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安全使用

2024-09-17

呼吸机安全使用(共12篇)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1

随着呼吸机在医疗机构广泛的应用,呼吸机已经成为在麻醉呼吸应用、呼吸衰竭治疗以及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急救设备。同时,在使用呼吸机救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对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测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摆在了临床工程部门的面前。

1 使用现状与故障回顾

随着我院业务量的提升,临床科室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几年共购置了各类呼吸机40台,分布于ICU、EICU、呼吸科、急诊抢救室、急诊科、麻醉科、留观室、感染科几个不同的科室,各科负责各自的呼吸机的操作、清洁和消毒等日常工作。为了更便于临床的使用,设备科为每台呼吸机建立了机旁简易操作手册,并且列出了机器常用监测参数的设置方法及简单报警处理方法。尽管如此,其使用状况仍然不尽人意。下面就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呼吸机的报修情况作了统计,见表1~3。

从表1中可知,故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机械因素,二是人为因素。其中,绝大多数(64.6%)故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现阶段我院呼吸机使用的状况不是很理想。

2 故障原因分析

2.1 机械因素

首先在排除患者、人为因素及呼吸机回路或气道原因后,设备自身发生的故障如表1中所示,产生上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1)设备使用年限在7年以上,设备部件存在老化现象。(2)病员增多使用频率增加。(3)设备保养没有跟上。

2.2 人为因素

2.2.1 使用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院各临床科室使用呼吸机的情况。拥有多台呼吸机或使用频繁的监护室等科室使用人员技术水平基本达标,而部分临床科室仅拥有一到两台呼吸机,且还不是一个型号或品牌的机器,使用频率也不高,加上使用培训不够,更谈不上专人管理和使用。往往只是在遇到危重急救患者的情况下才开启机器,如果使用人员对机器调试基本步骤、管道连接和参数设置不熟悉的话往往会因操作不当导致机器报警或故障。

2.2.2 参数设置与实际状况不符

呼吸机不同的通气模式,需要调节不同的参数,临床使用人员在选定呼吸模式后主要调节的是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氧浓度这几个主要的通气参数。但除此之外,呼吸上下限报警设置,窒息报警设置,触发灵敏度设置,呼吸末正压(PEEP)的设置,吸气呼气流量设置(自动)也是相当关键的参数。若上述参数设置不当,轻者会导致机器误报警、影响患者救治,重则间接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见表3。

2.2.3 易损耗部件更换情况不理想

如果气流量、氧浓度监测装置失效的话,使用人员设置再准确都不能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而流量传感器、氧电池和空压干燥棒等都属于需要定时更换的易损部件,若这些部件不及时进行更换容易发生流量监测失灵,氧浓度过高,供气压力过低等机械因素报警,影响临床日常工作正常开展。

通过上述的综合分析不难看出,这些情况不仅在我院存在,而且在大多数医院中也普遍存在。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卫生部于2010年1月和2011年3月先后颁发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两部法规,2010年9月上海医疗设备质控中心的《质控手册》也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安全管理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下面将从安全使用过程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管理两个方面对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安全控制加以探讨。

3 安全使用过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确保机器处于备用状况

在接入患者前一定要确保呼吸机处于良好的备用状况,并严格依照操作规程逐步确定每一个开机检测环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相应的治疗参数并仔细查看流量、氧浓度监测是否稳定,待机器运行20min左右后,根据机器稳定状况来决定是否接入患者。

3.2 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状态

患者接入呼吸机后要实时监测患者情况,观察是否频繁的人机对抗、是否有参数报警、监测湿化器中水是否耗完、监测集水杯是否有过多的水等情况,如果有情况发生要及时调整和处理,消除对患者的可控风险。

3.3 做好常规消毒和维护管理

交叉感染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而言容易引起并发症,因此越来越被重视,除了严格消毒接头、管道、湿化器和集水杯外,过滤网、呼吸机面板等也需要进行清洗消毒。主机内部清洁则需要工程师定期除尘、维护和调试。对需要更换的耗品一定要按照使用状况定期的进行更换,而不能等到机器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护更换。

4 风险控制系统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以管理制度为基础夯实应用安全

管理制度中的重点是抓呼吸机的专人管理和安全使用责任人管理,因为呼吸机的使用是一项相对专业且相关环节复杂的工作,涉及安全使用、常规消毒、耗品更换、定期维护跟踪、安全检测记录、不良事件监测等一系列的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把关,一旦发生了医疗不良事件将无法找到相关的问题环节,这也不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相应的医疗风险控制的要求。

4.2 重视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机制

有关医务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呼吸机在临床抢救治疗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治疗、抢救、呼吸的临床应用理论、实践等方面,由医务科、教育办组织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参加呼吸学会、临床工程学会组织的机械通气应用培训,并颁发临床使用合格证书。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参加相关培训的人员方可使用、操作呼吸机。然后再由设备科协同医务科、教育办公室、护理部邀请厂家工程师到医院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操作、维护等技术培训。通过多次重复的培训,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全面认识和操作方面的感性认识,只有熟知了呼吸机的各通气模式的真正含义,才能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

4.3 严把设备质量关加强预防维护

加强呼吸机的预防性维护(PM)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报废程序的管理,根据“ISO 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第1部分风险分析应用”,相关专家组量化设备最高风险值RL为55,而呼吸机的风险值RL为52,可见其风险之高,因此必须每3个月为1个周期,做1次预防性维护,并要做好相应预防性维护记录。对故障频率高、性能等级差及超龄使用的机器给予强制降级或报废,不能因为医院和临床科室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使用不良呼吸机,使临床救治的风险增加,应该以临床使用安全为最高准则。

4.4 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机制

重视呼吸机临床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机制,加大医疗设备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控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使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医疗设备的风险,但要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法规,积极主动建立监测机制,做好日常的监测及上报工作。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监测与管理已有一套完整的监测机制,近年来也逐渐被医学工程界广泛关注。呼吸机作为急救重要装备之一,更需要从业人员提高素质,建立安全使用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严控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我院呼吸机使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从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两方面进行阐述,从中得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给从事呼吸机使用、维修的工作人员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良安,刘又宁.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9):455.

[2]黄宗翔,黄吉播,等.机械通气模式新进展[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1):23-25.

[3]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6:22-42.

[4]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4-705.

[5]郭瑞表,郭淑华,王德龙,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7):30-32.

[6]郑蕴欣,李斌.呼吸机管理中心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27(6):450-452.

[7]冼燕珊,周立新,李绮慈,等.全院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0,17(19):43-44.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2

起床:如果夜间需要起床,请取下面罩并关掉呼吸机。继续睡眠时,请重新戴好面罩并打开呼吸机。

口部漏气:如果使用鼻面罩,治疗期间尽量保持嘴部闭合。口部漏气会导致疗效降低。如果口部漏气问题不能解决,则可以使用口鼻面罩或使用下颚带。

面罩佩戴:面罩佩戴良好且舒适时,呼吸机的疗效最好。漏气会影响疗效,因此消除漏气非常重要。戴上面罩之前,请清洗面部,除去面部过多的油脂,这有助于更好地佩戴面罩且能延长面罩垫的寿命。

干燥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鼻部、口部和咽部干燥现象,这一点在冬季更为明显。通常,加上一个湿化器即可消除以上不适。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3

1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环节

人工气道管理环节主要包括患儿体位、保持人工气道的畅通、预防感染等。

2人工气道关键环节管理措施

2.1患儿体位:使用呼吸机患儿,一般床头抬高30°~45°,这样可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时引起的误吸,也可以使膈肌下降有利于肺扩张,改善通气功能。但应注意始终维持气道伸直,保持呼吸道畅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气管导管的固定:小儿气管插管成功后,由于气管导管进入气道的长度较短,固定不当很容易使导管滑出引起脱管,所以气管导管固定应牢固。经口气管插管者,气管插管导管固定在口角旁,先用胶布将导管和软牙垫固定好,再将胶布固定于口角的一边。连接气管导管时,气管导管可摆放在患儿胸前或固定气管导管口角的另一边,这样可避免气管导管的潜在拉力将气管导管拉出引起脱管。同时呼吸机管道与气管导管连接时,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道施加给气管导管的外力,如果有向外的拉力容易引起脱管,向内的压力会使气管导管插入过深,使气管导管误入单侧支气管,引起一侧肺不张,影响通气效果。

2.2.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插管的患儿应按需吸痰,吸痰时应先吸净口腔内分泌物,后吸气管内分泌物。婴幼儿和新生儿气管插管使用的气管导管多数不带气囊,即便带气囊,也无法完全阻止液体从气囊和气管内壁的纵皱襞之间通过。气管内吸痰时,在呼吸道会形成一定的负压,气管内的负压作用会将口腔内分泌物吸入气道,导致逆行感染。如果先吸口腔内分泌物后吸气管内分泌物,可减少从口腔逆流到气道的分泌物,降低逆行感染的可能性。吸痰前后要给予吸入纯氧2min,吸引负压以100~200mmHg为宜,一次吸痰过程不超过15秒。吸痰管硬度适宜,外径为气管导管内径的1/3~1/2粗。吸痰应准确、迅速、无菌、预防损伤,在吸痰过程中,要确保吸痰管尤其进入气管内的吸痰管不被污染。吸痰时,最好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因反复分离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道接口而发生污染的机会,又可以减少因通气中断而造成的缺氧,或因操作不当使气管导管刺激气管而发生支气管痉挛,诱发心律不齐等。

2.2.3气道湿化:根据痰液性质决定湿化次数和湿化液量。痰液粘稠时应加强湿化,防止痰痂形成;痰液稀薄者可以减少湿化次数和湿化液体量,以免过度湿化而引起喉头肿胀和加重咳嗽等不良反应。

2.3预防感染

2.3.1口腔护理: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气管插管患儿吞咽功能障碍,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避免分泌物沿气管导管逆流至呼吸道。当患儿出现口唇干燥时,应及时湿润口唇口腔,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口腔护理时,可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pH值为中性时用生理盐水;pH值<7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当pH值>7时选用2%~3%的硼酸溶液。存在口腔感染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细菌向下呼吸道移行。

2.3.2气管导管气囊管理: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应充气2~4小时放气一次,3~5分钟后再充气,防止气管壁缺血坏死。但应注意气囊放气前必须吸净口咽部内分泌物,以避免气囊放气后口腔分泌物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或加重感染。

2.3.3呼吸机管路管理:目前呼吸机管道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学者不主张频繁更换。当呼吸机管路有明显痰液和血渍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中的集水瓶位置应低于气管导管位置,集水瓶中的液体应及时倾倒,以防呼吸道管路中冷凝水倒灌入气道内。临床实践中,使用带加热导丝的呼吸机管路,能有效减少管路内冷凝水的形成。

2.3.4翻身拍背:气管插管患儿每2~4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有利于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通过拍背震动气管内分泌物,有利于分泌物排出体外。但翻身前应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翻身时两人配合,一人固定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道,保证气管导管不移位,另一人给患儿翻身,两人动作要同步,否则容易造成导管脱出或返折,或因气管导管前端刺激气管引起支气管痉挛,加重缺氧。

2.3.5病区环境管理:使用呼吸机患儿尽量安排在单间病室,控制陪伴和探视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物表用消毒液擦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进行手消毒,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发生。

3小结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4

1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呼吸机的主要结构是由供气、呼气、控制部分构成, 具体包括: (1) 供气部分包括供气与驱动装置。 (2) 呼气部分包括呼吸回路、呼气阀、PEEP阀、呼气单向阀, 通过操作键完成对患者的送气与患者呼出气体的作用。 (3) 控制部分: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主控板完成送气、呼气、报警功能的监测。 (4) 空氧混合器:使氧气的体积浓度在21%~100%间可调。 (5) 湿化器与雾化器:湿化器对吸入气体加热和湿化, 以使气道内不产生痰栓和痰痂;雾化器是利用压缩气体作动力对生理盐水进行喷雾, 有利于药物的雾化吸入。 (6) 检测与报警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气道高、低压进行检测, 用流量传感器监测呼出气的潮气量, 判断机器的使用状态、机械的连接情况及患者的情况。

2 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患者的肺泡与大气压之间建立一个压力差, 利用电路控制监测等手段, 实现强制或自主辅助的通气过程。设备参数主要有潮气量、吸呼比、分钟通气量、报警功能等, 通气模式有A/C模式、同步间歇指令模式、压力支持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等。

3 呼吸机的安全使用方法

3.1 呼吸机使用前的功能检测

主要包含:呼吸机的自检、密封性能测、流量传感器测试、氧电池校准、内置电池的检查。一般在呼吸的程序窗口选择相应的内置程序机器会自动检测, 如检测通过, 则可正常使用, 如检测失败一般可进行再次检测, 这时仍失败的话就需要对机器进行详细检查。例如密封性检测失败, 这时表示管路有漏气现象发生, 可逐一分离对管路和机器做进一步检查;流量传感器测试失败, 就需要更换流量传感器;氧电池校准失败就应更换氧电池;内置电池的检查台电量低于90%就应进行充电。

3.2 呼吸机的操作及参数设置

(1) 通气方式的选择:一般呼吸机提供的通气方式包含:容量控制通气 (CMV+) 、压力控制通气 (PCV+) 、同步间歇通气 (SIMV+)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通气 (PSIMV+) 、自主方式等。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患者能够完成呼吸功的量, 但必须遵循的一点是要维持患者适当的氧合和肺泡通气, 对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的灌注无明显影响, 以及防止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2) 氧浓度的参数设置:氧浓度的设置主要要考虑高浓度的氧对肺的损伤情况, 一般要求氧浓度设置在40%~60%, 以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大于90%。

(3) 通气频率的参数设置:对于成人一般设置在 (10~20) 次/min, 但是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时则应设在 (12~18) 次/min。

(4) 潮气量的设置:在常量控制模式时, 潮气量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通气, 并使患者呼吸时做最少的功, 以使其较为舒服, 一般成潮气量设置为10m L/kg×体重。而在压力模式下, 潮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预设的压力水平、吸气力度及所道阻力。

(5) 吸呼比的设置: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 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时, 呼吸机的送气应与患者的吸气相配合, 以保证两者同步, 吸呼比 (I∶E) 一般设置在1∶1.5~1∶2.5, 小儿设置在1∶1.5左右, 老年人设置在1∶2.5左右。

(6) 触发灵敏度的设置∶呼吸机的触发机制有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2种。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设置在-0.5~-1.5cm H2O, 而流量触发的灵敏度设置在1~3 L/min。

(7) 呼气末正压 (PEEP) 的设置∶PEEP应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 提高平均气道压力, 有利于氧向血液内扩散以增加氧合。但是呼气正压也可能引起胸腔内压的升高, 导致静脉回流减少, 减少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因此PEEP的设置理论上应选择最佳的呼气末正压, 但是临床应用较为困难, 目前仍没有一个标准尺度, 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对病情的正确评估。

4 呼吸机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4.1 电源故障

无供电电源或电压过低;熔断丝、电源开关、电容器是否有损坏, 如有应及时更换。另外平时应对呼吸机的电池进行充放电, 以免停电时呼吸机不能使用。

4.2 气路压力故障

如显示工作压力过大, 大部份原因是管路压迫、堵塞或灰尘太多引起, 应检查管路保持通畅。工作压力过低则可能是调节阀出故障或空压机或伺服阀有故障, 导致供气不足, 应检查排除, 也有可能是管路老化或破裂造成漏气。

4.3 空气和氧气供给正常时仍报警

原因是压力不平衡, 检查空气和氧气的进气滤网, 是否有灰尘, 如有灰尘应清洗晾干后重装, 如故障仍未排除, 则须更换空氧混合器。

4.4 呼气末压力表为正压

PEEP/CAPA控制器没有关掉, 关掉即可;活瓣内部阻力过高或漏气造成的, 更换活瓣或漏气的配件即可。

4.5 报警故障

(1) 触发压力报警主要是设备的每分钟通气量与患者需要的每分钟勇气量有偏差, 需要重新设置。 (2) 气道压力上限报警先排除机械原因, 检查接口处有无堵塞、管道有无扭曲受压, 再排除患者本身原因, 然后重新设置。 (3) 每分钟呼气量下限报警主要是气道内压力低于设置压力, 管道有漏气, 导致患者每分钟呼气量变低, 检查有无漏气。 (4) 每分钟呼气量上限报警主要是患者肺容量变小, 导致每分钟呼气量变高, 呼吸频率增加。 (5) 流量传感器损坏, 造成分钟呼气量与分钟吸气量有较大偏差, 尚能通气, 但通气量无法调节, 就更换流量传感器。 (6) 气体供应故障报警, 有可能是空压泵供气口上的过滤网由于长时间使用或灰尘大造成堵塞, 导致压缩空气压力降低, 引发报警, 这时只需要清除灰尘即可。

4.6 其它故障

如流量传感器损坏、比例阀损坏或比例阀控制器故障造成呼吸机开机后无气体输出, 需要更换新配件;氧气浓度调节阀松动, 需重新调节;呼吸比、呼吸频率混乱, 多为定时板故障, 需更换等。

5 呼吸机的日常保养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5

2015年11月24日下午,我科室举行了“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停电”的应急演练。演练内容为模拟突发停电,医院立即启动停电应急预案,保护重症患者生命安全。

此次演练模拟的场景为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支持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停电,责任护士(王丽)发现后,立即呼救,并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其他护士(杨溪)和医生(臧尔明)听到呼救马上赶至床旁协助抢救,并通知科主任(王金)及护士长(朱晓华),医生到达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采用简易呼吸器 维持患者正常通气;护士长查看病人后给予现场指导,办公班护士(杨依月)立即通知相关部门查明停电原因。恢复通电后,医生(臧尔明)重新调整、使用呼吸机,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做好记录。

此次演练历时20分钟,我科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反应迅速,整体团队协作精神较好,现场应急处置果断,救治及时。通过这次停电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科医护人员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全院各科室的的综合协调能力。今后有类似应急情况发生时,病人都能得到更快更好地处理,切实保证病人的安全与健康。

存在的问题:此次演练个别护士反应不及时,未进入应急状态。

整改措施:

1、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2、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6

【关键词】COPD;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发病机制目前多考虑是由于香烟烟雾、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及被污染的空气等引起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异常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引起肺功能的进行性减退[2],导致慢性呼吸衰竭,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我院目前临床上除使用常规的祛痰、平喘、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以外,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COPD伴严重Ⅱ型呼衰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岁,使用时间最长为15 d,最短为58 h,平均时间为1周,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通气。

1.2 方法及结果 采用口、鼻面罩法,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治疗4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通气30 min~1 h内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观察PaO2、PaCO2、pH等指标均在理想范围内,48例中,无1例死亡。46例效果满意,病情稳定后逐渐缩短使用时间,延长间隔时间。2例因病情危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常有恐惧、焦虑、拒绝、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首次应用呼吸机的患者,更为突出。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陪伴患者并倾听患者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舒适的体位。每项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2 呼吸机的使用 首次使用呼吸机前24 h内患者由于紧张而配合不好或呼吸模式、参数调节不当,导致人机对抗。当患者感觉不舒服,出现人机对抗时要认真查找原因,检查有无气道分泌物、痰痂堵塞,导管扭曲或体位不当等,及时去除原因。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有节律呼吸,教患者随机做“吸-呼”动作,以触发与呼吸机协调同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观察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缺氧是否改善,根据病情按医嘱补充碱性药物随时调整呼吸机模式的工作参数,直至能维持满意的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止,并详细记录。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以稀释痰液及经常更换体位,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咯痰。病情允许,指导患者行体位引流,以最大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多影响呼吸道通气者,若咳嗽无力时以吸引器行吸痰,且动作要轻柔规范,以减少气道黏膜损伤,若痰液粘稠,可行雾化吸入2次/d。饭后30~60 min暂停呼吸机治疗,防止呕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机应用时间主要取决于感染控制情况,所以气道湿化及有效排痰和管道的消毒尤为重要。湿化液一般水温调节在32℃~35℃,过低时,特别是冬天,易引发气道痉挛致哮喘发作。过热易造成气道黏膜烧灼伤[2]。夏天湿化液可以不加温。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波动在50%~70%之间。

2.4 营养支持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较差,由于病情观察治疗期间多数不能进食,而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肌肋间肌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使呼吸功能降低。另外,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吸收不良,饮食摄入减少。所以,早期我们应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能量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肌疲劳,视病情许可或间歇停机时,给予肠内营养,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且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5并发症的监测与防护:在戴上面罩治疗过程中,如面罩过紧或持续治疗时间过长可造成患者面部局部损伤,可采取少量薄棉垫垫在鼻梁处和适时局部按摩;对于尤其是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在面罩使用过程中用鼻子呼吸,因张口呼吸会使气体进入消化道而致胃肠胀气,对于误吸患者可对其进行腹部按摩;对于持续使用的面罩、湿化器、接头和螺纹管每周消毒2~3次,强化患者的呼吸道与口腔的卫生护理,避免产生吸入性肺炎

2.6撤机后的护理 由于COPD是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营养状况和体力均明显下降,加上原有的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一旦应用机械通气后很容易产生呼吸机依赖,并造成脱机困难[3]。因此,停机前仍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教会患者做好呼吸操训练及缩唇呼吸,指导正确的呼吸,做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排痰,若为吸烟者应劝其立即戒烟,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者气体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

3 體会

3.1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能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同时也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减少和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其他脏器造成的危害,是提高COPD患者临床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十分有效的措施,而NIPPV规范的操作及护理是治疗COPD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且无创伤,患者容易接受,效果满意。

3.2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及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与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相比,节省了大量操作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能更好地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并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也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3.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危害很大,但它却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包括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戒烟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其次应当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定期检查肺功能,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

[1] 薛雨松,高永斌.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2-82,84

[2]刘新茹,安立红,贾红光,等.COPD合并Ⅱ型呼衰应用无创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19-1320.

[3]姜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6(7):759-761.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4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病学》中关于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患者有呼吸急促、紫绀等临床症状。排除有严重意识障碍、器质性脏器损伤患者。其中男52例, 女38例, 年龄52~81岁, 平均68.6岁, 平均病程 (6.2±1.6) 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祛痰剂、吸氧、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开始时患者取半卧位, 无创通气面罩接入氧气, 呼吸机模式设置为S/T, 起始参数呼气压力为5 cm H2O, 吸气压力为10 cm H2O, 氧流量为3~7 L/min, 呼吸频率调节至15次/min。检查面罩与呼吸机管道的性能, 将面罩完全覆盖口鼻部, 避免漏气。启动呼吸机后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并调节合理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每天通气时间超过14 h。待患者症状缓解后白天可以间歇通气, 不能随意停机, 有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死亡率、肺功能指标 (FEV1、FVC) 、血气分析指标 (Pa O2、Pa CO2) 、1年内复发率, 观察组漏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期间死亡率、1年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死亡率、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因3例患者死亡不能完成观察, 最终有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观察组漏气发生率

观察组通气期间漏气6次, 重新调整面罩、充分固定后顺利完成通气治疗。

3 讨论

3.1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特征

慢阻肺主要与遗传因素、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职业性粉尘、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有关, 具有病情反复, 病情绵长的特点, 主要见于老年人群[3]。慢性呼吸道损伤就会引起肺部损伤, 出现肺泡通气量不足、换气功能障碍, 使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 形成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引发肺心病、肺性脑病、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增加了患者死亡的危险性[4]。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复杂, 感染、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等各种原因交错存在。机械通气、抗感染是临床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主要治疗原则, 所以有效的抗感染、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在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3.2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治疗技术的要求也在增高, 人们更希望得到安全、无创的通气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是一种无创伤的通气方法, 避免了以往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气道产生的损伤和刺激, 保护了气道的防御功能, 同时允许患者正常谈话和进食, 患者及其家属从生理和心理上均较容易接受, 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无创通气方式患者的耐受性好, 不会产生呛咳等不适症状, 避免了对气道的损伤[5]。使用无创通气面罩进行通气一方面通过吸气相正压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 另一方面通过呼气相正压来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而减少吸气做功, 从而增加了通气量, 避免肺泡在呼气时出现塌陷, 同时也有利于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增加Pa O2, 降低Pa CO2[6]。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 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合理的参数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调节, 管路漏气时可以立即处理, 灵活性强。通过有效的通气可以减少呼吸肌做功, 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 满足机体所需的血氧量, 更快的恢复患者的肺功能, 优化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7]。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氧疗, 无创呼吸机也是家庭氧疗的最佳选择。无创呼吸机操作方便, 在医护人员示范后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进行操作, 让患者在家中即可进行治疗[8]。一方面, 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就可以正常的接受治疗, 患者易接受, 从而缓解呼吸肌疲劳, 改善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 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 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另一方面, 降低了复发率, 减少了住院费用, 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在进行无创通气时, 要严格遵循操作说明书、无菌操作技术。在使用无创呼吸机前要先清除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及义齿, 避免异物吸入。对不能自行排除浓痰的患者进行吸痰, 畅通呼吸道。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必要时及时改用有创通气[9]。

本文观察结果中, 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且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 1年内复发率低, 说明联合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用药。无创机械通气对气道无损伤, 可以迅速畅通气道, 改善呼吸功能障碍。且治疗过程中漏气率较低, 安全性高。患者及其家属也较容易接受该治疗方法。因此, 建议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戚黎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16, 35 (1) :37-38.

[2]李纲.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 (12) :49-50.

[3]刘杨, 薛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4) :44-45.

[4]李海峰, 冷静.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18) :102-103.

[5]徐向荣.无创呼吸机治疗8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科学与财富, 2016, 8 (4) :764-764.

[6]周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5) :606-607.

[7]郑国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2) :220-221.

[8]吴远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6, 22 (16) :48-49.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篇8

1 故障及维修

1.1 气源及气道故障

(1) 熊1000呼吸机出现开机后无法正常送气, 压力表指针摆动异常, 无法使用。经查由于进气过滤器老化, 主机进水, 造成精密空气调压阀和流量控制模块PCB板损坏。更换精密空气调压阀, 更换流量控制模块PCB板, 并进行整机保养, 故障排除。

(2) 熊1000呼吸机开机出现“Gas Supply Failure”报警, 压缩机异响, 输出压力下降。经检查发现压缩机内压力释放阀损坏造成压力释放不稳定, 过压保护启动产生放气声并导致压力下降, 更换压力释放阀, 重新调至释放压, 开机工作正常。冷却风扇不工作也会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的“Gas Supply Failure”报警, 风扇不工作导致压缩机不能散热, 造成压缩机过热保护, 只要更换冷却风扇, 故障即能排除。

(3) 鸟牌VELA呼吸机提示“O2range error”。检查氧气源是否正常, 氧气口插口是否堵塞, 供气管路是否破裂, 经检查以上部分均正常。对氧电池进行校准, 做了几遍都没过关, 判断氧电池失效, 更换上新氧电池并定标后, 无报错, 故障排除。

(4) 鸟牌VELA呼吸机报“O2range error”。设置的氧浓度值与监测值相差较大, 达不到±6%范围内, 更换氧电池后故障得不到改善, 厂家工程师怀疑空氧及监测装置组件坏了, 该组件报价较高, 后我们经对空氧混合阀做一定的调节, 再一遍遍做定标, 解决了故障。

(5) 鸟牌VELA呼吸机发出明显的漏气声。断电、断气后拆去仪器外壳, 再接通电源与气源, 检查故障部位, 发现是通气阀漏气, 调节此阀至无漏气状态, 但发现供气压力监测时, 压力明显下降, 故更换了通气阀, 奇怪的是换了阀气道口压力显示不显示, 经反复研究发现该通气阀安装是有方向的, 改变方向后安装, 故障排除。

(6) LTV呼吸机出现气道压力报警, 屏幕显示Low Press。先用模拟肺测试, 确实显示该故障, 说明呼吸管道的确压力过低, 检查报警系统工作正常、准确, 所以故障应该是呼吸管道系统有漏气或送气系统供气不足。用气压测量仪测量流速阀的流量, 发现数据正常, 用呼吸机检测仪测试设备内部各气路部分的工作压力, 发现压力传感线中供给呼吸器活瓣的压力不够, 由此可推断是这一气管中的某处堵塞引起, 将传感器板从电源板上取下, 然后拆除传感气路模块, 打开模块, 发现里面有很多水锈样物质, 里面的两条细小气路堵塞了, 清除脏物, 并用75%酒精消毒, 晾干装回设备中, 开机自检通过, 设备工作正常。

1.2 主要部件损坏故障

(1) T-Bird VS呼吸机发生无潮气量, 报警, 呼吸机不工作, 经检测由于内置涡轮压缩机不工作, 更换涡轮, 呼吸机工作正常。

(2) 鸟牌VELA呼吸机潮气量不准, 设定为500, 显示只有300多。做了几遍潮气量校准, 均不能通过。怀疑是涡轮问题, 从正常同型号机器拆下涡轮进行更换故障机器涡轮, 现象没有改善, 后更换主板后故障解决。

1.3 接触不良故障

T-Bird VS呼吸机工作几小时出现死机, 考虑机器哪个地方接触不良等软故障。打开机器后盖, 感觉其内部温度较高且灰尘较多, 于是对该机进行除尘清理, 这时又发现设备散热风扇外面的过滤网也较脏, 取下清洗干净后重新安装, 开机工作正常。

1.4 使用差错造成的故障

T-Bird VS呼吸机因生理盐水洒到机壳表面, 机器面板上的所有显示管及指示灯熄灭, 立即关机, 打开机壳干燥清洁, 放置两天后使用, 工作正常, 并为其套上防水防撞护套。

1.5 电池故障

熊牌AVEA型呼吸机开机后显示黑屏, 主机不工作。首先检查电源模块部分, 经查没问题, 拆开显示屏, 检查电路板, 发现有个3V的钮扣电池, 测量电池电压仅为0.2V, 更换电池后开机试机, 工作正常, 所以该故障是因为电池电量耗尽而引起的黑屏。

2 呼吸机的使用与保养

2.1 呼吸机的使用

要严格按照开机顺序来操作:主机、接通氧气源, 打开压缩机、打开湿化器;关机顺序正好相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气源压力不足报警、自检未通过等供气方面的故障现象, 多数情况下是由于 (1) 使用操作不当, 如停机时先关主机, 或不关闭压缩机和氧气减压阀, 使减压阀长期处于开启状态, 损坏情况时常发生; (2) 平时挪动机器时不注意轻推轻放, 造成机器使用时出现不必要的机械损坏; (3) 呼吸机管路清洁消毒不规范, 集水瓶内的冷凝水处理不及时, 水进入呼吸机内, 造成元件损坏; (4) 呼吸机调节控制参数和报警限定值设置不正确, 不仅会使患者出现人机对抗现象, 也会引起呼吸机报警提示, 影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

2.2 呼吸机的定期保养

(1) 氧传感器是一次性原电池, 不需要维护, 在常规保养中每2年更换一次。

(2) 呼吸机的风扇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

(3) 呼吸机外表面均用清洁布擦拭, 如果怀疑或者已经污染可以用软布蘸着异丙酒精、氯化合物 (最大浓度1:10稀释后使用) 进行擦拭消毒。不要让清洗液溅到呼吸阀外壳中的孔口内。屏幕用干净的棉布擦拭即可。

(4) 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1~2次, 随时污染及时更换。

(5) 清洁呼气阀体、流量传感器和隔膜, 把其放在清洗溶液内浸泡5min, 清洗液最高加热至67℃。后用蒸馏水冲洗, 确保完全冲洗掉过量的清洁液, 以防残余液体积留。用软布擦干或自然风干。对呼气阀体、流量传感器和隔膜的消毒使用高压蒸汽消毒, 不推荐使用超声和戊二醛消毒, 差压端口积留残余物会导致压力和容积读数不准。在更换呼气阀膜之前, 检查它是否已过度损耗, 如发现损坏迹象, 则换用新的膈膜。

(6) 电池的保养, 为了保证电池一直有电和延长电池寿命, 呼吸机不使用时, 将呼吸机接在AC电源上。标准内置电池组能够在普通设置下供电约6h, 呼吸机所用时间不应超过最长用时的一半, 充电时间至少4h, 电池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切勿自行更换。为了延长使用寿命, 不要把呼吸机搁置于较热环境内, 环境温度超过27℃就会缩短电池寿命。

(7) VELA呼吸机空气入口过滤器应每隔500h进行检查, 必要时要进行清洁。

(8) VELA呼吸机应每隔5000h执行一次预防性维护服务, 包括更换后空气入口过滤器、氧气入口过滤器、涡轮消声器过滤器芯和O型圈, 维护包括氧浓度、潮气量等校准, 进行认定检测, 确认机器正以最佳参数运行。

(9) 为了保证LTV呼吸机有效地使用并延长使用寿命, 当机器使用完毕, 应及时对设备的各通气管道清洗、晾干, 避免呼吸管路及传感器中有水分或分泌物回流到设备内部, 导致意外故障发生。使用期间及时倾倒管道集水瓶的冷凝水;保证管道不打折、不受压;湿化器内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 定时查看湿化效果, 定时清洗;当内置电池电量过低, 难以维持1h报警和参数存用电时, 开始报警, 应尽快更换内置电池。

参考文献

[1]吴浙君.鸟牌呼吸机的原理和维修[J].医疗装备, 2012, (04) .

[2]刘鹏.鸟牌呼吸机故障及排除三例[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08) .

[3]金涛.熊版呼吸机气体供应故障的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02) .

使用呼吸机时乳胶手套的应用 篇9

材料: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气源 (氧气) 。

制作:将手套接气源充气至最大气量 (手套五指均充盈) , 将手套进气口打结。

方法:将呼吸机螺纹管的近患者三叉处平放于张开的充气乳胶手套拇指间, 高度以低于气管插管15°为宜, 配合呼吸机本身的支架使维持呼吸机管道呈坡形水平, 避免呼吸机接水瓶内的水反流入气道内引起病人误吸。

优点:

(1) 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能反复使用;

(2) 手套质地柔软, 轻便, 可直接接触病人皮肤, 不会造成压伤, 固定更加牢固, 不易脱落或过度牵拉管道引起不适;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10

1 CPAP呼吸机结构

CPAP呼吸机主要由主机、病人单元、呼吸回路和空压机组成。具备CPAP和手动通气两种通气模式[2]。

(1)主机上带有压力表用于准确显示实际到达病人端的压力。空气和氧气流量调节表,在调节到达患儿端气体流量的同时可根据提供的氧浓度对照表调节氧气浓度。空气,氧气连接端,加热器的电源开关和药物雾化吸入装置的接口。

(2)病人单元上带有呼气阀(PEEP)、吸气阀、手动通气按钮、加温加湿器,呼吸回路连接口和加热丝连接口。因此病人单元是呼吸机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几乎所有呼吸参数的设置都在上面完成,同时它也极易损坏所以使用中必须小心谨慎。

(3)呼吸回路采用外加热的硅胶管,能有效的减少冷凝水的产生,减小呼吸回路阻力。

(4)医用高压空气压缩机。气源压力必须保证在0.30~0.6MPa,流速保证30~40L/min。并且出气端最好增加一个空气滤水杯,以保证进入主机的空气是干燥洁净的,降低主机的故障率。

2 CPAP呼吸机的检测与使用

在临床上CPAP呼吸机主要用于有自主呼吸但呼吸频率快、三凹征、呻吟、苍白和渗出性肺水肿,伴有呼吸衰竭的肺炎,多发性的肺不张,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者通过CPAP过渡撤机,或撤机后预防肺不张等多种情况[3]。

2.1 使用前的检查及测试

(1)CPAP呼吸机压力通过调整PEEP旋钮设置来检测,在Y接口处堵塞管道,在压力表上能够看到CPAP呼吸机压力(此时不要触发手动通气模式)。

(2)手动通气按钮通过按压该钮来检测,在Y型接口处堵塞管道,在压力表上能看到指针按照所设置的手动通气的压力来动作。

(3)平台压是通过调整该钮的设置来检测的,在Y型接口处堵塞管道,持续按住手动通气按钮并调节该钮,则在压力表上能看到指针按照所设置的平台压来动作。

(4)漏气检测:在儿科学领域,漏气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关闭Y型接头且吸气压设置到60cmH2O,在1s内2L/min流量对应的通气压力必须达到40 cmH2O。

(5)加热及管道加热:加热系统可以通过用手触摸来检测,在打开加热开关后,在大约20min内湿化器及管道应该是温暖的(32~34℃)

2.2 呼吸机使用方式

在所有检查都测试成功后就可以接入病人了。这个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无创,另一种为有创。

(1)无创是通过鼻塞与患儿连接。首先选择与患儿鼻孔大小相宜的鼻塞通过一个连接管与呼吸回路相连。其次用给婴儿戴帽的方法将鼻塞固定在患儿头部,鼻塞轻轻放置

于鼻腔内插入导管长度约0.5~1.0cm。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并发症,但它不容易固定,易造成局部压迫性坏死,易吞入空气而导致腹胀。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观察鼻粘膜有无损坏,有无异物堵塞,同时应插胃管排气。

(2)有创是通过气管插管的方法,直接把压力送到气道,保证气道内压力和氧浓度。插管容易固定,不会漏气。采用低流量给氧即可,适用于需要较高CPAP呼吸机压力的患儿。但此方法容易引起呼吸道急性损伤或感染,导致气管狭窄或遗留瘢痕。所以不能长期使用,除了在停用呼吸机前应用CPAP过渡撤机以外,已基本被鼻塞CPAP所代替。

2.3 呼吸机调节

在连接好患儿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恒定流速的气体作用下,呼气阀的PEEP机制,可以维持呼气末压力并可随时调节。随着气体的流动,病人可以在设定的正压下进行自主呼吸。这时压力表上能够读到吸气和呼气运动(指针随着患儿的呼吸有规律的上下摆动)。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还会用到手动通气模式,这时候我们需要设置好平台压。在手动通气的时候吸气阀就是限压阀,通气压力可达到平台压所设置的压力。多余的气体会随着内置的机械阀排出,不会因为一次气体流量太大而损伤患儿的肺,安全简单易于操作[3,4]。

3 CPAP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1)高压氧气进口必须与高压氧气管路接口匹配,高压空气进口必须与高压空气管路接口匹配,千万不能接反了。

(2)呼吸回路加热导线上的红色标记点应对应该接口上的红色标记点插好,拔下呼吸回路的加热导线应拿住其根部往下拔即可,切忌拿住导线本身拔,这有可能导致导线断路。

(3)湿化瓶内只能使用蒸馏水,加蒸馏水的位置不能超过最大水位线。湿化瓶不能干烧。

(4)呼吸机上所有的压力指示都以压力表上的显示值为准。阀门上的调节压力只是一个大概值。

(5)当室内温度超过32℃时,CPAP呼吸机加温开关应关闭,因为呼吸管路内气体的温度可能会超过41℃,有灼伤病人呼吸道的危险。

(6)病人用氧量在90%~100%的情况下不能超过两个小数,否则有可能造成氧中毒,造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 CPAP呼吸机的维护与消毒

呼吸机在使用结束以后应及时对病人单元和呼吸管路进行消毒。CPAP呼吸机病人单元及管道系统都可以用高温高压、醺、蒸、泡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其中高温高压温度最好不要超过120℃。病人单元和混化瓶应试拆开消毒[5,6]。

CPAP呼吸机平时的保养主要是注意对空压机后背进风口过滤膜的清洗(每台空压机配有两张过滤膜,清洗过后应放在通风处凉干备用)。要注意观察加热棒下端的出气孔有无水垢堵塞,经常用酸除垢(出气孔堵塞后可能导致湿化瓶内的气泡冲的很高甚至流入呼吸回路,烫伤患儿)。

5 总结

Stephan CPAP呼吸机作为一款新生儿专用呼吸机。拥有一体化加温湿化系统,操作简便。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几点,就能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呼吸机使用前安全性能检查和常见故障检修及保养[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17-118.

[2]周晓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孙波.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末正压和压力支持在新生儿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8(12):65.

[4]王莹,杨燕.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92):61-62.

[5]刘又宁.机械通气适用症及呼吸机的选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0):34.

[6]宋燕波.呼吸机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0):78-81.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11

【摘要】 目的 探討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53-02

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患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外伤或者多种内科疾病综合影响而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患者常常会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产生危险,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所以,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 及时给予吸氧, 采取正确的呼吸管理措施是提高抢救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在于排除低氧血症, 避免患者发生呼吸能够障碍, 使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2]。近年来, 本院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1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53.6±3.2)岁, 其中创伤患者24例, 非创伤患者22例, 13例呼吸心搏停止, 有11例濒死状态;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4.6±4.2)岁, 其中创伤患者25例, 非创伤患者21例, 11例呼吸心搏停止, 12例濒死状态;所有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 排除有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把患者呼吸道的呕吐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鼻导管输氧等呼吸支持抢救方法。

1. 2. 2 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 第一阶段主要为: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 其他患者可以采用侧卧复苏体位;采用仰头抬颏法将患者的气道开放, 并把患者呼吸道及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如果患者戴有假牙, 应及时把患者的假牙取出, 以防止脱落阻塞气道;对患者进行胸背按压, 胸背按压方法可以引起胸廓运动,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气道开放之后患者可以自主的呼吸。如果患者仍然有呼吸功能障碍则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主要是给予患者鼻塞、鼻导管吸氧等治疗, 因其具有给氧充分的特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患者下呼吸道支持疗法, 对于有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通气顺畅, 给药也方便。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则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的治疗,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气管切开等方式治疗, 如果一些情况比较危急的患者来不及行气管切开, 可以行环甲膜穿刺进行急救[3]。如果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依然存在, 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现象的患者给予呼吸机吸氧, 它在抢救呼吸衰竭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2 结果

2. 1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复苏体位、气管切开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危重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患者在发病之后常常会出现低氧血症,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有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抢救措施, 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由内科疾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会选择以原发病为主的呼吸支持技术, 医师依据临床经验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防止盲目选择而带给患者伤害, 降低风险。而由外科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是根据患者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都应该先把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或者呕吐物清除干净, 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 选择正确的呼吸支持方式对患者而言有重大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体位复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抢救成功率高, 能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1, 20(20):127-128.

呼吸机安全使用 篇12

1 临床资料

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 2006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病人81例, 其中男49例, 女32例;年龄25岁~71岁, 平均45岁;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为4.5 d, 气管插管50例, 气管切开31例, 其中肺挫伤15例, 重症肺部感染4例, 呼吸衰竭5例, 癫痫持续状态10例, 脑出血及颅内血肿36例, 酒精中毒11例。

2 护理

2.1 气管插管导管固定及气囊充气

①插管前要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口腔气管插管时应防止病人牙齿损伤气囊造成漏气 。插管成功后, 调整插管至合适位置, 放上牙垫, 将气囊缓慢充气5 mL~7 mL, 气囊压力不超过25 mmHg (1 mmHg=0.133 kPa) , 将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 以寸带固定气管导管及牙垫, 也可用绷带将其绑定后绕头部一圈打结固定。气管导管及牙垫要固定妥当, 防止上下移动。护理过程中尤其应注意观察门齿假牙取出的老年病人及烦躁病人的牙垫位置, 防止老年病人牙垫固定不牢, 移位至咽喉部压伤口腔黏膜, 烦躁病人牙垫移位后将导管咬合而影响通气。②将牙垫和气管插管固定后, 测量气管插管刻度并且做好标记, 经口气管插管者应从气管插管外口到门齿的距离测量, 一般插管深度为21 cm~23 cm, 记录的气管插管刻度要班班交接, 防止插管滑入一侧气管内, 造成单侧肺气肿或肺不张, 产生不良反应。在翻身和进行护理操作时, 要注意防止气管插管过度牵拉, 引起气管插管的脱出和移位。③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但要非常规性的放气和调整[1], 主要依据:①气囊放气后1 h内气囊压迫黏膜毛细血管难以恢复, 气囊放气后5 min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对于机械通气条件较高的危重病人, 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危重病人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常规定时放气充气, 易使医护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 反而易出现充气过高或压力过高, 所以不需常规放气充气, 但非常规放气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2.2 气管切开

2.2.1 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为防止气管切开套管的脱落, 用寸带系于病人颈部做固定, 松紧以能伸入1根或2根手指为宜。

2.2.2 气管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开套管应保持清洁, 无痰痂, 切口周围的纱布垫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纱布垫1次~2次, 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以防切口感染。

2.3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

保持气道内通畅, 加强气道湿化, 正确气管内吸痰, 注意无菌操作。

2.3.1 正确气管内吸痰

对呼吸机通气病人人工气道进行吸痰时, 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 可以提高吸痰效果, 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在吸引气道分泌物时应鼓励病人咳嗽, 以吸出深部分泌物,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15 s, 成人吸引负压以不超过0.053 kPa为宜, 吸痰前评估病人缺氧的耐受性, 单人操作吸痰效果较好, 单人操作吸痰前后均给予纯氧吸入1 min~2 min, 双人操作时, 吸痰毕可用简易呼吸气囊在氧流量6 L/min~8 L/min下膨肺2次或3次。吸痰时注意观察呼吸状态、呼吸频率、节律, 是否有发绀, 严格执行正规吸痰程序, 一般先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后吸引口鼻腔分泌物, 吸痰前后结合翻身叩背使痰液从周边肺野流向中心气道便于吸出, 吸引管插入深部即碰到阻力或出现咳嗽反应时, 退出1 cm再提供负压, 吸痰管选择直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1/2, 长度40 cm~45 cm, 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把气管深处的痰液吸引干净, 在吸痰过程中, 如果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 血氧饱和度 (SpO2) 大幅度下降, 病人面色发绀等, 应立即停止, 迅速接呼吸机辅助给氧[2]。

2.3.2 注意气道湿化

保持室内温度18 ℃~22 ℃, 湿度在50%~60%, 气道湿化水温32 ℃~35 ℃, 24 h耗水量不应少于250 mL, 采用间断注入或雾化吸入的方式湿化。

2.3.3 注意无菌操作及呼吸机管路管理

吸痰器吸引连接管每天更换, 吸痰管每次更换, 吸痰时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避免因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彻底而造成感染, 呼吸环路是细菌聚居的重要部位, 呼吸机积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 呼吸机管道有污染要及时更换, 病人每24 h做1次呼吸机管路相关部位的细菌培养, 如培养出细菌, 需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2.4 密切监测呼吸机的运作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注意观察通气量和气道压力显示, 倾听呼吸机运转声音, 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 常见呼吸机的报警原因[3]:①分钟通气量减少, 电源中断和压力降低, 管道接头或气管插管漏气时, 表现为每分通气量减少, 应注意查明漏气部位。②气道压力过高, 气道内阻力增加时, 表现为每分通气量减少, 吸气压增高, 应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 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③人机不同步, 病人因疼痛、体位不适或低氧血症而致烦躁, 与呼吸机不同步时, 及时分析原因, 可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或给予镇静剂。

2.5 心理护理

应对病人耐心细致解释并给予精神安慰, 增加其治疗信心, 向病人说明呼吸机通气的目的与需要配合的方法, 询问病人的感受, 可做一些卡片多与病人交流, 减少其恐惧, 尤其对一些意识清醒或者烦躁不安、含管不耐受的病人, 更应加强心理护理, 同时注意约束病人肢体, 镇静治疗, 防止意外脱管或者管道移位。

3 讨论

人工气道呼吸机通气病人, 大多体质差, 肺内分泌物较多, 尤其长期使用呼吸机通气, 痰液易坠积结痂, 脱落而阻塞气道, 同时易继发或加重肺部感染、肺不张[4], 且病人病情严重, 复杂多变, 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病人气道的管理就尤为关键。应加强人工气道管道的固定、湿化, 注意无菌操作, 加强消毒隔离观念, 掌握正确的吸痰操作, 重视膨肺的重要性[5,6,7]。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 及时处理报警, 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 床头抬高3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81例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时的气道护理, 明确气道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方法]对81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病人气道护理的管道固定、湿化、吸痰等规范操作。[结果]81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护理安全到位。[结论]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应细致、规范。

关键词:人工气道,呼吸机,气道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冬青, 周颖, 杨秀珍.肺Ca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护理[J].齐鲁护理, 2003, 9 (2) :141.

[2]罗琼.急救病人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7 (18) :35-36.

[3]陈佩玲.呼吸机在急诊抢救中报警处理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1, 17 (6) :503.

[4]王志霞, 崔运红.气管插管病人运用呼吸机并发症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6, 22 (15) :1230-1231.

[5]张会芝, 吴金艳, 乔红梅.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0A) :2560-2561.

[6]徐绍莲.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7, 21 (8C) :2167-2169.

上一篇:乡镇公务员下一篇:显微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