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2024-05-25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精选12篇)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1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及品牌文化的竞争时代。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由此, 笔者亦以为:品牌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品牌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个性内涵, 同时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 全球著名品牌“可口可乐”告诉我们, 可口可乐卖的是碳酸饮料, 消费者买的却是美式文化;同样世界知名品牌“海尔”告知世人, 海尔卖的是家用电器, 用户买的却是中式文化。无数事实表明, 优秀品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背景、独特的个性和突出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相关利益者心理层面的历史传承、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这一维度上得到了市场中各方的充分接受与认同。由此可见,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核心特质所在。所以,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也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 并给予深入、持久地研究。笔者在通过对前辈大量的研究成果及重多的培育实践进行了认真、广泛地考察与思考之后认为:要科学地从事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 就必须对其培育体系予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具体地讲,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 即: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要素、培育路径、培育步骤和培育原则进行探寻与考量。

一、培育要素

培育要素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第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要素包括产品、个性、定位、联想、情感、标识等要素。

1. 产品要素。

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 没有产品, 品牌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任何一种品牌文化均需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产品可以是实体的, 也可以是非实体的, 它是品牌文化籍以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因为产品是品牌文化价值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品牌文化内涵最综合、最生动的表现。一个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产品, 一定是其中蕴涵着优秀的品牌文化的产品。作为品牌组成的基本要素, 产品还包含着功能、包装、价格和品质等其他内容。

2. 个性要素。

个性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品质。个性, 一方面使品牌文化在市场上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特立独行与卓尔不群;另一方面, 又使品牌文化于消费者眼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理念与风格。个性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关键要素。

3. 定位要素。

定位是指品牌文化所要进取的方向与目标, 它是品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定位常以主题词或主题形象的方式出现。尚佳的主题词或主题形象陈述简洁、表现生动, 能够在广泛的人群中迅速地引起高度关注、引发美好的联想。定位最重要的是将品牌文化由产品导向、竞争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

4. 联想要素。

联想是指由依附于产品、标识、服务等品牌文化的载体所引起的任何关联想象。品牌文化的联想越丰富、广泛, 品牌文化的内涵也会愈丰厚、宽泛, 更会为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 联想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

5. 情感要素。

情感是指品牌文化向消费者传递的感情诉求的信息。对于情感的理解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文化的培育方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所倾注的感情, 这种感情使品牌文化在市场表现上更富于人性色彩, 且不停的健康延续、发扬光大, 从而为品牌文化积淀更深厚的内涵;二是消费方对品牌文化所表达的感情诉求。消费者在享用品牌文化的过程中, 逐渐累积起个人的消费偏好, 从而形成个人的消费习惯, 最终会成为品牌文化的忠诚追随者。由此可见, 情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6. 标识要素。

标识是指品牌文化的名称和视觉形象。优秀的产品名称是品牌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品牌名称或视觉形象必定会给人们以美好的联想空间, 并折射出其所内含的历史与文化。所以, 标识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上六个要素相互联系、不可或缺。

二、培育路径

培育路径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又一基本内容, 它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在明确了培育要素之后, 还要正确地确定培育路径。而系统型路径就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一条基本路径, 该路径由内部认同、目标定位、传递与传播三个系统环节所组成。

1. 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

这里内部认同是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品牌文化的产生与定位具有一致性方向的认同感, 这是影响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根本性因素。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内部员工的广泛、深刻的认同, 若要进行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一根本性工作, 既要培育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精髓, 又要培养出企业品牌文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要培植出使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制度规范得以有序、有力、有效实施的根基。

2. 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

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 必须要对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品牌文化目标定位的基础依据应是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核心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能力。它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能力、核心管理优势与能力、核心信息优势与能力、核心创新优势与能力以及核心文化优势与能力。另外, 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 也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客观地确定符合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的理性承诺。

3. 是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

传递与传播是指企业将其品牌文化向市场与社会进行传达与渗透的活动。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重要性因素。迄今为止, 从理论与实践运用结果的角度观察, 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分析研究后认为, 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三种规律分别是, 波浪原则、类马太效应和充电池原理。波浪原则是指企业在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轮次上要注意时间间隔;类马太效应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推广时, 一定要使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承诺被目标消费群体所认知和接受。充电池原理是指企业品牌文化在其培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做好首次循环过程, 否则就像首次未能充满的电池一样, 以后将永远无法充足。

三、培育步骤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同样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可分为以下六步。

1. 第一步, 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

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法的首要内容。它必须依据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 对所有与之相关的各种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进行提炼与归纳, 在此基础上, 构建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体系。例如:北京全聚德集团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 其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流品质、民族特点、正宗口味, 由此派生出来的传统品牌文化就能在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基础上得以延伸, 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全聚德文化的深深印记, 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健康印象。

2. 第二步, 确立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

通常,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范围;其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个性;再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价值;第四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消费目标群体;第五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消费目标群体的价值;第六是评估、维护、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同消费目标群体的关系。

3. 第三步, 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由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内部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目标定位, 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建立高度认同的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 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外部管理系统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 围绕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进行广泛地传递和渗透, 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通过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管理系统的塑造过程, 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内涵, 并最终取得令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良好效果。

4. 第四步, 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

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的关键首先是明确可以运用的企业内外部所有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企业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市场与社会的资源、要素。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并影响与品牌文化相关的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以上两方面品牌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行业产业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等。通过企业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的整合, 确保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所需的企业内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统一性。

5. 第五步, 实施与监控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方案。

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具体实施, 关键需要企业切实加强对培育方案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执行和落实, 切实做到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培育方案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力或走样变形的情况发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又一关键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落实的全过程给予严密的监控, 进而科学持续地建设和完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监控体系, 以形成系统性制度保障。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实施与监控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久努力。

6. 第六步, 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

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全过程中, 企业必须关注与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 在培育体系的塑造实践中经常地审视和检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目标定位和市场渗透, 并据此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完善、创新和优化。

四、培育原则

培育原则同样是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它是构成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十项原则。

1. 价值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是为品牌制造影响力和崇敬感, 特别是利用各种方式与方法, 为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2. 意识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品牌意识, 以彰显品牌文化的精髓, 并保证它的意识形态存在的长久性。

3. 中心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实际上是要改变企业经营过程的常规, 将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 以使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环节、各种工作都能通晓品牌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行动策略, 并围绕其展开各自的活动。

4. 定位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必须明智地进行, 在并购新的品牌后, 要扩大品牌文化的资产价值, 且必须为此品牌做好科学的定位或再定位。

5. 统一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将使其精髓深入全体员工的身心, 并唤起员工才智的潜能, 形成员工的高度忠诚, 统一在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下, 以促成品牌文化培育活动的持久进行。

6. 责任原则。品牌文化不仅仅只是产品与服务的保障, 也是一种和消费者的情感关系,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7. 协作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建立品牌文化的构架, 并确保这一构架能清楚和有连贯性地充分保证各子品牌之间的协作性。

8. 合作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召集所有合作伙伴进入到同一工作平台。品牌顾问、品牌文化标识设计顾问、品牌文化公关顾问、广告公司等应整合在一起进行活动, 并发挥各自的专业性特长。

9. 传播原则。

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为品牌文化的传播建立起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在此机制下, 开发出能够良好表达品牌文化的的语言, 并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 充分运用和传播。

1 0.创新原则。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通常要打破旧有的品牌文化培育模式, 用创新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将新的品牌文化向消费者表达和传递。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科学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是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实践中具有战略性的关键课题之一。唯有解决好此课题, 企业才能在品牌文化培育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才能科学、持久地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德鲁克日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埃里克.乔基姆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2001

[3]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祝合良:品牌创建与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5]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2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竞争是企业间的必然行为,成功的品牌会极大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拥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当前,部分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品牌,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因此,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塑造优秀品牌,是当前国有大中

型建筑企业的紧迫任务。

一、培育优秀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建设优秀品牌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优劣直接关系竞争力的强弱。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迫切性认识不足,对自身仅有的品牌资源爱护不够,对在企业转机建制中创树企业品牌措施不力,使企业在自身品牌建设中举步维艰,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少了一支翅膀,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高,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培育优秀品牌的土壤——品牌文化。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建筑市场保护期的临近,国外的建筑企业必然千方百计的打开中国建筑市场。中外建筑企业除在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激烈角逐之外,品牌必然是竞争的一个焦点。中国建筑企业要在“群雄割据”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狼群”中实现突围,迅速变身为“狼”,甚至是“狼王”,除了要做好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储备外,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培育自身的优良品牌,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优秀的品牌必须以优良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前进的动力,在企业微观主体中,就其范畴来讲,属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由观念形态文化、知识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三种形态文化组成。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她是质量的保证,是优质的服务,是文化的结晶,是企业的一个象征。品牌除属性、利益、价值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了品牌文化的追求。企业文化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企业文化为依托,品牌一旦生成于优越的企业文化氛围之中,便能大放异彩。塑造企业牌,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市场份额与商业利润,更主要的还有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社会心理的自然诉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市场经济秩序的日益规范、知识产权观念的深入,品牌文化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建筑企业要把培育优秀品牌文化和培育优秀品牌二者有机结合,只有处理好二者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才能在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推进品牌战略,培育自身的名牌的实践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内涵的企业文化是塑造品牌的核心。品牌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的竞争。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自然来自品牌所代表的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支撑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品牌的影响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落实到消费者的行动上,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缺乏吸引力和想象力,自然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因此品牌的竞争力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企业文化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形态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它不是品牌产品的实体层次,而是超越产品实体层次的抽象观念形态,是品牌的灵魂所在。但是企业文化只有升华到品牌文化,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真正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工程品牌文化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复杂文化系统,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如果建筑的质量、服务等硬要素是品牌的肢体,它们的文化内容则构成了品牌“头脑”的软要素。

二、市场竞争对培育优秀品牌的基本要求

(一)产品质量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品牌产品是产品中的精华,是以高度的质量保证为基本特征的,是决定产品市场和销售效果的本质条件。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获得荣誉、取信于社会的保证。创名牌产品的前提条件是质量。这个“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而企业质量也就是企业的综合素质。如果是单抓产品质量,这个质量是巩固不了的。产品质量必须依靠企业的质量,即企业的综合素质来维系。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要提高企业素质,就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企业文化正是“以人为本”,从发掘人的意识潜能,开启人的创造智能,调整人的精神状态人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名牌是一个企业各方面整体运作的结果,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以产品为代表的整个企业形象。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提高人的素质和企业综合素质,名牌战略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二)信誉是支撑品牌塑造的关键。信誉是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感觉的基本要素。因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偏好甚至忠诚,是对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承诺所产生的信任。这种信任

首先是消费者在市场上反复的实验中逐渐得到归属,然后又在反复的消费中对自己喜欢的品牌产生认同。品牌的信誉竞争力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的消费者群体,还可以通过它们扩展出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因而良好的品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带来超值的利润。但是,信誉的建立和维护不仅需要很高的代价,而且还需要企业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难抗拒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要想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就必须时刻恪守自己的承诺,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品牌信念。

(三)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是确保品牌竞争力的源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标志。品牌产品由于高科技含量使其具有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从而带来高竞争力和高利润。谁拥有了某一领域的知识产权,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谁就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科技的进步使品牌中的科技、文化含量越来越大,要保持品牌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如果停止科技创新,以往的品牌产品就会过时,会被其它品牌所超越和取代。技术创新引导着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因而,制定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任何品牌都有一个科学的内部管理环境。只有建立了科学完美的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及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考核、资金管理等管理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立了企业产品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品牌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

三、品牌文化对培育优秀的品牌的建树

(一)在建设品牌文化中树立企业内外正确的品牌理念。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意识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集中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理念。当前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急需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竞争意识。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却是一个企业的工作质量、职业道德、职工素质、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广大职工中,在所有岗位上强化竞争意识,企业才能有活力,才能出名牌。二是树立质量意识。创名牌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它既包含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也包含理想纪律、职工素质和精神面貌等多方的因素。可以说,在企业产品上凝聚着职工创造的精神,蕴含着企业职工群体心理素质和思维的特定形式,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三是树立品牌意识。企业要创出品牌,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意识,就是用市场的观点审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用具有优异质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用扎实的工作维护自己品牌的形象和信誉。更为重要的是敢于在同等价格上质量高于对方,在同等质量上价格低于对方。有了这样的名牌意识,企业创品牌建设才有希望。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经过三年的整合,已经初步搭起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在理念识别系统(mi手册)中,其核心理念“至精、至诚,更优、更新”,原本就是企业的质量方针,也可以说是全集团打造优秀品牌的一个宣言。同时,其发展战略中专门制定了品牌战略,在企业宗旨、使命、单项理念等内容中都表现了中隧人培育优秀品牌的迫切愿望。当前,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这些核心理念的宣贯,使这些理念在广大员工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开花;同时还要加大对理念的对外宣传,保证我们的核心理念在市场中得到认同。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品牌建设的行为规范。理念的存在是为了指导和规范行为,所以一定要把理念转化为规则,传达给企业的所有成员,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中隧集团经过多年的修订完善,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导入了bi,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一套完善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践中,确实部分项目和员工对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不遵守市场准则,对开拓市场的艰辛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对来之不易的任务不珍惜,导致在重、难点项目建设中按部就班,进展举步维艰,对安全质量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全集团品牌建设进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诚信经营原则。“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进,市无信则乱”,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讲诚信是企业的基本职业准则。企业只有把讲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才能锻造品牌、育人纳贤,开拓市场。只有诚信履约,切实履行合同,兑现对业主的安全、质量工期等承诺,才能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塑造中隧集团这一品牌。二是质量至上原则。只有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认真贯彻iso9000族标准,落实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更多业主满意,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才能逐步扩大中隧集团这一品牌的影响。三是科技创新原则。创新是品牌制胜的有力武器,必须不断创新,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掌握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使开发的产品具有技术领先优势,使企业逐步向建筑行业的“高、难、特、新”领域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逐步确立品牌优势。

培育龙头企业 推广区域品牌 篇3

2014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全力发掘经济发展突破口,狠抓二产提升、三产创新,深入推进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四位一体”的“世界经编之都”建设。

2014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将围绕“经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国内知名度高、美誉度好、核心竞争力强的经编产业集群。在产业组织结构上进行优化,“引浙商、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突出产业链招商。继续大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中小规模企业发展壮大,做到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金字塔”体系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以延伸产业链、产品差异化、产业集群内分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垂直发展模式。

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海利得车用差别化纤维研究院为先导,带动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经编研究院为载体,构建开放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发挥“技术开发、科技孵化、技术转移、专家咨询、人才培养”五大功能;进一步发挥中鑫创业园对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和支持作用。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举办全国性经编设计大赛、国际性经编产业论坛等方式,创新办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为推广提升“马桥经编”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培育12家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着力培育2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驱动力,为“世界经编之都”奠定品牌基础。

加快建设生态园区。深化“清洁空气”行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消灭“黑烟囱”、“黑管道”,加快“煤改气”示范工程进度,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经编产业体系。

围绕“第三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创新、功能完善的高品质商务区,争创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示范区。以总部大厦为基础,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园区区域优势资源,加快总部商务区建设,培育和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经编企业、服装企业总部及与之相关行业的大型贸易、科技、物流企业总部扎根园区。加速形成总部集聚效应,使之成为国内经编产业的企业运营决策中心、贸易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信息交汇中心。

着力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一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重点发展金融产业和经编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加大引进银行、保险、担保、证券、融资租赁等企业的力度,提升海宁第二金融中心氛围;积极吸引经编及相关行业的艺术、设计、研发、品牌和文化机构入驻,为总部经济和集群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

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完善优化园区科技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合作交流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园区生产制造企业深化专业分工,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产业链的服务环节,逐步向以研发和营销为主的现代企业转型。对于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条件尚不具备的企业,将积极推进服务环节业务外包。

瑞安:围绕创新、品牌、管理做好文章

2014年,瑞安针纺织产业总体目标是:生产增幅控制在8%~10%之间,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75亿元。

2014年,瑞安针纺织产业主要包括三大块工作。首先,创新、转型升级是核心。结合瑞安针纺织产业的实际,在创新上花大力气,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华峰氨纶、基达纺织、英博伦针织、大达家居用品等企业,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稳步发展。目前,行业大多数企业的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力量不足。企业将加快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并借助网络的力量,努力让全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

此外,把提升品牌作为抢滩商机的支撑点。在品牌建设方面,自主品牌建设滞后,是瑞安针纺行业近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的品牌在国外的名声都很响,而在国内却默默无闻。在商业流通环节中,没有品牌就缺乏话语权。因此,瑞安针纺织企业将在开拓创新的同时,加快品牌建设。

2013年,大达家居用品公司(DADA)商标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倍发来服饰公司的蓓发来及图案、碧星针织公司的BIXTRA商标被评为温州市知名商标,英博伦公司的童装被评为瑞安名牌产品,耐斯特针织公司的商标获瑞安市名牌商标称号。在新的一年里,瑞安针纺织企业将继续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提升瑞安针纺的形象。

最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引起全国纺织行业的广泛关注,纺织行业是竞争力非常充分的行业,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时刻,如何从基础抓起,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搏击市场,抢占滩头非常重要。从整体上看,瑞安针纺行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除了部分规模相对大一点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好以外,许多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管理。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入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空间还很大。

枣庄:密切关注产业发展

2014年,枣庄市将把调研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企业共同探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人才战略的新路径、新举措,助推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枣庄纺织企业一直以外向型为主,传统的、单一的市场结构制约了企业发展,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当前,枣庄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在产品结构上,将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努力实现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同时发展;由针织产品向梭织、牛仔、经编、毛纺产品同时发展;由服装、服饰向装饰、产业用布同时发展。

另外,针对枣庄经济开发区和税郭纺织工业园两个园区,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和承接能力。枣庄经济开发区将以研发、织造、成衣为主,税郭纺织工业园将以织造、染整、成衣为主。

nlc202309040845

转变发展方式,主要是由产能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传统的外向型向内外贸兼顾转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枣庄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将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适时组织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积极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枣庄经济开发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纺织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纺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纺织产业帮扶领导小组将加大调研力度,及时分析发展形势,注重在解难题、办实事上下工夫。各级、各有关部门将积极为企业发展献智出力。

枣庄纺织服装协会多年来致力于服务企业,同样确定了新年度10项重要工作。2014年,将把调研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企业共同探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人才战略的新路径、新举措,助推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发展。在品牌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创新管理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唐:践行“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

大唐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科学发展新的时期,将树立“三棵参天大树”的危机意识,弘扬“奥运精神、木柁精神、大唐精神”,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唐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是指,完成1个任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唐;推动2个转型——实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加快3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牢4个基础——形成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产业基础、市政基础、人文基础、体制基础;实现5个跨越——由省级经济强镇向国家级经济强镇跨越,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由小城镇向小城市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发展不够均衡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跨越。

为深入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首先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加快壮大主导产业实力。坚持因势利导与因市利导相结合,因势利导盘活、做大、做高、做强存量;因市利导引进、扩充、扩大、扩张增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做大做强企业,加快工业总量扩张。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实现工业突破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选择10家工业大企业集团、20家成长型工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分阶段打造一批10亿级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抓好百家成长型、科技型和初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同时,着力提档升级,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竣工5个,推进一批零增地技改项目,以及一批机器换人项目。

大唐镇政府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鼓励企业“走出去”,组织品牌企业抱团赴巴西圣保罗参加采购交易会。同时,完善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以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为抓手,整合提升中国袜业网、袜业研究所、大唐袜业指数、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研发中心和秘书处等,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服务体系。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大唐镇将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工业品牌优势。深入实施“质量强镇”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种好大唐袜业区域品牌这棵“大树”,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名牌企业合作。

大唐镇还将进一步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增值率高、辐射力强、开放度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做大服务业总量的同时,抓好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倾力打造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积极发展区域性总部、商务代表处、购销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构建“总部+分支、研发+制造、营运+配送、中心+网络”的外溢型发展模式。

此外,重点推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物联网发展。着力打造大唐袜业电子商务园区品牌,吸引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同时加大物流仓储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4

关键词:电力检修,企业品牌,培育与管理

1 企业品牌概述

1.1 品牌的定义

品牌一词来源于英语单词“brank”或“trademark”,意思是“打上烙印”,原指中世纪烙在马、牛、羊身上的烙印,用以区分其不同的归属。手工业者往往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标记,以证明出处。品牌作为区分产品不同生产者的观念由来已久。如今,品牌的内涵早已超出这个范围。

品牌具有如下特征:

它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企业的商标、符号、包装、价格、广告风格、文化内涵等和谐结合体。品牌是无形的,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它不是物质实体,它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载体表现自己,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同的企业和产品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企业,即品牌具有专有性,不能相互通用;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是企业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品牌的这些特征使我们这样定义品牌:品牌指公司的名称、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和其他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广告等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

1.2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品牌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在当代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否迅速崛起、强盛起来的关键。巨大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共同争夺的主战场,企业不论实力、不论规模、不论资历,注定要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渴望发展。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创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势品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生命力!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支撑的商品是脆弱的商品,没有品牌根基的市场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已占领的市场”。因此,“品牌”才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

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渗透到企业建设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使其在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崛起的制胜法宝:

(1)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众所周知,产品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是只有贴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更是没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可口可乐公司CEO罗伯托·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曾说:我们所有的工厂和设施可能明天会被全部烧光,但是你永远无法动摇公司的品牌价值;所有这些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品牌特许的良好商誉和公司内的集体智慧。由此可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延续的价值支柱。因此,只有重视品牌,构筑自身发展的灵魂,我国企业才能从目前的“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级公司。

(2)品牌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价格竞争,第二层是质量竞争,第三层是品牌竞争。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早已成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销售额,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有竞争力,拥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比拥有企业更重要。由此可见,品牌及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构筑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品牌意味着客户群。对于消费者来讲,有品牌的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能给予保证,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消费者在消费时的那种愉悦感,从心理上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品牌代表着一贯的承诺。品牌对于顾客不仅意味着他们消费的产品、享受的服务源自何处、出自谁手,而且与一定的质量水准、品牌信誉始终相连。一个品牌代表着一定的产品、服务质量,凝聚着企业的形象和顾客、公众和社会对它的评价,吸引着相对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品牌意味着客户忠诚,意味着稳定的客户群,意味着同一品牌覆盖之下的持久、恒定的利益。

(4)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有价值。企业开发一个品牌,建立一个品牌,推广一个品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并形成各项费用,这就构成了品牌的经济价值。另外,消费者在与其他产品相比较时,品牌在公众心目中产生的名气和声望,构成了品牌的无形价值,影响着消费者的决定权。因此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品牌是企业各种要素的长时间积淀,从“品牌”的建设过程可以看出企业或产品的文化、传统、氛围或者精神和理念。构建品牌战略,培育自身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提高品质、传递诚信、塑造形象的作用,社会、企业、消费者都会从中受益,意义重大并且深远。

2 电力检修企业的品牌创建与培育

电力检修企业是在电力行业主辅分离、运检分离的大形势下逐步产生的一支专业的检修队伍,它以发电厂设备的检修、维护为主营业务,主要为发电企业提供服务,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电力检修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既有“硬件”———专业的检修设备,又有“软件”———高超的检修技术与良好的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尤其重要,只有备好“硬件”,建好“软件”,才能最终在检修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2.1 电力检修企业品牌的内涵

电力检修企业的特点决定了电力检修企业的品牌既有独特性或专业性的一面,又有竞争性的一面。专业性的一面是指电力检修企业必须具备电厂设备检修维护经验,对发电厂的设备运行流程、系统设置都要熟悉,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方可承接业务,不是每一个企业想进就进的行业。而竞争性的一面则是在发电企业逐步分离过程中,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检修企业,而且随着火电项目的发展速度放缓、小火电机组的关停,相当一部分火电安装企业也在向检修市场拓展,一些有过电厂工作经历的人员也成立了私营企业涉入电力检修市场,加剧了电力检修市场的竞争。相对于其他的产品品牌,电力检修企业的产品是工程质量,这既有形又无形的技术服务,决定了电力检修企业的品牌内涵与其他的产品品牌的内涵有所不同,不仅注重有形的服务内容,更注重设备修后或维护过程中的问题处理与设备性能的提升。

2.2 电力检修企业品牌的策划

电力检修企业的品牌策划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树立品牌的理念: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品牌的创立。检修行业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有着明显的区别,服务是无形的,所以服务品牌常常无法证实自身的存在,服务品牌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在创立自己的品牌时,要处理好人才、客户、质量、服务和内部机制五者的关系。靠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的信赖,要始至不渝地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赢得客户,树立品牌。

(2)独特的(个性化)品牌策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非常难以改变。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传统风格,从专业技术、员工风貌、企业形象等多方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品牌形象。

(3)准确的广泛的宣传、广告及市场定位:不论什么品牌,它的创立、发展都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定位、宣传,一个品牌的价值可分为品牌价值内涵和品牌价值外延两个部分,反映品牌价值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品牌标志、广告语、形象使者,经营理念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从而在市场上和客户中达到很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制造差异,建立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优势,谋求市场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可利用分、子公司在各区域的优势,以点带面)。特殊情况利用低价制胜的手段和策略争取有影响的市场客户。

(4)与客户共赢的策略:和相关方保持良好的关系,相关方包括股东、投资方、客户、同行、社会等。品牌创立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些资源涉及与品牌相关的方方面面,如媒体资源、渠道资源、人力(关系)资源、社会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不能忽视和浪费。只有在和相关方达成实现双赢的局面和共同获利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

(5)优质的服务:为业主方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检修服务是企业品牌的内涵,企业要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型文化,塑造优质、安全、高效的品牌内涵,以优质的服务使企业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优质服务不仅包括承接工程的检修质量,还包括在与业主方的接触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反映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对待临时事件的应急反应及处理能力,不仅体现在员工的统一着装、企业的统一标识,更体现在企业整个团队的文化层次、人员修养等方面,是业主方对企业的综合印象体现。

2.3 电力检修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

(1)先进的检修技术:检修队伍未来将从检修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发展,要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必须在规模化和专业化两方面取得竞争优势。规模化就是要实现全国性的布局,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足以对整个检修行业产生市场影响;专业化就是检修公司在具体检修专业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在锅炉、热工、技改等方面做深、做精,这是电力检修企业的“硬件”。电力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业务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一个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管是电力行业的运行人员,还是检修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力专业基础知识。而作为检修人员,除了要熟悉发电企业的主要系统流程外,对所维护或检修设备更是要熟知其结构、性能要求等具体参数。作为一个专业的电力检修队伍,检修过的机组类型、系统类型或多或少都将成为企业业绩的积累与综合技能提高的基础,这也是检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

(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检修业务的第一生产力。检修骨干人员的培养需要5~8年的时间,在业务发展期,各个检修队伍普遍缺少骨干人才。“人在业务在,人走业务停”是技术服务型业务的真实写照。电力检修企业如果想把企业做强做大,就必须针对骨干人员的招聘、培养、留用、激励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骨干员工的长期激励,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3)专业的技术装备:大型的专业的检修装备既能够解决劳动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提高检修工作质量,使检修品质得到更好的保障。具备一定数量的大型专业检修装备更能显示出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与先进性,是电力检修品牌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4)科学的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是检修项目成功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多个项目同时实施,更需要加强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项目经理的培训、认证、考核以及项目管理中知识体系的加工、整理、使用。此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PDCA的闭环管理,核电先进的核安全文化理念,这些都要求电力检修企业要形成自身严谨、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它不仅仅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更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

(5)丰富的检修业绩:业绩的积累,各种类型机组设备的接触与检修经验积累,以及技术人员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都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真正成为设备的主人、设备的专家,而整个检修团队的培养,人员技术、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也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持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电力检修企业品牌的管理

电力检修市场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行业导入期:由于竞争对手比较少或不成规模,电厂可以选择的检修队伍比较少,检修业务能够保持相对比较高的利润水平。

行业发展期:这个阶段由于电建企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进入,检修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行业的利润水平持续走低。

行业成熟期: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检修行业将出现大的整合态势,一些品牌影响力大、技术实力强的检修企业整合其他检修队伍或者出现强强企业资本层面的合作,市场将形成检修寡头的局面,行业回归合理的利润水平。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检修市场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发展期,市场发展比较快速。在日益激烈的检修市场竞争中,检修企业必将出现大规模整合态势,诞生行业领先企业。在电力检修市场逐步发展的成熟过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电力检修企业的品牌塑造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电力检修企业品牌的管理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1 把准市场定位

品牌是客户选择检修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检修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的检修业务,塑造不同的服务品牌,比如火电检修品牌、核电检修品牌。电力检修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人员、经济实力等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身的经营理念,要设计统一的标志、广告语,在各种场合借势造势。作为较大型的电力检修企业可在相关的电视节目、晚会、专题节目中造势;广告语随处可见;撰写新闻稿件,对特别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利用个别事件大做文章,制造新闻;借助知名人士、领导的影响力,利用车辆的流动性做广告,在公司附近树立广告牌等方式,扩大企业影响;与优势品牌企业联合,互换或共享资源平台,共同创造市场空间。

3.2 注重品牌延伸

一个强大的品牌就是行业的领导、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就拥有发言权。一个行业品牌的特点包括:行业内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先进的品牌文化。

一个好品牌一定要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电力检修企业不断地扩大市场,就是要保持一个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和其他检修公司竞争时要有一定的策略,要认真地调查和研究市场状况,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并且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创造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强势大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高的销售与利润。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用成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通过理性的品牌延伸与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3 避免两个误区

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既要重视,又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品牌不是短时间能够累积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因此在品牌的建设时期,它经历着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推广、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几个过程。那种短时间内建设的品牌,并不能完全意义的定义为品牌,只能说是一个符号,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被大众提起的符号。

二是品牌建设同样需要以诚信为基础。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在品牌建设中,诚信尤其重要。品牌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下,环境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谁拥有了诚信品牌,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就能处于市场的领导地位。某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让消费者满意,就能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的确,这是衡量企业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何让消费者满意,让消费者做品牌的忠诚客户?答案只有两个字“诚信”!作为企业,要敢于坚持原则,讲诚信!妥协和沉默留给人们的印象可能是没有原则,而缺少原则性的企业最终会没有诚信品牌。

4 结论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优秀的企业品牌不仅能使团队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且能产生一种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量,它必将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作为电力检修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紧抓机遇,勇于挑战,找准市场定位,精心培育具有自身特点的、优良的企业品牌,并通过内在努力与外在宣传,加强品牌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逐步在改革浪潮中站稳脚跟,稳拓市场,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姜炜.品牌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锐,张燚.品牌学:理论基础与学科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4]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5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习祥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企业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亏损、停产和破产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下降。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回升向好势头。为探寻后危机时代加快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本课题组在深入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借鉴美、加、日、英、意、韩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浙、粤、鲁等省的经验,形成本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品牌是在产品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抽象和提炼后的关于企业和产品的信息集合的符号系统和功能系统,它体现了产品的属性和价值,具有浓厚的精神文化特征。

区域品牌是在一定行政或地理区域范围内,由拥有某种比较优势的企业族群共同打造、共同拥有,并且具有该地域管理、技术、质量和文化特征的产品品牌。区域品牌是区域企业和产品特有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并为整个地区相关企业服务;二是优良性,即体现一个区域在某一产业拥有较高的产业水平、较高的生产技术、较高的产品质量。如“中国瓷都·景德镇”、“西湖龙井”、“绍兴黄酒”、“巴黎香水”、“瑞士手表”、“意大利皮装”、“日本电器”、“美国好莱坞”、“美国硅谷”等。

从区域品牌的形成来看,可分为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区域品牌,是由企业自主打造发展,后被有关部门授予的产品品牌。如,福建晋江市陈埭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制鞋业,九十年制鞋企业达到近500家,不仅形成了“鞋材一条街”,而且生产出高品质的运动鞋,1999年还举办了首届国际鞋业博览会。2001年中国皮革与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制鞋工业信息中心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晋江市“中国鞋都”(运动鞋)的称号。政府主导型区域品牌,就是由政府及部门主导和推进而创立的品牌。如,浙江嵊州市1984年建立了第一家领带厂,历届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领带产业集群化发展,经近

20年努力,成功打造出“嵊州市领带”区域品牌,到2005年全市共有领带企业千余家,年产领带3亿条,占全球领带市场份额40%以上。

区域品牌体现了区域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利益、文化等特征,表达了顾客对区域企业产品的诉求和评价,是区域企业产品对社会和消费者的承诺。区域品牌所承载的产品质量观、技术创新观、企业发展观及社会责任感等先进文化理念,一方面可以使区域内的企业充满创新的活力,增强根植性,即使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企业也不会见异思迁。另一方面可以借其进行扩张,将区域品牌延伸到异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区域品牌的衍生型企业集群。

二、培育区域品牌是推动湖北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区域品牌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硬支撑的强力抓手和理想载体

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科学发展中,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一样是发展的两个重要极点。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

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是社会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统一体。优质文化是蕴育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的沃土。湖北是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充分利用优秀、独特的荆楚文化资源,培育打造区域品牌,是将我省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硬支撑的强力抓手和理想载体。将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既能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又能彰显企业产品和服务特色,还能增强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唤起消费者的文化情感和品牌情感。

(二)培育区域品牌是激活中小企业内在动力与后发优势的创新之举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主要靠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拓展阶段:主要靠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延伸;提升阶段:主要靠技术创新,靠品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培育区域品牌,是激活中小企业内在动力与后发优势的创新之举,是赶超先进、实现跨越发展的明智选择。对于湖北而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应高起步(即跳过前两阶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实施“两圈一带”构想的重大机遇,由政府主导,尽早规划、实施和培育区域品牌,不仅能促使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与竞争力,提高贡献率,而且能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培育区域品牌是重构市场信用体系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策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是长期困扰发展的突出问题。近些年,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其中市场信用缺乏是至为重要的原因。就中小企业而言,多数规模小,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且信誉良莠不齐;在消费者眼中,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部分人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心不足;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看来,一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回报低、风险高,多将其拒之门外。

培育区域品牌,有助于重构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互信互动的市场信用体系。对中小企业而言,培育区域品牌,能励志创新、规范生产经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树立起良好声誉。对于消费者而言,区域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购买品牌产品合算、放心,从而增强对该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区域品牌是区域企业共同打造的无形资产,代表着区域企业的信誉、竞争力和获利能力。以培育区域品牌为切入点,助推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建立起良性关系,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育区域品牌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数占我省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的59%、52%、67%,还提供了约74%的城镇就业岗位。总之,中小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我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在自发发展和粗放经营的阶段,目前仍面临不少困难。

我们认为,促进、加快湖北中小企业发展,除对中小企业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缓解融资难、改善经营环境、加强服务外,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措施,特别要下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区域品牌的培育,通过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融合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增强品牌意识,形成抓创区域品牌的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区域品牌培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激活中小企业内动力、推动产业集聚优化升级、壮大县域经济、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相信品牌的力量与作用,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形成抓品牌,创品牌的自觉;要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构建区域品牌的新路。

(二)依据湖北省情,科学制定创建区域品牌的战略规划

我省目前拥有销售收入过亿的中小企业集群60多个,涉及关联企业3000多家。2009年省人民政府已将“武汉市蔡甸区电子”等60家产业集群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这为我省规划和打造区域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制定我省区域品牌战略规划,我们认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提炼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要在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者群体、竞合者以及中小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发掘利用优势荆楚文化资源,提炼明晰的、易感知、能触动和感染消费者的品牌核心价值,并融入区域政府对区域品牌的公共管理和区域企业的品牌创建活动之中。二是规范区域品牌识别系统:要以区域品牌核心价值为主线,规范区域品牌识别系统,使区域品牌识别元素融入到区域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和区域政府的宣传推介活动中,形成区域品牌核心价值演绎和传播的活力。三是建立区域品牌化模型:即对区域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及区域品牌愿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模型。四是理性的区域品牌延伸扩张:区域品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既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使其效益最大化;又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智慧防止区域品牌的过度延伸。

(三)因地制宜,确立湖北特色的区域品牌创建模式

综合考量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湖北区域品牌的创建宜采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主动”的三位一体的模式。

1.政府主导。打造区域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区域品牌构建的前期阶段,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采取资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生产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强区域硬、软环境建设,提供企业发展必须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

括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内企业与外界沟通和信息交换的能力;吸引区域内外人才、资本、技术集中于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区域内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发展区域品牌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品牌文化价值。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竞争力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提升、协调、辐射作用。政府要根据区域内物质资本和人文特色充分培育区域品牌文化内涵,利用区域个性文化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和价值。第四,政府要把区域品牌建设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项目任务,安排专门机构管理,投入必要资金进行宣传推介,使区域产品成为区域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成为该区域的品牌形象和区域名片。

2.行业协会引导。培育创建区域品牌,涉及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如贷款担保)等多方面工作,政府不应也不可能包揽全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如行业协会应依据国际标准,引导和推动业内企业不断完善产品加工、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和推动建立一套完善的“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区域品牌共享机制,增强企业自律意识,防止出现掠夺性经营、低价竞销、以假充优等损害品牌形象的行为;引导和推动建立行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业内企业提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企业主动。企业既是区域品牌创建的主体,也是区域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企业应深刻认识培育区域品牌对自身和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积极参与区域品牌创建,充分发挥主体、主动作用,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营销,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打造区域品牌尽力作贡献。

(四)区别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区域品牌表现形式

区域品牌的总体表现形式通常为“区域名称+优势产业(或产品)名称”。依此,我省可根据不同情况从以下三种形式中进行选择。一是以集体商标冠名区域品牌,即根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由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其内容包括使用集体商标的宗旨、商品的品质、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注册人对使用该集体商标商品的检验监督制度等,并按照相关国际条约、协定等申请注册国外商标,比如“光谷”。二是以地理标志冠名区域品牌,即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地理名称命名产品。由生产企业报请当地(县级或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审批,比如恩施的绿色农业生态区域品牌。三是龙头企业知名产品冠名区域品牌,即由骨干龙头企业(包括为其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和贴牌加工企业)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如“东风汽车”。

(五)完善法规体系,为培育创建区域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区域品牌是公共产品,其培育创建需有完善的法律支撑和保护,否则就可能出现假冒和盗用区域品牌产品的行为,这不仅有损区域品牌权利人的利益,破坏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且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应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国内外相关法律,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以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培育创建区域品牌提供保护和激励。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创区域品牌的合力

我们建议,成立“湖北省区域品牌建设”联席会议以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省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具体工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严把关的原则,以“两圈一带”为中心,在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地区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开展创建区域品牌的试点工作,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为全省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提供示范和样板。各市州县经贸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区域品牌培育创建的组织指导,坚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此外,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除省市州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外,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应向创建区域品牌的行业和重点企业倾斜延伸。

课题组负责人: 孙习祥

课题组成员:马泽江、方原清、王小青、胡丽华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6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培育发展 品牌

1.今天,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現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消费者所认同接受的知名品牌,但遗憾的是这只是少数,在我们企业的品牌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

1.1品牌认识的落后。品牌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在很多中国企业的“品牌认识”中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核心利益,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消费者为什么要选用A品牌而不是B品牌?就是因为A品牌的核心利益更多体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森达皮鞋”的品牌内涵是舒适、耐穿,这与那些对舒适高度敏感的消费者的利益感点相吻合,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森达皮鞋”品牌认识。而反观国内很多品牌,核心利益模糊,市场承诺空洞,品牌定位虚置。长期以来,对企业品牌认识欠缺,误认为品牌就是商标,品牌等于产品,品牌形象等于商品外包装,品牌的核心利益等于价格等等,具有鲜明不成熟品牌认识特征的品牌观成为众多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的指南。短视、急功近利、浅薄充斥着许多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过程。不纠正品牌认识中的错误观念,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将走不出一条光明大道。

1.2品牌的维护不到位。品牌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品牌的成长、壮大就像一棵小树一样,需要企业正确的有力的呵护(维护)。“重利用,轻维护”是目前品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品牌维护更多停留在表层上,如对品牌标识的维护等。这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品牌维护的全部。品牌的维护包括品牌的形式维护、内涵维护、子品牌与主品牌的关系维护、品牌的健康维护等方面。很多企业要么是缺乏品牌维护的理念,过多的将目光盯在产品经销渠道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而仅把品牌作为一个武器加以利用,停留在战术层次的品牌理解阶段;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如何进行品牌维护。

1.3品牌被贱卖。品牌具有价值,不仅是因为精致的广告,也不是因为美观的外表,更不是政府的指定。品牌包括质量、形象、广告、管理特色所糅合成的一种理想和象征,是一种能够代表文化趋向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别感受的暗示。对于商家最重要的是品牌能够带来利润。品牌代表着优质优价,品牌和价格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创品牌和靠价格都是盈利手段,需要一种协调的整合来同步运用,这样才能两不误。一些知名品牌的适当折扣是十分吸引人的,一些品牌在众人皆折我不折的动作中也暗表了品牌的高贵。

每逢节假日各大小商场、超市都会借假日黄金时机,大肆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借以吸引住顾客的眼球,留住顾客的脚步,更多地留下顾客的钞票。诚然,花样百出的促销确实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流通,可一味地希望通过促销来提升市场销售额,不但会扰乱厂家自己的区域价格,更容易导致厂家很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点品牌资产,在不当的促销方式中一同被贱卖了,为了一些短期利益,又在不停地糟蹋着品牌,其结果使我国不少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品牌资产的维护形同虚设。目前情况来看,对我围企业品牌资产危害最大的就是没有节制的促销和由此带来“价格战”。从眼前利益看,价格促销虽然销售额上升,但对长远利益看,销售额的影响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品牌资产,从而使企业长期的销售量失去基础和保障。

1.4品牌被合资干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知名品牌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大多经营效益欠佳,在外企大举进攻的背景下,迫切希望通过合资能够摆脱困境,而各地政府把吸引外资作为提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希望通过合资搞活当地经济,他们积极地推进大批国有企业和外资合作。合资企业表面看,就是各具优势的企业间通过合作能够获得更多利润,使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双方无不想利用合作的平台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而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决于各方在合资企业中的掌控权。本土企业在合资时往往占有股份低于外企,因此丧失了决策管理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品牌慢慢流失而无可奈何。跨国公司在合资初期获得了较高比例股份,在随后的合作中又不断地通过增资扩投来稀释中方股份,在掌握公司管理权后,通过降价、提价等方式,把本土合资品牌一个个地干掉。如,美加净在合资前每年的销售数量是6000万,出口量全国第一,而合资后的销售数量下降到2000万。合资公司几乎没有在品牌推广上有任何投入,反而为了提高其销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还不惜采取了降价的方式,严重地损害了品牌形象。还有北京熊猫洗衣粉原来是个中低档品牌,宝洁公司合资后却提高价格,使老顾客因为感觉价高而选择其它品牌。

2.随着竞争的广度、深度、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认知与理解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消费者所认同、接受的知名品牌,但遗憾的是,这只是少数,在中国企业品牌的建设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1提高品牌认知度。品牌显然为消费者和公司都带来好处。现在,问题是品牌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将一种产品品牌化,尽管公司的经营活动为品牌产生提供了原动力,但品牌是一个认知的实体,它源自现实,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的认知。要将一种产品品牌化,必须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一个名字,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消费者为什么要注重它,帮助消费者建立起对产品的认知度,使消费者明确自己的决策。

2.2维护品牌加大投入。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得到对它的投资才能变得强大,一个名牌也只有持续地得到对它的投资才会长盛不衰。对品牌的投资主要用于与品牌有关的广告和对品牌的管理。TCL公司以韩国明星金喜善为代言人推出的“中国手机新形象”广告,2001年的品牌推广费是7000万元。对于一个名牌产品,每年品牌维护费至少3000万元。由于资金这一原因,许多企业对品牌维护显得无能为力。没有资金做不好品牌,有了资金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对品牌

进行再投资。

2.3合资中保持品牌。通过几年的探索,中国企业家们对合资认识已经变得十分成熟,不控股,不整体合资,不放弃管理权等已经成为本土企业合作谈判的基本底线。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品牌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把自己的名牌做大做强,使它立于不败之地。

2.4要不断创新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及时满足变化的客户需求,才能保持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地位,提高品牌竞争力。

企业要以以下几方面着眼于加强品牌的开拓创新:①技术创新。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品质、功能、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使消费者从购物到使用中体验到品牌产品的增值价值。②体制创新。在我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名列前茅的相当数量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体制是领导班子不稳定,缺乏长期行为等情况,要增强管理制度的持续性和战略运营一贯性,进而使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成为长期一贯的企业目标。

2.5开拓品牌新市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步伐的深入,我国将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开辟国外市场是保持品牌成长的有利手段。品牌打入国外市场要本土化,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都做到当地化,以保持产品具有真正的竞争力。通过融资、融智。融文化,创本土名牌,创国际的市场美誉度、信任度,才能使品牌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

中小企业如何培育品牌文化 篇7

一、品牌文化的内涵

品牌文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品牌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品牌个性等。另一层表现为产品、标记、名称、品牌口号、品牌管理方式、品牌营销方法等。品牌经营者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计划来获得消费者对该品牌文化的认知感。品牌之所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是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某些知名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就像丰田汽车是精良的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 麦当劳是美国餐饮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样。品牌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品牌的核心资源是品牌的文化内涵, 任何品牌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属性, 优秀品牌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二、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它可以渗透到品牌战略的各个方面, 不仅是企业成功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指导企业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依据。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构建密不可分。企业文化的定位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品牌文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它不仅会受已有企业文化的制约, 又能从企业文化中得到有力的支持, 成功的品牌基本上都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源泉, 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 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模仿的。品牌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综合体现,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化表现, 品牌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不容忽视。品牌只有依赖于文化而存在, 才能使该品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打造品牌的重要因素。

许多企业都认识到,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等多重复合态势的竞争, 而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竞争。从目前市场上来看, 以品牌形象参与竞争尤为重要。因为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企业整体外部形象的代表。品牌形象的内涵就是企业文化,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三、中小企业如何培育品牌文化

1. 产品质量是培育品牌文化的基础。

产品是品牌之本, 也是品牌文化的载体, 离开了产品, 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 品牌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任何成功的品牌, 必定有高品质的产品为后盾。比如, 海尔在消费者心中就是质量的保证, 买海尔就是买“放心”, 从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到令人满意的五星级服务, 以及过硬的质量, 使海尔多元化扩展策划相当成功, 无论是空调、电脑还是手机……都能很快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2. 传播手段是培育品牌文化的重要工具。

品牌传播是联系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不同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构成不同的品牌文化。传播文化构建的出发点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品牌营销者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 了解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针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确定品牌传播的宗旨, 并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诉求向其传播品牌理念。

(1) 广告传播。好的广告创意能把品牌文化融入其中, 使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时受到品牌文化的熏陶。广告传播品牌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广告词。广告词往往简练、易记, 由品牌文化凝练而得, 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广播、户外路牌等各种广告形式中, 是广告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突出体现了品牌文化的精华。如, 耐克的广告词“just do it!”, 就简练地把该品牌追求洒脱自由的运动精神的品牌诉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背景氛围。主要针对广告的视觉效果而言。人们通过视觉接受的信息占所有所接收信息的80%, 可见, 创造合适的品牌文化的氛围是取得良好广告效果的关键。如, 百事可乐的广告就体现了年轻人的无限活力。

(2) 公关传播。相比广告而言, 公关活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且公关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 不仅包括对外传播, 还包括面向员工的内部传播。一般来说, 公关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利用赞助活动。这也是大型体育赛事总是有大批赞助商的原因。尤其是当赞助活动与品牌文化主题相吻合时, 效果更好。如阿迪达斯5年中向中国排球国家级球队提供了近2亿人民币的赞助, 而其之所以提供如此惊人的赞助额, 就是因为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与阿迪达斯的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 (没有不可能) ”契合得天衣无缝。2亿人民币的天文数字, 也创造了中国单项运动队接受赞助额的新纪录。二是与某些特殊情境相联系。一些品牌定位明确, 如能与某些特殊情境联系起来, 可以对品牌文化起到巩固和强化作用。如, 孔府家酒广告词与中秋的场合联系——“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使人们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想到家的温馨, 提升节日气氛。三是利用企业格言、训词。企业格言、训词是一种精神公关, 有双重作用, 对内可通过品牌文化的内部传播凝聚员工, 对外可通过品牌文化的外部传播使品牌文化深入人心。如, 沃尔玛公司的训词“顾客就是上帝”、“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永远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等, 营造了沃尔玛以顾客为本的品牌文化。四是利用著名的历史事件。借助历史事件为品牌文化蒙上一层传奇色彩, 往往有助于品牌的传播。如, 海尔张瑞敏砸冰箱, 茅台在巴拿马展会敲破酒瓶、酒香四溢而夺奖等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为品牌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同时也成为了品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3) 高素质员工是培育品牌文化的重要保证。企业员工是品牌的建设者, 高素质的员工是品牌文化的重要保证。品牌文化需要企业员工去贯彻, 通过员工得到深化烘托, 通过员工向外部表现。如,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美国杂货分销商, 沃尔玛公司严格要求员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顾客以笑脸相迎, 并提出了“8颗牙齿”原则, 即要求员工无论何时都要向顾客展现露出8颗牙齿的笑容, 以充分表现沃尔玛热情周到的服务。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 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创造一流企业, 必须要具备一流的人才。敬业、爱岗、专业技能高、业务素质强的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而且是其品牌文化的主要塑造者。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8

一、服务企业品牌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效益是服务企业追逐的唯一目标, 忽略了服务质量这一根本

服务质量事关服务品牌的生死存亡, 优质服务质量也是服务品牌的关键组成部分。古今中外, 人们所铭记并且始终忠诚着的品牌都是高品质服务的代表。国外很多优秀的规模比较大的服务企业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 反观国内许多服务企业, 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提高利润上。

1.2过分强调和依赖广告创意, 把广告当做创造品牌的唯一法宝

目前, 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似乎都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念, 要想树立一个品牌只要加大广告预算, 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地毯式的狂轰乱炸就够了, 他们甚至以为树立一个品牌如果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话那就是广告。无可否认, 品牌的知名度完全可以通过地毯式的狂轰乱炸来达到, 但是品牌的联想和忠诚度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需要服务企业上下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

1.3多元化的服务品牌形象及服务品牌核心价值的缺失

所谓核心价值就是品牌的精华, 而且, 一个优秀的品牌其最具特色的服务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务品质都会通过核心价值表现出来。在品牌传播中, 不少企业因缺乏对品牌的深刻认识, 品牌形象变化很快, 消费者还没有熟悉的品牌形象服务企业已经摒弃不用启用了新的品牌形象, 毫无疑问这对于建立强势品牌是十分不利的[2]。

1.4服务企业对于品牌没有进行完善的规划调研和整合

其实, 国内服务企业一直在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品牌, 但是很多服务企业往往是不经过调研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直接开发新的服务。脱离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实际的品牌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毫无价值, 更不会产生利润。

1.5服务企业经营者对服务品牌培育的艰辛缺乏清醒的认识

笔者认为, 现在我国很多服务企业已经具备了创造品牌的实力, 但是缺少具有品牌意识的经营者。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中, 很大一部分的服务企业仅仅依靠价格竞争, 广告狂轰就可以赚取可观的利润,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 服务企业除非被逼走投无路, 服务企业经营者才会想着去做品牌, 走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的发展道路。

二、完善服务企业品牌培育机制的对策

2.1服务企业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

今天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 品牌对于提高服务企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首先企业必须具备专业的人才。其次服务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来约束行为和服务过程。三要制定科学的服务标准,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科学定位。四要不断向成功企业学习。

2.2确定适合的品牌战略是每个服务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适合良好的品牌战略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 永久盈利的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它是一个服务企业实行品牌化经营的前提和保证, 笔者认为, 确定适合的品牌战略就是服务企业在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刚开始就是错误的事情, 不管在创建服务品牌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努力, 都会与目标背道而驰。常见的品牌战略有多品牌战略、单一品牌战略、一牌一品战略、企业/品牌同名战略、副品牌战略、品牌联合战略、品牌特许经营战略等等, 服务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时一定要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 然后对症下药选择适应的战略。

2.3服务企业应该把中心放到提高服务质量上来

服务企业要把中心从如何多快好省的提高利润转到如何让提高服务质量上来,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是品牌的灵魂[3]。优秀服务品牌的背后一般都代表着优秀的服务质量。中国很多消费者都热衷于购买“牌子”正是看中品牌所具有的一般服务所没有的更优的服务流程, 服务过程中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感受以及最大化满足顾客需求。

2.4服务企业要努力建立优秀的品牌文化

优秀的品牌若想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就必须要赋予品牌优秀的品牌文化。所谓服务品牌文化就是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之外给与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比如人性化关怀, 尊崇感, 身份感。品牌文化是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展示给消费者的核心。此外政府要加强对服务企业品牌培育的扶持力度, 服务企业要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个性。

品牌的形成与增值有赖于顾客对他的认可度与忠诚度, 而顾客获悉和感知品牌的渠道是多样的, 本文提出了品牌文化是服务企业塑造品牌的核心, 服务企业塑造企业品牌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才能够建立一批在全球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本文提出服务企业企业在内部建设方面主要从科学合理的品牌定位, 正确的品牌战略以及卓越的品牌质量并且以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品牌个性来塑造服务企业的品牌。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 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对服务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它已经成为服务组织给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并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虽然我国的服务企业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关于服务企业创造品牌的研究却相对落后, 中国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创造意识, 另一方面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品牌培育建设的实践, 用科学的符合我国服务企业品牌培育建设实践的理论来创造民族化的知名品牌, 提高加强我国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产业转型, 促进我国服务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服务企业,品牌培育,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阎婧.服务企业创建强势品牌的策略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赵天娥.服务品牌培育策略研究[J].2004, (3) :1011

浅析中国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 篇9

一、法律信仰的内涵

要培育法律信仰, 首先便要去了解它。一般来说,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法律为根本出发点和最高准则的一种状态, 法律信仰意味着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行为中, 都自觉或是不自觉的从法律出发, 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方式或者方法来为或者是不为一定的行为, 当遇到纠纷时都会自动地想到需要有法律的介入来解决问题, 而不是规避法律或者采用其他违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法律信仰注定人们都要以法律为最高的和最终的评价标准, 一切行为的价值评判都应该在法律尺度之内, 不可越过法律而做出非法律的评价。即是说当人们遇到任何事情时, 头脑里首先反应出来的便是法律, 是对这一事情是合法还是非法而做出的评判, 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评价。

法律信仰应当是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人们对国家颁布和推行的法律从心底里自觉的遵守, 公民信奉法律可以实现公平正义, 可以还世人以公道, 这些选择的种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法律的信仰。

法律信仰是可知的, 是理性与信仰的统一, 它是主体在不断的接受法律的治理与保障的过程中, 感受到的法律的科学性、正义性、人道性以及与自己本质利益的一致性, 通过公民与法律的相互作用, 是公民体会到法律是自己权利的维护者, 是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者, 以及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的救济者, 正是由于上述信念的不断强化与积累, 从而形成为公民的法律信仰。

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的意义

一个国家公民法律信仰程度的高低, 对该国的法治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 培育好公民的法律信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 公民的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国家公民的法律信仰的树立对于其法治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一国公民的法律信仰能很好地促成一个法治精神的形成。并且这种法治精神能更好的确保一国法治化状态的确立, “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这个早已是公论的名言, 较为清晰地说明法治的地位。法治社会已经成为了现代国家的发展模式, 建设法治国家社会是与公民法律信仰紧紧相连的。实现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便包括该国要有良法的存在以及该国的公民要有法律信仰, 而其中的公众对法律的忠诚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 如果光有法, 但公众并没有自觉自愿的去遵循, 那么法治社会的建设便会大打折扣。

(二) 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律的目的所在

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上来思考法律的目的, 每一部法的制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贯彻实施和被应用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 而法律的贯彻和实施, 不能仅仅只是法律对象对法律的被动接受, 更多的应当是法律对象的主动接受。只有这样, 才能在法律实施的实践中形成公民的法律信仰。就像伯尔曼在他的《法律与宗教》中所说的“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形同虚设”。所以, 笔者认为应当把公民的法律信仰的建立作为法律本身的目的和内在的一种要求。

三、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现状

虽然党和国家早就认识到了公民法律信仰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并且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用以提高和树立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 比如加大普法教育, 举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 并且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这些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促成了公民法律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的建立和形成, 但从整体上来看, 民众对法律的认识局限于知道法律的规定, 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违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没有从感情上认同法律, 没有从思想上和观念上形成法律至上的信念, “权大于法”, “关系比法有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当前中国, 随着普法的深入, 经济的发展,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拿起诉讼这一法律的武器, 然而“案件一上门, 两头都找人”的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当事人对法官、对法院、甚至对法律都存在不信任, 甚至说更相信“权力”、“关系”。总的来说, 我国当前公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并不是很好, 或者说法律信仰缺乏广泛性和深层次性。

四、当前公民法律信仰不深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当前公民法律信仰程度不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一)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广大的基层缺乏法律信仰

从我国当前的总体状况来看, 在不少大城市, 法律的推行和宣传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在广大的农村基层, 公民法律信仰不深, 法律信仰缺失的情况并不少见, 要想真正的树立公民的法律信仰, 便不能忽视了广大的农村和基层, 虽然国家有采取法制下乡教育等活动, 但从总体来看, 成效并不是很明显。不少地方在发生纠纷时是用自己的习俗来解决或者是由于纠纷双方对立程度升级而引起流血械斗事件, 遇到纠纷首先想到法律或者主动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情况比较少。

(二) 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司法人员自身守法依法执法意识不严

要树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 首先便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身要有良好的法律信仰, 能严格遵法守法和执法, 一方面这样能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能激励公民法律信仰的更好形成和发展, 但实际情况是, 不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身都没有认真的去遵循法律和严格去依法执法, 从而打击了公民法律信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当前的土地开发利用中, 如果严格按法定步骤走, 应该是先审批再建设, 然而在实际社会中, 很多情况下步骤却是颠倒的, 走的是先建设之后再补审批的路子;再比如前几年的城管的暴力执法导致伤人事件等等, 这些国家的代表者甚至是法律的执行者都没有好好的守法或者执法, 在一定程度上都严重干扰了法律的威信和严肃性, 也打击了公民的法律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升华。

(三) 法律的理论规定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

不少法律的规定比较详尽, 但是在实践推行中, 却偏重于民事纠纷的解决和对罪犯的刑事处罚等司法活动上, 对其他方面关注程度不够。从建国以来, 我国不少法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不少新的法律法规也不断被制定出来, 但就整个知识理论体系来看, 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方面, 主要偏重于司法活动, 比如民事审判、刑事审判方面的规定较为完善, 但对于其他方面, 比如说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等制度缺乏具体细致的规定。从实践活动来看, 有些事项虽然在法律中有一定的规定, 但在实践中却无法很好的推行, 比如说选举, 虽然法律上有较为具体明确的内容和程序步骤规定, 但在实际中很多公民都没有实际行使选举权, 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选举活动, 对于选举也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而这有时是因为成本问题有时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对于法律的理论规定在一定程序上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 也削弱了人们对相关法律的关注, 导致公民对法律的整体信仰缺乏力度。

(四) 关系本位, 权本位, 人情意识依然较重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情浓厚的熟人社会, 人际交往以关系为上。家族亲情往来、朋友熟人交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这种交往的结果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熟人圈、关系网, “官中有人好办事”, “关系就是生产力”, 成了一些人的生活信条。雷·贝卡利亚说:“对法律的畏惧是健康的, 然而人对人的畏惧则是有害的, 是滋生犯罪的。”在实际生活中, 当情与法发生碰撞时, 情往往依然能够占据不少优势。官本位、权力本位的意识依然深深萦绕在公民的心间, 这些都不利于公民的法律信仰的培育和发展。

(五) 法律信仰的历史底蕴不足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事件的历程, 法律信仰的建立尤其如此。西方国家法律信仰程度之所以如此之高, 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其经历了多年的法律渲染, 从文艺复兴开始, 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便为了自身的权利同国王、教会、贵族、甚至国家做了种种斗争, 尤其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把其斗争的成果明确规定了下来, 并且加以不断的完善、改进, 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较高法律信仰、法律层次的局面的出现。从我国来看, 法律真正意义上得以持续、较好的贯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之前虽然也有法律, 但或者是仅限于纸上的规定, 在实际社会中比未按此推行, 这一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体现较为明显。新中国建立后, 虽然法律较之前有了不少实际成效, 但法的进程一度被打断,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律才慢慢的恢复和再次发展起来, 由此算来, 到目前为止, 也仅仅有50年左右的历史, 时间的沉淀缺乏适度, 加之我国经历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很长。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及思想沉淀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法律信仰更好的发展。

五、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途径

造成当前我国公民法律信仰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 要真正的培养好公民的法律信仰, 并使之能根植在公民内心, 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多管齐下,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综合上述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当面考虑去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

(一) 全方位的展开与深化法制教育

要使崇尚法律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将法律信仰融于骨血, 那么就有必要从启蒙教育阶段就关注法制教育。要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形成教育梯次, 国家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大开展法治宣传, 进而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氛围, 并且要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更重要的是崇尚法律的精神升华和法律至上的信仰的树立。所以敬畏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应当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个关键之处, 经过长期的熏陶必然对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能起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 完善法律规制和监督制约体制, 坚持公正司法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当前实际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现实的与理想的差异会极大地打击公民的对法律的信心, 加大公民对法律的不信任感。所以, 我们要加大公共权力领域的法律监督与权力规制建设,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大力遏制腐败, 减少公众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从制度建设和法律规定上保证司法的独立地位, 确保司法真正的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 严惩那些妨碍司法的行为, 构建益于提高司法效率的程序规则, 树立起司法公正的形象, 保证司法的权威, 加大公民对法律的信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法律信仰的培育。

(三) 强化司法人员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执法水平

司法队伍以及执法人员作为与公民接触较多的人员, 他们的言行举止无形的折射出法律的形象。我们应该有其注重司法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人员选拔要上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 在业务建设上不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不适合执法要求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和调整出执法队伍, 保障执法队伍人员的高素质、高质量。执法人员作为法律的践行者, 其更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文明素养, 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熟练掌握, 在执法过程中要善于将法治思想传递给民众, 要保证执法过程公开、公正、公平, 并符合程序要求。所以执法人员不仅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还要起到表率作用, 以身作则, 做守法的模范, 把信仰法律作为职业操守。

(四) 拉近立法与民众的距离, 增强民众对法律的认同感

人们信仰法律,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需要法律, 亲近法律, 是实际感知了法所具有的神圣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要保证这点, 在立法时必须民主, 充分考虑、吸收民众的意见, 加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关注法律的现实实施结果, 减小乃至消除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现象。如果法律本身就是不公正的, 制定的法律本身就违反了民意或者法律本身毛病重重, 那么要求人们服从法律, 信仰法律, 也只能是天真的幻想, “恶法非法”, 不公正的法律是不可能有法律权威的。只有使我们制定的每一部法律得到了民众的深层认同和积极共识, 成为人们强烈的情感要求和理性趋向, 这样的法律才能深入人心, 才能唤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此外也要关注和重视宪法的作用。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有其神圣的地位, 其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我国宪法的形式意义多于实质意义, 政治意义多于法律意义。而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宪法缺乏可诉性, 且没有一套完备的违宪审查制度。不断增强公民遵守宪法的自觉性、保卫宪法的主动性、参与宪法运行过程的积极性;逐步赋予宪法可诉性, 在司法实践中将宪法至上的心理认同感和信仰理念注入民众心中。

法律信仰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也是法律获得永久生命力的基础, 公民法律信仰的真正形成, 有赖于我们立法的完善和司法的良好运行, 更由于公民主体意识的提高。在法律实践中, 只有建立其法律信仰才能真正的实现法律本身的价值和目标, 也只有把建立公民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律本身至上的追求, 才能使法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然,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高志明.法律与权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2][美]伯尔曼.法律和宗教 (梁治平译)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3]邹海燕, 柳泉礼, 张君.社会心理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10

为表彰各单位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和“轻工优势品牌产品”评选表彰活动的安排意见》, 根据该意见, 先进企业和优势产品的评选由企业申请, 专业协会组织专家评价和推荐, 经中轻联审定后对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并发布品牌竞争力优势产品, 授予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为第一批 (2013) 轻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实德牌塑料异型材等37个品牌产品为第一批 (2013) 轻工竞争力优势品牌产品, 授予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第二批 (2013) 轻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天津市飞鸽集团有限公司飞鸽牌自行车等122个品牌产品为第二批 (2013) 轻工竞争力优势品牌产品。名单见表1~4。

表彰活动促进了轻工企业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 对于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 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落实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11

【关键词】自主知识产权 知名品牌 培育 企业国际化

【中途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正随着中国本土企业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竞争,而逐步走出大量引进、介绍、模仿或复制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困惑,通过转让、借鉴、吸收、创新等方式,构建全球化下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新时期。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环境的重大变动最明显体现在国内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即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市场国内化)上,中国企业也因之而面临着市场全面开放的激烈竞争,竞争将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展开。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已经现实地摆在中国企业的面前。一个显见的印象是,管理学界的全球化及中国本土管理问题意识渐显强烈。要促使我国企业国际化又好又快发展, 亟需深入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成长路径,沿路径找寻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论回答。这也是研究我国的OFDI对于投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的需要。

2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进程

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企业在华知识产权状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985—2004年国外企业在华申请发明专利356865件,为国内企业申请量的359倍;国外企业获授权的发明专利量118888件,是国内企业的7.31倍。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专利和商标国际化。我国国际专利申报量2000年后开始较快增长,但也只是同期美国PCT申请量的三十分之一。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专利和商标国际化程度太低。我国企业本身表现重引进轻吸收、重设备产品引进轻人才技术引进、重硬件引进轻软件引进。目前,全球共有8.5万个品牌,然而其中不到3%的名牌却掌控40%以上的市场,且其销售额占到全球销售额的50%。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不仅缺乏名牌意识(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而且缺乏创牌经验,因此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例如,2005年秋季广交会期间有关机构的抽样统计表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近50%是贴牌,29%没有商标及品牌,只有21%有自己的商标。

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如下特征:第一是总体战略的“雷同化”;第二是缺乏相对独立的海外战略。多数公司仅制定了总体战略,没有制定相对独立的海外战略。第三是海外战略制定与首次海外投资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小,理论与实际差距大。

3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及知名品牌培育的企业国际化发展内涵

技术创新学将创新模式分为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当然,创新除了技术、体制、知识等方面,管理层面的创新也十分关键的,可以说没有管理创新就没有其它创新。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是海派经济学家程思富等人在《构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一兼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是基于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批判、继承和融合并结合我国国情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指通过逐步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名牌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知识产权经济优势。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学者爱迪兹(Adizes I.)对企业成长的动态特征归纳为产生、成长、成熟与衰退4个阶段。在这种情形下,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进行培育,对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其重要。

4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的培育

美国信息产业机构驻华代表Greg Shea认为IPR非常重要。在美国存货市场上,大约80%的价值在IP领域,如品牌、知识产权。而在过去则有80%集中在物质领域,如物质财产,物质资产,现在则是调换过来。21世纪前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发展科技和知识产权纳入国家战略。目前世界上有20个左右的国家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7%,同时垄断着90%以上世界公认的知名品牌。主要发达国家及典型产业群正构建一种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即把出卖知识产权产品如许可、合资、战略联盟等作为知名品牌获取稳定利润的重要渠道,借此扩张和巩固知名品牌垄断地位;同时反过来拉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4.1 知识产权对知名品牌发展的制约性及其影响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落后对知名品牌发展的制约表现:其一,企业自主专利和转化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农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商标等都数量不足;版权保护、标准化和国际认证工作处在起步时期,这些制约知名品牌发展;其二,企业专利技术档次较低,发明专利偏少,对品牌支持力度较弱,决定知名品牌价值不高。既缺乏国内顶尖品牌,更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号召力的国际驰名品牌;其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专利严重缺乏,重要装备、精密仪器等基本依赖进口,高新产品附加值低,外资企业和洋品牌垄断我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局面在短时间难以扭转;其四,国际专利和国际商标缺乏,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流失严重;其五,不同地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不平衡。

4.2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内在机理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内在机理主要体现于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名牌的良性互动关系,即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名牌的创造与发展,而企业自主名牌的有效经营又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快速提升。其一,自主知识产权为自主名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不仅能为自主名牌的发展和创造奠定科技基础而且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其二,自主名牌的经营促进 自主知识产权持续积累。企业自主名牌有效经营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能够维系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从而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持续快速提升。

4.3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的培育

科学技术是打造自主知识品牌的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不仅能使落后的技术、工艺的装备得到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国企业要创造民族知名品牌,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追溯世界驰名品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对科研开发高投入。国际著名企业在以科技造品牌时,十分注重为科技开发注放足够经费。如摩托罗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研发投资约占当年营业额的10%以下;IBM每年仅投入网络软件的研发费用就高达4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年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其二,实行以研发为主导的战略联盟。一方面,加强自身科技开发;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外部企业尤其是国际大型企业间以研发为主导的战略联盟。如波音公司与日本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联合研制开发民用B777飞机;松下与摩托罗拉联盟,开发新一代计算机。其三,重视员工的科技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如:摩托罗拉公司规定员工每年平均40小时的培训,2000年则人均实际受训达120小时,仅培训费一项公司就花去6亿美元等。人才素质决定品牌素质,欲创品牌必须先造人才。

培育的过程是建立在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之中,企业的各种策略不能单独地分解为一系列不相干的活动,缺少全面系统的思考。而是应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综合运用政策法律手段,推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因此,我国企业今后国际化发展方向应明确为:第一,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自然资源寻求型、全球市场寻求型和竞争资源寻求型。中国制造企业制造加工能力强,规模大,但价值链上游的研究开发、核心部件制造等较弱。我国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应尽力寻求价值链两端的资源为己所用。着重发展自然资源寻求型和竞争资源寻求型战略,重点在于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进入和掌握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第二,培养企业知名品牌战略。 从长期来看,现行我国制造企业的价格优势不能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种优势本身很脆弱。从去年的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的企业影响可以看出,价格不能成为核心优势。同时,支撑企业国际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世界级的、与企业接轨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 RAMON FAULI—OLLER,SANDONIS J.Welfare reducing licensing [J].Games an d Economic Behavior.2002:41.

[2] Belderbos R.A.Entry mode,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d R&D; in foreign a ffiliates: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n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

[3] 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6-57.

企业品牌信仰的培育 篇12

为表彰各单位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果,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开展“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和“轻工优势品牌产品”评选表彰活动的安排意见》,由企业申请,专业协会组织专家评价和推荐,经中轻联审定,决定对相关企业进行表彰并发布轻工品牌竞争力优势产品。授予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为2014年轻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授予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奈牌皮鞋等61个品牌产品为2014年轻工竞争力优势品牌产品,名单见表1、表2 (排名不分先后)。

品牌培育活动为轻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篇:英语学习过渡期下一篇:识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