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洗剂

2024-09-26

中药洗剂(通用7篇)

中药洗剂 篇1

湿疹是常见的临床皮肤病, 主要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患者的真皮浅层以及表皮产生过敏性炎症, 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多种多样的皮疹、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对称分布、容易转变为慢性疾病等[1]。 湿疹在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但主要在冬季复发[2]。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与西药洗剂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比较, 综合、科学、客观地总结出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自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60 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洗剂治疗, 男患者14 例, 女患者16例, 年龄为 (2~87) 岁, 平均年龄 (48.2±4.5) 岁。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洗剂治疗, 男患者15 例, 女患者15 例, 年龄为 (3~89) 岁, 平均年龄为 (50.4±2.7)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局部外洗或外用, 且均使用RCTs03009—2012 中药洗剂, 每天使用2 次, 每次使用20 mg/L, 并且要持续使用2 个疗程 (1 个月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的给药方式是口服或输液, 且均使用CCTs03005-2012 西药洗剂, 每天使用3 次, 每次使用50 mg/L, 并且要持续使用3 个疗程 (1 个月为1 个疗程) 。

1.3 评价指标

局部瘙痒症状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变化 (痊愈、显效、无效) ,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无局部瘙痒, 而且无反复发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但是存在少数的局部瘙痒, 且瘙痒的程度患者能够承受, 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无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 敏感程度的变化、治疗的安全性 (有无副作用) 、患者的满意程度等[3]。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采用%表示, 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局部瘙痒的比较

该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 经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局部瘙痒症状比较, 见表1。

2.2 复发情况比较

该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 经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情况比较[有效率= (两次的例数+三次的例数) /总例数], 见表2。

2.3 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该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 经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 见表3。

2.4 敏感度比较

该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 经临床治疗后, 观察组30 例患者中, 有4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强, 可达到只要一接触, 就身体不适的状态, 有11 例患者对冷空气、 潮湿环境的敏感中等, 身处其中2~3 h, 便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有15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较轻, 病情复发。 对照组30 例患者中, 有7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强, 可达到只要一接触, 就身体不适的状态, 有17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中等, 身处其中2~3 h, 便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有6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较轻, 病情复发。 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复发情况。 具体情况详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越来越受到重视。 西医有相关研究[4], 称西药治疗湿疹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2%-85%, 而我国的中药研究表明[5], 中药治疗湿疹的有效率可以达到83%-95%, 且中药的不良反应相对于西药比较小, 甚至无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所以,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3.1 局部瘙痒改善的评价

此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中, 采用中药洗剂治疗的30 例患者, 经临床治疗, 有10 例痊愈, 18 例显效, 而采用西药洗剂治疗的30 例患者, 有11 例痊愈, 14 例显效, 但是痊愈的11 例患者有6 例复发。 而采用中药洗剂治疗的患者, 由于中药的副作用小, 不利于致病因素的形成, 从而无人复发。 这就说明,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是一项复发率小, 能够使局部瘙痒症状彻底治愈的良好的临床方法。

3.2 复发率评价

此次调查研究的60 例湿疹患者中, 采用中药洗剂治疗的30 例患者, 复发两次的患者有17 例, 复发3 次的患者有11 例, 总有效率为93.33%, 而采用西药洗剂治疗的30 例患者, 复发两次的患者有12 例, 复发3 次的患者有10 例, 总有效率为73.33%, 中药洗剂治疗方法对复发次数的控制明显的要优于西药洗剂治疗方法, 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 避免造成慢性疾病, 为临床治疗降低安全风险, 可以说中药洗剂治疗湿疹, 是有效控制复发的重要途径[6]。

3.3 满意度评价

此次调查研究,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为76.67%, 其中有9 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有14 人对治疗效果满意, 而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为53.33%, 其中有6 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有10 人对治疗效果满意。 这也从侧面说明: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洗剂治疗, 能够普遍地被患者认同并接受, 自然而然, 对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也大大提高。

3.4 敏感度评价

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等的敏感度越低, 则发生湿疹的可能性越小[7,8]。 此次调查研究中, 观察组15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等的敏感度轻, 而对照组只有6 例患者对冷空气、潮湿环境等的敏感度轻, 因此对照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自身的敏感强度, 降低湿疹的发生。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临床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波, 赖彬, 黄迎玉.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9) :21-25.

[2]柴维汉, 王英杰, 王海瑞, 等.中药洗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8 (6) :365-366.

[3]谢新妹, 潘辉志, 谢思文.外用中药洗剂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4) :561-562.

[4]孙会.丙酸氟替卡松软膏联合中药洗剂治疗肛门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 (1) :26-27.

[5]高峰.中药外洗治疗肛周湿疹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2) :102.

[6]高启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0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52) :92.

[7]钟有芳.中药洗剂加艾洛松治疗肛周湿疹5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9) :665.

[8]惠媛, 贺向东.中药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9) :759-759.

中药洗剂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肿胀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3例;年龄18~55 (39.71±13.52) 岁;骨折类型:横型骨折34例, 粉碎性骨折11例, 纵型骨折5例, 斜型骨折4例, 撕脱性骨折1例;固定方法:13例石膏固定, 29例钢丝固定, 13例张力带固定。对照组:男33例, 女22例;年龄18~59 (38.93±11.78) 岁;骨折类型:横型骨折33例, 粉碎性骨折11例, 纵型骨折4例, 斜型骨折5例, 撕脱性骨折2例;固定方法:12例石膏固定, 31例钢丝固定, 12例张力带固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固定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骨折处均伴有明显的肿胀;所有患者均为外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为髋骨骨折伴有膝关节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可能对关节功能造成影响的疾病的患者, 包括神经病、牛皮癣和急性创伤等疾病;排除伴有严重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中药洗剂方为: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川羌活、灸附子、千年见、威灵仙、嫩桂枝、西秦花、独活、路路通、生麻黄、南红花、川椒目、苍术、灸草乌各10g, 混均后碾为粗粉末。使用熏蒸机对患者的骨折肿胀处进行熏蒸, 并同时对肿胀处进行湿敷治疗, 2次/d, 疗程为14d。一个疗程后肿胀未消, 继续治疗, 至患者的骨折处肿胀消退为止。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骨折肿胀的常规治疗。包括局部制动治疗, 15mg七叶皂苷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 250ml 20%的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7d。一个疗程后肿胀未消, 继续治疗, 至患者的骨折处肿胀消退为止。

1.4 疗效与肿胀判定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的疼痛、肿胀消失, 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 在治疗15d以后, 健肢、患肢周径差0~0.3cm;好转:患者的疼痛、肿胀明显减轻, 关节活动部位受限, 在治疗15d以后, 健肢、患肢周径差0.3~0.5cm;无效: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 无明显变化。

肿胀程度:I级:患肢处的皮肤要比正常的皮肤紧张, 存在皮纹;Ⅱ级:皮温稍高, 皮纹消失, 患肢皮肤较紧张, 没有出现无张力性水疱;Ⅲ级:皮纹消失, 患肢处皮肤紧张发亮, 皮温有明显的增高, 有张力性水疱存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肿胀是骨折的常见表现, 尽快消除肿胀在提高骨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肿胀消退较慢, 且效果并不理想。中药洗剂熏蒸湿敷可以有效的松软患者膝关节周围的组织, 疏筋活络, 活血化瘀, 对患者的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2]。方中所用的透骨草、防风、川羌、荆芥、防己活具有良好的祛湿除风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灸附子、威灵仙、千年见、嫩桂枝、独活、西秦花、路路通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以及舒筋止痛的作用;生麻黄、川椒目、南红花、灸草乌、苍术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 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诸药合用, 可以有效的起到活血化瘀、袪湿除风、疏筋活络的作用, 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的肿胀。同时, 熏蒸湿敷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可以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3]。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 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骨折肿胀具有操作简便、无皮肤损害、疗效确切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肿胀的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骨折肿胀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中, 临床治愈36例, 有效14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中, 临床治愈23例, 有效17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骨折肿胀具有操作简便、无皮肤损害、疗效确切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肿胀,中药,熏蒸,湿敷

参考文献

[1]伍星.髌骨环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髌骨骨折44例[J].湖南中医杂志, 2010, 26 (6) :53-54.

[2]朱惠芳, 朱炜.中药熏洗对髌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 19 (2) :165-166.

中药洗剂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 每组5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27例, 女23例, 平均 (53.5±6.6) 岁;对照1组男25例, 女25例, 平均 (52.6±6.2) 岁;对照2组男27例, 女23例, 平均 (53.1±7.1) 岁。3组患者病程均为1个月~20年, 所有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等各方面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①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四肢麻木、疼痛、肌无力, 感觉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

1.3 治疗方法

所有3组患者在保持原来的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的基础上,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 并给予温经通络熏洗方外洗。温经活络方组成:当归、桃仁、红花、川牛膝、威灵仙、桂枝各20 g, 鸡血藤30 g, 花椒5 g。使用方法:将药煎取5000 ml, 患肢隔药液先熏, 待药液温度冷至35℃左右, 将患肢放入药液中浸洗40~60 min, 每日早晚1次, 12 d为一疗程。对照1组采用单用西药降糖药物, 维生素B1 100 mg, 维生素B12 500 μg肌肉注射, 1次/d, 并给予治疗组等量温药水熏蒸 (温度、方法、时间与治疗组等同) , 每日早晚一次, 12 d为一疗程。 对照2组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内服中药, 并给予治疗组等量温热水熏蒸 (温度、方法、时间与治疗组等同) 每日早晚1次, 12 d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体征明显恢复, 肌电图显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和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体征基本恢复, 肌电图显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肌电图基本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48%和70%, 与治疗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1。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3结论

随着我国人群结构日益老龄化, 糖尿病患者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也随之增多。过去对该病的治疗以单纯的西药为主, 可疗效往往不佳, 且停药后症状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极大的痛苦与负担。今年来随着中医越来越受世人瞩目, 中医疗法也逐渐应用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病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病发病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称“消渴”病, 而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则属于“消渴”日久导致的“消渴病并发麻木、痹症、萎症”之范畴, 其病理如《类症治裁.痹症》所言:“诸痹……良由营卫先虚, 腠理不密, 风寒湿趁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 不能宣行, 因而滞留。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糖尿病所造成的代谢异常, 往往会影响到神经细胞的糖代谢, 进而影响到人体神经系统, 由此引发末梢性、感觉性神经病变, 即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 一般为对称性的, 从足趾开始, 随着病情进展, 足以及小腿呈典型的短袜套型感觉障碍, 晚期可累及躯干, 如果累及粗纤维, 则表现触觉、压觉、震动觉和关节位置觉丧失, 腱反射消失等[1]。笔者进行本研究, 应用中药洗剂加以中药熏洗法, 通过药与热的协调作用, 使药力直达病症所在, 活血化瘀, 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 解挛消肿, 疏松腠理, 加快并加大的药物的吸收, 提高疗效, 由此改善血糖病徵和血管障碍,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西方医学认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主要由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引起, 从而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这与中医通脉活络的思路一致。笔者本研究中应用中药洗剂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 值得推广, 但仍需摸索辨证论治的规律, 结合西医对本病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 借鉴西药见效快, 作用强的特点, 加以中药洗剂熏洗, 辩证准确, 把握病机, 对症下药, 完善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治疗, 探索更加有效、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中药洗剂 篇4

关键词:中药洗剂,糖尿病,下肢神经痛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下肢神经痛现象, 在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时, 采取中药洗剂治疗使得止痛效果更为良好, 有一定的积极临床影响。本文就此对中药洗剂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出现下肢神经痛的糖尿病患者46例, 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

西医组中有23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23~79岁, 平均年龄为 (46.5±11.3) 岁, 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有8例。病程为6个月~5年, 平均病程为 (2.3±1.1) 年。中药组中有23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 患者的年龄段在22~78岁, 平均年龄为 (47.5±10.3) 岁, 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有9例。病程为6个月~6年, 平均病程为 (2.7±1.3) 年。两组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情况、疼痛部位以及身体情况等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两组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中对西医组中的患者使用维生素1、维生素2以及布洛芬等药物的使用, 而对中药组中的患者采取中药洗剂进行治疗。其中药方为:牛膝、川断、知母、桑枝、忍冬藤、络石藤、丹参各15g, 生地、威灵仙各20g, 天花粉、白芍等各10g, 穿山甲9g, 乳香6g。根据患者的疾病改变情况对患者的用量进行适当调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并且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止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其中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而组间资料对比方法为t检验、χ2检验。P<0.05时, 差异有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中的相关数据资料可以得知, 相对于西医组, 中药组中的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的止痛慢, 但长期止痛效果好, P<0.05,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相关数据资料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 患者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其中患者易出现糖尿病性的下肢神经痛现象, 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且对于糖尿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阻碍, 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 对于出现下肢神经痛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治疗, 减轻患者的疼痛[1]。而在对患者进行止痛处理方式的选择时, 通常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对患者进行维生素1、维生素2以及布洛芬的使用, 从而使得患者的疼痛感有一定的减轻。但是对患者进行频繁的相关药物治疗, 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耐药性从而使得止痛效果较差[2]。

而相对于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进行西药的止痛处理, 对患者进行中药洗剂的使用, 使得患者的疼痛有一定的减轻, 且药物作用持久, 相关副作用较小[3]。由表一中的相关数据可知, 相对于西医组, 中药组中的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的止痛慢, 但长期止痛效果好, P<0.05,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以, 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痛患者采取中药洗剂治疗, 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 且临床止痛时间更为持久, 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伟凡, 郗海铭.中药加芒针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8 (5) :317-317.

[2]仇朝晖.中药洗剂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C].//山东中医药学会全省第十次糖尿病会议论文集, 2010:1-3.

中药洗剂 篇5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1]。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由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智力下降,并可有癫痫发作的可能。现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等种种因素,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在2‰左右,现有脑瘫患儿就已经达到100多万。引起脑瘫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达1/3以上。常见因素有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脑损伤、脑出血、败血症等[2]。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脑性瘫痪(脑瘫)病名以来,国内出现了研究脑瘫的热潮[3]。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由于小儿的生理特殊性,西药治疗往往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中医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治疗小儿脑瘫上脱颖而出,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其中中药浴洗剂法就是一种,并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2 中药浴洗法的原理以及配方

中药浴疗法是一种给药途径独特的方法,如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中药药浴是通过局部洗浴治疗全身疾病,借助浴水温热之力和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而现代医学认为,药浴主要显著地改善肢体血容量,调节血流量,且对肢体血管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药浴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透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和扩散等途径进入体内,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增加了病灶局部的有效药物的有效浓度,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湿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体内氧化过程,增强新陈代谢,使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各大医院所使用的中药浴洗剂虽然不全相同,我院根据目前报道的文献并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摸索实践出以下处方:红花15g,当归15g,川断15g,黄芪10g,木瓜20g,伸筋藤15g,独活20g,川牛七15g,桑枝15g,桂枝10g,葛根15g,狗脊15g。

3 中药浴洗法的临床应用

梁洁[4]等从86例脑性瘫痪(CP)患儿其中46例年龄小于18个月患儿中,进行中药浴洗,总有效率达95.7%,疗效比大龄儿童好,进一步证明年龄越小,浴洗疗效越好。这也符合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研究还发现,浴洗温度对疗效起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得出最佳疗效的水温因素,还需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赵勇[5]等根据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的不同,创造了小儿康复药浴方、硬瘫浴洗方及软瘫浴洗方。在中药浴洗式水疗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推拿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刘教授还指出,药浴应严格掌握适用症,不可滥用。白国芳[6]等将31例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患儿随即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浴。结果表明,一个月后治疗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增加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中药浴洗治疗脑瘫儿有显著疗效。张健[7]等随即对94例脑瘫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配合常规疗法,同单纯用常规疗法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77.3%。研究表明中药浴洗对小儿脑瘫运动有显著的影响。何雁梅[8]等将100例脑瘫患儿随即分组,对照组以中药水疗法进行治疗,以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9]对痉挛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中药水疗对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赵勇[10]等采用中药浴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障碍,短期内可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小腿三头肌痉挛,可作为痉挛型脑瘫临床辅助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4 展望

目前虽然中药浴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的化学成分不明确;复方中中药的种类以及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应用时,浴洗的温度、剂量、浓度没有规范化;临床上使用时操作规范不统一等。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该针对

类风湿关节炎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缩写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千分之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深入研究中,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可以说RA的免疫治疗仍然具【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又叫做类风湿,是临床常见的骨状症性疾病的一种,被认为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所引起,通常与患者内分泌情况、遗传因索、细菌和病毒感染、社会环境的差异、患者心理发生变化、患者的职业以及日常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外病变、多滑膜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以及慢性关节炎等,所以被认为是患者本身免疫炎性疾病[1]。患者的发病部位包括足、腕、手等小关节部位,通常伴随骨骼或肌肉萎缩的现象,患者容易产生致残现象。现在笔者针对其免疫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RA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通常来说,RA的产生往往与患者自性的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达成共识,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更好的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提高中医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浴洗剂目前在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为形成规范的脑瘫中药浴洗剂在临床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近几年关于中药浴洗剂在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全文,从科学的统计学角度对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药浴洗剂的临床效应与中药的种类、比例搭配、浴洗温度、浴洗时间等有关。结论 其在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亟待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药浴洗剂,小儿脑瘫,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27(2):162-163.

[2]李林,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491-494.

[3]孙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1:7-9.

[4]梁洁,马占敏,赵向,等.中药药浴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17.

[5]赵勇.刘振寰教授应用药浴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7,3(1):12.

[6]白国芳,陈素菊,张良等.中药浴牵拉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13-214.

[7]张健,杨正,刘玉敏.中药药浴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7,26(10):664-667.

[8]何雁梅.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3):212-213.

[9]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

中药洗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88例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不予缝合的患者, 男54例, 女34例, 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成A组和B组, 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为研究组, 44例, 男28例, 女16例;B组为对照组, 44例, 男26例, 女18例。两组均为≤7 cm的低位直肠癌的患者, 病变广泛, 局部淋巴结存在不同程度转移。病理学分型, 其中粘液腺癌21例, 低分化腺癌18例, 中分化腺癌25例, 高分化腺癌18例, 肛管鳞癌6例。临床分期:其中Dukes B期55例, Dukes C期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方法、Dukes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检查, 了解有无肺肝等远处转移, 对手术的耐受性、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术前讨论评估。A组:术后3~5 d取出会阴部填塞的纱布, 7 d开始用自制中药熏洗剂 (黄芩、黄柏、血竭、乳香、没药、芒硝、白芷、甘草。上述药物均为20 g加减) 治疗, 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加入3 kg开水中, 先对会阴部切口进行熏蒸, 等水温下降到适宜温度后坐浴, 坐浴时间为30 min, 2次/d, 坐浴时可适当活动臀部, 以便使药物充分和创面接触, 以增加疗效。B组:同样术后3~5 d取出会阴部填塞的纱布, 7 d开始温开水进行坐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周按FOLFOX4方案给予相应的术后化疗, 共6个周期。本研究组中的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为 (46.0±3.5) d, B组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为 (65.0±4.5) d, A组患者未出现感染、窦道等并发症, B组会阴部切口感染6例。两组患者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 P=0.042) 。

3 讨论

Mile’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初处理会阴部切口的办法是用纱布填塞骶前间隙并敞开引流的方法, 但术后会阴部切口不能一期缝合的患者将忍受巨大的痛苦及心理创伤, 繁重的换药及护理工作量也使医护人员疲惫不堪, 一期缝合能缩短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长期换药的痛苦, 也有的学者采用负压吸引来促进骶前间隙积液引流, 同时也可刺激伤口肉芽组织的增生, 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4], 可以看出, 如何能够促使会阴部切口快速愈合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Mile’s手术范围大, 术后骶前渗液如不能迅速排出, 很容易继发感染, 术前肠道准备的优良和术后骶前引流的通畅是会阴伤口Ⅰ期愈合的重要保证。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相当一部分不宜行一期缝合, 如彻底清除坐骨直肠窝及周围的组织、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术中游离直肠时不慎致使直肠破裂, 污染手术区域等[5]。宜使会阴部切口予以开放, 会阴部切口不缝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骶前间隙引流的通畅, 从而也有利于术后切口的愈合。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会阴部切口平均愈合天数为 (46.0±3.5) d, 和周青等[6]报道的结果相近, 较学者刘川[7]报道的开放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 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笔者所在科室中药熏洗方剂由黄芩、黄柏、血竭、乳香、没药、芒硝、白芷、甘草8味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伤口之功。中药熏洗具有疏通气血、散瘀化滞、消肿止痛功效, 能使术后创面尽快修复。患者行熏洗坐浴时, 其药物热力能够降低局部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 缓解痉挛, 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改善新陈代谢[8]。中药熏洗法经皮肤、孔窍直达病灶, 不经脾胃, 对脾胃无影响, 使药物直达病灶, 减少了肝脏的第一关卡效应, 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和局部血药浓度, 同时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创面, 修复创面黏膜, 减轻创面的炎症和水肿, 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修复黏膜、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本方剂中诸药价格便宜, 绿色经济, 而且方便实用。

方中黄芩、黄柏味苦性寒, 能清热燥湿, 有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同时亦能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增加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 促进创面的愈合;血竭有活血定痛之功效, 缓解患者局部疼痛, 可促使患者早日起床, 避免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致命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可改善局部循环, 改善局部组织内的血流状况, 使局部抗病能力大大增强;乳香、没药可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保证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 促进手术创面的修复;白芷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 其主要成分呋喃香豆素具有明显的解热抗菌、止痛、生肌愈疡作用, 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芒硝是一种矿物质, 主要成分为硫酸钠, 可内服、外用。本方外用是利用其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收敛创口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使上述中药成分相得益彰, 调和药性, 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诸药的配伍煎熬后局部应用于会阴部的手术切口, 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之功, 显著缩短了创口的愈合时间, 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 该方剂可促使伤口愈合, 显著减少创口愈合天数, 降低手术创面的感染几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且价格便宜, 应用方便, 患者容易接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耐受性好, 疗效满意。但本研究组的病例相对较少, 中药配伍及炮制的方法等对疗效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洗剂促进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不予缝合的患者88例, 其中应用自制中药熏洗剂熏洗会阴部切口44例 (A组) , 同期应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切口44例 (B组) ,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愈合天数 (46.0±3.5) d, B组愈合天数 (65.0±4.5)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制中药熏洗剂可明显促进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愈合, 缩短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 无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熏洗剂,会阴部切口

参考文献

[1]Siegel R, Desantis C, Jemal A.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14[J].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4, 64 (20) :104-117.

[2]汪建平.重视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33 (8) :622-624.

[3]杨小冬, 黄平, 王锋, 等.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4, 13 (8) :617-620.

[4]Moreno S C, Manzanera D M, Clerveus M, et al.Pelvic reconstruction afte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the rectum[J].Cir Esp, 2011, 89 (2) :77-81.

[5]池澈, 马骥, 熊在平, 等.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 (11) :830-832.

[6]周青, 张汝一.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对APR术后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J].贵州医药, 2015, 40 (2) :139-141.

[7]刘川.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部切口二种处理方法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 2013, 15 (10) :1516-1517.

中药洗剂 篇7

关键词:中药三黄洗剂,湿敷,湿滞血瘀型,复发性丹毒,护理

丹毒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感染性皮肤炎症,病原菌常于皮肤黏膜轻微破口侵入,亦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1]。我科常规治疗丹毒的基础上,结合三黄洗剂冷湿敷加外擦莫匹罗星软膏及中医辨证护理,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湿滞血瘀型复发性丹毒病人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0岁~85岁,平均50.1岁;均无青霉素过敏史;病程均为10 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青霉素320×104 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10 d;外擦莫匹罗星软膏;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三黄洗剂冷湿敷治疗及中医辨证护理。三黄洗剂由黄芩、黄柏、苦参、大黄组成,由我院制剂室将中药煎制成三黄洗剂,每瓶20 mL。操作步骤:充分暴露患处,取冰箱冷藏的三黄洗剂倒在二层厚度的无菌纱块上,敷于患处,完全覆盖过患处1 cm~2cm,敷2 min更换1次纱块,连续重复5次为1个操作过程,干后外擦莫匹罗星软膏,间隔2 h~3 h后重复上述操作,每天冷湿敷3次。用药护理:注意局部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有无减轻,水疱有无破损,皮肤有无瘙痒感,避免搔抓,充分暴露患处,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卧床休息,抬高制动患肢,促进肢体血液回流,冷湿敷时动作宜轻柔,避免强扯纱块,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大量使用抗感染药物,易致病人菌群失调,注意观察病人口腔有无真菌感染。生活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静,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温度、湿度适宜,接触病人前后洗手,适当床边隔离。情志护理:湿滞血瘀型丹毒的病人,宜心绪烦忧,疼痛难忍,治疗过程应做好情志护理,对病人有益的健康教育,讲明七情致病的原理,消除不良的精神因素,缓解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悲观情绪,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配合治疗及护理。膳食护理:湿滞血瘀型丹毒病人的膳食原则为清淡,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忌辛辣、油腻、煎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忌酗酒。③10 d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人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

1.2.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患处皮肤颜色由红色转为正常,肿胀消失,患处皮肤颜色由红色转为正常,肿胀消失,起皱,温度正常,无痛。显效:患处颜色由鲜红色转为黯红色,肿胀消失,起皱,温度正常,无痛。有效:患处皮肤颜色为黯红色,肿胀减轻,皮肤有皱纹,温度仍偏高,压之疼痛。无效:治疗前后患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无明显变化[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发生是由于血热内蕴,郁于肌肤,复感风热湿邪,内外合邪,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之间,不得外泄,蕴热为病;皮肤破损感毒、酗酒、全身营养状况不良、正气亏虚、卫外乏力,均与丹毒的发生有关。湿滞血瘀型丹毒见于复发性丹毒[1]。《外伤科学》方中黄芩、黄柏有清热解毒功效,苦参、大黄有清热利湿作用。我科将三黄洗剂冷湿敷患处,能起到减少渗出、利水消肿、镇痛的功效,外擦莫匹罗星软膏起到保湿、抗感染作用,同时结合抗生素治疗。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4.

上一篇:可转让性下一篇:自主开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