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2024-09-24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共12篇)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篇1

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官不久便颁布了《国民教育总法》。《国民教育总法》是拿破仑对于法国教育的重大贡献,该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必须设立统一的教育督导制度。不仅如此,在《国民教育总法》中,还初步规定了教育督导的职能范围,即监督各级教育、学校管理和教师考核。拿破仑颁布的《国民教育总法》不仅奠定了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基础,也体现了法国教育督导重视学校管理和教师考核的特色。从此,教育督导成为法国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法国教育管理坚持四项原则——立法、执法、监督、指导。其中,监督就具有督导的含义。在法国,全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教育督导是教育机器中必不可少的齿轮。[1]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和任务职责

法国在教育制度上是较为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管理。

教育部是法国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教育部内的司局分为三类:监督部门、行政业务部门和咨询部门。总督学局属于履行监督职责的司局,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掌管对全国高校行使财政事务的管理,负责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工作指导和教师考核。[2]

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目前,法国本土设有22个行政大区,共26个学区。学区是教育部在地方设置的分支机构,接受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其中,学区长是教育部长派往地方的直接代表。在行政上,学区并不归地方政府管辖,而是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业务上的需要,学区经常与地方政府相互支持和配合来完成工作。[3]

省教育局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法国本土现有96个省,每个省教育局设局长1名,由教育部长提名,总统批准,学区长任命。一般来说,大部分省教育局长都由学区督学担任。实际上,省教育局长也是教育部长在地方的代表,他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对省内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负责。高等教育则不在其管辖范围内。

与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也分为中央、学区和省三级。现行的法国教育督学主要可分为教育教学督学和教育行政督学两大类。因此,按照不同层级和职能范围,法国教育督学共有四类:国民教育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4]

(一)国家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在国民教育部内设有中央一级教育督导机构。虽然经过多次变动,但法国目前仍然分为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和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2]

1.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是履行监督职责的专门机构,其负责人为国民教育总督导主任,由教育部长在现任的国民教育总督学中选择任命。根据主任的建议,由教育部长任命1名副主任和若干名助理,协助主任工作。在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工作的督学称为“国民教育总督学”。国民教育总督学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所有总督学根据其学科专业特长,被编入不同的学科组和专门组,各组由教育部长在组内总督学中挑选任命1名主任,负责协调小组工作,任期两年,可以连任。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主要对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督导,其职责主要包括对法国整体的教育制度进行宏观监控、对地方教育工作进行督察、对全国教育热点问题组织调研。具体来看,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日常活动组织形式及其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科组和专门组的工作。根据1996年教育部法令的规定,国民教育总督学共分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2]在这些组中,总督学全面开展对本学科的研究,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出建设思路。

第二类,专题研究。教育部每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设立不同的研究课题。总督学被分成不同小组对课题展开调研。随着总督学的工作中心转向宏观层面上对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总督学在专题调研方面的任务日益加重。

第三类,学区调研。前文已经提及,一部分国民教育总督学需担任学区联络员工作,他们往往按要求需要较长时间地进驻某一学区开展工作。在学区内,学区联络员的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与地方督学合作完成本年度的调研计划;二是帮助地区-学区督学制定工作计划,协调他们的工作。

2. 国民教育行政管理与科研总督导办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设在教育部,工作跨教育部和高教部,内设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的主要职责是对公立学校进行的行政、财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在学校教育之外,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还负责对学区的行政事务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有三个等级: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区、公立学校及所有隶属于教育部或得到教育部资助的机构进行财政上的监督和检查;为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提供咨询;对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估;参与教育系统内与行政、财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和培训。此外,总督导人员还可能应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求提供有关的咨询意见等。[4]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为了更贴近教育督察对象,按地区分巴黎大区、中央、东部、中部、西北部、西部、东南部7个分组,每组负责3~5个学区。每个分组由1名组长和若干名学区联络员组成,组长由主任建议、教育部长指定,负责本组的常规工作(包括每月例会),任期为1年;学区通讯员则由教育部长提名,主任任命,主要负责对学区的情况进行监督。此外,主任、秘书长和各组长共同组成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领导团,每月举行两次例会,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每年举行全体会议2~3次,讨论调研题目、布置工作、举行学术讨论会等。

(二)地方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地方督学包括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两者在工作地域、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地区-学区督学主要负责对学区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集中在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国民教育督学主要在行政省的范围内工作,负责对初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督导。协助学区长完成相应督导工作是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8]

(1)对教师进行评估。对学区内各阶段公立学校中负责教学、教育和方向学业指导的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也是地方督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学业督察指导。督学往往根据不同专业背景,深入不同学科的课堂,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作业抽查、各类教学档案抽检等方式,对各级各类公立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人员进行检查和指导。

(3)参加学区学校教师和公职人员的招聘工作。督学作为教师和公职人员考试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不仅要参与制定考试大纲,而且还要承担命题和监考的任务。

(4)参与教师培训。在法国,教师培训是学区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轮岗培训。地方督学对于各类教师培训都负有主要责任,不仅要参与各种培训方案的设计,还要确定培训教师的人选,提供培训教师的名单。

二、督学的录用与培训

法国各级各类教育督学属于国家公务员,并划入公务员等级中的第一等A级,作为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录用和培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法国公务员的录用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两部分。基本条件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如必须具备法国国籍,享有公民权等。督学的录用除了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之外,还通过法律规定了特殊的任职条件要求和录用程序。

(一)国家一级督学录用条件及程序

国民教育总督学必须从年满45岁及以上的正式公务员中挑选,必须以公务员身份在教育相关行业服务10年以上,其中5年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国民教育总督学的遴选,其资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博士学位、具备大学教师职称或研究生导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等。

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招聘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委员会确定职位空缺,并在国民教育部的官方报刊或网站上公布招聘信息;其次,委员会对应聘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初筛,列出候选人名单;再次,委员会将正式候选人推荐给教育部长,再呈递给总统;最后,总统以法令形式对国民教育总督学进行正式任命。[9]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的选拔和录用方式与国民教育总督学稍有不同,更侧重行政能力,主要从教育系统内具有相当资历的行政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省教育局局长等公务员中选拔。[9]选拔由国民教育部长主持的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4名部长选择的中央行政司局长、国民教育部行政总督导处负责人及两名由国民教育部部长指派的该部成员组成。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的任命,要根据国民教育部部长提名决定,通过法令宣布。

(二)地方督学的录用条件及程序

地区-学区督学的录用条件不像国家一级那么严格。他们可以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大学教师,也可以是中学高级教师或国民教育督学。上述人员必须年满40岁,并在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服务至少5年。

地方督学的录用程序比总督学要复杂,每年由教育部与预算、公共财务及公职部按照专业领域公布职位空缺信息,然后要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录取。所有愿意参加应聘督学考试者须首先将个人申请材料送交所在学区教育局,学区核实后再转呈教育部长。随后,由各级督学、大学教授和其他代表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将对所有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筛选,提出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名单,合格者参加考试。

三、学校督导评价的类型与模式

中小学的教育督导与评价一直是法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核心。督导具有“督政”和“督学”两方面的内涵,在法国,后者体现得更加彻底和全面。在“督政”方面,法国更加偏重于教育经费和学校财务管理方面,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来实施;[11]而在“督学”方面,可以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督导对象、督导频率等角度分为不同类型。

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课程督导”和“专题督导”,而前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分科督导”和“专门督导”。[12]前面在介绍国民教育总督学的工作时曾经提及,总督学按照所督导的学科和专长分为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学科组以学科为重点开展工作,就形成了所谓的“分科督导”;专门组往往横跨多个学科(如“经济和社会科学”等),便形成“专门督导”。“专题督导”主要是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根据当年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督导,其督导内容往往超越课程的范围,对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诊断,提出对策。

从督导对象的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学区督导”、“学校督导”、“校长督导”和“教师督导”。“学区督导”是近年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而进行的非常规督导,由国家总督学团负责实施,对全国的学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检查。[11]“学校督导”是最为传统的督导方式,一般由总督学和地方督学配合完成。“校长督导”主要由地方督学负责,每年考核一次,着重考察校长的教育领导力以及在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督导”是法国较为有特色的督导方式,与教师的晋升和调动挂钩,每4~5年评估一次。该评估实行百分制,其中校长的评价占40%,督学的评估占60%。

从督导频率来看,可以将法国教育督导分为“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14]前者主要是指一些常规性督导,也称为“普遍性督导”,即每个学校和相关人员都必须接受的督导;后者主要是指对新学校、新老师或者年度中心工作所要求的事项进行特别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基于风险的督导模式”(Risk-based Inspection)在欧洲国家的不断盛行,法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督导成本和督导效益问题。[15]虽然没有像荷兰将风险督导作为一种基本模式,但是法国根据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国民教育部预测评估司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将学校分成不同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督导标准。[3]

四、法国教育督导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法国教育体制具有中央集权的特性,因此常常成为我国的首要考察对象。虽然身为“国际督学常务大会”[14]学区督学和省督学大多为一定职称和资历的大学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由于具有最高等级的公务员地位,因此法国各级督学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试方可被录用,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督导法制完备

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仅成为法国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也成为了法国教育督导的基本出发点。目前,法国仍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教育督导法规有:《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章程》(1965年4月14日第65-299号令)、《国民教育总督学特别章程》(1989年11月9日第89-833号令)、《地区-学区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特别章程》(1990年7月18日第90-675号令)。这三项法规共同构成了法国教育督导的法制保障。[2]

总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法国教育督导制度为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法国政府提出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都是在督导制度的配合之下完成的。但法国教育督导方式过于复杂、频率过高,对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荷兰和英国等国已经开始正式实施风险督导来缓解压力,在法国却没有全面展开风险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在繁重的督导工作之下,法国督导人员的配置也不是很充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法国督学与教师之比为1:240,即每240名教师才配备1名督学。而对于包括韩国在内的几个亚洲国家,这一比值为1:150。[19]当然,这与法国对于督学的素质要求不无关联。另外,督导人员配置的均衡性也值得重视,特别是省际之间。在很多时候,地区督学可根据本省特点对督导内容和标准进行裁量,这就导致了学区之间的督导质量不一。

总体上看,法国教育督导仍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整个欧盟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督学常务大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法国也将进一步更新其教育督导理念,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教育督导制度法制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51-54.

[2][5][6][18]霍益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9,63:110-121.

[3][16][法]雅基·西蒙、热拉尔.勒萨热.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安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7.59.

[4][7]石灯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法国教育督导制度[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1),22-25.

[8]钱厚斌.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8):155-156.

[9][10]吴声远.简析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主要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24-26.

[11][13]刘华蓉.中法国家督学对话教育督导[J].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3日第003版.

[12]苏君阳.教育督导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9-60.

[14][17]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8-69.

[15]Johan C.van Bruggen.Inspectorates of Education in Europe;Some Comparative Remarks about Their Tasks and Work[R].The 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spectorates,2010,11.

[19]Anton De Grauwe.School Monitoring Systems and Their Impacton Disparities[R].Unesco,2008[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8/001800/180083e.pdf.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篇2

法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2到5岁孩子可自愿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从小学1年到高中1年级为义务教育。小学学制为五年(611岁),初中为四年制(1115岁),高中为三年制(1518岁)。 法国的小学和初中更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中教学会越来越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有文科、经济与社会、科学三大类专业和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工业科学和技术、实验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社会科学四个技术专业供学生选择。法国的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作,但对进入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政府为其打通了进入普通与技术高中的通道。

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法国的公立大学一律免费,只需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约200)。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现有80余所大学和300多所专业高校和研究中心。十分发达的教育体制使法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以保证,法国的文凭国际公认,并且学费低廉。

从20xx年秋季起,法国1/3地区的.大学开始实行LMD(或称358)新学制;按法国国民教育部的计划,这一高等教育学制的统一转轨至20xx年全面完成。

在实施这一改革之前,法国综合大学的培养课程通常按三个阶段进行组织。

第一阶段为期两年,实施大学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可获颁发普通大学学业文凭(DEUG)。

第二阶段也为两年,课程渐趋专业化;完成该阶段第一年学业,即可获学士学位(Licence),完成第二年学业者,便能获得旧制硕士学位(Maitrise)。

第三阶段为期4至5年,第一年用于攻读高等深入研究文凭(DEA)或高等专业学习文凭(DESS),然后再用3至4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Doctorat)。

实施LMD改革后,法国确立了以3年制本科(学士)、5年制硕士和8年制博士学位为主要架构的大学学制,使各级学位的学习年限更接近于国际常规体制,并增加了法国学位文凭的国际透明度。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2)重点高等专科学校:重点高等专科学校为政府机关、工业界、服务业培养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及行政人员。其中一大批隶属于政府各部门,专门负责培训工程师、教师及行政人员。继续学习3年,落选者可进入综合大学第一阶段学习。

法国特殊教育发展政策和举措 篇3

摘 要:特殊教育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实施架构。法国政府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政策举措,使之持续、健康发展,并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促进残障人士就业是法国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目标。重视发展残障儿童家庭教育、充分动员家长参与,是法国特殊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法国;特殊教育;政策举措;残障人士就业

特殊教育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是世界上实施特殊教育的先驱,全球第一所聋哑学校和第一所盲校都诞生于巴黎。法国也是最早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训练、最早设立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国家。随着法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新发展。

一、主管和监督机构

法国的特殊教育(Pédagogie Spéciale)由国民教育、科研和高等教育部管辖,同时接受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和司法部监督指导。国民教育部为有需要的特殊学生提供帮助,同时管理有残障学生的班级和院校。政府有法律义务支付残障学生的学习、医疗费用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费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殊班级和普通班级特殊学生的教学、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等。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拥有医教部门的管辖权,尽管社会教育机构由省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但社会事务和卫生部负责监督社会教育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所属的“家庭与儿童代表处”(Ministère délégué à la famille et à l’enfance)主管特殊教育人员津贴的发放、特殊学校与护理机构的监督。

二、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一直受到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特殊教育回归主流运动始于1975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即《哈比改革法》)为其奠定了基础。1990年,法国《教育法实施条例》中也有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规定,这为法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5年2月11日颁布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学生有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成为法国残障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2007年9月,法国高等教育部、社会事务和卫生部与法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Présidents d’Université, CPU)共同签署《大学残疾人宪章》(Charte Université-handicap),旨在保障残障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入学。该宪章建议各大学设立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辅导有身心障碍的大学生。2012年,法国政府修订了《大学残疾人宪章》(Nouvelle Charte Université- handicap)。

近年来,法国政府不断完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在服务、入学、就业、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满足残障人士的期望,从法律上规定创建大区“残障人士之家”(MDPH),向残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接待、宣传、帮扶、咨询等服务,同时向广大公众宣传残障人士扶助政策。

2012年7月23日颁布的相关援助残障学生法令(Décret n° 2012-903)规定,“残障人士之家”是为残障学生提供援助的专门机构。

2015年,法国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颁发的《残疾人援助指南》和《残疾儿童援助指南》指定负责残障人士事务的政府部门为“残障人士之家”。“残障人士之家”由国家、地方公务员及相关医疗、心理、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为残障人士提供综合性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残障人士身份的确认和残障等级评估,以及残障人士福利的申请和发放,同时开展残障人士托养和居家护理、就业指导和援助、医疗评估、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相关举措

法国的特殊教育是针对各种程度的残障儿童实施的教育,一方面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和特殊儿童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家庭和社区在特殊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法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能力,使其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人士享有在普通学校就学的权利。为保障残障儿童入学,法国设立了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通道,主要包括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短期特殊班、长期特殊班、特殊学校、医疗-教育机构,以及医院教学、居家教学等各种形式。

在普通班级就读的残障学生需要在校生活助理人员或特殊教育和居家护理服务中心(Service d’?魪ducation Spécialisée et de Soins à Domicile)的帮助。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的残障儿童多为肢体残疾、身体虚弱、弱视、重听类儿童。

无法在普通班级就学的残障儿童可在经过改造的班级就学,包括全纳班级一级(classe d’inclusion scolaire,CLIS)和全纳教学本地化班级二级(unité localisée pour l’inclusion scolaire,ULIS)(见图1)。由家长与相关机构共同决定让孩子接受的特殊教育,可在医学教育研究所(IME)、医学职业研究所(IMpro),以及治疗、教育与教学研究所(ITEP)中进行。

近年来,法国在改善残障儿童就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入学的残障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见图2)。2013学年,共有310853名残疾学生就读于法国中小学,其中普通小学有141565名(公立学校占90%),普通中学有97595名(公立学校占84.1%)。此外,部分学生就读于特殊教育和医疗机构。2014年,残障学生国民教育预算为15亿欧元。

国民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全纳制教育培训计划以提高残障学生入学率;照顾各相关方利益,满足残障学生的专业化和数字化特殊教育需求。

四、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2013年,法国对3940万15~64岁就业人口开展的调查显示,其中,有6个月以上的残疾证明的人数为55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4%)。2013年,法国残障人士的失业率为18%,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水平(10%)。

残障人士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行动不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比如,进入法国银行业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拥有高中毕业证和两年大学教育。然而,目前法国83%的残障人士不具备这一学历。

法国就业健康福利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横向联系并密切配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些举措包括特殊学生的鉴定过程、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委员会的功能,统合教育班级教师助理的设置,在家自行教育的措施,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或就业福利体系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要求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法国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制度。

五、发展残障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工作,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法国的《教育法典》和其他相关教育法律、政令,都对家长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给予保障。在法国,家长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维护自己及其残障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此外,法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讨论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随着特殊教育的逐步普及,家长的努力方向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需要为子女的上学问题奔走呼号,转而成为特殊教育计划和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为了强化家长参与特殊教育,有的法令还对家长参与的权利做了规定。

家长参与特殊教育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心理诊断时,由家长提供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在家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等资料,供诊断人员和教师参考。二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商讨制定特殊儿童教育计划和教学目标,这些计划和目标尽可能适应学生目前和将来的发展需要。三是教师和家长讨论已经制定的教育计划和目标,确定哪些可以在家庭实施,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四是遇到特殊问题,如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教师和家长临时协商,研究对策。五是对家长遇到的问题,如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情绪困扰等,教师给家长提供咨询和帮助。

在重视家长参与的同时,法国还提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上门服务。教育对象主要是由于长期疾病缠身、家居偏远地区、身体极度虚弱等不能入学的残障儿童。通常由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工作者或其他专家(职业治疗师、听力学家、语言矫正专家等)组成巡回服务小组,到残疾儿童家中进行直接辅导和训练,同时为其父母提供各种咨询和培训。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篇4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早在2007年萨科奇出任法国新一任总统之后, 在他的倡导下, 法国就在短时间内陆续推出了不少基础教育改革举措, 如减少中学教师岗位、取消统一初中、废除就近入学、调整课程内容等等。此次对小学课时的削减可以视作是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一。法国教育部在9月份开学之前发布了法令, 规定了从新学年开始小学每周24小时教学的分配情况。

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每周学习10小时法语、5小时数学以及共9小时的体育、外语、艺术、艺术史以及世界知识。

三年级到五年级:每周用8小时学习法语、5小时学习数学, 其余11小时学习体育、外语、实验科学和科技、人类文化、历史、地理、公民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 教育部为了保证“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教学质量, 规定各个学校必须保证这些学生每周26小时的课时。除了规定的每周24小时的课时之外, 还要给他们单独辅导2个小时, 而且这2个小时只能在周一到周四进行 (法国小学生之前的上课时间为每周一、二、四、五和六, 现取消了周六上午的课时) , 每次不得超过1小时。但是针对这一条,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就补课的内容、增补课时的形式、补课的对象等细节内容做具体的规定。

二、改革的主要动因

法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内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其最根本的动因在于对基础教育高质量的追求。

一方面, 从20世纪法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变看, 对于基础教育质量的关注是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法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统一学校这个问题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但是另一个改革重点即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于是这一问题也就留待下一改革阶段来解决。所以, 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第三阶段, 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成为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另一方面, 法国中小学生在PISA测验中的表现迫使人们更加关注法国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从法国参加的三次PISA测验情况来看, 与OECD的其他一些成员国相比, 其15岁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都比较一般。三次PISA测验各有侧重, 2000年的测试以阅读为主, 数学和自然科学为辅;2003年的测试重点是数学;自然科学是2006年测试的主要部分。在第一次的以阅读为主的PISA测试中, 法国15岁学生的阅读成绩仅仅在平均水平之上两位, 在参加测试的32个国家中列第14位;数学相对稍好, 列第10位;自然科学也仅在平均成绩之上, 列第12位。在2006年的第三次PISA测验中, 法国15岁学生的成绩仍然不能让人满意, 参加测试的OECD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分在500分左右, 而法国为495分, 低于平均水平。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直接关乎法国未来人才的培养以及法国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其关注是必然的。

此外,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之一。在20世纪的前半期, 法国基础教育对教育民主化的主要理念是使每一个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教育改革措施上体现为:无论在初等教育阶段还是在中等教育阶段, 都实施统一的课程, 以保证所有的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理想。而进入20世纪下半期, 由于教育发展和法国社会产生了脱节, 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所以各个时期所出台的教育改革举措所体现出的则是对教育现代化的追求。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之后, 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保证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相适应, 而是进一步发展为追求每一个儿童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民主和平等。所以, 在这种新的理念之下, 教育改革开始对教育质量给予莫大的关注, 以期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法国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三、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次对小学生课时的调整以及之前所出台的一些举措, 如调整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评价系统等可以看出在新的时期法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些大体趋势。

一是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既是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 也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趋势。通过课时的调整, 使各个学科的教学时间更为明确, 在课时调整之后, 法语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时间得到增加。法语的教学将更加注重语法、词汇和拼读的教学, 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 在数学课程中重视运算技巧特别是心算的训练。同时, 让学生接触到其他各种形式的知识如艺术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另外,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监控。评价体系由两大全国性评价作为基础, 监测小学第二年和第五年学生的情况, 在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 (六年级) 开学时举行全国统一测试。测试的结果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 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上帮助学校的教学小组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与潜在的缺陷。而原来四年一次的教师评价也调整为两年一次评价的内容首先注重的是所教学生进步的情况而非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二是对教育民主化的关注。从使每一个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到使每一个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民主化和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法国教育事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2005年颁布的《面向未来学校的方向与计划法》提出了“100%的学生能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一种文凭或证书”的目标, 从政策上体现了对教育民主化的追求 (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而从这次小学课时改革来看, 也反映出法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育民主化的追求, 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由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业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这些学习困难、学业失败的学生中有很大一批是来自农业工人和产业工人家庭以及居住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 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教育的民主化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次的改革举措除了调整课时之外, 还强调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教育部规定学校必须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周26小时的课时, 教师要每周给他们单独辅导2个小时。课时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教师的工作结构, 增加了教师用于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丽桦.重建, 改革, 抑或中断-法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迈向何方[J].上海教育, 2008 (4B) .

[2]李丽桦.统领未来20年法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法出台[J].上海教育, 2005 (5A) .

[3]钟文芳.试析影响法国20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若干因素[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5 (12) .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篇5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日前表示,法国的汉语教学正日益受到国家和普通民众的重视,呈现出规模化和正规化的发展特点。

白乐桑是在与中国驻法大使孔泉座谈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法国汉语教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法国30个学区中,有27个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包括不少偏远地区;前学习汉语的中学生不到5000人,今年9月份开学时,全法中学共有2.56万名学生学习汉语,再加上1.6万名大学生和约名小学生,学习汉语的法国学生总数约为4.4万人。如今,汉语在法国教育体系外语科目中的排名已上升到第五位。此外,汉语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上世纪80年代成立法国汉语教师协会时,汉语教师加起来不到30人,而目前则达到430人。

同时,法国汉语教学不仅以量取胜,在正规化程度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白乐桑表示,从前人们常用“汉语热”来描述汉语教学的发展,如今汉语已不仅仅是一种时髦,而是完全融入了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他认为,法国在汉语普及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

第三,汉语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白乐桑回忆说,过去学生选择汉语往往令人难以理解,而现在不仅家长越来越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学区长、校长也对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积极,他明显感到工作要比过去好做很多。

白乐桑认为,汉语教学取得的进步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联系。首先,国际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使得掌握汉语成为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此外,中国整体国际形象的不断提升也提高了汉语的.亲和力,这二者缺一不可。

白乐桑还表示,中国文化对法国人的吸引力也是汉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人学习汉语完全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几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正在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的推动和支持措施。

孔泉对白乐桑的介绍表示认同。他说,中国政府重视加强中法人文交流,特别是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以此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巩固和扩大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在法国推广汉语,近几年来,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具体措施包括资助两国教育界人员往来、派遣汉语教师赴法国任教、向法国教育机构赠送大量汉语图书和文化教育资料,支持在法国举办汉语水平考试和商务汉语水平考试。此外,中国政府向法国提供的汉语专业奖学金也逐年增加。

法国新闻教育印象 篇6

由于语言因素,中国同学成为法国师生展开工作的“耳目喉舌”,对他们的教学安排得以切身体验;在工作之余,笔者也向他们了解到在其本国的学习状态。作为法国国内最早在大学中设立?穴1958年?雪和最早通过记者联合公约认可?穴1968年?雪的新闻学院,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对于我们了解法国的新闻教育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通过耳闻目睹、一斑窥豹,感受法国的新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独特的教学、实习形式

集体海外实习的形式对中国学生尚显陌生。我国大学的新闻学院里存在例行的小实习、大实习,学生被分散安排到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新闻单位,并将每名实习生分配给一个指导记者,承担具体的条线报道,从基本的简讯、消息开始练习。而这些法国学生开展实习却集体行动远涉重洋,围绕一个预定的抽象选题进行操作,这种团队型、“粗放型”的形式与中国学生的实习方式相当不同。

此外,我国新闻学院教学计划内的实习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五月,学生通过积累经验对自己负责的条线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报道思路、强化新闻敏感。这些法国学生则需以短短一个月时间?穴用于采访的时间更短?雪操作一个陌生的选题,而且并未预先明确报道线索,这种实习方式也是中国同学不熟悉的。

经介绍,短期的海外实习是该学院传统的教学程序之一。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是一所两年制的硕士教育学院,目的是培养新闻从业者。这一教学定位体现出法国的研究生教育与中国的差异:

在法国,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学功能有明确区别,不同程度的研究生教育分别依托于各自独立的学院。如新闻专业,硕士教育目的是培养新闻从业者,重实务、重操作?穴也就是中国新闻教育在本科阶段的教学重点?雪,学生获得硕士学位?穴Maitrise?雪后,如果想转向学术,可以申请修读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文凭”?穴D.E.A?雪作为博士预备阶段,经考查合格后进入正规博士班,开始从事学理研究。即,法国的硕士教育阶段与学理研究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直接面向就业。因此,和法国其他开展硕士教育的新闻学院一样,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很强调学生的实习活动,尤其是他们动态地完成主题报道的能力。其毕业班师生每年选择一个外国城市,根据不同主题,通过与当地新闻院校师生合作采访,最终制作杂志、广播与电视节目。从1994年以来,这项海外迁移教学项目已经在10个国家的不同城市中进行?穴包括上海?雪。

除了这种作为毕业大实习的“海外拉练”,学生们在日常也处于实习期。因为该学院出版发行自己的杂志《NEWS D’ILL》,这份图文并茂的全彩本杂志为月刊,定价3欧元。每期杂志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全面的报道,全部文章由毕业班同学采写完成,插图照片也由他们拍摄、组合。报刊专业的教学工作就基本围绕该杂志的采编工作展开,教授们大都曾是媒体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他们对于杂志制作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学生则在周期性的工作中活学活用。广电专业的学生也定期制作专题节目供公共频道播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外实习活动只是完成杂志、广电节目的一次特殊选题的手段,由于报道对象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而增添了学生的工作难度,因此成为对他们硕士阶段学习的全面检验。

尽管通过海外实习制作一期杂志是该学院的特色教学方式,但类似功能的杂志在法国其他大学的新闻学院中也存在。这种自办刊物令中国学生印象深刻,因为它为学院提供了一个长期的教学实习平台,而且它的商业化运作也使人耳目一新:不仅定价发行,还在内页刊载各种规格的商业广告。而在我国,由于报刊体制的特定因素,大学的学报或新闻性报刊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刊物内广告更是鲜见,新闻院系也基本没有自己的商业化刊物。因此,两国教育体制和报刊体制的差异,才是法方的教学和实习形式显得“独特”的真正原因。

二、松、紧结合的教学过程

表现法国风土人情的文章、影片大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浪漫、甚至散漫的处世风格。但直到参与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的实习,我们才领教这种民族性的“散漫”也渗透在其教学过程中。

以这次实习为例,教授并未明确制定工作日程及内容,学生也表现出较大的自由度,但随着实习的展开,工作又体现出具体、严谨的一面。整个实习期间,虽然教授并未预定明确的报道计划,但对总体进程有严格的把握,使之层层递进、脉络清晰,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空间里,锻炼了沙里淘金的选题能力、通观全局的视野等职业新闻人的基本素质。而在成稿阶段的技术层面,老师则提出具体而微、“吹毛求疵”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当严厉。

因此,从工作流程来看,法国人的散漫也颇有特色:并非是不求甚解的浮皮潦草,而是松紧适度、随意的形式与明确的主题相结合、宽松的时间支配与严谨的工作要求相结合,而良好的工作效果则是“散漫”特点在新闻教育中得以存在的原因。

三、专业、技术设备、教育理念的特点

除了教学、实习的形式和手段之外,法国新闻教育的专业设置、技术设备、教育理念也具有一定特点。

1.专业情况:在当代中国,广播在四大传统媒体形态中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而电视,尤其是省级电视台众多免费的专业化频道发展迅猛,平面媒体则是新闻从业的主体。因此我国新闻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体现出相应的媒体格局。而法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报刊、广播、电视3种新闻专业教育中,广播是最热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以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为例,学生经过第一年的集中学习后进行专业选择,由于首选广播专业的人数众多,院方必须加以名额限制,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入选。

存在“广播热”与法国的媒介市场形态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是欧洲国家有重视广播的视听传统,另一方面则是法国的公共电视频道数量少,缺乏本土的付费新闻频道;而作为报刊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报刊由于地理范围和受众数量有限而发展缓慢。因此,就业率影响到各专业的热门程度。

2.技术设备:法国新闻教育的技术装备非常精良,通常每名学生均由学院配备笔记本电脑,报刊专业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台数码照相机,广播和电视专业的学生则每人可以使用一台数字录音设备或摄像机。在其日常学习中,网络也是公共开放的免费资源。相对而言,我国的新闻教育在硬件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技术设备的差异体现了中法两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而法国学生则要缴纳高额的学费。

3.教育理念:仍以实习为例,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选择“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遗产保护”这个主题,体现了渗透于法国新闻教育中的社会人文关怀。具体到这个选题:对城市发展进行报道,不仅关注它的破旧立新,同时也关注它的文化传承。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关注建筑的存废、拆改、保护和新建来把握作为城市主体的人们的发展观念、文化心理和建设活动。相对于模式化的以统计数据、重大事件、政策精神来诠释城市发展的报道,这种文化气息浓厚的选题可以提供另一种思考城市空间和城市精神的角度,也反映出法国新闻教育的人文理念。当然,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也感受到一些问题,比如法国学生在工作前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了解有限,资料收集不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具有深度的报道方案;学生在采访进程中根据自己的预设思路提出可能引导受访者的问题;摄影师拍摄“万金油”式空镜头或者采取摆拍以及在报道中使用并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等。尽管这些问题发生在实习过程中,但它们显然也是其日常报道方式的体现。

法国中学的哲学教育 篇7

法国年轻人的成年礼

很多年前, 在一堂法语作文课上, 听外教谈起她在巴黎高师预备班上的哲学作文训练。她列举的几道作文题中, 我还记得一道。这道题让我印象深刻, 是因为它只有两个法语词“Moi, je……”这两个字的意思都是“我”, 后者是主语, 前者是强调后者的同位语。“我, 我……”, 我当时心里直嘀咕, 要求刚刚中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用四个小时对“我”做一番哲学发挥, 大概只有这个产生过“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的民族才能想得出来。

这种哲学训练, 针对的并非仅仅是能够进入高师预备班的中学毕业生精英。2011年之前, 它是所有普通高中 (分为人文科、经济社会科与科学科) 和技术高中 (以协助学生升学为目的, 不同于职业高中, 后者以就业为目的) 高三学生的必修课;而从2011年开始, 法国教育部规定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必须进行哲学教育。而且, 哲学是中学毕业会考的第一门科目, 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的所有学生, 只有通过了这门课的会考, 才能毕业并取得进入大学的资格。用一个法国记者半开玩笑的话来说, 哲学会考似乎成了法国年轻人的成年礼。

把哲学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和会考科目, 这是法国中学教育的独特之处。欧洲另外两个伟大的哲学民族——英国和德国, 并未如此推崇中学哲学教育。在德国, 哲学课只是中学生的选修课;在英国, 哲学课则更多的是比较宗教课或逻辑课。在欧洲, 除了法国之外, 只有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把哲学列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在这几个国家中, 意大利主要是在“思想史”课程中教授哲学史的某些内容;西班牙的哲学课分为两年进行, 第一年是公民教育, 第二年是哲学史。

法国则按照哲学概念和主题来组织哲学课, 训练学生对关乎人生、社会、政治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最近中国网民热议的哲学会考试题就反映了这一点。

这些问题, 在最伟大的哲学家们那里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法国要求其国民在年轻时就开始加以思考?事实上, 在法国, 中学哲学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造就哲学家, 也不是为了让法国人掌握哲学, 而是为了培养公民。这才能解释为什么经济社会科、理科乃至技术科的中学生都被要求学习哲学。中学哲学教育的本质乃是公民教育, 因为哲学被认为有助于塑造具有自由精神、批判意识和政治责任的“开明公民”。

学习哲学是公民的权利

通过教育塑造公民的理念, 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 革命者试图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来锻造新法国所需要的理性国民。拉卡纳尔在大革命前是天主教修会的哲学老师, 他在1793年进入国民公会后, 积极参与国民教育改革。他认为, 自由思考和发展批判理性的权利属于每个公民。显然, 哲学对于培养自由思考和批判理性至关重要。因此, 从大革命教育哲学的逻辑来看, 学习哲学是共和国公民的权利。

哲学教育并没有能够在混乱动荡的大革命中得到实践, 倒是被终结了大革命的拿破仑纳入到法国公共教育系统中。拿破仑非常重视针对12岁以上男孩的中等教育, 致力于把他们培养为国家所需要的军人或公务员。当然, 拿破仑对自由思考和批判精神毫无兴趣, 他希望教育能够培养忠诚于“宗教、君王、国家和家庭”的公民, 而哲学对于他而言, 只是这一国家教育的工具罢了。中学哲学教育并未随拿破仑垮台而终结, 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在保守的自由主义七月王朝期间, 1840年担任公共教育部长的哲学家库赞强化了哲学教育在中学中的地位, 并引入作文的形式来培养中学生的哲学思考和表达。

在属于第三共和国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共和国和天主教会的斗争最终以确立政教分离原则告一段落, 共和国因此在政治和教育上取得了完整的支配权。反教权和反旧制度的共和国致力于通过初级和中等教育向国民灌输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精神, 中学哲学教育被认为是通过思考学习自由的重要途径, 是共和国通过学校展开的公民教育的顶峰和完成。因此, 哲学学习不仅仅是公民的权利, 也成为他们的义务。

2012年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哲学试题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上午8时, 全法国334464名参加普通类高中毕业会考的学生开始第一门科目——哲学的考试, 每位考生可在3个规定的题目中任选一题, 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

人文科考生试题

题目1:通过工作我们获得什么?题目2:所有信仰都违背理性吗?题目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科科学学科科 (理科) 考生试题

题目1:我们是否有责任寻求真理?

题目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加自由?

题目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经济社会科考生试题

题目1:存在着自然欲望吗?

题目2:工作, 是否仅仅是为了有用?

题目3:解释乔治·柏克莱《论消极服从》的一个节选段落。

自由是哲学教育的目的

自第三共和国至今, “自由”被法国人视为中学哲学教育的灵魂。

首先, 在共和主义理念里, 只有能够运用自己的心智独立思考的公民才会认同民主共和国这一政体。从大革命到20世纪初, 共和国正当性的确立有赖于国民能够摆脱天主教和君主制传统在政治上的约束。今天, 民主和共和的正当性在法国已经毋庸置疑, 但是哲学教育的自由品质依然重要。在现代社会获得充分权利和尊严的个体, 是否有能力运用自己的自由?这需要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思考能力。哲学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们关注哲学问题, 因此诸如“自由是否意味着不遇到障碍……对不可能的事物的欲求是否很荒谬”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会考当中, 并不令人意外。

共和国要良好运作, 公民就必须在自由中理解并承担自己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同时要有相互的尊重与合作。所以, 哲学教育也常常围绕一些对于政治和公共生活而言不可或缺的问题展开, 如国家的权威、工作的价值、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自由的内涵和限度等等。

自由还体现在哲学教育的方式上。中学哲学教育没有任何正式教材, 教师依据一个内容宽泛的大纲来选取教学内容,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 教师可以说是哲学教育的主宰, 他的个人风格和能力往往决定了哲学课的成功与否。而且, 学生在学习中也享受充分的自由。首先, 这一教育反对知识性的灌输, 因此不采取哲学史的教育方式;学生不需要花时间去掌握哲学家的思想和哲学观念的演变,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发下, 围绕某些概念和文本来对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

其次, 训练和考试通过作文来进行, 没有中国国内考试中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等。在考场上, 学生有四个小时的时间来对一个问题或一段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显然, 这需要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和概念,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来明确问题, 发挥自己的思考, 同时必须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表达。显然, 贯穿自由精神的中学哲学教育, 必须在一个崇尚自由思考的氛围中才能进行。从启蒙运动开始, 法国人就热衷于哲学。今天的法国人, 依然保留了18世纪在咖啡馆、沙龙中讨论哲学的习惯, 哲学爱好者经常就一个问题在咖啡馆里组织一场非正式的辩论。哲学学者的课程和讲座、媒体如著名的法国文化电台的哲学节目, 也很受欢迎。

极其严格的高中教师资格考试保证了中学哲学教师的素质。很多高中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 他们像大学教师一样从事研究, 出版著作, 甚至成为某些领域的知名专家。不少学者在找到大学教职之前都会在中学任教一段时间。在学术会议上你碰到某位法国学者, 头衔不过是中学教师, 你如果因此轻视他, 那就错了, 因为他可能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并得到业内同行的承认。

哲学教育也常常遭遇失败

当然, 哲学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 也常常遭遇失败, 并且失败的比率可能更高。我有一个法国朋友, 他以一篇关于卢梭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 之后一直在一所高中教哲学。我读过他关于卢梭的论文, 非常精彩。有一次他给我看学生的考卷, 试题是对帕斯卡的一段话进行分析。他对某些学生非常不满, 批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也不爱读书。他给我看了两份考卷, 几乎是空白, 只能得一两分 (满分是20分) 。事实上, 哲学会考的平均分也就在10分左右。

2012年是卢梭诞辰300周年。熟读卢梭的法国人不会忘记他在《论科学与艺术》中的教诲, 真正的哲学思考只有少数人才能胜任, 而很多人热衷于哲学, 不过是因为无所事事和虚荣自负。由虚妄的哲学活动而发展出来的文人政治的危害, 经历过大革命恐怖和二战后意识形态迷狂的法国人, 不会没有切肤之痛。夸夸其谈、招摇撞骗的哲学明星, 在今天的法国也屡见不鲜。因此, 法国的中学哲学教育反对浮夸的博学和辩论。哲学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 人类的一些根本问题和他们也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启迪和发现会影响他们一生, 并非因为他们会成为哲学家或学者, 而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人生和职业的意义, 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对这些问题给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他们也应当以自己的人生和职业, 去理解这些问题并探求其答案。

更为重要的是, 中学哲学教育是对政治生活的准备。十七八岁的中学生, 在哲学课上就正义、自由、平等、国家、工作等问题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所进行的思考, 事实上是对他们成为公民的预备。差不多同时, 他们获得选举权, 在法律上成为完整的公民, 将在生活中切身理解公民的政治和道德职责。人们只能在自由的运用中学习掌握自由, 公民教育只能在政治生活中完成。年轻的法国人能够在政治参与中检验和理解哲学教育传授给他们的公民之道。

换句话说, 政治生活将延展哲学教育所提供的公民教育, 或者说政治生活是哲学教育的延续。此外, 哲学能够激发但并不必然能引导的爱欲激情, 在政治生活所培育的现实感和审慎中得到约束。因此, 哲学固然有可能制造一些心怀不满、以自己的激情和自负扰乱社会的不良公民, 法国也不时会出现萨特这一类以其爱欲和疯狂蛊惑年轻人的哲学教师, 但柏拉图所警告的“哲学毒蛇”, 并不能咬伤清明节制的城邦公民。

近二十年来, 某些东欧、拉美国家也纷纷在中学开展哲学教育, 帮助年轻人通过自由思考来理解自由的价值。哲学教育成为民主化的重要内涵。哲学与民主的有益关联, 取决于哲学的执着和民主的热忱能否在政治中化身为健全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德性。只有那样, 我们才能分享1995年《巴黎哲学宣言》所表达的信念:“哲学思考在教学和文化生活中的发展, 通过发挥公民的判断力——一切民主的基本要素——积极地推动了对公民的塑造。”

法国学前教育印象 篇8

一、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体制

(一)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

在法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义务教育阶段为6岁~16岁),但却是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国对3岁~6岁幼儿实施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所谓“非强制性”是指家长有权决定是否让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但年满3岁的幼儿家长只要有需要,政府及公立幼儿园就有责任让幼儿接受免费教育。

在法国, 年满3岁的幼儿家长可直接向当地政府部门注册登记, 由该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分配到学区的指定园所, 如果家长想选其他公立园, 则必须经过政府部门严格的审核, 一般来说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不能择校。在公立幼儿园, 家长只需要承担幼儿的午餐费、校外托管费等非常有限的费用 (月均60欧元左右) , 而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校外托管人员工资 (法国幼儿在园时间为8:00—16:30, 放学后有专人负责看管没有接走的幼儿, 这些人具备相应的资质, 被称为“启动活动的人”) 及组织幼儿外出时的所需设备费用等。

幼儿入读私立学校则需要家长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有权决定接受与否,通常由校长通过约谈家长以及综合考察再决定是否录取。私立学校的学费每月大约300欧元~600欧元不等,这些费用主要用于维护校舍和宗教教理教育, 而所有维持学校运转和教学工作的费用都由国家和市政府或地区行政机构负担。

在法国,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其教育都必须遵照国民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展开, 但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则由教师决定和自主编制。私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除了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外, 还会增加一些内容。因此, 尽管私立学校费用较高, 但很多家长还是愿意送幼儿去读私立学校。一方面私立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学内容相对丰富, 另一方面公立学校教师有时会因参与罢工等社会活动而影响教学。

(二) 制度保障下的高入园率

法国幼儿的入园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据有关资料统计, 早在1992年, 法国4岁~5岁儿童的入园率就达到100%, 3岁儿童的入园率也高达98.8%, 2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34.4%。如此高的入园率与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有力是分不开的。除了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 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覆盖率也很高, 遍及全国城乡各地。据统计, 每2000人的社区中就有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政府不仅积极筹办公立母育学校 (幼儿园) , 也鼓励和扶持私人或私立学校办园。不仅如此, 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因需而设, 如幼儿园、幼儿班、托儿所、保育所、流动车等, 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其实, 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法国是有史可循的,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护和教育幼儿法令的国家, 从1835年政府颁布《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特别视学官的规定》至今, 法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 如1975年颁布的《哈比改革法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1995年颁布的《幼儿学校教学大纲》进一步确定了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在这些法律制度的保障下, 法国的学前教育得以持续稳步地发展。

(三) 措施完善的全纳式教育

全纳式教育是法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特色。为了保障残障、智障、贫困等弱势群体儿童受教育的权益, 法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法国权利与资助委员会 (CDA) 规定:应家长的要求, 幼儿园有义务接收年满3岁的残疾儿童, 并且按照委员会制定的针对性方案, 单独或集体对他们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儿童, 每周有2学时的专门辅导课;对于贫困家庭的儿童, 政府则通过“收支对应”的方式减免或免家长的相关费用, 如政府将幼儿园伙食费分为不同等级, 家长根据自己家庭人均收入缴纳相应等级的伙食费。

(四) 公私并举的办园形式

法国的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类, 并且大多附设于学校内, 独立园很少。其中, 公立幼儿园约占70%, 由国家承办;私立幼儿园约占30%, 多数为天主教会学校。不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 教师的工资均由国家承担 (其中公立学校教师月工资比私立学校教师仅高出100欧元左右) 。法国的幼儿园之间没有等级划分, 其办学质量及声誉完全取决于督学的督查与评估。法国政府明确规定私立学校必须保有足够的生源, 否则会被关闭, 但如果附近的公立学校因为生源缺乏而停办, 则私立学校也随之关闭。此举旨在避免私立学校的垄断办学, 保障公益性质的学前教育发展。同时, 这也防止一些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进行择校。

二、严格的管理与师资准入制度

(一) 严格的督导制度

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式的, 国民教育部下设多个学区, 各学区设有教育行政机构并设有多个督学, 在学区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学区内所有学校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幼儿园与小学一样, 业务上由学区分管的督学领导, 园长在行政等级上并不高于其他教师, 只是受督学的委托, 负责一线的教学管理, 协调督学与教师、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法国督学制度完善, 各区督学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 (主要是公立学校) 对教师进行督导考核。督导不仅内容细、评分标准严格, 还与教师的待遇息息相关, 如果一位教师在接受督导过程中连续三次成绩不佳, 那么这位教师退休时所拿的工资将和其他教师有12年的差距。因此, 督导制度是对教师无形的鞭策, 确保了教学质量。

(二) 高要求的准入与培训制度

法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师资培养, 教师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同属于初等教育师资队伍, 若取得初等教育教师资格需参加学区举办的招聘考试, 报考者需具有硕士文凭或同等学历, 被录用后再到所在学区的大学师资培训学院接受为期两年培训, 而后到幼儿园实习, 期满1年经考评通过方可正式聘用。在法国, 教授3岁~10岁学生的教师都是全科教学, 因此可以互换。法国教师聘用制度严格, 一旦录用不会轻易解聘。教师入职后, 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定期接受职后考核与督导检查, 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晋升、调动等直接挂钩。法国对教师的职后培训也相当重视。法国教育部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 (包括幼儿教师) , 从工作第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 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学年的继续教育。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更新知识, 了解当前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理论、观念的发展状况。在法国, 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不少于18小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途径多样, 教师可自主选择, 培训费用由学校支付。

三、充满艺术气息的教育追求

法国是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国家, 各种展馆、博物馆比比皆是, 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首都巴黎更像是一个露天博物馆, 卢浮宫、埃菲尔铁塔以及整个塞纳河沿岸, 美轮美奂的建筑、雕塑让人目不暇接, 如此丰富的艺术资源是法国艺术教育最好的保障。

从托儿所到中小学校, 法国在教育的每个阶段均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 教育部对艺术教学的定位就是: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从孩提时期起, 给予他们在艺术与文化方面基本的知识与能力, 学会判断、培养品位、积累艺术修养, 为每个人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并为其走向开放的世界准备条件。因此, 辗转各个展馆便随处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 或驻足于名画、雕塑前专注地欣赏, 或聆听教师的讲解, 或边讨论边记录, 感受艺术大师们传世之作的熏陶、洗礼。

法国高中改革加强文学教育 篇9

据新华报业网消息, 法国总统萨科齐10月在爱丽舍宫公布了法国高中改革方案。根据这项方案, 法国将加强科技和文学等学科的力量, 并鼓励学生学习外语。萨科齐在当天的讲话中表示, 法国高中总体情况良好, 每年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能通过高考, 但学校在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这项改革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循序渐进但又深入”地推进高中的发展。首先, 在选择学习和实习的方向上, 学生可以依照班级老师的建议进行变更, 对从前的“错误选择”进行补救。其次, 学校还将在课程中加强科技和文学的分量。萨科齐称, 此举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 并拯救日益衰落的文学。此外, 萨科齐还公布了一项旨在鼓励学习外语的“紧急计划”。他说, 根据这项计划, 每所高中至少要让学生精通两门语言, 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让学生精通3门语言。

2000年, 国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放开了教材的编纂, 使语文教材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在这次课改风潮中, 各地语文课本都增加了反映地方个性特点的篇目, 比如刘翔奥运夺冠被写入上海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 而辽宁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则被节选收入辽宁省高中语文课本中。2004年, 广东编写的语文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 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从今年秋季起, 北京市九个区县开始使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替换原有的人教社教材。新教材中增加了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秦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变形记》等, 金庸的《雪山飞狐》则进入教学参考书部分。在这套教材的推荐选修课部分, 还收入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不仅是语文课本的版本有了大的变化, 就连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中语句的删减也大有不同。以前人教版教材中被刻意删除的个别敏感的片断和语句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酷爱男风, 不喜女色”;《荷塘月色》中“刚出浴的美人”“荡着小船, 唱着艳歌”;《口技》中“摇其夫语猥亵事, ……二人语渐间杂, 床又从中戛戛”;莫泊桑《项链》中“世上漂亮动人的女子, 每每像是由于命运的差错似的, ……她们的美, 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用的”;《最后的演讲》中, “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 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当你向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 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等, 都重新回归新版教材。

启蒙运动与法国教育 篇10

关键词:启蒙运动,法国教育,教育制度

一、启蒙运动概述

启蒙, 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 打破旧的传统观念, 传播新思想、新观念。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 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 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 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 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 兴起的时代背景

1.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7、18世纪, 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 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所以,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 以便去触犯它, 否定它, 摧毁它。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 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这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科学的迅猛发展

这一时期,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新的自然科学理论, 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封建主义的主权、神权、特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占统治地位, 其重要的前提之一, 便是人们的迷信与愚昧。破除迷信, 批判蒙昧主义, 自然成了启蒙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 也是它被称为“启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学的发展, 使理性学说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强大的生命力, 它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于是, 欧洲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启蒙运动发源于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 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从18世纪起,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18世纪,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同时, 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 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盛行。作为第三等级的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了猛烈冲击,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

法国能够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 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 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 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 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 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 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 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 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 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 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他们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这场以人权对抗王权, 以法律对抗专制, 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 是继文艺复兴之后, 欧洲发动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中的教育思想

启蒙时代, 曾出现过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他们就是以伏尔泰、爱尔维修、卢梭、狄德罗等人为主干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观点虽不完全相同, 却不乏相似之处。我们可把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反对封建传统教育;重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建立世俗的、免费的、普及的和对人人平等的教育制度。这些思想后来都深深地贯穿到法国的教育方案中。

卢梭是启蒙学者中教育思想上的巨人, 他从多方面扫荡了荼毒人心的封建教育。一方面他主张教育应培养自然人, 对儿童实施自然主义教育, 要使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人天性发展。要以“天性为师, 而不以人为师”。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即归于自然。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 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 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他认为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应由政府掌管, “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 以决定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人选和升迁。这些思想主要在1773年写的《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中有所体现。

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唯物主义派别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他认为人人智力, 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即教育民主化;他抨击了以人的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合理性的贵族理论, 否定天赋观念, 倡导教育万能论, 认为人的智慧是后来教育的产物, 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他反对贵族和教会对学校的垄断, 提倡世俗教育。

狄德罗是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 法国唯物主义者。他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世界上的罪恶是罪恶的教育和罪恶的制度造成的, 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 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 进而启发人的理性, 唤起对正义、善行和新秩序的热爱;狄德罗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剥夺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利用教育愚弄人民、扼杀天才的事实, 主张将学校从僧侣手中收回来, 交由国家管理, 提倡世俗化的教育, 并主张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制度。

拉夏洛泰是18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著名的法官。他的国民教育思想在其著作《论国民教育》一书中被系统地阐述。拉夏洛泰对教会教育特别是对耶稣会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他指出耶稣会是扼杀儿童心灵的场所, 在那里, 学生们不但不能学到所应掌握的知识, 反而会厌恶学习;拉夏洛泰还从知识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角度说明了国家办教育的必要。他指出, “一个人如果不教他从善, 他必然行恶”, “最愚昧无知的和最没有教化的时代总是最邪恶和最腐败的时代”。这样重要的教育如果托付给信从罗马教皇的教师, 真是太荒唐了。因此, “法国民族需要一种只依靠国家的教育”。

三、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教育

在启蒙运动中, 法国先后出现了一批勇敢的思想家, 他们猛烈抨击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 勾勒未来新制度的蓝图, 并设计了新的教育制度, 为法国当时及以后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具有深远影响。

(一) 教育世俗化

教育世俗化首先要求打破教会对学校的垄断, 而将教育的管理权归还国家,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其次, 教育世俗化要求教育转变社会职能, 学校应为社会、国家培养人, 而不是为教会培养人。所以学校应该从原来的培养牧师转为培养公民和爱国者。最后, 教育世俗化要求以世俗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卢梭对宗教道德的虚伪深恶痛绝, 主张从人的善良天性出发, 培养博爱的道德和对劳动的尊敬, 在民主制度下对青年进行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由国家管理、为国家育人, 教育与宗教分离, 这是教育发展的进步趋势, 它促进了学校科学化的发展, 加强了国家的作用。

(二) 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有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将受教育权扩大到全体居民, 即人人可以受教育。其二是女子将和男子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即教育面前男女平等。

在启蒙运动以前, 法国初等学校数量少, 教学质量低, 有很多人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 存在很多文盲。中、高等教育方面形势更为糟糕, 只是少数特权阶级及富贵子弟出入的场所, 中下层阶级被挡在了校门之外, 许多有才青少年被埋没了。启蒙运动之后, 人们日益关注这一问题, 国家也对此高度重视, 并颁布了许多的教育法令来推进普及教育的实施。

(三) 教育实际化

古典主义和神学在法国旧学校中占统治地位,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与实际。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削减古典课程和神学课程, 增加实际有用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实际化的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实际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为现实服务、教育与生活联系、理论与实际结合, 这是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的进步趋势。

(四) 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是举起自然主义教育大旗的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提倡教育要返回自然, 禁止一切人为的束缚和矫揉造作。他要求以顺应自然的教育方法来培养自然人。他说:“上帝创造万物, 都使为善;而人滥于施为, 便成为丑恶的了。”所以要造就理想的人, 必须推行自然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开启了教育心理化的先河, 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贺国庆.外国教育专题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法国儿童钢琴教育概况 篇11

2009-2010年间,笔者赴巴黎的一所公立音乐学院访学。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旁听了该院为儿童设置的大部分课程。除了声乐、舞蹈、器乐等技能课之外,法国的儿童在正式学习乐器之前都要学习“音乐启蒙”课。该课程主要针对3到6岁儿童设置,以舞蹈和歌唱的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语言的初步感受力。另外,“音乐能力培养”课是音乐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这门课与国内的视唱练耳课有些相似,但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全面,难度系数也更大。有了这两门课的基础,儿童学习器乐就轻松了许多。

本文主要从法国儿童钢琴教材、教师教学特点、儿童课余艺术活动三个方面来介绍法国儿童钢琴教育的基本情况,以期给国内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儿童钢琴教材

在法国儿童钢琴课堂上,比较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有《今日之巴赫》(De Bach a Nos Jours)、《开启的钢琴》(Le piano Ouvert)、《彩虹钢琴》(Le Piano arc en ciel)、《钢琴进阶练习》(Pianolude Volume)、《习琴第一年》(Mapremiere annee de piano)等。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法国本土音乐家,其活泼的设计、动漫式的彩色插图、儿童化的文字语言,无不彰显着法式幽默及其独特的艺术品味,同时也体现了“以音乐本、以人为本”的法国钢琴教育理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可窥见一斑:

(一)“一份诱人的菜单”

在《今日之巴赫》第一册——这本仅有59页的入门级教材里,编者就收纳了西方音乐史上二十位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巴赫、巴托克、巴伯、贝多芬、克列门蒂、格列恰尼诺夫、古利特(Gurlitt)、卡巴列夫斯基、哈恰图良、鲁托斯拉夫斯基、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舒曼、柴科夫斯基、斯特贝尔特(steibelt)、泰勒曼(Telemann)。这些作品篇幅短小、风格各异,还有与之配套的CD附送。

在卓越亚马逊书店的法文网站上,顾客一致给出了五颗星的好评。网友Johan Rivalland评论道:“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真是一份诱人的‘菜单’。我的儿子在他的生日和许多节日场合演奏了这些小曲,他开始对录制自己的‘音乐表演’乐此不疲。”另一位网友Frangipane写道:“我的钢琴教授建议我通过练习作品理解音乐理论,而不是专门去研究文字理论,他很欣赏这套教材……书中的作品简短易学,且十分富有音乐性,这也是我选择这本教材的重要原因。”

(二)“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另一套名为《开启的钢琴》教材在法国琴童和教师中也非常受欢迎。其极具特色的动漫式设计——“猴子家族”是琴谱中除了音符之外最活跃的主角,每个知识点都由小猴子诙谐顽皮的动作巧妙作答,妙趣横生。作者Jean-Michel Arnaud将枯燥的理论用彩图、漫画和儿童化的语言展示给读者,就像一位大朋友在娓娓道来,领着孩子们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下,不知不觉中走进音乐。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发现。”Jean-Michel Arnaud在序言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不需教孩子如何迈开双腿行走,也不必在他骑车时解释平衡的原理。只需要帮他一把,扶他上车座,让他自己去发现和了解这一切。……观察那些年纪幼小的学生,他们识谱能力不足,却能轻松地在琴键上找音。同样的道理,移调练习也是依靠听觉的潜意识来完成的。要相信,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事实上,“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的教育理念在法国钢琴教学(也包括其他教育领域)中得以充分体现。

“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听觉潜能和听觉审美”,这是该教材的最大特点。在每册教材的封面印有这样一句话“pourque VOS doigts aient des Oreilles”(意译为:让你们的手指学会“聆听”)。仅第一册有关“听觉训练”的课题就占据了一半,比如:“给书本改错、调换音的位置、找变化音、填写漏掉的音符、听两个片段中的音阶、找出伴奏的和弦”等。显然,作者认为听觉训练要从孩童学琴的入门阶段开始,因为拥有“鉴赏力”的听觉远比机械的手指训练重要许多。相比国内的琴童,从识谱、手型、指法……最后才是对音乐的感受,在枯燥的技术训练中错过了儿童听觉开发的最佳时期,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教师教学特点

法国人崇尚自由、平等,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他们相互间以礼相待,既相处融洽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也是法国文化的一种体现。课堂上,孩子们很乐于提问题,而教授们并不觉得这是对师道尊严的冒犯;相反,大多数教授十分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有时会给予赞赏和鼓励。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但“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发儿童的听觉审美(也可以说是艺术鉴赏力)”是他们所共同遵守的原则。

(一)“你听到了什么?”

这是教授们在课堂上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你听到了什么?”当学生弹得“语无伦次”或者“不知所以然”时,教授会说:“我没听懂你的意思,可以再来一遍吗?”

注意听自己正在演奏的音乐是否表达出了“乐句的意义、音乐的色彩”,并兼顾到“双手的平衡”,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这些要求既难又不难,关键在于老师是否从一开始就在不断提醒和指引学生“养成听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哪怕再遇到了技术瓶颈,也依然要采用“耳朵指导手指”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找到最佳的演奏方式去化解困难。

(二)强调“和声、结构”的重要性

课堂上,教授正在指导一名初级程度的小朋友认识和弦。琴架上没有琴谱,教授只是鼓励她在琴键上摸索着找音,仅凭听力的判断: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学生完成得很好,尽管她尚不知这些和弦的名称,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先让耳朵熟悉它们的音响吧!接下来她就能很轻松地分辨出新课的和弦了,因为她已经在先前的摸索过程中提前认识他们,并感受到它们的奇妙了。

在高级别学生的课堂上,“完整流畅地体现出和声语言”,也是教授们所强调的。当遇到复杂段落时,停下来,分析和声,寻找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再来弹就不那么困难了;在结构庞大的作品中力求体现“低音发展带来的动力性”,也是表现作品结构的重要方式。

(三)“没有体现作品风格的演奏等于零”

“没有正确体现音乐作品的风格,再流畅的演奏也等于零。”这是很多教授经常提到的观点。

对于初学的孩童,教授会弹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他听,教他辩听:“这是莫扎特,这是肖邦,这是巴托克。”高一点级别的班上,当学生混淆风格时,有的教授会有意让学生用两种不同风格演绎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比如用“浪漫”和“印象”两种风格演绎德彪西作品的某个段落,然后让学生用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两种风格的不同,由此加深其印象,不再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在每一间钢琴教室的墙上贴着梵高、莫奈、毕加索、塞尚等著名画家的画作;教授的书架上除了琴谱,还有许多装帧精美的画册:歌剧史、古乐器史、美术史、儿童画册……,这些可都是教授们教学中的“辅助教材”,课堂上他们会随手抽出一本讲给学生听。

学习音乐也是学习历史的过程。相比国内的幼儿钢琴教学,对于音乐风格的教学十分缺乏。由于教师没有做这方面的要求,许多孩子认为只要“弹对、背熟”就算学会了一首作品。其实如果按照上述标准,属于“零”级别的琴童大有人在,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所以说,幼儿启蒙教师,不只是帮助儿童认识音符、弹弹小曲,还要多做示范、多用儿童的语言讲解音乐的奥妙,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认识音乐语言和音乐历史。课堂之外的艺术活动

(一)小型音乐会

音乐学院的每位教授会定期组织学生音乐会(Audition),这类音乐会与Concert的区别是:它的规模较小,一般在音乐教室、小型音乐厅或教堂举行。学校会提前在市政厅和学校张贴海报,海报的设计或简洁或绚丽,配上彩色插图和文字,总能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音乐会上,“独奏”并不是唯一的演出形式,一些年幼的孩子已经开始尝试室内乐了,他们与大提琴、小提琴、歌者合作。每个孩子先向听众介绍自己将要表演的内容,在听众期待的掌声中从容地开始演奏,虽然他们的技法稚嫩,却那么落落大方,真诚自然。而笔者总会被这样“纯音乐”的氛围所感动:在这里,音乐会不是炫技扬名的喧闹舞台,它的功能纯粹是为了分享、交流与体验,这是孩子成长的宝贵经历,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其他。

(二)钢琴定级考试

音乐学院每年一次的定级考试,院方会邀请德国、奥地利等邻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家参与评分。钢琴考试的内容不仅有演奏,还有乐理知识考查和口试等。值得一提的是,定级考试中还有一项考查考生自学能力的内容:根据考生的程度,组委会提前一到二周发给考生一首与其申报级别相当的新作品(以现当代作品居多),考生的老师不能参与指导,完全由学生独立学习,最后在考试当天演奏。

此举表明,法国的钢琴定级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这也进一步明确了钢琴教师的责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三)“星期三”现象

法国的中小学每周三不开课。学校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的大课堂却向孩子们敞开了大门。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到处都能见到一群群的学龄儿童,他们在父母或讲解员的引领下,睁大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对于“星期三现象”,法国教育部官员表示:“这只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基于这一初衷,法国所有的博物馆对教师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不仅如此,以卢浮宫为代表的许多博物馆及博物馆的出版社、网站,都为学生开辟了学习和了解艺术的新途径。此外,各级市政厅也非常重视学龄儿童的素质教育,他们不断举办各种免费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展、音乐会、儿童影展等。法国人深知,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样,能够唤醒人类对世界最原始的好奇与敏感,激发人的创造力。所以他们竭力在德育、美育和科学教育上努力,希望能把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结语

纵观法国儿童钢琴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赞叹其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不能忽视其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儿童教材的趣味性、教师的“放养式”教法、社会大环境下各种丰富的艺术活动,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法国的教育理念旨在体现在保护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去感悟艺术、认知世界。就中法两国幼儿钢琴教育的比较而言,我们尚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我国钢琴教育界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外译教材,缺少自己的幼儿钢琴启蒙教材——尤其是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教材;在钢琴教学上“重技术轻音乐、不重视听觉培养、盲目拔程度”等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各类比赛、考级开展得十分红火,但热闹之下缺乏的是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思考与研究。儿童艺术教育事关民族发展的大计,也是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本文关于法国儿童钢琴教育的概述,能使我们从中获得启迪。

夏云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浅议法国传统文化教育 篇12

一、法国文化政策概览

法国地处南北欧交界之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古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就以其在西方历史上的特殊贡献而获得了独特的地位,从文学到文字、从音乐到建筑、从电影到美食,法兰西民族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文化不仅为法国带来了丰厚的文化资产,更是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塑造了多姿多彩、独树一帜的法兰西民族形象。

法国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和管理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大革命时期,法国还提出了“文化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的理念。时至今日,法国各界政府,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将文化看作是法兰西民族“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让全体国人接触到世界的,特别是法国的文化结晶“作为己任。而法国人亦大多持有一份对法兰西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文化保护、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法国主导提出了“文化例外”(culture ex-ceptionelle)的口号,以对抗美国文化渗透,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对于法国优势传统电影产业的冲击。1994 年在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与加拿大提出将“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1此后,法国将“文化例外”发展为“文化多元”(diversité culturelle),其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2003 年法国与加拿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会上共同提案,以151 对2 的票数(美国和以色列反对)通过了国际公约,承认文化的特殊性,承认各国政府不受制于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有权制定保护和维护本国文化特征及文化多样性的政策。

尽管如此,曾作为电影发源地并引领“新浪潮”辉煌时代的法国也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强劲势头。曾作为印象派、超现实主义及其他多个绘画流派艺术摇篮的巴黎,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已逐渐被纽约和伦敦赶超;德彪西和拉瓦尔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外国读者对于法国文学的认知大多仍停留在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和萨特,虽然法国拥有最多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每年的文学作品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但由于语言的障碍,却鲜有国际能见度。在无以逆转的全球化浪潮中,法国政府及民间研究机构不得不正视并研究美国文化的成功之道。

2011 年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当选法国总统,就文化政策提出了“重视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核心理念。虽然萨科齐“多元文化融合”的政治目标归于失败1,但政策中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强化艺术教育、国家补贴扩大公益性文化机构、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等举措,对于法兰西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奥朗德左派政府的文化政策虽然宣传要逆转萨科齐的文化路线,但就保护文化遗产、着眼于青少年发展、发展青少年艺术教育等方面与上任政府仍具有很大的共性。

二、语言政策及法语教学

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有语言文字和口传文化。语言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历程,其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语言的学习是文化认同的前提,也是凝聚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法语在官方地位的确立可以追溯到1539 年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的《维乐耶- 葛特来赦令》,法律规定所有的法院判决均使用法语,从而使拉丁语踏上了“死语言”的道路。大革命时期,新政府颁布《共和二年热月法案》规定必须用法语撰写所有公文,确立了国家单一语言的政策策略。从中世纪到启蒙时期,法语在欧洲的地位一直非常显赫,成为法兰西民族的荣誉和骄傲,代表着法兰西民族的个性。直到“一战”后,随着英语在外交、国际贸易、科技交流等方面的频繁使用,法语才日渐式微。20 世纪中叶,戴高乐总统提出了建立“法国共同体”的设想,1970 年,21 个法语国家在尼日尔召开会议签署文化技术合作宪章,标志着法语国家组织的成立。1992 年宪法修订时,在第二条特别加入了“共和国的语言是法语”;1994 年法国通过了《法语使用法》(Loi Toubon),规定在劳动、传媒及公共服务部门使用的语言必须为法语,而不能是外语或方言,特别是所有学校的授课语言(外语学科和外国教授除外)都必须是法语。

法国中小学教学遵循国民教育部颁布的统一大纲,法语是基础学科。2005 年,法国颁布《学校教育未来导向法》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七项《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础》2(Socle Commun de Connaissances et de Compétences),并于2008 年正式实施。《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础》的出台受到了PISA的影响,但其更为重要的目的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习到身为法兰西共和国公民所必须共同享有的共和国精神、价值、知识、语言和实践”,而其中“能够读好、写好、说好法语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法语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民自由及公民权利的首要工具”。[1]

在语言教学中,法国非常重视传统文学的诵读和学习,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对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经典文献的学习,“文本的乐趣不在于解释,而在于潜移默化”。[2]小学阶段,每周要有4.5~5.5 学时用于阅读经典文学文本,比如2011 年再次回归小学语文阅读资料库的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的童话集。3初中语文深受2002年“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起草的《在初中学什么》的影响,非常重视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法国前教育部长雅克·朗(Jack Lang)在为这本小册子写序的时候就提出:“初中教什么?首先作为绝对的原则,我的回答是‘法语’”。初中法语教学有两个密不可分的目标,一是语言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二是了解文化和美学领域中里程碑式的内容,以实现文化分享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接触与其年龄和学习水平相适合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主要作品、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从而让学生对于文学创造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旨趣。“朗读文本,特别是戏剧文本,能够通过个人化的方式来解读,学会认识历史、理解前人、建立文化认同感”。[3]教育部还将初中的阅读资料库与历史教学联系在一起,初一年级阅读的是古代文学,如《圣经》、《奥德修斯》、《变形记》;初二和初三年级阅读中世纪到19 世纪的作品;初四年级1则阅读19 到20 世纪的作品,在不讲授严格意义上文学史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发展脉络,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发展脉络。根据2009 年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4 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史、戏剧、诗歌和杂文),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了解法国的文化历史和文学史,领会法兰西民族精神,形成美学意识和批判精神。

法国政府不仅重视国内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通过语言的输出扩展法兰西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当前法国在138 个国家建有209 个文化中心及研究所,在世界各地共有161 个文化活动合作处、48 个不同名称的法国语言学院或科技处、1,075 个由国家资助建立的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觭aise)2培训中心。上述机构虽名称不同,但其宗旨都是推广法国语言,宣传法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输出法兰西民族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

法国是艺术大国,艺术文化教育是提升法国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法国的艺术教育着重于人文素养、美学意识和鉴赏力的培养,在国家层面的艺术和文化教育主要由主管教育和文化的部委3共同承担,教育部主导小学到高中的艺术课程,文化部则管辖艺术学校和学院,这些学校和学院提供正规教育之外的艺术培育课程。此外,也有一些事务会涉及到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青年部、城市事务部等。2012 年11 月,教育部、文化与传播部联合发表公告,将艺术教育提升为“艺术与文化教育”,旨在让全社会都重视年轻人在课内外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让全法国的所有年轻人——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在多样性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接触到艺术和文化。“艺术和文化教育”也被纳入教育部“共和国学校重建”计划,并且于2013 年新学期开始实施,它由3 个相辅相成的部分组成: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实践、接触艺术作品与艺术家。

法国学校内的艺术与文化课程是持续而渐进的。在小学,艺术教育每周大约有2~3 课时,课程名称为视觉艺术和音乐课,具体则包含戏剧、音乐、绘画、舞蹈,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对艺术的种类形成基本概念。初中的艺术教育每周2 课时,包括造型艺术和音乐,是9 门必修课中的一门,授课内容比小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造型艺术包含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鼓励学生创造、刺激学生观察和想象;音乐课程分为歌唱练习(每学年学习8 首以上的歌曲,学习基本的歌唱技巧等)、听力训练(每学年试听6首不同类型的曲子,了解曲目的年代及特征)、乐器(笛子、打击乐、电子合成乐器等)以及创作表演。初中的艺术课程融合了历史、宗教及文化的内容,特别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文化遗产,强化了国民性和文化认同感。对艺术格外感兴趣或富有艺术天分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由学校、地方政府以及艺术机构共同开设的“艺术班”,此类班级的授课内容由文化部下属的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司制定。

法国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探索课”以及选修课多个模块。艺术与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探索课”模块中的“艺术活动与创作”以及选修课模块中的“艺术”。职业高中的课程虽然实用性和专业性更强,但同样重视艺术与文化教育,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实用艺术与文化艺术”这门课程。

法国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体现在艺术史在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地位。2008 年教育部颁布政令,将艺术史教育列入所有小学到高中的必修科目,同时艺术史还是初中和高中毕业会考的必考内容1。课程内容循序渐进,主要讲述6 个学科分支历史:空间艺术(建筑、城市、园艺等)、语言艺术(书面及口头文学、书法等)、日常艺术(实用艺术、设计、艺术品、大众艺术等)、声音艺术(音乐、乐器、电影配乐等)、场景艺术(戏剧、音乐剧、舞蹈、模仿、杂技、街头艺术等)、视觉艺术(雕塑、绘画、摄影等)。教育部对每个年级艺术史学习所应达到的水平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社会党政府基本延续了上一届政府的做法,将艺术史作为必修科目,而且初中阶段的艺术史比例非常高,约占历史课内容的1/4,音乐美术课内容的1/2。

四、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政府主导,部际合作

法国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拥有稳定的国家政策。历史上大多数领导人都认可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并且重视保护法兰西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和资源。

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表现在文化政策、语言政策、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国家主导型的治理模式保证了国家内部多民族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同时为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中保持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国家层面的政策而言,法国内部模式的特点是部际合作。最早的部际合作机构是1988 年时任文化部长雅克·朗主持成立的机构发展与培训司(DDF),该机构负责协调“文化部、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通常是市政府)三方共同签署‘地方艺术教育计划’,旨在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青少年利用当地文化设施和艺术资源,亲近文化”。[4]2005 年11 月,法国教育部与文化部联合成立了“艺术与文化教育高等委员会”,旨在为公共艺术与文化教育提供建议,调研地方现有条件提出适合的艺术普及策略,促进大学生文化生活,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关注新媒体、新技术与艺术和文化教育的结合等。2013 年奥朗德政府对该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艺术与文化教育高等委员会”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24 名委员分别来自中央政府(8 名)、地方政府及其他机构(8 名)、领域专家(6 名)及学生家长(2 名)。

(二)全社会并举,遗产保护与传统教育并行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法国对于遗产的保护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不懈的坚持同时也让法国人更加亲近历史和民族的文化。1980 年以来法国每年列入历史标志性建筑物清单的遗产项目多达数百个。今天,法国共有44,000 座列入遗产保护的建筑物;260,000 件列入遗产保护的文物;104 个“保护区域”以及678 个建筑及景观“保护区”。当然,遗产的概念还包括民间艺术、城市特色建筑、具有象征意义的乡村自然景观以及族谱研究等。在法国,乡村遗产被看作是地方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的提议下,巴黎驯兽园最早被改建为民俗传统与艺术博物馆,后来其他许多地方效仿,法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生态民俗博物馆。

法国文化遗产教育的途径是多元的。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法国的博物馆免费向26 岁以下青年(包含海外学生)开放。每年9 月的第三个周末是法国的“遗产日”,由国家文化与传播部主办,遗产日当天所有的博物馆包括总统府面向大众免费开放。2013 年是法国第30 个”遗产日“,同时也是遗产保护法通过百年纪念。遗产的保护与传统教育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通过“年度计划”、“四年计划”或专项的形式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文化机构参与,所有接受国家资助的公立文化机构都有责任把“艺术教育”纳入其日常工作,所有享受国家资助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必须将1/3 的工作时间用于参与学校艺术教育。今天全法已有超过450 家博物馆、50 处古迹、107 个文化部命名的历史艺术名城/ 地区将艺术启蒙纳入日常工作。

学校和地方文化机构(如音乐厅、博物馆)合作也是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地方文化机构除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后台参观、观摩排练、戏剧舞蹈培训等启蒙活动外,还与艺术家和对口学校一起,针对某一个项目组织艺术实践课程。2014 年法国文化部门还开展了“艺术品进企业”的行动,支持地方文化机构,甚至私人收藏机构向企业提供展品,由企业承办小型展览。总体而言,法国已基本形成以学校、公立文化机构、艺术家为主体、文化部和教育两部共同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艺术教育框架。

(三)着眼于青少年,传统与创新同行

当前青少年的许多问题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缺失,不能把握年轻一代,就不能把握民族的未来。在法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语言、教育及文化政策中,青少年都是尤为重要的群体。今天,文化与艺术教育已经被纳入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中,授课内容由教育部、文化与传播部共同组织专家提供资料库,是中学毕业会考的必考科目。另外,在2014 年法国文化与传播部长奥黛丽·费利佩(Aurélie Filippetti)提出的7 项工作重点中,至少有两项都针对青少年群体,分别涉及启动促进儿童艺术教育的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剧院,实行4 元统一电影儿童票价;将法国电视四台调整为专门面向青少年观众的频道。

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遗产的选录与传承,也在于文化的利用与创新。萨科齐曾提出,“如果没有艺术创新能力,文化就会停止发展,最终消亡”。这与我国当前提出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国鼓励传统文化创新的做法是多元的。在国内,法国政府在坚持传统文化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规范文化市场加强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权益保护、保护艺术家创作的自由、鼓励青少年创作。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开发其教育功能,保证本国人民与传统文化及艺术的亲密接触,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另外,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法国政府还鼓励作者、艺术家们重视新的创作形式,将传统文化内容和资源与新媒体相结合。在国际上,法国坚持“多元化”的文化例外政策,同时将传统文化创新与国际化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海外法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吸引国外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增强法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正如我国文化部长蔡武在中法建交50 周年发布会上所说,作为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大国,中法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重视维护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5]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平等的交流对话和相互借鉴将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各自的文化保护与创新。

摘要:文章以法国为研究对象,从其文化政策、语言教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部际合作等角度分析了法兰西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解析了法兰西民族在文化认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观传递等方面采取的教育路径。

上一篇:体育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下一篇:房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