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2024-10-14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共12篇)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1

一、引言

王汉澜说过:“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是指在商务英语翻译教 学目标的指引下,对学生在翻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结果进行价值上的评价和判断。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对商务 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导向、判断、反馈、激励和调控的作用,能有效地改进和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二、 传统翻译教学评价模 式:反思与不足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授某一翻译技巧,然后布置练习让学生操练教师讲授的翻译技巧或方法,最后教师以参考译文为准,对学生的翻译作业进行点评。这种翻译评价模式只注重了翻译学习的结果,忽视了翻译学习的整个过程,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传统的翻译教学评价存在着许多的 缺陷;比如:①评价内容单一。现有的翻译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发展潜能都没有涉及到。 ②评价的方式单一。当前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追求量化的指标和数量结果,主要以翻译作业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③评价主体缺失。 评价理应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务部门的评价等等。但在现有 的翻译教学评价中,依旧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学生评价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都没有参与。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之上的, 重视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从最大限度上发挥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同时,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掘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注重丰富性原则,即从多元角度考虑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内容是多层面的,评价标准是多重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互动, 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发展性教学评价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化情感因素,能从学生的语言、表情和态势语中,领略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只注重评价的甄别、选拔等功能,而忽视了其反馈、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和终生发展,将量化分析和执行分析结合起来,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四、 发展性商务英语翻译 教学评价模式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学生的商务翻译能力及教师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由教师参与。 在点评学生的翻译作业时,教师将学生对翻译学习的态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以及,翻译问题的处理融入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对不同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翻译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翻译练习之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生互评之后, 教师也应适时地做出评价,并通过引导来提高学生翻译评价的质量。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主体地位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评价, 能够集思广益,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综合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新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能力。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就评价内容而言,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价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责任感、自信心、意志、毅力,等等。评价不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的结果, 还涵盖和学生学习相关的态度、兴趣,等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考核评价要力图做到客观、全面,重视翻译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不但对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进行考核评价,还应对学生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素养进行评价,即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包含进去。如学生对商务英语翻译学习 的态度、翻译前的准备、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分析、译中所采用的策略、解决翻译过程中碰到难题的能力、译完后校队编辑以及总结经验的能力,等等。同时,考核的范围还应涵盖到平时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的表现,翻译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的综合表现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全面 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通过传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来评价学习的恐惧和抵触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翻译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的优点,突出其个性,让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学习。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展性评价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教学评价注重从多元角度考虑问题,其教学评价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测试性评价,等等。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仅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仅以考试成绩或翻译作业来评定其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翻译能力也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以发掘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潜力,评价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翻译实践 任务的情况,教师观察学生在翻译课堂中的表现、学生对自己翻译技巧等学习情况的评价、同学相互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反思,等等。形成性评价能反应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也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表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用终结性 评价对学生整学期或整学年的翻译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练习中所 遇到问题的处理及教学过程中所覆盖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翻译能力。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关注了过程,又注重了结果,能全面有效地评价和判断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发展情况。

五、结束语

发展性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以强调鼓励、重视发展、培养能力为主,强化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2

2.1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指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以行政力量推动,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户自愿参加的自上而下建立的“官民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由政府部门派遣涉农的技术、信息、经济部门的少量骨干,与农民共同组织“农业服务协会”,围绕着主导产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该形式在呼和浩特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初最为常见,政府主导模式具体包括政府直接领导形式、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加农户形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及农业协会加农户形式等。

2.2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即“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呼和浩特地区一部分经济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属于该模式。具体运作是:依托公司兴办协会,公司负责提供良种、种苗、农资、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公司是协会的经营决策者,有绝对的权威性。农民与公司形成利益联盟,协会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运作,农民的利益是有限最大化,受公司与会员双方博弈的影响,这种模式中的公司对协会有强烈的需求动机,农户的需求动机较差。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当地的龙头企业为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聘请技术人员等项服务。例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乡素有种植青尖椒的传统经验,而当地的脱水蔬菜企业又需要大量原料,但是由于缺乏种植者与加工企业之间有效的协作,企业常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企业开工不足,农民种植青尖椒收益不稳定。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门指导乌兰乡当地两家脱水菜生产企业牵头组织周边几个村的农户,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发展脱水青椒、豆角等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既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也更加稳定了企业的原料基地。笔者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调研时了解到,一家番茄加工企业从农户处收购番茄的价格为每吨350元人民币,番茄酱出口价格为每吨700美元,按照番茄与番茄酱7∶1的产出比例,加工企业的利润占整个产业链条收益的50%。

2.3 农民自发组织模式

农民自发模式主要是指由农民围绕某一农业产业或农产品,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自发组建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主要包括:科技能人加散户形式、合作社一体化运作形式。

2.3.1 科技能人加散户形式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用地数量减少,且农业用地效益不高,加之工农业巨大的剪刀差,使得农用地投入相对不足和开发程度偏低,由此可见,农民必须要想办法让土地增加产量[6]。一般情况下,当产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为了解决籽种、技术、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种植大户带头将农户组织起来,共同为这项产业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例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的韭菜协会,就是在当地韭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韭菜的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市场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从而制约着新华镇韭菜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由当地种植也大户牵头组建的。在几家种植大户牵头建立合作社后,合作组织对选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都有了积极性和更有效措施,合作社吸引当地许多种植散户加入其中,目前已形成300余公顷的生产规模,年创产值4 000多万元。

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探讨 篇3

[目的]通过对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探讨,促进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完善,推动网络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性论文。

随着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过程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学机构之间,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快捷的渠道和工具。网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革,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元性、自主性、交互性、多样性及共享性等特点。可是,如何对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标准,笔者就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供大家进行探讨。

一、多元性

网络教学模式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可以来自任何一个角落,只要网络所及的地方,就是教学能够延伸的地方;网络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内容个别化、个性化,从而尽可能达到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时网络教学也为那些无法在校接受教育的人们所用。所以,网络教学模式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非确定性的特点。

既然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非确定性,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服务对象就有很大差别。传统教育方式服务对象,同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整体水平差别不是很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给予关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的有本科教材,专科教材等。而网络教育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非确定性,要求我们也要做到多元化的服务,做的教学材料要进行分级,使不同的学生层次能够很容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二、自主性

网络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其课程内容体系、学习方法、教学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和资源,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时间、选择教学内容、重组教学结构,它营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环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行自我建构,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体性,而网络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行自我建构。这就对网络资料的构建提出很高要求。好的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不再受时空限制,更利于学生个人的快速发展。

三、交互性

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不仅来源于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来源是分布在网络世界的信息资源,它为学生创造了虚拟课堂气氛和解决问题的条件,为互动式教学创造了可能。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电子邮箱、BBS及在线讨论等形式实施教学及信息反馈和交流。人机交互使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相互支持关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网络教学模式的交互性,就要考虑交流的速度。是否能够快捷的沟通,咨询问题可以很快得到答复,甚至实时解答等。

四、多样性

网络具有教学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用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网络提供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通过模拟与虚拟等技术手段表达与真实情况一直或利用现实条件无法表达的事实与经验,可综合利用视觉、听觉效果,以非线性方式进行揭示与传递,便于实现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大量的信息内容,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从而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应该具有多样性,包含各种学习方式的选择,比如看,听,做等,使多元性的学习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

五、共享性

网络教育使教育资源突破了校园围墙的局限,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适用不同需求和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及时反映各学科最新成果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终身教育的实施,社会化学习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要有深度和广度,并且能把自己的东西和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点,做到资源的共享。

针对以上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特提出以下评价项目及其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问题 ,其评价过程和结果会反馈到教学活动中,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正面的和负面的许多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更多地从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特点、方式进行评价,而很少关注网络教学模式特点。本文从网络教学模式特点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评价指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此问题更进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妍.问题探究式网络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模型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

[2]胡民勤.PBL在高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4

1.课程评价。

课堂评价反映的是教学与课程之间达到一定教育目标的程度,两者共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及培养目标而努力,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实践和课程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2.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就成了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能全面反映教学实际,评定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不只是关注教师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

(2)建构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提倡学生采取活动式、探究式等的多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求异、独立思考。

二、英语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 特征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促进师生未来的发展为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行的判断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它的特征如下:

1.是形成性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对问题回答的答案是否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一致,不太关心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思维品质形成的过程。长期下去,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 而是考虑教师所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样, 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在这种猜谜式的教学中就泯灭了。

但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它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推理、判断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只要学生的判断是富有个性的,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是否一致,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2.是多元性评价不是单一性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拥有简单化的倾向,表现在追求“标准答案”的单一性, 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强调丰富性,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从多方面鼓励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是互动性的评价不是单向性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以裁判者的身份评判学生,主观意识过强,学生很难得到客观的评价,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关注评价中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这里的互动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倡学生自评。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有分歧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使评价成为磁场。

4.是发展性的评价不是奖惩性的评价。

传统课堂评价注重奖惩,把奖惩看作是用来重视教学的法宝,适度的奖惩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以奖惩为主的课堂评价是用教师的权威作为特征,是自上而下的、被动的学习,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尽管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奖惩,但其本质特征是发展性的, 不是奖惩性的。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从老师丰富的表情中、情感化的语言中和得体的姿态中,领略英语课堂学习的乐趣,感受老师的殷切期望。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还可以通过老师的以情激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英语教师要致力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总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5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现状,提出了对课程进行教学大纲的调整与模式整合,建议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综合考核的方法与优势,旨在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效果评价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应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培养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精神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1]。也就是说,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更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还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医学护理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能在一线岗位从事各类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所设置的课程有《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等。《健康评估》精选和整合了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2],是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学科[3],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对《健康评估》的教学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紧扣职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现状

(一)教学现状

《健康评估》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存在脱节情况,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缺乏交流平台,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专业课程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现状

高职高专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实习、实训的教学时数,理论课时相应减少。在教学时间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护理专业对学生的有关人体解剖[4]、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5],教学内容日益增多,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日益提高。

(三)学情现状

各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生源地也不同,各班级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差异大。

(四)教材现状

不适合护理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的要求。

三、教学模式设计

为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特提出几点:围绕临床护理需求,调整教学重点与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适应专业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加强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骨干教师交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探讨交流,使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显示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

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原则,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压缩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的心电图原理知识、临床检验等内容,强化与专业关系联系紧密的护理学基础和临床操作技能,对实训内容有所调整,着重一般状态检查、身体评估等临床操作,对心肺听诊的内容适当压缩,有效整合学习资源,课程体系更为精炼完整。精心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基本原则,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点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二)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会用心一些;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弱的学生则相对松散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可引入“翻转课堂”的概念,发挥学生主动性,设计某些知识点先由学生自学,后上台讲解,与教师换位,体味如何讲授一个知识点,再由教师讲授指导,让学生时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侧重于引导和启发,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待能力有差异的小组,处理方式随机应变,最终达到护理专业学生有效实现对《健康评估》该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多种教学方法齐头并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创新,创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可引入“慕课”理念,教师将各部分重点章节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将网络教学资料进行汇聚和重组,结合测评试题和反馈模型,在校方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网络微课系列,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灵活进行复习和有针对的练习。在慕课设计时,遵循人本化原则,掌握学习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有重点地自我分配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并试图探索其他的学习的平台。

(四)与专业对接,为专业核心服务

要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趋势就业方向,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结合考试对《健康评估》的需求情况,让学生明确基础与专业的关系,重视基础课。与专业系部、教务处沟通,落实调整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大纲,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更好地为专业核心服务。根据教学实施情况,突出实训内容的侧重点,并随时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对实训操作进行调整,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加强系部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每一章?后进行目标检测练习,将每次阶段性的随堂小测计入最终考核。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评定方式,避免其片面性、单一性以及作弊现象。

(一)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少讲多问,针对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只讲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自学式教学

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以多数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为度;针对自学内容,教师要预先编写出详尽的问题式学习提纲,以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自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的逻辑性,并通过对这些问题提纲式的回答获得较完整的知识;要及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做好辅导答疑工作。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强的自学,对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景式教学

包括情景描述、情景小结、目标检测和学习方法概要等。情景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将情景融入实训课程中,充分体现加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器械使用训练的宗旨,体现护理专业对《健康评估》教学的要求,尽量多选择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一般状态检查、体格检查、心电图的基本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具?w、鲜明、形象地入手,用眼看,动脑想,亲手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课题式教学

在教学进度安排中,每一单元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理论课均应安排在相近的时间,每一个针对性的实训内容都设计成小课题的形式,由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事先了解本模块实验所需掌握的背景,然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课题研究时,学生都能经过思维的发散和聚敛训练,加强理论学习。

(五)综合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法则可采用阶段考核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实训课考核,将实训成绩计入总成绩中。每一次的实训操作都由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验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加大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题的考核比重,对学生在对待实验态度上有刺激和促进作用,通过实际技能的加强,反过来影响和加强理论的学习。

五、总结

在学期结束的时候,综合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以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与后续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学情跟踪,实时监测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完整的专业渗透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专业渗透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合理整合和重组《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为高职高专类学校护理专业课程服务,改变以往职业岗位要求与基础课程教学无关的局面,以岗位操作技能需求为导向,更好地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6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评价;多元互动;发展性评价

如果学生的头脑中一开始就有“评价”的观念,便会站在较高的立场进行理论的研究,同时用恰当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不能完全要求学生一味地模仿例文,而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取鲜活的素材。学科教学多元化评价下,要求全员参与。多种方法评价,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多方法的评价模式。

一、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性能单一

目前的作文评价单纯对文章字、句的修改进行评价,定格在单调的字句间,同时对于好的文章进行枯燥的讲读,对学生的写作过程毫无帮助,并未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评价的标准单一

语文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例文,对课文的讲解不外乎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学习写作,造成了写作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类似性,套模板的思路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挥,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

3.评价的方法单一

目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多以评语为主要方法,而评语的滞后性失去了评价应该具备的功能。习作教学课堂上,评价也多以习作后的优秀作文评点为主,忽视了大部分的学生,也丧失了对习作过程中给与评价的机会。

4.学习评价的主体不明确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学主体错位严重,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个体差异不明显,评价过程也是单一规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发展性评价新理念下的作文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

教师在课堂作文评价中应注重学生对作文的梳理,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写作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当前教学发展。所以要求教师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写作中,教师需趁热打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写作过程的引导、写作前期的框架构造、口头上的概述以及成稿的指导等,同时评价中需积极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以深奥的语言进行概括。

(2)学生自我剖析。作文课应该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练兵场”,甚至是德育教育渗透的“实验田”,教师应运用评价这个工具,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备多元素质的人。

2.评价要与学生的具体进步相连

笔者认为应当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同时鼓励学生自我督促发展。因而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

(1)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是评价成功实施的一个指向,教师教学中需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灵活引用目标,达到整个课堂的协调,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2)发挥评语在评价中的作用。对评语进行改革,要做到:评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利用符号等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初衷;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等各维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再修改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更具意义的地方;不要给予终结性的评语,而应该在学生作文的任何一个需要评价的地方进行评价,这样才会对学生的习作有明显的作用,也利于学生接受。

3.全员参与的作文评价

新理念向我们提出作文评价要全员参与,而全员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网络等各种媒介。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与自主的学习者;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家长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和管理的合作者;网络应该是教学外的社会评价平台。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相应的就产生了新的评价模式——多元互动的作文评价模式。

三、发展性评价理念下形成的作文评价模式——多元互动评价

1.多元化评价——享受作文创造的新价值

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才能使学生从多元的途径中获取适合自己的信息,从多元的内容中提取适合自身的方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感悟——人性化评价。所谓人性化的评价即让学生容易接受,有可操作性、可引导性的评价。如在课堂上,给他们互相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激发思维的活跃性;给他们说话交流的场所,让思维和灵感得以碰撞;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和取材的技巧,让作文变得鲜活、精彩。在这种评价下产生的作文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2)成就——物性化评价。作文本身就是文字的结晶,文字本身就是物化的,只不过是有感情的物而已。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提供一个物性化的评价,用教师的文字来评价学生的文字,以一种读者的姿态来欣赏学生的文章是对学生文章的肯定与鼓励。

(3)创新——网络化评价。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学生平时的日记,或是看一本书的感受,哪怕是平时不易吐露的某种情感,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展示、抒发,而跟帖就是网络化的评价,让学生有了一个更为自在的写作空间和更为开放的评价空间。

2.多维度互动——开启作文“乐写”的新方式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就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注重评价者之间以及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小学作文的开放性决定作文评价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互动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双向的,而是多维立体的,使学生乐于写作,乐于表达。

(1)平等沟通——师生间的互动。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新型作文教学的羁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指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师生间的地位平等,角度相符,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

(2)合作共进——生生间的互动。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交流讨论,互评互改,彼此取长补短,在自评和互评之间共同进步,促进写作方式和方法在学生中运用得恰到好处。教师要将眼光定位在整个班集体,注重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解读,促成学生间心与心的互动与交流,搭建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使精彩同享。

(3)交流反馈——文文间的互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曾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的学生“一对一”地鸿雁传书,互通信件,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成长期交往的心理需求,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已不知不觉成为他们交流成长的必需。

文与文之间的这种互动应该是评价上的上层阶段,文章与文章之间的交互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隐性评价,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增强了写作兴趣,把写作变为一种交流表达的需要。

多角度的互动性较之于普通文本的解读,充当了教师、学生、作文间的桥梁,体现了人本主义。此时评价的方式就是对人关怀的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得到关怀,才能形成客观、良性的成长、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7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1]。这种评价方式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并不陌生, 它早已广泛应用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评价中, 而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评价中更是经常见。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活动—发展”教学模式过程中, 笔者运用了以下表现性评价形式。

1 口头表述评价

口头表述是指学生运用独白或对话的形式来完成的表现性评价, 例如课堂演讲、参与辩论、口试等。口头表述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 口头表述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宜的评价方式。如:在课堂活动中可采用“PK大赛”的形式。对于一些存在思想冲突的知识点, 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 可以使原本模糊的知识逐渐清晰。而且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中职学生将来毕业面试奠定语言表达基础。笔者在活动课“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从我做起”中运用了这一评价方式, 用知识点“我国现今是否已进入小康社会”为引子, 将学生分成正反2组,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辩论, 从而使学生认识了小康社会的科学定义和我国的现状。在辩论中教师通过事先制订的评价表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完成了对本次活动课学生的评价, 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搜集资料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德育课开展“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途径,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校园以外的领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 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 通过各种形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各种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

如:笔者在“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从我做起”活动课中, 创设了一个社会实践的活动主题, 让学生调查班上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从而了解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有没有进入小康社会。学生在调查中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 制订了各种形式较全面的调查量表, 得出了较科学的实践论证。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无论在知识上还是能力上都得到展现和提高。

3 项目研究评价

项目研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个人或群体选取一个项目, 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完成研究项目的一种学习方法, 也可以叫研究性学习活动[2]。这种评价方式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 需要学生个人或群体利用一段时间, 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较全面的研究, 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这章教学中, 运用了这种评价方式。笔者先创设了一个项目: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 统计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的统计, 在一个月后交上收支簿, 教师对这份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可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学习态度、研究方法、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德育学科的教学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系着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提高, 事关对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因而,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那些德、勤、能、绩俱佳的学生, 要给予表扬、奖励。而中职学校正在试行学分制, 如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以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德育教师应时刻思考如何为国家输送合格甚至是具备崇高品德的中等职业人才,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而培养崇高品德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素质, 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正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我们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教育者都明白, 单靠讲是无法真正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 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把德育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 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中职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考核。因此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符合中职学生实际, 顺应时代潮流。在中职学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成功教育为理念, 以多元智能开发为主要特征的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的今天, 我们相信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能使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 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高凌飚, 陈冀平.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浅谈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 篇8

一、重激励与导向功能, 淡化区分和鉴别功能, 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变

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式评价,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 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阶段性变化, 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教师可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即便有不足之处, 学生也易于改进。同时, 笔者利用IS平台的评价功能,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里面有平时的测验成绩、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 甚至是每次做的习题都能在上面重现。学生通过IS平台的成长记录, 再现了自己进步的点点滴滴, 历历在目, 他们看到自己进步, 加强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能力, 更有利于他们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进步。

二、重综合评价、多方位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传统评价的重心在于评价学生成绩, 甚至过分地夸大了分数的作用, 以分数论英雄。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全优发展。教师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把个体的现实表现同个体本身过去的表现相比较, 以确定其进步和发展情况。教师和其他同学发现了其闪光处, 及时采用口头评价或谈心式的评语, 让学生们, 尤其是学困生们, 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 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充满信心, 争取通过发展性评价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三、重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绝不是为了多样而多样, 它是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传统评价中, 评价者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重点率, 只需要使用作业及考试等评价方法即可。而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 由于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学生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充分的定量工作做基础, 定性评价会给人过多的模糊感觉, “基本上”、“差不多”、“大概是”之类的模糊用语对于教学决策的意义是有限。所以, 需要有定量评价作为补充, 即应该有尽可能详尽的原始数据及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同时, 也不能只有定量评价而无定性评价。这是因为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因素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不宜量化的东西硬要去量化反而是远离了科学。因此, 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用定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也就是说, 要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四、重参与, 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合作及自主, 倡导自评与他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他评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自评为主, 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让评价对象在发展性评价中不断进取, 优化自身素质结构, 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因此, 发展性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重过程,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 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以往的评价基本是评价学生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 而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它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 将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上。

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9

1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现状

虽然近年来中药标准有了很大的发展, 检测项目大大增多, 但目前也只能达到评价其中极少一部分内容[4],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效仿国外许多国家的控制办法, 主要是通过化学检测药物成分来检验药物。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适用于一些成分构造比较单一的化学药品的检测, 但针对稍微复杂的混合药剂便无法实现检验。而中药结构都比较复杂, 所制定的治疗药方通常来说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甚至更多混合药剂经过配置后所得出的药物方案, 而此时检测药品的简单方法便不能适用于此种类型药物的检测。现今这种引进外国植物药物检测技术的方式, 并不能做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检验控制, 更不能对其药效进行准确的评价。

例如:我们在利用此种方案进行具体的中药鉴别时, 在检验冬虫夏草中的腺苷含量及板蓝根中精氨酸等元素的含量时, 利用此种检验方式, 虽然能够检验到这些因素的存在, 但根本不能判断出这些因素在药物中的具体作用, 该因素所扮演的角色, 它到底属于药物中的什么成分及其发挥的药效, 因而, 此种检测方式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思路,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也在中药研究中大量应用[3]。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还有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方法。此种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进行相应的化学处理后, 根据中药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建立光谱图, 主要用来评价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相对外国化学检验技术而言, 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方法在中药评价及质量控制体系中有了很大突破,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指纹图谱方法所构建的光谱图只是根据该系统的特定、预设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 并不能对药物中全部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的检验, 它虽然能够做到控制药物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但同时不能对药物的更重要指标诸如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及评价模式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而在质量控制体系中必须体现这一点。从药物成分的整体构成出发, 对中药实施比较全面的检验, 不但需要保障药品成分的真实性, 同样需要确保药品疗效的有效性以及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针对目前中药质量检测方法存在的种种缺陷, 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从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出发,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及评价模式。

2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生物效价检测方法的应用

由于传统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的不全面性, 致使不能对中药构成成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现有效评价。为了改善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 并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 我们得出了另外一种新的检测方案, 即生物效价检测。此种检测方法主要构想是通过利用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作用的程度来作为权衡的指标, 并以其与具体参照标准进行比较, 进而评价其疗效, 严格控制试验的条件, 根据被实验对象的具体反应来判断药物的作用。这种检测方法完善了传统质量控制体系的不足, 在构成因素比较复杂的中药药品及药剂的质量评价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前在医药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早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就有了体现。其中, 针对我国比较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水蛭的药性检测就采用了生物效价的方法。

现今, 利用生物效价来检验药物的方法通常有生物实验法及同位素示踪法, 通过利用该检测方法来对中药的病毒性及活性等要素进行测验。经过具体实践得知:这种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弥补传统质量评价方法的不足,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它一般来说有具体的指向性, 不能完全适用于任何药种, 也有一定的实验前提, 操作过程相对而言比较复杂, 且不能满足复杂混合药剂的检测。

通过最近几年的探索发现, 另外一种以研究生物体内部能量及热量转移的变化来对药物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能够作为有效的生物效价方法。评价中药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际上是对药物在具体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生物体内的药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该生物体内的能量变化, 因此, 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评价药物质量, 进而对其实施控制。现代医学领域已经初步开始应用这种检测方案, 并在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是对传统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3 对未来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构想

为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 保障中药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必须解决传统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针对未来的中药质量评价, 必须建立全新的质量控制体系, 应用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将最新的生物效价方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检测中, 严格把关药物质量, 保障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 再将其投入使用。

4 结语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障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投入使用前, 必须确保该药物已经经过准确评价, 且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样才能够促进对中药的进一步探究和利用。因此, 建立一个完善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与评价模式是推动中药研究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研究者应该加大对此方面研究的投入, 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模式, 为我国中药的研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目的:探索出能够改善传统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更为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方法: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模式存在的缺陷, 通过介绍新型的生物效价方法的有效性, 创新和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结果与结论: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有很多缺陷, 亟待改善, 应用生物药价评测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完善中药检测模式。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评价模式,中药检测

参考文献

[1]李发美, 熊志立, 鹿秀梅, 等.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及系统生物学对其的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 :120-126.

[2]范刚, 周林, 赖先荣, 等.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6) :870-875.

[3]景晶.现代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0.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10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通加速,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港口以其规模化的集散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和重点。目前,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已从运输、堆场、仓储、配送等传统功能向加工、包装、分拣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口岸服务、结算等延伸功能演变。

1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

1.1 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的难点

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不仅涉及到港口自身的区位、码头条件、服务水平等,还与港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为了达到目标,需要选取能客观、综合反映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以求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1.2 主成分分析模型及作用

主成分分析主要研究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来解释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问题,也就是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几个主分量,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保持原始变量信息,彼此互不相关,常被用来寻找判断某种事务和现象的综合指标。

通常数学上将原来的p个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如果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为Z1,一般希望Z1尽可能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里的信息用Z1的方差表示,Var(Z1)越大,则表示Z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所以的线性组合第1个主成分应该是方差最大,如果第一个主成分不足以代替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第2个线性组合Z2,即第2个主成分,依次类推。

假设有n个样本,测得p项指标(p<n)。得到原始数据阵X=(X1,X2,...,Xp),且协方差阵为∑,令协方差阵的特征根为λ1≥λ2≥...≥λp,所以有Var(Z1)≥Var(Z2)≥...≥Var(Zp)≥0,向量l1,l2,...,lp为相应的特征向量,则X的第i个主成分为:

通常协方差阵∑未知,可以用样本协方差阵来代替。同时由于指标的纲量不同,在计算时往往通过把原始数据标准化来消除纲量的影响。

通常有多少个变量就可以提取多少个主成分,但全部提取出来就失去了该方法简化数据的实际意义,一般按累计贡献率的影响提取前k个,多数情况下,提取2~3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90%以上的信息。

其中主成分Zi的方差贡献率为,表明主成分Zi的方差在全部方差中的比重,这个值越大,表明主成分Zi综合X1,X2,...,Xp信息的能力越强。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综合实力指数为:

1.3 主成分模型在评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中的适用性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涉及到港口自身的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区位优势、市场供求状况和港口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与其相关的原始变量和指标一定众多,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能客观、综合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水平的k个综合指标,并利用这些综合指标计算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最终,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作为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的依据。

2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主成分分析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运用主成分分析来计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时,假设对n个港口物流发展,进行p项指标评价,得到原始数据阵X=(X1,X2,...,Xp),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提取出k个累计包含了90%以上信息的主成分。并利用这些综合指标计算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2.2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

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动态性和完备性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才用综合指标体系来更加全面、客观、综合的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该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港口自身的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区位优势、市场供求状况和港口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多类指标。

2.3 原始数据的取得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可以在各省发布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查找到,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指标应该采用模糊记分的方法给出原始变量。

指标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根据港口物流的功能记分,每有一项传统功能,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堆场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等记1分,每增加一项拓展功能,包括加工、包装、分拣、信息处理、结算、物流系统设计咨询等记2分,以总分作为指标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原始数据。

指标地理位置根据对外交通联系情况记分,每有一个方向的铁路、高速公路各记1分,本地有飞机场记1分,每有1条管道运输方式与港口相连接记1分,以总分作为指标地理位置的原始数据。

指标港口等级根据口岸登记记分,一级口岸记3分,二级口岸记2分,其它情况记1分。

2.4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的计算

根据各省的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模糊记分方取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的原始数据向量X1,X2,...,Xp,然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按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90%的标准提取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并根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计算公式求得各港口的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3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构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系统模型,可以对某一地区各港口物流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给出准确的评价,为当地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正确决策依据。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体系主要集中了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和锦州港四大港口。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后,各地都加大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依托港口的优势区位发展港口物流以实现带动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依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系统模型,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港口年鉴》上得到的原始数据,计算出各年度不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来研究各港口物流的综合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港口的物流发展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摘要: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已从运输、装卸搬运、堆场、仓储、配送等传统功能向加工、包装、分拣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口岸服务、结算等延伸功能演变。选取16个对港口综合评价有影响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并利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作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水平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港口物流,主成分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卢纹岱,朱一力,沙捷,等.SPSS for 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2]韩增林,王成金.港口物流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港港口物流,2001(8):38-40.

[3]林杰斌,刘明德.SPSS10.0与统计模型建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徐金伟.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27(2):31-32.

[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篇11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来讲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学习任务。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强、对学生思维要求具备逻辑的严密性、作为基础学科的广泛应用性很大。这就反映出学习数学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为它没有物理、化学课堂中生动的实验演示,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退缩、恐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厌学情绪,听课状态不好,甚至出现课堂上睡觉、说话等各种不好的现象。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已经完成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学案教学”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体育、美术特长生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出现本质的改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比较低迷,怎样才能有效地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这些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有所事事呢?出于这种想法,结合学校申报的《普通高中学生量化评价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决定采用量化评价机制下数学课堂笔记评价教学模式这一有效手段来督促学生学习。

二、笔记评价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四个环节是这样安排的: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笔记知识、加强记忆。教师依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由各组组长进行记录。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这个阶段的量化评分由小组长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记录。然后用13分钟时间对导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这个阶段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量化评分仍然由组长进行评价,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量化扣分。课堂剩下的12分钟进行分组训练和展示过程,教师依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困生参与训练和展示过程,并以奖励性加分来提高量化评价的区分度。

最关键的是课下环节,教师利用批改课堂笔记对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讲评,选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同时给学生点出这节课学习的具体方法、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并且给出笔记评分,以加分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结合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小组合作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堂量化评价制度和评价办法,并且通告了全班学生。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支持和抵触的声音都有。最初的两天,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是不适应,这并不奇怪。他们在课堂上已经轻松惯了,懒懒散散的上课状态并不是在高中才养成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的上课习惯,突然要求他们都高度紧张起来,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来缓冲的。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很长时间来适应课堂上课状态的改变以及量化评价制度,到第四天,所有的学生在上课时都按要求准备了笔记本,并认真做起课堂笔记。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学生上数学课的状态有了本质的变化,以往睡觉、说话、看小说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三个星期后,学生的状态已经基本转变了,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记本每天也不用课代表催促上交了,一下课大家都主动将笔记本整齐地摆放在讲桌上等候课代表交给老师,实施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后,学生也认同了老师的这种做法。在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写笔记,当他们亲眼看到笔记时,都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四、学生和家长的反应

学生都非常重视我在笔记本上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讲评,因为这些内容家长每周都可以看到,家长也很认同和支持我的做法,有不少家长都在我的评语后面写了评注。这种做法对于拉近我和学生的关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生都很配合我的课堂教学。一年来,每名学生的数学笔记本换了好几本,如体育特长班的学生高某笔记本积累到6本、张某的笔记本也有6本,这些笔记客观上反应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的改变,也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数学态度的变化。

五、反思不足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还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因此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有时候学生的笔记以及课堂量化评分不能及时完成点评过程,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评价和应该得到的量化评分,会给学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今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力争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另外,在课堂评价的环节上,还存在没有纸质记录的情况,以后要设计一种表格,分发给各组组长,将学生课堂的量化评分和笔记的量化评分整合后形成学生一节课的量化得分,并及时上传给班主任。

参考文献:

邓长辅.构建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J].数学教育研究,2010(06).

三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述评 篇12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势集约资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承包能力, 促使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 鼓励中小企业向专、

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良性产业结构链。

2.加强人才培养, 鼓励技术创新, 推动先进技术的扩散

对于占从业人数主体的农民工人员, 应努力对其进行建筑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对于高学历从业人员, 应实施人才战略,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与研究, 科研机构与高校应积极参与, 建设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工艺, 应积极的加以推广, 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发布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推广目录, 为施工企业选取与采用新技术工艺指引好方向, 从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用技术保持我国在成本上的优势。

3.积极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首先, 建立国内市场专业化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建筑企业应该“立足本国, 放眼世界”。对于国际市场, 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应实施服务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承包工程, 其经营业务的范围扩展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由目前的单一服务功能, 发展为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服务的、有相当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其次,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二是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三是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投标、采购等一系列活动。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逐层逐步的开展信息化建设,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改善办公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的近期目标, 并为企业在未来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远程化管理奠定基础。

最后, 导入CIS (Company Identit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理论的整体运做,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 并将其传达给社会和公众, 从而达到塑造企业的个性, 显示企业的精神, 使社会及公众产生认同感, 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和有效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2]李立新: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4 (1)

[3]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甄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商学院

康文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就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定量的诊断。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和体系的建立的基本原则学者们已达成许多共识, 这些共识包括“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可行整体性”原则、“可行可比性原则”等等。但总的说来,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目前尚属于分析阶段, 没有形成综合的局面。因此对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将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综合分析, 有利于实践的深入。

一、三类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1. 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环境容量是20世纪30年代由比利时生物学家P.E (P.E.Forest) 提出的一种衡量景区极限使用量的一种测度方法。Mathieson和Wall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 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最大值。旅游环境容量实际上是一种衡量景区使用量的测度方法。这种测度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延长景区的生命周期, 但由于容量指标本身是可变的, 因此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评估区域旅游可持续的方法。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是一个由社会、环境、经济、自然环境构成的复合体系。在旅游环境容量的量化方面,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环境是一个阙值, 这个阙值范围就在其最大环境容量和最适环境容量之间, 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 旅游地应在此范围内开展旅游活动。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遵循“最低因子定律”, 即决定旅游环境大小的容量因子不是其中容量最大的因子, 而是其中的“瓶颈”因子, 容量的大小由此因子决定。

2. 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

指标体系评价法是以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为核心, 试图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描述或解释或预测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指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般需要四个步骤:首先, 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其次, 确定指标权重, 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次后, 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处理。

最后, 根据综合评价值确定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通过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 综合评价值越高, 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就越高, 相反, 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区域, 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值也越低。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1992年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首先提出生态足迹概念, 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的分析是通过测量人们用于自我维护的生物面积来完成的。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简单的事实: (1) 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大部分废物; (2) 能够将这些资源和废物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足迹计算中用生态性生产土地的概念来代替自然资本。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 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可以分为6大类:化石能源地、牧地、林地、建成地、水域。将生态足迹同国家或地区范围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进行比较, 就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旅游区域是游客实现旅游体验价值的主体, 其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直接影响到旅游区域的持续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域的生态足迹是旅游区域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旅游区域支持的地区人口包括地区常住人口和旅游者。前者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可称为“区域本底生态足迹”, 后者则称为旅游地旅游生态足迹。两者叠加, 进而对旅游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二、三类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1. 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旅游环境容量作为单一因子类指标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地各个侧面的基本特征。由于其是一种理想的静态结果, 因此也不可能反映其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轨迹。现在建立起来的旅游环境计算模型绝大多数是针对具体旅游地或景区所作的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无法反映个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实际上, 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应用相当少, 旅游容量更多的应用与旅游景区规划中。

2. 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在这种模式中, 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权重的大小, 表明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直接决定着评价的结果。现有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如特尔菲法、专家打分法等, 这几种方法需要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进行。由于不同专家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 所建立起来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的判断矩阵可能各不相同, 分析所得数据有差异。

虽然目前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由于理论基础薄弱, 技术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但是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状态, 存在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它还有利于整个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机理、本质的认识。如果说单个指标的偏误机会较大的话, 那么指标体系的评判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偏差的可能性是较小的。因此, 随着相关理论、方法的发展完善, 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将是评价方式中的主流。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评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考虑了旅游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宏观影响。研究表明, 交通尤其是航空是长途旅游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超过90%的旅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而现有的有关可持续旅游模式关注的是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理念和计算方法解决了这一局限性。但是生态足迹本身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应用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上还有些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第一, 旅游业的复杂多样性使其生态足迹的计算比较困难。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 计算旅游生态足迹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第二, 目前国内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 故对旅游要素中“行”的生态足迹的估算具有重大意义。按照旅游流的特征, 要素“行”可将旅游的过程分配到客源地、转换地、旅游目的地等三个区域。旅游的跨区域性导致旅游生态足迹对区域的贡献不能准确确定。第三, 旅游生态足迹指标忽视了了区域经济、社会、技术方向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对现有的消费质量的满意程度的考虑。在现有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中, 也没有对环境系统的污染废弃物的消耗能力进行评价。

4. 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思考

目前各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发展的状态或进程。旅游者的流动是跨区域的, 旅游的发展不但对目的地环境造成影响, 而且会影响到区际乃至全球生态, 因此, 笔者认为要综合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应从地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评价。按目前是否处于可持续、处于怎样的可持续状态, 可以把旅游可持续状态分为四种类型:

(1) 地方可持续-全球可持续, 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全球层面都是可持续的;

(2) 地方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 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层面是可持续的, 在全球层面是不可持续的;

(3) 地方不持续-全球可持续, 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层面不可持续, 在全球层面是可持续的;

(4) 地方不持续-全球不持续, 即旅游发展在地方和全球层面均不可持续。

判断旅游在地方层面是否可持续, 采用基于指标体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较为适宜;判断旅游在全球层面是否可持续, 可以采用生态足迹评价法。如果旅游地人均生态旅游生态足迹不超出全球生态标杆 (其值为1.8公顷/人) 即可判断区域旅游生态活动不危害全球生态安全, 在全球层面是可持续的。反之则不可持续。而对旅游发展来说, 地方可持续-全球可持续是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翁钢民 杨秀明: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评述[J].燕山大学学报, 2005, 6 (3) :39~43

[2]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研究, 2002, 21 (3) :237~248

[3]李利锋 郑 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研究, 2002, 21 (3) :237~248

上一篇:转专业动机下一篇:斑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