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类型

2024-05-16

网络成瘾类型(精选9篇)

网络成瘾类型 篇1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成瘾行为,与诸多因素有关[1]。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因素与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行为特征有关[2]。家庭和睦程度、家庭气氛、家庭类型(完整性)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都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有关[3,4]。随着离婚率的增高以及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影响日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大样本调查,对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类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8—2010年,选择辽宁省沈阳、鞍山、阜新、本溪、丹东、辽阳及盘锦共7个地级市的城市地区,每个调查城市随机选取普通中学、职高/高中、大学/大专各2~3所为监测点,整群抽取全体24 823名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初中、高中、大学的男生分别为4 331,5 408,2 114名,女生分别为4 327,6 277,2 366名。

1.2 方法

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初中、高中、大学3种问卷[5,6]。

“网络成瘾”指至少出现以下10种行为中的5项:过去7 d内平均上网≥4 h/d,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不能上网感到无聊和焦虑,希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上网时间经常超过预期,想不上网但无法控制,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向家长、教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因上网与家人发生冲突,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5]。

家庭类型分成5类: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大家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仅有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组成的家庭)、重组家庭(有继父或继母的家庭)、隔代家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其中,前2类合称为稳定家庭,后3类合称为不稳定家庭[6]。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对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报告情况

重点初中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6.0%,女生为2.0%;普通初中男生为8.3%,女生为2.4%;重点高中男生为9.5%,女生为3.6%;普通高中男生为10.6%,女生为2.9%;职业高中男生为10.1%,女生为2.6%;大学男生为8.1%,女生为4.0%;大专男生为8.7%,女生为1.9%。

2.2 不同家庭类型初中生网络成瘾报告情况比较

5种家庭类型初中男生的网络成瘾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初中女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较高。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3 不同家庭类型高中生网络成瘾报告情况比较

5种家庭类型高中男生的网络成瘾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家庭、隔代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高中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较高;而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报告情况比较

5种家庭类型大学男生的网络成瘾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代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大学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较高;而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讨论

维护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关注家庭硬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等)的巩固,更应注重家庭软环境(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教养方式、教育类型等)的建设[7]。有调查发现,单亲、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父母近2 a内月平均吵架次数≥2次)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8];父母失业、离异和分居等,儿童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9,10]。有研究显示,父亲或母亲以惩罚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最高,可能由于子女在家庭中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并获得支持,易产生逆反心理,转而采取上网等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压力[7]。

本调查表明,青少年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亲密度越差,适应就越差,越容易表现出抑郁和焦虑,进而引发行为问题。有研究发现,父母关系融洽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且与父母双方关系都好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7]。家庭亲密度较高的家庭不仅能在学习、交往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还能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和情感的交流与支持,使其感受到较少的压力,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7]。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稳定家庭,缺少家庭安全感,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表现出明显的强迫症状和抑郁等心理问题[11]。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网络成瘾发生的原因[1]。抑郁青少年对事件往往有着悲观的归因,认为事情是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因此常常陷于无助状态;面对应激性事件,很少求助于社会支持系统,而企图通过自责、退避和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更易对在线朋友和网络活动产生情感依赖[12]。

本调查发现,各学段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存在性别差异。同一种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如亲密度(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的程度)主要影响男童的违纪和强迫行为及女童的攻击、残忍行为;情感表达(鼓励家庭成员直接表达其情感的程度)主要影响男童的交往不良行为和女童的社交退缩行为,而家庭的控制性(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强易致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行为,而对男童的行为发育却是有利的[13,14]。

本调查发现,家庭不稳定在初中阶段对女生网络成瘾的影响较明显。有研究者认为,离异家庭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有性别差异,男童多表现为攻击、多动和暴躁等外向型行为问题;女童则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内向型行为问题[10]。至高中阶段以后,家庭不稳定对男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明显,而对女生不明显。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普遍高于女孩,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有关。

网络成瘾类型 篇2

您是否注意到自己一上网简直就停不下来?你的妻子或丈夫是否在抱怨你已经完全消失在电脑中了?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几乎已经认不得你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是一名因特网成瘾病的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瘾与染上吸毒、酗酒或是赌博等恶习没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家金百利.扬首先对使用因特网而导致的这种病症进行了解,他是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雷德福的上网成瘾研究中心(Center for Online Addictio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研究分析中,他总共对496名患有严重上网成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与用于分析赌博成瘾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病症在对外界刺激没有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上是极为相似的。

研究中使用如下几个指标来进行调查和诊断:花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时间;不上网时是否有抑郁、不安的表现;无法控制自己对于因特网的依;即使在已经因为网络而花费了大量钱财后,依然义无返顾地上。

扬解释说这些行为是上网成瘾患者的典型举动。通过研究他们还发现,使用因特网会导致一个人在学习、社交、财政以及工作上出现混乱状态,这一点与我们熟知的赌博、饮食不规律和酗酒是极其类似的。扬在美国心理协会年会上的报告中还提到,上网成瘾病的患者主要是一些中年妇女和那些没有工作的人。

网络成瘾(IAD)是否已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你正大踏步跨入信息新时代的时候,在把簇新的奔腾Ⅲ或奔Ⅳ搬进门的同时,请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去安排自己(或许还有你的孩子)在键盘前面的时间。如果你觉得网络的诱惑太大,自己抵抗力太小,那么在此有三条具体建议,可以帮助你预防IAD:

1、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n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你看: 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浦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以后,你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

2、上网之前先订目标。

每次化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3、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

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 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最后再次提醒你:当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驰骋的时候,你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正渐渐消失在虚拟空间的某个黑洞之中。

专业解除网瘾 早恋 厌学 青春期教育 智力障碍 心理教育--南昌创能心理教育专修学校

我校成立于11月,是江西省首家专业从事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的学校。

学校名称:南昌创能心理教育专修学校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大道南(世纪风情三期旁)

咨询电话:400-0791-448 0791-8567770 18970031603

网络成瘾与电击疗法 篇3

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的确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然而这一治疗方式披露后引起了极大争议。可以说,尽管一些家长同意这样的做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孩子来讲是不妥当的。目前中国卫生部已经叫停网络成瘾的电击疗法。

2008年11月8日,尽管中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一些专家论证,把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和治疗范畴,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员认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因此将所谓的网瘾青少年强行收治于精神卫生中心,不仅没有医学上的适应症,而且侵害了这些人的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即使按照一些专业人员的观点来看,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状态,但也与传统的物质成瘾精神疾病,如毒瘾、酒瘾、烟瘾等,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成瘾其实是对一种虚拟状态的成瘾,也即缠绵和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尽管其成瘾的神经通道与物质成瘾的神经通道有相似性,即刺激神经中枢的“奖赏回路”而获得快感,使人不能自拔,但其成瘾性与物质成瘾有区别。

非物质成瘾的刺激源不是物质,因而其成瘾的强度不可能像物质成瘾那样强烈和具有顽固的依赖性,因为使成瘾者成瘾的东西是虚拟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以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快乐物质)代替内源性快乐物质或刺激内源性阿片物质过多产生的过程,因此,缺少物质的基础。所以,物质和非物质成瘾的基础和途径在于,前者是物质到精神,后者是精神到精神,因而前者的刺激性和作用更强大,而后者的作用和刺激性相对较小。正因为如此,一些专业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给予非物质依赖成瘾症者以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对此也有专业人员并不认同,认为无论是非物质成瘾还是物质成瘾,既然成瘾的神经通道是相似的或一致的,相应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二者都可能有效。但是,这只是一种推论,而且存在争议,因此需要实验来证实。所以,对网络成瘾这样典型的虚拟物质和过程的成瘾,从病因、病理到治疗方法都应当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先期试验,然后才能在人身上进行一至三期的试验,以获得坚实的科学认知基础。有了明确的结论,才可以进入常规的临床治疗。

但在今天,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强制性地以传统的物质成瘾的治疗方法治疗非物质成瘾者,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电击治疗尽管安全,但对青少年都是一种痛苦的伤害,并且会造成终生的记忆痛苦,因而后果难以预料。医学史上对精神病人进行损害性治疗的后果已经有很多,今天对网络成瘾这样的非物质成瘾的治疗应当慎之又慎。

例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葡萄牙神经外科医生安东尼奥·莫尼茨发明了对躁狂性精神病病人进行手术切除部分大脑额叶白质的方法,起初观察的临床效果较好,也因此莫尼茨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们的颁奖理由是,莫尼茨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特殊的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手术方法的进一步盛行,病人受到伤害的严重后果慢慢凸显。一些病人在做过手术之后永远地安静了下来,离开人世;而另一些病人在手术后虽然没有告别人世,但同样也是长眠了过去,成为无法醒来的植物人;还有一些病人在接受了手术后就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要用药物才能控制病人的这种副作用。

多年后诺贝尔奖评委会为自己的这次和其他一些颁奖的失误而后悔和致歉。今天,电击疗法当然不会有手术切除大脑部分额叶白质的严重后果,但不排除电击疗法可能对那些只是对虚拟物质上瘾的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文章代码:1715)

高校学生网络成瘾与戒除 篇4

1. 网络成瘾的概念和危害

1.1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1]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其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2]

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吉中孚教授指出,网瘾也像毒瘾。网络像毒品一样是通过消耗“多巴胺”(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3]

1.2 网络成瘾的危害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4]

1.2.1 危害身心健康。

长时间上网,首先对眼睛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由于部分高校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从而对肠胃以及消化系统造成严重伤害。而玩游戏时精神又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荧光屏色彩、图像的迅速变幻,不绝于耳的机器、打闹、脏话等噪声,给沉迷于其间的人的视力、听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使得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病症,甚至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

1.2.2 思维定势错位。

人类交流需要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而与电脑交流只需下达正确的命令,这样就容易使网络成瘾的学生养成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思维定势,并推广到处理人际关系中,从而出现了“定势错位”。这种人容易丧失自信,工作难做好,因而加重了其内心的紧张、烦躁、焦虑和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对各种社交活动和学校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从而造成远离集体、孤芳自赏的局面。

1.2.3 阻碍学业发展。

高校学生迷恋上网络之后,势必会在网络游戏等网络活动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转移,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对学习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以至旷课上网,考试挂科,甚至于退学,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1.2.4 引发犯罪活动。

高校学生一旦成为网络成瘾者,就会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在虚拟的暴力角斗中变得难以自拔,时时想表现“强悍的自己”,具有一种征服他人的强烈欲望。高校学生生活在虚幻的状态中,最终却演变成现实暴力的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高校学生一般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上网费用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一旦上网的费用来源被父母切断之后,造成的过激行为,如偷窃、抢劫等行为,不仅导致家庭暴力的产生,而且会造成刑事案件的发生。

2. 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学习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2.1 外因

外因是网络成瘾的外在原因,也是诱发性原因。

2.1.1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高校附近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地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鉴于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参加团体性网络游戏,所以高校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1.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是导致高校学生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2.2 内因

内因是指网络成瘾的高校学生的自身原因,属于自发性的原因。

2.2.1 学习因素。

进了大学以后,面对全新的环境不适应,加之大学课程少,自己支配的时间多,高校学生一下子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空虚、无聊和交际困难等因素促使他们走进网吧,聊天交友玩游戏,以缓解各种压力。而所有网络成瘾的高校学生,起初只是散心和好奇,时间还能控制,但游戏越玩越想玩,越玩越上瘾,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观念,不知不觉上网成瘾。

2.2.2 个体因素。

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学生群体大都出现过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3. 网络成瘾的戒除

关于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主动预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改进教育管理方法;二是积极治疗,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和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3.1 预防

3.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要求“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和影响比网络文化具有更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体资源,占领舆论阵地,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多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利用图书馆吸引上网的大学生来经常借阅各种文献资源,会有助于转变他们的注意力,重新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引导和管理,发挥理论研究型社团的学习研究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促使他们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抵制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帮助高校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3.1.2 改进教育管理方法,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保证。

首先,建立完善的住宿管理制度,杜绝高校学生夜不归宿,在外包夜的现象。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和考察学生的上网行为和内容。对于那些思想和行为有异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其次,加强校园网路的监控,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严格管理,分年级地有区别地设置上网时间,以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要,使得上网时间和作息时间得以保证。

3.2 治疗

3.2.1 建立心理咨询机制,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关键。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从上网成瘾的原因入手,有的学生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内心苦闷而迷上网络,有的学生则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下降,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迷上了网络。要从学生的上网原因入手,了解其心理动态。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帮助学生戒除内心的困惑,纠正认知的偏差,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从而摆脱上网成瘾的阴影,重新融入集体生活,转移对网络的依赖。

3.2.2 丰富人文关怀内涵,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重点。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除了营造温馨的住宿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条件之外,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的援助工作,也是帮助高校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途径之一。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完善学生的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由专业课老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带动其学习的动力,改进其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对于就业问题还没解决好的学生,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摘要:网络成瘾是当今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 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改进教育管理方法, 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着手, 戒除高校学生网络成瘾, 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成瘾,戒除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45-47.

[2]方芳.网络成瘾被纳入精神疾病[N].北京日报, 2008-11-10.

[3]胡迎新.戒掉网瘾为何难[N].健康时报, 2005-05-26.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篇5

[评分标准及意义]

评分:几乎不=1,很少=2,有时候=3,大多时间=4,总是=5

0~23分:正常;上网者仅仅将网络作为获得信息或休闲的一种工具,网络仅仅作为一种生活手段出现在上网者的生活中,上网者不存在对网络的精神依赖行为。

24—49:有轻度上瘾症状,尚没有形成网络依赖,在上网时间的把握上有时候稍微滞后,但在总体上仍能够自我控制。

50~79分:中度成瘾,网络使用后已经出现一些社会适应问题,比如对时间控制减弱,网络耐受性增强,人际关系趋向敏感,生活秩序正在打乱,情绪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你正面临来自网络的问题。

80~100分:重度成瘾,上网者已经完全被互联网所控制,网络成为上网者的精神寄托场所,在网上用户长时间的分享巅峰体验,在网下用户则长时间陷入抑郁、恐慌、悔恨等多种负面情绪体验中,上网者社交往功能正在逐步退缩,为你的网络生涯已经到了引起严重生活问题的程度了,你恐怕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甚至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才能恢复正常了。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1、你是否上网时间常常超出原先计划的时间?

2、你不顾家事而将时间都用来上网吗?

3、你觉得上网时的兴奋更胜于伴侣之间的亲密感吗?

4、你常会在网上交新朋友吗?

5、你会因上网费时间而受到他人的抱怨吗?

6、你会因上网费时间而产生学习和工作的困扰吗?

7、你会不由自主的检查电子信箱吗?

8、你会因为上网而使工作表现(或成绩)不理想吗?

9、当有人问你在网上做什么的时候你会有所防卫或隐藏吗?

10、你会因为现实生活纷扰不安而在上网后感到欣慰吗?

11、再次上网前,你会迫不及待地想提前上网吗?

12、你会觉得“少了网络,人生是黑白的”吗?

13、当有人在你上网时打扰你,你会叫骂或是感觉受到妨碍吗?

14、你会因为上网而牺牲睡眠时间吗?

15、你会在离线时间对网络念念不忘或一上网便充满“遐想”吗?

16、你上网时常说“再过几分钟就好了”这几句话吗?

17、你尝试过缩减上网时间却无法办到的体验吗

18、你会试着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吗?

19、你会选择时间花在网络上而不想与他人出去走走吗?

20、你会因为没上网而心情郁闷,易怒、情绪不稳定,而一上网就百病全消了吗?

网络成瘾倾向量表

1、如你不上网冲浪,你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 是否

2、你是否原来打算只上15分钟网,但最终超过了2小时? 是否

3、你每月的电话帐单是否越来越长?是否

信息课堂PK网络成瘾 篇6

一、分析网络成瘾的根源, 抓住学生的兴趣, 有针对性地教学

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源于其对电脑网络的肤浅认识和简单利用, 还有对学生网络负面影响的易接受性。

针对第一个原因, 我们必须认真备课, 上好每一堂信息课, 让学生愿意学好网络知识, 并能主动地认真学习。在课堂上, 我们应多增加一些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特别是我国的高科技成果, 让学生知道这些是增强我国实力必要条件,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第二个原因,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引导, 激发激情, 培养兴趣, 系统学习, 使学生脱离网瘾, 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开发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网络习惯。对于那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 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绚丽的场景、逼真的动画的迷恋, 激发学生自己创作场景、卡通人物与动画的激情,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网络收集、Flash动画制作的兴趣, 然后寓教于乐, 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以上知识和技能, 并及时地展示一些好的学生作品, 或让其发布到班级网站上、QQ空间里。这会使他们有极大的成功感, 从而能够保持他们创作、创新的激情。对于那些喜欢网络音乐、视频的学生,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让他们收集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视频, 并抓住他们的这种兴趣, 指导他们利用音视频处理软件, 进行编辑、剪辑, 融合成有意义的有个性特征的作品。有实力的学生还可以录制自己的歌曲。

学生有了兴趣激情主动学习探索, 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网络资源进行创作, 这样一定能从根本上治疗学生的网络成瘾。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我作过以下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在“站点创建与首页制作”的教学中确定网站主题。

我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为:通过创建“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站, 使学生远离网络成瘾, 养成良好网络习惯, 树立坚决戒掉网瘾的信念。

本课主要学习FrontPage制作网页, 让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 以及一些成功戒掉网瘾实例, 亲身体会到网络成瘾的危害, 从而有成瘾的防备之心, 有网络成瘾病症的学生定会下决心戒掉。此举不仅可以使学生远离网瘾,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网络知识、技能的兴趣。

2. 为使“网络成瘾的危害”的主题网站作用的具有可持续

性,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各班都成立一个网络兴趣小组, 轮换负责设计、更新“网络成瘾的危害”的主题网站, 并确立以下网络兴趣小组活动章程。

(1) 活动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的正确网络认知和修养, 揭示网络成瘾的危害, 建立一个全体学生互动的平台, 鼓励学生创新, 积极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2) 参与者:A、有责任心、有带动作用的学生。B、尽可能鼓励有网瘾的学生参与。

(3) 活动内容:A、网页的更新、完善。B、问题的及时回复, 解决。C、跟踪和帮助有网瘾的学生。

通过每两周集中讨论一次, 大家相互探讨, 相互评比, 同心协力, 共同提高。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 不仅培养了全体同学正确利用、开发网络资源的习惯, 而且团结了大家的力量, 有针对性地戒除网瘾。

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 篇7

一、网络成瘾

上网行为失控, 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的生理、心理功能损害。这种依赖网络的现象, 称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1、自身因素。

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使大学生承受着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如果缺乏应对压力的勇气和信心, 就会沉湎于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 最终发展成为网络成瘾者。

2、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 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很显不足;加之学校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却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

3、社会因素。

网站建设和网吧管理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 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学校周围网吧林立, 学生白天、黑夜充斥期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便沉迷于网游而不能自拔。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

1、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表现形式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睡觉, 各科成绩直线下滑。2、色情、暴力、黄色小说泛滥其间。学生涉世不深, 判断能力不强, 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感染。3、上网时间久了, 疲劳过度, 容易造成大脑缺氧, 精神萎靡不振和眼睛近视度的不断增大。4、容易患上孤独症, 性情变得孤僻, 遇事退缩, 不愿与人交往。5、会模糊现实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 在行为上常常会模仿游戏里的暴力倾向。6、浪费钱财, 没钱上网, 网瘾来了, 自控力不强, 不是去偷, 就是去抢。7、网吧人员成分复杂, 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 待得久了, 会出意外。

三、防范和解决网络成瘾

1、自身方面。

大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学会控制上网时间, 不浏览黄色页面, 还应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 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广交朋友, 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冲淡对网络的依赖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时, 应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发泄自己消极情绪的工具。

2、学校方面。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首先, 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其次要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使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第三, 应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 为学生营造一个成才环境, 开展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 包括文体、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引导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代社会。

3、企业方面。

应多开发一些相应的软件, 如一款名叫健康上网专家V3的免费软件, 这款软件通过自动防范黄色有害信息、控制上网时长、控制聊天和游戏的免费防沉迷软件, 适用于广大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适合家庭、学校机房, 教育相关机构使用, 也可以用于网吧和企业对上网的管理。

4、政府方面。

首先, 应该净化社会环境, 规范网吧经营活动, 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其次, 加快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而管理好网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而建立与完善网络管理法规及政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最后, 政府还应建立一些心理学网站, 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 认清自身的需要, 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 认清网络是一个工具, 不是玩具。

因此, 大学生最终紧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保持健康的情绪, 唯其如此才能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和沟通方式, 给大学生提供极大的学习便利的同时, 也引发了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和原因, 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方法, 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 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危害,防范与解决

参考文献

[1]牛其然:《大学生网瘾的诊断与防治体系探讨》, 《河南科技》, 2010, (3) 。

[2]李恩军:《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应对措施浅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6) 。

五措并举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篇8

网络成瘾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某些人格倾向和心理缺陷的人群易形成网瘾, 另一方面网络的功能和特点易使使用者形成网瘾。网络往往被青少年当成娱乐和逃避学习的工具。因此, 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上网动机和网络行为是消除网络危害的根本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肩负着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使命, 网络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也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意识地防止学生网络成瘾, 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 确定重点关注目标

班主任是除学生家长以外, 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 他们对学生行为的了解和掌握甚至超过大多数的家长, 要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 班主任无疑是最佳人选。信息技术教师要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首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 了解该班学生的日常表现, 哪些学生存在上课打瞌睡、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 共同判断有无网瘾倾向, 确定重点关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避免网瘾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合理安排学生座次, 尽可能多地认识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课时较少, 老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也不太关注老师的评价, 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逐渐失去约束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也成为一盘散沙。要解决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座次, 实行定人定机, 讲课间隙对照座次表, 观察学生的上机行为, 并借助课堂提问, 不断加强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让学生知道老师认识自己, 并在时刻关注自己, 从而避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出现行为失控。

●●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兴趣, 保证课堂教学的紧凑性

学生在课堂上网络行为失控, 产生网瘾倾向, 大多与教师课堂内容设计不合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节奏不紧凑、学生无事可做有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 并应特别关注分层次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以小组形式组成学习小集体, 集体对每个成员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集体成员存在相互监督和促进作用, 有益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减少学生孤独感和个人迷失状态等网络依赖的诱因影响。

●●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 使其发现网络对学习的帮助作用

中学生产生网络依赖, 与他们的学习压力大、缺乏成就感有关。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设置符合学生求知好奇心的内容和目标, 科学地转移兴趣点, 使他们在网络教学中各有所获, 发展和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中学生普遍对网络技术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习, 通过网络学网络。在教学中还应该着力培养中学生的信息观与责任感, 让他们能够且喜欢将电脑作为工具, 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 搜集和处理信息, 形成合理运用电脑和网络的意识与习惯。这样, 信息技术教育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 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 又体现了科学精神。

●●巧妙控制网络游戏, 杜绝不良网站的侵袭

网络游戏、不良网站是信息技术教学两大主要干扰因素, 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技术手段, 控制网络游戏的运行, 杜绝不良网站对信息技术课堂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侵袭。建议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技术手段净化信息技术课堂。

1.学生机安装网络净化软件, 有效屏蔽色情图片、色情文字等不良信息, 同时限制常见游戏软件和聊天工具的运行, 排除信息技术课堂干扰因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学校的网络出口安装网络管理软件, 对不同微机室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 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灵活调整规则内容, 根据课堂需要设置限制上网、只允许上指定网站或限制访问某类网站, 从而实现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有效掌控。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篇9

一、前言

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 无论是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数量, 还是接触网络的便利条件, 都处于我国庞大网民队伍的前列。随着对网络接触的越来越广泛和频繁,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都有上升的趋势。例如, 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 (2000) 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 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 在被试中占6.4%;林绚晖和阎巩固 (2001) 对福州大学293名被试网络成瘾量表测得被试中网络成瘾者有28名, 占总数的9.6%;江楠楠等 (2006) 调查370名上海大学生显示网络成瘾者占8.1%;顾海根 (2007) 对上海8所高校3, 970名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显示, 网络成瘾者有512人, 占12.9%。与此相伴, 因网络成瘾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心理错位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 网络成瘾者具有特定的人格特质, 如孤独、敏感、抑郁、焦虑、喜欢独处等。而这些人格特征也同时都属于大学生与人交往、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阻碍因素。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提前进行社会适应教育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分层抽取石家庄经济学院大一至大四的本科学生1, 600名, 所有人均接触网络。从中筛选出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172名, 男生139名, 女生33名, 另从非成瘾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生139名, 女生33名作为对照组, 两组平均年龄20.7岁。

(二) 研究方法和工具。

网络成瘾调查:网络成瘾量表 (IAII) 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 K.S.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 由20道题目组成, 每道题有6种选择, 赋值0~5分。根据总分判定测试者是否网络成瘾及其程度, 总分在20~30分为正常上网行为, 31~49分判定为网络使用过度, 50~79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倾向, 80~100分判定为网络成瘾。该量表在国外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中较为常用,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隔4个星期的重测信度为0.813, α系数为0.884。国内学者研究表明,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51, 各条目与量表的相关在0.27~0.67之间, 均有显著意义。

三、结果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大学生适应量表配对T检验比较 (x±sd) 。由表1可以看出, 网络成瘾组大学生与对照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和情绪适应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 对照组 (非网络成瘾) 大学生的各项得分要显著高于成瘾倾向组, 表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人际方面要强于网络成瘾大学生,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表1)

四、讨论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素养较高的特殊群体, 是将来社会建设中的骨干力量, 对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访谈, 研究者发现, 有许多人是在现实社会中逃避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比如社交困惑, 很多人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往, 感到无聊和郁闷, 才选择了上网, 而长期的上网, 又人为地减少了与周围同学接触的机会, 使得自己的交际范围进一步缩减, 在现实中更加无聊和郁闷, 只有在网络中才会得到暂时的缓解。

社会化的进程, 对当前大学生来说, 既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成长必然伴随着选择和放弃, 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 要对自身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 把一个旧的自我转化为新的自我, 这其中就包含着对不再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格成分的舍弃和对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格特征的重新选择, 选择和放弃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充满了矛盾和压力。有的人害怕面对困难, 就选择了回避这个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不去面对, 而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求得心理的安慰和平衡。有研究者认为, 上网成瘾容易导致大学生沉溺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 不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 引发人格障碍, 造成人格社会化的缺失。

五、对策

(一) 加强网络管理, 优化网络环境, 完善网络建设。

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内容和学生上网的检查管理, 过滤不良信息, 为大学生提供真正用于学习和健康娱乐的网络平台。减少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和各种网络色情的机会, 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和师生互动平台。

注:*p<0.01;**p<0.05。

(二) 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 疏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

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高校要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 配备相关的人员,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 寻找满足需要的其他途径。同时, 心理咨询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指导。对于出现网络依赖及网络成瘾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摆脱网络的束缚。

(三)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 使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分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上网注意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网络成瘾率,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网络成瘾具有某种替代性。

(四) 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干预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交往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求, 是大学生能动地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从心理层面来讲, 社会交往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沙利文的理论认为, 长期的孤独自处和人际关系失调是引起精神失常的重要原因。针对本次调查检出的网络成瘾大学生, 研究者计划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 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干预, 以期能够为他们的社会适应提供帮助。

摘要:网络成瘾是当前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 对172名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 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林绚晖, 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4.

[2]江楠楠, 顾海根.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研究.心理科学, 2006.29.3.

[3]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心理科学, 2007.30.6.

[4]Young K.S., Rodgers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tion.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8.1.

上一篇:中国经济的希望下一篇:移动办公中4G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