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使用级药物

2024-06-18

特殊使用级药物(精选4篇)

特殊使用级药物 篇1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盐酸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浙江海正药业生产, 销售价格78.2元/支, 盐酸万古霉素是浙江新昌制药厂生产, 销售价格104元/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和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治疗。盐酸万古霉素属多肽类抗生素, 抗菌谱较窄, 抗菌作用强, 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主要适用于对其敏感的多重耐药菌所致的重症感染。随着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加,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抗复杂性感染治疗的一道重要防线。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加, 必然会导致耐药菌出现。因此, 监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 确保其合理性, 成为医院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我院2012年1~6月与2013年1~6月各临床科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 并结合医院感染细菌分离和细菌耐药情况, 分析其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医院信息系统 (HIS系统) 调取我院2012年1~6月与2013年1~6月临床科室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医嘱和医院检验科及院感科报告列出的痰、咽拭、血、分泌物标本细菌分离及耐药率监测数据, 作为细菌学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耐药性分析的依据。

1.2 方法

以2012年1~6月与2013年1~6月我院临床科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依据, 建立Excel表, 包括科室、患者姓名、病历号、患者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用药原因、规格数量等信息。统计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素销售金额及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总销售金额进行比较, 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总体应用情况。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限定日剂量 (DDD值) 为药物利用研究的测量单位, 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 (DDDs) =某药总用量/该药的DDD值。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总用药时间。日均费用 (DDC) =药物总销售金额/DDDs。DUI接近1表示用药合理, <1提示用药剂量不足, >1提示用药剂量过高。

2 结果

2.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应用情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应用情况统计见表1, 其中金额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或盐酸万古霉素) 销售金额/该年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100%。2013年1~6月与2012年1~6月比较,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销售金额以及金额比均呈上升趋势。

2.2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加药金额排序前10位科室

除感染科、普外+骨伤科2013年1~6月未用、肿瘤、神经+呼吸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减少外, 其他科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金额与2012年1~6月比较, 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儿科和皮肤科是2013年1-6月开始使用的科室。金额排名前10位科室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应用情况统计见表2。

2.3 盐酸万古霉素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科室

感染科、骨伤科、神经+呼吸内科2012年1~6月未使用;2013年1~6月除ICU、高血压+内分泌科、脑外科及皮肤使用金额变化小外, 其他科室如感染科、骨伤科、神经+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普外科与2012年1~6月比较盐酸万古霉素使用金额均有所增加, 其中骨伤科、感染科及神经+呼吸内科, 增幅较大。金额排名前10位科室的盐酸万古霉素应用情况统计见表3。

2.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金额比例排序前10位科室

除普外+骨伤科、感染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外, 其余科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我院各科室的使用比例2013年1~6月比2012年1~6月呈逐渐增长之势。2013年1~6月儿科患者2例、皮肤科患者1例使用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4支、6支。金额比例排名前10位科室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应用情况统计见表4。 (金额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销售金额/该科室半年抗菌药物应用金额×100%) 。

2.5 盐酸万古霉素金额比例排序前10位科室

除皮肤科2013年1~6月较2012年1~6月使用比例降低外, 2013年1~6月盐酸万古霉素在我院各科室的使用比例比2012年1~6月也呈增长之势。金额比例排名前10位科室的盐酸万古霉素应用情况统计见表5 (金额比=盐酸万古霉素销售金额/该科室半年抗菌药物应用金额×100%) 。

2.6 痰标本细菌分离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耐药率分析

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预警报告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我院细菌谱变化较小, 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其他还有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感染以溶血、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其他还有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2012年1~6月-2013年1~6月大肠埃希菌构成比始终最高, 2013年上半年构成比在上升。痰标本细菌分离情况统计见图1 (构成比=分离某种细菌数/分离总数×100%)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2013年1~6月与2012年1~6月比较明显升高, 对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2013年1~6月与2012年1~6月比较变化较小。详见表6。

2.7 药物利用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2013年1~6月用药剂量比2012年1-6月有所增加, 盐酸万古霉素增加较快;两个药品的DDDs均有增加;从DDC看, 盐酸万古霉素增加较高;2012年1~6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盐酸万古霉素使用剂量不足, 2013年1~6月盐酸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不足,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剂量较合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详见表7。

3 讨论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2012年1~6月控制的较好。2012年1~6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我院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例2.51%, 共73例, 其中男51例, 盐酸万古霉素在我院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例0.71%, 共10例其中男9例。2013年1~6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在我院销售金额和数量呈上升趋势, 但用药频度合理, 日均费用也较合理。2013年1-6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我院使用金额比2.82%, 共51例其中男34例, 盐酸万古霉素在我院使用金额比2.70%, 共26例其中男16例。

我院2012年、2013年上半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呈上升趋势, 盐酸万古霉素增长速度较快。从患者角度看, 以外伤、呼吸、肿瘤男性使用居多, 这可能与感染程度严重有关。从药物利用度看, 2012年“1~6月亚胺”和盐酸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不足, 2013年1~6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较合理, 盐酸万古霉素使用药剂量仍然不足, 盐酸万古霉素低剂量使用欠恰当。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量最大, 随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碳青街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增多,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的耐药性也在上升, 特别是非发酵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上升速度快,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1]。因此我们应仅在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复杂尿路性感染或严重上尿路感染时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碳占霖烯类抗菌药物[2,3]。

我院2012年1~6月至2013年1~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在增加, 我院临床药师应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监测进一步做好如下工作: (1) 加强皮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监测,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细菌感染情况, 判断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2) 医嘱审核过程中注意“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剂量应用, 及时纠正不恰当用药, 避免剂量不合理而影响疗效。

摘要:目的 评价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2年1~6月及2013年1~6月各科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医嘱信息, 结合医院检验科提供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数据, 分析病原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的药敏及耐药情况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2012年1~6月的用量控制的很好、2013年1~6月的用量合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用量消化内科增长最多;盐酸万古霉素的用量骨伤科、感染科、呼吸内科增长最多。结论 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

关键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分析

参考文献

[1] 郭宏玥, 毛静怡, 孙春茗.我院2007~2009年特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11, 22 (2) :108-111.

[2] 杨帆.怎样评价与选用抗菌药物[J].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1 (8) :673-675.

[3] 蔡大伟, 尚培中, 石德光, 等.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6) :37.

特殊使用级药物 篇2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等

不良反应:耳毒性:耳鸣、听力丧失、眩晕等;肾毒性:少数出现管型尿、蛋白尿,严重出现少尿和急性肾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周围神经炎:麻木、针刺感。

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功能不全、老年人、妊娠、重症肌无力者慎用;使用时充分稀释,鼓励患者多喝水,加速排泄;严格控制滴速;密切监测肾功能。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替加环素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金霉素最为显著;肝、肾损害;过敏反应等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以红霉素最为明显;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局部反应:肌注会引起剧痛、局部硬结甚至坏死,静脉给药可引起静脉炎;肝损害。

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良、孕妇及哺乳者慎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局部刺激大,不宜肌注。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泻、软便、恶心;神经系统反应:失眠、头痛、惊厥;皮疹。

注意事项:14岁以下小儿、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者需调整用量;不宜空腹;莫西沙星在使用时不能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会出现光敏反应,引起日光性皮炎,滴注时不少于90分钟。

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复方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在尿中溶解浓度低,析出结晶,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 注意事项:使用时同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多饮水可稀释尿液。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不良反应:常见头痛、眩晕等。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

青霉素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休克、皮疹等;惊厥:大剂量滴注时可发生。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

进行皮试;注射时应就地休息,观察30分钟。

头孢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肝功能异常:血清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升高等。

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使用前询问过敏史、进行皮试;多数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调整剂量,注意监测肾功能;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避免摄入含酒精的食物,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中成药:热毒宁、喜炎平、丹参川芎嗪、瓜蒌皮、参芎等

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皮疹、瘙痒、发热、寒战等,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控制滴速,成人40-60滴/分;温度适宜:20-30℃;一般30分钟内可出现用药反应。

需冷藏的药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前列地尔、胰岛素、蛇毒血凝酶等

注意事项:常温下易变质。

利尿剂:甘露醇、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时注意监测电解质、肌力的变化。

血管活性药物:扩血管(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纳);收缩血管(多巴胺、间羟胺)

注意事项:使用时防止渗漏至血管外、体位性低血压;注意监测血压、心律的变化

654-2:扩血管,可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等

特殊使用级药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3 年6 月~2015 年5 月内科住院治疗患者625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包括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心内科及呼吸科等, 细菌标本均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分泌物、血液及尿液。本次研究所统计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等。

1. 2 方法 ①成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领导小组及用药评价专家小组, 随机抽取各科室中抗菌药物应用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针对性解决。②建立相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对院内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总结, 后向各科室发出通告, 以此指导其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③定期开展相关抗菌药物知识学习及交流会, 邀请专家开展院讲座, 并鼓励临床医师及药师积极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学习。④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及审批制度, 对所提交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应由抗感染专家会诊后报由主管院长审批决定, 后凭借处方取药。

采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准则, 并应用频度分析法, 对本院内科系统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后采用纸片扩散法, 并参照美国临床技术及实验室标准化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药敏试验, 将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作为质控菌株[2]。

1. 3 观察指标统计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分布情况, 比较本院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后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分布情况62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43 株铜绿假单胞菌, 致病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类型如下:肺部感染患者341 例 (54.56%) , 伤口感染135 例 (21.60%) , 血液及无菌体液感染63 例 (10.08%) , 尿路感染52 例 (8.32%) 其他34 例 (5.44%) 。

2. 2 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情况比较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同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相比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实施前后比较, P<0.05

3 讨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世界临床医学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 在长期大剂量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 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普遍升高。有相关学者的临床研究表明[3], 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是造成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实施, 有效的改善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充分说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在改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且从上述分析来看, 比药物本身药动学、药效学以及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机制等均是病原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后续的临床用药及用药管理过程中,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 以此有效降低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在改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以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并改善细菌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实行前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25例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比较本院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后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 625例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43株, 其主要分布在肺部感染54.56% (341/625) 、伤口感染21.60% (135/625) 、血液及无菌体液感染10.08% (63/625) 、尿路感染8.32% (52/625) 、其他类型感染5.44% (34/625) 患者中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后,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同实施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前相比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在改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以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并改善细菌耐药性。

关键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参考文献

[1]徐华, 申翠华, 李卫光.使用特殊抗菌药物申请单临床应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 :250-251.

[2]肖永红, 王进, 朱燕, 等.Mohnarin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6) :2377-2383.

特殊使用级药物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所使用的特殊抗菌药物用药数据以及其申请单。

1.2 方法

对各项药品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进行排列, 将特殊抗菌药物的申请单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包含具体的科室、患者的年龄、申请的数量以及用法、用量等。通过针对性的药学干预, 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申请单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对比[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数据的整体与分析,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 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在经过药学干预之后,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显著降低了, 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功效是抑菌活性或杀菌的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咪唑类、磺胺类、各种抗生素等。此类药物是由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 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 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 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当前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严重, 细菌耐药性和双重感染仍不断增加。

在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中, 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3]。第4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临床用药量相对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的价格相对较低, 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临床治疗中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几率[4]。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 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的自身细菌抵抗能力相对较差, 呼吸内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问题发生几率普遍相对较高, 故这两个科室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频率相对较高[5]。

药学干预的方式则主要是结合当前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分析, 明确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式。如可以通过处方点评等方式, 明确药房管理的价值, 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减少不合格的处方数量[6]。

医院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构建规范化、持续性的药学干预对策, 在不断的管理与检查工作中, 完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监测的结果不断完善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指南[7,8]。

有效的药学干预对策能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费用, 同时也可规范抗菌药物申请单的填写质量, 使医院各项医疗卫生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 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9]。未来的医院发展, 仍需不断加以改革与创新, 完善病原学检查送检活动、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科学认识等, 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提升医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就医体验[10]。

综上所述, 药学干预策略能够提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程度, 降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 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方式。

摘要:目的:分析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方法,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所使用的特殊抗菌药物用药数据以及特殊抗菌药物的申请单。通过针对性的药学干预, 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申请单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 而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经药学干预之后,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药学干预策略能够提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程度, 降低用药频率, 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学干预

参考文献

[1]林葳, 林冬平.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161-163.

[2]吕天益.兴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药学工作成效分析[J].中国药事, 2013, 27 (12) :1329-1332.

[3]王基云, 张建银, 李艳芳, 等.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 2015, 26 (17) :24112414.

[4]安琪, 孟海阳, 杨杰, 等.临床药师利用循证药学理论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实践[J].中国执业药师, 2016, 13 (2) :46-49.

[5]张雪艳, 王爱华, 郑智, 等.药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 (5) :814815.

[6]曹尉尉, 蒋红, 陈井霞.药学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评价[J].海军医学杂志, 2013, 34 (6) :388-390.

[7]周侠, 徐欣昌, 陈永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0) :74-76.

[8]范秀英, 刘洪峰.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 (3) :270-273.

[9]罗新.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3) :29-30.

[10]付艳.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与药学干预对策探究[J].医药前沿, 2015, 5 (24) :318-319.

[11]刘飞宇, 张雷, 丁月霞, 等.临床药师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分析[C]//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2014:121-125.

上一篇:一补下一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