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信息化

2024-07-26

走向信息化(共12篇)

走向信息化 篇1

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深入, 将为汽车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5月19日, 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 主办的“2010年泛在网/物联网应用与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大唐电信、华为、中兴等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并各自介绍了其目前所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的进展情况, 中国联通推出的汽车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物联网加速渗透汽车行业

针对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最近提出了FNC (The Fully Networked Car) 的概念, 其目标是:使驾驶环境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此外, ITU、ISO、IEC等标准化组织也将合作建立全网络系统, 用以促使家庭和汽车实现无缝的网络连接。

中国联通马书惠在会上介绍, 目前, 物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到汽车行业中, 国外许多运营商之前已开始了物联网在汽车行业应用的研究。比如, Vodafone建议将一种车载紧急呼叫系统 (eCall) 嵌入到手机中, 推出增值业务平台发展, 主推远程信息系统和VAS平台;Orange则主要研究基于语音识别的免提终端, 近几年的工作集中在窄带免提规范、语音识别等方面。

在国内, 继去年11月份中国移动和中国长安签约研发“3G汽车”后, 今年4月份, 中国联通和上汽合作推出了上汽荣威350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 此系统依托中国联通WCDMA网络, 实现了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应用。

同时, 研究机构也对汽车行业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亚琛工业大学正在加大对车载通信和业务网关的研发力度, 此技术主要提供基于Web Service的GPS位置业务、配置业务、诊断业务等;另外, 还提出了Car-2-Car通信, 这是一种对蜂窝通信的补充, 能够最小化通信连接的演示, 并且隔离相对小的通信带, 可以应用在危险预警、协同驾驶、远程信息处理等方面。

汽车制造厂商方面, Nissan目前正致力于Web2.0+Telematics网络化汽车的研究, 以期实现汽车IT架构的改变, 为汽车的下一代信息业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另外, 通用公司推出了EN-V电动联网概念车, 融合了电气化和车联网两大技术。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技术、Car-2-Car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 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此外, 丰田、雷克萨斯也推出了G-Book智能副驾技术, 在此技术的支撑下只需按下功能键, 信息中心就会告诉车主想知道的一切新闻资讯和各种信息。

产业链各方共创应用蓝图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多行业应用中的深入, 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通信业务市场的主要领域之一。

汽车终端的物联网应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汽车的控制方面。比如夏季, 汽车用户可以在进入停车场前, 通过手机启动汽车空调, 待进入车辆后, 便可以直接驾驶。同样, 汽车用户在冬季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提前完成热车;另外, 在车辆停放后, 车载的外置式摄像监控设备可以实时记录车辆周边的情况, 在出现可疑的偷窃等行为时, 其摄像设备会自动记录相关视频, 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报警, 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另外,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 车载的红外传感器、外置摄像设备和市政信息芯片等设备也可以为驾驶员和城市市政道路管理者提供便利服务。市政系统可以通过对道路上车辆芯片的扫描和监控为驾驶员提供相关道路的实时路况信息, 这将有效的避免道路的拥堵。同时, 车载的红外传感器和摄像设备, 也可以为车辆的主动安全驾驶提供帮助。目前, 这一技术已经在德国的一些高端车型上已经得到应用。

现在, 汽车行业产业链上的各个厂商都致力于依托3G网络及物联网技术, 力求实现车辆远程诊断、车载影音娱乐系统、车载互联网、车辆远程控制、车辆远程定位跟踪、车载办公环境等功能。这就对汽车行业在物联网应用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就合作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 马书惠在会上谈到, “汽车信息化业务在发达国家的不断变革和新兴国家的高速成长必将要求产业链中各角色更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还需要市政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善。”

汽车行业信息化的推进不但需要汽车厂商、电信运营商、车载电子设备厂商、网络服务机构等企业的紧密结合, 还需要产业链上其他相关企业积极地配合。交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近日表示, “交通部正在利用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和运输物流系统, 作为搭建物联网的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调度监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link

中国联通汽车信息化服务平台

该平台主要面向行业用户、公众集群用户, 是以WCDMA为传送通道, 以汽车为承载终端, 以语音通信、无线数据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 以汽车信息化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综合信息应用组合产品和信息服务模式。

走向信息化 篇2

“这个卡可以免费搭乘公交、轨道交通、借阅图书,还能记录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对孩子太重要了!”严伟凡就读于苏州中学园区校七年级,由于他一不小心把“卡”给丢了,父亲第一时间前往苏州市教育E卡通管理中心补办。而严先生所说的“卡”指的是“教育E卡”。自2014年起,苏州市将“教育E卡”与市民卡融合,拓展其校内外应用功能,努力实现身份认证电子化、师生学习数字化、数据管理信息化和个人成长记录反馈智能化。如今,“教育E卡通”已经惠及苏州全市近40万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

“E卡通只是我市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国华介绍说,苏州市一直以来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2013年,苏州市颁布《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各个环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先进的网络设配、多个摄像头、拥有海量资源的多块电子显示屏、人手一台移动终端设备,这样的“未来教室”将逐步替代传统教室;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信息打包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设备的使用,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的融合推动教学改革,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不断的纠偏与创新;基于动态的学习数据分析,实现评价反馈即时交流互动立体化、推送资源智能化,学生可以个性化的定制学习计划,实现创新性开放学习。平台升级:共享海量资源

左边屏幕显示ppt课件,右边屏幕用来板书或现场展示。在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物理教师邵华正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一课。邵华用指尖轻轻点触屏幕,左右拖动,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清晰显现。尽管没有利用实物,也没有用到黑板和粉笔,但通过屏幕展示的效果以及学生手里Pad终端所反馈的课堂练习情况,邵华知道,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

邵华所使用的是基于StarC系统的智能双板,除了具备以前电子白板的功能,这个平台拥有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具备随时联网搜索、存储板书以及同屏显示、整合等功能。“这个平台直观、生动,将黑板无限扩大了,可以让课堂具有延续性,学生很容易找到一节课的‘根’。”邵华说,与以前使用的“电子白板”相比,电子屏的使用更加方便,不仅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教师板书即时存储,为学生复习也提供了极大便利。

具有智能双板的教室被称作“双板教室”,而具有8块电子屏和多个摄像头,学生人手一台Pad终端的教室则被称为“未来教室”。2013年,苏州市教育局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 “未来教室”建设作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十大工程之一。在2013年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该市先后投入近1.4亿元资金,建成标准“未来教室”125间、“双板教室”148间,另外还有1间音乐“未来教室”,它们分布在83所中小学校,并全部投入使用。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顾瑞华介绍,不只是“未来教室”的搭建和普及,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7000多间,高品质独立门户网站689个。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苏州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均衡,高标准完成了“校校通”优化工程和教育城域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升级了苏州教育城域网络中心核心设备和主干带宽,全市所有学校拥有100兆以上光纤,为民工子弟学校免费开设了集群式网站,改变了学校资源由于“各有地盘、规划不一”所造成的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的状况。教师可以网络协同备课,共享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据悉,到2020年,苏州将实现区域内统一上网认证,重要数据异地备份,网站集群化管理,200间“未来教室”实现独立网段运行和管理,关键业务全部实现内网运行。

在苏州,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已被列入政府责任考核目标,每年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每年100个教育监测数据中教育信息化监测数据占到6个。教师升级:信息看门人变成学习引导者

最近一段时间,金阊实验中学校长陈荔很是高兴:“开学第一周就收到来自全校不同学科教师的文章59篇,内容全是关于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时的思考。”

金阊实验中学2015年8月正式独立建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1.6岁。同年9月,学校开始进行信息化教改实验,陈荔认为,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好契机,“年轻教师缺乏历练,但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他们学习发展、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为此,学校召开了信息化教学研讨会,有50多人参与并分成了6个不同的课题研究小组。信息化是一种技术手段,会对教育产生正面影响,但也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于是,陈荔一方面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培训。

建设的目的在于“用”,使用的关键还是在教师。苏州市在启动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时,就开始建立由“未来教室”校本培训、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和应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校本培训主要针对教师技术层面的基本应用与操作;市级种子教师培训主要结合教学设计、说课和公开课展示,培养一批能在全市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种子教师;高级研修则侧重培养专家型数字教师。

据统计,“五年行动计划”推行以来,苏州全市共有19044名教师参与了“未来教室”专题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各学段、各学科涌现了约300名市级种子教师和20余名专家型教师。他们在全市、本区域和本校以组织教研活动、公开课展示和担任培训师等形式普遍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不仅如此,2016年,苏州开始培训数据分析师,已有40名一线教师接受了首轮培训。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看门人”或“知识打包员”,而是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根据规划,通过各项培训和活动的展开,到2020年,苏州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5%以上教师将具有数据分析师资格。”顾瑞华说。目标升级:个性教学培养有应对未来能力的人

近来,苏州市第三中学高一(3)班学生朱一陈发现,最近做的练习题都是之前小练习中出现的易错题。而他通过巩固这些易错题,又重新梳理了知识点,最终将“数列”这个难关攻克了。

在苏州三中,每次做练习,学生都不再写上自己的名字,而是贴上自己专属的二维码。遇到测验,通过扫描,学生所有的做题信息都会被录入大数据系统,并上传到云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统计数据把易错题收藏、整理、改编和再推出,让学生在难点学习区反复练习。同时这些数据也会反馈到家长终端。

苏州三中所使用的这个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实现个性化定位教学,为教师、学生、家长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面临的效率与质量双低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不但可以形成自己的题库,学校还可以形成校本题库。

顾瑞华认为:“现代教育培养的不是一个行业的精英,而是培养有应对未来能力的人。这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这个系统通过动态的数据分析,评价的即时反馈,实现学生及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的目标。

在苏州,不少学校都做出了不同的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探索。如苏州第十二中学的“云阅卷系统”和“成绩跟踪分析系统”,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给出的数据详细、精准度高。系统能够智能命题、自动批改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真实反映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星洋学校则利用 “云课堂”的架构形式,允许系统自由对接第三方云平台和技术应用,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地加以选用。相对于一些封闭的整体打包的商业化云课堂模式而言,这样的平台更有利于教师个性化地推进课堂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流通服务业:走向全面信息化 篇3

微利中挤出效益

在连锁零售业,华普超市的目标要做到100亿元;东方家园要开100家大店达到500亿元规模;华润万家则有一个“四五计划”,要用5年时间,投资50亿元,做500亿元的营业额。为何如此疯狂地高速扩张?因为利润率低,像华润万家,即使达到500亿元营业额,利润也只有5亿元。

按国际常规,零售业的利润只占2%。只要选择进入这一行业,想获利就得从规模化下手。而且产业有临界点,规模到了临界点,整个销售网络才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实现盈利。如某一城市,需要开20家店,建一个配送中心最经济划算,如果只有15家店铺,可能根本建不起这样一个配送中心,没有配送中心就不能做到72小时内补货,不能做到物流成本最低,拿什么去参与竞争?

用友公司助理总裁、流通服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姜生喜表示:“从微利中挤出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盈利能力,是流通服务行业信息化的特点之一。依靠全面信息化实现企业全业务流程管理,做好全局管控,是流通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

用友公司执行总裁李友表示:流通服务行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的根本大计。当前,流通服务业在中国GDP所占比重尚不足40%,但先进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80%。助力中国流通服务企业管理升级,打造本土世界级流通服务企业具有深远意义。用友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布局流通服务行业的全面信息化服务,是实现用友行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也践行了公司的社会责任。

拥抱全面信息化

姜生喜强调:“流通服务行业不是简单的一个业务信息化能够达到目标的,而是需要全面信息化。”以婴幼儿用品品牌黄色小鸭为例,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着力于店面的信息采集POS系统与总部信息收集系统的对接建设。如果不能将所有的店面的销售情况及时汇总上传,黄色小鸭总部系统就难以知悉整体销售情况,做到及时调整生产、及时补货、及时调配不同区域商品配比,进而不能指导公司战略决策。

让档案信息走向市场 篇4

1市场经济为档案信息走向市场带来了机遇

改革开放使档案事业由封闭走向开放, 使档案的重要作用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档案馆如果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中, 重藏轻用, 势必落伍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 迫切需要生产、科技、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档案信息走向市场, 可以提高利用效率,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

2信息市场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走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党和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其中包括发展信息产业。这就为信息走向市场提供了有力保证。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数量众多, 档案信息的资源藏量丰富, 所包含的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 目前大部分档案馆和档案部门还没有很恰当地找到通往市场的途径, 重要的原因是未能主动寻找到信息市场及未能调查档案用户的需求情况。信息市场的发展给档案信息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有偿服务有利于优化档案的利用。

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和获得效益的必要途径, 利用是获取效益的手段, 追求效益是利用的目的。

有偿服务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的目的。

有偿服务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的吻合度和加大档案利用的深度。

档案利用吻合度和档案利用深度的提高, 使得档案利用过程优化, 从而减少了利用过程的投入并保证每次利用都能获得收益, 结果是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有偿服务有利于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由于档案收集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并划分级别或者按照统属关系的条条块块来进行的。因此, 档案馆的区域和专业 (或行业) 特色是很明显的, 这种制度有利于保持档案的完整性。但它给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使异域的利用本域的档案遇到空间距离上的限制与困难。通过有偿服务, 可以通过馆际之间的互通, 建立联机检索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

有偿服务是档案信息走向市场的阶梯和奠基石。

遵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信息的供给与需求达到最佳结合点。实现利润最大化, 使档案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因此, 档案部门要不断改进有偿服务工作, 从而让档案信息稳步走向市场。

走向信息化 篇5

场”的趣味运动会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下午4点30分,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供给同学们展现自我的平台,也为了让同学多走出宿舍多参加体育锻炼,我校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在操场组织开展了这次趣味运动会,到场的有党委书记季燕田、学生会主席及各部部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所有大一学生。

本次活动举行得非常圆满,与传统运动会不同,趣味运动会将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着重同学们的参与和合作,有二人三足跑、螃蟹背西瓜、抛绣球、摸石过河等。比赛项目不仅是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体现,而且兼顾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活动中党委书记季老师与学生会各位部长也参与到了同学们的活动中。比赛现场掌声、笑声、观众们的“加油”声、获胜者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场上场下互动交流、相互调侃,整个比赛过程始终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医院信息系统如何走向病床 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设施;病床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How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 to Hospital Bed

Ou Rupe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ang524037,China)

Abstract: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continuously improve facilities,hospital information,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used not only for the financial sector,payment system and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now covered the whole patient and the major Medical ward Technology sector.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related to business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hospital,the role of operation in the hospital more and more indispensable.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s improving daily,but there are many areas not yet involved.Such a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mostly hospital staff to set up,the patient can use features are few.This is A big blind spot of the Hospital’s Information System,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progressive for the patient to bed.

Keyword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Facilities;Hospital bed

目前看来,医院信息系统逐渐贴近病人、走向病床是非常有必要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病床有利于医生通过网络实现查房,有利于简化病人的治疗过程,有利于普及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达到无纸和无胶片化的目的。为了实现医院信息系统走向病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提出了以下两种设想:

一、医院信息系统走向病床的途径

(一)使用可移动无线电子设备

目前为了实现无纸化的电子病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正在尝试各种无线设施。第一种是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PDA,PDA具有其自身的操作系统、存储设备和手写输入功能以及内置网卡功能,体积小,重量也只有160克左右,携带方便,便于操作。可真正用于医生查房的话就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屏幕面积过小,处理数据速度偏慢等。第二种就是一些医院已经在使用的平板电脑(Tablet PC),这相当于一个触摸屏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组合,具有笔记本电脑的功能的同时还支持手写和语音输入,而且便携性强。但是这种平板电脑虽然性能优于PDA,但是造价较高,且缺乏足够的医用性,一般医院难以接受。还有一种目前仍在开发中,就是一种集电脑和移动于一体的设备,我们可以称之为移动工作站。这种设备是由台式电脑主机、液晶显示器和普通的键鼠组成,并且与医生查房的病历手推车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医用特点又比较人性化,克服了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不足也无需再开发临床移动信息系统。在一般医院普及这种移动工作站还是可行的。

但上述几种方式的普及都需要建立一个能覆盖整个医院的无线网络。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有线网络已经比较普遍,无线网络大多数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但鉴于无线网络的灵活性和超强的可扩容性,医院信息系统普及无线网络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除了医护人员之外,病人本身及其陪护人员也可携带笔记本电脑经过院方授权接入无线网络。

(二)在各个病房安装电脑

要想实现医院信息系统走向病床,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也可以在医院各病房安装电脑,把电脑接入医院的局域网内,这样医生和病人都可以使用病房的电脑。就像电视和电话已经出现在大部分病房一样,电脑在病房的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

二、此信息系统的几种功能

上述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移动工作站只能是医护人员使用,但在病房安装电脑病人和陪护人员也可以使用。于是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尝试在医院信息系统里面针对病人开发以下功能:

(一)病人查询签单功能,病人可以亲自查询费用情况,病人确认后医院方可收费,否则将中断治疗过程。这样可以使医院费用完全透明。

(二)确认病人信息功能,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的纸上病历漏洞百出的问题,发现错误可以实现随时修改。

(三)病人签字功能,病人可以通过电脑签字确认(如各种手术同意书),这是实现无纸化的一个必要的功能。

(四)病人身体状况实时监测,可以随时监测病人身体的最新状况和治疗的进展。

(五)病人对医院的评估功能,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病人住院期间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以便医院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更好地改进。

(六)宣教功能,可以把一些医疗知识放在互联网上,使病人能够学习。

(七)自助服务功能,病人和家属能够在系统中选择医院提供的服务,比如订餐等。

医院信息系统想实现走向病床尚有很多路要走。在实现过程中不但要有医院管理专家、医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参与,还要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病人,以便了解病人的意见,并以此为标准去建立全新的医院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从细节走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7

形成上机规范, 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顺利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 更要提高自身对课堂纪律的控制能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地点一般多在机房, 学生往往容易被计算机吸引, 再加上本身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难集中注意力, 因此, 在课堂纪律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上课前闹哄哄地找座位, 坐下后还继续嬉笑打闹, 对上课铃声充耳不闻;上课过程交头接耳, 甚至还会随意走动;教师控制电脑以后, 有些学生还是会忍不住悄悄地点击鼠标、敲击键盘, 不愿意认真听教师讲课;更有一些学生在得到电脑的操作权后无视课堂任务偷偷上网玩游戏, 或者进行其他与授课内容无关的活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首先,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行为规范, 完善奖惩措施, 并且严格执行。其次, 加强教学任务设计, 使之符合学生兴趣, 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状况, 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再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一个严、慈并施的教师, 主动与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融洽了, 才能实现良好的课堂纪律。

重视教材使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重视技能操作, 但综观信息技术课堂, 很多教师在整节课中从来就没有指示学生打开课本, 甚至有些教师还发出这样的质疑:信息技术课需要教材吗?上课的关键不是只需要学生掌握技能吗?笔者认为这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目标的片面理解,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纯粹的技能掌握单一而没有延续性。信息技术教学承载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材 (教科书) 除了传递种种信息并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结构化之外, 还必须教授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或是做学问的方法。教材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还有思想, 它不仅是学习的方向, 更是学生求助的工具。通过对教材的阅读, 学生可以从自我需求出发去理解教材, 获取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体验。如学生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 对其中的关键词句仔细推敲, 之后尝试独立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辅以教师的点拨, 课堂效率才能明显提高。如此一来,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搜集到了一定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掌握了提取信息的方法, 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在课堂中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指导学生使用教材, 让学生的眼睛、思想、行动三者合而为一, 这将比单纯的技术操作更有意义。

避免“哑巴”演示, 寻求技能和语言的双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 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变革, 但语言作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特·赫拉别恩经过实验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 语言在课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生动精彩的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演示过程中, 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操作流程, 还必须配合言语的说明。首先, 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规范, 避免出现术语混用的情况。其次, 语言要精炼, 避免出现过多的口头禅。再次, 语言要生动, 将幽默与机智相结合。好的语言表达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和谐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同样, 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课堂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 学生上台操作本身具有很多好处:知识的记忆、技能的巩固、成功的体验、自信的提升、榜样的树立、语言的表达。但是, 在此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哑巴”演示状况, 学生只顾自己操作, 忽视讲解。试想:如果学生“沉默是金”, 演示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语言的交流, 更需要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

如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时, 笔者特别注意使用了学生上台演示的方法,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上台以极快的速度操作了一遍, 当他自信满满地下去时, 其他学生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原来, 上台操作的学生忽视了台下的学生而独自完成任务, 台下的学生完全没有得到信息传输的信号, 台上和台下的衔接不顺, 进而导致效果一般。第二次, 笔者提出要求“小老师”必须用讲故事般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这一次上台演示的学生使用了极具个性的介绍:“同学们, 今天就由我来揭示一下在插入‘艺术字’过程中发现的小秘密,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注意看!”台下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高度集中, 齐刷刷地把目光锁定在自己的显示器上, 期待台上同伴的精彩表现。演示者继续描述着:“当使用‘文字环绕’后, 艺术字四周的黑色小方块变成了小圆圈, 拖动四周的小圆圈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拖动黄色菱形方块可以改变艺术字的样式, 拖动绿色小圆圈可以旋转艺术字。插入的艺术字, 哪儿美观就拖动到哪儿, 哪种出现方式美观就采用哪种方式。”所有学生的眼球就跟着演示者鼠标而动, 此时演示者的语言、动作完全调动了听者的视觉、听觉、思维, 这种全方位感官的刺激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唤醒了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学生演示完毕,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使其他学生更能明白其操作过程及道理。

提倡自我评价, 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要鼓励学生创新, 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科学的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新课改强调了评价方式应该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变革, 注重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目前, 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对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作品, 很多教师一般仅关注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反馈, 却忽视了学生本人对创作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人的自我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个人如何认识自己、理解自己, 都是在自我评价中发展成熟起来的。通过自评, 学生可以在自我反思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检查与回顾, 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同样, 只有善于自评, 学生才能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反思自己, 努力争取他人对自己更高的评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 才能勇于面对问题, 不断寻求改正自己缺点的好方法,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总体能力, 促进自我不断向上发展。因此,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先自评——谈谈是如何设计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这样设计后自我感觉如何, 有什么地方是特别得意之处, 有什么地方是差强人意之处……学生通过评价过程的全程参与, 获得了自信并期待自己做得更好, 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关注基础训练, 夯实技能基础

说到信息技术基础, 最应该引起教师重视的当属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 可以说这项基本技能渗透于信息技术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其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拥有正确的电脑坐姿和键盘打字指法, 才能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提高文字输入水平。当前,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只在教授打字课时才注意提醒学生的打字习惯, 在随后的教学中就忽视了这项基本技能的训练。键盘指法的练习应当常抓不懈, 它等同于小学生练习写字, 是需要多练习、反复督促才能养成习惯的。因此, 这些基础训练要坚持不懈地落实到每节课, 这样学生才会循序渐进, 有层次地提高, 为每节课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如课堂开始的5分钟开展丰富多彩的打字训练活动, 可以是打字比赛, 可以是边听写边打字, 可以是打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用的内容等, 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形式让看似枯燥无聊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同时, 还可以将法则编写成有趣的儿歌、顺口溜让学生反复朗读, 加深记忆。

走向信息化 篇8

一、班班通研究现状

班班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班班通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飞跃, 不仅在联通模式上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当中, 也获得了一定的成长。现有的研究充分论证了班班通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者认为,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之间, 并不是不可跨越的, 所谓的严格界限主要是看从哪个角度出发。

班班通建设模式:到目前为止, 班班通的建设模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一部分支持将班班通划分为9种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电视机、末端无盘站 (NC) +电视机、互动电视机、客厅计算机、网络电脑终端机 (拖卡机) 、远程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光盘播放。而另一部人则将班班通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主控室设备、网络设备和教室端设备。两种模式都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措施

要素的分类:综合多位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 同时对实际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查以后, 工作人员认为, 要想彻底实现班班通, 达到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 首先要对要素进行一定的分类。常规教师的班班通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是简易多媒体教室;第二种是多媒体教室;第三种是网络教室;第四种是移动网络教室。在此, 本文以移动网络教室为例。这种教室主要是以无线移动设备组成的可移动式的网络教室。此种教室的最大优势在于, 能够对班班通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和服务, 在客观上和主观上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让教学变得高效。另一方面, 移动网络教室的配备非常完善, 录播教室、区域综合性平台等等一应俱全, 充分与联通专业相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的非常好。

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班班通的具体措施, 必须让大家对于环境、资源以及活动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初步和系统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 结合联通专业的优势, 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 充分实现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

综合解决方案的意义与价值:上述的实施措施属于综合解决方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综合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可取的方案, 它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一般方式所不及的。首先, 班班通如果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来运作, 不仅符合教育的内涵, 同时能够均衡发展;其次, 应用这种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 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第三, 综合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变革的本质特征。班班通的实现未必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特定的模式和套路来操作, 人们可以采取更多的支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创新模式, 真正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总结:本文对班班通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很多地区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结合联通专业技术和设备, 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应用, 也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日后的班班通建设工作, 依然占有教育和信息化的重要地位, 必须结合地方优势和前沿技术、设备来完成, 促进教育和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应用联通专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 必须以合理为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用最先进的东西就一定能达到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宏非.开创教育城域网环境下班班通·堂堂用新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05)

[2]李忠春, 张加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5)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走向多元与多彩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阅读,远程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功能越来越强大,它正在引领教育走向多元与多彩,助力学生成才。

一、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更多元与多彩

(1)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电子书让阅读变得无处不在,非常自由,而且成本低廉。随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新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多,存储容量迅猛增长,俨然成了一个个缩微图书馆。里面TXT、WORD、PDF、PDG、HTM、EXE等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应有尽有,有些电子书软件,打开界面后,还可以看到多部书籍。鼠标轻点,就可以想读哪部读哪部,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字体大小、颜色、样式可以随意调整。可以手动操作阅读,也可以让电子书自动滚屏阅读。一些电子书还配有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可读文字,可赏美图,可听音乐,让人乐在其中。

(2)各种学习软件、考试训练软件以及学习机、电子词典等电子学习设备,让学习更高效,反馈更准确、及时。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资,成人们也出于工作的需要,经常进行各种充电、考证,于是,社会上那些有眼光、有能力的人士纷纷投资,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考试软件、电子学习设备。例如,针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由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指导、研发出来的适合2岁~12岁儿童的Wa Wa Ya Ya儿童教育系列软件,该软件以多元智慧理论为基础, 以数码化多媒体为主导媒介,以互动式学习为基本理念,倡导有趣、好玩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在充满挑战性的互动游戏中主动学习。该系列软件分为小学综合知识学习系列、儿童英语系列、开心汉语系列、儿童双语童话系列、儿童综合能力培养系列等五大类别,从语文、数学等普通学科知识到音乐、绘画等艺术知识, 几乎无所不有,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使用。

(3)远程视频通话、网络上面对面交流,让网校、慕课等形式的远程教育得以逾越地域上的阻隔,从而让教学活动更加开放, 影响面也越来越广泛,全球化的学习、教育网络将逐步形成。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慕课”这一新兴的学习方式,它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和未来教育的曙光。其课程设计理念先进,构思巧妙,从技术上确保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得以落实。慕课应该算是近几年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技术创新“,慕课”是以网络视频课程的形式出现的,一节视频课程往往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中间可以穿插许多小问题,就像游戏的“通关”,学习的人必须参与互动,把所提问题答对了,课程学习才会往下继续进行。这样,学习的人就不容易开小差了。而且,一旦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向讲课的老师提问,5分钟左右就会安排师生在线解答,这使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从技术上被打破了。

二、信息技术为教育招生、社会用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借助互联网络向全世界推广、普及, 求学、招生的信息渠道越来越畅通了,这就为教育招生和社会用人制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可能。如果对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建立档案,随着不断长大,档案内容不断充实,详细记录档案主人的每次体检健康状况、求学阶段的表现(包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阶段,要记录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各学科和参加各种活动的得分、得奖情况、主管者评价等内容)、工作履历(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相关表现。有了这样详尽的档案资料,个人可以依据自己平时的成绩表现、兴趣爱好和现实需要,向心仪的学校提出入学申请。招生单位调阅有关电子档案,酌情确定是否录用,并根据地域远近和本校招生容量,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是远程教育班、在校就读班,还是夜校班、函授班等等)。

三、信息技术让教育沟通更多元与多彩

在传统教育教学条件下,家长、教师、学生各方的沟通交流渠道较单一,由于时空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常常是很有限的,一般很难覆盖全班每个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联系通常也不过是打个电话,偶尔进行一次家访,其沟通交流的内容和范围也非常有限。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长、教师、学生各方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途径,除了传统的电话、手机之外,腾讯QQ、MSN、飞信、微信、中国移动校讯通、新浪、网易、腾讯各大公司的博客交流平台等等,为家长、教师、学生各方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全方位、大容量、不容易受时空限制的交流展示平台,让各方的沟通交流更加轻松、无障碍。作为老师,如果能平易近人,多走进学生中间,取得学生的信任, 就能和学生交换各自的QQ、微信、飞信等联系方式,从而通过持续的关注他们在网上的活动、发布的信息,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作为学生, 即便是周末、假期在家里,一样可以通过QQ、微信、飞信等途径向老师请教问题,还可以通过阅读老师的博客,增加对自己老师的了解。

深层拓展:档案馆信息服务新走向 篇10

一、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1. 更加强调服务的专业性。

档案馆信息服务并非纯粹的服务性工作, 而是一项学术性工作, 特别是研究型利用者所需要的专题目录、主题目录、索引、文摘以及档案文献综述、述评、调研报告等情报研究文章, 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工作或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 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属性。

2. 更加强调服务的针对性。

档案馆信息服务属于主动服务、深层次加工服务, 实质上是具有档案馆工作特点的情报工作。大至为党委、政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 小至查找工龄、核实数据等具体数据、事实的提供, 首要的问题是要求工作人员弄清利用者的真正信息需求, 然后查找、选择相关的档案信息, 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而对于档案馆自选编研课题来说, 要求选题必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 针对性是档案信息服务的灵魂, 也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质量的起点。

3. 更加强调服务的敏锐性。

首先, 对社会需求的反应必须更加及时。信息服务天天与利用者接触, 最了解社会对档案馆工作的愿望与要求, 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而不断学习、快速调整和自我完善, 时刻准备作出反应。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开展工作。只有能迅速响应社会的紧急需求, 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才能及时调整自己, 顺应时代的潮流, 也才能获得自身的蓬勃发展。其次, 服务要更有预见性。无论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还是为科学研究提供素材, 都要求富有预见性, 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一些有预见性的档案工作人员往往象情报人员那样, 注意关注、收集、积累当时并不起眼的档案资料, 而到一定的时候, 这些档案资料就有可能成为其他人员千方百计也找不到的稀罕材料。

4. 更加强调服务的智能性。

档案信息服务往往涉及研究性、技术性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与多种工作技能, 能够围绕一项确定的任务, 运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开展艰苦繁杂的高智能服务。不具备必要的知识、智力和能力, 是不可能胜任这种智力劳动的。

二、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新趋势

1. 在服务资源上, 档案馆信息服务正由以纸质资源为主向资源载体多样化和内容丰富化发展。

在载体上, 除原有的纸质档案信息源外, 陆续涌现了声像型、视听型、机读型信息源等。在内容上, 电子文件材料的问世和传统档案的数字化, 为档案馆快速、远程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工具, 检索功能和加工能力远远超过纸质资源。

2. 在服务形式上, 档案馆信息服务由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向走出去、主动服务的方向拓展。

各级各类档案馆都正在把利用者服务拓展为满足全社会的档案信息需求, 并以利用者的满意率作为工作评价的主要标准。很多档案馆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主动吸引社会成员利用本馆资源上, 一方面, 走出馆门, 深入社会, 主动宣传馆藏资源和档案编研成果, 推销档案信息产品、档案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 拓宽档案收集范围, 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并加强档案信息加工力度, 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

3. 在服务内容上, 档案馆信息服务正由一般的接待利用向深层次加工服务拓展。

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深度大大加深, 正从传统的一般接待利用的侧重以全宗、卷为单元向利用者作宏观揭示的方式, 转变到着眼于微观, 以篇章、段落、事实、数据为单元揭示档案的信息内容;正从一般接待利用的查借阅服务方式, 转变到主要从事解答咨询、编制二三次文献以及其他专题信息服务;正从一般接待利用的主要发挥档案凭证作用, 转变到挖掘利用档案文献中的知识信息, 大力发挥档案的情报功能。

4. 在服务手段上, 档案馆信息服务正由手工操作式、计算机辅助式向网络式趋势发展。

目前, 我国档案馆正处于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转型期, 技术手段也处于手工、机械与自动化、网络化并行不悖的状态。技术手段的这种阶段性发展引起信息服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 逐步拓宽了档案信息服务的领域, 加速了档案馆工作的情报化进程, 提高了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效率。

三、档案馆信息服务对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 对档案馆信息服务人员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拓展, 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职责范围扩大, 技能要求增加, 从而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信息服务人员的角色必须进行重新定位, 成为利用者的“培训师”、馆藏信息资源的“淘金者”、为档案工作各环节的“协调员”, 以保证整个档案馆工作围绕利用者服务运转自如。

2. 更加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为了应付利用者的各种需求, 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和宗旨, 牢记档案信息服务的依附特性, 心悦诚服地当好“服务员”, 自觉地改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3. 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素养。

作为利用者与档案资料、档案信息之间的中介或桥梁, 档案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为利用者得以在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广、快、精、准地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而理出查找线索和查找途径, 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档案收藏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予以更新。更为重要的是, 还要对利用者进行个别辅导, 随时解答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利用者提出的包罗万象的问题, 甚至向专家学者提供专题情报服务, 向党和政府提供发展预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4. 更加注重工作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称职的转型期的档案信息服务人员, 除了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 还应具备相称的知识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和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等多种工作技能。

5. 更加注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引领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篇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具有图像和声音效果的情景画面,就可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授古诗《自然之道》时,在导入阶段,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一组画面;在茫茫大海边上,是一望无际的沙滩,那里有很多来旅游的人们,沙滩上空有许多盘旋的海鸥,海鸥们注视着沙滩,一个小乌龟是刚出生不久的,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看到需要一个生命即将遭到吞噬,人们应该拔刀相助还是置若罔闻?从不同角度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积极讨论起来,而且非常热烈,学生们大多支持立即帮助,我问原因,学生说要珍爱生命,要保护动物,要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我问如果不帮呢?学生说不帮就是不爱动物,不爱大自然,不珍爱生命。学生们反击我,我又打开第二幅图:游客真的把小乌龟放进大海。大家鼓掌。我又放第三幅图:这时沙滩上出现更多的小乌龟,海鸟们追杀起来,顿时,不不计其数的小乌龟被夺去生命。大家一片愕然,哀叹。学生问为什么?然后,我让学生读课文;再读课文后让同学回答,大家说,因为人们救的第一个小乌龟是哨兵,是出来探路的,如果它被杀掉,其它的就会不出动,可以避免其它伤亡;如果它没有被捕杀,其它的大批小乌龟方可出来。这样才可能保证更多小乌龟的安全。人们在作出善举之后产生了什么后果?这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人们不能违背它,违背了就会犯下错误。”我说这就是自然之道。学生们顿时毛塞顿开。整个过程只用了几分就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很快突破这节课的难点,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既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又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直观教学重现时代背景,引发学生阅读情感,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直观生动恰当的激化教与学双方的各种矛盾,诱发学生独立、深入、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驱动信息思维活动不断地向高层次递进,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思维情境,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动机。如老舍所作的《济南的冬天》,张锋的《化石吟》等等,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情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凭着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的时间充其量能有多大的课堂容量,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截然不同了。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容量。如在教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文时,出示“初唐四杰”王勃的画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出示其简历,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自主、合作学习以后,又引导学生回忆具有同一诗意的作品,出示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拓展,让学生读读背背,扩大积累。以后又陆续出示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如此大的课堂容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在一堂课中完成的。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课文内容,拓宽知识面,而且还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印象也深刻得多。

四、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恰当的媒介,以形象的手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点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创新;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忽视了它的“辅助性”,会喧宾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受到限制,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生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模式。

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篇12

1.以钻研熟悉教材为抓手, 优化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 能够对教材驾轻就熟。在设计教案时要从整体思考, 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备课段, 教师要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全面熟悉和掌握, 确定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及认知过程, 在强调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使知识与技能得以最佳组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生活性,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 特别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和应用新学的知识。例如, 《图片的采集与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的教学内容, “图片合成”是这一模块的关键词和主题, 整个模块设计紧扣“图片合成”这一关键词和主题展开, 而且条理与层次非常清晰, 课时安排与分配也十分合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安排好, 而且要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在此基础上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明确下来。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衔接、前呼后应, 既有前面的铺垫, 又有后面的延伸与拓展, 学生的学习因此走向高效。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于新课程提倡的主题式教学, 教师虽有所尝试, 但效果并不理想,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目前采用的仍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 目前虽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 但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大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综合应用相关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一个人的舞台,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 除了对动画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外, 还采用主题学习网站形式, 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 使其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 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 我还注意巡视辅导, 总结分析重难点再讲解, 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效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比传统讲练效果更优。

所以, 我们既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又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方法, 应立足教学实际, 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它能发挥学生所长, 促进彼此学习, 有利于学生交流、倾听能力的提高, 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会宽容。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 进行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要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 积极承担个人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然而,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上课前进行分组并指任了小组长, 但在实际教学或一些优质课比赛中, 小组学生之间并没有合作, 小组长也没有发挥作用。因此, 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就没有落到实处。

4.正确评价活动过程和结果

新教材强调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更是对信息、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很少, 即使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少之又少。教学中, 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5.教学中要渗透人文关怀

通过“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 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 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挖掘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 ,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 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建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 栏目可以设置为:锦囊妙计、星级任务、教学指导、作品发表、资源素材、学习体会, 等等。网络学习平台可既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又可用于学生自学。使用网络平台以来, 学生能自如地下载学习资源、开展网上交流、接受在线指导、发表学生作品……总之, 教学方式发生了大变化, 学生觉得更加方便, 学习兴致高涨。这个教学平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四十分钟以外, 从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 从学习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开阔了学生视野。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增进了交流, 自己作品的发表和个人文章作品集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评价方式上看, 由老师的一人评价扩展到所有人的评价, 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7.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 让学生充分地“做”

上一篇:《红字》中的象征意义下一篇:推广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