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2024-06-18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通用3篇)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篇1

摘要:回顾医院收治的200例SAP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 分析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病死等住院结局的APACHEII情况, 以及入院后第1、3、7d的APACHEⅡ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所有SAP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33 (15.79±3.14) 分。与无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1.09±1.94) 相比, 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4.13±4.10)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与非死亡患者评分 (10.76±1.32) 相比, 死亡患者评分 (14.28±2.16)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且随着APACHEII的升高, 病死率也相应的升高, 尤其在14分的时候, 病死率会迅速提高。APACHEⅡ评分可及时而准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发现重症胰腺炎, 并给与适当的治疗措施, 对提高患者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急性胰腺炎,预后,病死率

急性胰腺炎 (AP) 是胰腺的急性炎症损伤, 主要是由于胰腺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分解, 引起胰腺局部的化学性炎症, 使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坏死, 尤其是重型急性胰腺炎 (SAP) , 病情凶险, 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病死率高达36%~50%[1]。 由于SAP的这些特点, 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及时而准确的评价AP的严重程度, 尽早发现SAP患者, 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 将对提高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有重要的意义[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 是临床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 国外研究报道其对SAP的诊断和预后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 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资料, 探讨APACHEⅡ对SAP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2014 年3 月本院消化科住院部收治的SAP患者200 例, 男102 例, 女98 例;年龄23~74 (48.5±15.4) 岁。酒精性12 例 (6%) , 高脂血症15 例 (7.5%) , 饮食不当所致25 例 (12.5%) , 胆源性102 例 (51%) , 病因不明46 例 (23%) 。

1.2纳入标准 (1)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SAP诊断标准[4]; (2) 所选病例均在发病后3d内入我院治疗; (3) 所有病例均同意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 排除入院时间不足24小时者; (2) 其他非病情原因自动出院的患者; (3) 不同意及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4) 年龄小于18岁; (5) 资料不齐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1) 禁食、胃肠减压; (2) 抑制胰腺分泌; (3) 全胃肠外高营养; (4) 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 (5) 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6) 解痉止痛。 辩证分型: (1) 肝郁气滞:大柴胡汤加减; (2) 阳明腑实:大承气汤加减; (3) 肝胆湿热:茵陈蒿汤加减; (4) 结胸证:大陷胸汤加减; (5) 中虚湿阻:参苓白术散加减。 如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转ICU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1.5 APACHEⅡ评分[5]APACHEⅡ的指标由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指数和慢性健康指数3 部分组成, 其分数为0~71 分。

1.6 观察指标患者是否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是否死亡。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ACHE Ⅱ 与SAP住院结局的关系所有SAP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33 (15.79±3.14) 分。 与无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1.09±1.94) 相比, 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4.13±4.10)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与非死亡患者评分 (10.76±1.32) 相比, 死亡患者评分 (14.28±2.16)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2 入院时APACHE-II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入院第1d, 当患者APACHEⅡ评分大于14 时, 患者的病死率从13.17%快速提高到26.43%;大于19 分时, 患者病死率可达80.13%。 入院后第3d, 患者10~14 分值段APACHEⅡ评分的病死率为18.85%;15~19 分病死率迅速提高到37.19%。 入院后第7d, 患者5~9分值段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为6.32%, 10~14分值段病死率猛提高到34.1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 (AP) 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 大约20%~30%的AP患者可因未及时发现或治疗转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 SAP的病因相对复杂, 且病情十分危险, 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多, 预后往往不良[6,7]。研究结果表明,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一般不会大于1%, 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可增至10%~23%, 并且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胰腺炎, 所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中大约有40%~70%的患者继发细菌感染, 这一般是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8]。 鉴于SAP患者如此之高的死亡率, 及时而准确的评价AP的严重程度, 尽早发现SAP, 对SAP的治疗起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临床上对的AP病情评分方法包括APACHEII评分、Ransom评分等[9,10]。 其中APACHEII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APACHEⅡ的指标由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指数和慢性健康指数3 部分组成, 其分数为0~71 分。 国外研究者已经用这评分系统做过较多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都肯定了APACHE对SAP的治疗指导及提高预后等作用。 一般而言, 患者的APACHEII评分值越高, 其相应的病死率也将升高。 因此, APACHEII评分对于SAP患者来说是一个全面的多因素评分系统, 能尽早的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作出预测,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1]。

APACHEⅡ评分高低与SAP患者疾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高, 随着评分的升高, 致死性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反之, APACHEⅡ分较低者, 死亡的风险也随之下降。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与无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1.09±1.94) 相比, 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评分 (14.13±4.10)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与非死亡患者评分 (10.76±1.32) 相比, 死亡患者评分 (14.28±2.16) 相对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与此同时, 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 伴随评分的增加, 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 入院第一天患者APACHEⅡ评分大于14 时, 患者的病死率从13.17%快速提高到26.43%;大于19 分时, 患者病死率可达80.13%。 入院后第3d患者APACHEⅡ评分在10~14 分值段的病死率为18.85%;15~19 分病死率迅速提高到37.19%;入院后D7 患者APACHEⅡ评分在5~9 分时病死率为6.32% , 10~14 分值段病死率猛提高到34.12%。

综上所述, SAP病因复杂, 病情危重, 并发症多, 相应的死亡率也非常之高。 及时而准确的评价AP的严重程度, 尽早发现SAP, 对提高患者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7例ICU资料完整患者, 其中男59例, 女38例;年龄24~93岁;心内科35例, 神经内科19例, 呼吸科12例, 内分泌3例, 肾内科4例, 消化内科4例, 妇产科2例, 神经外科12例, 普外科4例, 泌尿外科1例, 其它1例。存活75例为存活组, 死亡22例为死亡组。住院不足24h, 年龄小于16岁或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均为纳入本研究。

l.2方法

整理和记录每例患者住ICU后第1个24h内的最差参数, 作为评分用变量值。按APACHEⅡ评分需要的参数收集数据, 用中文版《危重疾病评分系统》[2]计算机软件计算每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和预测死亡危险性, 计算不同分数段及总体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l.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ACHEⅡ评分与患者死亡情况

97例患者评分5~44分, 平均 (18.8±8.1) 分, 根据APACHEⅡ评分分数, 以每10分段排列, APACHE II分值、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三者呈正相关;各分段间预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结果中患者总体评分的达到阳性率95.2%, 敏感性达到90.9%, 见表1。

2.2 两组间预测病死率统计学结果

97例患者在ICU住院时间因素、年龄因素、APACHEⅡ评分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2。

3 讨论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 治疗监护干预性强, 需要一种有效可靠的病情评估系统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治。急性生理学指标、慢性健康状况和年龄因素是APACHEⅡ评分系统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 APACHEⅡ经过自身的发展和在临床上得到的不断改进, 被证实是目前为止推测ICU患者死亡率的准确方法[3]。

本研究将APACHEⅡ分值分为四段, 结果显示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增大而上升, 在评分>10分后, 死亡率明显升高, 预测死亡率从6.75%逐渐增加到71.40%, 实际病死率从8.30%逐渐增加到72.70%, APACHEⅡ评分高分值的患者预后差, APACHEⅡ评分≥20时应提高警惕, 应加强监护、积极治疗, 尤其是分值≥30分的患者应尤为重视, 死亡率极高。统计结果提示, 各分段间预计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关文献报道[4], APACHEⅡ值<10分, 病死率的可能性很小;分值在10~20分之间, 病死率大约占50%;APACHEⅡ值>20分, 病死率达到80%~100%。本项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ICU住院时间、年龄是影响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从预计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的比较可以看出, 整体上预计病死率高于实际病死率, 但在≥20分值的两个分组里实际病死率均高于预测病死率, 这与文献报道一致[5]。在阳性率和敏感率方面, 本组研究随着APACHEⅡ评值分值的增大, 阳性率有所下降, 敏感率也逐渐增高, APACHEⅡ评分≥20时, 敏感性明显升高, ≥30分阳性率敏感性可达100%。APACHEⅡ设计的初衷是评判综合ICU患者病情的。及时了解APACHEⅡ评分及预测死亡风险系数, 客观了解疾病严重程度, 施行不同的监护和治疗措施, 预测预后;同时也可根据不断变化的评分值来改变治疗办法, 有效地利用ICU有限资源。与此同时, 每所医院ICU的APACHEⅡ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为开展危重病学学术交流及ICU质量控制提供有力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 APACHEⅡ较好地应用于ICU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是控制医疗质量及合理利用ICU资源的依据。

摘要: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 评价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并验证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用APACHEⅡ进行评分及预测病死率。结果 97例患者评分5~44分, 平均 (18.8±8.1) 分, 存活组75例评分 (16.5±6.4) 分, 死亡组22例评分 (26.8±8.3) 分 (P<0.05) 。结论 评估ICU患者病情程度、预后、控制医疗质量及合理利用ICU资源可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

关键词:APACHEⅡ,ICU,危重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曦, 岳凤, 刘国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在ICU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8:1237-1238.

[2]陈洁茹.APACHEⅡ评分系统在综合ICU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3, 34 (10) :89.

[3]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4) :195.

[4]侯百东.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 12 (9) :735.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ICU病房收治的110例患者和同时选取30名ICU护士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患者入住ICU病房的时间超过72 h,并且在此治疗期间患者治疗及恢复状况良好,可以转出ICU。本研究不包含中途退出治疗或治疗无效死亡者,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者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致使意识、运动及语言出现障碍者。根据入院顺序将选取的患者和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5例,每组护士各15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42~83岁,中位年龄64.5岁;25例为外科大手术,13例为多发伤,7例为感染性休克,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4例为急性中毒。观察组护士,年龄19~26岁,中位年龄22.5岁;中专1例,大专9例,本科5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7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62.5岁;22例为外科大手术,14例为多发伤,8例为感染性休克,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5例为急性中毒。对照组护士,年龄20~27岁,中位年龄23.5岁;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4例。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对照组患者采用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监测,并及时就评分结果调整相应的护理计划。APACHE II评分系统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急性生理学评分(Acute Physiology Score,APS),应用APACHE II评分软件,71分为最高分,且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其中,急性生理学评分主要包含12项指标(例如:血常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慢性健康评分主要由6大类组成,共有18项,根据患者依赖程度分为7个等级,由完全独立至完全依赖,程度不一;分数由高至低为7~1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根据总评分的不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同,具体如下:①0~15分患者其护理人员配比不超过1︰1,并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同时对患者进行情绪护理,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例如焦虑、烦躁与恐惧;②15~25分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比例为1.5︰1,即增加每一位患者的护理力量,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常规包括病情及临床症状观察、饮食与营养护理和情绪护理等,对于一些难以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告知患者其自身病情以及恢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相关情况,另外向患者介绍住院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给予一定的鼓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早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25分患者,其护理人力资源与患者比例为2︰1,护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每个护理环节细节的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每一个指标,加强护理力量,保证每项治疗都能全面、到位。

1.2.2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ICU护理工作进行量性评估,应用ICNSS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后,参照国外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配置护理人员,并制定实施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由1名重症医学专业博士后和2名熟悉护理专业名词的护理研究生分别翻译ICNSS原始量表中的评分项目及评分细则;对比3份翻译稿,形成翻译量表的初稿,请重症护理教授审核校订与回译,对照比较翻译有差别的项目,在进行修改,再请护理专家,审核、校订、回译和最后定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及ICU患者特点的评分量表。该量表包括护理问题、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3个方面的内容,共包含16项患者的护理问题,其中前9项问题与重要功能异常相关,10~15项与健康问题有关,最后1项与家属及重要关系人应激有关。每个护理问题根据患者需要的干预水平分为4级,具体如下:

①一级干预即为预防性干预,包括健康问题评估、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卫生训教等,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1分;②二级干预即支持性护理,是指在一级干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辅助排痰、吸氧、胸部理疗和药物治疗等改善肺功能的措施,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2分;③三级干预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干预措施,即缓解性护理,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3分;④四级干预指患者需要完全的呼吸支持,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4分。2006年裴先波等翻译并修订中文版ICNSS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修订版ICNSS量表各条目内在一致性为0.62~0.76,总内在一致性0.83,内容效度指数为0.80,观察者间信度为0.95,在不同患者群体间的区分效度较好。但在使用前需将各个护理问题4级评分标准细化,以加强其实用性,本次以该量表作为参考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因此首先应先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对参与本次观察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ICNSS评分系统的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各项评分细则;责任护士每次当班时都应在患者记录表上详细记录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都进行详细了解并掌握。护理人员应在当日上午8点以前对当日的整体护理量进行评估,以便进行整体人力资源的配置。ICNSS量表指出该评分与患护比具有直接联系,量表总分为64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工作量越大,不同评分等级所要求的护患比不同,其中,评分为16~22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0.5;评分在23~32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1;评分在33~40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5︰1;评分超过40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2;可直接根据评分配置护理人员。除此之外,护士长在排班时,要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并给予加强监护。若患者一旦病情变化,往往需要血液过滤、呼吸机等辅助治疗,使工作量增加,另外,护士长要随时询问医生患者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措施及患者的病情配置护理人员,保证在护理工作量剧增、患者病情恶化时有足够人力,做到病情危重者的护患配置比为1︰1。

1.3 观察指标

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每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病情好转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记录与比较。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此次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客观评价,本次评价最高分为120分,分为5个部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与专科护理质量各30分,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及消毒隔离各20分。对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护理人员及患者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各有10项,每项1~5分,满分各为50分。其中护士对护理自愿配制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包括:精神压力、上班期间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周末休息的机会及周末工作补偿的满意度等,各项得分累计在25分以上为满意,10~25为满意度一般,1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各项技术操作水平,病房是否安静整洁,饮食、药物与疾病康复知识的介绍等,各项得分累计在25分以上为满意,10~25为满意度一般,1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后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13/5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22/55)(P<0.05)。见表1、2。

2.2 两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根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个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人员对相关满意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12/15)(P<0.05);观察组患者对次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7.27%(48/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40/55)(P<0.05)。见表4、5。

3 讨论

3.1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质量、落实护理计划的前提,在当前我国ICU护理人力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只有准确、客观的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提高综合救治水平[4]。护理工作量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直接护理工作量、间接护理工作量和病房组织管理工作),其是护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该工作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操作,因此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准确计算与评估对提高整体资源配置与工作效率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探索,针对临床护理工作评估的方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方卫刚[5]研究表明,合理准确的运用ICU护理工作量评估工具可以使护理工作量评估简明化与准确化,减少了评估成本与相关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3.2 国内外护理工作量评估方法简要对比

对于ICU人力资源配置评估的方法,国内外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国内多以按床位平均分配法与主观评估法为主,国外则多以ICNSS与APACHE II评分为主[6,7]。国内所运用的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且易于操作,但随意性较强,未考虑患者病情与自理情况等实际因素,因此根据该评估方法所进行的资源配置难以适应临床实际需求。APACHE II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工具,主要根据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以及以相关生理参数指标作为参考,从而对患者危重病情进行量化评价。有学者研究表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按照此方法进行评估,可根据不同分级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专科ICU中的应用准确性尚待考虑[8,9,10]。ICNSS评分系统是2000年由芬兰护理学家首次提出,将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干预以及患者疾病状态等对护理工作展开产生影响的因素整合起来所指定的评分量表,主要包含16项护理问题,将护理工作量按照护理干预复杂性由少到多的分为4个等级,即分别为预防性护理(患者未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具有潜在健康问题,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潜在问题变为实际问题)、支持性护理(患者病情轻微,通过护理干预以保护其各项生理功能)、补偿缓解性护理(患者病情较严重,通过护理干预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补充以缓解患者病情及减轻痛苦)和代偿救助性护理(患者病情十分严重,要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代替患者生理功能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11]。

3.3 ICNSS与APACHE II评分的应用效果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以上结果与倪春湘[12]等研究结果相似,倪春湘等在研究中指出,ICNSS评分系统在ICU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质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构与倪春湘等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2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上述结果与熊杰[13]等研究一致。

由上述研究发现,ICNSS在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APACHE II评分,临床可考虑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比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5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量表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另择取同期55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其评估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配置。记录两组ICU患者此次总体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等,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2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结论 ICNSS在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APACHE II评分,临床可考虑推广使用。

上一篇:特殊使用级药物下一篇:个性化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