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精选7篇)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篇1
人血白蛋白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包括维持血管和组织之间的血液胶体渗透压, 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代谢产物解毒和再加工, 还可能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在临床特别是一些危重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医疗作用。主要用于出血性休克、非出血性休克、肝脏切除 (>40%) , 烧伤, 脑血流灌注 (CPP) , 营养支持, 心脏手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和腹水穿刺术等。主要禁忌证为急性肺水肿, 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 高血压, 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严重贫血患者, 肾功能不全者。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选择惠州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2013年2~4月期间、所有使用过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 通过对这部分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收集相关数据,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住院科室、人血白蛋白的用法用量、患者的实验室血清白蛋白浓度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项目包括按病种划分的使用人数、用药量, 实验室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布, 从中得出该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现状和特点, 并将之与美国大学联合会 (UHC) 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进行对照, 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共2 1 2人, 其中男性1 2 6人 (5 9.4%) , 女性8 6人 (40.6%) , 年龄最小5岁, 最大95岁, 用药量最少1支, 最多30支。科室:涉及全院21个科室。药品:20%人血白蛋白 (10g, 50mL) 。药品产地:德国, 瑞士, 西班牙。
2.2 使用统计
见表1。
说明:表1中的病种项目栏胃肠包括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胆结石、胃穿孔、腹腔积液、肠梗阻、小肠坏死等;癌症包括结肠癌、肺癌、胃癌、肝癌、肿瘤、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等;肾病包括ESRD (终末期肾病期、尿毒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颅脑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出血、颅外伤、肝性脑瘤等;骨科疾病包括粉碎性骨折、股骨折、骨折术后等;休克包括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肺部疾病包括肺结核、COPD等;其他类主要是诊断项只标明“低白蛋白血症”, 以及高渗性昏迷、发热等。
3 讨论
3.1 针对人血白蛋白这样一种药物, 要想制定相应的临床使用指南是很困难的, 目前我国还没有现成的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或规范。
如今我们使用人血白蛋白主要参考的标准有美国大学联合会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Consortium, UHC) 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和人血白蛋白药品说明书。其中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是通过大量文献调查, 征求美国国内各学科专家组的意见, 经多轮回调查统计, 在繁多复杂的提议基础上, 经精炼总结后得到的, 基本反映了目前该类产品临床使用的主要趋势, 可作为主要参考依据[1]。
3.2 从本文调查数据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1) 符合UHC指南的比率只有28.78%, 而且这仅仅是从病种上分析, 尚没有从用法用量、禁忌证、是否应该首选人血白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 (2) 在诊断中含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当中, 血清白蛋白浓度<20g/L的患者只有33人, 占总患者人数的15.54%, 而血清白蛋白浓度<20g/L是UHC指南中、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蛋白质补充的一项重要指标 (非必要指标) , 可以推断, 在众多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 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一定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必要性。 (3) 在骨科患者当中, 有相当部分也没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明确指征[2]。
3.3 人血白蛋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使用有严格的约束, 须有明确指征才使用, 并且使用率低, 而相对地, 人血白蛋白在我国的使用量及使用率都比较大。
作为血液制品之一的人血白蛋白, 目前在我国临床使用中还处于一个比较紧缺的状态, 同时巨大的药费投入也造成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人血白蛋白的管理, 规范使用, 合理应用紧缺资源, 节约开支, 如能做好这几点,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3]。
参考文献
[1]Adapted from U H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lbumin, Nonprotein Colloid, and Crystalloid Solutions[S].2000.
[2]王强.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药物利用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 2005, 40 (13) :1036-1037.
[3]陈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2) :149-151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篇2
1 在脑科疾病中的应用
1.1 治疗脑梗死
范新蕾[2]将42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白蛋白注射液, 比较治疗前后14、28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好转更明显, 说明早期应用白蛋白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效果肯定, 能显著改善预后。
1.2 治疗脑出血
蒋灿[3]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以及对治疗过程中肾损害和电解质紊乱的比较, 结果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降低, 说明白蛋白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关于白蛋白治疗高血压性脑水肿的机制, 夏磊等[4]认为人血白蛋白可以缩小血肿体积及其周围水肿的体积并能通过降低血液中IL-6~TNF-V表达水平, 升高血液中SOD活性, 降低MDA的含量, 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抑制氧化应激损伤, 减轻脑出血后损伤, 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1.3 治疗脑水肿
嘎尔玛元旦[5]将80例急性高原脑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进行治疗, 而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85.00%) , 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认为20%甘露醇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患者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值得进一步推广。
1.4 治疗重型乙型脑炎
白蛋白可以提高胶体渗透压, 迅速扩张容量血管, 改善脑损伤区血液循环, 结合内外源毒性物质, 使之减少或丧失毒性, 有效地稳定了机体内环境[6], 对乙脑有一定的疗效。石亚军等[7]将白蛋白用于重型乙型脑炎的治疗, 发现接受白蛋白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经过3个月的观察恢复期症状发生率也降低。
2 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
杜君彦等[8]将87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44例) 和对照组 (43例) , 分别接受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和利尿剂治疗, 结果发现研究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者认为输入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 扩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增加心输出量和肾灌注血量, 产生自发性利尿作用, 既可消除腹水, 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柳海燕[9]做了相同的尝试, 她将30例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用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输注治疗, 结果30例患者腹水消退, 无并发症。可见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输注对治疗难治性腹水是行之有效的, 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2.2 治疗肝肾综合征
杨甚等[10]将善得定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 (HRS) , 发现HRS患者尿量增加, 肾功能改善, BUN、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同时检测肾素、醛固酮水平随肾功能的恢复而降低, 说明善得定联合白蛋白治疗, 有助于HRS患者肾内血流动力学的重新平衡, 促进HRS肾功能的可逆性恢复, 是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HRS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严重肝硬化腹水并HRS患者往往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 单用奥曲肽等血管收缩剂难以达到良好效果[11]。因此, 联合使用足量白蛋白,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更有利于提高有效血容量, 改善全身血流动力学, 增加肾脏灌注, 增强对利尿剂的反应, 促进肾衰竭的恢复。白蛋白在临床上可以单独治疗HRS, 唐东等[12]在此基础上做了新的尝试, 他将白蛋白单独治疗HRS作为对照组, 白蛋白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HRS作为治疗组, 发现治疗组总死亡率较单独用药组显著降低 (55.2%vs 73.6%;RR=0.75;95%CI=0.60~0.94;P=0.01) ;但联合用药组心律失常、痉挛性腹痛或肠缺血、胸痛、支气管痉挛和外周局部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白蛋白治疗组 (36.8%vs 0;RR=15;95%CI=2.08~108.06;P=0.007) , 得出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可以显著提高Ⅰ型肝肾综合征的缓解率、减低死亡率, 优于单独使用白蛋白, 但良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可能增多。有一项非随机的前瞻研究[13]比较了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与单独应用特利加压素对HRS的疗效, 结果显示, 联合用药组HRS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 (77%vs25%) , 联合用药能更明显地改善循环功能和肾功能, 且在所有患者中仅单独用药组有1人发生指端缺血不良反应。因此, 有效剂量治疗下极少出现血液动力学或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
2.3 治疗肝硬化失代偿刘慧等[14]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和人血白蛋白对肝硬化失代偿的疗效进行比较, 以血清蛋白含量作为指标, 发现前期测得2组血清蛋白含量均有升高, 但没有显著差异, 等到中后期差异开始出现, 重组人生长激素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这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合成与释放, 对抗生长激素抵抗现象及直接促进白蛋白的合成, 提高了白蛋白含量。
3 联合治疗心力衰竭
吕仲然[15]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的住院患者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大剂量呋塞米联合清蛋白静脉滴注, 7d为1个疗程, 27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 体质量明显降低,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达90%, 这可能是因为静脉滴注清蛋白可有效提高血浆内胶体渗透压, 能够使血管外液体进入血管内, 有利于减轻皮下水肿, 从而增强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改善。同样余瑞华[16]将白蛋白联合呋塞米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现治疗组有效率86.7%大于对照组69.2%, 可以看出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起效快、疗效高, 而且安全, 值得推广应用。
4 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赵瑞斌[17]选择7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采用蓝光光疗, 治疗组采用蓝光光疗+白蛋白静脉滴注, 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 结果发现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 这主要是因为胆红素在血液中与白蛋白的结合率>99%, 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 可以经胆汁排泄, 避免未结合胆红素向组织弥散及沉积, 从而降低其毒性。
5 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
麦汉茂等[18]将白蛋白用于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 将患儿分为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28例) , 在积极常规治疗小儿难治腹泻的基础上, 治疗组施用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 连用2~3d, 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大于对照组, 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低蛋白血症纠正率明显提高, 并且32例患儿在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时, 除个别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低热外, 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这可能原因是应用人血白蛋白维持了胶体渗透压和微血管完整性, 消除组织缺血、水肿, 改善循环, 并作为载体结合有毒物质和清除自由基, 进一步改善整体机能, 利于病情的转归。32例患儿在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时, 除个别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低热外, 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6 治疗顽固性气胸
林坚青等[19]将白蛋白用于治疗顽固性气胸,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别采用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和高渗糖治疗, 结果20%人血白蛋白治愈率为94.4%, 高照组的83.3%并且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疼痛, 低热患者为2例, 无重度胸痛的患者, 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的高渗糖组。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可能跟白蛋白能提高渗透压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白蛋白本身是一种黏性、胶质性的物质, 能够封堵患者肺部出现的范围较小的破裂口。
7 其他方面的应用
刘旭等[20]发现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入院时即给予生大黄及白蛋白, 可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预后, 疗效确切, 因为白蛋白的早期给予, 减轻了早期的胰周渗出, 弥补了在进行肠内营养之前的时间窗。李庭芳[21]采用放腹水结合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白蛋白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大量腹水42例, 有效率达100%, 除2例有轻微腹壁下淤血外, 无腹壁血肿、内出血和内脏损伤, 说明这种疗法安全有效。李金凤[21]等将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ABO溶血, 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水平, 缩短了黄疸消退时间, 可能是, 外源性的白蛋白增加了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蔺辉等[22]将2%碘酊与氧气联合并辅以白蛋白局部外用治疗溃疡期压疮,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雷凡诺尔纱条湿敷溃疡面, 观察组采用2%碘酊与氧气联合并辅以白蛋白治疗, 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2%碘酊与氧气联合并辅以白蛋白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溃疡期压疮的临床疗效。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病毒性脑炎。入选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0例, 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31~75岁, 平均 (46.1±6.4) 岁;其中患者临床症状为头痛的25例, 抽搐22例, 发热27例, 意识障碍4例, 呕吐18例, 精神症状10例。试验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28~78岁, 平均 (46.4±6.7) 岁, 其中患者临床症状为头痛的22例, 抽搐17例, 发热25例, 意识障碍12例, 呕吐8例, 精神症状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降温、降低颅内温度和解痉等常规治疗, 再静脉注射阿昔洛韦, 剂量为10 mg/ (kg·d) , 1次/d;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再给予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 剂量为500 mg/ (kg·d) , 1次/d, 用药5~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表现的恢复时间或变化情况和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断
治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全消失, 颅脑CT正常, 体温正常, 意识清晰, 没有后遗症;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改善, 颅脑CT正常, 体温正常, 意识清晰;有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改善, 颅脑CT显示患者情况有所改善, 体温正常, 精神症状好转, 但会出现并发症;无效:治疗, 患者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死亡。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10.526,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0.05) , 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而引发的重症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抽搐、高热、意识障碍、呕吐和精神症状等。诱发该病的病毒主要有麻疹病毒、腺病毒、EB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
阿昔洛韦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在体外, 能很好地抑制多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3]。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后, 药物可以迅速渗入病毒感染的细胞, 在经磷酸化成为活化型的阿昔洛韦三磷酸酯时起到抑制形成导致患者脑炎的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的作用, 从而断裂DNA多聚酶, 达到抑制病毒的扩散和复制的目的。同时, 阿昔洛韦进入人体后, 会快速散布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体液中, 尤其是脑脊液中, 因此对脑组织中的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破坏神经组织。
人血免疫球蛋白中有多种病毒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可以与病毒抗原结合并激活病毒, 促进细胞的吞噬。同时, 人血免疫球蛋白可以减轻炎症产生, 降低对血管的损害, 改善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的症状[4]。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人血免疫球蛋白还可以整理细胞因子的网络系统, 很好地保护神经系统。
本研究结果表明, 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好, 试验组的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因此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具有其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降温、降低颅内温度和解痉等方法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试验组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阿昔洛韦,人血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吴华峰, 万志军, 刘立亚, 等.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0) :3127-3128.
[2]王红军, 胡学信, 李从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病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8) :104-107.
[3]孔磊.人血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 (1) :36-38.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篇4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压疮患者100例, 男68例, 女32例;年龄最小3天, 最大95岁, 平均年龄56岁。其中院外转来20例, 并发糖尿病20例, 新生儿硬肿症1例。我们对压疮患者根据压疮分期进行治疗和护理。
2 治疗方法和护理
2.1 基础护理
强调体位及翻身的重要性, 患者每小时至少翻身一次, 使用压疮气垫, 禁止使用橡胶单, 避免使用透气性差的一次性护理垫。如果是大小便失禁患者, 可在一次性护理垫上铺棉布单,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2.2.1 Ⅰ期压疮
氢化可的松25 mg加利多卡因100 mg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 局部喷洒后, 用红外线灯照射, 灯头与治疗部位距离一般为20~30 cm, 每次照射15~30分钟, 每日4次。2.2.2Ⅱ期压疮有水泡形成者, 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水泡, 用0.2%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 再用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 把氢化可的松25 mg、利多卡因100 mg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 局部喷洒后用红外线灯照射, 干燥后创面涂抹人血白蛋白溶液, 再用红外线灯照射30分钟, 每日6次。暴露创面保持干燥, 避免受压。必要时用烫伤烤灯架上覆盖无菌巾保护创面。
2.2.3 Ⅲ期压疮
用0.2%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及创面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把氢化可的松25 mg、利多卡因100mg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 局部喷洒后用红外线灯照射, 干燥后创面涂抹人血白蛋白溶液, 再用红外线灯照射30分钟, 每日6次。暴露创面保持干燥, 避免受压。必要时用烫伤烤灯架上覆盖无菌巾保护创面。
2.2.4 Ⅳ期压疮
创面用3%医用双氧水清洗, 创面周围皮肤用0.2%碘伏消毒, 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 把氢化可的松25 mg、利多卡因100 mg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用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 喷洒创面后用红外线灯照射, 干燥后创面涂抹人血白蛋白溶液, 再用红外线灯照射30分钟, 每日6次。尽量暴露创面, 保持干燥, 避免受压。必要时用烫伤烤灯架上覆盖无菌巾保护创面。
3 结果
观察组I期压疮采用氢化可的松、利多卡因、红外线灯照射, 全部治愈;Ⅱ、Ⅲ、Ⅳ期采用氢化可的松、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喷洒及人血白蛋白溶液涂抹及红外线灯照射,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治疗时间短、痊愈快。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 减少了压疮红肿时间、创面渗出, 缩短了压疮治疗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8.696, P<0.05) 见表1。
4 讨论
4.1 压疮发生机理和处理原则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营养缺乏, 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轻者为皮肤破损, 重者可深达骨骼, 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的共同原则是去除压力因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切断可能的感染, 积极清除坏死组织, 保持伤口的适宜湿度。
4.2 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压疮的作用机制
红外线灯照射, 可以促进创面及周围组织血液循环, 使细胞代谢加速, 改善组织营养, 防止压疮面扩大, 促进创面渗出液的吸收。
4.3 氢化可的松、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治疗压疮的作用机制[2]
氢化可的松具有抗炎、减轻局部水肿的作用;利多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素, 有镇痛、黏膜穿透性及扩散性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庆大霉素是氨基甙类抗菌素, 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的特点, 尤其对革兰阴性菌有, 强的杀菌作用。三者合用治疗压疮具有镇痛、消炎、减轻局部水肿和渗出的作用。
4.4 人血白蛋白治疗压疮的作用机制[2]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其可参与机体的物质运输、解毒、营养供给和调节生长信号等生理功能, 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 其氨基酸可被用于组织修补。人血白蛋白溶液涂抹治疗压疮可增加压疮部位的营养,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创面修复。
从压疮的治疗分析, 常规采用单一的抗生素及其他杀菌制剂涂敷, 虽能抑制压疮创面致病菌的生长, 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慢, 易出现肉芽苍白、水肿、血运差, 甚至新生肉芽重新坏死。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可以有效减轻压疮的红肿、疼痛及创面的渗出, 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缩短压疮治疗时间。并且操作简单, 安全方便, 价格低廉,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法, 对100名压疮患者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50例, 采用常规治疗50例。结果 2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χ2=8.696, P<0.05) 。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可以有效减轻压疮的红肿、减少创面的渗出, 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缩短压疮治疗时间。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氢化可的松,红外线,压疮
参考文献
[1]苏兰英.压疮的护理探讨[J].医药世界, 2006, 8 (7) :809.
糖尿病患者人血白蛋白的检测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2例糖尿病患者 (设为糖尿病组) , 其中男10例, 女12例, 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 (35.0±5.9) 岁, 病程7~24个月, 平均病程 (11.1±3.9) 个月;健康对照组22名:男9名, 女13名, 年龄22~56岁, 平均年龄 (36.0±7.2)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诊断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的空腹血糖 (FPG) ≥7.0 m m o 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浓度≥11.1mmol/L;如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 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 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
1.3 检测方法
使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按照表1加入相应物质, 在波长630nm处用空白管调零后立即在 (30±3) s内读取吸光度。血清白蛋白 (g/L) = (A测定管/A标准管) ×白蛋白标准液浓度 (g/L) 。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描述计量资料, 分组资料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为 (43.16±4.24) g/L, 糖尿病组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为 (25.31±4.30) g/L, 糖尿病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86, P<0.01) 。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糖尿病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患病率不断迅速增加。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人 (年龄>40岁) 。一旦患上糖尿病, 患者的肾脏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 寿命将减少10年以上, 而且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遍及全身, 该种疾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多年来, 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研究, 由于患上糖尿病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而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可以抵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入侵, 及时清除机体内损伤变异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 维持人体这样一个有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免疫功能降低时, 人体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将增加, 因此许多人对糖尿病谈之而色变, 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2]。
白蛋白是一类球状蛋白质, 其含量丰富且易于纯化。白蛋白作为血液系统的组分, 具有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结合运输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和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的作用。由于血清中白蛋白分子结构独特, 从而具有和多种物质均可以结合的功能 (比如与水、Ca2+、Mg2+、Hg2+等) ;人血白蛋白可与很多药物结合, 在药物的转运、代谢和清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白蛋白可以和超氧化物及其歧化物、Cu2+和巯基离子等结合, 从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清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白蛋白可以和N O-结合, 抑制其失活的速度, 从而具有抗凝血作用;白蛋白若和某些小分子作用时, 可表现出特异的酶促进和抑制活性;在正常人体生理环境下, 白蛋白可以影响大分子和溶液的渗透性, 间接影响血管的通透性, 维持微血管的完整性;白蛋白中还带有大量的负电荷, 维持了血液的酸碱平衡;白蛋白还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物质, 可广泛应用于营养领域[3]。
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或方法可以彻底治愈糖尿病, 但根据科学基础研究, 通过特异的蛋白信号识别, 可以预见性的检测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如果患上糖尿病, 在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规范化治疗 (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量与用药合理) 。提倡的饮食结构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摄入, 此外还要时刻对病情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 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包括: (1) 具体检测血糖和尿糖的时间和结果; (2) 饭前还是饭后检测; (3)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间、种类和剂量; (4) 每天的食谱明细及食用量等; (5) 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症状等。
参考文献
[1]郭丽银, 王红祥, 赵湜,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11, 32 (16) :2180-2182.
[2]卞华, 潘柏申.糖尿病[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4 (8) :764-768.
人血白蛋白智能隔热感温包装设计 篇6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包装,玻璃纤维,温度传感器
0 引言
医学界一直将人血白蛋白称为 “生命制品”、“救命药”, 认为它是临床救急药品的一种。 人血白蛋白虽然是一种处方药, 但医院里的库存却很少, 而黑市价格一路飙升, 50 m L (10 g) 剂量的注射剂一支竟能卖到800 元, 堪比金贵。 白蛋白是一种蛋白极易在极端p H、高盐浓度、热、酶、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试剂存在下发生化学降解和变性。 另外, 人血白蛋白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避光贮存, 温度不超过25 ℃, 不可冰冻, 一旦容器被开封, 必须立即使用。 该药物正常的贮存方式是2~8 ℃ 恒温冷藏。 温度对某些药物的重要性很大, 运输过程中或使用之前在环境中的暴露, 都有可能使药物的温度超过限制, 对药效产生较大的影响, 甚至将原本的救命药变成毒药。 为了防止环境温度对药物的影响, 本文设计了能够减小和避免温度对人血白蛋白药物造成影响的改进方法: (1) 对原有纸盒包装的隔热性进行改进, 在原包装内增加一层玻璃纤维纸层, 用于隔绝包装内外热量的传递; (2)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采用印刷电子技术印制智能温度传感器标签, 并将该标签贴在纸盒包装的内侧, 该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药物所经历的温度, 当温度到达1 或24 ℃ 时, 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以提示医务人员对药物进行妥善处理。
1 玻璃纤维纸层提高包装隔热性
1.1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非金属无机材料,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 其主要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 缺点是脆性大、耐磨性较差。 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包括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1]。
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 玻璃纤维的热导率增加[2]。 均匀细长且数量巨大的玻璃纤维与热量的传递方向垂直排列, 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隔绝热量。
查阅资料发现, 不同规格型号的玻璃纤维的各项参数也不相同, 主要是纤维直径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 表1、图1 为玻璃纤维的直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由表1、图1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纤维越细, 导热系数越小, 即隔热性能越好, 抄制出来的纸的强度越高, 定量越小。 所以, 应该尽量拉制出细的玻璃纤维用于打浆。 普通木质纤维纸板的导热系数在0.043 W/ (m·K) 左右, 而实验验证得出的玻璃纤维保温纸的导热系数为0.028 W/ (m·K) 。 所以, 与普通木质纤维纸板相比, 玻璃纤维纸的导热系数明显减小, 在不改变包装厚度的情况下, 玻璃纤维纸层与纸板层层合后能有效降低整体的导热性, 使包装的隔热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
1.2 玻璃纤维纸层的制造工艺
对原包装隔热性的改进方法是: 在纸板抄造过程中, 在原来纸板的上面抄制一层玻璃纤维纸, 该层主要起到隔绝环境热量向包装内部传递的作用。
本文所用的玻璃纤维纸浆是用100%无碱玻璃纤维经轻度打浆、加胶黏剂制成[4]。 用玻璃纤维造纸, 必须将其均匀分散于水中, 如果需要的话, 可以添加碱或柠檬酸将分散液的p H值调节到8~10[5]。 玻璃纤维浆料在浆料池中的搅拌要用很大的力度, 这样有利于纤维在水中分散开来, 防止纤维集结成束[6]。 浆料处理完成之后, 即可与木纤维浆料分别在长网造纸机或圆网造纸机上抄造。
1.3 改进前后的隔热性对比试验
为了验证改进后的包装的隔热性, 我们设计了4 组试验,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中存放不同的时间, 通过对比相同时间的温度升高以及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来比较改进前后包装的隔热性能, 实验数据见表2。
通过对比表2 中的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在相同的起始温度, 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中放置相同的时间, 改进后的包装升温速度明显降低, 原包装的平均升温速度为1.63 ℃/min, 改进后包装的平均升温速度为0.70 ℃/min。 由此可以得出, 增加一层玻璃纤维纸层后, 包装的隔热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印刷智能温度传感器标签
2.1 传感器系统的组成
在改进原包装的隔热性的基础上, 在包装内部增加智能温度传感器标签, 用于提示由于疏忽造成的过度的升温或降温。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温度传感器系统包括印刷存储器、温度传感器和逻辑器件。 该标签可以用来检测药品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1~24 ℃ (一旦温度超出此范围, 系统发出警报声) , 能实时地记录数据, 并便于以后检索。 这种标签能为该药物提供温度数据跟踪。
该系统能进行温度数据存储、处理和读取。 传感器可记录物体温度变化的历史和外曝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来读取[7], 如图2 所示。
2.2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传感器的主要元件是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 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8]。 集成温度传感器体积非常小, 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较快[9]。
温度传感器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 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p, 迁移率分别为 μn、μp, 则半导体的电导为:
σ=q (nμn+pμp)
因为n、 p、 μn、 μp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 所以, 电导是温度的函数, 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 当电导所对应的温度达到1 或24 ℃时, 系统发出报警。 逻辑器件能够将电信号转化成温度信息, 存储器能够据此实时记录温度, 而且这些信息可以由读写器读出。
2.3 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
为了对所设计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标签的灵敏度进行验证, 我们设计了7 组试验, 将标签放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 记录报警器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反应的时间。 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见表1。
通过对智能温度传感器标签的敏感度进行测试得出, 该传感器符合使用要求, 在1~24 ℃之外的温度均能及时发出警报。
3 结论
改进后的包装升温速度明显降低, 使升温速度从1.63 ℃/min降低到0.70 ℃/min, 包装隔热性有了明显提高。
改进后包装中所含的智能温度传感器能够在1~24 ℃之外的温度范围内及时报警。 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之前, 可以通过读取器来读取药品所经历的历史温度来判断药物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若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将药品外曝于外界环境, 传感器感应到温度超标时, 可以及时提示医务人员对药品做出妥善处理。
综上所述, 改进后的人血白蛋白智能隔热感温包装避免了人血白蛋白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超出贮存温度限制对该药物的损害, 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曲玲玲, 赵传山.玻璃纤维纸现状及发展状况[J].西南造纸, 2006, 35 (3) :21-22.
[2]王俊杰, 赵雷, 陈辉, 等.玻璃纤维长度对硅灰-玻璃纤维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J].耐火材料, 2012, 46 (6) :429-431.
[3]李倩, 曹璇, 李晨玉, 等.玻璃纤维保温纸导热系数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J].中国造纸, 2013, 32 (1) :35-41.
[4]廖合, 黄艳规, 吴守耀, 等.玻璃纤维纸的增强研究[J].中华纸业, 2007, 28 (4) :44-46.
[5]孙立霞.湿法玻璃纤维纸的制造技术及其用途[J].江苏建材, 1997 (3) :42-43.
[6]王鹏.如何提高玻璃纤维纸的玻纤分散性[J].纸和造纸, 2002 (6) :23-24.
[7]刘伟峰, 庄奕琪, 齐增卫, 等.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中嵌入式温度传感器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1, 25 (5) :468-473.
[8]彭宇田, 杨机贵, 杜平.厚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 1996, 15 (4) :36-39.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篇7
为了保证白蛋白的稳定性, 需要在病毒热灭活时和制剂中添加适量的稳定剂, 如乙酰色氨酸或辛酸钠, 来防止白蛋白热变性和产生聚体。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萃取滴定法、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排斥色谱法等。本文描述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蛋白制剂中辛酸钠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 具有良好的线性、回收率和重复性。
一、材料与方法
1.样品:人血白蛋白 (上海莱士) 。
2.标准品:辛酸标准品 (德国Dr) 。
3.主要试剂及仪器:乙腈 (色谱纯, J.T.Baker公司) 、三氟乙酸 (色谱纯, Sigma公司) 、戴安液相色谱系统 (UltiMateR 3000) 、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 戴安C18 (4.6 mm×250 mm, 5μm, 120 A) 。
4.流动相配制:量取600 ml超纯水, 加入三氟乙酸0.5 ml, 用乙腈定容至1000 ml, 即为0.05%三氟乙酸 (TFA) 乙腈-水 (40:60, V/V) , 用0.45μm有机膜膜过滤脱气, 待用。
5.辛酸标准溶液制备:将辛酸标准品制成2、4、8、16和32 mmol/L系列标准溶液, 然后各系列溶液中加入两倍系列各标准0.05%三氟乙酸 (TFA) 乙腈溶液。
6.样品溶液制备:将人血白蛋白制剂用纯水稀释成5%, 然后5%溶液中加入其两倍的0.05%三氟乙酸 (TFA) 乙腈溶液, 混匀, 离心。
7.检测方法:戴安C18柱, 0.05%三氟乙酸 (TFA) -乙腈-水 (40:60, V/V) 等度洗脱, 进样量20μl, 1.0 ml/min, 检测波长214 nm, 检测时间为20 min, 室温, 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
8.辛酸钠含量检测。
(1) 线性分析。取第5项下辛酸钠系列标准品溶液, 按照第7项下条件依次自动进样, 以辛酸浓度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2) 准确度测试。向5%样品溶液加入一定量辛酸钠, 使加入辛酸钠含量最终浓度为4、8和16 mmol/L, 分别进行进样, 外标法进行浓度测试, 计算回收率。
(3) 重复性测试。取1批人血白蛋白制品进行处理, 分别连续进样6次, 每次进样20μl, 检测辛酸钠含量, 计算变异系数。
二、结果
1.线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0.7425x, r=0.999578, 见图1。表明辛酸在2 mmol/L~32 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
2.准确度。3个浓度梯度平均回收率为99.3%, RSD为0.54%, 见表1, 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良好。
3.重复性。连续进样6次, 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的RSD为0.2%, 见表2,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4.与其他测试方法比较。采用萃取滴定法、气相色谱法测得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的RSD值分别为2.5%、0.7%, 见表3, 结果表明液相法测得结果精密度均优于此两种方法。
三、讨论
测定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含量的传统方法是用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已被《中国药典》2010版三部收录, 该方法样品处理时需要挥干萃取剂三氯甲烷, 然后再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后进样。在常温下挥干萃取剂需要时间很长, 如果采用氮气吹扫会导致具有一定挥发性的辛酸损失从而造成结果偏差较大。Hans等将辛酸甲酯化后再用GC测定, 提高了色谱峰的对称性, 降低了用GC直接分析辛酸、庚酸对色谱系统的惰性要求, 但回收率仅为 (89.7±5.8) %。蒋翠岚等通过柱前衍生弥补了Hans等方法的不足, 但是该方法的样品处理时间相对较长, 操作步骤繁琐, 存在辛酸萃取率偏低等不可控因素, 从而造成结果偏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通用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未见报道采用该方法进行白蛋白制剂中辛酸钠含量测定分析, 国外已有报道应用, 但是该方法在色谱条件、样品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与本文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法与传统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和重复性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与萃取滴定法相比, 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和重复性。因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酸钠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和重复性, 而且简单、快捷, 可以推广使用该方法测定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的含量, 也可能适用于制剂中或生物样品中其他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1]Henin, Y., Marechal, V., Barre-Sinoussi, F., Chermann, J.C.and Morgenthaler, J.J. (1988) Inactivation and parti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uring Kistler and Nitchman fractionation of human blood plasma.Vox Sang.54:78-83
[2]US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normal serum albumin (human) , processing;plasma protein fraction (human) , processing.Title 21, 640.81 and 640.91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83)
[3]姜国亮.萃取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含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09)
[4]倪永碧, 谷兰.酸碱滴定法定量测定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J].中国输血, 1994 (03) :123-125
[5]蒋翠岚, 王立娜, 韩继红, 蒋晔.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含量[J].分析化学, 2010 (3) :425-428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推荐阅读:
人血白蛋白及其现状06-26
尿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01-13
c反应蛋白及临床应用07-04
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价值01-05
白蛋白高的危害有哪些07-02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10-21
白蛋白/球蛋白09-04
白蛋白10-27
胶原蛋白的简介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