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平衡

2024-06-29

工作家庭平衡(共8篇)

工作家庭平衡 篇1

工作和家庭就像人的左腿和右腿, 是人生的两个基本支点。稍早前, 家庭的经济生活主要由男性承担, 而女性主要承担家庭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工作和家庭的角色和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精力和时间被分配给一种角色需求后, 就很难满足另一个角色的需求, 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自然就出现了。那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应如何平衡家庭冲突和工作关系呢?

一、工作和家庭冲突的内涵与形式

所谓工作和家庭冲突是指工作和家庭领域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相容, 从而造成角色间的冲突与压力。来自中学教师群体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1. 基于时间的冲突。

当多重角色对个人时间的需求发生争夺竞争的情形时, 时间冲突的情形就会发生。其形式一是分身乏术, 二是心不在焉。即尽管个体的身体条件允许, 但他的精神却被另一种角色给提前占据了, 注意力不能集中。

2. 基于压力的冲突。

当某一领域的角色压力使人产生心理或生理紧张, 而阻碍他完成另一领域的角色期望时, 压力冲突就会发生。如不安、焦虑、疲劳、沮丧、冷淡以及易怒等。

3. 基于行为的冲突。

在工作和家庭领域中, 合适的行为模式不尽相同, 当这些模式之间产生矛盾, 而必要的行为调整已无法完成时, 行为冲突就会发生。比如, 工作角色要求个人自立、理性, 家庭成员更希望感性和平易近人。尤其是男性在工作中的行为风格与他们的子女所渴望的行为更不一致, 就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冲突。

每个人对工作和家庭的领域分配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它必然会引发工作和家庭冲突。而教师作为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的载体, 是学校开展教学的核心参与者。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 太少的时间留给家庭, 而学校作为组织, 往往忽视教师因家庭冲突和工作内疚心理给组织绩效带来的影响。所以, 探究教师群体的工作和家庭冲突, 以及平衡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策略

1. 学校的平衡策略。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针对教师工作和家庭冲突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 有类似的实践也不是规范性的。这与我国的经济和管理水平有关。因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工作仍是大多数人维持生活、奉养家庭的主要手段, 所以多数人会为了生计服从组织的各种安排, 加上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所以学校作为组织, 系统性平衡教师工作和家庭关系乏善可陈。当然, 呼吁采取措施协助教师处理工作、家庭关系, 并不是号召学校放弃教育教学目标, 而是希望寻找一种平衡, 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 更多地关心教师的生活, 关心教师的成长, 从而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

(1) 疏导和减轻工作压力。中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发展追求, 许多教师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工作中存在的压力和冲突会占据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而导致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出现。所以, 减轻他们工作中的压力是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的重要举措。比如, 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 减轻教师无所适从的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合理调配任课班次, 适当减轻工作负荷;公开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压力等。

(2) 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对教师所采取的人文关怀, 并非一定要用制度确定下来, 它体现的是一种支持性的文化。众所周知, 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等家庭义务是导致教师家庭与工作冲突的重要因素, 所以, 学校为教师提供类似的人文关怀, 比较典型的有弹性工作时间、直接上司的支持、“人本关怀”等。

2. 个人的平衡策略。

教师个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策略有五点:弄清重点、直接行动、寻求帮助、积极思维和回避与退让。通过这些策略, 员工能够合理地确定工作、家庭投入, 从而有效地降低冲突。

(1) 综合考虑职业特点和家庭不同阶段的需求, 做好职业规划, 制订与之相对应的目标, 按计划对不同职业时期的发展与家庭发展的次序做出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进行快速而合理的工作和家庭角色变换, 将二者间的冲突降至最低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 争取配偶的鼓励和支持是高效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工作中的体验和配偶分享, 依次调节自身认知和控制自身情绪, 减少和避免日常冲突加剧。比如, 接受配偶的帮助, 获得配偶的理解, 与之一起承担工作的压力, 获得配偶更多的情感支持等。

(3) 理性面对冲突。教师要在思想上对工作和家庭冲突理性认识, 明确其存在的必然性, 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冲突, 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尽可能减少压力所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保持家庭和工作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中学教师,家庭冲突,工作关系,平衡

工作家庭平衡 篇2

煜仟王旭

最近习近平在洛杉矶访问期间,在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陪同下到一间学校参观。有学生问他作为国家领导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他就这样回答:“我们是希望把工作和生活平衡一些,也很难,就像美国的一部电影叫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还尽可能的挤出一些空余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我们来的路上看一点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晚上看一点自己喜欢看的书。

阿里巴巴的马云有一次非常失败的跟员工的沟通精力,很多员工问马云生活,家庭和事业怎么平衡?马云先是和几位专家一本正经跟大家讲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平衡的,但是他越讲心里越不对劲,晚上回到家就跟大家道歉,他说假话因为他也没平衡。也是真没平衡,后来他发现,真正的创业者是平衡不了的,也无法去平衡。如果选择了创业这条路,选择了希望往前走,你就没办法想平衡,你只是把自己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谈之间如何在里面获得乐趣而已。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相信这是职业经理人,他也不相信他企业会做的很好,他是坐在马桶上冲着淋浴的时候在想工作,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些事,但是他得到的是快乐。他也逐渐得到家人的支持。

当然习主席和马云都是事业非常出色的大人物,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场打拼的奋斗者也同样面临一样的问题,家庭、生活和工作很难平衡,但是三者对于普通人同样重要且不能失去,很多人也因为没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出现很多让人遗憾的事情,例如过于忙碌工作,忽视了爱人以及家人的关怀,忽视了子女的教育,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等等,最后也自己就觉得失去了工作的意义。其实我们在职业生涯中还是有很多细节之处可以让我们逐渐把工作,生活处理的更好一些,例如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提升工作的效率,把专注型事物以及协调型事物分开,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切换时间,因为不同事物之间需要大脑思维切换,如果不断的在几种事务中频繁切换,那么大脑就很难迅速进入状态;导致所有事情到了下班还是逗号,没有处理好,晚上还要继续想。其实关注家人,关注生活同样有助于我们对于工作中人与人沟通交流,因为这些就是我们的人生。

梁琳莉:柔性力平衡事业和家庭 篇3

女人比男人在天性上更接近美,接近艺术。——梁琳莉

梁琳莉:创立了国内首个为女高管、女企业家定制的后职业整体素质培训课程——复旦大学EWP菁英女性课程。目前任复越高端培训机构总经理。

女强人首先是女人

梁琳莉在复旦读MBA的时候,同班同学中一个女高管跟她说:“我虽然打扮得像个女人,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扮演一个女人。”这句话让启发了梁琳莉开创菁英女性课程的想法。“女强人首先是个女人,是女人就要保持自己柔软的天性。”梁琳莉的初衷就是让菁英女性恢复女人味,提升柔性力。

在创办菁英女性课程之初,梁琳莉曾远赴韩国考察,走访了一些成功的事业女性,发现她们每一个都是妆容精致、打扮得体、举止端庄、声音温柔的“百分百女人”。她们是强女人,但不是女强人。

而国内的女强人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呢?曾经担任律师和拍卖师的梁琳莉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女强人’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愉悦的称谓,往往让人联想到的是IQ极高,而EQ却不怎么高的女性。”这些叱咤风云的“商业领袖”或“职场巾帼”,留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强势、威严、极度理性的,也是失去柔性力和女人味的代名词。然而,这些女人往往都是天资聪慧,积极进取,努力生活的人,她们应该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幸福。

在梁琳莉看来,柔性力的缺失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现代社会鼓励竞争,每个人都想着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社会和人本身都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本性,女性为了竞争,就不得不刚强起来,造成了女性柔性力的丧失。”

男人需要的是伴侣而不是伙伴

很多女性在职场上过分投入,回到家里,总是难以从职场角色里面抽身出来。有一次,一个女高管向梁琳莉诉苦说:老公正在向她倾诉工作上的困扰,她却很自然地命令老公倒杯水来,让老公很生气。当老公向她讲人事上的纠纷时,她立马帮他分析问题所在,为他指点迷津,让老公很是郁闷。

“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在生活中也容易很强势,其实在家庭关系中,女人一定要发挥柔性力,才会让爱情更稳固。而上述的例子中,老公只是想倾诉一下,想得到妻子的安慰而不是指导。这个时候,扮演一个安静的,温柔的妻子角色就足够了。用柔性力安抚男人,为男人充电,第二天,他又会斗志昂扬地去奋斗。”梁琳莉和团队一起开发的一个课程——《柔性力平衡事业和家庭》大受职业女性欢迎。

很多职业女性,在工作上花尽心思,创意翻新,可是对家人却不愿花费半点心思,久而久之变成家庭里一个赚钱的伙伴,而不是充满爱意和情趣的伴侣。而男人需要的是伴侣而不是伙伴。梁琳莉的建议是:“女人要体现柔性力,就要学会创意地表达爱。”

梁琳莉自己也算是事业有成的强女人了,可是,下课之后,她从来不去想工作的事,“我是女人,有权利哭,有权利撒娇,也有权利爱美。”而当爱人开车迷路时,就算她知道,她也不会指手画脚或者牢骚满腹,她只是温柔地告诉爱人:“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

梁琳莉曾经模仿施华洛世奇的一款水晶酒套,自己动手将无数颗晶莹水钻串出一个璀璨华丽的酒套,同时还附上了一张DIY水钻的贺卡,给爱人一个情人节惊喜。爱人生日的时候,她特别请琉璃工坊打制了一樽琉璃麒麟,放在爱人的书房,期望借助吉祥物助爱人事业顺利。

女人在天性上比男人更接近美

“女人在天性上比男人更接近美和艺术,女人更应该是创造美的高手。”一个一直在追求美的女人会自然而然地散发柔性美。梁琳莉坚持让生活美学化,感知专属女人的柔性人生。

梁琳莉习惯从早上开始定制充满柔性美的一天。上班路上,她开着车,听着轻柔的音乐,去花店为自己买一朵火红的玫瑰,让它装点自己的办公桌;课间休息,她会泡一杯玫瑰花茶,滋润养颜;中午即使再忙,也要留给自己20分钟好好地吃顿饭;临睡前,泡上一杯薰衣草花茶,再放上一盘助眠音乐CD,让梦都芳香悠长起来。

服装也是梁琳莉發挥柔性力的最佳道具,所有颜色中,她独独最喜欢最有女人味的红色。拜访专家,她会穿简洁的大红色职业套装;朋友聚会或下午茶时光,她会在薄薄的休闲毛衣外点缀一条漂亮的桃红色毛衣链,培训讲课,她会穿有时尚感的职业装,佩戴一条红色丝巾。与爱人约会共进晚餐,她会穿黑色小礼裙配红色羊毛披肩;就连她的骑马装也是红色的……

梁琳莉的朋友们也感受到了她身上这份诗意的柔性力量。“每次与朋友见面,我都会精心准备一个小礼品。请朋友吃饭,我还会事先到用餐地点踩点。点菜时也会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比如,有女性朋友,就会点雪蛤木瓜汁等养颜甜品。”

在与梁琳莉对话的过程中,听着她用轻柔舒缓的声音谈艺术、花茶、音乐、手工……我早已忘却她的总经理身份,恍惚觉得她就是古代那些会吟诗作画,弹琴绣花的大家闺秀。

对话

《BLOOM》:你如何理解女性的柔性力量?

梁琳莉:如水一样,对他人充满关爱、包容、接纳,看似柔弱,其实很强大。

《BLOOM》:你觉心目中最具柔性力量的女性是谁?

工作家庭平衡 篇4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护理管理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窗口,承担着救治急危病人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急诊工作质量就成为整个医院形象和水平的直接体现。而急诊护士又是急诊工作的首要承担者和主力军,但是由于工作繁重、职业紧张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目前急诊护士的状况不容乐观。资料显示,急诊护士呈现低工作满意度、低组织承诺、高工作倦怠、高离职倾向的状态[1],而这些负面因素必将影响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急诊护理工作品质。有研究表明,护士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等与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存在一定的关系[2,3,4]。工作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相互依赖、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领域。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interface)是一种角色间的冲突,是指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两种角色时所产生的压力[5]。Greenhaus等[6]根据工作家庭冲突双向性的特征又将工作家庭冲突分为工作-家庭冲突(work-to-family conflict)和家庭-工作冲突(family-to-work conflict)。前者是指因工作的时间、压力等对家庭相关责任的干扰;后者是指因家庭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工作责任的干扰。急诊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特殊,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本研究旨在了解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进一步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三级医院,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急诊护士138名,以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普通科室护士138名作为对照组,共计抽取276名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有注册执业护士证;在本单位工作1年以上在岗护士;普通科室护士是指除ICU、手术室及儿科以外的临床科室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工龄、职称、学历、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夜班频次等。②工作家庭冲突量表:采用Carlson等[7]设计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该量表反映了工作家庭冲突的2个方向,即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冲突。其中,每个方向又包括时间、压力和行为3个维度,共18个条目。每个维度的6个条目中,前3项为工作影响家庭,后3项为家庭影响工作。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工作家庭冲突越严重。该量表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已多次应用,而且在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中也已经得到运用,结果均证实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用于护士群体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研究。

1.2.2 调查方法

由各医院护理部向被调查护士说明填写方法,统一发放并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6份,有效回收问卷26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其中急诊护士问卷回收130份,普通科室护士问卷回收132份,因此随机弃去2份普通病房护士问卷,留取130份问卷以进行对照研究。本次正式纳入的研究对象共计260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94人,大专148人,中专18人。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护士与普通科室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方向的得分及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均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急诊护士与普通科室护士家庭-工作冲突方向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家庭-工作冲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工作-家庭冲突中时间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压力维度得分。详见表2。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与普通科室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比较

本研究显示,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方向的得分及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均高于普通科室护士(P<0.05)。提示:与普通科室护士相比,急诊护士感知的工作家庭冲突相对较高,且主要来自于工作-家庭冲突方向。就家庭-工作冲突方向而言,急诊护士与普通科室护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目前,由于我国三级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所以护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已成为三级医院医院各科护士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是作为医院前沿窗口的急诊科,与普通科室相比,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急诊科接诊的病人病情通常十分紧急或危重,需要立即实施抢救,救治工作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由于工作任务紧急而繁重,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急诊护士加班加点的频率高于普通科室护士。此外,由于就诊病人病情危急,家属的情绪也比较急躁,急诊护士经历的护患冲突及职业暴力场景明显多于普通科室护士,因而工作对她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较大。以上这些因素会对急诊护士的家庭生活造成较大的干扰,即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较高。

3.2 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分析

本研究显示,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家庭-工作冲突得分(P均<0.05)。提示:急诊护士感知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家庭-工作冲突,这与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4,8,9]。首先,护理工作的共性决定了护士将面临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如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三班倒、工作的专注程度高等。其次,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无论是时间还是压力等方面都感知着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

本研究显示,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中时间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压力维度得分。提示:急诊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主要来自时间工作-家庭冲突,即工作时间方面;其次是压力工作-家庭冲突。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每周夜班频次高于普通科室护士,这是由于急诊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日间门诊下班后,尤其是夜间,因此需要的夜班护理人员较多,夜班频次相应增加。此外,急诊病人中急症及危重症病人较多,而护理人力资源却相对不足,急诊护士常常超时工作,甚至在休息日加班以补充护理人力。因此,由于工作占据的时间较多,给予家庭的时间就相应减少,本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受到了影响,时间因素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就尤为显著。

其次,急诊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则主要来自工作压力。一方面,急诊病人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每一分钟抢救工作都与病人的性命紧紧相连。所以,要求急诊护士要做到敏捷、熟练、准确,能否娴熟地完成抢救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抢救成功与否。另一方面,急诊危重病人多、病种杂、病情变化难以预料,家属的情绪也比较急躁,而且其中一些病人涉及法律或暴力,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的刀伤等。面对这样的环境,急诊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言语沟通时,要具有良好的技能、方法和足够的自我控制力,否则很容易发生护患冲突。由于以上几方面因素,研究显示急诊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较高[10],心理压力较大。如果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心理压力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敌对等,这与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存在直接的关系[11]。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必定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工作-家庭冲突。

3.3 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

3.3.1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关注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

由于急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与普通科室护士相比,急诊科护士存在着较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而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是无法仅仅依靠个人完全解决的,很大程度上需要从组织层面提供支持。组织提供工作家庭支持策略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有效地解决工作家庭冲突[12]。随着管理理念的转变,现代组织管理学就特别强调从组织层面给予员工支持,管理者首先应该成为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支持者。通过组织对员工的主动关心和支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理念,从单纯的对护士进行考核、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护士提供服务与支持的角色。对于急诊护士存在的共性及个性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各级护理管理者应该主动关心了解,应尽可能从医院层面为其提供平衡策略,如增加急诊护理人力,为有子女的护士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弹性的工作时间等,切实解决她们的工作家庭冲突,减轻因工作引起的家庭后顾之忧,使她们感知到医院对她们的特殊关注,从而自愿留在急诊科并努力工作。

3.3.2 制订平衡策略,以减轻时间工作-家庭冲突

通过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显示,较之家庭-工作冲突,急诊护士感知的工作-家庭冲突更为显著。其中,由于工作时间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占首位。因此,制订时间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是护理管理者解决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关键。首先,医院应按急诊床护比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以适当减少加班和夜班频次;同时,在人员配备合理的情况下,当遇到危重病人较多,工作负荷明显超过日常水平时,护理管理部门应积极、灵活地调拨其他科室护士进行人力支援,而不应一味地以急诊护士加班加点来补偿短缺的人力,做到尽可能不占用或少占用急诊护士工作之余的时间。其次,护理管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尤其是对于需要照顾年幼孩子或老人的护士,应该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优先照顾,必要时允许他们告假,使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兼顾家庭。并且应将弹性排班及告假制度这一平衡策略作为给予急诊护士的正常组织支持,当护士因以上家庭因素影响了工作时,不应负面地影响其晋升或绩效评估。另外,护理管理部门可以对急诊护士有针对地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如确定每天想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按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3],有效地利用时间,减少时间因素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

3.3.3 制订平衡策略,以减轻压力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平衡 篇5

事实上,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女性开始步入职场,不再只是单纯的家庭主妇。正所谓,女人撑起半边天。由此可见,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过时了。在中国社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换言之,男人都在外边打拼,闯事业;女人则多半在家相夫教子,将全部的重心放在了家庭上。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不甘于仅围着灶台转悠,而选择了走出去,和男人们一起在商界浮沉或是在政界起伏。

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创造财富,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女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或者,女性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呢?对此,女强人的代表杨澜女士的回答或许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问题。

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有很多媒体问杨澜这两者会不会矛盾,她又是如何处理的。杨澜如是说:“我曾经有个比喻: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要担两桶水,这两桶水分别是事业和家庭。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只挑一桶水会不会省点儿劲,但是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不会。你一只手拎一只水桶特别沉,还不如拿一根扁担挑两桶水,这两个水桶彼此间有一个平衡关系。大家都是要挑这两桶水的,人生这一路上肯定会有两个桶不一样重的时候,也有可能洒出一点儿水的时候,不过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平衡两个水桶之间的平衡,希望在到达终点的时候不要洒得太多,

资料

杨澜将事业和家庭比作两桶水,在她看来,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同样地,家庭和事业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平衡点。只要找准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点,那么女性特别是职场女强人便可同时轻松驾驭家庭和事业。具体说来,女性要想成功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学会适当示弱。很多女强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完全忽略自己是一名女性,比男人还男人。也许,若不如此,女性将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但是,如果女性懂得适当示弱,将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帮助与慰藉。在事业上,女性可以风风火火,甚至杀气腾腾,非常强势;但在家庭中,女性则应该回归本真的自我,多倾听丈夫和孩子的心声,更忌讳将工作中的烦恼和情绪带入家庭中。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很好地维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其次,要学会角色换位。职场女性在结婚后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同时扮演着职场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角色。所以,女性应该学会角色换位。两者不应该同时存在。在工作当中,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工作流程办事;在家庭当中,女性可以放下所谓的规矩和负担,全身心地融入到家庭的氛围中来。特别是要注意多和丈夫保持良好的沟通,如果有了小孩也应该注意和孩子定期交流。事业和家庭其实并不矛盾,只要学会角色换位就好。

最后,要学会用心投入。其实,女性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键不是时间花费的多少,而是用心投入的程度。特别是有了小孩的职场女性,你可能整天跟孩子在一起,孩子也不觉得你有多重要;但是如果你时间不太多,只要跟孩子在一起,特别用心,孩子能真切感受到你给予的爱和温暖,这就足够了。有时候,你一个特别用心的动作,可以让孩子温暖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孩子也会记忆很深刻,会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当然,对待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同样需要用心。

工作家庭平衡 篇6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建立认知协调与平衡,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但现实是偏偏很多人处于认知失调之中,生活在痛苦里。

大课间铃声刚刚响过,班主任范老师带着一个嘴巴撅得老高、眉头紧锁的女孩子来到我的面前。我带着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后,对她说:“看你好像不太高兴,有什么想跟我说说的吗?我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老师,你跟我说的话,我会保密的。”女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低下头,开始讲述她和哥哥被妈妈赶出家门的经历,然后告诉我说他们俩人已经离家出走,在外租房子住了。说起妈妈对他俩的伤害,她用了一句话概括:“我们只是妈妈对付爸爸的筹码”。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她和哥哥是龙凤胎,但是他俩的降生并未能留住父亲的心,挽回父母的婚姻。父母在他们四五岁的时候办了离婚手续,而且父亲很快续娶了他兄妹俩的亲表姨。这些年来,母亲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只要是和父亲有了矛盾,母亲就把两个孩子推出去,置两个孩子于父母的矛盾纠纷之中,而且父母双方都在孩子面前不停地诋毁对方,以稳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这十几年,两个可怜的孩子一直处于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中,女孩说自己和哥哥从上一年级起就有过自杀的想法。听了这些,我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可怜的孩子!”我有一种想要拥抱她的冲动,我伸出手去,紧紧地握住了女孩的双手,女孩子泪流满面。

父母离婚的这么多年,两个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很丰富,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两个人一直都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不光是家庭纠纷,更是他们自己心理上的左右为难。听完女孩流泪的讲述,我知道她最大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为被妈妈赶出家门而伤心,更多的是因为她本身的认知协调与平衡被打破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认知协调理论。依据认知协调理论,人的认知观念或行为达到彼此协调时,心理平和,心情愉悦,体会到的就是安宁平静,这是人生最舒适、最惬意的状态。但是,当人的认知观念或者行为不一致时,认知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这就是认知失调。从来访者的哭诉中,我知道她和哥哥这些年来一直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中。他们的认知失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父母都应该是爱孩子的,但是家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让她和哥哥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二是父母双方都是他们俩至亲的人,父母对彼此的诋毁让他们无法统一认知,心理上无法承受;三是他们身陷家庭琐事、矛盾纠纷之中,伤害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待来访学生,发现学生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饱受认知失衡的煎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认知平衡。他们在父母婚姻破碎之后,变得孤独、内疚、敏感、郁郁寡欢。究其原因,是父母在离婚时没有帮助孩子重新建立新的认知平衡或者对孩子的认知失衡不闻不问。一个生命经过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欢笑,他(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一旦父母分道扬镳时,他(她)却成了受惊的兔子,东躲西藏也难逃家庭破碎的噩运。面对家庭的破碎,他(她)的认知平衡开始被打破,却没有人关注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生活极不快乐。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结婚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当婚姻变成幸福的绊脚石时,摆脱婚姻,追求新的幸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婚姻破碎时,如何向孩子合理地解释这个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认知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教师,我建议家长离婚时从以下三方面帮助孩子重新建立新的认知协调与认知平衡。

首先,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都会爱孩子,孩子永远是父母双方的宝贝。让孩子明确了解父母的婚姻破碎是他们之间出了一些问题,与孩子没有关系,父母婚姻破碎只是意味着以后一家人不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此而

改变。

其次,努力维护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很多夫妻离异之后,习惯把过错归咎于对方,在孩子面前任意诋毁对方,以期造成孩子与对方的疏离,提高自己跟孩子的亲密度。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两个人都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对父母双方都是同样的热爱,父母都是自己心里最伟大的人。面对父母亲对对方的诋毁,孩子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父亲、母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接受父母亲不好的观点,自己心理上接受不了;不接受吧,又总是持续不断地接收到父母不好的信息,这对孩子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夫妻离异后,努力维护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能帮助孩子维持认知协调与平衡,让孩子学习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经验,也可以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孩子是父母爱的落脚点,不是用来对付对方的“棋子”。孩子永远都是父母心里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也是伤害对方最有效的武器。因此,很多家长离异之后,都把孩子当作对付对方的棋子,让孩子纠缠于家庭事务或者家庭纠纷之中。处于此种境地的孩子非常矛盾,帮着父亲对付母亲或者帮着母亲对付父亲都是自己不愿意的,由此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因此,离异后父母应明确婚姻破碎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有什么矛盾与纠纷也只需要两个人来解决,与孩子无关,孩子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解决问题。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幸福不只是美满家庭中的孩子的专利,更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追求。作为父母,当你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时,就请你们尽量选择恰当的语言、得体的行为帮助孩子重建认知协调与认知平衡,尽力帮助他(她)保持一种和谐平衡的心态,让他(她)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5)

工作家庭平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118例患者, 其中男89例, 女29例, 年龄45~69岁, 平均 (54.8±7.3) 岁;教育水平:54例为初中及以下, 41例为高中或中专, 23例为大专及以上;职业:55例为农民或自由职业, 31例为民营单位人员, 32例为公职人员;家庭总收入/月:82例<5000元, 31例5000~8000元, 5例>8000元;支付方式:50例为医疗保险, 64例为新农村合作医疗, 4例为自费。纳入标准: (1) 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 (2) 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且意识均清楚。排除标准: (1) 患有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 (2) 存在沟通障碍者以及先天性精神疾病者。

1.2 量表工具

(1) 家庭动力学系统的自评量表:包括家庭气氛、系统逻辑、个性化以及疾病观念共4个维度29个条目;量表以Likert5级法进行计分, 以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将各条目分别按1~5分计分[4]。家庭气氛主要是指家庭内部各成员间的交流及沟通, 评分越低就提示家庭的气氛越愉快、轻松且平等;系统逻辑主要是指家庭内部各成员对于价值的判断标准, 评分越低就越是“即……又……”典型多元化的认知标准模式;个性化主要是指家庭内部各成员间的情感与行为间发生分化的程度, 评分越低则说分化的程度就越高, 家庭的成员就越自主及自立;疾病观念主要是指家庭内部各成员对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相关自我责任的想法, 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是将疾病预后与自我积极努力及自身责任更多地联系起来。家庭动力学系统的自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同质性信度) 为0.824, 各维度的再测信度 (重测信度) 为0.743~0.892。 (2) 情感平衡量表:主要包括消极情感及积极情感2个维度共10个条目。需患者对近几周内情感体验相应给予回答, 如对消极情感各条目回答“否”则计为1分, 如对积极情感各条目回答“是”则也计为1分, 对于消极情感维度评分的分值越高则消极情感就越高, 而对于积极情感维度评分的分值越高则积极情感就越高[5]。情感平衡的总得分是积极情感评分减去消极情感的评分, 再加上1个系数 (5分) , 总分范围1~9分。情感平衡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4, 各维度的再测信度为0.823~0.866。

1.3 研究方法

在科内选择2名责任心强的护士, 经培训后负责科室里发放并回收相关量表, 量表发放前需向患者说明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并告知填写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本调查选择在术后第5d的下午或者晚上进行;对于回答量表有困难患者要辅以中性的态度去协助。两个量表的完成时间为30~35min, 所有量表均有效回收, 回收有效率达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家庭动力学及情感平衡评分情况

患者家庭动力学总得分为 (65.5±11.2) 分, 家庭动力学的各个维度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个性化 (20.5±3.4) 分、疾病观念 (19.2±3.1) 分、系统逻辑 (16.2±2.9) 、家庭气氛 (9.8±2.6) 分。患者情感平衡总得分 (7.2±1.1) 分, 情感平衡各个维度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为积极情感 (4.4±1.3) 分、消极情感 (2.3±0.9) 分。

2.2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家庭动力学与情感平衡关系

患者家庭动力学的各个维度评分与消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 (P<0.05) , 而与积极情感及情感平衡呈明显负相关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家庭动力学分析

家庭属社会中一个最基本的单位, 家庭动力学指家庭这个整体提供其各成员不同需求的能力, 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家庭各成员间互相爱护及支持、沟通情感、共同承担压力、面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等。本研究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家庭动力学总得分为 (65.5±11.2) 分, 可判断该组患者的家庭动力学状态比较好。其中家庭气氛的评分为 (9.8±2.6) 分, 在各维度种评分较低, 提示肺癌患者家庭整体是以愉快、轻松且平等的气氛存在较多, 当患者被确诊肺癌, 其家庭各成员因了解肺癌对患者本人的不良影响, 为了弥补从前对患者的疏忽会更多地关心、关爱患者[6]。疾病观念评分为 (19.2±3.1) 分, 相对较高, 提示患者家庭各成员认为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预后的作用更加重要, 而患者自身发挥作用相对较小;因恶性肿瘤疾病的进展很迅速加之病死率比较高, 故家庭成员认为相关医务人员医术水平及努力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患者自身努力只体现在主动且积极地配合治疗[7]。可见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继续发挥并进步挖掘家庭动力学的潜在功能, 将患者乐观积极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 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情感平衡分析

本研究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积极情感评分[ (4.4±1.3) 分]要高于消极情感评分[ (2.3±0.9) 分], 且情感平衡总得分[ (7.2±1.1) 分]较正常水平 (6.7分) 要高些[8], 可见本组患者的情感平衡状态比较好。肺癌患者施行根治术后多数还要进行放疗及化疗, 均会导致身体不适, 但患者往往会觉得这些针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不适或疼痛都必须要经历的, 同时在子女、好友及相关医务人员前患者并不想展示柔弱的一面[9]。患者会表现出没有退缩、紧张不安、过分焦虑甚至怨恨的情绪, 相反会很坦然接受所患疾病, 积极且主动配合相关医务人员治疗, 分析其原因包括如下几点:

1) 患者因已身为家长或已是成年人, 在外人的面前想要将自己坚强的一面展示出来;

2) 恶性肿瘤最新治疗手段如中医中药、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会给他们带来希望;

3) 相关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肺癌患者现身说教等均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希望[10];

4) 多数患者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 认为自己已尽到该有的责任与义务, 子女的前途也无需过多担心, 父母也有他人照顾。因此患者在看待自身病情时积极乐观的情绪更多, 表现出抑郁、焦虑的情绪就减少, 自我情感的平衡状态就较好。本组患者情感平衡状态就提示相关护理人员需继续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使患者情感平衡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3.3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家庭动力学与情感平衡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 肺癌患者家庭动力学的各个维度评分与消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 (P<0.05) , 而与积极情感及情感平衡呈明显负相关性 (P<0.05) ;即证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家庭动力学评分分越低则其情感平衡的状态就越好。肺癌患者的家庭整体需具备高情感、高理解的环境, 可使得家庭气氛变得轻松, 个体分化的程度增高, 患者在面对恶性肿瘤时自认为在医务人员治疗下、家庭成员关心关爱下、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下能控制住目前疾病情况, 患者处于一个温暖的氛围中心理情绪就比较稳定[11]。可能原因是在高情感、高理解的家庭环境中肺癌患者获得较多的关心、理解及心理上的支持, 使其更易产生乐观积极并勇于面对疾病的情绪特征, 这也会使家庭整体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家庭各成员越是独立, 就越易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寻求自我责任, 如能保持负责任的态度, 认为自己对家庭其他任何成员尤其肺癌患者都有着重要责任时, 则由此付出的关爱心理及支持行为均对患者情感平衡大有益处。提示相关医务人员在施行临床护理过程中, 要使患者的家庭维持一个良好的气氛, 将家庭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 要推动家庭其他成员发挥积极帮助作用以促进患者术后情感平衡的增加。

摘要:分析家庭动力学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情感平衡间的相关性。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肺癌根治术118例患者, 术后分别采用家庭动力学系统的自评量表及情感平衡量表给予测试, 评价患者的家庭动力学、情感平衡的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间相关性。本组患者家庭动力学总分为 (65.5±11.2) 分, 家庭动力学各维度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个性化、疾病观念、系统逻辑、家庭气氛, 分别为 (20.5±3.4) 、 (19.2±3.1) 、 (16.2±2.9) 、 (9.8±2.6) 分;而情感平衡总分 (7.2±1.1) 分, 情感平衡各维度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分别为 (4.4±1.3) 、 (2.3±0.9) 分。家庭动力学总分与情感平衡总分及积极情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 (P<0.05) , 而与消极情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如其家庭动力学的状态越好, 则其情感平衡越好, 护理人员应发挥良好家庭功能以保证患者有良好的情感平衡。

关键词:肺癌根治手术,家庭动力学,情感平衡,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世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5 (3) :413-415.

[2]肖丽霞, 王翠英, 刘英, 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家庭动力学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24) :16-18.

[3]莫阔, 唐棠, 陈珑, 等.肿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情感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4) :334-336.

[4]陈一心, 李沙沙, 陈建平, 等.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亲子报告的一致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23 (2) :169-171.

[5]陈杭健, 陈京立.住院早产儿父亲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5) :625-628.

[6]李沙沙, 陈一心, 詹明心, 等.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 (1) :49-53.

[7]周燕飞, 张云花, 王金, 等.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10) :691-692.

[8]江思思, 万丽红, 沈利平, 等.抑郁情绪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其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26) :39-43.

[9]孙竹梅, 陈长香, 王云龙, 等.不同家庭支持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6) :4671-4672.

[10]曹倩, 李艳.甲状腺癌患者因情感原因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4) :288-291.

工作家庭平衡 篇8

与公民私权利的博弈, 必然涉及到公权力干预与私权利自治的界限。如何在这种博弈中取得相对平衡,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尊重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从而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笔者认为, 这是研究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机制的关键。

一、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一) 国家公权力介入私权利的正当性证成

公安机关拥有的警察权包括行政权和司法权, 属于典型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公权力。家庭暴力案件中加害者侵犯的受害者的人身权等属于典型的私权利。

社会契约论是对国家与公权力产生的阐释, 也是对公权力介入私权利正当性的解释。国家公权力来自于私权利的让渡, 因为私权利所有者在享有私权利时彼此之间出现冲突无法解决时, 必须求助于公权力来解决。“政治、法制悉以人性恶为根据, 围绕着一个‘恶’字做功夫, 或堵或导, 亦扬亦抑, 倒也酣畅淋漓。”[1]为避免人性的弱点这也是公权力介入私权利正当性的解释。

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自古就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 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与冲突中, 由于边界不清晰, 极有可能出现公权力过度干预私权利的领域, 导致对私权利的侵犯。因此, 在公权力介入私权利正当性的前提下, 如何注重保护私权利, 从而达到二者相对的平衡则成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键, 也是公安机关警察权干预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关键。国家公权力介入私权利的正当性证成也解释了警察权介入家庭暴力的正当性。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公安机关民警对家庭暴力案件必须接处警的同时, 更应注意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 不可过度干涉私权利。

(二) 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必要性研究

公安机关介入家庭暴力案件具有正当性, 不仅如此, 公安机关作为反家庭暴力的一线机关以及在家暴发生时唯一具有强制力的机关, 介入家庭暴力案件尤其必要。

1. 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公安机关成为家暴发生之时的唯一有效干预机关。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这种性质决定了家暴发生时受害人求助的对象首选公安机关。因此《反家庭暴力法》第13条、15条规定了家暴的受害人向公安机关的报案制度以及公安机关接警的应当及时出警制度。公安机关民警对家庭暴力的态度直接反映了社会对家暴的容忍度。因此有学者认为公安机关是制止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2]不仅如此, 笔者认为公安机关还是制止家暴的最有力的一道防线。原因有二, 一是公安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机关, 在接处警介入家庭暴力案件时, 可以进行处置, 制止家庭暴力和对受害人予以紧急庇护。二是鉴于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 公安机关在先期介入家暴案件时的取证往往成为后期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办理案件的关键, 成为家暴受害者维权的关键。

2. 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征决定公安机关成为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由于家庭暴力案件的主体的特定性, 维系家庭关系的存在往往是家暴案件主体的共同愿望, 尤其是受害者。这种感情容易成为施暴者多次、反复实施施暴行为的原因, 也导致了客观行为的多样性、隐蔽性、反复性。如果在第一次施暴者在实施行为时公安机关能有效介入干预, 通过公安机关的威慑力量与强制手段予以控制, 不仅能够减小危害, 甚至能够挽救整个家庭。如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3月2日发生女律师遭丈夫家暴致重伤、其母颅骨被敲碎的恶性案件, 而且受害人是颇具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律师, 更让人无语的是在年前施暴者就曾有过多次暴力行为。笔者研究了多个家庭暴力案件, 无一不是由于第一次暴力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干预, 才使事态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二、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现状

由于国家公权力天生的扩张性, 极易侵犯公民的私权利, 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警察权尤其如此。如何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中取得适度平衡, 防止公权力尤其是警察权的异化侵犯家暴主体尤其受害人的权益, 制度的设计尤为关键。

《反家庭暴力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公安机关的职权:1.赋予公安机关家暴案件的管辖权;2.调查取证权。警方的调查取证成为处理家暴案件的依据;3.制止家暴, 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4.协助受害人就医, 协助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虽然《反家暴法》的出台首次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公安机关在反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职责, 但纵观这部法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意见, 可以看出这些规定比较原则, 不利于操作。家庭暴力案件实际涉及到民事、治安和刑事案件三个领域, 公安机关究竟如何在程序上处置这种案件, 如何对这类案件涉及到民事、治安、刑事三个领域的无缝对接没有具体规定。

目前, 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大致有三种:1.积极介入模式。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为代表。2.有限介入模式。如韩国。3.法定介入模式。这三种模式是否适应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国情, 有待考证, 但是, 笔者认为, 鉴于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征和公安机关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在我国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案件机制至关重要。

三、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框架下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机制的构建

目前,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只有38条, 其中涉及公安机关的有17条之多。可见, 公安机关尤其是派出所成为新形势下反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必然的选择。这38条规定在6章之中, 规定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主要在第2章和第3章, 即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置, 尤其是家庭暴力的处置。为尽快适应新法, 避免公安民警在执法时“不作为”、“不会作为”以及防止“乱作为”, 有公安机关出台相应的执法提示, 如蓝田县公安局。当然, 这种执法提示没有法律效力, 因此笔者认为, 应由公安部出台相应的细则或规定, 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机制。

(一) 明确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原则

1. 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家庭暴力案件的反复性决定家庭暴力案件一般历经民事纠纷 (夫妻等家庭成员间吵闹等轻微家庭暴力行为) 、治安案件 (达到治安处罚的家庭暴力) 、刑事案件 (达到刑事标准的家庭暴力案件如轻重伤害、虐待等) , 在这三个层级的家暴案件中,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一个部门, 绝对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纠纷的预防者、制止者和制裁者, 这一具有强制力的国家公权力的介入, 能有效控制纠纷的发展。但是家庭暴力案件的私权性质, 决定公权力不宜过度干预, 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尤其是在家暴案件的民事纠纷与治安案件这两个层级。即使是在达到刑案的立案标准, 也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这一原则也凸显在《反家暴法》第5条。

2. 程序正当原则

正当的程序是防止私权利被公权力侵犯以及通过公权力实现私权利的最佳手段。因此, 现代民主法治国家无一不规定程序正当原则。在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案件中, 正当的程序尤为重要, 不论是在家庭暴力案件发展的哪一层级, 严格依照程序不仅有效防止公安机关滥用权力, 限制了警察权的边界, 同时有效地排除了与家暴当事人之间交流的障碍。程序正当是实现警察权与公民私权利相对平衡的法律保障。

3. 法定介入为主、有限介入为辅, 二者相结合原则

我国传统的“和为贵”的习俗, 以及家暴当事人希望挽留婚姻的愿望, 决定了积极介入模式在我国并不适用。而单纯的法定介入与有限介入也并不契合我国实际。因此, 法定介入与有限介入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反家暴法》15条的规定实际也是采取了这一原则。

4. 客观、全面、合法收集证据原则

公安机关真正起威慑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公安机关的强制力, 另一方面在于公安机关具有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 而公安机关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后期的家暴案件处理甚至是婚姻家庭案件的处理以及离婚财产的处理中都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因此, 在《反家暴法》的处置一章着力强调公安机关取证的权力和义务。

(二) 预防程序

家庭暴力案件作为家庭隐私案件, 其预防甚于打击, 因此《反家暴法》第5条做出明确规定。而家庭暴力案件的预防实际是一个全社会联动工作, 需要建立全社会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方能完成。而对于公安机关而言, 在预防机制中主要完成的是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等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必须依托于公安院校方能完成。因此, 必须在各公安院校内开设相应反家庭暴力课程, 加大对公安民警的反家暴的培训工作。

(三) 处置程序

1. 接处警程序

接处警程序实际也是公安民警先期处置程序以及反家暴案件的分流程序。根据《反家暴法》规定,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 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 控制施暴人, 同时对受害人予以援救;2.保护现场, 通过询问加害人、受害人、证人, 做好笔录, 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录音录像等手段予以取证。3.告知受害人“人身保护令”制度, 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等, 4.认真填写《接处警登记表》, 接处警民警必须充分认识到《接处警登记表》也是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之一。5.根据案件情况分别予以处置。

2. 属于民事纠纷领域的家暴案件的处置程序

公安民警接处警之后, 根据《反家暴法》16条的规定, 对家庭暴力情节较轻, 不需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可以予以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家庭暴力告诫书》虽然只是公安机关出具的对家暴加害人的行政指导, 不具有行政强制力, 但它是成为后期人民法院处理家暴案件的证据, 对于预防家暴案件民转刑以及制止加害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各地方公安机关对于《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式样有所规定, 但公安部并未统一模式。但不论是哪种形式, 告诫书中都应当包括加害人姓名等身份事项、查明的案由以及事实、依据的法律规定、禁止加害人实施加害行为以及出具的机关等事项。开具告诫书后应送交加害人、受害人, 同时通知居委会、村委会, 公安机关同时应留存一份备案。这一程序的设置, 对于公安机关解决最棘手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节轻微的家暴警情作出了规定。

3. 属于治安管理处罚领域的家暴案件的处置程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予以处置。

4. 属于刑事案件领域的家暴案件的处置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处置。

乔根斯在其所著的《多元论法学》中指出,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需要不是解决冲突 (Settlemenet of Conflicts) 而是防止冲突 (Prevention of Conflicts) 。在法的功能序列中, 防止冲突的任务被置于第一位。[3]这一见解可以理解为法的最终目的实际在于修复、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在家暴案件中所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最终目的都不应是打击施暴人, 而是修复、维护正常的家庭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祥和。公安机关干预家暴案件的机制的构建不外如是。而在公安机关干预家暴案件中, 实际有处罚权的主要在治安领域的处罚, 但不管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案件, 证据都是基础和裁判的依据, 因此, 在家暴案件中公安机关所有工作的重心之一在于证据的收集工作, 但这其中涉及到行政证据、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性质的转换, 在此不予赘述。

参考文献

[1]许章润.说法活法立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2]蒋月.家庭暴力的成因与反暴力对策[J].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0:169.

上一篇:居民消费视角下一篇:穿刺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