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全生命周期(共12篇)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1
1 引言
为了保证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创建适合于项目自身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辅助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而在建筑业领域,信息技术的采用仍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大部分仅用于实现手工过程自动化方面,几乎还没有用于解决贯穿整个过程的集成与沟通这一更为基本的问题。
2 全生命周期项目信息管理的作用
2.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及拆除报废阶段,对于业主(运营方)管理来说,对应于每一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各阶段的管理相对独立。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下述弊端:
(1)很难做到自决策阶段就将各方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集成。
(2)各阶段管理的信息支离破碎,形成许多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运营阶段被直接、准确地使用。
(3)难以实现灵活、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
2.2 全生命周期项目信息管理作用的体现
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社会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其广泛应用引发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建筑业的面貌。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中信息的处理、存储的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发达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集成化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使项目参与各方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而且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共享,使项目参与各方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中协同工作。
(2)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再利用。“一次创建,多次使用”是提高数据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同时,信息只有再利用并转化为知识后才能显示其价值,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价值也在于此。在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时,相关人员或组织会通过信息的关联搜索所需求的可借鉴的历史信息,然后根据对信息的理解,转化为特定的知识,从而辅助解决相关问题。
3 全生命周期项目信息特征及信息管理关键问题
3.1 建设项目信息特征
(1)来源广泛、存储分散、数量庞大。建设项目信息来自建设各参与单位、项目建设的各环节与各专业,同时也来自项目管理的各方面。
(2)类型复杂。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有结构化的信息,如数据库信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3)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建设项目的信息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加上大量不确定因素存在,信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4)系统性以及时空上的不一致性。建设项目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及反馈是一个连续的闭合环路系统,并且建设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不同地点都将发生、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
因此,全生命周期项目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1)信息存储格式和形式复杂;(2)信息之间的关联复杂;(3)信息的创建和管理复杂;(4)信息的变更复杂。
3.2 全生命周期项目信息管理的关键问题
(1)信息标准化问题。它是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工作的基础。
(1)一个建设项目立项后就应赋予一个“身份证”号码,在它的全生命周期中,这个号码是它身份的标志,应建立建设项目身份编码的规则体系。
(2)建立统一的建设项目成本结构分解(CBS)体系。
(3)对建设项目按类别建立统一的结构分解(PBS)准则和编码规则,例如功能区和要素标准的符号定义和编码组合规则。
(4)建立统一的工程量结构分解和计算规则。对分解的工程分项,应用标准的工程范围和工程说明。
(5)建立统一的组织结构(OBS)规则和编码规则。
(6)建立统一的合同编码规则。
(2)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种信息(资料)标识的一致性问题。以工程技术系统的结构和编码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信息交换的媒介,探讨在项目过程中工程分解结构和符号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问题。
(3)对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成本或投资信息的沟通问题,必须在建设项目中将信息标准化,业主和承包商使用统一的编码体系,而大量的信息可以用这些编码标识,业主掌握高层次的编码,承包商掌握和使用低层次的编码。它们的各种信息在层次之间进行流通可以用相关的结构分解编码进行连接。
(4)项目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集成。在项目管理中,各种管理职能都是围绕着项目任务进行工作的,它们的共同点是项目结构分解(PBS)中的项目单元。过去各个职能管理部门有自己的信息体系和相关文件,如成本报表、进度报表、质量报告等。按照项目管理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过程管理的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媒介作为信息的综合体,通过运用系统软件,可以实现职能管理信息的集成化。
4 基于“信息流”的集成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工作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的产生、传递、使用、转化,形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它反映了各参与单位之间、各实施阶段之间的关系,将各管理组织及环境结合在一起。
4.1 项目信息系统流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型
采用购买软件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可以建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见图1)
4.2 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分析
(1)信息集成与综合集成。图1表达了一个客观的、有机的宏观IMIS整体框架,以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对系统内部子系统的要素进行了信息综合集成,但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信息集成为基础的建设项目总的综合集成管理系统,对探讨和发展该系统的总体功能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
(2)系统集成与接口技术。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即信息系统内部的同层异构问题相当突出,如异构网、异构平台、异构数据库等,目前集成主要是在这方面考虑,故系统界面与接口技术成为关键问题。
(3)多维空间与有效控制。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度正由一维向多维转化,管理信息系统也向多维信息空间发展。随着系统开放维度的增加,系统的功能、结构日益复杂,其规模和边界也日益扩展,系统有效控制便成为IMIS基本的功能要求。
5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配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则是其实施保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平台已成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2
系统框架
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框架分成数据建模层、技术支持层、领域接口层、应用系统层等4 层结构。如图所示:
关键技术
建模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目的是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的、具有可扩充性的能表达完整信息的产品模型, 该产品模型能随着产品开发进程自动扩张, 并从设计模型自动映射为不同目的的模型, 如可制造性评价模型、成本估算模型、可装配性模型、可维护性模型等, 同时产品模型应能全面表达和评价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性能指标, 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如图所示:
ST EP 标准是工业自动化中关于产品描述的标准, 从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综合属性进行定义, 包括产品的技术性能、生产制造工艺、结构形状等属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全部的相关信息。由于STEP中的产品数据能够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信息进行完整一致的描述, 因此提供了产品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信息共享的基础。ST EP 体系结构可以看作3 层: 应用层, 逻辑层, 物理层。系统中产品信息建模参照ST EP 标准的体系结构, 并遵循STEP 的有关标准。ST EP 体系中的应用层, 采用UML 对产品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建模, 逻辑层采用STEP 标准中的EXPESSX语言描述应用协议和集成资源, 物理层采用XML 对交换文件进行描述, 如上图所示。
集成数据环境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建立个集成的数据环境( Integ rated data environment) , 在虚拟企业环境下, 实现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如图:
在虚拟设计环境下,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分开存放, 系统提供数据的联邦机制, 分散在网络上的用户在对数据进行存取时, 所有数据对用户都应是透明的, 这种位置上的透明性可用电子仓库来实现。电子仓库对分散在虚拟企业中的数据建立一个统一索引, 指定数据单元存放的具体物理空间, 并能对数据的增删和修改操作进行动态的维护。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中, 电子仓库应能保持数据的惟一性和一致性, 惟一性指不同的用户在对同一数据单元进行操作时, 通过网络传递的是数据的映像或者是一种参照关系, 而不是通过复制和拷贝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单元; 一致性指数据单元的变更能及时通知到有关的工作结点, 并且在数据变更时, 提供一种加解锁机制, 保证数据版本的统一。
PLM 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对象由数据建模中的逻辑层进行定义, 保证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在数据建模中, 表示层和逻辑层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在逻辑层生成数据单元的对象模型, 这些对象模型作为数据集成平台下的管理对象, 纳入到PLM 系统的管理体系中。对象模型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工具进行动态扩展, PLM 提供对数据模型动态扩展的支持。PLM 作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提供对产品数据生命周期有关过程的控制, 如版本管理、一致性维护、出入库操作等, 对于具体的数据属性信息并不加以限制, 这种结构保证数据模型的可扩展性。
产品数据在物理存储上, 一种存放在文件数据库中, 另一种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文件数据库通过文件管理引擎对数据进行管理, 这些数据包括图纸、文档、三维模型、工艺文件等类型的数据, 这类文件信息量较大, 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多, 一般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单元进行处理, 并可以存放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 在管理中用XML 对其进行封装。对于产品数据中的结构化信息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 在PDM 系统中, 需要建立对象模型到关系模式的映射机制, 将数据属性信息保存到关系表的对应字段中。关系数据库可以选择各种主流商品化产品, 如MS SQL Ser ver, Oracle, Sybase, DB2等。
设计制造协同
异地设计与制造是指在异地异时、异构系统、异种平台进行实时动态地设计和制造, 它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联盟中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持手段。在系统中, 设计与制造协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设计理念和制造指导思想, 它的实现需要许多相关技术的支持, 体现在产品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工作流管理以及产品统一建模的实施过程中。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持下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该体系结构在物理逻辑上分为用户工作站和PLM 服务器。联盟企业用户通过用户工作站参与整个协同产品开发过程, 而PLM 服务器为整个环境提供协同管理、工具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服务等支持。在PLM 服务器端提供符合CORBA 规范的多种服务, 这些服务分别由产品数据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分系统提供。
协同管理服务: 负责协调参与协同开发各用户的行为, 目的是将各用户的工作有机集成, 最终获得满足要求的产品。协同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过程监控、冲突检查等, 这些服务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服务提供。
工具服务: 为客户端特定的工具请求提供服务, 使它们在总体上形成一种群体工具, 为协同开发人员提供协同工具, 以提高用户的协同工作效率。工具服务包括产品的可视化工具、批注圈阅工具、视频会议、共享白板、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工具。其中, 可视化工具、批注圈阅工具由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提供, 视频会议、共享白板、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工具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
资源管理服务: 为开发人员提供有关系统内资源的信息, 辅助产品开发人员进行资源的选择。同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状态变化进行管理, 当资源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主动通知相关的客户端进行处理。资源管理服务由项目管理分系统提供。
通讯服务: 专门负责服务器与用户工作站之间的通讯, 这是分布式计算平台的基本功能。
数据服务: 包括产品信息模型及其管理、共享数据库及其管理。产品信息模型表达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信息, 包括数据、文件、图形、图像等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包含了从概念设计、产品工程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售后服务等的数据,分布在网络不同的节点上, 信息模型的管理负责信息模型的建立、维护、信息抽象等工作。
工作流管理技术
在分布式异构的网络环境中, 为提高相互关联任务的执行效率, 企业管理提出了“业务过程”(Business process) 的概念, 即要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和“业务过程重组”(Business pro cess re-eng ineering ) , 工作流管理技术可完成这个任务。工作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和工作组成员之间依照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媒体信息或任务。
工作流管理必须具备3 个关键要素:
( 1) 流转路径的智能化: 能够根据定义的规则自动选择路径, 确保信息的正确流转。
( 2) 提供跟踪与监控信息: 必须能够随时跟踪和监控信息的流转, 从而进行必要的操作, 如催办、双驱动等, 保证信息流转畅通;
( 3) 与应用结合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应用结合能力, 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模型中将工作流分为2 个阶段( 设计、运行阶段)、3 个部分( 定义、控制、交互) 。工作流设计提供的功能包括: 图形化设计工作流网络图; 能够基于工作性质、用户名或上下级关系将有关信息沿特定的路径传递; 监控工作流状态; 动态地改变工作流; 完善的日志管理。工作流运行环境由工作流模板设计器(Wo rkFlow designer ) 、工作流客户端节点( Wor kFlow client ) 、工作流流程控制器(Wor kFlow manag ement ) 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工作流管理实现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基于数据库和基于电子邮件。基于数据库主要依赖数据共享来实现工作流管理, 在开发上只需借助数据库开发技术即可, 其优点是工作流和应用系统紧密结合,缺点是实现广域范围的工作流很难。基于电子邮件只需利用电子邮件的编程接口即可, 其优点是实现广域范围内的工作流比较容易, 缺点是应用系统和工作流的分离。
系统实现技术
分布式计算
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 异构性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在异构环境下实现信息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而CORBA 则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各种软件通过封装都可以作为CORBA 软总线上的组件实现即插即用, 从而实现信息和过程的共享。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 Object manag ement architecture,OMA) 就是OMG 组织作为分布对象计算的参考模型, 如图所示。
OMA 体系结构的核心是对象请求代理( Objectrequest bro ker, ORB) , 它支持对象服务、通用设施、领域接口和应用接口之间的交互和通信。在OMA 参考模型的接口层示意图中, 对象服务( Object Services) 是独立于应用领域、为各种分布式对象软件提供的一组基本服务的接口, 如名录服务,事件服务等。通用设施( Common Facilit ies) 是向终端用户应用提供的一组服务接口, 如组合文档等。领域接口( Domain Interfaces) 是针对某个应用领域( 如产品数据管理PDM) 而提供的服务接口。应用接口( Applicat ion Interfaces) 是特定的高层应用的对外接口。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框架中, CORBA产品的应用, 重点是在一个CORBA 产品平台上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实现应用功能的CORBA 封装。在功能的集成上, 参照领域接口层定义的集成框架, 用IDL 把各分系统需要交互操作的接口定义出来, 所有接口封装为CORBA 对象。CORBA 软总线系统作为复杂产品异地协同开发工具集的基础支撑技术, 与Web 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及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其他技术一起,构成分布、安全、开放和互操作的支撑平台, 为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支持。
基于Web 技术
为支持异地协同设计和产品数据交换的需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提供Web 客户端。基于CORBA 开发的应用系统通过IIOP ( Internet inter-ORB pro to col ) 协议, 可以比较方便地在浏览器中地实现对服务器端CORBA 对象的状态查看及方法的调用。
CORBA 与WWW 结合, 构架出真正的3 层体系结构。这种3 层的体系结构, 以分布对象技术为基础构架, 增加了应用层, 将客户层与资源层隔开, 降低了Web 服务器的负载, 避免了Web 服务器的性能缺陷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并且具有连接缓冲、负载均衡、安全管理等功能, 从而提高了Web应用整体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在这种3 层体系结构中, CORBA 客户方程序从Web 服务器下载执行, 与应用服务器上的CORBA 应用对象通过IIOP 协议进行通讯, 调用指定的操作。CORBA 应用对象首先对客户的请求进行认证和解释, 根据客户请求的内容, 或是直接访问资源层的数据库, 或是与网络上的其他CORBA对象交互, 共同完成客户请求。CORBA-Web体系与ActiveX, Jav a RMI( Remote method invo-cat ion) 比较起来, 有明显优势。
意义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PLM 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一个采用了CORBA 和WEB 等技术的应用集成平台和一套支持复杂产品异地协同制造的的, 具有安全、开放、实用、可靠、柔性等功能, 集成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支撑工具集。它拓展了PDM 的应用范围, 支持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协同设计、制造和管理, 从概念设计、产品工程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点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篇3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智慧健康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项目建设伊始,宁波市卫生局便着手智慧健康项目的顶层规划和系统布局,并将其与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启动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与顶层设计相匹配,宁波市同期展开标准规范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截至2014年4月,共组织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标准规范目录体系》、《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标准建议-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分册》等9项涵盖了一期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医卫协作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7项项目咨询报告,均已提交审批或实施。2014年5月,宁波市启动开展了智慧健康二期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调研,为后续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以人为本,成效显著
自2011年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宁波市围绕“五个统一、六项任务”,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卫协作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等具体项目建设,智慧健康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示范效应凸显,逐步成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区域卫生信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宁波市以实现“统一数字化集成平台”和“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目标,加快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为智慧健康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医疗服务走向健康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2014年4月底,基本实现9个县(市)区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8家市级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市平台系统的对接。据统计,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集中了1200万条健康信息和5.3亿条健康档案数据。
智慧健康基础设施率先取得进展。宁波市以实现“统一医疗卫生专网”和“统一的数据中心”为目标,率先开展智慧健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医疗卫生专网已连接到11个县(市)区,覆盖了所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健康数据中心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海曙、江东、江北提供基础平台、服务托管和异地灾备等服务。超前的智慧健康基础设施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传输网络。以鄞州区为例,2013年,鄞州区区域影像中心约服务30万人次,其中纠错约3000人次。
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目前,以全科门诊、中医药门诊、免疫接种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和健康体检中心“五门诊一中心”为基本建设内容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宁波市全面推广,全科医生工作站、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社区医生随访系统已在10个县(市)区广泛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系统等惠及民生。数据显示,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和医疗资源查询等服务的宁波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00万,年服务人次达150万。根据测算,应用预约服务的患者至少能减少一小时左右的在院时间。2014年4月,中英优质数字医疗展示中心建成并落户于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了国内外优质资源整合,为市民提供 “家门口”的数字医疗服务。2014年7月上线运行的“智慧健康—医院通” 手机和电视客户端,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和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深化建设,形成示范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篇4
由于项目立项、建设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分阶段划分各自风险管理责任,项目前一阶段风险管理成果不能有效传递到下一阶段,因此,如何避免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管控脱节,如何对建设项目的风险实施系统、有效地管控,则成为中海油能源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
几年来,中海油能源公司安全环保部作为公司投资的上中下游各类项目的上级技术、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了多个项目的投产验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大隐患及诸多影响生产的问题,并通过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到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采办、建造等每个阶段工作的缺失,都会对下一阶段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项目的前一阶段,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并根据结论需要,投入适当的人力和物力,就可以有效避免后一阶段出现较大风险,大大减少因为各种变更,而延误工期、停产等情况,能够切实降低风险。因此,中海油能源公司提出在内部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即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借鉴国际石化行业通行做法,制定能够贯穿油气领域上中下游且贯穿项目前期研究、设计、建造、调试、生产、维保和弃置的全过程,涵盖各类项目的综合性风险管理,适应本行业本企业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规定,并使得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得以在一项公司制度中完整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主要类型
根据对中海油能源公司所有建设项目的统计,所涉及的项目有如下类型:
上游项目
主要包括浮式储油装置,如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固定式(自升式)海上平台或可移动工程支持平台等;各种类型船舶,如环保船、液化天燃气运输船等。
下游项目
主要包括液化天燃气相关设施,如液化天燃气冷能综合利用;石油化工设施,如化工厂;危化品码头和危化品仓储,如危化品仓库、油气码头等。
项目阶段划分及风险管理重点
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及需要,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并提出了各阶段风险管理重点:
1.预可研/立项阶段。管理要点为危害辨识,主要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料、本质安全程度、选址(条件安全论证,周边环境、居民区、敏感区域、征地等)、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毒物、火灾爆炸、高温高压作业等)、历史上在类似项目发生过的事故等。
2.可研/整体开发阶段。管理要点为更新危害辨识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更新危害辨识主要对象包括:工艺物料特性;工艺物料之间的反应活性;各种工况及大气排放情况;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职业健康;交通/运输危害;选址对相关方的影响(周围居民、当地环境等);建造风险等。
3.初步设计/基本设计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更新危害辨识;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规划项目在各阶段进行风险评价/分析原则、可接受标准;编制职业卫生专篇和环保专篇;实施危害与可操作分析;编制项目变更管理程序;制定项目质量保证程序等。
4.详细设计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更新安全专篇、职业卫生专篇和环保专篇;完善并执行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变更风险分析;编制执行项目施工应急响应方案;执行项目质量保证程序;更新危害与可操作分析等。
5.施工图设计/建造施工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完善并执行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严格执行项目变更管理程序;实施变更风险分析;严格落实项目质量保证程序;重大作业危害分析等。
6.单机调试/机械完工/中交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严格落实质量保证程序;不符合项风险分析;完工状态确认;遗留问题整改计划;编制试生产方案等。
7.系统调试/试车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投产物料、应急相应方案;试生产前安全分析报告;制定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审查试生产方案;遗留问题整改落实;安全生产许可等。
8.试生产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试生产前安全检查;完善执行试运行应急响应方案;按照法规要求开展安全验收评价;完善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等。其中试生产前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预评价报告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安全设施设计文件获政府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环保政府检查备案;首次开工方案和联动试车方案获批准;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上岗人员培训,资质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设施政府检查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健全;重大危险源有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环保设施检查、备案;投产应急物料;重大隐患清单等。
9.生产运行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执行并持续改进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安全现状评价;根据生产作业实际情况,实施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变更管理等。
10.废弃处理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制定废弃风险管理方案;制定本阶段应急响应方案;按照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论证评估;开展危害辨识,制定重大危害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活动内容及要求
为了更好地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进行管控,中海油能源公司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内容均做了规定,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与非强制性要求。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分为评价与非评价两大类。评价类
对于强制性要求的评价类风险管理活动,旨在必须满足国家对于安全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专篇、职业卫生专篇、环保专篇、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
评价等方面的强制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石油化工行业通用做法,并综合考虑国家法规发展趋势、企业现状以及自身需求,本着充分辨识危害、合理降低风险,避免项目前一阶段对后续阶段工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原则,补充提出了部分强制要求。如在可研阶段,增加了“危害识别”;在基本设计阶段,增加了“危害及可操作分析”;在重大施工活动中,增加了“作业危害分析”;在试生产前,增加了“试生产前安全分析及措施报告”;改造项目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检验”等,并对每一项风险管理活动,提出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对于非强制性要求的评价类风险管理活动,针对不同特点的项目,推荐使用常规通用适用的评价方法,如危害识别、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结构完整性管理、工艺安全分析等。非评价类
中海油能源公司对于非评价类型风险管理活动,除国家强制要求的“三同时”之外,在不同阶段,强制推行了项目HSE管理方案、生产运行阶段HSE管理体系、变更管理、项目应急预案、投产前安全检查/投产验收程序、试生产方案等及风险管理重点。
应用实例
中海油能源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下属石化服务公司涉足化工产品延深加工领域时间较短。从2009年开始,至今陆续投产了石油焦煅烧装置、加氢尾油综合利用装置、惠州/福建空分装置,目前正在建设丙烯酸及酯装置。
现以40万t/a加氢尾油综合利用项目为例,简述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情况。该项目为加工中海油惠州炼油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国际水平高品质APIⅡ、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属高温、高压、临氢、化学反应并存的高风险工艺。从项目前期论证起至运行,各个阶段贯彻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从项目源头管控风险
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研究阶段进行风险辨识,关注重大风险,技术论证充分;通过国际国内相关工艺技术筛选,化工装置工艺引进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熟的美国雪佛龙与鲁玛斯技术合资公司异构脱蜡专利技术、工艺包和催化剂;选择国内石油化工一流设计单位——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选择国内高压加氢施工业绩最多最好的施工单位——中石化第十建设工程公司;择选用质量可靠的进口氢气压缩机及高压进料泵等关键设备、加热炉管等高压临氢材料。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完成了如下工作:开展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卫生预评价;编制安全专篇、环保专篇、职业卫生专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消防设计审核;防雷检测、消防验收、危化品试生产备案、临时排污许可;安全验收评价、环保验收、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开展安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认真进行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落实修改可研报告专家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324条;落实修改基本设计专家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845条;落实采纳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意见68条;落实修改施工图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1 045条;按要求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每项重大作业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各阶段开展变更风险分析评价;辨识并评价投料试车过程危险有害因素449项;辨识并评价日常生产危险有害因素1 398项,环境有害因素831项;落实整改三查四定提出设计及施工整改意见1 648条;首次开工方案专家审查等。
该项目自投产以来,安全生产平稳,与以往项目比较,隐患、变更等明显减少。虽然暂时没有统计直接经济效益,但其装置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可能性却大大减少了。
持续改进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在国际尚属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一些国际大型公司得到部分应用。国内引入并已应用在产品研发项目中,对于大型油气工业设施的建设项目未见有关应用报导。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对全生命周期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项目综合成本方面,而对于风险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未见成果报告。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5
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广泛,具有管理链条长,设备生命周期长,实物变动与价值变动不一致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因此,加强电网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成为电网推行精益化管理的核心课题。
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涵
传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简称LCC)展开,是以资产为主线实现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成本的归集,包括购建费用、运行费用、检修维护费用、故障费用(亦称惩罚费用)、废弃费用等。而改进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是在传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的基础之上创新,对资产全生命管理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扩展,统筹兼顾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四者的关系,以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LCC)综合最优为目标,由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和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以及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并以充分集成的信息系统为支撑所组成的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综上所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量资产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故障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以期最小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并最优化资产整体经营效率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2. 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差距
电网企业目前的项目资产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顺序性,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和退役报废等各个阶段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 对电网的新建、扩建、技改和检修的统筹考虑、整体优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各阶段管理者往往关注本阶段的目标,对整体系统考虑不够,往往只能达到局部优化和阶段最优,却难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如目前在资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上,计划发展部主要负责基建及配网技改规划,生技部负责主网技改规划,整体上缺乏对资产的新增和技改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平衡;其次,目前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还不够规范,未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统筹优化,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部分制度和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设标准和运行标准不统一;此外,对于退出运行的设备尚未建立在一定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的机制,部分设备未到退役期,在尚未利用价值时即退出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途径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工作。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对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进而从管理的全方位对之进行规划、设计和执行,才可确保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本文重点从以下五种相辅相成的途径来推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实现:
(1)建立先进的管理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策略是突破传统的重设备管理、轻价值管理,重局部优化、轻系统优化,重职能管理、轻流程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先进的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和分层、分类管理体系,以“流程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并以全方位的评估考核,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固化业务流程、采集业务信息、建立分析体系和决策模型,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最优的目标,
(2)构建协调各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构建协调各个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以核心流程贯穿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强调流程中的跨部门协作,完善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节点设计、相关职责以及交接控制点,形成流程之间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在整个资产全生命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将实现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3)优化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
由既有组织架构以职能驱动的“条块化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并建立制度加以保障。
(4)建立评估资产管理绩效的考核体系
为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全面的、兼顾先进性和可行性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产使用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指标,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
评估指标架构从策略目标出发、与业务流程挂钩、将战略目标逐级分解、通过分层设计形成一套具有“金字塔”结构的评估指标。
(5)构建运行高效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资产密集型电网企业电网资产数量大、品种多、业务量大,信息化系统具有数据精确、运行高效等特点,试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各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处理信息的效率与准确性、实时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实施以互通的流程实现无缝链接,以固化的流程强化责任,有助于实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过程控制、责任到人及节约、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数据准确性和降低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规范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借助信息系统的实施,各部门、各环节将被有机组织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系统,获得更大的整体功能。
然而,信息化只不过是一种为管理服务的手段与工具,要想真正使其发挥强大的功效,企业必须将科学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
4. 结论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在电网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在电网企业全面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方法创新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从而推进电网企业的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翟南方,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6月.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6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应用工程中全生命周期理论和经济学中固定资产原理及指标评价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在不同方案情况下得出最佳选择。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折旧;净现值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1-30-628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将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也纳入造价管理范围,提出了以实现从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运营维护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1]。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能够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1]。它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从而实现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发生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也叫总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为了估价获得或运行一个项目、资产或产品的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相关的成本的一系列技术[4]。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寻求在项目、产品或测量的生命周期内重视初始化成本,包括资本投资成本,购买和安装成本;未来成本,包括能源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资本替换成本,金融成本和任何转售、抢救或处置成本。
2.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关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有如下几种表述方法[1]:
(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运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人们在投资决策时,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以及拆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2)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全生命造价周期管理是可以计算工程项目整个服务期的所有成本,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等等,以及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
(3)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
2.2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通过把每种成本的现值加起来,并且减去例如转售价值等的现金流入的现值。
简单的通用公式如下[2]:
全生命周期成本=初始化成本+运行+维护+修理+能源+水+替换-拆余值
本文结合经济学原理,将建设项目先期投资视为固定资产,然后依据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
2.3现值计算。
全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发生在期初的初始成本,还涵盖了生命周期内所有的未来成本。为了精确地组合初始成本和未来成本,所有现金流必需统一折现为初始年度的现值,才能够进行汇总和比较。NIST Handbook 135,1995 edition,定义现值为“过去、目前或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以基年为初始年的时间均衡价值” [3]。
为了简化计算,所有重复发生的成本表示为每年末发生的年度支出,一次性成本发生在它们实际发生的年末。用下列公式计算:
社会折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是国家规定的将不同时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效益的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时所用的折现率,体现了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期望和资金盈余能力的估量。根据我国目前的投资收益水平,资金机会成本,资金供需情况,合理的投资规模以及社会折现率对长、短期项目的影响因素,采用的社会折现率一般为8%~15%[4],供对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统一使用,本文选取同一折现率10%进行分析、评价。
3. 固定资产折旧及经济评价指标
3.1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
3.1.1固定资产及折旧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固定的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5](depreciation)是指固定资产因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预计在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我国规定净残值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5],由企业自主决定。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对于建设项目,按照建筑规范对使用年限进行约束,一类建筑使用年限为100年,二类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本文中的建筑物为二类建筑,取使用年限为50年。
固定资产折旧,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止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3.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本文中将用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也称使用年限法[5],它是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所绘出的图线是直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
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 ×100% (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3)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
(2)年数总和法。
也称年限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为基数,按照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5],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采用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各计预计使用年限之和×100% (4)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5)
在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可使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能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速度逐年加快。这样,可以在固定资产估计的耐用期限内加快速度得到补偿,从而尽可能减少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无形损耗致使固定资产提前淘汰所造成的损失。
3.2工程经济评价的基本指标。
评价指标是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或投资效果的定量化及其直观的表现形式,通常是通过对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费用和效益的量化和比较来确定的。只有正确地理解和适当地应用各个指标评价的含义及其评价准则,才能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经济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从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一般将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称为动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更加注重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也就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
动态评价指标常用的一般有:净现值及其等价指标、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4]。本文中用净现值及其等价指标进行经济评价。
比较两个方案,应选收益现值减费用现值之差最大的方案,即“净现值”(NPV)准则。
净现值(NPV)=收益现值-费用现值(6)
4. 案例分析
4.1项目概况。
北京某高层建筑,位于北京市四环内,原是一座集办公、餐厅、宿舍为一体的综合楼。该楼建成于1981年,由于某些装饰工程的需要,在1995年进行了部分装饰工程的改建,折现到1981年项目总造价452.38万元,1995年工程概况如表1所示。
2007年由于使用功能改变,由综合楼变为二星级宾馆,所以需对该建筑进行大规模改造。但由于该建筑使用年限已经过半,这就存在两种方案,方案A是对该建筑进行改造,除主体结构外其余部分需要全部拆除、重建;方案B是将该建筑拆除后重建。
4.2方案分析。
全过程造价管理只涉及建设前期和建设期,如果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分析,很显然方案A的造价低于方案B,所以采用方案A,即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保留主体框架部分,其余部分全部拆除、重建。但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分析还存在很多问题,就长期来看方案A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运营维护期和拆除期,下面采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方案。
本文结合经济学原理,将建设项目先期投资视为固定资产,然后依据经济学方法对两种方案进行评价。
4.2.1采用平均年限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
该建筑自1981年投入452.38万元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按照平均年限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依据公式(1)、(2),取残值3%, 计算得到每年的折旧额为8.78万元,于是得到2007年该建筑的固定资产值为 2511.40万元,此时方案A新投入资产3145.81万元,所以方案A的固定资产值在2007年为5657.21万元。根据投资估算得到方案B的固定资产值在2007年为4354.70万元。
依据10%折现率,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由于方案A在改建过程中要进行结构加固,故使用年限将延长,选用延长使用年限10年。依据公式(1)、(2),取残值3%,则方案A改建后每年的折旧额为159.92万元(2007年值)。方案B的使用年限为50年,同理可得方案B每年折旧额为87.09万元。
建设项目在运营维护过程中,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会有所增加,根据对现有建筑每年运营维护的统计,本文中方案A每年的运营费用按10%的速度递增,方案B按5%的速度递增;方案A每年的维护费用按20%的速度递增,方案B按10%的速度递增。
得到方案A、方案B在未来的固定资产净未来值,见表2。
根据表2,运用散点图绘出方案A、方案B的净未来值图像,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前方案A的净未来值大于方案B,所以如果该建筑计划使用年限在2017年前,则选择方案A;2017年后方案B的净未来值大于方案A,所以如果该建筑计划使用年限在2017年后,则应选择方案B。
此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方案A自2019年开始固定资产净未来值(NFV)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24年之后NFV<0,此时方案A已经不可取。方案B此时NFV>0,且变化比较平缓,所以方案A最长有效期到2023年终止。
4.2.2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
按照年数总和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依据公式(3)、(4),取残值3%, 计算得到2007年原固定资产值为1230.55万元,此时方案A新投入资产3145.81万元,所以方案A的固定资产值在2007年为4376.36万元。根据投资估算得到方案B的固定资产值在2007年为4354.70万元。
依据10%折现率,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依据公式(3)、(4),取残值照3%,得到方案A、方案B每年折旧值及固定资产净未来值。
运用散点图绘出方案A、方案B的净未来值图像,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很显然方案B的净未来值始终大于方案A,所以应选择方案B。
图1两种折旧方法下两种方案净未来值
此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方案A自2015年开始固定资产净未来值(NFV)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19年之后,此时方案A已经不可取。方案B此时,且呈上升趋势,所以方案A最长有效期到2018年终止。
4.2.3两种折旧方法分析比较。
运用散点图绘出两种折旧方法下方案A、方案B的净未来值图像,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选用两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时2007年的净未来值不同,平均年限法下的净未来值高,而加速折旧法下的净未来值低。平均年限法时将每年的折旧额视为相等,而加速折旧法随着时间的延长折旧值逐渐降低,所以呈现图1中两种不同折旧方法下净未来值的不同。选用哪种折旧方法取决于决策者的类型。
根据决策者对风险的不同态度,可以分为中立性、保守型和冒险型三类。本文中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的决策者属于冒险型,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决策者属于保守型。
冒险型变化速度快,而且开始阶段固定资产净未来值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反映了决策者喜欢冒险、乐于大胆尝试的个性,随着结果值的变化越来越快,对决策的选择更加充满信心,敢于冒风险追求最佳选择。保守型变化速度慢,尤其是开始的上升阶段非常缓慢,反映了决策者随结果的增加越来越谨慎,对风险持厌恶态度。
所以,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决策者的类型,不同的决策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案,但其结果都是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
5. 结论
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应用工程中全生命周期理论和经济学中固定资产原理及指标评价方法,在同一折现率下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并对两种折旧方法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不同决策者的最佳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
[1]严玲, 尹贻林. 工程造价导论[M]. 天津: 中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1~15.
[2]董士波.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3]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Handbook 135[M]. 1995: 99~120.
[4]肖跃军, 周东明, 赵利. 工程经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99~200, 173.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7
医院建设全生命周期费用是指医院建设项目自建设、运营直至拆除的全过程时间范围之内,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下用来进行经济评估的所有相关费用。医院建设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就是要将医院建设项目费用管理所有要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规则, 对费用管理要素进行组合和整体考虑,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集成体功能和效益的目的, 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效益。本文试从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思想出发, 探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费用管理优化的具体实现。
一、医院建设项目的费用管理流程
费用管理流程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系统目标,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对项目系统相关资源的数量与价格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形成投资估算费用、概算费用、预算费用、合同费用、合同结算费用、建设决算费用的过程。
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发展的过程和不同阶段, 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包括项目初步投资估算的管理流程、项目投资估算的管理流程、项目设计概算的管理流程等等。
项目费用管理的优化, 主要是确定和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费用管理流程的一般方法及相应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经济方法、合同方法。
二、立项阶段的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项目立项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而使项目业主做出科学决策。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准确程度在30%左右, 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准确程度在20%左右。该阶段中业主对医院建设项目的定位和咨询单位的选择, 以及业主与咨询单位的反复沟通应作为优化的重点。业主决策者应通过与咨询单位和专家交流, 更加精准地定位医院的规模、发展空间等, 从而确定费用控制的主要指标, 而不应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视为走过场的程序, 将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完全交给咨询公司去做。咨询公司和相关专家应根据业主提出的医院建设的愿景和类似医院实例, 为医院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业主则依据获得的信息, 结合自身资金实力和医院发展规划做出相应决策。
三、设计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准确程度在15%左右,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准确程度大约在5%~10%, 该阶段应使组织方法和技术方法发挥突出的作用。
组织方法即形成由业主、设计单位、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 业主起导向作用, 专家发挥咨询与论证作用, 设计单位履行实施职责。
技术方法即优先功能设计, 优化功能结构, 匹配标准功能, 确保必要功能, 满足基本功能, 抑制过剩功能, 并初步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在此基础上, 通过设计人员与医院相关科室之间的反复沟通, 初步确定各功能区的基本流程, 进一步形成满足流程需求的建筑空间及格局, 同时修订完善投资的最高限额, 并以此作为后续设计的依据, 有效实行限额设计。
在依据限额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采用循证设计有助于获得最好的选择, 充分利用优秀咨询机构的参考数据, 可以使设计更加完善。但必须获得临床人员的认可, 他们的认可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 实现项目的顺利交接。
整个设计阶段, 设计流程应该向医院职工 (尤其是临床人员) 、专家全面开放, 实现建筑空间为流程服务、流程为医患服务, 保证业主的意图始终处于导向地位, 同时以设计限额有效避免随意增加功能。设计单位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临床和非临床的流程以适应医院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建筑平面在这一阶段需要反复的调整和修改, 直至医院未来使用者充分认可, 专家论证通过。在正式出施工图前, 应打印建筑平面图, 将各房间的强弱电、用水、通风、净化等方面的需求, 逐科落实, 最后由科主任签字存档, 防止后期拆改追加预算。
医院项目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 有许多专项设计需要由专业公司来做。如手术室、ICU与NICU、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生殖中心、静配中心、血透中心、医用气体、医用纯水、酸化水等。专项设计必须征求相关临床人员的意见, 充分利用好员工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需要建立设计总包负责制, 所有分项及专业设计均由总设计单位负责审核、落图。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部分资源的整合、共享, 统一设备、材料的档次, 有效利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专项设计各自为政, 管线互相冲突, 总设计单位预留的水、电、气不能满足要求或过剩等问题。总设计单位负责审核、落图, 可以进一步优化建筑布局, 更好地为流程服务。对于分包设计建立会签制度, 一旦平面布局变化, 在变化图纸上不仅要有建筑主持人签字, 还要有相关各专业设计签字, 防止设计院内部各专业设计相互冲突、漏项, 造成过后拆改, 追加预算。
这一阶段对项目费用的控制程度可达70%以上, 是业主方对医院建设规模和费用控制的重要阶段。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院的负债率。
如果条件允许, 这一阶段业主还应充分考虑未来医院的发展。通常情况下, 建筑物的物质寿命往往大于机能寿命。如果将机能寿命作为建筑生命周期的终点, 建筑的物质寿命就得不到充分利用, 将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以长远的发展观点和思路, 优化医院规划和设计, 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态度, 创造适宜的转化条件和手段, 调整物质寿命与机能寿命之间的差距, 让建筑的整体寿命得以延续, 投资价值将因此大大提升。这需要业主方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较为精准的预期和把握。在未来医院的改造中, 设备改造、信息化改造、物流系统改造等宜占主导, 以便为未来改造预留基础条件。
四、招标与施工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由于医院建设项目专业繁多, 招标项目往往伴随着施工过程交错进行, 因此本文将招标与施工阶段合并作为一个阶段。在本阶段, 若要保证医院建设的定位、档次、质量, 投资额已经不可能太大幅度地减少。本阶段技术方法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主要方法如下:
1. 价值评价优先。
业主组织设计单位、参建单位、服务商、供应商等, 提供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控制变更等, 以较低的费用实现项目所需要的功能。
2. 招标模式择优。
设计与施工分别招标, 如幕墙、内装等;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生殖中心、静脉配置中心、血透中心等专业性较强的分项;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太阳能系统、直饮水系统等;采购、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电梯、门、PVC地板、大型医疗设备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可以有效降低造价, 保证质量。
3. 评标标准优选。
结合医院建设项目特点, 对招标项目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调整商务标、技术标评标因素及权重。设计、咨询、监理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20%~40%;土建、安装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40%~50%;设备采购与安装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50%~60%;单纯的材料采购, 价格权重可占60%~70%。通过价格权重的优化, 可以形成充分有序的竞争环境, 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质量的服务。
4. 计量支付实行按合同验工计价。
支付过程中, 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合同, 另一方面, 还应及时修订完善建设标准, 重视节能降耗同步投入, 建立与物价联动机制。由于近年来建材价格和人工价格上涨较快, 以及建筑质量、安全、功能、抗震、节能等要求不断提高, 导致造价增加, 因此业主方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相关政策和市场信息, 使建设标准及时得到合理调整, 避免被动地处理乙方因政策、市场变化提出的索赔。
5. 控制工程变更。
将变更划分等级, 设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可以有效减少随意变更。医院建设项目变更、签证带来的投资追加一般能达到15%~20%, 控制得好可以降低到10%, 甚至更少。
6. 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
合理的工期体现在技术上是由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所确定的工期;体现在经济上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期。项目的进度和费用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最短的工期不一定是效益最大化。一味压缩工期, 虽然可以使业主提前获得生产效益, 降低建设期贷款利息, 但会增加施工单位的赶工措施费用 (施工单位为保证利润, 会设法将其转嫁给业主) , 降低质量, 增加业主的后期维修费用等。
7. 详细科学的执行计划。
医院建设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多, 必须要求每个施工单位制定详细可行的分项计划, 总包单位审核, 涉及交叉作业的分包单位互审, 即专业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必须满足总包单位的要求, 交叉作业的分包单位的计划流水节拍必须相符, 最后由总包单位汇总, 监理单位审批, 确定里程碑式节点目标, 由监理单位审定, 依据进度节点目标进行阶段性控制。同时根据总进度计划, 要求各单位编制年度资金需求计划, 由总包单位负责汇总, 监理单位审核, 建设单位审定, 为建设单位贷款和资金筹措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总进度计划需要所有单位参与, 经过多次修改、反复调整, 监理单位依据建设目标全程参与、控制。实行动态控制, 强化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进度管理。
8. 精确合理的资金需求计划。
总进度计划结合合同付款条件, 就可以衍生相对精准的资金需求计划, 精准的资金需求计划可以避免业主过量筹措资金, 降低财务成本, 又可以避免资金筹措不及时影响施工、延误工期、增加索赔。
五、运营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该阶段技术方法和合同方法发挥突出的作用。因此, 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 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重视专业分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人员培训, 要选派敬业、知识水平相当的医院相关员工参加培训, 并与培训单位联合进行考核;二是应重视竣工前调试和联合试运转, 参加培训的合格管理人员全程参与, 对其进行实践考核;三是应重视维保和定期回访, 按照合同及投标承诺, 落实专业分包商、供应商的履行情况, 建立维保档案和回访档案, 切实履行维保和定期回访, 可以在故障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小故障及时排除, 避免发展为大故障。同时对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管理技能和素质, 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四是应注重运营管理, 及时对设备、系统进行升级。要优选设备维修模式, 在设备大修或更新时做好充分论证, 并优化能源消耗管理, 设备在不同的寿命期内, 能耗会发生变化, 营运过程中应全面详实记录设备不同季节、月份、日历天甚至时段的能耗, 定期比对, 对于能耗持续增高或陡增的设备及时大修或更新, 尤其是对接近寿命期或寿命期以后的设备应增加能耗监测密度。
总之, 因运营期比建设期长得多, 运营期的项目费用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总额度往往要远超建设期费用, 更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六、结束语
将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方法引入医院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中, 不但可以对医院建设项目的费用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还有助于总结多年来医院建设项目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经验, 并且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 对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费用管理优化进行分析, 介绍了通用的医院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流程, 并从立项、设计、招标和施工、运营四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费用管理优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恩茂.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J].节能经济, 2006 (6) :89-92.
[3]陈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集成化管理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 8 (6) :27-30.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8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研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也担负着基础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等多项科学研究重任。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能力的不断重视,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与规模均呈现高速增长之势, 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高校科研项目, 充分发挥科研投入在科学研究与高校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高校监管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近年来对高校科研项目的审计结果来看, 普遍存在项目过程管理松散、科研经费使用监督不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 立项论证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 我国高校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大类, 其中纵向科研项目主要指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 而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指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资助的科研项目。目前, 高校各个科研项目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各个横向科研项目完全由各个院系甚至某个导师自行安排, 纵向科研项目由于归属国家科技计划统一管理相对较好, 但也存在国家、省、局等不同层级之间同一领域重复立项的问题。
(二) 项目过程管理严重不足
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两头, 轻中间”的问题, 即项目组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前期立项和结题验收, 而不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与进度管理。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高校老师需要同时兼顾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了项目执行中进度、风险等要素的跟踪与控制往往处于失控状态, 因此很容易出现项目进度延期、课题研究范围人为裁剪、科研成果缩水等违规现象。
(三) 项目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必要的奖惩机制有利于政府职能机构、高校管理部门以及最终用户在项目实施发挥各自的监督管理作用, 保证项目的既定目标和任务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当然, 建立奖惩机制并不是要求科研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对于一些探索、预先研究类的项目应当根据科学规律允许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其目的在于惩罚科研项目中的渎职和不作为现象, 鼓励科研创新和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探索。然而, 目前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基本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或者奖惩措施仅仅流于形式, 项目执行得好坏对于承研单位或个人发展或声誉没有太大影响, 未起到实质性的监督和鼓励作用。
(四) 项目结题验收考核过于宽松
结题验收作为科研项目既定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考核手段, 目前普遍存在项目合同延期、结题验收“走过场”、结题验收缺乏评价等现象。在当前高校科研项目中,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常监督评价机构就是高校或主管业务部门, 由于相关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般很难公正公平地进行评判。一些科研项目的立项参与部门与监督主管部门均为同一部门, 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角色, 使得该项目无论科研工作完成得好坏, 注定是以“圆满”完成各项科研目标而收尾。
(五) 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有限
长期以来, 科研项目的成果价值都是以争取经费多少、论文发表数量、项目获奖情况来衡量, 这种单纯追求学术价值与地位的评价体系, 导致大多数科研项目严重偏离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科研成果成为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空中楼阁”。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导向造成, 另一方面也因为未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缺少积极性。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路与建议
全生命周期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通俗的理解就是“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对于科研项目而言, 其生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包括立项论证、项目实施、结题验收、成果转化四个阶段。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将科研项目按照生命周期划为若干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的执行过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管理, 以保证整个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执行, 避免项目出现进度失控、质量下降等问题。
之所以在高校科研项目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是因为通常科研项目都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 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 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项目作为参考系进行度量考核。如果项目不按阶段划分, 就会出现由于距离最终目标太远而无法衡量当前执行情况。如果把项目划为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 按照阶段目标度量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 则项目的整体进度与质量就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
(一) 立项论证阶段
项目立项论证阶段, 评审专家的水平与责任心是科研项目立项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关领域的评审专家库, 评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回避与双向匿名机制, 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此外, 逐步推进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 结合评审结果和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专家库的动态更新。
为了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项目外, 其他科研项目都应当采取向全社会开放招标的方式, 在透明公正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项目承研单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 而且可以减少项目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滋生。
(二)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重点关注强化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科研项目计划是保证科研项目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也是用来指导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研发项目过程的工具。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一方面是对项目工作进行分解, 项目工作分解是确定科研项目可交付成果所进行的具体活动, 科研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WBS) 就是将科研项目划分为客观独立的工作单元, 以便较容易确定这些工作单元的质量、成本、进度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网络图, 即分析项目活动工作顺序、工作时间和资源需求, 编制科研项目时间进度计划。完成科研项目计划制定的各项工作后, 在科研项目的执行期间应严格执行各项计划安排, 在保证计划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 根据变化合理调整科研项目计划。
为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现有科研项目中期评估机制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结合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建立多节点评估机制。多节点评估机制是在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不同里程碑节点分别开展评估工作, 从而在各个小的阶段对技术方案、经费投入、配套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评价, 及时发现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点, 尽早尽快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应对措施, 避免问题与风险累积导致后期项目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 结题验收阶段
结题验收阶段一方面需要明确结题时间节点的严肃性, 无法按时结题的项目需给出客观理由和正式的延期申请, 延期仍无法完成项目的则对承研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追责和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对结题验收工作也应加强管理监督, 必要时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审机构, 避免出现结题验收中出现“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现象。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可借鉴个人征信记录的模式建立科研信用机制, 一方面对于科研项目中出现的不作为、弄虚作假等行为建立长效的失信记录;一方面奖励在科研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 从而在科研领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良好风气。
(四) 成果转化阶段
科研成果转化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科技服务机构鼓励高校及时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布, 为高校与社会之间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同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 适当减免部分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的税收, 形成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双向流通机制。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综合考虑高校科研项目投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等多方面因素, 将科研成果作为商品进行合理定价和市场交易, 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转变, 由于高校和企业参与各方都有相应的合理利润, 使科研人员和企业都愿意积极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中。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将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科研项目管理中, 从立项论证、项目实施、结题验收、成果转化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思路与建立,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引入该理论后各个阶段的量化管理分析, 还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9
1.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将项目的建设成本与实际运营相结合,认为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在成本管理时充分考虑了建设成本对项目实体功能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影响,将成本管理的思想体现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使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
1.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涵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就是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思想引入到造价管理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总造价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1]。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涵盖了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投标阶段的投标控制价、施工阶段的承包合同价、竣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价和决算价到建设完工后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由此可以看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追求实现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造价成本最小化的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
2 房地产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
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房地产开发商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将客户的需求形成具体的方案建议,即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单位将开发商提供的项目可行性构思设计任务书根据设计标准要求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即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方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将设计方案建设为项目实体,即项目的施工阶段;在项目的使用阶段,运营方应及时对项目进行运转、维护,即项目的运营维护阶段[2]。
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是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常规理解的造价管理主要是指这两个阶段。然而,房地产项目的造价管理,目的在于使造价总成本最小及利益最大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服务,因此造价成本的管理业应该涉及到每一阶段。根据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的四大阶段,结合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涵,笔者将房地产项目的造价管理具体细分为六个阶段(见图1)。
2.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市场调查分析为项目做出可行的决策,决策的合理性是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前提。投资决策阶段建设标准的制定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并考虑技术因素。
2.2 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的初步和施工图设计主要由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估算来制约。概算的数额应该与投资估算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超出限度,则应报送有关部门,或者调整和修改初步设计。同时,房地产项目的概算确定值一般也是施工图预算的最高价,施工图设计时应该考虑概算额。
2.3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重点环节,评标时除了考虑如何建设工程项目以外还应重点考察投标方的运营维护方案,使项目的整体造价成本最低。
2.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控制房地产项目造价成本的最关键环节,现场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必须透彻理解合同内容,并与造价人员及时沟通,理解从合同中反应出来的设计图纸所表达的经济意识,合理地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
2.5 竣工结算阶段
在竣工验收这一阶段,房地产项目主体已经完成,开发商与施工单位需要对项目进行竣工结算,该阶段也是对房地产项目成本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
2.6 运营和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控制房地产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的核算,最终达到房地产项目建设成本最小以及利益最大的相统一。
3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3.1.1 以全生命周期为前提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房地产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从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到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反应了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是对工程货币化的体现过程。因此,应该以全生命周期为前提来构建房地产项目的造价管理体系。
3.1.2 以优化组织结构为基础
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的责任方是所有项目参与方,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施工单位、工程人员还是造价人员,都应在不同的时期完成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优化组织结构,密切合作,对造价管理有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把控意识。
3.1.3 以动态管理为基本准则
由于影响造价成本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也随着技术、市场、政策因素不断的变化着,这就使得房地产项目的造价成本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将房地产项目的造价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3],以动态管理为基本原则进行体系的构建。
3.2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的构成
依据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六个阶段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体系可分为开发商管理体系、咨询监理体系与政府监督体系。各组成部分应该紧密结合,相互协作,从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保证整个造价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具体的运作程序见图2。
3.2.1 开发商管理体系
开发商管理体系中包括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都是由开发商选聘的,同时施工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的造价控制工作受监理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设计单位的造价管理工作经常会被忽视。但在实际工程中,当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不明晰或者不详尽,势必会造成施工中的大量变更,耽误工期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增加造价成本。因此,设计单位的造价管理工作无疑是关键的一步。在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改变只注重技术不重经济的思想,不断提高经济意识,树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观念,在严格遵守设计标准的同时还应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形成低造价、高质量的方案。
施工单位是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施工单位从编制投标报价开始参与房地产项目的造价管理,直到竣工结算结束。在投标报价阶段,施工单位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和施工要求自主进行定价,提现了施工单位的自身管理水平。因此,为了使投标报价更加经济、合理,施工单位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水平,提高机械准备水平、工人技术水平,以此提高投标竞争实力,达到发包方和承包方双赢的目的[4]。
物资供应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投标,并为项目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
3.2.2 咨询监理体系
咨询监理体系主要包括了造价咨询单位和监理单位,这一体系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施工单位与物资供应单位的造价控制工作。
我国的造价管理体系中,监理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在整个造价的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结合目前的国际惯例接轨,我国监理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在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控制过程中的具体造价管理内容如下:
①负责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并参与设计任务书的编制等;
②负责设计阶段施工图概算与预算的审查工作,并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寻求成本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等;
③负责招投标阶段标底与计划值的对比,并确定合同价计算和调整及付款方式;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材料和设备清单等;
④负责施工阶段工程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及投资控制报表数据等;
⑤负责竣工结算阶段的结算与决算的审核,并进行投资跟踪控制、编制详细费用支出计划以及控制执行。
3.2.3 政府监督体系
政府监督体系主要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构成,是代表政府执行工程造价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有:
①编制发行各类定额,制定发布建筑市场价格指导信息及各种变化指数;
②采用经济法律手段保持价格主体规范化和管理机制正常运行;
③制定市场价格政策,探索并制定新的价格管理体制;
④造价职业人员、咨询单位资质的管理;
⑤仲裁各方纠纷;
⑥各种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4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的实施
4.1 组织准备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不仅涉及了从事造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同时也涉及到组织的各方面,因此在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开始实施的前期,要明确管理目标,明确各方参与的职责,协调和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充分地做好组织准备工作[6]。
4.2 运行与持续改进
在运行阶段要及时发现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促进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管理体系中的各部分而言,在每个运行阶段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出现的经济、技术、组织等问题,随时随地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改进。它包括组织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组织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产品的调整等,最终达到体系的完善,实现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的综合管理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孟楠.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尹训和,杨力哲.对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探讨[J].活力,2010(3):30.
[3]孙晓东.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38.
[4]侯平.如何确定工程合理价的探讨[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6,(2):52-55.
[5]李杰.谈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工程造价管理[J].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45.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10
1 文献综述
1. 1 项目生命周期现状
项目是一次性的活动,因此,无论什么类型的项目都要经历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个时期或阶段。项目自始至终,包含若干阶段的过程,即所谓的项目生命周期。国际上,由于不同的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国家的组织体制和工作程序的不同,其对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也不尽相同。
1. 1. 1 联合国项目生命周期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资金循环为视角,把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时期3 个阶段,见图1[3]。
1. 1. 2 世界银行项目生命周期
世界银行以贷款监管过程为视角,把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立项、准备、评估、谈判与董事会批准、执行和监督以及后评价6 个工作阶段。
1. 1. 3 欧盟项目生命周期
欧盟以投资决策机制为视角,同样把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6 个阶段,但又区别于世界银行的划分,包括规划、立项、评估、融资、实施、后评价。图2 明确了各阶段的决策依据、决策要点和形成的格式文件[3]。
1. 1. 4 我国项目生命周期
我国从工程质量管理的视角,以法规的形式( 2000 年国务院令279 号文: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将大中型以及限额以上项目生命周期( 建设程序) 划分为9 个阶段: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规划审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项目后评估。
但是,由于不同行业的工程项目其建设程序略有不同,因此,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定也存在差异。以水利工程项目为例,根据1995 年水利部128 号文(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的规定,现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分为: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 包括招标设计) 、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8 个阶段。
1. 1. 5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探讨
目前,关于项目生命周期主要有2 种观点: ①项目生命周期涵盖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最早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做出类似界定的是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 RICS) ,其认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项目建造、运营和清理3 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细分为更具体的阶段。②项目生命周期仅指实施阶段。即依据项目执行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特点将项目的建造实施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4]。该观点强调项目过程的阶段性划分与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作用密切相关,且只针对项目的建造期。笔者认为,项目生命周期仅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因此,笔者所研究的PPP水利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基于第一种观点。
Kerzner[5]指出,由于项目的异质性,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组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是不一样的,一般可将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概念、规划、测试、实施和结尾5 个阶段。Jaafari等[6]第一次提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和框架,构建了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项目管理模型。何清华等[7]提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LCIM) 的概念。章胜平等[8]针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传统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下存在的阶段或信息分离等问题,构建了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联盟组织模式及对应的扁平网状结构。丰景春等[9]针对多项目管理的特点,将项目组合的全生命周期分为立项阶段、项目群构建阶段、活动组合和实施阶段、更新和验收等4 个阶段,并对4 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研究。雷丽彩等[10]鉴于传统静态风险管理的不足,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的动态集成风险控制模型。还有部分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研究。如: 刘玉琦等[11]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公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提出用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与方法实现各阶段都服务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动态集成。董建军等[12]以南京地铁1 号线建设项目为例,提出二维费用结构矩阵和费用映射模型构成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体系。宋东林等[13]针对我国科技计划项目在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构建了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并将其全生命周期划分为立项、实施管理、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4 个阶段。侯小斌[14]针对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所需时间难以确定的问题,应用信息熵原理来确定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1. 2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国内外相关组织及学术界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及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狭义范围的项目生命周期奠定了基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机构分别从资金循环、贷款监管过程以及投资决策机制等视角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了界定和划分。国内学者对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涵盖了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没有涵盖运营阶段; 部分学者对项目群、项目组合以及不同类型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
然而,PPP水利项目区别于一般水利项目,更区别于其他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因此,现有成果不能满足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定义与划分的需要,主要原因: ①现有的项目生命周期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即设计施工分离模式,而PPP水利项目是集融资、设计、施工、运营为一体的项目运作模式,PPP水利项目生命周期有其自身的一体化要求; ②PPP水利项目包括PPP模式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私人部门选择、特许经营期等特有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现有的项目生命周期不适用于PPP水利项目。由此可见,需要根据PPP水利项目的特点,对其项目生命周期展开研究。
2 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其内容
2. 1 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对于一般水利项目而言,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而PPP水利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公私合作的基础设施供给模式。显然,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投资合作主体的不同,因此2 种模式的运作过程是不一样的,而且各主体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权责利安排也不一样。笔者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PPP水利项目运作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对比一般水利项目的建设程序,将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立项阶段、融资阶段、实施阶段、特许经营阶段以及特许期满后的运营5 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见图3。
2. 2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2. 2. 1 立项阶段
PPP水利项目的立项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2 项工作。
a. 项目建议书。PPP水利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提出有所不同,PPP水利项目除政府( 行业主管部门) 发起外,私人部门也可作为发起人。因此,此处的项目建议书是发起人( 行业主管部门或私人部门)向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PPP水利项目的文件。该文件除包括一般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即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获利的可能性外,重点论述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b. 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和PPP模式可行性研究。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参见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而PPP模式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内容是论述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是财政部门(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对潜在PPP水利项目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的基础。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标志项目正式立项,并进入PPP水利项目库。
2. 2. 2 融资阶段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PPP水利项目的融资阶段是其特有的阶段,也是区别于其他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关键阶段。PPP水利项目融资阶段主要解决3 个方面的问题:①选择私人部门; ②确定公私合作关系; ③组建项目公司。对于如何选择私人部门,现行的做法是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有竞争力的投标人( 包括联合体) 。选定了私人部门后双方进行谈判、签约,达成合作关系,并进行贷款、融资,从而成立项目公司。
2. 2. 3 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将项目由概念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阶段。PPP水利项目实施阶段与一般项目类似,即包括设计、建设准备、施工与安装、生产准备以及竣工验收5 个时期。不同之处在于,一般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设单位的项目法人负责制,即由建设单位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PPP水利项目虽然也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但其项目法人是公、私联合成立的项目公司。
2. 2. 4 特许经营阶段
PPP水利项目特许经营阶段是从项目交付使用开始到项目特许经营期满为止,一般为10 ~ 30 a。特许经营期间,项目公司负责或委托其他运营维护公司对PPP水利项目实施运营及维护,待特许经营期满后则将PPP水利项目移交给政府。
2. 2. 5 特许期满后的运营
从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特许期满后即为PPP水利项目移交; 但是从工程项目自身来看,特许期满后工程还需继续运行。因此,待项目公司将PPP水利项目移交给政府部门后,政府部门需要寻找新的运营方式或运营商,从而实现项目的继续运行。
2. 3 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
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应的工作方见表1。
3 结论
a. 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本质在于揭示PPP水利项目的内在客观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而遵循这种内在的客观规律是确保PPP水利项目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PPP水利项目管理的基础。
b. 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立项、融资、实施、特许经营以及特许期满后的运营5 个阶段,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规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是不相同的,需要根据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协调各方关系,以确保各阶段工作顺利进行,提高PPP水利项目的成功率。
摘要:梳理国内外相关组织及学者对项目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公私合作伙伴(PPP)水利项目与一般水利项目的比较分析,得出PPP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各阶段工作内容、各阶段主要参与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开展PPP水利项目管理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11
关键词:工程造价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1 概述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这种方法的宗旨是要求人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造价和成本问题,最终要使工程项目创造最低的生命周期总造价。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它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能够给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提供有效地指导。
2 目前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缺点
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以定额为计价为基础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从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一直到建设实施阶段均进行造价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办理工程结算审核为目的,往往只注重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对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并且工程造价管理上基本只着眼于预算(投标书、拦标价)及结算的审核。只是看到了建设成本的重要性,去没有认识到运营和维护成本也很重要,没能有效的将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不具备较强说服力,在实践中也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只注重建设实施阶段的造价,而忽视移交后的运营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重视的仅仅是建设项目的建设造价,却忽视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的管理这一重要的环节。
2.2 注重设计安全性,忽视造价控制。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在于设计阶段,尽管设计费在整个建设工程全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一般为建设成本的1%-2%,但它对整个工程造价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有数据统计,设计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却可达到将近70%以上。目前我国的设计者为了高安全性,设计时往往不考虑经济因素,有很多不必要或不需要的设计出现在设计图中,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2.3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相互脱节,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决算价)这五个阶段,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各自管理来进行造价工作,不同主体之间没有建立统一有效地造价管理机制,无法做到前者控制后者,后者影响前者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常常出现“三超”现象。
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所体现的特点
相比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不仅对整个工程项目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更多的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一个长远考虑,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时间跨度更長。要做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认识造价和成本问题。这个全生命周期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验收转入运营维护阶段,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加合理。
3.2 投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全生命周期通过成本分析,让人们可以自觉地以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基础,认真分析项目的建造成本,以及项目的运营与维护成本,选择最合理的投资方案,尽最大努力使生命周期成本达到最小,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3.3 设计方案重“质”更重“价”。我们通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在管理思想和方法上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首先考虑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创造最低的工程项目建造造价,运用最少的运营与维护成本,在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建筑材料,重“质”更重“价”,从而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3.4 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更加科学效率。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管理者会更多考虑成本和效益效率的关系,进而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科学的工程合同总体策划等。
3.5 实现环保和生态的目的。在进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面了解造价和成本,这样人们就能够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各项科学规划与设计,选择节能、节水的建筑设施,采用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的无污染型环保建材,收集和储存可回收物,科学处理施工废物等,遵循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降低环境污染,使整个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4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从这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点中我们看出,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应当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分阶段考虑,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4.1 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拟建设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分析,并开展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相关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分析与论证),最终做出是否要进行投资的决策。在该阶段,应充分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从全生命周期的长远角度考虑,将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下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的决策方案。
4.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需要综合考虑建设地点、能源种类、材料来源和等级、水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同时从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经济、工程合同等方面考虑,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投资问题。
4.3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再根据施工的具体地点、环境等,最终确定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价款等。投标书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两部分。在技术标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建设方案,另一方面要重视运营和维护方案,最佳的技术标要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评价商务标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4.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把计划工程造价控制标准作为其目标值。在这一阶段中要按时对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我们要做到的是使工程造价在目标值之内。在这一阶段为了能够合理的利用实际工程造价的各项费用,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依据工程计量来结算工程价款。在这一阶段中,要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及工程施工方案等。
4.5 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最终建设造价,分析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建设项目的资产移交,对比各阶段造价,综合检验决策、设计、施工质量,同时做好资料整理、分析、积累,建好资料库为以后的类型项目提供帮助。此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就开始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制定出合理的建设造价,正确评定工程施工质量,对那些将要运营的项目提前安排好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等,从而更好地保障项目正常运营。
4.6 运营和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也是区别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体现。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其目标是实现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使建筑物质量合格并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通过使用现代经营手段,熟练掌握修缮技术,根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中的各类设施,从而更好地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各项服务。使建筑设施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及实用性,减少建设目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5 结语
总而言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程造价控制技术,并且在众多行业的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分阶段考虑工程造价、成本能有效地降低工程建设费用,规避各类风险,增加社会效益。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发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使工程造价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经济师,2003(12).
[2]王文彩.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项目全生命周期 篇12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建设市场的发展, 国家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使得电力行业的投资体制、企业的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将会继续深化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近几年我国出现的范围较大缺电, 更是引起我国新一轮的电力工程投资热潮。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与电力建设事业密切相关的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我国传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认为, 电力工程造价仅由电力工程定额和建设费用构成, 其重点是工程的实施阶段, 忽视了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阶段对造价的控制。我国这种静态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 无法与工程造价要素市场价格同步, 从而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价格, 且无法与国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接轨。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费用高、周期长、涉及过程多, 项目法人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的工程造价, 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对电力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提高资金利用率, 不仅有利于项目个体经济利益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本文引入目前国际通用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 把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分为5个管理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针对5个不同造价管理阶段, 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以期合理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2.1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定义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在内使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
这一定义, 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构成和使“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出发, 指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 还应该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 尤其是要考虑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即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不仅需要在工程项目造价确定阶段中使用, 而且还应该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阶段中使用。
根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情况, 把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划分为5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对每一阶段, 都有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阶段对应工程造价管理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对应工程造价管理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施工阶段对应工程造价管理的招投标价和工程合同价;竣工阶段对应工程造价管理的的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运营维护阶段对应运营和维护成本。
2.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的时域是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而不只是建筑物的建设阶段。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造价以及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3)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两方面的内容。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用来计算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 在计算时常常采用折现技术, 即把未来的成本折合成现在的费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主要用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 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还可以用在设计、实施和运营维护等阶段, 用来作为选择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维护方案等的工具。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在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加以控制, 确保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
(4)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可以被确定和控制的,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而且是可以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3 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功能, 因此运营阶段的成本应当被作为前期决策的一个考虑因素。目前传统的电力工程建设模式只着重考虑建设成本, 而缺乏对未来运营和维护成本的重视, 尤其是在当前电力建设速度快、项目投运周期短的情况下, 这种模式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首先, 在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不够重视。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最重要的阶段, 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 是节约成本可能性最大的阶段, 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据测算, 在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 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 对于科技含量很高的电力建设项目, 这个阶段的作用更为关键;而在施工阶段, 通过技术经济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虽然当前业内对决策阶段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 但对决策有重要帮助的数据和指标内容还远远不够, 往往是对项目投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作一个粗略估算, 没有进行精确的计量, 因此未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控制因素。
其次, 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由于缺乏对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充分重视, 没有把运营维护成本纳入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 当项目开始投产之后,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反馈到新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去, 影响新项目决策阶段对运行维护成本的精确估算。
电力工程项目科技含量较高, 而且在项目法人初期投资建设完毕后, 往往由项目法人自身或下属单位进行运行维护, 紧接着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营运相关费用, 如项目的运行维护费、大修理及技术改造费用等, 有时候这些费用是因为前期的设计施工的不同选择或失误等各种工程建设原因造成的, 所以理论上需要在项目工程造价中合理体现。
4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4.1 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 (LCC) 是指一个电力工程项目在一段时期内的拥有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和拆除成本的总和折现后的货币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始化成本和未来成本。
初始化成本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获得之前将要发生的成本, 即建设成本,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造价, 包括资本投资成本, 购买和安装成本。
未来成本是指从工程设施开始运营到工程设施被拆除期间所发生的成本, 包括能源成本、运行成本、维护和修理成本、替换成本、剩余值 (任何转售、抢救或处置成本) 。
4.2 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的数学模型
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各种成本的现值与各种现金流入 (如转售价值) 现值的差额。其公式如下:
undefinedundefinedsum-S×PV。 (1)
式中, undefined;undefined;
C0表示初始化建设成本 (即建设投资或工程造价, 包括征地成本、设计成本、建筑成本等) ;O表示运营成本 (年度成本包括能源成本、清洁成本等) ;M表示维护成本 (年度成本和替换、修缮成本) ;S表示残值;PVsum表示现值和;T为生命周期;t为时间变量;r为折现率;PV表示折现系数。
5 结 论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 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考虑的时间范围更大, 也更合理。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LCCA) , 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 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 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 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 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惠强.工程造价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胡志根.基于模糊预测的工程造价估算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2].
[3]杨立霞, 刘华敏.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3].
[4]任国强, 尹贻林.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