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025-01-23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通用12篇)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篇1

艺术门类的相通使得诸多艺术种类都有着彼此的交汇, 其中, 音乐与美术的交汇点有很多, 尤其是美术领域的色彩学与音乐的交汇可以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笔者在翻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 发现关于动态色彩与音乐的交互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 将试对此课题做一番探究。

(一) 思路来源:色彩与情感的主观对应

色彩的情感化是指色彩中所带有的光感信息被人类的视觉器官所采集, 而后在视神经的作用下在大脑中形成思维, 最终在对自身经历的主观联系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知。目前, 在色彩与情感对应关系的研究领域, 前人已做出了一些有所共识的判断。如, 在视觉色调方面, 人们总结出冷、暖、中性三种色调。人们在看到红、橙、黄等暖色调的颜色时, 会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情绪冲动的反应;而在蓝、蓝绿等冷色调的作用之下又会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中性色调的绿使人联想到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前人为我们提供了色彩与情感的主观对应, 也有诸多外国学者曾经利用色彩与测试者的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来阐释不同颜色对人类情绪所带来的起伏变化。这些为笔者提供了研究动态色彩与音乐情感交互方法上的启发, 也是下文将会提到的基于“Waves”波形及频谱插件 (它是一系列混音插件、效果器插件的总称, 在电子音乐界比较常用, 目前最高版本为14.0) 的音乐色彩情感分析的思路来源。

(二) 对音乐与动态色彩交互的思考

关于色彩与音乐的互动, 较典型地体现在近年来兴起的“色彩音乐”, 特别是其中的“动态色彩音乐”艺术实践中——这种艺术综合了音乐、美术、声学、光学、电子等多门学科思想。色彩音乐设备大多以电子控制装置为基础, 对音乐设备进行色彩的操控。音乐信号通过电子装置时, 其中一部分控制光源亮度, 另一部分通过分频器分成高频、中频、低频三个通道——分别与红、绿、蓝三组彩灯相联系, 彩灯的色彩将随着乐曲的抑扬顿挫变化而变化。

但是, 电子装置的色彩音乐有很大的局限性——色彩只能映照在特制的屏幕上, 屏幕上幻象万千, 仅供近者享受, 远者却只闻其声, 不见色彩。激光的兴起使色彩音乐得以发展, 如, 音乐喷泉作为色彩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不可不提的典型创造,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喷泉呈现方式, 是色彩音乐与情感内容相结合的划时代产物。今天的色彩音乐艺术已突破屏幕的局限, 不断地制造出更多交互性更强的产品与设计, 随旋律的进行, 色彩与图像在空中相应地演变。人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可同时感受到来自色彩的艺术熏陶, 色彩美与音符美的双重艺术质感得到更好的诠释与展现。

关于动态色彩与音乐情感的交互, 笔者将通过把音阶、音程、和弦、调性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与色彩逐一对应来展开思考。

音阶与色彩大众通常所说的音阶包含了七个基本的单音 (不考虑变化音) 的循环排列。不同的调从不同的音高开始其循环, 但一定要到起始音的八度上结束。而对于白色光的成分 (即彩虹的颜色) , 许多文化都认为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 并且还能进一步析出。“七个音阶”和“七种色光”同样指向数字“7”, 人们便很容易将这两者进行对应联想, 由此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

先后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对此进行了各种探索, 坊间也流传了不少相关的传说。在当今, 有钢琴品牌设计“色彩钢琴”的概念产品, 将琴键做成不同的颜色, 直观化地表现出乐音与色彩的联系。然而, 钢琴的琴键虽然做了色彩的对应, 但是在交互体验过程中依然会造成音阶的混乱, 因此有人对此进行了调整, 将不同八度之间的色彩通过明度或饱和度来控制, 更科学地梳理和应用了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音程、和弦与色彩音程与和弦是另外两个关键的音乐要素——音程由两个音组成, 和弦由三个或者更多的音组成, 与音阶通过横向的发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起伏不同的是, 它们通过纵向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来控制音乐的整体风格。当音程、和弦与动态色彩联系在一起时, 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进行单纯的主观对应, 很容易造成受众的思维定式, 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情感反馈。因此, 可借助理性化的数据思维来进行分析。如, Waves波形及频谱插件的音乐色彩情感分析便是一种这样的工具。不同和弦之间的差异, 很多时候能通过波形和频谱非常理性化地呈现出来。

这种分析可应用于一种有代表性的可体现出色彩和音乐情感关系的产品——将彩色灯效与音响结合起来的“色彩音箱”。目前市面上的所有色彩音箱都是单一颜色的变化或者闪烁, 而且色彩与音乐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同步对应关系。如果利用Waves波形与频谱来对色彩与音响交互模式进行分析, 则能找到某种基于理性 (而非主观判断) 的“色彩音乐”设计思路。

调性与色彩我们知晓, 大调所对应的通常是明朗、开阔、辉煌的特质, 小调则常表现出阴暗、狭隘、暗淡的个性。在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上, 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都做过相关的研究。然而, 他们所提到的对应关系都是根据自身的音乐写作经验而来的。那么, 如何寻求一种理性化的音乐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就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前人对于音乐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的认识往往是单一化的, 如果通过对波形与频谱进行理性分析, 可能得出很不一样的认识。从理性化的数据中看到的对应关系是可以为我们的动态色彩音乐生活提供多元化的思维结果的。

(三) 动态色彩与情感表达在音乐领域的应用

利用音乐情感与色彩情感的对应, 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感受。用一种理性化的数据对应关系来认识动态色彩情感在音乐当中的对应关系, 就可能制作出更多科学、理性的, 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音乐交互应用产品来造福人类。

目前, 在动态色彩在音乐情感领域里的应用不是很多, 前文提到的“色彩音箱”是典型的一种。下面就此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在“色彩音箱”领域, Sonos算是走在前列的制作公司之一, 其设计中带有许多交互性的内容, 在使用户完成体验的同时增加对音箱设备的全新接触方式——这也是增加人与设备互动的较新尝试。

Sonos音箱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能够通过Wifi进行连接播放, 手机或其他支持Wifi的移动设备均可以对播放的音乐内容进行编辑对应。不同的房间可以对应不同的风格,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在不同房间的音箱中所播放的音乐内容, 同时也控制了各个房间的灯光色彩效果。这不仅让用户体验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同时也给色彩在设计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使灯光与音乐色彩很好地结合。

然而, 在观看口号为“音乐点亮生活色彩” (“Fill your home with music”) 的Sonos音箱的广告片时可见, 其中渲染的灯光色彩并非与音乐的情感类型直接对应, 而好像是由制作者主观设定的, 这就使得原本看起来已做到极致的“色彩音箱”显得过于主观化。此问题应该可以用此方式来解决——通过Waves波形及频谱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色彩情感与音乐的理性化对应。

动态色彩与情感表达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大多在近些年的交互产品中有所体现, 但是真正做到利用理性化的分析设备或插件来进行产品设计的公司几乎没有。目前, 有的品牌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能很清晰地查看音频的波形, 这表明, 将波形插件植入硬件设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 如果将这种技术植入到音箱或者其他音乐设备中, 利用科学的波形数据和频谱数据与色彩及色调进行人类情感的对应测试, 得出相应的关系数据, 我们的音乐生活将更加理性化, 而交互形式又实现了感性化的用户体验。这样, 先前多为人为定义的色彩-情感对应、音乐色彩观就变得更具说服力, 也可使得美术与音乐这两门艺术形式能得到更好的融合, 在人类的生活中增添更多的交互趣味。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乏感性思维, 而今天, 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加入理性化思维的方式, 来助力于实现全新的多元化交互设计。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篇2

摘 要

颜色是随处可以见到的,每个物体都有其自身的颜色,颜色就是构成一个物的

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色彩的大熔炉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呈现出色彩的魅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快速发展,人们从生理、心理、文化、民族习俗、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探索色彩,使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色彩,简单的说,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性称为颜色。按种类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

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感觉变化和情感的变化,这种变化见见在不同领域得到广发运用。

关键词:色彩构成色彩分类 色彩意象

目录 第一节

引 言„„„„„„„„„„„„„„„„„„„„„„„„1

第二节 什么是色彩„„„„„„„„„„„„„„„„„„„„„„5

2.1 色彩的含义„„„„„„„„„„„„„„„„„„„„„„5 2.11牛顿的光波„„„„„„„„„„„„„„„„„„„„„„5 2.12单色光和复色光„„„„„„„„„„„„„„„„„„„„„5 2.2 色彩的构成„„„„„„„„„„„„„„„„„„„„„„5 2.21明度„„„„„„„„„„„„„„„„„„„„„„5 2.22色相„„„„„„„„„„„„„„„„„„„„„„6 2.23纯度„„„„„„„„„„„„„„„„„„„„„„6 2.3 色彩的分类„„„„„„„„„„„„„„„„„„„„„„6 2.31种类„„„„„„„„„„„„„„„„„„„„„„6 2.32色系„„„„„„„„„„„„„„„„„„„„„„7

第三节 色彩的情感表现„„„„„„„„„„„„„„„„„„„„8 3.1 不同色彩的情绪表现„„„„„„„„„„„„„„„„„„8 3.2 不同色彩相结合的情绪表现„„„„„„„„„„„„„„„8 3.3 不同色彩的色彩意象„„„„„„„„„„„„„„„„„„11

第四节 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13

4.1 色彩在家居方面的运用„„„„„„„„„„„„„„„„„13 4.11墙面颜色的种类选择„„„„„„„„„„„„„„„„„13 4.12女性卧室装修与色彩选择„„„„„„„„„„„„„„„„13 4.13不同颜色的搭配技巧„„„„„„„„„„„„„„„„„13 4.2 色彩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15 4.3 色彩在其他方面的运用„„„„„„„„„„„„„„„„„16

结束语„„„„„„„„„„„„„„„„„„„„„„„„„„„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实习总结„„„„„„„„„„„„„„„„„„„„„„„„„„20

第一节 引 言

人们常说,“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最简单的“佳物”,因而它有无穷无尽的艺术感染力。对色彩有美的感受,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人类长期生活在色彩的环境中,逐渐对色彩产生了美的意识。美丽的色彩总能让人产生美好的向往和感悟,可以寄托人们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色彩美的追求与探索,因而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与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由此获得审美享受的重要源泉。

现代科学研究资料证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收的信息百分九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的界限和区别和明暗关系得到反映,而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的感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仪器的出现,人们对色彩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关于色彩对人的影响,对于人类情感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果,色彩等一系列研究理论不断出现,同时,依据研究理论的成果,不同颜色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本论文主要研究色彩的分类、色彩对人的情感影响和不同色彩的运用,本章系统地阐述了色彩的研究和色彩对人的情感影响以及运用并对全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以便于人们对色彩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节 什 么 是 色 彩

我们生活在无彩缤纷的色彩世界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呈现出色彩的美。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1色彩的定义

在黑暗中色彩消失。我们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活着是人工的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色颜色和色调。这些色彩看起来像是附在物体上,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者处于黑暗中,所有的物体都会失去其自身的色彩。简单的说,色彩就是当光线照射到物体后使视觉神经产生的感受,从而有色的存在。

人们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往往要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候人们也将物体所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成为颜色。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11牛顿的光谱

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的。太阳是属于可见光,牛顿在第一次试验的时候,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2.12单色光和复合光

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通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光,大多数都是单色聚合而成的光。复合光中所包含单色光的比列不同,产生的色彩色彩感觉就不同。我们常见的光谱无非是彩虹的颜色,即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我们经常见到的颜色大部分又是很多种颜色结合而成。

2.2色彩的构成

色彩构成,可以理解成色彩的作用,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配色可以分为三个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2.21、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颜色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准色中黄色最浅,紫色最深,橙色和绿色,红色和蓝色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简单的说,明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的明度就比蓝色的高,在一个画面中如何安排不同明度色块也可以帮助作者表达之间的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高,就会产生压抑的感觉。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色、红色、蓝色、橙色、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由绿色中由浅入深有粉绿、淡绿、翠绿等明度的变化。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色系,在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中间的明度自身的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颜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颜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我们苦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暗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2.22色相:即每种色彩的名称,例如红、橘红、翠绿、湖蓝、藏青等。色相是区分颜色的主要依据,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的称谓,即色彩与颜料的明明有很多类型和方法。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丽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2.23纯度:即色彩的饱和度,是各种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

混入白色,鲜艳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鲜艳度降低,明度变暗; 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纯度最高为红色,其次是黄色,绿色的纯度为红色的一半左右。

纯度体现了色彩的内向品格。同一种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其色彩性格也相继变化。

2.3色彩的分类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感受到的色彩非常丰富,按种类可以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但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分为有次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

2.31种类 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并出其他的颜色,而其他的颜色不能还原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从理论上说可以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时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他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间色:由两种混合得间色,间色也只有三种,色光三间为品红、黄、青(湖蓝),有些彩色摄影书上称为“补色”,是指色环上的互补关系。颜料三原色即橙、绿、紫、也称第二次色。必须指出的是色光三间色恰好是颜料的三原色。这种交错关系构成了色光、颜料与色彩视觉的的复杂联系,也构成了色彩原理与规律的丰富内容。

复色:颜料的两个间色或者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蓝、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复色中包含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种原色间的比列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紫灰等、、、、、、、、由于色光三原色相加得白色光,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色光中没有复色,二是色光中没有灰调,如两色光间色相见,只会产生一种单的原色光,以黄色光加青色光为例:

黄色光+青色光=红色光+绿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白色光=亮绿色光

2.32色系

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等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才色系。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有彩色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具有着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揪是说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和黑白两色相融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和心理学角度上可能,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普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心理学和心理学的上说,他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到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段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物体,纯黑是完全吸收物体。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白色反热,黑色吸热的说法,可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纯白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

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揪是说它们的色相和纯度在理论上是等于零的,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来表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

第三节 色彩的情感表现

3.1不同色彩的情绪表现

一般情况下,各种色彩给人的感觉是:

红色代表热情、活泼、热闹、温暖、幸福、吉祥 橙色代表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黄色代表明朗、愉快、高贵、希望

绿色代表新鲜、平静、和平、柔和、安逸、青春 蓝色代表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紫色代表优雅、高贵、魅力、自傲

白色代表纯洁、纯真、淳朴、神圣、明快

灰色代表忧郁、消极、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 黑色代表崇高、坚实、严肃、刚健、粗莽

其次还有紫红色、褐色、灰色、粉色、混合色等

1、红色

一方面,红色象征着爱情与温馨、肉欲与激情。另一方面,它还象征着宝轮与流血、恶魔与贪婪。它是最激烈、至于富动感的颜色,具有最大的行动潜力,它既体现了暴力又显示着征服的喜悦。红色可以使血压变高,使肌肉绷紧、呼吸紧张。同时它还是性欲高涨的颜色。

紫红色是纯朴、传统、富贵的象征。褐紫红色或者绛紫红色是奢华与优雅的代表。樱桃红是性感的符号,中红色体现的是活力、强壮、动感、欲望。浅红色刚体现的不是强壮而且充满活力和胜利。适用于红色的产品: 灭火产品,比如灭火器

使人联想到活力和男子气的产品:赛车、香烟、剃须膏等 能够引起冲动兴奋的产品:像巧克力或者口香糖等

所有的视屏。红色是质量和价值的一种保证,它还是一个中性的颜色,可以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

用于禁止或警告的产品。快餐店最好使用红色。把就餐区涂成红色,这样可以提高顾客的就餐热情,进而提供顾客的光顾率,同样的原因,与蓝色卫生间相比,人们不愿意在红色的卫生间里待更长的时间。

2、橙色

橙色是温暖、火焰、阳光和秋天的象征,因此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红热情、激动和青春的感觉。橘黄色一般可以使心跳平稳但不能提高血压。

因为橙色是如此明快轻松明快的颜色,所以它很难把它看得严肃,它非常适合意大利式小方姣、预制的菜肴、灌装牛肉或者番茄类食品。

3、黄色

黄色是激动、热情洋溢和友好的象征。它是幽默和尽情享乐生活的颜色,像橙色一样,它特是勇气、灿烂、温暖、光明的颜色。黄色能够吸引客户的注意,特别是与黑色相配对时,在精神上,它适合于能够联想到谷物、柠檬和防晒油等产品。

4、绿色

绿色可以使人引入平静、休息之中,它可以降低血压和扩张毛细血管,象征着健康、新鲜、自然。绿色经常被用于罐装蔬菜、烟草制品,特别是含薄荷的香烟。绿色也是希望之色。伦敦的布莱克大桥曾经是著名的自杀之桥,以前是漆成黑色的,当它被漆成绿色之后,自杀事件就降低了三分之一。

5、蓝色

蓝色能够使人联想到天空、水、大海、星空、空气和旅行。使人联想到幻想、自由、梦想和青春,是和平、松弛、睿智、平静、安稳、透明之色。当我们看见这种颜色,肌肉放松,血压、呼吸平稳。

淡蓝色看起来给人一种新鲜感,而深蓝色却使人感到寒冷。特别是当深蓝色和白色相配时,非常适合冷冻的所有使人感到清凉的东西,如啤酒、软饮料、瓶装水等,因而它给人一种冰的感觉。蓝绿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冷的颜色。有种需要特别指出,我们本能地拒绝吃蓝色的食品和喝蓝色的饮料,这是来自远古的生存本能,我们喜欢自然之色,见过和种子(褐色和黄色)、水果和根(橙色、红色、白色)、叶子和芽苗(绿色)。

6、白色

尽管白色非常明亮,它还是相当安静的,并有点儿冷。大量白色令人眩目。白色本身创造出轻浮、无限潜能的印象,象征着纯洁、完美、时髦、洁白、朴实、年轻、和平。白色给人洁净的感觉,特别是与蓝色相配。白色是最理想的配色,因为他可有突出所有的颜色。

7、紫红色

紫红色在客观上和感觉上都认为是红色的冷色调。它多少给人一点不健康、衰败和悲伤的感觉。

紫红色经常让人联想到皇室也宗教庆典,这种颜色很少在广告中使用,只有带有皇室标志的产品中才会使用。

8、褐色

它使人联想到泥土,木材、炎热和舒适、它让人想到健康的生活和日常工作,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对物质安康生活的追求。褐色还是阳刚之色,它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男性产品。

9、灰色

灰色表达了不稳定的情绪。浅灰色使人联想到恐惧、衰年、死亡。灰色常被看做脏的颜色

10、粉色

粉色是羞涩和浪漫的代名词。它是柔顺、女性、性感、亲昵的标识。

11、混合色

1)红黄组合经唤起这些常代表征服欲或者新颖。当用红黄唤起这些感受时,你可以通过表现表现能量的源泉产生对读者的心理影响,像一盒火柴或者气泵。

2)红绿组合意味着自我权力欲和权威。如果你想给人可靠的印象,我建议你使用这种这种搭配。这是保持产品形象的好办法。

红蓝组合意味着征服欲、渴望亲密、性爱接触。适合于袋包装的化妆品与写情书的文具用品。

3)红黑组合象征着由于受到威胁放弃攻击而产生的八种压抑的激情。麦克斯.拉什尔写到: “戏剧和电影中魔鬼的服饰都是黑红色的”。在他说前,根据其服饰对观众产生的心理作用,就会把它认出来。

黄蓝组合显得十分有力,它彰显出力量、效率、速度、能量。

粉蓝组合暗示柔软、童年、轻盈,它能唤醒消费者母性情感和保护本能。它非常适合婴儿产品和化妆品。4)白红组合显得卫生、清洁。

5)白蓝组合也能给人新鲜、洁净的印象、带有清爽、愉快的倾向。6)蓝绿组合暗示休闲、清闲和自然。7)白黑组合除了可以给你的广告带来一股不屈不挠和倔强之气,还有潇洒、口感好的感觉。

8)黄红蓝组合是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组合。

9)黄红橙绿褐组合能唤起渴望,想到成熟的热带水果、太阳、逃避。五彩缤纷的颜色让人想起儿童的精力充沛、快乐、活力。3.2不同颜色相结合的情绪表现

1、红色

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颜色。红色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造成人视觉疲劳的颜色。

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2、黄色

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颜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其他的颜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起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具有一种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柔和,其性格也变的成熟、随和。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3、蓝色

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且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脑冷嘲热讽的颜色,蓝色的朴实、内向的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以保持较强个性的颜色。如果分别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如果橙色中的黄色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在橙色中混入少量的白,可以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4、绿色

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分的颜色。在绿色中,将蓝色的收缩感和黄色的扩张感相中庸,将蓝色的寒冷感和黄色的温暖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满足、优美的颜色。在绿色中黄的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善,具有幼稚型。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

5、紫色

紫色的明度在色彩的颜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透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在紫色中红的成分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默、伤感、恐怖。

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6、白色

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颜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会成为淡淡的粉红色,鲜嫩而充满诱惑。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就会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的感觉。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雅嫩、柔和的感觉。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以诱导人联系到淡淡地芳香。3.3 不同色彩的色彩意象 色彩意象

当我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感觉其物理方面的影响,心里也会立即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我们很难用言语形容,我们称之为印象,也揪是色彩意象。

1、红的色彩意象

由于红色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透明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作为传达有活力、积极、热、温暖、前进等含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作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大红 桃红 转红 玫瑰花

2、橙色的色彩意象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就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选择搭配的色彩。

鲜橙 橘橙 朱橙 香吉士

3、黄的色彩意象

黄色的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黄色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者提醒注意,如交通标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械,学生用的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大黄 柠檬黄 柳丁黄 米黄

4、绿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采用绿色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大绿 翠绿 橄榄绿 墨绿

5、蓝的色彩意象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者企业形象,大多选择蓝色作为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颜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着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者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大蓝 天蓝 水蓝 深蓝 湖蓝

6、紫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设计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商品有关的商品或者企业形象之外,其他设计不常用为主色。大紫 贵族紫 葡萄酒紫 深紫

7、褐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褐色经常用在原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者用来床大某些商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者强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者商品形象。茶色 可可色 麦芽色 原木色

8、白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颜色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上,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的流行的主要颜色,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

9、黑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旭东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像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使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庄严的意象,也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煤黑 大黑 灰黑 褐黑

10、灰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都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用灰色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运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者他配其他颜色,才不会过于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大灰 老鼠灰 蓝灰 深灰

第二节 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4..1色彩在家居方面的运用

在这个彩色的世界,色彩无疑在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色彩,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层次感,丰富了人的审美范畴,家居的的色彩还承载了更多的功能,比如说风格取向,情感寄托,甚至对居住着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等。家居装修色彩的运用也是门大学问,有的颜色会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有些很有现代感,而有些大量使用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在家居装修中,正确运用家居色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居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在家庭装修色彩的选择以及搭配上主要以个人的心理感受为原则,色彩的选择和应用一般是整体色彩要协调平和,小的局部颜色与整体大的色块形成颜色对比,色彩给人带来“轻与重”的感觉,白色和黄色带给人的感觉较轻,而红色和黑色给人的感觉较重。通常有以下几个色彩的搭配。4、11墙面颜色的种类选择:墙面的颜色不超过三种,否则就会显得凌乱。1)中性暖色:中性暖色提供了一系列令人愉快与平衡的颜色选择。这些含蓄的颜色给人们的居室渲染出安静平和的感觉。什么是中性暖色?专业人士的解释是,像咖啡色,奶油,混土,苔藓,已经枯植物的色彩。这些色调优雅和朴实,配上白色的木线条整洁而简约,配上深色木架则庄重又不失优雅。2)中性冷色:丰富多彩的中性冷色,从完美的灰色开始,一直过渡到绿色和蓝色,这些材料通常被用在现代材料商,如铝,不锈钢等,这些现代代表基础的中性颜色似乎天生就与高科技,都市化生化画上等号。浅灰色的墙面应该伴随着乳白色的居室门或者搭配乳白色的花束,而浅灰色的墙面同深灰色的家居很相配,比较清新而朴素。4.12女性卧室装修风格与色彩选择 1)天真烂漫型

一类的女孩子充满“孩子气”,因而房间的设计应具有感性风格,色调方面应该明快活泼,对比鲜明,色彩不宜过多,采用黄橙、琥珀色的色彩组合,很具有亲和力,添加少许的黄色会发出夺目的色彩,处处惹人怜爱。或者用蛋黄的明朗色调营造出欢乐、诚挚的氛围,床单和床褥应采用活泼二年不幼稚的图案,表现生活的轻松和舒适。2)典雅靓丽型

中心色为粉红色。床罩、沙发、窗帘,桌台布,地板用淡茶色,墙壁用奶白色,这样的色彩适宜少妇和少女。餐厅尽量少有暖色调,红色。橘黄色都能增加 食欲,使人身材走形。3)轻快玲珑型

中心为黄色。橙色。地毯应为橙色或者黄色,床罩应用焕白印花布,沙发,天花板用灰色调,加一点绿色的植物衬托,气氛别致,金银色在居室中是万能色,也是秋冬装饰最常用的,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用在任何功能过空间。4)轻柔烂漫型

中心为柔和的粉红。地毯、灯罩,窗帘用红色调,家具白色,房间局部点缀淡蓝、有浪漫氛围。5)典雅优美型

中心色为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地毯用浅玫瑰色,沙发用地毯浓一些的玫瑰色,窗帘可选淡紫色印花的,灯罩和灯杆用玫瑰色和紫色,放一些绿色植被点缀屋里的一角,墙和家具用灰白色,可以取得优雅的效果。6)温婉娴静型

设计主要趋于平静、柔和。可搭配出一些灰蓝或者淡蓝色的组合,会让人产生平和、恬静的效果。可以使用淡紫色与浅绿色的搭配,产生令人奇幻的神韵,展现迷人的气度。肃静优雅是落地窗加上同种色系的被套、枕头,让人倍感亲切。淡淡的暖色调,再辅以轻柔的棉纱织物,营造一个温馨的世界。7)华丽清新型

中心色为酒红色、蓝色和金色,沙发用酒红色,地毯为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金色,如镀金的壁灯,再加上一些蓝色作为辅助,即成为华丽清新格调。

一个房间四壁刷漆都使用浅色系,不要使用深色系。大红、大绿不要出现在同一房间内,这样看起来很俗气,显得很没有品位。8)秀外慧中型

在设计风格上要充分体现女主人的高雅脱俗。色彩方面宜使用明朗色调,如少量的黄色加上白色,会形成淡黄色。这种色彩会使纯白的房间带来温馨的感受,自然光造成柔和的阴影,并且会凸显建筑上的细部,达到设计优雅的目的。配以柳藤家具、几幅字画和木雕挂件点缀,可以体现出浓郁书卷味女性的的文化底蕴。9)追求事业型

此类女性闺房设计在风格上突出冷峻中兼容温柔的特点,不宜过于敏感,力求简洁、严谨。色调中应有适当的冷色和中性色加以辅助,如素色的壁纸,再加上理性图案的天花板。而用暖色调的窗帘、床上用品,又可显示事业型女性温柔的一面。房内最好摆放金鱼或者绿色植物,能使房间充满生气,展现白领丽人的生活情趣。4.13、不同颜色的搭配技巧

1)红色不能长时间作为空间主色调: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色,从古至今,新婚的新房都是满眼红彤彤的,很喜庆。红色还具有热情、奔放的含义,充满燃烧的力量。但居室内过多红色会让眼睛负担过重,产生头晕目眩的感觉,即使是新婚,也不能让房间过多处于红色的主调下。建议选择红色在软装饰上使用,比如窗帘、床品,靠垫等,而用淡淡的米色或者清新的白色搭配,更能使人神清气爽,更能体现红色的喜庆气氛。

在红色家族中,大红一般用来醒目,如红旗,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色与浅黄色最为匹配,大红色与绿色、橙色、蓝色(尤其是深蓝)相斥,与奶黄色,灰色等较为搭配。

2)粉红色会给人带来烦躁的情绪:中国人喜欢用粉红色制造浪漫,有的新婚夫妇为了调节新婚气氛只用粉红色,但是,浓重的粉红色会使人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过一段时间后,居住在里面的人心情容易波动,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拌嘴,引起烦躁情绪。建议粉红色作为居室内装饰物的点缀出现,或者将颜色的浓度稀释,淡淡的粉红色墙壁或者壁纸能使房间瞬间变得温馨。

3)橙色会影响睡眠质量:橘红色或者是橘色,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颜色,是收获的季节里特有的颜色,把它运用到卧室里不容易使人安静下来,不利于睡眠。但是把橙色用到客厅会营造欢快的气氛。同时橙色有依法食欲的作用,所以也是装点餐厅的理想颜色,将橙色和巧克力色或者米黄色搭配在一起也很舒服,巧妙的色彩组合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一种大胆尝试。

4)不要在书房运用黄色:黄色可爱而成熟,文雅而自然,使得这个色系正趋向流行,水果黄带着温柔的特性;牛油黄散发着原动力;金黄色带来温暖。黄色对健康者具有稳定情绪、增加食欲的作用,但长时间接触高纯度黄色,会让人产生一种慵懒的感觉,所以建议在客厅或者餐厅适当点缀一些就好,黄色不适合使用在书房,它会减慢思考的速度。

5)不要使用单一的金色装饰房间:金色熠熠生辉,显得大胆和张扬的个性,在简单的白色映衬洗,视觉会很干净,但是金色是最容易反射光线的颜色之一,金光闪闪的环境很容易对人的视线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使人神经高度紧张,不易放松。建议避免大面积使用单一的金色装饰房间,可以作为壁纸,软帘上的装饰色,在卫生间的墙面上,可以使用基色的马赛克搭配清冷的白色或者不锈钢,为了让居室更加具有亲和力,不妨在角落里摆放一些绿色的小盆景,使房间充满情趣。

6)咖啡色不是餐厅和儿童的理想色彩:咖啡色属于中性暖色色调,它优雅、朴素,庄重而不失雅致,它摒弃了黄色调的俗气和象牙白的单调与平庸。咖啡色本身是一种比较含蓄的颜色,但它会使餐厅沉闷而忧郁,影响进餐质量;还不适宜在儿童房间内,暗沉的颜色会使孩子性格忧郁;值得注意的是咖啡色不适宜搭配黑色。为了避免沉闷,可以用白色、米色等作为补色,使得咖啡色发挥属于它自己的光彩。

7)不要用蓝色装饰餐厅:蓝色,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传统的蓝色常常成为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热带风情的体现。蓝色还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蓝色清新淡雅,与各种水果相配也很养眼,但不宜用在餐厅或者厨房,蓝色的餐桌或者餐垫上的食物,但是不如暖色环境看着有食欲;同时不要餐厅内安装白炽灯或者蓝色的情调等,实验证明,蓝色灯光会让食物看起来不诱人,但作为浴室的装饰却能强化神秘感和隐私感。

8)紫色会给空间压抑感:紫色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沉静的,脆弱纤细的,总给人无限浪漫的遐想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推崇紫色,但大面积的紫色会使空间整体色调变深,从而产生压抑感。建议不要放在其中的人游一种无奈的感觉,如果真的喜爱,可以在居室的一角装饰亮点,如房间的一角,或者其他小地方。

9)黑白对比:黑白配的房间很有现代感,是一些时尚人士的首要选择,但房间内把黑白对比弄的过于花哨,长时间在这种环境内,会使人眼花缭乱、紧张、烦躁、让人无所适从。最好以白色为主,局部以其他颜色为点缀,空间变得明亮舒畅,同时兼备品位与趣味。4.2 色彩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动画设计所涉及的色彩搭配,是完全建立在美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源于最基本的色彩规律,是一切色彩搭配的根本。色彩搭配的方案,有这样几种基本方式:

1、以色相调和为基础的色彩搭配

就某一色相的色对其他色相的色有所影响,从而使这一颜色色相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如果以红色为主导,色相搭配可以是大红、橘红、橘黄、同时配以偏冷的灰绿、灰蓝或者偏紫色的红。

2、以明度调和为基础的色彩搭配

就是以明度因素来调和的色彩,从而形成配色秩序的调和方法。以六色(红、黄、绿、蓝、紫、橙、)为例,如果只是简单的组合,就缺乏秩序感,可以在这六色中加入灰、黑、白,对色彩的明度加以调整,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搭配秩序,达到明度上的和谐。即在不变色相的情况下,通过加灰达到中明度的色调,通过加黑,达到低明度的色调,透过加白达到高明度的色调。

3、以纯度调和为基础的色彩搭配

就是一组在缺乏配色的色相中,分别加入与改色相明度的灰色,在不改变明度的情况下,达到纯度的统一。

4、色彩隔离

当所用的某一组色处于不够和谐、矛盾的状态时,在不变各色对比、变化的前提下,也可以用隔离手法处理达到和谐的效果,如在这组色之间加入分离如灰、白、黑。

5、渐变调和

渐变是最有秩序感的色彩调和方法。如色相的渐变、明度的渐变、纯度的渐变,都是常用于色彩搭配中的手法。

6、色彩的面积

在色彩搭配协调过程中,色彩面积的大小对于色调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面积的色彩往往是决定色调的关键。相同的色调搭配在不同的角色造型中的应用面积是不相同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色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色彩面积来确定较色的主色调,用小面积的色彩来作对比,这样使得人物造型丰富而且和谐。4.3 色彩在其他方面的运用

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根据人在现实生活中心理生理的需求管我对美的追求,出现一些色彩中的新分支、、、、色彩调节。色彩调节在“生活美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彩平衡能起到平衡人的心理,生理,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以及防止灾害事故甚至医治某些病患等功效。

有资料表明,阳光的照射对人们的色彩感受影响是很大的,如居住在眼光充足地区的人,大多喜欢鲜艳的色彩,特别喜欢暖调,而室内却适用青、青绿、紫一类的冷色;居住在阳光不充足的地方的人,喜欢灰色调或者冷色调,但室内多用黄、红褐等一系列的暖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主球心理平衡。平衡是人生理上的一种本能需要。人在自然中所看到的色彩是有限的,人对任何事物不断的接受会产生烦腻的感觉,使人疲劳乏味。一些流行色在某一时期内流行,过一段时期就不流行。一些补色很少同时流行,它的补色在下一时期内流行。流行色直所以流行,表面有其人为原因,而内因是其符合人的生理需求。

依旧是人们的传统习惯,医生的手术室应该是洁白无瑕的,其实不然,由于医生长时间施行手术,充斥着殷红的鲜血,不但会引起视觉上是疲劳,而且还会产生残像的幻觉,既白色的墙面上出现绿色块面,再加上白色的刺激而感到厌倦,因此杜邦公司的色彩顾问给纽约一家医院的医院的手术室四壁涂抹成绿色后,医生感到很安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里医生在手术时穿蓝色的工作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残像错觉总是它的补色,眼睛所安置处补色,以求恢复自己的平衡。

色彩的功能一般服从物品、环境的功能。各种色彩中,有的看了可以使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红色,橙色和黄色就有这样的效果。总之,鲜艳的色彩都有增进食欲的效果,水果的红色、橙色以及黄色、蔬菜的绿色等等让人看了就会产生垂涎欲滴的感觉。要想唤起食欲,食物的颜色固然重要,但餐厅的颜色与照明同样重要。开宴会时打开黄色的灯光,菜肴色彩呈现出鲜艳可口的色相,宾客们食欲大振,打开蓝灯,这些菜肴好像立刻变得霉烂变质,用餐者食欲大减,这是因为黄色能刺激人的脾胃而增强食欲。蓝色降低人的脾胃而减少食欲。据说幽州一些国家采用“色彩销售”已经非常明显,不少企业住往往重金聘请色彩专家和色彩顾问对企业进行“诊断”,将色彩调节用于工业生产以及环境设计,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色彩材料不断推新,为色彩调节创造了新的条件。色彩用于交通由来已久,现在的国外出现了色彩公路,在事故多发的地方采用红色的路段进行调节,以提醒驾车者。还有一些高级建筑物,晴天呈现蓝色,阴天变成紫红色,雨天变成玫瑰色,使人流连忘返。这是水泥中掺入一种化学物质,因而干燥、湿润、浸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国外许多色彩专家还分别用白、黄、橙等颜色再配上各种颜色的光在教室里进行试验,发现橙色会使训练项目成绩下降,蓝色会使某些孩子的智商变高,同时发现光的强度也会影响考试成绩。在国际了乐坛出现才圣光结合,将激光技术投放在演奏会上,吧变幻莫测的激光投射到空中或者屏幕上,使得和音乐相得益彰,扑朔迷离的色彩效果。色彩在用语在医学方面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生儿的黄疸病采用蓝色光照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第五节

结束语

论文已经写到末尾,大家会对色彩有一个熟悉的了解,色彩构成看似简单,其实是坟场深奥的学问。画画的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滑到途中时,效果非常的好,觉得一幅好画就要诞生了,但往往在最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还会让人有些失望。同样,美术设计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设计出来的作品色彩搭配和谐美观,有时却怎么设计不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些都很有可能是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色彩搭配的原谅和技巧造成的。

曾经认为大学毕业后,学完色彩构成后,已经掌握了很多配色的技巧,可以让我们从容地面对任何设计任务,只要简单的套用即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人尽管已经毕业了,对色彩搭配到底有什么规律仍是懵懵懂懂。这想活命我们学得不够扎实,说明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历练。

参 考 文 献

[1]《艺术设计使用色彩完全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 [2]张磊,捏鸿立.《色彩》.山东出版社.2010-1-1 [3]朱小军、常利群.《色彩构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6-1 [4]《艺术色彩基础》.水利水电出版社 [5]《设计色彩》.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6]《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7]《国际动画设计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动画设计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致 谢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论文终于完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出局限过很多的问题,但都在卓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我体会到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刚开始对颜色的迷糊认识到最后能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实践队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学校的重要性,没有经过时间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的探索,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总之,通过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系统的思维方法和方式,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实践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总体出发,完成一步之后再做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作者:Somnus

实习总结

实习是大学生不然工作岗位钱的缓冲期、过渡期,也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的磨刀石,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现代大学生,能否在实习中中我好内容,培养好工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思想上,努力做到“想实习、会实习、实习好,把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组下,我成长了,也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只是方面的提升,行业的熟悉,还懂得了人情世故,以及形形色色问题的解决。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一下是个人的一些总结: 1.首先就是任何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要忘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于是我就在考虑,来了大学,我学到了什么,在这里,我学到各种应用于动漫设计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收获了很多知识。以后我需要进一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专业知识,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拓展,还要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熟悉掌握。

2.做事要有计划,将整体分成部分,各个击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动漫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了很多组,即提高了效率,有加快了作品的进程。3.严密的逻辑思维尤其重要。尽管我们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可能是销售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在制作动漫的过程中发现,每个环节所体现的作用,稍微有一个环节缺失就会影响整体的效果。曾经在某个网站上看到网络销售素质要求有这样一条:会分析客户的心理需求。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并没有埋头苦干,闭门造车,我们也在时刻观察,想想我们的可续需要什么,我们的服务符合客户的需要么,是否太过于复杂的商品会打击客户的积极性。4.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一个部门就是以个小团体,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相互理解、全力配合、相互指正才能一鼓作气。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

5、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与每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比尔是一面镜子,毫不保留的反射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缺点每个人都有,自怨自艾终将一事无成,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力求完美。

现代城市景观与情感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城市景观 情感 情感构建

城市景观理论、城市设计和建筑美学等组成了城市形象的研究,这些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马克·维特鲁威著名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到:“建筑应该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书中强调在城市规划与建筑中的美学意义和美的价值,并在美学意义的价值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价值体系、城市轮廓线所展现的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空间符号美学、城市环境美学、城市传统与风格、建筑艺术与城市美和城市建筑形象的展现模式等。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9世纪奥斯曼的巴黎改建,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到柯布西耶的“概念性现代城市”的设想,以及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的设想,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以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城市的情感归属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是从这个层面出发和考虑,深层次的认识到基于自己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才是塑造有别于其他的城市形象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给城市人们带来的情感,这使得景观成为了人和自然、人和城市、人和人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也是未来城市在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上的发展方向,才是真正人性化的城市。

“然而我观察陛下不仅对于公共生活和国家政治制度予以各方面的垂注,而且对于公共建筑的适用性也予以关怀,其结果是由于陛下的威力不仅管家合并了各邦广大起來,而且还通过公共建筑物的庄严超绝显示了伟大的权威。”1马克·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出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与人们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的关系,可见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把握了景观与情感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政治、军事以及国家实力物化的外在表现,而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依托。

1.城市景观是情感的源头与基础

城市景观是生活在其城市中的人们情感的源头与基础。一个城市的产生,兴盛到发展必定有着属于自己特殊的地域特色,地理环境是城市特色的基础,人们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于这个城市复杂情感塑造的鲜活城市,其必定有着浓浓的不可割裂的情感寄托。这些看不见的隐形力量是形成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差别的唯一途径,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与其他地区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鲜明差异的原因。景观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人与自然的媒介,起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能在城市中寻找到一丝自然的气息,舒放心灵,缓解压力以及追求美好的生活。根据R.巴特的《符号学美学》,可否尝试把人们的情感作为解读城市的一种符号,解析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一种方式,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情感,而在这个城市中形成的景观是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情感的物化表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系列的城市景观是这个城市成长的轨迹,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物质和精神发展的外化表现。

2.情感是城市景观外化的价值取向

情感有动力、感染、调节等功能,同样也有信号和迁移的功能,不仅仅对人,对景观,对城市以及对于一个时代,它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情感作为社会需求与个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把情感作为城市的标记,优先考虑它的审美功能,它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把情感作为解读一件艺术作品、一段故事戏曲、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的钥匙,开启的是时间、空间、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历史的更迭,情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而城市中景观把情感作为生命,没有情感表达的景观只是起简单的装饰作用,没有给人和环境任何启示与引导的作用,没有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人、自然、生命以及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不能起到积极改善和推进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景观与情感相互渗透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自身独一无二,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形象与特征,这种特征给人生理和心理上都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印象和感受。在组成城市形象的诸多要素中,建筑与景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城市的建筑、街道、风景名胜、标志性的景观与小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而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它们与城市经济共同组成完整的城市形象物质,精神和政治的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并不是孤立的行使着自己的职能,它们在为整体城市形象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相互交织的影响着其他部分,构成一个立体、多元、动态的城市形象三维组成网。而情感作为人类共有的特质,人们对它并不陌生;情感作为人类共通的特性,能拉近人与人距离;情感是发自内心真实的写照,它反映了人最真切的愿望;情感作为理解的基础,共鸣的源头,精神的依托,自我价值的代言者,它在用它独有方式传递和诉说着自己的想往——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

[2](罗马)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德)沃林格著.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8.

[5](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姜国权译. 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5.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篇4

一、《声论》概述

《声论》是我国魏晋时期伟大音乐家、哲学家、美学家嵇康有关音乐理论的长篇巨著, 系统反映了嵇康的美学思想。嵇康的《声论》由八组论辩组成, 提出和探讨了音乐美学的一系列命题。在文章中, 嵇康借用“秦客”和“东野主人”两人之间的反复辩驳, 论证了声无哀乐的命题。

嵇康的命题主要包含了两个互相联系的论点:第一, 音乐是自然产生的声音, 它并不包含哀乐的情感。第二, 音乐不能使听者产生哀乐的情感。

嵇康反对“心戚者则形为之动, 情悲者则声为之哀”及“声使我哀, 音使我乐”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的声音只有好听与不好听的区别, 同人的情感无关, 也就是所谓的“五色有好丑, 五声有善恶, 此物之自然也”。嵇康认为音乐中不含有“人为”的内容, 它只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规律组合起来的一个和谐整体。他还从另一方面证明音乐没有“哀乐”等内容, 他说:“夫殊方异俗, 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 或闻哭而歌, 或听歌而感。然哀乐之情均也。今用均之情, 而发万殊之声, 斯非声音之无常哉?”意思是, 不同地方的人们由于习俗不同, 一种音乐一个地方的人听到时高兴得相唱歌而另一个地方的人听起来却感到悲伤, 并由此得出了音乐没有固定的“哀乐”等内容。而在论及人对音乐的具体感受时, 即人为什么会喜欢音乐这个问题时,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喜爱音乐是因为它的形式, 是因为它的“和谐”。嵇康说:“宫商集比, 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 情欲之所钟。”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音乐是因为它的“和谐”。

由此, 嵇康得出的结论是:“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 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 则无系于声音。”也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 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即“心之与声, 明为二物”。

二、声与哀乐的思辨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 音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以声音为感性材料, 在时间的延续中以结构化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的艺术。也就是说, 音乐艺术是时间艺术、声音艺术, 它必须而且只能在时间延续中, 通过构筑结构化的音响效果来完成艺术活动。它具有非语义性、非再现性的特点, 这正是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性。

正是因为音乐的非语义性, 所以才有了音乐与情感关系的争议。在中外音乐美学史上, 对音乐与情感这一美学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人们或是强调音乐本体, 或是强调音乐情感, 这些立论以主客二分认识论为基础, 既有合理的一面, 也有不完善的一面。

(一) 音乐不表现情感论

嵇康“声无哀乐”的观点在我国美学史上并不是孤立的。早在东汉初年, 著名的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琴道》中就记述了与此观点相关的故事。他讲到战国时, 音乐家雍门周为孟尝君鼓琴, 孟尝君问他是否可以通过弹琴使自己感到哀伤, 雍门周回答说自己弹琴只能使那些本身不幸的人感到哀伤, 但像孟尝君这样“居则广厦高堂, 连闼洞房, ……水戏则舫龙舟, 建羽旗, 鼓钓乎不测之渊;野游则登平原, 驰广囿, 强弩下高鸟, 勇士格猛兽, 置酒娱乐, 沉醉而归”的人, 无论琴弹得多好, 也不能使之感动哀伤。他认为, 音乐要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变化, 主要是音乐欣赏者本身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否则是无法产生情感的体验的。但是, 同时强调哀乐的情感本身就存在人的内心中, 只不过是音乐引发出来罢了。由此论调, 必然会得出声音与情感无关的论断。

在《贞观政要·论礼乐》中录有关于李世民与魏徵等大臣论乐的问答。其中记录了李世民提出“悲悦在于人心, 非由乐也”及魏徵“乐在人和, 不由音调”的音乐思想。这一论点其实也正是嵇康《声论》中观点的延续。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一章谈道:“诗为乐心, 声为乐体;乐体在声, 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 君子宜正其文。”刘勰在讨论音乐时, 加入了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诗, 但是他最终还是把乐与诗割裂开来, 并没有视为音乐的整体, 认为诗是音乐的内容, 乐是音乐的形式, 强调音乐的“心”在诗, 而外在的形式“乐”就属于从属地位了。对于诗应当正其文, 而对于乐仅需调其器。这样一来, 也势必会造成音乐与情感无关的结论。

同样, 魏晋时期出生于宫廷乐官之家的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之“歌”一节中, 也反映了“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观念。他称众人听许永新歌唱, 是“喜者闻之气勇, 愁者闻之肠绝”。在“声无哀乐, 哀乐由人”这一点上, 是与嵇康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观相一致的。

唐代宫廷音乐家薛易简所撰《琴诀》中, 虽没有正面论述声有无哀乐的关系, 但他指出, 同样的琴曲, “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宜增, 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 以此证明“动人心, 感神明者, 无以加于琴”的美学思想, 也就是在表述琴音“静”、“和”、无哀乐, 而人有哀乐的观点。

在西方美学思想中, 同样也存在着与嵇康“声无哀乐”观点相同的论调。与我国哲学思想不同, 西方哲学注重追问事物的本质,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是从乐音的构成, 发现发音体数量上的差别与音调高低之间的比例关系, 提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因素的和谐的统一, 把杂多导致统一, 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 认为“和谐”是音乐美产生的原因。持此论调的还有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人物圣·奥古斯丁, 他在《论音乐》一书中说:“美丽的东西所以使人喜欢, 就是全靠有数的关系,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 数中显示……在可见的形式中。” (3) 奥古斯丁将事物的美定义为“和谐”或“整一”, 指出只有通过数的关系显示出整一、和谐与秩序, 才是美的。这种音乐本质和谐说, 当然地就把情感的因素排除在音乐之外了。

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在其代表性著作《论音乐的美》中指出:“一个完整无遗地表现出来的乐思已是独立的美, 本身就是目的, 而不是什么用来表现情感和思想的手段或原料。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 它存在于乐音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4) 这就是说, 汉斯立克同样强调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即一种“纯观照 (Schauen) ”的活动, 也就是嵇康提到的音乐的本质在于“和”。

可以看出, 无论西方东方美学界, 和嵇康“声无哀乐”一样认识的论调是不乏其例的。

(二) 音乐表现情感论

学术界从来就不缺乏不同的声音, 音乐表现情感的说法也是从来就有的。汉代由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篡的《淮南子》一书中, 就有着相关的论述。《淮南子·缪称训》中写道:“文者所以接物也, 情系于众, 而欲发外者也。以文灭情则失情, 以情灭文则失文, 文情理通, 则凤麟极矣, 言至德之怀远也。……歌之修其音也, 音之不足于其美也, 金石丝竹, 助而奏之, 犹未足以至于极也。……一发声, 入人耳, 感人心, 情之至者也。”认为, “文”是“情”的音乐表现形式, 只有内在的“情”通过外在的“文” (音乐形态) 完美的表现出来, 便能“感人心”, 这就是“情之至者也”。《淮南子》还特别指出:“歌之修其音也, 音之不足于其美也, 金石丝竹, 助而奏之, 犹未足以至于极也。”音乐是不足以表现思想感情的内在美的, 甚至说即使有音乐 (乐器) 的伴奏, 也不能达到完美的极致, 即不能把其思想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说, 仅仅有技术上“音”的表现, 即使加上“金石丝竹”为其伴奏, 也是无法称为美的, 必须有“情之至者”, 也就是必须是“音”在情感表现上感人至深。

汉代著作《乐记》开篇之言为:“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对于音乐与情感关系的认识, 即“物—心—声—乐”, 明确了音乐的表现对象, 即人的内心情感。在《乐记·乐本篇》中还有这样的记述:“凡音者, 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成文, 谓之音。”这段话进一步说明了音产生的过程, 首先是以内心的情感为基础的。

南朝沈约修撰的《宋书·律历志上》中, 有这样的文字:“夫乐有器有文, 有情有官。”他认为音乐是由乐器 (“钟鼓干戚, 乐之器也”) 、旋律 (“屈伸舒疾, 乐之文也”) 、道德 (“论伦无患, 乐之情也”) 及情感 (“欢喜欢爱, 乐之官也”) 所构成, 情感是音乐产生的基本条件。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琴赋》中提出“琴者心也, 琴者吟也, 所以吟其心也”的观点。音乐吟诵“心” (内心情感) , 当然就是音乐表现情感的美学思想。

明末清初著名音乐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与《乐记》和《声论》并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美学“三书”。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提出了与《声论》截然相反的美学思想。他认为, 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和”,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音与意和”, 指出美妙的音乐不仅要有技法的高超, 还要与内心的情感体验相“和”。

古希腊神话奥菲欧的故事反映的就是音乐的情感力量。传说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西被毒蛇咬死, 奥菲欧带着阿波罗送给给他的竖琴来到冥府, 通过一首首发自肺腑、凄美动人的歌曲, 终于打动了冥王, 最终带走自己的妻子。毫无疑问, 能够打动冥王的奥菲欧的歌声正是奥菲欧自己内心深处至真情感的表白。

西方美学家持此观点的也为数不少。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在其主要著作《诗学》中提出“节奏与乐调不过是些声音, 为什么它们能表现道德品质而色香味却不能呢?”的问题, 并以“因为节奏与乐调是些运动, 而人的动作也是些运动” (5) 作出回答。可以看出, 他已经将音乐的美与人的内在心灵和情感生活的本质相联系。

受中世纪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西方音乐对表现情感观念愈加突出。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就曾对当时只重形式的音乐提出批评, 认为:“这种音乐不让人听见歌词, 消灭了思想, 破坏了诗词, 时而拉长音节, 时而缩短音节, 以便适应把诗歌弄得支离破碎的对立。” (6) 显然, 对这种片面强调听觉上的“音乐性”而忽视情感的表现的音乐, 是卡契尼所不能认同的。

西方启蒙运动领袖卢梭在1753年致达兰贝尔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您对音乐模仿的看法既很确切, 又很新鲜。事实上, 除绝少例子外, 音乐家的艺术决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 而是在于能够使人民的心灵接近于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7) 受模仿说的影响, 卢梭认为音乐是一种模仿, 但这个模仿不仅仅是指大自然的音响, 更有着人的情感在其中。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容表现于声音及其复杂组合这种感情因素时, 音乐才能把自己提升为真正的艺术。他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音乐的内容不在于表现客观的事物, 而在于表现最内在的自我。”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就是这一观点的继承者, 他宣称:“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 放射光芒, 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 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 (8) 法国作曲家莱修埃尔认为:“作为音乐固有的特点, 乃是表达于人心联系最紧密的感情, ……音乐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说的。” (9)

总之, 东西方美学界中, 认为音乐表现情感的认识也不在少数,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哲学思辨

由上述可知, 关于音乐与情感关系的讨论贯穿了整个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持久的争论呢?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主客二分认识论所导致的。

(一) 对于人与世界的两种哲学思想关系

1. 主客关系式的哲学认识

对于世界的看法, 自柏拉图到黑格尔, 传统哲学几乎都是把世界万物看作是人之外的事物, 并称之为客体;与之对立, 人就成为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认识作为桥梁而产生联系, 达到统一。主体凭借认识, 对客体的本质、规律作出把握, 从而掌控客体。这种关系被西方哲学称作“主客关系”, 又叫“主客二分”。

2. 天人合一式的哲学体悟

另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 是黑格尔之后, 尼采、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先驱掀起的现代哲学思潮, 与传统哲学的认识完全不同。正如美国哲学家梯利希所说:“我—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依赖, 就是基本的本体论结构, 它包含了其他的一切。……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 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 (10) 现代哲学认为, 人与世界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 没有世界则没有了人, 没有了人则这个世界也是毫无意义的。人用精神、心灵来体悟世界, 使世界逐渐“澄明”。就像海德格尔说的“此在”是“澄明”, 是世界万物之“展示口”。这种观点颇有些和我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道家的思想相近, 我们可以用“天人合一”这个名词以指代这个思想。

(二) 两种哲学思想对世界的把握

1.主客二分式的追问

前文说过, 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式的哲学思想把人看作是认识的主体, 对于客体世界的把握是通过认识来实现的。在这种思想体系下, 人通过追问, 得出外在客体的本质是什么。人是站在世界以外, 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而这一结论, 要求的是普遍性的概念, 也就是所谓的“理念”。通过认识的追问, 把感性的变为理性的, 把个别的变为普遍的, 把具体的变为抽象的, 以理性、普遍、抽象为根底, 进入概念世界。传统哲学把认识事物的相同性作为哲学的任务, 把一个个具体、感性的事物剥离出特殊性, 追求永恒不变的同一性, 把鲜活的差异剔出, 而把除去特质的共同概念拿来玩味。这种认识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世英的话来解释就再清楚不过了。他说, 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唯心论的概念哲学或形而上学都以“主体—客体”为前提, 按照从感性中个别的、变化的、有差异的、表面现象的、具体的东西追问到理性或理解中普遍的、不变的、同一的、本质性的、抽象的东西的纵深路线, 达到对外在的客观事物之根底的把握。 (11) 可以看出, 主客二分的旧的哲学思想对世界的把握是以已经理解的概念, 通过认识达到理解事物的普遍性概念, 所得出的结论仍旧是抽象的概念, 追问出的结果是一个概念世界, 可以用公式“概念—概念”来表达。

2.天人合一式的体悟

现代哲学对世界的把握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世界是和人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 所以要求人的不再是“追问”这样的字眼, 而是人怎样体悟到自己与世界万物一体的。现代哲学不再满足于概念哲学追求的形而上的本体世界, 不再满足于追问抽象、永恒的本质, 而是要求回到具体的现实世界。现代哲学对世界体悟的方式不再是通过认识来追问, 而是以具体的事物逐渐“澄明”整个具体世界, 是由当前在场的事物超越到未出场的具体世界, 由有限的具体世界超越到无限的具体宇宙。如果把主客体方式对世界的认识称为“纵向超越”的话, 我们可以称这种超越为“横向超越”。同样是超越, 现代哲学反对旧形而上的超越到永恒的概念世界, 而是要超越到未出场的世界, 而这个世界也同样是现实的事物, 绝非什么永恒的本质。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场的事物一样包括着概念, 因为概念是具体事物的特殊方面的抽象、单纯的普遍性。相比具体事物, 概念可以说是永恒出场的东西。

天地万物都处于普遍的内在的联系之中, 更确切的说, 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勾连之中。 (12) 就是说, 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有相互通融的可能性。现代哲学正是摒弃了传统哲学通过认识来追寻事物之间同一性的做法, 主张通过“横向超越”的方法达到不同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互通融的整体, 也就是使彼此不同的东西能够相互沟通。通过现代哲学所主张的“横向超越”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有限的事物体悟到真实的无限的具体世界, 用公式可以表达为“有限—无限”。

(三) 两种哲学思想对声与哀乐的思辨

传统哲学主客体认识论对声音与情感的关系的认识, 是以人作为审美的主体, 把声音和情感看作是审美的客体, 以追问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为目的, 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把音乐 (客体) 作为了人 (主体) 的外在认识对象, 以情感是否是二者联系的方式作为考察对象。这样一来, 割裂了本为一体的整体, 就很容易得出“明为二物”的结论。于是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音乐之间追问是否有情感作为二者之间的同一性的争辩持续了若干年。

这种在全不相同的具体事物之间寻找同一性的做法就令人十分为难了。西方气象学界有一个名词———“蝴蝶效应”, 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 (EdwardLorenz) 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来的, 对于这个说法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 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果用传统哲学的方法分析, 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蝴蝶翅膀和龙卷风的同一性。同样的道理, 在一个有意识、有精神的认识主体的人和一段段由飘忽不定的音高和节奏组成的这些非常难以把握的抽象事物之间寻求同一性, 也恐怕是强人所难了。因为人的情感本就非常抽象、不易言说, 而对这种抽象而又具体现实存在的事物进行概念性的追问, 以求得到概念或理念就更加不易了。于是, 有人认为情感是维系二者的同一性, 就称音乐可以表现情感;认为情感不是维系二者的同一性, 就称音乐不可以表现情感。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和人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以此观念为基础, 从具体事物出发, 通过横向超越的方式, 把握事物之间相通的性质, 最终达到体悟整个无限的具体世界这个最终目的。由此可以看出, 音乐作为这个世界整体的一个具体事物, 其存在不可避免与世界的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音乐的创作之初, 就不能脱离人的精神世界, 音乐是由人的意识, 或者说精神, 也可以称之为情感的活动变化而创造出来的。自它出生起, 就天然地带有情感的成分, 或者说是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在音乐被人所欣赏的时候, 当然就是其更为紧密地与人相通相融的时候, 情感自然可以被人从音乐中所体悟。创作者的情感诉说, 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没有一处是可以从这个整体世界中剥离出来的。情感与音乐的关系就如同我们手足之间的关系, 本是一个整体, 无需再加以讨论。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 世界是一个血肉相连的世界,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世界的组成, 或者说是存在于世界之中, 音乐依寓于世界之中, 人一样融身之中, 人的情感当然也不能例外。同是在一个世界之中, 不可想象怎么能把一个整体的部分分开来, 并一直追问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是一个什么关系。

现代哲学认为, 对艺术的审美就是通过横向超越的方式, 由有限的具体事物来超越到无限的宇宙整体。现代哲学反对用传统哲学把万物相通、相融的整体世界分割为主体与客体, 主体将客体作为外在的对象, 去追寻普遍性的规律、概念的方法, 主张超越这种主客体关系, 从宇宙整体的内部体悟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现代哲学的思维模式, 音乐与情感关系的问题就变得明晰, 或者说不复存在, 它们不是各自分离的事物, 而是同处于一个不可分离、血肉相连的世界整体之中。依靠横向超越的方式, 人可以与出场的任何事物相通、相融, 最终达到体悟世界整体的一种审美境界。所谓终极的审美超越, 就是指用横向超越的方式, 从具体事物体悟整体世界, 达到最高的审美意义。所谓终极, 就是指最高层次的、最大意义的、无限意味的终极;所谓超越, 就是指对主客体关系的超越, 是对旧的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式哲学体系的超越, 用张世英的话说就是:超越 (不是抛弃) 主客关系, 在更高的基础上回复到不分主客、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 亦即从宇宙的内部体验到一种物我 (包括人和己) 两忘的境界。 (13) 这样, 通过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剖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现代哲学的主张, 进而就明白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假命题, 根本无需讨论, 也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摘要:嵇康关于“声无哀乐”的观点自诞生之日起, 或毁或誉, 争论持续了一千多年。进入20世纪后, 对于上述观点的研究更是形成了一股学术热潮, 但是大多数研究仍是沿用主客二分的旧的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方法, 未能跳出主客二分哲学观的局限。本文引入现代哲学中横向超越的方法, 重新解读《声无哀乐论》, 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方法论的重视。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横向超越,哲学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 (上、下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2]恩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

[3]宗白华.美学散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5]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6]李斯特.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音乐出版社, 1962.

[7]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 (上卷) .上海三联出版社.

[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上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9]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38.

员工的积极情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篇5

积极情感扩展—建构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关注健康而不是仅仅从传统的关注病理学的心理学研究倾向出发118)。该理论的目的在于描述积极情感的心理学形式和功能.人们更加确信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个体进行有效的情感控制;能推动研究调查者对积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特征的研究,促进理想化的心理功能和人们生活的积极方面的研卿r9i。培养 积极情感不仅可以抵消消极情感的影响,而且可以改变个体思维的习惯模式Iml.Isen提出的积极情感对认知影响的神纷l理学理论认为,适度的积极情感状态会使中脑

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系列发现积极情感促进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的研究结果1211.1.1.23积极情感的测量

目前关于组织中情感的研究更多关注气质性情感,即将心境状态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相对于心境而言,即时性的情感更难测量与 把握。目前关于气质性情感的研究多采用相对完善的心境测量量表[22l.由于情绪由主观体 北京1-滋大学

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构成,所以对于积极情感的侧量,我们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1)从情绪的主观体验角度测量即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以及积极情感的问卷和量表来测量积极情感.比较常用的是Wason编制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量表Me Positive andNegative Affed Schedule)12M.这个量表以维度理论为依据编制,因为具备心理测量学的特点,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但此 量表比较适合测量一段时间内的心境变化,不太适合瞬间产生的情感状态测量。(2)从情绪的生理唤醒角度测量

情感的另一个成分,就是生理唤醒,包括外周上的变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上的生理变化。目前n常重要的过程因素和情境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组织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所塑造的组织上、交际上和心理上的情景可以催化任务活动。另外,过分关注结果会导致忽视重要的行为过程,而对过程控制的缺乏会导致工作结果的不可靠性,不 适当地强调结果可能会在工作要求上误导员工。第二种观点认为绩效就是“行为”。Campbell和Murphy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组织或

个人体现工作组织单位的目标相关的行为”。他们倾向于认为,绩效是能够观察到的实际的行为表现。它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它包括在个体控制之下的与目标相 关的行为,无论这些行为是认知的、驱动的、精神运动的,还是人际间的。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讲,结果绩效观和行为绩效观都是有所偏颇的。表1.1对这两种观

点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其实将绩效视为“结果或目标(做什么)+1于为(怎么做)=高绩效”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并且对于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更加有益。

表1.1结果绩效观和行为绩效观的优缺点比较!考核方法!优点I缺点I

注重结别产出I·鼓励大家重视产背造“结果导向”

·员工成就感强,出,容易在组织中的文化氛围

“胜败论英雄,注重行为随程·能及时获得个人活动信息,有助于指导和帮助员工

·在未形成结果前难以发现不正当的行为·当贵任人不能控制外界因素时,评价失效 ·无法获得个人活动信息,不能进行指导和帮助并且容易导致短期效应

·成功的创新者难以容身·过分强调工作的方法和步异,有时会忽视实际的工作成果

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是“实际收益十预期收益”。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评价和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也显得愈加重要。这一概念已将个人潜力、能力纳入绩

效评价的范畴,并且这一概念强调的一点是,将绩效不再作为“追溯过去”、“评估历史”的工具,而更在于关注未来!

n1.年的工作绩效内容

包含的行为备注

(办持定工作任务的熟练性

②非特定工作任务的热练性

③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

④表现出的努力程度

娜性持个体的纪律

⑧促进同事和团队的绷效

在工作的核0任务上的行为表现

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⑦监警与领导

⑧行政管理

为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较高的努力水平

如遵守公司章程、按时上班

精助同事解决工作问题并增进同事

对组织活动的参与程度

以影响下属的行为

如制it政策

1.2.2.2 Bo~和Motowidlo等人的“任务绩效—周边绩效”模型

Borman和Motowidl。在Campbell行为绩效观及其绩效结构的基础上,将工作绩效划 汾为任务绩效(Task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Performance)两个维度。其中,任务绩效是指工作所规定的行为(角色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①直接把原材料转化为 产品和服务的活动;②通过补充原材料供应,分配产品等来维持技术的顺利和高效运转的 活动。任务绩效与组织的核心技术密切相关,也是传统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而周边绩效 是指工作中的自发行为(一种角色外行为),包括五类行为:①主动执行不属于本职工作 的任务:②在工作中表现出格外的热情;③在工作中协助他人:④严格遵守组织的规则,即便那样做会给个人带来不便;⑤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周边绩效可以促进任务 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表1.4列出了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主要区别1b1表1.4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主要区别

区分指标任务绩效周边绩效

与工作内容的相关性

与组织的技术核心密切相关。

为任务绩效的发生l找组织的、社会的 和U理的环境。

油画技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研究 篇6

关键词:油画技法;情感表达;关系

1 油画绘画的基本技法及其重要性

1.1 油画基本技法

油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想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这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的工程,仅油画的基本技法就不胜枚举,而且每一种技法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境界。油画的基本技法是油画绘画的基础,是一幅油画作品完美呈现的前提。通过基本技法,绘画家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形象更加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技术来完成细节,能够起到加强艺术效果的作用。首先,油画包括形色点线面、笔触、机理、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其次,它还包括多种基本技法,比如拍、摆、搓、揉、扫、跺、拉、砌、划、刮等。这些技法是客观存在的,主要看绘画家如何去运用这些技法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

1.2 油画技法的重要性

油画的基本技法是油画家诠释人物形象的基础,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细节,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点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仅凭一种方式不可能将细节之处的微妙表达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达·芬奇《蒙娜丽莎》来解释。《蒙娜丽莎》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相传前前后后花了十年的时间,达·芬奇借助了几乎所有的油画技法,并遵从一定的科学和光学原理最终才将这幅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2 油画中的情感表达

19世纪以前,绘画家们的笔触重点描绘的是自然风光和客观的人物画像,机械地将自然界的风光描绘在画纸上。18世纪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创作的源泉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想。画家开始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开始用绘画来抒发自己的心情。油画从此变成画家们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媒介,甚至有画家对于现实人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开始以抽象、想象的形式来体现,使得原有的风貌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印象派画家梵高,他以奔放的、常人无法理解的笔触去表达他满腹的不安与焦虑,使得那些看懂其作品的人不禁惊叹不已,感叹于这个天才发狂的内心世界,对其不幸的生活遭遇和焦虑的内心世界表示同情和理解。情感由起初的不被重视,到如今已然成为一幅作品的灵魂,从徐悲鸿到张大千,从米开朗琪罗到达·芬奇,古今中外有很多画家都通过油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毕加索通过《格尔尼卡》表达故国被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情仇;罗力中用《父亲》刻画出我国勤劳的农民形象,那是一代人的父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3 油画技法与情感表達之间的关系

3.1 油画技法促进情感的表达

关于油画技法对于情感表达的促进作用,大体上笔者在前文已有解释,但是,从细节之处尤能体现出技法对于情感表达的促进作用。首先,油画中色彩的运用可以渲染情感。不同的色彩除了客观上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之外,其本身也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寓意,比如蓝色表示忧郁、红色表示热情似火、黄色表示温润、绿色表示生命和希望等。其次,即便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厚薄之分,画家在刻画一定的形象时借助不一样的颜色和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度实际上都在表达一种隐含的情感,只有将这些颜色所具有的意义拟清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线条的描绘也是画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线条,凭借其不同的粗细和下笔力度的不同都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从而触动不同的神经细胞。画家席勒在其代表作《干洗房》中,借助不同的笔触和线条对人类的生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将忧郁、死亡的气氛从画纸上拉到现实世界中来。

3.2 情感表达对于油画技法的反促进

通过娴熟的油画技法可以使画家的情感跃然纸上,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情感表达对于油画家的绘画技法和作品的整体呈现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油画家,应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修养,要有高尚的艺术追求,更要有热爱大自然和大千世界的心。很多画家追名逐利,在浮躁的社会里不能保持本心,随波逐流,迎合低级趣味,最终导致其作品生命力不强,难登大雅之堂。油画的创作者是画家,画家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决定着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高度。一个趣味低级、修养不够的画家,即便掌握多么惊为天人的绘画技巧,也很难完成一幅举世的作品来。因为画家自身的情感修养决定着绘画的高度。因此,油画作品要想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创作主体的个人情感表达至关重要,必须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底蕴和高尚的情操来作为支撑,否则都只是空中楼阁。

3.3 油画技法和情感表达的统一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篇7

一、作品的情感

音乐的情感表现, 是把我们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 通过弹奏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简言之, 就是内心感受在乐音上的显现。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具体是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手段来实现的。而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形式、方法等方面的总的特征。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讲究形势美, 它美化生活, 从理想的高度观察生活, 给生活以永恒, 感官上易于听辩强弱;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遵循美学的原则, 对称、平衡, 具有唯美主义特点;浪漫主义更像是一种年轻, 充满对未来欲望的表现;表现主义强调艺术表现人的情感, 体现情感论音乐美学的观点。

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 它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受到的文化环境不同, 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习惯, 展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例如, 现在多数年轻人难以接受传统戏曲音乐, 老人一般也都不能接受前卫的摇滚音乐, 认识这样的音乐过于嘈杂喧闹, 毫无音乐美感, 因此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审美力也会千差万别。现代社会中,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压力不断增大的人们越来越需要音乐, 这种贴近于情感的艺术来调节, 而对于那些充斥着不协调的、冷冰冰的、机械的现代“纯音乐”, 除了好奇和惊讶之外, 便不会再有更多的兴趣。在我个人看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应该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 它抓住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它有丰富的内涵并与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来讲, 在音乐中, 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表演者无论是从演奏技术上还是音乐美学思想上都有有所研究, 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情感。

二、作品的倾听

音乐是声音艺术, 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音乐是一种抽象的声音表现, 要掌握其特点只有依靠听觉的记忆。如果我们没有把所选择的乐曲仔细消化吸收, 很容易就会变成走马观花, 只知其貌而感觉不到内涵。对一首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和印象, 主要的就是多次的反复聆听。一般来说, 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 已经能百炼而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都没有美与不美之分, 因为人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生存状态中都不会忘记去探寻美, 忘记对吉祥对尊贵的追求。每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民俗、宗教等等, 写在自己的服饰文化中。无论是在荒芜落魄的远古时代, 还是在万象更新的潮流现代, 服饰永远都是一幅看不完的画, 一本读不倦的书, 一条流不尽的长河, 一颗万年长青的巨木, 一个永恒的诱惑。

参考文献:

[1]华梅.《中国服装史.2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够逐渐了解到音乐作品中的细腻变化。比如《夕阳箫鼓》, 这首中国经典的钢琴曲, 旋律委婉质朴, 节奏多变, 虽为钢琴曲, 但依然能够听出弦乐器特有的音调。我们注意到了旋律线的起伏, 感受到了节奏的转变, 随后注意到音色的转化, 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夕阳映江、晚风轻抚、江楼钟鼓的画面, 这就是真正进入了音乐。

好的音乐作品是人对生活感受的抽象反映, 具有强有力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冲击力, 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激荡, 当它能够满足听众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感, 刺激着听众的感官期待下次的继续聆听。好听即为美, 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美为和谐, 不仅是作品表现的自然, 身心也要融入到其中, 是听还是看, 一切皆为自然流露, 达到一种赏心悦目。音乐使听者的心灵得到提升, 给人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共鸣。它比一般的语言更为深刻, 比文字更为动人, 音乐翩然而来, 令人无法抗拒的感觉, 不自觉的融入其中。日常语言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有限度的;而音乐语言则是抽象的、感性的,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且难以捉摸。音乐的语言, 不是任何单纯的“说”就可以表达的情绪语言, 它是思想上无法用具体语言表述的。

平时还要注意多收集不同风格的各类作品, 多听, 多分析, 多比较, 来加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提高自我的情感审美能力。把乐曲中体会到的美和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体验融合起来。比如, 当我们从一首乐曲中体会到一种欢乐的美感时, 很自然地, 也会联想起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欢乐情绪。当我们在弹奏中把这两种欢乐合而为一时, 那就既表现了乐曲的, 也表达了自己的欢乐。对作品多加揣摩, 主动参与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 力求真实再现作品风格。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听众可以在欣赏作品的第一时间里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乐曲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意境和思想, 使整部作品犹如作者自身命运和心灵的写照, 让人为之动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不仅要合二为一, 还要注意必须忠实地反映原作者的创作意图, 除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外, 还必须结合扎实的钢琴弹奏技术, 才能真正有效的表现好音乐。

音乐情感表现是目的, 弹奏技术是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具备了乐曲的内涵和个人的体验, 才能生动感人, 令人信服。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听众可以在欣赏作品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乐曲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意境和思想, 使整部作品犹如作者自身命运和心灵的写照, 让人为之动容。音乐改变的不是人的心态, 而是在音乐中提升人使其状态与理性, 更完美的结合。

摘要: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永恒美的特质, 有时我们可以凭直觉感受到, 有时需要一个学习、理解, 逐渐深入, 领悟的过程。如何去表现音乐作品, 领悟作品中的情感, 使之更生动真切, 这就需要对其尽可能的理解准确, 感受得深,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倾“听”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音乐,情感,审美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1

[2]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3] (德) 黑格尔.美学导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6

抽象思维与情感活动的关系 篇8

抽象需要理智和冷静, 但他也会引起情感活动, 反过来又受到情感的推动和影响。如演员在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 不仅仅需要从感性上对这个角色有所认知, 还要从理性把握内在的精髓, 只有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认识才能有效把握好角色定位, 才能使自己扮演的形象更有感染力, 更加鲜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所谓间接反映, 就是通过其他事物为中介反映客观事物。正因为思维活动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所以通过思维有可能认识那些并未直接作用于人们的事物。从事物的内涵来说, 可以从现象认识本质, 也可以从本质加深对现象的认识;从事物的外延来说, 可以从一点想到全面, 也可以从全面想到一点等等。这种种制约相联系的情感活动, 使他也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思维的认识范围远远不止于直接反映的事物, 因此伴随思维而出现的情感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 也大大超过以感觉、表象所认识的情感活动。例如《红楼梦》二十七至二十八回, 写贾宝玉偷听林黛玉的《葬花诗》, “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 不觉的恸倒山坡上, 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归无可寻觅之时, 推之于他人, 如宝钗、香菱、袭人等, 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 则自己又安在呢?……因此一而二, 二而三, 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 如何就诶是这段悲伤!这一段文字描写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关系非常真实具体。从情节上来看, 贾宝玉所直接感知的只有林黛玉在葬花和作诗, 这当然也会引起他的情感活动;但认识如果仅限如此, 那么情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就很有限。然而贾宝玉在听林黛玉作诗时候, 又运用思维“反复推求”, 终于通过事物的类比关系、因果关系、点面关系等, 对并未直接反应的事物越想越深, 越想越广;而随着认识内容的剧烈变化, 他的情感活动也就愈演愈烈;有“点头感叹”到“恸倒山坡”, 以至于不知“如何解释这段悲伤”, 其情感活动的深远过程就远非直接感知时所能够比拟的了。通过贾宝玉的情感活动描写, 当然可以窥知作者在创作中的心理活动, 他的情感也是随着思维在那里运转的。

其次是情感也可能出现爱你复杂矛盾的情况, 这和完全由事物的直接反应引发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 一个事物的直接诶反映所引起的情感总是比较单纯的, 然而情感一经和思维相联系, 情况就可能复杂起来了。因为思维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间接的反映, 而事物之间是复杂的, 所以由此得来的简介反映也可能是复杂的以至于矛盾的。《论语、里仁》说, “父母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这种由同一事物引起的矛盾情感, 的确有可能通过思维而产生出来。有的人在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 患得患失, 矛盾的感情交替起伏, 这也是通过思维对多种因互进行了分析, 而无法肯定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总之在人的实际心理活动中, 有些事情经过思维活动可能得到复杂的间接反映, 从而引起复杂的情感活动。

别外情感具有可控性。无论是情感的种类、强度或表现, 一般来说都具有可控性, 从根本上看, 情感的控制和调节主要靠思维活动, 这是情感与思维活动相联系的又一特殊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情感的控制相当重要。最明显的如演员扮演角色, 作为演员来说, 演员的实际心情有时可能与所扮演的角色情感很不一致, 这就有必要运用思维活动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活动, 对于演员克制自身的意识活动以及相联系的情感活动来说, 首先是对自己有一些判断如:“我是演员, 现在我的任务是在演戏。”等等, 这些判断强而有力, 他们在演员的情感控制中起到根本作用;正式这个前提下, 才谈得上“进入角色”。至于说把角色演好, 那就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认识所塑造的任务, 但形象思维的实际心理内容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指导、配合和渗透, 所以我们说控制情感根本上是靠逻辑思维活动的。如果说一个演员由于“习惯成自然”而没有紧张感和演好的愿望, 那么就容易在舞台上出现走神等, 这就是思想和情感都出了戏, 如果过于紧张, 也进入不了角色状态, 不论是紧张还是不紧张, 就情感来说, 正是思维活动失去了对情感的一种控制。

总之, 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必须情动于中而后发, 没有思维就没有情感,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 只有准确把握抽象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关系, 就会在艺术创作中产生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金开诚, 《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3]周新叶, 《音乐情感剖析》[J]艺术百家, 2005 (4)

竹笛技巧与音乐情感的表现解析 篇9

一、竹笛技巧

竹笛分为两大派:南派、北派。它的演奏技巧可以概括为:气、指、舌、唇等四个基本功。气, 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是最难掌握的, 它是万物生长之源, 我们即可以用它来形容天气, 又可以形容人的健康等, 它的寓意非常的广泛。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 但是却与我们形影不离。在学习竹笛的技巧中,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竹笛的演奏中, 都是利用气来控制整体效果的。指, 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竹笛的演奏需要手指的灵活性比较好, 动作要干净利落, 有良好的敏感度。舌, 不仅对人有感受味觉的能力, 还是人们说话的重要器官。但是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 舌头的技巧更能体现出演奏者的水平。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 其中音乐中比较欢快的曲子都是用舌来完成的。唇, 要注意口劲, 要适应节奏的吸。所以, 气、指、舌、唇是竹笛演奏中必要学会的技巧, 这样可以把音乐中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总而言之, 不论在哪方面的技巧, 只要多加练习就会掌握技巧, 俗话说:孰能生巧。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 演奏者一定要对音乐负责, 不要破坏了原来曲子所具有的优美。

竹笛是根据曲子定调的, 不同的曲子用到的调也不相同。因为竹笛分南北两派, 所以定调就不相同。例如:在北派, 竹笛的定调就要高一些。因为北方的音乐比较激昂, 具有很大的冲劲, 非常的豪爽。所以竹笛的这种演奏技巧非常的适用于北方音乐。在南派, 定调普遍就偏于低, 因为南派的曲子大多都是委婉、优美的。

二、把音乐与竹笛技巧相结合

学习音乐知识, 对音乐有透彻的了解, 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与竹笛演奏时的技巧相结合, 使音乐的内涵得以体现出来, 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以抒情为主, 西北地区的《秦川情》, 对这首曲子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曲中体现了秦川人的热情、豪爽的思想感情。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 就要注意把秦川人的这一特点在音乐中表达出来, 让演奏者把情感完全的投入到演奏中, 从而渲染一种气氛, 让观众了解到其中所表达的内容, 感受到秦川人民的热情, 也随着投入到其中, 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

在生活中, 每个人的行为、风格、感情都不相同, 内心都非常的复杂, 这些表现都离不开社会中的各种活动。所以, 在我们的生活中, 要不断的参与各种活动, 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 在活动中释放情感或收获情感的体验。在表演者进行演奏的时候, 就要把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中的内容和竹笛相结合, 把音乐的情感与内容完美的演绎出来。在竹笛的演奏中, 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竹笛的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相结合, 把音乐中所想表达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的表现出来。

在竹笛技巧演奏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音乐负责, 不要破坏了曲子原有的优美感。例如, 在我南派的竹笛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被观众誉为“魔笛”的陆春龄先生演奏的《鹧鸪飞》, 是他演奏最多的一首音乐, 有多种演奏版本。虽然每一个版本都不完全一样, 但是它仍然保存着江南乐曲的风情。它有着优美华丽, 并且流畅的旋律, 形象的表达出音乐中的意境, 把曲中的内容完美的刻画出来。还有陆春龄老师创作的《今昔》、《喜报》和《江南春》等乐曲, 都被人们所喜爱。因为在他的曲子中, 为了把音乐激昂、热情、豪爽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 他充分的利用了竹笛技巧中的“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 所以说, 竹笛的使用技巧与音乐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 在演奏的过程中, 想要把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 二者缺一不可。

音乐是性感的, 它是一种可以激发人的感情的艺术。在我们听见一些歌曲或看到一首乐谱的时候, 一定要仔细的了解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判断其想要表达的内容, 然后在演奏的过程中, 运用竹笛的演奏技巧与自身的情感和音乐相结合, 在把它传递到观众, 让观众也有所体会, 从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 产能生了一段新的音乐。

在穆祥来《深秋叙》的演奏中,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曲子中浓厚的悲秋情绪。在演奏的过程中, 演奏者很好的利用竹笛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相结合, 所以把《深秋叙》中对悲秋的情绪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就可以体现出作曲家对竹笛技巧的使用特别熟悉, 才能这么深入的表达出音乐的内容。

三、结语

竹笛艺术是音乐爱好者和演奏家们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而形成的, 让它在音乐的伴奏中能够达到更加的完善。在音乐的演奏中, 熟练的运用竹笛技巧作为伴奏, 能够使音乐的情感更好的变现出来。所以, 演奏者一定要熟练的掌握竹笛技巧, 在演奏的过程中, 能把音乐中的内涵精确的、细致的体现出来。所以说, 竹笛技巧与音乐的情感分不开。

参考文献

[1]傅晔.竹笛技巧与音乐情感的表现[J].黄河之声, 2007,

[2]邵紫琪.摹拟音在竹笛演奏艺术中的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 2015.

[3]田甜.竹笛演奏技巧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论音乐情感的培养与钢琴教育 篇10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兴趣,钢琴教育

引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表现也就是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否真挚与投入, 决定了表现是否准确与充分。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深入观察, 发现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关键影响, 我们经常发现, 有不少学生在演奏作品时, 指法娴熟, 节奏准确, 颗粒性强, 曲调流畅, 让外行听起来, 感觉还不错;但是在行家听来, 却是平淡无味, 毫无感染力, 缺乏音乐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回到了我们文章的主题, 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缺乏对作品音乐情感的培养, 进而造成只知其表, 不知其理;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情况, 所以在演奏中也就迸发不出作品应有的演奏激情。因此, 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 认为要更准确、更充分的表达钢琴作品, 培养钢琴爱好者的音乐情感至关重要, 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即创造音乐艺术情境、培养学习兴趣爱好、碰撞音乐情感火花。

第一, 创造音乐艺术情境

每一个音乐作品, 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 都隐藏着一段故事。也许每一个演奏者理解有所不同, 听到的故事和感受千差万别。但如果演奏者能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幻化到自己曾经发生过的或者想象的一个情境之中, 也许将会是另一种感觉的风味。

音乐是听觉艺术, 演奏者需要用“音乐的耳朵”去感受自己的演奏, 用“音乐的心灵”去指导自己的演奏。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首歌曲, 演奏者要让琴键歌唱, 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内心的感受、感情通过柔韧的手指在琴键上唱出来, 实际上就是心在歌唱。声音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 嗓子、乐器都是发声的器官, 它们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唱或弹出优美如歌的声音来。所以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声音是由内心发出的, 是由于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的,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没有感情, 声音再纯净再华丽也是无生命的, 苍白无力的。犹如人们说话:心情好, 说起话来就和缓、悦耳动听;烦躁、愤怒就急速、粗厉。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音乐是最崇高的艺术, 它对情感最敏感, 它可以表达人们各种情感的波动与转换, 是“感情的速记”。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任何推理的形式, 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有着近于交响乐的表现力。特别是发展完善的现代钢琴, 它可以独立地表现任何感情的强度和幅度。但由于它的技术艰深、复杂, 往往需要长期甚至是毕生的艰辛练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久而久之, 教者与学者就把技术看得头等重要, 夸大技术在教与学、表演中的意义, 甚至于专攻技术而忽视思想情感的表达, 陷入练习的误区。

因此, 老师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巧妙创造钢琴教学情境, 把学生的心灵和音乐本身真正的交汇起来, 唤起演奏者的审美注意, 激发演奏者的审美渴望;这样, 将会使作品的内容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达到最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第二, 培养学习兴趣爱好

钢琴教学与一般的教学有所不同, 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 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 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传统钢琴教学历来所采取“一对一”“填鸭式”的方法, 虽然能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难”之间的表面矛盾, 但长此以往, 将会形成许多弊病, 比如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 课堂氛围相对沉闷, 难以形成愉悦的教学情绪, 教学效果较差等。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钢琴知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教学总是在一种机械的训练中反复, 久而久之, 学生常常会因此丧失了对钢琴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烦钢琴的心理。所以, 如何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让老师教的更轻松, 让学生学的更有趣, 是现代钢琴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 是钢琴教学“情趣化”“愉悦化”的重要形式。钢琴教学的情趣性, 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 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变刻板为生动活泼, 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这种情趣化的教学方法, 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而且还会使他们对钢琴发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钢琴教学中, 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 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 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这些方式的改进, 比起以往相对死板的教学方式更能使课堂情绪气氛愉快, 形式活泼, 内容丰富, 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 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 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 一方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 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 教学相长, 共同切磋;另一方面, 则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由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创新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第三, 碰撞音乐情感火花

所谓“情感”, 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它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音语调等方式来表达。钢琴教学的情感同样也需要用一些方式来表达、传递。

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 情自理出, 情理结合, 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呢?这里面还须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大家都知道, 学生在初学钢琴时, 因为手的能力不强, 对声音的概念和意识都不太清楚, 弹奏中用力不均匀、不集中、声音或“虚”或“硬”, 不能使声音发到“点”上, 弹出亮丽圆润的声音。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要均匀”、“轻一点”、“重一些”, 学生是不能很好地领会其含义, 也不会有一个明确声音好坏的标准。这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清楚钢琴发音的原理;讲解清楚身体和手、腕、肩、肘等在弹奏时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如何倾听辨别声音的质量;讲解清楚怎样才能发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效果。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明亮闪光、圆润饱满的颗颗珍珠, 让学生把力量通向手指尖, 快速下键弹在“点”上发出像珍珠一样晶莹闪光、灿烂透明的声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比喻, 学生对声音的概念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 还可以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在演奏之前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点燃他们的激情, 更有兴致地学习。最后再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来点燃学生的情感。古今中外的钢琴作品无不是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情感交汇的中心, 人们在创作钢琴、表演钢琴、欣赏钢琴的过程中进行着心灵的撞击, 品味着人生的情感。通过教师完整的示范性演奏, 学生沉浸、陶醉在饱含情感的钢琴中, 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陶冶, 这样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

音乐教学与情感培养之间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情感 沟通 音乐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之中,分数和名次往往成了学校和家长们的关注重点,提高分数,提升名次逐渐成为了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重点。也也就造成了当前教育界的题海战术被无限推崇。按套路,多做题,拿高分成为了大多数学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学校的教学重点。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有几人能将之所学融会贯通呢?所以,真正投入自身情感进去的深入教学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到真正该掌握的知识,并且融会贯通。

一、情感的投入才是正真的教学

1、投入感情才是认真

将一件事情做好的唯一办法就是认真去做,而一旦你投入了情感那么你一定十分认真了。将教学并非当做是一件任务,将学生也不是当成为一个个得分的机器。教学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而学习也完全是一件十分富有乐趣的事。而一旦将教学只是当成是任务,学生也只为拿高分而不管真正从课堂上掌握了什么有用的知识,那这样的教育和学习只会变了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预料他们会走向何方。所以,在教学的同时,老师们必须明确,自己担负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拥有什么使命。

2、真正关心才是教学

而如果将感情投入到教学之中,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投入感情去做某事一定是非常重视非常在乎这件事情的。因此,不论外界的压力和说法,学生们的不听话甚至置之不理,都无法影响一个真正投入自身感情的老师的最终决定。他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们。他们必须去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因为他们投入了情感,关注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每一场教育都是对学生们的一次洗礼,必须要重视这之中的每一次机会,因为每一次,学生们都有可能从中学到成长到一些影响他们医生的东西。而唯有真正将自身情感投入进去的老师才能如此迫切的关注学生的每一点发展,每一个动态,每一次成长。情感的投入才是真正的教学,真正的在乎,才能在学生学习的每一步上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真正的助力。

二、课堂之中应促进情境的生长

1、“情境”教学的运用

而在老师的单方面响应是完全不够的,老师愿意努力去做,去实施,但学生们不愿意配合,不愿意理解这样教学的良苦用心,其效果也将会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课堂上促进学习“情境”的生长才更能有效的推动老师教学目的的完成,推动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而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理论。

2、“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情景教学的出发点和实际切入点就是“情境”二字。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就是一种情感的调节手段。以实际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来促进学生产生的共鸣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教育的核心,就是将学生的兴趣、特长、态度、志向、审美力、表现力以及价值观等素质摆在音乐教学中应有的位置上。通过情境的模拟并予以加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一切都更加贴合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从而也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能更好的体会和感受到教师们所要去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们在学习参与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之余不仅掌握到了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发展的音乐的表现力。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引发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的共鸣,能够不排斥的更好的學习和吸收老师们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图和意义,双向意愿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育的接受和理解。

三、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1、积极引导,加大关注度

而最终,形成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将会是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鼓励目光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并且会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愉悦的情绪总能促使人们对当前的事物产生好感并有兴趣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之后,将更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案中提高主动学习的自主性。

比如新生入学之后,对学校这样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导致恋家、不适应,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生活不能自理,从而使得情绪低落。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很难要求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学生真正产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十分低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选择性的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故事,介绍一些相关的名人传记进行阅读。生活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在精神上多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但一切的作为只是为了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关注度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新学习环境来更好的进入状态,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导进行学习和生活。不论老师做了多少,能做多少都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最终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学校进行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只能靠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了。

2、相互理解,平等沟通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更多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欣赏。“世界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而教育的真正意义也就是将这些特点和风格完善并发扬而绝不是同化甚至抹杀。老师们需要去尽可能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兴趣爱好甚至是方言习惯。并且绝不应该以一种高姿态的心理去交流对话,将自己放在一个朋友而非高人一等的长辈的身份进行对话将更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无论家庭贫富,无论天赋好坏,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当中,唯有投入了自身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了解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以及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学到有用的知识。老师了解的越透彻,解决每个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以平等的地位去看待问题、交流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蔡晓婷.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4)

[2]崔越.浅析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12)

情感态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篇12

情感方面的发展对于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要, 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 那不是别人的过错, 而是教师的失误, 因为他或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接受知识, 或根本没有这样去做。”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任何障碍。

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 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过多的批评、否定的批评往往会起反作用,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 首先要教师感动。”教师必须理解情感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过程中, 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一定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入手。所以, 教师在编写教案教法时, 一定要顾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首先要明白一个事实: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 潜力都非常大, 作为教师就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成绩是否优秀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材的标志。学生中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来看, 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都很大, 都有闪光点和无限开发利用的空间。笔者在上课前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好好预习新课, 大概了解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正式上课时, 叫学生做练习in pairs或者in groups, 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坚持这样做, 全体学生基本上都能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 成绩提高得就会很快。如果教师只顾及心目中的“好学生”, 会使大多数“差生”只做听众, 或者做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这样既影响上课纪律, 也会给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体现了教师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差生”这个称谓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导致教师没有办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体现的是学生各方面的多样性, 从差异方面看, 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可爱, 都有成材的潜力。

二、创造环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 兴趣与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相辅相成的, 兴趣是动机的一部分, 良好的动机又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从心理学方面来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 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技能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 是学生为追求一定的目标而产生的内在原因。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自己的学习动机, 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方向知道了, 就会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 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从而更进一步地努力学习。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有四个方面: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学习态度。

(二) 特定的环境激发积极的情感

道德情感具有情景性, 我在上课时经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容易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录音、图像等渲染情景, 通过讲故事、角色表演、实物演示、布置环境等再现场景, 尽量做到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著名教育家张兼中在著作里指出:“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 掌握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 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发展智力、情感, 从而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关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学法上的指导, 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和业务能力。学习策略有听力学习策略、口语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写作学习策略和词汇记忆策略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这些策略渗透给学生, 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不要把英语学习当作是机械的记忆过程, 一旦学习策略运用得好, 就能体会到英语学习中的无穷乐趣。通过学习策略的渗透和策略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被共同调动起来, 同时也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一) 评价学生要具有科学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应用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是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润滑剂。恰当的幽默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不要打断、批评, 也不要讽刺、挖苦, 要运用诙谐幽默将错误改正。这样, 犯错误的学生会在轻松的环境中认识到错误, 其他的同学也加深了印象, 学生上课没有压力, 心情轻松愉快, 思想就会活跃, 对学习更感兴趣。教师的表扬要恰当, 对处于青少年初期的学生, 表扬一定要分层次。我在上课的时候,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表扬得不是太多, 但是给他们的任务难度加大。由于成绩优秀, 经常表扬也会使部分学生骄傲自满, 耐挫力就会降低, 不利于未来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相反,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 经常表扬则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会使他们认为老师很重视自己, 容易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继续提高成绩的自信心。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 表扬也要看机会和结果, 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 不能千篇一律。

(二) 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 它的语言机能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实践才能完成。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性和参与性,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越多, 效果就越好。我在十多年的英语教学中, 主要运用两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第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是以培养习惯为前提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中, 采用直观道具、录音机、投影仪等多种手段, 把教学内容讲得有声有色。例如在讲授新单词时, 我经常通过化简笔画、挂图或者播放幻灯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解课文和对话时, 我就用逼真的投影来介绍教学内容, 创设真实情景,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样就能把直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把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变得栩栩如生,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做游戏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小, 特别喜欢游戏活动, 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 学生的口语提高很快,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使英语课堂成为“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3. 听或唱英文歌曲、看经典英文电影和英语教学片, 这既可以训练听力又可以记忆单词。

例如我在教一般过去时态的时候, 就让学生学唱“Yesterday Once More”, 音乐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自然中得到了发展, 把感觉转化为语言来表达, 能加深印象, 唤起回忆、刺激联想、激发美感。学生看英文电影能够更好地提高口语和感受西方文化, 感受其中纯正地道的英语。

4.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当然合作型的氛围也存在竞争, 适当的竞争对学生是一种促进, 竞争会刺激学生的进取心, 也能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会学生怎么面对暂时的失败和挫折。所以, 关键是教师怎么引导学生看待竞争, 以及在竞争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竞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超越别人, 而是彼此促进, 使大家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去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 微笑传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微笑能够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 给学生心灵上的愉悦和获求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亲近教师, 从而更加努力地想把成绩提高上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年龄小等原因, 英语还是比较难学的,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微笑具有调节、鼓励、评价、管理等作用。例如,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在讲课, 有一位学生在做小动作, 我没有停止讲课去批评他, 而是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 他很快停止小动作并很紧张地看着我, 我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又继续上课, 下课我也没有追究。但从那以后, 他上课没有再做过小动作了, 并且成绩提高很快。

结语:

上一篇:小班区域活动的实施下一篇: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