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精选12篇)
冲击波治疗 篇1
摘要: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乳糜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的17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治愈, 1例无效。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乳糜尿
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于2007年12月引入体外震波碎石机,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同时,至2009年10月,对28例乳糜尿病人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确诊为乳糜尿,其中10例伴有乳糜血尿。男15例,女13例。年龄24~71岁。病程1个月至27年。有1例为行大隐静脉属枝与腹股沟淋巴结分流手术后复发。经膀胱镜确定乳糜尿来自左肾11例,右肾17例。全部病人均未查到血丝虫,但既往确诊有血丝虫病史19例。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月~1年8个月。
1.2 方法
治疗前常规行腹部超声检查,排除碎石禁忌症,查血、尿常规及尿乳糜试验,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定位确诊,50岁以上患者查心电图。采用经膀胱镜输尿管逆行插管,必要时间断注入12%泛影葡胺以显示肾盂形态和肾门的准确解剖位置。使用国产ZL-502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工作电压11~12.5kV,超声动态观察下冲击肾门区域2000~2500次,避免反复冲击肾血管。治疗后嘱低脂饮食1个月,辅用抗生素及止血药。每周复查尿常规和乳糜试验,连续4周。
2 结果
按连续4次复查尿乳糜试验阴性为治愈标准。21例 (75%) 治愈。失败4例 (14.3%) ,首次治愈后于3~8个月复发者2例,于1年后复发者1例,复发者2例接受进行第二次冲击波治疗后治愈,失败4例改手术治疗后治愈。
3 讨论
乳糜尿的发病机理虽仍在探讨中,但淋巴管动力学紊乱是乳糜尿发病机理的学说却是长期以来选择外科治疗方案的根据。各种手术方案都有较好效果,也都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很难再次行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碎石原理是冲击波作用于结石后产生了压力、张力、空化三种效应的结果[1]。冲击波对组织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冲击波能量相关,即包括输出工作电压和冲击次数两个因素。观察冲击波对肾脏造成的损害,主要发生在皮髓质交界处,如弓形静脉的破裂。这种损害可以通过吸收和纤维化方式修复[2]。研究证明高能冲击波可引发目前已发现的最强内源性血管收缩物质--内皮素 (ET-1) 的异常增高[3]。因此,我们推测,冲击波治疗乳糜尿正是利用这种对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当肾门周围受到冲击波冲击后导致该部淋巴管也发生收缩、水肿,而后通过吸收和纤维化方式修复,结果使肾门周围通向肾盏和肾盂内的破损淋巴管闭合或动力功能恢复。
为了预防因冲击波引发的组织损害,根据文献报道认为,国产碎石机工作电压限于16kV以下,冲击不应超过2500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不应少于一周,以利组织恢复[4]。本组应用国产ZL-502型碎石机,工作电压仅11~12.5kV,冲击次数2000-2500。显然是较安全的。按治愈标准连续4周尿乳糜试验阴性,对失败和复发病例的复治时间间隔4周以上,方法不变,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为微创治疗,总结28例治疗和随访结果,有以下特点: (1) 创伤小、治愈率高; (2) 可以重复治疗,危险性小; (3) 治疗时间1~2h,无需住院; (4) 费用少。我们认为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乳糜尿外科治疗的有效辅助方式。
参考文献
[1]孙西钊, 叶章群.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及其发展与现况.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8, 13:473-474.
[2]夏同礼, 梁丽莉, 孔祥田, 等.体外冲击波对肾脏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4, 15:292-294.
[3]李黔生, 方玉华, 靳风烁, 等.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时ET-1释放及mRNA表达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19:519-521.
[4]周惜才严泽军陈志强等.不同能量冲击波对猪肾近期病理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8, 13 (4) :247-250.
冲击波治疗 篇2
文中对存储装置采集的异常冲击波信号进行峰值压力提取.数据通过频谱分析后,采用凯泽窗滤波和平移压力基线的方法进行处理,有效滤除了自激振荡和高频噪声,对比同距测试点冲击波压力峰值,两者一致,有效提取了异常超压的.峰值压力.
作 者:尤文斌 丁永红 王宇龙 YOU Wenbin DING Yonghong WANG Yulong 作者单位:尤文斌,丁永红,YOU Wenbin,DING Yonghong(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
王宇龙,WANG Yulong(中国兵器工业软件工程及评测中心,北京,100089)
刊 名:弹箭与制导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年,卷(期): 29(6) 分类号:O384 关键词:冲击波 存储测试 CPLD blast wave stored testing and measuring CPLD
冲击波治疗 篇3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大致以下几个原因:增生组织压迫,颈椎内外失衡,颈椎间盘变性,局部炎症刺激。笔者对入院治疗的160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冲击波疼痛治疗配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组采用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实验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4—7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9年。实验组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8年。
1.2 诊断依据。
1.2.1 临床表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患侧肢体呈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发酸,发软。
1.2.2 查体。见颈部肌肉紧张,颈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旁压痛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1.2.3 X线表现。两组共160例,均拍摄颈椎正侧位片及左右斜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凹消失,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等病理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以点针灸、推拿、拔罐加冲击波疼痛治疗,对照组仅以针灸、推拿、拔罐治疗。
2.2 针刺。主穴颈椎夹脊穴,配穴,临床随症加减,头晕头疼,加四神聪、风池、外关、太冲;上臂麻木疼痛,加曲池、肩髃、手三里等,针刺颈椎夹脊穴时,针刺呈45度角,深刺至椎骨,患者有麻胀触电感则已不施手法。肩髃、手三里强刺激病人有放射感,留针20分钟出针。
2.3 拔罐。出针后把罐拔在颈部夹脊两侧,病灶部位和压痛点重拔,局部充血,皮下轻微淤血时,取下。
2.4 推拿法。揉法、拿法、三指捏法,在颈部两侧交替应用,重点推拿患侧及患椎,使紧张的肌肉放松,推拿10分钟。每个病人的治疗时间约40分钟,每日针灸、拔罐。
2.5 冲击波。(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厂家STORZ MEDICAL AG)部位同针灸推拿部位,总次数8000次,强度2.3,时间约20分钟。对照组每个病人的治疗时间约60分钟,每日针灸、推拿一次,拔罐隔日一次。实验组在對照组基础上加冲击波治疗,每周两次,3-5次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仍有不适感;有效:症状、体征缓解,但仍有轻微的头晕手麻,需继续治疗者;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作评定。实验组:痊愈52例、显效4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93.3%,(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尚无定论,每个椎间盘及邻椎体、骨突可视为一个运动单位,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任何一个运动单位紊乱,会影响其邻近运动单位。颈椎病的椎体骨刺,曲线异常、椎间盘变性,关节失稳以及钩突关节退变,几者之间相互影响。其病因:气滞血瘀而成。颈椎病诱因很多,以劳累受凉发病者多见。笔者使用4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①针灸通经。针刺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解决较深部位的疾病,它能使经脉疏通,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②拔罐止痛:拔罐法是中国传统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局部负压导致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淤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③推拿调和气血,推拿能协调针刺和拔罐的,调和疏通气血,解除疼痛或局部治疗引起的紧张,达到舒筋理气的作用。④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是一种通过物理学机制介质(空气或气体)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该设备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治疗探头的定位和移动,可以对疼痛发生较广泛的人体组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冲击波可以来改变伤患处的化学环境,使组织产生并释出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同时冲击波可以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道,此外,冲击波引致内腓肽的产生,降低患处对疼痛的敏感,以上几种机制针对伤患的合成作用,可以对患者疼痛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通过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和减轻患处的炎性反应,冲击波治疗同时促进组织的康复,其机理包括松解患处钙质沉着,减轻水肿及增加组织的机械负荷。冲击波治疗的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冲击波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且其产生疗效的时间短于一般治疗,很多病人都是做完治疗后如释重负,立刻见效,值得在疼痛治疗中推广。此外,颈椎病的治疗,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外,还要使患者注意正确姿势和体位,避免突然或大幅度扭转颈部及长时间低头工作,避免着凉,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洪溪屏,陈理进,蓝琳友等.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02):100-102
[2] 薛秋菊.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30例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1):51-52
冲击波治疗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6例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肩周炎62例, 肱骨外上髁炎35例, 跟痛症 (足底筋膜炎) 42例, 膝关节骨关节病57例。其中男性82例, 女性114例, 年龄35~80岁, 平均52岁。全部196例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A组96例和B组100例。上述全部患者都通过临床症状、体检和X线、CT检查确诊, 均无ESWT的禁忌证。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X线C形臂定位。196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均以痛点定位点为冲击点, 每次治疗选1~2个冲击点, 每次冲击3 000次, A组采用低能量, B组采用中等能量, 间隔1周, 治疗3次。对于难于调整冲击波作用焦点的, 我们自制了水囊加以调整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治疗中还需避开大的血管和神经。
1.3 软组织疾病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的改变情况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划分, 优:症状基本消失,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为0级, 查体原有阳性体征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为Ⅰ级, 查体原有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可:患者仍有不适症状,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为Ⅰ级, 查体原有阳性体征部分消失;差:患者原有症状无改善,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为Ⅱ级, 查体原有阳性体征无减轻。
2 结果
全部病例经1个月~2年的随诊观察,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能级的治疗效果, 两组的优良率比较, χ2=10.33,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ESW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ESW对骨不愈合、网球肘、肩周炎、跟痛症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ESW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 具有很强的压强, 周期性很短, 可在三维空间传播, 冲击波再传导过程中, 最佳的传递介质是水和明胶, 皮肤、肌肉、脂肪等组织同水的声阻接近, 因此对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损伤极小。Rompo等[2]将ESW能级分为三级:高于0.6 mJ/mm2为高能量, 接近0.28 mJ/mm2为中能量, 低于0.08 mJ/mm2为低能量。
3.1 冲击波治疗软组织疾病的原理
(1) 空化效应:冲击波在人体组织内传导时, 因组织内含有小气泡, 气体会在压强聚变的情况下以极快的速度膨胀, 在小范围内产生较高的热量。该效应可起到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 痛觉神经感受器的封闭作用:冲击波对痛觉神经感受器的刺激, 改变了感受器对疼痛的接收频率及其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 抑制神经末梢细胞, 使后续向心冲动无法传递, 因此可缓解局部疼痛[3]。
3.2 体外冲击波疗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常见并发症
ESW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适应证范围: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岗上肌腱炎, 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及 跖筋膜炎等。
ESWT的禁忌证主要包括: (1) 全身性因素:存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安装心脏起博器、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形成、骨质未成熟、使用抗免疫药剂、各类肿瘤患者、孕妇等; (2) 局部因素:感染活动期、皮肤破溃、肌腱及筋膜急性损伤、病理性骨折、萎缩及感染性骨不连, 冲击波焦点位于脑及脊髓组织、肺组织, 以及大血管、重要神经干走行处者, 有关节液渗漏者。
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常见并发症有: (1) 疼痛; (2) 治疗部位局部麻木, 针刺感, 感觉减退; (3) 治疗部位局部血肿形成, 淤紫, 点状出血; (4) 跖筋膜撕裂; (5) 冲击波误伤周围较大神经, 血管; (6) 麻醉并发症; (7) 恶心; (8) 大汗, 头晕[4]。本实验患者部分出现治疗部位疼痛和皮肤小水疱, 都未作特殊处理, 几天后自愈。
3.3 体外冲击波疗法参数的设定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冲击波的不同治疗参数 (能流密度、频次等) 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冲击波治疗中掌握和选择适宜的参数对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现阶段ESWT在治疗骨肌系统疾病方面, 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 在能量级选择、治疗周期长短等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需进一步研究。
3.4 治疗效果评价
ESWT具有促进组织代谢、止痛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在治疗一些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 中等能量冲击波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
总之, ESWT已成为临床治疗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无需住院治疗、治疗无效时仍可选择外科手术来弥补等优点, 尤其对老年人、高风险病人及拒绝手术的病人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 (ESWT) 能量参数变化对软组织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多尼尔Com-pact Delta碎石机ESW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196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低能量, B组采用中等能量。结果:经1个月~2年随访, 196例慢性软组织损伤ESW治疗后A组优良率61.5%, B组优良率83.0%。结论:采用ESWT中等能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ESWT,软组织疾病,能量参数变化
参考文献
[1]Haupt G.Use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in the treatment of pseudarthrosis, tendinopathy and other orthopedic diseases[J].J Urol, 1997, 158 (1) :4-11.
[2]Rompe JD, Kirkpatrick CJ, Kullmer K, et al.Dose-relat-ed effects of shock waves on rabbits tendon achillis.A sono-graphic and histological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 1998, 80 (3) :546-552.
[3]江明, 邢更彦, 白晓东.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 (16) :1099-1101.
冲击波治疗 篇5
然而,从“体验”、“娱乐”等消费理念到产品技术融合,从产品技术突破到功能实现,从功能实现到营销模式的升级,体验化的手机承载的不仅仅是手机技术革新,更是涉及到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和营销模式升级的系统改造,更进一步说,以3G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手机也正是体验和娱乐功能的延伸,通过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解决方案实现手机向个人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的目标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娱乐化和体验化的手机消费带来的产业资源配置与营销理念变革尚在酝酿之中,而索爱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就体验化和娱乐化手机而言,索爱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先锋品牌。从T618的“快享(quick share)”理念到“play now”的下载平台,从K700到志在“产品理念革命”的W800随身听(walkman)手机,索爱完整地体现了娱乐化和体验化手机消费及其营销路线与趋势。以W800随身听手机为例,“基于品牌的产品功能扩张、面向实现的终端消费体验、领先理念的先锋娱乐营销”在一款产品中得到了有效地整合。
功能扩张背后的品牌厚度
对于电子消费行业而言,1956年就出现的Walkman绝对不是一个具有新闻性的产品,然而它的背后却有一个“永远是新闻”的品牌――索尼;同理,对于W800而言,作为卖点的可以与Walkman媲美的完美音质实际上是在手机上实现了又一次的功能扩张――将Walkman的功能传递到手机产品上,索爱实现的这一功能扩张之所以可以成为手机变革的标志性产品,正是因为它背后的索尼品牌及其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优良品质和完美音质。也正是因此,以品牌厚度为基础的功能传递可以将功能的延伸变成体验的延伸和产品的革新。
索爱此前推出的一系列娱乐手机产品都是基于同一个理念,在爱立信拥有的强大手机研发能力成就产品周边功能的比较优势,并保证影音和娱乐功能的充分释放,同时挖掘索尼在娱乐和影音消费中的强大品牌实力以使产品功能延伸成为潜在的消费体验。
实际上,在手机功能与其他电子消费产品的功能区隔愈来愈模糊的产业大趋势之下,索爱的这一路线更显得有声有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拥有了索尼这样强大的品牌后盾,索爱才可能在手机娱乐化的功能传递过程中成功。
面向实现的体验方案
产品设计和功能的升级只是第一步,产品功能与消费体验之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消费体验的实现”,面向实现的体验解决方案是将产品理念转换为消费者认同的体验的核心步骤。
功能的传递和延伸实际上为产品功能和消费体验的实现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技术和产业课题。以影音与游戏功能为例,影音处理技术、运营商合作、资讯平台搭建与消费互动等都是消费体验的前提条件,而体验背后的这些问题正是手机生产商除了产品技术之外的“第二战场”。索爱对娱乐、影音和游戏等与手机消费体验有关的下游产业运营商的控制力和整合潜力让它可以将产品体验的实现作为另一个附加价值呈现给消费者。
以W800为例,“play now”的为基础的体验实现方案保证了Walkman功能的价值最大化,而周边功能的跟进则保证产品面向消费需求的功能完整性,这样一来,W800自然就成了具有附加价值的体验型产品了。
理念先行: 前3G时代的娱乐营销
索爱在2005年将影像、娱乐、商务,特别是数字音乐作为产品设计与功能延伸的方向,这些发展方向实际上是基于3G理念的技术先行。在2.5G的产品平台上将功能延伸带来的消费体验绑定在手机产品上,实现产品功能和消费体验的多元化。
与此同时,娱乐营销则成为索尼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明星、娱乐、影音和互动等手段将产品功能的体验最大化和具像化,将“领先一步(one step ahead)”的效果呈现给消费者,最终形成以消费体验和心理体验的合力。
在体验化和娱乐化的手机时代,索爱的路线正是基于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消费理念创新,并通过娱乐化的营销体验实现产品功能向消费价值的转换。
索爱的路线首先得益于索尼和爱立信的天然优势,索尼对于娱乐电子技术的掌握及品牌实力加上爱立信成熟的移动通讯技术,体验和娱乐的产品路线正是索爱的上上之选;另一方面,索爱对于产品娱乐和体验路线的坚持体现在从产品涉及到终端营销的各个环节上,这一战略也基于索爱对于娱乐和影音产业的潜在整合力。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索爱路线带来的效应并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个功能区隔,而是在营销与产品理念背后对于手机产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巨大震荡。
冲击波治疗 篇6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泌尿系结石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82-01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外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高,属于外科急腹症范畴,据统计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为1%~5%[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泌尿系结石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取石或者排石汤加减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排石周期长,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另外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排除难度较大。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为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方法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是一种治疗结石的非手术方法,无需侵入,免除了手术带来的创伤,临床疗效确切[2]。本研究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50例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50例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肉眼可见血尿或尿检有红细胞,尿中可见砂石同时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全部患者均经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相应部位结石。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375±571)岁;结石部位:肾结石23例,输尿管结石15例,膀胱结石12例;结石直径为06~27cm。
12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手术采用HDESWL-109型B超定位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深圳市海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所有病例治疗前进行全身体检,排除妊娠者、严重高血压病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碎石治疗禁忌症的患者。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以及膀胱内结石的患者注射速尿针或叮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利于输尿管的液体相对充盈;对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术前需行肠道准备,防止肠气干扰超声定位。接受碎石治疗时无需使用麻醉药物和其他止痛药物。
对于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及中段结石患者临床大多采用仰卧位进行碎石,而输尿管盆段、壁内段结石及膀胱内结石患者多采用俯卧位进行碎石。治疗时首先应用B超确定患者体内结石的具体位置,结合B超探测的距离来调整反射器角度、水囊高低以及机上探头的位置,最后将结石加以定位且使水囊与人体皮肤保持紧密接触。将碎石机冲击波工作电压保持在8~12kV之间,冲击次数根据结石大小进行调整,将全部碎石首次设定冲击次数设置为1200次。如发现结石密度较低或边缘模糊,应将冲击次数降低。碎石冲击结束后进行止血,防止术后感染,术后叮嘱患者多饮水并进行适当锻炼,辅助碎石排出。患者术后可使用纱布过滤来收集排出的结石碎屑,观察有无血尿。手术结束后由主治医师对碎石效果及患者其他体征情况进行记录评估。
13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 治愈:肾、输尿管等发病部位的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肉眼可见结石排出,经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等复查,证实结石完全消失;好转:肾、输尿管等发病部位的绞痛症状完全消失,腰腹部仍有酸胀隐痛感等,尿常规显示少量红细胞,经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等复查,证实结石变小或位置下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改善,结石未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治疗效果本组病例中,一次碎石排净者26例,占52%,两次碎石排净者15例,占30%,三次碎石排净者6例,占12%,3例患者经三次碎石无效后改行开放取石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本组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
22并发症情况术后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1~2 d内自行消失;3例患者出现瘀点或瘀斑,未作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另有输尿管绞痛患者1例,给予解痉、利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发热1例,经退热处理后好转。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外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高,属于外科急腹症范畴。在泌尿系结石中单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的发病率均分列前位,其中以单纯肾结石最为常见。肾结石大小参差不齐,小结石为强光点,后方一般无声影,大结石为强光带均伴有声影。据资料显示[4],肾结石通常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肾积水,积水远端存在嵌顿的结石及声影。另外有研究报道[5],输尿管结石多发生于单侧,且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体输尿管的内径上端较粗而下端较细,因此输尿管上段的结石也相对较大,下段结石较小。如怀疑有下段结石时,可在膀胱充盈后通过膀胱做透声窗检出较小结石。
一般情况下对于直径小于04cm的结石可口服排石冲剂将其排出,但治疗周期冗长,且疗效不确切给患者造成很多痛苦。以往采用开放取石手术治疗结石,会造成较大创伤,且一次性取尽结石概率较小,患者病情一旦复发若再次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其难度将大大增加且效果无法预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需侵入,免除了手术带来的创伤,但在远端输尿管梗阻情况下不宜采用。冲击波通过反射体进行一系列反射,与液电介质藕合从而进入人体内并最终聚焦在结石上。随着治疗的继续冲击波陆续抵达结石表面,此时冲击波将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冲击强度,进而对结石表面产生大的冲击,结石表面随即出现破损或者开裂;此时冲击波将穿过结石并继续向前传播时,当冲击波传播到结石的对侧界面上时即会有较强的负压产生,结石内部便出现胀力最终导致结石破碎[6]。冲击波凭借其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聚焦特性在人体内传播时可以连续不断地作用于结石,造成结石出现裂缝或者破损,而整个过程却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任何不可逆的损伤,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采用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疾病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本组病例中,一次碎石排净者26例,两次碎石排净者15例,三次碎石排净者6例,3例患者经过三次碎石无效后另改行开放性取石治疗。待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本组全部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术后5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术后约1~2 d便自行消失;有3例患者出现瘀点或瘀斑,均自行缓解;另有输尿管绞痛及发热患者各1例,对症治疗后均好转。表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华明.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53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11):226-227.
[2]徐红亮.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5(10):405-406.
[3]赵喜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96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5(3):325-326.
[4]宋旻,段启龙.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8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2(3):167-168.
[5]黄国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结石通片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09,5(7):315-316.
[6]殷伟.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324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5(7):332-333.
冲击波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6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直径、结石位置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 并经过B超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泌尿结石; (2)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腹隐痛、尿频、尿急、尿痛、恶心呕吐、血尿等; (3) 排除尿路炎症、出血性疾病患者和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排石汤治疗, 药方:金钱草20g, 滑石、海金砂各15g, 地龙、车前子各10g。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选用ESWL ̄V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 电压设定在4.0~6.0k V (根据结石位置和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 频率为40~50次/min, 每次冲击治疗1000~3000次, 平均2000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尿路造影和B超检查, 确定结石位置, 术前2h禁食, 根据患者的结石位置选择不同的体位, 其中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取仰卧位, 膀胱结石和输尿管下段结石取俯卧位;在碎石前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次碎石时间间隔1w, 排石期间嘱咐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多饮水, 少食生、冷食品。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疗效:显效:结石全部排出,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尿常规检查正常, B超或X线检查未发现结石;好转:部分结石排出, 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 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B超和X线检查发现结石缩小或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B超或X线检查发现结石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2)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血尿、输尿管狭窄、残留结石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 对照组为68.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 对照组为20.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2],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直径<1cm的结石治疗成功率在100.0%;对于>1.0cm的结石可先从结石下端进行冲洗, 然后逐步击碎;对于>2.0cm的结石通常不采用冲击波碎石治疗, 碎石次数过多会造成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对于输尿管末端的结石可结合膀胱镜取石治疗技术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部位等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能够完全击碎结石, 防止周围组织性粘连的发生, 而且能够使结石较好地排出体外。
通过本研究发现,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排石汤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排石汤治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击碎结石, 并发症发生少。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碎石禁忌症, 其中有出血性疾病、尿道梗阻、尿路炎症、肾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患者不宜采用碎石治疗。相关研究表明, 结石的大小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结石越小, 治疗效果越显著, 对于较大的结石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本研究中有1例结石直径为2.0cm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 因而对于结石较大的患者要进行多次治疗, 粉碎成小块后分次排出。
总之,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324-325.
冲击波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 200例,女200例,男女之比6∶1,年龄16岁~65岁。输尿管上段结石410例,中段结石90例,下段结石900例,结石最大2.1 cm×0.8 cm,最小0.6 cm×0.4 cm。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Flying、GE Logz Q-a 200E型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3.0~5.0 MHZ。中科健安KED-2002A型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
治疗前准备:输尿管上段结石当日禁食,前1天尽量少吃产气多渣食物,必要时灌肠;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必须充盈膀胱,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常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压、心电图。
治疗前检查:应详细了解结石所在的部位、大小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上段输尿管结石采用仰、俯、侧卧位,探头沿着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可找到结石;然后经前腹壁沿输尿管走行自上而下纵行扫查,分别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约2 cm左右,追踪观察双侧输尿管腹段;利用膀胱做透声窗观察输尿管盆段有无扩张,最后在耻骨联合上横切扫查膀胱三角区观察输尿管壁间段及开口, 了解有无结石。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见结石的伪声影[1]。
体位: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中下段结石采用俯卧位。
定位:采用粗定位与细定位相结合的方法,上机前利用超声检查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测量结石距体表深度,并在皮肤上做一标记,调节反射体高度、水囊高低,在水囊和探头上涂些耦合剂。患者上机,对准体表标记,适当调整患者的位置、探头扫查方位,使所处的角度与初步定位时探头与皮肤角度一致,发现结石时在B超上打出中位线,并测量结石到皮肤之间的距离,调节焦点深度,定位完成。此时碎石机上显示探头到第二焦点的距离与超声显示器所测得的结石到探头表面距离相同,说明结石所在位置处于超声导入人体冲击波的第二焦点上。
治疗:碎石时工作电压从低能量开始,平稳逐渐调高,切忌心急求快,否则患者疼痛、电极损耗大、也极易分裂成粗碎石形成“石巷”。一般电压8~14 kV,每次冲击2 000~3 000次,每200~300次左右定位1次,实时监测结石的位置,保持结石始终处于第二焦点上。尤其输尿管上段结石仰卧位碎石时,患者呼吸幅度大,结石运动幅度大,采取腹部捆绑加压适当限制膈肌的运动,并嘱患者呼吸速度尽量均匀,使用呼吸同步放电,则可增加冲击波击中结石的机会。碎石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排石药、止血、利尿、扩张输尿管,并嘱患者多饮水、多运动,以跳绳、跳楼梯效果较佳。
3 结果
输尿管结石1 400例,定位准确率为98%,治疗成功率为97%,其中5例因结石周围息肉样组织包裹碎石失败,2例因重度肾积水、肾功能差、泌尿少,碎石后石块难以排出。
碎石后效果判定:结石形态改变、松散、拉长或结石内有裂缝,后声影不明显,患者排尿时有异物感并在尿中发现碎石颗粒。但笔者曾发现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后,不见结石形态改变,而后碎石粒排出,说明输尿管碎石后不一定立即松解,看上去像一个整体,而后经过尿液的渗透冲刷作用,碎石粒将逐渐分解排出。
4 讨论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2]。患者主要症状是疼痛、血尿、肾盂积水,甚至丧失肾功能。体外碎石已成为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手段之一,由于超声无放射性损害,可以对碎石过程实时监测,减少盲目冲击对邻近组织的损伤[3],更加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碎石成功率,安全、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
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过程中, 患者体位对准确定位及碎石效果有很大影响。因碎石机冲击波波形固定, 相应改变患者体位, 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当横突与结石冲击波源重叠于垂直线, 治疗时采用患侧转位30°~40°左右, 躲开椎体, 减少冲击波能量衰减, 提高碎石率。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应尽量减少肠道对冲击波衰减作用, 对于无法避开骶骼骨的结石, 采用俯卧位姿势, 应用压迫带固定结石的位置, 以利于提高碎石效果。
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年龄、体型、结石大小、部位、脆性、结石周围的间隙、嵌顿时间长短、冲击波波形、次数等。一般而言, 年青、体型瘦、结石小、脆性高、结石与输尿管之间存在间隙, 则碎石效果好。对于结石在输尿管停留一处少于6周或结石直径小于1 cm、密度低、不均匀边缘毛糙, 一般原位一次碎石即可成功。
总之,体位冲击波碎石是治疗尿路梗阻及缓解症状的良好手段,经超声引导,利用声像图对全程进行监控,随时调整第二焦点位置,精确定位,从不同方向、不同体位对结石进行轰击,达到充分粉碎结石之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 我院行B超引导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 400例。结果 定位准确率为98%, 治疗成功率为97%。结论 超声引导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可实时监控, 减少盲目冲击对邻近组织的损伤, 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超声引导,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纯正, 徐志章.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18.
[2]陈康宁, 李文平, 徐学军.泌尿结石[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1-2.
冲击波治疗 篇9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肯定。现将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使用ESWL术配合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262例患者,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2例, 男142例, 女120例, 年龄17~75岁, 平均36岁。肾结石58例, 输尿管结石204例, 双肾结石7例, 肾伴输尿管结石15例, 结石直径0.5×0.5cm~1.9×0.6cm。
1.2 方法
在ESWL治疗前均经B超或腹部平片 (KUB) 检查以明确结石位置及大小;未用麻醉及止痛药。采用HK ESWL-109型B超定位碎石机进行治疗, 根据结石的位置, 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冲击电压为11~14kV, 冲击次数平均2500次, 平均时间30min, ESWL后配合消炎、利尿及体位排石等方法, 观察有无碎石排出, 7~10d复查B超, 根据结石情况可同时进行复震。
2 结果
2.1 本组262例, 248例成功, 总成功率94.
66%, 其中一次成功161例, 一次成功率61.5%;两次成功75例, 两次成功率28.6%;三次及三次以上成功12例, 成功率4.5%, 3例无效, 2例行钬激光取石, 1例保守治疗。
2.2 并发症
(1) 血尿: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2~3d后可自行痊愈。 (2) 皮肤红斑:是水囊与皮肤耦合不完全所致,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3) 肾绞痛:少数患者会形成石街, 如出现此种情况, 应停止治疗, 并由泌尿科医生按常规方法处理。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以及由此产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发明被誉为是20世纪三大医疗新技术 (CT、MRI、ESWL) 之一。由于ESWL具有定位准确, 排石效果佳、损伤小、痛苦少等特点, 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1]。
泌尿系结石的自行排出受以下因素影响[2]: (1) 结石的位置、成分、及大小:中下段结石受骶髂骨影响, 对ESWL效果不佳;易碎的是感染石及尿酸石;<2cm为易。 (2) 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二狭窄处气体遮挡明显, 影响输尿管蠕动。 (3) 局部组织的感染、水肿:结石嵌顿时间较长, 与周围组织粘连, 包裹, 碎石后不易排出。本组行钬激光取石的2例患者均为与周围组织粘连, 包裹, 取出的为已击碎的石头。其中提高输尿管结石上方的静水压力和减少结石部位的阻力是结石排出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过对262例患者的观察, 笔者认为ESWL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及碎石后应抗生素治疗, 防止局部黏膜炎性渗出, 肉芽组织增生、包裹或继发感染。 (2) 多饮水, 输尿管结石可多运动, 尽可能输液, 保证充足的尿量, 以利于结石及时排出, 观察尿液是否含有结石沉渣。 (3) 应住院治疗, 定期复查B超, 一般7~10d, 了解结石及肾积水的情况。 (4) 我院结石科自拟的中药排石方, 有利于碎石后肾及输尿管损伤的修复及结石排出。 (5) 体位排石, 尤其是下肾盏结石患者术后应取侧卧位或倒立位, 侧卧位患者臀部垫高, 与床面呈60°角, 同时叩击患侧肾区, 以利于碎石的排出。
综上所述, ESWL疗效肯定, 治疗中正确掌握碎石机的操作技术, 选择适当的病例, 注意碎石后的排石过程, 以便更好的提高其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韩海, 李逊, 吴志坚.ESWL治疗原位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原因及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 (6) :475-476.
冲击波治疗 篇10
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很多保髋治疗的方法,但疗效多不确切,许多患者最终进展到晚期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防止股骨头坏死进一步恶化并塌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们也一直在追求有效、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法。
体外冲击波治疗术(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最早在1980年应用于治疗肾结石,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声波达到碎石目的。1986年,Valchanov等第一次将ESWT应用于治疗假关节,其想法是破坏假关节交界处坚硬的骨质同时保留骨皮质,目的是保留骨皮质中的成骨组织和血管[5]。1995年ESWT开始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操作简单、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安全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以下就ESWT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1体外冲击波的物理性质及其机制
冲击波( shock wave,SW) 是一种从正极到负极的高压强、短周期的特殊机械波,频率在几周 ~ 几兆周,并且其传播速度与压力成正比。SW兼具声、光、力学等特性,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符合声学原理,在不同密度物质中的声阻抗和传导速度不同,会在界面产生应力作用。仪器负极的水分子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变构,产生大量气体并形成气泡,同时气泡内压力迅速增高,随后气泡内气体迅速增温并发生爆裂,产生球形SW和喷射气流。SW具有光的传播特性,在不同介质之间会产生吸收、折射和反射现象,故而可以通过特定的半椭圆球反射体将冲击波机械聚焦,经水囊内液体传递,作用于病患局部[6,7]。
2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
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SW主要有液电式、电磁式和压电式三种,其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研究时间较长的是液电式治疗仪[7]。应用SW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治疗仪正负电极之间产生的能量通过机械波的形式汇聚于靶组织,ES WT的疗效主要取决于SW的压力,高能量SW会导致细胞结构不可逆的改变,低能量SW可诱导细胞膜的变形和细胞器与细胞质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到细胞核的转录与表达[7],随后细胞核产生的蛋白、生长因子及一氧化碳等都能激发一系列生物学过程[8,9]。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阶段多数学者认为组织的再生与血管的再生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对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探讨如下: a) ESW是有着极高压力和速率的机械波,能够在液体和软组织中传播,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电阻抗改变的位点,如骨 - 软组织交界面,在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多重交界面冲击波能量得到反射与吸收并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 应,表现为对 细胞产生 不同的拉 应力和压 应力[8,10],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使细胞发生弹性变形,冲击波治疗正是通过这种能量的吸收引发骨生成和血管生成效应[10,11,12]。b) ESWT能够诱导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生物合成效应,同时增强骨的力学性能,它能够引起一过性的骨髓损伤,但有利于疏通闭塞微细血管, 松解关节软组织的黏连,这可能与合成效应有关[10,13]。c) ESWT能够诱导骨钙蛋白的产生和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内皮型一氧化碳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 等的释放,TGFβ1刺激骨髓基质细胞向骨母细胞及骨皮质细胞的分化; VEG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和改善血液供应[8,9,14,15]。因此体外冲击波能够增加血管生成以及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这都能够有效地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6,17]。e) ESWT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 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及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导[12]。
综上所述,ESWT是通过液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达到裂解硬化骨和促进骨与血管再生,使坏死灶得以消除。
3体外冲击波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临床观察
近20年来,临床上一直没有建立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对于其疗效也没有统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体外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较好。Ludwig等[18]报道了对22名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 the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 分期,患者的股骨头坏死为I期至Ⅲ期。 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6周、3个月、6个月和一年行MRI检查、髋关节Harris评分( 100分) 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10分) 。其中14名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有效组) ,8名患者考虑对ESWT治疗有抵抗( 无效组) 。 术后6个月的结果显示8名对ESWT有抵抗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值从8. 7分改善为8. 4分,而14名治疗有效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值从8. 4分改善为2. 0分( P < 0. 001 ) 。在髋关节Harris评分中也可观察到同样的趋势,8名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值仅从33. 3分增加为34. 7分,另外14名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值从48. 3分增加至88. 9分。 通过MRI检查发现在有效组中有4名患者完全康复,6名患者股骨头供血不良的面积明显减小,4名患者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无效组中6名患者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1名患者供血不良面积增大,1名患者排除。此外,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无太大差异( P > 0. 05) 。本报道证明ESWT可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Kusz等[19]在2012年的一篇前瞻性报道中也证实了ESWT对ARCOI至Ⅲ期的患者有明确疗效,经治疗后患者髋部疼痛症状减轻,Harris评分提升。虽然两篇报道均证实了ESWT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但两者采用的体外冲击波强度、数量及时间都有较大区别。在Ludwig[18]的研究中患者接受频率为0. 5 Hz,能量密度为25. 5 m J/mm2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以股骨头坏死区域及相邻骨质为冲击点共冲击4 000次。而在Kusz等[19]的研究中每位患者通过X线确定4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接受1 500次频率为4 Hz,能量密度为0. 4 m J/mm2的冲击波治疗。现阶段尚无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用法用量的明确规定,但给我们以后的研究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明确ESWT对股骨头坏死有效后,有学者将ESWT与其他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Wang等[20]报道了4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 57髋) 的治疗情况,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23例患者( 29髋) ,采用ESWT治疗; 第二组包括25例患者( 28髋) ,采用髓心减压合并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随访中,ESWT组疼痛评分的平均值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值均优于手术组( P < 0. 001) ,ESWT组在每次随访中股骨头坏死灶面积的平均值较手术组都有明显的减小( P < 0. 001, 0. 003和0. 040) 。Wang等[20]认为与髓心减压合并带血管腓骨移植术相比,ESWT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更好。随后对这48例患者进行了为期8至9年不等的随访观察,并于2012年报道了其随访结果[21]。报道显示ESWT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8或第9年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例分别为3% 、10% 和24% ,手术组分别为21% 、 32% 和64% ; 在不同时期,ESWT组患者髋关节疼痛评分与Harris评分都优于手术组患者,并且股骨头坏死面积有减小趋势[22,23,24]。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邢更彦等[22]报道了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 180髋) 的治疗情况。这些患者男性8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35岁,均为ARCO分期ⅢA期之前,分为空白对照组( 22髋) ,单纯ESWT组( 45髋) ,单纯干细胞移植组( 34髋) ,ESWT + 干细胞移植组( 79髋) 。 术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股骨头塌陷率。结果显示,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组在Harris评分中明显优于单纯ESWT组( P < 0. 05) 和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组( P < 0. 05) ,联合疗法组在3年时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结论为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上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在Wang等[23]2008年的一篇研究中报道了对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鸡尾酒疗法,即联合应用EWST、高压氧疗和口服阿伦磷酸钠治疗后4年的随访情况。随访结果显示,这4例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P < 0. 001) ,MRI检查显示4例患者股骨头骨髓水肿和坏死灶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但分期没有改变。Wang认为鸡尾酒疗法可以减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随后Wang等[24]的另一篇研究中,4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A组包括25例患者,采用ESWT治疗; B组包括23例患者,采用ESWT治疗,并且术后口服阿伦磷酸钠70 mg/周,持续一年。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上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灶范围和骨髓水肿都有改善,认为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与是否合并阿伦磷酸钠治疗无相关性。
Wang等[25]还进行了以下研究: 对39例均为ARCO分期I期至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ESWT进行治疗,其中实验组15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对照组24例患者,对术后所有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MRI检查进行随访。实验组有12% 的患者最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为14% ( P = 0. 802) ; 术后两组之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有无合并SLE的股骨头坏死患者,ESWT治疗的生物学疗效是相同的。
4ESWT应用现状及展望
ESWT作为一种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操作简便等特点的治疗方法,在过去20年间对跟腱炎、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的治疗都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近期ESWT的临床应用已扩大至髌骨软化及早期骨关节炎,并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得到广泛认可[26,27,28,29,30,31,32,33]。 回顾现已报道的ESW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的临床观察中,可得出结论: 这种物理疗法对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股骨头坏死其疗效都是肯定的,并且相较于其他保头治疗方法( 髓心减压合并带血管腓骨移植术、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 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医院周期短等优点。而随着MRI和CT技术的迅速发展,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评估有了可靠依据,这无疑将促进体外冲击波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得到不断地发展及拓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思路[34],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已经接受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但是在应用ESWT特别是高能SW治疗股骨头坏死时,需要准确定位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并且可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因此借助一些影像学方法来定位非常必要。现阶段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三种: a) 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疼痛点定位; b) X射线定位; c) B超定位。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由于定位方法的不同,其治疗结果相差很大[35]。 如何科学定位,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冲击波治疗 篇11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结石;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21-02
笔者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中西医缓急通利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0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9例患者中,男73例,女36例;29岁以下25例,30~39岁31例,40~49岁23例,50~59岁18例,60岁以上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7岁,平均40岁。左肾结石19例,右肾结石27例;左输尿管结石26例,右输尿管结石31例,双肾结石11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例,膀胱结石1例,后尿道结石1例;病程最长者2a,最短者ld;结石在0.5cm以下者43例,在0.6cm~1.0cm者46例,在1.1~1.5cm者12例,在1.6~2.0cm者5例,2.1cm以上者3例。合并肾积水轻度57例,中度29例,重度6例;1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
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症见:腰腹隐痛或绞痛,部分患者伴血尿或恶心呕吐,并发感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所有病例都经B超、X线腹部平片或经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2.1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在x线或B超定位下,使用白云山BYS-V型冲击波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取俯卧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均取仰卧位;工作电压在8.6~10.5KV之间;冲击次数视患者的耐受性而定,一般在2500次~3500左右,不需麻醉。
2.2综合疗法
2.2.1中药治疗 采用三金排石汤治疗,药物组成:金线草30g,海金沙30g(包煎),生鸡内金20g,石韦30g,车前子30g(包煎),瞿麦20g,王不留行20g,滑石15g(包煎),冬葵子15g,淮牛膝15g,川芎15g,甘草6g。随症加减:尿急、尿痛、伴尿道灼热者加木通、蒲公英;湿热盛加苍术、黄柏;便秘加大黄、枳实;绞痛甚加元胡、白芍;腰痛重加续断、杜仲;胀痛明显加川楝子、乌药;恶心、呕吐加法半夏、砂仁;气虚者加黄芪、潞党参;肾阳虚加仙灵脾、菟丝子;肾阴虚加女贞子、枸杞;结石较大者加威灵仙、穿山甲。以上药物用冷水煎服,每日4次,每次服200ml,每日服1剂,疗程1~2周。同时嘱患者多饮磁化水,以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
2.2.2西医治疗针对血尿及并发感染者可用抗菌素静滴,疼痛者以西医解痉镇痛药等对症治疗。
2.2.3电针治疗采用普通电针机,先弱后强,留针15min。选穴:肾俞、膀胱俞、委中、三阴交等。每天1次。7d为1疗程。
2.2.4运动治疗碎石后嘱病人多卧床休息,1天后方行运动治疗。肾结石在下极者嘱其做床上倒立并用轻手法拍打结石部位(高血压患者不宜)。肾结石在上极及输尿管结石患者嘱其做单(双)腿跳跃运动或跳绳等,(注意:跳跃时需以足跟落地,以增加震动感,但高血压及脑部有疾患者不宜)。并嘱患者经常以双手掌拍打腰腹之结石部位。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结石经B超或X线摄片检查阴影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石经B超或X线摄片结石部份排除;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结石经B超或X线摄片检查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治愈47例,好转57例,无效5例,排净率为43.12%。
4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等范畴,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日积月累,煎灼尿液,尿中杂质凝固,结为砂石。
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结石是由于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泌尿系的异常聚积而形成结石,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机理。不论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理、结石的性质、种类如何,一旦结石形成,均会损伤泌尿系粘膜,造成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结石粘连、嵌顿,甚至尿路梗阻、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病理变化。尿路结石与梗阻、感染三者可互为因果,易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出现肾绞痛、血尿、肾盂积水时,排石就成为治疗的重点及难点。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能使患者结石碎裂,形态改变,密度降低,体积减小,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因其非侵入性接触的特点,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疗效高、可重复进行的优点,易被患者接受,是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首选疗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冲击波量的大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碎石术后“石巷”的形成。对多发性肾结石应按照先输尿管,后肾脏的原则,先碎有梗阻、影响肾功能的结石,后碎无梗阻的结石;对同一部位需多次碎石治疗者,要避免造成叠加损害,不同部位的碎石治疗,一般间隔4~6d左右,同一部位的治疗应间隔1~2周左右。
缓急通利之冲、松、攻法能增加输尿管的蠕动,可疏缓肾、输尿管之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微循环,对结石引起的局部水肿、炎症、粘连、嵌顿有抑制和松解的作用,并能扩张输尿管内径,大幅度增加尿量,有利于结石在尿液的冲刷中下降,从而加快结石的排出。
运动治疗: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能有效地驱动结石的下行运动,并在碎石及缓急通利治疗的基础上,顺利、快速地排出结石。
治疗泌尿系结石应碎石与排石并举,辨证与辨病互参,中西药同用,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系统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及中西医缓急通利综合疗法,方能迅速排石于体外。
总之,上述治疗方法按时间顺序,针对不同的环节,经综合全面的应用,起到一个共同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排石率和结石排净率,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安全性好,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冲击波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187例来我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年龄13~70 岁 (平均36±13.2) 岁, 男112例, 女75例。均经我院泌尿系超声和X线检查, 临床确定无碎石治疗禁忌证, 以术后排出碎石标本确诊。其中, 输尿管上段结石79例, 中段结石37例, 下段结石71例。临床表现:腰、腹突发性剧痛, 伴放射性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有不同程度血尿;超声表现:多有不同程度肾积水, 结石梗阻以上部分输尿管扩张, 显示结石强回声光斑。
1.2 方法
治疗前先了解肾功, 结石部位以下有无梗阻。常规进行超声或X线及尿常规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为防止肠气干扰, ESWL术前一日服用缓泻剂, 于次日清晨禁食水 (急诊除外) 。输尿管上、中段结石采用平卧位, 输尿管下段结石采用俯卧位, 膀胱适度充盈。治疗电压为3.0~10kV, 冲击波次数为1600~1800次。ESWL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和无创血压监护。放电次数依据结石大小、硬度、部位、冲击后监视器观察结石裂解情况而定, 一般输尿管结石不超过4500次。治疗中冲击波电压自小而大逐步上调, 以不超过10KV为准。冲击频率为每分钟60次左右。结石大小5~10mm106例, 10mm以上58例, 5mm以下13例。碎石后给予抗炎、止血、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 嘱患者多饮水、多运动, 一周后复查。
2 结果
临床治愈:ESWL治疗后碎石全部排出体外, 超声检查结石声像消失, 输尿管无扩张, 无残留结石, 占治疗前的91.5%。基本治愈:碎石大部分排出体外, 1~2周内输尿管内残留结石 (直径4~5mm) 经ESWL再次治疗后排出体外, 占5.3%。治疗有效:碎石大部分排出体外, 残留结石直径大于或等于5mm, 需重复碎石, 占2.7%。治疗无效:结石粉碎满意, 但由于结石与输尿管管壁黏连, 炎性息肉组织包裹而无法排出, 占4.8%。总有效率为95.2%, 见表1。ESWL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出现短期轻微血尿, 时间1~2d, 尚可发生阵发性疼痛。
注:体外碎石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常引起尿路梗阻, 致肾积水。传统方法为手术取石, 解除梗阻, 保护肾功能。ESWL应用于临床后, 已被公认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先进方法。在治疗中发现:①输尿管结石由于长期刺激, 包裹结石而造成排石困难以输尿管下段结石显著。②小结石排除效果显著好于大结石, 结石小粉碎后排出快, 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结石越大, 需震波次数越多, 粉碎后较大的结石易嵌顿在输尿管中形成“石街”或再次造成绞痛, 需再次碎石。③在绞痛发作时碎石效果较好, 其原因为绞痛发作时, 结石部位以上输尿管管腔明显扩张, 从而使结石与管腔、管壁分离, 形成流体界面与间隙, 并且结石在局部嵌顿时间短, 输尿管壁炎症及水肿程度轻, 碎石后易于排出。ESWL治疗后, 结石能在短时间内排出排净, 有部分病人在ESWL治疗后第一次排尿中即可排出结石, 提高临床治愈率。ESWL治疗后出现血尿是由于治疗过程中局部粘膜损伤以及排石过程中对尿路黏膜刺激所致, 一般无特殊处置, 2~3d后可自行消失。输尿管结石易在碎石后发生绞痛, 由于黏膜水肿, 管腔通道狭窄, 结石嵌顿而发生绞痛, 可对症给予解痉、镇痛治疗。也可肌注黄体酮以扩张输尿管, 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活动, 可促进排石, 缓解疼痛, 对结石较大者, 也可给利尿剂, 以便碎石排出。 泌尿系统结石可以引起肾积水、肾衰竭和尿毒症等,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ESWL的优点在于疗效好、见效快、痛苦小、费用低。本组187例输尿管结石经ESWL治疗后, 178例结石完全排尽, 9例 (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 未见明显效果, 分析原因肯能为:①输尿管狭窄致结石排出受阻;②病程长, 结石嵌顿时间长, 结石对黏膜长期刺激, 引起局部粘膜水肿、炎性浸润和纤维性增生, 甚至形成息肉、包裹结石而造成排石困难[1]。另一方面,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图像直观和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结石是否排除等优点, 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在超声波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诊断以及ESWL治疗的今天, 科学的分析追踪, 以及高分辨率仪器的使用, 使泌尿系结石诊断得到提高, 保障了ESWL碎石成功率。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彩超
参考文献
[1]杨卫民, 许哲, 李沙林, 等.B超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中段结石204例[J].广东医学, 2004, 25 (8)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