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管理模式

2024-09-08

网络化管理模式(精选12篇)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1

摘要:从分析大学体育课网络化教学体系的组成与评价体系入手,讨论了网络化教学为大学体育课程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带来的变化。此外,分析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体育管理模式,论述了网络化为课程管理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发展,大学内诸多公共课与基础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授课模式僵化、授课内容脱离实际、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等问题既为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困境,也限制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在大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络,并加强对授课进程与授课内容的科学管理,能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进而促进体育学习与体育精神培养,使全新的授课模式稳步形成[1,2]。

1 大学体育课的网络化教学

1.1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体系

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网络化进程的发展,也带动了部分高校体育网络课堂的逐步建立[3]。通过建设网站课堂,为学生开辟第二块体育能力培养与锻炼的平台,帮助其强化课后的体育课程学习与运动神经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1.1 建立体育课程学习网站

学习网站的建立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交流体育运动经验为主要目的,以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形式完成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记录,帮助学生更全面细致的反思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类网站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体育教学信息的积累与教学方案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使未选择相关选修科目的学生也能查看相关课程的授课进度与教学视频,从而避免了学生因课时冲突而无法选择相关科目所带来的遗憾。

此外,网站的建立使网络化教学与生活紧密相结合[4]。针对大学生热衷上网、使用各种聊天工具的现状,体育教学网站以其丰富的图片资源、形象的视频教程与新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闲暇时间愿意进入网站学习体育知识。由于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偏大,内容更新速度快,是以专门负责网站管理的人员必须对授课信息的发布进行及时归类整理,从而使学生能更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进度的更新流程以及网络授课模式的特殊结构,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1.1.2 不同学习小组建立不同讨论平台

网络化教学体系[5]不仅包括一个内容全面的授课平台,同时也必须涵盖一个灵活性强、针对性强的讨论小组。与普通课堂中的讨论小组相似,网络化教学中的讨论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兴趣爱好完成划分,小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自愿,使学生能在相对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体育课程的课后学习。

讨论平台的建立依托于QQ等常见的社交讨论平台,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讨论小组以兴趣为依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厌烦心理的产生,使学生的学习和讨论更富于灵活性与趣味性。此外,讨论小组的建立除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运动的关键与技巧,也为学生自行组织课外活动提供了可能。对于一些热衷于登山、远足、潜水、攀岩等户外活动的学生,网络化授课方式使远距离的信息交流与活动组织变得更为便捷,通过在讨论平台上交换出行信息,总结相关体育运动的经验及注意事项,户外体育锻炼变得更加安全周密。与此同时,这种交流与讨论的形式也成为了网络课堂授课内容的有力补充,促进了网络化课堂的交互性与趣味性。

1.2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的评价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网络课堂的形成是同步的。对网络化教学的评价着重于讨论其与传统授课方式的不同之处,通过阐述多媒体及互联网教学带来各种优势[6],及其带来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的改革,能使网络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以被发现和改进,进而提升网络体育课程的授课效率。

对网络化教学系统内容及形式的考核是对这一体系进行评价的基础。首先,要重复考量网络化教学体系中的授课内容及其所选用的教材。不同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因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提问环节,而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自觉性与注意力的考核。因此,必须选择贴近户外实践课程内容、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授课教材,使学生能依照文字或视频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此外,必须确保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新颖清晰,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审美价值,从而确保学生由于对教学体系缺乏兴趣而不乐于进行网络体育知识的学习。

其次,对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的评价还需侧重对师生互动环节的考核。由于无法进行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所以必须在网络化教学系统中开辟专门进行讨论的版块,进而使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降低“自学式”学习的难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网络授课平台的开放性,学生可反复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并结合互联网上能查阅到的文字材料与赛事集锦来充实自身的理解力,但这造成了不同专业、不同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通过互动平台及时沟通与交流,确保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能满足课程规范的要求,并对少数无法达标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查缺补漏,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网络化教学体系的授课方式。

2 管理模式

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条件下大学体育课堂中较为常见的管理模式,也是最符合教学改革条件下新型教学内容要求的管理模式的创新。由于社会对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新要求,体育课堂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对学生的实时性监控,确保网络化授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1 现行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大学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针对体育课堂的管理也变得愈发复杂。传统的大学体育管理模式以教师负责为基础,教师通过定期记录与反馈各个授课班级的学习与课程标准的完成情况来审核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这种方式虽能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使课堂情况得以被真实记录,但由于体育课程的开设方向不断增加,教师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测试成绩记录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单纯的人力管理方式已为教师及体育办公室的相关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且不利于今后课程管理工作的继续开展,并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下降与体系运转的困难。因此,必须及时改变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化与数字化的作用,使体育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

2.2 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网络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体育课堂更贴近时代发展,也更满足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期待。网络化发展使体育授课中的多个环节得以由单纯的示范操作转变为视频教材的学习。通过开发相关体育活动的模拟软件,可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多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分解化的学习,进而帮助其克服学习环节中的重难点,激发其的学习兴趣。此外,信息化模式还能帮助教师完成学生测试、比赛等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从而降低教师的工作量,使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3 结束语

网络化授课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授课内容及授课进度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也更方便其把握整节课的授课进度,进而实现课堂管理效率的明显提高。例如通过设立体育考核成绩的网络化查阅与管理系统,老师能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完成管理的整体性及规范性,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经常出现的因信息庞杂而带来的资料查找困难。此外,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性管理也体现在对各种体育器材、活动场地、比赛计划的管理与宏观调控上。通过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资源,充分调动每位老师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组织其投入到相关环节的学习与教学中,能起到减少人力支出,提升管理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兴.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2]张铁雄.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3):29-31.

[3]包克.学校体育管理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126.

[4]李莺歌.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08(12):245-246.

[5]潘明英,赵洪明.基于高校校园网的体育网络化教学基础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6):114-117.

[6]闫冰.基于体育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体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74-75.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2

浅议随书光盘网络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随书光盘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作 者:陈小玲 Chen Xiaoling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4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G25 关键词:随书光盘   网络化管理模式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泛在学习; 知识管理; 社会性软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19-04

一、研究背景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相关的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各种电子产品,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与网络密切相关。对于这样的趋势,高校的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和传统的教育理念,应探索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了解当前广泛应用的网络教学工具。正是由于这种需求背景的出现,各高校的数字校园逐渐出现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包括: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论坛等,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和使用[1]。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泛在学习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技术变革大学生学习方式,从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的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具有信息素养高、使用网络频繁、高度依赖网络、利用网络效率高等显著特点,计算机和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记录博客、参与维基,传照片、视频,相互探讨,彼此评论,被称之为“I一代”,在“国际互联网(Interaction)环境下长大的一代”,倾向于以“我”为中心的,总是愿意“互动”(Interaction)而非被动[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少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工具。 随着Web2.0 时代的到来,以用户为核心的社会性软件层出不穷, 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在信息时代,在信息的海洋里如何不迷失自己,如何加强信息的处理?如何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有效地获取、存储信息,实现知识管理与共享、创新?因此,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如何构建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泛在学习与知识管理

1.泛在学习与知识管理的内涵

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3]。Yang.H.J Stephen研究认为泛在学习环境是指一个由物理空间、智能空间、信息空间等空间上多维度构成的学习环境。它是一个由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服务等构建的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4]。余胜泉研究认为泛在学习具有情境性、社会性、非正式性、适应性等特征[5]。

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的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即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以及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和更新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发端于企业领域的知识管理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成为充分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内在竞争力,快速地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成员间的知识交流;建立适合知识传递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6]。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理念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个人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学习者将不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库体系,把知识当作学习的资产来管理。

从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层面看,泛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深刻地渗透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特点的同时,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重视协作学习与分组教学,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利用各种电子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强调在教学中应用网络课件、网上论坛、电子档案袋、同伴互评和在线测验等,被认为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都体现出了信息时代高校教学变革的新发展与新潮流。

2.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图

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异常丰富,可获取的内容也呈几何级数量渐增。但同时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海量的信息、不适合的信息和无关联的信息往往耗费掉学习者大量的精力,以及信息的分布过于分散,缺乏恰当的组织工具等,加重了大学生群体对知识的习得、保存、创新的困难。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学生是否能充分利用可行的工具有效地进行个体的知识管理变得越发重要。

国内关于知识管理模式相关文献研究主要有:王硕研究认为泛在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共享模式主要是在组织机构层次、机构与个人层次、学习者层次等三个层次上进行的,并从技术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实现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共享的最优化[7]。李映兵研究设计了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管理模式[8]。郭亚军从学校教学出发,构建了面向教学创新的高校知识管理模式[9]。不同的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知识管理,而本研究中认为大学生知识管理是指借助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其所处的网络化环境,进行有效地知识的习得、保存、交流共享、利用和创新的不断循环过程。管理知识,即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如图1所示。

三、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社会性软件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构建

1. 理论基础

网络环境下,新知识源源不断地产生,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挑战,学会网络化的知识管理尤为重要。连通主义是一个描述在网络时代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理论,是探索混沌理论、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原理整合。连通主义认为,学习有以下特征:混沌的、持续的(强调按需学习和按需获得知识)、共同创造的(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复杂性(多方面、综合的)、专门化、持续性等。学习是一个建立网络的过程。结点是我们能用来形成一个网络的外部实体。结点可能是人、组织、图书馆、网站、书、杂志、数据库或任何其他信息源[10]。

连通主义的原则:①学习和知识需要多种看法来呈现整体,并允许选择最佳方法。学习是一个连通专门化结点或信息来源的网络形成过程。②知识驻留于网络。(分布式认知)知识可以驻留于非人类的器具,并且技术能够促进学习。③探寻知识的能力比目前知道什么更重要。知识的习得和管理是恒定的、持续的过程。④在领域、想法和概念之间看到连通、识别模式和生成意义的能力,是当今个体的核心技能。保持知识的时代性是所有连通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决策过程就是学习[10]。

2.网络时代知识管理的工具——社会性软件

庄秀丽认为社会性软件概念的界定包括以下三点:(1)个人软件,个人参与互联网的工具;(2)构建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包括弱链接(Week-Ties)和强链接(Strong-Ties),不同的链接在不同的时候体现不同的社会价值;(3)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软件是近年逐渐兴起的网络软件和工具,日益广泛的被广大大学生群体接受和应用,这给他们对知识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环境及前所未有的便利工具条件,使得利用网络化环境对知识管理有了现实的物质基础,成为可能。社会性软件能够促进个体建立社会关系网,促进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的协同发展,以及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关系的形成。社会性软件提供大学生学习的可行工具及交流平台,使得大学生在知识的采集和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利,是知识习得和知识间转化的有效工具。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会性软件实现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思想的表达、意义的构建,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性软件实现对群体间知识的交互、群体间知识的共享和探究。在整个知识的管理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新者和建构者。社会性软件的特性决定了它对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交互的重视,大学生群体本身对信息网络技术的良好掌握也使得其利用社会性软件工具来构建个人的知识网络成为可能。

3.基于社会性软件构建大学生知识管理模型

以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连通主义理论、 社会性软件理论为基本理论,并根据社会性软件的功能结合其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构建适合大学生进行网络化知识管理模型,让学习者在日常网络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协作交流、共享资源。在数字时代,大学生群体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服务机构帮助个人有效管理飞速增长的知识,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重要的信息整合到个人知识库的框架内,为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为系统可以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11]。大学生知识管理可以理解为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具有搜索、存储和交流的社会性软件工具,对于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共享知识和创新知识活动进行管理,从而不断的整合和补充个人知识库资源,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传递到价值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web 2.0网络环境以及与其对应的具有“零成本”、“零技术”等特点的典型社会性软件如:博客、RSS、维基等,这些丰富的社会性软件为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环境和成熟的技术条件,同时也为大学生群体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服务机构,帮助自身有效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和零散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知识提供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工具。这些切实可行的社会性软件应用过程可以理解为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有目的和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的知识管理的过程[12]。本研究构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图,如图2所示。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中主要包括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等四个环节。其中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借助web2.0工具进行学习,如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学习平台、MOOC、搜索引擎等。学习者通过泛在学习平台,学习者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将学习管理等知识存储起来,再通过电子存档、云存储等将知识保存起来,无缝实现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虽然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式主要经过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等四个过程,而且都是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完成整个知识管理的过程。学习者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借助微博、博客、论坛等web2.0工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而且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所需,随时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从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借助各种web2.0工具来完成共享知识。在知识创造阶段,学习者主要借助在线协作、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和软件来实现知识的创造。

四、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社会性软件大学生知识管理组织与实施策略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泛在学习环境下达到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做到知识管理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素养能力

大学生对自己知识管理过程中,应该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知识管理的能力和素养,熟悉知识管理的步骤和过程,明确自己知识管理的目标。

2. 做知识管理的规划者

大学生在自己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对自己的知识管理有个很好地规划与协调,达到自己预期的知识管理的目标,自己不断地在知识管理的过程进行修正和及时反馈。

3.恰当的知识管理软件与系统

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知识管理软件和系统,本研究主要是基于社会性软件来促进学生的知识管理。社会性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知识的分类、整理、搜集、存储、查找、交流和共享等功能。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这些社会性软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反思性知识上传到自己的社会性软件,也可以与其他人共享和分享、讨论观点和交流心得,以及共享过程中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

4.知识管理的评价

即修正和更新知识库,并对知识管理的过程进行反馈。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对其不断地修正和更新,以确保共享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可靠的,有价值的,也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管理的评价和修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地做好知识管理的评价,对知识管理是非常有作用和有价值的。

五、结语

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既是个性化行为,也是社会性活动。泛在学习下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式是大学生群体培养自身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有助于形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关键素质。泛在学习下大学生知识管理网络化是一个循环持续的过程,大学生群体在熟练的掌握各种高效便捷的知识管理工具后更应该做的是要持续不断的利用这些工具对个人的知识库进行维护管理,比如:对已有的知识资源进行选择、删除老旧资源、修改和更新为最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不断地获取最新的最有用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除了对知识库资源的维护管理外,积极地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创新,逐步完善个人知识库。在泛在学习的环境下不断地对知识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并在此过程中很好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应注意的是虽然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较高,能够快速的掌握各类社会性软件,但也存在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时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威廉.霍顿(Willian Horton)数字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31.

[2]赵国栋.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04.

[3]Chen Yuh shyan,Kao Tai Chien,Shen Jang Ping,et al. A mobile scaffolding-aid-based bird-watching learning system[C].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Vaxjo: Vaxjo University,2002: 15 -22.

[4]Stephen J.H.Yang.Context 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Peer-to-Peer Collaborative Learning[J].Educational Teachnology and Scoiety,1999,(1):188-201.

[5]余胜泉,陈敏.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6):14-22.

[6]杨开峰.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8.

[7]王硕,徐恺英,崔颖.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模式探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3,(09):19-22.

[8]郭亚军. 面向教学创新的高校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 现代情报,2011,(04):11-14+19.

[9]李映兵. 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管理模式设计[J]. 现代情报,2007,(02):61-62+66.

[10]祝智庭,顾小清.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1.

[12]王雪峰,王月婷. 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网络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模型[J].中小学电教,2011,(3):8-12.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4

1 目前我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科研项目多, 经费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 使管理和核算趋于复杂。目前我院科研经费主要有科研立项、配套经费、重点学科、横向经费和科研奖励等。其来源除医院自身、卫生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之外, 还有社会各界。我院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格局。由于科研项目不同, 资金来源渠道不同, 对经费的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也不同, 迫使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分立账户、分项核算, 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和核算内容日趋复杂, 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办法, 而且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规章制度, 妥善处理各种科研财务关系。

(2) 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长期以来, 项目负责人、科教科和财务科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采取各自为政的传统管理模式, 项目立项后, 项目负责人往往注重考虑技术问题, 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率考虑较少。科教科和财务科作为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 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手段。科教科有经费的审批权, 但无法及时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 从而在经费审批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财务科只是单纯地进行行政财务收支核算, 不掌握经费使用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 既不能有效地监督经费的开支, 更不能全面地履行管理职能。其结果是部分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 经费一直挂在账上造成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大量沉淀, 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 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

(3) 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大, 开支管理松懈, 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一些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认为经费申请下来以后就是自己的“小金库”, 可以自由支配, 履行审批手续仅仅是个形式, 平时一些在医院日常经费中不能报销的费用, 通过科研经费的途径得以报销, 造成一些科研项目招待费、差旅费、劳务费、用途不明的办公用品开支较多, 而用于购置设备、实验试剂、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还有一些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试剂材料、办公用品, 往往由科研人员自行购买, 不经采购中心审批, 也不经物资管理部门办理相关验收入库手续就投入使用, 直到经费报销才凭发票办理假入库、出库手续, 物资管理人员只见发票不见实物, 违反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

2 我院科研经费管理网络化模式的应用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主要由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查询系统组成。系统登录界面见图1。

2.1 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

(1) 基础资料。 (1) 项目资料的建立。通过建立项目资料, 确定每个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负责人、项目经办人、立项年度、项目编号等信息。科研项目维护界面见图2。 (2) 权限管理的设置。根据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的不同需要设置操作和查看权限。权限管理界面见图3。 (3) 预算科目与经费来源的定义。不同资助渠道的经费管理及经费预算的科目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经费管理中要有针对性。通过经费来源的定义, 我院目前按项目的经费渠道, 分为立项科研、配套经费、重点学科 (院内及院外) 、横向经费、科研奖励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将这几类资助来源的具体名称预先维护好, 并将经费预算科目与其来源对应起来, 保证项目来源对应的科目只能是预算中规定的科目。例如, 一个项目有多个资金来源, 通过定义经费来源可明确区分不同来源的经费及其对应科目, 避免相同项目经费的混支。

(2) 预算编制。此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项目立项后项目下达单位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中所作的经费预算, 经费实际到账后, 录入对应科研项目经费;一部分是院内下拨的科研配套经费、院内重点学科等, 年初编制预算时, 按其批准金额录入。预算录入界面见图4。

(3) 预算支出申请和审核。首先由项目经办人填写经费报销内容及金额后提交至项目负责人审批, 经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后, 方能提交至科教科审核。预算审核界面见图5。由于预先已将项目的信息及来源与对应科目作为基础资料维护好, 如果审核通过, 只需在经费支出时选择项目名称及来源, 填写支出科目、金额、用途说明即可。同时, 如果支出申请超出可用金额, 系统将提示并无法提交申请。预算支出申请界面见图6。

(4) 财务确认报销申请。经过审批的报销单据, 经财务审核后在系统中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确认, 整个经费支出申请就完成了。财务报销审核界面见图7。

2.2 科研经费查询系统

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是完成经费收支的网上申请与审批的平台, 科研经费查询系统则在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将已确认发生的经费账自动同步到经费查询系统中, 满足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对经费的查询需求。我院科研经费查询系统分为预算定额明细查询和预算使用明细查询。

(1) 预算定额明细查询。主要查询科研经费预算核定、追加金额、经费来源和经费拨入时间 (见图8) 。

(2) 预算使用明细查询。主要查询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明细及结余情况 (见图9) 。

3 应用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 通过网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对提高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成效

(1) 对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的影响。理顺了项目负责人、科教科和财务科三者的关系, 避免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权责不清”, 杜绝了实际经费部分内容超支、违规列支, 或多项科研经费交叉列支现象的出现, 做到专款专用, 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该系统, 加强了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 并由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科研经费收支信息, 作出合理的决策, 使科研经费使用的预算制度真正得以实施, 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 对项目负责人的影响。该系统加强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意识, 项目负责人可通过个人密码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了盲目开支, 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2 改进

(1) 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科目, 实行全成本核算。根据有关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文件, 统一规范支出科目及支出范围和标准, 在预算编制时按支出科目细化预算内容, 收支按预算执行。对医院投入的水、电、气、固定资产等都作为科研所需费用计入成本。

(2) 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财务科和科教科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工作, 经费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分析通报经费使用效率和预算执行情况, 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3) 加强系统查询功能。现我院系统中的查询功能较为薄弱, 只能进行简单条件的模糊查询, 尚不能进行复杂条件查询和内容汇总。

(4) 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项目负责人、科教科、财务科和设备物资科共同监管科研经费使用, 医院根据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情况, 分别考核各方工作, 并作出奖惩。

摘要: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医院借助内部办公系统网络平台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本文简单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应用体会。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增桓, 袁凯瑜, 赵醒村.实用医学科研管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16.

[2]曹欣, 贾常荣, 王爽.强化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之浅见[J].重庆医学, 2008, 37 (1) :21-22.

[3]陈丽云.浅谈医院科研课题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 2009, 9 (2) :144-145.

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 篇5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在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方面面临的变革。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已过去一百多年,企业生产也由手工工业向机械工业,由机械工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变。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类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等发生变化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强调人尽其才发展为培养人才。信息和网络化的发展给经济、企业运作以及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发展建立了基础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我国而言,网络化的发展对于传统人事管理带来的冲击将显得尤为突出。

一、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的背景分析

1.全球化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强化了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地球村”的感觉更加真切。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带动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从物理上消除企业的“国籍”限制,甚至可以说一个小的企业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国际竞争的扩大和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化内配制资源,这必然使得人力资源进行全球化配制。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的文化冲突、跨文化的管理种种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也必然使企业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2.数字化的因素

当今是数字化的时代,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频率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激烈。人的创造力与潜力的有效发挥是实现企业“数字化生存”的基础。在瞬息万变的商界,只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不易被效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日益紧密,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和“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甚至要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桎梏。处于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再是技术的门外汉和奴仆,而是主动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3.知识化的因素

未来是社会知识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活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其培育将基于知识管理。现在国外出现了一个类似于CEO的职位,称为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职位,即首席知识官,其职责是促进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组织在高科技经济时代的竞争力。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知识工作者将被视为利润的创造者,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都被视为高产出的投资。如今,人力资源管理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领域,持续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将被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武器。作为管理层,最关注的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如何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营成本和技能成本。随着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过去有关人的一些假设将被成为过去,新兴的信息沟通方式将会带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变革。

4.城市化的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段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入到从农村到城市化的队伍中,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但是这一现象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比如造成员工在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知识技能、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员工价值观迥异,冲突问题凸现。.根据人力资本学说的阐释,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也不同,而根据贡献付酬的原则,不同员工的薪酬形式也将不同。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形式上的不平等现象,将会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新问题。

二、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的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由全球各地区组织的网络,这个网络应该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人员、信息等可以依赖网络迅速传达到各个连接点,从而满足各地的需求。这种网络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在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方面面临的变革。

1.招聘的网络化

过去的每一次招聘都会将人力资源部淹没在无休止的简历、表格、文件当中,而据网络调查,在人才招聘的渠道中网络招聘的方式以28%排名第一,而亲友介绍、招聘会等方式都退居其后。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快速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短期内找到最合适的人才。一般的网络招聘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吸引人才的网络化发展

要实施网络招聘,首先就必须具有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畅通的交流平台。对于IT行业、金融业以及一些实力可采用高级网络招聘。即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招聘网页,用于公布所需招聘职位、相关政策、福利待遇等等,借此吸引求职者。并在网页中提供各种表格、文件和资料的电子文本,供求职者自由下载。同时鼓励自己的员工通过这个平台用E-mail、MSN等方式将招聘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好友。在网页上提供电子简历录入、电子应聘表等,可以使求职者直接在网上应聘。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来说,多采用初级网络招聘,即与人才网站合作,将部分招聘工作外包,如中华英才网、无忧工作站等都提供相关服务。对于这些企业,尤其是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主页浏览量小的情况下,多应采取外包的方式。

(2)人才筛选的网络化

对于采用高级网络招聘的公司而言,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后,公司可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简历和各种应聘材料。这时,公司可通过管理软件先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并对个应聘者进行即时计分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求职者,使求职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达到要求,从而避免了不合要求的人进入下一轮特别是面试而造成的人力资本浪费。对于那些与招聘网站合作的企业而言,租用他们的简历库进行筛选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投资。一般来说,一场招聘会的会费平均3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员工的加班费,材料费等,而租用如中华英才网的简历库一年只需5000元,且快捷方便。

(3)达成协议的网络化

进行网上的初选结束后,一旦确立了合适的应聘者,一般就会安排相关人员与其联系,并进行面试,而现在对于招聘非重要岗位的一些职务也可先进行网络的视频面试,询问比较简单的工作习惯、工作经历等问题,以期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然而,网络初选后,也必须重视网络下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尽快达成协议。

2.培训的网络化

网络化的培训又称为E-Learning,恰当的培训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知识技能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CRM的另一个基本的职能是在公司花费很大的精力放到招聘到的人才上的投资。不管是经理人还是普通员工培训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较高的离职率、行业间互挖墙角等原因,使得相当部分的企业担心他们在培训上的投资反而会变成员工寻找更好工作的资本,因而不愿在培训上进行过多的投资。然而网络化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劣势,具有独特的优势:

(1)有利于弹性化管理

网络化的培训更具有快捷性,能够及时地满足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受训者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每天24小时只有安排学习时间,在时间和地点上体现了弹性制度。同时这样的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培训中受训者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产生,提高了培训效率,是个性化学习与大众化学习的统一,充分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使企业培训成为一种快速与一致的统一。通过优良的课件和平台技术,使知识迅速传递,在传递过程中不发生扭曲。网络的培训以网络为媒介,是一个虚拟的学习中心,这种学习具有实时性和全时性的特征。在线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需求,编制课程安排,并采用学分制,根据岗位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学分任务。员工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岗位要求,自行安排选修课程,最后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成效。这种方式不是自由散漫式的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进行员工的在线培训表现以所修课程类型和成绩的方式计入员工档案,完成学分积累,培训成绩作为日后绩效考核、晋升、工作轮换的参考。

(2)有利于降低成本

传统的培训方式通常是选定一定的时间,把员工集中到市内或者室外进行,或者是派培训师道各地指导,这样会产生巨额的培训费用,比如:培训讲师的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也包括场地费用、受训者的 时间花费等。这样既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另外,培训师一次可以指导的受训者数量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重复讲解,这样也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网络化的员工培训减轻了企业和员工在经济上和时间上的负担,避免了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方式的弊端。

(3)有利于培养员工的主动性

网络化的培训使各地的员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本地接受异地培训,把信息送到员工面前,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互联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自主地学习,以拓展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员工之间也可以进行在线的交流,企业也可以随时提供在线服务,为员工解答疑难问题。

可以说,网络化的培训方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强加式向主动式转化,实现了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勤奋的学习态度,形成敬业和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

(4)有利于留住人才

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些善于吸引、培训和留住人才的企业将是取得成功的企业。企业一方面要帮助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另

一方面,要设法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得其在企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流动风险和流动成本,制约培训后的跳槽行为造成的泡沫化的人才流失。培训为员工提供了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加了知识资本,这对于员工和企业都是一笔财富。企业应当以培训为契机,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人才流失。网络化的培训实现了培训的广泛性,同时也实现了留住优秀人才的广泛性。

3.员工关系的网络化

传统的员工关系是指单一的企业和古远的老子关系,那时的劳资关系对企业是一种被动的应付。只有当员工出现不满情绪的时候,企业才着手考虑对策,于是诞生。如今,员工关系已成为企业主动倡导的关系。员工和企业利益的双赢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传统的被动应付式的 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主动倡导的新的员工关系。

员工沟通是处理员工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员工沟通主要通过面谈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反馈,双方可以通过语气、表情、情绪等方式了解彼此真实的心理状态。但是这种方式却缺乏高效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规避面谈的尴尬,双方不能敞开心扉,彼此交流。

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沟通更加直接和广泛,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关系管理系统发布企业的方针政策、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发展动态、经营战略;也可以向员工提供岗位说明书和工作分析,明确职责和岗位要求,员工通过聊天室、BBS、经理人信箱等自由的方式,向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人力资源部门每天及时通过系统回复员工的疑问,给出处理意见和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联想集团利用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实现了互联网络的有效沟通。联想员工发送邮件给总经理信箱的方式,总经理会回复每一封邮件,这样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营造了公平、公正、透明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善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绩效管理的网络化

效率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绩效管理是企业高效管理的一个关键。随着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绩效管理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开始走向网络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考核的方便快捷性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增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而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根据网络化绩效考核的软件,提高考核的水平和效率。

网络化的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线考核系统可以实时收录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资料,主管可以及时审阅下属的工作报告,并进行监督和指导。员工的工作进展介绍和述职报告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考核的主观臆断,避免心理因素的影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定量化与定性化相结合的考评体系。这种方式是将员工的静态素质评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多角度的动态评估体系,不仅方便迅捷,而且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网络化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以战略性的眼光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系,使绩效管理与其他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参考文献:

[1]赵曙明.《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A].《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孙清萍:《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之比较》[A].《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石宝丽田亮:《论企业人才招聘的新渠道-网络招聘》[A].《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李枝琳:《基于人力资源素质模型的企业E-LEARNING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

浅谈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67-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信息作为资源、生产力要素和社会财富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便以不可阻挡之势涌来,人们都能通过网络随意查询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据、图表、文献等各种信息。目前,我国使用计算机、电话线上网用户已全面铺开,随着电脑的普及、网费的下调、有线电视网和一种嵌入微软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机顶盒的普遍推广,人们便可以通过VCD、电视就能够轻松上网。有这么大的读者群,我们档案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在信息市场中占有一份天地。

一、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对象数字化

网络化管理不会改变档案的性质和内容。档案在网络化管理中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其形式载体上和人们对其实体和信息内容的管理与使用方式上。从目前来看,档案的载体首先会进一步多样化,然后会进一步趋向非直观化,也就是说以“机读档案”为典型代表的适宜于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管理的载体形式将日趋取得统治地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对象是以纸质载体形式的档案为主,这使得档案的载体与内容信息密不可分。而现在工程档案管理的对象正随着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机读档案”——存储于计算机中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档案的实体管理与内容信息的管理在使用上将趋向分离。档案的内容信息将主要通过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媒介发挥其对公司业务活动的日常作用,而档案的实体将会从日常的使用中彻底脱身。分离后的档案内容信息将日趋实用化,而档案实体将被作为最原始的也是最终的凭证精心保存。当然这会引起到底什么是档案,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具不具有理论上和法律上的效力的争论。而如果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彻底解决了其可靠性、可信性问题,传统的、直观性的纸质档案恐怕真的会被彻底淘汰。

(二)信息服务网络化

网络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将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与文书、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的管理融为一体。这种融为一体不仅仅指它们都分别采用了自动化管理,在技术手段上没有什么区别,更是指档案、文书、图书资料等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包括各种信息资源在内的“公司信息资源系统”,从而实现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往的利用者必须到档案室才能利用,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甚至设计现场的终端前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实时浏览、访问。我们以利用者为中心设立多途径的检索系统,并且将扫描的文件及电子文件直接与系统挂接,利用者不仅可以查阅所需的信息,还可以下载原件。不必再到档案室阅览或提晒底图。这样,既节省了利用者的时间,也提高了档案工作的利用效率。

(三)档案收集网络化

收集工作的业务内容并不复杂,专业性也不很强,但它却有着决定收藏水平,决定档案室身价的重要意义。过去收集主要针对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设计进度,做到随时收集入库,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网上电子文件的传输已被广泛采用,这为档案部门的收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电子档案收集。

(四)档案发布、查询网络化

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果将这些信息公布于网上,凭着其是历史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的特点,会吸引大量的读者,这是档案馆扩大影响、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有效途径。

二、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对策

(一)实行网络化管理应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每条档案信息的著录项目,也是进行检索的一条途径。所以,在进行档案处理时,所提示的档案信息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以确保系统存储的档案信息内容丰富,有较强的网络性。否则难以满足利用者的各种检索要求。我们在设置字段类型时,本着方便利用者查询,又能满足自身工作需要的原则,注意从利用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二)实行网络化管理应注意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单机数据库向网络中移动。单机数据库中不合理的地方要加以改进,不足的地方要予以补充。

(三)实行网络化管理应注重电子文件的收集

目前,计算机已基本普及,各类资料也都存在电子文本,所以现有档案的数字化已不是难题,因此,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些档案资料电子文本的收集上,实现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同时收集。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有资料再次数字化的麻烦,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此,要借鉴此办法,修订文件移交管理办法,强调电子文本的移交与收集问题,使现有档案资料的移交与收集逐步实现电子化。

电子文件今后将在网上传输,直接与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可以避免以后通过扫描转化为数字信息。所以应将电子文件的收集纳入到档案工作中来,使其成为今后网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实行网络化管理应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

实现网络化管理的目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适时地更新设备则是保证“网络化”高效率的重要前提。

浅谈小学管理中的网络化管理 篇7

一、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的网络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性化的管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 人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 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小学管理中, 不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 进行理性的管理, 而且要体现“以师为本”的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累。

对于管理后的评价可通过教师自评, 小组互评, 学校综合评定等方式实施教师的评价。个人自我评价、充分尊重教师自我的认定, 人性管理的成分多一些, 而年级组评价、学校的评价是按制度执行情况汇合起来的结果, 理性成分多一些, 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老师的成绩, 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我校网络管理目前采取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就是个人、小组、学校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并且这个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

这个综合评价的结果让管理者能比较准确、客观的掌握全校教师工作的大量可靠信息, 对每个教师的情况形成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管理者特别要注重教师在自评环节里几个内容的掌握:一是自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的肯定和不足, 对照考核标准评定等级;二是对下学年工作的思考, 包括自己的特长、意向的工作岗位以及干好这个工作的设想等。三是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通过教师的信息反馈, 既可以了解教师的现状, 还可以了解教师对自己职业未来的规划和设计, 为教师的任用、培养、提高、工作调整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可以用人所长, 避其所短, 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能, 帮助教师找到更适合的岗位, 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认同。

在网络管理过程中, 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他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领导者, 还是一个执行者。他在交待任务的同时还要接受年级组长的工作安排, 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同时, 要帮助年级组长完成学校科室布置的具体任务。这样, 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运行中很快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出及时调整。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 对学生而言, 教师就是管理者, 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 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 而不仅仅是“为谁干”。变领导要我干为我为自己干, 我为学校干。教师对管理的认同度完全不一样。

二、情感与网络管理

在学校网络管理中, 管理者制度管理同时, 一定要注意非理性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管理的管理功能。而这个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 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 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 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 隐形的, 不可单以时间来衡量, 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工作、工作量给以理解。学校管理者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 融洽与教职工的情感。这样, 教职工也会视领导为知己, 主动为学校、为领导分忧解难。他们也容易在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者。

教师这个群体独立性较强, 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有各种需要, 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网络管理中要关注教师的这些需求, 帮助他们实现发展价值。学校管理者在与教师达成共同目标基础上, 应放下架子, 注意主动和教师交流, 增进沟通和理解, 拉近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用爱心、关心、真心和诚心打造既严谨有序、又宽松和谐的教职工群体, 使管理者和教师成为彼此信赖, 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同时让教师了解管理者的内心世界, 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 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

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 给学校的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环境。学校中的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从上而下的成员都自觉做到自己管好自己, 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也是我们实施网络化管理要追求的目标。

总之, 通过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的网络管理, 情感与网络管理等方式, 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 使学校管理更具有系统性、高效性。

摘要:小学网络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 具有管理系统性、高效性。实行纵横互补, 可以发挥网络管理优势。校长的管理目的通过中层的管理目标, 到教师关注的子标落实的过程。校长重在效果, 中层重在管理, 教师重在执行。

关键词:网络管理,纵横互补,评价,情感

参考文献

[1]陈孝彬, 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吴志宏,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8

1 家庭网络化对精神病人康复管理的积极意义

传统的精神病人治疗、康复中, 由于多采用封闭式管理, 精神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会因活动场所狭小或是个别医护人员的不当言行而对住院产生恐惧, 如果住院时间过长, 将加重精神病人的身心伤害。而在家庭护理中, 由于家庭成员缺乏专业的医学、护理学知识, 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或是停药等情况, 使病人的康复受阻。

精神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社会再适应的过程, 病人需要重新建构一系列的健康思维和行为体系。因此, 封闭式的康复管理不利于精神病人的有效康复, 可能因缺少对精神病人情感需求的重视和思维、行为的正确引导而加重病情。家庭网络化的康复管理既能够避免精神病人因长期住院产生的寂寞感, 使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平衡, 加快病人适应社会、建构健康思维和行为体系的过程, 还能够解决家庭护理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 整合家庭与医院的优势资源实现精神病人的有效护理、快速康复。

2 家庭网络化对精神病人康复模式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精神病人的康复需要卫生、政府、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家庭、医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网, 开展综合性的家庭康复管理工作, 才能保障精神病人的康复效果。

2.1 家庭网络化管理的方法

在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网的基础上, 医院应完善网络上的精神医院知识, 通过网络加强与精神病人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来指导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工作, 管理精神病人的康复过程。

医院应针对精神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家庭条件, 制定康复过程的管理计划, 编制现状评估、分析问题、制定康复指标、确定达标策略、考评康复进度等一系列康复环节的时间表。现状评估应建立在精神病人精神状况、身体状况、残疾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危险性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上, 针对具体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应列出康复问题清单, 先分析最迫切需要解决和最易解决的康复问题, 分析问题的数目不易过多, 通常应控制在3个以下,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康复措施;制定康复指标应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管理, 如果康复问题是病情不稳定, 应加强治疗和与病人家庭的沟通, 如果康复问题是个人生活懒散, 应要求病人家庭加强对病人个人生活的管理和指导, 逐渐陪同病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 康复指标应切合实际, 既要有针对性, 又要具备可行性和可量化考评性, 例如按时起床、自觉洗漱等;确定达标策略应考虑病人的意愿和家庭条件, 医院应编制适合于患者的整套康复训练方式, 由其家庭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开展始动性训练, 逐渐拓展到社区技能训练, 配合药物治疗保证康复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医院、家庭、病人的职责分工应尽量明确, 病人是整个康复团队的服务对象和团队成员, 家属负责康复计划的实施、监督, 医院负责康复计划的指导;考评康复进度需要根据病人情况制定考评时间表, 按时检查康复进度, 肯定病人的康复成绩并给予鼓励, 并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康复目标, 直至完成整个康复计划。

2.2 家庭网络化管理的内容

精神病人在康复过程中, 存在病情反复的可能, 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人际交往障碍, 许多病人缺乏适应技能, 独立性差, 甚至适应不良行为, 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针对精神病人缺乏健康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问题, 家庭网络化康复管理需要对精神病人进行基本生活技能与社会生活技能的综合训练。在生活技能训练方面, 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 逐渐从起床、穿衣、叠被、洗漱、清理房间、自服药、进餐、大小便等训练中培养病人的生活技能,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 切忌操之过急;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方面, 需要先在室内引导病人模拟角色训练, 进行清洗衣物、物品采购、协助护理、公益活动、自理经济、电脑使用等方面的训练, 医院方面应定期组织精神卫生知识讲座, 以指导病人家庭开展社会生活技能训练。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 可以开展“爱心超市”等活动, 通过各种公益性、有偿性活动鼓励精神病人参与社会活动, 获得自身需要的生活用品, 建立一个便于医务工作者、病人、病人家庭沟通的平台, 从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康复环境。

3 总结

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与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 温馨的家庭和科学的医学指导是病人康复的前提。家庭护理人员不仅要耐心体贴、鼓励病人, 还要借助家庭网络化实施科学的康复管理, 保证病人的饮食营养、睡眠休息、合理用药、心理康复和安全防范, 才能有效保证康复效果。

摘要:在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中, 家庭康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有医院康复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文章在分析封闭式康复模式不足的基础上, 分析了家庭网络化对精神病人康复模式管理的积极意义, 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内容, 以期为精神病人的康复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网络化,精神病人,康复管理

参考文献

[1]左祥峰.精神病人康复期的管理[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8) .

[2]李一鑫, 李洪彬.浅谈社区环境与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几点看法[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9) .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9

1.1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风险管理的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是一门现代化的新兴管理学科。西方国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早,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就曾被许多美国企业加以利用,来应对经营风险。反观国内,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主要应用于商业机构。

1.2 血站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血站系统中,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更不用说在血站系统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了。血站这种机构,由于采供血工作的特殊性,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的突发事件经常让人措手不及。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近年来与血站采供血相关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纠纷的出现,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采供血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疏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日常工作程序进行严格管理,预见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化解。

2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优越性

血站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医用血库,它的效率是医院能否挽救生命的关键。在传统的血站管理模式中,信息闭塞,效率低下,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端的网络化管理系统为血站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准确化、及时化和全面化,能够极大地优化血站风险系统的管理工作。因此,所有的血站都应该采用这种网络化的方式,加强风险管理。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网络化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3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管理对血站风险管理的作用

由于所涉行业的风险性,实行风险管理的行业都是高风险的行业,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突发事件的风险,风险管理必须融入到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不能将其视作孤立的管理活动,它应该是与整个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整体的风险管理构架,使风险管理产生长效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用。

3.1 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血站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预警,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整个评估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帮助血站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

3.1.1 风险识别

这需要收集大量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最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网络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识别出血站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分析出风险故事发生的可能原因,力求在损失发生之前改变危险局面。血站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要在这种条件下甄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实属不易,因此必须实行主动防御的机制,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漏洞的形成。显而易见的是,血站的风险可能来自于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例如血液采集或血液检测、血液储存、血液运输等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就体现在全面防御每个工作环节,监测工作过程、分析数据进行趋势判断等等,来识别潜藏的风险,这是人力所无法比拟的。

3.1.2 进行风险分析

摸清现存风险的性质,分析判断风险的损害程度。根据处理大量信息的结果,可以找到潜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在行动之前,还有一项工作是不能省略的,那就是充分理解风险的类型和性质,以及判断最坏的损害程度。计算机系统能够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结果进一步识别风险类型,对风险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风险的成因、风险的源头、风险形成的过程,还有不加以阻止的最坏结果,这些结论都是作为风险评价和对策措施的重要输入条件。

3.1.3 风险评价

自血站的风险管理开始的那一刻起,血站就应该根据风险管理的方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的准则,并将它作为评价风险的标准。风险评价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应风险准则来确定风险等级。以此来决定哪些风险需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论,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过滤掉不需处理的无大碍的风险,警示需要严肃处理的重大风险。

3.2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包罗了整个风险管理的信息处理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信息的收集、流动和处理工作在风险管理中贯穿始终。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结构复杂、流程繁多,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十分庞杂。例如血站职工的信息、科室日常工作的信息、献血者和用血者信息、临床用血单位信息等,传统的管理模式依靠人工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归入档案,他们不能保证工作不出现失误,不能保证信息不会遗失,也不能保证这琐碎的工作的效率,整个过程既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又缺乏时效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这些收集、分类、更新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都能够得到保障。在高质量的管理信息下,风险沟通才能够得以实现。正是由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时效性,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沟通和协商才能贯穿于风险管理的每个阶段,提前沟通并设计出应对风险的合理方案,不断降低风险的破坏程度。

3.3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监督和检查风险管理的过程

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审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明确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能够对血站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监测,将风险管理绩效与管理目标作出比对分析,找出现实工作与理想预期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根据监测到的血站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和改变风险管理的框架,保证框架的实时效力。图1为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关系结构。

3.4 计算机网络化系统能够追溯风险管理中的文件管理

风险管理活动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记录在案,这样能够在风险处理过后进行工作总结和反思。日后再出现类似的风险状况,还可以引以为例,借鉴成功的做法,规避无用或起反作用的做法。风险管理中的文件所涉种类多,数量大,人工整理保存起来十分琐碎麻烦,效率也很低,对人力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能够极大地解放管理人员,让人力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且保证文件管理工作的稳妥性。

4 管理成效

抽取建设血液管理信息系统,2013到2015年,仅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下表格,分别抽取2014年和2015年2000名献血者的档案进行管理情况分析。

由表1可见,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后,献血者资料的保存度、更新速度、完整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紧急情况下,采血的速度和血量、人次都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反映血站的应急能力和工作效率,下表为2014年和2015年采血环节在紧急情况下的对比。

由表2可知,自从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血站对应急情况的处理效率大有提高。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化系统管理对血站的风险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血站正在逐步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虽然还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革新,血站的风险管理一定会越来越有成效。

摘要: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的新兴管理学科,现在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用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是现代社会最先进、最智能、最高效、最便捷的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中,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血站这种高风险的行业,网络化管理无疑是明智之举。本文从血站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所在,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对血站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血站,风险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霞.采供血机构建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19):98-101.

[2]孙振宇,陈玲,白月武,关鹏.血站现代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化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7(21):47.

[3]邱玉霞,刘庆佩,李雪英.血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259-260.

[4]朱永明,励修楣.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12):961-963.

网络化管理模式 篇10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 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生产者在网上发布其产品的详细信息, 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 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 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 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 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 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 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 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 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 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 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 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3.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 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 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 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 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

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 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 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 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 财务决策数量化。

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3. 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

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 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 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 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 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 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 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 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 在时间上, 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 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

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2. 在空间上,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

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3. 在效率上, 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 并可在网络上流通, 实现信息共享。

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 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 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1. 在企业内部, 应尽量加大网络化硬件投资力度, 在引

进先进的网络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 把实现网络化作为契机,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分散的部门整合成统一经营的商流、物流系统, 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 使整合后的企业直接面对市场, 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满足网络经济的个性化需求。

2. 在企业外部, 通过网络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 全面提升资金的运作水平。

浅谈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学生信息 网络化 高考 新课程 管理

目前,学校的各种信息管理逐步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学生成绩、学生档案信息、新课程下高中学生的会考数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高考考生的主、客观信息、考生的志愿、高考录取时考生的电子注册等也逐渐走向数字化、无纸化,这对传统的有纸化管理方式无疑是一极大的挑战。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都挺高,为能适应高校“多样化、分层分类选拔人才”的需要。对学生也要体现“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学生信息的现代技术管理系统是以数据存储和查询为特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学生的一切信息也进入了网络世界,其网络化管理要求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数据库系统的完整与安全、数据信息的随时更新和使之具有随时正常运转的功能,防止机密数据信息的泄漏。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把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网络化。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同时强化会考的作用:一是把会考作为统一选拔考试的基础,确保学生各科都完成教育计划规定的目标;二是采集学生会考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三是由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次要求,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四是更好地发挥会考在自主招生、保送生选拔中的作用,把会考成绩作为其前置条件,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等次要求。这些信息都是网络化管理,对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的要求就会更高,不得有其他任何闪失,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现就现代技术管理的两个方面(硬件和软件)中的软件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斧正。

一、网络化管理数据系统中的保护措施

现代技术管理的学生信息,在实际运行时,都是用‘0’和‘1’来保存和传输,电子数据是相当脆弱的,时刻处于各种有意或无意破坏的威胁之下。例如,操作者疏忽造成的录入删改和数据文件覆盖,过期数据当作当前数据引入,权限设计不合理使一般访问者获得不同级别的特权进行越权删改,恶意破坏者破解系统安全防御后入侵、窜改和删除数据,用户或工作人员为发泄不满对数据存储介质或计算机进行暴力破坏,等等,类型繁多。因此,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通常要设计出一套数据备份方案,定期进行数据转储,以备不测。

在技术上讲,网络数据保护有多种实现方案,但可靠性的增加意味着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同步增加,有些先进的备份技术在基层部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数据的重要程度设计分类型、分级别的备份方案,防范各类数据破坏的威胁。当前的初、高中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每年、每期、每月各校都有学生的转学、停学、休学情况发生,到了另一校后,学生都要取得一个新的学籍,方便学校的管理,但学生的变化,都能进行追根溯源,就要求各校对学生的管理要采用备份。当前数据备份技术大致分为:简单的数据拷贝。磁盘阵列方式。双机热备份方式和双机异地热备份方式。

二、网络化管理数据防泄密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将手工管理的纸质学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进入网络,即从原始的实态转换到虚拟态,学生信息与载体分离,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传递的仅是信息,用户得到的仅是复制品,而非原件。电子信息上网后,安全保密问题将是网络化管理的最大障碍。对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解为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问题。现对保密技术的应用中非常关键而又容易忽略的问题加以讨论。

(l)重视系统内部的泄密问题,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信息与互联网连接后,就时刻处于各类电子入侵的攻击下。实际上,安全专家对历史上的电子入侵案例进行分析后,结论却是大多数入侵手段非常一般,内部管理的松懈帮了黑客的大忙。再厉害的黑客要实施攻击,必须在现有信息系统上找到突破口,而这些漏洞往往来源于内部人员的失误,管理上的疏忽。有些管理部门一提到上网就首先想到购买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安全代理等,但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什么先进设备都变得形同虚设。每年的高考考生在高考分数还没有公布前,就收到了许多“高校”的通知书,其实质就是考生的信息被人利用了。

(2)关注计算机病毒的新变化。当学生信息系统扩展到局域网甚至互联网时,计算机病毒成为不可回避的危害,而且新型病毒具有许多网络时代的新特征。管理工作者应当时刻注意新的技术变化,制定针对性策略,并从管理制度、技术监督、后备保护、应急措施等多方面综合防范。我校2006年春期制作的半期试卷被病毒侵害,全部被删除后改了扩展名,经过技术查找,放在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的一个文件夹下,后通过更改扩展名、系统还原把问题解决。

(3)加强网络访问的权限管理,完善服务器审计制度。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明确管理和应用的操作界面,制定不同层次访问者的存取信息的权限策略,这是系统安全的一个基础。

网络化管理系统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各种应用的时间,内容,使用者等摘要记录,我们称之为日志。日志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服务操作的直接写照,各种越权行为,包括黑客行为,都会在日志中留下全部或部分记录,所以有些高明的黑客会在攻击成功后删掉系统日志,销毁证据。网络信息管理人员本身不一定是计算机安全专家,但他在权限管理上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系统审计员,尤其要重视应用服务器的日志审计。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网络化信息系统要完全避免越权操作是很困难的,但做好审计,对及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非常有益。

最后,要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安全管理又是一个重要环节,涉及方面很多,需要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设备的可靠性,大灾预防等方面,主要涉及投入力度的问题。防止人为的有意识破坏方面,如泄密、盗取密码、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主要依靠管理制度和计算机安全专项技术。但在网络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问题上,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

电力物资网络化管理 篇12

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国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物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进行了完美结合,推出了以物资管理为基础的MRP, MRpll, ERP等软件。当前,国内外采用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网络环境和大型数据库平台对物流进行全面管理的大型软件。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未能与信息资源的增长同步进行。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使其增值。

目前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着信息的不畅通,不对称等情况,使用部门和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物资的实时情况,物资的预约、领料、归还、报废等环节信息严重滞后。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及手段要求也越来越现代化,物资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深化,旧的物资管理模式己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及时准确地了解物资的库存、采购、供应、消耗等情况,减少库存资金积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化、现代化的电力仓储物资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物资网络化管理的措施

本项目针对现有的物资管理模式展开研究,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研发一套适合目前电力物流中心仓储物资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业务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

物资综合管理系统与内部局域网站的整合。本系统通过与内部局域网站的整合,通过在内部局域网网站系统增加菜单和模块,与物资综合平台进行对接操作,实现在不影响原来系统的稳定性情况下,实现待研发系统的信息展示、查询、预约功能,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查询、物资的预约等操作。

物资信息的实时发布。通过物资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员可以实现物资数据的导入、数据的增加、修改、发布等功能,实现物资数据的在线实时更新。

物资信息的综合查询。通过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物资数据的精确和模糊查询功能,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物资的具体和部分信息进行查询操作,获取所需物资的在线信息。

物资信息的在线预约领料。通过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所需物资的在线预约操作,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所需的物资,选定预约时间和对应的物资管理人员进行物资的预约操作。

上一篇:天然抗菌素下一篇:农业机械维修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