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创新

2024-08-20

不对称创新(共11篇)

不对称创新 篇1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缺少相关信息。学术界普遍认为, 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市场上交易契约的完备性, 进而直接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甚至完全无效率,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学家开始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对信贷市场的研究, 认为在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同样存在着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就技术创新融资中信息不对称而言, 问题更为严重, 其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融资的影响也很大。

一、技术创新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世界经验表明,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技术转化的主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然是主体中的核心,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作为个体, 则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规模小、注册资本小、财务不健全、发展不确定等。中小科技型企业独特的资金需求性, 使其在更大程度上靠外源性融资来解决, 就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而言, 多数需依赖于银行贷款, 而在当前的信贷市场上, 银行与中小科技型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市场主体, 是一种委托与代理的关系, 他们均谋求通过融资行为的发生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对项目本身的信息不对称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是代理人, 对其具体项目的真实状况有着非常准确的了解, 掌握完全的信息, 包括当前实际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 同时也深知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而银行作为委托人, 由于投资项目本身涉及的技术专业知识复杂, 如果不具备相关的高级专业水平, 一般的银行等金融信贷机构就几乎无法逾越项目本身的技术知识鸿沟, 因而对代理人的真实状况只掌握部分信息, 即不完全信息。

(二) 对企业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

创新型项目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经营能力对项目的成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往往就是项目发明者本人, 他们有专业特长和创业热情, 但没有资金, 也没有管理公司的历史和经验, 以至于投资者无法对他们的历史管理能力进行调查。这样, 就给银行的信息调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 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行为的信息不对称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项目与大公司和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项目相比, 在所投入的项目资金中, 企业自身资本数量较少, 在种子期融资的项目中, 创业者则主要以知识产权方式入股, 而项目的资金主要从外部筹集;在起步期和扩展期融资中, 其所融入资金数量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也相当大。如果项目失败, 亏损的主要是投资者的资金, 所以企业有歪曲信息的动机。

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影响分析

在信息不对称, 特别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中小科技型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地位不断凸显, 但获得信贷支持不能满足需要

众所周知, 当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是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 而且还成为国家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中小科技型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 而对资金投入的依赖程度较高。从研究阶段开始, 经过产业化阶段, 到达规模化阶段, 都是以大量资金投入为先导, 三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也越来越大。技术创新的特性决定了该类企业在正式投产创造效益之前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 而且生产的前期投入也比一般企业大得多, 由于银行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融资行为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投资者得到的信息不完整、不充分、不及时, 市场不能很好地评估企业价值, 致使企业融资陷入了“信用危机”。另外, 银行信贷资金的债权性质使得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足够的技能、精力来评估企业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 也缺乏足够的激励去培养优秀企业。因此, 银行等信贷机构出于风险规避的需要, 因为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而少贷甚至拒绝投资, 形成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

(二) 增加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

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一般从技术创新开始, 而技术创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对技术创新型企业投资的特殊性, 即初始投入并不具有预期收益, 后期继续大量投入才有可能产出, 并且收益过程带有滞后性和极大的不确定性, 使高科技企业的融资表现为资金投入的风险性高, 且预期收益越大, 风险也就越大。所以, 一方面银行需要以企业发展前景为导向, 重点考察企业的现金流、利润率以及还款计划, 来决定是否对企业予以贷款, 因此需要较多的信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其付出的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做出决策以及贯彻决策的成本十分昂贵, 这就需要以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作为补偿。另一方面, 如果银行要求抵押担保, 以合适的资产来确保贷款的安全, 这样在一个贷款合同中, 银行相当于转让给股东一份对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 行权价格和行权时间等于债券本身的价值和存续时间, 因为高科技企业从事高风险投资, 所以期权价值非常高, 这也同样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 进一步加大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形成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筹集资金不落实的可能性、筹资成本过大的可能性以及企业所筹资金达不到预期收益进而无法偿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依赖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性融资, 而且成本较高, 一旦企业专业管理人才和先进技术缺乏, 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经营利润下降或很少时, 还必须偿还大额的负债利息, 可能导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三、解决措施

(一) 建立有效率的融资机制,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建立有效率的融资机制, 是我国当前发展科技产业的重要任务, 而当前我国银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形式, 事实证明, 紧密型银企信贷关系有利于银行充分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 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避免信贷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保证企业能获得稳定足够的资金支持, 而企业为了获取稳定的银行信用服务和信贷支持,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信息外泄, 一般也希望与少数几家银行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可见, 基于银企双方稳定发展、规避风险的需要, 它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以具有相当程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佳。基于银企联盟的供应链融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一, 银行成为信息沟通的途径和决策平台之一。

当前的发展证明, 技术创新过程不光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 也会受到企业所处创新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型企业比普通企业更依赖集群与产业基础, 但是, 与一般的围绕核心企业构成网链结构的方式不同, 在银企联盟的供应链系统中, 它是一个由构成银企战略联盟的银行与核心企业形成的“双核”结构的供应链,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银行结成银企战略联盟, 然后该联盟参与到原有的供应链中, 组成新的银企联盟供应链。这种方式将银行与供应链的关系内部化, 改变了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中心和物流调度中心的布局, 使银行在成为供应链的资金流中心的同时, 成为供应链的另一个信息沟通途径和决策平台。

第二, 有利于银行进行信息甄别。

在银企联盟供应链机制下, 核心企业在银行为其下达的配额内, 作为供应链中的其他中小企业的担保方, 由银行直接向其他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担保人, 可以将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 分配给相应需要融资的企业, 由于核心企业对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都相当了解, 这样, 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中小企业直接的信息通道和通过核心企业的信息通道了解中小企业, 避免单一通道的脆弱性;而且通过信息的相互印证, 避免信息的失真和鉴别“假信息”, 提高获得和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的效率。

第三, 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

银行通过参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可以发挥银行的中介和金融支持功能, 实现银行有效地监控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促进供应链企业的融资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加强银企之间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 使银行的监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获得融资的效率提高, 增加核心竞争力;同时, 银行通过参与企业运营, 能有效地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 减少银行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有利于企业关注长远发展的项目, 防止企业舞弊、短视等行为的出现, 提高联盟的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 银企联盟供应链融资方式对中小科技型企业还存在管理上的规范效应。企业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银行去监管、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对完善其治理结构, 提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

(二) 中小科技型企业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还需依靠企业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银行给予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的诚信度, 中小科技型企业必须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下, 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制度, 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准确的向银行传达信息, 使银行对企业的前景有较为确定的预期, 将信息披露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从而获得金融机构充分的信任。

第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 多数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个人化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 管理的随意性很大,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是其最为显著的风险特征之一,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可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 完善政府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创建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政府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 利用政策、经济、组织、法律等各种手段在疏通技术成果信息传播渠道、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为技术资源和资金的结合提供更好的信息环境方面, 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 建立政府科技创新顾问制度, 加强科技项目的咨询、论证。由科技界、产业界和行业组织等方面人士组成专门的职能机构, 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各种决策咨询和项目评估,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洽谈搭建平台, 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力度, 减少因项目本身引起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 由政府出面组织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资、合作平台, 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及各类园区的功能, 积极发展园区服务业, 推动创新经济的集聚发展, 减少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三, 政府应尽快出台新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等, 尽量避免无效率的投资。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其对融资产生的影响, 提出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金融体系的现状及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实际, 通过建立有效率的融资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创新融资手段等措施, 减少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科技型企业,信息不对称,银企联盟供应链,技术创新融资

参考文献

[1]弯红地.银企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 2009 (4) .

[2]弯红地.基于银企联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经济问题, 2008 (8) .

[3]李梅, 王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7) .

[4]姜宝山.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5]楼瑜, 李珗, 蒋荣鑫.产业集群与银企融资效率[J].特区经济, 2006 (7) .

不对称创新 篇2

□黄湘源

监管不对称,何来规范?又何来公信?

监管信息有明有暗。对违法违规事件处理结论是明的,内情则大多语焉不详。监管信息不透明,意味着将群众监督拒之门外,不少关键问题难免大打马虎眼,有暗箱操作之嫌。以往对违法违规行为以罚代刑,以行政处分代替退市或法律责任的追究,就是这样发生的。

信息波长有长有短。监管信息的发布不是雨露均沾,而是有选择性的。长、中、短波频道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时间不一样,先知者早已近水楼台先得月,后觉者老是迟到,因而只有被人欺凌和愚弄的份。在B股对国内投资者开放上,6・1以后循规蹈矩入市的投资者正是因此而无不饱受其苦。

监管动作有快有慢。对媒体先曝光的反应快,例如银广夏和庆云发展造假案,一见报,监管马上跟进,这无非是监管当局怕陷于被动。但在监管当局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很多造假案受到查处时都已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以至于受其欺诈所害的投资者都没法取证起诉。麦科特欺诈上市案在被人大检查组点名数月后才得到查处,有一桩140万台电视机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造假的`大案,证监会负责人8月10日就在稽查工作会议上点了出来,并且8月22日见之于内部通报,但处分消息至今未公开。可以设想,等到公诸于众的时候,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的反应效果会有多大的差别,监管当局难道就不怕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太多的被动?

监管力度有轻有重。一般的违规行为处理重,违法行为处理轻;只涉及上市公司董事行为的处理重,涉及政府行为的避重就轻;藐视制度的问题处理重,侵犯投资者利益的事轻描淡写;经常性查处轻,运动式查处重;对涉及文字信息的固态行为查处重,对不涉及文字信息的动态行为查处轻,并且有犯规显性时查处不及时,事后放马后炮的倾向。当然,与己无关的穷追不舍,自己的失误则高高挂起,从来不知作一点自我批评。

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无可偏废,凡是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就要有所为,凡是不利于投资者利益的就应有所不为。否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不对称创新 篇3

追溯起来,“不对称”的概念并非作者首创,而早在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É的大作《困境与出路》中就有所提及。正是这本书中仅仅出现两次、看似不起眼的“不对称动机”吸引了吴振海,让他Ñ着这个路子往前走,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不对称创新。

从书中可以看出,克里斯坦É不仅为吴振海点亮了灵感的火花,更为其思考提供了富足的养料。《困境与出路》源于《哈佛商业评论》中一篇著名的论文《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克里斯坦É在文中用“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两种模式很好地解释了企业界的竞争,处处透现着“颠覆性创新”的思想。而且,全书最精彩和经典的章节便是论述“如何才能击败强大竞争对手”的第一章。作者也在前言中谈到,在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领域之时,仔细研读了克里斯坦É教授的《创新的两难》、《远见》、《创新与总经理》等著作。

随着对颠覆性创新理论了解的不断深入,作者发现了克里斯坦É教授的“不对称动机”的实际含义过于狭隘,并企图从它应用范围的局限性上找到了突破。就在吴振海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的同时,恰逢《蓝海战略》在国内渐为流行。《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在其宣传网站上也对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的区别做了说明。两种理论派别之间的相互争鸣,引起了作者的浓厚兴趣。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并试图围绕着“不对称局势”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于是有了《不对称创新》的诞生。

此书一经出版,便引来了众多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好评和推崇。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称,《不对称创新》一书中提出的是“颠覆传统战略理论的全新战略思想”,即企业要想以小搏大、以弱胜强,就必须进行不对称创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认为,“作者不但提出了创新的战略思想,还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实用指南,是近年来汗牛充栋的管理书籍中的精品”,更预言这本书阐述的不对称竞争的战略思想“将会影响主流的管理学界,并对中国企业产生深远影响”。GfK专项研究(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弛则称,这本书让他“第一次看到企业成功进化过程中那个神秘的一环”。

真的是这样么?带着这番疑问,开始读书。

开门见山,作者在全书第一句话点出,“创造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是本书的核心思想”。这是和常规的正面竞争相反的提法,也就是与竞争对手不正面冲突,不形成争斗,使竞赛失去了对应的一方,从这个意义上讲,缺少了竞争对手的局面构成了“不对称局势”,所使用的战略便是非竞争战略。具体而言,就是指通过创造信息、认知、优先级、意愿、能力等方面的不对称局势,寻找竞争相对较弱利于挑战者发展和积蓄力量,而领先者却由于不对称局势而不愿做、不想做、不屑做、不能做的市场空间。

全书首先基于对战略、创新和营销理论的跨领域研究,在对全球近百个以弱胜强的商战案例系统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是以弱胜强、后来居上的唯一途径,但是要想成为成功的创新者而不是铺路石,挑战者的战略思想必须有别于市场领先者——这就是不对称创新。不对称创新立足于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既注重创造与其没有竞争互动、具有“温水煮青蛙效应”的不对称局势,同时也关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接下来,作者根据不同环境下适用的具体创新战略进行了高度的抽象概括,并提炼出信息不对称、认知不对称、意愿不对称、优先级不对称、能力不对称这五种基本的不对称创新的模式,同时梳理了这五大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构成一个综合的系统性创新战略框架。

从第三章起,本书开始深入论证核心论点,认为以小博大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不对称的局势和市场,立足细分市场、业务,藉此打倒比自己巨大的对手。作者指出,要利用对手的盈利模式、品牌形象、产品种类、渠道、利润、资产组合等方面的弱点,当作打击目标重点攻击。不仅如此,本书还对如何创造能力不对称局势,如何打击对手的机制弱点、转化自身弱点为优势、培养综合实力等方面给出宝贵的意见。简言之,是在总结以弱胜强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整套系统的不对称创新“实施指南”。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战略理论不应该把精神要素排斥在外,因为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物质的因素和作用不过是本质的刀柄,精神的因素和作用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作者最后引用了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的这段文字来诠释不对称创新战略的灵魂——意志不对称,并强调具有危机意识,是所有成功企业家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全书读罢,再回过头看那些荐语,难免会觉得那些把这本书称为“开创性理论构建”之类的评价有些言过于实。放眼产业市场的演变,强弱之间的转换时时都在上演。以弱胜强,究竟是无心插柳的意外,还是苦心经营的成果?究竟是一时运气的眷顾,还是成竹在胸的必然?¡¡对于这些话题的探讨和解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不对称”格局这种思想也早在几千年前就为人认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样说来,此书难免有些“新瓶装旧酒”的味道。

然而,这并不妨°这本书成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所谓大道至简,世间万物本质上往往都受用一种趋同的运行哲学,商业经营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本书,只要能有所创新、给人启迪就已足够成为一本佳作。

在汗牛充栋的经管类书籍找到受用的比较不易,而且绝大多数可称道的力作还都是西方的舶来品。那些书固然案例经典、论述精辟,但多是研究企业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经验,鲜有涉及四两拨千斤的指南。这本书很好地弥补了这块空白。

除了为挑战者提供成功的“秘诀”,反过来看,它亦是被挑战者失败的教训。虽然作者写道“如果贵公司已经是行业冠军,也许你可以忽略这本书。献给在全球行业中屈居第二及其以下的挑战者”,但我相信行业的领跑者同样能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及警醒。既然优势劣势是相对的,领先者又何尝不能在更大的竞争视野中进行自己的“不对称创新”呢?

不对称创新 篇4

1.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据了解,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能使用的融资方式有限, 中小企业只能根据现有的资金水平来选择融资方式, 能用到的融资方式很少。除了中小企业内部融资外, 能获得的外部融资资源极其有限, 同时外部融资的成本比较高, 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比重高, 外部融资的比重低, 融资结构非常不合理, 因此, 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规模扩张, 如此不断的不良循环,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受到严重限制。

2.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由于历史和近代的各方面因素, 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传统大型企业的发展, 传统大型国企、央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所以大型企业的发展一直得到诸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则正好相反, 由于发展时间短、发展还不成熟等诸多因素, 导致其发展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 实际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 中小企业的数量巨大, 中小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与中小企业应该得到的政策支持不成比例。

3.融资信息不对称。作为中小企业, 其接触到的信息资源, 与其他创立时间久、经营时间长的大型企业是无法相比的。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有利的投融资信息, 不知道哪里有有效的投融资信息, 哪里有更有利的融资平台, 因而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加之, 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相对较少, 对于线下的诸多信息不能够及时获取及掌握, 而大企业从各方面来讲, 都能相对及时有效地获取各种投融资信息, 对于企业的融资有无数的便利条件。

4.金融机构不看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 但是大型金融机构对于规模相对较小、信用难以保证的中小企业所给予的支持力度是极其有限的。而城市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自身的盈利目的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来权衡是否给中小企业融资。但是多数情况下,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 以及其财务信息的不透明, 使金融机构很难判断一家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 这就自然导致了虽然诸多金融机构一直有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宣传, 但是到真正要判定是否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时, 就会打起退堂鼓的状况。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信息模糊。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 企业多数是以家族式经营起家, 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很好的建立, 有的可以说有些混乱。企业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分离开来, 各管理部门领导相互交叉, 很难做到各部门独立管理, 整体的管理体系很难建立, 更不要说建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 多数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负责人及财务部职员也不一定是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 企业本身的各项原始凭证的及时、准确获取就存在难度, 所生成的会计凭证的可信度有限, 这就使得企业可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模糊, 这难免对企业获得投资资产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可供担保资产有限。中小企业无论是获得金融机构贷款还是民间借贷等方式, 都需要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抵押担保物, 而对于本身资产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 其自身拥有的不动产、无形资产等非常有限, 没有很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这样的状况必然会使金融机构及其他贷款机构怀疑, 一旦中小企业存在还款的困难, 中小企业有什么可以用于抵偿债务的, 如果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 这势必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等机构的放贷风险, 也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增加。

3.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有着相对较低的信息透明度, 它的企业经营情况较少对外披露, 财务资金情况更是外部比较难衡量的, 即使是有所披露, 但是可信度较差, 这就导致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与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之间产生较高的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样, 外部的金融机构等资金持有方无法根据可获得的可信度有限的信息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给出一个专业的判定, 因此, 相关资金持有方并不敢贸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三、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1.企业内部融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是中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可用于再投入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资金, 是企业自身通过企业运营获得的资金, 属于中小企业的内部积累。用企业内部的资金再投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这样的方式有利有弊。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证明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资本积累, 这样的资金使用起来没有资金成本, 可以直接利用。但是, 多数中小企业原有的能力有限, 可能并没有很多的剩余资金用于再生产, 同时使用中小企业内部资金融资, 也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指各大中小型银行通过从各方吸收存款等方式得到的资金, 按照一定的资金成本贷给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并且符合银行判定标准的企业使用, 企业按约定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经济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如果想获得银行贷款, 就需要长期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持续的关系, 同时需要中小企业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企业需要有良好的信用支撑, 也需要有一定的抵押担保物。

3.票据融资。票据融资主要是指票据贴现, 是企业将没有到期的汇票承兑权转让出去, 得到短期的融资, 这一融资渠道主要是针对有较大量的票据结算的中小企业。票据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也同样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方面是对于有较大票据结算量的中小企业来说, 能让企业提前获得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为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不利的一方面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票据结算, 同时这只能短时间使中小企业获得资金, 并不能真正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性策略

1.互联网融资。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不再只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云计算的大数据, 资金供给者和作为资金需求者的中小企业可以建立起一条价值链, 在通过中间者建立起来的金融服务平台上, 双方通过大数据匹配出合适的投融资条件, 这样就解决了资金供给者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从根本上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介入, 改变了有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 使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变成了买卖双方自由选择的市场, 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 它更看重中小企业的潜在价值和增值空间, 可以真正为有价值的中小企业提供“雪中送炭”的资金支持, 而不是单单只看其现有的投资回报, 这无疑是无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所渴望的融资方式。

2.物流金融。物流金融作为近几年提出的融资方式, 其主要是强调物流行业对企业的作用, 对于生产性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帮助。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结合为中小企业结算和融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 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也需要与物流业相互协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为供应链因资金不足而发展受限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机能。

3.产业集群下的融资。产业集群在当今是一种发展趋势, 某一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机构通过空间上的集结密集联系在一起,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发展优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是在空间上拥有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很好渠道。

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内, 能够比较容易地与供货商和客户取得联系, 这样有利于中小企业筹集到资金。更重要的是, 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 这样能有力地克服信息的不对称性。再者,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彼此之间从企业管理到财务管理都比较熟悉, 这样使对其放贷的金融机构能很好地了解中小企业, 能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

4.国外资金。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 国外资金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是指在本国境内设立由外国独资创办的银行, 例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主要凭借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国际网点等有利条件, 为在其他国家的本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使其发展壮大或是直接投资。

现在, 我国境内也早已有数家外资银行,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的展业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外资银行不同于内地银行, 它们提供的客户服务更加人性化, 会尽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于外资银行在其当地发展时间较长, 它们在本国时已经建立了较我国内地银行更为完善的风险防控系统。另外, 外资银行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时间较长, 经验较丰富, 它们会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 更好地与中小企业沟通, 为中小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志来.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研究[J].互联网金融, 2014 (11) :63-66.

[2]赵彦武, 王雪哲.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分析[J].财务管理, 2014 (7) :54-56.

不对称的禅意 篇5

韩心羽就读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刚毕业的那几年因为对社会的好奇做过很多职业,平面设计、导游、会计,顺便还做一些室内设计。后来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她背上背包带上相机出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感受风土人情,去不同的国家领略异国风貌。她的爱好充斥着她的生活,旅行、摄影、音乐、做皮、做银,家里简直就像一个小型的综合工厂,播放着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CD,墙上贴满了各地拍回来的照片,屋里到处是从各个地方带回来的纪念品,做皮、做银的工具堆得到处都是。

因为出生于医学世家,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家里很反对她去学服装设计,但最后她还是倔强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虽然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真正做过本行,但她也从未放弃过,2008年她还是回归了设计这条路,开始在淘宝尝试做一些设计,并用了4年时间热身,2013年年初正式创立“MIA HAN”品牌。“MIA”是她的英文名字,“HAN”是中文的姓,对于品牌的名字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不需要一个有意境超凡脱俗的名字,也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需要能代表她的意愿和想法,那么就是独特的、个性的、唯一的。MIA HAN的每一次设计仿佛都是一场回忆,也许是经过的古罗马石柱精美的纹理,也许是匆匆而过的僧侣飘扬的衣角,清真寺的穹顶,吴哥的廊柱,波斯的黑袍,印度的纱丽,人生就是一场不停歇的旅行,而她在用她的设计去回忆一场最绵长的盛宴。有人说MIA HAN的设计略带禅意,其实她并没有刻意去捕捉禅的影子,只是内心隐约认为宗教是人类最精华的集现,从容入世,清淡出尘,也许是她对自己的设计最好的解释。简洁的大色块运用,以黑、白、灰为主线,运用不对称堆叠的手法与一块布进行对话,独特的剪裁使每一件衣服都有与众不同的穿法,也许你要稍作研究才会明白应该怎样穿进去,在人与衣的互动中每个人都会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穿着方式。

MIA HAN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时尚品牌,而是在极力探究人与服装之间关系的多样性。让每一件衣服都能读懂衣者的心情,让每一个人都能探寻出与服装最有灵犀的一面。

小众、个性、特立独行, 从来就不是弱势群体,以低调的姿态展露高一线的品位,厚积薄发用诚意的设计来俘获人心,略带禅意又不失时尚,这是设计师的魅力所在,亦是穿衣者对于时装的深刻理解。

送给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心中留有一片桃花源,并特立独行的人们。

不对称创新 篇6

大- 小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只是表意相反,呈现出对称状态,如大眼睛- 小眼睛,大杯子- 小杯子,大房子- 小房子。然而在日常交际中,它们的使用频率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如大红色—* 小红色,大团圆—* 小团圆。 前人对于“大/ 小+ 名词”的研究相比“大/ 小+ 动词”已全面深入,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运用不对称和标记论,从 “大/ 小+ 动词”来分析大/ 小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

赵元任(1968)指出大在大笑、大闹等短语中最好看成副词,此时大的反义词小不修饰动词。即大- 小在此类用法中具有不对称性。[2]孙宝民(2006)在考察动词和大/ 小的搭配时,把动词分为生理动词,表示动作的动词,表示动作和方位的动词,表示动作过程的动词,表示动作、过程、 方位的动词,表示动作目标的动词,表示过程、状态、范围的动词,表示数量、程度变化的动词七类。[3]

我们认为孙对于动词的分类过于繁琐,笔者在参照其分类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本文所选语料皆出自CCL现代汉语语料库,部分口语语料已明确指出,采用穷尽式分析法。

一、“大-小”加情感动词的不对称

情感动词是体现人的感情的动词,常常表现在喜怒哀乐等方面。例如:笑、哭、怒、吵、闹、吼、叫、喊、嚷、呼、嚎。 这些表示情感强烈、程度深的动词均可受大修饰,不能受小修饰。如:1我想您想到想大哭一场。《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2孙中山身边的人都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宋氏家族全传》 3选举中央委员时,一些人为了竞选而大吵大闹。《蒋氏家族全传》

而表示情感微弱、程度浅的动词如啜、泣、议、论等只能被小修饰。如:

4谈毕,专家回到住所小议一番,然后……《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5“大爷!我想玲姐……”孩子小声啜泣了。《迎春花》

感情色彩强烈的动词,程度深,由感觉上的显著投射到语言特征上的显著。情感动词的大多数可以受大修饰,只有极少数表示程度浅的动词能够受小修饰。“大+V”易受到人们的管制,是人们极想突显的时间,所以使用频率高;而“小+V”正好相反,所以使用频率低。[4]

二、“大-小”加具体动作动词的不对称

1、与饮食有关的动词如吃、喝、吞、咽、嚼、咬、渴。 这些表示动作幅度大的动词,只能被大修饰。如:1五坊小儿常在酒店里要酒要菜,大吃大喝,吃得醉醺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2撒上桑叶,立即蜂拥而至,一缕一缕大吞大咽,“蚕食”一语委实准确。《读者》

而饮、酌、呷、啜这些表示动作幅度小的动词,只能被小修饰。如:

3阿士诺小啜一口。《龙枪- 兄弟之战》4宴请是党内的同志小范围的小饮浅酌。《宋氏家族全传》

在调查语料的基础上,笔者发现饮既可以被大修饰,也可以被小修饰。如:

5老人大饮大食,会引起冠心病发作。《养生与健美方法100例》

孙宝民(2006)指出“饮”是古汉语词的保留,它能够受“小”的修饰,实际上是受古汉语的影响。[5]大量语料表明, 在古汉语中大饮也经常使用。

2、与变化有关的动词,如:增、减、增加、加强、扩大、减小、缩小、损失、提高、降低等。单音节词只能受大修饰,双音节词只能受大大修饰,而不能受小或小小修饰。 考察语料发现,双音节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使用比例大概为25:2。如:1如今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大大增强了。《1994年报刊精选》2如不能心平气和地谈判,谈判效率将大减。《哈佛经理谈判能力与技巧》3人在睡觉时血液运行速度大大减慢。《大话养生》

3、与人肢体有关的动词,如坐、站、躺、蹲既能受大修饰, 又能受小修饰。

1胖姑娘大坐在床边。《玩儿的就是心跳》2我和金豆儿盘脚大坐。《金豆儿》3孔祥熙便溜到附近的市场下馆子, 饭后去相室小坐聊天。《宋氏家族全传》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发现大坐的用法仅出现两次, 这里的大含有动作幅度大的意思。而小坐广泛使用,如小坐片刻、小坐喝茶、小坐歇息多次出现。

通过对205例语料的考察发现,大站都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没有出现动词站受大修饰的用法;通过对532例语料的考察发现,小站都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没有出现动词站受小修饰的用法。

4、与劳动有关的动词如干、搞、擦、洗、买、卖、烧、 切只能受大修饰,不能受小修饰。如:1蒋经国想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晚年蒋经国》

大干、大干一番、大干一场、大干一票、大干一年、大干快上等用法多次在语料中出现。而“小干”只能在以下对举结构中出现,不能够单独使用。如:

2小干大难,大干小难,真干不难。3过去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倾向。4大干问题不大,小干问题不小,不干问题不了。

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多种经营、大搞素质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等用法在语料中多次出现。其他动词的用法如下:

1高庆山不好意思大擦。《风云初记》2只要暗中一点, 火就会大烧起来。《李自成2》3听他说得像大切八块一样。 《小团圆》4太太穿红的,姨太大穿粉红。《更衣记》5奥运会的承办国大都在赛场旁大盖高楼。《新闻报道》

综上,与劳动有关的动词只能受大修饰,不能受小修饰。 只有在特殊语言形式中个别动词能够受小修饰。

三、“大-小”在特殊格式中的不对称

在分析“大/ 小+ 动词”用法时,笔者发现语料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格式,并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法进行分析,以挖掘“大- 小+ 动词”不对称的深层原因。

1、大V特V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以下用法多次出现,如大错特错大书特书大树特树大谈特谈大赦特赦大讲特讲大赚特赚大喝特喝大亏特亏大吃特吃大吹特吹大炒特炒大捞特捞大办特办大做特做大写特写大干特干大呼特呼

“大V特V”这种格式中V为单音节动词,表示规模大、 程度深之意。但是语料库中未找到“小V特V”的用法。大/ 小的不对称就显现出来了。

2、大V1大V2

通过大量语料发现,现代汉语中有“大V1大V2”这种格式,其中V1和V2可以是一对意义相近的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一对意义相反的单音节动词,表示规模大、程度深之意。如:大吃大喝大喊大叫大喊大闹大说大笑大操大办大摇大摆大吼大叫大彻大悟大嚼大咽大吹大擂(V1和V2意义相近)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输大赢(V1和V2意义相反)

然而语料库中也有“小V1小V2”格式的出现,如小打小闹、小偷小摸、小坑小骗,构成此格式的单音节动词数量极少,表示程度浅、规模小之意。这种格式中,大的使用范围明显比小使用范围广,大/ 小的不对称就显而易见了。

3、大为+ 动词

“大为+ 动词”格式中的动词为双音节形式,表示程度极强或是极弱(极端化程度高)。如:大为加强大为发展大为扩增大为减弱大为减少大为增加大为改观大为降低大为缩短大为吃惊大为改进大为佩服

通过对“大为+ 动词”的考察,其意义大多表示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小部分表示事物向极其恶劣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很强的极端化。然而语料库中未出现相对应的“小为+ 动词”的格式,大/ 小的不对称性得以体现。

沈家煊(1999)指出六条判别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标准,分别是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通过以上对“大/ 小+ 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大出现的句法环境比小多,使用频率比小高, 意义比小宽泛。因此,大是无标记项,小是有标记项。

四、不对称原因分析

1、认知原因

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人类语言概念体系的大部分是隐喻式构建的。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空间的认识就来自于人类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

顾倩(2013)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映射到空间域的认知中,认为空间也是一个容器,进入空间的事物就是容器中的内容。“大”是描述空间事物属性的词语,表示事物占据空间超出常量,即内容物占据空间容器较满而具有显著性。(如图1所示)

上面的图形对理解“大”的空间域概念既形象又生动。 大/ 小核心语义是用于空间的比较,后来引申到时间、频率、 程度领域。对于客观世界,人们总是先认识到最具有突显特征的事物,后认识到不具有突显特征的事物;同样地,人们对于程度深、幅度大、时间长的动作关注度更高,而后才注意到程度浅、幅度小、时间短的动作。这就是无标记项大应用范围广的原因之一。

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典型成员或无标记项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它们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在信息处理中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它们在人形成概念时最接近人的期待或预料。

2、心理原因

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篇7

一、有效市场理论

在传统的金融学的背景下, 有效市场理论是指在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 将不存在未加利用的盈利机会。金融市场的结构使得许多市场参与者都能参与该市场, 只要存在盈利机会, 密切注意资本市场的人就会抓住出现的机会, 获取利润, 从而使得资本市场的套利空间缩小并迅速消失。

其中有一个典型就是强有效的市场,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欧美市场更接近于中性和强有效市场, 可以说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而不管这些信息是否公开发布, 在这个市场上不可能看到业绩之中好过市场水准的投资管理者, 该套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市场是有效的, 任何一个在市场长期做投资的投资者, 无法超过指数本身。

有效市场理论有一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即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 期望风险溢价与风险参数β成正比, 核心的意思就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面, 如果希望取得超出市场的回报的话, 所冒的风险会更大, 这是现在资本市场比较盛行的一个核心的思想。

但是资产定价模型隐含了一些假设:1、认为历史可以重演, 也就是历史再现。2、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投资者。3、认为整个市场是没有交易和摩擦成本, 也就是没有手续费, 没有其他一些摩擦过程。这些假设也导致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对上述三个假设一些其它认识:

首先历史永远不能重演, 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两次, 不能在同一个故事中同样的状态下同样的发生重新经过, 所以说像技术分析、很多理论上的分析不会赞同, 包括前面提及的CAPM模型里历史重演有一个前提就是β值取得历史风险最大, 实际上隐含着意思是一个股票历史的波动率可以引申到未来的波动率, 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极其荒谬的理论。其次一个假设是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的, 这个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而人类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非理智性。人本身是一个群居性的动物, 我们可以看到, 为什么现在社会中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为什么更多的人跨入了城市生活?另外可举例说明验证, 包括在投资世界上的荷兰郁金香事件、英国南海泡沫, 包括九七年香港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 还包括近期中国存在的房地产泡沫、资产泡沫, 从这些都可以说明一点, 人是无理性的, 大多数人会在不同的时候相互感染, 人们会把自己的乐观和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传染给其他人,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一件事情会不断反复加强和强化, 最后的结果就是进入一个疯狂的状态。而第三, 就是无交易成本, 而无交易成本是不可能。

二、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风险和收益的三种表现情况:1、高风险和低收益。2、低风险和高收益。3、风险和收益对等。

曲线所反映的就是风险收益对等, 传统的CAPM理论就是认为在这条曲线上做投资可以达到市场效益最大化, CAPM理想化的状态就是达到风险收益对等, 那么任何低于这条曲线的点就是高风险低收益, 也就是付出同样的风险但是回报是更低的, 高于这条曲线上的点也就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传统的CAPM认为无法超越这条曲线, 特别是长期看来。在传统的投资理论和世俗的观念里, 想要求发达就要冒更大的风险, 但是如果想要谋发达你一定不要冒风险, 这是如果想要在十年二十年间积累更大的财富所要遵循的。在每次做投资决策或投资活动中, 一定是希望风险最小或是没有风险, 但是希望每次投资活动中都能取得较高收益。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 并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 拿着现金, 富有耐心的等待, 由于社会的波动性, 由于人类社会的无理智性, 在不同的时间里, 比如三至五年的周期里, 都会等到一个相对完美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时间, 那时候就是该出手的时候。如果在投资组合里累计了很多次这样的投资后, 我们就会发现从长期来看取得了远远超出市场回报的机会, 这就是总的投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投资理念, 即投资的核心是确定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任何风险资产都是可以投资的, 只要有足够的收益补偿。投资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寻找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对称关系。围绕着这一对称关系, 可引伸到投资的所有领域例如股票的风险及定价, 保险资产的风险及补偿, 抵押债券的定价, 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定价等。也就是说可把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收益率的曲线, 所有的东西都以收益和风险的对称关系来考虑。比如投资港口业、投资航空业、投资计算机业或者各种各样的股票、期权、债券的时候, 都是寻找外在的载体, 所有的投资都是外在的载体, 最核心的本质是要研究。任何投资的标的都是投资的工具而已, 必须保持找出这种投资里面最根本的东西, 也就是这次出手投资的标的所带来的风险是不是有足够的补偿, 当任何一次出手的时候发现它的补偿是足够的时候, 那么从长期来看的话, 将会得到超出市场收益率的组合。

三、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非理性反复循环出现, 投资者往往会对公司的过去业绩过度反应, 同时也会对未来的坏的预期过度反应。由于这些过度的反应,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高风险和低收益的投资组合存在被高估, 而低风险和高收益的组合则被低估。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也显现与此。

因而就对专业投资而言, 控制风险是专业化的第一步。

专业投资者控制风险, 最本质所在就是寻找风险和收益的偏差。当研究标的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出现风险收益的非对称定价关系时, 就是我们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水平的机会。相对一般投资者而言, 专业投资者的优势并不一定体现在一段时间、单只股票赚钱的多少, 而是体现在保持控制风险的能力上, 风险的量化程度是衡量投资者专业化程度的标志。

可以说投资的核心是不仅在于寻找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而且更应明确认识到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 寻找两者之间的偏差。

进而对于专业投资者, 需要从更大的范围考虑: (1) 目前该市场的整体平均市盈率水平合理吗? (2) 该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合理吗? (3) 市盈率指标足以反映公司的内在风险吗? (4) 是否有更好的风险与收益的测度手段? (5) 考虑和规避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为了能够把握住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时机, 需要思索是否有更好的风险收益的测度手段。从更大的范围考虑, 就会发现最明显的风险收益不对称性存在于市场结构的扭曲中, 存在于人们对来自各个方面信息的过度反应, 如人为的市场割裂等结构缺陷往往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而就是在打破市场结构缺陷的过程中, 才有套利的机会。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先天的原因, 先权后股, 处于国有股、法人股、A股、B股、H股等各种分割之下, 这种分割是西方成熟市场所没有的, 也是违背股权市场的发展规律的, 因为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 也就意味着风险相同、收益率不同。只要这个市场最终要发展, 这种被人为扭曲的构架必然要被纠正, 其收益就蕴藏在纠正偏差的过程中。如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也是期望打破这种分割, 而在较早期介入法人股市场的敏锐投资者, 自然就有超额回报。

在中国证券市场股权被人为分割的时候, 从静态来看, 各种股票的定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扭曲;而从动态来看这种分割的打破会对股价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效市场理论如CAPM模型是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 但是在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上, 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市场是无效的, 因此按照历史数据得出的β值, 现实意义也不大。巨变的市场对某些金融理论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正如08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一样, 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金融架构与监管体系。

四、投资原则

历史数据不断提醒我们, 市场非理性状况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都要长, 无论是市场上涨还是下跌。实际情况是, 没有人会知道未来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 股市前景的不明确提醒我们, 要关注自己真正能控制的因素, 承担自己能承担的风险。

在当前的不确定性大市场背景情况下如何做投资, 可以把握如下一些原则选择风险被高估和收益被低估的企业: (1) 企业的负债率要低。一个企业如果它过度的扩张或者是它负债率过高的话, 在通胀恶化情况下它的盈利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有大量的现金流那就更好。 (2) 企业自主定价能力强, 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3) 企业毛利率足够高, 与同行业企业平均毛利率比较而扬。 (4) 企业主营业务的安全性, 最好具有相对的市场垄断地位。

投资有时就像战争一样, 商场如战场。任何社会财富的积累, 背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都要靠权力等手段达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从而到达金字塔的塔尖。在古代, 财富的表现形式是土地, 为了夺取土地就开始打仗, 那么现代社会呢, 就体现在商场上, 商场就和古代的战场是一样的, 在任何一次战场和商场上生存永远是必须的。做任何一次投资可以把它看作是作战, 在作战过程中第一要素是什么?是不要被消灭掉!明确到每一次的战斗中, 在战局顺利的情况下扩大战果, 可能会获得几倍的回报, 在不顺利的情况下只损失10%或20%, 确实做到止损, 而把主要实力保存下来, 如果在每一次投资都抱着这种态度的话, 会发现长时间来说一定是赢家, 财富就会达到金字塔的顶端。投资是生存的艺术!衡量一个投资者不是今年赚取了多少, 而是能生存下来。防止亏损的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宁可错失, 不可冒进。在资本市场上, 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

市场是大众各种心理影响的随机反映。市场总是在投资者喜悦和恐惧的交替循环中达到波峰和冰谷, 完成牛熊的转换。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特性, 会把恐惧和喜悦过度扩大, 人们会看着别人的行动而行动。一件事物一开始是个体, 后来是一个小队伍, 后来是一个大队伍, 到最后一定是整个社会都在进取。有一个很好的参照指标可以来评价, 当看到大多数人都在谈论一件事物, 每个人都在排队去买一个事物的时候, 有90%的概率这个事物可能会被高估, 每个人都想去买的时候一定不会便宜。当看到证券市场人声鼎沸, 每个人都赚钱了的时候, 一定要小心。而像现在, 每个人都在亏钱的时候更要小心, 不过 (下转第69页) 面良好二者在博弈中孰胜孰败, 或者此消彼长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那么一切就得靠市场来解释和见证了。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进行分析探讨, 以此构建基本的投资框架, 期望为投资者在当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投资机遇, 确立科学的投资理念提供有益借鉴。

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策略 篇8

一、师生信息不对称外化表现

师生占有的信息量存在悬殊差异,这当然是正常的。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相比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自然要高出一大截。当然,信息不对称并非是让师生比高低,而是要在信息的付出、交流、反馈等交互过程中,让师生信息量能够趋于对称。因为信息量均衡,意味着交互效果的升级。

1.师生付出信息量不对称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讲解、演示、分析、引导,所付出的信息量自然是巨大的。学生方面呢?要利用自身学习基础,主动学习教材内容,尽量消化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存在,学生不能将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全盘吸收,会出现“打折扣”现象。这个“折扣”越大,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付出不对称现象就越剧烈。

2.师生交流信息量不对称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教学行为转化成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形式。但现实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投入大量热情和努力,而学生这边常常是处于应付状态。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原因有哪些,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一旦形成,势必会阻碍交流效果。

3.师生反馈信息量不对称

师生需要交流,这个交流过程中自然有反馈的内容,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列举,是因为教学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实况,因为学生不会主动将学习中的阻碍、困难、迷惑等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只能从测试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也很难掌握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误,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师生合作。师生反馈信息相对封闭,这对顺利实施教学行为是不利的。

二、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策略

师生信息交流不对称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称超过一定范围,就需要进行调控了。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可以促进师生互动高效化,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

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和强度。教学互动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教学精神,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放弃“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要和学生高效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策划、操作、检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参与教学提供足够时空。

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词,然后提出阅读要求——能够有感情、流利、正确地朗读。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在解决完字词之后,在朗读的同时,不停地翻阅查找教辅资料,总结提炼教学目标。有的学生提出:要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有学生认为:多朗读,培养审美意识;还有学生提出:语言优美生动,值得借鉴学习。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归结,提出一些阅读思考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信息传递及时充分,对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2.开展多种层次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互动在新课程背景下属于教学常态,但由于交流活动逐渐固化,交流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一定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不管是泛问泛答还是单个问答,都属于浅层次的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单一,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总是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交流何谈平等。因此,要提升师生交流质量,实现信息交互均衡,改变交流方式势在必行。

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时,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教师为提升师生交流互动水平,故意提出反面见解:这些人真够傻的,为什么不找一找捷径呢?学生明知教师想从反面进行论证,就极力和老师进行辩论,希望用自己的理解说服老师。课堂教学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像这种以师生展开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其信息均衡度当然能达到最佳水平,教学效果当然是显著的。

3.建立师生评价反馈互动体系

教学过程离不开评价反馈。教师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以此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提升教学效率;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可以指导自身学习活动,同时获知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能够形成对照,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学力水平。

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布置一道仿写练习题:根据《变色龙》的写作方式,学写一种小动物。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写这样的文章并不困难。但学生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是以往写作习惯来写,难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过多写“我”的介入,对小动物描写不够。教师在评价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推荐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学习,并要求汇报学习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反馈要求感觉很新鲜,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加以总结。实践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对称VPN系统研究 篇9

随着新的网络安防设备的出现,传统的第3层VPN系统(如IPSec、L2TP和PPTP等)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一是它们使用的隧道协议(如ESP、GRE等)是在NAT广为流传前的时代被开发的,必须处理不同IP路由,这样使得VPN通道不是经常可以建立,并且它们封装的VPN数据包属于特殊的IP数据包无法很好通过网络安防设备。并且构建这种VPN系统对用户的权限要求较高,如果网络管理人员想要利用WEBSHELL远程进行内部网络服务资源的维护管理,就会因为权限不足而止步。我们就设想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既可以通过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或NAT设备等网络安防设备,又能在普通用户权限下实现远程维护管理,这就引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1 相关基础简介

虚拟HUB顾名思义是虚拟的HUB,主要是通过软件模拟物理以太网交换机的行为,其功能和物理交换HUB一样。不同的是后者使用硬件来处理,而前者使用软件进行处理,其虚拟端口通过隧道协议连接到计算机终端的虚拟端口。每个虚拟HUB都有其自身的转发数据库(FDB),且具备自动进行MAC地址学习的能力,定期更新适应网络环境。

2 不对称 VPN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理

引入虚拟HUB、虚拟网卡等概念把以太网架构完全虚拟化,并对现有SSL VPN模型进行改进和扩展,在权限一般的WEBSHELL管理端运行用户态的TCP/IP协议栈创建Sec NAT会话,在高权限的VPN客户端创建普通VPN会话,通过这种不对称的方式从而实现在只具有WEBSHELL普通用户权限下完成远程管理目标内网资源的目标。这个不对称,有两层含义,一是两个接入的客户端网络规模不对称,二是VPN接入对端的权限不对称。

2.2 总体框架设计

不对称VPN系统是一款基于开源软件开发的VPN系统,拟采用C/S结构模型,按如图1所示拓扑结构设计,整个系统由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组成。服务器用于启动监听进程,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并对客户端的数据包进行转发,客户端发起连接并与服务端建立安全连接。VPN连接建立后,服务器和所有客户端如同工作于一个局域网之中,在整个网路上传递是二层以太网数据帧。

根据系统架构拟开发出运行在具有公网IP服务器上的服务端程序、运行在目标网络具有WEBSHELL管理接口下的客户端程序和运行在管理者终端网络的客户端程序。服务端程序创建多个虚拟HUB,每个虚拟HUB拥有独立的二层网络,相互间不能通信。服务端程序创建虚拟HUB时,把虚拟HUB的管理权限及HUB管理密码传送给其管理者。服务端程序有两种运行模式,服务模式和用户模式。后台服务模式运行时,可以在系统服务中查看其运行状态、管理服务等;用户模式时,服务端程序与其他的用户模式操作的应用程序一样,是普通的用户权限可运行的程序操作,用户退出的同时服务端程序也会结束。运行在管理者终端网络的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与部署在互联网上具有公网IP的VPN服务器的交互、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加解密和VPN管理等任务。具有WEBSHELL管理接口的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态TCP/IP协议栈、VPN隧道处理、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加解密等。

2.3 系统结构设计

2.3.1 服务端结构设计

服务端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VPN隧道处理模块、虚拟网卡模块、虚拟HUB模块、用户态协议栈处理模块。

VPN隧道处理模块由虚拟HUB管理子模块、通信封装子模块、身份认证子模块、加解密子模块组成,完成与客户端的交换、接收与发送数据。由于VPN服务器根据需要可能产生多个虚拟HUB,所以虚拟HUB管理子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维护和删除这些虚拟HUB。通信封装子模块用于与VPN客户端建立通信链路、发送和接收数据。身份认证子模块进行VPN客户端身份验证工作,保证VPN会话的合法性。加解密子模块进行数据包的加密与解密工作,发送数据前进行数据的加密操作,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密操作,以保证数据在通信链路上的完整性、机密性及抗重放攻击。虚拟网卡模块主要是模拟真实网卡的工作过程完成与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的交互,另一方面向用户态提供一个字符设备接口,实现核心态和用户态的数据交互,两方面的功能分别由网卡驱动子模块和字符设备子模块实现。虚拟HUB模块由VPN会话管理子模块、MAC地址数据库、用户帐户数据库、Sec NAT子模块组成,主要负责维护管理一个或多个VPN会话,注册或查询MAC地址数据库快速交换处理以太网数据帧。一个虚拟HUB可能有多个VPN会话,VPN会话管理子模块主要负责管理、维护和删除VPN会话。MAC地址数据库类似于局域网交换环境下的FDB,存储VPN会话中的MAC址址列表。用户帐户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及管理日常用户登录日志等。Sec NAT子模块主要根据命令完成构建一组用户态协议栈、构建Socket API接口等工作。

2.3.2 客户端结构设计

整个系统客户端分两类,一类为普通VPN客户端,另一类则是Sec NAT客户端。因为其各自功能及运行权限的不同,其结构设计也不尽相同。

普通VPN客户端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VPN隧道处理模块、虚拟网卡模块、UI接口模块等。

VPN隧道处理模块,由通信封装子模块、身份认证子模块、加解密子模块组成,完成与服务器端的连接、接收与发送数据。通信封装子模块用于与VPN客户端建立通信链路、发送和接收数据,该模块通过socket通信机制实现,采用TCP协议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身份认证子模块进行VPN客户端身份验证工作,保证VPN会话的合法性。加解密子模块进行数据包的加密与解密工作,发送数据前进行数据的加密操作,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密操作,以保证数据在通信链路上的完整性、机密性及抗重放攻击。虚拟网卡模块主要是模拟真实网卡的工作过程完成与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的交互,另一方面向用户态提供一个字符设备接口,实现核心态和用户态的数据交互,两方面的功能分别由网卡驱动子模块和字符设备子模块实现。UI接口模块主要是完成图形化控制台界面设计与实现,使用户不用关心具体的实现细节,便于用户的操作使用。

Sec NAT客户端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VPN隧道处理模块、用户态协议栈处理模块、应用程序处理模块等。

VPN隧道处理模块与普通VPN客户端该模块类似,由通信封装子模块、身份认证子模块、加解密子模块组成,完成与服务器端的连接、接收与发送数据,具体功能不再重复描述。用户态协议栈处理模块由捕包子模块、一组虚拟用户态协议栈子模块组成。一组虚拟用户态协议栈子模块主要用于实现一个完整的用户态协议栈,包括构建一组虚拟用户态协议栈,在此基础上分配至少一个虚拟IP、构建Socket API接口等。用户态协议栈处理线程。数据包处理子模块主要功能是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发送到上层IP协议处理子模块,同时转发从IP协议处理子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到VPN隧道处理模块,其对外表现与真实路由器一样,可以与真实的物理网络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一组虚拟用户态协议栈通常包括IGMP协议处理模块、IP协议处理模块、ICMP协议处理模块、UDP协议处理模块、TCP协议处理模块和DNS协议处理模块等。IP协议处理模块接收从数据包处理子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协议类型对应地转发给ICMP、IGMP、TCP、UDP协议处理子模块,ICMP、IGMP、TCP、UDP、DNS协议处理子模块分别对各自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DNS协议构建在UDP协议之上。应用程序处理模块使用Socket API或者TCP代理API进行网络操作,从而使用户数据进入VPN隧道处理模块与对端VPN进行交互。

3结束语

不对称的诱惑 篇10

如今22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可以说是已经落入白菜价了。不过仅仅多两英寸的24英寸显示器,主流价格都在五千元以上,整整比22英寸的贵了一倍!不熟悉其中奥妙的朋友且听我道来。

传统的24英寸显示器都是作为专业产品推向市场的,代表了厂商的设计能力,做工当然要比消费级的好很多。更重要的是,24英寸显示器普遍使用了PVA、IPS等高档面板,它们的可视角度达到了170°以上,从各个角度观看显示器,色彩或者清晰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而22英寸以下的消费级显示器主要使用TN面板,在可视角度上要弱于前者很大一截。这款明基V2400W从价位上看很明显属于消费级,使用的也是TN面板,从实际效果上看,虽然从左右方向以大角度观看时会看到变色现象,不过显示的清晰度没有变化,文字可以轻松识别。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分辨率的问题。从行业标准上来看,24英寸显示器是“全高清”的最低限了,只有24英寸以上的显示器才能达到1920×1200像素的分辨率。对于想在显示器上体验完整的“高清”享受,就必须使用24英寸以上的显示器。这也是24英寸显示器受到追捧的一个原因。

玩家们的弥赛亚

长期以来由于与家人争电视等问题,玩家们都希望能在显示器上玩游戏机。新一代的游戏机,例如PS3或者Xbo×360,它们都拥有高清的输出能力,所以24英寸显示器又成了游戏机玩家的追求目标。不过游戏机一向是设计在电视上玩的,视频接口也是电视接口,和显示器相连并不方便。

明基V2400W在设计时很明显地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PS3和新版Xbo×360都具有HDMl接口(旧版Xbo×360只有分量和VGA),可以直接和明基V2400W连接。因为HDMI接口属于视频和音频合一的接口,用显示器玩游戏机,如果显示器没有HDMI口的话,只能用专门设备转成DVI再连到显示器上。

这时又发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声音没有了,玩家只能再花钱去买一个能把HDMI的音频信号分离出来的配件。如此一来,HDMI使用方便的优势便荡然无存。而对于带有HDMI接口的明基V2400W,自带了分离音频的功能。连接好游戏机之后,只需再把耳机或者音箱连接到V2400W上即可。

在较专业的显示器上一般会带有1:1点对点的功能,明基V2400W虽然使用了消费级的TN液晶面板,不过点对点功能却没有丢掉。因为PS3和Xbo×360是16:9比例的视频信号,和16:10的电脑宽屏显示器并不一致,在没有点对点功能的显示器上画面就会被拉伸。明基V2400W除了1:1点对点功能,还可以等比例缩放画面,虽然连接游戏机时会发生屏幕上下出现黑边的现象,但是画面没有被拉伸,图像比例正常。

更多吸引你的理由

第一眼见到明基V2400W都会为它的形体美所感叹。流线型的机体配上不对称的支架,有种惊世骇俗的优雅,这应该是明基V2400W获得2008年德国红点(Reddot)工业设计大奖的原因。刚接触这种不对称的支架,很担心它是否会因为重心偏移而导致屏幕倾斜。我们仔细观察并且用力拽了支架和屏幕接合处之后发现,金属轴极其牢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不过V2400W并没有专业24英寸显示器上常见的垂直旋转功能,即把屏幕在垂直面上旋转90。立起来使用,在某些场合(例如浏览竖版网页)会更加方便,这点比较遗憾。

明基V2400W触摸式按键也是一大特色。它只能用人手触摸使用,在触摸操作时,按钮背光会亮起,并且发出“咯咯”的细声,表示操作生效。这种按钮科技感很强,不过刚接触时可能会不太习惯,手感不如机械按钮那么实在。

明基在显示器领域算很资深了,也积累了很多增强显示的技术。例如它的Senseye技术,为一些典型的应用(电影或图片显示)预置了色彩模式,用户只需按要求选择即可,不再需要繁琐的调节。Senseye对画面提升的效果很明显,可以在菜单里面打开Senseye Demo功能,画面将分成左右两半,使用Senseye的一边比没使用的要鲜艳得多。

以小搏大,应对不对称竞争 篇11

相对大企业来说, 中小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 但并不是说小企业只能等着被进攻, 也可以主动进攻, 与大企业展开竞争。瓦斯康赛洛斯 (Vasconcellos) 在其著作《军事战略在管理中的妙用》中, 将进攻战略分为六种, 这六种战略中特别适合中小企业采用的有三种, 即侧翼进攻战略、迂回进攻战略和游击战略。在具体的战略应用上, 则可以参考柔道战术。

一、侧翼进攻战略

侧翼进攻是相对正面进攻而言。正面进攻是指企业直接进入在位者所在的主流市场, 而侧翼进攻则是进入在位者所在的非主流市场, 一般该市场在在位者销售额中, 所占份额不超过15%。价格战就是常见的一种正面进攻形式, 当某个企业采取降价行动时, 同类厂商会立即跟进, 形成僵持局面, 从而耗费攻防双方大量资源。因此, 正面进攻需要充足的竞争资源, 否则, 不但无法在进攻中取胜, 还会把自己拖垮。所以, 正面进攻一般是大企业才能采取的战略。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资源, 生产规模也不大, 一般在成本上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 不适合采用正面进攻战略, 尤其是在和大企业进行竞争的时候。

中小企业要对大企业进攻, 可以采取侧翼进攻的战略。通过寻找大企业较为薄弱的细分市场, 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其弱点, 以此作为竞争的突破口, 进而打击对手获取竞争优势。在细分市场的选择上, 需注意三点:一是根据市场规模、产品毛利等因素, 确信该细分市场具有增长前景;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细分市场之间能较好地匹配;三是该细分市场与企业原有产品之间能产生协同效应。

对中小企业来说, 侧翼进攻是一种有效而且经济的策略, 较正面进攻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侧翼进攻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 选好突破口。侧翼进攻是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 攻其不备, 寻找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 或是竞争对手不会激烈反击的环节, 作为攻击的突破口。

(2) 进攻速度要快。突然袭击是侧翼进攻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 侧翼战是一场奇袭战, 兵贵神速。对于正面进攻, 在位者往往可以预料, 但最成功的侧翼进攻则是出其不意,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对在位者予以打击。

(3) 切忌削弱自身的核心能力。选择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较低的细分市场, 进行侧翼进攻之初, 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但竞争对手发现后必然会进行反击, 此时,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 应对竞争对手的狙击。而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不能在细分市场开发中, 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 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拖垮。

二、游击战略

在军事上, 游击战是弱小军队向强大军队发起进攻的常用方法。游击战的目的, 是巩固自身永久性的立足点, 而不是占领对方阵地;其方法是通过小规模攻击, 持久地打击, 从而瓦解和迷惑敌人。将游击战运用到市场竞争中, 则是通过打击强大对手的薄弱环节, 获取利润, 并使其无暇顾及自己的永久性立足点。游击战略与侧翼进攻战略的相同点、不同点。

虽然某些大企业偶尔也会采取游击战略, 但这种战略更适合中小企业采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小企业缺乏采用正面的进攻战略的各种资源;二是在游击战中, 中小企业规模小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正因为规模小, 能灵活多变, 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很适合采取这种频繁变换经营领域的游击进攻战略。

实施游击战略注意三个方面:

1) 选准进攻位置。中小企业在采取游击战略之前, 首先要寻找一个适合发起攻击的领域。比如, 大企业一般会将注意力和竞争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对于一些小城镇, 则往往不屑顾及或无暇顾及, 因而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进攻的理想领域。

2) 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机制。游击战旨在运动中消灭或消耗对手, 贵在一个“快”字。中小企业天生具备快速转变经营方向的特点, 要把这一优势用足。

3) 随时准备撤退。当市场规模变大, 大企业开始参与竞争的时候, 中小企业要痛下决心, 及时撤退, 开辟新的“游击战场”。千万不可感情用事, 死守阵地, 以至招来“灭顶之灾”。

三、迂回进攻战略

迂回进攻战略是中小企业的另外一种战略。迂回进攻战略开始并不进攻, 而是设法避免同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 等到自己的实力逐步壮大, 足以向大企业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发起进攻。迂回进攻战略与侧翼进攻战略的异同。

迂回进攻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在产品或服务对象上进行迂回。如大企业的产品针对高端客户, 中小企业就可以先从低端客户做起, 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积累后, 再向大企业发出挑战。如中国的蒙牛集团对伊利集团的挑战, 就是在产品或服务对象上, 采用迂回战略的典型范例。在创业初期, 面对乳业市场的龙头老大伊利乳业, 蒙牛采用了三方面的迂回:第一, 宣传上的迂回。对外宣称做“内蒙乳业第二品牌”。第二, 在产品上的迂回。伊利的主力产品是高端的利乐纸盒包装, 而蒙牛则选择了低一个档次的利乐枕塑料袋包装。第三、地区市场上的迂回。伊利的主战场在一些大城市, 蒙牛则从中小城市做起。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 目前蒙牛已取代伊利的地位, 从先前的追随者一跃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2、采用多元化的迂回策略。发展和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 实现市场多元化, 然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以替换主要竞争者的现有产品。美国高露洁公司在面对宝洁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时, 就采取了这种策略。高露洁加强了在海外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国内实现多元化经营, 采用迂回包抄战略, 向宝洁公司没有占领的市场发展。高露洁不断收购纺织品、医药产品、化妆品和食品公司, 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 高露洁已经成为与宝洁比肩的企业, 在日化领域宝洁独步天下的格局已不复存在。

四、柔道战略

柔道战略 (Judo Strategy) 与相扑战略 (SumoStrategy) 相对应。相扑的特征是严正以待, 以牙还牙, 正面对决。柔道则不同, 柔道的精要是避其锋芒, 放弃硬碰硬的思维模式, 借力打力, 将对手的体能和力量为已所用, 顺势将对方的攻击力量转向, 使其失去平衡, 从而打败对方。一般而言, 大企业进攻多用相扑战术, 而中小企业更适合用柔道战术。

柔道战术有三条原则:移动、平衡和杠杆借力。这三条原则运用到商战中有不同的战略内涵, “移动”使竞争对手难以找到有效的冲击点;“平衡”讲究竞与合的度, 避免与对手恶性竞争, 在竞争中积极寻找机会, 与对手保持适度合作;“杠杆借力”则是利用竞争对手进攻的影响, 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

1、移动

柔道战术的移动原则是, 结合进攻市场的特征, 不断改进, 保持灵活, 尽可能避免在进入初期和发展期的直接冲突。要达到这一效果, 企业需做到以下三点:

(1) 选准进入点。市场总是存在待填补的空隙, 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也有很多, 但并不是每个市场空隙或薄弱环节都适合企业进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透彻了解竞争对手和目标市场, 选准进入点。

(2) 隐蔽进入。为避免进入初期的激烈冲突, 如与竞争对手的价格战, 就需要灵活运用“移动”战术。在新入市场的分销环节上, 可以多准备几种渠道, 并根据销售情况, 不断调整不同渠道的销售比重, 从而避免引起竞争者的注意。

(3) 快速发展。在进入目标市场后, 中小企业应尽快铺开资源, 全力以赴, 快速发展。只有在竞争对手尤其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察觉之前, 占领并稳固市场份额, 基本做到收支平衡, 才有可能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

2、平衡

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后, 或迟或早都会被竞争对手发现, 并开始反击。此时, 中小企业的战术要点是进退结合, 通过产品组合、区域组合、渠道组合等方面的调整, 形成与竞争对手竞争与合作互现的态势, 从而降低竞争对手反击的压力。

平衡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贴近对手。不管是何种竞争对手, 都不可能具备全方位的优势。进入企业应找出竞争对手的相对弱点, 争取与之合作, 形成胶着态势, 这样更容易消除竞争对手的激烈反击;

(2) 局部出击。在自身具备优势的方面, 要有节制的反击, 稳固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 要让竞争对手意识到, 进攻不仅代价很高, 而且难以成功;

(3) 持续移动。无论是贴近对手的合作还是局部出击, 都需要保持灵活和移动, 并在移动中扩大自身的优势区域, 从而在平衡阶段保持发展。

3、杠杆借力

平衡阶段的后期, 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将难以避免。采用杠杆借力原则的要点是, 利用竞争对手的反击, 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多数情况下, 对手的反击也是一种推动。在位者越是激烈反击, 越容易引起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 同时, 进入者的市场地位也得以提升, 其效果比广告还要好。

借力原则表明, 某些场合下对拥有较高知名度竞争对手的挑战, 要高调迎战, 利用对手的盛名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在位者的品牌, 从“左边”看是它的资产, 是它最大的家底, 但如果从“右边”看就成了被人利用的弱点, 成为中小企业提升自己的筹码。

上一篇:3+2教育下一篇:常规开腹手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