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工作

2024-12-04

供血工作(共12篇)

供血工作 篇1

采供血机构档案是指采供血机构在采供血过程中, 从事宣传招募、登记体检、采血制备、检验质控、发血运输和辅助采血过程的仪器设备、污水污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是反应采供血全过程内在的质量依据, 是不可重复和替代的重要资料, 具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因此, 收好、管好、用好采供血档案对采供血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按规范化的要求统一归档。它的安全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生存和发展的。

1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特性

1.1 阶段性

各地采供血机构成立时间不同, 发展模式多样,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经历了有偿献血、团体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等几个阶段。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采供血机构基本标准和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也经历了几次修正和提高, 依据的标准不同、方法不同、耗材不同。同时各地市对无偿献血者用血奖励机制也有几次修订。使得采血机构的档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1.2 多样性

从内容上来讲, 采供血机构档案记载了采供血的全过程, 涉及到宣传动员、采集制备、检验质控、仪器设备、耗材流程等多个部门和学科, 各部门形成的资料有其独立性, 最终对确定一个单位血液安全的角度来讲又有连续性和相互确证的功能, 既有短期记录和交接单又有长期保存的检验结果, 既有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又有血液样本, 这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形成不同形式的文件资料使采供血机构档案具有多样性。

1.3 可溯性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成套性, 归根到底是为了采供血全过程工作可溯性, 不可否认现科技水平造成血液样本的漏检率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而且现在献血者年轻, 可献血时间跨度又近20~30年的时间, 保护好献血者资料尤为重要。更需要强调的是, 输血不是零风险, 按着《侵权法》举证倒置要求, 我们采供血整个流程所形成的原始资料就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这对采供血机构仍至具体工作人员起到了极具保护性的作用。从以往工作中的实际可以看出, 采供血机构档案必须具备可溯性。

2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作用

2.1 有利于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地为鼓励和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均制定了有关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采供血业务档案记录了献血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邮编、工作或家庭电话、手机、自愿献血量、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量, 这些业务档案资料对献血者有了详细的了解。目前,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使广大公民真正了解无偿献血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做好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 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保证用血安全。

2.2 采血机构业务档案是解决输血纠纷, 确保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

我国采供血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规范化过程。从1993年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实行, 到1998年的《献血法》的实施以及2000年的《血站基本标准》的出台和2005年的《血站管理办法》的颁布, 使各项采供血操作流程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国家法律法规日臻健全[1], 以及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 采供血机构的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血各方责任的重要依据。采供血机构如果在输血纠纷中确定不够成医疗事故必须提供证据。采供血机构的业务记录和原始档案记载了招募献供血者献血开始, 到血液采集制备, 检验合格发出全过程, 以及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和相应的责任人, 有利于查明事故原因, 分清事故责任人, 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依据[1]。因此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作为证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2.3 采供血机构档案对社会的服务[3]。

如遇到突发事件, 造成血源紧缺或稀有血型患者急需用血时, 从血源档案中找到合格供血者, 采取就近原则,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2.4 采供血机构档案, 是衡量采供血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环节。采供血工作档案详细记载了采供血业务工作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供血工作的成效,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管理是否有章可循、归档是否科学有序, 已经成为衡量采供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3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

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好存在的这些问题, 需要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的相互配合、沟通, 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消除或减少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不利因素, 才能有效提高采供血机构档案的质量。

3.1 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

积极向职工宣传《档案法》和《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形成涉及到各个科室, 提高职工保护好工作过程形成的资料的认识,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环节。通过对高质量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利用给单位及其本人带来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宣传, 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单位和本人的利益。因此, 对档案的重要性、完整性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从而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全过程形成的文件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依据, 是个人免责的重要依据, 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归档前的建档工作。

3.2 严格按程序交接。

各科室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 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 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 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3.3 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各科室应有明确的档案收集和整理人员,

做到日清、月结按期完成, 科室主任应是档案收集和整理的第一责任人, 是科室内部管理的重要一项工作, 对形成档案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做到档案及时, 明确转移档案的内容、时间、份数以及卷内目录。确保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完整、准确性。

3.4 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全面覆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流。采供血机构也不能例外, 它的各类信息均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以及保存, 保存形式就是档案管理。为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满足我国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求, 对采供血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成为提升现代社会中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3.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 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 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 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 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 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采血机构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科室是采血机构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 人员少、工作忙, 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 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 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 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3.6 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业务档案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采供血机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已经在采供血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提高档案信息化的运用,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为采供血机构管理和采供血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7 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是档案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长期的收集、加工、编研, 是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些都决定做档案工作应有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5]。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讲, 档案工作不仅有脑力劳动, 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 因此, 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提高档案工作的一个条件。

综上所述,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偿献血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我们也认识到了采供血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服务, 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

摘要:明确采供血机构档案在采供血机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用:①促进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②为解决输血纠纷, 确定医疗事故责任提供法定的依据。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措施:①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②严格按程序移交。③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④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⑥做好采供血机构的信息化管理。⑦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档案,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治斌.输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包头医学, 2009, 33 (1) :64.

[2]周辉.血站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健康月刊, 2010, 11 (10) :260.

[3]刘晓.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6) :791.

[4]朱政明.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EB/OL].http://www.studa.net/dangan/110802/09071746.html.

[5]伦华美, 李金伟.浅谈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EB/OL].http://www.docin.com/p-456974081.html.

供血工作 篇2

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医疗机构有序进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公安厅《关于开展进一步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的通知》(青卫法监{2011}54号)通知要求,我单位组织卫生监督人员从2011年11月2日—11月25日在全县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整治活动,我所此次整治工作小结如下:

一,打击无证行医,在所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县9个社区,3家县级医院(县医院、中医院、二医院),4家私立医院,2家综合门诊,18家个体西医诊所,4家中医诊所,10家个体牙科诊所进行了检查整顿,经检查以上医疗机构均未发现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违法行为。

二,城乡结合部及县城游医;查出一家售藏药的游医和用简单的器械给群众取“耳石”的游医,分别进行了没收非法所得并取缔,价值约1000元。

植物将为人类供血 篇3

几年前,日本警察科研所的法官山本茂在侦察一起凶杀案时,意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场未沾血的枕头竟有微弱的AB型的特征。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山本茂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又对150多种蔬菜、水果和500多种植物的种子分别进行了化验,结果他发现其中有19种植物和60种植物的种子出现了血型反应。在显现出血型的79种植物中,半数为O型,其余的为B型和AB型。山本茂通过这些研究,向世界首次宣布:“植物也有血型。”

山本茂的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植物血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表明:植物没有红色的血液,没有红细胞,但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便决定了不同的血型。植物的血型物质不仅决定着植物的血型,而且对植物本身还有其他作用。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的血型物质还具有储藏能量的作用;由于它的粘性大,似乎又担负着保护植物的任务。

最近,对植物血型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法国科学家克洛德·波亚德发现,在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离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所以具有输氧功能。因此,如果这项试验获得了成功的话,那将会出现一个惊人的奇迹——人们将能够利用植物来制造人体的血液。这种新型的植物血液,不仅不会因血型的不同而出现免疫系统的排异问题,而且也不会传染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给输血者。

供血工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以来收治了近4800名需手术患者,其中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达2500名,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达2300名。其中癌灶切除术28台、心脏搭桥术89台、剖宫产手术109台。两年份内手术患者情况在性别、年龄、贫血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面向全市群众宣传献血的重要性,积极鼓动我市群众进行献血活动。在医院方面,我院统一进行了采血人员的集体培训,加强了采血人员的正确采血及用血的理念。同时,我院将库血发放流程规范化,将采血、贮血、用血一体化,流程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较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血液紧张的发生次数及其应对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经过宣传及其培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血液紧张的次数明显低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同时,对于血液紧张的应对方式前者较后者更加灵活,处理能力较强。市民的献血比率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输血是任何药物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着抢救的成败。现今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往往出现出血的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至关重要,因此血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市民对献血活动认识的不了解及偏见限制了市民的无偿献血活动,使得血液最大的来源方式极大程度上受阻[2]。同时,临床上的血液需求不能被充分的满足,使得患者与医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由于医院对用血不规范化,往往造成临床医生对用血的不合理化。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血液紧张的恶性循环。为了缓解血液紧张,我院采取了加强供血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宣传正确的献血、用血理念及规范库血发放工作流程,建立供血工作机制等方法进行改善此类状况[3]。通过对无偿献血的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群众从无偿献血的意识误区走出来,促使得无偿献血的人数比率明显上升,从来源上增加了我院的血液库存量。对采血人员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素养,使得员工的服务意识凸显出来,提高血室服务质量,实现了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了供用血的矛盾。规范库血发放工作流程,要求血室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数据认真对其库存血液进行盘点,根据以往的用血规律和具体预约情况发放合适数量的血液[4]。通过这些方法,使得我院无偿献血的人数及其比率逐渐上升,极大限度的缓解了血液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临床医生的节约意识也逐渐增强,临床医生输血过程规范化。血室的服务意识增强后,使得血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加强,这是推动临床规范输血,保障血源紧张时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液库存量少,滥用血的状况[5]。总之,对群众的宣传,增加对无偿献血的了解,同时配合医院内采血人员的知识素养及其服务意识,临床医生用血的规范化,三者有机的结合及良好的沟通,可以大幅度降低血液紧张的发生频率,极大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蕊, 肖梦超, 齐敏佳, 等.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6) :466-468.

[2]陶红兵, 苗卫军.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顾虑因素分析及对[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5 (4) :277-279.

[3]王旭安.解析影响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J].中外健康文章:医药月刊, 2007, 4 (12) :228-230.

[4]夏琳静, 唐玉清.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00.

供血工作 篇5

打击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维护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的重大举措,**县卫生监督所充分认识到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以**县卫生监督所所长**为组长的打非领导小组。

二、加强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是卫生监督所面临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为了保障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县卫生监督所加强了一线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采取了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针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组织学习探讨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法律适用条款和工作方法等问题。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监督员掌握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要点,法律依据以及卫生部在专项行动中有关问题的答复和批复,提高了监督执法水平,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

证。

三、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9月,我县共管辖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包括二级医院*户、乡镇卫生院**户、农场卫生院*户、村卫生室**户、厂矿企业医务室1户、妇幼保健院1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户,其他医疗机构7户;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包括个体诊所44户、民营医院**户。

四、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年我们采取了全面监督检查与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了对非法行医者的行政处罚力度,并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指派专职监督员负责查办,对群众反映的大、要案,我们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反复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我们根据我县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打击无证行医、清理医疗广告、打击医院出租、承包科室、打击非法鉴别胎儿性别、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查处医疗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严格医护人员执业规则、规范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行业等治理活动。

六、查处情况

1-9月份以来,共检查医疗机构159户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 331 人次,出动监督车辆 82 辆次。发现违法经营8户,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户(其中未取得医疗机

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户,)共罚款人民币**元(**元整)。

七、为维护医疗用血安全,防治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结合实际,我所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我县境内的重点用血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医疗机构36户次,出动监督人员125人次,出动监督车辆22次。所查医疗机构未发现擅自采集、供应临床用血的行为,未发现未经检测的血液直接在临床输注的现象。临床用血的单位有县人民医院、**中心卫生院、等**家;县人民医院是我县的供血点,血液来源由**中心血站供给,保存条件基本完善,并完善相应的保存记录。

八、今后工作打算

(一)、打击非法行医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在今后将继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深入持久,同时要继续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危害的认识,自觉抵制非法行医行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净化医疗市场,规范医疗经营秩序,做好我们应尽的职责。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安全就医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查处非法行医典型案件、吊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证书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设立举报电话,接

受群众举报。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规范执业行为。

(二)、巩固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认真做好血液安全工作。一是继续加大经常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二是狠抓血液管理,构筑安全用血防线;三是加大宣传教育,继续大力推进无偿献血。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战场上的快速供血 篇6

大力研究人造血

有鉴于此,美军首先建立了先进、完善的伤员后送体系,从受伤到运送至救护所通常只需2~4小时,获得救治平均时间仅为3.6小时。同时,美军还建立了完整的血液供应体系,包括血液转运中心、血液运输中心及战备血库等,并制定了战时输血战略规划。从血液采集、保存、血液加工、供应到管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输血救治体制。然而,在战区运输血液十分困难,血液的“保鲜期”通常为4周,依照现有程序,从人为捐血到把血液送到美军最偏远的单位,最快需要21天,也就是说,必须要在7天内将其用完,否则只能丢弃。如果血液超过4周的期限,士兵出现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就会增加。为了避免使用不新鲜的血液,美军计划在战区建立移动血库,但如果遇到危机,有大量士兵受伤,即便是整支部队人员都出来捐血,也仍然不够。血源紧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人造血液有望缓解这个难题。目前,各国科学家都在大力研究人造血,除了军事需要外,世界各地医院每年用血需求的快速增加也是科学家们寻求找到血液替代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66年,美国科学家克拉克发现,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只老鼠,当他取出老鼠并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体时,老鼠竟然苏醒了。出于好奇心,克拉克有意在这类液体里放入老鼠,几小时后取出,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鼠奇迹般地复活了。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液体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别是水的20倍和3倍。克拉克从中得到启发:可以用这种液体来代替血液。 不久,化学家成功研制出人造血液,代替天然血液用于抢救病人。由于人造血液是白色的,所以人们称它为“白色血液”。 不过,这种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此后,科学家不断努力尝试研制出接近人的血液的代用品。2008年,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种人造红细胞和人体内的红细胞类似,但没有细胞核。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造血”,最快能在2年内用于救治在战场上受伤的美军士兵。他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从脐带中提取细胞,利用机器模拟骨髓造血机制,产生大量可用红血球,由此造出人造血。人造血是通过一个名为“嫁接”的过程,由取自脐带的造血细胞生成。所谓“嫁接”是指利用转基因植物或动物制造大量可用物质。一条脐带最终可以转换为大约20个单位的可用血液。在战场上,每个伤兵在治疗中平均需要6个单位的血液。采用这种技术制造的血细胞的功能与健康人体循环中的红血球无异。倘若这种人造血获得成功,将为战场伤兵治疗带来福音。世界上还有一种“人造血”——全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是一种合成液体,氧气可溶解在这种液体中。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大批量生产,纯度也可很好地控制。但全氟碳化合物携氧的容量比血红蛋白低,而且被巨噬细胞大量摄取后,会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不过,全氟碳化合物还具有一种医疗以外的作用:一些宗教信仰者受伤后拒绝输入信仰不同者的血液,连动物的红血蛋白也不接受,因此,全氟碳化合物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输“血”生路。

启动无源隔热式运血箱

在战场上能否快速地对伤员进行处理,决定着能否把染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到最低限度。美军在一些战争中实现了零伤亡,这其中,美军个人防护的加强、战场救护水平的提高的确是功不可没。那么,美军的战场救护是如何运作的呢?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就充分重视卫勤准备,不仅要在当地建立野战医院,还要在本土和欧洲扩大其所属医院的支援能力,并征用大量地方医院的床位。在海湾战争中,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的第13天,美军中央总部下辖的床位还只有450张。半年之后,床位数量就达到18530张,是最初的41.2倍。此外,海军陆战队在其急救装备中,使用了一种叫“快速凝血”的药品。这种药品经过了战场检验后证明,该药物被撒在伤口之后,能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使体内的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从而迅速凝血。在严重外伤中,使用这种药可在1~5分钟之内实现止血。另外,士兵还可以利用他们头盔上的电视摄像机,将伤员负伤部位和伤员状态等情况用图像直接传给战场急救中心。这样,远在数十千米之外的急救中心或正在赶赴现场的军医能够通过数字化通信网络提供的每一时刻的电视图像,指导战场上的互救行动,实现“电视医疗”,在医生到达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可以挽救许多按常规通信方式和救护程序因耽误时间而失去宝贵生命的士兵。从技术手段上看,美军没有专用的运血车,其野战输运血的核心设备是储运血箱和储血冷藏集装箱等。据悉,美军的标准运血箱是由一位少校发明的,从越南战争开始,它一直在武装部队血液系统中使用。该设备是一种无源隔热式运血箱,由泡沫聚苯乙烯材料和厚纸板构成,自重9磅,成本不足2美元,使之成为理想的一次性运血箱。运输冰冻血液制品时,箱内装入20~30磅干冰,可使箱内温度持续48小时保持在-40℃,血液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温环境。美军装备的血液冷藏集装箱能够用来储存大量血液。据悉,该冷藏集装箱外部尺寸符合所有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货物联运的要求,它内置一台10千瓦发电机,工作时既可以使用外接电源,也可以使用内部的发电机,单个集装箱一次最大可储存运输8000单位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从而满足战时大量血液运输和野战条件下血液储存的需要。

【责任编辑】林 京

供血工作 篇7

1在采供血工作中对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血站与普通医院的护理工作者进行比较, 她们之间既有一定的交叉性, 同时还有很强的独特性[1]。由于血液工作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血站护理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也就是为广大献血者提供更加优质、舒心的服务, 将那些无私奉献者的真心、爱心及时传递给所有需要的患者, 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 这正是所有血站护理工作者的崇高责任与伟大使命。一般的采供血护理人员大多来自于医院, 这就要求她们必须早日适应全新的角色, 并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 必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自身精湛的技术从而塑造出血站护理工作者全新的白衣天使形象。

2血站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2.1 血站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1.1 初次献血者由于缺乏献血方面的知识容易出现心理害怕、精神紧张、劳累或者空腹献血等问题, 部分献血者采血针才刚刚刺进皮肤, 他们就会呼吸加快、面无血色、汗流不止等不良反应[2]。

2.1.2 采血过程中, 如果止血钳出现松夹会导致血液外溢、留样的时候血液外溢、制备血液的时候出现血袋破裂、护理工作者没有做好无菌保护措施、采血前后没有立即对双手消毒、没有按规范对献血者的皮肤消毒, 将会造成血液污染。

2.1.3 采血前后, 由于护理工作者查对不认真而造成条形码贴错、粘贴不整齐、未按规范留血样、试管内缺少了抗凝剂、采血之后注入试管太快导致血样振荡出现溶血等问题, 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2 解决对策

2.2.1 外出采血过程中, 献血人员往往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切实搞好心理护理。向献血者认真讲解关于献血的知识, 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 努力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 获得他们的全力配合, 尽可能减少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3]。

2.2.2 在采血必须修剪好指甲, 把手洗干净, 对采血器材是不是处于有效期内进行认真检查, 采血袋内的抗凝剂是不是存在发霉浑浊等问题, 针头是不是出现了弯曲, 密封是不是合格。在采血之前应当认真询问献血者是不是吃了早餐或者高脂餐等。

2.2.3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进一步增加一针穿刺成功率, 尽量减轻献血者痛苦。拔针的时候左手轻轻压住棉球, 拔针速度必须快, 动作要轻, 让献血者几乎感觉不到, 叮嘱献血者用三个手指用力按住针眼附近的位置五分钟, 预防出现血肿的问题, 不仅能减少投诉还是让献血队伍更加稳定并进一步壮大。

2.2.4 护理人员在采血前后必须仔细核对试管条形码, 准确地将血液顺着试管壁慢慢注入到试管里面。使得血液与抗凝剂能够混合均匀, 预先血液凝固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3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第一, 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采供血护士不仅需要确保献血者的健康, 同时还应确保受血者的安全。第二,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护理人员务必强化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讲座, 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第三, 提高心理素质。血站的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献血者, 不仅要有非常精湛、过硬的技术, 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摘要:血站的护理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特殊性, 这项护理服务的对象并非患者, 而是那些无偿献血的健康人以及“血液”本身。能不能让献血者与受血者皆大欢喜, 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非常关键。所以, 必须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在采血、存放、发放血液等各项工作过程, 进一步提升她们的操作技能水平, 严禁出现差错事故, 这一点也非常关键。

关键词:血站,采供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编委会.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83.

[2]陈世孝.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及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2 (6) :350.

供血工作 篇8

1 做法与效果

1.1 调整采供血机构设置, 实现机构运行机制一体化。

针对采供血机构设置及业务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江苏省卫生厅于2004年初决定调整全省采供血机构的设置, 撤销基层血站和县级中心血库 (县级医院内设中心血库) , 在有条件的县 (市) 设置市中心血站的县 (市) 分站, 其余均设置采供血点。按照这一要求, 结合淮安市实际, 撤销了原5个县级中心血库, 改建成5个采供血点, 在市中心血站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采供血业务;另一方面,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善待基层的精神, 在组建采供血点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原中心血库的人、财、物资源。这不仅避免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而且有力地保证了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机构设置调整几年来, 从未发生因医疗机构私采乱用血液而导致的血液不良事件或医疗缺陷。

1.2 实施综合目标管理, 实现采供血机构管理规范化。

为不断提升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 规范工作行为, 全市采供血系统全面实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中心血站与各科室及各采供血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每月 (季) 由中心的考核组进行综合考核, 根据考核成绩确定绩效工资。通过强化责任, 大大增强了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的活力, 激发了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 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加强对各采供血点增收节支的自觉性, 实行中心与分支机构两级核算, 采供血点负责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健全约束机制, 降低运营成本, 中心及各采供血点业务费用2007年比2006年减少了40.22%, 实现了业务工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1.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采供血业务操作标准化。

血液质量是采供血机构的生命, 加强采供血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从2000年起, 我们在采供血系统中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首先,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结合采供血工作实际, 编制了血液质控ISO9001程序文件, 形成了以采供血全过程控制为主线的质量管理体系, 使全系统采供血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其次, 在卫生部“一个办法, 两个规范”颁布施行后, 我们对原有的质量体系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注重将行业规范与自身管理要求相结合, 把“一个办法, 两个规范”的原则精神与正在运行的质量体系相融合, 全面修订体系文件, 在总的体系框架内, 建立了若干质量管理子系统, 对实验室质控、献血服务、库存管理、血液制备、发放与运输等程序进行补充完善。第三, 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文件的贯彻落实, 为避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采供血行政业务实际工作“两不靠”、“两张皮”, 中心成立考评组, 每日对采供血工作流程进行巡查, 每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跟踪验证, 将质量体系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 确保质量体系持续运行的充分和有效。2007年, 全系统共抽查154批次全血质量、对关键控制点和采血现场考核83批次、全血成份血抽验60批次、检测用试剂验收66批次、关键设备抽检800台次、原辅材料验收32批次、工艺卫生检查64批次, 均未发现不合格事项。中心共检测血液标本4万份, 未发生1例误检漏检事项。

1.4 创建国家认可实验室, 实现质控与检测中心化。

根据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中心实现室标准》, 我们立足实际, 查找差距, 加大投入, 加快建设。在硬件上, 合理调整实验室分区布局, 设置了独立的标本处理室, 添置了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 全面实现了血液检验自动化。在软件上,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将质量管理工作覆盖检测过程的前、中、后各个环节。通过不间断的持续改进, 中心实验室工作规范化程度和检测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一次性通过了国家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 近期还将引进使用符合ISO/IEC 17025:2005要求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与控制系统 (ITSWELL) ”, 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规范检测行为, 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检测质量。

1.5 拓宽宣传引导覆盖面, 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热情的最大化。

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平面媒体, 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二是精心设计建立了采供血网站, 利用现代传媒, 图文并茂地宣传无偿献血法律法规, 传递无偿献血资讯;三是利用献血者俱乐部开办无偿献血论坛, 扩大无偿献血的相互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四是定期出版刊物《淮安献血》, 介绍无偿献血的生理卫生、健康保健知识, 开展医疗卫生科普教育;五是编印各类宣传画册、宣传资料, 不定期地对寻求咨询和献血的人员进行现场赠阅;六是制作宣传展牌、音像资料, 通过采血车利用城乡基层服务献血的时机扩大宣传;七是利用街头的“爱心献血屋”, 对前来参观、咨询的社会人士进行现场宣传教育;八是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大中专学生、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等献血主力军作用, 树立社会榜样;九是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 开展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己”的宣传, 吸引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公民无偿献血;十是在“世界献血者日”组织大型广场义诊咨询, 通过各级领导自觉主动地参加无偿献血, 营造更加浓厚的“损献热血、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通过努力, 全市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连续数年稳定在100%, 机采血小板的无偿捐献率也达到100%。

2 几点思考

2.1 切实加强分支机构建设管理, 理顺中心与分支机构的工作关系。

采供血机构设置的调整, 是顺应加强血液管理的大趋势, 是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所必须。实践证明, 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但是, 由于历史、体制及业务管理特殊等原因, 机构的调整和整合是在各方面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形下进行的。采供血新体系在管理运行上, 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困难, 如对分支机构的业务用房、设施配备、人力资源、业务考核、薪酬待遇等, 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通过多方努力, 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的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心——采供血点”机构——管理一体化模式, 从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血液安全夯实基础。

2.2 要不断加快采供血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事业要发展, 管理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为此, 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学历教育、网络学习、派出进修、到上级业务机构挂职跟班等在职培训, 进一步改善采供血机构业务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择优选拔潜人才并着力加以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既能适应采供血工作需要, 又能为采供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人才群体, 促进采供血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2.3 要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血液质量得到了保证, 采供血机构的运行管理也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设计上的严谨性, 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出现了畏难和抵触情绪。为此, 要进一步完善体系, 切实解决“文件”与“操作”不相适应、“愿望”与“实际”不能呼应的问题;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依从性, 提高内审质量, 尤其是要加强对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纠正措施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更加注重对管理效果的评价, 真正了解和掌握整个体系运行的实际状况, 努力提高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真正做到“体系完善适宜、运行标准规范、工作细致扎实”。

2.4 要强化与医疗机构的协作, 充分发挥血液工作对临床医疗的保障作用。

由于血液资源的稀缺性, 更凸显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采供血工作, 一方面要保证临床医疗中常规用血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为解决一些临床特殊问题发挥作用。采供血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医疗机构沟通联系, 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针对临床医疗中的实际需要, 加强科学研究, 引进适宜技术, 把服务内容进一步向临床延伸,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开展这些工作, 充分体现了医学科学大协作的精神, 提高了采供血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展示采供血队伍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郑旗林.狠抓血站内涵与外延建设, 加快实现输血事业现代化步代[J].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2000;2 (2) :6.

[2]刘辉, 等.血站建立ISO900质量体系的几点体会和注意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 2005;20.

[3]齐文革, 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2.

脑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检查临床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200例,分为老年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65±5)岁。中年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45±5)岁。其中老年组:眩晕、耳鸣、呕吐39例,行走不稳、听力下降30例,共济失调、口角麻木31例,68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中年组:眩晕、耳鸣52例,闭目难立征阳性28例,行走不稳、听力下降30例,35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超声检测方法

1.2.1 TCD检测:

采用德国DWL-0775型TCD仪,探入频率2.0~4.0 MHz。方法: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通过颞窗及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分值流过(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PI)。

1.2.2 颈部血管及超检测(CDFI),采用德国西门子seguoia-512型。

方法:患者头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检测指示标包括:(1)血管内径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2)血流参数包括:VS、VD、M、PL、RI主要计算颈部血管狭窄为主要检测目标。

1.3 判定标准

1.3.1正常:

ICA PSV<125 cm/s;ICA/CCA PSV率<2;ICA EDV<40 cm/s;斑块无。<50%:ICA PSV<125 cm/s;ICA/CCA PSV率<2;ICA EDV<40 cm/s;斑块<50%管腔狭窄。50%~69%:ICA PSV 125~230 cm/s;ICA/CCA PSV率为2.0~4.0;ICA EDV 40~100 cm/s;斑块≥50%管腔狭窄。70%至接近闭塞:ICA PSV>230 cm/s;ICA/CCA PSV率>4;ICA EDV>100 cm/s;斑块≥50%管腔狭窄。接近闭塞:ICA PSV低或测不到;ICA/CCA PSV率不确定;ICA EDV不确定;斑块显著,有管腔。闭塞:ICA PSV测不到;ICA/CCA PSV率无;ICA EDV无;斑块显著,无管腔。

1.3.2 颈部血管B超:

颈总动脉IMT>1.0 cm,分叉处IMT:1.2 mm为增厚,IMF>1.3 mm并明显突出内膜为斑块形成,根据硬化斑块起源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将其分为:(1)较均匀的低回声斑块;(2)强回声或伴钙化斑块;(3)回声强弱不均的混合性斑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二项分布的两样本率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CD结果

老年组患者在100例中,检测出67例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为32例(占47.76%)中度狭窄为22例(占32.84%),重度狭窄为13例(占19.40%)。中年组在100例当中检测出31例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为21例(占67.74%),中度狭窄8例(占25.81%),重度狭窄为2例(占6.45%),通过上述检测结果老年组血管狭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

2.2 CDFI检测结果

老年组患者在100例中,检测出62例血管斑块形成,其中低回声斑块28例(占28%),强回声及钙化斑块23例(占23%),回声强弱的混合性斑块11例(占11%)。中年组检测30例血管斑块,其中检测低回声斑块13例(占13%),强回声及钙化斑块9例(占9%),回声强弱的混合斑块8例(占8%),老年组检测出斑块病例多于中年组,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近年来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达到高峰。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原因[1]。因此,对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及脑部动脉的血管筛查,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僵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脑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可能为动脉中层钙化,主要为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供血不足发病机制与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出现缺血症状使血管痉挛造成血流旋涡刺激血管而使血液成份血流动力子的改变有关。

CDFI对斑块的形学检测可分为低回声斑块、强回声及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通常以低回声斑块为主[2]。特别是混合性斑块易导致颅内动脉栓塞的重要栓子来源,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斑块检出的62例老年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老年组的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斑块检出率证实随年龄增高而升高(P<0.01)。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间接反映颅内动脉硬化程度,同时血压血脂的升高均可导致斑块脱落的重要危险因素。

TCD的检测通过血流速度增快的绝对值,比较不同动脉向流速度之间的差异及频谱形态改变可以诊断检出动脉的狭窄或闭塞[3,4]。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其中67例患者以中度狭窄为主。早期TCD的检测结果可以正常,但随疾病的发展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壁长期也受到血流的作用改变,可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和中层血管平滑肌增生伴纤维化,使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管狭窄,经上述证实老年组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P<0.01)。

综上所述,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检测,特别是颅内外病变的分析,是目前国内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采用CDFI和TCD结合方法是实施相关课题研究的可靠、经济、简便,可重复性、安全的手段,特别是针对脑血管的结构、血流动力变化的动态包检测与监测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通过对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检查分析。方法 将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根据发病率年龄,分为老年组及中年组,探讨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结果.TCD检出老年组100例当中67例血管狭窄,中年组100例检出31例血管狭窄,证实老年组狭窄程度高于中年组(P<0.01);CDFT检出老年组100例中62例血管斑块形成,中年组100例中检出30例,证实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脑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60岁后达到高峰。

关键词:脑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检查,老年

参考文献

[1]Honish C,Sadanand V,Fladeland D,et al.The reliability of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of carotid stenosis compared to MRA and DSA.Can J Neurol Sci,2005,32:465-471.

[2]华扬.实用颈动脉与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庄丽,由延顺.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9):400-401.

供血工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7例患者中男18例, 女9例, 年龄38岁~65岁, 疗程最短3 d, 最长20 d。

1.2 治疗方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注射液40 mg加0.9%盐水100 ml、舒血宁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3 疗效标准

痊愈: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好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旋转消失, 耳鸣、听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较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22例, 痊愈率81.5%;好转5例, 好转率18.5%;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摆脱风险 保证现金流供血 篇11

有这样两种企业,一种是资产负债率很高,但却在正常地运转着,而且活得有滋有味;一种是资产负债率很低,有形和无形的资产数量相当可观,却不能运转。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终都归结为现金存量的枯竭。对于现金流的控制是灵魂资本的关键。

汪醒生的恶梦

2006年底时,汪醒生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他的员工交代,当年年终奖肯定是发不出来了。刚刚看完财务送上来的报表,没有任何赢利的迹象!“没钱可发呀”,汪醒生一脸的无奈。

以往每到岁末年终都是要发年终奖的。虽然不多,平均下来每个人也就2000元左右,但是对于东莞这家纺织厂的工人们来说,却是一笔为数不小的钱。最为重要的是,在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之后,这笔奖金是他们莫大的安慰,也是他们最大的盼头。正因為如此,汪醒生的员工队伍才比其他厂稳定。他不想为了一点年终奖而让自己多年来在职工中形成的“仁义”形象受到破坏。

汪醒生很清楚,今年他们厂的200多个工人比以往任何年份都要忙碌,因为今年接了沃尔玛的一个数目不小的单子,为此大伙可没少加班加点。

汪醒生的厂在业内属于中等规模。漂亮地做了几张国内订单,口碑在业内不错。去年夏天,汪醒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沃尔玛的采购商,为沃尔玛采购袜子,想过来考察一下。那天晚上,汪醒生兴奋得一宿没睡着觉:乖乖,这桩买卖如果能成,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事啊!成为超级巨头沃尔玛的供货商,那是多少企业的梦想呀?为此,他们削尖了脑袋都要去钻营。沃尔玛可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其在全世界有多少家分店,一旦成为它的供应商,那业务量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如果大家知道你是沃尔玛的供货商,看你的眼光绝对都不一样,以后再做其他国外商家的生意就简单多了。

兴奋之余,汪醒生不免生出几许担心,沃尔玛对供货商准入之严格他是早有耳闻,能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他心里没底。

不过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汪醒生豁出去了。“赚钱不赚钱,摊摊要摆圆。”先把厂子搞得像样点,首先要给别人一个好印象。第二天一上班,汪醒生就指挥下属把厂房的通风、防火设备、职工食堂的设备都重新清扫收拾一番,买来些花草树木往厂区一种,再把厂子从里到外大大小小的角落都清理了一番,花了10来万元,厂里马上就面貌一新。

一周后,沃尔玛的中间供货商如约而至。那检查让汪醒生感觉真的是吹毛求疵:车间是否干净、工作环境是否人性化、有没有用童工,员工的福利完不完善、工人的作息时间是否严格控制在8小时以内等,都调查了个底朝天,提了一大堆问题,挑了一大堆毛病,要求汪醒生整改,否则就不可能成为沃尔玛的供货商。汪醒生只得频频点头称是。

接下来进入正题。到底是沃尔玛的供货商,阵势真是不一样,开口就是30多万打棉袜订单。30万打可是汗醒生一年产能的30%!其时的汪醒生正对国内市场打得头破血流的竞争忧心忡忡,如果能搞定这么一个大单,无异于天上掉下馅饼。而且,只要按沃尔玛的要求做了第一单,大家有了信任,以后订单还会源源不断。

接下来,汪醒生按照沃尔玛的规定,进一步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同时制作样品送检,仅样品就反复了好几次才通过。等到对方提的所有要求都达到了,双方开始进行价格谈判,此时的汪醒生已经被折磨得没有了一点锐气。

价格谈判的过程,现在想起来,汪醒生还有种身上被割肉的感觉,沃尔玛那边要求这批袜子要用杜邦公司的莱卡和韩国的棉纱来做,这些都是目前世界最好的袜子生产原料。按照汪醒生的想法,用这些原料加上生产成本再保证15%左右的毛利率,每双袜子的报价应该最少在3.5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0.4美元,1打袜子就应该是5美元。汪醒生对这个价格很有信心,他认为这个价格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合理的。

然而,采购商那边当即就否定了。“不行,这个价格有点高,我们对六七家同样的企业做了调查,同等产品的报价都比你们低。”

汪醒生心里一沉,不会吧,还有比我报得低的?原材料的价格是透明的,15%的毛利率是这个行业多年的老规矩,自己的这个价格可是一点水分都没有。汪醒生解释了半天,对方丝毫不为所动,双方的话语都闪烁着刀光剑影。谈判无果而终。

看着对方绝尘而去,汪醒生心里像猫抓似的难受。沃尔玛正在接触的另几家企业是汪醒生的老对头,正与汪醒生打得难解难分。看来,对方对市场行情非常了解。

翻来覆去想了几天,沃尔玛那边也没有什么动静,汪醒生终于坐不住了,他一狠心,将价格降到了3.2元一双,这可是他能承受的极限价位,按这个价格他的毛利只有7%左右,搞得不好,算计不精,就要亏本。他决定低于这个价位就绝对不做。

可是对方仍然不接招。眼看第二轮谈判又要告吹,汪醒生咬牙切齿地丢下一句话,“那你们报个价!”“3元。”对方慢悠悠地说出来,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汪醒生只好又回去算账:对方每年输出袜子30万打甚至是更多,我拿到的订单多了,做的量大,在原材料商面前也说得起话,到时也可以压压材料商,让他们让点价,这利润也就出来了。再说,成为沃尔玛的供货商,那是多大的广告效应呀,自己的袜子就可以借着沃尔玛的东风成为名牌……关键是大家都谈了这么几轮了,为此汪醒生已经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放手不做了,那么前期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算来算去,汪醒生终于屈服了。然而等年终报表出来时,汪醒生却发现,厂里单子倒是做得多了不少,工人们也比以往任何年份都更忙,自己也没少费精力,可财务报表却亮起了红灯,完全就是亏本赚吆喝。汪醒生傻眼了。

保证现金流供血

其实,现金流中断只是一个表象,其深层原因可以一层一层地剥下去,一直追溯到诸如核心竞争力、营销水平等。因此,解决断流应该是从根本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其主要的问题在两个方面:

一是“损益平衡点通病”。这是投资者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是,在资金使用上,只计划到把产品制造出来推向市场的那个时间“点”为止。其潜意识中顽固地认为,只要到了那个“点”,资金就会回流,销售收入就会源源不断。

而事实是无情的,投资的进程一旦到了计划中的那个“点”,销售收入往往不会按自然产生。这时,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补充,运转所需要的现金流就要中断了。

二是管理失控。主要原因是,有的是摊子铺大了,战线拉长了,控制能力失去了,管理手段跟不上了,出现了无处不在的现金滴、漏、跑、冒。有的是“定单危机”,就像汪醒生碰到的一样。定单这个东西,不怕小就怕大。大了往往就会出事,因为大额定单全部兑现的可能性小,运作周期长,隐含的意外因素多。接下了大额定单,企业往往集中资金开足马力生产,可是一旦在交货、结算等环节出了故障,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危机就会接踵而至。还有就是“两头挤压”,一头是采购方面全部现金预付,另一头是赊销销售。现金受到两个终端的拉扯,随时都有断流的危险。

在确保现金流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的压缩,正泰终端电器公司可谓是动足了脑筋。

2004年初售价1.2万-1.3万元/吨的矽钢片,10月份涨到了2万元/吨;11月份涨到了2.7万-2.8万元/吨;2005年初涨到了4.2万-4.3万元/吨。仅一年时间涨幅超过200%。

与此同时,浙江大范围电荒,很多地方已开始执行生产企业的“开三停四”的供电计划。霎时间将很多低压电器生产厂置于水与火的煎熬中,很多企业产品尚未销售,亏损便已成定局,更多的则是采取提高售价,向市场转移成本,以求暂避劫难。

正泰却逆市飚扬,质量不仅没有因为压力而缩水,而且价格保持着足够的竞争力,“这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产业集中的机遇,我们必须做到利润和份额的同步增长。挺过去,正泰就可以迈进行业第一!”要挺过去就要确保现金流的充足,而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又对现金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证价格不增长,以确保竞争力,还要应对成本的增加,对管理的要求就更加严峻。

正泰所在的温州柳市虽然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市镇,但是由于浙江省整体闹电荒,加之上万家的电器厂如同发豆芽一样地挤在这个小镇中,电力供应的矛盾非常严峻,而这时人机交互式生产在保障定单的交付方面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同时,低压电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影响。“毕竟设备又不会像员工那样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虽然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但是设备购置费是一笔最大的投入,终端车间的4条自动生产线,一条要500多万元人民币,设备的逐年折旧肯定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越是复杂的设备,维修成本也越高。目前终端车间的自动线每年的维修费也要几十万元。一条自动线一般能够替代五六十个工人,按目前正泰的工资水平计算,这些工人一年的工资才只有10多万元。”用人工还是机器,正泰的角度就是看成本、看现金储备量。

“人要比机械更灵活。比如在组装时,一个零件如果稍微有一点变形,人会自动调整一下方向把它安装上,但自动线就不行,会马上就淘汰掉,这样无形增加了采购质量和成本,同时生产的材料消耗也随之上升。”正泰生产采购中心总经理邓华祥说,这也是正泰上下的共识。在整个正泰工业园,只有12条全自动生产线,手工仍占70%以上,目前终端公司的装配仍是由手工完成。

在正泰终端电器公司的第一间生产车间,通道右边是真正的手工生产线,一排排望不到头的工作台,没有我们惯常所见的传送带。年轻的女工将工件拼装好后,就会用一根普通的橡皮筋轻轻捆起,放到一边,隔一段时间由搬运工送到下一个工序。几千个工作台上同时传来“咔咔”的工件碰撞声,显得热烈而忙碌。

另一边是4条纯粹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件由机器手传到下一个工序,长长的生产线上只有两个工人走来走去,来回巡视。除了拼装和包装工序外,中间的几个工序已經都由机器完成。

正是采用了这种混合式生产单元,不仅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效率,而且生产线更具有弹性,在处理多品种多规格定单时优势更加明显。这里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型断路器生产中心,目前日产量可以达到24万台。

“不要迷信自动化。”在对人力的应用上,正泰仔细研究生产线分解与劳动力要素配置的关系,根据每一道工序对生产速度的要求,对上游的工序进行重新整合。

邓华祥说,“定单小的用自动线做效率反而低,特别是一些有客户附加要求比较特殊的产品,我们需要在生产线中间加工序,如果是自动线就无法加工序。”

正泰对处理不同型号定单的生产方式别出心裁,由于定单的多样性,必然使固定的自动流水线生产变得困难,并且不经济,而采用人机混合的方式就可以合理调度这种变动。

另外,对于一些自动流水线生产效率并不高的工序,也从整条生产线上抽离出来,采用密集劳力的方式单独进行加工,这样改进后,发现效率提高很多。正泰对生产成本的敏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精确计算生产线上的某些环节是否适用引进自动线,这似乎不能被简单指责为拒绝技术升级的保守。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举措,不仅体现在对生产线的生产要素分解、组合与替代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对生产损耗的控制上。

“机器对标准的要求较高,而人就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正泰将原材料进行分级处理,充分利用人力和机器的不同特点实现原料的最大利用。

在对纯粹人工操作的生产线上,一道工序和另一道工序之间的搬运时间都被精确测量,直至整体效率达到最佳。对于工序的设计,也是秉持最佳效率原则,经过试验,一个人负责的工序越少,速度才能更快,就将工序进一步细分,更密集地使用人力,从而使正泰的流水线保证了对大量定单的处理能力。

正泰的人机混合确保了产品更具备竞争力的同时,也确保了现金流的稳定。从中不难看出,如果知道了现金流断流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投资计划要以财务实力为基础。量力而行,不要留缺口,不要过度举债,不要追究高起点大规模,不要幻想有奇迹出现,不要讲排场搞形式主义,不要听信诸如“飞速”、“超越”之类豪言壮语的蛊惑,不要把计划建立在可能性和某些承诺的基础之上。

供血工作 篇12

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以下简称《献血法》) , 从此, 输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然而, 在输血事业日益加快并有了全面发展的今天, 医疗急救供血工作仍举步艰难, 既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又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如何面对新的形势, 迎接新的挑战, 笔者就此提出了如下思考与见解。

1 输血事业蓬勃发展, 取得辉煌成就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 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经过了无数输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的, 旧中国的输血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建国以后, 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输血事业进入重要发展时期, 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了采供血机构, 血源开始实施统一管理。其后至70年代, 全国已有许多城市建立血站, 并实施统一采供血工作, 这一时期, 输血基础技术建设取得良好进展。1978年国务院242号文件, 批转卫生部《关于加强输血工作的请示报告》后, 输血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 全国大中城市已普遍建立血站, 公民义务献血引向深入, 无偿献血逐步发展。自从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公布实施以来, 输血事业突飞猛进, 输血管理与技术迅速得到加强;临床急救用血与战备贮血得到有效缓解;安全、快速、有效的输血得到全面落实、输血传播疾病问题得到有力控制;无偿献血工作生机勃勃, 呈现良好局势。

2 医疗急救供血势头良好, 但喜忧掺半

无偿献血工作虽然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但是全国血库告急现象年年不断, 究其原因来看, 还是由于我国输血事业基础薄弱, 工作起步较晚, 许多配套工作严重滞后, 这对快速推行无偿献血制度, 无疑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

2.1 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作滞后, 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普及缓慢。

公民对献血的思想认识不足, 要转变观念十分困难。从国际上看, 凡在无偿献血方面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 很重要的一条, 即基础宣传教育工作扎实, 措施得力。比如在日本, 政府对献血的基础教育工作有具体措施, 在制订小学教育大纲时, 将献血知识和血液知识列入教学内容, 父母献血还会带上孩子到现场观看等等。由于一代一代地接受宣传教育,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民对献血已毫无疑惧, 形成了“献血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国目前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作, 尚存在较大差距, 各地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大多数采取自编自印宣传资料, 部分通过大众媒体开展献血宣传, 但由于人力不足或难以承受高额的宣传费用等, 不得不把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 当成一种临时活动来开展。在对其宣传的形式、内容、时间以及篇幅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 公民对献血宣传也只是偶见偶闻, 见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状况, 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

2.2 献血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履行职责缺乏力度。

《献血法》的第三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 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但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规范的献血组织或保障机构, 即便设立了组织或机构, 也大多流于形式, 既无办公室也无专职负责人。《献血法》实施以来, 不少地方, 献血的组织、宣传、发动等管理职能, 几乎都由采供血机构代为行使, 这不利于无偿献血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2.3 公民对献血的认识和参与意识亟待加强。

2011年数据显示, 中国人口献血率为8.7‰, 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更低于高收入国家的45.4‰。由于存在某些误解, 对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持抵触情绪的现象并不少见, 还有的公民只讲权力, 不讲义务。如在实际献血工作中, 经常还会遇到“这是个人自愿, 单位不便勉强”, “献血是自愿, 献与不献是我的权力”等等。由于个人的觉悟与认识等问题, 对献血氛围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4 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血源组织及临床急救供血难以保障。

我国《献血法》的第6条, 是关于动员、组织献血工作的规定, 《献血法释义》作出了明确解释:各级政府组织均负有动员与组织本单位或居住区的公民参加献血的责任, 以此来保证《献血法》的顺利实施。然而许多地区和城市尚处于一种自由状态, 献血与否对单位甚至个人毫无任何影响, 使得献血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局面, 导致临床急救供血时常常险象环生。2011年12月某媒体报道血库告急时提到“血库告急年年喊, 今年更严重。”这种现象在全国如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地, 一次次发生。据统计, 湖南省2011年采血量为150吨, 用血缺口达50吨。由此看来, 无偿献血组织与临床急救供血计划的落实, 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2.5 献血观念落后, 高额补贴盛行。

《献血法》对献血后的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是指少量、必要的误餐、交通费。往往在执行时, 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 却把这种适当补贴, 变成了大量所谓的“营养补贴”。这不仅违背了《献血法》的本意, 给献血公民造成了误导, 而且对那些事先存有疑虑的献血者在无形中造成更多的心理障碍, 对非献血人员也带来一定潜在的负面影响。

2.6 不按《献血法》要求积极带头献血, 以高额报酬雇请外人顶替机关或单位献血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无偿献血工作秩序, 而且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给血液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3 强化措施, 确保医疗急救供血

国家依法实施输血管理, 这是确保医疗急救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 它对输血事业的发展, 控制经血传播疾病,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因此, 笔者认为, 针对当前输血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必要措施, 已势在必行。

3.1 加大贯彻实施《献血法》的力度, 把无偿献血工作引向深入。

一是加大《献血法》的宣传力度, 笔者认为我国献血率低, 一个重要原因, 是公民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有偿献血的阶段, 甚至在《献血法》出台13周年后, 仍有不少上层人士和基层民众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了解认识不清。调查显示, 2011年度上海一项“不献血十大原因”统计, “担心血液被牟利”排名第二, 这充分说明《献血法》的宣传远远不够。二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 重视无偿献血工作, 把公民无偿献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

3.2 加强组织保障建设, 强化政府工作职能。

全国各地应不断完善和强化无偿献血组织保障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与采供血业务机构应各司其职。

3.3 为确保医疗急救供血,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订必要的约束机制。

在提倡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同时, 应积极推行公民既享有用血权力又应承担献血义务。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 确保公民用血权力与献血义务的对等。

3.4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据2006年洛阳市中心血站牵头云南等8省参加的临床无效输血研究项目报告显示, 当前临床输血中存在不合理和无效输血现象较为普遍。因此,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防止不合理和无效输血, 同样是确保医疗急救供血的重要措施。

3.5采取坚决措施, 打击非法组织和变相卖血行为。

依法实行公民无偿献血制度, 禁止血液买卖, 才能杜绝经血传播疾病, 确保用血安全。为确保《献血法》有效实施, 政府应采取强硬措施, 对违背输血“三统一”规定的, 予以坚决制止, 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非法组织变相卖血、借医疗急救为名, 不按规定采取用血安全措施而非法采集血液的单位和个人, 应按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3.6 政府应建立持之以恒的献血宣传教育体系, 确保无偿献血工作深入持久进行。

上一篇:新课程学生思想道德下一篇:有机化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