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精选9篇)
胆道疾病 篇1
我院2008年收治胆道疾病的患者有一百多例, 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任何手术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外科护士在术前全面的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 采取措施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条件;术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防止并发症;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 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健康问题
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
1.2 皮肤准备
术前1天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护理, 特别是肚脐眼洗干净, 碘伏消毒。
1.3 肠道准备
根据医嘱进行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禁食, 术前4~6h禁饮。
1.4 术前锻炼
训练深呼吸, 咳嗽, 翻身。
1.5 留置胃管
手术日晨留置胃管。
1.6 健康指导
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 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可介绍同病种的术后患者与其聊天,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2 术后护理
2.1 交接
接受麻醉医师的交班, 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点, 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
2.2 卧位
取去枕平卧位休息。
2.3 保暖
禁用热水袋, 防止意外损伤。
2.4 管道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的量、色、性质, 并记录。
2.5 切口
观察有无渗液、渗血, 如潮湿, 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2.6 疼痛
采取安慰, 分散注意力, 必要时根据医嘱用止痛剂。
2.7 活动
鼓励患者6h后下床活动, 增加肺通气量, 促进胃肠蠕动。
2.8 饮食
排气后可恢复饮食, 由流食逐渐向半流食过渡。
3 并发症的处理
3.1 感染
引流不畅, 发生腹腔积液, 表现为高热, 腹痛, 嘱患者半卧位休息, 保证引流通畅, 对于切口应多观察, 发现红、肿、痛,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2 胆瘘
观察腹腔引流液有异常及患者主诉满腹痛, 及时通知医师。
3.3 应激性溃疡
可发生消化道黏膜溃疡, 而出现大出血。
4 出院指导
4.1 3个月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4.2 忌暴饮暴食。
4.3 可有腹泻现象, 1个月可缓解。
4.4 如有不舒适, 请复诊。
胆道疾病多 食养不可少 篇2
◇ 茭白猪肉丝
原料:净茭白150克,瘦猪肉50克。
方法:洗净的茭白、猪肉切丝;将肉丝用蛋清抓匀下沸水汆,沥干水待用;用植物油少许烧热煸炒茭白丝,再放入肉丝翻炒;然后加入料酒、盐,最后入鲜汤少许,即可分餐少量当菜食。
此方有扶虚羸、清湿热、利两便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者。
◇ 奶汁鸡内金
原料:鸡内金(不落水者)5枚,脱脂奶100毫升。
方法:鸡内金拭净,新瓦上焙脆,研为极细末,用脱脂奶送服,每日1次,饭后用。
此方可清石利胆、开胃,适用于胆石症者。
◇ 蛋清绿豆汤
原料:绿豆150克,蛋清1只。
方法:将绿豆洗净,加水,用武火烧开,文火煮烂绿豆,后入蛋清,入调味品少许,每日1次。
此方有清胆养胃补虚之功,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患者。
◇ 黄豆烧泥鳅
原料:活泥鳅150克,黄豆100克。
方法:将泥鳅去鳃和内脏,洗净,和黄豆(用水浸泡20分钟)同入锅中,入调料,加水适量,清炖至烂,再加入少许食盐,分餐食用。
此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者。
◇ 田螺汁
原料:田螺100克。
方法:田螺去泥、洗净,加清水,武火烧开后,文火炖15分钟,饮汁。
此方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绞痛等。
胆道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和热量,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另外,高糖和大量水分对该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原则各有不同
各种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方面又有具体不同的原则。
1.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急性发作者,在补液的同时,应禁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步增加流质、半流质、软米饭及清淡食物。可选用豆类、豆汁、大米粥、藕粉、清蒸鱼、土豆、蔬菜、鲜果等。
2.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肝胆湿热者颇多。因此,刺激性食物、酒类、葱姜大蒜等浓烈调味品以及煎烤炙等辛温燥烈品宜戒除。
3.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要注意:
(1)饮食要清淡,严格限制摄入动物脂肪及煎、炸食物。强调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在烹调时应用纯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油等。限制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内脏和蛋黄、鱼子等。
(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香菇、木耳,以利于吸附肠道内的胆汁酸,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减轻炎症。
(3)适量高糖饮食及补充大量水分。高糖饮食可补充热量,且有明显利尿作用,从而协助退黄和补充发热的消耗,但当伴有腹胀、食少、嗳气时,则不宜多服,以免产生胀气。
补充大量水分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致郁积,并有助于排石或利胆,一般每日水分摄入不少于2000毫升为宜(包括米饭、菜汤中的水分)。
(4)保持大便畅通。平时可多食些蜂蜜、香蕉等润肠食品。
食物有宜忌
胆道疾病患者有着相同的饮食宜忌。
日常宜用的食物有:精米、面粉及其制品、植物油、净瘦的禽畜肉、浅绿色蔬菜、水果(应熟透)、食糖、蜂蜜、果酱、脱脂牛奶。
日常忌用或慎用的食物有:油脂类点心、煎炸食物、猪油、奶酪、花生酱、黄油、肥肉、罐头肉、腊肠、动物内脏、洋葱、萝卜、椰菜、干豆类、未熟透的苹果和桃李、果仁巧克力、奶糖、胡椒、咖喱、酸醋、芥末、汽水、浓茶、咖啡、冰淇淋、酒、烟。
胆道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科室办公室护士记录病人住院号、姓名、入院及出院时间、临床诊断、住院天数、疾病转归、联系电话等资料。随访护士通过电话主动与出院病人取得联系, 询问康复情况、指导家庭保健、定期复诊, 征求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科室提高护理满意度做参考。
1.2 方法
1.2.1 随访人员安排
办公室护士整理出院病历时负责登记手术病人的资料,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名称、主管医生、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携带T管出院、术后有无并发症、伴随疾病等情况。科室护理电话随访由年资较高, 富有临床护理经验的专人负责并建立随访登记本, 护士长定期检查, 并列入绩效考核。
1.2.2 回访时间
根据病人的手术时间, 在病人术后1个月内进行首次电话随访, 做到随时掌握病人康复情况, 必要时根据病人需要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咨询指导,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如有问题咨询, 可随时电话联系。
1.2.3 随访内容
①病人现在的食欲;②病人的睡眠情况;③病人生活自理情况;④病人的心理状况;⑤病人是否携带知道复查的相关内容;⑥病人用药情况;⑦病人的身体状况, 有无不适;⑧对我们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⑨有何意见或者建议。调查完毕后向病人表示感谢, 并留联系电话, 使病人有被尊重、重视感。
1.2.4随访护士要求
随访护士要做到细心、耐心、热情、周到, 对病人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对病人提出相关医疗复查项目等问题, 和主管医生进行核实后解释清楚到位, 给病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并要求详细准确记录。
1.2.5 规范登记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电话随访调查表, 对随访的情况详细记录, 认真整理统计、上报, 分析总结, 为科室护理满意度工作提供资料。
2 结果
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科共出院手术病人1 291例, 除外病人提供的电话错误、停机等致无法联系, 随访其中958例, 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为98.6%。通过不断随访, 发现病人对科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给予高度评价, 点名表扬医务人员的病人及家属逐渐增多。访问中对于病人主诉的胃纳差情况给予详细的饮食指导80例, 伤口护理指导79例, 携带T管出院出现了夹管后腹胀不适给予相应的指导88例, 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指导35例, 对其中1例65岁的病人提出对出院不满意, 进行耐心的询问后, 病人认为自己需要住院疗养, 医生强行让他出院, 随访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及伤口的情况询问后, , 联系主管医生进行电话随访后, , 病人主动电话致谢, 并表示自己误会了。
3 体会
3.1 电话随访是胆道术后延续性护理的新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胆道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后一般携带T管出院, 那么延续性护理非常必要。我们要求电话随访不是简单的问候及满意度的调查, 而是衔接出院治疗护理的一种延续, 为病人提供关心、关怀, 真正解决病人健康问题, 为病人术后在家疗养的饮食、情绪、生活自理能力、T管复查项目等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效减少了病人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的奔波, 并且病人及家属乐于接受, 体现出现代护理服务的新理念。
3.2 电话随访增加胆道术后病人的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 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2]。由于胆道探查手术病人都是携带T管出院, 故留T管病人出院期间的遵医行为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出院后, 随着环境的改变, 自我活动能力增强, 自我护理能力和约束力明显减弱, 虽然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但出院后在某些知识的运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3]。给予病人主动的护理随访, 跟踪了解携带T管出院病人的引流液情况、食欲情况、大便颜色、情绪状态、生活及用药情况等, 适时给予指导, 使病人对T管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并能很好地做到拔管前配合, 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
3.4 电话随访提高了胆道术后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主动地随访也激发了病人家属对健康的关注, 进一步密切了医患关系, 也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在行为上表现为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些结果完全符合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随着现在信息化的公开和交通的便利, 大部分病人都是全国各地求医而来, 导致床位非常紧张, 所以胆道术后病人都是门诊复查和行T管造影检查后拔管, 观察室观察后无不适方才离开医院。这时我们会在病人来院行T管造影前电话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 灌输病人自我观察、自我护理、自我保健意识, 使其顺利度过术后复查阶段。
3.5 电话随访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电话随访是背靠背进行交流, 解除了病人的顾虑。出院病人绝大多数在电话调查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使院方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收集的意见更加真实可靠[4]。对于病人及家属反映的护理问题进行整改, 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如在电话随访中1例病人提出, 护士在给病人做出院指导时留的联系电话是护理站的, 能不能增加留医生办公室的电话, 这样有事情可以直接找主治医生。对于该病人提出的问题, 我们在出院指导表格上增加医生办公室及主治医生联系方式。
3.4注意事项
(1) 言语亲切、态度诚恳、有耐心、有礼貌。大部分病人对自己预后的情况非常关心, 有很多的问题, 这时候应该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切不可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特别对于老年人, 更需要耐心和真诚。 (2) 电话随访时首先要征求对方的同意, 并注意说话语气婉转, 对于诊断为胆道肿瘤的病人, 要确认是不是病人本人接听, 如果是病人, 不可以贸然告知一些疾病的信息, 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3) 随访护士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我科是由工作10年以上的护师担任随访工作) , 熟知科室主诊医生的门诊时间, 提供正确的复诊时间。对于病人提出的健康问题, 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死亡病人, 当随访时得知病人已经死亡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掌握分寸, 切不可一听到病人死亡就马上挂断电话, 要同情理解家属的心情, 告知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与护士联系。
摘要:通过及时对胆道疾病术后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 可以发现出院病人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 给予相关的健康宣教以及适当的健康指导, 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增加其遵医行为, 最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科室满意度。
关键词:胆道疾病,电话随访,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46.
[2]周达生, 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1995, 15 (2) :37.
[3]陈伟月, 梁平, 李旭茹.电话随访妇科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6) :64-65.
胆道疾病 篇4
【关键词】 老年;胆道疾病;术后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1-02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胆道疾病发生比例正在逐渐增加[1],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大不如前,常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因此,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本次研究主要对33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手术治疗的老年胆道疾病患者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62-81岁;主要病症为:慢性结石性胆管炎14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11例,胆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炎伴胆囊息肉2例。合并并发症:合并心脏病患者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合并呼系统疾病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33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患者13例,择期手术患者20例。手术采用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
1.3 护理方法 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包括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95%,观测尿量变化,维持尿量>30ml/h,若尿量过低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观察病人神智是否清醒,主动询问其是否有不适症状并作出相应处理。②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根据具体情况放置胃肠减压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和导尿管等,对于各种引流管应做好标识,观察和记录引流管内液体的质、量、色。保持引流管通畅,并且在患者移动时注意引流高度,避免反流。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避免感染。有的老年患者自控能力差,因此,在其意识不清时(如全麻术后清醒时)应安排专人守候,避免其不自主将引流管拔出。③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胆道手术常见并发症为创口感染、缝合创口裂开、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胆瘘及肺部感染等。术后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合有效地抗生素治疗。
2 结 果
33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治愈23例,好转9例,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共15例,7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3例缝合创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3 讨 论
老年患者机体组织器官老化,对于手术的耐受性也会大大减低,因此,术后的护理应格外注意。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防止并发症,本次研究对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如下:①创口感染及裂开: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另外营养不良、贫血等均可影响伤口愈合,造成感染,因此术后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和必要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以避免创口裂开;②腹腔感染:术后应观察患者腹部特征,密切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早期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药物配伍,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重营养,增加抵抗力;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短期内易大量出血,造成低血压,对此,术后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流量,纠正失血状态,必要时可采取胃内注入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100ml,以收缩血管,进而起止血作用[2]。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以防患者恐慌,能够稳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胆瘘:胆瘘是胆道疾病手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3],老年人由于其耐受性差,胆瘘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手术后的拔管时间应正确掌握;本次研究发生胆瘘1例,采用保守治疗后,进行充分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③肺部感染:为常见胆道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在术中由于气体插管、术后切口疼痛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加之老年人体弱,因此,极易伴发肺部感染。术后应定时拍背翻身,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注意防寒保暖,合理使用抗生素;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血流速度缓慢,术后长期卧床易形成血管内血栓,因此护理适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色泽、皮温及末梢循环状态。注意患肢有无肿胀。疼痛及压痛,如若发现,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术后早期应进行患肢被动按摩及主动屈伸训练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后症状消除。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胆道疾病术后的护理因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对先兆性症状进行预见性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莉,黄海英,等.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B):1721-1722.
[2]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
胆道疾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80例, 入选标准: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肝总管结石;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消化不良;患者同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男42例, 女38例, 年龄20~85岁, 平均 (52.82±15.57) 岁。结石直径最大2.5 cm, 最小0.8 cm。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中非研究因素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三镜联合治疗, 全麻, 建立气腹, 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上钛夹, 剪断胆囊动脉, 游离胆囊床。经剑突下套管置入纤维胆道镜于胆总管内, 发现结石后用取石网取出并放入结石收集袋内直至取净。探查远端时可应用十二指肠镜看到十二指肠。置腹腔引流管, 术后常应用抗生素消炎、胃肠减压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同时对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10.0统计软件, 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对比采用χ2检验, 术中失血量、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采用t检验, 以双侧Q=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术中失血量、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
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的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15%, 约占胆石病的90.0%以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法较多, 因此我们强调个体化治疗, 应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条件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5]。
在三镜联合治疗中, 其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经十二指肠镜无法彻底清除肝外胆管结石, 但能留置ENBD导管的患者。一期缝合胆管切口, 可保持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以ENBD导管代替T管, 既发挥了支撑引流作用, 又无放置“T”管的弊端及相关并发症, 手术创伤小。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腹腔镜超声技术将腹腔镜检查和术中超声技术相结合, 解决了腹腔镜手术医师不能用手触诊的缺点。由于腹腔镜超声检查的探头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 避免了腹壁、肠内气体的干扰, 同时术者能同时观察器官表面和组织内部结构, 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并提供了指导和改变手术方式的依据[6]。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组的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和平, 李永国, 贺更生, 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与内镜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4) :448-451.
[2]魏义, 张寅, 王凯, 等.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与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后肠胆返流与胆汁排泄的对比研究.肝胆外科杂志, 2003, (02) :119-120.
[3]张诗诚, 李春壳, 尹思能等.腹腔镜胆管探查528例报道.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6 (增刊) :7-8.
[4]Huang SM, Wu Cw, Chau GY, et al.An alternative approach of choledocholithotomy via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Arch Surg, 2009, 131 (2) :407-411.
[5]何庆良, 石铮, 陈有挺, 等.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临床外科杂志, 2005, 13 (10) :615-616.
老年胆道疾病及术后并发症处理 篇6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 男16例, 女21例。男女比为1:1.3。年龄60~81岁, 平均68岁。初次发病12例, 再次或多次发病25例。病程3d~20年。曾经有1次或1次以上胆道手术史9例, 无胆道手术史28例。
临床表现:多有腹痛、发热、寒战、胆囊肿大、局限性腹膜炎及黄疸。术前经过积极抗炎、解痉补液等处理症状体征未缓解的31例, 未作任何处理6例。特点: (1) 高龄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抵抗力、应激力、代偿力较差, 且反应迟钝, 动作缓慢, 患病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即使病情重, 往往临床表现较轻, 甚至没有明显症状, 同样的疾病, 不同的病人症状表现差异很大; (2) 住院时不仅有主要外科情况, 同时患有多种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因此病程长恢复慢, 并发症多, 对病情的观察及处理都比一般病人复杂, (3) 由于年龄高, 在社会及家庭所处颇受尊敬的地位, 加之社会阅历较丰富, 因此, 遇事常带主观性, 办事认真, 少有盲目依从。我们根据上述特点, 加上疾病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倍加重视, 认真对待。
1.2 诊断及其合并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胆囊结石20例, 急性胆囊炎3例, 胆囊扭转2例, 胆道蛔虫伴急性胆囊炎3例, 胆总管结石伴梗阻8例, 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下端癌1例。本组37例中12例术前无明显合并症, 其余25例均有1种或1种以上合并症。其中高血压5例次, 心电图异常10例次, 肝硬化门脉高压3例次,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次, 粘连性肠梗阻1例次, 血糖异常2例次, 低钾3例次, 其他疾病2例次。
1.3 手术方式及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机均在入院后2h~3d内。经积极保守治疗病情无缓解, 且有急转恶化倾向下行急诊手术。其中行胆囊切开取石造瘘11例, 单纯胆囊切除1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T型管引流7例, 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6例, 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1例。其中1例因合并有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回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最长3h, 最短35min。
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7例, 心力衰竭2例, 心律失常3例, 腹部切口感染2例, 电解质紊乱 (低钾、低钠) 4例, 胆汁性腹膜炎1例 (术后20d拔T型管出现胆瘘) , 治愈36例, 好转1例, 无住院死亡。
2 讨论
2.1 切口并发症
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d内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局部变化。术后初期病人低于38℃的发热, 较为常见, 这是由于被破坏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 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 不需处理。若术后3~4d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 应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切口裂开发生以手术后6~9d, 腹部切口裂开较常见, 多发生于体质差、营养不良或者过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也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
2.2 切口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
(1) 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 (2) 切口有血肿、死腔; (3) 术后切口保护不良; (4) 术后严重腹胀使腹壁切口张力增大; (5) 术后剧烈咳嗽、喷嚏、呕吐, 用力排便增加腹压; (6) 缝合技术不佳。切口并发症的预防; (7) 严格无菌操作; (8) 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9) 避免和及时处理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 (10) 肥胖病人可用张力缝线或延长拆线时间, 拆线后继续腹带加压包扎伤口; (11) 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口局部变化, 化脓的切口需及早间隔拆除部分缝线, 引流脓液, 防止切口裂开。
老年人合并疾病多, 营养摄入和吸收能力减退, 机体免疫力及代偿能力下降, 对手术, 特别是急症手术耐受力差。Zenilman[1]分析了大量资料发现老年人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是其他年龄组的2~4倍。储冰峰等[2]报道, 手术前有并存疾病者,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而术前无并存疾病者仅为12.5%。本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本院同期的早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因此精确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其中术前评估: (1) 是对急性胆道疾病病情的评估, 以确定是否必须急症手术, 能做什么手术; (2) 是对患者全身状况和并存疾病的评估, 以利于术前干预和术后监控。必要时可邀请麻醉科和心内科医师会同处理。术前实验室检查中, 应注意综合评估分析各项结果, 对危重病例特别要注意血气分析的结果, 有条件者可术前行心动超声检查以精确评估心功能, 必要时行术前干预, 可明显降低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而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围术期监控, 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 精确的术前评估,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是降低老年胆道急症手术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储冰峰, 陈大伟, 余大伟, 等.老年胃癌1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664~665.
胆道疾病 篇7
1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62例中男25例, 占40.32%;女37例, 占59.68%;平均年龄69.8岁, 其中61~65岁18例, 66~70岁24例, 71~79岁15例;80岁以上5例。
1.2 疾病与手术类型
本组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为多 (48例, 占77%) , 手术方法以胆囊切除、胆囊造瘘、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为多, 共53例, 占86%。
1.3 病程与诱发因素
病程最长的15年, 有6例 (9.68%) ;病程5~10年20例 (32.26%) ;5年以下有15例 (24.19%) ;首次发病的21例 (33.87%) 。本组发病前均有饮酒, 进油脂餐, 受凉或全身其它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4 临床表现
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本组62例中, 右上腹痛46例, 占74.19%, 右上腹痛与发热兼有41例, 占66.13%;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三者并有29例, 占46.77%;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右上腹包块同时出现有14例, 占22.58%。其中休克2例。
1.5 并存疾病
43例 (占69.35%) 伴有重要器官疾病, 依次为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肝炎、肺部疾病及糖尿病, 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病27例 (占62.79%) 。
1.6 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感染13例 (20.97%) , 其中肺部感染3例, 腹腔感染4例, 切口感染6例 (其中伤口裂开1例) , 胆瘘1例, 急性心力衰竭4例, 肾功能衰竭1例, 应激性溃疡1例, 拔T型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 死亡2例 (3.23%) , 分别死于急性心力衰竭、MOF。
2讨论
2.1 病因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为老年胆道疾患的主要原因, 本组经手术证实有结石51例 (82.26%) , 胆道或胆囊化脓性炎症39例 (62.90%) , 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癌有2例 (3.23%) , 老年胆道管壁弹性降低, 胆汁易淤滞, 加上胃酸相对降低, 易发生胆道感染。
2.2 老年胆道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机体反应差临床表现与病变并不完全相符, 易延误治疗, 本组有11例 (17.74%) 临床表现轻微而术中发现胆囊已化脓、坏疽及胆总管化脓, 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全身营养状态差,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免疫功能低下, 一旦发病, 进展迅速, 病情危重, 本组有l例从发病至手术仅10h, 术中发现胆囊已坏疽、穿孔, 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老年人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代偿能力明显降低, 而且并存疾病多, 本组有43例 (69.35%) 伴有重要器官疾患, 并且有27例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患, 抵抗感染能力差, 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多, 同时细菌内毒素对重要脏器的影响易发生MOF, 应引起重视。
2. 3 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老年人全身功能的减退, 免疫反应能力下降, 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及预后较青壮年有很大的不同, 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时,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在考虑手术时, 年龄本身不是手术的禁忌证。笔者认为:凡是有手术适应证, 应不失时机, 经过短时间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应积极手术, 特别是对高度怀疑胆囊坏疽、穿孔、胆管炎合并胰腺炎和严重梗阻性黄疸时应急诊手术, 对并发休克, 应在抗休克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此时正是施行胆道减压手术的有利时机, 但如考虑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持等待观望态度, 迟迟不能决定手术, 一味强调手术“条件”, 往往丧失手术时机, 有的虽施行手术, 结果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至于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部位的解剖情况及术者的技术能力等因素灵活掌握, 尽可能一次性切除病灶, 以解除梗阻恢复胆道的通畅为原则, 如患者一般情况不允许, 只能迅速而简单的做胆囊造瘘术, 以挽救生命, 争取以后做择期手术, 如病变主要局限于胆总管, 同时确认胆囊仅为一般炎症, 尚能排空, 可仅做胆总管探查和引流, 不同时做胆囊切除。如同时合并胆囊炎症、结石, 只要情况允许, 则同时切除胆囊, 但往往对手术的估计比较困难, 病情又危重, 以胆总管探查引流加胆囊切开取石, 胆囊造瘘为妥。笔者认为及时有效的引流加胆囊造瘘也能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
2. 4 术后管理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 尤其是急诊手术, 术前不可能进行充分准备, 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作各项检查, 以致采取相应的处施, 给术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因而术后管理尤为重要, 除了常规的术后管理外, 尚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管理, 注意减轻代偿功能不良的各重要脏器的负荷, 早期发现, 妥善处理各种细小的病情变化, 加强营养支持, 纠正低蛋白血症,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 良好术后管理可使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收稿日期2009-06-26
胆道疾病 篇8
1胆道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1.1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早期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的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病理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部分诊断需要通过剖开患者的腹部进行确诊,这些诊断方法不仅诊断准确率不高而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十年来,口服胆囊造影的出现,使得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呈现出了多样性,其中主要包括静脉胆道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B超胆胰显像、虚拟胆道镜显像、多层CT胆道三维成像等,这些辅助性诊断方法的应用,使得胆道解剖结构更加清晰,对于病灶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2]。
1.2胆道外科疾病的治疗现阶段随着内镜的应用及多年的治疗经验,胆道外科疾病以微创治疗为主,最早实施微创的是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由于技术不成熟,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使得该技术的治疗效果受到了质疑,微创手术治疗胆道外科疾病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3]。后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微创治疗方法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胆管、胰腺、肝脏等方面微创手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微创方法治疗胆道外科疾病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4]。在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应地减少。
2胆囊结石诊治进展
2.1胆囊结石概述胆囊结石属于胆道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根据相关统计学资料显示,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在7.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5]。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该病严重影响着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可以致癌,对于一些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病死率比较高。
2.2胆囊结石的诊疗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断,目前较好的辅助性诊断方法主要是采用B超扫描,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90.0%,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当前治疗方法中包括中药溶石疗法、体外震波碎石以及手术治疗。在这些方法中主要以手术方法为主,下面的几种情况应该从手术治疗方面考虑:(1)结石直径>2cm;(2)患者合并有胆管炎或者胰腺炎;(3)发病过程中出现了典型胆绞痛;(4)空腹胆囊造影显像表明患者的胆囊功能较差;(5)没有解除的嵌顿;(6)胆囊壁厚0.3~0.5cm。针对以上情况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方式上有传统的外科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者属于微创操作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要求保胆的患者选择的一些治疗方法,在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根据有关统计学资料显示,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法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0年内的复发率达到了54.0%。所以保胆治疗方法属于一种保守治疗,如何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6]。
胆囊结石患者中只有30.0%~50.0%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虽然在胆囊结石治疗方面,出现了腹腔镜治疗以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胆囊结石有较高的复发率,特别是对于合并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癌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胆道的损伤,所以积极地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7]。
3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进展
3.1胆囊息肉样病变概述胆囊息肉样病变指的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疾病的总称。有良性和恶性病变,主要以非肿瘤病变为主,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超过15mm的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几率较大。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
3.2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可以采用辅助检查方法,主要包括B超检查、内镜超声、增强CT或者磁共振检查、CT仿真内镜、三维超声成像等。采用B超检查可以准确的显示出病变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囊壁等情况,采用CT仿真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生长部位、病灶大小、形态、基底以及表面的改变等。主要采用的诊断方法就是常规的B超检查。对于多发的胆囊息肉<1cm的可以不进行手术治疗,下面的几种情况需要考虑采用手术治疗:(1)年龄超过50岁;(2)单个结节;(3)患者并发有胆囊结石;(4)胆囊息肉直径>1cm;(5)基底较宽;(6)病变部位位于胆囊颈部;(7)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对于暂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好预防工作[8]。
4肝内胆管结石诊治进展
4.1肝内胆管结石概述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指的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不同分支胆管内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肝外胆管结石共同存在。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会阻塞患者的胆管,容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使患者产生较大的痛苦,急性期的一些并发症不仅影响都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9]。
4.2肝内胆管结石诊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之外,采用X线造影法,可以清楚地将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对于患者是否出现肝内胆管狭窄、局限性扩张等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但是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采用B超检查,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的特点。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的采用依据下列几条原则:(1)将结石彻底清除干净,将肝内胆管直接暴露出来;(2)采取局部杆断、叶切除,清除病灶;(3)对于狭窄的胆管需要进行扩大胆管成形;(4)采用多种胆肠内引流,保证胆肠的通畅。在此基础上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以杆断、叶切除术为主,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需要通过胆管肠吻合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0]。
5胆道外科疾病诊疗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未来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将会越来越快,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从而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保证诊疗技术的长远发展:(1)手术方式以现代微创发展为主,但是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同样需要关注,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胆道外科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的转变,但是微创手术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外科手术则更具有广泛性,所以在重视微创手术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外科手术的操作技能;(2)开展胆道外科疾病治疗效果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各种疾病成因的研究工作,对于胆道外科疾病治疗是一方面,但是做好预防工作更重要,而预防工作的开展就需要了解不同胆道外科疾病病理病因、诱发因素,病情的发展过程,如此,才可以针对一些高危人群重点加强预防治疗工作,减少患者人数;(3)在胆道疾病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综合性的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11]。
浅谈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9
1 术前护理
1.1 入院后的急诊处理
危重患者入院, 立即观察神智, 询问尿量, 测量生命体征, 尤其是要密切观察体温, 血压及腹部压痛和伴随症状等。高热, 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吸氧, 物理降温, 如病情许可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检查, 如B超, 心电图, 血常规, 血生化等。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如伴有休克者均应采用12号针头, 穿刺困难者, 可行颈外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保证血和液体以及药物的同时输入。但对患有心血管疾病者, 尽管伴有休克, 输液速度也不宜过快,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对需要手术解决休克病因的患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 做好术前准备, 以免时间过长而延误手术时机。
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的肌体反应低下, 病情变化快, 有的病情危重, 但其症状却不典型, 有的症状明显, 生命体征却变化不大。如1例胆石症患者, 入院时已发展至化脓性胆管炎, 胆源性胰腺炎, 腹痛剧烈但体温不高。根据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老年患者机体反应低下的特点, 迅速将患者移至急诊室, 采取急救措施, 虽然病情发展很快, 患者出现败血症, 中毒性休克, 又合并糖尿病, 处于昏迷和呼吸衰竭状态。由于有所准备, 积极抢救, 24 h后患者血压稳定, 36 h后呼吸平稳, 72 h后患者清醒, 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为后期手术创造了条件, 此患者提醒我们, 护士在病情观察中, 一定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判断病情变化以免失误, 延误抢救时机。
入院后暂行保守治疗的患者, 对观察的项目, 如:腹痛情况有无好转, 黄疸有无加深, 体温, 血压的变化,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 应有详细记录。在观察期间, 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如有的患者在保守治疗中, 腹痛剧烈, 黄疸加深, 神智恍惚, 体温升高, 血压下降, 由于观察准备及时, 立即手术, 均获得一期治愈。
1.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老年患者大多数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剧烈的腹痛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本身胆道疾病也易继发并发症。一些患者除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外, 还继发合并败血症, 中毒性休克和胆源性胰腺炎, 糖尿病等。
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多见于年老体弱, 抵抗力差, 病史长, 就诊晚的患者, 主要因胆道急性感染, 大量的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进入血循环而致。入院时可见患者高热, 寒战, 面色苍白, 脉搏快弱, 轻度烦躁或嗜睡等症状, 护士应根据血压情况快速补充液体,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此时患者应注意保暖, 以免进入大量液体加重寒战。
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胆管梗阻, 胆汁逆流入胰管, 导致胰小管破裂, 胰液渗出引起自体溶解而产生。其临床特点为:腹痛明显, 范围广泛, 同时伴有恶心, 呕吐, 而且呕吐后腹痛不减轻, 腹部体征不明显。入院后有以上临床表现的患者, 应及时查尿淀粉酶, 尿糖, 和血清淀粉酶, 血糖, 防止胰腺内外分泌同时受损合并糖尿病和胰腺炎。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代偿力差, 在应激情况下, 可使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术后除定时观测和记录血压, 脉搏和呼吸外, 还要密切观察心率, 疑有异常者, 应及时给予心电监护。
老年患者肺活量降低, 几乎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炎, 加之手术时间长, 易造成组织缺氧。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术后早期止痛剂的使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还有利于防止患者因刀口疼痛不敢咯痰而引起肺不张。
2.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腹腔放置多根引流管时, 应将引流管的标志记清楚, 准确观察和记录各项引流的性质和量, 并保持通畅, 翻身时要注意保护, 特别要防止T型引流管的脱出。
2.3 并发症的预防
内出血的观察:术后患者面色苍白, 尿量减少, 引流管见有新鲜血液流出, 每分钟超过20~30 ml, 即使血压正常也应报告医生, 及早采取措施。
输液注意事项:老年胆道疾病, 由于维生素K缺乏, 导致凝血酶原缺少, 血管脆性增加, 长时间输液易出现静脉炎或液体外渗, 故在输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液体外渗时, 及时给予更换输液部位。拔针后按压穿刺点5~10 ml, 以免皮下淤血.术后只要血压平稳, 输液速度不易过快, 以免增加心肺负担。
协助排痰:老年患者本身肺活量降低, 加之术后卧床, 刀口疼痛和放置胃管等原因, 使患者咳痰困难, 有的患者原有气管炎, 肺气肿, 术后常因咳痰无力, 分泌物粘稠阻塞细支气管, 造成肺不张。术后早期协助患者翻身扣背, 雾化吸入, 协助排痰。
皮肤护理:胆系疾病老人多伴有黄疸, 皮肤搔痒而抓破表皮, 加之老年人皮肤抵抗力差, 易造成感染。事后对原有黄疸的患者, 给予温水擦浴, 可减轻皮肤搔痒, 加速血液循环。变换体位, 预防褥疮。
饮食护理:术后因胆汁体外引流, 造成患者食欲差, 消化不良, 术后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少食多餐, 不食油脂食物。
泌尿系护理:老年男性患者, 多有前列腺肥大, 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应稍长, 以免影响尿量观察。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留置导尿时间不易过长, 以免加重泌尿系感染。女患者术后清洗会阴, 保持清洁。
保持大便通畅:老年患者因肠蠕动慢, 易习惯性便秘。术中的麻醉, 术后的禁食, 长期卧床也都会引起便秘。术后超过3 d未排便者, 应给缓泻剂, 以免排便时腹压突然增加, 发生脱管或心脑血管意外。
2.4 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来说, 手术不仅意味着胆道疾病的治疗, 同时也包含着对肌体各系统的创伤。在围手术期间, 随时可能发生急剧的病情变化。引起患者和家属心理焦虑和恐惧, 适当的解释可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 理解手术意义, 配合治疗和护理。一般的抢救和术前准备, 不要让过多的亲属围在床前, 以免增加患者的绝望或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