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2024-07-16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共6篇)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1

摘要:电网规划对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加强供电公司规划体系的建设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莆田地区为例, 从配网规划管理现状出发、具体分析规划内容、规划研究与人员配备、专业部门分工配合的内在联系, 这对完善供电公司规划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莆田,配网规划,建设

电网企业的职责是把电能通过电网送到客户端, 规划的职责是构建电力企业的电力网络, 因而做好电网规划是电网发展头等大事, 也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 履行好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强有力保证。

一、配网规划管理现状

1. 组织管理

目前, 电网规划由国网公司发展策划部统一组织各省电力公司开展规划编制, 各地区供电分公司按省公司安排组织指导县级供电企业 (分公司) 开展配电网规划的编制。配电网规划每年滚动修订一次。

2. 职能分工

省电力公司负责全省配电网规划的组织和编制;地区供电公司负责本地区配电网规划的组织和编制;地区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县级供电企业协助开展本县 (市) 配电网规划的组织和编制。

二、规划工作内容

工作边界大体可分为规划研究和规划控制两部分。

1. 规划研究

规划研究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强化战略研究、提升规划引领、增强规划深度。一是深化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应用原则, 按照规划典型接线构建目标网架, 以目标网架为导向优化逐年电网过渡, 重视各年度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二是提升电网规划经济性水平, 作出准确的电网规划投资测算, 通过全寿命周期模型优选主网规划方案;三是深化发展电网规划思路, 实施基建与技改双轮驱动模式, 同步开展扩展性技改规划研究。

主要内容包含分区网架规划研究、110k V布局及出线规划, 年度滚动规划与城市规划对接、进行专题性研究论证。研究内容要能涵盖“十三五”期间逐年电力需求预测、电源发展、电力平衡, 力求探索出莆田地区能源发展同电网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对莆田地区新兴的能源送出作出预测和分析;提出适合莆田地区的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

2. 规划控制

规划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处理电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常是以电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为导向、完善组织体系为保障、各单位团结协作为基础, 同时其工作重点是控制中心城区变电站规划站址及规划电力廊道。主要内容为按照布局规划、目标网架或过度方案及年度滚动规划要求, 落实规划项目的计划编制和评审, 切实把控网架规划的实施情况;对10k V业扩方案编制工作进行梳理, 进一步规范10k V业扩方案的编制及审核工作、缩短客户接电时间, 理顺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思路的业扩流程, 统一公司10k V业扩供电方案编制思路或模板。

三、人员配备需求及专业部门分工配合

1. 基层单位组织机构尚待健全, 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县级基层单位无专职规划编制工作机构

深化建设规划队伍、培养规划人才:配电网规划工作非常强调前瞻性, 又要切实满足配电网现状问题和地方电力需求的发展, 故而各级规划人员梯队的建立是建设规划队伍的基础。在县级供电公司着力加强配网规划专业的技术力量培养, 组建规划队伍, 使得规划的作用能真正覆盖配网调度、配电网建设、配电网运行维护、用户接入等相关专业。

2. 规划基础资料更新不及时。由于基层单位没有专门的规划组织机构或规划人员, 配网规划资料的收集工作不及时、不完整

探索长效的配电网基础数据收集工作机制: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是常态的、周期化的。配网规划引导配网建设, 配网建设服务配网运维, 配网运维又反作用于配网规划, 这种周期性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得配电网真正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因此配电网基础数据的收集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数据收集与分析、成果应用常态机制

1. 做好基础资料“大数据”, 为电力负荷预测服务

电网规划主要以及最大程度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为最终目的, 其发展状态能够直接影响电网的各个环节。负荷发展情况是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 馈线负荷数据不仅能够真实反映片区负荷发展情况, 还有助于工作人员掌握负荷发展动态, 对负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有利于工作人员掌握某一区域负荷发展的规律。负荷数据分析是最高用电负荷、负荷率等特性研究的有效手段, 从而提升未来负荷的预测准确度。

2. 做好电源布点规划, 完善电网结构

在做好负荷预测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新增变电站电源布点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做好中压电网结构的基础。要满足供电安全的N-1准则。

3. 加强配电网投资, 不断深化配电网结构升级

配网结构包括供电半径、线路形式 (架空或电缆) 、线路分段 (分段开关或环网柜将线路分为多段以实现故障区段的隔离) 、导线形式 (裸线或绝缘线) 和截面选择、线路互联互供 (手拉手) 和设置开闭所等。

供电半径包括10k V和0.4k V线路的供电半径。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规定, 10k V线路为3km~15km, 0.4k V线路为0.15km~0.5km。

在负荷分散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区域一般选择架空导线供电, 在负荷密度大、发展迅速、或者因城市环境需要的成熟城镇区域, 可结合城市规划, 必要时采用电缆。

线路分段是实现故障区段隔离的前提, 只有将线路合理分段后, 才能实现故障区段隔离, 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性。架空线路通常采用装设分段开关实现线路分段, 电缆线路采用装设环网柜实现线路分段。

导线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和中长期规划确定。一般采用架空绝缘线、农用地埋线或电缆。

导线截面大小直接决定了导线的输送容量,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本地用电发展需要恰当的导线, 以此来满足网络规划要求, 防止频繁出现因导线更换原因出现的停电或限电事件。在线路故障出现时,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故障线路的负荷转移至临近馈线供电, 防止发生过负荷等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危险现象。因此在进行导线截面选择时, 要确保线路末端电压值在合理范围内, 既要保证所选导线截面大于饱和负荷电流所需截面, 但同时还要满足工程的经济性要求, 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线路互联互供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在10k V线路常以“手拉手”接线的接线方式实现, 该规划方法灵活性强, 可充分发挥供电网络功能。在架空网络中, 主要是将馈线和同一变电所不同母线段或邻近变电站的出线在线路末端互联, 分别在两回馈线上安装分段负荷开关 (断路器) 、隔离闸刀。当其中一回馈线发生故障, 就可以利用分段开关可以隔离故障。以缩短停电时间为制定目的, 通过负荷转移, 将缩小停电范围作为方案的基本原则, 保证用户的的稳定和可靠用电。

在负荷密集地区采用开闭所供电模式, 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和提升变电站间隔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即开闭所通过电源线与变电站连接, 再由开闭所向附近负荷供电, 从而达到变电所母线延长至用电负荷附近的目的。开闭所一般采用两回进线, 多回 (4~10回) 出线, 满足电源可靠性和向用户提供专用出线的需要。

4. 优化设备选型, 优先利用节能高效设备

设备选型时, 设备宜采用运行稳定、损耗小、可靠性及稳定性高、免维护及性能佳的标准化设备。

对于开关设备应结合配电自动化方案, 选用具备配网自动化功能的产品, 预留发展空间。优先选择安装配网自动化设备, 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并实现科技管网的目的。在实际设备选择中, 新型设备的购置费用虽然相对高, 但运行可靠性高, 故障发生率低, 一定程度减少了维护费用, 效益是符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的。

5. 及时调整供电范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进行配电网络规划时, 需要根据负荷发展状况, 在馈线负荷无足够备用容量或已经超过安全电流时适当增加馈线, 在保证正常供电的前提下, 对用电区域的馈线进行适当的负荷调整, 是保证供电区域不出现交叉、重叠的常用手段。

6. 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 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属于现代新型管理系统, 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 能够充分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 不仅有效保证了网络运行安全, 还能提高电力经济效益。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配网运行监控及管理功能。有配网运行监视、配网运行的控制、故障诊断、恢复供电、运行数据统计及报告等功能。 (2) 运行计划模拟及优化功能。有配网运行模拟、倒闸操作计划的编制等功能。 (3) 运行分析及维护管理功能。有分析电网故障和供电质量反馈信息、查找薄弱环节、制定维修计划等功能。 (4) 用电客户负荷监控及故障报警功能。有客户端负荷和电能质量的遥测、客户端计量设备的控制、客户故障报修处理系统等功能。

结语

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是促进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 因此完善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的意义重大。规划研究和规划控制是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加强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 完善建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 有利于供电公司规划体系的建设, 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进而提升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继平.浅谈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及电网建设与规划[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4) :83-84.

[2]黄思伟.浅谈农村低压电网规划建设及供电的可靠性[J].科技与企业, 2014 (18) :196.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2

XX供电公司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决贯彻落实省公司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到新体系建设是规范管理、破解难题、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按照“严格执行方案、紧密结合实际、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全力推动管理变革。公司上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克难攻坚,按照省公司的时间节点如期完成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下面就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工作的开展

(一)解放思想,注重宣传,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和谐 统一干部员工思想认识,使其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超前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围绕提高认知度、增强参与度,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各层级人员座谈研讨,深入基层宣讲形势任务,发放调查问卷、宣传手册,集中开展培训。干部员工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新体系建设平稳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组织有序,确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成员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督导“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注重过程管控,坚持“日推进、周协调、月分析”的制度,积极向省公司汇报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体系建设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好前期研究,汇集各方意见,领导亲自参与,编写了符合公司实际的建设方案和操作方案。每套方案都经过不断斟酌,反复修订,充分考虑业务界面的划分、业务流程的优化、办公场所的改造、支撑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工作人员调配、时间节点安排等各个方面细节,力争做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紧扣精神、契合实际。

(三)强化制度,优化流程,支撑新的体系良好运转 一是对公司的制度体系进行梳理,整理规章制度1255项,其中新增制度31项,废止制度5项,制定细则22项,结合公司实际直接执行省公司制度503项;二是积极推广省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标准、岗位标准,给各单位、各部门发放宣传册,保证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所从事岗位的各项标准,并在公司内部网站上传涉及我公司的各项标准目录供公司全体员工下载学习。实现了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三是调整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固化,确保新体系通过“系统管人”的方式执行到位。实行“分层分级”计划管控,公司抽调业务骨干,到省公司学习,集中时间、地点对ERP系统、财务系统、SG186系统以及协同办公系统等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根据“三集五大”组织机构调整、业务及流程变

更、人员岗位变动等情况,按照前期准备、方案设计、配置测试、迁移切换、上线支持和完善提升等步骤,全面按照工作任务和责任主体调整到位。

(四)把握原则,结合实际,整合人财物三大资源 1.按照人力资源集约化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科学配置

始终坚持“不走过场,不变花样”的原则,严格按照省公司制定的时间节点和具体内容,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采取倒计时的方法,逐项落实到部门、个人。严格按照省公司批复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于10月22日完成了公司机构调整及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员配置,没有超设机构和超编配置人员的现象出现。新模式导入后公司职能部门由11个精简至6个,支撑机构由6个精简至5个,真正实现了机构扁平化管理。在机构职能划分和岗位设置上尽量以专业需求为取向,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职能划分和岗位设置的科学性。

2.按照财务集约化的要求,实现资金资产统一管理 公司成立财务集约化建设领导小组,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落实财务人员配备,构建精益、高效的财务组织体系。在“六统一”方面,完成了新账套和新科目体系设置及期初数转化工作,集成科目全面应用新会计科目体系。在“五集中”方面,进一步深化财务管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公司“一本账”和报表“一键式”生成。扎

实推进资产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了所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的集中管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和省公司集团账户挂接,为电费资金归集、实现电费资金归集路径调整奠定了基础。在“三加强”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资金集中管理,严格账户审批流程,加强了电费账户管理,强化了资金统一管控以及资金配置的优化。在“三保障”方面,XX公司只保留一个会计主体,二级单位实行报账制,达到了“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要求;拓展了财务与计划、生产、基建、营销、调度通信、经法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高财务业务一体化程度;加强了技术保障,以支撑财务集约化管理为核心,巩固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应用,提高了财务系统稳定性和实用性。

3.按照物资集约化的要求,实现公司物资集中调配 一是保障人员配置,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配齐了批准定员的5位人员,并针对新进员工开展了岗位适应性培训;二是建立健全物资制度,重新梳理、修订、完善了公司物资管理的制度和标准,从制度层面保障集中采购机制、供应保障机制、质量管控机制得到建立和加强;三是规范流程管理,取消了公司所有单位和部门的物资采购权利,打造了统一物资标准、统一计划申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组织配送、统一仓储管理、统一办理结算、统一废旧处置、统一平台应用、统一零星采购的“九统一”的物资管理新格局,为“三集五大”业务和公司运营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

(五)严格规范,不走过场,初步建成“五大”体系 XX公司按照“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的原则,依据省公司批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原有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了重组整合,形成了以各专业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全力配合,“五大”专业体系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督导协调,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横向协调和纵向沟通,强化信息报告、工作会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通过科学论证、周密部署、精心培训,确保“五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严格按照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建设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立足实际,紧密围绕各大体系建设要求,精心编制建设方案和操作手册,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建立了持续改进工作机制。

三是围绕各大体系建设做好相应保障工作,注重把握原则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谋定而动,整合资源。超前策划及部署应急措施,按期完成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工作场地、人力资源、装备及时保障到位。

目前各归口部门均已按照省公司下发的专业验收标准进行了自验收并将验收报告上报省公司,各项资料都准备齐全迎接省公司的验收。其中“大营销”体系建设已经以95分高分通过验收。

二、取得的成效

(一)用工效率升幅明显

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后,公司新模式下的机构数量为11个,与新模式前的18个机构比较,缩减39%;用工总量为286人,与新模式前的358人比较,缩减20%,其中本部减少10人,缩减22%;中层管理人员缩减24%。精简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充实到生产、营销等生产一线岗位,用工效率明显提高。

(二)组织架构全面优化

严格按照省公司批复设置各层级的组织架构,科学制定、刚性执行我公司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管理层级进一步压缩,检修公司与运维检修部、客服中心与营销部真正实现合署办公,取消二级机构,直接管理到班组。检修公司、客服中心“一个成本中心、一套领导班子、一支管理团队”的管理架构科学搭建,工作协调明显减少,生产管理实现了由繁琐重叠向扁平高效的转变。

(三)岗位管理严谨规范

加强定员管理。认真抓好整合单位的人员调配,压减管理岗位,采取低岗高配、合理分流、支援一线等多种方式解决重叠岗位和冗员,有效缓解了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的矛盾。并且通过变革彻底解决了混岗问题,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岗位管理。启动改革后迅速定员定岗到位,及时明确各级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实现管理无缝衔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岗位标准名录》,对各单位机构设置、内设机构以及岗位设置全部规范统一。

(四)财务管理集约规范

通过财物集约化管理,梳理规范了业务审批流程,并加以固化,增强了内控制度执行的刚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模块集成,实现业务信息共享,减少一些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搭建完整的资金支付平台,提高集约化水平。部分经济业务的资金支付,从申请到审批到财务过账全部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资金支付实现集中处理。尤其是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采购订单、预付款、收货、付款等业务环节紧密集成,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同步。

三、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安全生产、队伍稳定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以深化认识、优化流程、完善标准、磨合改进为重点,推动新体系顺畅运转,加快建立资源集约优化、流程科学合理、管理专业高效的现代电网企业生产运营新模式。

一是诊断完善,保证建设质量。全面查找工作衔接、业务流转、协同运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对策,认真整改,确保建设高质量。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对岗位调整人员进行再培训、再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新体系顺畅运行需求。三是持续改进,提升管理水平。研究分析新体系运行的提升改进空间,制定并落实提升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四是评估总结,迎接检查验收。对照省公司验收标准,健全内部考评机制,确保顺利通过综合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3

1.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为主动作为, 从技术上做到信息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和预控”, 实现事前认证、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全流程安全管理。

1.2专业管理的范围

综合数据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涉及公司所有员工。

1.3专业管理的目标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为违规外联事件为0, 桌面弱口令为0, 杀毒软件安装率为100%, 桌面管控系统安装率为100%以及不出现其它受到考核的不安全行为和事件。

二、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形势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业务和应用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桌面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病毒、黑客木马、间谍软件进入桌面计算机, 在计算机上安装非法软件, 肆意破坏网络和业务系统, 外来电脑接入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非常容易导致桌面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瘫痪。最近几年来, 网络安全威胁愈演愈烈, 网络攻击工具越来越多样, 越来越容易获得, 所需要的技能越来越低, 只需下载一个黑客程序就可以进行攻击, 漏洞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攻击的目的性, 过去纯粹为了比技术, 现在商业目的越来越明显。

三、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信息安全现状

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经过2011年到2012年的大规模建设, 网络覆盖到了35KV变电站及供电所等机构, 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数据网络, 包含连接各级机关、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供电所的广域网, 以及各个站点的局域网。

综合数据网的建成为所有办公终端提供了高速数据通道, 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安全问题。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在网的计算机多, 爆发的安全问题多, 管理难度很大。从国网推广的北信源安全管控系统监控的结果来看, 目前内网计算机违规外联、计算机使用弱口令、计算机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等问题还很多, 北信源的安全管控系统主要是监控并不能够从技术上进行事前规避。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实施了大量的管理措施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没有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安全技术系统, 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保护电力公司的信息资产安全。

为了真正提升网络安全性需要建立一个整体安全架构, 从局部安全、全局安全、智能安全三个层面, 建设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防护体系, 使网络成为智能化的安全实体。局部安全针对关键问题点进行安全部署, 抵御最基础的安全威胁;全局安全利用安全策略完成产品间的分工协作, 达到协同防御的目的;智能安全在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基础上, 借助于开放融合的大安全模型, 将网络安全变为从感知到响应的智能实体。

四、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

4.1局部安全

目前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的网络仅在连接省干网的出口部署了防火墙设备, 防火墙能够进行边界保护和基于网络层面的访问控制, 但是对应用层的攻击如通过Email携带病毒, 通过网页挂木马方式对用户攻击等不能够阻断, 应用层攻击行为能够对业务系统造成较大损害。

局部安全建设要对电业局网络进行分区:外联区、服务器区、接入区。外联区:外联区是国网眉山供电公司与省干网连接的边界区域;服务器区:服务器区是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的数据中心, 存放重要的业务数据;接入区:接入区是各个站点及电力公司的局域网区域;

完成局部安全建设后, 本电业局与省公司及其他电业局之间的安全攻击将被隔离, 本电业局的攻击不会影响到省公司和其他电业局。本电业局内部的攻击也不会影响到服务器区的业务系统。提升了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电业局的网络系统基本上没有安全防范的措施, 所以需要重建安全技术体系。

4.2全局安全

全局安全是通过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的配合提供端到端的安全防护。通过局部安全建设能够抵御内部的安全攻击, 但是不能够控制攻击的在内部的泛滥, 需要通过网络设备的准入功能, 在网络的与用户终端的边界建立准入机制, 只允许合法的用户访问网络, 且只允许合法用户符合安全要求的终端访问网络, 并通过客户端软件强制功能提升终端的自身的安全性。

全局安全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身份认证:变开放的网络为封闭网络防止外来非法计算机访问网络;在网络接入设备上开启网络认证功能, 开启该功能后, 当计算机接入网络时是无法转发任何数据的, 只有认证报文能够通过网络与认证服务器交互, 只有合法的员工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认证成功, 该用户获得第一级访问网络的权限, 仅能够访问安全隔离区;外来的非法计算机因没有账号和口令而无法向网络发送任何数据。

安全评估: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 只有符合安全规范的计算机才能够访问网络;当合法员工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口令后获得第一访问网络的权限后, 启动对计算机的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弱口令检查、防病毒软件、操作系统补丁、必须要运行的软件等。弱口令检查是扫描计算机账号的口令, 与弱口令字典进行比对, 如果存在弱口令则认证失败, 要求用户修改口令, 直到口令改为强口令, 避免被破解口令后远程控制该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检查是扫描系统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及是否更新病毒库, 如果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或者病毒库没有更新, 则认证失败。并要求计算机访问安全隔离区进行修复, 安装防病毒软件或者进行病毒库升级, 保证计算机具有防病毒能力, 能够对通过计算机外设及通过网络散播的病毒进行杀毒。

软件管理:目前国网要求所有终端安装北信源的安全管控软件, 但是部分终端没有安装, 导致无法评估真实网络安全状态, 建设全局安全启动了网络准入功能, 如果终端不安装北信源软件就无法访问网络, 通过技术手段保证每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必须安装北信源安全管控软件, 提升国网考核的注册率。

防内网外联:启用网络准入功能后, 准入客户端可以在终端上对网络驱动下发隔离策略, 只有被安全认证服务器认证通过的网卡才能够访问网络, 而安全认证服务器是在信息内网中的。当终端接入到互联网上时, 只有认证数据能够通过, 因互联网上没有安全认证服务器所以认证不通过, 终端无法获得授权而无法访问网络。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插入WLAN网卡或者3G网卡也无法联网, 因为在互联网上无法进行认证所以网卡被隔离无法访问互联网。

全局安全建设后, 对于具有安全隐患的终端将无法接入到网络, 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终端自身也具有了较高的防御性, 可以抵御网络中的攻击。

4.3智能安全

局部安全和全局安全建设后, 整个网络具有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还不具备足够的智能性。智能安全的目标是动态调整终端安全性、识别安全攻击并快速定位和隔离攻击, 将安全事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终端使用过程安全状态会发生变化, 智能安全的目标是使得终端具备智能提升安全性能力, 通过动态补丁升级服务器可以保证终端缺乏必要安全补丁时能够自动从补丁服务器上获取补丁, 避免操作系统受到漏洞攻击;当病毒库版本升级后终端能够自动进行升级。

另外, 部署安全审计服务器将整个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业务服务器等日志能够统一管理, 当出现安全事件时能够主动告警并快速定位, 并且可以隔离攻击源。

五、总结

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是端到端、全面、智能的安全防护体系, 从网络入口开始进行管控和安全防护, 保证只有达到一定安全要求的终端才能够接入网络, 在终端使用网络过程中能够动态更新自身的安全状态提升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终端访问的业务系统受到严密防护。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能够快速定位并快速隔离, 将安全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做到事前认证、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全流程安全管理。

摘要: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供电公司于2001年12月26日随眉山建市而成立, 是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特大型一类供电企业, 经营区域覆盖全市一区五县及成都部分地区, 供电范围7390余平方公里, 服务人口360余万人, 接入公司内网的计算机终端达2200余台, 网络设备254台, 服务器90余台。全网采用全动态路由协议和MPLS VPN技术组建, 各节点形成独立的局域网。本文从局部安全、全局安全、智能安全三个层面, 建设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防护体系, 使网络成为智能化的安全实体, 做到信息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和预控”。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4

内部控制建设发展规划

按照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要求,根据某某文件要求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内控建设目标

短期目标:识别经营风险,建立内控制度,建成较完善的内控体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中期目标: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长期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控工作指导思想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立足生产经营实际,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立一套设计科学、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三、内控工作现状评估

公司现有比较完善的某某管理体系,但其关注点为产品质量,不是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与财务报告。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情况缺少系统和专业评价,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尚未被系统识别和控制,经营效率和效果均有待提高,亟需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以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四、内控工作方式基本框架

鉴于公司没有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也没有设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所以按总部进度要求在短时间内建立内控体系有很大难度。经公司领导决策,决定在内控建设阶段聘请内控专业咨询公司,协助公司实施内控体系建设。公司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与咨询公司项目组一起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内控体系建设的主体在公司,咨询公司人员仅负责内控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具体业务指导。内控制度由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管理部门编写。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聘请第三方机构协助实施。公司已决定招聘一名内控专员专职从事内控建设与实施工作,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公司将在必要时建立内控专职部门负责内控工作。

五、内控工作阶段设计及各阶段具体任务

内控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诊断。

主要任务是内部控制基础调研,获得调研发现,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诊断确定风险及关键控制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

根据第一阶段识别确定的风险及改进建议,理顺现有制度体系,修订或新增制度,明确职责与权限,以满足风险可控的目标,完成风险数据库与权限指引表的建立。

第三阶段:制度实施与改进。

将第二阶段建立的制度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评价制度是否已落地。通过第二阶段编制的内控制度的实施,评价第一阶段发现的风险是否已达到可控状态。对制度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整改,最终达到风险有效识别与控制的内控建设目标。

某某公司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5

1 创新学习模式 以文化凝聚力量

2014年,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学习热情, 提升员工政治素养, 安远县供电公司创新学习方法, 改变过去“学习读报纸, 学习念文件”的老套模式, 突破“小”班组政治理论学习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将所有班组按4个片区划分, 结合多媒体教育, 开展别开生面的政治理论“学习沙龙”;组织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做最好的中层管理者”等主题的学习讲座, 提升管理艺术, 激活高效管理;观看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从员工思想根源抓起, 学习儒家、法家等中国传统文化, 净化员工心灵;宣读深圳华为任正非的《致新员工书》, 让员工从中得到感悟, 进而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 努力奋斗, 争创业绩。同时, 将“三集五大”知识宣贯采取主题辩论、学习改错、集中讨论等形式进行, 以促进员工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对各项政策、制度的理解及认知, 确保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控”“在控”。

“用身边人说身边事, 身边人说自己事, 身边事教身边人。”该公司通过学模范、诵经典、讲故事、作点评等形式, 在赣州公司系统县公司层面率先举办“道德讲堂”。干部员工齐聚一堂, 学习先进模范事迹, 讴歌供电员工春战雷电、夏斗三伏、秋降山火、冬除冰雪的敬业精神;诵读道德经典语句《公仆篇》, 强调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道理;讲述一心为善的老人刘观喜不图报酬名利, 用心守护龙泉山的故事;现场人员作点评、谈感想, 分享在“道德讲堂”上的所思所想和道德感悟。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通过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 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 引领道德文明新风尚, 传递道德正能量。

与此同时, 安远县供电公司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该公司员工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许愿树》, 真实记录了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用自己的爱心帮助留守孩子小宇解决困难、实现愿望的感人故事, 展现了安远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许愿树》以其催人泪下的情节, 朴实真挚的演绎, 传递了爱的正能量, 荣获江西省电力公司微电影比赛一等奖。

以文化引领精神, 以文化凝聚力量成为安远县供电公司团结一心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内驱力, 员工们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启迪、心灵净化, 以道德为准绳, 用模范作榜样, 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 促使员工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

2 搭建成长舞台 以发展鼓舞士气

建设一支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远县供电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

针对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 该公司分专业开展了“拉网式”岗位适应性培训, 制定了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培训计划, 包括岗位转换、挂职锻炼、“一对一”帮扶等。对于个别思想跟不上形势、有抵触情绪的员工, 该公司积极做好“五个讲清楚”, 通过面对面谈心、一对一座谈的方式, 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同时, 结合“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学习活动, 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管好身边的人》《腐蚀与反腐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展“中国梦·振兴路”百姓说赣州宣讲等活动,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充分激励员工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从“要我学”转成“我要学”。

该公司积极引导员工主动学技术、学业务, 技师占比大幅度提高, 消除了“三无”人员。公司大学专科以上人员94人, 同比2011年净增26人, 增长28%;技师及以上人员55人, 同比2011年净增37人, 增长67%, 公司人才当量密度由2011年的0.691快速提升至0.849。

企以才立, 业以才兴。安远县供电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重才、惜才、善于用才, 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和谐氛围。该公司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 对员工特别是新进青年员工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在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每年定期召开青年员工座谈会,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倾听他们的诉求心声;每逢传统节日, 公司领导与青年员工共聚晚餐, 共度佳节, 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关爱和温暖。同时,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把青年员工配置到最能发挥优势和作用的岗位上, 鼓励他们敢为人先, 勇于竞争, 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让骏马有了驰骋的赛场, 真正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这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我通过努力从供电所到了这个新岗位。作为一名青年员工, 我深切地感受到, 只要自己敢吃苦, 肯努力, 未来的路一定越走越宽。”安远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应用采集管理专责李荣芳说出了公司全体青年员工的心声。

3 注重制度建设 以规范提升效率

“儒法两家的根本分歧是‘德治’还是‘法治’。我们将儒家和法家文化融入到公司的管理当中, 以制度约束人, 以道德和文化引导人, 两者相辅相成, 促进公司和谐发展。”安远县供电公司经理黄天真如是说。

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进程中, 安远县供电公司注重体系建设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主动把管理变革与破解难题紧密结合, 先立后破、制度先行、清楚积弊、提升效率, 积极做好“七项举措”, 即:推广全公司联网的手机打卡考勤系统, 加强考勤管理;实行统一着装, 靓化对内对外形象;每人发放一本“管理人员工作日志”, 实行每日一记, 分管领导定时检查、留言;调整员工岗级, 执行“岗变薪变”;签订《绩效合约》, 推行全员绩效管理;严肃会风会纪, 强化组织纪律性;坚持每月一课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 营造廉洁自律、激浊扬清工作氛围。用机制管人, 以人促进机构改革, 形成良性运转。良好的机制体制建设, 为安远县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专业化管理上, 该公司以优化业务流程为重点, 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和资源共享, 注重业务交叉、主体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 实现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具体业务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 共梳理规章制度171项;全面开展标准制度清理和分析工作, 识别、清理内外部有效文件490项, 废止122项。

在“大营销”体系建设中, 该公司突出以客户为导向, 通过开通重大工程绿色通道, 实施客户经理制等措施提升客户导向型服务;全面修订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达到缩短业务链条目标;创新采用管理办法、业扩报装管理制度, 客户中心工作直接深入所站一线, 实现机构扁平化目标。加快用电信息采集建设, 目前该公司集中器安装比例、台线系统总表使用采集系统比例均为公司系统第一, 变电站关口远抄安装率100%, 智能表覆盖率全市第三, 有效提升了管控实时化水平;通过发放联系卡、上门走访、电子橱窗等方式在全县各乡镇公布所长热线号码, 实行换岗换人不换号码, 让电话24小时在线, 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品质。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后, 安远县供电公司机构部门横向联系紧密, 工作执行力加大, 工作效率提高, 业务流程全面优化, 管理模式全面创新, 企业管理卓有成效, 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供电公司规划体系建设 篇6

关键词:企业机构,变革,“三集五大”,风险防控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涉及各层面大量的业务调整和人员调配, 业务、人员接口繁多, 涉及管理格局调整和员工切身利益, 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人员调配交接过渡、员工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薪酬过渡、超编人员安置等方面, 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认真防控和解决。

1 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大力宣传“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目标和内容, 在公司网站开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栏, 以信息化为依托, 传播企业文化。利用版面、橱窗等媒介, 加强宣传教育。把“三集五大”具体内容纳入培训体系, 采取专题培训、座谈讨论、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 作为员工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 内训干部员工700人次, 让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的理念融入每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组织全员知识测试, 通过考试提高统一员工认识。通过深入宣传“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 引导员工正确对待变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 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理解改革, 支持改革, 参与改革, 适应改革。

2 鼓励员工参与变革

鼓励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 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征求意见, 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一是坚持职代会制度, 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 坚持公司重大事项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坚持民主评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二是拓展参与渠道, 务实做好职代会质量评估和提案办理工作。三是打造阳光企务, 推行企务公开。不断完善企务公开考核制度, 以网络公开为重点, 部门公开栏为辅助, 把“三集五大”实施方案等企业决策、重大事项、生产经营以及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 作为企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通过局域网公告每位员工, 提高公开的透明度。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知感和责任感, 同时高度关注改革中职工的利益诉求, 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3 大力开展员工培训

大力推行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制定培训计划、方案以及激励措施, 按照业务调整进度适度提前开展培训, 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和自学, 主动提升素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培训员进行方案的学习和深入领会, 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新业务和职能、职责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制定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考试, 达到培训率、考试率和考试合格率100%。2012年, 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培训计划,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岗位培训、“三集五大”相关知识培训和调考培训等, 累计培训638人次。完成公司计划内培训项目50期和11个专业的普考, 共培训974人次, 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岗位匹配度, 员工认同感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同时, 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为公司员工努力学习, 赶、学、比、超提供制度支持和资金支持。

4 实行工作交接过渡期制度

过渡期内业务和人员管理由原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积极进行相关工作和资料的清理交接, 新单位于过渡期结束前进行验收, 在过渡期结束后承担业务和人员管理责任。

一是全面梳理、确保无一遗漏。工作交接所涉及部门、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进行具体交接内容的梳理, 移交方认真填写需移交项目, 接收方仔细核对移交项目及清单, 确保应交接内容确无一遗漏, 确保主要工作前后衔接。

二是过程规范、实现无缝对接。工作交接所涉及部门、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交接, 执行检查、梳理、签字、备案手续, 确保职责明确、操作规范、交接内容完备, 实现无缝对接。

三是平稳过渡、责任落实到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事关全局, 所涉及部门和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交接任务, 相关部门予以积极主动配合, 确保交接期间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交接工作的责任落实到部门, 落实到具体岗位。

5 做好富余人员安置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升能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要求, 落实“1+1”劳动用工策略, 合理控制使用长期员工, 推广业务委托用工, 大幅减少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逐步取消短期员工。在细致梳理基础上严格控制在编岗位上岗人数, 明确用工策略, 确保电网主营业务用工总量逐步压缩、用工结构逐步改善、冗余人员随时间推移逐步消纳、用工效率逐步提升, 为公司和电网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因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变革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的人员, 服从组织安排, 遵守工作纪律, 保证人人有岗有为, 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6 稳妥开展薪酬过渡

科学开展岗位价值评估, 建立基于“三集五大”标准岗位序列的岗位价值体系, 为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六统一”、稳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对照具体岗位设置以及岗位工作标准确定的职责任务与上岗条件, 认真分析每一个岗位的上岗人数、素质状况, 仔细诊断岗位价值、员工绩效与工作报酬的符合程度, 准确定位问题, 按照岗能匹配要求制定岗能匹配工作方案, 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 根据岗位要求和个体素质差异, 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以及培训、绩效、薪酬激励措施, 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 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理顺公司内部收入分配关系, 规范收入项目、来源和分配秩序。按照“稳固一线、提升一线、关爱一线”的原则, 全面落实生产一线人员津补贴标准, 完善班组长、“双师”型人才、一专多能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成长机制和一线人员稳定约束机制。此外, 对因业务模式和组织机构调整造成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变化的人员, 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过渡期内工资收入水平保持不降低。

7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从组织保障、风险评估与预案、隐患排查化解、事件处置与应对等四个方面进行认真自查。公司领导对员工队伍稳定工作高度重视, 工作组织保障措施到位, 凡是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 及时开展事前风险评估。公司员工队伍稳定工作预案科学、完备、可操作性强, 建立了完善的员工队伍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 深入分析“三集五大”体系实施过程中的信访隐患, 全面强化稳定风险预控管控能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期间, 没有发生影响和损害公司形象的信访事项, 没有发生员工集体上访以及其它影响公司稳定的信访事项, 确保了公司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

8 严格监察审计监督

制定并严格执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纪律规定, 严密防范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廉政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开展全过程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重点监督评价建设过程中的标准体系、规章制度以及新旧标准制度体系衔接的有效性, 监督评价新组建机构内控制度、管理费用列支等事项, 跟踪监督资产权属变更、物资管理与生产需求匹配、基建项目、小型基建等事项, 防范影响公司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重大风险。强化廉政风险预控管控能力, 主动服务, 关口前移, 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预、纠、实”功能, 方案制定阶段重预警, 超前分析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设实施阶段重纠偏, 及时检查方案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建成验收阶段重核实, 核查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积极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 应对“三集五大”管理模式带来的控制环境变化。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 不断创新审计方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手段, 提高审计效率, 明确关键控制点, 确保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公司各部门的协同监督作用。做好跨部门合作, 加强沟通, 密切配合, 建立公司内部畅通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 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全面利用ERP审计系统实施在线审计、即时审计, 逐步将日常监督引入审计体系, 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

上一篇: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下一篇:利润及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