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表现

2024-09-12

培养和表现(精选12篇)

培养和表现 篇1

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两样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的表演能力, 主要包括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能力。表情主要是指演员的眼部、嘴部及面部表演。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对舞蹈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动作亦是有表情的, 相同的动作, 对节奏、力量、韵律的处理不同, 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特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 如何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呢?这里浅谈几种方法。

一、习惯训练

重在舞蹈意识的培养, 把表情训练融入平时的常规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在平时的小组训练中, 学生通常非常注意模仿动作的准确而忽视表情的把握。所以教师应注意及时提醒, 并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中国传统戏曲中有句俗语说:“心里没有, 身上白走。”在要求动作的准确性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表情的配合。可运用比喻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例如, 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硬腕手位组合》 (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 时, 其准备姿态是右小踏步, 双手叉腰。这里可运用比喻法启发学生: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上, 眼睛向远看出去, 表情自豪并面带微笑。又如在学习藏族舞《弦子组合》 (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 时, 运用比喻法强调表情:有如喝了大草原上甘甜的美酒一般, 脸上应有着醉人的微笑, 内心的甜美一眼就可以看见。还可运用对比法进行表情训练, 如:在学习藏族舞《踢踏步组合》 (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 时, 情绪欢快, 面带笑容。这里可对比东北秧歌舞蹈《手巾花组合》 (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 , 这个组合的表情同样是面带笑容的, 那么, 同样是笑, 有无区别呢?这时可启发学生先比较这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藏族舞热情、豪放, 东北秧歌泼辣、幽默、文静、稳重。这时再看两种笑的不同, 就很容易理解了:藏族舞的笑容热烈、透出人的朴实和热情, 而东北秧歌的笑容是俏皮中透出人的幽默和干练。这里运用对比法, 不但区分了两种舞蹈表情的不同, 同时也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

二、针对性训练

重在表演技巧的运用, 即情绪宣泄的外显意识。冷永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初探》一文中, 涉及的表情训练方法较为全面。她把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的内容概括为: (1) 心理素质, 体验技巧训练; (2) 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 (3) 感觉训练; (4) 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 (5) 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 (6) 成果训练; (7) 学习民族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 (8) 表演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育等。而在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中, 她详细叙述了眼睛的表演素质训练, 包括笑眼、哭眼、羞眼、盲眼、耀眼、恨眼、睡眼、怒眼、傲视、探视、蔑视、夜视、遥视、环视、凝视……

在幼师舞蹈表情训练中, 结合自身特点, 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 观看典型的成品舞。中国戏曲舞蹈中, 有关表情的舞蹈较多, 如《拾玉镯》《秋波流趣》……在观看这类舞蹈时, 要特别注意舞者表情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同时可进行片断模仿训练。把舞蹈的精彩部分模仿下来, 仔细体会。第二, 编排简单的表演组合。例如:组合《尝果子》, 让学生分别用表情表现酸、甜、苦、辣。可配有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这样的训练特别要求表演的准确性, 要不用说明, 就能从表情上判断出酸果子、甜果子、苦果子和辣果子。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练习。教师可做些典型的示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更要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从而更好地去表现生活。

三、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主观意识状态中, 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 进入表现的状态。即兴是创作的伙伴, 创作常因某个即兴而发。在即兴的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思路, 新感悟, 并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的潜能。在幼师舞蹈实践教学中, 通常是借助某些“媒体”来达到训练目的。比如舞蹈的语汇分类练习;情景联想练习;舞蹈音乐风格感受训练……通过即兴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对动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 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幼师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训练的这几种方法, 教师往往对于针对性训练和即兴训练较为重视, 而忽略了习惯训练, 而习惯训练恰恰是一种“舞蹈意识”的培养, 更能使舞蹈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所以最好是几种方法结合训练, 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培养和表现 篇2

(供参考)

形式主义

1.政绩观存在偏差,只顾眼前,不顾长远。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执行不到位。3.发布命令,压任务胆子多,具体指导帮扶少。4.缺乏一抓到底的劲头和精神。

5.工作重部署轻落实,作风漂浮,工作不实。6.得过且过,存在应付思想。

官僚主义

1.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民主作风欠缺。

2.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有老好人思想,不敢管不想管。3.疏远群众,脱离群众,群众意识不强,观念淡薄。4.存在官本位思想,衙门作风严重。5.存在小团队意识,大局观不强。6.急功近利,工作重结果不重过程。7.“机关化”现象严重。

8.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同志不分场合。

享乐主义

1.锐意进取的锐气不足。

2.存在畏难情绪,攻坚克难精神弱化。

3.有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创新意识不强。

4.存在“走读”现象,艰苦奋斗精神消退。

奢靡之风

1.享受念头滋生,追求享受,衣食住行讲究。2.公款消费把关不严,标准执行不严。3.对奢靡现象抵制不坚决,见怪不怪。4.讲阔气,讲排场。

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25个方面的表现:

【形式主义】主要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

【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

【享乐主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

【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中央活动办梳理的“四风”方面37条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政绩观存在偏差,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干领导看得见的事、不干群众最期盼的事。有的唯GDP,圈地造城,盲目建新区、搞广场、树地标,负债累累、寅吃卯粮。有的重复建设,引进项目不管生态环保、不顾群众意愿。有的新“官”不理旧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有的摆花架子、喊空口号,热衷于造“典型”、搞“盆景”、出“经验”。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上级决策部署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变通,甚至出台“土政策”,“踩边线”。有的把思路当成绩、虚报浮夸,不讲真话、不说实情,报喜不报忧,玩“政治统计学”。

3.文山会海、不求实效。有的“调研一溜烟、矛盾不沾边”。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开会了就是贯彻了、发文了就是落实了。有的陪会现象严重,凡是开会都要请一把手讲话、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参加。有的只重文件形式和数量,不管执行和效果。

4.脱离群众、不接地气。有的不深入基层,坐在机关写文件、发指令,下乡不进村、进村不入户。

5.工作不实、落实不力。有的作风漂浮,习惯“遥控指挥”,唱功好、做功差。有的工作底数不清、基层情况不明,不抓落实、不想落实。

6.热衷检查、忙于评比。有的争着在基层挂牌、给下面派活,搞花样繁多的“创建达标”。有的为了显示部门权威,安排没有实质意义的工作和活动,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有 3 的一味要求基层建台账、报数字、写汇报、做展板,压得基层疲于应付、造假对付。

7.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有的服务承诺、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显示在电子屏幕上,装点门面、不真办事。

8.搪塞群众,让群众“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伤透了心”。有的凡事都要过一道道门槛、走一个个程序,常以材料不全、没有政策依据、没有领导指示、没有惯例为由,推三阻

四、百般拖延、漠视群众。

9.搞“路边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干工作只为做给领导看,热衷造声势,在公路沿线搞示范、刷墙面,一俊遮百丑,对群众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不上心、不愿管。有的急功近利,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还。

10.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有的机械执行、死板操作,好事办不好,甚至好心办坏事。

11.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报假数字、假情况、假典型,哄骗上级、糊弄群众。有的热衷搞达标、争荣誉,奖牌得了一大摞、问题留下一大堆。有的开展活动只图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

二、官僚主义方面

12.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有的决策不民主,拍胸脯蛮干,几个人一碰大项目就上了,留下一堆烂尾工程。有的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

13.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有的不敢抓、不敢管,回避矛盾和问题,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求稳怕乱,当

“太平官”、“逍遥官”。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只栽花不栽刺,上捧下拉、左右逢源,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管理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小毛病不闻不问、有问题能捂则捂,甚至对出了事情的干部包庇纵容、姑息迁就。

14.疏远群众、脱离基层。有的变着法子亲领导,低声下气傍大款,指手画脚对群众,甚至把群众当“刁民”。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有的不重视基层、不关心基层,不为基层排忧解难,动不动就搞“一票否决”。

15.心浮气躁、跑官要官。有的抓工作静不下心、沉不住气,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甚至“手上拿简历、怀里揣红包”,到处拉关系、找门路、搭天线。有的称兄道弟、拉小圈子,搞团团伙伙、搞裙带之风。

16.衙门作风严重。有的“官”不大“谱”不小,对群众爱理不理。有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浑浑噩噩混日子,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有的甚至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溜达消遣。有的服务不主动,遇事“踢皮球”,不作为、慢作为,项目审批要盖几十个、上百个公章,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

17.部门利益至上。有的考虑问题不从大局出发,只强调部门利益,各打各的“小九九”,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没利的事情相互推。有的审批事项该放不放,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甚至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

18.工作“中梗阻”。有的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找客观原因顶住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逼着群众到处找门路、托人情。

19.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尤其是普通群众办事难上加难。有的对群众不热情、不耐烦,甚至口大气粗、吆五喝六。有的办事流程不公开,告知事项说半句留半句,让群众来回折腾、处处受难。

20.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信奉“我的地盘我做主”,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有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甚至收回扣、拿红包。有的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有的指定中介垄断经营、高额收费,搞借权营生。

21.执法不公、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搞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的自恃特殊、目无法纪,徇私舞弊、为所欲为。

22.身在群众之中却不了解群众。有的不到群众中去做工作,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有的进村“猫”在村部,当“观光”干部。有的不知农时,不懂农事,不会群众语言,“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了心”。

23.“机关化”现象严重。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甚至关起门来办公,忙于做台账、报材料。有的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遇到矛盾绕道走。

24.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做事不听群众意见,拍自己脑袋、凭个人好恶做群众的主,“干部拼命干、群众冷眼看”。有的对待群众态度恶劣、随意训斥,出了问题一味责怪群众 6

觉悟不高。有的做群众工作只会“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用压服代替说服。

三、享乐主义方面

25.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有的心中没有敬畏、行为没有底线,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有的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把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

26.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的组织观念淡薄,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有的不讲规矩,不守纪律,擅离职守,个人重大事项不向组织报告,甚至持有多个身份证和私人护照。

27.贪图享受、吃喝玩乐。有的玩心很重,玩风很浓,文恬武嬉,花天酒地,乐此不疲。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热衷比房、比车、比吃穿,样样追求高档奢华。有的流连饭桌酒局,常常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有的沉湎打牌赌博,甚至借赌敛财。

28.迷恋特权、弄权贪腐。有的小到吃喝招待、大到用车住房,时时处处搞特殊。有的把各种花销打包到职务消费“筐”中,“特权开支”没有底线。有的“一人当官、全家享受”,七大姑八大姨“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的变相配备秘书,事事让人伺候。有的欺压群众、漠视民生,甚至以权谋私,巧立名目敛财牟利。有的结成官商“利益同盟”,在土地供给、税费减免等方面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损失。

29.有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老一套、旧框框,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有的庸懒散拖,心思不在工作上,浑浑噩噩混日子,“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有的满足于不找事、不惹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自由散漫,热衷传播小道消息。有的在编不在岗,常年吃空饷。有的上班玩游戏、看视频、炒股票。

30.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动不动拉腔摆谱。有的谁有钱为谁服务、谁给钱给谁服务,成了大款老板的“保护伞”、“办事员”。有的搞权权交易,相互关照。有的“懒政”现象突出,出工不出力,懒懒散散,不下基层,不联系群众,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的工作时间呼朋唤友,邀约聚会,吃喝玩乐。有的无视财经纪律,变相搞创收、私设“小金库”,什么都来报、多少都敢发。

31.有的不安心基层工作,不愿意吃苦受累,“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有的“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拿财政资金买税收。有的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读”,热衷“进城办事”,流连“上面协调”。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上埋怨领导、对下抱怨群众。有的缺乏干事创业激情,甘当“守摊干部”、“维持会长”。有的工作不专心,在位不在岗,有事找不着人,领导职责空臵。有的工作敷衍应付了事,经常喝点小酒、打点小牌、钓点小鱼、贪点小利。有的软弱涣散,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

四、奢靡之风方面

32.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有的变着法子公款吃喝,从宾馆酒店转向私人会所、内部食堂或“农家乐”。有的以改善接待条件之名,大建楼堂馆所,总统套房金碧辉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最后是自己受用。有的修建豪华的领导干 8

部住房,高档装修干部保健病房。有的把出国出境学习考察当作福利待遇,轮流安排、搞变相旅游。

33.违规配车、多头占房。有的违规配备、更新小轿车,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有的多处占有办公室。有的占有多套福利性住房,分了新房、不退旧房。有的调离或退下来后不按规定腾退办公室和住房。

34.以权谋私、生活腐化。有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和物资采购中“打招呼”、搞暗箱操作。有的利用职权低买高卖,以委托理财、入干股等方式谋取私利。有的借机敛财,婚丧嫁娶、小孩入学、家人和自己生病,连到党校学习几天,都要看望送礼。有的逢年过节收送红包成了“规定动作”,“谁送了不知道、谁没送都知道”。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包二奶、养情人,道德败坏、腐化堕落。

35.有的部门之间轮流坐庄,机关内部互相吃请,以各种名义拉拉扯扯。有的巧立名目、挥霍浪费,公款报销玩“变脸”,大到奢侈品、小到卫生纸,什么花销都敢报。有的购臵办公用品价格要高的、配臵要好的,浪费水电和办公耗材不以为然。

36.有的变相敛财,以各种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有的搞搭车行为和服务捆绑,借机向服务对象推销产品。有的以罚代管,甚至搞罚款“月票”、“年票”,用罚没收入发福利。有的滥发财物,隐性福利名目繁多。有的办公楼一建再建,一次比一次宽敞、一次比一次豪华。有的以集资为名建设职工高档住宅小区,违反政策变相福利分房。有的以教育培训名义建设豪华培训中心,配备享乐设施,为领导和关系人提供各种服务。

培养和表现 篇3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具有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可以说,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校园中既是知识精英也是政治精英,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充分发挥好大学生党员对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界定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大学生党员影响力我们更多指的是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大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其在品质、作风、知识、能力、学业以及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对普通大学生产生的自然性影响力。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这里更多指的是优秀大学生党员对普通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短,党建工作的各种关系和思路没有理清,党员发展和党员管理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揮,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致使高校大学生党员在党性修养、教育管理、发展质量和入党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培养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影响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现实表现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主体是好的,大部分党员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普通大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但是,仍有极少部分大学生党员放松自我要求,在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与一名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损害了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在与普通大学生交往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

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我们认为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普通大学生在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影响、熏陶和引导下,自觉接受党的思想教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向优秀大学生党员看齐,其突出表现更多的是优秀大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品质、能力等方面对普通大学生产生的标杆性、引领性和凝聚性的影响。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标杆性指的是大学生党员的先进典型在言行举止和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会无形中受到其他普通大学生的关注和效仿,会无形中影响普通大学生从内心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使其成为自身学习的榜样和行为的标杆,具有一定的标杆性。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引领性我们指的是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优秀典型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能够引领带动周围普通大学生积极向优秀大学生党员学习,追求思想、学业、能力上的进步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凝聚性我们指的是大学生党员的优秀典型以其在普通大学生中较高的威信能够吸引和团结周围的普通大学生进一步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积极参观党组织生活和创造性地开展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走上成长成才道路。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可以说,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发挥关系到学校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党建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甚至是关系到广大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关键。一个组织有无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参加组织的成员能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高校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恰恰需要大学生党员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即大学生党员能够在党组织中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能够起到示范引领普通大学生的作用,确保普通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影响下更加紧密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积极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是各项党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可以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党组织,激励和带动普通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党建活动。从而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各种党建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党员的聪明才智,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活力,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完善和规范党组织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党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是引领普通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维护和发挥好大学生党员在示范引领、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等方面的影响力,可以带动其他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作风,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成长成才,努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和表现 篇4

新的时代, 新的生活, 新的观念, 使艺术已经孕育新的生命, 传统的技法和模式化教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的教学应更多考虑现实文化背景和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活动好动, 思维敏捷, 敢于创新, 天真烂漫的天性, 让艺术的花朵在他们心中绽放, 让他们展开充满幻想的翅膀, 翱翔在广阔的艺术空间。《美术课程标准》 (试验稿) 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 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 以绘画和雕刻等形式, 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 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罗丹说:“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 就有多少种素描和色彩。”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 从哪儿开始画?”“老师, 看我画的这幅画行不行?”如何解决呢?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明确了思路, 对画面效果有整体设想后, 可以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抓住大的特征不以像与不像为最终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画自己所感、所看、所想。在教学中, 应更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实验性和感知性的探索和尝试, 并努力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尝试以视觉化的符号图示在画面中展示出来。教师尽可能将问题的维度拓宽, 帮助学生寻求不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对艺术的理解, 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下面, 就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几点建议。

第一, 创设神秘情景。神秘的、未知的东西是每一个人都想探索的领域, 哪怕充满危险, 因为结果太奇妙了。所以, 你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让学生知道他们进入的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王国, 好像到千年城堡去探险。例如通过看一段影片, 欣赏一段音乐, 观摩一次创作, 欣赏精彩作品, 做一次造型表演, 和艺术家对话等, 都会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

第二, 激发求知冲动。求知的冲动是创造力的源泉。无论是听课还是实践活动, 学生的跃跃欲试的心理不应该受到伤害。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或想象所表现对象的形态、色彩、明暗、肌理、表情, 勇敢地去尝试新的材料, 实践新的技法, 画他所看, 所想, 所感。哪怕失败, 都是一种有益的体验, 或者说也是一种成功。

第三, 展示教师魅力。教师的魅力在于他在他的学生最需要他帮助的时候出现, 用自己的思想、艺术、风度, 智慧给学生以确实的启示, 而不是处处关照, 处处要求, 做保姆式的教师。给学生一点困难,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点冲动, 让他们去寻求;给学生一点失败, 让他们去承受。

第四, 鼓励大胆探索。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根据此特点,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媒材、不同手段进行大胆想象, 大胆创作, 大胆实验, 不怕失败, 因为实践过程很重要。告诉他们:你们就是艺术大师或要成为艺术大师, 使每位学生都能以独特的观察和表现方式独自完成一张素描作品。

第五, 感受成功。成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素描教学的结果是通过学生完成课业的情况、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综合实施来决定的。学生整体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是正确的也是正常的。一定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成绩, 不能拿专业标准衡量学生, 而且一定要给他们以希望, 因为希望是生命和创造的源动力。对表现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对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总之, 素描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培养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探求新的解决问题途径, 完成新的创造意图的重要过程。可淡化传统素描中的透视、写实等要求, 让他们表现的空间更自由、更宽阔。

参考文献

[1]斯图瓦特·伯塞.现代素描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篇5

张舒红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 歌唱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声”把“乐”表现出来,并与听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力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 歌唱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修养 表现形式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歌唱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歌曲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就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声乐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艺术。那么我们应怎样使学生具有这种表现力呢?

一、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

1、“声”在歌唱中的地位 “声”即歌唱中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为我们表现声乐作品而服务的,使作品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也就是说表现音乐是第一位的,而歌唱的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歌唱者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把词作家,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且让歌唱者把心灵深处流淌的东西,流进听众的心灵,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

2、“声”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中基础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它支撑着多种声乐技巧的使用,同时它本身也是常用到的表情表现方法。歌唱中的强,弱,快,慢,欢与悲,怒与惧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无法歌唱,更无法表现作品。因此,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气息运用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正确合理地运用呼吸,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我们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美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宽的音域, 并能最持久地将声音保持住。

二、注重艺术修养

歌唱的表现需要有综合能力,声乐作品本身就有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把词曲作家的书面无声音乐变成声情并茂的音响作品,需要演唱者细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是改原作,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溶入歌唱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艾金认为:情调和含意是解释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心灵的情感,另一个就是表示在思想中所包含的诗意。它们是音乐、声音、语言三者结合起来的构成歌曲的一种戏剧性的音像。而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般称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有歌唱方面技术与技巧外,还要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狠下功夫。

三、对音乐形式的表现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声乐条件之外,还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的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去自己发掘作品的内容,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有的学生则大胆地、过分地处理作品,存在盲目性学习的弊端。鉴于这些问题,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问题:

1、节奏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节奏 的正确把握,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魅力。

2、音准与音色 音准问题对歌唱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音色 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不同,有的亮,有的暗,表现出条件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音色,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根据其自身条件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上根据感情变化的需要,诱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音色。

3、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也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尊重作曲家在作品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和表情术语,掌握并合理地运用到歌唱表现中去。

4、歌词的理解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反复琢磨歌词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的含义,把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层次及情境,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

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3-01

引言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将舞蹈动律采用标准的动作展现出来的同时,还要与自己的内心舞蹈内容的感知相配合,从而将舞蹈独特的美感利用自身的激情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打动观众。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力以及深刻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将舞蹈内容发挥出来。

一、舞蹈表现力的含义

在真正好的舞蹈当中,舞蹈演员必须要真正从内心体验到舞蹈等内容和情绪,从而将舞蹈的美用激情展现出来,这样观众就能够充分的欣赏到舞姿当中包含的情感,从而真正的受到舞蹈演员以及舞蹈内容的感染,舞蹈演员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舞蹈表现力。

1.用舞蹈进行情感的传递。肢体语言是舞蹈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也就是需要通过有形可见的人体动作从而将那些无形可见的感觉、精神、观念、感情以及思想等展示出来。因此,不管采用什么舞蹈形式,舞蹈表演的本意就是通过表述舞蹈内容从而将舞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表现出来,使观众能够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为之所感染[1]。

2.具有独特的创造性。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技巧能力以及舞蹈基本能力之外,舞者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舞蹈艺术美的灵魂就是舞蹈艺术的创造性,对舞蹈表演家以及普通舞者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有无独创性。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的时候就是在针对舞蹈作品实施二次创作,因为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够将舞蹈编导的创作意图真实的表现出来。在进行具体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演员必须要将自己的审美体验、个人艺术功力以及主观情感等因素融入进去,只有在舞蹈表演当中将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融入到舞蹈当中,才能够将新的生机不断地注入到舞蹈艺术当中。

二、影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能够影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也就是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培养。

(一)先天因素对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先天因素是否会对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产生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然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仍然比较认可环境以及遗传等各种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在实际上环境与遗传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的,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性前提,遗传素质将可能性提供给了人的发展,如果这个前提条件缺失了,就很难谈到个体发展。人的发展水平以及阶段性受到遗传素质成熟过程的极大制约,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当中反应出来。所以,舞蹈演员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非技巧因素的训练和培养与充分的重视,这是由于每个人虽然有不尽相同的遗传潜能,但是必须要对其自身的先天潜能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2]。

(二)后天培养对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后天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环境。

1.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舞蹈演员进行基础教育的地方就是学校,舞蹈演员在学校当中会学习最基本的舞蹈训练。因此,对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进行培养的第一有效课堂就是学校,专业舞蹈演员感知舞蹈内涵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课堂教育的影响。

2.社会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潜在的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人对潜在能力的运用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生活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在对先天遗传因素进行充分开发的基础之上,经过有效地培养,舞蹈表现力完全可以在后天得到极为有效的锻炼。

3.家庭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能够对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如果父母就是从事舞蹈工作或者属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那么孩子就往往具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同时,如果父母注意对孩子的舞蹈兴趣进行培养,也能够对演员的舞蹈表现力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针对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1.培养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舞蹈演员要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舞蹈演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舞蹈演员要具有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崇高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将这种崇高的情感融入到舞蹈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中去,将自己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在舞蹈中展现出来。其次,要不断提高舞蹈演员的文化理论素质。舞蹈演员要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就要使舞蹈表演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这就需要舞蹈演员不断涉猎各方面的学科知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素质。最后,舞蹈演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舞蹈演员,才能够对舞蹈动作进行到位的表现,不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3]。

2.培养舞蹈演员的音乐素质,提高舞蹈的表现力。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首先,舞蹈演员要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训练对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感受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舞蹈演员可以利用五线谱和键盘乐器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视唱练耳能力。其次,舞蹈演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这就需要舞蹈演员能够欣赏众多的音乐作品,并在这些音乐作品中获得不同的音乐感受,不断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最后,要提高舞蹈的表现力,舞蹈演员还必须学习音乐史,全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学习音乐史可以极大地丰富舞蹈演员的音乐知识,通过学习音乐史,舞蹈演员可以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特征进行掌握,熟悉音乐的历史发展,更深刻地理解音乐[4]。

3.加强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训练,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具有表现力的舞蹈离不开精湛的舞蹈技巧,舞蹈演员要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就要对自己的舞蹈技巧进行严格的训练。首先,舞蹈演员要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打下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舞蹈演员要在基本功训练中自己的身体更加具有表现力,包括腿功、腰功、蹲功和软度训练,这也是舞蹈演员的基础训练。其次,舞蹈演员要进行动力定型训练,使自己在舞蹈的过程中形成熟练的反应。舞蹈技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运动动力的定型,而这种运动动力定型是可以培养的。舞蹈演员通过影像资料的示范和讲解,要对舞蹈技巧具备初步的认知。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对舞蹈的技巧性内涵进行体会。舞蹈演员要在训练中获得动觉,将其与视觉与听觉融合在一起,在大脑的分析整理中形成运动动力定型。最后,舞蹈演员要在舞蹈中表现出激情。舞蹈技巧并不仅仅是“转”“跳”“翻”等身体动作的展示,在舞蹈表演中,只有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舞蹈技术才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因此,舞蹈演员要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舞蹈技巧中来,使舞蹈技巧具有艺术魅力。

四、结语

舞蹈演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音乐素质和舞蹈技巧,使舞蹈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只有这样,舞蹈演员才能创作出具有价值的和表现力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鞠颂.浅析如何培养演员的舞蹈表现力[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01)

[2]陈哲雷,史宇煊.探讨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专业能力培养[J]. 青春岁月. 2013(12)

[3]林丹.舞蹈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分析[J]. 神州. 2013(10)

培养和表现 篇7

关键词:舞蹈训练,竞技健美操,表现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健美操从美国传入中国, 这项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很快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有许多高校积极响应。

一、舞蹈与健美操的异同

健美操属于体育项目, 可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以FIGSAC (Spcrsts Aerobics Commettee) 健美操委员会所制定的健美操评分标准为准, 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能力和素质展示来考核一个竞技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重在强调运动员的肢体协调性、难度技巧的完成、爆发力、对音乐的运用及艺术表现力等全方面的评测。

舞蹈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载体, 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及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件事物、一个人物形象或者一段故事, 传达其视觉及艺术效果引起人们的深思, 并得到心灵的共鸣, 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形式。在当今社会, 舞蹈已不只是单一的出现在舞剧中, 很多编创者将舞蹈艺术融入其他的项目中, 使其在达到其本身所具备的效果的同时, 更有欣赏价值。例如有氧舞蹈、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随着健美操发展领域的日渐成熟, 成套的编排者们也对操化的表现形式做了很大的改变, 加入了个性舞蹈等元素, 使一个成套更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二、健美操中融入舞蹈元素的必然性

1、评分细节调整对运动员整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继2009~2012年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做调整之后,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 就是将艺术分和音乐的运用及场地的合理分配进行了细化的分值评定。这便对成套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整后艺术分包括:

1) 成套的编排、动作的流畅、面部表情和肢体对成套重心的演绎是否明确。2) 音乐的合理运用不仅要求运动员卡准节拍, 更要明确成套的风格和主题, 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观众。3) 场地的合理运用要求运动员出现弧线、对角线能大幅度的位置更换, 这对运动员的身体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舞蹈的一些身体素质和技巧等方面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对身体的掌控更加自如, 提升自身素质。

2、健美操之“美”更加独特

健美操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在健身的基础上更加追求运动员对“美”的展现。将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和舞蹈体态及舞感等多方面的训练融入其中, 既提高了运动员的表现力又使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提升。竞技健美操项目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操化动作也更具欣赏性, 运动员在操化中融入风格化表演, 合理的运用音乐特征和音乐节奏的变化, 使整个套路的主题更加清晰, 更加具有审美性。

三、舞蹈训练对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性

1、舞蹈的基本体态形式是健美操动作“正确”和“美”的基础[1]

健美操对运动员身体姿态的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运动员需在高重心的基础上完成所有的操化动作, 并以达到“轻、快、稳、准”为标准。由此可见不论是舞蹈还是健美操都对演绎者 (下文将舞者和健美操运动员统称为“演绎者”) 身体姿态有高标准要求, 而舞蹈的基本姿态训练则是健美操动作“正确”和“美”的基础。

例如, 不论是舞蹈或健美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之下, 当脚离开地面时, 空中的动作都是绷脚背完成的, 可以拉长身体的曲线, 更具观赏性, 而很多的运动员在操化的展示过程中, 集中精力表现难度的高超性, 而忽略了这些细节。由此可见, 舞蹈的基本姿态是健美操动作编排过程中的基础。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让操化动作更加完美更具欣赏性。

健美操成套的演绎过程中, 腰腹力量是整个身体的核心力量, 不论是操化、难度和连接动作展示运动员都必须在身体收紧和精力集中的状态下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失误和意外伤害。芭蕾训练对演绎者的腰腹核心力量、身体姿态及表现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通过“Grand battement jete (大踢腿) ”的训练锻炼演绎者的腰部控制力, 正确的踢腿姿态可端正和强化整个身体姿态和对身体的控制, 可以使演绎者更加重视“开、绷、直、立”的体态特征。芭蕾基础训练中把杆上的“Battement tendu (擦地) ”训练可提高演绎者对腿部肌肉的控制力。因此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 应将“形体舞蹈”和芭蕾中的跳的练习和把杆下的一些训练加在平时的训练中, 取舞蹈中的精华融入其中, 通过舞蹈训练打好基础并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控制性和灵活性、注重操化展现过程中的身体姿态, 还可以提升运动员对音乐的把握。

2、舞蹈训练对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

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着重体现在对操化动作风格的诠释, 操化动作风格是指在音乐伴奏下, 通过运动员对操化动作的演绎使整个成套具备某种特殊的舞蹈风格。常见的操化动作风格包括中国风 (如武术、京剧) 、弗拉明戈、恰恰舞、西班牙斗牛舞、桑巴舞和泰国舞等。早期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操的操化动作大多数是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的健美类动作, 缺少了女性自身应有的柔美。在健美操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根据音乐风格编排具有特色的操化和过度连接, 将故事情节融入其中, 编排出具有舞蹈风格的个性操化[2]。

培养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可通过民族舞和爵士舞的训练来完成。健美操运动员可选择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性的舞蹈来训练自己的肢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少数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审美性, 例如维族舞蹈热情、豪放, 从头部、颈部、肩部、双臂、腰部、膝部和脚都有丰富的动作, 整个身体配合并融入感情才可以演绎出风格;爵士舞追求自由、无拘束、活泼、充满活力。通过爵士舞蹈的学习对运动员的性格和自信心都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与提升。

四、总结

增加竞技操运动员的舞蹈训练, 对提高运动员的表现能了和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舞蹈至今已有200多万年发展历史的舞蹈, 不断的推陈出新, 因而我们要将舞蹈和健美操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竞技操运动员的表现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更好的促进健美操和舞蹈领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爱华.试论舞蹈与健美操的关系及合理运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5卷 (第2期) 000591

音乐表现能力及其培养 篇8

一、音乐表现能力的内涵

音乐表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审美心理过程, 是人们以一定审美价值的乐曲为表现对象, 由注意、兴趣、动机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对音乐美的体验、感悟和内化。音乐表现必须借助于演唱、演奏、表演等艺术形式, 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响媒介来抒发内在情感体验, 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根据音乐表现的涵义, 可以将音乐表现能力概括为:主体将音乐审美的内在情感体验通过外部情态来展现的能力, 是人们运用演唱、演奏等表现形式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响媒介来抒发音乐情感的一种能力。换言之, 音乐表现能力是指表演者对某一特定音乐作品艺术性的综合把握能力, 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主体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受—理解—诠释表达的知识能力链上。它包括了主体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音准节奏、技能技巧、文化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等综合因素。

二、音乐表现的特征

音乐表现是人类自我表现方式的一种, 就音乐艺术的本质而言, 它是人类生命活力的一种展现, 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实践性、情感性、创造性和综合性。

1. 音乐表现的实践性。

音乐艺术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无论是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 还是识读乐谱等, 都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具体的操作。音乐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 学生参与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去, 才能与音乐融为一体, 自由自在地体验、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可以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无从谈起。

2. 音乐表现的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情感又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性是音乐表现的本质特征之一。音乐表现是人的心理、情感的体现, 是人类自我表现方式的一种。从音乐文化学角度理解, 音乐的存在方式分为音乐意识、音乐形态、音乐行为三个层面。在音乐作品中, 乐谱是一种音乐形态, 是作者主观情感、观念的内在表现, 它借助特定的形式符号, 诉诸一定的音乐形象;而作品的价值实现必须通过表演者的表现才可能完成。即表演者在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内涵与情感的基础上, 产生与作品相通的情绪、情感, 借助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 创造性、艺术性地进行表现。其中, 情感是这种表现活动的灵魂。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 音乐审美开始于情感体验也终结于情感体验。音乐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演唱、演奏、律动和舞蹈等活动中都会产生情感表现的冲动、要求和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和想象, 激发情感体验, 积极表现自我, 丰富精神生活, 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3. 音乐表现的创造性。

音乐表现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是人类创造力的直接体现。音乐表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所以, 创造性是音乐表现最基本的特征。乐音的高、低、强、弱, 音乐情绪的喜、怒、哀、乐, 不谋求绝对的统一。在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等音乐表现过程中, 往往伴随着表演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演者预先在头脑中构建独特的形象,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付诸人们的视听。表演者对乐曲有其独特的理解, 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音乐教学中, 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经常与即兴表演结合在一起,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这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4. 音乐表现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音乐表现的显著特征。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综合艺术表演本身就是综合性音乐表现活动, 它包括律动、歌唱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和简单的音乐剧、歌剧、戏曲、曲艺等综合艺术表演活动。演唱、演奏也是一种综合性表现活动, 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演奏技巧, 敏锐的音乐感觉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更需要具有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表现的能力。

三、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培养的策略

1. 教师富有激情的教态。

教师的职责或者在教学矛盾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便要求教师拥有富于激情的教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永远不可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作为学生艺术道路的向导, 教师首先要主动地投入, 被作品所感动, 引发自身的表现欲望, 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激情教态不仅要先于学生产生表现欲望, 更需要引导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依据掌握的技巧和训练水平去提升表演水平, 保护学生避免发生过犹不及的情况。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以情感审美为主, 而这种情感审美在教师的教授过程当中是对表现欲望的激发和控制。情感审美首先要求以情感审美的价值来衡量情感审美。很多歌曲创作的原因是依据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反映, 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审美价值与作品本身的价值衡量尺度不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师先展现给学生一个被深深打动的状态, 使学生的感受与作曲者心灵相通, 激发表现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激发表现欲望。

要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没有兴趣为基础, 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表现等基本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 培养兴趣比掌握学习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是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只有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音乐表现的教学, 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学科教育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所以,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设置、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的教学方法, 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兴趣和欲望。教学内容也是直接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 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 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为主要标准。所以,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 优美动听, 难易合理, 具有艺术性、审美性, 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 提供表现机会。

音乐教学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体验和互动交流的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 音乐教学过程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 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 营造宽松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环境应该体现两个特点, 即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民主, 建立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体现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 欣赏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 师生平等和谐, 交流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主动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大胆地表现音乐。音乐表现教学, 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享有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机会。

4. 通过乐器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歌曲演奏是音乐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准确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有感情地演奏乐器, 这是乐器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乐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正确的乐器使用方法, 以恰当的情感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声情并茂。学生乐器表现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重视乐器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学生在乐器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是乐器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乐器表现力的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歌曲, 使学生更加流畅、尽情地演奏, 有利于乐器情感发挥和表现。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思想内容, 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音乐意境和风格, 体验并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着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力, 尤其要发挥学生自身处理和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 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引导学生欣赏并享受自己的乐器, 用乐器去与人们沟通感情, 使他们在乐器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2]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孩子健康心理的表现及培养禁忌 篇9

一、孩子健康心理的表现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 喜欢观察事物, 爱动脑筋, 思维敏捷, 什么都想学, 什么都想试, 对新鲜事物反应快,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 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 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 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 遇事冷静, 情绪很少大起大落, 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 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 乐于关心别人, 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 尊重别人, 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二、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禁忌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 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 这样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 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甚至会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 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 略表赞许即可, 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培养和表现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新《课标》对创新意识有如下释义:“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我从数学学科教学角度,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做了分析之后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意识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自身学习的消极因素和教师的教学误区。

一、学生自身消极因素造成的创新意识障碍的表现

1.学生不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 导致对数学学习不主动;

2.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不认真思考数学问题, 往往只重视问题的答案或结果, 忽视过程, 通常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 不愿多想其他的解决方法;

3.对数学基础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理解不深透, 在解决问题时, 难以展开联想, 往往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4.受小学或前期知识影响, 存在思维定势, 面对新问题不会变换思路;

5.面对综合问题, 只能抓住问题的一个方面, 以偏概全, 不能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在数学学习中害怕犯错误、害怕同学或教师的嘲笑, 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敢打破常规的模式、不敢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

二、教师不恰当的态度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创新意识障碍的表现

1.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角色, 导致学生习惯接受知识而忽视自我的独立思考;

2.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重视分析错误原因或轻易采取批评态度, 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3.“题海战术”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 阻碍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4.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 使学生思路狭窄, 呆板单一;

5.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不注重视数学思想、数学建模、解题过程的讲解, 使学生难于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本质;

6.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多样性, 研究性, 探索性, 应用性。

三、消除阻碍,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应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障碍的分析结果, 下面我谈谈消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家校联系或家访活动, 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实情, 调整和改善学生学习的目标。

家校联系是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的最好方式,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在家学习状况, 也了解家长对学生的管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家与在校学习的情况对比, 来发现学生的个人想法, 尤其是学生对待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我们就可能争取更多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从源头上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方式、方法。只有目标正确了, 学生学习才有了方向, 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所以,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例如在七年级的新学期, 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例如:通过某人的身份证号“320523196707098915”识别, 如何看出该人的出生年月, 目前的实足年龄;用法国“小九九”手势变化来寻访“不同手势”与计数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来自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有了兴趣与动力, 因为他们能发现数学知识是实用的, 可利用的, 也是必须利用的。同时, 我也用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刻苦学习。

3.设计合理的问题, 提供给多层次学生,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打下增强创新意识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为何迷恋游戏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呢?原因有三:一是电脑游戏的情节他喜欢, 一般人人都能上手就玩, 并沉醉其中;二是游戏中常有相互对抗, 或是任务完成级别, 所以每升一级, 学生就有一种满足与成就感;三是游戏的结果往往不会影响学生的生活, 更不需要承担风险, 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指责与打骂。所以, 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 我们可以仿效电脑游戏的构成思路:即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基础的同学回答;同一类问题要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对于某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我们要设计逐级提高的层次, 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例如, 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 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也可以问:给你两根定长的线段, 要搭成一个三角形, 还需多长的线段方能解决问题?你能举出一个“用三根细木棒搭成三角形”的例子吗?等等。以上问题逐步分层, 人人能答, 也不怕回答。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有兴趣。

常有父母给孩子出这样一道智力题:“树上10只鸟, 被人用枪打死1只, 还剩几只?”孩子一般都把它当成算术题做, 10-1=9 (只) 。此时父母往往笑着说, 打死的一只掉了下来, 其余的全飞走啦, 所以树上没有鸟。这似乎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耐下性子聆听孩子的回答: (1) 可能还剩1只, 因为树大, 打死的1挂在树上, 其余飞走了。 (2) 可能还剩9只, 因为枪可能是无声手枪, 打死一只掉了下来, 其余9只没有感觉也没飞走。 (3) 可能还有100只, 因为被打死的是鸟中国王, 它的臣民从四周飞来悼念。答案可以有无数个, 这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4.将数学与现实相结合, 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 进行猜想论证, 从而掌握创新的方法并合理应用。

数学的本身是锻炼与增进人的思维与逻辑的。如果我们将其应用于生活, 我们的创新意识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问:“周长一定时, 长方形面积什么情况下最大?”学生的回答是“正方形”时最大。同样再问:“若一边靠墙, 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则很多的学生会根据原有经验, 立即说:“也是正方形时的情形。”此时老师可以请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锻炼与升华。因为:60÷3=20, 当以边长20围成正方形时面积S=400;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x米, 则矩形的面积S=x (60-2x) =-2x+60x=-2 (x-15) 2+450, 所以当x=15时, 矩形的面积最大, 为450。

以上过程应用了经验与新的知识, 回答了一个要使面积最大怎么操作的问题。然而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 因为它提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个思路, 而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才是创新意识得以发展的归宿。

5.“展示错误, 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的能手”, 这将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真正的起点。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问题它既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新的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性理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引起人们去解决问题的。

对于“一张正方形的白纸, 剪去一个角, 问还有几个角?”的问题, 如果按传统的思维逻辑, 即4-1=3, 只有一个答案。然而, 不同的剪法, 会剩下不同数目的角。这个问题远远比我们手把手教会他的更有意义, 因为这里蕴藏着发现的能力, 也有着发散思维的模型, 更有着创新意识的基础动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篇11

【关键词】表现力 自信心 欣赏能力 创造能力 艺术实践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际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表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艺术语言,形成稳定良好的乐感,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和锻炼理解、领悟和记忆等心理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表现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表现力的过程中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感情。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今社会,自信是成功必备的心理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自信的表现是勇往直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信也许就表现在一次勇敢的举手,响亮的回答中。在音乐课上也同样如此,学生一旦被认可,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然后就会处处表现自己。有一次在上二年级音乐课时发现一位女同学,长得很讨人喜欢,从她上课的神态来看非常专心,但就是不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于这种学生的心理活动,我很了解,她内心很想参与,可就是需要有人拉一把。于是我说:“今天我特别想听孙晨唱歌,我想你的声音这么好听,歌一定也唱得不错。于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她为我们唱了一首《快乐的音乐会》,唱完后老师和同学都为她鼓掌,我看到她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中她每次都举手,就好象换了一个人一样。有一次没请她上台表演,她都哭了。通过这个事例说明:学生在没有成功体验之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而有了成功体验之后,就勇于表现,乐于表现,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二、加深学生的欣赏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欣赏乐曲,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参与了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作调整。比如在欣赏《晚风》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音乐,不要求动作的优美。只要他能被音乐感染,能营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气氛。

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安安静静真的很难,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感情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情绪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事物能够产生感情。而且具有创造力,想象力、模仿力,富有好奇心,因此他们更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创编一些简单的律动练习。在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我请学生扮演蜗牛、黄鹂鸟和葡萄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二年级的教材上看,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歌曲都是关于小动物形象的歌曲,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根据乐曲的特点,设计形式较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多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结合的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在二年级的节奏学习中,用走、跑、慢走分别表示一拍、半拍和两拍,在做巩固联系时我采用捉迷藏的方式把表示不用时值的“小人”节奏藏起来,让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正确的读出节奏、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再如低段学生喜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三点,想必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功感。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呢?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音乐新课标,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实施。

一、因势利导,淡化技能训练

过去人们谈到音乐教育,便会很自然地与是否正确打拍子,会运用歌唱方法等具体内容联系在一起,很重视技能技巧却轻视了对音乐的表现,更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的功能,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然而音乐新课标标准中提出要淡化知识和技能,淡化技能训练,使音乐能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作为主要任务。

二、相辅相成,拓展教学渠道

“请不要老是唱课本上的歌。”这是五年级的学生说的一句话。因为课上的音乐讲的都是“过去”离他们较远,而学生更多的想了解“现实”,即他们身边的音乐和事。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又并非全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带领学生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慢慢的我发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融入音乐之中,也学到终身喜爱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三、与时俱进,重视艺术实践

学生经常和我说,能不能留多点时间给我们自由表演。他们的意思是说能够自由组合,可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据观察,由于学生爱唱,爱玩,大多数有很大的愿望要展示自己。音乐课是最适合的了,留一点时间,抓住他们的年龄特点,可以做音乐游戏、音乐小品等等,尽情的让学生表现自我。这也就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从玩中学”,“从乐中学”。这种“学与玩的艺术实践“还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如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音乐的理解等。总之,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课中玩个够,也许,这样的音乐课将成为他们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因此,在学生培养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首歌曲后表现学生的人格。伴随学生的是音乐所带来的快乐,而我们的目标则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能在音乐课中享受音乐、欣赏音乐。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竞技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 篇12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收集相关文献资枓的基础上, 将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书刊文献等资料, 进行归纳总结。

1.2 专家访谈法

走访有关方面的专家, 走访有经验健美操教练, 对健美操表现力的问题进行交谈, 了解健美操表现力存在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表现力的几个要素

2.1.1 熟练性

成套动作的熟练性是表现力的基础。没有健美操的肢体动作熟练性就谈不上表现力, 动作的熟练与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个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1.2 体能

体能影响表现力的发挥竞技健美操是一项表演性很强的项目, 运动员不仅心理上要有表现的意识, 运动员的自信心也显得尤为重要, 体能应贯穿整套动作的始终, 良好的体能可以使运动员在后半套动作更到位, 并保持感染力这就是一个运动员的潜力。假如两名运动员身体形态动作难度水平相当, 在完成动作时尤其动作越往后, 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能坚持到最后能把表现力贯穿到底, 谁就是胜者, 体能是支撑运动员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有力支柱。

2.1.3 音乐

根据音乐来选配动作。运动员要在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 把动作最佳地融入音乐当中, 对音乐加工如剪接加速或减速配乐等等, 将规定动作特色动作的音乐进行加工处理, 使音乐层次清晰, 特色鲜明突出, 从而为整套操的音乐, 打出一个个强有力的音符, 音乐要起到渲染气氛, 烘托气势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给裁判与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突出的音乐, 也将进一步渲染强调、烘托动作, 并且赋于动作以更全更新的诠释。

根据音乐来选配动作。从音乐出发, 聆听音乐, 感受理解音乐。音乐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可以先进行规定动作特色动作的训练, 然后再把动作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突出音乐。

根据音乐编排成套动作。可以先进行规定动作特色动作的训练, 然后再把动作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突出音乐, 音乐是通过组织的音符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富有激情的音乐容易激发运动员、教练员的创作灵感。从音乐出发、聆听音乐、感受理解音乐更容易达到音乐形象与动作形象的完美统一, 从而也就通过音乐完成了与裁判, 与观众的交流, 即通过融入音乐完成自我表现。要达到如此的境界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赏析能力, 这也是对运动员素质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多听各种不同音乐旋律, 不同风格如世界名曲, 民族乐曲等音乐, 增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做到声中有形, 形中有声, 声形一体。

2.1.4 自信心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表演性很强的项目, 运动员要有较强的表现意识, 自信心是在运动员掌握一定的专项运动技能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信任, 顽强的竞技心态, 只有在这种心态下运动员才能有高昂的斗志和出色的表现力, 运动员在音乐的伴下凑合二为一的激情, 能使成套动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这就是建立在自信心基础上的激情。这里所谈到的自信心并不是人们平常所指的自信心理, 而是运动员从事专项运动以来建立的一种自我信任, 敢于挑战的竞技心态。只在在这种心态下, 运动员才能有高昂的激情和出色的表现力, 发自内心的激情能使成套动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这种激情就是建立在运动员良好的自信基础上的。怎样才能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呢, 首先要消除运动员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每个人必经的心理体验, 是正常的心理过程, 自卑可通过教练与运动员共同努力来达到消除, 其次教练注意自身的示范、启发, 给运动员以感官刺激, 对于运动员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 对较差的运动员多加帮助、鼓励, 切忌讽刺挖苦, 运动员应积极配合教练, 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每一点进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2 抗干绕能力

运动员在赛场上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如比赛气氛、同伴动作失误、裁判的不公评分、教练员的语言等等, 都会给运动员一些心理刺激, 如果运动员反应积极则能很快适应比赛, 一旦运动员因此产生消极紧张等情绪则将严重影响表现力, 甚至使技术动作变形, 因此运动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应变能力,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3 表情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可以借鉴民族舞蹈、艺术体操等相关项目的表演知识, 吸取一些有利于自身的技巧、方法, 适应本项目运动的特点。不要肤浅地认为张大嘴瞪大眼或故作狂烈的“大笑”就是表情, 运动员在经历紧张、喜悦、激动等情绪体验时, 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是个非常困难的事。如果过度夸张面部表情只会使面部肌肉扭曲, 显得极为不自然或难看, 这显然是不能表达竟技健美操的难、新、美特点。因此本人认为运动员的表情主要是动作融入音乐风格的体现, 以及对音乐的领会。除了专门表情的训练以外, 还需要从运动员个人气质、艺术修养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才能达到。

2.4 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是增强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能够很好地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健美操运动正是通过身体动作, 身体姿态展现运动员的激情与生命力, 反映运动员对音乐的感悟对美的追求, 运动员在做每一个动作时要注意展示最美的一面, 优美的身体动作, 身体姿态能帮助运动员加分、帮助运动员展示自我身体姿态使表现力得以充分体现身体的每一个环节。

2.5 赛前准备

大赛之前进行模拟赛场练习十分必要, 让运动员提前体验赛场气氛, 一方面可以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也便于教练员发现运动员的不足之处, 加以改进提高许多运动员平时完成动作很不错, 一上正式赛场就紧张。动作虽然完成, 表现力则大打折扣, 如表情僵硬动作完成毫无激情可言。而运动员也有机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积累更多的临场经验。通过模拟练习还能激发运动员的参赛取胜信心, 运动员长期的训练, 最终要在赛场上体现, 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最佳表现状态, 临上场前的自我调整非常重要。运动员此时还可以活动一下面部表情肌, 避免面部肌肉紧张, 大赛经验欠缺的年轻运动员可能会出现面部肌肉过度紧张。可以采用平静、均匀的呼吸练习, 从音乐中找到自己平时练习的感觉, 也可以通过想象动作, 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 而表现力则是实现音乐灵魂的路径, 是健美操艺术的升华, 竞赛场上的运动员就应是跳动的火花, 让发自内心的激情透过健美操全部释放, 感染观众又超越观众。这迸发生命力的强劲火花将触动现场每一位观众热情, 一套出色的健美操往往引起裁判与观众的强烈共振, 教练员应将独特的设计融入音乐中, 以情悟动, 多听多想多记多练, 就能大大促进表现力的提高。

摘要:表现力的体现无论是在运初动员选材, 动作编排上, 音乐风格上以及运动员的技术技巧和技术动作的娴熟程度上, 都对我们从事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 要出色地完成一套竞技健美操动作, 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运动中的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提出了成套动作的编排技巧是表现力的载体, 音乐是整套操表现力的灵魂, 体能、心理素质是表现力的基础。

关键词:表现力,音乐,体能,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潭海林.健美运动[J].健与美, 1997, 9.

[2]黄俊东.艺术体操专修学生表现力培养的探讨[N].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3, 2.

上一篇:石油项目建设下一篇:人-组织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