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2024-08-25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共12篇)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1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这种教学改革更多的是放在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上。对于某些专业而非技术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研究的人并不多, 本文主要对高职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 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本身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 尤其是专业英语, 不仅要学会英语, 还要学习汽车专业知识, 学习比较枯燥,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随着高校扩招, 高职高专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 出现了分数逐年降低的状况。一些理工科院校,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 基础比较薄弱, 所以对某些学生来说, 学习基础英语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更何况是带有专业性的汽车专业英语, 所以, 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再次, 在高职高专的学生中, 很多学生都非常聪明, 之所以成绩不好, 主要是因为自制能力比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玩手机、睡觉的情况比较多, 对不感兴趣的东西, 不愿意去尝试。

二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活跃课程气氛, 本人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以下改革:

1. 将专业知识复习作为课堂的部分内容

汽车专业英语是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的结合体, 二者不可分割。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 学生应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专业知识是在过去一两个学期内学习的, 所以学生会有遗忘的情况出现。因此, 在英语教学之前, 应先对专业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效率和便于理解, 可以采用挂图或多媒体的方式进行, 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奠定基础。另外, 部分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薄弱, 在英语课程上缺乏自信, 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 应先抛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专业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强项上找到自信, 也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习, 一举两得。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会比较快地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 实现专业和英语的顺利结合。

2.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学习兴趣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单调重复的工作和学习, 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学习。如在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里,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一个人或者多个人一组, 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不同的汽车标志, 让其他学生进行竞猜。这样, 既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汽车品牌,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为主, 学生的参与度较少, 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要。在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多种常见的游戏方法, 让学生参与其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经常使用的游戏教学法。

第一, 单词连连看。汽车专业英语中有很多专业单词、元器件的名称、缩写等, 单独记忆起来较枯燥和乏味, 且效率低下。上课前, 教师可将元器件的全称、简称和汉译打乱写在题板上, 上课时, 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来连连看, 由全体同学做裁判, 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实现快速记忆。

第二, 搭档拼图法。汽车专业英语中, 会有关于汽车结构或汽车原理的文章, 这些文章有一定的逻辑性。课前, 教师将这些文章段落选择好, 把每一句英文写在不同的纸上, 然后把顺序打乱, 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 让他们根据逻辑关系, 将纸条拼好,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中, 学生必须要读懂英语文章, 然后理解汽车原理, 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样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不过, 在分组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 以提高其积极性。如果学生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那么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而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对以后的教学非常不利。

第三, 卡片复习法。对于单词的复习, 不再采用听写的方式, 而是采用卡片方法进行复习。提前将要复习的单词写在卡片上, 上课时, 让学生随即抽取, 并翻译抽到的单词 (音译汉或汉译英) , 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出, 可以求助其他同学。这样, 可以一次性对多个学生进行检测, 也杜绝了小测验时学生作弊的现象。

第四, 分组讨论法。每隔一段时间, 老师要布置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 让学生分组, 围绕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形成统一的观点, 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阐述。这种方法可达到记忆单词、锻炼口语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束语

大学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还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君、运红丽.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魅力中国, 2010 (1)

[2]张恒、金叶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 (2)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2

浅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教学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技能,是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了探讨.

作 者:刘娜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36)分类号:H319.9关键词:英语听力 教学 听力词汇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3

但是,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对此重视不够,加之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因此,汽车英语的教学难度很大。近年来,笔者在《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与摸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一、技工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学生来源

在技工学校中,学生95%以上来自农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通过技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谋取一份可靠工作。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生或初中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的60%为初中应届毕业,但绝大多数没有考上高中;20%为往届初中毕业生;17%为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辍学学生;3%为高中辍学学生。

2.摸底考试

为了掌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每年学期初,笔者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试题的难度相当于初中毕业时的水平。但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一些非常浅显的语句。发音错误、语法混乱、词汇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而语音、语法、词汇这三项正是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更为欠缺。

3.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到技工学校上学,目地只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取得一种谋生的手段。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十分重要,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英语不重要。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对专业课程抓得相对很紧,而对汽车英语课程十分松懈。同时,由于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差,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汽车专业英语》是全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通用教材,适用于汽车维修、汽车电工、汽车检测专业使用。

1.教材重点

(1)掌握重点专业词汇。该教材中的汽车专业重点词汇有206个,学生必须熟悉运用这些词汇。

(2)掌握英文缩写。该教材涉及的汽车专业名词中有101个常用缩写形式,这些专业名词的缩写在汽车说明书、使用手册或在国外汽车技术资料中经常遇到,所以对于熟记这些缩写词汇十分重要。

(3)进口汽车的生产厂家和车型翻译。涉及21家生产厂商及145款车型的英语名称。

(4)课文翻译。学生必须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出课文内容。

2.教材难点

(1)词汇。虽然该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词汇只有206个,但是,由于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因此要想学好教材,必须加强词汇的记忆和应用。

(2)课文理解。该教材的句型比较简单,基本是简单句。但是,这些句子由于涉及的专业词汇比较多,所以课文意思不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

(1)从学生就业需要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技工学校学生具有学技术、谋出路的个人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目前的就业趋势、社会用工需求,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汽车英语就是掌握技术的一门工具,也是谋求个人良好发展的奠基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汽车英语的自觉性。

(2)从增强学生自信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技工学校学生因为以前学习成绩差总是被老师、同学瞧不起,甚至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扩充教材内容

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一些基本词汇、基本语法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而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融入、穿插初中阶段的语法、句式,力图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基本语法。例如,在学习“UNIT THREE-Types of Auto(汽车类型)”时,课文中有一个句子“The automobile has been invented more than 100 years”,是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句。在讲解这个句子时,笔者就向学生分别讲解了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被动句子的结构和用法,以及各种时态的被动句结构,并分别举例说,让学生掌握这几种句子结构的特点及其运用技巧。

3.积累总结词汇记忆方法,使学生轻松记住汽车专业英语常用词汇

词汇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不断复习、重复,让学生加强记忆外,笔者还不断积累总结汽车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记住英语单词。例如,在记忆词汇“Head Light-头灯”时,把“head-头”和“light-灯”两个名词合在一起,简单明了,学生学过一次就不会忘记。运用这种记忆方法,可以使记忆词汇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而且不易遗忘。

4.利用实物和教学图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拥有汽车实习工厂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实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教授“spark plug-火花塞”、“distributor-分电器”等词汇时,笔者就从实习工厂拿来真实的火花塞、分电器等来教学。在教授“chassis-底盘”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实习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transmission-传动、suspension-悬挂、steering-转向、brake-制动”等系统,使学生把英语教学与实物对应起来,增加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2)利用汽车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汽车系配备有大量的教学挂图,这些教学挂图中有中英文详细标示。在讲授相关内容时,笔者把这些教学挂图悬挂在教室,使学生将图片、中文、英文进行比较对照学习,也达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5.自己动手制作小卡片,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4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精神, 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Introduction)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

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国内开始较晚, 八十年代后期才发端。近二三十年, 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多, 这些研究大体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 或研究某个方面的策略, 或研究策略形成的途径, 或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综合分析, 不一而足。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影响的具体研究并推广于教学实践的研究不是很多。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没有针对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措施提出更翔实的建议。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英语学习策略的养成是长期而且缓慢的过程, 尤其英语专业学习更是如此。依靠学生自身努力来提高学习策略, 成效不高;而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发现, 通过讲座和辅导或提供参考书目的方式, 虽然有一定效果, 结果却不理想。学习策略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长期实践, 用心揣摩, 然后才能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 教师需要长期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而课堂教学无疑是实践这一目标的最佳场所。

文秋芳 (2008) 教授等通过研究发现, “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差异导致学生英语成绩差别明显, 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发习得正确英语专业学习策略, 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2]”当前国内外在英语专业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就, 但多数研究着眼点集中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方面, 对教与学的策略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关注仍然不够, 或者说缺乏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具体措施和不具备通过影响学生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学生直到毕业也未能成功获得系统和有效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这导致了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且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和学生毕业以后的终身发展。

1.2 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O'Malley&Chamot (1987) 认为, “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3]”。皮连生在反省认识中, 把个体在学习中的反省认知归结为关于我们已知什么的认识和关于如何调节我们学习行为的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对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一种解释。文秋芳 (1995) 对英语元认知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 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强, 英语学习富有计划性和主动性;后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 英语学习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她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与学习过程有关, 包括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也就是元认知策略;管理策略既包括管理认知过程, 又包括管理情感过程。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相关, 且只用于语言学习。通过课堂调查发现, 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形成本身也是通过学习获得, 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总结自身学习经验难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

本文寄希望于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策略形成之相关性的研究, 探索课堂教学中, 英语教师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实施哪些手段, 进行哪些活动, 以帮助学生形成较高水平英语学习策略。并以此为起点, 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拓展, 对教与学之间在策略方面的具体、细致和翔实的关联性影响进行更认真的探索, 将多年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措施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在立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希望能拓展到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更大空间, 使国内整体英语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2 研究应用 (Application)

2.1 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高职高专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地方, 其英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地承担着这一使命。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和能力的提升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而且, 学生作为将来的社会建设者和工作人员, 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耗时、低效,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素质, 缺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培养的课堂教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相关。当学生的策略水平提高后, 其学习效益和效率提高的幅度是令人惊异的。因此, 改革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 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入手设计课堂, 会全方位的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益, 并影响学生终生。

笔者发现, 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会取得更高效率和更大回报。而且学生策略水平提高后, 其学习能力和热情也会大幅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需要从整体做系统规划, 学期教学计划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遵循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原则。整个英语课程调整到围绕着有系统的策略培养来展开和实施教学。每节课都需制定具体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进行, 甚至后续的几节课都为了使学生体验和掌握这一策略。只有教师首先知晓并熟悉各项具体的英语学习策略, 才有可能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给英语教师提出更细致的要求, 而熟悉更多的具体英语学习策略是繁重而啰嗦的工作。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们不厌其烦, 从头回忆总结自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 广泛查阅资料, 大量而细致的积累,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英语教学理念, 清楚英语教学的中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课堂教学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终生的发展, 不要打算给学生什么, 而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并学会如何获得所需而且善于获取所求。

具体地说, 英语教师首先整理各项具体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 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将各项策略系统分配到各个阶段, 形成英语策略教学计划。教师的英语教学策略也调整到以实现学生策略水平的提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内容安排上, 都围绕使学生形成高效系统的英语学习策略展开。

2.2 对英语教师的几点建议

1) 关于“鱼”和“渔”的关系, 每位教师都清楚, 但具体到实际操作却需要细致研究。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真正做到每节课都在“授之以渔”。

2) 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进行, 这是长期坚持才能逐渐做到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

3) 要区分理解学习策略和正确应用学习策略的关系。英语学习策略不是像讲解习题一样讲清楚, 学生就能掌握, 就能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只有学生在多次体验获得成就以后, 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和使用一种学习策略。

4) 学习策略是行动、体验、适应、矫正、巩固、发展的缓慢过程。任何一个策略都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中随时关注, 逐步养成。

5) 教学显示, 一旦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得以提高层次, 其英语学习确实会突飞猛进, 收取意想不到的成果。

6) 课堂教学围绕英语专业学习策略展开, 更有成效, 同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愿意而且能够终生学习和发展。

3 结束语

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关于学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代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已经认识到,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减轻学习负担, 而且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指教师指导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地运用策略的活动。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并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 而且是长期地、系统地进行。为此, 英语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了解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和实践。英语学习策略不是不是自然形成的, 学习者了解学习策略不等于会使用学习策略。只有学习者愿意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策略训练, 学习策略训练才能取得效果。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 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而且有利于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增强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基于此, 该文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使学生在获得“鱼”的过程中, 也学会“渔”, 从而不只是更有效地学习, 更是终生积极的、乐此不疲的学习。

摘要: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存在较大差异, 而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结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般不能自主地形成较高层次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 其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教学方式和英语教师的影响。因此研究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专业学习策略影响的相关性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变得十分重要乃至迫切。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文秋芳.中国外语教育 (2008-02)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5

王春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 北京100070)

摘要:本文从教学认识的角度探讨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对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综合英语,主导─主体,教学认识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eacher-led, leaner-centered‟ Approach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Wang Chun-hua(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role the „teacher-led, learner-centered‟ method plays in constructing an environment capable of enabling learners‟ autonomy.The discussion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urriculum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to English majors by creating activities which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control over cognitive and content aspect of learning.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teacher-led;learner-centered, didactic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大纲》,2000:2)

显然,大纲强调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应该是学风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无论在语言观念还是在认知策略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而且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阻碍了语言知识的获得和应用能力的 提高。比如,很多学生不懂得“做中学”的道理,把知识当成技能。总想等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能把英语说好的时候再开口说,因此他们总是害怕犯错、逃避回答问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影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如果此时还盲目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学习的监控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我们还发现尽管很多学生认为跟外国人能学地道的外语,但由外籍教师任教的口语课,有时三十人的班级最后只剩下几名学生。当然这里有学生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能力。

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教学论认为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是教师教学生认识,是学生个体在教师主导下,主要掌握人类历史经验,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自身。(王策三,2002)它强调学生主体活动是教学认识实现的机制,是联系教学主导,主体、客体的中介、桥梁。学生主体内部活动在教学认识中,发挥着选择功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客观能动性。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校学习和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认识论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作为教学认识有效展开的心理机制,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动协同性。

关于教学认识,三百多年前的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说:“教学论(didactic)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他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1957)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教”和“学”的关系。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师的“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通过它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组织教材,采用正确的教学结构是教学促进发展的根本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也旨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 料去发现事物。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要是接受间接知识,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必须是“接受性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认为要使接受性的学习有意义,必须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主动地将所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倾向性;具有适当的知识进行新旧联系。因此,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彻底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做法,代之以少而精的讲授,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但是若要把机械的、注入式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和培养。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学习生成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学习生成过程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完成该信息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与其思想高度一致的建构主义理论更是强调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倾向,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规划一切可能的情景和机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但是,为了避免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而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教育信息的唯一的直接来源,学生可接触的知识已远远超出课本的范围,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意义的、主动的知识建构。如,他们可以从教育网站、电子书、学习课件、音响制品、软件库等渠道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才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免淹没在无穷的信息中而迷失方向。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就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学与教”教学理论相结合,取长补短而建构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仅能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加强思维的深度。通过对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首先,作为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要使学生喜爱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口头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语调要做到准确熟练,生动形象。只有当学生从审视的目光转向信任、欣赏的目光时,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过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转引自区培民,2003)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对一个教师讲授的内容,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体现了学生主体内部活动的存在,证明学生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达到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2.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以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发展着的主体,借助教材、教学手段、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学生发生相互联系,教师主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模式的成败。因此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建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

课堂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教学活动应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化。如在讲授现代大学英语二册第五课Say Yes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种族歧视问题的理解,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下列信息:1.What 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2.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3.Ku Klux Klan.4.Jim Crow Laws.5.I have a dream.(speech)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堂展示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外语的信心。笔者还推荐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电影和书籍。如:《辛德勒名单》,《卢旺达饭店》,《撞车》,《钢琴师》,《根》,《汤姆叔叔的小屋》,《安妮日记》,《拉贝日记》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文化信息成为教学目标的共同媒介,使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沟通,延伸课业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体、句 型和词汇的学习,而且更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探索、认识世界的学习。

语言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尤其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占有知识,“消费知识”是一个掌握过程,实践过程,而不仅仅是领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文变成为知识再生产的原材料。如在学完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 一课后,鼓励学生学习运用数字阐述观点这一写作技巧,就有学生写出了下面的文字:If you are looking for an explanation of why many undergraduates are stuck in job-hunting, you need only look at the numbers.On one hand, each year more than ten thousand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send undergraduates to the society.This amounts to several million students who start the job hunting.However, the bes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no more than a million positions waiting to be filled.On the other hand, graduating from an elite school, the students, who are knowledgeable and skillful, always cherish the hope that one day they will get a perfect job.显然,这种把阅读视角转向写作视角的引导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学习充满挑战与创新。

其次,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弹性设计。因为实际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无法预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的具体进行状态灵活调整教学安排,为师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创造契机,为师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提供可能。如在一次例行的课外学习成果报告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班里汇报了她读到的一则关于安乐死的新闻后,马上有同学提出了反对的观点,随后很多同学纷纷加入讨论,很快形成了两大阵营,这是笔者始料不及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真实情境,笔者把平时只占课堂3-5分钟的活动延长至15分钟。由于话题是学生自己带入课堂的,所以讨论很激烈。这次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现了在语言表达、思辨能力上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不知不觉中教师就把可观的教学方向、目标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要求。

再次,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解决这一难题,取决于教师良好的设计策略、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也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策略。他认为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束定芳教授在他的文章中也指出:“我们评估一个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看他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他解释某一语言现象是否成功,他完成了多少教学进度,组织了多少教学活动,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多少自主学习的策略,整个课堂教学对短期和长 期的教学目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束定芳,2006)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是成功的学习策略使用者。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学生计划、安排、调节和评估自己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对外语学习的成功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提高语言组织、归纳概括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知道所学材料对今后学习的意义,以及对学习任务采用何种策略等。3. 实施真实、可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施真实可靠的学习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针对学生的任何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使学生了解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既不会为眼前取得的进步而骄傲,也不会为暂时的困难而气馁。

②要使学生能够顺利获得考试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学习策略和具备的能力,就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得到相应的训练。就英语专业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吃透大纲,帮助学生达到专业四级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

③应该给评估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时、清楚、易懂的反馈结果。教师通过每课的测验、学生的习作以及课堂演示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予以纠正。

④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和知识,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情感反应。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差,进步反映在语言运用能力上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定差距。但这些学生确实努力认真,与自己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连续的评估,使学生获得个人发展的纵向资料,获得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就感(a sense of achievement)。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达到完美,但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正如一位学生在给老师的反馈中写道:In this semester, I have found some sign of my progress, and my confidence gradually grows, especially when I heard my sound recording being played in the class, when you put “good” on my quiz paper, When you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which I can answer correctly.尽管学生的语音语调还有不足,但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有动力,随着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主动纠正。

总之,民主的评价应该综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评估是为了提升涵盖了自制力、热忱、毅力和自我驱动力的情绪智商,使智力和情感产生互动效应,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主导——主体”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课程讲授或灌输,也不是让学生完全的放任自流,不是学习自由化,而是学与教的有机统一。它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既强调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意识的树立和环境的创设,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它是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取代以“分数”为目标教学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参考书目:

职中《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探索 篇6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学校大力发展汽修专业,而且开设了《汽车专业英语》课程以适应社会需求。然而,很多职业学校为了生存,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数量”而不考虑学生的“质量”。以我学校为例,汽修专业的招收人数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但是学生绝大部分是“学困生”,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初中,还有的连学生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甚至有的小学都没毕业,由此可知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如何了。刚接手汽修专业的英语教学,笔者在发愁的同时也对汽修专业的专业需求和学生情况进行了基本的调查和了解。

1.学生基础令人堪忧

笔者担任12级汽修专业的英语教学,在开学之初,我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了调查。以学生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认知、书写的掌握情况可以略见一斑。

班级人数完全准确人数正确率

5班411230%

6班351028%

7班38924%

一年制26935%

仅从以上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几乎没有英语基础,这样的基础学习专业英语难度很大。然而。基础差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态度问题。有很多学生拒绝学习英语,认为很多与英语无关。长期以来的传统学校教育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没有了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在问卷中有9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会英语,78%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

2.教学大纲要求过高

《汽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针对汽车维修实践中可能遇到的英文资料的类型,如各种符号、标牌、各系统零部件名称、各系统故障码、电路图、汽车维修手册等选用有代表性的实例,用英汉对照讲解,以培养学生汽车专业英文资料的理解能力。而这些要求对于大部分职中学生来说实在太难,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3.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脱节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计划往往根据教材中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学习不同步,且侧重点各有不同,而且英语课仅安排一年,因此很多时候第二年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得不在第一年就提前学习了,等到第二年要用到英语知识时,学生基本上已经遗忘了,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4.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有的中职英语教师缺乏汽修专业的知识背景,难以结合专业进行英语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方法上常常采用传统的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过多地重视语言的输入,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作为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师要适应学生现状,必须结合专业需求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究实践和改革。经过一年的摸索,我终于对汽修专业英语教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专业知识协助英语学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加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在讲“UNIT1汽车基本结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汽车知识结合新学的专业知识,给大家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如果学生讲得不够全面,教师再通过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进而加深印象。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又要具备较高的汽车专业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联手专业教师

作为文化课教师,要重视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要了解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最前沿的知识,以确立实用、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在新学期开学时,英语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认真讨论,指定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授课计划表,对汽车英语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尽量与专业课同步,并且对教学内容适当删减,减掉比较陈旧的知识,增加专业和行业的新要求。

3.明确目标、重树信心

在开学第一课,教师要跟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有关专业词汇,看懂简单的英文标识和提示;简单与客户交流。用十二个字表述就是:设备会用,资料会看,口语应答。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为难情绪,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4.教材调整,降低难度

根据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汽修专业的基本需求,英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汽车专业英语》共有15单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删除空调、电控、混合动力、汽车污染等章节。对于保留的章节,教师也应进行内容精简和优化。比如对于《汽车基本结构》这一章节,课文是一篇近二百字的文章,教师可以提炼出主要学习内容:汽车四大基本结构;汽车心脏——发动机的五大系统和两大机构;底盘的四大系统,三大块内容。这样做就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很吃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5.改变教学形式,互动教学

課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图片,用英语讲解汽车的四个组成部分,以及每个组成部分的构成。这种形式强调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感悟 篇7

1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 很多学校把化学专业英语设为考查科目, 学分少, 课时不足, 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学活动当中。并且, 一些地方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许多学生只重视国家四、六级考试, 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正确态度, 缺少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平时大家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和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候, 接触到的化学专业词汇较少, 他们对专业英语持着恐惧的态度, 特别是对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更是力不从心, 觉得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困难重重, 而且比较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有的同学对化学专业英语课, 能逃则逃, 实在逃不了, 也是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2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 是基础英语与专业的结合与实践, 专业英语在词汇、语法、句法及文风等诸多方面带有很强的专业特色, 同时, 通过专业英语学习, 可巩固基础英语。但是, 专业英语的读写难度远大于基础英语, 因为化学专业英语具有以下的特点[1]:

(1) 语法特点 (有四多) :

(1) 词类转换多;

(2) 被动语态多;

(3) 后置定语多;

(4) 复杂长句多。

(2) 词汇特点:

(1) 词义专一;

(2) 科技词汇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

(3) 广泛使用缩写词并且缩写词的词义专一, 使用频率高;

(4) 前后缀出现频率高。

化学专业英语的特点要求其具有特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专业知识要与外语有机的结合, 教学内容要具有阶梯性、广泛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课堂作为专业英语的实践场所, 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这样专业英语教学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3 提高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3.1 寓乐于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乐趣”。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积极地去接受感性的材料, 从而沟通彼此的心灵;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 从此驱除厌学的心理。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重要的是做到“寓情于教, 寓乐于学”, 实现师与生的良性互动, 教与学的优化结合。同时, 我们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通过多种渠道,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化学专业英语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3.2 精选教材,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化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2,3]。我们选用的化学专业英语教材是由马永祥主编, 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专业英语》 (修订版) 。此书的内容包括无机化学 (元素及周期表、命名、配合物等) , 有机化学 (命名、有机合成等) , 物理化学 (热力学、动力学等) , 化工基础 (结晶、蒸馏等) 等四大方向的典型课文, 内容丰富, 取材新颖, 领域广泛, 文体各异, 句型繁多, 词汇量大, 并且均有注音和一些构词规律, 对一些语法现象也进行了解释和概括。这本教材比较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习与理解[4]。

选择好教材, 我们在授课次序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3]。首先, 给学生讲授大家熟悉的元素周期表。因为大家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且内容规律性强, 简单有趣, 基本上能看懂这部分内容的整篇英文课文, 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比较自信。同时, 由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大部分是该元素所对应的英文单词的前两个字母, 发音也相似,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比较乐意用英文的全称将元素说出来。其次, 在学生掌握元素名称的基础上讲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将无机物大致分为酸, 碱, 盐, 氧化物四大类, 然后逐一对各类化合物进行命名, 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 例如, 以钠元素作为例子, 元素名称钠 (sodium) , Na Cl (sodium chloride) , Na OH (sodium hydroxide) , Na2O (sodium oxide) , Na2O2 (sodium peroxide) 。以钠元素为中心, 以发散的网状形式把各类物质的命名联系起来讲授, 进而总结各类物质的命名规则, 举一反三, 这样既方便讲解也方便学生记忆。同时, 由于专业英语中存在大量词缀, 是词汇学习的重点。学好词缀, 可以事半功倍, 使词汇量倍增。每节专业英语课都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缀的学习, 并尽可能使学生联想回忆包含新词缀的已知词汇。词缀教学中尽可能寻找该词缀的词源, 并采用英英解释, 力求让学生了解或掌握该词缀源头上的意义。这样, 当学生再次遇到包含相同或相似词缀的新词时, 知识迁移的难度会降低。例如, 某些数字前缀, mono- (一) , di- (二) , tri- (三) , tetra- (四) , penta- (五) , hexa- (六) hepta- (七) , octa- (八) , nona- (九) , deca- (十) , 命名时在相应多原子的元素名称前加上数字前缀即可。如Pb3O4 (trilead tetroxide) , P2O5 (diphosphorus pentoxide) , 在氧化物的命名规则的基础上, 加的数字前缀表示各原子的数目即可完成这类物质的命名。

再次, 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进行讲授。通过前面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学生对命名的内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迫切希望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因此, 可以通过对比学习法, 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进行对比学习, 找到它们的异同点, 并且, 同样将有机物进行分类学习, 大致分为饱和烷烃 (alkanes) , 不饱和烷烃类 (烯烃alkenes和炔烃alkynes) , 芳烃, 醇, 酚, 醛, 酮, 酸, 酯等。同时, 通过比较alkane, alkene和alkynes这三类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的命名, 强调后缀在专业英语词汇中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通过后缀来分类记忆专业词汇。例如, 烷烃是以后缀-ane结尾, -ene (烯烃) , -yne (炔烃) , -one (酮) , -al (aldehyde, 醛) , -anol (醇) , -acid (酸) , ester (酯) 等。通过分类学习以及以上构词规律, 掌握简单的有机物的名称, 实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最后, 我们对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盐的性质,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物理化学中的三大定律以及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讲授, 重点讲授化学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通过将专业英语翻译与外语基础知识有机结合, 对长难句进行分析,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后, 根据课堂需要, 选取几篇化学专业的较新的综述性英语论文进行阅读, 让学生根据论文内容, 制作课件进行讲解,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扩充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有所了解, 而且给他们提供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 注重讲授化学英文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以及撰写论文英文摘要的一般要点,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练习综述类的英文摘要翻译成中文摘要, 然后练习把中文摘要准确翻译成英文, 慢慢让他们结合自己做的综合性实验模仿写一些小论文, 训练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7]。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6,7], 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由于不能被这种课堂气氛吸引, 思想早不在课堂上了, 或是对老师讲授的知识, 水过鸭背般, 很快就忘记了, 这样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 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引导与讨论贯穿于整个课堂, 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授。比如, 将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 坐到一起, 教师指定学习内容, 先与学生一起梳理学习涉及到的重要专业词汇, 然后, 给定时间开始讨论学习, 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学习, 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交流, 学习的热情很高。讨论结束后, 随机提问, 让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翻译, 我们发现:学生翻译精准度大大提高, 几乎不用教师修正, 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学生得到教师肯定信心倍增, 上课进度也得到了提高, 小组之间相互竞争, 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而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成为真真正正的学习主体。同时, 运用多媒体[8,9,10], 根据学生喜欢看电影的爱好, 选取一些化学相关的英语电影, 配合上课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例如, 在讲授元素周期表与非金属元素等内容时, 我们选取了《化学元素发展史》这类电影给学生看, 通过观看电影, 学生对元素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并且在观看过程中结合电影的中英文字幕, 可以对部分专业英语词汇与句型进行重现, 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印象, 同时增强对化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了解,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在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增强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寓乐于学,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英语应用能力。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有针对性地研究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通过寓乐于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选教材, 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参与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化学专业英语,化学专业英语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珊.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 2012, 48 (8) :176177.

[2]许庆衍.一本新型的专业英语教材-《化学化工专业英语》[J].大学化学, 1997, 12 (1) :64-66.

[3]赵逸云, 刘光恒, 周骏, 等.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J].大学化学, 2002, 17 (2) :22-23.

[4]马永祥, 吴隆民, 梁永民, 等.化学专业英语 (第三版) [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1-2.

[5]吴燕妮.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感悟[J].广东化工, 2012, 39 (9) :223224.

[6]张艳鸽, 李品.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广东化工, 2011, 38 (5) :283-284.

[7]庞起, 罗济文, 谭明雄, 等.师院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1) :62-63.

[8]陈上, 唐虹, 杨惠敏.基于多媒体软件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及软件开发[J].广东化工, 2011, 38 (12) :147-148.

[9]仰彩霞, 李素芬, 雷翰林, 等.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 (12) :132-133.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8

新疆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农村地区, 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由于学生对语音学习不重视, 只关注英语词汇和语法, 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行, 不会说英语不会影响英语成绩。 此外, 在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下, 他们会用汉语的发音替代英语的语音。 教学环境是一个影响因素, 由于人多, 口语课上无法纠正每个学生的英语发音, 教师只好让学生自主听录音, 采用模仿的形式提高英语语音的发音。 但问题是, 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中学时期学到的错误发音。 除了语音知识的系统讲授外, 课堂教学对英语语音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对单个音素的讲解和操练,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仍然不能有效地进行语音学习。 本文试图通过新疆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的认知调查, 探究学生对英语语音存在的错误认识, 最后通过语音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 实验目的

通过三个月短期语音训练, 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 纠正不准确发音, 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旨在使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语音语调的练习与实践, 学会使用恰当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朗读与口头表达。 本课程以课堂指导为主, 借助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根据个体差异自主学习语音语调的能力。

(二) 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80名新疆高职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三) 实验设计

首先利用问卷调查学生对语音的认识, 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英语语音教学实验班的方法展开研究, 为期16周, 每周两学时。 笔者选取两个班级进行研究, 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采取真实语境下的教学法;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班, 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之前, 两班分别被安排一次语音前侧, 确保两个班的语音水平相同。 实验后对两个班分别安排一次语音后测, 用于检验真实语境下的语音教学方法是否在提高学生语音素质方面更有效。 通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英语语音水平高于控制班。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

学生对英语语音重要性的认识是好的 (M=3.8513) ,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语音对英语学习及掌握其他能力如听、说和单词记忆来说效果显著。 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学习语音的主要因素为: (1) 老师在语音方面的指导作用; (2) 学生自己的母语; (3) 老师的口音 (M=3.5812) , 这意味着学生认为这三个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发音。 此外, 学生认为他们在语音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或训练, 并且他们的音标知识掌握不够。

从问卷我们可以发现, 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及标准发音与其他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是, 这些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并没有受到系统的语音知识的指导和训练。 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很重要, 并且有一半人认为他们的母语或教授的发音对于语音学习会产生影响。 多于一半的学生倾向于模仿老师的发音, 几乎一半学生认为通过自主学习语音可以得到练习和提高。

(二) 语音培训实验分析

为了判定学生的英语语音提高了多少, 首先需要比较每部分在前期和后期测验的平均分。 实验组的前期和后期测验结果:第一部分是测验单元音和辅音的发音, 这部分的均值在前期和后期测验中分别为16.109和27.463, 表明经过16周的语音训练, 与前测和后测验中其他部分的分数相比, 学生的单语音发音提高很快, 原因可能为老师更重视单音训练, 学生花费更多时间练习这些单音的发音。 第二部分是为了衡量语音知识的掌握, 单词重音和连音的前测和后测的均值分别为11.7892和17.8873, 就是说重音和连音也得到提高, 但不如音节发音提高得多。 第三部分为了测试句子重音和连接句中的语调, 前测和后测的均值分别为22.4135和32.6212。 第四部分是为了检验学生日常对话的发音, 在前期和后期测验中的均值分别为5.8532和7.4562, 可以清楚地看到, 经过发音的系统训练, 学生在单词发音和句子层面的发音方面一样提高很多。

四、英语语音教学启示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 向学生出示口腔发音部位图, 让学生对照图用舌头感觉自己的发音器官, 熟悉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的师范作用不能忽视, 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 注意牙关的开合过程, 使学生展开发音规律的学习, 并掌握这一规律, 从而有效认读、识记单词, 提高学生的语音学习能力。 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以用小镜子, 反复模仿练习, 在学生发生语音错误时, 教师要注意辅导纠正。

(二) 强化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的综合训练

有些教师即使音位图讲解到位, 但发音还是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利用计算机, 因为计算机不仅能提供动态图像, 还能提供地道的英语发音。学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情况, 自主地学习, 进度可以自我调整。 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英语录下来, 同标准音进行比较, 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巩固。

(三)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把语音练习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音标的兴趣, 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 通过视、听、说、模仿等饶有趣味的活动及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 体现英语语音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四) 语音强化在各门课程中的体现

按照新大纲的要求, 语音课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进行, 一般高职学校语音课只开一个学期, 每周2节课。 在一个学期内既要讲解语音基础知识, 又要传授基本技能, 学生实际语音操练的时间就会减少。 新大纲要求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训练后, 学生应当达到新大纲规定的语音二级要求, 即 “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 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句和句字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 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 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1]。 因此, 为保证高质量的语音教学, 应将语音课改为两个学期, 每周2节, 因为语音的掌握是长时间教学实践的结果。

只安排语音课是不够的, 还需要语音教学纳入所有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首先, 要搞清楚哪些学生存在语音问题, 是什么样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 同年级的英语教师必须定期召开教学会议, 了解语音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 相互取长补短, 达成教学一致。

语音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个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 要解决语音问题, 英语教师必须相互配合, 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感到他们可以在不同课型上得到老师的帮助, 获得语音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语音技能, 有机会操练语音难点。 在所有的英语课程教学中, 特别是在口语和听力课上, 教师应注重语言教学, 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语音问题, 并给予语音技能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将语音课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 从而认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应有机会接触各类英语的对话, 从而有能力听懂不同类别的英语[2]。 此外, 还应发动所有学生体验其他同学的发音, 并记录有问题的发音, 然后相互学习, 教师要成为观察者、解决问题者, 及总结问题并组织操练的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交际, 注意学生课堂交际中断的地方, 判断引起交际中断的语音特点, 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总结出学生交际中的语音问题, 最后对学生给予反馈[3]。

(五)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看到学生英语语音的个体差异, 善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 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采取相应的灵活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语音和语调, 听力技能和口语都比较薄弱, 但是他们希望在高职学习阶段改进英语语音语调,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有效地用英语交际。 语音的学习需要反复模仿练习, 每个学生习得某个语音或语调的时间不一样, 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能熟练掌握语言技能。

课堂上, 教师要检查布置的语音作业, 如果学生语音语调有问题, 教师就要善于让学生分析自己英语的发音, 总结正确的发音的规律, 比较相近发音因素的区别。 小组活动可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把相同发音规则的单词放在一起, 让学生总结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 对于不规则发音, 学生可以先自主总结出发音规律, 然后小组讨论, 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习, 他们需要积极思维。

(六) 真实语境下的语音教学

为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而进行的交际才是真实语境下的语言交际。 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 交际的双方不仅为了获得信息而交流, 而且为了表达思想和观点而运用语言。 交际的动因是主题或内容, 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 因此, 课堂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交际活动和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 师生就某个问题、概念、观点、事物、人物、现象及经历等提出问题, 呈现给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堂交际活动的真实程度决定了活动的质量, 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语言习得的理论, 设计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堂活动, 然后在课堂上实践所设计的活动, 并在观察课堂活动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改进活动设计, 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的方法, 给学生布置真实语境下的模拟表演任务。 任务的选择是关键, 要体现系统和循序渐进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得到任务后, 学生认真准备, 然后在课堂上展现角色扮演。 在小组操练中, 每个学生都要监测自己的语音语调, 学生也可以在活动后通过录音相互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这样学生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模式, 丰富自己的学习策略。

真实语境下的语音教学应该重视意义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如果只是单纯地操练语音, 就无法将语音学习与语境联系起来, 因为意义是在语境中产生的。 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意味着交际活动要有一个交际结果, 交际结果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本次新疆高职学生英语语音教学实验在提高学生语音语调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实验重视英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速的口腔位置, 词汇和语句重读规则, 各种语调的规则。 除了加强学生辨音能力和朗读训练外, 还采用真实语境下的语音教学实验, 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口讲英语, 监控语音语调正确与否, 从而达到成功语言交际的目的。 如何更好地平衡语言话题的选择和语音语调的监控和提高是今后课堂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摘要:英语语音准确与否对交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80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的调查, 发现了很多问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六周的英语语音培训, 把语音的实际训练作为教学的重心, 将语音的训练与真实语境教学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音能力, 培养语言学习中的自我意识。实验数据表明, 真实语境下的语音教学和自主语音学习对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能力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新疆,高职英语,语音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9

一、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随着各高校对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普遍重视,基础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基础英语教学不够关注,不能基于基础英语教学需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教学手法,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以致基础英语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础英语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一些教师善于将教学重点放在单词、句子等学习上而忽视了培养基础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存在偏差。二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枯燥的基础英语课堂中昏昏欲睡。三是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未能得到合理构建,专业课与相关选修课开设比例控制不当,且随性、繁杂。四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二、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优化教学理念与方法。转变传统以语言、句子、词汇等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提高学生英语实践技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最新的适合学生学习、迎合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都是创新性较高的教学方法。这里以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例,在主题为“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y”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写作之前可以提供写作范文,并基于范文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对范围思想、用语、词汇等各方面的研究,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定得心应手,写作能力自然提升。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基础英语相关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要秩序化、明确化,要凸显基础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基于重难点合理控制课程开设,切忌繁琐复杂。其次,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第二课堂时间。毋庸置疑,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第一课堂形式往往形式化、单调化,很难引发学生的长久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仅要增加第二课堂课时,同时也要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形式,运用讨论、听说等各种训练提高学生质疑、析疑、探疑、解疑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当然,有必要在第二课堂中解决第一课堂的残留问题,巩固学生知识,力求在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提升英语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英语基础知识课堂、英语专业化课程和英语技能培养课程有机结合,科学安排课程,确定总体教学规划。

3.增加实践课课时比重。实践课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将提高基础英语实践课地位,增加基础英语实践课课时作为改革重点。以往基础英语只有理论课,缺乏实践课,而现在增加四分之一实践课是基础英语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因此, 要突出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很有必要。在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基础英语实践课,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课,感受实践课的价值。 课时的增加只能说明实践课得到重视,要想真正实现实践课与基础课的完美协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既能致力于理论研究、又能倾心于实践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基础英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自身素质提高, 为实践教学贡献力量。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10

(一)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意见》还强调, 高职高专是职业教育, 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针对社会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 一般不从专业的角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研性。可见, 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而在于知识的应用性。基于这一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中指出, 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应结合专业学习,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二) 公共英语专业化

我院属于高职高专院校, 根据培养目标的规定, 应向社会输送面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 我院在对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公共英语教育之后, 为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课。并且决定, 自2009—2010年第一学年开始, 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公共英语课由专业英语所取代, 以实现公共英语的专业化过程。在这篇文章中, 笔者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

(一) 教材选择要专业

1. 专业特点

在计算机方面, 我院主要有计算机软件技术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虽然在这几个系所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统称为计算机英语, 但是由于各个系的专业方向不一致,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根据各个系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比如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系所开设的计算机英语课侧重于软件开发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系侧重于网络工程方面,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方面。

2. 教材选择

纵览市面上的计算机英语教材, 大多属于通用计算机英语教材, 其题材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computer hardware (计算机硬件) , system software (系统软件) , application software (应用软件) , multimedia (多媒体) , software development (软件开发) , database (数据库) , 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 。这些教材将计算机软件、网络和应用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覆盖知识面较广, 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但是由于没有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 所以不能实现专业英语的应用性, 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

我院自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以来, 为软件系的学生选择了信息产业部与电子教育中心编写的《IT职业英语教程 (二级·软件类) 》一书, 此书侧重于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 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基本吻合, 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系使用了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 Concepts一书, 此书全而广, 缺乏专业方向性, 所以教学效果和计算机软件系相比稍差一些。可见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

(二) 词汇教学突出专业特点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词汇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虽然同属英语语言这一分支, 但是由于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而具有了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专业词汇上。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将计算机专业词汇的特点讲清楚, 是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教学过渡的关键。笔者在长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中,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词汇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

1. 赋新词

计算机英语中大量的专业词汇在公共英语中也非常普遍, 只不过由于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因而这些词汇被称为赋新词。赋新词虽然不是计算机英语中所特有的词汇, 但由于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而使其原有意义发生了改变, 因而也是最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一类词汇。如下表:

2. 派生词

派生词即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词。在计算机英语中, 尤其以加前缀的现象最为广泛。如:

multi- (多) :multimedia (多媒体) , multifunction (多功能) 。

re- (重新) :rename (重命名) , refresh (刷新) 。

pre- (提前) :preview (预览) 。

un-, in-, de-, dis- (表示否定) :decompress (解压缩) , disconnect (断开连接) , debug (调试) , unhide (取消隐藏) 。

3. 首字母缩略词

首字母缩略词因为其便捷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科技英语文体中, 在计算机英语中也非常普遍。比如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略为CPU, Random Access Memory缩略为RAM, Read Only Memory缩略为ROM。

4. 复合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的新词称为复合词。复合词是计算机新词构成的主要方式。在整个英语的发展过程中, 合成词在构词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为公共英语增添和补充了大量词汇,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方面也是如此。比如notebook (笔记本) , desktop (台式机) , fade-in and fade-out (淡入淡出) , drop-down list (下拉列表) 等。

以上所讲的四种构词方式不是计算机英语中特有的构词方式, 但是计算机英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由这四种构词方式所组合而成。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词汇教学中从这四种最基本的构词方式入手, 向学生讲清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为有效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 教学组织有效利用专业资源

笔者在近几年来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探索灵活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由于所承担的课程为计算机专业英语, 笔者发现, 计算机各系学生在各门专业课的学习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应用软件、编程工具和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 如:Microsoft Office Suite, Photoshop, Visual Basic和Visual C++等。而在计算机英语课堂中引入这些应用软件或编程工具的英文版本作为教学材料则与学生专业课的内容刚好吻合,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使专业英语教学面向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在这篇文章中, 笔者将以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Word 2003为例, 说明如何用英文应用软件组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

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图形用户界面, 其中的元素主要有菜单、选项、按钮等。英文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菜单和选项中融合了大量的IT英语专业词汇,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分配任务或者设置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例如, 下面是一段关于Microsoft Word 2003的对话:

Larry:Microsoft Technical Support, can I help you?

Customer:Hi.I need your help with Microsoft Word 2003.Something went wrong when I was editing a document.There is a line at the top of every page.

Larry:Well, if there is a horizontal line at the top of every page, it is probably because you have deleted the header of your document without removing the underline.

Customer:Exactly!I deleted the header.What can I do to remove the line too?

Larry:That’s not difficult.You can remove the line by editing the border of its header text.

Customer:Please, I need the details.

Larry:Ok, first, in a Word page, go to the View menu, and choose Header and Footer, put the cursor in the Header area, and press control and A at the same time.That will select everything in the area.Then go to the Format menu, and select Borders and Shading.Go to the border section and remove the underline.

Customer:It is done!Thank you so much!

Larry:Anytime!Just call us if you need any help.

这段听力材料是关于微软的技术支持部门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这段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组织课堂:

(1) 模拟问题。这断对话涉及两个角色。Cutomer即顾客, 而Larry是微软技术支持部的工作人员。顾客在开始就提到:

“Something went wrong when I was editing a document.There is a line at the top of every page.”即顾客在Word文档的编辑中遇到

了问题, 具体为所编辑的每一页文档的上方 (页眉处) 都有一条横线如下图所示: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划线部分的提示到多媒体设备前动手操作Word 2003, 并边操作边描述操作过程, 具体如下:

1) Go to the View menu. (到“视图”菜单)

2) Choose Header and Footer. (选择“页眉页脚”)

3) Put the cursor in the Header area. (将光标放到页眉处)

4) Press control and A at the same time. (同时按下CTRL键和A键)

5) Then go to the Format menu. (到“格式”菜单)

6) Select Borders and Shading. (选择边框和底纹)

7) Go to the border section and remove the underline. (到边框部分删除下划线)

当学生操作到第七步的时候, 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对一些菜单及选项的记忆更深刻。同时, 这一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将各类英文软件和编程工具尽可能多地引入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中, 从而有效地利用专业资源。

三、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普遍存在注重阅读词汇, 忽略听说与写作的问题。当然我院也不例外, 在今后的IT职业英语教学中还要加强听说与写作部分的教学, 争取向社会英语方面输送满足IT企业需求的人才。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规定, 高职高专院校要向社会输送面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 我院决定实行公共英语专业化改革, 使公共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作者结合自己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从教材选择、词汇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总结了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公共英语,计算机英语,专业化,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东方汇智专家组.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官方指南.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 高级英语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阶段 测试阶段 合作学习策略

一、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最重要也是最有难度的一门课,高级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尽管多年来高级英语教学一直在不断改进,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在全国各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张汉熙编写《高级英语》上下册,本书集散文、演讲、科学性知识文章、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的英文资料,辅之以注释及各种练习题。应该说,它是多年来应用成熟的教材。但由于教材中作品篇幅较长,文化信息量大,加之教育者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低年级教学时使用的死抠语法和词义的刻板的教学方法。笔者试图从英语专业高年级主要必修课高级英语入手,列举该课程的当今教学的主要特点,并着重分析旨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而对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提升和改造的过程。

二、高级英语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教师备课及学生预习阶段

眼下,全国各高校的多数英语专业的教师仅侧重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如语法、词汇等的训练。从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的角度上讲,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查新词、找例句、做PPT文件展示与课文词汇有关的大量的词典上的条目;而学生则更简单,查查字典,按照上面的词汇释义看正文,看得懂则好,看不懂则干脆放到一边,等到上课时老师来“填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重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教与学之间的过程存在着教师在课程输入上的机械性、盲目性及学生课前准备的被动问题。教师没能在第一时间强调即将学到的这节课是什么文体、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在同类的作品中有什么样的亮点等。

以《高级英语》下册第四课Inaugural Address为例,如果单从文化背景角度上讲,该演讲的作者是一名叫约翰·肯尼迪的美国总统,本文是他的入职演讲,然后一个个讲生词,翻译课文,再挑一些练习题做课后作业,那么编书者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中所添加的注释,以及期望达到的知识输入都已落空。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当指出这篇课文是美国历史上众多著名演讲中的佼佼者,文章词语凝练,气势恢宏,惯用排比、明喻等修辞方法,文章源引包括《圣经》在内的多部经典及历史文献。在文化背景方面,教师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谈到铁幕产生,东西方对峙及冷战的由来,欧洲重建中的马歇尔援助和欧盟的早期发展,世界版图中的朝鲜战争,世界上原有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浪潮等多个史实。而传递这些这些内容应遵循任务型教学法的有关原则,如积极学习原则(activelearning),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将主要预习任务分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将学生分成一个个独立,同时又相互协作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依赖性原则(dependency),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了解,由于各项预习任务的内容和意义涵盖并不相同,它们的存在依赖于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這一基本任务,所以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补充和支持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阶段

目前,在全国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类型以识记性知识为主,教学活动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普遍可以看到的情形可以用“曲高和寡”四个字概括。一方面,张汉熙的整篇的《高级英语》涵盖社会、科学、文化、经济、艺术和文学等各个领域。教材中的课文不论从用词、语法、修辞还是实际理解方面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应试而存在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满足于只理解文章的字表意义,而不对字面下的深层次文化源泉进行探索,之后在与教学最终目的并没有什么紧密联系的考试中取得一个过得去的成绩,这样教师似乎完成了工作,学生也似乎对自己有一个交代,可是这种做法恰恰忽略这门课程的宗旨。笔者认为如要彻底改进高级英语课堂上的各种不足,教师应该采取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CL)策略中的若干原则和做法。合作学习(CL)是一整套旨在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外语教学方法,它以将课堂分为每组4-6人的若干小组为主要表现形式,每个小组成员以合作姿态参与完成小组的整体目标,每名成员的表现会受到整组成员的评估,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靠为一个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锻炼成员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而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努力使学生理解CL模式的实质及重要性,因为没有该模式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就是盲目的、被动的;同时由于这门课程的难度及覆盖面较广的原因,教育者应深知教材内容远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从课堂教学开始在形式上就应采取由易到难、从浅入深的策略,否则会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由于尴尬和害羞而放弃主动学习的勇气。

其次,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可以采取:

1.思考—结对—分享模式(Think-Pair-Share)

在这一课堂模式中学生首先以自由的形式倾听教师和别的同学提出的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或者理解的建议,并记录下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或看法。然后邻近的两人一组,就刚刚提到的问题交换意见,之后每一小组同更大的一组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体意见基本一致的各个学习组,期待在下一步全班课堂的讨论中用更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论点展示自己通过合作学习(CL)取得的成绩。在这里,应注意的是整个课堂讨论和意见交换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充当协调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以确保整体讨论沿着正确和既定的方向进行,并防止在讨论过程中一方小组试图“战胜”另一方。因为这样的形式最终会导致CL的小组的合作形式最终会演变成对抗,甚至会出现为“获胜”而狡辩,进而整个课堂不欢而散。

2.拼图模式(Jigsaw)

此种模式主要为解决高级英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专业很强的术语或语篇内容。由于这些内容比较生僻且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本组负责的内容进行查阅理解,然后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先在自己的小组内就各自搜集的内容讨论和交换意见;之后,每一组选一人代表本组进行展示,教师则负责整个过程的方向监控,并不断地指出各组的成果之间有何联系及它们与本篇课文总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每个人有机会对一部分难懂的课文内容进行“精”理解,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也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倾听和评判别人的展示,并从中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同时,这样的一种模式无疑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树立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从而在语言交际法学习中有所收获;通过这样的互相展示、评判与学习,整个知识量的输入得到加强,而每个人的努力会像一个美丽拼图中的一部分一样变得不可或缺。

3.集体调查方法(GroupInvestigation)

此种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在课堂上无法清晰理解的问题。首先,对于课堂上大家理解有分歧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使课堂重新走回“一言堂”的旧局面,而应帮助学生讨论关于此问题的次命题,组织小组学习。然后,由学生自己确定这部分学习的计划和时间表,自己安排调查的方式。再次,学生各自依据计划进行调查,并在这一过程中互通有无,之后,学生小组在一起讨论调查的结果,分析和评价已经得到的信息,并作出小结,以便使每位小组成员对大命题解决的进度有直接和整体的把握。最后,利用第二课堂或者教师与学生进行辅导答疑的机会将这一总结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或同学之间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透明化,学习形式更多样化,课堂更开放,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高级英语这一课程的学习效率。

(三)高级英语的测试阶段

高级英语的期末测试作用在于鉴定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时段内教学手段的优劣,是高级英语教学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合理的测试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它应当包括命题、考试、试卷评估、成绩分析等部分,而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衔接是期末测试能否实现上述的作用的關键。

首先,从命题上看,笔者认为应该将标准化命题形式与个性化的自主命题形式结合起来,另外在评估学生综合成绩时引入形成性评估模式。从高级英语的教学现状看,大部分教师只满足于从题库和练习题中拿出试题,然后稍加修改以测试学生,而这样做的弊端在于无法直观地考查学生掌握多少课文语篇的精华部分,无法得知学生所学的词语、修辞知识、课外知识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从而导致考试与学生平时学习脱节的情况出现,测试也仅仅是测试,并未起到真正刺激学生学习的作用。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增加与课文及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的主观题型,使之在期末试题中占至少30%。其次,要找到适当的评分方法按合理的比例将学生各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讨论总结情况、课堂知识展示情况及课后小组的集合知识调研情况加入期末成绩中,通过形成性评估成绩的形式体现。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有效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内容。

其次,在试卷评估过程中应逐步淡化主观试题参考答案原先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是使之拥有一个更客观和符合科学规律的作用,主观题评定过程中的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寻找学生答卷的“闪光点”上,允许一些与标准答案不尽相同,但同时经过思考又可以得出道理的答案。在作文评阅过程中除规定的格式及必须表述的观点外,尽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次次用所谓的“范文形式”重复乏善可陈的观点。

另外,成绩分析的工具不应该只是一个表达谁优谁劣的表格,笔者认为在成绩分析工具中除保留原有的评估考试成绩的必要信息之外,应着重强调用直观的图表形式体现出学生的分数区间如何、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主观题得分高低及与以往考试相比较的变化等。在成绩评估的最后,教师应以简略明了的书面方式分析此次考试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各项能力,上一个学期教学环节的得与失,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结语

高级英语这门课程无论从知识量、难度还是从文化的跨度来说,都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头戏。在从业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都是无法避免的。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高级英语教与学的现状,进而指出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及测试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每个阶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案,以期对改进高级英语课堂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笔者认为,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从包括文学、文化、经济、历史、宗教、科技等多方面知识入手,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认真分析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钻研教学方法,力图使高级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为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玮.文体学应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185-187.

[2]姜涛.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3):70-72.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5(8):49-58.

关于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2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及小组讨论的方式, 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以便于案例教学的开展要进行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案例教学前让学生了解每节案例课应该做什么, 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摆放桌椅就座, 下发案例资料。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发言的重点内容进行板书。对学生争论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记录。在学生争论的问题偏离了案例讨论的中心时, 进行适当的干预, 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次数进行记录, 对小组发言的情况进行汇总以便考核。案例分析结束后, 教师一定要进行点评, 然后, 将自己准备好的案例分析参考下发, 以便学生将答案与其对比, 必要时, 可让学生课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并再次进行评价。这样, 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结合实物和汽车专业课程对照讲授

汽车专业英语与汽车专业课息息相关, 学习汽车英语要同汽车专业的专业课联系在一起, 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上, 汽车英语的专业术语频频出现, 要注意对照学习。对于汽车部件总成及检测仪器, 采用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 将具体零部件和机构拿到课堂上, 对照实物讲解;对整车或大型仪器设备, 可在实验室内现场用英语教学。这样, 使学生既学了英语又强化记忆了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充分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 逐步引入“理实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形式

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让学生尝试解读故障诊断仪上故障码, 按照提示信息, 借助英文的维修手册, 提出故障排出方案;阅读维修仪器设备和进口汽车随车说明书等方式, 增加学生对英语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切身感受。以笔者曾模拟过的教学情景为例:在现代新能源汽车展销会, 各种汽车高新技术不断亮相, 其中包括装备先进的HEV (混合动力汽车) 不仅整合了EFI (电子燃油喷射) 发动机还配备了高效的Electrical motor (电动机) , 通过Planetary gear (行星齿轮) 进行力矩合成, 而不是借助AT (自动变速器) , 制动中除了有ABSCM (防抱死制动控制模块) 还有先进的Regenerative brake (再生制动) 功能。让6-8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分别描述混合动力与传统汽车结构上的异同, 自行准备材料, 运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现场推销—讲解、演示和交易。按照座位划分小组, 选出组长, 分配角色, 模拟销售经理、汽车工程师及顾客间的对话。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材料, 用英语从各个结构上准确描述混合动力汽车比传统汽车的技术领先之处, 并能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产品。

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第二课堂

为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足锻炼, 该课程在设置上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车间, 到汽车销售服务四S店以及汽车展会上, 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课程教学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理论课程配套实训, 专业训练课程以模拟仿真为主要手段, 鼓励学生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学实训车间, 发展校外实践基地, 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 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 按照工作岗位对外语能力的要求, 按照企业, 特别是合资、外资企业对员工外语水平的要求, 组织实施教学。实现了语言实践运用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样、课堂外语教师与企业外方人员一样;外语学习内容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更新;教学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五、改革考核方式, 巩固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目前所实行的大部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 很多仍然是以卷面形式开展, 考的仍然是硬背的死知识而不是应用的活知识。所以个人认为, 阶段或期末考试完全可以放在实习车间进行。我们可以作合理的拓展, 可以通过企业调研, 将4S店等汽车维修或销售企业面试, 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常用英语口语表达等作为考核内容。

以上是我从编写《汽车英语》校本教材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将不断完善这些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汽车行业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汽车业人才。

摘要:教学方法的探讨是许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试从《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角度探索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艳:《汽车专业英语》 (第1版)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子宫下段横切口下一篇:浪漫主义时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