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微博

2024-06-14

引导微博(精选9篇)

引导微博 篇1

微博, 即微博客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 传播速度快。加速了媒体的变革, 并且以一种新型的舆论工具全面介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培养适当的微博舆论引导团体以及引入相关的技术手段。

1 微博舆论引导团体的培养与合作

微博舆论引导团体的培养是指在未发生舆论事件之前发展若干个具有大量粉丝团的微博账号, 以便在舆论事件来临时, 所发展的高质量微博账号发表的微博能够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微博舆论合作是指与现有的微博草根名人、知名人物合作, 利用他们的权威及众多的粉丝进行舆论引导。

1.1 内容微博账号发展

内容微博是指为专门发表各类信息、咨询、知识的微博, 内容微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主题, 从而为粉丝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 吸引对微博主题感兴趣的粉丝, 例如发展一个名为“钓鱼岛事件”的内容微博, 平时可以发表一些中立意见看法的微博信息, 从而吸引粉丝, 然在与“钓鱼岛事件”相关突发舆论事件发生时, 我们的内容微博已经融入到具有“钓鱼岛事件”有关的属性关系圈中, 此时我们便可以对这样一个关系圈起到一个舆论引导的作用。

1.2 与人气草根微博的合作

人气草根微博是指在微博虚拟社会当中,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网名。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 内容微博的人气草根;第二种, 以个人身份或其他虚拟身份出现的人气草根,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舆论主题, 选择与舆论主题相关的内容微博作为我们的合作对象, 从而提高舆论引导的质量。

1.3 与知名人物微博合作

知名人物微博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公众人物为自己开通的微博, 知名人物微博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不同身份的知名人物在其对应的领域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有必要时选择与舆论主题内容相关领域的知名人物微博合作, 制造出具有高价值的微博信息, 引导舆论。

2 技术手段

在微博账号的培养过程中, 发展的微博需要经常发布一些有价值的微博内容, 在此同时需要大量的微博账号对需要发展的微博进行大量关注、评论及转载, 吸引真正的粉丝关注我们发展的微博。但是大量的账号申请、转载、评论必定会占用大量的人力, 因此通过编程手段实现批量账号注册、自动评论转发及自动培养工具, 减少微博培养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为了使得真正的粉丝更容易的找到并关注我们的微博, 需要采取必要的SEO优化措施。

为了方便第三方开发应用工具, 很多微博服务商都提供了微博开放应用程序函数, 服务商提供的相应的API函数, 便可现实对账号自动注册、微博自动转发、微博自动评论功能。

2.1 大量微博账号注册

成功申请一个微博账号, 需要的信息有邮箱地址、密码、昵称、所在地、姓名、身份证号, 因此我们需要为这些信息建立信息库。其中邮箱地址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邮箱申请工具或架设邮箱服务器批量生成邮箱账号以方便微博账号注册, 密码我们可以使用随机数申请成功后自动保存到账号库当中, 昵称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大量收集有趣的词组保存到名称库当中, 申请账号时又由多个词组随机组合而成, 所在地、姓名也是通过建立相关的内容库来进行随机自动填写。相应的内容库及程序建立好后, 利用微博账号的注册API进行账号注册, 但是注册时需要输入验证码, 账号注册时需要人工帮助。

2.2 大量账号自动评论转发

利用微博提供的评论及转发接口结合微博账号库, 并且建立内容评论库, 便可采用编程手段实现对我们需要培养的内容微博的信息的评论与转载, 营造出一种直观的氛围。

2.3 微博的自动培养

由于内容微博需要经常发布新的信息吸引粉丝, 而这种过程又是一种长期的过程, 如果采用人力定期更新消息, 必定会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然微博接口为我们提供了发布新信息的接口, 我们只需要提前建立一个内容库, 编写程序, 隔一段时间将我们内容库中的信息发布到微博上, 便可以省去很多人工劳力, 实现微博的24小时活跃。

2.4 SEO优化

为了提升我们培养微博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以便我们的微博更容易受到关注。我们需要对微博进行以下五种SEO优化⑴微博的个人资料要填关键词;⑵微博的URL地址要简洁明了;⑶微博的名称选取简单易记;⑷微博的关键选取要适当;⑸尽量多的微博的粉丝数。通过以上几种方式, 可以在同等条件下, 提升我们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摘要: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 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 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由于微博用户的言论有很大的自由性, 很容易造成虚假、负面的舆论流。研究微博舆论引导的策略及技术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微博舆论,舆论引导,微博

参考文献

[1]王春枝.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跟进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01) .[1]王春枝.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跟进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01) .

[2]马自泉.微博舆论与社会公共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1) .[2]马自泉.微博舆论与社会公共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1) .

[3]孙祥飞.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及规律[J].新闻传播, 2011 (05) .[3]孙祥飞.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及规律[J].新闻传播, 2011 (05) .

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59-03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2011年以来,微博继续以强劲的发展趋势,更广泛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人生活与社会舆论,中国的微博时代已然来临。微博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已经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

一、微博传播的主要特征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微博允许任何人阅读或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后逐渐发展成可以发送链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发布终端包括网页、移动终端、短信等。自2010年以来,微博的发展从“虚火”阶段进入“实热”阶段[1]。微博传播的主要特征如下:

1.用户数量庞大,媒体特性凸显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此外,中国目前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新浪、搜狐、腾讯、人民网、凤凰网等50多家网站都在提供微博服务,其中要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影响力最大。微博特有的媒体特性包括:

第一,传播内容的生产简化与碎片化。写一条微博只需一句话或几句话,无须考虑文本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也不必担心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第二,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和草根化。因为内容发布的便捷和低门槛,独立的个人在微博上都具备了媒体的特征,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第三,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移动化。微博整合了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第三方软件等多种渠道来进行信息的发布,而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延续了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手机微博能体现微博内容发布的即时性和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微博,还能进行实时性的交流互动。第四,传播模式的交互化和多样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而微博的传播模式是网状传播模式,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方式,从而可以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第五,传播速度的快速化。微博上的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能形成“病毒传播”。微博具有的评论、转发、搜索、加关注等功能为这种“病毒传播”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实名认证保障传播内容的真实可靠性

微博上的用户大多使用接近实名的昵称或直接使用实名,以便让其他用户更便捷地搜索到自己。这从某个方面来说有利于提升微博传播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匿名性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模糊性。微博的实名认证制度加强了个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一方面,经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在发布和转发信息时会更谨慎,会对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负责;另一方面,人们会认为经过实名认证后的微博用户发布或转发的信息更加权威可靠,对这类信息的浏览、转发、评论会更密集,从而强化了微博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3.信息定制化汇集大量用户群

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具个性的特点是它的信息定制化。只要对自己感兴趣的微博用户选择“关注”,就可以随时查看关注对象的微博信息,并与关注对象进行互动。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功能使得微博就像一份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报纸,各类信息源都是经过用户有效筛选和定制过的,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真正需求。微博上的信息定制化功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而用户又乐于应用的,这一特点也让微博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群。

二、微博舆论的生成与互动

1.话题的形成

微博用户的身份是多样化的,既有社会精英也有草根平民,加之内容发布门槛低,每条微博的字数有限,使得微博传播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的信息不足以形成供用户参与讨论的话题,只有当个别微博信息吸引大规模用户围观,经过大量用户对此信息的评论和转发,才有可能形成鲜明的话题,促使舆论的聚合。

2.意见领袖的推动

微博是一个基于“关注”机制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网站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以名人微博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和关注。名人的微博粉丝数量有的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样的名人完全可以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或观点引领者,是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和活动力的人。在微博传播中,被意见领袖关注的微博内容更有可能成为话题和舆论热点。意见领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对于某些微博内容的评论和转发,将会吸引更大规模的用户粉丝群的围观、评论和转发行为。在集聚社会各大阶层力量的微博平台上进行信息互动、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会使话题讨论快速形成社会舆论热点。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大多文化程度较高,是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而微博上意见领袖的观点,将会成为微博舆论的核心点,在微博舆论的生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粉丝群助扩散

微博粉丝是在微博里对某一博主保持持续关注的群体,粉丝群会将博主的言论传播到更大更广的范围,粉丝群是形成和推动微博舆论的基础。当微博上的消息或话题经过意见领袖的评论和转发,就会引来大量粉丝群的关注,再经粉丝群的大规模评论和转发,这种病毒式的传播就使事件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从而形成微博舆论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散。比如微博名人李开复的微博拥有粉丝17 312 045人,2012年10月22日他转发了一条“爸爸,你为什么不救我”的微博,关于5岁男孩帅帅患急性白血病后,与其配型成功的父亲却拒绝为其捐献骨髓和支付医疗费,最终帅帅遗憾离世的消息。这条转发微博在一天内就产生了5 594条评论和11 323次转发数,其评论大多是对帅帅离世的同情与惋惜和对帅帅父亲做法的指责与愤怒。从这条微博产生的评论和转发数可以推测,此事件在微博传播过程中会形成较为广泛的传播效应。

4.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跟进

随着事件的发展和微博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介入事件的调查、采访与报道。传统媒体的关注使得微博舆论的关注热点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形成高度的重合,从而大大推动微博舆论的发展和壮大。除了传统媒体的加入,包括BBS、博客、个人网站、SNS社区等在内的其他新媒体也会及时参与到微博事件的讨论和传播中。BBS、博客、SNS社区等这些新媒体都是影响力非常强大的网络舆论载体,有了这些新媒体对于事件的跟进,会使事件的影响力得到扩大,从而在网络上形成舆论的高潮。

5.政府部门的回应

当微博事件的热度不断攀升,网络舆论掀起高潮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要拿出自身的态度来回应和应对网络舆论。从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下半年,对于党政部门来说,有71.9%的事件得到了处置,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相比,党政部门在当天或一天内即做回应的热点话题占比从49.2%上升至50.4%[2]。这说明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在提高。政府部门对于网络舆论的积极回应和应对,有利于网络舆论危机的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讨论中,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就曾及时地通过微博、微访谈等形式,多次对网民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和交流沟通,这对于化解网民的质疑和焦虑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微博舆论引导面临的问题

1.微博上的谣言滋生

注意力经济的驱动和微博传播的特征使得微博上更容易滋生谣言。一方面,微博是一个建立在“关注”机制上的社交网络平台,有些博主受注意力经济的驱动或为了扩大微博影响力,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与互动,发布虚假消息,散布谣言;另一方面,微博作为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赋予了社会各层相对平等的话语权,而微博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网络“守门人”角色的弱化,都会加剧微博上谣言的滋生与扩散,导致网络舆论引导相对更为复杂和艰巨。微博滋生的谣言中,如2011年3月中旬发生的全国各地抢盐囤盐的风潮,就是由微博上关于“盐荒”的假消息快速扩散而引起的。

2.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群体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的极端的观点”[3]。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发现,网络上的圈内传播容易造成群体意见的极端化倾向,网络团体更易听到与自己意见和立场相一致的言论,他们其实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讨论,而讨论的目的就是强化一开始的倾向。微博上流言的传播会越来越趋向“群体偏向”。当微博上出现群体极化的问题时,网络群体会依据盛行的情绪做出判断和结论,而非依照客观事实本身。此时,政府和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的力量难以迅速聚合与充分应对,舆论引导就会变得相对迟缓和薄弱。

3.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达到19 104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10 271家,个人官员微博8 833个[4]。在地域上已经覆盖甚广。但由于微博传播具有信息裂变性,微博舆论也随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此时,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会丧失其优势,而受规范和程序的诸多限制,政府的舆论引导也会显得相对滞后和孱弱。政务微博作为重要的微博舆论引导主体,在突发性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反应和回应尤为引人注目和令人期待。首先,有些政务微博虽然存在,却“默默无闻”,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无论是在网络舆情监测方面,还是在服务于群众、回应和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方面,都显得消极和迟缓。其次,运用政务微博的能力和技巧有待提高。在打通“两个舆论场”,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中,传统的宣传思维还在,而对微博互动性的优势利用不足。第三,政务微博运行制度和组织保障有待健全。在微博运行工作中,需要一套完整而成熟的运营制度和规范。如果政府信息发布和信息公开不能及时和透明,如果存在组织内部部门联动机制不畅通、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绩效考核和赏罚不明等问题,就会阻碍政务微博的作用发挥和发展。

四、政府的微博舆论引导对策

1.明确政务微博定位,构建官方微博联动机制

首先,应尽快开通实名认证的政府官方微博,统一政府微博标识,使其成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新窗口。组建专业的微博团队,构建官方微博联动机制,组建政务公共关系微博群,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使政务微博的运行制度化,保证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2012年4月,武汉市政务微博发布厅测试版试运行,现已有76家单位开通政务微博,在新浪网发布微博3.1万多条,总粉丝数172万。同年11月,武汉政务微博聚合平台@长江发布正式落户腾讯微博,首批27个政务微博正式入驻,服务武汉网友,进行政务信息发布和民生服务信息的发布。

其次,政务微博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对于权威信息应原创发布,大众话题则可转发、评论。政务微博不能仅仅成为部门信息公开的告示板,更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做到及时回应,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此外,政务微博更要注意沟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用亲民话语,真诚平等地与网民沟通。尤其是对于突发性危机事件,更是要讲求沟通技巧。2012年12月3日,“岳阳公安警事”微博发布一则关于平江县城关镇天岳村村民凌某等与新疆籍商贩发生纠纷的信息,20万元的天价赔偿引起了网友质疑,“天价切糕”随即演变成网络舆论焦点,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岳阳公安警事”删除了该微博,但是有关“天价切糕”的舆论却依然无法平息,直到“岳阳公安警事”公开致歉,承认信息发布不准确,重新公布赔偿款明细。

再次,各部门官方微博应实现“互粉”,内容互补。“互粉”后的各政务微博可以在有及时了解各方微博最新的信息发布,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官方口径不一、行动失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组合发声,汇聚主流声音,引导网络舆论。微博发布字数受限,而政务信息发布更具针对性,因此,各部门官方微博可以在有针对性地发布各自政务信息的同时,通过跟进发布和追加发布,合力为网民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政务信息,从各方面给予网民及时、专业的回应。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官方微博的联动性,以及官方微博与网民的良性互动。

最后,建立“经营微博”的观念,扩大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应该使政务微博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张名片,一个标志,吸引群众都去关注政务微博,营造良好的官民互动的氛围,提升政府部门在民间的权威、亲民和具备公信力的良好形象。政务微博可以使用一些营销途径,如通过公益广告宣传、传统媒体大力报道、开展民间公益行动等方式,将政务微博经营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2.建立微博舆情监测平台,完善舆情监测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机构内部的宣传部门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分析与管理机构,或与媒体、高校或科研部门的舆情调查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先进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和调查设备,对包括微博在内的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全天候的自动浏览、采集、分类、过滤、自动聚类、主题检测和统计分析,对网络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和追踪,及时发现和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同时,组建的政务微博专职团队应纳入绩效考核评估。除了监测和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和民生热点外,还要注重对本微博粉丝群体的研究,尤其要关注和监测粉丝数庞大的微博意见领袖,并与之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把握微博舆情动态。

3.完善微博对舆论危机的管理机制

首先,面对突发性网络舆论事件,与事件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官方微博和宣传部门官方微博应该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公开、透明、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网民的问题;对于部门本职事务引起的舆情动态需要持续跟踪,有节奏地进行回应。对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还可设立专门的微博账户,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援助信息,这样可以更从容地面对网络舆情,进行更好的评估、判断和应对。在网络舆论危机面前,若政府部门率先发声,积极进行信息公开和问题回应,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平息网民的负面情绪,让网民真正感受到安全感。其次,要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也可组建专门的草根观察团,通过与草根观察团及意见领袖的互动合作,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最真实可靠、客观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全程监督,借鉴和吸纳他们提供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支援。最后,把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情况纳入行政绩效评估,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舆情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

4.提高官员网络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

政府应注重官员网络素养的提高,多进行一些专门针对官员如何使用微博、如何运用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微博语言、如何与网民进行微博互动、如何判断微博舆情和进行舆情应对等方面的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官员运用网络媒体的技能和处理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瑞生,许薇薇.微博的发展态势、传播特征及治理策略[C]//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2.

[2]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2011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C]//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2.

[3]桑斯坦,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微博的舆论引导研究 篇3

关键词:微博,舆论引导,新媒体,自媒体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 是一种供网民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共享的平台。网民可以利用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即时更新即可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 也可以用140字左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并可实现即时分享。近年来, 微博在国内外快速发展、迅速普及, 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从国内“郭美美事件”到甬温线动车事故, 从国外突尼斯、埃及政权更迭到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以微博、推特 (twitter) 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发挥着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信息服务、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凸显出其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引导力和政治影响力。

一、微博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微博与博客、论坛、MSN、QQ等即时通信工具相比, 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点对点的交流以异步方式展现, 并以便捷的发表、自主的关注和获取等方式, 建构起一个融合自我与社会的自媒体网络。目前微博已成为最理想的自媒体, 这与其独特的传播特征密不可分。

(一) 传播内容去中心化。

微博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降低了新闻传播的成本和门槛, 使精英阶层的话语权下移, 彰显了草根性与平民化的传播个性。微博让“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建构了一个机会更为均等、权利更为平衡的舆论平台。微博的使用者摆脱了议程设置的圭臬, 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构建个人的社交网络和社区, 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 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微博内容。

(二) 传播方式交互化。

微博信息传播不是所谓关系传播, 而是关注传播。允许用户任意关注他人, 无需关系确认。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不同, 微博的网状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与其他新媒体如博客、SNS等的交互传播方式相比, 微博的准入门槛更低, 自主性更强, 交互起来更便捷。用户通过微博平台结识和关注大量的陌生人, 完全凭兴趣和关注组成的松散型圈群使得网民对圈群内信息的关注度远高于对传统媒体的关注, 微博信息进行跨圈群的、大范围的"病毒式"信息传播, 可能瞬间引发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动员效果。

(三) 传播主体平民化。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 在其“微结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功能强大的个人独立平台, 空前释放了个人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 从根本上打破了个人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同时, 微博消除了传播者和受者界限, 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这就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 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媒体”, 以前显得很神秘的媒体变成了个人的传播工具, 形成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

(四) 微博的“@”功能和“转发”功能衍生舆论引导力。

微博用户通过“评论”功能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应, 此外, 独特的“@”功能不仅鼓励用户积极回帖, 还记录了完整的信息流向。更重要的是, 对话题内容进行“转发”, 极易使特定的话题迅速聚合、瞬间放大, 使得微博成为自由交换公众意见的观点市场。再加上意见领袖的引领, 鲜明的观点很容易脱颖而出, 形成意见领袖为主导的舆论引导力。

二、当前微博管理存在的问题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公共播报的良好平台, 在微博传播中进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我们兴利除弊的重要课题, 但由于微博本身的特点限制与发展的不完善等种种原因, 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遭遇了困境。

(一)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海量性增加了把关的难度。

微博用户的零成本发布信息, 造成了信息的过量, 加之转发机制可以使信息快速流通, 增加审查的难度, 给内容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国内仅新浪微博, 每天的信息发布量也超过8, 000多万条, 每分钟超过了2, 000条。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动车事故, 整个事件有关事故信息的微博信息累计达3亿条;“郭美美”事件中, 从6月23日23时开始, 关于“郭美美”的微博48小时内达到110, 526条。4天内, 相关微博已达到723, 965条。信息的海量使得信息把关的可行性弱化。

(二) 信息表达的个人语境削弱了公共信息的关注度。

由于技术上的突破, 微博以“自媒体”的形式逐渐嵌入用户的生活空间, 因此, 私密化、随意性的信息占据了微博内容生产的主体构成。据万瑞数据调查显示, 微博最主要的用途是自己写, 其次才是分享和关注, 用户在微博上最主要的行为就是“写微博, 发表观点或者发泄情绪”, 这一部分的用户就占到总用户量的74%, 主要发布的内容是“个人心情感受”, 占到用户总量的76%。这些碎片化和个人化的冗杂信息经过层层累积, 很容易将公共信息埋没其中, 使得用户对公共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 从而造成对公共信息关注度的削弱。

(三) 政务微博的应对能力不足。

近年来,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 网络问政的兴起, 党政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 政务微博已经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及众多职能部门。2011年12月1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首部政务微博报告党政机构、公务人员微博已经近2万个。目前, 有些政府把开微博作为一种形象工程, 成为政府公共网站的一个变身, 很多的微博只是注重政策信息、规章制度、会议日程等的发布, 对于大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则避而不谈, 缺乏与公众双向的信息交流。尤其是在重大网络突发事件中, 对微博环境下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重视不够, 严重影响了事件的处理进程, 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和权威。此外, 少数官员在微博上不慎言论,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 有微博网友发现, 大连市西岗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有5, 000多名关注者, 但该用户却只关注了一名日本成人电影明星的用户, 引起舆论哗然。

三、加强微博舆论引导的建议

舆论引导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微博传播所面临的瓶颈与困境, 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 建立重大微博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 研究所2011年7月18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微博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 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 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因此, 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 应该时刻关注民众的网上网下生活和舆情动向, 并针对网民的疑问和不实信息的萌芽等, 及时正面作出回应, 公布相关的官方信息, 疏通传播信道, 梳理网上民意, 并慎重处理好网下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舆论引导者具有一定的舆情前瞻意识, 主动参与微博传播,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目前, “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趋势。在微博的应用方面, 政府和其他社会管理部门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发表能力与媒介素养。在发表能力方面, 应针对一定网民对象的接受特点, 结合自己的传播角色定位, 灵活地将权威性和亲和力结合起来, 运用富于感染力、符合逻辑的表达风格。在媒介素养方面, 应了解微博的传播特征和运用技巧, 注意研究微博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二) 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微博的开放和自由构筑了一个“全民记者时代”, 碎片化的信息和舆论充斥微博。但微博自成一体的传播方式, 加上微博积极分子的某种相似性, 使它与现实社会的原生态和多元化呈现不甚相同。微博打拐、药家鑫案以及郭美美炫富等事件表明, 微博里更容易形成强势意见, 它对舆论群体中偏离性的弱势意见的容忍远远低于现实社会。微博意见领袖发表的相关信息和意见, 是促使舆论生成的关键。因此, 舆论引导者要团结微博上的意见领袖, 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应对重大的突发舆情时, 及时向意见领袖提供有用信息, 共同设置公共舆论议题, 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同时, 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也要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 可以邀请权威机构、相关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士以及草根名人等, 在微博上设置议程, 积极发表权威性言论, 引导微博舆论。

(三) 加强信息把控, 完善法律建设。

一是微博应建立完善的虚假信息过滤机制, 推动信息搜索引擎的建设,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且, 微博更应发挥好自己的把关人身份, 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和过滤, 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二是结合已推出的微博辟谣机制与不实曝光专区, 及时向用户曝光虚假信息, 对虚假信息进行辟谣, 并对虚假信息的发布者进行封ID、限制发言等处罚。三是政府要尽快建立微博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立法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方面, 而网络监管法律法规的欠缺给了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因此, 政府有必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为打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的舆论空间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力, 唐虹.微博信息传播机制及其发展困境[J].新闻世界, 2010, 1

[2] .骆燕玲.以“人民微博”为例浅析微博传播优势[J].文学界·理论新探, 2010, 7

[3] .周珂.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 2010, 3

引导微博 篇4

关键词:党政机构微博 网络舆情引导 问题 对策

1 党政机构微博的兴起背景

2006年的两会期间,博客以一种传播渠道的方式进入公众的视线之中,媒体记者和普通百姓借助这个平台参入两会的议题讨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变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微博以一个展现公共舆论气场的身份强势影响中国市场,作为一种媒体技术的它又在悄无声息地实现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微博又称微博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icro blog,主要功能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信息,进而实现即时分享,而这仅仅的140个字也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过一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革命。

而恰恰在这个时代里,国家的进步使得中国公众地位提高,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也更加民主化,这就增强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和明确的参与意识,人民群众越来越希望对政府责任事件有所了解,更希望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出来,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去。因此,在“媒介是人体延伸”的网络时代里,微博就恰当好处地集中了民间意见,成为不同层面和空间舆论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工具,公民也有了随时发言的良好平台,真正实现了我国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政微博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2 党政机构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2.1 互动有效性不足,存在着作秀的嫌疑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党政机构微博的主要功能是发布信息,很少会对民众的询问与质疑进行解答,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突发事件之中,超过半数的党政机构微博未及时的回复网民的评论与疑问,即使回复也多是一些空话和套话,难以达到民众的期望值。同时,我国一些党政机构微博沦为缩减版的党政网站,其微博内容也多是将网站中的内容拆分贴上去,微博的释疑作用未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就导致民众出现一些怨言。此外,部分党政机构微博对于敏感问题也有着回应迟缓、不予理睬甚至删帖的情况,这就严重的影响着民众的微博问政热情。

2.2 公信力偏低,说服力不足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阶段,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高发阶段,对于一些社会矛盾,很多党政机构的微博中存在瞒报与谎报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民众对于党政机构的信任度。而这些社会矛盾与民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信息的披露不真实,不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甚至会引发暴动事件。

2.3 微博语言官腔化 很多政府官员习惯了官腔化的语言,在发布微博时也未顾忌到民众的感受,这就导致党政机构与民众之间产生隔阂,实际上,民众内心中深刻的希望针对自己切实关心的问题与党政机构进行沟通,如果党政机构不改变这种语言方式,必然会失去社会公信力。

3 解决党政机构微博在网络舆情引导中问题的策略

3.1 加强沟通,切实的为民众解决问题 党政机构要想真正发挥出微博的作用,就一定要摒弃作秀的心态,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意识到政务微博的作用,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性,充实微博中的内容,加强双向沟通,建立起平等、双向的沟通机制。

此外,政务微博还要做到运行制度化,让传统的信息运作模式适应高新技术下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整合多个微博平台的政务微博,听取民意,回复民众质疑。还应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行业自律和法律法规建设两个层面彻底消除网络恶意谣言的不良影响,对以讹传讹、错误引导舆论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和销毁,同时保障网民在微博上言论表达自由,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制度化保证微博问政的发展。

3.2 坦诚相待,注重民众的参与 党政机构微博代表着党政机构的信息,其微博消息也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信息不真实不仅会降低民众的信任度,甚至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党政机构微博在发布信息时,必须要重视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性与及时性,为民众提供正确的信息,此外,为了赢得民众的信任,还要少说虚话、套话、官话,注重民众的参与,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赢得民众的信任,才能够将党政机构微博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3 正确使用网络话语,走入群众中 网络环境中的话语与现实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党政机构微博要实现与民众有效、畅通的交流,就必须要使用合理的网络语言,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果民众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党政机构微博就需要与民众进行坦诚的交流,考虑到这一因素,党政机关在发布微博时,就需要转变居高临下的表达方式,正确的对待网民的意见与评论,即使发生争辩,也应该坚持理性,将姿态放低,这样就能够赢得民众的信赖,也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敬宏,蒋秋兰.党政机构微博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传播,2012(07).

[2]季丹,谢耘耕.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NKI、CSSCI高被引论文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张妙玲.论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舆论引导[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微博引导的“自媒体”时代 篇5

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曾准确地概括出媒体变迁过程: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丹·吉尔默所说的旧媒体,指的是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随着网络出现,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逐渐向电脑、手机等新科技工具转移,这就是新媒体[1]。然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并没有太大改变,仍然维持少数媒体向多数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自媒体时代,个体成为活跃的发布者与接收者,自媒体网络平台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新、旧媒体下的受众通过媒介形式的更新被解放出来,成为信息接收、生产、传播、共享的共同体。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变为“点到点”的传播[1]。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最终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出现多数媒体向多数受众传播的模式。每个网络个体都能成为一个媒体,独自从泛滥的网络信息中获取资讯,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公之于众。例如在SNS类网站、视频空间,以及当下最为流行的微博中,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浏览某人的信息空间,作为个体的网民就可以在网络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主流媒体都会从个体网民中获取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加以传播。自媒体时代的新兴媒介让每个人都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

微博,这个2006年新生的网络技术吸引了人们眼球和众人的参与,它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它提供了一个广阔庞杂的信息空间,里面有爆炸性新闻、无人问津的小新闻、交通状况、天气预报、商场打折、饭店预订、个人心情、呓语……对比门户热点新闻,这里无数的信息就像一条跟在热点新闻后面的长长的“尾巴”,这里总有能搜索到的信息。旧网络媒体时代,80%的人关注着20%的热点新闻,新网络媒体时代,80%中的人慢慢分化出来浏览80%的非热点信息,微博这样的自媒体似乎打破了传统的“28法则”。人们越来越关注热点新闻之外与自己生活兴趣相关的其他新闻。这就是《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的:“观众们正在转向另一些东西,一些纷乱而又模糊的东西……它们是除热门之外的‘其他东西’。”微博提供了人们转向个性化信息的可能。

基于自由开放即时的基本框架,微博展示了几个新网络媒体时代的特性。

1 便捷性将平民与精英拉到了一条线上

在微博上,有140字内容输入限制的规则,这样激发了更多以前只浏览不发言的受众开始传播自己的想法,爆发性地产生出更多的原创内容。新、旧媒体下只能接受意见的“沉默的大多数”通过微博这种新兴媒介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每个人的传播欲望在浩瀚的微博广场上得到满足。尽管信息高度碎片化,但是微博中不间断的信息交流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报道和传播。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微博成了个人生活记录者,时间缩小到按分钟记录。用手机短息或电脑来随时留言或回复,增加了用户间的互动。在新浪微博中加“V”可以被认为是某领域的意见领袖,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加“V”,这意味着普通的民众有了同意见精英们共同发布重要信息的可能。

2 即时性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趋势

印度孟买恐怖袭击、四川汶川大地震、伊朗总统大选、纽约哈德孙河撞机事故……这些重大新闻并没率先出现在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而是从微博无数不起眼的信息中冒出,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途径现在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博客中国网CEO方兴东在出席“2009中国第二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时提出了“即时时代”,由于电脑不好随身携带,传播始终有一定时滞。方兴东预言,未来三到五年,互联网将步入即时网络时代,即以手机为媒介,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通过手机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订购商品,与网络、他人做到实时互动[2]。从现在的微博功能看来,它可以成为“即时时代”的先锋,发生在微博中的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微博成为发布者的个人即时广播,易操作性、便捷性和即想即发的特点,让个人信息更加快速地传播到有网络的地方,并且信息具有最广泛的传播场所。依靠即时的特点,微博围绕个人形成了信息、观点、评论、讨论为一体的意见群落,加速了公众事件的传播效果,增强了意见领袖的地位功能。比起发展多年的即时通讯,更完善的微博能完成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新媒介微博让网络传播环境变得立体起来。实时搜索成为各个网络巨头的发展的重点,交通实况信息、酒店预订、商场打折、电影预告等生活信息,地震、恐怖袭击、飞机失事等突发新闻,人们不满足于事后回顾,而要每时每刻地追踪,实时搜索迎合了现代人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虽然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搜索到用户需要的关联性信息正在困扰着技术人员,但新媒介已经把人们带入“即时时代”。信息获取速度的加快,会提高人们的效率,从而可能缩短事件历经的时间,相对于信息传递缓慢的时代,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数量会增加。

3 意见领袖地位加强,数量增加

有人说微博意味着全民意见领袖,微博只是提供了一种让普通人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微博形成了更多的人际圈,让意见领袖的数量增加,多了许多草根意见领袖。博客用户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写出来的内容其传播受众并不确定;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关注”,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明星效应的传播更加巩固。在微博中所有名人不断地更新状态,追随者每时每刻接受着“熏陶”,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拉近了意见领袖与追随者的距离。虽然大部分名人对于追随者的留言都不回复,但是他们不断更新的夹杂任何观点的生活状态都影响着浏览者。语录体形式编成的《论语》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的文献,精妙平实的短语亦可包含精神广博的思想,微博发布者同样需要思考如何将思考后思想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微博就为人们提供了即时即刻表达智慧火花的平台,让发言者能随时与任何参与讨论者互动。

麦克卢汉在“后视镜”观点中说:“如果看后视镜的时间太长,只看新媒介和旧媒介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会迎头撞上没有看见的、难以逆料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死死地盯着前方不动,眼睛里看不到、脑子里想不到我们来自何方、曾经去过何方,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正在向什么方向前进。”他暗示对于媒介的发展,要把握好利用历史与规划未来的尺度,过犹不及。质疑者认为微博存在许多致命问题,如何盈利、无用内容过多无法管理、安全难以保障等。在一次美国旧金山举行的Web2.0峰会上,Twitter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回避了许多人关心的关于盈利模式的问题,不过他说:“我们认为,Twitter有许多赚钱的法子,从广告到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服务都行。但我们今天97%的精力是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实在的回答预示着微博必能完成一种新媒介创造一种新环境的使命。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发言平台,每个“自媒体”都将信息细化,传统媒体不能再在新闻领域“只手遮天”。“自媒体”的突出代表就是“微博”,微博用户在自己营造的碎片化空间内互相传播信息,信息量增加和传播速度呈几何化发展,“自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罗斌.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研究[J].新闻世界2009,(2):85.

引导微博 篇6

那么, 地方报媒官方微博如何在打通两个舆论场, 引导网络舆论生态方面有所作为?如何应对微博舆论, 才能不被微博舆论绑架?本文以金华晚报应对“金华市乾西乡湖头村狗肉节叫停”这一2011年微博舆论热点事件为例作出分析。

打通两个舆论场, 官方微博真正入驻民间舆论场

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不完全相重叠的舆论场, 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人民群众口头舆论场。两者共同的特征是都需要改进和改善。一方面官方舆论场对民生的关切不如民间舆论场直接迅速, 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不够快, 观察问题的草根视角还不够多。另一方面, 民间舆论场谣言滋生、情绪化严重、网络暴力化严重, 常常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微博出现之后, 让两个舆论场的取长补短成为了可能, 那就是让地方媒体官方微博真正的入驻民间舆论场, 想人民所想、思人民所思, 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网民互动交流, 我们两个舆论场就能够打通。

2011年9月18日, 慈爱基金的发起人加措活佛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往年湖头狗肉节的血腥屠宰照片, 引发微博爆炸式转播。李嘉欣、舒淇、莫文蔚、黄百鸣、范玮琪等众明星齐力转播。一时间, 微博上呼吁叫停狗肉节的声音此起彼伏。

金华晚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关注到这一点, 9月18日和9月19日两天, 《如此血淋淋的“狗肉节”, 大家怎么看?》以及《官方叫停“狗肉节”, 民间会响应吗?》的博文引来热议和转载。

随后的9月20日, 金华晚报以《狗肉, 我们吃还是不吃?》为题刊发报道, 针对网民在金华晚报官方微博上发表的“狗肉节”争鸣讯息传达给读者。

报道刊发后, 引起读者广泛热议, 一些年轻读者纷纷将发表意见的阵地转移到金华晚报官方微博上来,

接下来的几天, 金华晚报上的报道和金华晚报官方微博上的报道形成了真正的互动。

金华晚报上刊发的《婺城区乾西乡昨作出决定:取消湖头狗肉节》等权威性息同时也在官方微博上发布。

适时引导微博舆论, 提升报媒官方微博的引导力

微博盛行舆论批判, 基本上是一边倒, 这种现象不正常。特别是在微博的舆论事件里, 批评成为了一种对话语权的垄断。微博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 一个充满愤怒和虚假信息的微博, 最受伤害的是大众。

在遇到金华乾西“狗肉节”叫停这样一个热点事件事, 微博强烈的“围观”氛围、“偏爱坏消息”、易受操控性等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

金华乾西狗肉节被叫停之后, 很快波澜再生, 微博上关于““湖头狗肉节”没有真正取消”的消息满天飞, 更有甚者发微博称“有5000只狗即将被宰杀”, 许多不明真相的围观者纷纷转发与评论, 矛头直指地方政府, 微博上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开始危害到金华整个城市的形象。

对此, 金华晚报迅速地做出反应, 《婺城区乾西乡:取消决定不会变, 当地不会设定点屠宰场集中杀狗》、《记者实地探访未见被集中关押的狗, 有网友坦言自己也是听别人说的》等报道迅速地给出了事实的真相。

随着金华晚报官方微博上报道的跟进以及“本报官方微博正在集中举报一批涉及狗肉节 (已被叫停) 的失实微博信息, 敬请诸位好自为之, 请勿继续以讹传讹。金华人民和诸位一样充满爱心。”博文的发出。微博上对金华地方政府高效行政的做法赞扬声一片。

“狗肉节”叫停事件为例, 引领微博舆论生态的经验

无疑, 随着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微博的出现, 使得个人表达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展示。然而, 这也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 从网络舆论形成过程入手, 因势利导, 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势在必行。从金华晚报对金华乾西“狗肉节”叫停一事的实践上, 我们可以得出微博舆论引导工作总结出如下经验:

第一, 快速用真实声音挤占谣言传播空间。微博舆论引导必须突出一个“快”字, 用正确的导向防止和消除各种杂音和噪音的干扰, 用真实的声音挤占谣言传播空间, 不仅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 而且能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 控制话语权。

第二, 敢于触及本地敏感问题与矛盾。面对本地舆论热点, 克服“谈网色变”的思想, 要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和矛盾, 及时、准确地做出权威报道、深度解读或评论, 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有效地引导舆论, 让“家丑外扬”的同时, 变“坏事”为“好事”。

第三, 搭建平台, 形成良性议程互动。在坚持媒体责任与道德的前提下, 对网络议题进行理性“把关”, 形成“意见领袖公众舆论”的良性议程互动和形成重要的真相发掘、讨论自发机制, 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以实现舆论的渗透和延伸。

第四, 加强“新闻专业”, 提高舆论引导力。“微博”的专业化不足, 作品粗线化, 缺乏专业的分析能力, 这是它的致命伤。没有“质量保证”的信息, 会使不明真相的网民随意表达观点, 盲目地进行道德宣判和声讨。“新闻专业”强调新闻特殊的公共利益和记者的社会责任。只有专业化, 才有权威性、可读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93.

[2]廖宇飞.试论微博新闻评论[J].新闻爱好者, 2012, (402) .

[3]钱晓文.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J].新闻记者, 2012, (2) .

微博舆论场中网民行为引导研究 篇7

关键词:微博舆论,网民行为,引导,新媒体时代,情绪共振

微博舆论场中各类网民行为主要是主体对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重点事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主体会直接在微博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主要表现是发布信息、关注、评论或者@等。不同网民的言论情绪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网民行为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比如理性温和型或者极端过激型等,同时网民情绪的不断共振也会逐渐影响到其他网民行为。

目前,针对各类网民行为进行适时监控和必要引导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政府以及各类媒体对网民行为持续关注,不断发展各种积极有效的引导平台,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但是,对微博舆论场中网民行为进行引导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微博舆论场主要的构成因素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成为了最主要的网络社交媒体之一,微博不仅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同时能够与众多网民广泛互动,发起的话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衍生出很多相关话题,参与话题人数会迅速膨胀,从而成为民间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简单的分析,微博与新媒体时代出现的博客、微信、贴吧、论坛/BBS等媒体形式有相似之处,即能够让网民之间的互动更加的顺畅,拥有网民相邻密度高的突出特点。微博舆论场属于微博活动平台中一个进行信息以及意见传递的重要交流环境,所有网民的意见都能够进行公开的交流。微博舆论场中主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就是现实社会场,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场。新媒体时代,微博逐渐成为人们发表自己意见看法的重要沟通平台。随着网民数量的逐渐增多,网民的各类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网民也会利用微博的公开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共振,相互影响。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微博舆论场已经超越了以往传统的民间舆论场,最大程度的放大了舆论环境以及空间。本文结合微博舆论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三个重要的构成因素。

第一,话题感染度,这也是最终形成微博舆论中心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在微博上的任何话题最终能够形成一种舆论导向或者意见指引,需要该话题发起及之后的评论互动能够契合社会的公众心理。话题越具有较强的社会感染力,越会引起大部分网民的兴趣,社会公众会直接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也会加入到表达自己想法或者是意见的行列中,最终促进微博舆论场的形成。

第二,公众参与度,即在整个微博舆论场逐步形成的全过程中,所有网民参与讨论或者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参与程度。公众参与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微博舆论场的形成规模、网民构成以及言论方向等。

第三,新媒体介入的程度,一方面,新媒体会利用自身具有的各种技术优势对微博内容完成有效的整合,同时还能够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促进微博信息的广泛传播。此外,很多新媒体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微博账号,能够对特定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等,从而促进微博舆论场的快速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微博舆论场对网民行为进行疏导可能出现的问题

2.1 在微博舆论场中对网民行为进行疏导的能力不足

由于微博自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性,并拥有一定的传播规律,普通网民同样能够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源,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选择,另外,网民行为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也使得传播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媒体对网民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自身具有的引导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2.2 在微博舆论场中对网民行为进行引导易出现主体缺位现象

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对网民行为进行引导的重要主体在微博舆论场中经常缺位,这也直接导致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并不利于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首先,事前对微博舆论态势估计不足而出现的事前缺位现象。很多微博舆论事件最终爆发实际上是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投射到网络中。通过事件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起源来自于基层。网民的过激言论刚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中时,波及的范围还比较有限,此时如果能够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疏导,效果远胜于舆论面逐渐扩大至整个互联网。但是,受到引导主体不明确、对新媒体传播规律不熟悉等事前缺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网民自身的诉求或者是内心的情感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最后导致微博舆论事件的发生。

其次,微博舆论事件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事中缺位的情况。在最初的发展阶段,议题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各种矛盾也限于一个循序渐进积聚的过程,这时候的微博舆情还没有显性爆发,大部分网民只是在围观。当然,也正因为事件还没有显性爆发,舆论焦点没有集中出现,增加了引导主体的识别难度。如果引导主体没有长期的网络舆论监控经验,无法准确预测和把握事件发展阶段,就容易错失良机,任由微博舆情不断扩大直至基本无法控制。

最后,在微博舆论事件后期消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后缺位的情况。在微博舆论事件发展到后期阶段,各种网民诉求及舆论导向逐渐明朗化,与现实行为对接的呼声愈高。此时,引导主体需要认清事实,结合网民诉求和现实情况,使网上与网下及时有效对接,通过线下努力疏导网络舆论影响。然而实际情况是,往往某些引导主体对微博舆情事件的处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2.3 引导主体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

在微博舆情出现以后,网民会通过关注或者评论等行为推动微博舆论场的逐渐形成。大部分权威媒体微博或政府微博,在开放运营后虽然能够及时的参与到实际的舆情传播中,但是,权威媒体以及政府部门实际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关注的对象相对有限,引导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流比较少,关注对象的数量也比较少。另一方面,引导主体之间实际的对接渠道尚显不足。一旦发生异常的微博舆情,权威媒体以及政府部门往往会选择各自为战,而较少通过交流沟通发挥相互配合的最大作用。引导主体之间对网民行为进行引导缺乏比较明确的分工,缺乏相应的协同管理机制。

2.4 缺乏对网民行为进行有效疏导的长效机制

微博作为一种公众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传统舆论的发生机制,通过网络曝光和公众参与评论的形式集中反映网民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不断推动社会朝向更加文明以及公正的方向进步与发展,潜移默化中启蒙公众心智。但是,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各种铺天盖地的舆论场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网民言论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建立正确合理的引导长效机制,就可能削弱微博舆论所具备的正面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微博舆论应具有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引导主体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长效机制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缺乏相应的管理法律制度

微博的出现以及兴起同时也拉近了个人隐私与相应的公共领域之间的距离,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难以分辨个人隐私和微博公众传播之间的分界线。比如说,当事人可能会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一些日记,或者想要与网民分享一些信息资源等,以及相应的感悟,这些基本都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形式。有些微博舆论事件中的个人隐私受到侵害,在相关立法空白的情况下,只能游走在法律边缘。因此,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准确的界定微博舆论事件中的侵权行为,一旦出现违法行为需要按照怎样的程序才能完成惩戒等。

2)缺乏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实际培养机制

微博的产生以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网民的公众媒介素养。在微博中如何理性发言才会受到大家的重视和推崇,甚至发言的语气、语风以及各种发言体的流行等,都是资深微博客需要逐渐积累的经验和素养。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垄断权,促进了公众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普通网民的互动交流,构建形成了新型的社会舆论环境。但是,由于网民文化素养存在较大差异,法律意识以及道德底线各有不同,对不同事物具有的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不排除有些网民只是将微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传播工具,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同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良莠信息充溢并存,有些信息在未经可靠核实的情况下随意传播,再受到网民情绪共振的影响,叠加上网民较强情绪行为的谣言不断传播,或被恶意利用,最后甚至完全掩盖了事情的本来面目,而最为危险的是网民不良情绪的聚集,可能会导致异常微博舆论事件的发生。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对网民的媒介素养进行培育,最大限度避免不良信息在微博舆论场中的蔓延及扩散。

3 针对网民行为疏导出现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3.1 加强对引导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微博舆论的传播渠道非常广泛,传播载体和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公众接收微博信息快速而便捷,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获取资讯和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甚至成为其固定的生活习惯。同时,网民的各种言论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引导主体只是利用一种较为简单或者粗暴的形式,例如直接删除微博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和引导,已经不能适应微博舆论的发展和网民的心理预期。随着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和操作技能的完善,网民甚至会觉得被无形中剥夺了微博舆论的主动权,丧失了言论自由,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和抵触情绪,不能产生较好的引导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引导模式进行创新,从技术手段和引导主体两方面下手。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媒体技术更迭迅速,在引导模式创新中应及时捕捉技术盲点和缺陷,通过技术手段的深入研究,化引导于无形,契合网络社交空间约束少、相对自由的特点。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资源瞬息万变,公众自身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获取以及理解的水平逐渐提升,这就对引导主体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监控经验以及对网络舆论事件的传播规律的把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深入研究网民情绪常见问题产生机制及心理压力释放规律等。在微博舆论场中,部分网民做出的负面言论行为,一般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负面情绪的交织影响,情绪积聚到想通过某种途径宣泄的程度,利用微博平台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在网络中寻求心理安慰及情绪共振甚至集中爆发。如何形成网民理性的言论表达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在现实中有时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建设还滞后于利益的内在诉求,在网络与现实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首先还是要对网民的常见情绪问题及心理压力释放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曾经爆发的微博舆论典型事件进行专业剖析,在微博平台中利用各种准入机制、发言预审机制等,既能够使网民的某些诉求或者共振的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和排解,同时尽力保障网络空间健康、理性、有序。

3.2 完善自媒体之间的联动引导模式

由网民在微博发起的热点话题及转发、评论、分享等通常会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积聚,其热烈程度、扩散速度、覆盖广度与普通议题相比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微博作为一种强大的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是一种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国内常见的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除了微博平台,目前流行的其它自媒体平台如博客、微信、贴吧、论坛/BBS等与微博一起构成了网络互动社区。每个自媒体平台经过多年的持续运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客户群体和言论管控机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之间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网民的言论空间不断扩大,情绪共振、扩张更易于实现,这就要求不同的媒体之间特别是各种新兴的自媒体之间加强合作,努力构建联动引导模式,进一步扩大正信息、正能量的覆盖范围,使网民浸润在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网络媒体环境中,有效促进网民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联动引导网民负面情绪的释放,使负面言论的群体空间可控、可查,控制在合理的事态范围内,为不同媒介平台之间的联合管控建立实用渠道,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引导的预期效果。

3.3 建立引导主体之间有效的互动平台

微博舆情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以及主流媒体各自对于事件具体信息的采集,因受到采集手段和渠道的局限,往往不够全面深入,控制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不利于舆情事件的疏导和网民负面情绪的化解。如何实现引导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主流媒体之间努力建设一种内部交流机制,及时沟通,积极协商,既要尊重各自在事件中的主动权,又进行必要的融通,促进有价值信息的共享,避免出现大量信息资源同质化的情况;其次,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在必要时刻应在官方微博中及时发出声音,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复、回应,还可以推出一些微博联播的话题,引导网民的舆论价值取向。引导主体之间的定期沟通和交流合作可以放大网络舆论的积极社会影响。

3.4 建立网民行为有效疏导的长效机制

微博舆论场的瞬息变化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网民媒体素养的培育提高等与之密切关联的成长因素、长效机制等需要不断加以探索。目前,存在部分网民利用法律的漏洞,游走在法律边缘,将微博舆论场作为获取私利的工具,破坏了网络空间自由交流的良好秩序,影响了微博信息的可靠性,挑战了法律的权威。如今的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微博舆论环境有盘根错节、交织联系等特点,因此,建立网民行为有效疏导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量:首先,需要适应当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微博场中的网络行为也必然受到现实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从而进一步建立网络执法体系,规范执法主体资格、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等,在保护微博场健康运行的同时也维护了网络的活力,使“依法治网”成为常态;其次,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场等新兴媒体中,网民不仅是观望者,更是媒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内容的生产者,因此,对于微博时代的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从建设者或生产者这个角度加以重视和培育。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网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的能力,不仅表现在信息的传播方面,还表现在他们的网上社交活动中。随着微博的逐渐发展,网民数量的逐渐增多,网民在微博中的交往素养、协作素养、参与建设素养等直接影响微博舆论场的整体发展。微博等新兴媒体赋予普通公众更大的言论权利,应努力提高网民的公众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要求。

4 结束语

引导微博 篇8

微博属于迷你型博客,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网页等方式接入, 随时随地发布简要讯息, 或关注自己关心的人和事。由于可以通过手机发布讯息,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设备的羁绊, 可以做到现场直播, 传播速度极为迅速。

一、观局:微博的影响力

微博用户出这种爆发性的增长趋势, 在全球乃至中国所引发了一种热潮, 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作为高校共青团战线的一员, 笔者微博对于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的影响出发, 对微博带给世界的冲击和改变有以及面对微博人们个做些什么进行了思考。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不明真相的“围观”越演越烈, 给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对600多位微博小粉丝进行了问卷调研, 调研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调研显示:41.6%的大学生曾被微博上的虚假信息误导过, 而微博虚假信息被官方辟谣之后, 仅有16%的同学愿意主动进行转发辟谣。

微博的发展导致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宣传和教育效果被进一步削弱, 在现实环境中, 社会的转型发展也给高校带来了较大冲击, 读书的高成本与就业难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生就业难、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再加上大学生日趋多元化的心理诉求, 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蔓延、扩散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最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 微博都起到联络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并且形成了一种倾向于学生诉求一边倒的网络舆情, 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 大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使校园中各种思想相互碰撞, 而微博的兴起,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发展, 方便了博主更便利、更快捷传播信息。在微博世界里, 正面舆论与错误舆论并存, 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并存, 对于高校共青团的舆情引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识局:高校共青团利用微博引导舆情的现状

1. 微博飞速发展与高校共青团微博的集体缺失。

微博飞速发展, 影响深远, 学生更热衷于随时随地发布微博, 但是高校共青团却没有介入微博的宣传, 对微博的舆情引导认识不足。目前, 大多数高校共青团战线基本上没有开通官方微博, 或者开通微博仅仅用于活动通知, 而且共青团组织的微博管理混乱, 没有形成统一的共青团微博系统。在各高校, 微博管理人员大多是学生干部, 甚至连微博的申请也是由学生以院系共青团组织的名义申请, 不进行实名认证, 所有权不清晰, 甚至会出现同一个共青团组织, 出现几个号称“官方”微博的现象。

2. 微博舆情发展与高校共青团现有舆情引导体系的冲突。

针对手机“微博”, 曾有人做过实验:一条刚发的手机“微博”, 在两三分钟之内就已被转载至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和美洲、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传统的海报、报刊静态宣传模式, 传统的资讯管理模式, 传统的团内交流模式等, 其更新往往相对滞后, 这些都严重削弱了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的中坚作用, 尤其是面对微博的飞速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没有顺应形势的发展及时介入微博的舆情引导, 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舆情引导模式, 影响了高校共青团把控舆情引导功能的发挥。

3. 微博服务多样化的选择与高校共青团微博舆情引导的压力。

目前, 国内开通微博服务的运营商众多, 同学网、139移动说客、新浪微博、人民网微博等相继进入微博市场, 而后的网易、腾讯、搜狐和凤凰等各大门户网站也陆续开通微博服务, 大学生对于微博服务的选择具有多样化, 大学生可注册一个或多个不同服务商的微博, 导致对微博的全面监管难以全面, 也给高校共青团微博舆情引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破局:高校共青团利用微博引导舆情探究

面对微博的新形势, 高校共青团以前采用的简单宣教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 高校共青团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舆论宣传理念, 改变措施, 变灌输为启发, 在人性化、隐性化、柔性化的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舆情引导。

1. 微博舆情研究。

首先, 高校共青团宜设立专门的舆情研究机构, 配置专职的研究人员, 使舆情收集、分析与研判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更加有针对性。在日常舆论宣传与引导中, 除了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 还要主动发现、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 广泛开展微博讨论, 聚焦大学生的注意力, 削弱其他议题在校园内的影响;同时, 在微博上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控制微博舆论导向,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情的引导。其次, 注重发挥员学干部的舆情报告作用。共青团组织具有完善的架构和设置, 要善于发挥基层团支部、基层团员干部的舆情上报的作用。当舆论的力量到达一定程度或遇到突发事件作为导火索时, 隐舆情转化为显舆情, 进而形成校园危机事件, 给高校造成不安定、不和谐, 因此, 应加强基层团员干部的舆情定期报告制度, 将危机在萌芽阶段予以缓解, 防患于未然。最后, 多样化的舆情调研。日常舆情引导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关注点的不同, 通过社团活动、党员培训、座谈会、问卷调查等, 掌握不同类别的舆情现状, 分类别予以引导, 提高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对于提升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微博典型示范。

一方面, 在高校共青团的微博舆情引导过程中, 典型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要以图文方式在微博大力宣传, 使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在学校内外得以广泛传播, 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与示范引导作用, 形成正面的微博舆论导向。

另一方面, 注意引导的艺术性。培养一批微博校园舆论领袖, 利用其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更好地引导微博主流舆论。微博校园舆论领袖有别于“马甲”的虚拟角色, 他们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大学生, 通过他们的微博, 书写生活的点滴感悟, 记述伟大人物和各行业领袖人物的一言一行, 对其他人进行正面的意识教育。

3. 微博直面事件。

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 人们的恐慌多起于未知, 未知则不可控, 一个明显无厘头的谣言就可能把问题无限扩大, 直至造成集体性的恐慌。因此, 在发生突发或危机事件时, 高校共青团的微博舆情引导应积极配合学校, 采用3G时代“黄金4小时”法则, 第一时间开展网上舆论应对工作, 第一时间发现敏感苗头, 第一时间落实事件处置主体, 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 第一时间回应网上质疑。通过微博途径及时有力地抢占信息流动的制高点, 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以传播空间, 进而消除谣言, 掌握微博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4. 官方微博平民化。

一方面, 高校共青团官方微博要人性化管理, 切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并且保持报道和新闻的中立性, 这样才能贴合实际, 在大学生中形成自己的权威, 才能保持信息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从而引导学生要了解事情真相, 要知道学生动态, 并使其养成第一时间主动关注共青团微博的习惯。

另一方面, 共青团官方微博要走亲民路线, 与学生“互粉”。高校共青团官方微博应该放下官方的架子, 与学生相互加关注, 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动态, 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关注点。

四、稳局:高校共青团利用微博引导舆情的对策

宽松的政治环境带来了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 使得现在每一位网民不论何时、何地, 不论身份、职业、政治背景, 都可以不受过多限制地对某些事件发表看法和观点, 诉求自己的利益。大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年纪, 并且掌握着各种传播网络舆情的工具和手段, 而在这种高度自由、开放性的微博世界中, 难免造成一些大学生博民对事件意见的表达产生失真、失控的现象, 从而形成负面的微博舆情, 使得高校微博舆情呈现出极大的难控性。同时, 微博“核裂变”式传播使舆情形成强扩散。其信息的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传递或一对多的广播, 而是一乘以多再乘以多的链式反应, 这种裂变式传播创造了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和传播效能。

引导微博 篇9

微博文学其实相当于传说中的课桌文学。二者的本质其实是能够方便快捷地记下人的瞬间感受。课桌文学因其自身的致命缺馅而难以发展壮大, 仅仅停留在“传说”的层次, 也就没有严格定义, 通常指学生在课桌上涂写的内容, 代表了青春时期一代人的思想、行为, 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 是一代人青春的印迹。课桌文学的局限在于:当一个学生把感触写到课桌上, 他的欣赏者只能是下一个来到这张课桌并注意到那几行字的人。而如果该创作者没有回到这张课桌的话, 他将永远无法看到别人的回复。同时, 课桌文学的欣赏者人数也受到严格限制, 一张课桌通常某个时间仅供一人欣赏。这两大局限的存在, 使课桌文学始终难成气候。而微博文学在这两方面则几乎没用限制。一段微博文字发表后, 创作者手机上与计算机网络上的好友都能够看到并随时随地回复, 而创作者也同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反馈。如今到我们已很难看到课桌文学。但与其说是技术革命消灭了课桌文学, 不如说微博文学是课桌文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课桌文学”:一种全新的, 能够随时随地记下心中所感所想的微博文学。

由于上述两大局限的存在, 课桌文学对大学生而言, 影响极其有限, 但微博文学则从根本上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自由创作及欣赏, 因而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学生们对课桌文学的欣赏, 通常发生在上课无聊的时候, 只是一种被动的欣赏。而在微博文学时代, 大学生们只要用手机或电脑上网, 都可以得到他们的好友发布微博的提示或部份内容的展示, 因而微博文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广告性。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主力军, 而且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使得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传播非常快捷方便, 同时, 大学生群体本身也是微博文学的主要阅读者和创作者。随着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广泛的传播, 微博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显得日益重要。

然而, 现在网络上的信息芜驳庞杂, 色情文化、虚假信息铺天盖地。网络诈骗层出不穷, 虽然也不乏正能量的存在, 但网络环境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当下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表现在微博上, 是其思想主题主要以表达爱情幻想、抒发郁闷情绪、感叹生活颓废为主, 缺乏积极向上、奋发昂扬的氛围。

在鲁迅博物馆里, 保存着鲁迅先生读书时用过的一张硬木书桌。鲁迅先生在这张桌子上, 刻着一个“早”字。在微博文学的时代, 作为教师的我们, 是否也能让同学们的微博上, “刻”下这么一个“早”字呢?如果说在课桌文学时代, 老师们还无法利用课桌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话, 那么微博文学则实际提供了这样一种师生交流平台。作为教师, 应当顺应技术潮流的发展趋势, 利用微博文学, 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微博文学的引导策略, 从方式上主要可分为发布微博与转贴微博两种类型。

对于发布微博,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其引导策略要区别与日常工作中的思想引导。如果说生活是生活, 工作是工作的话, 那么思想引导就属于工作范围, 微博文学则属于生活范围。简而言之, 思想引导属于“言教”, 微博文学则属于“身教”。前文说过, 微博文学的本质是能够方便快捷地记下人的瞬间感受。因此, 作为引导策略, 应当率先抓住微博文学的本质:写下真实的生活感受。只有当微博文学是真切的生活感受时, 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才能真正起到“身教”的潜默移化的作用。同时, 在发布微博文学是也应注意:不能矫揉造作, 而应自然亲和;不能居高临下, 而应平等交流。

对于转贴微博, 应当注意转贴内容的新颖性、流行性, 不宜转贴陈旧、古老的名人名言或老掉牙的故事。微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写下人们的所感所想。这个特点反映在微博文学上, 则显示出“新鲜活泼”的审美特点。因此微博文学永远偏好新奇、新鲜、活泼的事物。另一方面,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特点也是喜欢新生事物, 喜欢猎奇。因此, 具备新颖性和流行性的转贴内容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然, 勿庸置疑, 无论是发布微博还是转贴微博, 其内容都应该是健康有为, 奋发向上的。

最近一段时间, 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且意义深远的社会事件:央视召开网络大V名人社会责任论坛;立二拆四、秦火火涉嫌网络造谣被抓;网络大V薜蛮子嫖娼被拘等。这些事件不仅表明中央对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 也彰显了中央整治网络文化的决心和力度。作为大学生, 应当自觉抵制网络造谣, 积极创造建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作为教师, 更应当注意利用网络平台, 利用微博文学平台, 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接收、转贴和发布网络文化的观念。

注释

【引导微博】推荐阅读:

产业引导07-21

引导实施05-09

引导途径05-18

激光引导05-21

评价引导05-26

规划引导05-28

引导模式06-06

理解引导06-09

引导06-10

心灵引导06-13

上一篇:EPC工程总承包财务风险下一篇:公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