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共8篇)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1
随着“第七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影视相关的专业人才逐渐供不应求。在这样的形势下,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办了影视专业, 而《影视作品分析》也成为所有影视专业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当《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真正走进了职业教育, 其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教学过程, 也势必应该与时俱进, 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要。
一、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的影视专业的课程设计基本上以技能型、应用型的课程教学为主, 这就要求一向侧重理论和素质培养的《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也应该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重新定位。首先, 《影视作品分析》课程应该是高职影视专业的必修课。著名导演谢飞就曾经说过“学习电影的最好方法一是拍电影, 二是看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苏牧, 也在他的北影教材《荣誉》中写道:“如果能够真正读解了二十部作影片, 其实, 你已经可以从电影学院毕业了。”可见观摩作品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面临着理论基础薄弱的弱势, 为弥补不足, 必修《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其次, 《影视作品分析》课程应该适当肩负起电影基础常识普及的重任。一般来讲, 高等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 会有《电影历史和流派》《影视鉴赏》《影视精品解读》等课程, 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电影的发展、鉴赏解读经典作品。但是职业教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这方面的缺失应该由本门课程来弥补。因为只有打好基础, 增长见识, 开拓眼界, 学生才可能形成独具个性的影视感觉。但是课时有限, 需要老师去做整体的衡量和把握。最后, 《影视作品分析》课程应该掌握好与视听语言课程的衔接。影视分析课程是旨在通过观看———欣赏———分析, 培养学生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去解读影视作品的能力, 达到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影视作品的目的。因此视听读解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手段, 这就要承担这两门课程的老师做好协商和沟通, 避免重复教学的同时, 最好能够在分析课上对于视听理论要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及点评, 使学生能够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从而达到游刃有余地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本课程中, 大量的观摩阅读是学生要完成的课程任务, 因此教学研究对象的选择成为课程合适与否的关键。目前即使是公认比较优秀的教材推荐影片也多达二三十部, 比较分散, 教师在选择影片的时候, 随意性也较强。因此, 系统的选择影片是该课程任课教师首先应该做好的课程准备。尽量选择不同国家, 不同流派, 不同风格, 不同类型, 并且尽量少的影片, 给学生观摩。因为课时是有限的, 少而精, 才会分析得更加透彻, 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影片的选取上, 厚古薄今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这表现在, 一些教材推荐的虽是经典佳作, 但时代久远, 并不能从视觉或情节上吸引学生。例如, 《公民凯恩》是多视点结构的开山之作, 但是影片毕竟年代久远, 叙事和影视表现手段相对落后, 这也削弱了学生仔细研读视听元素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播放其他采用多视点结构的电影, 比如节奏更快、情节更为吸引人的小成本电影《刺杀疑云》。学生明显兴趣更强, 参与度提高, 娱乐中就可以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厚古薄今的观念还表现在, 教师往往更注重“电影史”中的影片, 却忽略了对当下种种电影现象的关注和分析。但实际上, 引导学生认识和鉴赏当下的电影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近年来电影的戏仿之风,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 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新概念的灰色喜剧电影等,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历史从视听的角度进行现代的解读, 学生的收获才是与时代协调发展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影视分析课程,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应该更侧重选取能够直接指导实践部分的理论分析, 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如各种影视造型的手段与方法, 确立时空调度的运动观念等, 而对于电影审美维度上的鉴赏, 影视评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则可以做适当程度的压缩。
三、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互动改革探索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引入和改革, 都要先对受众特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高职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 思维活跃, 但是比较轻视理论基础学习。而高职的影视专业的学生, 往往更加重视软件机能上的操作, 忽视解读影视作品的作用。针对受众群体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影视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整合课程资源。
每周留给学生一部到三部影片的观影作业, 让学生对于电影有总体的了解。这几部影片, 应该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在课堂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把几部电影的片段整合。比如, 在探讨影片是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主题时, 可以把《小鞋子》《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部分片段节选出来加以分析;在介绍电影蒙太奇的时候, 可以把《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和《罗生门》中的片段作以阐释, 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展课程容量, 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影片的理解和赏析。
2. 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 很多学校的《影视作品分析》课程还停留在“影片观摩+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阶段。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 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往往被感官刺激所吸引, 忽略了对影视作品主题内涵的领会和影视艺术技巧的分析。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指的是老师给学生规划一个主题, 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定影片和主题, 让学生灵活利用各种资源, 进行主题探索, 形成自己的观点后, 参加课堂讨论。比如, 在关于长镜头的主题中, 可以选择《大象》和侯孝贤的《恋恋风尘》, 让学生在与好莱坞蒙太奇手法的对比中, 得出长镜头的美学特性及其局限性。同时, 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对长镜头这种电影语言的发展和意义, 对于长镜头与短镜头功能的区别等方面, 进行更广的扩展和更深的分析。
3. 凸显学生主体, 采用互动式教学。
本课程的特点, 容易形成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这会形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也会形成思维定势,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 互动式教学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可以是师生的互动,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课前准备好互动式问题, 教学开始, 教师一一向学生抛出, 学生广泛思辨、争论, 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 同时开阔思路。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开展组内讨论和组间辩论。例如在探讨《大象》的片名跟影片的主题关系时, 学生们的探讨非常激烈, 甚至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探讨不但开拓学生思维, 而且促使教学相长。
4. 创新教学成果检验方法, 体现高职特色。
“要想真正获得分析电影的能力, 只有通过观片实践、影评写作和阅读来实现。”有鉴赏有观点肯定就会有评论。《影视作品分析》课程通过影评来检验学生对于作品的分析能力是可行的。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不同于本科院校, 不必一定要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理论批评。但要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基础, 对影片的某一特点或者几个特点进行分析评论, 形成自己的观点, 尤其要会选取影片值得分析的部分进行鉴赏。在影片欣赏评析的过程中, 形成对于影视视听理论的更高水平的鉴赏能力, 并且能够以一个影视从业人员的角度去观赏体味评论课堂之外的影片, 这也是本课程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另外,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还可以以创作作品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比如, 可以跟视听语言课程结合起来, 组织学生分组制作向经典影片致敬的短片作品, 活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 以作品来体现所学, 也更是符合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以上教学改革的思想, 是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展开的, 也是依据高职特色而展开的。希望高职影视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影视作品分析》课程, 提高鉴赏能力, 完善知识结构, 理论结合实践, 提升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国烛, 王文博, 韩志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2]杨彦如.高职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3]张会军, 陈浥,王鸿?捌治鐾甘邮植幔郏?].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
[4]苏牧.荣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5][美]大卫.波德维尔, 克莉丝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第5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376.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2
近年来,广播影视相关院校和专业由于鲜明的专业特征和良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捧,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招生的火爆场面。但是,广播影视在我国宣传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在培养广播影视人才时,既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科学人文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教育。而广播影视类专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在进行学生艺术素养养成教育中。既要遵循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其特殊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条件下的合格的广播影视类优秀人才。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培养不仅包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发掘,而且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深层培育,以及健康体魄及“全人格之发展”的锻造和培养。因此,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广电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多年实践探索而积累的成果,我们提炼出“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育人理念,并期望通过理念的宣扬达成实践的自觉。
一、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面对同一审美对象.由于审美能力不同.人们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不同。目前,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欣赏水平上是不够的。还应重视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审美创造并不只是指专业的艺术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内涵,像个人的穿着、寝室的布置、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而审美创造活动能收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效果。
2.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非功利性.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康的人格。艺术教育通过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存在价值的不断探索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来引导人突破自身局限,优化自身的情感生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精神生活等.从而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大学生成才的诸多因素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艺术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性,艺术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起到激励作用。
4.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为培养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审美、艺术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艺术家的生命就在于他的独创性,而艺术欣赏也要求接受者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前文提到的审美能力就是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偏感性的、综合性的,往往在瞬间发生;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一种顿悟,在生动的知觉形象中把握世界的真谛。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因为“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二、广播影视类专业对学生的艺术素质要求
广播影视类专业不同于普通的高校艺术类专业.由于广播影视在我国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存在的.担负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大众教育、娱乐提供等传播媒介的功能,因此其在艺术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艺术素养。即大众所能接受的艺术形式和理念,而不是前卫的艺术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其功能是创造美。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遵循“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思想,把艺术素养作为学生在校的一项基本素质进行培养,教会学生什么是美,如何用广播影视的相关技术去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因此,我们把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艺术素质要求分成三个部分.即:
1.普及艺术知识,即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艺术知识,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门类。
2.专业艺术知识,即广播影视艺术的相关知识,包括声音艺术、画面艺术、语言艺术、视听技术与艺术等。
3.艺术传播知识,即如何在广播影视节目中进行艺术传播,它是传播艺术在前两项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三、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养成教育的方法
广播影视专业的艺术教育。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改善大学生知识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现状,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播影视类专业艺术教育已受到各有关院校的重视。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太明确,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实施途径,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充足的师资,等等。可以说,广播影视类专业进行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1.转变观念,坚持整体教育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有全面的教育。艺术教育培养的“会审美的人”在整体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能力。在现阶段,社会对人的个性、心理、人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艺术教育作为促使个体素质提高、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
2.坚持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广播电视在宣传中的喉舌地位.决定了必须在其产品——广播影视节目既要有艺术性,更要注重思想性,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发挥广播电视作为舆论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
3.规范教学管理。艺术教育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严格的教学要求是其关键的环节。艺术教学应和其它教学一样,列入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考核,并计入学分。国外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如在美国,不少综合大学中的艺术院系所开设的部分课程都面向全校,各系学生可以自由选修、获得学分,普及型艺术教育课程和部分专业艺术课程则列为全院必修课
4.重视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多样性、丰富性、时间空间随意性的特点,是目前高校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占据重要的位置。高校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举办校际的具有鲜明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教育;二是加强对学生文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同时鼓励各院建立文艺社团组织,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5.举办专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已开始步入“品格定型期”。许多高校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与其办学理念、学科特点、教育模式与手段等紧密相关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尤其是对传媒类特色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体现出极强的专业特征.并与其学科专业的成长相得益彰。这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不可分割,而高校的育人空间也从教室扩充到了整个校园。鉴于行业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的特点,我们要重视将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搭建课堂内外交织、融通的传媒实战平台。比如,学校的报纸、广播台、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本身就是诸多专业的学生实践基地.从“采、编、播”到技术保障,以及日常运营、发行、维护和管理,几乎全由学生担当。丽像“电视艺术节”、“朗诵艺术节”、“光影随行影像展映”、“经典电影展映”等影响广泛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化学习、强化实践、创新发展的实战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其知识、素质和动手能力,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浸润中激活自身的创造潜能。
浅析高职影视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就业现状;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
一、我国职业类高校招生现状
2002年全国各地及各个相关部门开始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高职教育工作获得较好的成绩。高职高校在2012年的招生人数达到了255万人次,占到了当年全国统招人数的46.5%左右,而在校人数的规模更加庞大,近640.2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人数的44.3%左右。
二、高职影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广播影视行业的前行,对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据2014年权威数据显示,在所有 1038个高职专业中,影视专业学生就业排名第362,在艺术设计传媒5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5,现状是可喜的,但前景是颇具问题的。作为以创意为依托的信息专业,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极度缺乏和大批传媒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背后,是高校在传媒才人的培养和创新中必须面对的现状。
三、影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影视传媒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影视专业人才主要涉及的岗位包括广播影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像、后期制作、节目发行等核心岗位。根据影视专业岗位和岗位发展需要,影视专业人才应该掌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的相关能力;具备对广播影视制作相关设备进行硬件使用、软件操作、日常维护以及运营中常见故障的排查处理能力。
从行业调研,我们得知,影视行业还特别关注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责任心保障质量,沟通能力保障团队的战斗力。这一切令影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危机。只有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学生。
(一)传统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的对比
我国高职影视专业的教育结构上以“专业模块”构成,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严重。培养目标定位只注重一个方面的专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面狭窄,同时还限制了他们的眼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影视业是知识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人才更新快的行业,对影视行业工作者的要求是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影视专业的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能加快影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通过讲授知识,借助板书、其他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这就是通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去接受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知识是通过教师口授、板书等形式传递,学生接受知识就是通过耳听、眼看、记笔记等形式接受。
传统教学的手段也相对单一,主要教学手段表现为语言传递信息、文字和图表对信息的表达、表格及挂图对知识的描述、标本和模型对知识信息的形象说明等,这些手段只限于激发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系统的兴趣,不能让各种感官在认知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最为重要的是传递的知识是已经完善的,无法激发学生去探索、研究和创新知识的功能。
任何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的检验,影视行业与市场的关系尤为密切,影视行业是围绕影视创意的宣传推广来进行策划和设计,在这个营销策划过程中,始终要结合市场的需求,最终要通过影视作品推动产品的销售获得最大的利益。我们只有保持对影视行业清醒的认识,才能够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合格的广告设计人才。所以影视广告专业教学设计必须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改革,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制作能力,还需要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
四、利用现代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影视专业学生技能素质
现代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调整,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等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充当了组织和引导者的角色,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与教师共同活动来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而主体是学生,二者缺一不可。
在现代教学模式全面发展的今天,影视专业在教学途径的选择上,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构建系统化的,多元化的,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方法和授课设施的选择上,尽可能的调动更多的手段和资源。各类现代教学模式必将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渠道和教学资源,并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方向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朝着多样化、综合性、趣味性、个性化等更高的层次发展,并且使得教育的水平、规模和质量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5).
[2]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7).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4
关键词:专业频道,经济频道,品牌经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电视受众市场发生了分流, 电视这一曾经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霸主也在顺应受众细分和竞争加剧的潮流, 中国电视从节目竞争、栏目竞争时代迈入了频道竞争的时代, 从央视到省台到城市台纷纷上马专业频道, 针对特定受众群体类型化的视听偏好, 调整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 彰显自身特色, 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福建省内唯一的专业化经济频道,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 (以下简称FJTV-7) 抓住发展机遇, 探索出一条特色的专业化经营之路。
一、精确定位:强化经济特色, 主打民生经济新闻
时下在国内很多号称“经济频道”的电视频道, 根据对我国51家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的官方网站 (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 进行信息检索的结果, 我国目前以“财经”、“经济”、“商务”或“资讯”命名的电视频道大约有23个, 其中福建地区可收视的除了FJTV-7, 就是CCTV-2。从“专业化经济频道”的竞争角度而言, CCTV-2是FJTV-7的主要竞争对手。该如何与拥有丰富资源的中央级媒体进行竞争呢?中国传媒大学的袁方博士有这样一个观点:“地面频道必须坚持从地缘特点出发, 选择平民化视角, 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关注老百姓关注的, 就会被老百姓关注。”
CCTV-2主要定位于泛财经类节目, 内容涵盖了产经、证券、求职、法律、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而其选取“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作为频道宣传语, 凸现了其关注“国计”多于“民生”的倾向, 缺少明确的地区个性。与之相比, FJTV-7从本土出发, 本地化意识极强, 加上引入民生新闻的概念, 这一点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FJTV-7的频道定位是“服务海峡西岸经济, 展示现代财富平台”, 目前的节目框架着重强化经济特色, 以大型民生经济新闻类栏目《热线777》为重点, 品牌经济类栏目《海西经济报道》、《财富论坛》、《企业家之路》, 投资理财类栏目《股海赢家》、《财富直通车》、《交易日》和生活服务类栏目《海峡旅游》、《置业广场》、《海峡快车道》为两翼, 辅之以打上了明晰的“经济”烙印的大型品牌活动。如“福建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CCTV模特电视大赛 (福建赛区) ”、“海峡旅游形象大使电视大赛”等活动以福建为出发点, 以“经济”为特色, 牢牢锁定频道的目标收视群。
二、品牌特色:基于四个创造性经济概念, 形成系列品牌活动和栏目
要做强势品牌, 就要引入品牌化战略, 也就是以一个频道为基本单位来进行品牌化经营, 通过改善电视节目产品的质量、提升频道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起专业的频道形象, 进而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谋求战略性发展。几年来, FJTV-7创造性地提出“民生经济”、“老板经济”、“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等概念, 应运而生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和栏目, 成为频道品牌的特色。
1、民生经济
2004年5月1日, FJ TV-7倾力打造了民生经济新闻栏目《热线777》, 栏目定位于“引导消费理念, 体现人文关怀, 服务百姓生活”, 以服务“民生经济, 消费维权”等消费类题材为主, 在福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中独树一帜, 彰显了品牌的魅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井百姓的生活都与“经济”、“消费”密不可分。《热线777》以民生热线为渠道, 关注普通消费者的“心愿”和“需求”, 为民生民意的表达提供了舞台。《热线777》强化“7”的概念, 宣传口号“七天、七点、七频道”朗朗上口, 栏目定位“热线777, 热心帮你忙”深入人心, 收视率稳步上升, 每天打进栏目的热线电话就有上百个, 观众反响热烈。栏目由此跻身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八大品牌栏目之列, 并在2006年获得中广协会全国经济类栏目评比一等奖。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给予高度评价:“《热线777》已经成为中国民生新闻的一个品牌, 希望这‘三把锄头’能够挖出更多、更好的新闻, 挖出大家心底的良知, 挖出社会价值和更好的未来。”通过《热线777》, FJTV-7实现了高知名度、高收看频次和高欣赏指数, 成就了“民生经济”的品牌认知。
为了提高“民生经济”的品牌效应, FJTV-7与CCTV-2携手合作, 《热线777》成为CCTV-2“3·15晚会”的合作媒体, 选送维权案例参与“央视3·15晚会”这个维权盛宴, 让福建的消费者也有渠道通过中央级媒体表达心愿。同时, FJ TV-7推出了“3·15诚信打假大型直播活动”, 使活动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政府与消费者沟通的舞台。经过五年的运作, “3·15诚信打假大型直播活动”为频道赢得很好的品牌效应。
2、老板经济
FJ TV-7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经济频道, 一方面要通过《热线777》等栏目占有大量收视人群;另一方面, 通过品牌活动使受众本位与频道定位趋同, 主动培养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为此, FJTV-7策划推出了大型品牌活动——“福建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这项评选活动, 从2001年至今, 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参评的企业家、经济学者越来越“重量级”, 颁奖典礼越来越隆重, 此项活动的层次也由一个评选活动上升为带有象征意义的福建经济界盛事。
专业频道的品牌战略, 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球的争夺上, 更关键的是要把收视率的上升转化为实质性的经济效益。从一年一度的“福建经济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 FJTV-7延伸出了两档重点栏目——《企业家之路》、《财富论坛》。通过这两个栏目全年的常态运作, 一方面分别对福建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进行为期一年的有效跟踪、采访报道, 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运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从品牌活动中衍生出品牌栏目, 通过二者的相辅相成, 有效锁定了目标受众, 实现有效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 达到频道品牌效益的最大化。
3、美丽经济
每一个电视频道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要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赢得胜算, 就要采用合理的资源营销策略, 开发和利用好既有资源, 同时具备“拿来”的眼光, 积极吸纳和利用外来资源。作为一个省级的地面频道, FJTV-7的实力和品牌价值难以与央视以及许多省级卫视相抗衡, 但FJTV-7采取了多方合作的策略, 积极利用外来资源来壮大自身、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CCTV模特电视大赛 (海峡赛区) ”就是一次有益而有成效的尝试。
FJ TV-7承办“CCTV模特电视大赛选拔赛”已有十年, 从福州赛区到福建赛区再到海峡赛区, 通过与CCTV-2的合作, FJTV-7从开始学习对方先进的创作理念、管理经验、营销模式, 到借助对方的品牌, 提升自己频道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再到以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赢得合作伙伴的刮目相看, 提升赛区规格, FJTV-7的品牌价值逐步提升。
除了CCTV-2的媒体联手之外, 通过这项赛事在时尚界、服装界较高的知名度, FJTV-7与一大批福建知名企业形成有效互动, 进而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从而开创了媒企共赢的可喜局面。例如在连续四届的CCTV模特电视大赛 (海峡赛区) 选拔赛中, 富贵鸟集团都是全力支持, 不仅出资, 还派出设计师为参赛模特量身定做相关的比赛用鞋。
4、旅游经济
作为省级地面频道, FJTV-7处于“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 即使频道主办的活动是全国性的, 观众只能在省内收视, 无法在省外造成影响。在“美丽经济”中尝到与央视合作的甜头之后, FJTV-7又策划推出了“海峡旅游形象大使电视大赛”的品牌活动, 把专业频道的触角伸到省外, 走“全国经济节目协作体”之路。通过这样的合作, FJTV-7不仅可以和“协作体”的成员电视台之间加强横向节目互传联动, 还可以在纵向上联手策划, 打造品牌活动, 拓展媒介资源, 并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2008年的海峡旅游形象大使电视大赛中, FJTV-7依托全国经济节目协作体, 通过兄弟省台, 把五湖四海的选手邀请到福建参赛, 不论是否晋级, 他们的参与都把“FJTV-7”这块牌子带出去, 辐射全国各地。
通过“民生经济”、“老板经济”、“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的带动, FJTV-7这个专业频道的“经济”特色愈发得以充分体现, 并通过走市场化的“专卖店”营销之路, 实现了频道的盈利创收。
三、未来发展:实现专业频道品牌化、品牌资源经营系列化
考察分析国内外“品牌频道”的运营策略, 品牌频道的发展过程一般遵循着一条“四步走”的相似路径:
第一阶段泛专业频道化。在频道设立之初, 虽然树立起一个相对较细分化的频道名称, 但往往节目内容庞杂。
第二阶段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或国际化。这一时期, 频道节目内容进一步整合、分类, 频道也在逐渐清晰全国或国际化拓展战略。
第三阶段建立垄断性内容资源, 形成频道品牌。专业频道品牌化的关键点是独特或独占的内容, 就是不易被他人仿制的、对观众有长久吸引力的内容。
第四阶段品牌资源经营系列化。这一阶段, 频道的品牌已经形成, 作为品牌拓展的核心内容, 以频道为主要平台, 实现跨媒体、跨行业品牌延伸。
“四步走”的发展道路, 揭示了电视频道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 FJTV-7已经走到第二阶段的成熟时期, 但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事业, 在媒体频道众多的今天, 创建品牌难, 经营好品牌更难。未来的品牌之路上, FJTV-7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品牌个性
在电视专业频道的品牌发展过程中, 个性的塑造是基础性的, 在品牌个性基础上建立的品牌识别比在产品属性上的品牌识别更丰富和有趣。而一个电视频道的品牌个性是以品牌愿景 (或使命) 为基础的。美国资深品牌顾问Truth Cons ulting真理咨询公司总裁琳达·翁对“愿景”的理解是:公司愿景是公司的最高层次, 作为一个长期的指导性理念, 愿景可以看作是公司的指南针, 是一个成功品牌诞生的催化剂。
在现今频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媒体竞争环境之下, 愿景的明确将会帮助频道形成品牌个性, 并以此和其他竞争者有所区隔, 如凤凰卫视的“拉近全球华人距离”、CNN“能够向遍及全球的观众提供对世界新闻的最彻底、最及时的现场报道”的使命宣言。独特的愿景目标帮助这些知名媒体塑造了自己鲜明的品牌形象, 也成为频道个性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专业化经济频道, FJTV-7需要根据自身性质和所处环境提出一个明确而独具特色的愿景, 引导频道加快进行自身的品牌塑造, 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根基。
2、形成品牌栏目群
电视专业频道的产品就是节目, 对电视专业频道而言, 内容就是频道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是频道品牌发展的支柱力量。当今, 媒体竞争己经由单个精品、单个品牌栏目的竞争发展到频道的竞争。把频道作为品牌来竞争, 需要在打造更多富有广泛影响的个性栏目和精品节目的基础上, 形成品牌栏目群, 改变媒体认知和评价的旧有格局, 不断强化品牌内涵, 以此来快速提升专业频道的品牌价值。
FJ TV-7现有《热线777》、《海西经济报道》等知名度较高的栏目, 为了有更多的品牌栏目来形成频道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就要求在全频道一盘棋的思想意识下, 各个栏目能不断打造精品, 突出频道的“经济”特色, 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新的栏目品牌, 使频道播出的栏目个个是精品, 大部分是品牌。
3、打造频道符号
专业频道的品牌形象是频道整体品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除了频道在内容制作层面上的精益求精之外, 很大一部分属于“面子工程”, 即通过频道的整体包装和推广等外在的现象或活动来塑造频道品牌。电视专业频道需要通过频道名称 (包括口号) 、频道标志、声音符号、片头符号、形象宣传片等, 共同组成一个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品牌符号视觉识别系统。
FJ TV-7可以参考国内外同行的成功经验, 如BBC的频道口号是“The One (就是这个) ”, CNN的频道口号是“This is CNN (这就是CNN) ”,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诉求突出频道最鲜明的个性特色, 直接简单的表述之下又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另外在频道标识上, FJTV-7可以继续加强个性化的表达。
4、强化品牌推广
当一个频道的品牌建立起来以后, 推广环节对于频道品牌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就显得至关重要。频道只有善于整合资源并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品牌宣传, 才能获得知名度的提高, 和观众之间建立电视之外的更多联系。
比如, 为了全方位提升频道品牌, 凤凰卫视建立了一套立体营销传播网络。除频道自身的《凤凰太空站》外, 还通过“凤凰网”、《凤凰周刊》及大型活动和受众进行互动、沟通, 从而完成品牌的塑造和扩张。BBC的网站上有一个有趣的版块叫“上电视吧”, 在这个板块中, BBC会邀请观众参与到频道正在制作的各种节目中, 比如纪录片、综艺节目甚至电影, 通过这种强调参与性的行动, BBC充分满足了观众想真正参与到电视节目中去的愿望, 同时也加强了观众对频道的长期关注。
为了加快频道的品牌塑造, 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除了产品层面的努力, FJTV-7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对频道形象和品牌的推广和宣传, 比如普及频道的入户率和落地率、建立频道网站和受众展开互动、和其它纸媒、网络媒体展开合作, 以便让观众从多个侧面对频道产生品牌认知等等。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2]、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3]、彭吉象:《机遇与挑战——电视专业化频道的营销策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4]、沃尔特.麦克道尔:《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5]、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6]、戴维.阿克:《创建强势品牌》,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年版
[7]、周鸿铎、夏陈安:《电视频道经营实务》,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年版
[8]、曾青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型活动在推进频道发展中的作用》, 《声屏世界》, 2008年第4期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5
(一)艺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专业(总分200分)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二)摄影专业(笔试总分200 分)
1、美术基础知识,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常识(100 分),2、图片分析(100分)。
(三)录音艺术(总分300分)
初试:
1、视唱练耳(100 分);
2、音乐艺术特长表演(100
复试:音乐评论及常识(笔试100分)。
(四)音乐表演专业(总分300分)
初试:
1、声乐演唱(100 1-2 首),由考CD、VCD、DVD 伴奏带均可;
2、视唱练耳(100分)。
复试:乐理(笔试
(五)播音与主持专业
初试:1晰、明亮。要求:男身高1.70米及以上;女身高1.60米及以上。
复试:(总分300 分)
1、自备文学作品朗诵(诗歌、散文、寓言、小说片段、影视话剧独白):要求正确理解作品与语言表达统一,感情色彩与声音形式和谐;基调准确,节奏鲜明,声情并茂。(时间两分钟左右)(150 分)
2、命题辩论:二人一组,分为正方与反方,各自立意展开联想,即兴阐述,不争辩、不攻辩,每人时间两分钟以内。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新颖,口语表达力强。(150 分)
3、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播音方向)须加试英语口
语。
(六)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方向)
初试:1.指定作品朗读(英语);2.即兴英语口语会话。
复试:1.自备英语文学作品朗诵(诗歌、散文、小说片段、童话、故事均可);2.命题评述(英语)。
评分办法:1.初试不评分,只决定能否进入复试。2.复试两项内容总分分。
(七)表演专业
1、影视表演专业:
初试:①语言(自我介绍;自备朗读材料)(美声)(50150 分。要求:男身高1.70米及以上;女身高1.60米及以上。
分);③才艺展示;④录像。总分为250400分。
2、舞蹈编导专业:
初试:①面试[A B 自我介绍](50 分);②基本功测试(A B 50分);③艺术表现力[自备舞蹈片断或组合,风格不限;(报1-2个舞种表演片断)自备伴奏带)](100
复试:①专业技术技巧测试(跳、转、翻);报考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方向考生考:模仿(100 分);②即兴表演(100分)。
3、时装表演与设计专业:
初试:①面试[A 基础条件测试(身高、肩宽、三围、体重、骨骼、身材、皮肤、发质、五官、脸型、手型、腿型、牙齿、仪态)B 语言表达(自我介绍)](100 分);②基本
功测试[A 步态(在规定线路上自然行走)B 协调性(自选舞蹈或
形体动作)C 柔韧性](100 分)。要求:男身高1.75 米及以上;女身高1.65米及以上。复试:①艺术特长[A 音乐节奏感B平衡(平衡及旋转能力)C 模仿](100 分);②艺术表现力[A 艺术特长展示(声乐、器乐、小品表演等)B 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C 美术基础](100分)。
(八)广播电视编导、广播影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总分300分)
初试:面试:命题讲故事(80分)、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影视常识)(复试:
1、影片分析(笔试100 分);
2、广告创意(笔试
(九)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总分300初试:面试:才艺展示(8040分)。
复试:笔试:影片分析(10080
(十)导演专业(总分300初试:面试:1(100分)。
2、小品导、表演(50 分);
分)。
300分)
“O”腿)。原则上女生不低于1.63米,男生不低于1.75米。(凡目测不合格者均不得进入复试)。
1、回答问题(戏剧影视常识)(30分);
2、才艺展示(20分);
3、朗诵(散文或戏剧、电影独白)(50分);
4、集体小品练习(最多5人一组),成语小品或命题小品(100分)。
复试:笔试:故事片电影影评(100分)。
(十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总分300分)
初试:面试:
1、命题讲故事(100分);
2、回答问题(影视常识)(20分)
复试:
1、影片分析(笔试100分);
2、影视广告创意(笔试80分)
说明:
1、初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复试;
2、播音与主持、表演、舞蹈、时装表演与设计等专业,考生考试成绩最终由专家组根据复试全程录像集体讨论确定。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6
关键词:影视动画;一般职业能力;高职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对于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涵盖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要素,通过“三位一体”为基础的相互促进发展,就是为了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急需人才为目标,通过以上准确定位来调整各个方面的影视动画体系中的设计课程。
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一般职业能力。所谓的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
一、着重基础教学,由浅入深进行全方面的相关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入学初期通过新生专业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和考虑,进而对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和软件,以及学习动画的方法等充分了解。让学生对影视动画这个专业有了大体的认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去。整个影视动画学习过程将以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贯穿于学生学习始末,通过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深入动画专业课程进一步提高的学习。
2.为满足社会相关影视动画企业对工作岗位“专才”的需要,重点结合动画制作流程和动画岗位设置来进行安排影视动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在对课程体系的重点设置上,以就业为导向为核心,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市场对人才方向的需要才是设置课程的主要源动力。影视动画的制作是一个整体系统性较强地的内容,每一环节不仅具有独立性,又有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性,通过对前一个环节顺利完成,才能继续做好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因此工作的流程性很强。
3.現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影视动画创作离不开软件创作的主导作用。因此对软件课程学习需要的更加深入加强,特别是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对软件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以后岗位发展应用上日显突出重要,现代化的软件技术就相当于绘画专业学生手中的画笔一样,掌握应用相应的软件技术是学生能够顺利设计出作品的最起码要求。总体上来看,软件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其一,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技术的前期软件教学。前期阶段,根据发展需要,掌握熟练PHOTOSHOP、FLASH、3DMAX、玛雅等软件里面的两个或者三个。其二,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把前面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综合的训练,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对学生能力适应性的多方位培养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联系性和独立性,能更好的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通过对每一门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能够很好的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需求。例如进行动画场景课程的学习,与之相关的还要学室内设计和室内装修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由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可以进行对家居装修设计相关的行业。动画公司的岗位中,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针对动画公司要求进行设置的,例如:通过对动画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要能达到动画公司原画岗位的要求,通过动画剧本学习,学生要达到能独立创作和改编动画剧本的综合整体能力,才能胜任编剧职位。
三、借鉴模拟实践中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提高
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后,可以将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作业与国际、国内的相关影视动画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项目充分结合起来,作为指定内容进行课程教学作业,同学们通过接触真正的国际和国内影视动画设计的激烈竞争中,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以及激发出自己有关设计能力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通过我国对影视动画专业教育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在高职专业与社会企业需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育课堂与企业发展越来越密切的今天,促进影视动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有很大提高,这为以后我国影视动画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础。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编号11YJ02)《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曾祥宝,丽华.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5).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7
关键词:影视特效,课程建设内容,教学问题,探索设想
一、《影视特效》课程的概况
影视特效是整个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即运行软件, 按照导演的创意, 对前期的所有拍摄内容进行剪辑, 并加入特效、字幕、音效、旁白等不可或缺的内容。不容忽视的后期合成软件在现今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效果和建模效果是权衡一切的规范。一些功能强大的三维动画建模软件的不肯低头是三维物体的三维空间的表现, 在涉及到影视内容时, 由于所要面对的具体对象和要表现影视段落方式的不同, 需要强大的后期合成软件。
电视机台的后期建造节目一般可以分为:综艺、专题、片头、MTV、新闻等类型。MTV、片头对后期特效的要求比较高, 特效相对复杂, 专题、新闻类的节目主要以剪接为主, 特效简单。而综艺节目则介于两者之间。片头, 由于其剪接的工作量不大, 主要以特效为主, 可以直接合成输出成片。专题、新闻, 可以直接在低档的多媒体上剪接输出。非线性编辑方式可以同时制作相同内容的多个版本节目进行比较, 也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特效制作人员同时为一档节目的不同部分进行制作, 然后再衔接起来。
影视特效制作课程作为新兴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需要通过专业实践去摸索、去探究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从中找出符合课程规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通过课程探索的目标来探究课程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承接、课程内容与行业之间如何对接, 与发展趋势如何融合。寻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探索与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锻炼教师队伍。
二、《影视特效》课程建设内容
1. 参照国内外相关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 制定符合
《影视特效》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实训指导、课程考试考核方案等相关教学规范文件。通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反馈来修订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的文件。
2. 通过对课程的研究与反思、不断总结课程中不同知识点
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案例中掌握知识点的运用与技巧。同时根据举一反三的思考模式, 拓展知识点的应用。
3. 结合行业标准与实践经验, 逐步完善课程的教学策略、实
训内容以及教学环境, 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反馈来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技能的应用与拓展。
三、《影视特效》课程教学问题
1. 教学与实践的冲突
通常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 在规定的教室中进行, 而实践则应该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在真实的商业项目实践中, 我们常常遇到时间上的冲突。比如学生要抓紧时间完成商业项目, 然而碰到正常课堂教学, 不得不请假完成商业项目的制作, 而在课后自己去自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的情况是经常为了赶制成品, 不得不通宵制作, 从而影响了第二天课堂教学的学习质量。
目前本专业与金华本地的电视台、广告公司、媒介公司及部分事业单位合作了一些项目。如图1、2所示。
但是就目前而言可以合作的还不是特别多。一是广告行业竞争非常厉害, 每个广告公司得到的项目也不多, 可以合作的项目更少;二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广告公司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很多项目广告公司需要学生一直跟进, 但由于学生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不能完全像一个广告公司员工那样, 可以固定在公司里全天候工作, 因此会有一定的冲突;三是学生毕竟是学生, 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求职毕业生, 因此学生的责任感的、独立性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磨练。
这些都是在现实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更好的处理教学与实践地冲突, 如何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实践内容, 这些都是一直在不断研究、探讨、调整的问题。
2. 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影视动画专业在校生共有120余人, 拥有独立工作室, 但是教学现有的设备中都是普通电脑60余台;小高清1台;普通摄像机6台及一些手绘板和手写台。目前没有工作站, 学生电脑上也没有安排1394的接口, 这样在进行视频采集的时候就出现了瓶颈, 当多个项目同时进行, 就无法正常进行视频采集和后期制作工作, 从而影响了制作的进程。
3. 教师队伍的偏年轻
目前影视动画专业组教师成员共有九名教师, 副教授以上职称空缺, 讲师两名, 助教五名, 辅导员兼任教师两名, 其中研究生两名、本科生七名, 平均年龄在28-30岁之间。整个教学的梯队并没有很好的建立, 并且大部分老师没有制作过实际项目。教学师资紧缺, 教学任务通常会集中汇集到各别老师身上, 这样使得教师自我的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四、对《影视特效》课程今后的探索设想
1. 工学结合下的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何将学与做更好地结合, 如何将教学环境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与实践内容, 是我们今后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教师队伍的成长与锻炼
教师队伍偏年轻化, 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项目来提高教师能力与积累工作经验, 如何解决正常教学与实践的冲突, 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如何根据教师特点确定教学方向等, 这些都是今后需要不断摸索与研究的内容。
以上只是笔者对在影视特效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浅层思考。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 笔者将结合课程实际项目与效果不断完善与丰富, 为影视动画课程体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聂鑫.《影视广告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
[2]朱铁汉, 缪兴锋.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市场》2008年第10期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 篇8
1 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融合校企资源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空间相对狭隘, 教育资金的缺失、教育政策的扶持不到位、动画专业教材的不统一以及动画教育人才能力水平的良莠不齐等等, 都是制约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 培养一批极富创造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懂市场运营模式的动画产业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 日、美、韩等国的动画产品不断涌入我国市场, 带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原创作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 都无法与日、美、韩等动画强国相抗衡。这是因为少数国产动画还存在观念陈旧、制作粗糙、手法单一、说教幼稚, 甚至内容脱离现实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中也普遍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办学场所设施缺乏、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动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水平与能力有限、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缺乏、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落后、教育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还比较高, 但是就业工作的难度再加大。面对种种压力与挑战, 高职院校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进行改革,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地合作, 建立办学伙伴关系, 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过程, 以期共同完成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有着必然的联系,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战略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 实行校企合作, 可以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有利于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 有利于加快企业技术升级的步伐, 有利于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融合校企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是搞好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和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影视动画专业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需求的“互动模式”, 是高职院校与影视动画企业互动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2 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融合校企资源的解决方案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依托学院支持政策与专业特点, 采用校企合作“2+1”的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专家项目进校园”的合作方式转变为校企全程共建的合作方式, 确立了“依托品牌优势, 构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动漫产业。
嵌入有镶入、插进的意思。原意是指把东西卡在空隙里。这里借以指学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将企业的培养方法直接镶进到学院的教学过程中, 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训练学生, 使学生既学到技术知识, 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模式要求校企高度融合, 双方和谐共建。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校企共赢、社会成本最低、边际收益最大的符合我国当前及长远人才发展方向的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合校企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高职院和企业资源存量, 促进资源增值。在高职院和企业资源存量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有效而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嵌入式模式的开展, 可以以较少的资源增量, 促进资源增值。这是校企双方缓解资金等资源硬约束的有效方式。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企业快速获取高级应用型人才, 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大大降低人才培养成本。通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 企业可以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或者可以认为是“零周期”培养。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新进员工的归属感,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缓解学院就业压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企业文化的传播, 更有利于学生初步完成社会化和职业化进程。
2009年, 我院影视动画专业与北京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合作。为了实现教学、企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最终目标, 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性, 我们采取了深度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把企业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引入学院的教学中来,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训练学生, 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 较好地掌握了实用技术。实践表明, 这种深度嵌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1 人才培养方案嵌入
2009年, 我院影视动画专业与幸星数字娱乐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利用幸星数字娱乐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结合我专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人才培养嵌入到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 除了嵌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外, 还贯穿着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团队合作等训练内容,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开展入职训练、求职面试系列课程, 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飞跃。自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来, 教学状态平稳、效果明显、学生反映很好。
2.2 课程嵌入
影视动画专业是学院针对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要求, 以课程嵌入专业共建的形式同北京幸星公司进行合作;将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先进成熟的课程体系完整嵌入到合作院校原有的教学计划中, 替换原有的全部或部分专业课,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既打好扎实的文化课基础, 同时又能够掌握国际上最先进主流的动漫制作开发技术, 通过最终的考试认证及项目实训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其合作主要目的是将幸星先进的, 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融入到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中, 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使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 又学到了实用先进的技能。
2.3 师资嵌入
我院从事本专业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10人, 兼职教师为6人, 双师型教师为12人。在与企业合作并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后, 部分课程由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北京总部直接派驻优秀教师进行授课, 教师全部有国际大型项目实施经验, 结合本土教师的教学, 共同完成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师水平、加强学院专业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我院影视动画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 两者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如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未能完全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数量不够,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量不足;工作室、实训室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不足, 设备需要不断升级, 经费紧缺等, 我专业将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创新、进取。
参考文献
[1]赖守亮, 王以华.中国动画发展困境原因初探[J].美与时代, 2006年第5期 (下) .[1]赖守亮, 王以华.中国动画发展困境原因初探[J].美与时代, 2006年第5期 (下) .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10-03
云南广播影视07-15
福建广播影视10-10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07-17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11-09
英语影视文化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09-20
广播电视学专业10-18
高职路桥专业10-21
高职院校专业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