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者

2024-06-09

教育服务者(共12篇)

教育服务者 篇1

一、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

1. 教育服务者的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教育产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引入了竞争机制。教育服务者既参与外在商品市场的竞争, 也参与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不仅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教育机构、民办学校为抢夺生源而展开了竞争, 而且成本分担的收费学校等也加入了竞争。

2. 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

竞争的存在必然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发生。正当的竞争以质优价低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取胜, 需要市场主体付出相当的经营成本, 如生产成本、广告成本和营销成本等。不正当的竞争, 不是靠提升自己的经营实力去赢得市场优势, 而是靠假冒行为、虚假行为或贿赂行为等获得经济利益, 是一种“食人而肥”和“搭便车”的行为。

商品领域的不正当竞争。教育服务者购买教材等教学科研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等时, 各商家为了抢占市场, 争取交易机会, 有些商家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 破坏公平的市场规则, 以“回扣”、手续费、差旅费等名义, 直接或间接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经办人员或主管人员行贿, 获得商业利益。

教育服务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各类教育服务者, 尤其是民办学校和各种培训班, 为了抢夺生源, 通过记者的文章、广告或其他方式, 进行虚假形象宣传, 或夸大学校环境建设、学校规模、师资水平、设施建设, 或无中生有, 宣传“名师”授课等。当前学校流行聘用“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这本来是学校间实现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好事情。但有些仅仅是挂一个名字而已, 既不来讲课, 又不来作讲座。从表面看, 这是双方自愿的事情, 别人无权过问。可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作为弱势一方的学生, 看到招生广告中有多少名家、教授、博导和硕导, 禁不住会心动, 从而影响他们的升学选择。有些非学历教育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牌子, 独立学院打着所谓“挂靠学校”的牌子, 专科学校打着“颁发本科文凭”的牌子等进行招生。有的高校网院良莠不齐, 也出现虚假宣传欺骗学生的事情[1]。

有些学校在招生中通过给予学生所在学校班主任或有关人员回扣等好处, 为其招收学生。由于介绍费是按介绍的人数计算, 因此这些班主任或有关人员利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 为行贿学校大肆宣传, 甚至虚假宣传, 蒙骗学生。此外, 还有教育考试中属于收费的查分信息服务项目, 如高考、中考收费查分信息服务, 也存在不正当竞争。

二、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性

1. 危害的双重性

2006年10月18日, 忻州市一个大型书店的经理人刘某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时说, “低价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是盗版横行———书商终归是想赚钱, 正版教辅守不住成本了, 只能做盗版。”“拉拢住老师, 就可以做他们学生的生意。你猜怎么分成?———专职商人只能拿一点点, 而‘客串’做生意的老师们却大获其利。这一市场的通常折扣规则是, 书商4~4.5折从厂家拿到书, 加1折左右给老师, 老师则以9折或全价卖给学生。”商业贿赂“毁坏了师德。许多老师利欲熏心, 唯利是图, 已经不像一个老师。”“我可以告你一个教育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忻州某小学, 调进一个老师需花8万元。老师们测算, 这8万元教两年书就能收回。这个不是说工资。”[2]

一方面, 它扭曲了竞争, 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破坏, 导致了物质利益损失。另一方面, 它滋长了不良的竞争风气, 败坏了师德, 腐蚀了教师队伍, 污染了纯洁的育人环境, 对受教育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毒害, 有时甚至耽误学生的一生, 导致了精神利益的损失。

2. 危害的广泛性

“新西兰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了腐败的危害性, 其政府在指导商业的网站上明确表示:一般来说, 贿赂和腐败破坏商业并损害民主制度和价值。这种情况限制了货物和服务自由进出国境, 损害了国际贸易的进行;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脆弱的发展中国家) , 增加了企业成本但没有增加税收;并且腐败行为还损害了广泛的社会税收利益。”[3]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危害广泛, 不仅涉及到商品市场, 而且还涉及到教育服务市场;不仅危害到学校 (培训机构) 、学生的利益, 还危害到国家和成千上万学生家长的利益。如虽然国家规定, 购买教材、图书时可以接受折扣, 但一部分必须返还给学生, 一部分上缴学校入账。而许多学校却把折扣存入“小金库”, 或个别人私分, 或作为单位福利。即使是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 也深受商业贿赂之苦。北京人天书店商业贿赂案后, 董事长邹进表示, 尽管人天目前因此受到影响, 但实际上, 回扣等方式对整个图书行业来说并无益处。“出版社、各级批发商、零售商都要利润、要回扣, 出版社就努力把突出的定价提高一些, 把回扣弄出来。”邹进表示, 这样就导致图书定价的虚高, 这几年中国图书的发行本数都是下降的。拥有一定垄断优势的图书行业一直是近两年饱受诟病的暴利行业, 然而却未能壮大自身力量, 而是走上了越来越脆弱的道路。新华社报道, 一个公认的图书利润分成状况是, 印刷费及纸张成本约占23%~25%, 作者稿酬占8%左右, 出版社利润占10%左右, 如果由出版社自己总发行, 再加5%的发行费, 剩下的50%~55%被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拿走, 而国家规定的批零差价仅仅为15%。从这个体系上看, 包括新华书店、民营书商在内的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 成为了利润的主要获取者, 这也是图书行业成为暴利行业的主要理由[4]。教育腐败的影响包括资源失去效用、升学机会减少、教育质量降低、社会信任度降低、资金筹措能力削弱, 导致教育不平等, 影响教育未来发展, 等等[5]。

3. 危害的深远性

由“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可以看出, 两种实际价值不等但面额相同的货币在流通时, 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 必然被融化、收藏或输出, 从而退出流通;相反, 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即劣币则会继续保持流通, 甚至充斥整个市场。”[6]

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既能培养孩子内心“善”的力量, 也会培养出“恶”的倾向。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示范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7]。如果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任意泛滥, 这种恶习经过长期积淀, 会形成教育文化糟粕, 随同文明一起传承下去。

三、规制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的急迫性

1. 规制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事关其自身健康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然而,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较短, 信用基础十分薄弱, 加之信用制度不健全, 当发达国家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而纷纷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时, 信用严重缺失的状况在我国却发展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8]我们从新闻报道、各行业行风评议等方面可以看到, 教育服务业高收费、乱收费、招生贿赂等“频频亮相”, 群众对其怨声载道。教育“神圣象牙塔”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正逐渐淡去。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的千秋大业。为此, 我们必须重拳出击, 治理不正当竞争行为, 规范竞争秩序, 使教育服务业健康发展。

2. 规制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教育不仅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而且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把教育的储蓄和投资始终放在第一位。而现实中, 在对各行业行风测评中, 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多, 意见最大。其中就涉及到教育服务业不正当竞争。“在美国, 每年有数十亿美元以上的金钱花在贿赂、回扣与政治欺诈上, 有些材料据说花费在这方面的数额超出三十亿美元。这种情况动摇了公众对我们这个社会商界和政界可能存在的一切信念。”[9]2006年月10月22日, 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 反对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10]。

3. 规制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事关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WTO规定, 国际教育服务是一种商业形式, 可以进行贸易。我国加入了WTO, 就要遵守其规则。WTO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这与以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己任的竞争政策和竞争法的精神和要求是一致的[11]。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允许国外教育服务者在规则下参与我国教育市场的竞争, 又要运用法律规制其中的不正当竞争。国外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损害我国教育服务者和学生的利益, 而我国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会损害国外教育服务者和学生的利益, 这样很容易导致贸易争端。而且在WTO规则中, 市场准入措施具有不可逆转性, 不履行承诺就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12]。因此, 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和制定竞争方面的法律法规, 以应对这一新变化。

商业贿赂是腐败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严重的商业贿赂曾导致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受阻、腐败横生、社会动荡, 甚至有些政权因贿赂丑闻而垮台。11月7日, 全球知名的反腐败机构“透明国际”组织公布了2006年度清廉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从去年第78名大幅跃进到第70名[13]。虽然我们反腐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任重道远。

教育服务者的商业贿赂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 从近年查获的教育系统贿赂案看, 涉案高校、人员和金额之多, 令人触目惊心。2006年,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 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当前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的精神, 纷纷召开会议, 成立专项小组, 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实践中, 检察部门也查处了一些教育系统的商业贿赂案件。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教育服务者的商业贿赂上, 还要关注其他的不正当竞争方式, 关注整个教育产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研究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求预防和治理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措施, 为根除教育服务者不正当竞争提供法律支持, 还教育以清白, 推动教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应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教育服务者 篇2

有天自由活动的时候,屠晟晟跑过来问我:“王老师我可不可以把小兔子带到幼儿园?”我说:“可以呀,放在自然角,我们大家都可以来照顾小兔子。”第二天早上,我们班的自然角里就多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屠晟晟的小兔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眼光,小朋友马上围过去,相互拥挤这看小兔子,有的小朋友好用手去摸兔子。这时一旁的屠晟晟可着急了,一边用手推同伴不要挤,一边告诉大家不要用手碰小兔,可正在兴头上的的同伴根本听不近屠晟晟的劝告,这时屠晟晟着急的在一边哭了起来。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就在我思考着要不要介入的时候,已经有幼儿跑到我旁边说屠晟晟哭了,此时我想是我该介入的时候了,正可以利用今天的这件事情,让幼儿来了解到底“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喜欢”的真正含义。而且生活中许多随时发生的小事也是我们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良好契机。

于是我组织幼儿就对刚才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当我刚问“屠晟晟为什么哭了?” 屠晟晟就急不可待的说:“他都要弄我的`小兔子。”刚一说完,洪怡敏就接着说:“我们不能用手弄小兔子的,小兔子要受伤的。”这下刚才用手碰过小兔子的幼儿也急着为自己辩解“我没有弄小兔子,我只是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我就想摸一摸兔子的毛软不软,我没有让小兔子受伤。”

幼儿只有在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到感性经验,所以我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我让几名幼儿到前面来当小兔子,也特地请了刚才用手摸小兔子的幼儿,让后让其他的幼儿用手到当小兔子的幼儿身上去摸一下。这时当小兔子的幼儿就说:“别人摸到我的身上,我觉得很难受。”“别人的手碰到我的脸,痒痒的,一点都不舒服。”等等。这样幼儿有了亲身感受后,都知道了就是轻轻的摸小兔子,小兔子也要不舒服的。

那除了不要用手摸小兔子以外,还应该来爱护小兔子呢,让小兔子更舒服一点呢?

邬雯雯说“我们小朋友不要再用手去摸小兔子的身体,兔子要不高兴的。”陈奕帆说“我们要把兔子住的小笼子打扫的干净一点,这样小兔子住着就很舒服。”杨琦说“我们可以把小兔子的笼子换一个大一点的,这样小兔子住在大笼子里可以走来走,就很舒服了。”方岚昕说“我们可以再去买一个小兔子,让两个小兔子住在一起,这样它们可以一起玩,不孤单了,小兔子也会很舒服的。”王鑫千说“我们可以每天把笼子打开,让小兔子到草地上玩一会儿,玩好了再让兔子回到笼子里睡觉,这样小兔子会高兴的。”

小朋友一下子为小兔子想到了许多的事情,就这样,小朋友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小兔子换一个大一点的家。用什么来小兔子的家呢。

王妍云说:“我们可以那一个箱子来,在箱子上挖几个洞,可以流通空气,然后让小兔子住在里面。”

想到了方法,幼儿就马上行动了,问阿婆要来了饼干箱,让后在旁边和上面都挖了几个动,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活动中的领导着了,则是他们的支持者,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小兔子的新家造好了,幼儿显的非常的高兴,在课余时间也总是不忘到自然角中去看望一下小兔子,用手去摸小兔子的事情也没再发生,屠晟晟也很开心的与同伴交流的自己的发现。

就在幼儿与小兔子开心相处的时候,第一个吃好午饭的王鑫千发现了新问题:“王老师,小兔子吃了许多的东西,大便和小便都解在盒子里,盒子里面很脏了。”刚开心没多久,一个新问题有需要幼儿去解决,这一天幼儿午餐吃的特别的快,为的是帮助小兔子找到新的办法。

葛侠旺:我们可以用吸地板的吸尘器来给把小兔子家里的脏东西洗干净。

方岚昕:我们给小兔子准备两个箱子,一个脏了,就换另外一个。

教育即服务 篇3

一、“一字一话”的能力

板书(粉笔字)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借助板书,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规范、美观、整洁、流畅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一种美感,而且对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无疑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国家每年举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视,而作为教师,更是必备的条件。

二、课程加工与开发能力

传统上,教师是“教教材”,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而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只把教材当个例子。这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立足“预设”,巧于“创新”,这就更为课堂“不确定性”与“生成”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空间,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能力。否则,一旦这些“不确定性”与“生成”发生时,教师就会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具的延伸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段来实现。首先,教学演示。教师在授课时可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演示教学内容。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质量。其次,检索信息的能力。善于从网络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的内容。最后,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进行教学沟通,建立博客,和学生网上聊天,建立新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四、沟通协作的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开发等,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通常情况下,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位教师协同完成。同样,课程开发中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研究的课题及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可能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作业,因此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基本功。教师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和别人沟通,不然,只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结协作、互相理解。

五、科研能力

我觉得不一定每个教师都要成为科研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但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应该是教师要积极投入的一种体验。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也就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且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从自身的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升华,既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又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出意见,促进其更快发展,同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六、学习的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党的政策,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及时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媒体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为了进步,为了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极有可能会被时世淘汰。学习就是为了不失业,为了更进步。

学高为师,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真正教育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教育服务者 篇4

1.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的教育观就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眼中的学生不仅是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个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人。那么多的学校来争夺有限的生源,怎么才能让学生选择你的学校? 因此,必须尽快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建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理念。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感觉到孩子在学校里真正得到了提高,就会去为这个学校做免费而又实效的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那么你的学校就会站稳市场,得到良性的发展。所以,学生就是我们的 “上帝”,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 树立服务意识

说到 “服务”,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饭店、商场。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上说就是奉献和服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他的一生践行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服务理念。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是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要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他们有权利获得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站在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平等地与其进行交流,将心比心为他们做好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实现教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 培养爱的教育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活生生的人看成了考试工具,成绩好就足够了。爱在这样的教育体系里几乎没有什么分量。某中学曾请知名教授作一个主题为 “学会感动”的报告。教授的演讲真可谓是如痴如醉,孩子们听得却是昏昏欲睡,更为遗憾的是没有一位学生说听了报告很受感动。

问题出在哪? 表面看是孩子的问题,根本原因恐怕还是要从我们的教育上去找。只有分数,不见活人! 难怪我们的教育被称作是 “目中无人” 的教育。有人开玩笑: “现在是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初中课程,初中学高中课程,高中学大学课程,大学再学幼儿园怎么去做人。” 看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自身的公民素质、道德修养,提高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刻不容缓!

4. 努力提高效率

记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一位老教师告诉我: “要做好教师这个工作,使自己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上好你的每一节课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精彩的每一节课,引起了师生的共鸣,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展示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们不仅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而且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读有字的书,更要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真正地感觉到我们是他们一路前行的亲密战友,师生团结如一人,什么困难不能敌? 否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 《围城》 中所说的那样: “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富人瞧不起穷人,穷人瞧不起富人,全没有学生瞧不起先生那样厉害。” 师生之间隔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要说宏伟的目标,恐怕正常的教学也难以进行。反之,正是得益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一抹和蔼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可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开启学生的智慧,净化美好的心灵,使教学活动温馨亲切,生机盎然。可见,真诚关爱、师生和谐,不仅对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5. 创造和谐氛围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活泼好动,敢于挑战传统理念,但缺乏自律意识,常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因此,在积极地参与学生活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智慧激励唤醒每个孩子的内在潜力,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让班集体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乐园。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 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努力构建个性化的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我引导学生围绕 “班风正、学风浓、环境洁”的奋斗目标积极参与制订班规,经全体学生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他们真的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个小主人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还学会了相互监督,良好的班级风气悄然形成。

服务教育,人人有责 篇5

——学习《在普宁市庆祝2014年教师节暨表彰高考先进单位大会中的讲话》心得体会

2014年9月10日,市委书记胡焕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市党政办公大楼12楼会议厅召开的普宁市庆祝2014年教师节暨表彰高考先进单位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其讲话内容围绕教育事业而展开。首先市委书记肯定了我市的教育成绩,并呼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增强快速、优质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其次强调社会、领导要尊师重教,营造大办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最后向各位在座的校长提出要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针。

 书记在一开始就强调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大业,既是国计又是民生。确实,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杜威也说过,“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卢梭也有一句名言:“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书记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发动全民兴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管理,全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说到我市绝大部分老师的奉献精神,书记是感动的,感动于老师们面对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仍忠于职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我市教育上取得的成绩正是苦根长出来的甜果。说到我市近几年教育的快速发展,书记的心情又是振奋的。一连举出了华侨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成为我市第二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我市高考年年传来的捷报等例子。而说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性文件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提出的“高起点、宽视野、深谋划推进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口号时,书记表明这是令人鼓舞的。国务院的20字方针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口号将为地方教育提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但是发展与不平衡是统一的,书记也强调我们在看到我市教育事业快速、优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均衡。从整体上看,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仍制约着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此,书记要求各级党政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正视问题,振奋精神,采取得力措施,科学整合盘活教育资源,多渠道增加教育收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舍和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书记提出的“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深刻阐明了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表现出了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在我市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中的重大作用,赋予了我市教育事业新的使命和责任。

讲话的第二点强调的是社会、领导要尊师重教,营造大办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书记强调我们至少要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领导要重视。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想尽了一切方法,落实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书记自己对教育也是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今年的4月28日,他用一整天时间专门调研我市教育工作,深入到8所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考察,最后还在普宁二中新校区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对发展教育的意见建议,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书记还提到8月中下旬市委对校长的调动,8月21号下午主持召开高中校长座谈会,并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这体现着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近期市委、市政府正在认真制订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六年规划和三年计划,进一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普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以及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普宁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各乡镇场街道也要谋划成立地方教育发展基金,充分发动乡贤捐资兴学,造福百姓,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社会要重视。发展教育既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书记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协作意识,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各乡镇场街道要切实承担起在义务教育中应承担的办学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等;工商、劳动等部门要加强监管,严禁使用童工;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关荣感等;国土资源、城建、财政、人社、公安等只能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之,我们要举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全民要重视。教育振兴,每一个人都要责任。教育好后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持久价值和不懈追求。只有全民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有希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要争取全民重视,不仅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尊师重教的自觉意识,而且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依法治教。这就要求有关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同时,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支持学校和老师从严治教。

最后书记向各位在座的校长提出要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针。歌德对改革创新的看法是: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鲁迅先生对改革与创新也有自己的见解:不革新,是生存也难的。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事业要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要改革与创新。这两者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书记重点强调校长要有追求不止、奋斗不止的意识,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办好教育,重点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部门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头等大事。二是以学生综合发展、优质发展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以提升师资素质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教育团队建设。“严师出高徒”,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师应具有十种能力: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表达力、感召力、观察力、驾驭力、亲和力、执行力和沟通力。

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实需要我们教师的辛勤耕耘,也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更需要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我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全党重视教育、全民兴办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共同推进普宁基础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这不仅仅代表着的是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直希望看到的,只有全社会都投入到教育中来,为教育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众志成城,我们的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好,也才能更好地回报服务于大众。

教育服务者 篇6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137-0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并且再次强调城乡统筹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薄弱的现状,进而改善农村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1]。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教育在响应政策文件的同时,“催化”城乡基本生存服务建设统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教育的推动作用,引领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1 基本生存服务体系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自身改革的要求,构建全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当今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城乡统筹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政府提供服务的性质和类型,可以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基本生存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安全服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独立的子系统,以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目的。基本生存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决定了基本生存服务的范围。

生存是发展的前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要满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基本生存服务子系统是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他三个子系统得以确立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在城乡经济统筹,关键在城乡人才统筹,重点在对农民的教育[2]。农民教育可以为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与智力支持;可以用文化引领实践,培养公民和谐理念,传播和谐文化。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农民教育的辅助作用下,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通过救灾济贫和扶贫帮困等措施来缓解最困难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减轻城乡尤其是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和压力,满足城乡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促進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2 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教育提出的要求 生存是发展的奠基石,城乡居民谋生需要了解就业信息,参加就业培训,才能具有就业技能;在岗工作需要“五险一金”作为保障,通过共享城乡社会福利,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投入工作;下岗失业需要及时获得社会救助,才能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再次争取就业机会。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的准就业、就业、失业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对农民教育提出了要求。

2.1 统筹城乡就业服务要求加大新型农民就业培训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就业促进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公共职业介绍(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公共就业培训、基层平台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就业培训与农民教育直接相关。由于当前城乡就业政策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劳动者在获得就业机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享受就业和创业培训等服务方面不均等,这些现象均影响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大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目前,按照《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要以促进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全面建立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公共就业(人才)管理机构为主导,以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培训机构等工作机构为依托,以乡镇以及村级基层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训队伍、服务队伍为重点,以分层培训、针对性服务为特点,形成管理一体、分工有序、上下连贯、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在城乡就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并使其更好地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2.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要求提高农民践行政策的意识

社会保障是城乡基本生存服务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的”。这种服务就是国家赋予公民的社会保障。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国家财力主要投向了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并且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五险一金”保障制度与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医疗、住房、养老、工伤等基本公共服务,城市户籍的居民生活、生产就有了较好的保障。

但是,农村目前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十分突出。这几年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开始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但有不少农民对此不完全理解,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这就对农民教育提出了正确理解并认识国家政策的要求。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在涌入城市就业时,对单位有义务为其购买“五险一金”(“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的执行方式不甚理解,加之有一大批流动就业的农民工不愿意购买社会保险或者购买之后又退保的现象频频发生,致使农民工自身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客观要求。此外,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之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将陆续建立起来,这也需要对农民做大量的前期宣传教育工作,以确保农村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 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帮扶农村弱势群体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基本生存服务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在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的新形势下,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态势良好,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1年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覆盖全国,2010年各级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 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有效保障了8 1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5%;城乡医疗救助惠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3%;临时救助制度已在25个省份建立。中央财政全年下拨优抚安置经费504亿元,以15%至20%的增长幅度调整并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惠及596万人;60岁以上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开始纳入国家定期补助范围,目前惠及300多万人;全年接收军休干部1.4万人、伤病残退役军人1万余人。孤儿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绝大多数地方确立了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 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惠及65.5万人;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在15个省份全面建立,惠及900万人;福利彩票发行1 200多亿元,筹集公益金350多亿元,全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3]。

上述所有数据都反映了国家在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物质上的帮扶对享受福利和救助的村民来说很重要,但毕竟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需要给予福利和救助的群体很大,目前的投入仅是杯水车薪,还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在更大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爱心帮扶。3 农民教育服务于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也需要加大农民教育的力度。通过完善农民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质量;通过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可以增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实效;通过发挥教育服务功能,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以此促进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向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的方向迈进。

3.1 完善农民教育体系,提高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质量

为了实现“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的目标,当前各级农民教育服务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4],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不断探索开展统筹城乡农民就业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大力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各级农民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农民就业培训服务体系。

二要加快推进乡镇和村级就业教育服务。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合理配置资源。

三要加强服务于农民就业教育的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农民教育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绩优的农民就业教育人员队伍。

四要按照统一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分层次、专业化的就业服务。

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5],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培训与就业对接,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农民就业培训服务。

3.2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增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实效

由于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所以统筹城乡发展要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作为突破口。目前,政府除了继续加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教育还需要在秉持城乡一体化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地区差异的原则,做好以下几方面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凝聚全社会合力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宣讲力度。组织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如志愿者组织、农村社区互助组织)、事业单位等部门的服务人员(包括师生)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宣讲,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接受、行动上切实贯彻农村社会保障。

第二,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活動。对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主要宣讲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对其的积极作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通过宣讲,让他们明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第三,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在不同阶段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重点的转移,适时调整宣讲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城乡社会保障对接服务。

3.3 发挥教育服务功能,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

在城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差距暂时无法完全弥补的情况下,发挥教育服务的功能,不仅可以拓展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范围,而且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农民主动参与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的供给机制、提高农民教育效率的服务保障机制、推进农民教育发展的评估改进机制等[6]。

首先,研究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可以通约的共性,找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供农村借鉴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体系奠定基础。

其次,发挥教育部门辐射面广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心”为主题,加大对社会各界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宣传力度,凝聚各方人财物力,通过教育中介在农村帮扶对象与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建立更多更长久的“手拉手”、“结对子”的互助关系,共同促进城乡居民帮扶工作的广泛开展。例如可以个人、学校、团体为单位通过有关教育中介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让他们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资助方的微薄之力对资助对象来说意义深远。

最后,充分调动帮扶对象周围的各种资源,建立城乡联合的爱心帮扶体系,以渗透式教育感染农村弱势群体周围的村民,从精神上给予帮扶者更多的关爱,构建和谐融洽的农村人际关系网,提高帮扶对象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 宏.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J].攀登,2006,5:14-17.

[2]徐大胜,韦泰旭,许亚东,等.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研究[A].面向现代农业的中国农民教育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陈传书.加快城乡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统筹发展[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7140925.html,2012-2-17.

[4]吴永胜,许 青.有的放矢 加强指导 溧水县深入开展现代农民教育[J].金陵瞭望,2005,18:51-52.

[5]张丽萍.中心城市高校对失地农民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2-125.

松江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 篇7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松江教育以信息化为抓手,围绕“均衡、优质、公平、开放”开展建设,基本形成基础网络稳定、教育数据集聚、应用发展有序的信息化应用新格局,有力推进了松江教育的转型发展。

一、统一建设促区域均衡发展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着办学条件、办学优势、师资人员、技术力量的不平衡,因此,区域的信息化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到一定的规模,进行统一建设,这也符合我们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因此,多年来,我们遵循“统一建设,降低成本,提升应用,保障发展”的原则,以“区层面关注技术和管理,学校层面关注应用”为基本思路,以推进松江教育“云计算”为发展方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1. 夯实“教育云”基础体系建设

根据松江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我区教育局启动了教育专网的建设工程,以松江教育信息中心为核心,下设5个网络分中心,承载全区教育单位的网络运行。目前,我区已有186个中、小、幼校区接入到教育专网,互联网出口带宽2G,确保了各校之间的高速互联。2014年,松江教育信息中心又完成了中小学无线网络部分重点区域的覆盖,从而实现了教育系统的无线漫游,并实现了无线网络和高校之间的跨校认证。

为实现信息化的高效应用,推进松江“教育云”的实施,我区教育局又启动了数据中心建设,向全区学校提供应用统一部署、数据集中存储的基础环境。2011年,根据“云计算”的要求,我区高标准地完成了本市第一家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全区范围内的均衡、优质发展,避免了因分散建设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难题,突破了农村学校技术薄弱的瓶颈。

我们制定了《松江区教育系统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文件,规范学校网络建设工作,使全区的学校,特别是新建、改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为学校构建高速可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2. 加快“云服务”平台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架构体系上,我们统一建设了“云服务”应用平台,以提供个性化的区、校两级应用,并形成了跨平台架构、规模化、体系化的应用,将所有的平台实现数据打通,实现常态应用。目前,已向基层学校提供的“云服务”包括基础应用类、教育教学类和教育管理类。

(1)基础应用类的“云服务”平台主要是一些基础的信息化应用,有独立邮局域名的邮件系统、FTP文件系统、公共BBS和“我的空间”、提供独立视频点播服务的流媒体发布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教师的“一卡通”。

(2)教育教学类的“云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已具规模的平台有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松江教育资源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平台、为教学质量提高与改进提供科学数据的质量监测系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3)教育管理类的“云服务”平台主要由教育综合管理平台、学校个性化门户网站群和教育督导平台等组成,为学校的学籍管理、资产管理、家校互动等公共服务提供信息化的手段。

我区统一建设的许多平台都提供了区、校两级的管理模式,为学校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提供补充,使信息化的应用更符合学校的需求。使用统一建设的平台,可以实现平台的统一管理、维护、升级,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不仅解决了各学校技术力量缺乏和不均衡的问题,为基层学校消除了技术瓶颈,而且还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序推进促应用有效开展

平台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用得好不好。随着一系列应用平台的建立,“如何有序推进平台的应用,以平台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问题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应用,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统一规划应用,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逐步形成了教育设施日趋完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管理信息化逐渐普及、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1. 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松江教育资源库是为了满足区内学科教学的需要,减少学科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相关积件的寻找时间,聚焦课堂教学,推动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而开发的。平台架构好之后,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我们于2008年暑假确定了资源库的建设由小学低年段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开始试点。

在试点学科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在2009年9月的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我们资源库的资源建设由点发展到面,所涉及的年级与学科由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发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每所学校每个学期自己申报所承担的相关年级学科的资源建设工作。同时,平台的应用培训也全面展开,由教育信息中心给各校网管员先开展培训,然后在教育信息中心的指导下,网管员回校完成自己学校教师的平台应用培训工作,并承担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技术支持。各所学校的优秀教师在研训部教研员的带领下,在教育信息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在学校网管员的技术指导下,通过联片教研、教研员上门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学科资源的开发、建设。“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的应用推进策略,使我区资源库建设从无到有,资源内容逐渐丰富。

2010年,资源库建设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成功后,我区学前教育阶段以及德育资源库的建设也随之启动。目前,资源库中共有68049条资源,其中基础教育资源有40886条、学前教育22487条、德育课程资源3686条。资源库中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源中既有教案、练习的设计,也有课件与课件素材的参考,更有精彩的课堂实录。

为了保障资源库建设与使用,每学年,我们将基层学校对于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情况纳入到学校的教育督导考核中,使学校承担的资源库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还发布了相关资源库建设激励制度,鼓励基层学校和教师拿出自己的好资源,供全区教师共享。使用统一的平台,可以实现以同一尺度评价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开展,为应用的推进提供了量化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进了应用工作的有序发展,推动了应用工作向教与学的纵深发展。

2014年为进一步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松江区又提出了“‘茸师e堂’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已有的平台进行优化,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梳理,对已有的审核机制进行完善,使松江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在学段和学科等方面不断进行扩容,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服务松江教师。

2. 教师教育平台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积极探索网上教研和校本研修的信息化应用,开发了区、校两级管理的教师教育平台,教师教育系统含网上教研、每周研训管理、教科研管理和校本研修系统四大模块,平台能记录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长痕迹。

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2011年起我们研究设计了高清远程教研视频录播系统,为9所“学校共同体”的牵头学校率先配备。随着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的日趋成熟,2011年,我院研训部联合区教育信息中心进行了首次网上教研活动。教育信息中心通过教师教育平台对本堂课进行了直播,直播课程图像清晰、流畅,华实初中、新桥中学、天马山学校、佘山学校、小昆山学校、九亭中学等10所学校的初一数学学科教师36人在自己学校观看了本节课的直播,还进行了实时的文本交流,并在课后进行了切片评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后,我们给基层学校下发了《网上教研流程》《网上教研培训资料》《网上教研录播教室直播设置》等一系列规范文件,作为学校进行网络教研的学习和培训材料,指导基层学校用好高清录播教室,帮助基层教师用好网络教研平台。

网上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科教学进行交流与评论,取长补短,促进了学校教研组建设,促进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对传统教研方式的补充,网上教研能真正突破时空限制,有效促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研团体、不同教师参与、沟通、交流与互动,做到以需求引领学习,实现了教师专业上的个性化发展。

三、深化应用促教育转型发展

统一建设的“云服务”应用平台是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公众四类用户群体的,为这些用户群体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在进一步深化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正悄悄地影响着松江教育的转型发展。

1. 教育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我们大力开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以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成了松江教育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教师从教学、科研、研训到办公事务、人财物的管理均实现一站式访问,促进全区的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可以登录综合管理平台,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与学生、家长进行实时的家校互动、成绩反馈等。网上教研系统整合区教育资源库平台中的资源,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播和切片式精细化远程教研活动,在均衡优质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分析系统通过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分析与反馈改进,能科学分析、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业状况,为教研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指导、为学校发现经验与问题、为学科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质量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学生频道——“教师总在我身边”将成为现实

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在信息化平台上开设了“学生频道”。学生在登录后可以浏览班级的课程表、作业的布置、学习的风采等,查询考试的成绩及质量分析,了解学习中各科的学习重点并进行小练习。

在“学生频道”中,学生还可以进行虚拟学习,例如,“3D仿真虚拟机器人”项目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设计、组装和图形化编程,通过跑道竞速,漫游金字塔、野外生存等综合实践项目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体验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增强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正在建设中的“云间学堂”则以微课程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互动、便捷、共享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组织研训员和骨干教师梳理各年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难点、重点知识,集聚全区中小学教师力量,逐步开发并形成较为完整、优质的开放性学科基础型课程微课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选学,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而言,“教师总在我身边”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3. 家长频道——架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家长频道”提供家长自助服务和家校互动,架设起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家长自助服务平台上,面向中、小、幼学生开展入学网上报名,学生入学报名登记、现场确认、划片招生等全程网上操作,实现了公平入学,阳光招生。家长通过“家长频道”,可以实现学生入学、转学等服务的全程自助服务。家长还可在“家长频道”查阅学生的体育卫生以及体质健康报告,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家长与教师可以在“家长频道”进行个别交流,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别化辅导,建立起家庭教育网上指导体系,使家庭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 学校网站群和信息公开——提升面向公众服务品质

教育服务者 篇8

一、居家养老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居家养老, 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是一种由家庭和社会提供养老照料等服务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被认为是适宜中国老人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服务则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专家解释, 居家养老是指家庭依托社区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力量, 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但是,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存在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 档次较低;资金有限, 服务对象覆盖不够;供给不足, 服务内容单一, 服务队伍素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总的来说, 现阶段居家养老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投入, 通过购买服务、分类补贴、安排服务人员上门等实施;服务对象以贫困、空巢、高龄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内容基本上以生活照顾、保健护理和精神慰籍为主, 但也有兼顾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项目的, 但整体来看, 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有限。

二、大学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伦理中, 绝大部分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希望选择居家养老, 而居家养老的附加服务如心理陪护等, 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 市场几乎没有得到开发, 但这些服务又是现有从业者所无法胜任的。那么, 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必须选取一个长久的策略。作为高校的大学生, 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 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 使大学生树立自愿服务意识, 并逐步接受一种新的思潮。

1. 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可以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 壮大社区志愿者的队伍, 为社区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2. 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有效地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必须改变以前分散化、非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格局, 加强人才培训和资源整合, 以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推动养老服务水平的进步。

3. 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可以不断地更新观念。包括职业社会工作者思想观念和居家养老被服务对象的思想观念。使大家明确居家养老不是简单的在生活上的照顾, 而是包括其他多个方面, 如心理健康等。

4. 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 对就业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更主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让大学生认识到居家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在自愿参与的同时, 培养大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创业的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教育的途径

我国越来越重视居家养老事宜, 面对大学生群体,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大学生关注居家养老的意识。若要营造全社会居家养老的氛围, 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引领居家养老文化的正确导向。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 加强居家养老意识, 自觉实践。在家庭教育中每位家长应当摈弃传统观念, 将居家养老事宜放在首位。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 在加强大学生居家养老教育方面要建立起教育机制, 而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意识,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对大学生进行自愿服务意识教育, 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 加强教育, 从教育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关注居家养老问题。一是要采取针对性原则。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 结合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 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灌输、活动渗透和实践深化, 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要采取时代性原则。对大学生进行居家养老的教育要注意与时俱进, 既要宣扬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 更要突出对当前居家养老的宣传教育, 使他们既认识到居家养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也要客观地解释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担负的社会职责, 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要采取实践性原则。关于居家养老的教育活动重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 做到自主自愿, 身体力行。使学生既善于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也能够自觉地参与居家养老的社会实践, 达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的目的。

2.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居家养老的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历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既形式多样、内容活泼, 又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点。高校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教育和传播。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讨论氛围。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渗透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隐性形式, 如校风、教风、学风, 渗透和传播居家养老服务的思想, 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这种形式集中表现在校园的舆论氛围、文化学术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过程之中。二是通过显性形式, 如舆论、典型事件宣传, 一些比较直观的文化来传递信息。三是充分利用班级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 使居家养老的教育充分体现出生动活泼的鲜明特点。事实上, 班级活动形式活泼、贴近学生、主题突出, 具有为学生喜闻乐见以及乐于参与的特性和优点, 所以, 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专题教育, 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 要在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中渗透居家养老服务, 以期取得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3. 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中强化居家养老思想的教育。

要想大学生有自愿参与居家养老的行动, 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使学生在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思想的教育, 并逐渐成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动。在高校假期社会实践中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内容。每年高校安排的社会实践, 是大学生进行居家养老实践真实体验的重要机会,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时机,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例如, 可以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想到的解决办法写出来, 并与实践单位进行沟通,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大学生的居家养老服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满达成, 它需要全社会成员持续不断的努力。作为培养和锻造高素质人才的高校, 要与社会现状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教育, 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因此, 不断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意识教育的探索,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基于这种社会现状,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自愿服务教育, 并以此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通过对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教育途径的研究, 来逐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水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服务,居家养老

参考文献

[1].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 (3)

[2].刘斐莹, 肖遥, 郭尧.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 2009 (5)

教育服务者 篇9

一、高校档案与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

(一)高校档案的特点。

一是高校档案的生动性。高校档案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载体,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能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再现学校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和各项管理的情况,形象生动。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对一成不变的信息容易感到厌烦,有变化的内容和形式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档案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利于信息的接受。二是高校档案具有贴近性的特点。它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学生自我管理等形成的材料,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共鸣,易产生认同感。

(二)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族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而且有些地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际关系较为单纯,社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着本社区的文化、习俗、语言和宗教信仰,会促使他们强化对民族内部的认同,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符的道德感、美感、理性追求等定势心态早已形成,而当他们进入民族院校后,需要适应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新生活环境,经历的心理冲击比其他学生群体更大,经济状况上会产生高下之分,语言、习俗的差异会带来社会交往障碍,新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社区,存在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碰撞,还要面对各种可能与自身的文化、习俗、语言、宗教等方面不协调或产生隐性冲突的问题,这方面的转变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阻碍民族院校对其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利用高校档案服务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民族团结教育。

利用档案中蕴藏丰富的校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责任。我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省属少数民族高校,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传承创新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造民族团结经验的重任,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有这些珍贵史料不断地随着时间的进展凝结在不同时期的档案中。利用高校档案对学校发展历程做梳理,形成校史专题讲座,对学生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这些史料贴近学生的生活,且绝大多数就是他们的身边人,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心里共鸣,成为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向导,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爱校爱家教育。

利用实物档案和立体档案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教育。民族高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我院作为一所民族高校,是一个拥有各民族文化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平台,例如我院民族灯柱恰恰是这种文化蕴含的重中之重,是整个学院的灵魂。民族灯柱以建国60周年天安门广场56根民族灯柱为蓝本,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通体中国红象征民族力量,上绘56个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的图案,背面有各个民族的图腾图案。柱冠以莲花托举一颗光球为造型,意喻56个民族学生如新星,初生的太阳一般,在民族学院的呵护下冉冉升起。当步入民族灯柱林,仿佛进入了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在各民族文化艺术中仙境般遨游,这都是学校立体档案”和“实物档案”重要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品位。

(三)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新教育。

我院承担传承创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立了马头琴乐队、长鼓队,大学生艺术团等,丰富的学生活动内容点点滴滴汇聚在学校的声像档案中,以照片、图片、录像等不同的载体在新生报到时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利用声像档案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调节了校园氛围,增加了文化气息,反映了校园精神,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超凡魅力。学院编撰成册的《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教育管理服务内地新疆籍学生工作材料汇编》,就是在大量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汇编》中有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院请示成立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批复,学院关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古丽民族团结基金》倡议书,多位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媒体报道,学生成长记忆等。《汇编》发到学生、老师和学院来访的客人手中,它所呈现的事实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有意识地把自身的教育发展融入到学校建设之中,有力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成为民族大家庭的栋梁之材。

民族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课题。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具有特殊性。民族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将是各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素质教育效果直接影响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桂淑.赵志天.高校档案教育功能探讨[J].才智,2011

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山区教育 篇10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 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 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表现力使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 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能够刺激多种感官,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进行联想。多媒体的广阔空间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 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 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 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 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目前在小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处理、加工和传输信息的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 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 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

三、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自远程教育实施以来, 加上多媒体在农村的深入, 给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农村小学点多面广, 在硬件、软件一时还不能满足的情况下, 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经费情况和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因“校”制宜、因“材”制宜。经费充裕、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考虑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经费紧张、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以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常规电教媒体进入教室、进入课堂为目标, 并可购置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科书相配套使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VCD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软件, 并根据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 设计、制作或选择富有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软件或课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 因此学校在改变与建设过程中,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 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学校一定要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设备作用的基础上, 考虑更新或添置急需的教学媒体。不能谋求一步到位或站在较高起点上, 而使原有常规教学媒体闲置或弃之不用。更不能把多渠道筹措经费所购置的先进教学媒体仅仅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一个条件, 而忽视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作用的发挥。

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如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多,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们在评选优质课时, 多数教师会想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想法本身是好的, 但是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有限, 为了做好课件只好请本单位甚至外单位的计算机高手来为自己制作课件, 而制作课件的人员太辛苦, 一个课件最多的能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虽然获奖了, 获奖教师上公开课让其他教师学习其“好的教学法”, 然而, 广大教师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课件只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 更多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讲解和实践的过程。若教师在课下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制作课件, 而忽略课程的研究, 这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1.要培训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师。包括:全体教师的培训、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

2.需要好的教学软件。这种教学软件对教师来说是智能的、简单的并很很容易上手的。其实, 有很多优秀的课件, 我们不用一个个自己来作, 网上就有很多优秀的课件可供我们选择, 我们完全可用一用“拿来主义”。

3.加强学习探究, 做到“七备、一写、四反思”。“七备”:备好指导意见和大纲;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备学生;备好硬件和软件;备教学方法;备好教学组织形式;备好教学评价。“一写”:写心得。“四反思”:实践中反思。通过网络对比,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 诊断, 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再经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并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再反思, 再实践;反思中交流。反思不仅是个体行为, 它需要群体的支持, 教师通过网络互相交流,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相互受益;反思中总结。通过网络对比, 及时将反思中宝贵经验记录下来, 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教学札记、课后小记、反思日记、反思式案例、反思式总结、反思式教学设计等;反思中创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反思, 然后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哪怕只有一个亮点、一点新意都会令我们思有所得, 思有所获。

4.把信息技术教育技能作为晋级、选拔、考核的内容之一。许多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不强, 一方面自己操作不了, 另一方面怕维护计算机系统, 把信息课弄成了纸上谈兵的空过程, 没有体现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和使用性。为了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把信息技术教育技能作为晋级、选拔、考核的内容之一是在教职工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实行了校长、教导主任、后勤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的竞聘上岗, 把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许多信息技术教育不过关的教师, 被这一关卡住了。以后, 学校继续将把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晋级、选拔、考核联系起来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育就是关爱,管理就是服务 篇11

一、教育就是关爱

1. 关爱贫困生。这个学期刚开学不久,15级美术与制作班的班主任急冲冲地到团委办公室找到我,跟我说了她班上一位学生的故事。小沈,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在读书,父母失业,几次三番试图说服她辍学从业,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小沈同学坚决想要把中职这三年读完,将来找个更好一点的工作。父母无奈女儿的固执,但终究也拿不出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费用,无法让女儿无忧地在学校里学习。小沈同学终日愁眉紧锁,班主任发现后问明了情况,找我咨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到小沈。我将小沈同学交上来的贫困申请书交给校长看后,校长马上让学校“扶贫助学基金会”给小沈拨款先解决了住宿费、课本费等问题。

“不让任何一个有意愿就读二职的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我们学校对在校每一位学生的承诺,我们学校成立的“扶贫助学基金会”,就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2. 关爱后进生。在我们学校有一位曾经风靡全校的学生,可以说是学校的“小明星”,他是小魏。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他因为成绩差,性格内向,课听不明白,也不愿意问,终日在课堂上睡觉,老师们都摇头表示无可救药。但是他的班主任不以为然,教音乐的她,发现小魏有一副好嗓音。她努力培训小魏,并鼓励他参加学校各种歌唱比赛,果然,在学校举办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中,他获得了佳绩,成为“十大歌手”之一,而且,还加入了学校合唱团到广东省各地参加合唱比赛,还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元旦文艺汇演”……我们看到他从青涩到自信,他的演出一次比一次精彩。现在,他毕业了,当上了小学老师,还利用课余的时候,到艺术培训班去做兼职,把他的特长教给更多的小朋友。

我们要求老师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一视同仁,对后进生更是要关心入微,成绩不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不行,所以,教师会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向,对成绩不好但又有其他方面特长的学生,我们给其创设发挥才能的舞台,让其提高自信,成为优秀的学生。

二、管理就是服务

管理,如果只是一味地做强制性的要求,那最终只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 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服务。在内宿管理方面,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热了,装空调,冷了,装电热水器,学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好好学习,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公寓环境在全市是数一数二的。

2. 为给学生创设锻炼的平台而服务。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发现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才能得到发挥。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大型活动,如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现场书画比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运动会,“最会操作”技能节系列比赛等。也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活动和比赛,如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书画艺术作品大赛等,学生很多作品都在比赛中获奖。

3.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服务。根据我校培养目标“最讲礼仪,最能敬业,最会操作,最能发展”,我们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见到师长要问好,做事要有责任心;定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讲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满足同学们各方面的兴趣,在团委学生会旗下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乒乓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快板协会、吉他社、街舞社、书画社、文学社、话剧社、计算机协会等,囊括了体育、艺术、文学,让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

谈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篇12

一、国外幼儿的劳动教育

1.在德国, 它的法律规定:只要是6-10岁的孩子都要帮父母洗餐具、打扫房间、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种花草、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要在菜园挖地;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打扫一次自己的房间。这样的规定让德国的孩子在成人之后感到这些劳动磨练, 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锻炼了意志, 真是一辈子受用无穷。

2.在日本, 刚会走路的孩子如果跌倒了要让它自己爬起来, 大人不去抱;3岁多的孩子就要自己穿衣、穿鞋;4岁多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基本自理;5-6岁的孩子既要照顾自己, 还要帮家里做一些家务。

3.在美国,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要富有开拓精神, 能自食其力。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 比如摩托车坏了, 美国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哪怕父母很有钱, 他们的孩子也要自谋生路。

二、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学到劳动技能

让幼儿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 有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得到生活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训练, 可以使人学到一些劳动技能, 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例如扫地。孩子在多次扫地以后, 从不会用扫帚到运用自如, 从地面扫不干净, 这扫一点, 那扫一点, 到能扫干净, 有顺序的从前扫到后, 或从左一组一组的扫到右, 且能将桌面下的垃圾扫干净, 这就从中学到了扫地的这一劳动技能, 为上小学当好值日生, 为参加工作后独立生活做了很好的准备。

2.锻炼体格

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存在于一日生活, 就如幼儿的独立活动。在劳动中, 幼儿能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可以训练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能力。比如吃饭用餐时, 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吃, 哪怕他吃饭时留下满地狼藉, 也是好的。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 他已经在学习尝试, 并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自信心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不断的劳动中, 在多次的失败后, 相信幼儿最终能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同时锻炼幼儿自身体格。

3.锻炼意志

劳动可以锻炼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定意志, 可以锻炼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良好品格, 克服依赖、懒惰心理, 畏难情绪以及贪图安逸, 不劳而获等种种不良习惯。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小时候洗瓷砖”。星期六早晨, 刘亦婷的妈妈在家洗瓷砖, 她妈妈把她叫到卫生间, 指着地上的瓷砖说:“婷儿卫生间的瓷砖太脏了, 我想把它洗一洗, 看看会不会干净一点儿。”刘亦婷便自告奋勇帮着擦起来。她准备好洗洁剂、橡胶手套、塑料刷子, 然后换了双凉鞋就开始刷起瓷砖来。她一边刷一边唱, 可开心了。可是过了没多久, 就听不到歌声了。原来是没力气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她知道妈妈上班已经很辛苦了, 这么难洗的瓷砖留下给妈妈洗, 妈妈一定会累坏的, 我还是自己动手把瓷砖洗干净吧。于是, 刘亦婷又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洗瓷砖。当她把所有的瓷砖都洗干净时, 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她体验到了劳动成果给她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4.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让幼儿轻松进入小学生活

只要这样孩子上了小学才不会发生鞋带不会绑, 不愿自己背书包, 孩子不会扫地, 只会拿着扫把开玩笑, 或作个样子等等诸如此类事情。

三、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上一篇:展示台下一篇:基础护理实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