中心距R 3个因素对周期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和制作了非对称单摆模型,并组建了非对称单摆周期振动测试系统。
3. 1 试验系统
非对称单摆模型 和周期振 动测试系 统如图4所示。
图 4 非对称单摆周期特性测试系统
非对称单摆模型主要由摆球、轻质细绳和两个钢钉组成。摆球质量为0. 03 kg,直径为0. 02 m。摆长L1为摆球球心至右侧摆动中心点O1的距离,L2为摆球球心至左侧摆动中心点O2的距离。非对称单摆周期特性测试系统主要部件有非对称单摆模型、3D动态分析摄像仪、支撑板和定位网格纸。3D动态分析摄像仪由KEYENCE公司生产,包括控制器与镜头两个部分, 分辨率可达微秒级,在试验中用于精密测量摆球的运动轨迹和记录摆球周期运动的时间。
3. 2 周期振动试验
由理论分析可知,在左、右两侧同一高度释放摆球时,非对称单摆具有相同的周期特性,其中,摆长L1、中心距R和初始释放角度θ0是非对称单摆运动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时,在上述3种影响因素的不同初始条件下,笔者利用所组建的测试系统对非对称单摆的周期振动进行了测试与记录。为了使得试验更易控制,结果更为准确,摆球初始释放位置均选在中心线右侧。
3. 2. 1 周期振动试验周期与初始释放角度 θ0的关系
在摆长L1和中心距R相同条件下,非对称单摆运动周期随初始释放角度θ0变化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中,摆长为0. 4 m,中心距为0. 1 m,0. 15 m和0. 2 m,分别计算和测试了初始释放角度从10° ~ 50°的运动周期。
图5曲线表明,非对称单摆的周期随着初始释放角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增长速率逐渐提高。
3. 2. 2 周期与摆长 L1的关系
在中心距R和初始释放角度θ0相同条件下,非对称单摆运动周期随摆长L1变化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中,中心距为0. 1 m,初始释放角度为20°,40°和60°,本研究分别计算和测试了摆长L1从0. 3 m ~ 0. 5 m的运动周期。
图6曲线表明,非对称单摆的周期随着摆长L1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3. 2. 3 试验系统周期与中心距 R 的关系
在初始释放角度θ0和摆长L1相同条件下,非对称单摆运动周期随中心距R变化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
图7中,初始释放角度为20°,摆长为0. 3 m, 0. 35 m和0. 4 m,分别计算 和测试了 中心距R从0. 05 m ~ 0. 25 m的运动周期。
图7曲线表明,非对称单摆的周期随着中心距R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减小速率逐渐提高。
以上结果表明: 大摆角非对称单摆的运动周期随着摆长L1和初始释放角度θ0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中心距R的增大而减小,且3种因素影响下周期增大或减小速率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另一方面,摆长L1、初始释放角度θ0和中心距R不同条件下,非对称单摆周期在的试验与仿真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具有较好的重合性。
观察发现,周期的试验测试值总体略小于仿真计算值,其原因是仿真时的周期理论计算忽略了空气阻尼和摩擦的影响。
4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一种非对称单摆,通过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非对称振动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总体研究结果表明,中心线两侧的摆长差异引起了单摆的运动不对称性,最终使其在能量和半周期运动时间上分别表现出了不对称的特点。
本研究所提出的运用非对称单摆研究非对称振动机理的策略,以及在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规律和结论, 为非对称驱动的机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有关非对称单摆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学者们作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
摘要:针对惯性式压电精密驱动器的非对称振动驱动机理难以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结构的单摆,探讨了模型结构和运动原理。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从能量转换和运动周期两个方面,分析了非对称单摆的工作特性。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研制了实物模型;以初始释放角度θ0、中心距R和摆长L1为影响因素,对非对称单摆进行了周期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单摆具有两侧摆长、最大摆角和两侧半周期运动时间均不相同的特点;大摆角运动周期随初始释放角度θ0和摆长L1的增大而增大,随中心距R的增大而减小,周期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合性。非对称结构单摆工作特性的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惯性式压电精密驱动器的研发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单摆,非对称结构,振动,周期
非对称营销,就这样 篇2
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会因为实力、定位的不同而在战略上各有侧重,比如大品牌对应大终端,小品牌应对小经销,这样的营销战略似乎是每个企业理所当然的“对称选择”。然而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非对称选择”:大品牌脱下华丽外壳不断下沉渠道,跨国巨头对耕耘小店乐此不疲;小品牌鱼跃龙门,热衷大卖场,想找好靠山。
为什么“大车走小道,小车在大路上跑”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e时代,少有企业会把自己局限于单一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渠道交汇并行的状况比比皆是。在渠道不对称的格局下,表面的繁华不再重要,技术支撑、制度创新、服务进化才能让你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多年以前,跨国公司携天然优势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强大却没能创造永远的神化,从一路领先,到水土不服,直至如今的入乡随俗,都没有压垮有着原生性优势的本土企业,虽然本土品牌在汽车、3C等领域失去了战略主导权,但在家电、零售等行业依然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规模与资源的“不对称”竞争,其核心不在于对空隙机会的把握,在于谁最终能够创造性地把握顾客需求。
企业在竞争的“绞杀”阶段,非对称转型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相互侵蚀、同化的渗透中,一切应紧随市场,随机应变。
中国市场形态丰富、差异巨大,即使领先者,也无法全面掌握所有信息和资源而永保竞争力,这注定了非对称资源下的营销战,充满变数。无论多强的巨人,都有可能倒下,无论多小的力量,都有创造奇迹的机缘。非对称营销是一种在势能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围绕市场细分与争夺顾客群的营销战,是一个在貌似牢固的环境中,用四两拨千斤的指法找到那个轻轻一碰、让整个市场都为之倾斜的核心“支点”。
看似强者不可侵犯,实际上,市场上时时都有以弱胜强的鲜活案例在上演。
非对称营销对于每个企业来说,简洁明了却又充满了寓义,如同《龙门飞甲》的结尾,江湖大侠凌雁秋面对众多粉丝的期待,一句简洁的“就这样”,把千般心酸、万丈豪情尽融其中,让人对江湖道路产生无尽遐想却又干净利落!非对称营销战,就是在海量信息与要素中的“就这样”。
非对称理论 篇3
(一)“非对称”概念的理解
“非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或直线在内容,大小,形状和排列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从“非对称”具体概念我们可以引申到军事、经济等领域来理解和解释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
(二)“非对称”概念在经济领域的解读
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内容不断丰富,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一,因此,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不对称依存是普遍现象。同样,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也存在各区域经济之间的不对称现象。
1、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在全球化时代,各大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大国间通过战略对话良性互动,就重要的双边、多边乃至全球问题达成共识,可以促进大国关系的成熟,维护世界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目前,中国已与法国、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大国启动了战略对话或高级别对话机制。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为世人瞩目,2007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现实,中国对外部经济失衡调整的政策选择来源于各大国的压力。但是,中国在与各大国进行战略经济对话的过程中,其话语权也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强。发展经济,调节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措施,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又一个历史转折点,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加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将导致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经济依存关系发生量的变化,即规模指标所反映的非对称性与结构及增量变化所致的对称性并存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无论对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还是在中国与各大国战略经济对话中增加中方的策略筹码,无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看
我国经济的发展自发地产生了与政治格局不一致的倾向,其中的一个表现是经济中心的非对称。经济分布的这种不对称导致我国政治与经济之间存在结构张力。由于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导致地方的经济利益逐渐凸现。从经济利益要求相应的政治保证这种自发倾向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定的阶段上极可能带来政治问题,当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自经济的政治要求会相当迫切,以至于可能成为该时期政治的主题之一,由此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存在。因此,作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应该统筹规划,利用“非对称”经济手段牵引落后经济区域的发展,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推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以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下一个十年是中国经济又一个历史转折点,而未来五年的路程,将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是否摆脱瓶颈,进入一轮崭新的上升轨道。新的发展需要新的支撑点,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平衡等问题,都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和谐发展。基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我国面向西南开放云南“桥头堡”建设由此而提出。
二、“桥头堡”战略下对东盟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一)“桥头堡”战略发展思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突破。“桥头堡”战略的实施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1、硬件建设方面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围绕建设“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讯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二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四是建设文化交流窗口。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
2、软件建设方面
软件建设其核心问题就是围绕“桥头堡”战略培养并储备大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交往的各种专业人才,其中会计人才不可缺少。在“桥头堡”建设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升级的基础上,软件的建设必然要与之相适应。经济优势取决于人才优势。业以人兴,国以才立,中国—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往来,使各方对跨区域、国际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桥头堡”战略建设不断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和推进,必将带来对各种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式飞跃,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东盟会计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二)用“非对称”思维牵引东盟会计人才需求的思考
实施“桥头堡”战略下的东盟会计人才培养建设,需要始终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创新性,用非对称思维研究解决东盟会计人才建设的核心问题。非对称思维是辩证思维、是创新性思维。非对称思维,重在避开别人常走的路。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着眼云南“桥头堡”的区域战略位置,不是追求别人有什么我也有什么,而是着重研究该区域发展缺什么会计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的发展,研究新的突破口,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大跨度提升。
1、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位置呼唤建立区域性国际化复合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桥头堡建设的区域指向是:面向印度洋开放,即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辐射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这些区域涵盖55个国家,总人口28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与我国东部“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向西南开放是以“走出去”为主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需要做多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探索。随着“桥头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盟各国对熟识双方经济文化背景的专门人才需求将日益趋紧。云南以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成为东盟会计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优势将日渐凸显。云南应抓住这一机遇,坚持“国际化、应用型”办学特色,立足东盟、面向世界,依托云南省各高校的丰富教育资源,并重视整合优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国际化教育,立足建立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为“桥头堡”建设培养更多的区域性国际化复合会计人才。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特殊会计人才———CPA会计队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和该区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专家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万亿美元,大幅提升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并使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提高1个和0.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随着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融入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轨道,并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推动国际贸易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大量急需注册会计师人才,这一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前景,为注册会计师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加快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熟悉区域性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CPA会计人才势在必行。
3、“桥头堡”的建设,对我省人才需求、人才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省人才队伍客观上呈现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一是职业类型结构不合理,各类人才中尤其缺乏的是具有创新型、开拓型和熟悉WTO运转规则的外向型的管理人才;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环保、信息和其他一些高尖端科学技术产业方面的能够与发达国家进行长期抗衡和竞争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三是人才的布局不平衡,大部分人才都集中在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对人才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我们亟待解决各种层次会计人才教育的发展策略。
4、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动下,云南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增强。加大培养中国与东盟急需的熟悉对方国情、文化并具有国际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人才,云南高校要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
三、用“非对称”思维建设未来东盟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路
“桥头堡”建设的快速推进将改变中国经济的格局,促使中国经济由“非对称”向“对称”趋势发展,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布局看,采用“非对称”经济发展手段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均衡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争取中国在国际大舞台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为快速实现国家战略实施目标,人才培养的道路选择比运动的速度更重要。“非对称”思维也即“非常规”思维,以“非常规”思维建设创造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在“桥头堡”建设中处于后发之势的会计人才培养应做的选择。我们要以“非常规”思维建设赢得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动。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独辟蹊径、跨越发展、超常建设,尽量做到“你无我有”的“非对称”发展与建设。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围绕“桥头堡”建设的战略目标,培养区域性国际化会计人才
“桥头堡”建设已被确定为云南新时期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依据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桥头堡”建设中寻找人才培养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对东盟国家多元文化差异、信仰不同、语言多样、货币种类多、管理法规参差不齐、市场发展程度不一的状况,我们的培养目标要“以不变应万变”。明确突出经济管理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特点,在服务方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和业务方向定位上作出特色。如培养面向东盟区域的CPA会计、法务会计等专业方向。
2、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体现区域国际化、特色化
为更多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课程,依托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构建与之相符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在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地方性院校本科教育人才标准基础上,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国际化、特色化”思路。基本设计思路为:构建“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双体系”指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双平台”指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平台;“多模块”指课程设置为模块形式结构、专业方向选择为课程模块结构设置。其中设置的多个模块课程,应体现东盟经济管理需求,体现个人发展志向需求等等,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由课程变化的动态性体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如考虑把东盟国家小语种放在第一外语地位,使外语教育迅速适应外语人才需求的区域多元化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编写反映东盟经济建设的案例,以弥补现有专业教材与实际脱节的不足。
3、加强校企结合,灵活培养方式、培养途径
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加强设置专业性综合实验和学科性综合实验,以满足现代经济管理实战能力的要求。在培养途径上坚持以校内教学为主,不断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缩小理论教学与市场运作存在的差异,增强学生的学生感性认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强化与东盟10国语言专业整合资源,实行学分制和模块教学,实行国际合作、对等交流、互认学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考虑适当增加东盟文化传媒、金融、贸易、法律、会展、旅游等方面的辅修课程内容,扩大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择业空间,以满足服务区域经济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4、加大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上应增加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内容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战能力。
5、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交流方式,促进双方的文化融合,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畅通的运作规范人才开发合作渠道、人才资源机制和交流平台
应在确立长期平等协商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和改革,搞活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会计人才交流通用执业标准,积极推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会计人才市场建设,规范会计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会计人才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真正实现会计人才的市场化、国际化。尤为重要的是,要将与东盟国家的会计人才开发与合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优先发展东盟会计教育(培训)产业、会计人才中介服务产业、会计人才市场产业,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整合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应当在充分发挥云南区内高校在培养东盟人才方面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外和国外知名高校和机构谋求建立长期而稳定的高层次东盟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教育基地;建立人才共建工程和聘请专家、顾问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走出区门、国门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急需东盟专业人才培训制度。
(四)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发展多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队伍
针对我省人才队伍客观上呈现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状态,我们应广泛开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合作,培养多层次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积极培养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东盟各国外语及涉外会计的紧缺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自由贸易规划和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会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余文静.围绕建设“桥头堡”培养云南外语外经外贸人才[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2]http://www.paperzhan.com.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改革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
[3]冯育军.以非对称建设争得未来战场的主动,解放军报.2004.06.22
[4]杨龙.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非对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
凸现时尚的非对称美 篇4
当我们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有兴致探索异彩纷呈的物质世界时,不难发现,任何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对称。冰晶、雪花、水晶体、钻石之类无生命物质,其外形和分子结构均具有对称特性;在植物界,无论是参天之材,还是离离原上草,其叶亦多对生或互生;再观动物、生物之外形,亦难脱对称之特性。
万物之灵的人呢?那更是呈现出丰富的对称美,眼、耳、鼻、四肢无不以脊柱为轴左右均称分布,口、脐、生殖器虽为单数,但居中则美。
对称更广泛地存在于物质的微观世界,任何微观粒子的存在,均将伴随反粒子的存在。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质子的反粒子是“反质子”,……这种粒子的对称性在量子力学中形成了一种“守恒定律”,即“宇称守恒”。事实上,“宇称守恒”反映的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之美,是人类原始的传统美学观的形成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认识物质世界之内涵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美学观亦开始动摇。首先,“宇称守恒”只适用于基本粒子的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而在弱相互作用下却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宇称不守恒,有人将之称为自然界的对称性“破缺”。而这种对称性“破缺”恰巧也存在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身上。人之心脏偏于左侧而肝脏偏于右侧,就是人体对称性“破缺”之一。但心、肝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极其重要的脏器,是不可或缺的。
居里曾说“非对称创造了世界”。绝对无差异的对称只能走向僵化,非对称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对称和非对称都源于自然,其和谐统一,共同构建了无以伦比的完美。
宇称不守恒——非对称之美
爱美,追求美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必须依赖审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人类自有审美史以来,无不以对称为美,“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是审美评介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人的审美标准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发展,人的审美心理也随着审美文化的发展、演变而越来越显得丰富多彩,人的美学崇尚和价值取向因为接受美学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千差万别。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审美意识受到认知、情感、个性、意志、学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学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滞留于五官端正、匀称这一基本要素之上,或将之作为评价美的首要取向。一些过去认为非美学标准的现象,在今天看来却成为美之要义,如追崇非对称美正是今日之审美时尚的变化之一。
这里所说的非对称美,不是那种庸俗、显富式的畸形审美心态,而是指有悖于传统的沿袭已久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刻意追求“破缺”而又不失为“自然”的美学动态感受。从审美角度而言,非对称性并不破坏人体美感,恰恰相反,这种非对称性的审美追求,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外延追求,弥补了“对称美”的单调性,更大范围地丰富了审美文化的蕴含,共同构架了美学体系的完整性、和谐性、统一性,它与自然界“宇称守恒”和“宇称不守恒”之共存的必然性归于一因。
一个本没有酒窝的青春少女,一侧脸颊人为地做一个酒窝,看似单调,却亦不失妩媚,给某个求美者穿耳环,如其中一只耳朵为单耳环,另一只耳朵为双耳环乃至三耳环,使所佩饰物错落有致、别具一格而又不显臃肿,岂不正体现出不同常人的活泼可爱、美丽可人。当然,这些只是个例而非一般现象。由于人类存在的个性差异,审美观念的不同,对非对称美的追求也必将趋向个性化。但这种个性化的求美思维必须符合审美基本规律,它绝不会超然于美学基本要素。如猎奇式的矫饰、过于张扬的妆扮,非但显示不出美的个性化追求,反而显出庸俗之气。
其实,对非对称美的审美追求,归根到底是人们对传统审美意识的反叛,是新生代青年勇于打破陈规的永恒追求。不破不立。固守一成不变的理念,人类文明史就不会改写。正如当初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三位华裔物理学家如不具备独特的胆识,敢于大胆假设,勇于实践和求证出“宇称不守恒”,最终推翻“宇称守恒定律”,科学史上就将缺失一个重大发现。人类对美的追求在经历了漫长的一统天下的均称美思维模式后,逐渐认可并最终与非对称美互为补益,是美学发展的必然之途。
非对称理论 篇5
阀控缸液压系统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由于非对称缸具有结构尺寸小、制造简单、成本低廉、驱动力大等优点,因此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也很广泛。但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过程中存在换向压力突跳、易出现气蚀和超压等问题,所以造成两者的不相容性,如果将其中的对称阀改为非对称阀,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1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中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的确定
图1为零开口四通滑阀控制非对称缸的原理图。图1中,无杆腔和有杆腔压力分别为p1(Pa)、p2(Pa),流量分别为Q1(m3/s)、Q2(m3/s),有效工作面积分别为A1(m2)、A2(m2),且A2/A1=λ,有效工作容积为V1(m3)、V2(m3);液压缸内泄漏系数为Cip(m5/(N·s)),外泄漏系数为Cop(m5/(N·s));伺服阀阀芯位移为xv(m),活塞杆位移为y(m),负载的弹簧刚度为K(N/m),活塞和负载的黏性阻尼系数为B(N·s/m),作用在活塞上的任意外加负载为FL(N),系统的供油压力为ps(Pa),回油口压力为p0(Pa)(假设p0=0)。
1.1 y>0时的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
当活塞杆伸出时(y>0),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由液压缸稳态下的平衡方程可知,p1A1-p2A2=FL。定义此时的负载压力,则:
根据功率匹配原则,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必须相等,所以p1Q1-p2Q2=pLQL,又因为Q2=λQ1,所以此时的负载流量为:
1.2 y<0时的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
当活塞杆收缩时(y<0)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由液压缸稳态下平衡方程可知p2A2-p1A1=FL。定义此时的负载压力,则:
按照功率匹配原则得出此时的负载流量为:
2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图1所示的理想零开口非对称四通滑阀为例,设阀口1、3的面积梯度为ω1(m),阀口2、4的面积梯度为ω2(m),且。
2.1 伺服阀的流量方程
(1)当xv>0时,进油口的流量为:
其中:Cd为流量系数;ρ为液体的密度,kg/m3。
回油口的流量为:
由式(1)、式(5)、式(6)和Q2=λQ1可得:
(2)当xv<0时,进油口流量为:
回油口流量为:
由式(3)、式(9)、式(10)和Q2=λQ1可得:
根据负载流量的定义可得:
将式(13)、式(14)按泰勒级数展开成线性化方程得:
其中:Kq和K′q分别为活塞杆伸出和收缩时的流量增益系数,m2/s;Kc和K′c分别为活塞杆伸出和收缩时的流量-压力系数,m5/(N·s)。
综上所述伺服阀的统一流量方程为:
2.2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2.2.1 xv>0时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当xv>0时,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流入液压缸的流量为:
流出液压缸的流量为:
其中:βe为液体的容积弹性模数,Pa。
由式(2)、式(7)、式(8)和式(18)可得:
其中:Cie为此时的等效泄漏系数,m5/(N·s);Cit为此时的附加泄漏系数,m5/(N·s);Vt为此时的等效容积,m3。
2.2.2 xv<0时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当xv<0时,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流入液压缸的流量为:
流出液压缸的流量为:
由式(4)、式(11)、式(12)和式(20)得:
其中:C′ie为此时的等效泄漏系数,m5/(N·s);C′it为此时的附加泄漏系数,m5/(N·s);V′t为此时的等效容积,m3。
综上所述,不管伺服阀阀芯向哪个方向运动,液压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可以统一描述为:
2.3 活塞上的力平衡方程
当xv>0时,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为:
其中:m为活塞、油液及负载等效到活塞上的质量,kg。
当xv<0时,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为:
综上所述活塞上的力平衡方程统一表述为:
2.4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传递函数
2.4.1 液压缸通用传递函数
对式(17)、式(22)、式(25)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得线性化动态方程:
如果将式(26)、式(27)、式(28)的中间变量QL和pL消去,可以得出伺服阀阀芯输入位移xv、油源压力ps和外加负载FL同时作用时液压缸活塞的总输出位移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Kci为总压力流量系数,m5/(N·s)。
应用式(29)时注意分别代入xv>0和xv<0时的相应系数和有效作用面积。
2.4.2液压缸简化传递函数
通用传递函数中考虑了惯性负载、弹性负载、油的压缩性以及液压缸的泄漏等因素,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以惯性负载为主,并且负载的弹簧刚度K=0,总流量压力系数Kci很小,黏性阻尼系数B一般也很小,由于油源压力ps造成的式(29)中的Citps/A那部分附加泄漏很小,也可忽略不计。因此将式(29)简化为:
因此液压缸活塞总输出位移y(s)关于xv(s)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ωh为液压固有频率,rad/s;ξh为液压阻尼比。
液压缸活塞总输出位移y(s)关于外加负载FL(s)的传递函数为:
2.4.3 位移传感器传递函数
对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通常采用闭环控制以提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因此需要加入位移传感器,进而引入负反馈环节。位移传感器传递函数可简化为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其中:uf为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Kf为位移传感器增益。
2.4.4 信号比较点方程
假设输入电压信号为ur,输出电压为uc,则信号比较点的方程为:uc=ur-uf。
2.4.5 功率放大器传递函数
功率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可简化为比例环节,即:
其中:I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A;Ku为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A/V。
2.4.6 伺服阀传递函数
非对称电液伺服阀阀芯位移与输入电流之间可以简化为二阶环节,即:
其中:Ksv为伺服阀流量增益,m/A;ωsv为伺服阀固有频率,rad/s;ξsv为伺服阀阻尼比,一般取值为0.5~0.7。
综上所述,得到的非对称电液位置伺服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3 实例仿真
3.1 仿真模型主要技术参数
某电液位置伺服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采用的是CSDY2-40型电液伺服阀。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A1=3.12×10-3m2;A2=2.15×10-3m2;液压缸总行程L=0.5 m;Vt=1.972 6×10-3m3,V′t=0.790 8×10-3m3;Cip=5.6×10-13m5/(N·s);Cop=0;Kq=1.092 9m2/s,K′q=0.625 2m2/s;Kc=3.503 4×10-12m5/(N·s),K′c=2.004 1×10-12m5/(N·s);Kci=4.156 4×10-12m5/(N·s),K′ci=2.454 1×10-12m5/(N·s);βe=7×108Pa;油液密度ρ=870kg/m3;Cd=0.61;ps=7×106Pa;m=1 200kg;B=800N·s/m。
3.2 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
根据以上公式和参数经计算可以得到非对称电液伺服阀控制非对称缸模型仿真图,如图3、图4所示。
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5~图8所示。
4 结论
由图5~图8的仿真曲线表明,建立的非对称电液伺服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位移和负载压力传递函数是正确的,将对以后这种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重新定义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推导出液压缸正、反向运动时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同时运用MATLAB/Simulink对工程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位移响应曲线和负载大小对液压缸位移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非对称阀,非对称缸,电液伺服阀,仿真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秋敏.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同步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14-21.
[2]王春行.液压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吴博,吴盛林,任好玲.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8):73-74.
非对称理论 篇6
1.1 对称加密体制
对称加密与密钥体制的加密技术主要的特征是加密与解密采用的是同一个密钥, 需要通信的双方共同保存其密钥, 各个方面应保证不会泄露密钥这样才能实现对称加密的效果。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 就需要相应的 (n-1) /2数量的密钥, 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此种加密技术, 而如果用户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的时候对称密钥的保存与分配会十分复杂, 因此对称加密技术也分为序列加密与分组加密。
1.2 非对称加密体制
非对称的密码体制就是利用不同的密封进行加密与解密。在非对称密码与密钥体制中两个不同的密钥区分为公共密钥与私有密钥。两个密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即任意一个加密信息只能由另一个密钥进行解读。设定A向B发出一个加密信息M, 如A需要找到对应B的公开密钥, 即可以对M进行加密, 并将其发送至B, 而接收信息后B就会利用自身的私有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 得到原有信息M。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与对称密钥不同, 不需要对密码、密钥进行分配与保存, 即对n个用户而言, 仅仅需要2n个密钥。非对称密钥算法有很多种, 如:RSA、椭圆曲线、EIGamal算法等, 其中RSA算法较为突出。其依据的是数学问题中的欧拉定理, 密钥的选择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欧拉函数的两个基本参数。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都是在无人值守的范围内进行工作, 传感器节点之间都是利用无线通信链路进行传输的, 然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计算、存储、通信、能量等资源十分有限。同时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具有分布性、移动性、相对独立性等, 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又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与各种入侵行为的攻击。这样就形成了矛盾, 即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途不断推广, 一方面是网络设备资源有限不能负担大量计算。因此在对传感器网络数据进行加密的时候如果简单地将网络加密措施移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就会出现矛盾, 而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实际的加密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中的典型算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并以此作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的参考依据, 使其更适应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3 对称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实际比对
3.1 对算法时间的比对
对称加密的体制之所以应用广泛, 就是因为其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处理速度更快且效率高, 同时算法的安全性也比较突出, 结合硬件设备对称的加密方式可以适应大批量节点、实时化、高安全性的网络环境中。而对于非对称加密体制而言, 如椭圆形曲线加密算法的ECC,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需要进行相当多的前期数据处理, 如系统的初始化、椭圆形曲线的参数分析与选择、私钥与公钥的生成与传递等, 其加密与解密算法实现过程较为复杂, 同时还需要发送公钥与密文和消息鉴别等内容, 从而影响了该算法应用的速度与效率。
这两种算法在同等条件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进行执行时间分析得出, 对称算法加密与解密仅仅为毫秒级, 椭圆形曲线加密则需要耗时数秒。所以就网络而言需要采集大量数据信息时, 如在医疗领域对人体心跳进行采集的时候, 其数据传输在每秒中就多达数十个数据包, 即使采用数据处理、过滤冗余等手段后, 其每秒传递的数据包也要超过4个。如果采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进行加密, 不仅仅单个数据节点的数据不能及时传输, 且作为解密端的基站节点虽然比数据采集点有着更高的计算与存储资源, 但是也无法处理来自整个网络的数万个节点加密包。这样就可以看出,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在传感器网络中应用必然会受到此种情况的限制。因此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进行加密的时候采用对称加密中的DES算法更加的实用。而传输数据发送周期较长的应用环境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可采用椭圆曲线密码算法进行加密, 以此获得较好的安全性, 同时增加了加密系统中密钥管理的便捷性。
3.2 空间占用的比对
在试验系统上分别对对称与非对称密码体制进行运行, 并对占用的空间进行比对, 其典型算法为DES与ECIES, 实践证明DES的性能要好于ECIES算法。在RAM占用分析中, 二者大致是相同的。在ROM的占用比较中, ECIES在计算中其整个加密的过程需要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而DES算法只需要进行有限制的置换、替换等简单的代数操作, 从而占用的代码空间较小。从分析中可知ROM占用中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比DES算法要多出2倍多。与前面的情况相似, 不同的应用平台, 两种算法的空间占用也是不同的, 如MICAz与Imote2中, 前者采用DES密码算法比采用ECIES密码体制要承载更多的应用程序。后者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平台, 采用性能更高的处理器, 节点资源丰富且性能高, 可以不考虑两者在代码空间上的占用差异。
3.3 算法的能耗比对
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源有限, 因此在分析加密算法对网络的适应性时也应当考虑其发送数据时对能耗的影响。按照功率计算公式分析, 其能耗的大小u当前节点的电压、节点关闭无线模块但是仍处于激活状态下的工作电流, 加密或者解密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 如:MICAz平台的电压通常为3v, 关闭无线模块而处在激活状态时的最大电流为8mA。在试验中分别DES和ECIES算法进行了能耗的比对。DES因为在计算时仅仅需要进行置换、替代等基本操作, 即可完成加密与解密, 处理器存储指令和数据处理操作需要的指令较少, 因此程序执行的时间短, 所以其能耗也就低。而在ECIES算法实现中, 初始化、椭圆曲线和参数计算、生成公钥私钥、加密数据和生产鉴别码等需要消耗的时间较长, 需要进行数量较大的数据存储与数据分析, 从而增加了算法的能量消耗, 执行因此加密与解密需要的能耗要大大高出对称算法, 在这里仅仅依靠两节电池进行供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必须对能耗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4 结语
对称与非对称是两种思路不同的加密算法, 各自具备优势。如果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加密就成为了重要的安全措施, 试验证明对称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效率高、计算简单等, 都可以适应此种场合的加密;如在非实时性应用环境, 则需要考虑密钥分配简单、系统密钥量方便管理, 系统开放性需求高、可以方便地实现数字签名、抗抵赖性好的非对称算法则更加的适用。另外, 对于不同的平台与数据量而言, 安全性和密钥管理的需要也不尽相同, 可以灵活地对两种加密算法进行选择, 或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而选择综合两种算法优点进行混合管理, 以此充分地利用对称加密算法的高效率性能和非对称算法的安全性能, 提高整个系统的加密效果, 保证网络的运行。
摘要:从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密码加密算法出发, 分析了二者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适用性, 其各自的优势使之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应视网络情况选择具体的加密算法。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比对
参考文献
[1]孙玉贵, 赵保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加密方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 (9) .
[2]杨跃, 王福豹, 段渭军.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定位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8 (9) .
非对称理论 篇7
关键词:山路定理,渐近线性,超线性,Dirichlet问题,单侧共振
1引言
考虑下述p-Laplacian (p>2) Dirichlet问题
(H1) 存在q∈ (p, p*) 及A, B>0, 使得|f (x, t) |≤A+B|t|q-1对所有x∈Ω, t∈R成立, 其中p*=Np/ (N-p) , 2<p<N;P*=+∞, p≥N;
(H2) 对a.e.x∈Ω一致成立, 这里f0∈[0, +∞) ;
(H3) 对a.e.x∈Ω一致成立, 这里l∈[0, +∞) ;
(H4) 对a.e.x∈Ω一致成立.
众所周知, 问题 (1.1) 的非平凡解等价于C1-能量泛函
的非零临界点, 寻求泛函I的临界点的主要工具是山路理论[1,2,3,4,5].应用这个理论于 (1.2) 式中的泛函I, 通常不得不假设另一个技巧条件[1], 那就是, 对某个θ>0及M>0,
条件 (AR) 在验证泛函I有山路几何结构和 (PS) c序列有界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简单的计算, 易知条件 (AR) 推出那就是f (x, t) , 关于|t|p-2t在无穷远处是超线性的.
易知在条件 (H3) 和 (H4) 下, Ambrosetti-Rabinowitz-型条件 (AR) 不再成立.近年来, Costa和Maglhaes[6,7]在μ=0时, 运用下述条件 (AR) 考虑了问题 (1.1) :
于是, 文献[8]在μ=0时,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 (F±2) 或 (fF+) 不再成立, 问题 (1.1) 仍然有一个非平凡解?通过考虑渐近线问题, 在文献[8-9]中给出肯定的回答.那就是:非线性项f (x, t) 注意到tp-1在正无穷远处是渐进线性的.关于f (x, t) , 也给出两个例子:一个满足他们的条件 (f1) — (f3) , 但不满足 (F±2) , 另一个满足所有条件 (f1) — (f3) 和 (fF+) .事实上, 就这个问题自身而言, 如果人们想用山路理论寻求泛函I的临界点, 在验证泛函I满足 (PS) 条件时, 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是, 他们巧妙利用一个变形后的山路理论来克服它.关于f (x, t) , 在μ=0时, 通过介绍其他的条件, 一些存在性结果也被获得, 见文献[10-12].
一个人自然会问:当非线性项f (x, t) 在正无穷远处是超线性的而在负无穷远处是渐近线性情形, 像条件 (H3) 和 (H4) , 泛函I有没有非平凡的临界点?特别地, 当非线性项f (x, t) 在负无穷远处发生共振而在正无穷远处是超线性情形, 泛函I有没有非平凡的临界点?这些问题是很有趣的, 就目前为止, 这些问题很少被别人考虑.由于它们既不是超线性问题也不是渐近线问题, 我们定义它们为混合线性问题.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运用山路理论及变形后的山路理论[10]肯定回答上述问题.
2主要结果及引理
在这篇文章中, 总是假设μ=1.让λ1是的第一特征值, φ1 (x) (φ1 (x) >0, x∈Ω) 是λ1的特征函数.用|·|p定义Lp (Ω) 上的范数, 用·记上的范数.相应地
定理2.1假设 (H1) — (H4) 成立, 且f0<λ1<l<∞.如果l不是的任何一个特征值, 则问题 (1.1) 至少有一个非平凡解.
附注2.2鉴于条件 (H3) 和 (H4) , 问题 (1.1) 被称作混合线性问题.所以, 定理2.1是完全不同于文献[8-9, 13-14]中所得到的结果.
定理2.3假设 (H1) — (H4) 成立, 且f0<λ1=l及则问题 (1.1) 至少有一个非平凡解.
附注2.4当l=λ1, 问题 (1.1) 被称作负无穷远处共振.这种情形是新的, 完全不同于文献[15-16]所含的结果.在此, 给出一个关于非线性项f (x, t) 的例子, 它满足条件 (H1) — (H4) :定义
3定理的证明
信息非对称性与市场失灵 篇8
在金融市场里有两种信息: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所谓公共信息,是指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够自由获得的信息。所谓私有信息,是指公司自己的内部信息,此种信息比公共信息更难获取。当买卖双方不能够平等地获取同种私有信息时,会产生信息非对称现象。如学术研究论文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中所说,信息非对称性会增加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市场交易复杂性的增长会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监管的难度,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无效。
回想2008年的次贷危机,次贷市场的崩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其实在那些购买住房抵押贷款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心知肚明,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还清贷款。尽管如此,这些人为了得到实实在在的住房还是签下了合约。而销售住房抵押贷款的银行对此一无所知,还为开创次贷销售业绩新高而沾沾自喜。总之,在次贷交易过程中,买方了解很多卖方不知道也很难获取的私有信息,再加上市场监管的放松警惕,最终酿成恶果。信息非对称性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形式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本刊财经评论员Simone(西蒙)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近期,华尔街日报文章Fed Faces Old Foe as Hazard Returns谈到,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一段采访中谈到政府对经济进行政策干预可能会引起道德风险。格林斯潘说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的确拯救了一些银行,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无形中产生了道德风险,让雷曼兄弟的执行阶层和债券持有者侥幸以为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政府都会尽全力保护自己,所以雷曼兄弟无所顾忌,疯狂地进行次贷交易。这种道德风险被称为“too big to fail。”笔者认为,正是道德风险让雷曼兄弟走向灭亡,加剧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
非对称营销下的创新战略 篇9
吉姆·柯林斯于2011年10月出版了其历时9年的管理研究成果《选择成就卓越》,这一成果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在动荡的环境下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之所以介绍柯林斯的新书,是要大家注意到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企业提出全新的要求,环境越动荡,越应有更加严格的自我选择与训练,这是世人适世之所需,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加至关重要。
危机与变化
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引发了企业发展格局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在2000年之前,资源具有绝对的优势,我们在设定竞争战略的时候,也是以占有独特的资源为核心,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土地、政策、特殊的渠道、目标顾客、资金、人才、专利技术、设备以及品牌都可以成为一种资源,而使得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
很多情况下,企业因为具有资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势,而保持着自己在竞争中的有利位置。但事实是,没有企业能因此而保持永久的竞争力。学者们研究1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企业从1912年到1995年来的业绩变化发现,其中49家被收购、破产或者收归国有,31家仍生存下去,但不再是前100强,能够保持住领先的只有20家。这20家成功企业普遍的生存之道是:第一,富有创造性;第二,愿意进行改革;第三,能因时制宜,调整业务组合。
随着全球竞争的深入,中美之间的发展格局引发人们对于未来变化的猜想,而我更愿意深入分析美国为什么可以持续获得最强有力的世界地位。在分析美国为什么持续增长的原因的时候,德鲁克写了这样一段话: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零增长”“美国限制工业化”及长期的“康德拉杰夫经济停滞”之类的说法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在美国十分盛行。然而真正发生在美国的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管理型”经济彻底转向了“企业家”经济。德鲁克更明确地认为,“在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奉献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在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将“企业家”一词广泛推广,他曾经这样说过: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当我们明白什么是企业家的时候,也就了解到德鲁克所认为的美国持续增长的缘由是“创新”与“效率”,这和我们驱动增长的动因完全不同,虽然今天的美国因为金融危机陷入困境,但是对于创新和效率的追求让美国摆脱危机的效果也许会完全不同于我们,而这正是我特别强调的部分,也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所处危机的根本原因。
经济增长不是依靠物质资本积累和资源的投入,而是效率的提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创新带来的高产出,如果不能够寻找到这样的增长路径,就会陷入到危机之中。在回顾这样短短的不到十几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到很多曾经是行业巨头的企业失去了往日辉煌,这一定不是市场的原因,一定是企业故步自封,自我陶醉,看不到危机,甚至满足于自己所具有的核心优势。创造奇迹的,也一定不是市场的原因,一定是企业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转型和调整,时时让自己具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对变化的理解、持续创新的能力。
非对称营销下的创新战略
在过去的营销策略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动用资源展开营销行动,无论是对于4P理论的理解,还是对于4C、4R理论的运用,总是需要借助于资源获取来实现营销的功能。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与跨国企业竞争的时候,因为能力不足常常陷入被动,但是因为还可以借助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市场也是本土企业的一种暂时性资源。然而随着跨国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也随着技术与资本在更大范围内展示影响力,中国企业如果还是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就会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在一个非对称状态下进行营销创新,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妨看看三个典型的案例。
与顾客互动的“1号店”
1号店是国内首家网上超市,2008年7月网站正式上线,成立仅3年半的时间,以每月业绩28%的平均飙升速度成长为国内领先的B2C网上购物平台。面对众多的线上、线下零售企业,1号店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并进行了很多营销创新。首先是微博策略,立志成为网上沃尔玛的1号店现已拥有5万多微博用户关注该官方微博,形成了微博用户群,简单有效地锁定了目标客户,并通过微博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次是采用了移动二维码识别,二维码识别作为高新科技被1号店首先运用于营销推广,在各个大型的地铁站内,巨幅的1号店二维码宣传海报随处可见,这些海报不但可以观看,更可以拿起手机直接扫描海报上顾客想要购买商品的二维码,直接发送购买所示商品,这种新颖的消费模式已经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成为了都市消费的新浪潮。
新生活态度的中粮悦活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成立于1949年的老牌国企,最初是粮油食品贸易公司,但就是这样的老牌国企,敢于在营销上“吃螃蟹”,通过营销创新和准确的策略创造出了极具活力的新品牌“悦活”。悦活品牌的成功首先是迎合了主流消费趋势,在当下消费者安全感缺失的焦虑情绪下,健康类食品饮料将是今后食品饮料消费中的一大主流,悦活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消费趋势。其次是让品牌标签化,定位于“生活态度品牌”的悦活,积极倡导自然绿色的生活方式,并且用“产地限定、加工全程零添加、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支持生态农业”这四大卖点来支撑其定位,“自然至上”的品牌主张得到了目标消费者的认同。最后是让品牌得到最高效的曝光,广告一般集中在7点~9点的上班高峰时段投放,消费者不管是开车、坐出租还是乘坐地铁,都有机会接触到悦活品牌。
世界第一的三星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伦敦发布了企业战略新方向,包括管理团队和运营架构的变化,以在动态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快公司的执行速度。但是到了2012年的第一季度,诺基亚却丧失了占据14年之久的世界第一的地位而败在三星的手下。诺基亚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拥有和全球最强大软件企业合作的资源,甚至拥有全球优秀的行业人才和技术,但是为什么三星还是可以取得成功,在两者完全不对称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是出现逆转的格局,究其原因就是两者在创新上的能力不同。一个1998年才刚刚进入手机领域的全新品牌,三星没有像其他的亚洲企业那样以价廉取胜,而是向西方企业学习,注重创新、市场和设计,把自己定位为高端产品,这样反而脱离价格和成本控制的束缚,从而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创新与创业
2008年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这本书是想表明中国企业需要从过去的规模型企业转变成价值型企业,当时提出这个观点,就是源于关注到市场变化,以及中国企业自己成长中的局限性。价值型企业就是需要企业用自身的能力来获得市场,而不是依靠资源,而到了2012年,全球经济环境越发陷入低迷之中,无论是资源还是需求本身,都呈现出“不足”的态势,在这样的情形下,唯有拥有创新,做好准备,不依赖于资源的企业才会获得机会,也就是我们说的在非对称营销环境下,创新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在市场格局中,总会有企业具有更多的天然优势,这些不对称的格局不能够成为企业无法突破,或者无法引领市场的借口。即便是在一个完全不对称的格局中,依然可以通过创新与学习,超越自己,进而超越对手。观察市场中卓越的企业,一定会看到这些企业创新的努力和成效,三年前我们还在惊讶于苹果公司的成功,想不到今天就有了三星对苹果的挑战和超越。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中,认识时代,只要持续创新和创业,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是不会受环境约束的。
得益于技术,人们了解资讯和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电视、iPad、云技术等,人们的阅读以及创新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如很多评论所说的那样,这些一定会改变传统的传媒产业,也会令人与世界的沟通变得更多元、更丰富以及更复杂。实现互动和社会化的核心是顾客与产品之间如何互补,关键是产品跟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我并不是喜欢网络游戏,但是《魔兽世界》也不得不让我惊讶,这样一款产品可以缔造每年5亿美元销售额,上千万人参与。虽然《魔兽世界》只是一款游戏,但它对玩家们来说,是几年来时刻关注和牵挂的另一个世界。
企业成长只能在其思维空间之内成长,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企业的成长受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限制。中国企业在变化的全球市场依然沿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依然沿用自己在中国本土市场所形成的营销模式,依然希望借助于资源扩张来获得市场地位,这也许就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多受阻碍的根源所在。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常常亏损,很多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而这些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企业一直沿用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商业模式,而没有找到符合当地文化与消费习惯的商业模式,这是中国企业的惯性思维所致,缺乏创新与消费者互动的思维习惯所致。
创新与创业是我最近思考最多的话题,所谓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谓创业,就是把创新放在一个组织中。重复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面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必要的途径。整个环境的确已经改变了,我们得承认这样的改变,从而考虑如何安排属于未来的自己。德国媒体评论认为:“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货币体系非对称性分析 篇10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关键货币,非对称性,均衡
1 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的含义概述
国际货币体系从建立、发展、完善直至最后的崩溃过程中, 体系内主要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独立性、政治权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力量。同时, 这种差异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相对于体系内不同国家而言是均衡的。即对不同国家来说, 遵守规则的成本——收益关系不同, 运行机制所带来的成本——收益关系也不同。本文将这种不均衡性或是差异性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具体来说, 这种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6个基本问题上, 即主权货币地位、国家权利、危机传导及政策效应、国际收支账户、对外债务影响程度、对外借贷能力等。
实际上从19世纪70年代的金本位制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这种不对称性一直都存在, 只是不同时期的货币体系都有其特点, 其非对称性的内容也不同。总结从金本位制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目前的牙买加体系, 可以将体系内的国家大致分位两个集团, 核心和外围。其中核心国家处于支配地位, 这使得核心国相比外围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采取更灵活、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自身的宏观经济目标。也正因存在于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的这种非对称性, 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外围国常常有意或不得不改变或放弃体系规则。外围国不执行国际货币体系规则以及核心国滥用特权的道德风险、外围国退出货币体系的威胁、核心国对外围国所施加的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压力、核心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体系稳定所作的妥协和让步等, 这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规则调整、核心国地位丧失、甚至最终崩溃的原因。简言之, 正是这种非对称性以及核心国与外围国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核心国与外围国如果从货币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用关键货币国和非关键货币国来代替。关键货币是指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 在各国的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 且在各国外汇储备占比最大的自由外汇。这是关键货币的三大特点, 就目前来说, 主要的关键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但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使得美元成为国际交易中使用最广泛, 影响最大的关键货币。这里核心与外围的划分更多的是以本国货币是否作为国际支付、国际储备, 是否被国际经济所普遍接受作为标准, 而非国家经济水平, 因此用关键货币国或是非关键货币国划分更为贴切。
2 非对称性分析
2.1 主权货币地位的非对称性
在国际经济中, K国的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国家的商品, 而J国则只能用自己的商品来交换, 因为它的货币不是国际货币, 对K国来说它是毫无价值的。同时K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交易中, 国际间的商品本身也以该种货币货币计价。它也广泛应用在国际间的短期和长期借贷合同中。由于国际买卖的非对称性, 各个国家需要积累国际储备, 他们需要以流动性资产的形式保持一定具有购买力的储备以备交易和预防的需要。因此, 中央银行必须保留以关键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其储备。另一方面J国, 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或是新兴经济体, 有强烈意愿通过积累储备来防止本国货币的升值, 因为升值将会影响其竞争力。更重要的是, 当中央银行购买储备用来作为对抗投机冲击的防御工具时, 这种预防性需求会造成金融市场一时的混乱, 这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J国家被动的局面, 即无论什么时候J国都必须购买以关键货币计价的储备。
2.2 权利的非对称性
在国际经济中, K国被看作是国际货币这种“商品”的提供者, 它只需发行货币就可直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K国通过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世界的货币供应, 并且这种供应的决策权在K国手上, 世界其他国家很难限制其行为。另一方面, J国对于K国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往往无能为力, 只能被动接受, 通过改变国内政策来应对外部变化。
关键货币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货币, 绝大多数国家使用都以其作为国际贸易、投资计价和交易结算货币, 关键货币国企业在进出口中一般都采用关键货币进行支付和结算, 不存在关键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结算, 因而就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另外, 在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国保持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 是稳定本币币值的重要保障。但是, 储备外汇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对于J国来说, 储备外汇相当于为他国进行储蓄;外汇储备的增加要求相应的扩大货币供应量, 这样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持有过多外汇储备, 还要承担外汇贬值带来的损失。而K国凭借货币本位可以拥有较少的外汇储备, 相应的为了外汇储备付出的代价就少之甚少。
2.3 危机传导与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
危机传导的非对称性:凯明斯基 (Kaminsky) 和雷哈特 (Reinhart) 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 如果非关键货币国的危机没有触及到关键货币国的资产市场, 只会在非关键货币国发生区域性危机, 不会造成波及全球的系统性风险。而关键货币国出现金融危机以后, 很容易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到非关键货币国。他们考察了金融危机传导途径分为:外围国家——外围国家——外围国家;外围国家——中心国家——外围国家;中心国家——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结论为:如果外围国家的危机没有触及到中心国家的资产市场, 只会在外围国家发生区域性危机, 不会造成波及全球的系统性危机;而中心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以后, 很容易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到外围国家。一个自然的推论是货币金融危机在“中心——外围” 国家间的危机传染具有单向特征:中心国家出现危机时, 外围国家成了中心国家危机的泻洪区, 外围国家出现危机时, 外围国家成了中心国家的桥头堡。
2.4 国际收支账户的非对称性
一般情况下, 当一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时, 都要进行国内经济政策的痛苦调整, 这是必须的。当J国账户出现赤字时, 它必须减少进口, 收缩经济, 调整经济政策来改变赤字的现状。对于J国来说, 赤字是不可容忍的, 大多数国家都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其经济发展的目标。
但是由于K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位置, 使其在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时, 通过印刷本币就可以弥补赤字, 无需干预外汇市场, 就能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国际市场上的关键货币供给是通过K国贸易逆差形式来实现的, 这无形中也为该国常年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提供了存在的理由, 解除了K国保持外部平衡的义务, 从而使得K国成为世界唯一可以长久的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与对外负债而不必紧缩经济的国家。
2.5 外部债务影响程度的非对称性
实际上J国所积累的储备会反映在K国所积累的净外债中。这是因为K国可以通过向J国出售金融资产的方式借债来为它的所进口的商品和服务融资。因为出售资产意味着从外部借债, K国的贸易账户产生赤字, 但相应的它的外部债务也增加了一笔金融盈余额。
对于J国来说, 外部债务的增加会导致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虽然可以促进商品出口, 但是却要承担外债负担增加的代价。然而对于K国而言, 由于它的对外债务也是用本国货币计值的, 那么K国多发货币所导致的本币贬值则可为其带来刺激出口和减轻外债负担的双重好处。
3 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现状的思考
当前关键货币——非关键货币结构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国际金融风险逐渐在非关键货币国家累积, 这使得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在发展中国家频繁爆发, 如拉美债务危机及东南亚金融危机, 这表明国际货币领域的收益与风险处于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在金融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如果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 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也很难独善其身, 因为金融危机可以通过贸易、金融或者预期心理等渠道进行扩散和传染。当前面临的金融危机就从中心国家——美国发起的, 仅仅是美国内部的次贷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 这是各个国家始料未及, 却表明了当前关键货币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然而如果位于系统中心的发达国家经济出了问题, 整个国际货币体系都面临着均衡被打破的危险。从目前各个国家强烈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便可看出。因此, 美元霸权主导的关键货币——非关键货币的构架注定是一种过渡性的体系, 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减少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必须依靠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 尤其是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的南北合作。外围国家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增强与中心国家的谈判力量。
参考文献
【非对称理论】推荐阅读:
非对称信息理论成本论07-20
会计对称性理论08-10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农民工就业重点09-22
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06-30
非对称效应05-09
非对称关系06-05
非对称发展06-13
非对称管制06-13
非对称影响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