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档案

2024-07-16

采供血档案(精选6篇)

采供血档案 篇1

采供血机构档案是指采供血机构在采供血过程中, 从事宣传招募、登记体检、采血制备、检验质控、发血运输和辅助采血过程的仪器设备、污水污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是反应采供血全过程内在的质量依据, 是不可重复和替代的重要资料, 具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因此, 收好、管好、用好采供血档案对采供血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按规范化的要求统一归档。它的安全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生存和发展的。

1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特性

1.1 阶段性

各地采供血机构成立时间不同, 发展模式多样,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经历了有偿献血、团体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等几个阶段。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采供血机构基本标准和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也经历了几次修正和提高, 依据的标准不同、方法不同、耗材不同。同时各地市对无偿献血者用血奖励机制也有几次修订。使得采血机构的档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1.2 多样性

从内容上来讲, 采供血机构档案记载了采供血的全过程, 涉及到宣传动员、采集制备、检验质控、仪器设备、耗材流程等多个部门和学科, 各部门形成的资料有其独立性, 最终对确定一个单位血液安全的角度来讲又有连续性和相互确证的功能, 既有短期记录和交接单又有长期保存的检验结果, 既有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又有血液样本, 这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形成不同形式的文件资料使采供血机构档案具有多样性。

1.3 可溯性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成套性, 归根到底是为了采供血全过程工作可溯性, 不可否认现科技水平造成血液样本的漏检率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而且现在献血者年轻, 可献血时间跨度又近20~30年的时间, 保护好献血者资料尤为重要。更需要强调的是, 输血不是零风险, 按着《侵权法》举证倒置要求, 我们采供血整个流程所形成的原始资料就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这对采供血机构仍至具体工作人员起到了极具保护性的作用。从以往工作中的实际可以看出, 采供血机构档案必须具备可溯性。

2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作用

2.1 有利于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地为鼓励和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均制定了有关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采供血业务档案记录了献血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邮编、工作或家庭电话、手机、自愿献血量、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量, 这些业务档案资料对献血者有了详细的了解。目前,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使广大公民真正了解无偿献血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做好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 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保证用血安全。

2.2 采血机构业务档案是解决输血纠纷, 确保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

我国采供血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规范化过程。从1993年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实行, 到1998年的《献血法》的实施以及2000年的《血站基本标准》的出台和2005年的《血站管理办法》的颁布, 使各项采供血操作流程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国家法律法规日臻健全[1], 以及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 采供血机构的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血各方责任的重要依据。采供血机构如果在输血纠纷中确定不够成医疗事故必须提供证据。采供血机构的业务记录和原始档案记载了招募献供血者献血开始, 到血液采集制备, 检验合格发出全过程, 以及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和相应的责任人, 有利于查明事故原因, 分清事故责任人, 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依据[1]。因此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作为证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2.3 采供血机构档案对社会的服务[3]。

如遇到突发事件, 造成血源紧缺或稀有血型患者急需用血时, 从血源档案中找到合格供血者, 采取就近原则,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2.4 采供血机构档案, 是衡量采供血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环节。采供血工作档案详细记载了采供血业务工作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供血工作的成效,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管理是否有章可循、归档是否科学有序, 已经成为衡量采供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3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

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好存在的这些问题, 需要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的相互配合、沟通, 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消除或减少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不利因素, 才能有效提高采供血机构档案的质量。

3.1 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

积极向职工宣传《档案法》和《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形成涉及到各个科室, 提高职工保护好工作过程形成的资料的认识,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环节。通过对高质量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利用给单位及其本人带来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宣传, 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单位和本人的利益。因此, 对档案的重要性、完整性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从而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全过程形成的文件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依据, 是个人免责的重要依据, 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归档前的建档工作。

3.2 严格按程序交接。

各科室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 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 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 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3.3 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各科室应有明确的档案收集和整理人员,

做到日清、月结按期完成, 科室主任应是档案收集和整理的第一责任人, 是科室内部管理的重要一项工作, 对形成档案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做到档案及时, 明确转移档案的内容、时间、份数以及卷内目录。确保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完整、准确性。

3.4 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全面覆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流。采供血机构也不能例外, 它的各类信息均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以及保存, 保存形式就是档案管理。为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满足我国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求, 对采供血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成为提升现代社会中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3.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 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 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 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 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 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采血机构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科室是采血机构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 人员少、工作忙, 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 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 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 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3.6 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业务档案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采供血机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已经在采供血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提高档案信息化的运用,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为采供血机构管理和采供血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7 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是档案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长期的收集、加工、编研, 是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些都决定做档案工作应有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5]。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讲, 档案工作不仅有脑力劳动, 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 因此, 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提高档案工作的一个条件。

综上所述,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偿献血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我们也认识到了采供血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服务, 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

摘要:明确采供血机构档案在采供血机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用:①促进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②为解决输血纠纷, 确定医疗事故责任提供法定的依据。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措施:①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②严格按程序移交。③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④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⑥做好采供血机构的信息化管理。⑦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档案,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治斌.输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包头医学, 2009, 33 (1) :64.

[2]周辉.血站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健康月刊, 2010, 11 (10) :260.

[3]刘晓.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6) :791.

[4]朱政明.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EB/OL].http://www.studa.net/dangan/110802/09071746.html.

[5]伦华美, 李金伟.浅谈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EB/OL].http://www.docin.com/p-456974081.html.

采供血档案 篇2

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卫生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卫监督发„2009‟29号)(以下简称《规定》)后,各地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机制,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个别地区工作发展不平衡,非法行医现象依然存在,非法采供血出现了抬头迹象,为此,国务院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研究有效治理措施。为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防止反弹,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职责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对社会的危害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要按照《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继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高压态势。要依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治本措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二、完善落实制度,加强衔接配合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落实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通报、联席会议、重大案件联合查办等相关制度,借鉴江苏、浙江等省打击非法行医黑名单制度。要加强在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中的衔接配合,定期通报打击工作相关信息。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药监、计生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有效压缩非法行医违法犯罪活动的生存空间。地方公安机关要协助卫生部门对涉嫌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有关人员进行身份核实,作到快捷、准确地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大查处力度,规范案件移送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群众投诉举报线索,狠抓案件查办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的案件,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在案件查办中,要注重办案程序,认真收集证据,规范制作执法文书。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规定》要求,在法定时间内完成案件移送工作,公安机关要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积极立案查处。对非法行医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要及时交由有鉴定资格的单位进行人身伤害鉴定。

四、创新工作方式,重视信息监测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借鉴天津市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形成非法行医监测报告网络,进一步落实卫生监督案件个案报告制度。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已开发全国卫生监督案件查处信息报告系统,各地要及时录入非法行医个案信息,充分利用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检索、查询,有效打击流动性非法行医。要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及时收集辖区内的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提高非法行为的发现率,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各地公安机关要会同卫生部门和社区、居(村)委会、房屋出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收集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相关信息,及时协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打击。

五、强化执法能力,增强宣传力度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卫生监督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基层监督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同时,要加强相关法规宣传,通过典型案例曝光,震慑违法行为。结合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防范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宣传活动,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采供血档案 篇3

一、采供血业务档案资料在法律诉讼中的重要性

输血在挽救病患者健康的同时, 也给病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不乏出现输血事故或献血纠纷的案件。在审理输血事故或献血纠纷案件时, 法律主要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基本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2011)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血站需充分举证自身采供血已经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度。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血站执业许可证, 证明采供血机构具有国家认可的采供血执业资格。2.卫生部质检中心“质量控制优秀单位证书”, 证明采供血机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信誉是得到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3.采血前必须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检测, 结果是合格的, 符合献血者的标准, 证明手续和程序是完备的。4.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 检验时必须使用合格的诊断试剂, 保证血液质量, 记录献血者准确检测结果。5.在采集检验标本、采集血液和成分血分离时, 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器材, 用后及时销毁, 避免交叉感染;6.应当保证血液符合临床用血标准,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发出的血液质量、品种、规格、数量无差错。7.献血者献血证, 证明献血者得到了国家对其献血的认可, 取得了享受国家对献血者优待政策的资格。8.物证:采集血液的血袋、血样样本、标签、剩余血液、输血器具、稀释液体等 (受血者接受输血前后标本、输血后尿标本及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的标本、输血袋整套装置等) 。9.视听材料:录像带、录音磁带、电脑数据等。这一切都是通过采供血业务档案来作为诉讼举证的证据。因此, 切实、详尽地建立并留存所有的献血原始记录, 这是应对诉讼、赢得诉讼的关键所在, 也是血站应该严格履行的法定义务。所以采供血业务档案是具有证据力的医疗档案, 建立和完善采供血业务档案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采供血业务档案资料的范围、分类及保管期限

(一) 范围。

采供血业务档案是指血站医技人员在采供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标本、电脑数据等资料的总和。献血、供血流程为:填写献血征询表→体检→化验→采血→成份制备→供血。其活动过程形成的档案资料有:1.书面材料:献血征询表、体检记录、检验初筛记录、采血记录、复检结果纪录、复检通知单、检验原始记录单、成分制备记录、出入库记录、机采成分血记录单、无偿献血用血记录、质量控制记录、仪器试剂记录等。2.物品:采集血液的血袋、血清标本等。3.视听材料:录音磁带、电脑数据等。

(二) 分类。

根据血站目前的业务范围分为:献血员档案资料;体检及化验检查资料;采血资料;血液成份制备资料;发血及配血资料;仪器设备资料;试剂资料;电脑、录音信息资料;血清标本资料等。

(三) 保管期限。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0年。第三十一条: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笔者认为采供血业务档案应按科技档案管理, 具体保管期限可分为永久、长期 (16~50) 年、短期 (15年以下) 3种。献血电子档案保管期限按照纸质档案保管期限划分, 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保管期限与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应实行密级管理的原则, 遵循档案管理程序化规则:收集整理—归档—立卷—案卷审查—案卷移交—保管利用。每个程序都应规定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确定整个过程的不同责任人。电脑信息资料采取密码锁库分段输入或修正、数据共享和按权限分段合用相结合操作模式进行管理。

三、采供血业务档案资料的书写要求

采供血业务档案原始资料等同于医院的病历, 必须严格执行《血站管理办法》的书写要求及管理要求。

1.血站各业务岗位工作记录尽量使之表格化, 特别是要加强动态管理记录, 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必须做到内容真实、项目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楚、记录及时, 有操作者签名。2.记录内容需要更改时, 应当保持原记录内容清晰可辨, 注明更改内容、原因和日期, 并在更改处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3.各种工作记录必须有操作人和复核人签字, 对所有从事本工作和操作人员都要承担直接责任。

四、采供血业务档案资料的依法管理

(一)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不仅体现了对保障患者权益的倾斜, 同时对医疗机构和血站也是一个促进, 使医疗机构和血站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更好地改善服务, 不断提高医疗和采供血技术水平, 尽量减少差错事故。同时, 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 血站应认真地把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作一件依法管理的实事来抓, 严格贯彻执行《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档案法》及《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设置档案室, 配备专 (兼) 职人员, 具体负责采供血业务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采供血业务档案是所有举证中最普遍、最完整、最科学的举证依据。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执行条例, 只有顺应政策法规的要求, 从法律的意义和维权的立足点出发, 才能搞好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 增强采供血业务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增强其利用价值和从医疗法律依据上对血站的保护作用。

(二) 注重人员培训及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防范纠纷和应诉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 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制度和有效落实行动。建立采供血业务档案归档范围、立卷类目、保管期限和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复印和利用制度, 实现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尤其要注重依法交接, 按照法定程序对所交接的档案进行审查、检验和记录, 切忌粗心大意, 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

(三) 加强采供血业务档案的质控管理。

加强对医技人员各种记录书写、录入翔实准确完整的教育, 使医技人员从思想上以予重视, 严格要求, 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采供血业务档案书写规范, 严格签名制度。记录人自查自检, 严格要求, 保证质量。各科主任负责档案资料从形成到终末质量检查多个环节的把关评估。定时组织核对和审查采供血业务档案资料的内容、时限、签名是否符合要求。保证内容齐全完整及时归档。档案管理人员除努力抓好采供血文件和记录的书写质量外, 还应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评估, 以促进工作质量提高。并加强自律, 严格要求, 经常性地检查总结每个工作环节的操作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四) 加强采供血业务档案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 血站采供血业务大多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具有环环相扣、分散处理、信息共享的特点。血站应规范专职负责, 责任到人。各科室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环节标本、资料的核对签名交接, 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计算机专职管理员事先设定好各部门的相应权限, 实行密码管理, 各部门操作人员不得越权登记或修改信息数据, 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和安全。计算机管理人员必须将数据定期保存在服务器管理机上, 并及时收集内部网络档案, 实时备份, 以避免数据流失, 以防计算机病毒侵袭致使系统软件功能重大缺, 损数据大量丢失。对纸质采供血业务档案安全管理上, 按正式案卷的要求编目、归档, 由档案室专人负责管理。

(五) 严格按密级档案实行管理。

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采供血业务档案。严格采供血业务档案外借制度, 确保完整性和真实性。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采供血业务档案, 仅限于处理医疗纠纷和医护差错事故的评定。因需查阅, 需经血站有关部门同意, 现场查阅, 立即归还。

采供血档案 篇4

一、单选

1.()年,我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E、1984 2.()年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C)在布达佩斯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对无偿献血者的定义。B、1991 3.()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A、无偿献血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B、2012年8月1日

5.《自体输血指南》规定: 每次采血不超过()(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D500ml 6.AABB的指南中推荐使用()作为术后引流回收的首选方式。A洗涤法

7.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D、Wharton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凝集,影响正定型结果。

8.CPDA的有效保存时间是()天。C、35天

9.Rh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若有抗D抗体产生,男性患者可输Rh阳性血。

10.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昏目眩或呼吸急促者为轻度。B恶心

11.常在烧伤后第一个()内不使用红细胞,原因是丢失的血浆导致了血液浓缩和血液黏滞度增加。C、24小时

12.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监测记录。C、24小时 13.从()ml全血制备的各种红细胞制品为1单位。B、200ml 14.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面积≥()。A6cm×8cm 15.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应选用()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C、O型 16.关于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C、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17.国家标准要求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因子Ⅷ含量应≥()/ml。D、0.7IU/ml 18.含甘油浓度20%的红细胞其保存温度为()以下。B-120℃

19.急性溶血引起严重贫血时输血量无须过大,以能改善患者的()为原则。D、缺氧症状 20.冷沉淀是FFP在低温()℃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B、1-6℃ 21.冷冻红细胞的保存期可长达()。D、十年 2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不含:()D、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

23.目前多数国家采用()保存液保存血液。D、CPDA 24.全血保存一般主要是()的保存。A、红细胞

25.输血科及血库的的职责不含:()B、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26.为了减少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消耗,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开始前为患者采集制备血小板制品,待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可提高止血效果,主要用于()。C心脏外科

27.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开始建议和提倡的。D、20世纪30年代 28.稀释式自体输血已有()种方式。C4 29.下列关于血型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描述错误的是:()C、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不会导致定型困难.30.献血()原则是在输血医学领域内贯彻尊重人和知情同意原则。E、自愿

31血者献血前的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测应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天。C、14天 32.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是根据()制定的。D、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33.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储存冰箱湿度 34.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A、22℃ 35.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是()。C、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 3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C、7%~8% 37.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关学者报告了关于输血传播()的病例,人们开始意识到输血虽能挽救生命,却也能传播疾病。A、肝炎

3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首选血液成分()。A、洗涤红细胞 39.容许红细胞的最长保存时间,称为()。B、有效保存期

40.()开始实施的《献血法》确立了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的无偿献血走上了法制化轨道。B、1998年10月1日 41.儿童血容量的计算()。A、80 ml/kg 42.使用ACD或CPD保存液的聚氯乙烯塑料袋采血,在4℃条件下贮存,规定贮存期为()A、21天

43.输血效果判断在没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或免疫性溶血的患者,一般于输血后()检测的Hb水平和24小时后检测的一样。B、15分钟

44.血液输注前才将其从冷藏箱中取出,存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应超过()分钟。C、30分钟 45.()对保障医疗临床用血起到重要作用。C、义务献血

46.ABO非同型血小板的输注原则,紧急情况下单采血小板可以不同型输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O型血小板可输给A型受血者.47 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给予自体输血者硫酸亚()0 3g,一日3次服用,直到最后一次采血后的几个月里连续服用,以补充丢失的()和维持适当的Hb水平。C铁 48 HCV是一种()病毒。C、单股正链RNA病毒.49 慢性贫血如果妊娠分娩时,在没有输血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在短时间内输入足量悬浮红细胞,将Hb迅速提高到()。B、80-100g/L 50.不宜作血小板抗凝剂的是()。C、EDTA 51 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时间的要求,下列错误的是:()B、前次输血在15~28天前,本次血标本应在输血前24小时内采集.52.下列那项不是Rh血型鉴定出现假阳性的原因:()C、离心后重悬细胞扣时,摇动用力过度.53.血液的pH 一般是指血浆的pH,正常人血浆的pH约为()。B、7.35-7.45 54.红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葡萄糖

55.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负责核准。B、省级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56.血浆约占全血容积的()B、50%-60% 57.()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红细胞制剂。D、悬浮红细胞

二、多选

1.冰冻红细胞去除了绝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对于()的患者,输用更为有利。ABCD 2.冰冻血浆的融化方法()。AB 3.产科DIC输血治疗使用的血液成分()ABCD 4.多年来,我国曾经先后存在三种献血形式,即()。ABD 5.红细胞的放氧能力是由血红蛋白的解离度决定的。影响因素有()。ABCD 6.急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见于()。ABCD 7.急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见于()。ABCD 8.急性失血的输血原则()。ABCD 9.急性失血的输血原则()。ABCD 10.减少术中失血措施()。ABCD 11.冷沉淀输注指征是()ABC 12.贫血的原因()。ABC 13.贫血的原因()。ABC 14.输血传播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经输血途径感染受血者而引起的感染,感染一般分为:()ABCDE 15.输血传播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经输血途径感染受血者而引起的感染,感染一般分为:()ABCDE 16.输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ABCD 17.输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ABCD 18.我国血浆制品主要有()。ABCD 19.血浆制品主要有()。ABCD 20.下列哪些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可以检测到IgG型抗体。()AB 21.献血后的生理恢复说法正确的是()CDE 22.选择穿刺静脉:选择()的静脉。ABD 23.血浆的生理功能()。ABCD 24.血小板的保存要求()。ABC 25.血小板输注的相对禁忌症()。ABC 26.血液保存的关键在于()。ABCD 27.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ABCD 28.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ABCD 29.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ABCD 30.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ABCD 31.医疗机构应当对血液()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ABCD 32.以下有关非血液系统肿瘤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33.以下有关非血液系统肿瘤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34.引起患者识别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ABCD 35.由于消毒不严或化学物质等原因引起()等情况并不多见。ABCD 36.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ACD 37.在以下情况需要对血液加温:ABCDE 38.在以下情况需要对血液加温:ABCDE 39.手按()等穴位或用()吸入治疗,也可以给患者喝温糖水。ABD 40.血液黏度与()及()的浓度密切相关。AD 41.全血中有效成分主要为()。ABC 4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献血后血液进行检测,包括()。ABCDE 43.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并完善(),并保证落实。BC 44.医务人员在制订输血治疗方案过程中应当:()ABCD 45.关于输血申请的管理,下列哪些是正确的。()BC 46.适宜作血小板抗凝剂的有()。ABC 47.全血输注的注意事项()。ABCD 48.医疗机构应当()。A加强组织管理C明确岗位职责D健全管理制度 49.红细胞的生理功能()。ABC 采集血液前应征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并对其进行必要的()AC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献血条件

献血前一般检查条件设置主要是保护献血者健康,一般包括ABCDE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除了具备自体输血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ABCD

三、判断题

1.ABO非同型血浆的输注原则,在缺乏同型血浆而又需要输注血浆时,AB型血浆可以输给任何ABO血型的患者。(对)

2.CPD-A保存液与CPD保存液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腺瞟呤(A)(对)。

3.产科出血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美国多家医疗中心根据军事医学的经验制定了MTP,4.红细胞与FFP按1:1的比例输注。(对)

5.动物实验证明,输注含同种白细胞的全血的动物,发生肺肿瘤转移比输去白细胞全血的动物明显增多。(对)

6.对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治疗,首选应该是冷沉淀治疗。(错)。

7.根据Hagen-Poiseuille定律,血流量与灌注压成反比,与血管阻力成正比。(错)

8.根据是否对回收的血液进行洗涤可将其分为非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

9.急性溶血严重者还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10.近年来,一种用自体冷沉淀、人凝血酶、氯化钙和血小板等混合制成的纤维蛋白黏合剂,也称纤维蛋白胶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外科最常用的止血剂或黏合剂。(对)11.全血保存一般主要是红细胞的保存(对)。

12.实施自体输血可有效避免异体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可缓解异体血源的短缺。13.输血外渗原因针头未完全刺入血管,针孔部分或完全暴露在血管外。(对)14.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在输血时血液内可以加入其他药物同时输注。(错)

15.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铜奖,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以上的献血者.(对)16.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获奖标准中规定:当地献血人群中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到30%以上。(错)17.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三星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达到480小时的志愿者。(错)18.献血前一般检查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临床体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只用于判断献血者是否适宜献血,也可以用于献血者健康状态或疾病的诊断。(错)

19.献血者献血前的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测应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7天。(错)20.血浆输注前不要求进行交叉配血,原则上应选择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对)。21.血液临输注前从输血科(血库)取回,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对)22.血液外观检查内容中不包括红细胞层是否呈紫红色。(错)23.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输血质量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24.用于采供血机构采集临床应用的全血的抗凝剂目前主要是枸橼酸及枸橼酸盐(对)25.由于不少溶血性疾病输血不当时反而加重溶血,故对溶血性疾病尽可能不输血。(对)26.由于慢性贫血的血容量相对稳定,故Hct可反映其红细胞量。(错)27.由于输注冷沉淀时袋数较多,可事先将数袋冷沉淀集中混合在一个血袋中静脉滴注,也可以采用Y型输液器由专人负责在床边进行换袋处理(对).28.由于肿瘤患者输血存在促进肿瘤转移、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因此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血者尽量不输。(对)

29.在生理条件下,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几乎完全由Hb运输。(对)30.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冷沉淀宜快速输注。(对)。

31.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可采集1次血标本供反复多次交叉配血使用。(错)

32.血浆输注前不要求进行交叉配血,原则上应选择ABO血型同型或相容输注(对)。33.血液外渗部位可选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对)

34.CPD保存液与ACD保存液不同之处是CPD保存液中增加了磷酸盐(对)。

对于自体献血的健康人来说,由于其采出的血液不急于应用,经冰冻后能长期保存,故可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储血,采血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对)

36.各业务岗位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完成各种原始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原始记录保存10年以上。(对)37.由于输注冷沉淀时袋数较多,可事先将数袋冷沉淀集中混合在一个血袋中静脉滴注,也可以采用Y型输液器由专人负责在床边进行换袋处理(对).38.ABO非同型血浆的输注原则,在缺乏同型血浆而又需要输注血浆时,AB型血浆可以输给任何ABO血型的患者。(对)

39.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获奖标准中规定:当地献血人群中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到30%以上。(错)40.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铜奖,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以上的献血者.(对)41.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输血质量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42.1990年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C)在布达佩斯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对无偿献血者的定义。(错)

43.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在输血时血液内可以加入其他药物同时输注。(错)

44.原则上,FFP融化后应立即输注,以避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Ⅷ的活性下降(对)。45.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物,融化后输注速度要缓慢。(错)46.红细胞的冰冻保存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错)。47.葡萄糖是红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对)。

48.当Hct降至0.29时,心排血量是血液稀释前的100%(错)

安全原则是要求在招募献血者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将献血招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最小化。(对)

50.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24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错)

51.一般情况下都建议,性行为有经血传播疾病高危风险的人,应该永远被延期献血,他们以前的性伙伴应被延期献血10个月。(错)

采供血档案 篇5

一、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采供血机构管理中, 各级采供血机构制定了适用于本机构的、较为健全的采供血机构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 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采供血机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 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 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档案不齐全。

(二) 对采供血机构档案内容界定不清, 管理范围不明。

到目前为止,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采供血机构在管理档案时, 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各级采供血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 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三) 档案意识不强, 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 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四)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

在采供血机构人才培养中, 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 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 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缺乏创新和活力。

(五) 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采供血机构由于医疗用房紧张, 致使档案用房狭小, 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 档案管理设备陈旧, 管理技术落后, 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广泛运用, 采供血机构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 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 信息量小, 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二、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学习《档案法》, 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 使采供血机构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 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 采供血机构管理干部及医、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 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二)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采供血机构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 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考核, 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 同步发展。

(三) 加大投入, 提高配备, 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资金投入, 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 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 高效灭虫、灭火设备, 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管理, 用计算机储存整个采供血机构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 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 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 保存信息方便简单, 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 采供血机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四) 建立采供血机构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 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采供血机构主任或副主任直接分管, 形成一个以分管主任全面领导, 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 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采供血机构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 统一操作、统一保管, 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安全、完整, 为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本文论述了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采供血档案 篇6

为了解血站采供血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更好地为采供血机构的业务工作提供服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 以文献来源数据库、学科、发表年度、研究层次、关键词情况为指标, 选择来自中国知网, 检索条件为:题名= 采供血or题名= 血站and题名= 档案and题名= 信息化 (精确匹配) 。检索时间为2016 年5 月16 日, 检索到的16 篇文献为样本, 进行如下分析。

一、来源数据库

从样本的来源数据库看, 16 篇文献分别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 个数据库。均期刊文献, 占比100%。见表1。

二、学科

从样本文献的学科分布看, 涉及到档案及博物馆、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 个学科。见表2。

以3 个学科的文献量计算, 共有25 篇次, 超过实际16篇文献9 篇, 文献有56.25%的超高学科交叉性。

三、发表年度

从文献发表的年度看, 文献最早发表于2007 年, 至2016 年共10 年。年平均发表文献均1.6 篇。最高发表6 篇, 最少1 篇。详细情况及占比见表3。

从趋势上看, 相关研究整体上看是一个不断升温的过程与趋势。从2007 年2011 年间, 相关处于一个断断续续的过程当中。2012 年后到2014 年, 研究在波动中达到了高峰。2015 年到2016 年明显下滑。整体上看, 是一个上升态势。

四、研究层次

从研究的层次看, 16篇文献涉及到职业指导 (社科) 、行业指导 (社科) 、基础研究 (社科) 、工程技术 (自科)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自科) 、行业技术指导 (自科) 、专业实用技术 (自科) 7 个不同层次。具体占比情况见表4。

从文献的大类看, 社会科学 (8 篇, 占50%) 与自然科学 (8篇, 占50%) 各占一半。研究没有明显偏重于某个科学领域。

五、关键词

从文献共涉及的22 个关键词看, 涉及使用频率在2 次以上的有6 个, 共使用39 次。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血站、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血站档案等方面。从关键词看, 大部分内容与档案网站设计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具体内容见表5。

六、结语

首先研究的总量偏小, 从样本的来源数据库看, 仅涉及2 个数据库。从样本文献的学科分布看, 虽然只涉及到档案及博物馆、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 个学科, 但均研究的主题高度相关, 并且研究具有超高的学科交叉性。

其次, 从文献发表的年度看, 研究起步晚, 成果时断时续。从研究的层次看, 涉及7 个不同层次,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占一半。研究没有明显偏重于某个科学领域。

最后, 从文献共涉及的关键词看, 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血站、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血站档案等方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下一篇:求值域方法