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2024-10-15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精选9篇)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篇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结算, 使用最多的是信用证 (LetterofCredit简称L/C) , 但当前的复杂形势使信用证欺诈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风险, 我们只有加强对新形势下信用欺诈的成因和类型的认识, 才能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规避风险。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风险规避

前言:信用证是银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 通过一项约定向第三者 (受益人) 保证其付款责任, 受益人通过提交信用证规定的全部单据向银行收款。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信用证制度本身只关注单证相符而不去考虑其它因素的特点, 导致信用证欺诈频繁发生。信用证欺诈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一、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信用证制度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和单证严格相符原则, 提供表面相符实际不能代表真实货物的单据以骗取货款支付, 或开立“软条款”信用证或者虚假信用证, 企图骗取货物、质量保证金、履约金、佣金或压低价格的商业欺诈行为。具体成因如下:

1. 信用证机制本身的特性是产生信用证欺诈的根源。

第一, 独立抽象性是信用证的基本特性之一, 根据“独立抽象原则”, 信用证一经开立便独立于基础合同之外, 只要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开证行不能援引信用证以外的原因拒付货款。欺诈方往往利用这点, 伪造了信用证所要求的单据, 以此作为索取款项的凭证, 而银行根据此项原则只审单不验货, 这就为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第二, 信用证的另一原则即“表面真实原则”也是欺诈产生的诱因。银行只要认定单据“表面相符”便没有任何“把关”责任, 即应无条件支付货款。这无疑为那些不择手段伪造单据的欺诈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

2、利用信用证欺诈相对于其他诈骗活动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各国没有惩治信用证欺诈的统一规定, 规避法律的制裁相对容易。同时, 信用证欺诈较之贩毒、抢劫等国际上公认的并密切合作予以打击的犯罪行为而言, 风险要小很多。

3、作为银行付款凭证的单据, 目前尚无统一固定的格式, 均可进行伪造。

4.被欺诈人防范意识差、国际贸易知识缺乏也是信用证欺诈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

二、信用证欺诈的主要类型

1、从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伪造单据, 包括提单、商业发票、保险单、产地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商检证书等;其二是伪造信用证本身, 或者伪造、变更信用证的条件。其中以伪造海运提单来诈骗居多。

2、从欺诈主体即信用证当事人入手将其分为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开证申请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受益人和船东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谋的信用证欺诈等类型。

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证。它是指受益人或他人以受益人的名义, 用伪造或具有欺诈性陈述的单据或假货, 欺诈开证行、通知行、开证申请人, 以获取信用证项下的银行付款的信用证欺诈。它具体可分为伪造全套单据、欺诈人在单据中作欺诈性陈述, 伪造部分单据等情形。

开证申请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它主要表现为欺诈人以开证申请人或假冒开证申请人的身份, 用假冒信用证或“软条款”信用证等方式, 欺诈付款行和受益人, 达到诈取货款的目的。

受益人与船东共谋的信用证欺诈。这种欺诈增加了欺诈人实施欺诈行为的方便程度, 对被欺诈人的危害性和危险性更大。其主要表现为:伪造单据欺诈;保函换取清洁提单欺诈;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欺诈。

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谋的信用证欺诈。即由所谓的买方申请开立信用证, 所谓的卖方向开证行提交伪造的单据骗取银行的信用证付款, 使银行成为信用证欺诈的受害者。

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谋的信用证欺诈。他们互相勾结, 签发“软条款”信用证, 欺诈受益人, 或者以假合同诈取开证行信用证下款项的信用证欺诈。

三、信用证欺诈的规避

针对各受欺诈的行为主体,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开证申请人的规避

1、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

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 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 选择资信可靠的贸易伙伴。

2. 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

进口商尽量使用F组贸易术语 (如:FCA、FAS、F0B等) 。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

3.

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 严格审核单据, 学会鉴别单据的真伪。

4、

亲自验货并监督装船。

(二) 受益人的规避

1、

慎重订立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在订立信用证条款时候应当慎重, 仔细推敲, 尽量不接受“软条款”。

2、严格审核信用证, 认真制作单据。

应当比照买卖合同全面审核, 以防假冒信用证或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符, 或者有“软条款”;对信用证所要求的一系列单据应当认真制作, 保证单证之间以及单单之间的严格相符, 以免给对方造成拒付的机会。

3、正确选择国际贸易术语。

出口商应尽量使用CIF, 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

4、可考虑尽量使用保兑信用证。

这样保兑银行充当和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 可保障了受益人的权益。

5. 出口商要充分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积极主动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三) 银行的规避

1、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

2、要树立付款责任的风险意识, 提高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

3、要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 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

4、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

结语

在日趋频繁的国际贸易业务中, 信用证支付方式将会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与此同时信用证欺诈案件也频频发生。这使有关进出口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也扰乱了正常的贸易秩序。熟悉信用证欺诈的成因、类型和规避方式, 对在实务中防范信用证欺诈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严格遵循信用证的交易原则, 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增强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务中从容应对风险, 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遏制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宏宇, 王伯仁.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几点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6) 。

[2]、杨一适.信用证欺诈的认定与类型[J].商务周刊, 2007, (5) 。

[3]、卓小苏主编:《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 2007年4月第1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篇2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结合作者多年信用卡业务从业经验,本文对各类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交易;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近期全国各地有关信用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信用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可以说,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总体来说,欺诈交易可分为虚假申请、未达卡、账户盗用、商户欺诈、失窃卡、伪卡、持卡人欺诈七种类型。

一、虚假申请

指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性行为。当发卡行证实该卡项下有交易发生,而持卡人申明从未申领过银行卡的情况或发卡行证实持卡人提交的信息被伪造即被认定为虚假申请。

防范虚假申请的做法:

1.银行应要求推广员工亲核申请人身份信息、申请资料原件及签名,以确保申请人身份及申请资料的真实性。

2.柜面受理的申请件一般风险较大,受理人员需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并同申请人进行照片比对,确认申请人身份信息真实,并亲核申请资料原件后方可受理。

3.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行内自建黑名单系统等内外部系统资源,严格申请资料审查,并杜绝欺诈者多次提交虚假申请。

4.加强在征信审核环节对虚假申请的鉴别。对出现信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确定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况。

5.加强交易监控。对虚假申请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表现,如开卡后立刻进行大额消费、频繁发生套现交易、发卡后不久便所有联系方式均无效等,应尽早进行分析核查,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等措施。

6.发现同一单位或同一发卡期的多个申请人有相同的可疑用卡、还款行为,或逾期客户称从未办过卡等疑似假冒申请的,应及时对申请受理、征信审核、客户坐席服务等环节进行核查了解,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上门调查、委外及公安处理等措施。

二、未达卡

是指持卡人提交没有收到银行卡或申明未开卡(卡启用),而该卡项下发生交易,即被认定为未达卡欺诈交易。

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

1.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通常情况下,各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卡片、密码函基本都是采取统一外包邮寄的方式。对个别需要自取卡片及密码函的,应要求本人领卡;对非本人领卡的,需查验、登记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2.加强信用卡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应要求客服坐席人员在电话开卡环节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遇有人在旁提示、应答不畅通、信息明显不符等异常情况,不允许将卡片进行激活,并要求持卡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卡片到柜面进行激活。

三、账户盗用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以达到欺诈目的。

为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

四、收单业务商户欺诈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

为防范该类风险,首先应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重点检查商户是否增加或变更营业内容,是否存在移机行为,有无接入可疑装置等。其次要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注意分析比较特约商户的交易频率及其变化。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防范收单欺诈。

五、失窃卡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发卡行在接到持卡人提交的挂失申请书、银行卡被盗的申明或电话挂失正式生效后,该卡项下发生的交易即认定为失窃卡欺诈交易。

为避免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六、伪卡

指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持卡人声明一直持有银行卡,否认进行过该卡号项下的交易或发卡机构证实从未发行的卡号账户有交易发生,即认定为伪卡欺诈。

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七、持卡人欺诈

指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

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参考文献: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篇3

关键词:进口商;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一、信用证的定义、特点及制度缺陷

1.信用证的定义

国际商会于2006年10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ICC银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UCP600》。根据其第2条的定义,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的书面承诺。

2.信用证特点及制度缺陷

(1)“信用”是银行信用。信用证是基于银行信用而设置的。具体是指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作为付款的保证,在信用证单据“单单相符且单证一致”的前提下,开证行承兑或议付给款项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员。在信用证内,作为第一付款人,开证行独立承担受益人或其指定的责任。此项制度的缺陷在于:开证行只审理表面不审理实质,若开证行由于卖方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的要求相符而适当地将自己的第一付款义务进行履行。与此同时,买方未能根据约定赎当,会导致银行无法收回卖方支付的付款,银行便会有经济损失产生。这种情形通常出现于买方与卖方串通的情况下。

(2)信用证具有独立性。信用证虽是依据双方买卖合同而开立,但是一经开立便生效,即可立即执行。而这一独立性特点也为买卖双方合同的全面履行埋下了隐患。就卖方而言,根据合同规定将货物提交以后,即称之为全面履行了合同义务,但是有的时候卖方往往会因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要求不符,而遭到银行的拒付。在此种情形下,除非买方向银行作出放弃不符点的要求,否则,卖方就仅能拼接买方合同的规定,要求买方支付货款或将货物退还,而无法在信用证对买方进行任何要求的提出。对于买方来说,一旦银行收到“单单相符且单证一致”的单据,那么银行即可根据信用证将无条件支付货款进行规定,而不论合同是否得到确切、实际的履行。因此,一旦卖方未能对合同进行全面履行,则买方只能根据买卖合同的相关要求向卖方提出要求,而不能在信用证的基础上对卖方提出任何要求。

(3)信用证必须严格相符。信用证必须在单证一致、单单相符的情况下付款,由此可见其支付方式是依据单证的表面一致性而确认付款。根据UCP600第5条的规定,作为第一付款人,银行在支付货款时,只需要对单据的表面特征进行审核。其次,观察不同单据呈现出的相关内容是否相符,因此,只要从单据表面上看,已经完全一致了,银行就必须履行信用证项下付款义务。而这一仅凭单证表面一致付款的特点,也会给合同相对方留下一些可趁之机。

二、进口商遭受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

1.伪造单据,有单无货

此种情形是指出口商在根本没有发货的情况下,通过伪造信用证项下需要的全部单据,从而达到骗取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资金的行为。作为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种进口信用证欺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承运人和受益人之间的相互勾结、预借提单、倒签提单、通过保函对清洁提单换取或受益人直接对提单实施凭空伪造等行为导致欺诈现象发生,致使开证申请人凭借提单根本无法提到货物,由此造成各项损失。

2.伪造单据,有质无量

此种情形是指出口商在发货时,尽管货物本身的质量合格,但数量短缺。通常的手段是出口商通过对伪造单据的利用或海上截货的方法,严重减少货物到港后的数量,此时,受益人根据与信用证条款规定的一直单据,达到开证行或进口商全部货款被骗取的目的。该类有质无量的进口信用证欺诈表型类型偶尔核查算你狠,有一定的隐蔽性存在,一般在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费用支付完以后,开证申请人咋凭单提货时才会发现问题,因此对于进口商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3.伪造单据,有货无质

此种情形是指出口商在发货时,通过伪造单据,将原本质量不合格的货物全部标注合格,造成货物无法顺利通关,进口商无法顺利提到货,而此时出口商却可以凭单据符合信用证项下规定而得到开证行的付款。这是相对隐蔽的一种信用证欺诈类型,这种类型的信用证欺诈通常发生在某些限制进口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一般情况下进口国规定对此类商品进行控制,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严禁通关,故一旦进口商遭遇此种类型的欺诈,那么结果往往就是钱财两空。

三、进口商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贸易结算方式,虽然基于银行的信用而给贸易双方增加了信任度和收款保障,但基于信用证的独立性,银行作为付款人只审单据表面不审实质,故不太可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欺诈的发生。要防止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证申请人是否审慎。因此,要做到降低信用证欺诈风险,开证申请人应加强自身审慎能力,与银行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做好防范。以下几点可供国内进口商即买方参考,具体措施如下:

(1)慎重选择交易伙伴。对买方来说,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资信,做好相关资信调查工作,选择资信良好的贸易商作为交易伙伴,确保对方客户具备应有的履约能力,并能诚实守信地履约。

(2)谨慎选择结算方式。进口商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选择结算方式。首先,就进口商来讲,尽量不开立信用证转让,避免信用证被不法贸易商获取,同时尽可能对已方有利的贸易术语进行运用。其次,作为进口商,应尽量选择对己方有利的信用证付款方式。就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实践来讲,开出的议付信用证居多。相比以开证行为付款人的延期付款信用证而言,议付信用证侧重保护的是银行(议付行)的利益。因此,如果以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的角度出发,开立以开证行为付款人的延期付款信用证是较为有利的。

四、结语

基于银行信用而诞生的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贸易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进口商对其信赖度高,因此导致所存在的风险重视不够,也给了不法分子一些可趁之机,虽然为了使信用证交易得到规范,国际商会对UCP600进行了颁布,虽然对于UCP500而言,有利较大程度的改变,但在信用证欺诈防范方面,仍会有不足之处存在。对于我国来说,在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解决上,目前仍不具备专门的法律法规,所以,作为国际贸易参与者,特别是进口商,应碎石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使信用证的欺诈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张荣生.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2]曹建明,陈志东.国际经济法专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浅谈信用证欺诈与防范对策 篇4

关键词:信用证,信用证欺诈,信用证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一、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原因

1、信用证制度的两大支柱存在缺陷。

“独立抽象性”原则和“表面相符”原则是信用证方式最重要的特色, 是信用证方式得以广泛存在的基础。但是这两大原则造成的信用证单、证分离和与基础交易的脱离, 是产生信用证欺诈最根本的根源。信用证方式本身并不能防止欺诈, 它脱离于实体经济的独立自主性的交易规则与程序反而给不法分子进行信用证欺诈提供了可以利用的间隙。

独立性原则要求开证行不介入基础合约, 银行的“不介入”使得不法受益人能够放心大胆地实施单据欺诈而不用担心会被银行察觉, 而且银行的免责使得不法受益人的兑付请求更容易实现。表面相符原则作为独立性原则的衍生物, 在信用证的支付程序上需要严格遵守。信用证制度给予开证行以免责权利, 这使得银行无须为对虚假单据付款而承担责任。

2、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使欺诈者有可乘之机。

一次完整的信用证交易主要涉及三方基本当事人:开证行、开证申请人 (买方) 、受益人 (卖方) 。除三方基本关系人之外, 信用证交易还涉及到三方当事人与通知行、议付行、保兑行、付款行等银行的关系。其间任何一个环节衔接和审单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不法商人利用而导致欺诈。

3、信用证欺诈当事人的因素:

(1) 被害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是一个主要诱因; (2)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为争取客户, 不惜接受买方“软条款” (3) 受欺诈者无力或不愿采取补救措施; (4) 银行及受害者相关知识的欠缺。

4、交易的跨国性和付款的及时性引起的时间序列缺陷。

由于国际贸易的跨国性, 使得任何信息传递的时滞加大, 这也是信用证欺诈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信用证欺诈风险的防范对策

1、信用证欺诈的微观对策。

在事先防范对策方面, 出口人、进口人和银行等各方当事人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才能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信用证欺诈案件。

出口人: (1) 认真签订出口合同。双方在拟订买卖合同时, 一定要对合同条款进行明确的规定, 以避免或减少以后可能会产生的争议。 (2) 指定出口检验人。一般来说在出口交易中, 应尽量争取由我国商检机构进行商检, 也可指定国际著名的具有专业检验、鉴定技术能力的公证行或者检验公司进行商检。 (3) 出口人应该严格审核单证。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要求必须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因此, 作为信用证出口商, 严格审核单证是非常重要的。审核信用证内容与买卖合同内容是否相符合。认真核实印押不符的来证。在该印押未核实之前, 不能贸然出运。 (4) 正确选择信用证的种类。出口人最好能争取保兑信用证。保兑信用证意味着该信用证不但有开证行的付款保证, 而且有保兑行的兑付保证。这种有双重保证的信用证对出口人最为有利。

进口人: (1) 认真签订进口合同。进口人应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商检证书、卫生证书、质量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 从而避免出口人利用信用证条款的粗略含糊情况发生。

(2) 要求出口方提供履约担保书、备用信用证、反担保或其它担保方式。如果进口方对出口方的资信调查表明, 出口方的信用等级较低, 那么要么不与出口方签订合同, 要么改信用证支付为托收或货到后付款。 (3) 严格审核单证。进口方在付款赎单前对出口方提交的单据应全面、及时审核, 审核单据是否和信用证要求相符, 是否属于伪造的单据。 (4) 指定进口检验人。进口方在进出口活动中, 以及信用证的检验条款中, 应明确规定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机构的名称。 (5) 尽量采用远期信用证支付方式。在信用证条款中规定开立远期付款或承兑汇票, 这不仅使进口方有足够的时间取证以申请法院的止付令, 同时在很多情况下也会令欺诈者心虚而知难即退。

银行:

(一) 开证行:

(1) 严格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 并掌握往来银行的资信情况;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重视资信调查。 (2) 在必要条件下, 银行可基于欺诈例外原则, 向法院申请止付令, 来保障自身的切身利益。 (3对于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信用证欺诈, 银行对于基础合同和交易的审查是防止此类欺诈的根本途径。。

(二) 议付行:

(1) 银行所快递的文件, 一般都是涉及到货物所有权凭证的文件, 故非常重要。因此, 在选择快递公司方面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完整的营销网络、规范的操作程序、传递速度较快的国际快递公司来办理, 如著名的DHL、UPS和我国的EMS, 以保证文件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 (2) 对信用证各主要当事人, 包括进出口商、开证行、船运公司的资信状况做周密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开证行可及时通知开证申请人, 配合各方对货物进行检查。 (3) 在允许议付的信用证下, 受益人按信用证规定将单据连同汇票送交议付行请求付款, 议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 把货款垫付给受益人, 然后以事先约定的形式将单据和汇票交开证行索汇。

2、信用证欺诈的宏观观对策:

立法: (1) 完善我国关于反信用证欺诈的立法。我国目前并无专门的反信用证欺诈的法律, 对信用证欺诈而言, 应对之加以明确定义。其次, 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方面, 应规定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 从立法的角度严格公司的设立程序。应从立法的角度, 严格公司的设立程序, 对不符合公司设立条件的, 一律不予以审批, 也不发给营业执照。对擅自开业的公司坚决予以查封, 没收它的所有资产和收入, 并追究擅自开业者的民事、刑事和行政责任。

司法: (1) 充分发挥我国法院在反信用证欺诈中所起的作用。首先, 国内法院应充分行使并积极受理信用证欺诈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同时应充分应用诉前保全措施和诉讼保全措施。其次, 国内法院要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提高有关部门的反信用证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2) 追究实施信用证欺诈者的刑事责任。世界各国一般都认为信用证欺诈是刑事犯罪, 信用证欺诈实施者要被判刑事犯罪, 而予以监禁甚至处以死刑。我国97年新刑法第195条规定:信用证诈骗罪是指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 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或者骗取信用证以及以其他方式进行信用证诈骗的行为。

执法: (1) 准确、有效、及时地打击信用证欺诈不法分子。我国的警察部门应在国际刑警组织的统一协调下, 与其他国家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对打击信用证欺诈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依法严惩不法分子, 并且对信用证欺诈实行普遍管辖原则, 堵塞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的漏洞。: (2) 设立公司经营查询中心。为了防止有的公司破产或无法履约时进行其他活动, 使人们了解公司的负债情况, 从而设立公司经营查询中心, 使他人能充分、及时地了解有关公司的负债情况, 履约情况, 使人们避免与资信不佳的贸易对象做交易。 (3) 限制方便旗船。方便旗船是指在一国登记注册并悬挂该国国旗, 但是在法律上、经济上、所有权上、经营管理上, 与注册国都没有直接的和真实联系的船舶。这类船舶的外国船东只交了少量注册费和其它费用, 就将该船舶在该国进行注册, 以取得悬挂该国国旗的权利。

国际法层面看反信用证欺诈的宏观对策:

签订国际条约:

重新界定国际经济体制中的银行的地位, 明确各国在信用证欺诈方面的管辖权, 可以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加入反欺诈例外条款

国际商会应努力寻求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和独立抽象性原则与维护商业信誉的诚信原则之间的平衡点, 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加入反欺诈例外条款。

开展国际合作: (1) 召开反信用证欺诈的国际会议, 探讨反信用证欺诈的国际合作问题。参加会议的各个国家, 必须充分认识到信用证欺诈是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公害, 意识到反信用证欺诈斗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讨论反信用证欺诈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以实现相互信任, 通力合作, 协同行动。 (2) 堵塞现有国际贸易程序的漏洞。现行的国际贸易程序与国际贸易的安全和效益密切相关, 正是由于信用证欺诈钻了现行的国际贸易程序的漏洞, 所以我们改革的着重点应使信用证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使单据标准化和提单电子化。 (3) 寻求国际上控制贸易欺诈机构的帮助。国际商会成立的国际海事局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反信用证欺诈的机构, 掌握了大量的国际性信用证欺诈集团的资料, 同时它还接受它的成员的委托, 进行相关的调查和查询。 (4) 各国应切实加强信息交流制度。各国应该建立起发达的信息交流体系, 相互通报本国贸易商和银行资信情况的资料, 以及本国反信用证欺诈的发展动态, 为各国的贸易商和银行提供可靠信息。

建立国际组织:

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的国际性, 其间所可能发生的信用证欺诈极有可能超出了一国可以自主控制和管辖的范围,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社会共同利益, 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成立一个能够与WTO及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密切联系的具有政府间国际合作性质的, 专门对付信用证欺诈活动的国际组织, 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同时各地区, 各国政府也有必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建立世界范围内的防止信用证欺诈网络, 担负起研究对策, 落实措施, 协调关系, 传递信息, 宣传教育, 缉捕案犯, 总结经验, 提供服务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经济评述.中国信息报.2008.2.19

[2]廉丽娜.信用证欺诈原因及对策剖析.发展月刊, 2006.3

[3]张寒阳.也谈信用证欺诈与风险防范.吉首大学学报.2006.7

[4]文绪武.UCP600新体制下的信用证欺诈与银行风险防范.经济师.2008.1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篇5

【摘要】:信用证是一种常见的结算工具,它既可以用于国内贸易,更广泛地用于国际贸易,素有“国际贸易的血液”之美誉。信用证的最大特点就是银行通过为买方开立信用证的方式,将银行信用介入到买卖双方中,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从而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但由于信用证体制不完善,也使信用证欺诈情况很严重。研究信用证支付方式的漏洞,总结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分析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防范对策,使这种支付方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键词】:信用证、欺诈、防范

一、信用证欺诈的成因及其特点

(一)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1、信用证自身存在的问题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是产生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原因。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是长久以来以UCP为代表的国际惯例所确立的两条基本原则。基于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双方的货物买卖合同,银行只对单据本身的合格承担责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的事情,如货物的品质、数量、价值以及发货人、承运人、保险人等的诚信与否、清偿能力、资信情况等概不负责。

基于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银行有义务合理小心地审核一切单据,以确定单据表面上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但严格,符原则仅要求而且也只能要求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显然,这种规定给一些不法外商提供了利用假单据进行欺诈的可乘之机,他们可以伪造有关单据使其与信用证表面相符,从而取得货款。开证行因受信用证这一规定的约束而不去追查出口商是否真的提供了货物或者货物是否与买卖合同相符。1

2、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的国际立法薄弱

关于信用证欺诈问题,目前国际立法相当薄弱。国际贸易公约至今还没有出现关于信用证欺诈方面的条款。国际贸易惯例虽然涉及到一些,但已有的规定相当的软弱无力,没有强力的约束作用,远远不足以打击信用证欺诈。国际商会作为一个民间非政府组织又无法对银行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虽然其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在解决国际贸易争议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多次的更新仍然不能改变信用证的本质特征,让不法分子仍然有机可乘。2

3、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信用证欺诈更加容易发生

参见陈洋:《信用证中的欺诈形式及防范措施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参见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08,(08)国际贸易的程序复杂繁多,涉及到银行、海关、保险、港口、商检等方方面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伪造单据及信用证非常容易和逼真。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相隔较远,难以了解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再加上国际买卖合同的履约时间长,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伪造单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当事人缺乏防范意识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当一部分信用证欺诈的发生源于受害的当事人自身的问题,他们对信用证缺乏深刻地理解,认为信用证交易就是绝对安全的,没有防范意识。还有一部分受害者对信用证欺诈有防范意识,对信用证交易也有一定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一些手段高明、隐蔽性极强的欺诈无法防范。3

5、信用证的软条款问题

信用证的软条款,是指在开立信用证时附带的限制性条款,这种条款可以使得开证行随时免除其付款责任或者将开证行的独立的、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归于申请人的控制下。所以这些软条款的存在使受益人很可能会遭遇拒付货款的风险。这种软条款产生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申请人和开证行利益的,但后来也成为了不法分子诈骗受益人的最好工具之一。目前,中国的银行界和贸易界部分人士亦将软条款信用证视为一种信用证欺诈行为。

(二)信用证欺诈的特点

1、国际性

信用证支付是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贸易是在世界各国间进行的,跨洋越界,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都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由此发生的信用证诈骗案件自然也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而且行骗者和受害者往往处于不同国度,诉讼必然带有涉外因素,涉及到国家间法律冲突与司法协助问题。

2、复杂性

信用证业务不仅涉及到众多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而且涉及到众多的环节以及国际惯例、法律和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随着电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诈骗手段也不断更换翻新,且时常各种手段交织在一起,更具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防范和侦查增加了难度,调查处理更为艰难。

3、多重非法性

通常,信用证诈骗都具有一定的贸易背景,发生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信用证诈骗不仅具有犯 3参见郑丽娜:《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2009,(1).罪性质,而且具有民商法意义上的违约和侵权性质,构成多重的非法性。4

二、信用证欺诈的类型

(一)适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5

该种行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虚假性。也就是说其信用证和单据是假的。假冒的信用证一般有以下特点:无密押电开信用证;电开证使用第三家银行密押,而第三家银行确认没有加押;信用证的签字无从核对;信用证随付印鉴式样是假冒的;开证行名称、地点不明;单据要求寄往第三家银行,而第三家收单行是不存在的。6这是进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骗取货物的方式,即对出口商不利。

而伪造的单据作为信用证诈骗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因为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与合同、货物无关,没有保证单据真实性的责任,导致中间环节出现错误。进口商向银行付款后才发现无货可提或提取的是假货。这种欺诈侵害的是进口商的利益。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信用证存在自身的时效性,一旦过了相应的期限,那么信用正就不再具有有效性,行为人适用已经过期或者无效的信用证来骗取财物,是不符合信用证要求的,这是一种欺诈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托运人和承运人相互勾结的共同欺诈

如果卖方发运的货物有重大缺陷,有可能已被船长批注,提单成为不清洁提单。一般情况下除非信用证明确规定可接受不清洁提单,否则是不可能议付的。卖方为了避免损失,便与承运人互相勾结,以保函形式换取承运人的清洁提单,诈骗收货人。

(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主要是指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进行金融诈骗的行为。软条款就是指开证申请人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设置一些隐蔽性的“陷阱”条款,以便在交易中将受益人处于不能主动解决意外的境地,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就可以以这种隐蔽性的条款为由,拒付款项。

三、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

(一)欺诈例外

信用证欺诈一直是困扰信用证业务的一大世界性难题。为了遏制和应对信用证欺诈,美国法院首先确立了欺诈例外原则。其后很快就被世界各国法院所普遍接受和遵循。4

57参见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12月 参见谢岚平:《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与防范》.时代经贸,2006年11月.6参见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12月 7参见张芳:《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商业文化 2012年6月 所谓“欺诈例外”,是指在肯定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予付款或承兑汇票,法院亦可颁发禁止支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欺诈例外即是对独立抽象性原则的一种限制或修正,即在出现受益人欺诈的情况下,该一般性原则不再适用。欺诈例外之“欺诈”的构成要件如下:

1、欺诈一般应是受益人的行为。它包括受益人本人实施的行为,也包括受益人之受托人或受雇人实施的行为,还包括受益人与其他人的共谋行为。受益人进行欺诈主要有伪造单据或在单据中作虚假陈述或记载。

2、欺诈应达到实质性的程度。在给予欺诈例外的救济时应从严掌握,不能以“只要虚假即构成欺诈”为依据,而应视单据上的虚假陈述是否会剥夺申请人的基本合同利益。

3、欺诈必须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发生的行为,即欺诈已经成立并被证实,而不仅仅是怀疑或声称。8

(二)当事人的防范对策

1、开证申请人的防范对策

在交易之前要仔细做好对交易对象的资信、信誉等方面的调查,尽量掌握对方的信息,特别是对对方的信誉问题要认真的调查。

选择安全、合适的贸易术语。贸易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选择何种贸易术语对自己来说是最安全、最合适的,要看具体的情况,若对出口商没有安全感,则需要尽量使用F组贸易术语,这样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就可以归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付款前严格审核相关单据,仔细鉴别单据的真伪,防止出口商恶意欺诈。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亲自或委托可靠的代理人到装运港当场验货并监督装船,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出口方用所谓的“货物”进行欺诈。9

2、受益人的防范对策

受益人要仔细审核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收到信用证后,要认真审核,严格遵守“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发现不对的地方时要及时修改,在修改信用证条款式应当慎重,仔细斟酌,最大程度避免潜在的风险。

选择安全、合适的贸易术语。根据实际情况,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考虑,可以使用CIF术语,力争自己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

使用保兑信用证。保兑行充当和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受益人便可不用担心遭拒付的 89参见陈安:《国际经济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参见郑丽娜:《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2009, 风险。

3、银行的防范对策

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树立付款责任的风险意识,提高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等。

(二)完善信用证体制

信用证应该具有统一格式并和纸币一样具有有效的防伪措施,其他的相关单据也要有可靠的防伪措施,避免不法分子伪造单据;审货是信用证流程缺失的一点,所以银行有必要拓宽服务范围,让审单和审货都成为自己的义务,进口方可以将货物的规格、样品图片等资料提供给银行,银行代其行使审查权。

(三)完善信用证的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合作

信用证业务具有国际性和复杂性,不仅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当事人,而且还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及国际惯例、法律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各国法律对信用证欺诈的态度也不统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的密切合作、团结一致,这涉及到每个国家的利益。各国的法律由于法系和各自文化的不同,而国际惯例虽然受到各国的广泛认可,但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鉴于这一点,国际惯例的效力有必要上升到法律效力的高度,同时各国协调各自不同的利益需要,在现有的法律、公约、惯例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合各国的国际贸易法律。

(四)规避信用证软条款导致的欺诈

首先,要认真审证。国际商会有一套标准的信用证范本,可以要求开征申请人据此标准开立信用证,对信用证中的各项条款仔细审阅,尽量拒绝使用软条款信用证。其次,对开证申请人的资质进行深入的调查,对开证行的选择做出限定,这主要是防止申请人和开证行的合谋欺诈。最后,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信用证软条款欺诈本来就十分隐蔽、防不胜防,千虑难免一失,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审证,不法分子的欺诈很难成功。10

(五)司法保全要保证度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是把对信用证的司法保全作为遏制和消除信用证欺诈的主要手段。尽管司法保全是遏制信用证欺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必须掌握一个适当的度。保持度所需要的条件有:

1、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实质性欺诈成立。

2、必须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申请人必须证明,由于缺乏其它合适的法律救济手段,10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 2008 如果不颁发禁付令将给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必须只能针对实施欺诈或对欺诈负有责任的人采取司法保全。1

1参考文献

书籍: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

[2]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 中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3年12月 [3]金赛波:《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4]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7年 [5]陈治东:《国际贸易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6]梁琦:《国际结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期刊

[1]余皓洁:.《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局限性及改进》商业时代,2008 [2]郑丽娜:《信用证欺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 2009 [3]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 2008 [4]石冬莲:《信用证欺诈及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 商业现代化 2005 [5]薛静:《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中国期刊网 1008-5645(2007)-0028-04

拨开信用证欺诈的迷雾 篇6

信用证是一个世纪以来,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支付方式。由于它以银行信用为保证,以银行独立性的付款责任为基础,因此与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汇款和托收方式比起来,对买卖双方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解决了远隔重洋的进出口商之间互不信任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信用证又有独立于基础贸易合同、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以及银行“管单不管货”的三大特点,因此信用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为国际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之运作程序的相对复杂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信用证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因而它成为国际诈骗分子和团伙所利用,从事国际诈骗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

总的来看,运用信用证诈骗一般都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交易金额巨大。如1985年的温州钢材诈骗案金额为230万美元,1993年衡水农行备用信用证诈骗案金额高达100亿美元,1995年猖狂到极点的蔗糖诈骗案每笔金额都在400万美元以上。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诈骗分子进行诈骗也需要考虑组织成本和风险成本,惟有金额较大有丰厚回报,才有可能进行。但须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际诈骗已经开始从一次诈骗上百万美元更多转向了几万、几千美元的小单。

第二,运作程序复杂。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几乎所有的信用证诈骗案都同正常的国际贸易运作程序和国际结算支付程序相去甚远,表现出业务操作上的烦琐性和复杂性。复杂的运作程序可以诱使买方逐渐增加对卖方的信任度,一步步走近卖方设置好的陷阱。有的还和卖方签订“非规避非公开协议”以使该笔交易不为他人所知,以利于其诈骗成功。

第三,合同中的交易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的正常价格。巨大的价格优势是诱使买方签约上当的诱饵,使买方在贪图获利的心态下逐渐地丧失了警惕性和防范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烟草诈骗案,同印度卖方所签合同中的香烟价格比当时国际市场价格低20美元至30美元;90年代中后期的蔗糖诈骗,“卖方”发盘中的报价比当时国际市场的蔗糖价格低20美元至50美元。除了较低的价格外,有的国际诈骗还提供非常诱人的优惠条件,来诱使企业上当受骗。如在蔗糖诈骗案中,“卖方”提出的价格条件通常是CIF ASWP(世界任何安全港口CIF价)或CFR ASWP(世界任何安全港口成本加运费价)。而蔗糖是一种垄断性极强的商品,买方和卖方通常都比较固定,真正的蔗糖出口商不可能在进入签约阶段时还允许他的蔗糖漂流到“世界任何安全港口”。

第四,信用证设置软条款。软条款指在信用证中加入了一些特别条款,使得信用证可随时因开证行或者申请人单方面的行为而解除,从而变相地成为可撤销信用证,使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软条款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生效条款:信用证开出后,必须开证行另行通知后生效。

2.装船日期、船公司、船名、目的港、受益人、验货人必须经申请人同意并以修改形式通知。

3.品质证书须由申请人出具并和开证行存档签样相符。

4.货物收据由申请人签发,签字由开证行核实。

信用证软条款案例分析

案例:辽宁某贸易公司与美国金华企业签订了销往香港的5万立方米花岗岩合同,总金额高达1,950万美元,买方通过香港某银行开出了上述合同下的第一笔信用证,金额为195万美元。信用证规定:货物只能待收到申请人指定船名的装运通知后装运,而该装运通知将由开证行随后经信用证修改书方式发出。该贸易公司收到来证后,即将质保金260万元人民币付给了买方指定代表,装船前,买方代表来产地验货,以货物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签发装运通知,致使货物滞留产地,中方公司根本无法发货收汇,损失十分惨重。

分析:这种诈骗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来证金额较大,在50万美元以上。第二,来证含有制约受益人权利的软条款/陷阱条款,如规定申请人或其指定代表签发检验证书,或由申请人指定运输船名、装运用日期、航行航线或声称本证暂未生效等。第三,信用证中货物一般为大宗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如花岗石、鹅卵石、铸铁盖、木箱和纤维袋等。第四,诈骗分子要求出口企业按合同金额或开证金额的5%~15%预付履约金、佣金或质保金给买方指代表或中介人。第五,买方获得履约金、佣金或质保金后,即借故刁难,拒绝签发检验证书,或不通知装船,使出口企业无法取得全套单据议付,白白遭受损失。

假冒或伪造印鉴(签字)诈骗案例分析

案例:河南某外贸公司曾收到一份以英国标准麦加利银行伯明翰分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LTD . BIRMINGHAM BRANCH,ENGLAND)名义开立的跟单信用证,金额为37,200美元,通知行为伦敦国民西敏寺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LTD.LONDON)。因该证没有象往常一样经受益人当地银行专业人员审核,发现几点可疑之处:第一,信用证的格式很陈旧,信封无寄件人地址,且邮戳模糊不清,无法辩认从何地寄出。第二,信用证限制通知行——伦敦国民西敏寺银行议付,有违常规。第三,收单行的详细地址在银行年鉴上查无。第四,信用证的签名为印刷体,而非手签,且无法核对。第五,信用证要求货物空运至尼日利亚,而该国为诈骗案多发地。根据以上几点,银行初步判定该证为伪造信用证,后经开证行总行联系查实,确是如此。从而避免了一起伪造信用证件诈骗。

分析:该类案例中,诈骗分子在以打字机打出并将通过邮递方式寄出的信用假冒或伪造开证行有权签字人员的印鉴(签字),企图以假乱真欺骗受益人(出口商)盲目发货,最终达到骗取出口货物目的。这种诈骗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第一,信用证不经通知,而直达受益人手中,且信封无寄件人详细地址,邮戳模糊。

第二,所用信用证格式为陈旧或过时格式。

第三,信用证签字笔划不流畅,或采用印刷体签名。

第四,信用证条款自相矛盾,或违背常规。

第五,信用证要求货物空运,或提单做成申请人(进口商)为受货人。

伪造信用证修改书诈骗案例分析

案例:某中行曾收到一份由印尼雅加达亚欧美银行(ASIAN UERO-AMERICAN BANK,JAKARTA,INDONESIA),发出的要求纽约瑞士联合银行保兑的电开信用证,金额为 600万美元,受益人为广东某外贸公司,出口货物是200万条干蛇皮。但查银行年鉴,没有该开证行的资料,稍后,又收到苏黎世瑞士联合银行的保兑函,但其两个签字中,仅有一个相似,另一个无法核对。此时,受益人称货已备妥,急待装运,以免误了装船期。为慎重起见,该中行一方面劝阻受益人暂不出运,另一方面抓紧与纽约瑞士联合银行和苏黎世瑞士联系查询,先后得到答复是,从没听说过开证行情况,也从未保兑过这一信用证,请提供更详细资料以查此事。至此,可以确定,该证为伪造保兑信用证,诈骗分子企图凭以骗我方出口货物。

分析:这类案例中的诈骗分子不经开证行而直接向通知行或受益人发出信用证修改书,企图钻出口方空子,引诱受益人发货,以骗取出口货物。这种诈骗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第一,信用证的开证行为假冒或根本无法查实之银行。

第二,保兑行为国际著名银行,以增加欺骗性。

第三,保兑函另开寄来,其签名为伪冒签字。

第四,贸易双方事先并不了解,仅通过中介人相识。

第五,来证金额较大,且装效期较短。

盗用或借用他行密押(密码)诈骗案例分析

盗用或借用他行密押(密码)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在电开信用证中,诡称使用第三家银行密押,但该第三家银行的确认电却无加押证实,企图瞒天过海,骗取出口货物。

这种诈骗通常具有的特征是:

第一,来证无押,而声称由第三家银行来电证实。

第二,来证装、效期较短,以逼使受益人仓促发货。

第三,来证规定装船后由受益人寄交一份正本提单给申请人。

第四,开立远期付款信用证,并许以优厚利率。

第五,证中申请人与受货人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如何防范信用證欺诈风险

传统信用证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卖家,买家运用单证交易的方式谨防出口商的诈骗。但随着这一支付条件日臻成熟,买家成功利用软条款等方式向卖家转移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采取信用证结算的方式,目的是通过银行信用对收汇提供保障。但实际业务中有时会出现买方有意不付款并设立圈套,或银行资信状况较差,进行拖欠付款或擅自放单等不规范操作,致使银行信用在实质上最终转化为商业信用。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出口企业应在事前做好防范,事后做好应对。

第一,出口企业必须慎重选择贸易伙伴,针对买家以及开证行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工作,从源头上降低欺诈发生的可能。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或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与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做生意。在签定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便心中有数作出正确的选择。对开证行的名称、地址和资信情况与银行年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疑点,立即向开证行或代理行查询,以确保来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开证行的可靠性。

第二,接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要仔细核对是否和合同条款一致,如果有不符之处应尽快要求对方改证。对于信用证,应仔细核对印鉴是否相符,大额来证还应要求开证行加押证实;对于电开信用证及其修改书,应及时查核密押相符与否,以防假冒和伪造。除此之外,还应悉心关注下列内容:

1.核对信用证是否包含不能接受的软条款,是否要求提供无法获取的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单证;一经发现来证含有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的软条款及其它不利条款,必须坚决和迅速地与客商联系修改,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2.信用证通知行最好是国内银行,以便核对真假,更好的完成审单工作;

第三,出口企业或工贸公司在与外商签约时,应平等、合理、谨慎地确立合同条款。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彻底杜绝一切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不平等、不合理条款,如预付履约金、质保金,拥金和中介费条款等,以免误中对方圈套,破财耗神,耻笑于人。

第四,出口商应提高自身制单水平,避免中间环节的失误。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篇7

当信用证交易存在商业欺诈时,往往就牵扯到对相关利益方当事人的保护。一般而言,对于信用证欺诈例外事实存在的交易,开证行可以不履行付款义务而直接拒付,或者通过开证申请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继而由法院以裁决的形式阻止银行付款。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信用证欺诈例外是伴随信用证欺诈而发生的,对于此类案例的审理与处理,究其实质,则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认定与否。

(一)认定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例一:1998年9月至10月期间,四川省欧亚经贸总公司(以下简称欧亚公司)与新湖商社通过传真方式在中国四川成都订立共计四份销售合同,合同中约定信用证方式付款。欧亚公司在1998年4月至8月间,在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分别申请开立了以新湖商社为受益人,以农协会为议付行的共计五张信用证,信用证总额为9,867,601.93美元。但在履约过程中,新湖商社却既不备货,也不装船发运。甚至还制作并伪造装运提单,以实施欺诈。据新湖商社所提供的提单表明:其货物已发运,并且装运船舶将不迟于1998年10月底抵达汕头港。后经中国交通部汕头海上安全监督局查证发现:1998年1月至l2月期间,该船舶未曾“在我处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欧亚公司发现这一欺诈事实后,曾试图与新湖商社取得联系并询问此事,但新湖商社一直未予答复。与此同时,作为议付行的农协会明知受益人即新湖商社所提交的单据存在虚假行为,仍将全套单据提交至信用证的开证行中国农行四川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并一次骗取了开证行对上述五笔信用证项下款项的承兑,承兑总金额为9,867,601.93美元。欧亚公司随后以新湖商社为被告,以农协会、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为第三人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以原告为信用证申请人,被告为受益人,由开证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向议付行农协会开出并承兑的信用证无效,终止支付。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议付行农协会同受益人新湖商社存在故意隐瞒单据虚假性的行为,其做法已构成信用证欺诈,最终做出“冻结该笔业务项下全部四张信用证”的裁决。

在本案中,新湖商社是通过伪造提单的方式对欧亚公司实施信用证欺诈的,我国法院也最终认定该信用证欺诈事实存在,并且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最终采取“冻结信用证”方式阻止开证行对外付款,为企业和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

(二)否定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例二:2001年西方保证公司(Western Surety Co.)为美国的布莱克欧克建筑公司出具一份履约保函。该保函是为布莱克欧克建筑公司在华盛顿州所承包的一项工程承担履约保证。随后,西方保证公司又为该建筑公司在俄勒冈州的另外一项工程再次出具新的履约保函。作为履约保函出具的条件,西方保证公司获得以其自身为受益人的两张独立编号的不可撤销清洁信用证。该信用证的开证行是南俄勒冈州银行(Bank of Southern Oregon)。开立信用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建筑公司违约的情况下,为西方保证公司的损失提供担保。需要说明的是,两张信用证编号独立(编号分别为192和195),签发日期各异,总金额不同,但信用证的表述基本一致,并且两张信用证中均未提及信用证与某个特定的工程项目有关联。后来,建筑公司在华盛顿州的工程中违约,进而导致西方保证公司承担完成工程并支付履约保函项下全额保证金。之后,西方保证公司向南俄勒冈州银行同时交付两张信用证项下汇票。南俄勒冈州银行拒绝付款,并声称No.192信用证是为俄勒冈州工程开立的,而该工程并未违约。于是,西方保证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南俄勒冈州银行履行开证行的付款义务,当地法院的判决是:确认南俄勒冈州银行对两张信用证均承担付款义务。南俄勒冈州银行于2001年7月再次提起上诉,上诉结果为维持原判决。

在本案中,首先,银行未能提供西方保证公司存在信用证欺诈的实质性证据;其次,即使银行提供的证据是真实的,也不能就因此推断认定西方保证公司所提交的NO.192信用证项下汇票属于信用证欺诈。因而该法院最终裁决开证行应该对西方保证公司履行付款义务。

二、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美、英比较

通过前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认定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认定适用“信用欺诈例外”的前提是“信用证欺诈”的存在。由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规定只能适用各国的国内法,因此相似的案例,发生地不同,法院裁决的结论也很可能相异。在此,本文将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性国家,开展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在适用条件上,美国宽松,英国严谨。信用证欺诈例外是相对于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而提出的,长久以来,英美两国也一直致力于解决法院在处理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相关法律问题。即法院在审理有关信用证欺诈案件时,如何确保在合理维护“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基础上,通过对基础合同和业务的审查最终认定信用欺诈是否存在,进而决定是否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美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问题是在《统一商法典》的信用证篇中予以规定的,并制定两个适用条件:一是强调欺诈必须满足“实质性欺诈”;二是将“特定第三方”纳入欺诈例外保护对象,如果信用证被止付的对象是“特定第三方”,则即使已满足原则一,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在英国,则法院对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十分重视,英国法院一直坚持只有受益人实施的欺诈,才考虑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并且在证据的审查上,英国法院的做法也更为严格和苛刻。

在前述案例一中,如果依据美国法律,即使认定新湖商社存在制造提供虚假提单的事实成立,并满足了“实质性欺诈”原则,但出于对“特定第三方”,即议付行权益的保护,很可能法院将裁决不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即开证行仍然必须履行付款义务。相同案例,如果发生地为英国,则由于英国法院通常会要求原告出具受益人对“伪造提单”一事是否知情的相关证据,如果受益人未参与或不知情,则仍然会判决信用证欺诈例外不成立。

(二)在信用证欺诈例外认定上,英国最为严格。美英两国对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认定是通过判例的方式总结归纳的。依据美国判例法,信用证欺诈存在前提是必须能够进行严格解释。其认定“标准”与英国类似,即要求欺诈必须是“实质性的”。然而,关于“实质性”的标准未能明确指出,也无法统一,因而实践中赋予了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英国法律实践中,则一直坚守更为严格与苛刻认定准则,认为“信用证欺诈例外”成立需同时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受益人明确知道单证虚假或伪造;二是受益人存在利用虚假或伪造单据实施欺诈的事实。

在前述案例二中,美国法院的做法,就是依据了认定“信用证欺诈例外”,必须满足“信用证欺诈”是“实质性的”这一判定标准,最终法院认定“实质性”欺诈事实不存在,因而支持原告诉讼请求,即开证行须承担付款义务。

(三)在救济措施上,存在止付令和冻结令的区别。美国和英国对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救济措施相似,都是采取请求法院签发“止付令”来强制银行拒绝对外付款,从而实现对信用证欺诈的补救。从目前看来这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信用证欺诈的办法。如果前述案例一发生地在中国,法院最终的裁决是“冻结该笔业务项下全部四张信用证”。显然不同国家的救济方式差异很大。

三、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件在我国的审理过程

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适用规定则依据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我国是在充分借鉴了英美法国家基础上,做出有关规定的。我国法院在受理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件时,对其认定与处理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一)严格审查单据是否存在欺诈。如果受益人所提交的单据是伪造的,或者受益人所提交的提单包含有虚假内容,如倒签提单、承运人凭受益人保函签发清洁提单等事实存在时,将可以认定存在单据欺诈。但此时,原告方承担举证责任,即要求申请人提供确凿证据证明上述事实存在时,法院才将认定单据存在欺诈。

(二)审查受益人是否参与或知悉欺诈。即法院将依据有关证据审查如受益人对欺诈是否参与或知晓,若其并不知情,则最终仍然责成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在案例一中,通过案情叙述内容可以判断受益人即新湖商社是策划并参与了信用证欺诈的,因此其欺诈行为成立。

(三)制裁欺诈人应考虑“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因为,依据《票据法》的基本原则,善意取得汇票的持票人不应当被止付。因此,在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件审理中,还应充分考虑信用证项下汇票是否已被承兑,以及承兑后是否已经合法转让给新的持票人。对于善意的汇票持有人,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此时,将排除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

(四)法院要求申请人提供资金担保。如果法院接受原告要求开证行终止支付款项的请求时,通常将要求原告提供可靠、充分的担保,通常法院做法是要求原告到指定银行开户并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以备赔偿因错误止付而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

(五)法院将最终决定是否颁布“冻结令”。在我国的贸易实践中,如果法院经过先前的案件审理过程,最终认定可以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那么对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将采取的是司法保全措施。具体做法是:通过制作裁定书,通过“冻结”方式,以法律的强制力来责令开证行或其他有关银行停止信用证款项的支付。

四、注释

(一)之所以选择美英两国,主要是由于当前国际法学界一致地认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为英美法和大陆法,其中美、英两国为英美法的代表国家,我国则分属于大陆法。

(二)除非原告即欧亚公司有确定证据能够表明议付行参与欺诈,或知晓受益人存在信用证欺诈却仍然对其付款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梁莹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国际比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6.9.

[2]朱燕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适用的相关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5.9.

信用证的欺诈与规避 篇8

一、信用证欺诈概述

欺诈在任何国家的任何交易中都是不能被容忍的。信用证欺诈可以理解为:利用信用证机制中单证相符即予以付款的规定, 提供表面记载与信用证要求相符, 但实际上并不代表真实货物的单据, 骗取货款支付的商业欺诈行为。信用证欺诈是信用证机制这一有机体的毒瘤, 然而在目前阶段,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与治理尚没有统一的国际模式。

1.UCP的最新修订。

新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 (ICC) 第600号出版物 (UCP600) 已于2006年10月25日通过, 并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统一惯例在形式与内容上较UCP500均有较大变化。UCP600形式方面的主要变化有:UCP600的条文编排参照国际信用证惯例 (ISP98) 的格式, 对UCP500的 49个条款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及增删, 变成现在的39条。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专门定义条款以体现UCP600细化规定的精神, 对解释规则进行约定, 力求使开证行、保兑行及指定银行的责任更为清晰、确定并规范第二通知行的做法, 明确银行审单标准, 将银行处理不符单据的选择增加到四种等。UCP600的修订通过表明国际商会对贸易、运输、保险、银行等行业的最新发展做出了适时的回应。

2.中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

我国《民法通则》实施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 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 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 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通过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这一规定已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该《规定》共18个条文, 其中从第8条至第15条一共8条专门就信用证欺诈和止付的实体与程序问题做出规定, 几乎占我国第一部有关信用证法律条款总数的一半。

二、 制度风险

1.UCP600的基本原则。

UCP600恪守了信用证独立性与抽象性的基本原则。信用证这一伟大的商业发明自诞生之日起发挥了其他国际贸易支付工具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信用证的独立性已成为信用证制度的基石, 不可动摇。这种独立性要求银行在信用证交易的整个流程中将信用证交易与作为信用证交易基础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分离, 即银行只按照UCP600规定的“单内一致、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表面相符标准审核交单人提交的单据。在交单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等资料不相冲突时, 银行承担一种绝对的不可追索的付款义务。

自信用证欺诈发生后,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法院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就一直存在着悖论, 这就是:根据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 信用证和受益人之间的信用证关系独立于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开证行在审查单据时必须根据单据表面上是否和信用证的条件或条款相符而不是单据是否和基础合同的规定相符为准来决定是否兑付。开证行不能越过单据, 去看信用证“背后”的基础交易。但是欺诈例外必然要求开证行除了看单据之外还要越过单据看单据之外的基础合同。同时, 法院在审理欺诈案件中也必然需要越过信用证以及信用证涉及的单据去决定是否构成欺诈。

2.制度缺陷。

对信用证基本原则的作用应辨证地看待, 一方面, 它们在银行与基础交易当事人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将银行与国际贸易当事人间可能产生的纠纷隔离开, 使银行在交易中中立, 从而维护了银行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 在发生信用证欺诈的场合, 银行无法通过援引UCP600的规定提高对自身的保护。因为UCP500以及新修订的UCP600均没有像美国统一商法典 (UCC) 第5篇那样就信用证欺诈给出一个定义, 更没有有关信用证欺诈的任何明确规定。所以信用证的欺诈和救济问题在信用证根据UCP600开出时, 仍然会面临惯例对欺诈及救济“无法可依”的难题。

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的意见也是将信用证欺诈和禁令救济的问题留给各国的国内法院处理, 即使信用证项下单据或汇票已经被开证行或保兑行接受或承兑。银行委员会认为他们自己无法处理或做出答复。国际商会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一向是明确、坚定和前后一致的。实践中, 这一问题由各国国内的成文法或判例法去处理。

有学者认为, 说现行的法律规则鼓励欺诈并不夸张。正是在独立性与抽象性原则之下, 银行坚持“单证表面相符”而不考虑单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单据所涉及的基础交易的履行情况, 从而给不法之徒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欺诈者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虚构交易或伪造、变造单据以达到骗取银行付款的目的。

三、时间风险

1.对UCP600审单期限修订的分析。

UCP500第13条b项规定:“开证行、保兑行 (如有的话) 及代表其行事的指定银行, 应各自有一个合理的时间, 不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7个工作日, 审核单据以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单据, 并相应地通知从其处收到单据的一方。”基于当前业务中, 经常出现对银行审核单据 “合理时间” 的不同理解, 这一概念还受到当地行业惯例的影响, 而一旦诉诸法律, 还受到法官主观判断的影响, 因此, 围绕这一概念的纠纷不断发生。在UCP600中, 开证行、保兑行及指定银行审核单据的期限改为 “最多为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第5个工作日”。

首先, 与UCP500相比, UCP600中 “合理时间”这一概念不复存在。其次, 关于最长时限的缩短, 总体来说对受益人更为有利。从进口商方面考虑, 头寸调拨时间变短, 特别是授信开证的公司, 如果其内部手续繁杂, 将可能会影响及时支付。当开证行发现不符点后, 其与申请人接洽的时间相应变短;而如果出现指示不清等问题, 与交单行的联系时间也受到压缩。因此, 采用UCP600的各个国家的银行、公司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都要更加富有效率。

2.我国银行面临的新挑战。

UCP600针对银行审核单据的新规定对我国的银行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即使法律赋予银行或开证申请人有权向法院申请止付令, 在实践中仍会碰到一个尖锐的问题, 即申请方及银行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去审查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

有银行反映, UCP600关于银行审核单据的新规定将导致所有支付均发生在收单翌日起第5个工作日而没有提前支付的余地, 至少支付底限是提前了。由于我国产品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及中东地区, 而这些地区的银行业务处理普遍欠规范, 新的规定有望帮助我国出口商提前收汇。同时, 我国银行在信用证交易过程中的审单时间也相应缩短, 由此对银行审核单据、处理单据、兑付货款、发现不符点的速度与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开证申请人和银行真正被允许去收集受益人实施欺诈的时间只有银行审单的5天。因而, 对他们来说, 时间是相当紧迫的, 银行既然不熟悉航运业, 它是否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查证以上内容是值得怀疑的。

四、能力风险

1.银行审查范围的不同主张。

基于信用证的基本原则与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 不断有学者提出应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增加有关银行审查单据责任的规定, 主张开证行应负责审查单据的真伪性和有效性, 以防止单据欺诈的发生。也有司法界建议最好在UCP中就信用证欺诈做出规定, 因为国际商会是做出这种规定的最合格的机构。但这些建议一直未能得到国际商业界、尤其是银行业的认同采纳。

2.银行能力的欠缺。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在发生信用证欺诈的场合, 银行与基础合同是存在利益的, 那么它有没有能力去很好地发现、甄别风险的存在?有没有能力制止欺诈风险的发生呢?实践表明, 大多数情况下银行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信用证欺诈绝大多数是提单欺诈, 通过伪造、变造提单骗得银行支付货款, 而实际上提单上标注的货物根本不存在或完全不是合同下的货物。如果银行要介入基础合同, 则银行就必须去审查签发提单的船东是否存在, 是否有不真实的表述, 那就意味着银行还要懂得航运知识。银行只有通过两种可靠的方法去确认提单的真伪:向提单注明的船舶认证或到提单注明的装运港查证, 这意味着银行必须在全世界都要有代理机构或经常性地与船公司、港口打交道。这对于一家银行来说投入是巨大的, 同时势必提高信用证支付带来的费用, 这些费用最终还会落在基础交易的买卖双方当事人身上, 从而会影响商人对信用证这种支付工具的使用, 因为毕竟还有其他替代性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可供选择。

五、信誉风险

银行在信用证欺诈情况下的信誉风险即可能由其自身的行为引起, 如不当拒付, 也可能由于法院不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产生。

1.法院不当发出止付令会造成负面影响。

虽然各国在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程序、管辖权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但显然国际商会已经注意到各国的不同做法会影响到银行的国际信誉。在关于“法院的止付令使得买方在到期日不履行承兑后的付款责任”质疑的分析和结论中, 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指出法院发出止付令的问题不属于UCP范畴, 而应属于地方法院管辖范畴;同时, “开证行已就汇票到期付款做了承兑, 符合了UCP500第9条第1款第3 (a) 项的规定。开证行于承兑到期日无法履行付款责任以及给开证行造成的连带影响, 则完全取决于法院止付令的性质以及当地法律处理此类案例的方式。”

2.我国法院在信用证中存在不规范做法。

早在198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指出:信用证交易和买卖合同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因为涉外买卖合同发生纠纷, 轻易冻结银行所开信用证项下货款, 否则, 会影响中国银行的信誉。根据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 如有充分证据证明卖方是利用签订合同进行欺诈, 且中国银行在合理的时间内尚未对外付款, 在这种情况下,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买方的请求, 冻结信用证项下货款。在远期信用证情况下, 如中国银行已承兑了汇票, 中国银行在信用证上的责任已变为票据上的无条件付款责任, 人民法院就不应加以冻结。 银行和法院在信用证中的不规范做法显然已经严重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首先, 损害了中国银行界的国际信誉, 使它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受影响, 成本上升而赢利能力下降。这些不规范做法有时甚至还引起外界言过其实或危言耸听的夸张批评, 影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形象。对此国内外的实务界和司法界人士是十分清楚的。其次, 如果开证行主张信用证受益人欺诈, 则简单的做法是对信用证单据不予兑付。问题是, 银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需要顾及自身的国际声誉, 往往要向受益人兑付信用证。尤其是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中国金融业自2006年年底对外资全面开放, 面对国内外银行的激烈角逐, 信誉欠佳的银行必将丧失一部分国际业务收入。

六、诉讼风险

从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看, 银行在信用证欺诈诉讼阶段的特殊风险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用证欺诈例外对银行的保护有限。

为了弥补信用证运行机制的缺陷, 各国努力寻找遏制信用证欺诈的措施, 于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逐渐地确立起来, 从而填补了信用证法律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空白, 信用证止付作为欺诈例外原则的实现手段也就应运而生。

在存在信用证欺诈的情况下,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我国法律中没有“禁令”或“止付令”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在起诉前或者诉讼过程中, 向法院提出申请, 通过法院裁决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获得适当救济。但这种申请应当符合一定条件, 《规定》第8条及第11条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作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所以欺诈例外原则只能是有限的例外, 法院必然严格限制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提出各种基础合同项下的抗辩理由。

2.“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使得银行特定情形下的付款责任不得豁免。

从信用证的功能看, 对“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做出规定确实有着必要性。“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表明即使存在信用证欺诈, 但由于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经对外付款或者基于票据上的法律关系将来必须对外付款。这种情形下, 就不能再遵循“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原则, 不能再通过司法手段干预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行为。《规定》第10条就是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情形的规定。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是为了有效地保护信用证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当事人采用信用证进行交易, 真正发挥其“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的作用。但是, 从开证行的角度看, 当出现这些“例外的例外”时, 银行必须承担无条件地对外付款的责任, 即使确实发生受益人欺诈或欺诈已经得到证据的明确证明, 法院不应冻结信用证付款, 开证行也必须付款, 其付款责任得不到豁免。

七、结论

在UCP600体制下, 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在信用证欺诈交易流程中银行面临的风险可以从制度、时间、能力、信誉、诉讼五个角度加以概括与说明。在这些风险中, 制度风险和诉讼风险对于单个银行来说是不可控制的外在风险。能力风险则是银行通过自身能力建设与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业务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可以逐步降低甚至克服的内在风险。而时间风险与信誉风险既可能由于UCP600的时限规定和法院的不当财产保全程序引起, 也可能由银行自身的原因导致, 所以具有性质上的双重性。

能力风险作为内在风险, 处于这些风险的核心, 认识到这一点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银行在信用证交易中为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我国银行对付信用证欺诈的最有效防范措施是事前防范, 而非事后补救。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2].徐冬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杨良宜.信用证[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4].郭瑜.国际货物买卖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5].金赛波, 李键.信用证法律[M].法律出版社, 2004

[6].Ross P.Buckley, Xiang Ga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aud Rulein Letter of Credit Law:The Journey so Far andthe Road ahead[J],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Winter.2002.

[7].ICCpublication No.613.Opinions of the ECCbanking Commission1998-1999.Edited by Gary Coller..

[8].P.Todd.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M].Sweet&Maxwell, London, 2003.

[9].S.Kuo, Shiao-Lin Kuo.On the Scope of Letter of Credit Fraud[J], Documentary Credits Insight, Autumn, Vol.1.1995.

[10].G.Smith.Irrevocable Letters of Credit and Third Party Fraud:The American Accord[J], Virgi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24, 1983.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救济 篇9

信用证是开证行按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受益人签发的一种支付确定金额给受益人的书面约定。信用证在本质上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是现代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

一、信用证欺诈定义

在国际贸易信用证支付交易中,一方或几方当事人利用信用证特有的原则和制度,用虚假或不真实的单据套取信用证项下款项的行为。

二、信用证欺诈的主要类型

1.按法律关系的种类分为:基础合同欺诈和信用证欺诈

2.按信用证单据的种类分为:伪造单据,伪造信用证本身。

3.按欺诈主体划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欺诈,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

三、信用证欺诈的救济

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从信用证制度内部找到答案,因为产生信用证欺诈的根源乃是独立抽象性原则,而这一原则恰恰是信用证制度的核心所在。若因欺诈而否定独立抽象原则,则等于否定整个信用制度,解决的方法只能是事前交易双方对风险的防范和事后国内法的补救。独立抽象性原则免除了银行对基础交易中货物的责任,从而避免银行卷入由此产生的贸易纠纷。要有效的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必须做好事前的防范。事前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一)开证申请人的救济

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是信用证的最终付款人,其作为进口商面临的最大欺诈是货物欺诈,即付款后收到残、次货物甚至收不到货物,因此进口商应作如下防范。

1.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对进口商来说,贸易伙伴的资信可靠,是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关键。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对方是否有履约能力以及是否能诚实守信地履约。在实践中,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商应当通过出口商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商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以供今后查询。总之,进口商在交易前的谨慎行事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2.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对于进口商来说,选择FOB价格术语能将租船订仓、货物保险的选择交易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进口商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另一方面进口商还可以派人到装货港口检查和核对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杜绝卖方在货物方面的欺诈。

3.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核单据。进口商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质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商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严格审查单据对于出口商来说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在发现单证不符合时可以拒付,更重要的是在出口商恶意欺诈的情况下,以单据的不符点拒付货款,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

(二)受益人的救济

信用证的受益人是出口商,为了能及时收回货款,应采取以下措施。

1.慎重订立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买卖合同是约束买卖双方贸易行为的契约性文件,任何一方违约,对方都有权要求索赔。出口商为了防止进口商利用信用证“软条款”对其进行欺诈,在订立信用证条款时候应当慎重,仔细推敲,尽量不接受“软条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应当克服急于出口创汇而忽视风险防范的心态。

2.严格审核信用证,认真制作单据。出口商在收到银行交来的信用证之后,应当比照买卖合同全面审核,以防假冒信用证或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有“软条款”。同时,对信用证所要求的一系列单据应当认真制作,保证单证之间以及单单之间的严格相符,以免给对方造成拒付的机会。

(三)银行的救济

对于信用证欺诈的防范,银行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地发挥银行的把关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银行作为信用证的开证行或通知行,都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尤其是开证行应当树立起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的风险意识。通知行在收到信用证之后必须核对签字或密押,确定真实无疑,杜绝假冒信用证。在受益人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审证时,银行应对收到信用证的延误、残缺或其他差错向开证行进行查询与澄清,避免软条款信用证。

2.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内部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银行进行防范的各项措施的基础,也是防止内部人员与不法分子同谋进行欺诈的一个重要前提。

3.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除了严格执行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外,同时还要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在具体实施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开证档案,认真统计这些客户以往开立信用证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运用自身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网点以及灵活、快捷的信息系统获取掌握影响企业资信变化的各种因数和其资信的最新状况。

4.在积极扩大国际业务网络的同时,保持高度警惕,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信用证付款是通过银行的国际业务网络实现的,银行本身的信誉良好以及银行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会便利信息的及时传递,便利银行之间合作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上一篇:休闲生活下一篇:文化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