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呼吸机

2024-09-04

急救呼吸机(精选10篇)

急救呼吸机 篇1

地震、海啸、洪水、火灾、战争等灾难发生时常常会导致大量的伤病人员, 肺挫伤、多发骨折、大面积烧伤、吸入有毒气体或烟雾、休克、严重感染等损伤是急性肺损伤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发病的重要诱因, 其中ALI/ARDS是灾难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应用急救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是目前院前救治ALI/ARDS患者的主要手段, 及时有效的进行呼吸支持会显著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谊安作为急救与危重症的运营专家, 致力于为紧急医疗救援队提供最先进的急救呼吸机, 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随时对伤病员展开快速高效的科学救治。

针对灾难救助环节特殊的环境和要求, 谊安在急救呼吸机的整个开发设计过程中, 严格遵守如下设计理念:

1 安全可靠

谊安急救呼吸机设备均通过欧盟CE认证, 无论是产品的标准符合性还是产品的安全性均有可靠的保证。根据控制原理, 谊安急救呼吸机分为气动电控和气动气控两种。

气动电控急救呼吸机是由压缩氧气驱动、电力控制的简易呼吸机, 目前包括Shangrila510、SOLO、Aeon6300A三款机型, 主要应用于医院抢救室和120急救中心以及院内转运。

谊安气动电控急救呼吸机均配备安全性能好的内置电池, 以保证在野外灾难救助的恶劣环境下发生意外断电和无电源的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呼吸机, 为患者提供有效呼吸支持。同时, 气动电控呼吸机具有A/C、A/C+SIGH、SIMV、SPONT、Manual等多种通气模式和完备的报警提示功能, 能充分满足在临床急救转运治疗场合下使用。

与气动电控呼吸机不同的是, 谊安气动气控呼吸机完全利用气体控制实现视觉 (如图1) 和听觉报警, 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两个厂家具有该项技术, 谊安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家拥有此技术的厂家。同时, 谊安的气动气控呼吸机具有灵敏的响应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功能, 能够及时满足急救患者的呼吸支持需求, 主要应用于野外灾难救助和院前急救场合, 目前有Shangrila920、Shangrila930和Shangrila935三款机型。

目前国内许多气动气控呼吸机当气源压力低到一定值时, 呼吸机会持续给气, 处于失控状态, 直到气源用完为止, 很容易对病人造成肺损伤。谊安气动气控急救呼吸机在气路原理上成功地克服了这一缺陷, 当气源压力低于一定值时, 呼吸机会发出声音和视觉报警, 即使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对报警进行处理, 呼吸机也会自动切断连续的供气, 避免了伤害病人的可能性, 从而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 携带方便

谊安急救呼吸机充分考虑到了携带的方便性, 首先在材质上, 谊安急救呼吸机均采用管式机架和铝合金氧气瓶, 极大限度地减轻了整机重量。另外, 一般主机、管路、气瓶集成一体, 使携带更加方便, 最大限度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 腾出更多精力关注患者。机架可以跟任意栏杆、床及担架相匹配;配上墙壁支架, 机器可快速安全地安装在墙壁支架上。

Shangrila930急救呼吸机在外形结构设计上更是突破了市场上大部分急救呼吸机设计思路, 将主机和气瓶巧妙地设计结合在一起, 附件包牢牢附着在气瓶上面, 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在大幅度降低机器重量的同时, 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设计曾获得2007年度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 (图2) 。

3 操作简单

谊安急救呼吸机管路连接设计简洁, 仅需10秒即可进入工作状态。主机操作界面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参数设置方便简捷, 任何时间均可直接触及工作界面, 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快速改变呼吸机设置。

4 适应环境广

急救呼吸机的使用环境恶劣, 为保证在恶劣环境中呼吸机仍能正常工作, 谊安急救呼吸机均通过权威机构的盐雾实验、EMC试验和摇摆与震动试验等。气动气控呼吸机中的密封问题一直是影响气控呼吸机性能参数稳定的关键, 也是气控呼吸机要满足CE低温要求的一个难题。经谊安研发人员无数次实验, 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经独特的工艺处理, 使其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密封圈硬度和弹性变化更加细微, 同时, 运动中的摩擦力随温度变化非常小, 从而实现了谊安急救呼吸机设备在-18˚C低温下仍能正常工作。

急救呼吸机 篇2

胸外按摩急救术的要点如下:

1、急救员跪在患者肩旁。

2、利用靠近患者下肢的食指和中指,沿着肋骨边缘向上滑行到肋骨与胸骨交接处之心窝部位。

3、将中指放在心窝处,并将食指合并在胸骨下端定位。

4、另一只手掌根置于食指旁的胸骨上(即胸骨的下半段)。

5、将定位的手重叠于其上,两手手指互扣或平行、手指上翘,以避免触及肋骨。

6、以每分钟80至100次的速率,施行15次的胸外按摩(15次的压缩时间共约9~11秒钟),每次下压胸廓约4~5公分。

7、下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施压时口里数着一下,二下、三下。、、十三、十四、十五,注意念第一个字时下压、第二个字时放松。

8、15次胸外按摩后施行2次人工呼吸(约4~7秒钟)。

9、持续上项CPR动作约l分钟(约四个循环),再检查脉搏和呼吸。

10、若仍无呼吸、脉搏,再继续施行CPR,并每4~5分钟检查患者脉搏与呼吸一次。

根据亚利桑纳大学最新的研究显示,当昏迷的`原因在于心脏问题而非关呼吸问题时,单独实施胸外按摩的效果可能要比实施其它急救方式来的好,但这并非表示口对口人工呼吸就应该被禁止。

急救呼吸机 篇3

我们老两口今年都六十多岁了。去年,我们4岁的小孙子不幸夭折了。这让我们痛不欲生。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的儿子、儿媳都去上班了。我们老两口正忙着收拾屋子,而忽视了对小孙子的看护。没想到小孙子误食了一个组合玩具中的小零件。等我们发现事情不妙,把他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就没了。这一年中对于我们老两口真像天塌下来一样,我们始终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因为我们一点也不懂得急救常识,而耽误了对小孙子的抢救。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您能介绍一下上述情况的急救办法吗?

长春 孙全生

孙全生读者:

随着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而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率却在逐年上升。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其中由于呼吸道异物造成的儿童窒息死亡占了一大部分。

从儿童的发育情况看,当婴幼儿牙齿未萌出或萌出不全时,其咀嚼和吞咽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上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力也较弱。因此,当儿童在进食瓜子、豆类、果冻等食物时,或玩耍扣子、小件玩具时,如果突然出现惊吓、跌倒、哭、笑等情况时,极易使异物进入呼吸道。

异物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异物进入喉室内。此时,异物会刺激孩子喉室内的粘膜,而使其先出现剧烈的呛咳、气急等症状,随后,会出现喉鸣、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如果异物将声门堵塞,或引起喉痉挛时,孩子会出现口唇、指甲等处的青紫及面色苍白等缺氧情况。此时,若不采取急救措施患儿可在数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若发生此种情况时,家长们应立即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急救:

1.倒立拍背法:立即倒提孩子的双腿,让其头朝下,同时用力拍击孩子的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拍打时胸腔内所产生的气体压力,迫使异物排出。

2.推压腹部法:让患儿坐着或站着。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用双手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肚脐和剑突之间,另一手的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律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患儿的上腹部。这样可使患儿的横隔抬起,从而压迫其肺底,使其肺内产生一股较强的气流向外排泄,从而迫使异物随着气流排出。家长进行抢救时要动作迅速、用力适度,以免造成患儿的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在异物退出、进入患儿的口腔后,应及时用手帮助患儿将异物取出,以防异物再次被吸入呼吸道。

二、棱角较小的异物越过声门进入气管。在这种情况下,患儿也有剧烈的呛咳和气急等症状。此时,气管内的异物多可活动。异物会随着呼吸的气流而在气管中上下移动,冲击声门。若异物卡在声门下面,患儿可立即出现口唇、面色青紫及呼吸困难等窒息缺氧症状。若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也可使用上述的倒立拍背法和推压腹部法进行急救。当这两种急救方法均不能见效时,家长还可以立即为患儿做环甲膜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的具体操作办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抬高其肩部,让其颈部伸展,并在其喉部做无菌消毒。家长可一手固定患儿的喉部,另一手持一根粗针头,在孩子喉结下方的凹陷处将粗针头插入气管内。也可用刀片在患儿喉结下方的凹陷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环甲膜,并进入气管。然后,再将一根小塑料管或两端开口的笔管插入气管内,以保持患儿气道的开放。这样可以使患儿免于窒息。同时,应迅速将患儿送往附近的医院,做进一步抢救。在为患儿做上面的小手术时,一般情况下严重窒息的患儿神志已丧失,患儿不会感到疼痛,再则环甲膜处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所以,只要救助者动作迅速,细心谨慎,一般不会损伤患儿颈部的血管,并能达到解除患儿窒息的目的。

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 篇4

1呼吸衰竭的分类

根据血液气体的变化特点, 通常把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 (即Ⅰ型) 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 (即Ⅱ型) ;根据主要的发病机制不同, 也可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两大类;根据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又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病程经过不同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

2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除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症状外, 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缺氧和CO2潞留所引起, 但它们大都相互错杂,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四方面。①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②低氧血症所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 表现为频率和节律方面改变, 如中枢性呼吸衰竭呈潮式, 间歇或抽泣样呼吸。周围性呼吸器衰竭辅助肌活动加强, 表现为点头或提肩样呼吸器。主要体征有紫绀、烦躁、焦虑、意识模糊、谵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震颤;③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头痛, 主要体征有皮肤和结膜充血、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体循环血压高、神志改变, 淡漠、昏睡, 扑翼样震颤等;④呼吸衰竭所引起各脏器功能障碍, 如心功不全, 血清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等均可升高, 严重缺O2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3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 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①积极除去诱因, 如抗感染、清除蛇毒, 切除胸腺等;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氧。气道不畅使呼吸阻力增大, 呼吸功消耗增多, 加重呼吸肌疲劳, 也使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 加重感染, 同时也可能发生肺不张, 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a.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道分泌物, 在患者排痰功能仍健全时, 可应用祛痰药, 并注意气道的湿化, 痰液的稀释。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通过人工吸引的方式来排除, 对于深部大量分泌物积聚不易排除者, 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b.解除气道痉挛, 可选用茶碱、B-肾上腺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淡化异丙阿托品等。目前推荐首选气道吸入, 但在气道阻塞严重时气雾剂或雾化吸入均难以吸入肺内, 应首先静脉给药;③纠正缺氧:a.给氧指征:氧疗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增强氧的弥散能力, 提高PaO2和SaO2, 增加可利用的氧, 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 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的缺氧有效, 而对肺炎所致的实变, 肺水肿和肺不张引起的肺内动静脉样分流产生的缺氧疗效不明显。一般认为当PaO2<8Kpa (60 mm Hg) , SaO2<90%应给予吸氧。b.给氧浓度:①高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50%或纯氧, 多用于急性呼吸衰竭, 如呼吸心脏骤停、急性肺水肿和ARDS等严重缺氧患者, 应用高浓度或纯氧吸入。因重要脏器如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 PaO2<3.3 kPa (25 mm Hg) 时即丧失功能, 严重缺氧超过数分钟, 即使高浓度吸氧, 仍可产生不可复原的损伤。高浓度氧吸入, 细胞内氧分子还原成水时产生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 (H2O2) , 若超过组织抗氧化系统如过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酶的清除能力, 可造成肺组织损伤;②低浓度 (≤35%) 持续氧疗:在缺氧伴CO2潴留的患者, 一般宜用低浓度持续给氧。以往过分强调了低氧驱动性减低危险, 事实上低氧血症比高碳酸血症更危险。c.给氧方法:①常用的为鼻导管或鼻塞给氧, 其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关系如下:吸入氧浓度%=2 1+4 ×吸入氧2流量 (L/min) ;②面罩吸氧:简易方式面罩, 面罩两侧有气孔, 呼出气可经气孔排出, 当氧流量>4 L/min时不会产生重复呼吸, 增大氧流量可达50%~60%, 此种面罩吸氧浓度不稳定。另一种Ventari面罩, 根据Ventari原理制成。在喷射气流周围产生负压, 携带一定量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或侧孔流入面罩。因输氧孔有一定口径, 以致从面罩边缝或侧孔吸入的空气与氧混合后可保持固定的比例, 调整面罩边缝的大小和驱动氧流量, 可改变空气与氧比例, 比例的大小决定吸入氧浓度的高低。

4讨论

对于重症的病例,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无缺氧的表现, 也应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有低氧血症者, 通常需要比较高的吸入氧流量, 使SpO2维持在95%以上。避免离开氧气活动 (如:上洗手间、医疗检查等) 。须注意部分患者经氧疗后虽SpO2能维持在93%~95%, 但呼吸频率仍在30~50次/min, 呼吸负荷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此时应及时考虑作进一步的呼吸支持治疗。若需高流量 (>5 L/min) 吸氧, 才能使SpO2维持在90%以上者, 建议选用面罩吸氧, 但应避免过高浓度吸氧而导致进一步的肺损伤。

参考文献

急救呼吸机 篇5

1.伤者应立即平卧,避免活动伤腿。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北京)。

3.身边救护的人要有一人专门负责用双手托住患者伤腿。其余的人要把患者平托起来,将其放到平坦、安全处。

4.伤腿异常弯曲、畸形严重时。救护者要用双手托住伤侧小腿,顺着下肢的长轴缓慢牵引,将畸形矫正。

5.立即固定。用一块长木板,长度从患者的脚后跟到腋窝下,把木板放到伤腿的侧面。在足踝、膝部和髋部骨突处用衣物等柔软物垫好,防止压伤。分别在踝上、膝下、膝上、大腿上段和腰部用宽布带捆绑固定。在小腿、腰部和腋下有空隙处用衣物等物品填塞,加强固定。如无木板,则用身体固定。

6.尽快送医院救治。用一块长木板,长度从患者的脚后跟到腋窝下,把木板放到伤腿的侧面。分别在踝上、膝下、膝上、大腿上段和腰部用宽布带捆绑固定。如无固定物,则将患者的双腿并拢,在踝和膝部用衣物垫好。然后分别在踝上、膝下、膝上和大腿上段用宽布袋捆绑固定。大腿和小腿之间如有空隙,用衣物塞实。

大腿骨折急救应注意什么

1.固定时千万不要用坚硬绳索、皮带或铁丝捆绑,以免勒伤皮肤或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2.不要随意搬动伤腿,以免加重损伤。

3.需要搬动患者,一定要平托伤腿,不能让伤腿打弯。

4.及时送往附近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及时救治。不一定非要选择大医院,关键是要及时得到治疗,防止休克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5.估计两小时内不能到达医院时,患者口渴严重,可以酌情饮用糖盐水,延缓休克的发生。 (王跃庆)

老人呼吸变粗一定要警惕

一呼一吸,不过几秒钟,却至关重要。如果老人出现呼吸声音不对,很可能就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仔细观察,常能发现,不少老人的呼吸会变粗,呼吸声音也会变大。这是正常衰老,还是疾病征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诊疗室主任郭兮恒给出的答案是:要警惕了。

郭兮恒说,大多情况下,呼吸系统因衰老产生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呼吸声音变粗、变大,这些特征更多的是出现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事实上,老人的呼吸比年轻人还要弱一些,只是有时会在睡觉时出现呼吸不规律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老人呼吸短促,呼吸声变粗、变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心功能、肺功能以及心脑血管等,再确定病情。

相比较呼吸变粗,其实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呼吸急促、困难现象。它通常是因为心肺功能衰弱造成的,在活动之后出现最多,睡觉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急救呼吸机 篇6

关键词:急救呼吸机,转运呼吸机,工作环境,危险输出,数据准确性,气道压力,潮气量,吸呼比,检测

0 引言

急救呼吸机,是指在急救场合下使用的呼吸机,其操作原理与ICU呼吸机的设计原理相同。急救呼吸机与其他种类呼吸机相比优点在于:操作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能与氧气瓶一起使用,可轻松放置于便携箱内,适用于针对术后、急救部门、医院内转运以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计生站等多种场合。当前,在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此类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对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患者维持有效的通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争取宝贵时间、挽救危重病人生命的紧急关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1月31日发布了YY 0600.3-2007《医用呼吸机基本安全和主要性能专用要求第3部分:急救和转运用呼吸设备》,已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0651-3,标志着我国关于急救和转用呼吸机的行业要求已同国际接轨,有利于国内此类产品的进一步规范化,使得该类产品的基本应用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作为生产企业,应正确理解标准条款的要求和内涵,用行业标准作为生产依据,作为国家医疗器械检验部门的检验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对新标准的理解与实施检验的挑战,正确地理解标准中的要求是生产和检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YY0600.3-2007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解读,不妥之处还请专家和读者拨冗指正。

1 YY0600.3-2007标准中相关条款解读

1.1 急救和转运呼吸机使用环境(YY 0600.3-2007中10)

急救呼吸机可能应用的环境要恶劣得多,不能像治疗呼吸机那样在一个有着空调、安静和洁净的病房内使用。它所应用的环境可能是在奔驰的急救车上,万米高空中飞行的飞机上,也可能是嘈杂的矿难现场,它所面临的应用环境非常恶劣,所以急救呼吸机适用的运行环境应更宽泛,要求其在更恶劣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使用环境温度范围较大;抗击电源的波动范围较大,交流电压、交流电频率、直流电压等允许的波动范围也更大。而一般的治疗呼吸机的运行环境就是采用通用标准GB 9706.1-2007中医用电气设备运行最基本的环境要求,二者区别如下:

急救呼吸机在使用中通常会安装到急救车、飞机,担架上,用于野外、矿山、急救车以及直升机上的救援,很多情况下是以动态的形式在进行工作,而且还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坠落、碰撞等多种意外情况。出现意外情况时,不允许中断对患者的辅助呼吸,实际情况中也不可能有备用机进行更换,必须保证急救呼吸机在以上所述情况下都能够正常使用。因此标准对急救呼吸机的结构强度提出“具有良好的抗跌抗振能力”的更高要求,具体措施上就是规定急救呼吸机必须进行“振动”、“宽频带随机振动”、“碰撞”和“自由落体”四项测试,必须符合GB/T 2423.10-1995、IEC68-2-36、GB/T 2423.6-1995以及GB/T 2423.8-1995的试验要求,通过这四项测试来验证急救呼吸机能否在实际应用中满足运动中正常工作及坠落、碰撞时不出现损坏的要求。

此外,急救和转运呼吸机应具有IPX4级的防溅水能力,防止在使用中因异常的气候等原因造成设备浸水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除了环境要求、机械强度、防浸液等章节提出的高要求外,其他章节的一些条款要求也体现出对于急救呼吸机的特殊要求,如标准正文51.108报警(a)中的注解(报警的性能应该适合预期的使用场合,比如在救护车上、在医院的科室之间、在直升机上等),其实也要求急救呼吸机的报警类型、噪声水平等要适应其所声明的应用环境。

1.2 危险输出的防止(YY 0600.3-2007中51)

急救呼吸机的安全、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设备的安全性能就更加重要,设备在使用中的报警功能也就凸现出来。

1.2.1 能源故障报警(YY 0600.3-2007中51.101.1)

标准要求“当电动或者气动能源的供给没有达到制造商规定的数值时,呼吸机的能源故障报警应该发出符合YY 0574.2要求的、至少长达7秒的声音报警信号”。

当急救呼吸机为气动能源,一般会采用储气气容作为报警的能源,气容的容量决定了报警信号的长短,太小的气容可能导致其信号的时间很短,不能起到有效提醒的作用。标准提出了能源故障报警时间至少为7秒的限制条件,可以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排除故障原因,更换备用能源,以防止对患者病情造成贻误。

1.2.2 压力限制(YY 0600.3-2007中51.102)

标准要求“无论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还是在单一故障状态下,病人连接口处的最大极限压力不能大于10kPa(100 cmH2O)或者最大工作压力的120%”。

呼吸机使用时,如果气道压力过高,容易引起患者肺部积压伤,因此对呼吸机提供一个极限压力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急救呼吸机的压力限制的指标是区别于治疗型呼吸机及麻醉机的,后二者的压力限制是12.5kPa。但是原理都是规定一个释放压力,到达压力限制前要有一个释放动作,也是气道压力高报警之外的另一重保护措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时,除考虑释放压力值外,还应考虑这个释放压力是在什么流量情况下测试出来的,要结合急救呼吸机的正常使用状态和单一故障状态,做出相应的模拟试验;同时还应屏蔽好气道压力高报警功能,排除报警对此测试的影响。

1.2.3 高压报警(YY 0600.3-2007中51.104)

标准要求“呼吸机应提供高压报警。当吸气压力达到报警值时,应该发出声音报警信号。压力报警值的设定不应大于压力限制所允许的最大限制压力”。

尽管呼吸机提供了压力限制措施,但是如果气道压力真的要达到限制值,患者肺部受损伤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另外,患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提供高压报警设置和高压报警,可以在气道出现高压时及时提醒医务工作人员注意,关注患者情况。通常提供高压报警的同时,呼吸机应具备主动卸压的功能,防止患者发生意外。

1.2.4 呼吸系统完整性报警(YY 0600.3-2007中51.106)

标准要求“如果提供呼吸系统完整性报警,它应该能够产生符合YY 0574.2规定的声音报警信号”。

呼吸系统完整性报警并非强制性报警,但是管路脱落或者漏气会导致患者潮气量支持不够,影响氧合,甚至缺氧。通常呼吸机系统必须具备直接或间接检测呼吸机管路连接是否正常的能力,并在可允许的时间范围内发出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小心看护患者,避免患者受到伤害。

1.2.5 高、低氧浓度报警(YY 0600.3-2007中51.107)

标准要求“如果提供高、低氧浓度报警,应该符合ISO 7767的要求”。

YY 0600.3标准要求急救和转运呼吸机传输的氧气浓度应至少能够达到85%O2(V/V)。通常急救呼吸机多采用文丘里的原理进行混氧,氧浓度从45%可达100%。由于文丘里输出容易受患者肺的特性改变而发生影响,实时监测呼吸机传输的氧气浓度可以保证患者得到合理的氧气支持。长期低氧浓度容易造成患者缺氧甚至发生脑死亡,长期高氧浓度通气也容易造成患者氧气依赖甚至氧中毒,因此提供高、低氧浓度报警功能能保障患者得到合适治疗。

1.2.6 防止错误调节(YY 0600.3-2007中51.109)

标准要求“应该提供防止可能产生危险输出的错误调节的方法”。

急救和转运呼吸机被广泛使用在转用场合,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设计,旋钮、按键和其他控制元件容易被触碰而产生错误命令,导致呼吸机输出意外方式,造成患者的伤害。通常的防护方式有机械控制技术,例如锁紧、屏蔽、阻尼加载和制动。对于压力敏感的触摸屏、电容触摸开关和带有微处理器的“软”控制器,可以制定特定的开关操作顺序,避免设置直接生效。

1.3 工作数据的准确性(YY 0600.3-2007中50)

1.3.1 监测数据的显示(YY 0600.3-2007中50.101)

标准要求“当急救呼吸机正常使用且在适用的工作条件下测试时,所有监测数据的显示都应该在制造商所规定的精确度范围内”。

在适用的工作条件下(包括使用温度范围、大气压强范围、湿度范围等),急救呼吸机的性能必须能够保持一致性,监测数据的误差应该满足规定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基本满足用械的有效性。由于急救呼吸机的使用特点,其监测功能不及治疗呼吸机全面,显示的不如治疗呼吸机的项目多。因此,设备能显示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治疗的意义更加重要了。

1.3.2 测量呼吸压力的设备(YY 0600.3-2007中51.103)

标准要求“急救转运用呼吸机应该提供测量呼吸压力的设备。操作人员从设备读出的数值的精确度应该在±(满刻度读数的2%+实际读数的8%)之内”。

测量呼吸压力的设备可以包括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前者通过指针很直观地显示压力值,后者必须通过信号处理转换成数字显示供参考。满刻度是指测量呼吸压力的设备的满量程,实际读数是指当前的测定值。压力监测的准确性对指导医护人员监测气道压力水平,保证急救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1.3.3 呼气量测量设备(YY 0600.3-2007中51.105)

标准要求“如果提供测量呼出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的设备,当潮气量大于100 ml或分钟通气量大于2l/min时,准确性要求应该在实际读数的±20%以内。潮气量小于100 ml时的准确性应该在使用说明书中说明”。

在呼吸机检测中,关于呼气量(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一般有两方面的检测,一个是输出准确性的检测,通过对呼吸机的呼气量的设置(多为机械控制调节,目前只有部分治疗呼吸机做成电子控制潮气量的输出),进行气体输出;另一个是呼吸机本身有一个呼气量测量装置,能反馈使用者当前监测到的呼吸量。一些简单的产品并不都具有这样的装置,所以这个条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急救呼吸机。考虑到急救呼吸机的特点,在潮气量精度上较一般的治疗型呼吸机降低了要求(治疗型呼吸机精度一般为±15%),所以急救呼吸机测试的重点应该在其对于应用环境的适应上。

2 总结

急救呼吸机 篇7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取样30例,均是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通气不足、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功能下降的危重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7—82)岁。其中,严重创伤10例(脑外伤6例,重度复合伤2例,严重胸部创伤2例),脑血管意外6例,阻塞性肺部疾病8例,急性CO中毒4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

1.2 准备工作

1)检查便携式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

2)简易便携式氧气钢瓶内或车载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一般要求氧气压力>10kg/cm2。

3)连接管道是否通畅清洁。

1.3 应用指征和方法

呼吸机急救适用指征为:呼吸浅、慢和不规则,极度困难,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5次/分。危重患者立即开放气道并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车载负压吸引器清理口腔及呼吸道中的血液、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神志清楚、治疗配合的患者使用气囊面罩接连呼吸机。半昏迷、昏迷、无自主呼吸者可行气管插管,并肺部听诊确定插管通气成功后,再连接呼吸机。使用多功能急救气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依据不同病情设置通气量,一般潮气量水平不高于(8—12)ml/kg,机械通气频率(10—18)bit/min,吸气/呼气时间比以1:1.5—2.5为宜。

1.4 急救途中病人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情况。发现血氧较低,注意检查位置是否正确、气道是否完全开放或有痰液阻塞,必要时吸出痰液以保持呼吸机正常通气运作。躁动紧张的患者可做解释工作,注意自主呼吸与气动呼吸机的同步配合协调情况,并可酌情适量使用镇静剂。对心脏骤停者立即开放气道,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在转运途中以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主,包括稳定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心律失常等。

1.5 急救途中呼吸机监测

避免急救途中突然刹车和车床摇晃,以免造成机械通气接头脱落,使病人缺氧导致病情加重。随车医师要密切观察呼吸机管道的连接情况及病情变化,发现管道脱落,及时连接固定。做好患者或家属的心理安抚,避免神志清醒患者对气囊面罩及呼吸机的过度恐惧和逆反心理,消除家属过度恐惧及焦虑,并可请家属协助管理呼吸机使用状况。

1.6 急救转运后处理

将患者安全转运到达医院急救室时,应先取下气囊面罩后再关呼吸机;或直接从车上取下车载便携式呼吸机,持续机械通气至病人入院,待患着呼吸管道与院内呼吸机连接后再行撤机。做好与医院内的交接工作。呼吸机使用结束后,及时用肥皂水或有效氯消毒剂清洁螺纹呼吸管,把吸氧面罩再放于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清洁呼吸机主机,充好氧气瓶,检查车载供氧中心压力是否足够。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性能,并做好救护车及担架床的终末消毒。

2 结果分析

20例患者在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支持8 min~12 min后,呼吸困难缓解或减轻,血氧饱和度稳步上升至90%以上,机体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CO中毒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急救效果良好;1例因痰液阻塞,在使用呼吸机后8 min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而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8%,后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2%,缺氧症状很快得以改善;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入院后经支持、对症处理及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后病情好转)。

9例危重患者急救转运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它治疗支持下,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血氧饱和度稳定,机体缺氧症状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使用呼吸机总有效数29例,有效率为97%;死亡1例,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因心肺复苏失败,无效率为3%。

3 急救应用体会

通过对30例院前急救中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急救效果分析,以及对患者或家属的随访了解,多功能气动呼吸机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对解除呼吸困难、辅助通气和改善机体缺氧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急救人员正确操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病人入院进一步救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安全、对症使用多功能气动呼吸机,对于急救呼吸支持的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建荣,蔡映云,何川华.气道湿化治疗的临床思维[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0-671.

[3]李宗浩.中国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6):379-381.

[4]陈晓梅,王可富.呼吸机临床应用指南[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5

急救呼吸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

我院从2011年12月开始使用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 (stephan F120) , 此前一直使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对危重患儿进行转运, 现将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转运的危重新生儿分做两组, 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2例 (设为A组) ,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共转运危重新生儿67例 (设为B组) 。

1.2 判定标准

119例危重新生儿病例均具备需气管插管进行辅助通气的指征, 参照7版儿科学教材。

1.3 疾病构成

A组第一诊断为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21例, 新生儿重度窒息11例, 胎粪吸入综合症9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 肺出血2例, 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者2例, 均在转运前或转运途中根据病情实施了自动充气式复苏囊 (包括复苏囊面罩加压供氧, 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供氧) 。B组的疾病构成为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26例, 新生儿重度窒息14例, 胎粪吸入综合症14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 肺出血3例, 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4例, 均在转运前或转运途中根据病情实施了气管插管连接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 (stephan F120) ) 。见表1。

两组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1.4 转运流程

我院新生儿转运系统配备有专用急救救护车、新生儿转运暖箱、德国生产的急救转运呼吸机 (stephan F120) 、便携式脉氧仪及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微量输液泵、车载吸痰器及新生儿转运急救箱等设备。接到转运电话后及时了解患儿病情、诊断及转诊理由, 征得家属理解并同意, 在1~3h内转运救护车到达基层医院。到达后医师详细检查患儿生命体征、设置脉氧监护仪, 必要时重新清理呼吸道、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到达85%以上, 建立静脉通道后即可开始转运。转运前向家属交代病情及途中风险, 家属签字同意后即开始转运。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的变化, 一旦经皮血氧饱和度<85%或心率<100次/min, 常压面罩给氧无效时, 根据患儿情况选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加压供氧, 若仍不能维持氧合, 则行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供氧或气管插管连接车载呼吸机, 保证经皮血氧饱和度>85%及脉率>100次/min。

1.5 观察指标

危重患儿到达我院NICU后立即拍摄胸片了解心肺情况, 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包括呼吸机的使用和稳定生命体征, 采取以下指标评定转运情况: (1) 转运成功率 (患儿到达NICU后2h内病情未恶化或未死亡数占转运总人数的百分比) ; (2) 气漏发生率 (入院后胸片发现气漏数占转运总人数的百分比) 。

1.6 统计学处理

定性资料结果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数据分析

见表2。

2 结果

A组中有50例成功转入我院NICU, 2例在转运后2h内死亡。B组中有63例成功转入, 2例转运后2h死亡, 2例转运后病情加重放弃治疗, 两组在转运成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119例危重病例转入我院NICU时立即行胸片检查, 在气漏发生率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在基层医院摄片均无气漏发生, 因气漏转院者未纳入病例) 。

3 讨论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过程中因简便、经济、实用已广泛使用, 但因操作者经验不同, 人工通气时输出的峰压不稳定, 容易造成新生儿气漏的发生, 尤其是在早产儿及气管插管的患儿, 且复苏囊正压通气不能产生有效的呼吸末正压, 从而不能产生持续正压通气, 无法很好地应用于呼吸窘迫及肺出血的患儿。而车载急救呼吸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对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新生儿, 可极大的提高其转运成功率, 降低转运过程中发生气漏等并发症的概率, 是目前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首要保障。良好的转运措施及及时得当的院前急救措施是转运成功的必要前提。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要有经验丰富的转运团队, 能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紧急突发事件及时而准确的处理, 还要求有先进而齐全的设施设备, 转运呼吸机的应用能减少危重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并有可能直接影响转运效果。因此新生儿转运系统必须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收集新生儿转运服务的数据, 建立和共享规范的转运标准、实施连续的专业转运培训和健全的风险报告机制, 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以保证转运的质量与安全[1]。

摘要:目的 探讨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及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及利弊。方法 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来在转运途中使用过转运呼吸机或自动充气式复苏囊通气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使用急救转运呼吸机组的转运成功率及气漏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车载急救呼吸机能产生有效的呼吸末正压, 从而能产生持续正压通气, 可很好地应用于呼吸窘迫及肺出血的患儿, 对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新生儿, 可极大的提高其转运成功率, 降低转运过程中发生气漏等并发症的概率。是目前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首要保障。

关键词: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危重新生儿转运

参考文献

新生羔羊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处理 篇9

1 病因分析

1.1 意外事故

如溺水、灌药时误将药物吸入气管或人工投奶时误将乳汁吸入气管、遭受电击、胸部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等, 均可引起羔羊心跳呼吸骤停。

1.2 休克

如青、链霉素及某些血清制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1.3 药物中毒

如注射洋地黄类药物、苯妥英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物导致心律失调, 或快速静脉注射氯化钙、氨茶碱等药物。

1.4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时可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和心肌收缩力减低, 造成心脏停顿;严重低镁、低钾血症则可诱发频发性室性早搏, 甚至心室颤动而致心脏骤停;严重的脱水、酸中毒等。

1.5 手术意外

如麻醉剂使用剂量过大、内脏手术时, 因机械刺激或内脏牵拉,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抑制心脏跳动、心包或胸腔穿刺不当等, 均可导致心跳骤停。

2 临床症状

2.1 意识突然完全丧失

病羔表现为深度昏迷, 对周围环境变化无任何反应。

2.2 反射消失

病羔表现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 进行皮肤、黏膜、膝部、眼部等反射检查, 反应消失。

2.3 大动脉搏动消失

检查病羔较浅表的大动脉搏动状况, 如股动脉、颈动脉检查时搏动消失。

2.4 心音消失

听诊无心音。

2.5 呼吸节律异常或停止

病羔表现为断续呼吸、张口叹息样, 检查鼻孔、口腔无气流出入, 呼吸停止。

2.6 全身抽搐

病羔出现全身性突发性痉挛。

2.7 可视黏膜发绀

由于心跳骤停, 病羔继而呼吸停止, 无氧供给, 出现口黏膜、舌及眼结膜发绀。

3 诊断

根据病羔有突发病史, 结合病羔临床表现意识丧失, 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自主呼吸断续或停止, 心音消失等典型症状, 可作出确诊。

4 急救处理

4.1 保持呼吸道畅通

迅速打开病羔口腔, 清除口腔内异物, 使病羔头部后仰, 充分伸展颈部, 并将舌头拉出口外, 防止舌头后缩堵塞咽喉部, 影响呼吸, 保持气道直而畅通。

4.2 心前区叩击

心跳骤停初期, 及时应用心前区叩击法可能触发心脏兴奋而引起心肌收缩, 使循环得以恢复, 出现窦性心律。操作方法是在心搏停跳的一开始就用空心拳头向病羔的左侧胸部第5~6肋骨下1/3处猛力叩击一两下, 然后用听诊器检查心搏是否恢复。本法要求在心搏停跳后1min内进行。用叩击法后仍无循环征象的病羔, 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4.3 胸外按压

将病羔右侧半仰卧在地面上, 操作者站在病羔头部, 将左手掌放在胸中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 右手交叉压在左手掌上, 肘关节伸直, 借助操作者身体的重力向下按压胸壁, 按压力度以胸廓下陷3~5cm为度, 然后放松, 但左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和放松时间要相等, 按压频率为70~80次/min。按压的同时触摸股动脉是否出现脉搏, 以判断按压效果。

4.4 静脉供氧

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30~40ml, 10%葡萄糖溶液500ml, 混合后缓慢静脉滴注。静脉供氧, 可使微循环得到最大的氧供应。

4.5 药物除颤

病羔心室颤动时, 可用1:10000肾上腺素0.1~5ml, 作心内注射, 间隔3~5min再注射1次;阿托品0.5~1mg, 静脉注射, 每5分钟1次, 直至心率增至70~90次/min;多巴酚丁胺2.5~10mg/kg体重;利多卡因1~2mg/kg体重, 静脉注射。

4.6 防治并发症

病羔心搏复苏后, 呼吸系统常有呼吸功能不全, 仍需要静脉供氧支持呼吸, 及时复查循环系统各项临床指标, 测定每小时尿量, 对少尿病羔应注意寻找原因。并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以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

5 小结

急救呼吸机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呼吸衰竭患者38例, 其中, 男25例, 女13例, 患者年龄56~82岁, 平均62.1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有发热、痰液黏稠、痰量明显增加、咳黄色或脓性痰, 其中, 伴有咯血患者4例, 昏迷2例。动脉血气分析证实为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27例, 重症肺结核所致呼吸衰竭6例, 重症哮喘导致呼吸衰竭5例。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13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 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

1.2 辅助检查

38例患者均行X线胸片检查, 双肺散在广泛云絮状密度增高影, 均提示明显的支气管-肺部感染征象。实验室检查: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肝功能不全患者7例, 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 大便隐血检测阳性患者4例。血常规检查提示:WBC≤10.0×109/L的患者8例, (10.1~20.0) ×109/L19例, (20.1~30.0) ×109/L 8例, >30.0×109/L 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患者7例, 80%~90%22例, >90%9例。电解质检验提示:低钾血症患者4例, 低钠血症患者4例, 低氯血症患者2例。动脉血气分析:38例患者Pa O2范围为1.83~7.96 k Pa;Pa CO2为1.33~10.56 k Pa, p H值为7.13~7.47;呼吸性酸中毒25例, 呼吸性碱中毒10例, 代谢性酸中毒8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保守治疗:吸氧、兴奋呼吸 (主要应用于意识淡漠、呼吸浅慢、CO2潴留并发呼吸性酸中毒或肺性脑病患者) 、抗生素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前采取经验用药治疗, 后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相应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抗结核治疗 (对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足量联合抗结核治疗) 、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及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

1.3.2 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 昏迷, 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 呼吸肌疲劳无力, Sp O2低于90%予以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采用保护性低通气策略[3]。纤支镜吸痰每日2次, 左氧氟沙星或甲硝唑为患者进行肺泡灌洗, 灌洗后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

2 结果

3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 抢救成功34例, 抢救成功率为89.47%。4例患者于行机械通气后因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由多种慢性肺部疾病所致[4], 病程长、长期低氧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肺功能差、呼吸肌疲劳;咳痰无力、痰多黏稠等均可加重气道阻塞和感染, 引发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5]。患者一旦发生呼吸衰竭, 则病情极为危重, 预后差, 病死率高。若能在临床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 可有效地降低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 其并发症多, 预后差, 最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及重症肺结核[6]。患者多年老体弱, 呼吸功能差, 但早期经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多能好转。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 患者一般情况差, 呼吸肌疲劳无力, 合并电解质紊乱、肺结核、心衰患者, 行机械通气后, 往往造成撤机困难或可致患者死亡。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及肺泡灌洗可减少肺内分泌物, 从而迅速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严重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是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松, 张耀亭.COPD并发呼吸衰竭30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5) :539-540.

[2]柳仓生, 张建英.呼吸衰竭的急救综述[J].临床肺科杂志, 1999, 4 (2) :89-90.

[3]李晶.45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医护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2) :220.

[4]杨成奎, 靳海东, 谭清慧, 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127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3) :63-64.

[5]林永焕.呼吸衰竭临床分型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8) :885-887.

上一篇:实践与革新下一篇:水彩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