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解剖

2024-11-13

尸体解剖(精选5篇)

尸体解剖 篇1

为了系统地检查尸体所表现出的全部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由于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特点、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生理解剖学关系、疾病的性质等不同, 但各种动物的剖检方法和顺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般剖检程序为:从外部检查到致死动物内部检查到病料采集到尸检后处理。

1 外部检查

剖检前先检查尸体的外表状态, 记录待检动物死前的临床症状。包括:尸体概况;动物营养水平;体表有无溃疡、脓肿、创伤、肿瘤、外寄生虫;天然孔检查是否出血等。

2 内部检查

2.1 内部检查的程序

剥皮和皮下检查→腹腔检查→胸腔检查→颈胸部脏器的采出和检查→腹腔脏器的采出和检查→其他组织器官检查。

2.2 内部检查剖检注意

脏器检查时要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湿润程度和色彩, 尽量缩短其在外界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未经检查的脏器切面, 不可用水冲洗, 以免改变其原来的颜色和性状;切开脏器时, 要求刀、剪锋利, 由前向后一刀切开, 不要由上向下挤压或拉锯式切开。

2.3 内部检查具体内容

2.3.1 剥皮和皮下检查

检查皮下有无充血、出血、水肿、脱水、炎症和脓肿等病变, 并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的性质等。

2.3.2 腹腔脏器、胸腔脏器的检查

腹膜、胸膜的颜色及其表面有无纤维索附着;脏器的位置、大小、色泽和外形;肺脏、胸腺、心脏、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病变;腹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腹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等。

2.3.3 颈胸部脏器的采出和检查

先检查颈部动静脉、甲状腺、唾液腺及其导管、颌下和颈部淋巴结有无病变。

2.3.4 腹腔脏器的采出和检查

先检查各器官的位置和概貌, 然后依次将脾、肝、胰、肾、胃、肠等脏器采出, 为保持各器官的生理联系最好将内脏器官一同采出。

2.4 具体器官检查

2.4.1 心脏的检查

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

2.4.2 肺脏的检查

检查肺脏大小、色泽、重量、质度、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附着物等, 用剪刀将气管和支气管剪开, 注意检查器官和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及黏稠度一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 观察切面有无病变, 切面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等。

2.4.3 脾脏的检查

检查其形态、大小、质度, 纵行切开, 检查脾小梁、脾髓的颜色及红、白髓的比例, 脾髓是否容易刮脱。

2.4.4 肝脏的检查

采出肝脏一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 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及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 切开肝组织, 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度和含血量等, 检查切面是否隆突, 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 有无脓肿、寄生虫性结节和坏死等。

2.4.5 胰脏的检查

检查胰腺的大小、色泽和质地, 沿胰腺的长径切开, 检查有无出血点、坏死和寄生虫等。

2.4.6 肾脏的检查

检查其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度, 由肾的外侧面向肾门部将肾脏纵切为相等的两半 (禽除外) , 检查包膜是否容易剥离, 肾表面是否光滑, 表面有无出血点和梗死灶, 检查皮质和髓质的颜色、质度、比例、结构, 检查肾盂黏膜及肾盂内有无结石等。

2.4.7 胃的检查

先检查胃的大小, 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 胃壁有无波动感、破裂和穿孔等, 沿胃大弯纵切, 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黏膜的变化。

2.4.8 肠管的检查

分段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进行检查。

2.4.9 生殖系统的检查

分别对睾丸、阴茎、阴道、子宫等检查。

2.4.1 0 淋巴结的检查

重点检查颔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结、腹股沟淋巴结等。

3 病料采集

对病料的采集主要在无菌操作下采集, 并针对检测重点采集不同样本。

4 尸检后处理

尸体的处理为了避免尸体成为传染源, 剖检后的尸体最好焚化或深理。对周边进行消毒。

尸体解剖 篇2

平,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防止疫情扩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

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病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

传染病病人尸体的解剖查验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

剖查验

工作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具有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

验资质的机构f以下简称查验机构)内进行。

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传染病防

治工作实际需要.指定具有独立病理解剖能力的医疗机构或者

具有病理教研室或者法医教研室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查验机

构。

从事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其他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的机构,由省级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第四条查验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独立的解剖室及相应的辅助用房,人流、物流、空

气流合理,采光良好.其中解剖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二1 具有尸检台、切片机、脱水机、吸引器、显微镜、照相

设备、计量设备、消毒隔离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病理组织取材

工作台、储存和运送标本的必要设备、尸体保存设施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f三1 至少有二名具有副高级以上病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其中有一名具有正高级病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医师作为主检人员;

(四)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并定

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五)具有尸体解剖查验和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从事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其他

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机构的解剖室应当

同时具备对外排空气进行过滤消毒的条件。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对在医疗机构死

亡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

政部门批准.进行尸体解剖查验,并告知死者家属,做好记录。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对在医疗

机构外死亡、具有传染病特征的病人尸体应当采取消毒隔离措

施;需要查找传染病病因的,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

门批准,进行尸体解剖查验,并告知死者家属,做好记录。

第七条解剖查验应当遵循就近原则,按照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规定使用专用车辆运送至查验机构。

第八条除解剖查验工作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

需要解剖查验的尸体进行搬运、清洗、更衣、掩埋、火化等处理。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向查验机构提供临床资料复印件,并与查验机构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条查验机构应当指定一名主检人员。查验人员在尸

体解剖查验前,应当认真查阅有关临床资料。

第十一条解剖查验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

范和常规.并符合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规定。

对解剖查验中的标本采集、保藏、携带和运输应当执行《病

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

解剖查验过程中采集的标本.应当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在解剖查验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从事尸体解剖查验工作的病理专业技术人员

在解剖查验全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有关技

术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环境污染造成疫病

播散。查验机构要做好有关技术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第十四条查验机构应当尽快出具初步查验报告,并及时

反馈相应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构根据初步查验报告、病理报告和病原学检验报

告,综合临床表现,尽快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

第十五条尸体解剖查验工作结束后,病理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对尸体进行缝合、清理。查验机构应当在所在地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其提出的卫生要求对尸体、解剖现场

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解剖查验后的尸体经卫生处理后,按照规定火化或者深

埋。

第十六条停放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的场所、专

用运输工具以及使用过的单体冰柜均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消毒。

第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理,并对负有责

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

尸体解剖 篇3

1 成人尸[1]

成人尸是重要的教学工具, 因此也是防腐处理的重点。一般在灌注的时候常选用表浅的动脉, 如股动脉、桡动脉, 因为这些动脉管径较粗且位置不深, 便于寻找和灌注, 当然也可选用肱动脉、颈总动脉等进行灌注, 不过这些动脉由于位置较为隐蔽且较深, 因此对于灌注的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尸体灌注前, 先选好要灌注的动脉, 然后将该动脉找出并做钝性分离, 将灌注导管的远端用Y型管连接两个注射针头, 针头的型号最好大一些, 防止灌注液或血液反流而堵塞针头, 针头的尖端不要太锋利, 防止将血管刺穿。两个针头分别向远端和近端插入要灌注的动脉, 这样便于同时从远近两个方向进行灌注, 从而保证灌注效果。在灌注前, 要将导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否则容易出现气栓, 从而影响灌注效果。插好针头后, 要用手术线将插入血管内的针头部分进行结扎, 防止针头滑脱。由于目前销售的医学灌注液种类多、质量好、气味小, 灌注效果好, 因此在这里就不针对灌注液加以详细介绍了[2]。当灌注量达到1 500 ml左右时, 要观察一下尸体的灌注效果[3], 当下肢比较饱满时, 即可拔出远端针头, 留下近端针头继续灌注。成人尸的灌注量一般为体重的20%, 大约10 000 ml左右。待彻底灌注完, 将针头拔出, 将动脉的破口扎紧以防漏液。如果是在寒冷的北方, 冬天收集到的尸体一定要先解冻再灌注。可用3%石碳酸冷水浸泡24~48小时, 使尸体内部冰冻部分完全融化。切不可放在室内自然融化, 这样的话尸体内部还没完全融化, 体表就已经开始腐烂了, 所以要用石碳酸溶液浸泡, 待尸体内外完全融化后, 才能开始灌注。尸体在灌注前, 一定要事先摆好体位, 否则待灌注完成, 尸体变硬后再想纠正尸体姿态就不容易了。

2 未成年尸

该类尸体的灌注方法和成人尸相同, 但由于未成年尸体的动脉比较细小, 不易操作和灌注, 因此一般常选用颈总动脉或心腔灌注。由于颈总动脉位置较深, 且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较复杂, 因此在操作时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

3 婴儿尸

婴儿尸的灌注一般选用脐静脉或心腔。如果用脐静脉灌注, 在灌注前, 一定要先将婴儿的脐带剪切整齐, 在切面上可以看见一条略粗的脐静脉和两条细小的脐动脉, 这时选用脐静脉进行灌注即可, 同时要将脐动脉结扎, 以防止漏液。如果选用心腔灌注, 一般在胸骨左缘第三或第四肋间隙将针插入, 抽吸时如有回流血即可滴注灌注液。如果液体流动顺畅, 不出现胸腔积液, 即可继续灌注。一定要将针头位置固定, 否则极易因为针头位置的改变造成针头口与心腔壁贴得太近或插入心腔壁而使针头堵塞, 灌注无法进行。如出现上述情况, 要及时调整插针的位置和深浅, 待灌注顺畅后, 再将插针的位置进行固定, 防止再次出现阻塞情况。

4 外伤尸

外伤尸的灌注和一般的正常尸体不同, 由于有创口, 因此在灌注时液体会从创口溢出, 导致大量灌注液流失, 继而导致血管内灌注液体压力不够, 从而达不到灌注要求, 影响灌注效果。根据不同外伤尸创口的不同情况, 可以使用缝合、填塞及局部压迫等方法来达到防止液体外溢的目的。以下以脑外伤和心胸外伤尸体为例做重点介绍。

(1) 脑外伤尸。脑外伤尸体如果颅脑损伤的创口较小, 可以采用填塞压迫的方法来防止液体外溢。如果创口较大, 也可以先将创口填塞, 减少灌注液外溢的量, 同时用厚塑料薄膜将头部裹严, 这样即使有液体从头颅外溢, 当包裹的塑料薄膜内的液体量达到一定体积, 就具有一定的反压力, 这时液体就不会继续从头颅往外溢了。同时用铁丝把颈部上端扎紧, 然后找出股动脉, 从该动脉的远近两端分别灌注, 从而达到灌注效果。也可将尸体摆放成垂直位, 然后从颈总动脉灌注, 这样由于重力作用, 液体流到头颈部的量就会大量减少, 从而达到防止灌注液外溢的目的, 然后再单独采取头颅局部注射加浸泡的方法来达到固定效果。

(2) 心胸外伤尸。心胸外伤尸体一般损伤的部位是心脏和肺, 这类尸体的灌注一般在胸腔内部进行。首先把左侧的胸锁关节及下方的肋骨和肋软骨连接处离断, 然后把与其相连的颈部、胸部、腹部肌肉切断, 再把左侧胸腔打开。如果是心脏损伤[4], 则只要在主动脉远端进行灌注即可, 近心脏端需要扎紧, 防止液体回心后外溢。如果是肺脏损伤, 则需要在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及膈肌下方的腹主动脉分别进行灌注, 这样既可以防止液体流入肺脏而外溢, 又达到了全身灌注的目的。同时在灌注的过程中, 仔细观察胸腹腔内的脏器和血管有无液体外溢现象, 如果有, 要及时结扎或改变灌注部位。需要说明的是, 在灌注前, 不要切除破损的大血管, 以防血管弹性回缩, 增加灌注插管的难度, 因此只要将破损处结扎即可。

5 微腐败尸

某些尸体由于放置时间较久, 出现了轻度腐败现象。这样的尸体, 血管内往往有血栓, 直接灌注防腐效果不佳, 可以先在动脉内注入95%酒精或4%重铬酸钾300 ml左右, 帮助血栓溶解, 然后再注入防腐液, 最后做局部补充注射, 增强防腐效果。

6 离断的肢体及内脏

对于这种局部肢体或内脏, 不能单独采取药物浸泡的方法, 因为这样做浸泡液往往无法渗入大而厚的实质部位, 时间一长内部就容易自溶变质。因此在浸泡前一定要进行灌注, 如果效果不佳可采取局部注射。比如上、下肢的灌注, 灌注部位一般采用锁骨下动脉和髂外动脉进行, 单独的脏器可以找到营养它的大动脉进行灌注, 肺脏除从肺动脉进行灌注外, 也可以从气管进行。只有采取灌注、局部注射外加浸泡的方法, 才能真正达到固定的目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离断的肢体和内脏在浸泡的时候, 外露部位要用湿纱布或湿毛巾盖好, 防止干燥。

除了以上尸体种类外, 尸体的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及死亡原因往往都会影响灌注效果。因此, 在灌注前要综合分析尸体情况, 调整好灌注的液体量及选好灌注部位, 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灌注效果。

关键词:尸体,防腐处理,灌注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辉, 钱卫清, 李文, 等.尸体防腐处理要点评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2) :2733-2736.

[2]周雪媚, 杨德慧, 姜思朋, 等.遗体 (尸体) 防腐剂研究现状[J].解剖科学进展, 2008, 14 (4) :457-460.

[3]崔玉发.尸体防腐——动脉灌注静脉排血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0) :76.

尸体解剖 篇4

受尸源紧缺的影响, 一般只有大三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才设有尸体解剖实验内容。鉴于我室现有一些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中学生用过的尸体和使用多年准备淘汰的教学尸体, 虽然已不具备完整性, 但有些结构仍然可以用来制作游离标本。我们利用这些准备淘汰的尸体, 尝试对大一的学生开设游离标本制作的开放性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课程设计

1.1 学时安排

大一新生在系统解剖学快结束时, 安排10学时的开放性实验, 采取自愿报名原则。

1.2 实验流程

(1) 根据自愿报名的结果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分配一具尸体。 (2)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前现场了解尸体具体情况, 对于标本设计有个初步意向, 然后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同时我室向学生提供系统解剖教学录像和人体解剖操作录像, 供学生熟悉人体结构及学习解剖技能, 最后每个小组制定游离标本制作方案。 (3) 方案交由老师审核, 审核通过即可开始实验。 (4) 每次实验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记录思路、实验过程及结果, 交带教老师批改。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准备

废旧尸体5具, 手术器械20套, 相关耗材若干, 多媒体一套用于播放解剖录像, 并在实验室四周墙壁挂上相关解剖挂图, 供学生操作时参考。

2.2 课程内容

首先向学生讲解手术器械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根据学生自己制定的标本制作方案, 先在尸体上取材, 取材前一定要做到对结构比较清楚, 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 方可进行胆大心细的操作, 尽量避免破坏需保留的组织结构。取材后, 按设计方案对组织结构进行局部精细制作, 力求结构完整、暴露清晰。本次开放性实验, 共解剖尸体5具, 制作心脏及出入心脏大血管、双肺、喉及气管杈、空回肠及对应动脉弓, 食管三个狭窄及胃、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盲肠及阑尾、女性内生殖器、阴茎海绵体、各种关节等标本共计52件, 充实了教学标本和陈列标本。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反映普遍较好, 再次参与开放性实验的意愿较高。

3 实验收获

3.1 增强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本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新生3个班, 共132人, 自愿报名98人, 全程参与90人。通过参与开放性实验, 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他们在操作时非常专注, 遇到问题积极商量、探讨, 每次课后还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寻求解决办法。开放性实验结束后,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97.96%的学生愿意多参加开放性实验, 95.92%的学生认为本次实验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

3.2 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开放性实验中主动探索, 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好的标本,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 学生前期设计标本时独立思考能力和后期制作标本时的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参与实验学生的97.96%认为学到了新知识, 93.88%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 89.80%认为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88.78%认为提高了独立工作能力, 81.63%认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3 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大一的新生开设了这次游离标本制作的开放性实验, 提前让一年级新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时就有机会进行尸体解剖, 使学生对人体结构掌握得更清晰, 并初步掌握基本手术操作技能, 为以后的局部解剖学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4 改善了教学条件

学生制作得比较好的标本, 经老师改选后可用于解剖教学或充实标本陈列室, 缓解了教学标本不足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废旧尸体, 变废为宝, 减少了实验设施投入, 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

4 结束语

针对大一学生在即将完成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时候, 开设了10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 既是一个学生对该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深化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学习过程, 还是一次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有益尝试。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 使实验教学从深度上进行开放, 这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2]。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本项开放性实验设计是合理的, 适应了现阶段大学生的需求, 他们在实验中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加深了对解剖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并充实了教学标本, 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将这项开放性实验作为常规课程每年进行开设, 将使大三局部解剖课中学生解剖过的尸体物尽其用。同时, 我认为此项开放性实验应不仅仅适用于大一新生, 大二学生在学习病理解剖等课程时, 参加类似开放性实验同样能深化对解剖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韩云海, 李海岭.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9) :163-165.

尸体解剖 篇5

本次学习班为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项目, 与会代表可获得国家Ⅰ类学分10分。欢迎全国骨科同仁参加, 有意与会者请于2010年5月7日之前来信来电或E-mail报名。

邮件地址:上海市新松江路650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邮编:201620

电 话:021-63240090-3159 手机:13311915153 15021798642

上一篇:黑键启蒙教学法下一篇:初中语文三步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