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

2024-07-06

高职焊接专业(共12篇)

高职焊接专业 篇1

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建设的构建是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整合,确定焊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根据焊接专业培养人才规格、知识结构及课程类别设计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焊接操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并且也逐渐进入到转型阶段。课程建设是高职发展转型、质量提升、内涵建构的关键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已经成为现代高职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通过对焊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岗位能力要求,进而确定焊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1 企业调研确定岗位需求

我校焊接专业建设伊始,始终以服务铁岭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调研可以看到,铁岭地处辽北,现已成为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员。铁岭市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巨大的辐射、吸纳功能,在沿一零二国道两侧,规划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构建与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相配套的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矿山配件、环保设备、橡塑制品、精密铸造、阀门等十大产业集群。从产业类型来看,多数产业与焊接专业密不可分。焊接专业主要面向产业以汽车、机械、环保设备,而随着未来的发展,对焊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更大。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专业面向岗位及工作任务。通过对铁岭地区焊接岗位的分析,发现岗位在不同类型和级别企业中设置不同,并且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为大型企业岗位分工较细,小企业分工过于综合,所以岗位设置以中型企业岗位为依据,焊接专业面向岗位如表1 :

通过对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具备焊接操作、焊接检验和简单焊接工艺编排能力,掌握焊接技术、设备选用、工艺编制及焊接检验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业初期能够胜任焊工、冷作工等岗位工作,之后可以从事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焊接施工员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铁岭地区岗位群的需求及学生未来的发展确定焊接专业的核心就业岗位是焊工、焊接施工员和焊接检验员。

2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焊接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工作任务分析是建立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每项任务进行分析,要求明确完成每项任务的技能点、知识点及素质要求。再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类形成职业行动领域,从而确定从事这些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即焊接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核心课程,在针对核心课程选择专业支撑课程。依据核心岗位核心能力,确定焊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焊接技能训练、焊接检验和焊接工艺的制定与评定。

围绕核心课程设置专业支撑课程。设置基础课程过程中,主要依据一定来自于核心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切合,不应当以本科学科体系学习内容为出发点,而应以学生能够掌握核心岗位能力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学时下,完成所需学习的教学内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金属材料、机械制图、CAD和认知实习主要是为焊接实训做理论和实践支撑 ;熔焊基础和焊接结构生产为焊接检验提供理论支撑 ;金属材料焊接和焊接设备与方法主要围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评定选择教学内容。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建立在专业能力学习领域基础上的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外延和拓展。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选修课程主要开设了电工电子基础、Solid work、现代工业安全、生产作业技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3 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变传统学科体系观念,以培养面向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理论轻实践。作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就在于培养不同的人才,面向不同的就业岗位,高职培养是以技能为主,所以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更注重实践,往往实践课程的课时与理论课的课时相同甚至超过理论课课时。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人才培养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面向市场的,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深入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设置课程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培养。

引入标准,实施双证教育。职业标准是行业的行为规范,是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焊接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大多与焊接有关,而从焊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相关职业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应将职业标准融入其中,而且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大纲结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职业性。实施双证教育,使学生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使学生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同时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焊接专业 篇2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焊接技术规范标准,对金属材料、焊接材料、焊接人员和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工程资料的监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作了详细的叙述。使监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焊接、金属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中的相互沟通,搭设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的制定,把《监理合同》和《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监理规范》中的各项要求、承诺及目标更细致地落到实处。

1、编制依据:

1.1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1.2 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规划》(GB50319—2000)、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定》; 1.3 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办法》(试行)、建筑工程及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强制性条文标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及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

1.5 《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及《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1.6 国家及行业有关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1.7 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规范.法律.法规等;

1.8 原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监理工作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2、工程概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脱硝系统改造工程从31.90m省煤器下部炉左、炉右侧烟道出口至45.535mSCR烟道出口至17.833m空预器入口布置。烟气脱销SCR系统包括氨气制备系统和脱硝反应系统二部分组成,脱硝反应系统由进口烟道、氨喷射器、顶部烟道、SCR反应器、出口烟道等5部分组成。以锅炉中心线为基准,在锅炉左右侧布置,氨气制备系统用#3机组。

第1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3、监理依据:

3.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3.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SDJ280—90); 3.3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1999);

3.4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工程篇)(1996); 3.5 《建筑工程及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标准共十二篇; 3.6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3.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 3.8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 3.10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射线篇)(DL/5068-96); 3.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超声波篇)(DL/T5069-95); 3.12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0); 3.13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L/678-1999); 3.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15《焊条质量管理规程》(JG3223-83);

3.1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3.17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3.18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752-2001)。3.19《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3.20《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GB11345-89)3.21《焊缝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12469-90).3.22《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SD340-89)3.23《渗透探伤方法》(ZBJ04005-87)3.24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

3.25合同文件中的有关质量条款及技术协议

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有关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理工作应遵守部颁规定,并严格执行。此外,还要遵守项目法人安全施工监理的有关规定。

第2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5、工程质量目标: 设计与施工质量均满足国家(行业)标准及验收规范、标准及质量评定标准要求,创一流标准。受验焊口无损探伤一次合格率97%以上,工程达到部优并达标投产,质量总评“优良”。

6、工程技术条件:

6.1.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职工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2002)、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火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监理。6.2.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6.2.1 国家及部颁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及有关实施细则; 6.2.2 有效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经过批准的设计变更; 6.2.3 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技术说明书中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6.2.4 有效的技术措施、合理化建议、先进经验及新技术成果; 6.2.5 有关的会议纪要文件等。

7、监理的范围及目标:

7.1 监理工作主要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对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以及业主与各工程建设合同对象所签订的合同,在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协助业主进行以控制投资、进度、质量和以安全为核心的监督、管理、协调等服务,使本工程项目全面地实现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

7.2 监理工作的深度、质量应满足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监理规范的要求,在监理工作范围内,业主方对监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深度提出的要求,不应视为额外和附加的工作而增加费用。7.3 监理工程范围为对脱硫项目及相关范围内(包括厂内接口改造部分)所有设计、设备及材料供应、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工期进度控制、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的调试、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及整套系统的性能保证等,签署临时验收签证的全过程监理。

7.4 监理的具体工作,应满足“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全部工程管理内容和要求。7.5 焊接监理工作,负责对“大唐桂冠合山脱硝#2机组烟气脱硫技术改造工程”焊接及金属技术监督的全过程监理。

7.6 监理验收焊口(焊缝)要求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受检焊口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97%以上。7.7 烟气脱硝技改工程,监理在焊接专业及金属技术监督工作重点是,针对烟道入口板材和

第3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烟道出口板材的质量,以及相匹配的焊丝.焊条等焊接材料严格把关控制。

7.8 严格审查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评定,严格审核上岗焊接操作人员、热处理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尤其要认真做好焊工上岗前的模拟考试的旁站监理工作,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8、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8.1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提交的焊接施工组织设计。

8.2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提交的焊接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8.3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已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记录及报告。8.4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编制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工艺。8.5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提交的焊材质量及供货商资质。

8.6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进入施工现场的焊材合格证及复验报告。8.7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焊接质检人员、焊工、无损检测人员、热处理人员的资质证件。

8.8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项目部焊材发放和管理措施。

8.9 审核进入现场的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的数量及使用状态。8.10 审核大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8.11 审核大唐科技有限公司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部报验的焊口质量资料,参加四级验收项目现场焊口验评。

8.12 巡视安装现场,监督操作人员按工艺、规范要求施工,随时抽查焊口质量。8.13 跟踪记录受检焊口的施焊进度。

8.14 对施工过程中焊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理意见并监督实施。8.15 参加焊接技术交底会,提出监理意见。8.16 参加焊接专题会,提出监理意见。

9、监理控制点划分方法:

9.1 烟气脱硝工程烟道的底板、壁板、板材的焊接工艺,坡口制备工艺、焊工资格证作为W点。

9.2 焊材进场时验收为S点。9.3板材的焊接代样试焊为S点。9.4 板材的正式焊接为C点。9.5 钢架节点组对为C点。

第4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9.6入口烟道、出口烟道拼接缝煤油渗透试漏为W的。9.7 所有四级验收项目焊接现场验收为H点。9.8氨管的焊接检测为W点。

注:S-旁站点;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C-巡查点;B-核查文件点。

10、监理措施: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着“公平、公正、科学、服务”的原则,运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采取跟踪检查,现场巡视,核查文件,项目旁站的监理措施,把焊接专业“四控、两管、一协调”作为工作中心,“焊前预控、焊中检查、焊后把关”,全面实施并完成焊接监理任务。10.1 焊前预控:焊前预控是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监理着重监控以下内容: 10.1.1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评定:是完成某项焊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应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且不得与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相抵触。

10.1.2 焊工资格:被选派施工作业的焊工,其考试合格项目应满足被焊工件的要求且相一致(材质.焊接方法.焊接位置)。

10.1.3 焊口组对:焊接坡口制备完毕后,焊接人员施焊前还应复查焊口的组对质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拒绝施焊,监理对重点部位焊口组对质量进行抽查。

10.1.4 焊接热处理工艺:焊接接头热处理工艺是改善焊接接头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应符合规范要求。

10.1.5 无损检测设备及人员资质:无损检测设备的种类及检测范围应能满足所检焊缝的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与承担的检测工作应相一致,检测报告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资质人员签发。

10.1.6 焊材:焊材(气体)购进前应审查供应商资质,在入库卸货时监理应对其进行旁站核查。焊条使用前必须进行烘焙处理,焊丝使用前应清除锈迹和油污,焊材二级库应有温度计、湿度计、烘干设备,并有严格的物品发放措施及记录。

10.1.7 技术交底:每项工程焊接开工前,施工单位焊接技术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记录签字应齐全。

10.2 焊中检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监理将采取跟踪检查、现场巡视、项目旁站的方式,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控,若内容中任何一条存在问题,监理都将及时下发工程联系单或召开专题会,限期施工单位整改。

10.2.1上岗焊工资格:所有上岗施焊人员必须佩戴焊工资格证,所有施焊项目必须与考试合格项目相符。

第5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10.2.2 填充金属:施焊过程中使用的焊材与焊接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应相一致。10.2.3 焊接参数:焊接参数选用应符合焊接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10.2.4 施焊措施:对一些高合金钢焊接时,采取的工艺措施则更应严格要求,必须符合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

10.2.5 焊条放置:施焊过程中,焊条应放置在保温筒内,保温筒应接通电源使焊条始终处在保温状态。

10.2.6 施焊环境:焊接过程中的环境气温,风速应低于规范规定的要求,管线焊接避免有穿堂风,否则应采取措施或停止焊接。

10.2.7特殊区域焊接:在油罐区或易燃易爆区域焊接,施焊人员应办理安全作业票。10.2.8 安全文明施工:充分注意焊接作业过程的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认真贯彻执行《安规》要求,配合安全监理做好焊接工程的安全工作。

10.2.9 配合主体项目的施工及时控制好焊接工作的进度管理计划。

10.3 焊后把关: 焊后把关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监理将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控,若结果出现问题,监理将拒绝在验评资料上签字确认,并及时下发工程联系单,对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10.3.1焊缝探伤底片及探伤报告:探伤底片应与透照部位相一致,底片中反应焊缝的缺陷应符合探伤标准级别之内,探伤报告应由中级以上资质人员签字确认。

10.3.2焊缝热处理:焊缝热处理的曲线应体现并且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否则应增加焊缝硬度测试检验或者重新做热处理。

10.3.3 硬度测试报告,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10.3.4 施工单位对焊缝验评记录,应真实、有效、准确。

10.3.5分项工程焊口分布示意立体图、焊口编号、材质及焊工钢号,应完整准确,符合实际。10.3.6 焊口资料:报验资料应真实、详细、完整。10.4 材质复验: 10.4.1 按照DL/438-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对本工程所用,板材等进行到场后的材质复验。

10.4.2对金属技术监督规程中要求复验的项目,经过无损检测后签认证单形成正式资料存档待查。

第6页

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焊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高职焊接专业 篇3

关键词 高职 焊接专业 顶岗实习 利弊 对策

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高职焊接专业毕业生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将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可以使学生适应焊接工作,缩短实习期,与学生的就业、发展、成才具有直接关系。

一、高职焊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利弊分析1.高职焊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优势高职焊接专业的顶岗实习,指的是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后,从事生产实践的过程。利用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将自身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焊接能力和生产实践水平。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顺利完成学业;在顶岗实习中,焊接专业的学生要深入焊接工作第一线,亲身体会焊接生产实践,可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焊接岗位锻炼以后,可以适应焊接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高职焊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1)实习目标不明确。在焊接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中,要求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三者实现协调配合,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日常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但在实际实习中,很多学生不了解实习目标、实习步骤和工作质量,在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没有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实习企业不明确实习学生所要达到的实习目标和技能标准,不能合理安排实习岗位。(2)企业缺乏热情。在众多企业当中,因为存在竞争压力、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等多种因素,企业不愿意引入顶岗实习的学生。还有学生刚刚进入企业时,操作技术较差,企业都担心会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从而加大资金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存在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等,所以企业都不愿意接收顶岗实习学生。(3)管理监控不到位。在实行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没有签订实习协议,没有规定三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不能实行有效管理。在顶岗实习中,出现了人少、点多、面广、过于分散的现象,有的学生经常变换实习单位,学校和实习单位不能进行实时交流与沟通,不能及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实习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4)评价考核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中,考核学生一般分为实习日记、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鉴定,在一般情况下,由学生评价、企业教师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考核三部分组成。企业指导教师评语没有针对性,对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评语;学校指导教师因为没有跟踪学生的学习工作,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了解,因此只能依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进行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合理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5)不能正确认识薪酬待遇。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没有明确实习目标,没有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专业技术的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而是非常重视实习环境和实习待遇,有时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报酬不符,不能安心实习工作,有的学生经常变换实习单位,导致顶岗实习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策略1.设立有关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制订关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政策文件,要求企业应该配合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对负责高职院校顶岗学习工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依据企业负责的产学合作教育责任和本身对教育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奖惩,使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中,使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成为政府引导,高职院校为主体、大量企业积极扶持的局面,保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科学设计顶岗实习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环节,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谋划教学过程,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对焊接专业的学生合理设计顶岗实习环节,科学确定焊接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使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明确学生的顶岗实习目标,制订完善的实习评价系统,运用规范的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实现顶岗实习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3.建立管理监控制度在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中,要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参与制订顶岗实习的监控制度,如学生的顶岗实习步骤、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校企指导教师参与实习管理規定等,科学规定学生、学校、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权利和义务、责任,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稳定发展,才能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4.强化实习监控管理建立顶岗实习制度,将焊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一项重要课程来管理,学校要切实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明确顶岗实习就是一项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时间,制订合理的指导时间表;再有,为每位指导教师深入企业计算课时,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明确教师的责任、义务、权利。对实习过程中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制订严格的实习考核机制,创建顶岗实习资源平台,切实管理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不断提高实习质量。5.制订完善顶岗实习策略在实习工作中,确定以实现学生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技术、素质为目的,创建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统一、数量众多的顶岗实习企业,使学生在实习中可以自由选择顶岗实习岗位,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利用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建立企业提供、学校推荐、自主选择的顶岗实习新方法。6.应用合理的实习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实习成绩评价中,要求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统一、日常工作考核和成绩考核相统一、实习态度考核和业绩考核相统一、自我评价、企业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相统一。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实习成绩,收集各种考核材料,利用职业技能测试开展全面评价,保证评价的公开、公正,做到实事求是,防止出现误差。总之,在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中,不但要求学校本身积极努力,而且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依据企业利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政策法规,在政府的积极指导下,才能使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收到应有的效果,为祖国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战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0,(05).

[2]吴仁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高职焊接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探索 篇4

关键词:高职,焊接专业,拔尖人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 及时地改进和创新。在高职教育中, 最重要的是培养出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对于在生产一线的焊接职业技术人员来说, 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 应该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做出相应的改进, 从而让焊接拔尖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对接。

一、高职拔尖人才培养改进方向

拔尖人才是社会上每个领域中, 各方面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对于高职拔尖人才的培养, 可以从教学过程、方法、内容等方面出发, 同社会需求相适应, 这样才能让教学与社会接轨,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创新。

(一) 拔尖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对于高职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 首先, 要在进行社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之后, 科学制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知识和专业基础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其次, 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对拔尖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潜力挖掘, 这样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新高度。拔尖人才培养的方法, 是高职教材的基本点, 应该综合当前有利因素, 改进不利因素, 才能够使拔尖人才更好地形成。

(二) 加强高职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和方法确定之后, 就该从具体的实践过程入手。首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优质的教师队伍, 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 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的施展和教学任务的创新研究。其次, 应该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针对实际教学过程, 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再次, 在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对拔尖人才的学习严格要求, 才能够促进拔尖人才成为企业真正的工程师。最后, 针对拔尖人才, 可以采用导师制科技创新活动, 这样才能够对专业学习给予突破性的进展。高职教学实践的分析和组织, 是高职拔尖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焊接专业拔尖人才培养

在高职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 首先从学生的相关情况出发, 结合各校的师资情况、课程开设等对焊接专业的拔尖人才进行培养,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专业知识构建, 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中, 更好地做到应用和创新。对焊接专业人才的教学工作, 应该适应企业对焊接人才的要求, 促进就业。

(一) 完善焊接专业拔尖人才选拔

焊接专业拔尖人才的选拔, 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 结合相关的综合素质, 如文化基础、逻辑分析、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实际处理能力上看, 这些综合评分较高的学生, 才更适合加入拔尖人才培养。这种分为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培养过程, 更能够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进行区分, 从而达到更好的焊接专业教学效果。

(二) 加强焊接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焊接专业的需求, 对焊接技术、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材料都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平台, 同时给予规划。对高职焊接拔尖人才, 应该针对岗位要求, 将这几块重点融入教学的课程平台中, 以实际授课为载体,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焊接知识层面, 对专业课程的知识要进行有序化的平台排列, 能够促进焊接拔尖人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掌握、运用能力。

(三) 采用多种焊接教学方式

在对焊接专业拔尖人才的教学中, 不应该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应该结合小组的相关实际情况, 促进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资料整理和收集的方法, 促进他们的自主思考和研究能力。让学生多研究焊接技术, 对其技术工艺和设备与材料都能够很好地熟悉, 结合多种教学形式,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焊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精准化。

(四) 对焊接专业学生, 采用导师制方式

对拔尖人才的潜能开发采取导师制方式, 可以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导师引导少数学生或者单个学生, 这样的形式, 更能够看出学生对焊接技术、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发展特长, 补足缺点, 从而做到焊接拔尖人才的培养。不是单一地从考试的成绩出发, 而是结合实际动手能力,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 增减高职焊接专业学生课后拓展研究活动

不仅在课堂, 在课后也应该对高职焊接拔尖人才参加拓展活动给予鼓励。首先, 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焊接大赛创新实践活动, 各种竞赛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更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其次, 应该改革焊接实践评价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结合实际需要, 对学生的焊接技术、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材料这些专业知识给予更好的考核, 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相关情况的拓展有更好的了解。高职专业教育也是为了与岗位对接服务的。学校可以推行提前焊接工厂实习, 这样能从实际中找出不足, 让拔尖人才的培养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实际的改进和学习, 也能让学生对自身情况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张登宏.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4 (11) :27.

焊接专业建设报告 篇5

----指导教师:-----审校教师:-------专业:金属焊接技术应用 学校:----------------------【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制造业中焊接成为重要的加工工艺方法之一。因此,我国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职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本人接触到的一些企业都反映,真正的焊接技术人才难求。很多用人单位急切表示需要焊接专业的人才。本文基于我校的办学现状,详细调研本地区的焊接人才需求及本区域职业教育现状,谈一谈我校焊接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建设方案。【关键字】焊接技术;目标;方案。

一、专业需求论证

1、焊接发展前景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工艺,它渗透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包含焊接技术元素,焊接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焊接作为重要的金属连接技术,在机械制造、锅炉、压力容器、石油化工、冶金矿山、铁路、建筑、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到2020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

我国每年消耗钢材3亿吨(焊接结构约1.2吨),需要焊机约75万台,不难预测,今后8-10年内它们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微电子住处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单元技术的引入,促进了焊接自动化技术革命性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

2、区域行业需求

1---------作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5400亿元,并以每年14.4%的趋势增长,全年财政收入555亿元。“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市内有------钢铁、---------、--------、--------、----------等大中型企业约千于家。以轨道交通设备、工程装备、自动焊接设备、冶金装备、修造船等为重点,预计近五年对焊接人才需求约为5万人左右。近些年来由于引入外资,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的大量兴建,许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设备的普及,对焊接操作工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能操作埋弧焊、电阻焊、焊接机器人等的企业越来越多。

3、焊接职教现状

焊接专业一直是招生难,资金投入大的专业,好多职业学校都放弃焊接专业,全市继续开办焊接专业的国办学校也就十余家。年毕业生远远达不到企业的用工需求。而且长期以来,焊接专业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缺少特色”等现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滞后,重理论、轻实践,部分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同时,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显现出与职业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特别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紧缺,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二、本校办学条件

本校从58年建校,一直开设焊接专业,08年院系改革独立称为焊接系。经过50多年的积淀,目前本专业有16个教学班,学生近480人。教学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30个理论教室,11个实训车间,各类实训设备186台(套)。专职教师31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7人,具有高级技师5人,技师7人,高级工9人。专业课教师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人,常年从企业聘请了4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近年来,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基本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等企业合作,常年开设定向培养班。实现了生产车间近学校,课堂进车间。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引入课堂,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我专业毕业生双证通过率98%,就业率达到100%。近几年来连续5次获得------学生技能竞赛团体第一,05年---------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团体第一,13年----------职业院校 2 技能竞赛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成绩树立了品牌,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了本市企业招收焊接人才的首选。

50年的积淀,虽说在办学条件上有一定实力,但随着近几年新材料,新的焊接工艺、设备的应用,以及近些年企业用工标准的提高。我们也感觉到了危机和压力,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势必滞后企业需求。教学上,我们大胆改革,早就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使同学们在生产中学习。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德才兼备,理论过硬,具有生产经验的指导教师;进一步加进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动员、组织教师进修提高。设备投入,为了适应新时期企业的用工需求,我们新购进了松下CO2焊接30台,TIG焊机25台,脉冲焊接2台,电阻点焊机1台,焊接机器人一台。

三、专业建设目标

1、专业定位

培养适应焊接技术领域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熟悉掌握各种焊接操作技能,适应本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把焊接技术专业打造成为本地区压力容器制造、装备制造生产企业需求,从事各种焊接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就业率高质量好的示范专业。

2、培养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从根本上讲,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焊接专业的发展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为依据,坚持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高素质焊接专业人才。

2)焊接专业应该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焊接技工能力培养是焊接技工教育实施专业教育的核心。

3)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基础教育。

焊接专业班级中的文化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要全面理解文化基础教育的涵义。我们要按照企业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防止盲目加大普通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焊接职业能力训练。

4)适应焊接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焊接技术发展需要,促进焊接专业教育实用化。要关注焊接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围绕实际工作需求的新型焊接专业教学与焊接训练项目。5)以学生为中心,实施 “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6)促进质量评价的社会化。

提高技工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就业率是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四、专业建设方案

1、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课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上做到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具有先进性,专业基础课具有宽厚性,并使课程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实施一体化教材建设,积极开展一体化教材编写。

《焊接制图》了解工程制图的国家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零件;能看懂装配图,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焊接电工》了解和掌握弧焊变压器,弧焊整流器及典型电源,新型电源的特性基本结构、型号及其在焊接中的应用,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结合焊接方面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性质。《铆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对中级铆工的相应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掌握铆工操作技能。

《电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对中级焊工的相应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焊工基本技能的应用。

《高级焊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和疲劳破坏并会编写常用焊接结构的工艺流程。

《焊接结构与生产》使学生了解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掌握焊接结构制造工艺的编制方法;具有编制与实施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文件、选择和改进焊接工装夹具的能力。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使学生掌握焊接生产中常用焊接方法的工作原理、工艺特 4 点,选用范围和冶金特点;掌握几种常用焊接方法中典型设备的结构及使用,规范参数调节方法,能根据焊接结构选用例行的焊接方法。

《焊接检验》使学生了解焊接产品质量控制过程,能够进行焊接结构的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掌握常用无损检验方法的探伤原理、特点及使用范围。了解焊接检验标准,掌握检验操作规程及焊接质量评定的知识。

《综合技能训练课》焊接专业学生通过焊接生产性实习,使之基本掌握焊条电弧焊操作技术,二氧化碳气保焊、氩弧焊以及气割气焊的操作技术。能进行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焊接,能正确使用和保养焊接设备。懂得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焊接工艺,达到相应的焊接技术水平,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2)教材建设

教材必须按照焊接专业教学计划和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选用、自编等方法,使所用教材与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相配套。教材的构成:

①优先选用本专业的国家统编教材; ②本专业教师的自编教材; ③本专业的教学软件及课件等。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将结合这次专业建设的过程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速度和水平,特别注意对焊接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计划在3年左右,通过课程建设、教材的编写、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岗位学习培训、有计划的选派进修深造和到企业实习、科研开发等途径,锻炼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设好一支思想好、忠诚教育事业、作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精通焊接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人员配置:两年内,在校内设立“首席技师工作站”,引进焊接首席技师2名,进行辅助焊接实践教学;本系教师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充实和加强焊接教学一线队伍。(2)师资队伍培训计划:

基本功达标:2年内,通过自学、老教师传帮带、系内(或学院)考核等方 5 式,使新进青年教师过三关:即教学基本功过关、专业理论过关、操作技能过关。

学历达标:创造条件选送2名专业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三年内,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学历研究生以上的教师达到50%以上(含在读)。有计划选派部分实习教师参加焊接专业技能培训,在五年内使一体化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教学科研能力达标:对现有教师,一方面通过狠促科研,提高其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安排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挂职等办法锻炼他们专业实践能力,改善素质结构,使他们具有焊接专业实践背景,提高教学水平。

职称达标:除了加大力度培养人和引进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好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职称问题上,应有的放矢的加以培养。

外聘师资力量:聘请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的兼职教师队伍。

经过3-5年的建设,争取焊接专业教师数量达到职业教育要求的师生比,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30%以上;年轻教师硕士学位占50%。基本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创新团队”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

3、焊接一体化教学建设规划

焊接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加强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前提条件。计划3~5年内,建成具备完善功能和相当规模的焊接一体化教学基地、焊接专业实训及培训基地、焊接大赛与特种行业技能鉴定专用场地。

(1)焊接一体化基地建设:5年内完善实验室、一体化教学基地和设备辅助配套设施。

(2)焊接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与规模较大的相关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探讨校企联合办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采取请进来(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讲课、指导实习等)、送出去(将本专业教师定期送到相关单位进行锻炼、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或进行毕业设计等)等有效措施,将社会办学力量纳入到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来。

4、产学研结合

科研水平是一个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6 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教师科研,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1)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组,与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协同工作,明确用人单位需求焊接技术工人的工作岗位及焊接专业毕业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紧密结合地方、行业发展规划设置专业,确定专业方向。(2)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由学校教师和现场工程师共同指导实训。以学校培训为主,以企业实训为依托,建立焊接技能培训基地,以焊接行业考核的方式,按照生产一线各技术工种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和企业技术工人进行理论、实训考核,使其取得相关焊接职业资格证书。

积极参加市级以上的焊接技能大赛及技术比武,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创建一个良好的空间。

(3)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师的培养、提高任务。学校完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提高,而企业给教师一定的职业经历并完成对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及焊接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具备“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素质。

(4)根据专业特点,成立科研机构,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5年内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每年至少得有一项课题在研项目。逐步建立开放性的、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5)尝试校企股份合作的办学模式。以与企业合作办专业,由企业赞助学校为起点,发展到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院注入资金。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分享办学效益。

高职焊接专业 篇6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坚持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构建课程体系,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课程开发,采取何种模式进行实践是基础性、关键性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热点更是难点,“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共育人才是高职焊接专业课程改革突破的“瓶颈”。

关键词:校企行会;四方协同;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3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多年的发展是不断探索深化专业和教学改革的历程,其间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但职业教育课程有自己的内容、历史和特征,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中国的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坚持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构建课程体系,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课程开发,采取何种模式进行实践是基础性、关键性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模式有: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视野中的课程体系等。不管哪种课程体系,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热点、更是难点,同时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突破点。由于国情、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多方面与社会、企业对人才规格、质量的需求总还存在一些差距,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直接源头就在于切实搞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是一种关键的材料连接技术,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制造业的命脉,而湖南省仅有不到10所高职学院开设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约1000多人,每年毕业人数不足400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为积极推进学校、企业、行业、学会(简称“校企行会”)协同,创新高职学院校企合作共育焊接人才,构建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开发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焊专业办学实力较强且形成一定特色的院校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但尚没有一所高职院校的焊接专业形成完整的基于“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如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重点进行教改的课程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检验技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重点进行教改的仅其中一门课程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分两个模块进行实施,即金属材料的选用与实施、材料成型及控制;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为《熔焊过程与缺欠控制》、《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典型焊接结构件的生产》等。

从调研分析结果看,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课改效果较好,以典型焊接产品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作为项目载体,从零件加工、部件加工、总成与安装生产三个阶段技术应用以及技能、工艺、检验和管理四类岗位的职业化要求出发,构建了以《焊接结构零件制造技术》、《焊接结构部件装配与焊接技术》、《焊接结构总成与安装技术》和《焊接自动化技术》四门课程为主干的“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但仍然没有构建完整的基于“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还是缺乏对焊接新材料、焊接新工艺、焊接自动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企业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有焊接专业的高职院校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但没有从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和研究课程改革,没有探索如何发挥“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在国内课程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高职教育和机械装备产业发展需要,以“校企行会”四方共同育焊接才人模式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从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校企联动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基于“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案例加以推广。

“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共育人才是高职焊接专业课程改革突破的“瓶颈”。湖南省不到十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已经陆续进入课程开发的教学改革,但存在学校与企业结合不紧密,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匹配,学校开放办学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仍跟不上企业产品升级的需要。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省内大型企业进行调研,请企业行家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重构作指导,确定焊接专业6门核心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但学校与企业结合不紧密效果不明显。因此,搭建“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产学研平台,是高职焊接专业课程改革突破的“瓶颈” ,有利于深化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共育焊接人才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又能服务地方经济。“校企行会”四方联合共建产学研平台,可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校企行会” 四方协同创新共育焊接人才的焊接专业建设改革,高职院校既能利用企业优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能利用自身的智力、科技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和企业得到实惠以后反哺学校,使得高职院校完善造血功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符合现代高职教育新理念。现代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观点、教学论以及课程论等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协同理论认为在复杂动态多变的系统中,要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资源相互协调配合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系统不断优化并充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构建协同创新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建“湖南焊接技术产学研中心”平台,以国际焊接人才标准为指导。校、企、行、会共研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调研,通过对焊接自动化操作、质量检验、工艺编制、生产管理等四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机械典型焊接产品为载体建设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行“行动导向,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确定基于“校企行会”四方协同创新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杨洪,冉启阳.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4).

[2] 陈鸣,杜富荣,刘向阳.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高教探索,2003(1).

[3] 辜胜阻,洪群联.新型工业化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6(11).

[4] 王勇.大实践视域下高职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 汤朝霞.“行会协同指导,校企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4(1).

高职焊接专业 篇7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工业的发展目标是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尤其是要在大力发展信息化、高新技术的前提下, 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焊接是目前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一项材料加工技术, 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未来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众所周知, 当前机械制造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高素质实践技术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职业类院校的肩上, 如何培养大批能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焊接专业人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 诸多学校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高职焊接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中, 就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实施教学。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一般可以按照“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评估总结”这5个环节进行, 学生们用一个完整的方法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置的“工作项目”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同时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中相对独立的工作意见和看法, 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教学评价。

为加强高职焊接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真正体现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 在项目教学中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授课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授课中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进来, 并将参与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最后将各小组完成项目的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选好项目教学载体, 项目教学载体既要符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需求, 又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同时要能使学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更扎实的专业技巧、更熟练的专业技能, 职业素养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高职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思路

(一) 关注企业主流产品, 了解实际工作情境

学校应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的就业情况, 关注当前企业焊接工作所用到的耗材、设备等主流产品, 发掘课程教学要素与工作岗位间有效的切入点。从职业岗位着手, 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进而总结形成符合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等。将上述内容与具体的工作项目、任务对接, 对典型的企业产品进行分析、设计、改造, 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岗位, 最终形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创设“真实”的职业岗位教学环境。

(二) 引入行业标准,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是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焊接专业来说, 为了寻求更好的技能培养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焊接专业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按照焊接行业的特点, 焊接作业岗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掌握基本焊接操作技能, 能够按照行业规范进行焊接作业操作;2.熟悉并掌握相关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 能够按照作业要求合理选择焊接材料, 并能按照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焊机的维护保养;3.掌握相关的质量检测理论知识, 能对焊接产品进行质量评定;4.了解焊接生产作业的流程, 能对焊接生产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5.能掌握基础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通过年度安全培训考核。在项目教学流程中设计与实际工作产品相近的教学载体, 能充分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于焊接实践操作中, 开拓学生的职业发展观、磨砺学生良好的从业心理素养, 有效缩短校内教学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三) 关注职业岗位认证, 将职业技能考证融入项目教学载体中

近年来, 企业发展国际化、规范化, 企业用人用工也逐渐规范, 这就意味着, 由行业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地位和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入证。因此, 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证模式引入课程项目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 也是符合行业和社会的主流发展的。例如, 在焊接检测课程教学中, 在现行的实训教学中引入焊接检测资格证书的考证理念, 在“产品”的设计中有目的地设计某些缺陷于工件中, 对工件进行编号标记。在课程实训环节考核中, 模拟实际检测证书考证的氛围, 对学生的真实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既可从教学角度发现学生操作技能的薄弱点, 又能将社会化职业资格考证的过程、要求贯穿于实习训练的整个过程,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化考试的自信心。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融入课程项目教学载体中, 一方面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实践任务变得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 也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应考的综合心理素质。

三、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研究实例

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一方面是来源于企业真实的产品或项目, 另一方面则是选择已完成或技术上已成熟的校企合作横向课题。通过了解企业产品或项目研究的一般流程, 改进或除去其中的某些环节, 再通过归纳、整合等方法提炼出适合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化改造一般流程。企业真实的产品或项目有利于建立学生与产品、教师与项目、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 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焊接检测课程无损检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为例, 产品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在校内课程教学中, 将企业产品进行再设计, 转换成项目课程教学载体, 可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中典型工作产品的特征, 熟悉常用的焊接方法、工艺、工作环境, 了解施焊方法、设备与焊接缺陷间的联系。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中, 大型的实际产品是无法进入到课堂教学的, 应首先对实际产品进行筛选, 找寻能融合各类常见焊接方法、位置的典型构件, 再结合校内实训条件进行改进、再设计, 将其转换为项目课程教学中能应用的教学载体———“产品”。以无损检测为例, 其项目教学载体与实践任务如表1所示。

四、结语

笔者在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就业情况的前提下, 立足实际工作岗位, 对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载体的研究、设计、应用, 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于课程教学实践中, 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流程中积极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证, 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了项目操作流程, 增强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马天凤.焊接专业定位及特色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

[2]刘鹏, 张元彬, 孙德明, 景财年, 罗辉.焊接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 (3) .

[3]郝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4]张贵.浅谈“引产入校”与焊接专业的发展[J].论坛, 2013 (1) .

[5]祝常红, 彭坚, 李昌.以产品为教学载体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

[6]黄燕, 雷鸣.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载体的设计[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高职焊接专业 篇8

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后,在技能、社会经验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现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对焊接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做了一次追踪调查。这次追踪调查较全面地了解了目前毕业生整体情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校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及延伸培训提供了参考意见。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追踪调查旨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毕业后的状态,增加反馈意见,更好地做好在校学生教学工作。

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东方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追踪调查了我校在该企业近三年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得到了比较真实的反馈。

调查问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1)参加工作后,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2)学校所学知识能否用到现在的工作中;

(3)你认为在学校学习的哪几门课程在工作中用处较大(按优先顺序排列3-5门课程);

(4)从学校到企业,你的过渡适应期是多久;

(5)是否愿意参加毕业后学校组织的延伸培训,希望得到什么培训;

(6)根据你对企业的了解,你觉得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7)简单谈谈毕业工作后你的工作心得体会。

二、调查实施及问卷分析

在东方汽轮机焊接分厂、二分厂、转子中心等主要车间我们对2009年至2011年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共150人做了追踪调查,回收有效调查表140份,有效率达93%。调查的100多名毕业生现均在一线岗位从事装配、焊接操作工作。通过追踪调查表分析我们发现:

(1)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过渡适应期均在半年以内,有的毕业生甚至三个月内就能适应企业工作。

(2)在学校所学知识能够经常运用到现在工作中的人数占比为29.4%,能较多运用到现在工作中的人数占比为54.9%,其余只有15.7%的被调查的毕业生反映很少在工作中用到学校所学知识。

(3)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熔焊原理》、《机械制图》、《金属学及热处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结构生产》等专业基础课在工作中用处都比较大。其中75%的毕业生认为《熔焊原理》非常重要,在工作中用处很大;66.7%的毕业生认为《机械制图》重要程度很高。其余课程详见下图。

(4)95%以上被调查的毕业生都希望得到学校组织的延伸培训,培训内容方面包括焊接工艺的制定、机械制图软件、特种焊接技术、焊接技能等方面。

(5)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理解不清晰,对未来职业规划比较模糊。

三、结论与思考

(一)优化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校企合作、学院和企业联合培养成绩是显著的,学院焊接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过渡适应期较短,基本上都能在半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学院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密不可分。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制定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岗位职业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焊接技能型人才,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操作实训的学习,2008年学院按照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参与的要求,制定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焊接专业《手工电弧焊实做》、《焊接结构生产》这两门主干课程。充分利用课堂、焊接培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在校理论实践知识的培训。以典型焊接接头焊条电弧焊实作为例,创立了“一线四阶梯六步骤”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按照“平、立、横、仰”四个焊接位置分解为由易到难的四大学习模块,即“四阶梯”;四大学习模块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学期进行,在第六学期时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使课程学习做到不断线,即“一线”;每个大学习模块分为2-3个子学习情境,每个子学习情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组织教学,即“六步骤”。学生通过校内的实训,在第五学期通过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水平考试,都能够取得焊接中级工证书,为后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查表反映出毕业生就业适应期很短,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这两年优化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更离不开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结合。从2009年开始,学院每年从毕业班学生中选拔出70多名焊接专业学生,专门成立了“东汽焊接班”,为东汽汽轮机厂一线重要核心岗位打造焊接技能人才。从当年12月至次年3月,学生在学院专任教师及企业技能专家的指导下,共同实施为期3个半月的高强度技能培训。

近年来,学院瞄准产业前沿而确定的办学思路,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毕业后所用紧密关联,切实满足了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就业过渡期短,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格局。

目前学院已经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共同制定了联合培养计划,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前直接去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或者通过“东汽焊接班”模式等多种方式联合培养焊接技能型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焊接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将进一步缩短,其社会适应性将进一步增强。

(二)重视专业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数被调查的毕业生认为《熔焊原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其工作中用处较大。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这些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得不够、学得不透,导致学生去了企业,要用到专业知识的时候,就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在校期间学生学不好的原因很多,一是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抽象,二是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三是学生对课程本身不重视,花的时间比较少。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招生制度变化,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进校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德智体综合素质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目前各院校都纷纷加大管理力度,但效果仍然不佳。这一状况不是个别现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已经带有普遍性。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唯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强调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在知识体系及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方面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熔焊原理》、《机械零件的堆焊与喷焊》课程中,笔者曾经多次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事前给学生布置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总结提炼知识点、难点。学生认真钻研准备之后,自己做幻灯片、写讲稿,最后上讲台把已消化的知识讲出来,最后由老师和班级同学点评,指出其闪光点所在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延伸培训,促进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次追踪调查也发现,超过95%的毕业生也希望能够有延伸培训的机会。为了弥补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缺陷,学院和企业可以联合制定焊接技能人才延伸培训计划,为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提供机会。结合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在计算机制图、专业理论知识深化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可以针对企业情况不定期地举办焊接技能人才在职专题培训班(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面向社会为在职毕业生(企业员工)提供压力容器、ASME标准、EN标准考证培训,加强在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后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职业规划,树立崇高职业观

调查报告分析显示,焊接专业毕业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它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由于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毕业后学生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十分盲目。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缺乏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没有人生理想和目标,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最终导致职业倦怠,这将不利于毕业生未来的发展。目前学院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已毕业的学长来学校做专题报告,他们带来的不光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在校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心”是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企业、对父母、对自己的一种责任;这个“心”是学生努力工作、终身学习的动力源泉;这个“心”是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规划的宏伟蓝图。如何让学生规划好这张蓝图,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焊接专任教师在平时的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给这些知识注入“灵魂”,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后记

本次调查只是针对学院在东方汽轮机厂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的,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基本反映出了目前在重装企业一线工作的焊接专业毕业生的情况。通过调查更加印证了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思路以及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崇高职业观,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价值观、责任感转变成他们自身学习的动力。调查的数据对学院的教学改革、教学思路、课程设置以及对毕业生延伸培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徒渝等.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1221”的探索和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高职焊接专业 篇9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 以学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为平台, 以船舶行业和湖北典型船舶企业为依托,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共同开发与培养与目标相适应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等典型船舶企业紧密合作, 根据大型船舶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船舶焊接工艺流程, 以典型船舶结构装焊、船舶典型接头焊接、焊接缺陷检测与控制等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 形成“项目导向、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基础, 进一步引入顶岗实习, 形成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中, 以强化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质量意识为目的, 利用典型造船材料、船舶焊接结构为实训对象, 进行生产性实训, 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 同时强化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 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 根据合作企业的工作需要, 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 教师以工程师身份参与管理, 学生以员工身份参与生产过程, 接受企业兼职教师的直接指导, 在真实任务及真实环境中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 进一步增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质量意识。通过改革, 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 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以上, 98%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课程开发步骤

与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等典型船舶企业合作, 以“项目导向、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导, 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和重组, 构建基于船舶焊接工艺流程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步骤见图1。

2. 船舶焊接工艺流程与船舶焊接职业岗位分析

在船舶焊接工艺流程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船舶焊接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见图2。

3.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和职业能力要求, 以典型船舶结构装焊、船舶典型接头焊接、焊接缺陷检测与控制等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 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和重组, 构建基于船舶焊接工艺流程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见图3。

三、专业核心课程及教材的建设

成立课程建设小组, 聘请船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与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等企业共同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共同开展项目课程教学。重点建设《焊接质量检验与返修》、《焊接冶金缺陷控制》、《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与实作》、《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等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其中1门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3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以此带动《焊接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课程建设, 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完成课程标准制订、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试卷库、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课程标准, 工学结合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由学校和船舶企业组织人员共同开发, 编写完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教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组织形式, 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以典型船舶焊接产品等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购置手工电弧焊机、CO2焊机、埋弧自动焊机、TIG焊机、MIG/MAG焊机、等离子焊机、多媒体设备、教具挂图、实物样品等, 建成焊接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建成后, 主要为《焊接冶金缺陷控制》、《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与实作》、《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等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服务。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将根据船舶焊接工作流程和内容, 以项目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在专业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五、师资队伍建设

以“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为原则, 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工程项目实践、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加专业建设和教学, 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能够把握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和专业改革方向的素质精良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具体实施办法为:

1. 培养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 使专业带头人的职业教学能力、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在省内外高职焊接专业教育方面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聘请1名船舶焊接方面的专业带头人, 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指导专业建设, 参与课程建设, 培养骨干教师。

2. 培养专业教学骨干

在现有教师中重点培养5名骨干教师。针对骨干教师自身特点, 进行个性化培养, 使之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发挥骨干作用。

3.“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使80%以上教师至少获得1种职业 (技术) 资格证书, “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具备指导生产性实训的能力。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200名以上由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等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请其中8名作为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 指导生产性实训, 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在现有焊接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 投入658万元, 用于扩建焊接技术实训室, 新建焊接检验实训室, 改建金相热处理实验室及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和机制、制度建设。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建设思路, 与船舶企业合作共建, 重点购置船舶企业广泛使用的焊接生产设备, 改扩建和新建3个专业实验实训室, 使之成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焊接技术开发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利用典型造船材料、船舶焊接结构为实训对象, 进行生产性实训, 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 同时强化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 增强学生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 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以上, 其中焊接技术实训室达到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标准。以船舶行业为依托,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新增18个, 达到22个校外实训基地, 承担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摘要: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快培养大批技能型高素质船舶焊接技术专门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文章结合学校办学实践, 探索了船舶焊接专业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以满足船舶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焊接专业 篇10

近几年, 随着社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许多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结合本校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生产实训教学是巩固和考察学生理论知识, 以及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与技能对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各高职院校与教师应结合焊接专业实际教学情况, 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技能实训模式,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高职焊接教学实训模式现状分析

当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焊接实训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模拟实训的形式, 其焊接产品也只是学校提供的教学产品。焊接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院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给予保障, 同时教学产品又无法创收, 而在这种消耗性的实训教学模式下, 很多院校在更新和引进先进焊接设备, 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成本也成为了很多院校实训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因此, 为了降低实训教学成本, 提升实训效果, 各高职院校也逐渐加强了校企合作, 并逐步建立了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 一方面指的是实训设备、生产环境与实际焊接生产工厂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指的是生产流程、产品要与实际生产工厂保持一致。这就压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要不断引进社会产品进行教学实训, 同时还要结合其工厂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训管理机制[1]。

2 改善高职焊接专业技能实训模式

2.1 在焊接实训中应用产学结合

在传统焊接实训教学中, 开展的实训教学活动无非是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对接与角接”“立焊与仰焊”等基本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单一、枯燥, 也导致学生对学习焊接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而这种实训模式只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而无法使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也难以真正实现学徒到员工的转变。

对此,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训效果, 高职院校可以在利用教学产品实训的基础上, 适当的引进一些社会产品来开展实训活动。对于社会产品的选择上, 应尽量选择能够涉及各类焊接结构生产知识, 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产品, 如, 学校学生的桌椅、运动器材等产品。在利用社会产品开展实训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的参与其中, 带领学生准确、逐步的完成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从设计、落实图纸, 一直到产品的组织、检测, 教师应全程带领学生, 并指导学生边学边做, 将所学理论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实训训练中, 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训活动对焊接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中, 也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 从开始的带领学生开展实训活动, 最后变成生产调度和工程师等角色。通过应用这种实训模式,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新颖、丰富的焊接经验, 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就业之间的距离, 也能够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逐渐转变成双师型指导教师[2]。

2.2 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

随着企业对焊接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如果仅培养学生掌握单一的焊接技能, 必然会导致学生在面对市场需求时失去竞争优势。因此, 为了不断提升焊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焊接技能,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3]。应用这种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也通过将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生产的有机集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也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是, 要科学、灵活的应用手工电弧焊.其作为焊接实践操作的基础, 能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在实训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手感、腕力与脚力。同时, 还应该逐渐增加把自动化焊与自动化焊, 从而更好的满足未来市场的实际需求。主要开设的课程为气体保护焊, 从而使学生的焊接基本技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实行焊接成品加工, 主要制作和维修一些学生设施。

二是, 探索和发展特种和智能焊接技术。随着市场对特种材料、设备, 以及焊接技术操作人员需求的不断增加,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焊接技术, 同时, 焊接产品的制作, 从设计到成品应逐步向转向实际生产模式, 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是, 科学结合焊接与检测专业。检测是每一个成品完成后所必须经历的环节, 高职院校应适当的将一些相关的检测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焊接检测人员。通过应用这种实训模式,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焊接基本技能, 巩固理论知识, 也通过各种焊接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使学生的焊接知识面得到不断拓宽,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结语

总之, 为了不断提升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训模式, 通过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实训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实训目标, 并通过灵活有效的练习方法, 更加轻松的掌握相应技能, 并且能够准确、熟练的操作,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同时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能够全面适应市场需求的焊接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小俊, 袁苗达, 刘蒙恩等.高职焊接专业技能实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焊机, 2014, 44 (08) :14-17..

[2]辛海波.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2 (33) :132-133.

刍议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建设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焊接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P755.1

焊接技术既可以用于金属和金属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用于非金属之间的连接,可以在材质相同或不相同的物体之间进行工艺加工制作。我国中职院校中焊接专业的开设对于焊接人才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全面复合型的焊接人才,合理应用焊接教学的方法模式是关键因素。

1.我国现阶段焊接专业的状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职业教育趋向于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进入职业教育中,使公办的职业院校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其老旧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内开设焊接专业的中职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的标准与市场的要求并不相符,出现需求脱钩现象,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于企业需要方面并不是完全满足。另外,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配置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规模不高、教学思维陈旧、教学环境欠好、师资力量不均等等问问已严重阻碍了焊接专业的教学发展,致使整体教学质量滞后。

2.中职院校焊接专业建设的建议

2.1发展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焊接专业的日常课程制定应该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理论——学习——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后,随即进行课堂掌握测试,学生熟练掌握后开展实际训练,动手实践,确保让学生牢记并学会运用。学校在教学方针的制定上应随着形势的发展,把学生作为中心,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另外,学校要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合作,把教学课程标准与社会需求标准相结合,建立职业标准与学校教学目标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教学。在加深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邀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进行校园专题讲座,开设研讨会等等方式,实现焊接专业学习的理论到实际的全面一体化教学。

2.2加大资金投入,与时俱进

经济的大力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焊接专业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独立,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对于设备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学校应该在焊接专业的训练设备上加大资金投入,适时更新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像摩擦焊、激光焊接等等。在硬件设施达到标准的同时,也要及时更新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保持两者一致。焊接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及时更新完善课堂理论知识,还要不断革新实训设备,保证学生在技术实施上的不落后。

2.3开设高质量、多样化的实训基地

焊接实训基地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以后社会需求的适应。学校在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引进相关企業的思想指导,以学生技能的提高为重点,也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对于焊接实训基地,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个性化实训教学体系,包含焊接方法的操作、焊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对焊接成品的检验等部分,要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基本的动手操作,把“理论——实践”这一教学方针始终贯穿于整个焊接教学过程当中。另外,在提高学生在焊接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把焊接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有效互补、结合发展。

2.4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院校在教师队伍中要树立专业、精炼、突出的概念意识,在焊接教学的体系中制定“双师型”标准,把“双师型”教师的形成、认定和管理作为长期的制度任务来抓。鼓励支持教师到外地深造、学习,定期组织师生到合作企业中做参观、实训交流,增强实际动手意识。聘请专业的焊接技术员走进课堂,与学生沟通,并在实践中修正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此外,不断提高焊接教师的素质水平,努力建立一支技术高、专业强的“双师型”焊接教师队伍。

2.5立足现在,构建长期规划

纵观国内这些年的就业状况,市场需求与人才的不同步导致失业人数剧增。学校应该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加深校企合作,培养迎合市场需要的焊接人才。焊接技术在现代美国的工业中被称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美国工业的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工业领域都离不开焊接技术,而美国焊接学会很早就制定了未来美国焊接技术的发展战略。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更应该明确自身对于学生培养的任务,树立长远观念。

3.结语:

综上所述,焊接专业作为当今社会需求性较大的专业之一,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要改变自身在焊接专业存在的不足,与时俱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学生发展、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技能的提高为中心,加强校企合作,树立长远规划,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做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仁清.浅谈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建设[J].成功(教育版),2012,(10)

高职焊接专业 篇12

关键词: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化工设备制造方向,焊接特色人才,培养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压力容器生产一线的制造工作, 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工种。近年来, 随着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 同时, 日益俱增的就业竞争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事焊接工种, 直接参与一线的焊接生产;对于一些人才缺乏的民营小企业, 有的学生甚至很快进入技术岗位, 负责焊接工艺文件的制定和编写。

长期以来,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型制造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类人才和化工企业设备检修类人才, 专业主要打造化工设备制造和化工机械检修两大就业方向。焊接作为化工设备制造的一道重要工序仅在以成型制造为主的《化工机械制造》课程 (计划学时60学时) 中略有介绍, 对于今后从事焊接生产和技术的学生来说, 焊接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焊接工作规范性、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学生没有经过训练, 胆怯害怕, 信心不足, 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阻碍。为此,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在打造化工设备制造方向人才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焊接特色能力的培养。

1 焊接岗位任务分析

焊接岗位的主要任务是焊工根据工艺文件, 结合自身特点,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正确使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接头的焊接。因此, 作为一个焊工, 要完成焊接生产任务, 首先要会干, 能够焊起来;同时还要能够读懂工艺文件, 指导自己的焊接过程;但对于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仅会干和会看懂文件还不够, 还要注重理论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因此还需学习焊接工艺编制的基本理论和焊接标准规范的学习, 使学生在读懂工艺文件的同时, 进一步学习产品焊接接头工艺的编制。因此, 本专业在原有压力容器制造能力的框架下增加焊接特色, 要求学生简单焊接位置会干、工艺文件能读懂、简单产品工艺会编三个方面的能力。

2 优化和调整化工设备制造方向课程体系

在原有化工设备制造能力的课程体系框架下, 结合焊接岗位能力要求, 增加有利于焊接能力培养的课程结体系。构建焊接特色课程体系时, 以强化焊接基本操作能力和工艺制定能力为主线, 将焊接理论和实践结合, 建立起两门综合性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焊接基础与实训》课程, 主要以加强焊接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典型化工设备焊接及工艺制定》重在结合产品实际, 提高分析和理论运用能力, 提升焊接工艺编制能力为目标。

改革原有化工设备制造能力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如成型制造理论和工艺制定能力的培养, 将原有《化工机械制造》课程删除机器零件制造和焊接两部分内容, 重构两门核心课程《化工设备零件的成型制造》和《典型化工设备的制造及工艺编制》。优化调整前后课程设置见表1。

3 焊接特色课程开发

3.1 以培养焊接基本技能入手, 开发《焊接基础与实训》一体化课程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 将焊接基础实训项目 (基本操作) 与焊接基本理论相结合。项目和任务的设置符合认知和行为发展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 坚持理论和能力逐步开展, 双重递进的原则。

项目和任务详见表2, 每一个项目分解为几个连续而又逐步提高的典型任务, 在一系列具体任务完成中将焊接方法原理、焊接材料选用、焊接接头和工艺等基本理论引入, 逐步完成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以学院焊接实训基地为主要教学场地, 考虑到焊接对学生焊接基本能力要求很高, 构件结构和材料复杂, 学生无法完成, 同时焊接训练耗材量大, 训练成本高, 故项目和任务以常用材料如低碳钢、低合金钢、普通不锈钢板材或管材为载体进行平焊位手工焊接训练为主, 进一步熟悉焊接工艺参数的内容以及它对焊缝形状和性能的影响, 并完善和完成简单接头焊接工艺的编制。拓展项目的设置主要针对难度较高的其他位置手工焊接和其它焊接方法, 如横焊、立焊和仰焊以及钢管水平固定全位置焊, 主要由老师分析焊接和手法要点现场演示, 学生课后进行总结;考虑到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采用现场参观或录像教学的方法介绍其它常用的焊接方法。

3.2 以提升焊接能力为目的, 开发《典型化工设备焊接及工艺制定》课程

结合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两个典型产品, 详细破解其焊接工艺的制定的程序和过程。选择产品时, 结构上要求由简单到复杂, 如没有内件的贮存容器和有内件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材料选择上由简单钢种到复杂钢种, 如碳钢或低合金钢贮罐到不锈钢换热器, 同时尚要考虑产品上存在异种钢的焊接问题;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的选用上可按企业编制的焊接工艺内容讲解,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比如选择手工焊方式或手工焊打底、埋弧自动焊盖面方式或手工钨极氩弧焊方式等等, 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不同种焊接方法条件下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 进一步熟悉承压设备焊接相关标准、各种焊接方法的运用和常规金属材料的焊接规范。

通过教师的带领和指导, 学生在读懂产品焊接工艺的同时, 实际分析和理论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选择难度适当的焊接产品,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并完成该产品焊接工艺的制定。具体项目任务见表4。

4 焊接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目前,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采用机械通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和专业方向能力三大平台。第一学期为主要通过校内课程和训练, 实现识图能力、CAD绘图能力、钳工制作等通用机械基本能力;第二、第三学期第二学期仍然通过校内课程学习和训练, 实现岗位基本能力;第四学期安排顶岗实习, 通过企业学习, 使学生加强职业素养和拓宽眼界的同时, 明确自身的不足和理论提升的要求;第五学期, 结合学生意愿、上岗实践确定的专业方向, 深化学习方向, 实现专业方向核心能力。

对于检修类人才培养, 要求第三学期进行化工检修钳工中级工的取证;而化工设备制造类人才培养, 为打造焊接特色, 在第二学期安排校内一体化课程《焊接基础和实训》的学习, 将学生领进门, 培养敢干、会干的焊接操作基本能力, 第三学期组织学生电焊工中级工的取证, 使学生具备焊接职业的从业资格, 具有焊接岗位基本能力;第四学期, 联系压力容器制造类企业, 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跟踪并协助师傅完成各项焊接任务, 不断熟悉各种焊接产品的焊接程序, 关注焊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为第五学期深化专业方向能力打下基础;第五学期, 重返学校, 实现理论和应用能力提升, 安排《典型化工设备焊接及工艺制定》课程学习, 合作完成指定产品焊接工艺的制定。学生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 进一步学习焊接产品的工艺制定方法和步骤, 提高了实际分析能力, 熟练使用、查阅和参考焊接方面的标准规范, 提高了焊接工艺的编制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焊接特色课程的合理制定和三个学习平台的运行, 学生素质从职业意识 (机械基本能力) —职业素养 (岗位基本能力) —高技能 (岗位发展潜力) 实现三次飞跃, 焊接操作技能和工艺制定能力大大加强的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靠蛮干、苦干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理论扎实、靠巧干和勤奋, 才是提高自身技能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 2007.

上一篇: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