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培养

2024-07-29

四化培养(共12篇)

四化培养 篇1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于1985年在连云港市创办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经过20多年建设和发展,淮海工学院已经成为江苏一所有水平、有实力、有特色、有地位的地方高校。2009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评审。学校现有包括海洋学院在内的18个二级学院,设置了包括水产养殖学在内的55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了理、工、农、经、法、管、文等7大学科。2006年水产养殖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水产养殖学专业又获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实践中构建了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学实用化、专业实习生产化、综合实习服务化、毕业论文科研化”的实践教学“四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淮海工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研究成果为例,做一个总结,以期对兄弟农林水产院校起到讨论、交流与借鉴之目的。

1 定位和思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教育先行。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跨长江下游两岸,河湖众多。江苏淡水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千米,水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阳澄湖大闸蟹更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海岸线954千米,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约5100平方千米,近海拥有全国8大渔场中的海州湾渔场、吕泗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如何利用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现有办学经验,主动服务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基于这种思考,本研究形成的实践教学“四化”模式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水产养殖专业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对集约化水产养殖、水产动物病害等内容有全面了解。

2 改革和建设

2.1 成立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按照总体建设目标,制定分阶段、分项目的建设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重点完成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年度教师培训和引进计划以及部分教材和关键教学仪器设备建设。

2.2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四化”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一是紧紧围绕行业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二是适应江苏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和符合江苏作为水产养殖大省、强省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实验教学实用化、专业实习生产化、综合实习服务化、毕业论文科研化”的实践教学“四化”模式。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增加实用性实验项目比例(实验教学实用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水产行业特点,针对改革前各门课实验教学的弊端,如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且简单、分散,缺少综合应用和研究(设计)实验内容,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又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等。将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实验课总学时由改革前的328学时增加到388学时,新增鱼类增养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饵料生物养实验等各12学时,将水环境化学实验、水生生物学实验等由原来的12学时增加到24学时。在实验课内容设计上,增加了综合性应用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在实验室建设上,建设了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海洋生物学实验平台,投资60多万元新建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室,一些实用型项目,如观赏鱼类养殖、饵料生物培养等实验在室内即可完成。通过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实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了科学素质,受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为后续各种实习和毕业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突出专业实习模块,实习内容与生产同步(专业实习生产化),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根据水产养殖行业特点,我们以水生动物育苗为专业实习的突破口,安排虾蟹育苗、鱼类育苗、贝类育苗3个模块,海淡水并重。根据黄海海域海洋生物生长繁育特点,安排8周海水虾、蟹、贝类人工育苗专业生产实习;根据江苏省淡水生物资源特点,安排4周“四大家鱼”人工育苗生产实习。建立了13个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既有以江苏海洋水产研究苗种繁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位于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实习基地,也有长江沿岸的淡水养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了海、淡水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中,海水育苗生产实习历时8周,以虾蟹育苗内容为主,兼顾贝类及海水鱼类育苗。实习地点以赣榆沿海为主,赣榆县是我省水产养殖大县,沿海地区有近300家海水育苗厂,育苗水体约60万立方米。其中,中华绒螯蟹苗种年产量达20万千克;东方对虾苗种年产苗量逾30亿尾;梭子蟹苗种年产约2亿只,销售范围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的沿海地区。淡水实习主要是集中在长江沿岸的育苗厂。实习安排与生产同步,学生参加育苗生产全过程,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专业实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培养和提高了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掌握了初步的管理能力,为今后就业和创业积累了经验。同时,结合专业实习,依托我校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54站),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海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和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工种的从业证书,具有双证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新增综合实习模块,送服务到基层(综合实习服务化),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利双赢水产行业的季节性很强,7~8月份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水生动物生长旺盛、病害增多、水质易恶化等,正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好时机,但以往由于是暑假学生不能亲临生产一线,理论知识无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大三结束的暑假(7~8月份)安排了4周的综合生产实习,把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环境化学、贝类增养殖学、海藻栽培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使学生对集约化水产养殖、水产动物病害等内容有全面了解,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还能为养殖户提供水质分析、病害诊断等技术服务,深受养殖户的欢迎,达到了教学和养殖生产互利双赢的目的,真正做到送科技下乡。

(4)毕业论文以研究性项目为主(毕业论文科研化),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由于我校目前没有招收硕士研究生,很多教师的科研项目需要本科生的参与,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近3年,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学生238人,毕业论文课题数238个,做到了1人1题。全部毕业论文均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完成,80%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为促进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水产养殖系以“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条例”,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指导,来规范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毕业生通过毕业论文,培养了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试验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创业魄力及就业率。

2.3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别课题项目,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4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尤其是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课程建设关系到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质量。制定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是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本专业现有微生物学江苏省优秀课程,生物化学、动物学、鱼类增养殖学、遗传学和甲壳动物增养殖学等5门校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目前绝大多数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面向21世纪的统编教材,50%以上是最近5年出版的新教材。同时,加大双语教学力度。

2.5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研究,近4年,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主持院级教改课题8项,发表教改论文10多篇,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2.6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专家们主要建议增加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多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经济结构特点,海淡水并重,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就业的岗位。

3 成效和收获

水产养殖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四化”模式的构建,对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就业率较高,2006年为95.88%,2007年为96.66%;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在81.38%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在15%左右,已就业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今后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较广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专业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今后,还要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内涵,拓展专业空间,研究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摘要:对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的定位、改革与实践及其经验进行了总结,构建了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学实用化、专业实习生产化、综合实习服务化、毕业论文科研化”的实践教学“四化”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服务社会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认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四化”模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财务处、渔业处.推进江苏沿海地区现代渔业发展的设想[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专刊:91~93

[2]叶立新.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5,15:122~125

[3]吴以桥,杨山,王伟利.基于沿海大开发背景的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30~135

[4]张卫东.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四化培养 篇2

为规范网吧秩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县开展严厉打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解决当前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无身份证上网、超时营业、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本着网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的原则,依法依规对网吧进行专项整治,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区、州、县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净化我县网吧环境为主线,以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超时营业,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铁腕”抓网吧管理,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切实抓好网吧管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工作任务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以“零容忍”的工作态度,采取错时检查、交叉检查、突击检查、联合检查和明察暗访等多种检查方法,重点做好节假日,双休日、学生放学后重点时段的网吧巡查;坚持每周至少进行2次日常稽查的频率,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网吧市场混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成立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奇台县文化体育广播

影视局局长)副组长:龚慧文(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党组书记)

陈树军(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副局长)

成 员:张建军(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副大队长)

赵一成(县文广局新闻出版室主任)

合孜买提(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稽查员)

彭彦琴(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稽查员)

库美兰(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稽查员)

四.具体措施

(一)网吧管理是文化市场稽查的重点工作,为了使网吧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县在网吧管理中实行“四化”管理模式。

1、标准化。根据《行政处罚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局在常规性监管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网吧实际制定出台《奇台县星级网吧评定标准》,组织开展网吧评星定级工作,网吧业主申请,我局根据网吧合法经营、安全、维稳、环境卫生、参加会议培训等进行评定,经局委会审核,分三个星级发放星级牌,达到三星级网吧在年底进行相应的奖励。

2、规范化。一是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严格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文化部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处罚。二是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建设综合管理体系。网吧协会要发挥作用,提高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网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网吧业主承诺书》的相关条款,进行合法、合规经营,建设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网吧依法经营的综合管理体系

3、信息化。一是落实网吧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监管平台对网吧的监控功能。每日观察网吧监管平台上线率、终端数在线率,将此作为网吧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将落实网吧经营管理技术措施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对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网吧,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厉惩处。二是发挥整体联动监管网络作用,加强与公安网监、工商的信息共享体制。积极建立文化、公安、工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情况通报、案件移送、文化监管平台与公安网监平台信息共享制度。

4、常态化。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网吧监督。加强对网吧管理工作的宣传,利用发放宣传单,提高群众对网吧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以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宣传阵地的形式,报道我县网吧管理工作动态,加大对“12318”举报热线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网吧监督。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加强对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培训,除参加州局每年2次的执法培训,我局每月组织不少于两天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案卷讨论;加强对网吧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对网吧业主进行不少于2次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培训,或者以以会带训的形式提高网吧业主法律法规意识;三是坚持例会制度。一季度召开一次网吧业主通报会,表扬守法经营网吧业主,通报批评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经营户,使之成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坚持下来。四是加强日常监管。文化市场稽查大队采取错时检查、随时抽查、凌晨两点行动等方式加强对网吧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是否持身份证上网、是否有接纳未成年人、是否存在超时营业现象、消防是否达标、是否有上网人员脱衣服、脱鞋不文明上网、吸烟和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群 众反映强烈、问题较多的,屡教不改、多次出现违法违规现象的网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年初与网吧业主签订的承诺书给予严厉处罚。五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加强与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的配合,集中力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六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公布“12318”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在新闻媒体、网吧、公共场所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违规网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有严重违法违规活动的网吧予以曝光。建立健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的作用。

(二)加大对网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处罚力度。依据《文化部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规定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行处罚:

1、对一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以及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或由于接纳未成年人引发重大恶性案件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对一次接纳2名以下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30日;一年内2次接纳2名以下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3、对连续3次(含3次)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30日。

(三)严格实行对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年审制度。经营户进行年审时,必须客观准确的提供年审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对不按规定履行年审的,在采取书面催告或警告处罚后仍不履行审核手续的,由原发证机关注销登记。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户,在责令限期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年审,网吧有电脑终端数的变化、网吧地址、法人变更等情况的,要求网吧业主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才予变更。网吧实行请销假制度,一次请假为6个月,一年不营业的,也没有经营场地的,注销该网吧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措施,确保网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执法责任。强化责任意识,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原则,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责任到位。

3、提高应急能力。健全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遇到突发性事件,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领导。

附.奇台县星级网吧评选条件及标准

奇台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

2015年5月15日 奇台县星级网吧评定条件及标准

一、必备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不接纳未成年人入内;

3、不利用公众信息网络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4、不制作、下载、复制、查阅、发布、传播反动、迷信、暴力、淫秽、色情等影响社会秩序、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害信息;

5、不利用计算机进行赌博活动;

6、不利用电脑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7、不经营非网络游戏;

8、建立必要的巡视和检查制度,对上网消费者浏览不良信息的行为及时以制止;

9、落实实名上网登记制度并记录相关信息;

10、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营业期间,网吧安全管理系统必须正常在线运行,年内因擅自停止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而被公安机关查处的网吧不得参与星级网吧评定;

11、不超过国家规定营业时间营业;

12、《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意见书》、《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审核意见书》、《营业执照》等证照齐全,悬挂得当。在醒目位置悬挂由市文化局统一制作的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牌;

13、网吧内每台电脑必须安装有文化主管部门指定的“净网先锋”管理软件,并按要求在线运行;

14、网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电气设备经检测合格,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5、增减网吧机器台数、变更网吧名称、经营地址、法人,必须向文化主管部门申报;

16、服从文化、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的管理和检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做到合法经营,评比的年度中,无违法经营被处罚记录。

二、标准

1、管理好:证照齐全、各类制度完善,并悬挂上墙;内部管理规范、安保人员到位、消防设施齐全,及时填写日常巡查记录。

2、经营好: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无接纳未成年现象、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无顾客投诉现象)全年未被行政处罚过。

3、配合好:积极参与管理部门安排的各类学习、培训及会议活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4、环境好:各类硬件设施精良,场所内部环境舒适、卫生整洁、各类物品摆放合理有序。

5、服务好:工作人员主动热情,能够使用礼貌用语。

三、创建步骤

创建活动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0日,分动员、考评、打分、公示、授牌表彰五个步骤进行。在全县网吧中评选出5家,年终进行表彰奖励,每年评选一次。

1、动员宣传阶段(1月1日至10日):向网吧业主宣传创建 “星级”网吧的标准和目的。

2、考评阶段(1月1日至12月30日):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按照“星级”网吧考评标准全年对网吧进行考评。

3、打分阶段(12月1日至10):创建小组对网吧,通过调 查了解、实地查看的方式最后进行综合打分。

4、公示阶段(12月11日至15日):由文广局对评选出的网吧、进行为期5日的书面公示。

探究实验有“四化” 篇3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要想有效、自主地完成探究实验,可从“四化”入手,即:选材生活化、步骤灵活化、设疑曲折化、反思印象化。

1、选材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以显微镜教学为例,可以因地制宜选材观察,在认识自然的兴趣激发下,练习操作显微镜。

在小学,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开启微观世界的大门;初中,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金鱼尾部毛细血管,增进“细胞——组织——器官”的层次概念;高中,观察DNA、RNA的分布及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深入到亚细胞水平,学习了显微镜相关技术,如样品的处理。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及特点、使用方法书上都有,观察对象却是多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身边事物观察,如河沟、水缸中的微生物、丝瓜、月季、牵牛花的表皮及表皮毛等附属物、马齿苋叶的表皮等,练习使用显微镜。

2、步骤灵活化

美国教育家波丽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探究实验的步骤更具开放性,更灵活。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旧版必修一实验七“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及选修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步骤具体,而新版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只有资料和提示,由“我说你做”变成“你想你做”,更重学生活动。

该实验的整体思路清晰:让可溶性淀粉和唾液稀释液在冰水浴、室温、热水浴下反应同等时间,用碘液检测淀粉剩余量,观察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但操作时,同学们方法各异。加酶液时,方案有:①各组淀粉液和酶液在量取时即混合。②先量取好三组淀粉液和酶液于不同试管,再同时混合。可看出,第②项更易控制各组反应时间相同。温度处理时,方案有:①三组淀粉液和酶液先混匀,再用不同温度处理。②淀粉液用不同温度处理,再各加室温下的酶液。③淀粉液、酶液都先用不同温度处理再混匀,保持各组温度。其中,第③项更能保证从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温度。通过讨论不同的方案,同学们主动思考,不仅会“怎么做”,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

3、设疑曲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课堂上观察了冰水浴、室温、热水浴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先似乎是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大。而思考后,有人质疑:高温不应破坏酶结构吗?难道唾液淀粉酶耐高温?或温度不够高?提到温度,大家又活跃起来:碘易升华!于是先把热水浴的试管用冷水降温再滴碘液,此时溶液一下变成深蓝了。这一细节在讨论步骤时我故意没提示,以让同学们体会一下“置身庐山,峰回路转”的心情,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和追根究底的科学态度。

4、反思印象化

探究实验,不是“师说生做”、固定思维的模式,而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上会有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反思每次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师生不仅对当堂知识加深印象,也能延伸课题,对总体纲要有所印象。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有的同学见酶液不多了,就加了些蒸馏水,稀释后的酶液也有同样的结果,据此可引导大家课下再设计实验探讨酶的用量,验证酶的高效性。这正是:以生为本挖资源;教学相长提师能。

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可以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是普通中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完成教学目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学会分析思维,从而富于想象、敢于创造。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着教与学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是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知识的接受者与运用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最简捷的途径、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和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材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体现着教师的具体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如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以及新的发现法、探索法等等。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应该坚持启发式、加强直观性,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反映出生物学的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把生物学这门与人类生活、生产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化培养 篇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离不开一支适合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师。而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本属于地方性院校, 多为新建本科院校组成, 师资主要表现为稳定性不容乐观、学科带头人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学术科研水平不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一定难度等问题[1]。为此, 本文立足于皖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型”师资的培养与评价机制, 这对我国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都具有促进作用。

二、“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传统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 它承担着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 他们的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甚至综合素质都相对较弱[2]。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行业型人才, 它注重学生宽广先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 以及相应的科技推广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等。由人才培养目标可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能力, 重视自身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具备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 重视自身对新知识、新工艺的主动适应。为此, 皖西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界定为“教育教学能力强, 产学研结合、资政咨询、服务社会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强”的“双能型”目标。在此目标下,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 确定教师培养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教师个体的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和形式。

三、“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一) “结构化”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至少应包括教师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能力和研究能力, 直接关乎着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有数据表明, 21%的教师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29%的教师不能随环境条件改变教学方法, 58%的教师忽视了教学艺术和方法的研究, 56%的教师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 43%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等环节的调控能力低下, 66%的教师不善于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3]。

基于此, 皖西学院建立了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见图1) , 将需要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教师分为新进教师、青年教师、传统专业教师和其他教师。新进教师的培训形式为岗前培训和网络课程培训, 相应提升基本素养与知识结构;青年教师的培训形式为导师制、名师大讲堂及相关赛事, 相应提升教学技能;传统专业教师的培训形式为单科进修, 相应提升专业转型发展能力;其他教师主要参加企事业培训和国内访学, 相应提升研究能力;从而形成“证书培训→提高培训→成熟发展”的一体化培训体系。譬如在提高培训阶段, 两年来为35周岁以下、且担任中级职称不足3年的158名教师配备了导师, 以加强其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学、科研、工程 (社会) 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每年分别评选10名优秀科研导师和教学导师, 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以促进导师制工作的更好开展。在成熟发展阶段, 两年来遴选13名传统专业教师单科进修, 10名教师国内访学。

(二) “项目化”推进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建设

科学研究能力是人们开展科研活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领, 具体包括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 缺少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 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无法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的变化, 无法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 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不强。

皖西学院推进教师项目化建设, 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科研院所及企业为平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体制, 促进教师参与产品研发及技术开发,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产学研合作能力。一是加强省级人才称号专家的引进和培育, 彰显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两年来分别引进省部级专家3人、培育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 并为此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 依托霍山石斛区域资源优势, 形成一支从事中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团队。同时出台政策, 要求每个专业柔性聘用一位在对应学科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公认的客座教授, 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科技合作和团队培育。二是努力打造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平台, 锻造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具体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共建,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42个, 其中联合地方共建平台12个;启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首次获批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4人;深入推进博士工程, 将科研启动经费提高到20万元;等等。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产品研发与工程实践。

(三) “社会化”推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仅体现于自身的服务社会能力, 还体现于通过“校地”合作, 增强自身专业实践, 推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进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后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如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与教育学院便规定教师每学年至少两周的企业工作时间, 以此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更新技术与知识,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任职一定年限后, 必须辞去教职, 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若干年, 有了最新的工作经验后再返回学校任教, 这样才可获得终生教职聘任[5]。

为此, 皖西学院启动“123”专项行动推进教师社会化建设, 即每批次利用1年的进修期, 围绕“双能型”教师的2个能力定位, 选派30名左右教师赴国内大中型企 (事) 业单位进修 (挂职) 。三年来, 选派了59名教师赴企 (事) 业单位进修锻炼, 选派了49名教师赴企 (事) 业单位挂职锻炼, 其中33名教师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立项资助, 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产学研项目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四) “国际化”推进教师国际交流能力建设

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推动着教育交流的国际化。选派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出国研修, 能学习和借鉴国外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能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 提高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能力;能参与项目研发, 优化课程体系及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两年来, 皖西学院选派了12名教师赴国外大学研修;10名教师赴国外暑期语言进修。

四、“双能型”师资队伍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的“双能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进行公开、公平、客观的评价, 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也是应用性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要。建立评价机制要立足“双能型”的两项能力定位。一要把握目标评价结合分类评价进行, 要根据学科专业及教师个人兴趣的发展实情, 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承担的任务不同, 在评价其教育教学能力 (包括实践教学能力) 的同时, 选择性地评价其科学研究能力或社会服务能力。二要把握校内评价结合校外评价进行, 具体由学生、同行、专家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由企 (事) 业单位、能力拓展的业务主管部门评价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三要把握定量评价结合定性评价进行, 在具体考核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的同时, 既要考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质量, 更要考虑师德师风情况, 对于有学术道德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教师, 应坚决予以“一票否决”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完善各种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的规章制度, 将制度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 进而反哺教学。同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制订“双能型”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资政咨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管理和创业指导能力的认定标准, 完善以能力评价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凌明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0) :53-54.

[2]潘懋元, 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5) :35-38.

[3]李春燕, 林海, 袁虎廷, 等.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4) :83-85.

[4]郭健.论高职院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 2010, (15) :47-49.

“四化”提升专卖管理 篇5

随着专卖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对于我们早已熟悉的专卖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迅速转变观念,适应专卖管理工作新形势,确保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双到位。而只有做到以“市检人性化、走访差异化、办案规范化、服务多样化”为原则,扎实开展日常专卖管理工作,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升专卖管理。

一、市检“人性化”。市场检查是对零售户进行日常管理的常规方法,通过市场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好市场的净化。但是,市场检查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或多或少会影响零售户的正常经营活动,导致部分零售户对烟草专卖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因此,市场检查突出“人性化”,即在不影响专卖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对零售户不必要的检查,确有必要检查的,也尽可能不“扰民”,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对相关违法信息和线索的收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确保在少检查的基础上,也能彻底的打击违法活动。

二、走访“差异化”。减少对零售户的检查,并不意味着放松对零售户的管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零售户实行“差异化”走访,提高了走访的针对性。这也是我们收集相关违法信息和线索的一条途径。对平时一贯守法经营的零售户,我们可以和他们唠唠家常,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要关心他们,并勉励他们继续守法经营;对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零售户,则突出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也通过沟通和一些及时必要的帮助,获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坚定守法经营的信念;对经常违法经营的零售户,也真诚相对,通过诚心诚意的交流,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通过感化,使他们能够主动放弃违法经营。

三、办案“规范化”。案件查处是烟草专卖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震慑违法经营卷烟行为、提高市场控制力的一项重要手段。由于案件查处涉及立案、调查、告知、作出处罚决定、送达等多项法律程序,稍一疏忽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案件查处中要严格按照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标准进行操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各项规范案件处理的工作制度,确保案件处理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避免案件查处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四化”培育先进文化 篇6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公司在中国铁建主体文化引领下。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聚化于气”入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发展战略、两个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培育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为公司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动力。公司及公司党委先后获得总公司先进工程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蚌埠市文明单位合肥大建设先进单位和合肥大建设十大风云企业先进称号。

升华理念内化于心

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先进的文化理念升华并内化于心,才能融入职工观念之中。内化于心重点是“培育一种精神”。即:培育“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中铁建人的精神,促使职工树立不断超越、敢于领先的观念。为了摆脱生产经营困境,我们曾展开了一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大反思。2005年前,安徽公司经营亏损,总产值仅1个多亿,与集团内领先的公司相比差距悬殊。落后明显。可差在哪里?又怎样去消除这个差距?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关键是缺少先进企业文化引领,必须解决与消除长期困扰在企业中的“企业吃惯国家大锅饭、职工吃惯企业大锅饭”的旧有观念束缚,解决干部与职工“同床异梦”的问题。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帮群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什么喊了30年还在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市场化,可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发展机制、发展意识、发展动力仍停顿在计划经济时代,还在“等靠要”,碰到困难怨老天不帮忙、怨领导不扶持、怨群众不听话、怨下属没本事,就是不怨自己、不反思、不学习、不敢试、不敢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要从领导班子开始。

总经理周光民提出了“八个反思”:第一,不是队伍能力太差,而是企业运行机制僵化;第二,不是我们没有制度,而是执行力太差;第三,不是确定目标太远大。而是我们信心不足;第四,不是对手太强大,而是我們自卑感太强;第五,不是业主太挑剔,而是我们服务意识不到位;第六,不是市场太强大,而是我们的管理太粗放;第七,不是员工期望太高,而是我们关心沟通不够:第八。不是企业知名度太低,而是我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不够。

“八个反思”无异于一枚炸弹。炸掉了领导的思维定势。它提示大家:企业“变”,先要观念变、意识变,市场不同情弱者,市场不相信眼泪,“拿到订单才是硬道理”。只有自己救自己才能求生路。“八个反思”就是八个课题,公司先后研讨了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机遇和人力资源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诸多课题,有效统一了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思路。

正是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内化于心”的教育过程,使精神力量转化为了物质力量,公司员工从困境中奋起。用拼搏与汗水打出了中铁二十四局名气,实现了在合肥大建设由中标1项工程变成十几项工程,由最初的5000多万元合同额,变成了超10亿元的大订单。同时,公司利用两淮煤矿“煤”和“电”崛起的良机,又在十多个工程项目竞争中接连取胜。扩大了公司在两淮矿业建设市场的份额。公司还在芜湖、铜陵、蚌埠、淮北等市政建设上陆续夺得订单,并有力地挺进山西、山东,打开了省外市场。公司经营承揽和生产工程量由2005年的2亿元。到2006年夺得了“双5亿”,到2007年实现了“双10亿”,到2008年突破了“双18亿”,企业由当初的全局“倒数第一”跨入“第一方阵”,列入安徽省建筑业50强第19位。

立标塑形外化于形

企业文化外化于形,就是通过树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环境氛围,以此熏陶激励全体职工。

外化于形着重做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项目视觉文化。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几十万元进行项目文化建设,按照中国铁建企业识别系统规范手册要求统筹规划,精心部署。一次到位,全面推进,使每个项目都成为中国铁建文化的一个展示场、每个员工成为中国铁建文化的展示者。二是项目行为文化。项目部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职工既有价值观念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充分展示中铁企业的精神风貌。三是项目特色文化。在认真贯彻中国铁建主体文化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和特点。培育项目文化理念,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群,如: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环保文化、礼仪文化等。

公司文化建设与文明工地创建有机结合,在承建的金寨路三标工程中,不仅创造出快速、优质、高效的第一墩、第一垮、第一柱,并且在街道两旁架设起了数百米长的彩色保护栏,美化了施工环境,实现了文明环保施工,展示了安徽公司的形象。公司施工的合肥长江路。号称“安徽第一路”,是安徽省省委、省政府驻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项目部聚集智慧,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建成了安徽“精品第一路”,受到了省市媒体的争相报道。

规范管理固化于制

公司通过制度化管理。使文化理念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形成“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环境塑造、管理推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

公司在推进企业文化项目落地的同时。着重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安全、质量、成本管理等动态管理体系。公司汲取先进公司经验,相继出台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经营开发中心管理办法》、《项目责任成本实施细则》等20多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完善逐级负责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据可查。

在推进制度落实上,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做到善始善终。如:公司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了多项监管制度,并与“工程优良、人员优秀”的双优活动相结合,多年来没发生重大的经济犯罪和严重违法案件。

公司还严格奖惩,每年拿出15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经济管理、文化宣传等奖励,促进了各项管理上台阶。公司先后获得总公司财务先进单位、审计先进单位、局“责任成本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环境优秀施工单位、安徽国税A级纳税信用单位、建行AA级信用单位荣誉。

注重实效聚化于气

“聚化于气”就是凝聚企业的合力,增强人的志气,营造良好的风气。实现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聚化于气需要人才强企。公司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积蓄能量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拴心留人。公司以“万里长征”精神,到10多个省市寻觅人才;同时,完善“赛马”机制,创新出一套“一帮一结对子、内外业兼修同发展”的青年人才培训新模式,并按照人才培养“131”计划,通过上下努力,使一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3年来,公司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147人,无一人跳槽。并有17人走上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5人走上公司机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岗位。

“聚化于气”需要营造活力,聚集人心。公司党委开展的“四先两创”和“项目党组织示范点”创建活动,在“固本强基抓建设、同心协力铸精品、攻坚克难创双优”上产生了动力。公司还通过长年不断的寓教于乐文化活动和“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金秋助学、扶贫帮困”的送温暖活动,使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催人奋进的人文精神,在充满自豪、快乐和幸福感中激发起了新的工作活力。

评剧表演的“四化” 篇7

关键词:评剧,表演,歌舞,流派,生活,创新

评剧是中国戏曲中重要的剧种之一。评剧的表演艺术是整个评剧的中心, 是“角儿的艺术”的重要艺术手段。剧作家的剧本、导演的构思与计划, 全都依靠演员的表演得以具体体现。没有表演艺术, 评剧就没有真正的艺术生命。

那么, 评剧表演艺术到底有哪些美学特征与艺术要求呢?根据笔者多年来评剧表演艺术的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考, 我认为主要是“四化”———歌舞化、流派化、生活化、创新化, 本文就分层次谈一谈评剧表演的“四化”。

一、歌舞化

歌舞化是包括评剧表演艺术在内的所有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清代国家大师王国维给戏曲下的定义就是:“戏曲者,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给戏曲文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第64页)

评剧表演的歌舞化, 是与生俱来的, 这种歌舞化, 又具体体现评剧表演要素——“四功五法”上面。所谓“四功”, 指的是唱、做、念、打;所谓“五法”, 指的是手、眼、身、法、步。其中的“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 既包含“武打”, 也包含“舞蹈”。也就是说, 评剧的唱、做、念、打 (舞) 是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突出的特点, 就是载歌载舞的歌舞化。即唱、做、念, 完全在舞蹈中进行, 形成“无舞不歌”、“无歌不舞”的形态。

由此可见, 歌舞化的确是评剧表演艺术的首要审美特征与艺术手段。

二、流派化

同所有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一样, 评剧表演艺术也以流派化作为重要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手段。

流派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美学特征与艺术亮点, 也是各个戏曲剧种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流派”, 是“艺术流派”的简称, “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 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页)

中国戏曲的流派, 多以该流派创始人命名。例如评剧的“白 (小白玉霜) 派”、“新 (凤霞) 派”、“韩 (少云) 派”、“马 (泰) 派”、“魏 (荣元) 派”等等。

流派以师徒形式代代相传, 不断丰富, 不断发展。因此, 评剧表演各行当, 要达到成熟的高度, 就必须宗法流派, 所谓“无派不流, 无派不传”,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新派”, 素以清新俏美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其传人有谷文月、刘秀荣、王向阳等人, 代代相传, 彰显出评剧表演艺术不断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生活化

生活化也是评剧表演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手段。

所谓生活化, 指的是贴近生活,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评剧表演艺术的生活化, 与本剧种的总体风格的通俗浅显的美学特征相匹配。

众所周知, 评剧发源于河北冀东, 以莲花落、蹦蹦等民间曲艺与民间歌舞为母体, 又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等音乐和表演艺术发展而成, 逐渐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各省, 成为北方的一个大剧种。但是, 比起京、昆大戏来, 评剧仍属于“民间小戏”范畴, 并且“三大 (小旦、小生、小丑) 戏”为主要标志。其剧目也以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为主, 如《花为媒》、《刘巧儿》等等。因此, 评剧表演艺术必须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不能走“曲高和寡”之路。

四、创新化

创新化也是评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与艺术手段。

创新是包括评剧表演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没有创新, 便没有发展, 艺术就会走向衰亡。即使“流派”的传承, 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已有的流派中创造新的流派。

课堂朗读需要“四化” 篇8

一、朗读目标需要明确化

目标决定人们实践的努力方向, 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堂上的朗读, 需要老师对朗读训练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并能把这种认识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每一次朗读的要求。可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往往目标含糊。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你来读一读!”在这些统领性的提示与要求下, 学生常常是为读而读。长此以往, 学生的朗读能力非但没有提高, 连朗读的兴趣也失去了。

其实, 课标对朗读的要求很明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这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初读课文的时候, 我提出“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在理解词语的时候, 我提出“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这个词”的要求;在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我提出“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的要求;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 我提出“你就是XXX, 读出他的个性来”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上, 我把朗读目标细化到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 非常明确地提出每一次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 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明显增强, 朗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朗读指导需要艺术化

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常常会走进一个误区, 那就是把朗读训练与语言的理解、感悟和体验相互割裂, 过分强调了朗读的手段和技巧, 忽视了朗读的整体功效。他们有的在圈出重点词语理解后, 指导学生哪里要重读, 哪里要轻读;有的在划出重点句子后, 指导学生哪里要上扬, 哪里要下抑;有的在朗读自然段时, 指导学生哪里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哪里要读出悲伤的语气等等。这种生硬机械的朗读技巧指导, 缺失了学生真正的情感, 学生如何能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呢?

三、朗读方式需要多样化

小学生发声器官、视力、注意力等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 简单机械地重复, 学生容易疲劳厌倦, 使读的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朗读效果。所以, 语文课堂上需要讲究朗读的方式。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按音量大小划分, 有轻声读、诵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为略读、详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按思维能力划分有自由读、带着问题读、悟读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角色读、男女读、分组读、快速读、表演读等, 此外还有教师的范读、领读、引读等。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 不一而足, 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在检查学生朗读的质量和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时, 宜用指名读;在引领学生读中体会文章层次时, 宜用引读;在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时, 宜用自由读;在学生读得不到位时, 宜用范读指导;在学习对话式文本时, 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在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 宜用齐读……教师应根据需要, 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过程, 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让它们各尽所能, 维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四、朗读评价需要多元化

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的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评价也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的朗读, 可以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 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 要防止矫情做作。”可见, 朗读评价的内容需要多元化。“你读得很流利, 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有节奏, 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得字正腔圆, 还注意到了轻声的读法, 真好!”“边读边做动作, 你真成了那颗调皮的小水珠了。我们向他学习, 也来读一读。”这些多元化的评价语, 对朗读技能和技巧作了精确分析, 让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假以时日, 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朗读评价的主体也需要多元化。评价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朗读中自评和互评, 这样既能使他们在朗读评价中提高语言能力, 也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提高朗读的水平。多元化的朗读评价, 不仅仅让学生了解了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 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坚定了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四化”构建导向系统 篇9

随后, 围绕现在医院建设中存在的导向系统误区和北京市卫生局出台的导向系统试行规范的利与弊, 李源直率地就如何构建科学性和观赏性兼具的导向系统向记者谈了她的看法。

标准化:提倡三级导向

李源介绍说, 北京的医院导向系统试行规范很突出的一点是它倡导的三级导向的理念。医院导向系统分为三级, 一级导向是户外导向, 二级导向是建筑内部的分流和索引, 三级导向是位置标识。三级互为说明, 共为一个整体, 协助患者快速、自主的到达目的地;每一级下面又有很多分支, 各个分支要求不同, 医院建筑都应该具备且确保功能性。它能让医院建设者去思考导向系统的系统性。

“比如说, 它能告诉建设者, 首先户外要有一级导向, 协助户外行走的患者快速到达门诊楼、医技楼、科研楼、住院楼等不同的功能区;进入建筑内部后, 要有明确的索引和指引, 还要有位置标识引导人们到达相应的科室。我们在实地考察医院导向系统中发现, 很多医院有指明内科诊室、医保办公室、卫生间等位置的三级导向, 一级和二级导向却严重缺失。”

关于导向系统, 李源认为, 很多医院管理者对它的理解存在偏差。李源强调了普及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她说公司正在着手编写《医院导向系统实施参考手册》, 以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她提出了关于导向系统的独特定义, 并指出了许多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常见误区。

“导向系统是一个系统的、大的概念。导向系统译为wayfinding system, ‘way’是道路的意思, ‘finding’是寻找的意思, 意味找路系统。所有建筑都涉及找路的问题。我给你打一个比方, 就拿世博会来说, 所有的公共信息, 无论是电视, 电台, 纸媒, 实物等能协助参观者更好的畅游世博园, 这些信息载体都是导向系统的一部分。对于医院空间而言, 导向系统是以解决建筑内外环境使用中迷失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综合考虑医院建筑的设施特性、空间特性、使用者特性, 利用综合视觉识别策略, 借助不同信息载体的整合呈现, 是构建空间同使用者之间沟通桥梁的系统工程。”

在工作中李源发现, 很多医院建设者忽视导向的系统性, 将其单纯等价为标牌, 一味地追求高档次的材质和工艺的复杂, 但在进一步的设计和安置过程中, 却不太在意其位置和大小的合理性, 没有综合考虑到楼层的高低, 光线的强弱, 人流的走向以及楼道的宽窄等等, “标识是导向系统中承载导向、指引等必要信息的呈现物, 标牌只是众多标识的一种。”

她向记者介绍, 在国外医院的导向系统设计中可以看到气球、石头、布料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标识的指向、索引、信息提示的功能, 它们已经突破了传统标牌的材质、尺寸、形状等定义。“无论是规范, 还是医院建设者都亟待突破对标识的局限思维, 明白标识是导向系统信息的载体, 是导向系统极具多样性的一部分;不能单纯局限于规范各种不同的标牌, 也不能拘泥于规范中对标牌规格关于尺寸、形状、角度的规定。”

系统化:多强调普适性

“北京的医院导向系统标准对很多规格进行了细化要求, 按照这些规格, 我们所设计的标识方案很多都不符合标准, 但却美观又实用。为什么非要317×757的规格呢, 我们就不能把它做成圆的、竖长条的、切割成风帆型、屋型等异型吗?其实这都是可以的。楼道为什么非要用悬挂标识牌呢?若楼房层高为两米是不提倡用悬挂标识牌的, 立地牌、贴牌或者雕刻字上墙都能很好规避层高偏低的情况, 这种统一要求不具有广泛适用性。”

李源随后将北京的医院导向系统试行规范中关于户外系统的相关规定套用在一个户外导向系统上检测规范的可行度并谈了她的看法。

“我们看户外导向系统这一条:‘道路及建筑导向标识、各单体建筑名称标识采用立地式或贴墙式两种方式。立地式外形尺寸规格范围为:高 (1800mm~2400mm) ×宽 (500mm~900mm) ’”。

“拿我们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做的设计来说, 它的户外空间很大, 道路非常宽敞, 建筑物比较高大, 我们在设计时, 它的户外立地导向标识的高和宽都远远超过了这个规范中的最大值。应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好比在一个村庄里, 主干道只能通行大卡车, 街道平时多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人, 街道窄、人群行进速度偏慢, 如果在这个村里竖立一个麦当劳的户外标识必然不用和北京三环边的麦当劳户外标识等高。”

“你可以想象, 对于一个步行的人与开着时速80公里的汽车司机而言, 事物在他们眼中停留的时间不同。要想事物在不同行进速度的人眼中停留的时间相同, 事物的尺寸、造型和颜色要求必然不同。一般来说, 周围建筑物的高度、所处道路的宽度、行进人的速度、与周围环境的风格和造型协调等, 这些共同决定了标识采用什么样的尺寸、造型和颜色。”

李源希望, 作为行业规范, 更多地应该提炼一些总领、概括、通用性强的功能要求, 比如要求标识醒目, 要求标识视野和视距的选择尊重人体工程学, 要求医院加强三级导向系统的完备性和系统性, 而诸如色彩等要求还是不要太具象比较好。

科学化:安排明确信息点

李源在很多医院新建的门诊大厅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即使大厅标识非常多, 水牌、索引贴牌、吊挂指引样样俱全, 可是患者还是感到无所适从, 在一大堆指示面前迷失方向。

李源认为, 人在空间迷失的主要原因是丧失合理的空间参照物。而科学有效的导向系统能够利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有效的信息呈现手段, 强化空间中的视觉参照, 使人确立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 解决患者的迷失问题, 这是导向系统实施的核心价值, 设计者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

李源拿出一张白纸, 用笔勾画了建筑中常见的3种通道形式, 简单清晰地介绍了信息点配置最基本的原则。

“图中的DP (Decision Points) 位置, 我们称之为关键决策点, 当人们处在这些点位时, 需要判断行进方向, 在这些DP处应安排合适的标识, 并配置合适的信息, 方便行人做出行进决策。第一张图是丁字路口, 当人们处在这个位置时, 他有三种行进选择;第二张图是十字路口, 有四个方向可以选择;第三张图增加了两部电梯, 人们在选择平面通道的同时还需要选择垂直通道。”

李源从电脑中调出了一张住院楼的平面图, 简单扼要的介绍了导向规划的三部曲:“首先在图纸上标注人流动线;其次是根据人流动线配置相应的信息点;第三, 根据信息点配置相应的标识类型和内容。”记者看到图中密密麻麻标注的各种彩色小方块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标识种类。“在做标识规划时, 宜采用的原则是:标识的位置要准确, 功能要明确, 方向和尺寸要合理。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解决患者在空间的迷失问题。回到刚才我讲的现象, 标识应该做到该有的地方有, 不该有的地方没有, 并不是越多越好。”

李源说, 北京的医院导向系统试行规范并没有提出相关的理念, 这是一个遗憾。这有可能会导致医院建设者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标识设置的位置、方向甚至是尺寸大小。往往很多医院会花大力气建造一个大楼, 却忽视了导向系统的重要性。建设者从工程立项到建筑封顶到内装, 一直都跟进这个项目, 日以继夜地趴在图纸上研究建筑平面图, 他们当然对大楼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科室布置等了然于胸, 但是对于就诊患者, 他们需要在陌生的空间中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对应的科室, 就需要精准的导向系统了。医院建设者应有更多的换位思考, 或者请专业的设计公司提供专业设计, 竭力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便捷的导向系统。

个性化:综合考虑3特性

“在注重信息的准确、合理的引导的同时, 我们还坚持视觉的艺术性。”李源在电脑上点开了一个医院案例。

随着鼠标的点动, 李源给记者呈现了一组精美的导向系统设计。有些用色大胆, 有些造型别致, 有些图案奇绝。

“有人或许会质疑:‘医院就是看病的地方, 做这些花哨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啊?’说直白点, 如果标识只需解决指路的功能性, 那么拿油漆在木牌刷几个字, 然后钉在墙上就行了。但那样做首先是不能满足耐久性、耐腐蚀、易清洁等要求, 还存在识别度不高、与内装风格不符的问题, 更谈不上美化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了。在导向系统中加入设计元素是医院‘人性化’的题中之意。”

高效管理,须从“四化”做起 篇10

制度管理人性化

在许多学校里, 一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紧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大都源于管理者的胸襟和眼界不够开阔, 太过本位和主观, 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从不关注教师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比如, 大多数学校都是执行签到制度的, 教师偶有迟到或缺课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 一律按照死的规定去对教师们加以惩罚, 势必会引起教师们的不悦和反感, 进而也就打击和破坏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但是,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 放下领导者的架子, 从侧面去了解或主动走进教师群中去倾听, 那么, 我想解决问题的效果可能就会大相径庭。

不同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也不同, 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难免经常会存在些许失误或困惑, 如果作为管理者的我们不去尝试和他们沟通, 而总是站着自己预设的立场上去“兴师问罪”, 那么, 就只能会让自己变成教师们熟悉的“陌生人”。但是, 如果我们尽量把每一位教师都当成管理的起点, 对每一位老师的生活和工作都施以人性化的关注和管理, 领导者的亲和力就会在教师的心目中凝聚。

专业提升科学化

学校要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需要打造一支过强过硬的名师队伍, 而名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理念与专业技能。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我们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如何科学地引领教师们专业的提升与发展?这也是我们进行学校管理的关键。在以往, 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 导致了我们只能“闭门造车”“摸着石头过河”, 造成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现如今,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教师订阅相关的报刊, 倡导他们多读书, 读好书, 以此来武装和充实教师们的头脑。另一方面, 我们还可以建设校园网, 鼓励教师们上网查阅信息, 制作和积累优秀课件设计、优秀教学案例, 创建特色资源库, 尽力满足教师们外出参观听课、参加学术活动和培训活动的需求。引导学校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服务, 当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果时, 要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有推广价值的, 要在全学区推广应用, 并主动向有关部门及教育刊物介绍推荐。

工作情趣健康化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的学校教育过程中, 教师们时刻饱受来自既要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又要咬紧学生学习成绩不放松的双重压力。这种长期的工作超负荷使得教师们每日里颇感疲惫和精力憔悴, 身体的长期透支使得老师们的健康状况提前亮起了生命旅途中的红灯。由此可见, 教师们要学会不断地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 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我们应该尽量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去删减一些低效的教学常规检查, 还教师们多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时间。鼓励和倡导教师们走出办公室, 走向操场, 走进娱乐室, 一起放松心情, 增强体质, 为以后的工作积蓄充足的干劲和精力。

荣誉待遇阳光化

大众餐饮的“四化”建设 篇11

主流餐饮业的发展有四个趋势,均来自消费者主要冲突的变化。

餐饮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改变引起的。消费者主力人群的变化,消费者主要冲突的改变,导致对餐饮关注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高大上”的东西人们已经不在乎了,相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推进,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我认为目前主流餐饮业的发展有下面这四个趋势,而这四个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来自消费者主要冲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大众化。整个餐饮业的格局朝大众化餐饮又跨进了一大步,这是所有变化的前提,也是消费者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冲突。现在的消费主力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年轻人多了。年轻人变成了主力军,而互联网时代又是一个后喻时代,中老年人接触新东西比年轻人慢,所以现在要是出去吃饭,都是年轻人挑地方,带着老人去了。年轻人对价格更加敏感,没钱,又想吃好的。他们对信息的攫取能力强,谁家多少钱,还没出门他们就知道了。所以,餐饮的变化首先解决的是年轻人的第一个冲突:想去好地方,但又不想花大价钱,好吃不贵还有面儿。

第二个变化,模糊化。模糊化的意思是,整个餐饮的很多界限不明显了,消费者一次可以体验到很多东西。这解决的是消费者的第二个冲突,时间的冲突。城市化生活把这些白领的空余时间压缩再压缩,好不容易到周末才能出去吃个饭,体验一下。所以他一次性需要多种体验,相反对界限就越来越不在乎了。你不是正宗川菜、正宗杭帮菜也无所谓,只要你做出特色就买单。还有的连是不是正经吃饭的都不在乎了,不仅要好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玩,如果能吃又能拍照炫耀,那便再好不过了。但是这种体验性有个问题,好奇心是有限的,透支了以后就很难重复消费了。

第三个变化,明星化。城市化生活太单调,吃点什么东西总有讲究,味道当然重要,但是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吃到肚子里面去。这解决的是城市生活平淡与戏剧化的冲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就像韭菜似的,一茬一茬的明星往外冒,餐饮业也是。当然,这个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战术,可以用故事引来大量的关注增长,但是否能起到长期的效果,还在于餐厅本身的生命力。在这里,想特别说一个餐厅,西贝。它的明星化就做得很好,首先是改名,把自己叫作莜面村,用莜面成为自己的当家明星,然后借势《舌尖》,把明星请进家门,用小钱起到了大效果。

第四个变化,健康化。客观地说,这个变化是一直存在的,在每个时间段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不同,但是认识在逐渐地加深。十年前我在策划真功夫的时候,就提出了营养的概念,叫作“营养还是蒸的好”,就是抓住洋快餐的痛点,站在对立面。很多消费者很在意这个的,油炸食品嘛,对身体确实没什么好处。到了今天呢,健康化的追求依然还有,而且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很严重。所以,首先,有消费者关心你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健不健康。西贝也说,牛羊肉、五谷杂粮都是大草原的,潜移默化就给消费者一种很健康的感觉。

这些都是消费者的冲突,而且会随着消费者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而变得越发明显。因为中国人对健康的理念还在不断地变化和成熟,所以,如何站在未来看现在,抓住机会,就看各位豪杰的功夫了。

数学课堂应彰显“四化” 篇12

一、学习新知应彰显“转化”

新授课是数学课堂模式的主要形式, 在这些新授课的课堂教学里学习数学新知是每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重点, 那么在传授新知时教师怎样把新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氛围中传授给学生呢?我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充分地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参与教学, 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 这样学生接受新知就很轻松,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保障.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内角和》这节教学里, 我们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而在学习四边形以及多边形内角和时则是把多边形分割为多个三角形, 进而把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加以解决.又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则是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加以学习然后得到新的结论.像这样的教学例子很多, 几乎每节新授课都或多或少的出现,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的彰显“转化”, 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方法.

二、例题教学应彰显“变化”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例题教学是每节数学课必须安排的教学环节之一, 例题的选择除了应突出本节或本章的知识重点之外, 还要突出解题方法与解题策略, 怎样才能突出这些知识与方法呢?我想通过彰显例题的变化,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 中的例1:

如图, AB=AD, ∠BAC=∠DAC, △ABC和△ADC全等吗?为什么?

变化一结论变化如把“△ABC和△ADC全等吗”改成∠B和∠D相等吗?为什么?

变化二问法变化如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变化三图形变化如图把原图1变换成图2以及图3, 你觉得现有条件够了吗?如果不够你觉得应该添加一个什么条件?

这样通过例题的一题多变,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每节数学课堂教学都能彰显例题变化教学, 那么数学课堂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课程标准》目标的落实.

三、解题思路应彰显“优化”

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时, 往往会出现一题有多种解法, 对于多种解题思路, 学生往往花的解题时间有多有少, 这一点在考试当中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考试时间有限, 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考出最理想的成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密切关注这个问题, 也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解题思路的优化训练, 这样做到平时有准备, 考试学生就会得心应手,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 中这样一道例题:

解方程x+3-x (x+3) =0.

分析此题的解法多种, 具体如下:

方法一原方程化简为x2+2x-3=0后, 运用配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方法二原方程化简为x2+2x-3=0后, 运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解;

方法三原方程可变形为 (x+3) (1-x) =0, 即运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

虽然本题有多种解法, 但是此题运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最为简单.如果我们的教学当中能注重对一题有多种解法进行方法的比较, 即优化出最佳的解题方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化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像这样的例子教材中经常出现,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抓住这样的机会, 彰显教学的优化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问题题组应彰显“类化”

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转化、变化、优化, 还要把一些问题进行归类与比较, 也就是把一些问题进行类化, 这样会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用方程解决问题 (5) 这一节课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组.

问题一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 甲单独做需20 h, 乙单独做需12 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 h, 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完成, 甲、乙两人合做的时间是多少?

问题二甲开汽车从A地到B地需2 h, 乙骑摩托车从B地到A地需3 h.如果乙骑摩托车从B地出发往A地, 1 h后甲开汽车从A地往B地, 那么甲出发多少时间与乙相遇?

问题三甲、乙两人检修一条1000 m长的煤气管道, 甲每小时检修100 m, 乙每小时检修150 m.现在两人合做, 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有关“工程”的问题, 然问题背景有所变化, 但是本质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的策略方法一样, 都是抓住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问题组我们把看似不同的问题“同类化”, 这样学生在类化教学的过程中便能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一类问题上,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一篇:与子宫肌瘤的鉴别下一篇: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